第一篇: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
从医改看中国改革政治经济学:改革到底有多难
2015年07月23日 07:24
来源:凤凰财经
导语:昨日国务院会议决定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从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和新农合基金中划出一定比例或额度作为大病保险资金,2015年底前使大病保险覆盖所有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对参保大病患者需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保障,今年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今后还要逐步提高,有效减轻大病患者就医负担。到2017年,建立比较完善的大病保险制度。
我们以医改为例,讲讲改革为什么这样难。
三年来,我国医改取得了显著成就,同其他国家形成了鲜明对比,这是来之不易的。因为医改是世界难题,在有的国家甚至举步维艰。医改是一项复杂的全局性改革,中国改革遇到的所有困难,在医改中都遇到了,所以医改很有代表性:第一,医改是重要的政治问题,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选的核心问题都包括医改。第二,中国医改涉及13亿人口每一个人,涉及近20个中央部委,涉及从中央到村共六级政权机构,其他改革,如教育、住房、国企改革,都很少有这样广的涉及面。第三,医疗既有公益属性,又有经营属性,涉及政府、事业单位、企业、民间非营利组织、慈善机构等我国现有的各类主要经济社会主体。第四,医改在技术上也很复杂,例如同住房相比,住房改革在技术、规划、监管上比医疗简单得多,住房改革主要是利益问题,而医改既有利益问题,也有复杂的技术问题。
一、危机是改革的导火索
危机有利于暴露隐藏的矛盾,迅速在全社会形成共识,为改革赋予强大动力。这次医改,酝酿于本世纪初的几年,导火索是“非典”以及由“看病难、看病贵”引起的各种社会危机。
2002年底,一种不明原因的传染病“非典型性肺炎”袭击了中国,在极短的时间内在全国范围内造成了严重的恐慌:人们不知道传染病的源头和传染途径,各种谣言满天飞,救护车频频从街道上呼啸而过,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人们不再去公共场合,大街上和地铁里人迹罕至,像一座“死城”,绝大多数国家停止了和中国的人员往来,有的还撤走了侨民。
之所以造成这样大的恐慌,一个根本原因是信息统计和信息发布不及时,以至于疫情已经达到人人自危的地步时,政府还不能准确地掌握发病者的信息。这一切源于基层公共卫生机构的瘫痪。公共卫生机构(如防疫站)承担着预防、发现、报告传染病的任务,属于公共物品,应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但是90年代以来,政府把公共卫生机构也推向市场,允许和鼓励他们通过卖药、小病治疗等业务营利创收,本应承担的传染病防治任务不断弱化,以致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2003年4月20日,转折发生了。中共中央决定,撤销卫生部部长张文康和和北京市市长孟学农两位正部级干部的职务,任命国务院副秘书长高强为卫生部党组书记,王岐山任北京市委副书记(后当选市长)。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兼任卫生部长。那几年有句话:“男女搭配,武艺(吴仪)高强”,表达对卫生部这两位领导推动医改寄予厚望。
从这天起,北京市每天公布全市的感染和疑似人数,所有疑似患者强制隔离,取消一切公共活动,公共场合每天喷洒消毒液。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北京市各大单位,均封锁大门戒严,进出需要专门批准,每天核对人数、查体温。恐慌气氛逐渐得到抑制。
更糟糕的情况发生在农村。当时,上上下下非常担心“非典”传到农村去,因为农村卫生院瘫痪的情况更加严重,上世纪末,政府对农村卫生院几乎不再投入,只有三分之一的卫生院能够正常运行,其他的或者破产,或者勉强维持。一旦非典传到农村,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当时的农村连抗日战争时的办法都用上了:在村口层层设卡、挖断道路、强行消毒,外地回来的人一律不许进村,而是送到远处的窝棚里“隔离居住”。
“非典”给各级决策者敲了一个警钟,卫生工作做不好,不仅要丢乌纱帽,而且会影响社会稳定、影响经济发展。发展是硬道理,人民健康也是硬道理。2003年7月,中共中央召开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中共中央负责人提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协调是我国的突出问题”,这就为医改提供了理论依据。2003年当年,中央就做出了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决定。
二、农村医疗危机催生新农合出台
2001年,一位学者的调研报告送到江泽民总书记案头,报告的主要内容是:据调研,当时农村90%的老人生病不去住院,50%产妇不去医院分娩,农村婴儿死亡率出现上升,一次住院费一个家庭就会倾家荡产。后来,中央办公厅专门派人进行调查,确认了这个结论。
90年代末出现了农村医疗危机,有三方面原因。第一,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农民自发探索出的、卓有成效的合作医疗和赤脚医生制度,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已经完全瓦解了,合作医疗的覆盖率从70年代的90%下降到5%以下。第二,90年代后期,为了应对通货紧缩,扩大内需,实行了住房、教育和医疗的市场化改革,医院的赢利动机迅速增强,费用连续上升。第三,90年代也是农民负担较重的时期,人民公社解体之后,农村公共事务的负担都加在了农民头上,再加上政府机构膨胀,农民苦不堪言。一些地方试图恢复农村合作医疗,但是由于90年代农村的干群关系非常紧张,往往被当做增加农民负担的“乱收费”而屡次受挫。
因此,自2001年起,以江泽民总书记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把“一定解决农民的看病问题”作为“政治交班”的重要内容,200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这是我国党政体系中效力最高的决定,这个《决定》规定,重新举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并以国家筹资为主、个人筹资为辅,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健康承担的责任。农村合作医疗和取消农业税一样,对稳定农村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总之,在危机中改革能容易受到重视。但是,靠危机推动改革,往往已经错过了改革最好的时机,问题严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代价非常大,甚至有的危机一旦出现,就积重难返、无法再改了。因此,“多难兴邦”作为历史教训可以讲,但是不能每天把“多难兴邦”挂在嘴上,而更应该未雨绸缪,在危机出现之前谋划改革。三、三篇文章引发医改大讨论
2003-2006年,三位学者的文章在社会上引发了对医改的大讨论,为医改营造了社会氛围。
第一篇文章是香港中文大学王绍光教授的《中国公共卫生的危机与转机》,这篇文章指出:中国经济虽高速发展,但是人民健康水平却相对退步,不如同自己发展水平类似的国家。中国卫生投入占GDP还不如阿富汗这个穷国,中国医疗的服务的公平性占世界倒数第四,比1965年毛主席批评“城市老爷卫生部”时还要大。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两个迷信”,一是对经济增长的迷信,很多地方干部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成“经济增长是硬道理”,又把经济增长片面理解为GDP。二是对市场的迷信,放弃了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基本责任。
第二篇文章,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葛延风研究员2005年7月发表的《对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评价与建议》,石破天惊地提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改革是基本不成功的”。报告认为: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成绩非常突出。医疗领域的干预重点集中于成本低、效益好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上;技术路线选择上注重适宜技术,强调中西医结合。实现了医疗卫生资源的低投入、高产出;在不同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形成了更加公平的医疗卫生资源分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某些方面也取得了进展,但暴露的问题更为严重。从总体上讲,改革是不成功的。主要表现为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和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尽管全社会的卫生投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居民综合健康指标却没有明显的改善。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不符合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规律,是一个早已被理论和各国实践充分证明了的问题。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重新走了一遍已经被认定为错误的道路,这种倾向必须纠正。
