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女企业家在转型中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温州的调查
我国女企业家在转型中的路径选择研究基于温州的调查
[摘要]本文通过对温州女性经营的企业进行调查,探究我国女企业家在企业转型中的路径选择及其对策。调查发现,女企业家在转型决策中倾向于产品升级、管理转型、开拓新市场、商业模式转型等风险相对较小的内生性转型,其中两种及以上的混合路径是主要方式,而产业转型、企业类型转型等外生性转型较少。这种选择是由女性经营的企业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及产品低端化的现状决定的。最后,提出选择适合企业发展阶段的转型路径、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加强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妇联组织的引导协调,是推进女性经营的企业成功转型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女企业家;转型;路径
[中图分类号]F27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1)04-0086-06
一、引言
2009年新华网调查显示,中国约有2900万名女企业家,约占企业家总数的20%。她们中的95%以上经营管理中小企业,其中企业职工60%为女性。女企业家是一个重要群体,特别是近10多年来,中国妇女创业的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女企业家以坚韧的毅力、顽强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拼搏进取,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全球竞争环境不确定性增大和我国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女企业家群体也面临着企业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产生的倒逼压力更是加快了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转型升级在给企业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风险。Shendel&Patton指出,企业转型是一项高风险活动,一旦失败,不仅不能使企业实现复兴,反而会将企业推向死亡。因此,女企业家需要积极调整或转变经营策略,通过转型升级谋求企业的持续成长。然而,选择何种路径转型以减少转型风险,从而改善经营绩效,提升企业竞争力,是女企业家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概念界定及理论回顾
(一)女企业家的概念及其理论
有关企业家的概念,国外研究分为3个主要流派:企业家精神学派、企业家职能学派和企业家人力资本学派。企业家精神学派以马歇尔、奈特的企业家冒险精神和熊彼特的企业家创新精神为代表。企业家职能学派是企业家的主流学派,该学派包括以马克思、萨伊等人为代表的企业家经营管理职能,以列宾斯坦、德鲁克等人为代表的企业家组织效率与决策的重要职能,以哈耶克、柯兹纳等人为代表的企业家逐利行为或价值创造职能等。企业家人力资本学派中资源观认为,企业之间的互异性主要取决于企业之间的战略性资源的差异,而企业家就是这样一种战略性、并具有企业专有性的人力资源。由此可以看出,“企业家”不是一个单维概念,而是一个多维的系统性概念。企业家的本质特征是创新与风险创业,企业家是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者、判断性决策者和创新与风险的承担者。女企业家也具有这些内涵,但女企业家是一个特殊群体。正如美国商业部戴安娜创业中心Nancy c,所说,女企业家经商是进入了传统上男人‘狩猎’的领域。所以,对她们来说,创业和发展就更艰难。本文研究的女企业家泛指具有企业家创新精神,参与经济活动,具有较高决策权的女性业主、股权所有者、经理级的女性经营管理者。
波文和黑斯瑞奇(Bowen&Hisfich)较早开始对两性企业家进行比较研究。他们对全美468名女性企业家做了抽样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两性企业家在受教育、创业动机和创新企业特性方面存在差异:女性多接受艺术类教育,男性多接受工程类教育;男性认为创业的唯一动机是赚钱,而女性则认为独立、有成就感是创业的首要动机,最后才是赚钱;女性倾向于在与服务有关的领域内创新企业,而男性则倾向于进入制造、建筑或高技术领域。其结果是女性企业家拥有小企业,企业开创速度女性比男性快大约3倍。我国学者关培兰认为,由于女性的自我保护意识较强,女企业家在管理决策中多偏好规避风险,而采取较为稳健、风险性较小的管理行为以及谨慎缓慢和稳定的扩张速度。在做出企业扩张策略时,对个人的考虑超过了对经济的考虑。
(二)企业转型的理论回顾
1.企业转型的内涵