第三篇文章,是2006年6月由北京大学李玲教授等组成的北大课题组发表的《江苏省宿迁市医改调研报告》。调研的基本方法是近十名卫生经济学者和学生作为患者去各医院就诊,在就诊过程中调查和访谈医生和患者,然后再与卫生主管部门领导和医院院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交流,校对和证实调研结果。报告认为,宿迁将全面市场化的改革手段用于已被理论和实践证明行不通的医疗卫生领域,“看病贵”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老百姓的医疗负担反而加重,潜在医疗卫生问题令人担忧。宿迁自2001年开始“断奶式”医疗改革,将所有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包括防疫站、急救中心)推向市场,鼓励各种资本投资办医院。按照宿迁市自己的说法,改革后,医疗卫生机构的资产增加数十倍,医务人员的收入稳步上升,但患者就诊费用明显下降,这几个数据明显互相矛盾,怎么可能医院收入增长的同时患者负担下降呢?调研组发现,宿迁过度医疗的现象十分严重,医院仍然采取根据科室业绩来付酬的激励政策,医生诱导病人多做检查和手术,夸大病情,医生开药和开检查提成的行为并未消失,反而更加强化。特别是作为纯公共品的公共卫生系统也完全推向市场,120急救系统采取会员制,挑选一些医院进入120系统,每年交纳会员费50万元,这就破坏了急救系统的就近原则,后果严重。
这三篇文章,分别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过去那种照搬经济改革的办法在社会事业领域行不通,引起了激烈讨论。同时,对医改的讨论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和2004年以来全社会对国企改革、收入分配等问题的反思结合在一起的。社会上持续三年的热烈讨论,推动了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口号变为“兼顾公平和效率,更加重视公平”,提出“改革成果为全体人民共享”、“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淡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等。
医改方向的最终确定,离不开社会思潮的变化,而医改又是推动社会思潮转变的重要因素。200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集体学习,会上,中央负责人发表了讲话,提出要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强化政府责任,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次会议,标志着新医改指导思想和方向的确定,下一步就是制定改革方案了。
四、医改方案出炉记
医改方案制定经历两年多,民意、中央和地方政府、政府内部有关部门、学术界、医务界、企业界、媒体均以不同的渠道参加和影响了这个过程。从医改方案的制定过程,能够集中体现中国改革的特点。大致可分六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2006年8月之前,主要是社会上和少数核心部门进行酝酿。
第二阶段是2006年8月-2007年6月,委托外部智囊研究。2006年8月,国务院成立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协调小组,标志着医改进入实质性操作。协调小组委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世界银行、世界卫生组织和麦肯锡六家机构,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进行独立研究。这六家机构,既有国内的,又有国外的,既有政府部门,又有高校、咨询公司和国际组织,这在中国公共政策制定历史上是迄今唯一的一次。第三阶段是2007年6月-2008年2月,政府内部制定初步方案。这一阶段,各部门在开展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订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初稿,2008年2月29日由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
第四阶段是2008年2月-2008年10月,政府内部征求意见。草案向各部委、各省、市征询意见与建议,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和调整,2008年9月10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修改后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决定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五阶段是2008年10月-2008月11月,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第六阶段是2008年12月-2009年3月,经过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并经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最终通过,于2009年4月正式公布。
之所以方案制定的过程如此之长、之复杂,除了改革本身的复杂性之外,一个主要原因是对医改路径的争论十分激烈。2007年之前,争论主要集中在学者当中,争论的焦点在于是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2007年之后,争论开始向不同部门之间延伸。
这次医改能够集思广益,得益于几个因素:第一,长期以来对医改研究不够,从而需要借鉴外脑。在改革的酝酿阶段,民意和学者的研究,对确定改革方向是有重要影响。第二,改革涉及的部委很多,而部门之间的看法很不一致,这在客观上导致各部委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研,使改革方案更加完善。第三,中国其他改革的经验也为医改提供了借鉴。
举一个例子。2008年6月,鉴于医改方案中关于公立医院改革的部分还很有争议,国务院领导委托国务院参事室独立进行调查研究。国务院参事室是国务院的咨询性、统战性机构,国务院参事都是来自各行业的干部、专家,没有部门利益,地位超脱,经验丰富。国务院参事室组成了一支由六位参事组成的调研组,历经半年时间,考察了9个省市的40多家医疗机构,召开了60多场专题座谈会,直接听取了900多人的意见与建议,整理了50多万字的访谈原始记录,收集了200万字的调研资料,最终形成调研报告,仅最终报告稿就修改了41稿之多,成为医改方案中公立医院改革部分的主要依据。参加调研的六位参事,分别从事过国企改革、质量监管、财政、环境科学、人口等工作,都从他们自己专业的角度为医改提供了借鉴。
经过这样复杂的过程,最后制定出来的医改方案,有很突出的两个优点。
第一,原则和理念正确而先进,有战略高度。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坚持公共医疗卫生公益性、以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目标、建设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这同任何一个国家相比,都是最先进的理念。第二,方案的内容综合、涉及医疗卫生体制有关的所有领域,这是其他国家的改革很难做到的。包括医院、医保、财政投入、人才培养、药品产业、价格、信息化、行政管理、卫生法制、新闻宣传等,没有哪一个国家可以做到这样的全盘综合改革。奥巴马的医改,闹得声势这么大,但实际上只做了中国医改的五分之一的内容,即医保覆盖面的扩大,奥巴马这一届快要结束了,还没有完成。
但是,由于各部门的博弈,医改方案中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并没有明确给出结论,而是留给在实践中来解决。
例如,有一段很关键的文字是这样的:
原稿: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增加政府投入,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终稿:通过实行药品购销差别加价、设立药事服务费等多种方式逐步改革或取消药品加成政策,同时采取适当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改革支付方式等措施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
解释一下。我国医院长期实行药品加成政策,即医院可以在药品价格基础上加15%作为医院的利润。从药厂采购过来100块钱,卖给患者可以卖115块钱,这是合法的。导致的结果就是,医生为了挣这15块钱,就倾向于多开药、开贵药。更严重的是,药厂通过回扣,使得实际上的加成率远远高于15%,渐渐地药厂、医生、药品流通环节形成了一个稳定的利益链,使得我国药品费用远远高于港台等周边地区,药品价格贵是看病贵最重要的原因。
初稿这句话,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但问题是,取消药品加成之后医院损失的收入从哪里弥补?最终经过几个部门的平衡,改成了终稿的表述。同原稿相比,“取消”改成了“逐步取消”,实际上没有约束力。补偿的渠道列了三个:调整价格,增加政府投入和改革支付方式,而这三项职能分别由物价、财政和医保部门负责,而方案中这句话并没有明确三个部门分别承担多少。在医改初期,这个问题成为三个部门扯皮的主要问题,地方政府更是无所适从。
那么,这种状况是怎么突破的呢?
五、地方突破执行难题
2009年4月医改方案出台,正赶上国际金融危机。在经济下滑的压力下,习惯性的“保增长”思维又占了上风。再加上医改方案对一些问题并未给出量化指标和时间表,一时之间不少地方出现了彷徨和迷茫,医改应该如何推进。这时,从中央到地方采取了一些措施,利用中国政治制度的优势推进医改。一方面,在医改方案的基础上,制定了2009-2011三年实施方案,明确了三年的任务和时间表,这是医改落地的重要一环。
另一方面,提高医改的领导层次。为推进医改,本届政府分工由李克强常务副总理分管财政、发改、卫生工作,并担任医改领导小组组长,一个副总理同时管这三家,就很有利于协调。同时,要求各级地方政府必须由常务副省长(常务副市长)担任医改医改领导小组组长,这是很大的一个变化,因为之前大多数省市分管卫生的主要是无党派、知识分子或者女干部等具有统战对象性质的干部,客观上没有足够条件推动医改。
这时,推进医改遇到最大的难题就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规定2009年底三分之一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但是(如上所述)并未明确基本药物实行零差率销售之后,卫生院损失的收入由什么渠道来弥补。因此,大多数省份仅仅是在形式上执行了基本药物制度,并未真正实行零差率销售。
然而,凡事最怕认真。有一个省在落实基本药物制度过程中,在完成国家政策的基础上,还针对上面说到的矛盾,探索出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的道路,成为全国医改的关键突破,这个省就是安徽。
安徽省在医改之初,和其他省一样,几家政府部门在财政补偿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为了解决问题,时任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带领各部门的干部去基层“解剖麻雀”,全省挑选了十家卫生院,计算出来,平均加成率是89%,也就是100块钱买进来的药,平均是189块钱卖给患者的,从而,根据这个测算,明确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基本建设运行经费人员经费由财政予以保障。为此,安徽省每年增加财政支出约15亿元。同时,为了保障财政投入有效率、避免大锅饭,又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建立竞争性的人事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实行竞争上岗、全员聘用,院长、主任实行公开选拔。特别是全省分流了2.1万无资格、无职称、长期不在岗人员。
建立激励性的分配制度。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考核,以服务数量、质量、效果和居民满意度为核心,考核结果和收入挂钩,改变了医生收入和药费挂钩的机制。
首创新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真正实现全省基层医疗机构用药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取消中间环节,零差率销售。这一做法,将大量小、散、乱的药厂挤出了市场,切断了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链,挤出了流动环节的大量水分,降低了药品价格,也因此触动了既得利益。安徽省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坚持推行了这项改革。改变了药品采购渠道繁杂、药品质量难以保证的局面,90%以上的药品来自全国前400名的企业,药品质量改善。药品价格显著下降,我们调研,改革后药品价格比原来下降40%左右。
这样一场涉及全省几万家卫生院的改革,是怎样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就推开的呢?主要是依靠政治责任。安徽省提出,维护老百姓的健康是党和政府的政治责任,不能讨价还价。各级党委一把手必须亲自过问医改,各级政府一把手是医改的第一责任人,每个县的县委书记必须到医改领导大会去讲话,讲话稿要报送省里,没有讲话的要重新开会。省委书记前后四次到医改工作大会上去讲话,这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实行包保责任制,每一家基层医疗服务机构由一名副局级以上的干部承包,确保改革不出问题。例如,在最敏感的人员分流问题上,安徽省全省分流了两万名没有行医资格、通过各种关系进入卫生院的职工,所有的面试考核全程录像,公开张榜公布,通过信息公开,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从这里可以看到,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推动医改的办法是不同的。中央主要是确定指导思想、宏观制度设计,而地方需要进一步明确,推进改革的抓手是什么、路径在哪里?需要让每一个县、市、乡的干部都明白,做哪几件具体的事。因此安徽省常务副省长在主持医改时说:“改革的关键是破除以药养医,坚持公益性,这是当前主要矛盾”,就是以取消以药养医为中心,把其他各方面的改革都带起来了,这样一下就让最基层的官员知道如何操作。
安徽经验突破了全国医改的难题,并且及时上升为国家政策。国务院及时总结安徽的经验,调整全国的部署,提出2011年工作的重点是“以基本药物制度为抓手,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这项改革已经于2011年在全国推开。
同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医改进行公开专题询问,并通过CCTV直播,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一些省、市的人大常委会也对医改进行了专题询问。
总之,中国的政治优势,使得医改这项复杂的改革迅速推进,使中国医改成为世界的亮点。这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体制具有集中统一的特点,一旦决定,执行力就很强,不致于出现美国那样院外利益集团操纵改革议程的现象。同时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干部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可以把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运用到医改上。但是,这些优势也不是一劳永逸的,下面几个例子就说明这个问题。六、一波三折的神木医改
神木是另一个作出探索的地方,但是进展不如安徽那样顺利。
2009年3月1日起,陕西神木县的患者去医院住院,只需交纳400元的“门槛费”之后,即全部免费,上不封顶。为此,县财政每年增加支出1.6亿元,这一政策的主导者是神木县委书记郭宝成。郭宝成神木主政5年,力推民生政策改革,一是从小学到高中实行12年免费教育;另一个是全民住院实行“免费医疗”,以及老年人的免费供养等。
这个消息被媒体报道出来之后,网友和读者一片叫好,但是媒体的第一反应却是狂轰滥炸。特别是一些深信自由主义经济学原则的评论员,下意识地将其评论为“计划经济、大锅饭”,既然经济学教科书上说“没有免费的午饭”,你搞免费医疗,不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吗?
但是实践证明,学者和媒体质疑的三个问题,在实践中都没有出现。
质疑一:免费午餐一定会人满为患。这种现象在免费医疗实施初期出现了,但只持续了两个月,第三个月开始就平稳了。因为医院是看病的地方,正常人不生病是不会去医院的,初期两个月的拥挤,主要是因为政策变化带来的短期冲击,许多长期不看病的人突然去看病了,这种积攒的需求释放之后,需求就平稳下来了。
质疑二:财政不堪重负。从实际运行来看,神木全县一年政府医疗支出1.6亿元,人均400元,全县财政支出的2%不到。
质疑三:财政不可持续。如果按照神木的标准扩展到全国,全国只需要5200亿元,还不到现在全国卫生总费用的四分之一。郭宝成下台之后说:过去我当书记时不好说,现在我可以坦白地说,钱不是问题,前提是要不要搞。1.6亿元就是修1.6公里高速公路的钱,只要想做,肯定拿得出来。卫生部长后来也认为,全国至少五分之一的县可以学神木
神木医改之后,神木周边的年轻人,以娶神木姑娘或者嫁到神木为荣。周围县域的老百姓纷纷申请加入神木户籍,以致于神木户籍一时需要县委审批。
但是,由于推行这项改革,郭宝成的命运发生了变化。2009年5月,在媒体轰炸神木同时,榆林市委紧急召开常委会议,认为神木在这个事情上捅了娄子,抹了黑,严厉批评了郭宝成。还有同僚对他说:你一个县,出什么风头。2010年6月,经陕西省委同意,榆林市委决定:撤销郭宝成的神木县委书记职务,理由是“你年纪大了”,此时郭宝成55岁,离这个级别干部退休年龄还有五年。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据《在神木做个幸福的中国人》一书记载:2009年5月27日,在神木医改舆情鼎沸的时候,一支财政部调研小组进驻神木。几个月后呈交到财政部的题为《揭开神木医改的神秘面纱》的调研报告认为:“神木医改”完全不可复制和持续。理由是:“这些年煤炭业的高速发展,煤矿沉陷区治理、防沙治沙的支出需求呈大幅增长之势,也给县财政带来很大压力,可以预见,这些方面的支出压力在未来还会持续增长,势必影响财政对医疗等领域的支持。” 这篇调研报告公开发表在了财政部网站上,同时附上了几位部长的批示:
——谢旭人部长批示:“神木现象”涉及到地区财力不均衡与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关系问题,涉及到如何实现地区经济和财政发展可持续问题。神木是一个矿区,当前财力多点是得益于“资源”,财力运用要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社会事业,要考虑长远发展。
——王军副部长批示:这篇报告写得不错。翔实且分析有据。“神木模式”带给了我这样的思考:优先发展起来的、财力富足的一些市或县,在公共服务超一般平均水平方面,要不要有个限度(比如说在3倍以内)?谁来确定这个限度?或者反过来讲,留在市或县里过量的财政收入,要不要从体制上加以调整?如何调整?我觉得这已渐渐成为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了。否则,任由这些先富起来的市县自己搞“共产主义”,可能会给我们的整体工作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
由此可见,“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调整财政收支结构,真正让财政把钱花在民生上,还有相当大的阻力。
七、药品招标触动利益
除了部门利益之外,商业利益是阻碍医改的另一个因素。
过去在“以药养医”的机制下,医院、医生、药品流通环节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利益链。这次改革实行药品统一招标,就是为了打破这个利益链,缩短药品从药厂进入医院的流通环节,把虚高的费用以及灰色收入挤出来。
很自然地,这一改革从一开始受到了利益相关方的阻力。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医改方案征求意见期间,中国医药[-3.91% 资金 研报]商业协会组织全国的药品流通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公关,通过写信、约谈有关部门官员等办法,影响医改方案的制定,结果是“(2009年)1月21日原则通过修改后的医改方案时,一些医药企业负责人,已经知晓医改方案出现了一些有利于市场主体的变化”。(见中国新闻周刊2009年第四期封面报道)
那么,医改方案出现了什么变化呢?我们比较一下征求意见稿和终稿,就可以发现。征求意见稿:基本药物由国家实行招标定点生产或集中采购,直接配送,减少中间环节,在合理确定生产环节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确保基本药物的生产供应,保障群众基本用药。修改稿:基本药物实行公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减少中间环节,保障群众基本用药。国家制定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在指导价格内,由省级人民政府根据招标情况确定本地区的统一采购价格。
征求意见稿: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修改稿:(此句删去)
可见,同原稿相比,修改稿的招标的主体由国家招标下降为省级招标,由“直接配送”改为“减少中间环节”,但是没有明确减少多少,所以,修改之后的表述降低了效力,难以堵住药品流通环节商业贿赂。
实际上,实行基本药物国家统一招标,是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而且招标采购完全是符合市场经济的办法。这种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成立的做法,受到了反对,只能是因为利益在作怪。
同时,基本药物招标也间接影响了一些卫生院院长和少数医生的利益,因此他们会借着改革尚未完成的机会,通过各种办法影响改革。
浙江一位退休卫生院职工在网上发表了《医改的深水区在乡镇卫生院》,揭示: “近十年来以药养医的错误引导下,医院卖药赚钱,医生开大处方获利对病人过度检查治疗,加重病人负担,镇卫生院下面一个村卫生室一位助医,2009年获药利四十六万元。2011年获药利五十二万元。年平均病人处方人次三百多元。农民看病贵的问题突出,呼声强。
“XX市XX镇卫生院长在一次职工会上说:现在医改了,药物零率销售,没有花头了,你们少看点病,尽量不挂点滴,晚上不要收病人,这样可以让医改改不下去早点垮台。”
这些都说明,当前的医改,已经进入到深水区,触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关系。只有坚持患者利益、人民利益至上,才能排除各种阻力把改革推进下去。
结果是令人乐观的。虽然这些利益团体通过各种途径施加影响,但是改革的方向并未受到影响。
2012年4月,国务院公布2012年医改工作安排,明确“坚持招采合一、量价挂钩、双信封制、集中支付、全程监控等政策”。2012年6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意见的通知。要求“建立药品(含高值医用耗材)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集中招标采购机制。”
八、学术研究要破除迷信
由政府承担医疗服务筹资和医疗服务供给的责任,是(除美国之外)所有发达国家的做法,也是大多数中等收入国家的做法。世界上有130个国家(地区)以公立医院为主,其中包括医疗卫生体系绩效最好的英国(公立医院占100%)、法国(公立医院占70%),香港(公立医院占90%以上)。可是,中国不少学者却把政府主导、举办公立医院的主张看作“不懂经济学常识”、“走回头路”、“反对改革”。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近日向奥巴马写了一封公开信,劝他要大胆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挽救和刺激经济,义无反顾地推进全民医疗保障,难道诺奖得主也不懂经济学?