目前有关“企业转型”(business Transformation)的界定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普遍的含义。较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Lavy&Merry认为,转型是企业在构面上发生重大变化,包括组织使命、目标、结构及企业文化等,亦即是第二次变革。Shaheen指出,转型是整个组织在价值、形态、态度、技巧及行为上的移转,使组织更有弹性,能及时对环境的各种变化做出反应。转型的主要目的系企业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努力之后,能大幅改善竞争绩效,并持续维持企业的竞争力”。詹姆斯?迈天指出,转型就是公司为了适应环境,提高竞争力,从一条价值链进入另一条价值链。或者说,就是对公司彻底改造和重建的战略,或是选择一种新业务类型的过程。Julia.B.指出,组织转型(transformation)是一种不能按照原有范例(paradigm)或组织惯例(routines)解决的变革。
以上学者对企业转型的界定虽然没有统一,但基本认同转型使企业在较重要的领域实现了变革,尤其涉及到企业理念、结构层次等关键要素的变化。通过转型实现企业与外界环境的适应,表现为经营业绩的改善和企业竞争力的提升。
2.企业转型的路径
动荡多变的竞争环境使企业的竞争优势快速消失,这种环境需要企业的柔性、速度和创新,为了生存,企业必须抓住机遇,及时有效地进行战略转换。Romanelli & Tushman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由于受危机驱动,大部分企业战略再定位通常都是采取激进式变革实现的。Shelley S.G & Wayne H.S指出,处于动荡环境下(尤其是核心业务所处产业环境的动荡)的企业更容易选择业务转型,而处于相对稳定环境下的企业则较少实施业务转型这样的高风险、大规模变革行为”。Osvald M.B.and Robea C.w.通过比较50篇转型文献,归纳了5种基本转型,即标准化模型(解冻、变革、再凝固)、灵活的形式、兼并/重组、从优秀到卓越以及即兴转型,并提出混合模式转型,即公司可能同时采用3-4种转型方式,促进企业更新。谢碧枝把企业转型分为对本业放弃的事业转型战略,及对于本业不放弃的战略范畴,包括产品转型、水平/垂直一体化、经营形态转型及多角化转型4种战略。李烨总结了西方企业的4种转型模式,包括重组式转型、再造式转型、革新式转型和再生式转型,这些转型主要涉及技术、企业行为及认知等方面的变革。王吉发提出内部动因引起的企业转型应该多关注企业的自身变革,包括管理模式转型、产品与市场转型等内生性转型。外部动因引起的企业转型应将关注力投入行业及行业以外的新生领域,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即外生性转型。而巨变环境下企业通过激进式转型实现持续成 长取决于转型能力的高低。综合上述学者的观点,企业转型的目的、路径及其衡量,见表1所示:
三、温州女企业家在企业转型中的路径选择调查
(一)样本情况
本项目组成员于2009年8月通过温州女企业家协会向会员随机发放问卷160份,回收50份,回收率31.5%,有效问卷50份。调查的样本企业中,1991年以后创建的占68%,行业涉及传统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等。其中,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占到72%,高新技术产业占16%,而现代服务业只有2家,占比4%。从企业类型来看,一半以上为现代企业,占比54%,家族企业占26%,合伙制和合资企业所占比例较少。调查的样本中规模以下的企业占44%(规模以上按销售额超过500万元计算)。以上数据表明,女企业家自上世纪90年代积极参与经济建设,但经营领域多集中于劳动密集型的传统行业。女性经营的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层次相对较低。因此,面临经济全球化和转型时期的激烈竞争,女性经营的企业持续成长亟待升级转型,调查样本企业情况见表2:
(二)企业转型的动因
企业转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不仅源于自身资源和能力等内部因素,而且受外部竞争环境和行业演变规律等外部因素的较大制约。调查显示,“从企业长远发展考虑”是企业转型的主要动因,占64%,“找到新的市场渠道和新技术”与“对当前形势判断”,也是考虑的2个重要因素,分别占40%和32%。其中对“行业发展前景黯淡”、“周围企业家转型”以及“企业成本难以消化”因素考虑较少。将以上动因归类,企业转型主要源于内部动因的占60.6%,而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转型的影响相对较小,为39.4%,这表明女企业家的战略意识逐渐增强,企业持续发展导向逐渐替代机会成长导向,见表3所示:
(三)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影响转型风险和企业成长。调查显示,首先“产品升级”和“管理转型”是女企业家转型的主要方式,分别占60%和36%。其次,“商业模式转型”、“进入新市场”和“产业转型”分别占22%、22%、20%。“创业者自身的转型”、“企业类型转型”和“节能减排转型”所占比例较小,分别为16%、6%和8%,见图1所示。根据企业转型的内外部动因,转型路径可分为风险相对较小的内生性转型和风险较大的外生性转型。将以上转型路径归类发现,女企业家在转型中倾向于内生性转型,占81.1%,外生性转型所占比例较小,为18.9%,见表4所示!