有人认为,医改仍然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多投资,多办医院,医生数和床位数增长要高于GDP增长才对,“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需求”。但是我们想想,医疗卫生的目标是什么呢?难道GDP增长10%,人们就必须多吃10%的药、多做10%的手术才对吗?这不是南辕北辙了吗?一个医疗卫生制度的目标应该是尽量减少疾病才对呀!我们拜年时说“祝你健康”,但是谁也不会说“祝你明年多吃药”呀!哪一家医院也不敢像商店那样,对患者说“欢迎再来”呀!
对一个人群来说,发病率是有规律的,应该有多少医生、做多少手术,应当由医学规律来确定,而不是一定要和经济增长同步。把经济学的一般规律当成迷信,就忽略了各行各业的特殊性。
这反映出我国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偏差,迷信市场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潮早已被发达国家的实践否定。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向拉美推销医疗改革,实行医疗卫生私有化、政府退出,导致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瓦解,民生凋敝,疫病爆发,许多国家政党因此下台。21世纪初,左翼政府上台后,重建了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其中的教训,值得认真深思。
结语
每个真理的命运,都是以异端开始,以迷信结束。市场经济、改革开放,曾经是思想解放的产物,但是今天不应当成为新的迷信和教条。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在医改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正是有他们,才使得中国改革一步步走向正确的方向。“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医改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有了卓有成效的开局,这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体现了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虽然改革的道路还很漫长,还有更多的困难需要克服,但是医改是得人心、顺民意的德政,只要坚持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方向,医改的道路就必定越走越宽广。
(作者:江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转自瞭望智库)
第二篇:我看中国司法改革定稿
我看中国司法改革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明确提出了推进司法改革的任务。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上保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自主、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可见,推进司法改革是建立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的前提。而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是正确合理的解决各种纠纷矛盾、对受害公民提供充分补救、保障法律正确实施和实现司法公正的关键,也是当前的法制建设的最重要的内容。
一、司法改革的重要性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腾飞发展,祖国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可是,本应和经济制度一起发展的政治制度和司法制度却明显发展滞后,很明显的阻碍了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不是我们没有改革,也不是我们的努力不够,而是由于很多客观和人为的原因使我们的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本应和谐的发展有些许的脱节。经济的发展要由相关的法律制度保驾护航,而法律制度的规范形成也要由经济发展的本质规律来决定。经济在阔步前进,法律制度也要紧紧跟上并且要对经济的发展有实质的服务,只有如此,和谐的法律制度才会形成。
现在的中国,我们的司法制度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改革,我们要不断探索也要谨慎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法律制度,非常重要的是要以我们的基本国情为准!我们国家的法律制度应该为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量身定做,不要无边界无限度的引用外国制度超前发展,也不要固守中国旧的法律制度止步不前,我们需要的是最适合中国国情的和谐社会的法律制度。这种制度会让我们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让我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越走越明朗,越走越精神抖擞!好的法律制度也
有一个发展的过程,要不断变革与更新。所以,我们需要司法改革,司法改革是法律制度的新鲜的血液和强大的活力。因此我们得出,司
法改革由于在法律制度中的重要性,它已经成为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我看中国司法改革问题
1,巩固司法理念,增强法理知识。
要坚信通过是司法改革,我们的制度会更完善,我们的社会更有
条不紊!这背后的理论就是我们要有深厚的法理学知识,我们用“法
律”的视角审视观察这个社会,找出社会的弊端,然后理论联系实际,找出问题的解决办法。如果我们固守自己的法律传统,就不可能实现
法制现代化;而且中国法制是否实现现代化,也不是我们能够选择的。
因为资本与文化的冲击并不按照我们自己的意愿和方式来发生。当我们改变我们的法律制度和政治体制以适应世界模式时,我们能够吸收
多少西方制度的成分,如何在西方法律制度和中国传统文化之间保持
平衡,这些都不是通过学术研究可以解决的问题,它有待于社会的实
践。实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发展,是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选择。
和谐社会理念既融汇了中国传统中以和谐为特质的文化资源,又融汇
了现代社会以民主法治为特征的文明理念,更凸显了现代人类以公平
为最终尺度的正义价值观。将和谐社会的理念导入法哲学研究势必会
引发法本质、法价值、法功能和法作用理论的变迁,进而势必会导致
整个法律观的解构与重建。
法理学界对法治与和谐社会的讨论,在很大程度上侧重的仍然是
外部视角的关系分析,而在内部视角上,也就是在和谐社会背景中法
治内在关系的和谐方面,受到的关注尚不充分。法治的内在关系和谐
主要指的是在法治背景中如何实现权利与权力、权利与权利以及权力
与权力的和谐,这三者关系的和谐是决定社会和谐与否的关键所在。
如果离开这三者关系研究和谐,要么会不得要领,要么会游离到法理
学研究之外。这三者关系的和谐决定着法治的水准,而法治的水准又
决定着社会和谐的状态。权力与权利各自的边界何在、三者关系的互
动机制依照何种准则构建,将是法理学研究常新的命题。2,关于立法。
现在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
会是我们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我们的法律(除了宪法)都是由它制
定的。我在这里想要说的是:我们都在说人民民主,我想问的是,我们离民主到底有多远?中国选举制度上的农村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
口数四倍于城市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这只是表面上的近乎不平
等的民主。那么关系到我们每个公民切身利益的法律制定呢,我们是
不是都行使了我们的权利呢?是的,我们中国有自己的法律传统和文
化,有我们的特殊国情,可是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
里面必须包括公平、正义和民主。我们都期盼着一个更加民主的制度,我们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能够受到充分的重视。这就要求我们民主公
平的制定出民主公平的法律,作为衡量裁判我们行为的标准。也就是
说我们要的是良法,适合这个社会和时代的最公平正义民主的法。这
是我们司法改革的前提。司法改革从良法开始,才会到达法治状态。3,关于人权的问题。
人民法院第二个五年改革纲要里面,第一个内容就是关于死刑方
面的规定。这体现了我国政府充分注重了这个问题,并且在逐步发
展我们的人权事业。国际上有些国家会拿人权的幌子来抨击我们,在一些问题上会给我们造成很多的负面影响和经济损失。听到了对
我们的不利言论,我们应该找出问题的所在。诚然,我们的人权事
业发展很缓慢,我们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我们正在朝着完善的方向努力前进。但是,我们需要解决得问题还有很多,需要走的路还有很长。最近国际酷刑禁止委员会批评我国酷刑太多,这又反映了一些实质问题。我们确实要通过一些改革比如司法改革来发展我们的人权事业。比如,对死刑的核准权加以限制,禁止变相刑讯逼供,等等。
4,法院的独立性。
在中国,我们有不同于欧美国家的法院体制。在欧美国家,法院独立于任何一个政府部门,他们就是而且仅仅是裁判者,不受行政部门的干预。法官的唯一的信仰就是:天塌下来我们也要主持正义。这体现了他们的一种法律精神,一种对公平正义的至上的追求,也体现了法院的独立性。而在我国,法院系统需要在党的领导下,法院的财政需要政府拨款,这就严重制约了法院的裁判的自主性。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也需要我们慢慢探索,不可能一蹴而就。法院不独立,法官没有按照法律的精神来裁判,这是严重制约我国法制建设的很严重的问题。我们要付出很大努力来解决。
当然,司法改革中还有很多问题,比如,法官遴选制度,国家赔偿问题,违宪审查制度,案例指导制度,陪审员制度等等。司法改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一个需要付出很大努力和代价的过程。司法改革无所谓先进与否,只要适应我们社会的发展,符合我们的国情就是成功的。我们希望我们会坚定的走下去,一步一个脚印。我也坚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公正,更加民主,更加和谐。
我 看 中 国 司 法 改 革
院系:法学院
班级:08JM02
学号:082027190
姓名:夏姗姗
第三篇:从习近平的演讲看中国改革
从习近平的演讲看中国改革
2013.10.28 15:04
来源: 学习时报
作者: 范伟 字号:【 大 中 小 】
10月7日,习近平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了题为《深化改革开放 共创美好亚太》的重要演讲(以下简称《演讲》),对世界经济出路和中国改革未来走向作了深入探讨和明确回答。《演讲》包含十分丰富的内容,可以看作是一篇新的改革论。
关于世界经济发展问题,《演讲》提出增长的动力在改革。回顾历史,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国选择改革开放新道路时,包括美国和英国在内的世界主要国家或经济体,都在试图通过“改革”和变革来摆脱经济困境,谋求发展动力,形成了一场世界范围的“改革”潮流。这轮改革和调整为全球经济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长时间繁荣,由此逐渐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新格局。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因素增多,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调整期,当前世界经济既有复苏迹象,也面临基础不稳、动力不足、速度不均的问题。主要发达经济体的结构性问题远未解决,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必要性突出。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外部风险和挑战增加。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举步维艰,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在新的挑战面前,无论是发达经济体还是发展中经济体,都在致力于寻求新的增长动力。在这样的背景下,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从哪里来?《演讲》鲜明指出: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只能从改革中来,从调整中来,从创新中来”。这一重要论断,是以“中国语言”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也是着眼世界经济全面复苏和健康成长而发出的“中国声音”。
关于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问题,《演讲》以改革为主线作了系统的阐述。
改革没有完成时,经济发展有信心。针对一些质疑的声音,习近平专门谈到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信心问题。就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而言,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完善,通过重大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深化,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新动力、注入新活力,由此推动社会全面繁荣进步,既是几十年中国发展道路的鲜明特征,也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多次强调改革是中国发展的“最大红利”,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要以“最大的红利”,抓住“最大的机遇”,释放“最大的潜力”。因此,中国以改革促发展的未来空间巨大,增长效应也将十分明显,这是人们对中国未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抱有坚定信心的根本原因。
改革要啃硬骨头,推进改革有勇气。关于改革的阶段性特征,习近平指出: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涉及重大利益关系调整,涉及各方面体制机制完善。新时期以来,经过30多年的改革探索,在取得快速发展的显著成就的同时,“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当前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格外艰巨,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这个时候就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谈到这一问题时,习近平特别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核心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在这样的根本性问题上,不能有丝毫动摇和含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
改革需要系统性,深化改革有智慧。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尤其需要顶层设计和总体协调,需要选择好主攻方向和优先顺序,创新改革推进方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有序有效地推进改革。对于改革的系统性,习近平指出:“中国正在制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方案,总的是要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改革,努力破解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难题,消除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通过改革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动力。”
习近平还谈到当前改革的具体任务。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历次三中全会都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作出系统部署,新时期的快速发展也由此而呈现出阶段性特征。习近平主席的这篇演讲,坚持和发展了关于改革的理论,也使世人对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未来的改革发展更加充满期待。
第四篇:从五中全会公报看中国改革走向
从五中全会公报看中国改革走向
会议公报指出,“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外界普遍关注的改革集中体现在这段话里。由它可以看出今后五年,中国改革的总体走向和实施重点及策略。于中国改革的总体走向,可以用“一体、一核心、两翼、两配套”来概括。
所谓一体,是指中国改革的总目标是促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一核心,改革的核心仍然放在经济领域,即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夯实经济基础;两翼,即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两配套,是指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
公报里提出“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这句话内涵比较丰富,关键词有两个:“更大决心和勇气”和“全面推进”。“更大决心和勇气”显示了中国发展进入了攻坚阶段,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极大难关,必须寻找继续发展的改革突破口和着力点;“全面推进”则表明中国的改革已不仅仅表现在经济领域,必须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全面地进行配套改革,才能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确保经济继续科学发展,确保民众享受更多发展的实惠。
关于中国未来五年改革的实施重点和策略,与此前公众对某些方面改革的热烈期待相比,尚有差距。
将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改革的重心和核心,不出预料。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已成为历届政府的共识,这一点在相当长时间里都无法撼动。关于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使用“加快”一词已经能够比较充分地体现对这两类改革的重视,事实上近些年来来,在社会文化领域,改革已经取得了大量成果,因此这样的表述具有常态意味,也不出乎公众的预料。
由此得出两个基本判断,经济体制改革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推进力度不仅不减,还要加强;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仅不会放慢脚步,而且还要根据经济发展和民众需求,进一步加快节奏和步伐。
唯有政治体制改革,公报只一句话提及,且使用了“积极稳妥”这一具有很强的保守色彩的用语。这种表述与政治体制改革在当前中国改革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相称的。众所周知,文化大革命结束以来,中国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经济体制改革大刀阔斧,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整体经济水平已经跃居全球第二,经济体系已经相对成熟,但落后、僵化的政治体制越来越起到限制和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负面作用,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中国经济等各方面改革遭遇瓶颈难关,也与此具有密切关联,亟需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国高层领导人在会前就政治体制改革多次表态,表明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但也体现了政治体制改革是时代的呼唤和民众的期待,迫在眉睫,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然而,此次中央全会并未如公众预期的那样,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方面提出具有实质性的新观点、新措施。“积极”表明的是态度,相当于说,这件事很重要,我知道了,我会重视它的。“稳妥”则表现了内心活动,意思是说,这件事虽然重要,但有可能导致“不稳定”、“不妥”,因此在推进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两方面因素。可见,在此次全会上,对于政治体制改革,内部分歧依然很大,未取得重大突破,维持现状及渐进改革主张占据了上风。
对“不稳定”的担忧有三个层次:一是担忧改革触及核心利益调整,引发执政党内部分裂和动荡;二是担忧改革失控,对现存体制带来毁灭性影响,恰如当年苏联的遭遇一样;三是担忧改革是否能够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改革的成果难以承受,或使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遭遇“变质”威胁。这样就会造成“不妥”的结果:由此出现社会整体动荡,政权面临危机。对政治体制改革,观念和态度务须积极,但免于改革自身失控、防范党内分裂和社会动荡,确保执政党领导下的政权稳定,则是此次中央全会发出的更明确更重要的信息:它是底线,不容触犯。
第五篇:中国梦改革演讲稿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
梦想,周而复始。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传承着一个长长梦,几经辗转,几经沉浮。时至今日,汇聚成了一个梦,中国梦。
在这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在父母双亲投注无限希望目光注视下。我,一个普通的高中生,我的梦很简单,我的梦同样是我家人的梦——考上重点大学。我不是官二代,我也不是富二代,我只是爸妈普通的下一代,有人说:“你现在不努力学习,不在高考中折桂,你斗得赢富二代,赢得了官二代吗?”是的,这话我信了。所以,我的梦很简单,就是努力学习,考取重点大学,让父母过上好日子,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我坚信通过自己努力,这将不仅仅是一个梦,这个梦会我的手中慢慢成为现实。
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一个人梦,这也同样是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的梦,是中国千千万万高中生的梦。千千万万个中学生的梦将汇集成一个伟大的中国梦,这是属于我们的中国梦。当千千万万的父母过上好日子,千千万万的学生成为国之栋梁的时候,我们的中国梦没有理由不实现!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的,丰满是给有准备的人,骨感是留给没有进取的人。当你在课堂呼呼大睡,作业东拼西凑,上课迟到早退,你拿什么区丰满你的理想。梦想不是说说而已,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但这个大大梦想要从现在小小的努力开始,自习早到10分钟,每天多记几个单词,课堂上多坚持专注几分钟。同样,梦想贵在坚持。如此,当梦想绽放的那一刻,想骨感都骨感不了。
看着我们的航母开始起航了,舰载机起飞了,海监船执法钓鱼岛了。很多人开始热血沸腾,蠢蠢欲动了,大喊我的梦想是与我们的航母一起护卫海疆,我的梦想市与海监船一起维护我们权益。我想说的是,那些梦离我们还太远,只要我们现在开始努力,是可以实现的。但是,现在我的梦想只有一个——考取重点大学!!只有脚踏实地,方能无往不前~ 这就是我的中国梦,一个依托于现实,很简单的梦,一个不是梦的梦!