通过对转型路径多项选择的频数统计发现,选择1种路径实施转型的企业占28.8%,而选择2种及2种以上路径的企业占71.2%,表明女企业家在企业转型决策中多选择混合路径转型,而且多采用2~3种方式组合,见表5所示。
(四)影响企业转型的主要障碍面临外部环境变化和企业内部成长诉求,女企业家应加快企业的升级转型,但遇到了诸多障碍。首先,“人才资源”缺乏成为发展瓶颈,占68%,见图2。紧缺的人才中,“企业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最为紧迫,分别占50%和28%,见图3。其次,“技术障碍”是第二大障碍。另外,“市场前景不明”也是制约企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障碍,占34%,表明企业转型需要引导和支持。“资金实力”对企业转型的影响相对较小,为16%。一方面表明温州女企业家在资金筹措方面可能有自己的渠道,另一方面也说明女企业家实施转型的范围有限,对资金需求量不是很大。这种资金需求状况与女企业家选择的转型路径相符。
(五)企业转型需要的政府支持
首先,在寻求政府支持方面,“加大税费优惠”是企业最主要的诉求,表明在当前转型经济时期女企业家面临较大的企业成本压力。“加强转型升级方向的指导”认可程度超过4分,表明企业需要政府在企业转型成长方面给予相应的引导和扶持,以推进企业成功转型。这一调查结果与企业遇到的“市场前景不明”障碍相符。其次,“多关注女企业家身心健康”和“加强女企业家素质工程建设”认可程度也较高,见表6所示,表明女企业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较大的身心压力,同时,迫切需要提高个人素质以应对当前的管理挑战。除此之外,希望政府在金融和财政方面也能给予支持。而“加强智力支持”认可程度得分最低,与“人才资源缺乏”障碍似乎矛盾,这可能是由于企业希望通过自有途径解决“智力短缺”,而不是更多地依赖于政府。
四、结论及对策
我国女企业家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社会经济建设,面临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企业纷纷寻求转型升级以实现持续发展。调查发现,在转型路径的选择上,风险相对较小的内生性转型是主要方式。而且,企业多选择2种及2种以上的混合路径转型,单一方式的比例较少。这种选择与女性经营的中小企业多集中于传统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以及规模小、产品低端化的现实相符。然而,面临竞争环境变化和增长方式转变,人才和技术资源障碍成为女企业家的短板,市场前景不明也制约着企业转型升级的进一步推进。因此,政府政策支持和妇联组织引导协调是推动企业成功转型的重要支撑,尤其税费优惠是女企业家最为关切的内容。同时,关注女企业家身心健康和加强女企业家素质工程建设,是女企业家的共同诉求。对此,本文提出如下对策:
(一)选择适合于企业自身发展的变革路径,以推进企业转型
企业转型路径的设计不仅受制于外部环境变化,而且取决于企业内部的转型能力。我国女企业家知识素质普遍较低,过去依靠吃苦耐劳、勇于开拓的精神和市场需求旺盛得以发展,企业发展面临的压力不大。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市场竞争加剧和不确定性增大,“知识欠缺”的短板成为女企业家发展的瓶颈,也影响了企业升级转型。因此,女企业家在当前企业规模小、产品低端化的现实条件下,选择企业升级或风险相对较小的内生性转型是明智之举。但这些方式并没有脱离原来的经营领域,仍然面I临产业衰退的风险。因此,在企业能力优化和企业内部风险控制的条件下,寻求新的增长点是适宜之举。不同的转型路径并不存在优劣之分,企业需结合内外部环境变化,选择合适的路径,以促进企业成功转型。
(二)建立人才引进机制,促进企业治理模式转型,提升企业决策能力和组织管理水平
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人才成为最关键的资源。女企业家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广招贤才,吸纳管理精英,提升企业软实力,促进企业持续发展。我国女企业家经营的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了较大比例。家族化治理在决策方面的独断性,亲情大于制度导致管理的随意性,以及女企业家的能力局限性往往容易导致决策失误。而且,家族化治理的排外性将损害治理效率,不利于企业能力的提升。因此,企业应适应管理现代化的要求,在转型经济中尝试采用由家族成员和职业经理人参与的“共同治理”模式,既限制企业家在决策方面的独断性,又规避所有权与经营权完全分离的委托代理风险。企业治理模式转型对于提升企业组织管理和决策能力作用重大。
(三)政府应关注和加强对女企业家群体的政策支持