《中国梦,我的梦》演讲稿
梦是一个很美的字,人们常说祝你美梦成真,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美梦成真,但我们要问自己你奋斗了吗?你为自己的梦想播种耕耘了吗?
生活中无论你我,有梦谁都了不起!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都应该有梦。国家没有梦,这个民族就是可悲的,可哀的;一个人没有梦就是行尸走肉。和你们一样,我也有一个梦——和亲人一起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我的梦很普通,我 的梦很平凡。但我认为它很美,很温馨。
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记得在没踏入小学时,我一直过着和父母团聚的日子,很快乐,很幸福。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我就和年幼的弟弟跟着奶奶爷爷生活在一起。尽管奶奶爷爷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可父母的爱是爷爷奶奶所给予不了的,是一种难以表达的爱。每每看到别人在爸妈面前撒娇,在父母面前玩乐,我是多么的羡慕,多么的渴望,同时也多么的心痛。特别是过年时,别人家一家团圆,而我却是躺在床上仰望天空,我已经记不清和爸妈一块过年时啥滋味了。我曾经不止一次的流泪,也不止一次的幻想,不止一次的问自己,为什么别人的父母可以陪孩子,而我的父母却不能。我曾经还有过恨父母的想法,我开始对自己没信心,我变得害怕、自卑,难道父母不要我们了。渐渐的我懂了,我知道父母为什么一年都不回来几次,甚至一年就回来一次,有时只是他们其中的一员回来。天下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这样做是想给孩子一个更蓝的天空,让孩子飞的更远,让孩子的孩子不在像他们的孩子一样承受这种痛苦。
所以,在我很小时,内心就埋下了一颗种子,它现在正悄悄发芽,成长。它就是和亲人一起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我不需要高重的权位,不需要过多的金钱。我认为钱权固然重要,但亲情更无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语句,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我的梦想就是陪父母安度晚年、和爱人共织生活、陪孩子快乐成长。我认为它很美好,但它确实也很艰难。有人会说当今就业压力大,为了生活不得不在外奔波。但我们想想我们真的是没时间,还是在找理由。工作之余,我们可以抽出时间陪我们爱的人,父母需要儿子,妻子需要丈夫,孩子需要父亲,你可以看看他们那期盼的眼神、渴望的目光,你真的会心痛。
现在我是一名在校高中生,我一定努力学习自己的文化知识,积极锻炼自己的能力。尽管这个社会充满诱惑,我也不会堕落,也不会随波逐流。因为我永远也不会忘记自己的童年经历,不会忘记父母的辛勤的付出,不会忘记自己的梦。我感谢我的父母让我找得自我的梦、自我的人生目标。我一定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这个对于我来说平凡而伟大的梦——和家人一起过平淡而幸福的生活。我不会让我的子女走我的童年之路,我有信心,我也有责任,我更有奋斗不止的动力......中国梦,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的梦,是和家人一起幸福的生活。一个人之所以受人尊重是因为他有梦、他有灵魂。我相信,我的梦一定会在汗水和智慧的浇灌下,梦想花开。我的未来,我做主。有梦谁都了不起!我的青春,我为我代言。
我的梦,中国梦!
有一种东西,它承载着人们的希望,这种东西有虚有实,它看不见、摸不着,却能在心中产生一股巨大的力量,它叫做梦想。上帝没有赐予我们翅膀,但赐予了我们会飞的心和能够梦想的大脑,使我们有了一双“隐形的翅膀”。
从小我的心中就有梦想,梦想着赶快长大,赶快去接触些新的东西。当我渐渐长大,懂得的东西多了,梦想的也多了。我也想像袁隆平爷爷一样,为国争光;像李连杰一样,传播中国文化;像马云叔叔一样,取得那么伟大的成就;像试飞英雄李中华一样,为人民奉献„„
还记得《开学第一课》中,要做有爱心的舞蹈老师的完玛草,想要把太极推向世界的李连杰,花样滑冰冠军庞清、修建,“我再试一次!”的马云,以及失去双臂的残疾人杨孟衡、刘伟和试飞英雄李中华„„这些都还历历在目。不只是感动与震撼,更多的是理解与领悟。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有很多不同的梦想。虽然梦想不同,但追求梦想的信念,从没有改变!这么多的梦想,并不用全部都实现,只要实现一个就足够。当我们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失败时,不必伤心,就像杨孟衡说的那样“用行动去疗伤”!要相信,只要坚持,总会成功的。梦想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并且坚持每一个脚印,直到成功。有句古话叫做“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的确如此!我们承载着祖国的未来,所以从现在起,我们必须至少有一个梦想,并且要为梦想的实现而奋斗!
还记得断臂钢琴王子刘伟吗?命运对他是如此残酷!他在10岁时因电击失去双臂,可他偏偏爱上了专门为手设计的乐器——钢琴!对于一个平常人来说,这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梦想。而刘伟,用他的信念与坚持做到了!他用脚趾,弹奏出了人间最美的音乐。听到刘伟演奏的动听的钢琴曲,你的心中是否也会震撼与感动?刘伟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努力,梦想就会实现!
还记得试飞英雄李中华吗?在当时的情况下,他完全可以选择跳伞,但他并没有。为了人民和那些珍贵的科研数据,他用自己的试飞经验使飞机安全着陆。因为他说过的:“人生有梦想,每一个梦想都需要自己的努力。”
成功是因为什么呢?房祖名给过我们一个很好的答案:“成功是因为你失败不放弃!”当然,还要用智慧、有耐心,还需要同伴的帮助、理解与支持。
我的梦就是中国梦,中国梦也是我的梦。为了照耀中国、闪耀世界,也为了自己的梦想,开始努力吧!放飞我们的梦想,一起加油!我的梦,中国梦!
美丽心灵·美丽人生·美丽中国
人人有梦想,有梦想谁也了不起,但梦想要从实际做起从小事做起才可能实现。小的时候我的梦想是有自己喜爱的玩具;到了童年希望有自己的一把口琴;上学到中学希望能有一辆好的自行车;有了工作希望有一辆摩托车;工作了很多年时代进步了希望梦想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有了汽车可以遮风挡雨很舒心的工作回家,可有了车也有有车的烦恼。但这些都是小的梦想烦恼。刚刚结束的全国两会新任国家主席及领导人提出弘扬中国文化要有中国梦,这样的中国梦确实让每一个人看了为之振奋。相比自己的梦想如大海中的一掬细沙,国家有了目标有了行动找准方向高瞻远瞩带领全国人民努力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催人奋进的序曲,这是提振人心的乐章。
记得有一篇课文是《少年中国说》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翕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梁启超以慷慨激昂的手笔来启发我们每一位中国少年来实现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今日的中国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地变化,到处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少年的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中国。即梁启超先生理想中的“少年中国”。作为一个“少年中国”的少年,怎样做才不至愧对这称谓呢
首先,少年要有理想,有知识。因此,我们从小就要养成良好的学习的习惯,孜孜不倦、勤勤恳恳,而且要谦虚谨慎,不耻下问。这样,知识才会在我们的脑子里扎下根,成为我们自己的财富。少年还要有进取心和创造力。少年的精力是旺盛的,他们是初升的太阳,他们是才华发源的长河,他们是一团能燃烧世界也能燃烧自己的烈火!少年来到这个世界上,对所有的事物都充满好奇心,总想凭自己的本事改造它们,有时对一切都感到不甚满意,虽然有些目空一切,然而,这正是少年所特有的性格争强好胜,我们尤其要保持少年人特有的性格!
古人云:时间如同东流水。是的,时间过得很快。所以,作为“少年中国”的少年,我们要珍惜光阴,加倍努力。现在的中国,一切都在快节奏、高效率地行进。生活在这样一个飞跃的时代,我们少年人更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掌握的知识、实践和创造去开拓生活。我们古老文明的国度有不少的英雄出自少年。“唐初四杰”之一的王勃,著名的诗人。自幼聪颖过人,才华出众。但是年近28岁 就死去。这说明旧时代的有为少年缺乏用武之地,所以,只有今天的少年才是未来历史的主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新时代少年的强有力的音符正在期待我们奏响,新时代的华美乐章需要我们去演奏,祖国大地的序曲需要我们去谱写,少年一个多么响亮的名字,一个让人期待的时光,只有你们才是未来华夏大地的接班人,只有你们才可以胜任这样光荣的称号。“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为你的有这样的雄心而自豪为有你们的豪迈而骄傲。我想你们的憧憬需要用智慧、勤奋和坚持去浇灌,一定可以结出丰硕的果实来。中国梦从我们每一个人开始?? 我的中国梦演讲稿
古往今来,辽阔中华大地,有无数风流人物。
慷慨男儿,精忠报国;铿锵巾帼,不让须眉;一代天骄,弯弓射雕;崛起民族,维新变革。
走在世间的风华流经中,敢问壮志男儿志在何方?中华大地上下五千年,人来人往中,有多少埋没的英年才俊?有多少归隐的贤能智士?让自己的梦想烙下终身的悔恨。人定胜天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谈,人们活在这个现实又瞬息万变的纷繁世界中怎样立足自己?让自己不会在终老时悔恨碌碌的人生壮志难酬。现在到了我们的时代,我们不是襁褓中那个啼哭就能获得一切的婴儿;我们没有太多的时间让光阴从指缝中肆意溜走。我们仅仅能做的便是朝着自己心中最为光明的远征踏实前行!
中华民族在这片丰盈的大地上,华夏儿女一代代繁衍生息。璀璨的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传承。巨人们耀眼的光环让我们行径的路上少了些许沟壑,搭建起了座座坚实的桥梁。攀登着人生的珠穆朗玛,仅有路我们可以到达山腰,或许到达山峦,可这并非梦想中真正的山巅。
有路,但却开辟不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远大宏图;有路,但却引导不来属于我们自己的风雨阴晴;有路,成就不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壮志豪情。
要实现我的中国梦,有了路却不去开辟属于自己新天地,想必这也就仅仅是前人为我们遗落下的模片罢了,这样的人生不如说是梦中国。有了路有了明确的思想与方向必然比前者更胜一筹,可少了那最重要的一缕毅志,前功尽弃的人更如梦中国。我们的人生由不得他人,由不得困苦,由不得自己半点的懈怠。只有自己不断地努力、进取、拼搏、坚持与磨砺才能让自己无悔青春,到你斑白着带着老花镜回看往昔时能无悔这一路的风风雨雨。
梦想让人们有了追求的动力,梦想让人们获得精神上最大的后援支持,梦想让一个团队披荆斩棘,梦想让一个国家屹立东方,梦想让一个民族永世长存。篇二:中国梦范文演讲稿
我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
梦是雨后的彩红,梦是生命的渴望,梦是追求、是奋斗、是挥洒的汗水。夸父追日,是追求光明的梦;嫦娥奔月,是飞天的梦;愚公移山,是人定胜天的梦。梦是一个令人遐思的字,也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字,更是诠释生命意义的字。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梦想。170年前,当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轰开中华民族的大门时,中华儿女就有一个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如今,在实现这个伟大梦想的征程上,总书记深情阐述着中国梦,将中华民族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融注于百余年中国沧桑巨变的历史图景,展现于几代人为民族复兴而奋斗的艰辛历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梦迎着出生的朝阳,走进新时代,走进新生活,走进新世界。今天的中国梦不仅是强国之梦,富民之梦,更是民主、和谐文明之梦。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会说,我的中国梦是中国要有梦,中国人要敢做梦,因为有梦就有创新,有梦才有未来,未来的中国需要梦来成就她的辉煌。为了这个梦想,她发奋,她图强。地震来了,不怕,她有的是铁一般的脊骨;洪水来了,不怕,她有的是山一般的胸膛。你的梦、我的梦、他的梦,汇聚成十三亿人民的梦。
中国伟大的革命者周恩来,他的梦,就是中国梦,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做到了,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忘我工作,无私奉献,成为了人民的好总理;中国首席科学家钱学森,他的梦,就是中国梦,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用他的智慧和奉献让中国的脊梁挺得更 直,让中国在世界的声音更响;我们学习的好榜样雷锋,他的梦就是中国梦,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把自己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和人民,他的梦也鞭策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梦想,对于农民来说,“***梦”是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梦,对城市居民来说,“***梦”是改善城市居住环境的梦,而我的工作,则是百姓的圆梦之旅,让老百姓的一个个梦想变成现实。
从一个人到一个城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离不开梦想和追求。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诉说着自己的梦想,越来越多的人畅想自己的梦想,也越来越多的人都在努力让自己的梦想照进现实。身为***人,我看到了追求“***梦”的人们,掀起了产业攻坚大行动;身为***人,我感受到了创建人文社区、美丽乡村,狠抓项目、保民生、促和谐的幸福与安定。作为乡镇工作者,我的梦是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同时,充分发挥基层组织者、实施者和生力军的作用,树立新形象,传递正能量,为我县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蓄然增光。“风浪汹涌,自当杨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需策马扬鞭”,让我们怀爱民之心,守为民之责,谋富民之策,办利民之事,努力建设美丽***,用实际行动实现梯田产业强县和生态文化名县的美好梦想,我必将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实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篇三:中国梦演讲稿(完善版)我们有个城管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晚上好!我叫刘婷,我演讲的题目是“我们有个城管梦”。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梦想,有的人很快就将梦想实现了,有的人却还在苦苦地追寻着梦。中国人有一个“中国梦”,我们柳林城管也有一个城管梦!作为城管人,严格履行职责,创建全国一流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是我们最大的梦想。我们始终坚信:只有牢记城管服务理念,长久地做到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以服务柳林人民、建设美好家园为目标,就一定能够将我们的城管梦实现。
鲁迅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有拼命硬干的,有乐于奉献的,有为民请命的......”。现在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柳林城管是最能吃苦、最能拼命、最能奉献的一支热血劲旅。
每当太阳炙烤着大地,连苍蝇都不愿意出来透气的炎炎夏日,柳林的大街上依然有城管队员坚守在工作第一线,用心维护着城区的市容环境秩序;
每当寒风凛冽刺骨,所有人都钻入暖暖被窝的冬日午夜,仍有城管队员紧裹着大衣站在山顶上密切监视着城区的违法修建;
每当大雨滂沱瓢泼,路上看不着行人和车辆影子的雨天,城管队员还是笔直地站在雨中静静地坚守着的自己的一片小阵地。
。。。
这样的每当,说不清有多少个,城管的故事我也讲不完、道不尽。
城管和群众的关系最为密切,是解决群众难题的有心人。固然城市综合管理工作点多、线长、面广、量大,管理情况错综复杂,但作为城管的我们从未因成绩骄傲而抛弃精益求精的工作观念,从未因城管事业困难重重而放弃改善城区市荣环境的机会,从未因老百姓对我们存有偏见而自暴自弃、粗暴执法,更从未因工作又苦又累而辜负亲人和家乡父老的期盼。。。
柳林城管人用心追逐着自己的梦,不论烈日有多毒,不论寒风有多冷,不论大雨有多猛,不论冰雪有多强,用自己无悔的青春,将一身热血抛洒向柳林这片热土。在日常城市管理中,经常会遇到衣衫褴褛的老农民在路边随意设摊叫卖,我们心里也都非常同情他们的苦,可是城市的市容秩序会因我们的同情而遭受损害。个人利益固然重要,可大众的利益我们又怎能割舍呢?面对弱势群体,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将心比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用最温柔、最亲民的方式劝说引导他们进入市场规范经营。而对于那些暴力抗法的小商小贩,我们忍着老百姓的偏见,受着舆论的谴责,严格按照城市管理的要求规范执法。
自我们穿上城管制服的那时刻起,就默默地为自己许了一个承诺,一定要当个好城管,一定要对得起家乡的父老乡亲,即使万般艰辛和苦涩,我们也要为柳林城市的繁荣发展而奋进前行。
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有一天我们这座美丽的县城环境整
洁,清新靓丽,没有“脏、乱、差”;
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有一天我们各条宽阔的街道上,车流井然,道路畅通,没有乱停乱放;
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有一天我们繁华的商业区,经营规范,生意兴隆,没有乱摆乱卖;
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有一天我们的人民人人有工作,个个有收入,不用去违法违章; 我们有一个梦,希望有一天我们的群众能理解我们,对我们没偏见,不用去暴力抗法;
。。。
2013年,我们的梦还有好多!我们真的好希望这一切在我们第二天早上苏醒时就变为现实。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柳林城管在坚守理性、平和、文明、规范执法的理念下,依然在孜孜不倦地追寻着自己的梦。不停地巡查,不断地纠正和教育,在苦中感受着维护秩序的兴奋;不分昼夜,不论上班或休息,在累中充满着坚守责任的激情;在车水马龙的氛围中,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丈量着无数个夜晚的长(转载于:中国梦改革演讲稿)路;在亲人的期待和焦虑中,我们把自己奉献给了美丽而整洁的城市。。。亲爱的朋友,“城管梦归根到底是柳林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柳林人民来实现,我们必须不断为柳林人民造福。” 2013年,我们将以争创省级青年文明号为契机,以创建国家级卫生县城为目标,以推进柳林三大家园建设为动力,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姿态,务实的作风阔步迈向新的征程,谱写柳林城管事业新篇章!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篇四:托起中国梦 演讲稿
建党92周年“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演讲稿
托起“中国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
大家好!
金色七月,秀美湟中,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兴高采烈、我们心潮澎湃、我们激情燃烧、我们满怀深情,共同庆祝党的92岁生日;我们欢呼,我们歌唱,共同托起“中国梦”为母亲的诞辰祝福。
有人说:“梦,是雨后的彩虹;梦,是绚丽的畅想;梦,是生命的渴望。梦,是追求,是奋斗”。可我认为:“梦,不仅是彩虹,而且是阳光;不仅是畅想,而且是坚定的理想目标;不仅是渴望,而且是执着的追求,更是跋山涉水,为之一搏的勇气!中国梦,便是华夏儿女迎来的第一缕阳光,她七彩斑斓,催人奋进!
没有梦想的民族不会屹立于世界。曾记否: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列强燃起的滚滚硝烟,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开始了中国人民百余年的噩梦,成了中国人民不灭的悲惨记忆。就这样,近代中国的美梦被无情的现实打碎,从此,神州大地无数仁人志士开始了轰轰烈烈追逐重振东方雄狮的梦!他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挽救民族危亡、拯救国难和实现梦想带来了唯一的希望!
追逐“中国梦”,充满了巨大的道路艰辛。从新三民民主主义革命到抗日战争胜利,从解放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从改革开放到共和国伟大复兴,一批批共产党人胸怀坚定的理想信念,在无私奉献和舍身忘我的高尚品质鼓舞下,经受了各种考验,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巨
大牺牲,才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在整个中国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中国梦”牺牲了数百万优秀党员,中华民族牺牲了上千万英雄儿女,英烈们的鲜血染红了五星红旗。他们是党的骄傲,是人民的楷模!更是我们年轻干部学习实践的榜样。
儿时的我有一个美好的梦想,就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在中学阶段,我曾多次参加建党周年主题演讲比赛,每当站在演讲台上时,我的心情格外的激动!因为我的心中有一个理想、有一个愿望和追求,期盼早日加入伟大而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后来在大学里,经过组织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光荣的加入了党组织,成为了一名普通而又光荣的党员。
后来,伴随自己不断地成长,我又有了更大的梦想:“用自己的努力和无私奉献,服务于人民,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曾经,中国梦离我们遥不可及;而今,中国梦却又离我们如此之近。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今后,我们将发扬实干精神,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与汗水。
众人皆知,中东局势动荡不安,儿童流离失所,现状惨不忍睹,怎能健康成长?怎能有美好的梦想?相反,我们党从制定九年义务教育到十二年义务教育政策,给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同样是一代青年,可在两个国度里,却有着不一样的命运!前不久,在报纸上我看到了一则评论:“中国不需要组建其他任何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能
力足以带领中国人民快速向前发展”,现实的确如此!近日,在中国南海海域争议问题上,我党始终站在“和平统一”的战略高度上同 2 印尼等国家进行严整交涉,让祖国和人民放心!还有什么理由怀疑“中国梦”不能实现? 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的基层干部我是荣幸的,也深感责任重大。只有不断学习,勇于争优,乐于服务才能不辱使命,才能保持和发扬良好的作风,才能忠诚的实践自己在宣誓时的庄严承诺!今天,我站在建党92周年的主题演讲台上,我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洗礼!作为伟大党组织的一份子,我要认真学习、勤奋工作,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出一份微薄的力量!为党的92岁生日献礼!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跃。同志们,让我们用务实的作风和实际行动去珍惜青春,向着梦想前进,共同托起伟大的“中国梦”!谢谢大家!3篇五:我的梦中国梦演讲稿(原创经典)我的梦中国梦演讲稿
——————为了梦想,展翅飞翔
大家好。我是通辽市第一中学的佟佳宝,很高兴站在这里。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为了梦想,展翅飞翔。
梦是一种向往,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是霍去病一心报国的梦想;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文天祥誓死不屈的梦想,“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是周树人矢志不渝的梦想,“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是毛泽东救亡图存的梦想,而在今天,总书记深情阐述了世界上最宏大的梦想,关于十三亿民众的中国梦。
习总书记说:“梦想之大,上升到国家、民族,是国泰民安、国富民强。梦想之小,散落到平民百姓,是丰衣足食,业乐人康。实现中华的伟大复兴,则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2013年春天的两会,因为中国梦,飞扬热烈;也因为中国梦,坚实深沉。因为它承载了亿万人民的寄托,因为它将带领所有中华儿女去将中国梦变成现实!
中国梦,人民的梦,复兴的梦!
少年梦,求索的梦,富强的梦!
梦是生命的启程。有了梦,才有那美好的人生。梦是价值的验证,有了梦才有那灿烂的人生。
我是个中国人,我是中华民族灵魂的一滴水,我和千千万万的爱国的年轻人们就是祖国的未来,我懂得,有了我们,中国,就有了希望!也许我很平凡,我没有梦想成为航天员,科学家,也没有梦想要成为大官员,领导人,我只想能在该刻苦的时候有刻苦的恒心,在该奋斗的时候有奋斗的力量!我只想为这个国家尽一份心,为这个社会献一点爱,我只想为了祖国明天的振兴昌盛去读书,去拼搏!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战死沙场救国救民的英雄们是中国的脊梁,上下求索富国兴邦的先辈们是中国的脊梁,而我们,更应该挺起我们的胸膛,以天下为己任,为振兴中华而读书!我们要把强烈的爱国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因为知识就是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不要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我不要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白眼狼,“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