企业家是一种稀缺资源,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创新的根本源泉和动力。政府需要关心支持企业家群体的发展,尤其是女性企业家群体,她们面I临着经营企业和管理家庭的双重压力,她们承受着更大的挑战。因此,要充分认识女企业家成长对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加大对女企业家的资金支持和财政扶持力度。如设立专门为女性创业提供支持的转型基金和就业基金,在一些特定行业,如服务业、咨询业等设立支持基金等。加大对女企业家的支持力度,提供适当的税费优惠政策,提供信息咨询等服务,为妇女创业、创新搭建平台,加强组织协调和加大培育孵化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同时,加强实施“女企业家素质工程”,提高女企业家综合素质能力,推进企业升级转型,实现经济协调与持续发展。
(四)发挥妇联、女企业家协会等中介组织的协调和引导作用,支持女企业家创业和创新,引导企业成功转型
首先,妇女联合会应积极发挥女企业家协会和各联谊会的组织、信息网络作用,搭建交流和联系平台,利用多种形式宣传国家经济发展政策和措施,宣传优秀创业女性的创业创新事迹;其次,呼吁全社会对女企业家的成长给予关注和支持,使女企业家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最后,积极利用金融危机的“倒逼机制”,推进女企业家经营的企业向高附加值环节转移或延伸,推动由加工为主向研发设计营销为主转型。同时,在加大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的过程中,继续发挥女性优势和企业家精神,引导女企业家将所以事的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循环经济和绿色经济等产业转型。
[作者简介]鲁爱民,温州市妇女联合会主席,研究方向为女企业家管理。(浙江温州325000)
[责任编辑: 陈瑾]
第二篇:我国企业名牌战略的路径选择研究论文
在当前国际市场信息交流频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企业产品由质量、技术服务、价格等要素的竞争,逐步转向品牌优势的竞争。以名牌的效应和经济实力作为后盾来分割未来的世界资源、扩张全球市场,已成为国际市场经济的主流。因此,品牌是企业赢得市场的关键,占领了市场就获得绝对的竞争力。
一、品牌的定义及内涵形成品牌指某种名称,术语、标记、符号和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相互组合运用,其作用就是让消费者区分其它企业、商品和服务,在客户中建立一种潜在关系。内涵相当于一种“个性”,每个品牌都应含有特定的内涵,或者公司企业主动给其品牌注入,或者通过产品的外包装、说明、宣传,让消费者使用产生一种感觉和想法。传达品牌内涵既是企业传达给消费者的一种理念,品牌内涵成功与否取决于在消费者心中能否产生预期的效应,例如可口可乐让人感觉的就是“充满活力”,而百事可乐,让人感觉的是一种“时尚、年轻”,海尔传达的是“品质第一”等。
品牌的核心价值从非感性层面角度是以产品为基础,可以给消费者带来实际的利益,通过金钱、时间等购买成本来交换。
在感性层面指该品牌可以发出奇妙信号来影响消费者思想和购买行为,使消费者产生高度的忠诚。一个优秀的品牌拥有大量高忠诚度的顾客,例如奔驰、宝马、微软等著名品牌。
二、名牌和名牌效应
所谓名牌,一般而言,就是拥有优质的产品为后盾基础,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国内乃至国际驰名的品牌。名牌包涵产品自身极高的质量和附加于产品其他功能,给消费者的整体印象。消费者对其享有很高声誉,在较大范围内知名度极高的商标习惯称谓。从产品角度分析,是“三度一性”(既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不可替代性)的综合,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从企业的角度,名牌是反映企业内部的文化、营销策划乃至各种管理水平,在社会上代表企业的形象和信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资产。从国家的角度,名牌代表了国家的综合实力以及发展程度。
1、合拢聚集效应
主要指该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市场占有率,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带动企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当发展到一定的实力饱和度时,企业就会将目标转移进入其他市场,凭借大规模经济优势和原名牌效应,运用财大势粗的模式来吞并其他固有品牌,形成产品垄断,扩充企业的规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例如“双汇”企业被美国的高盛投资银行收购一样,金融行业扩市场占领食品行业,采用的就是合拢聚集效应。
2、连带效应
这是一种良性的连带效应,因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形成了满意和忠诚度,进而将这种满意度连带在企业的形象上,对企业也形成了好感和亲和力。当企业研发新产品投放到市场上,这些消费者会把对企业的好感连带与新产品上,积极拥护购买新产品,大大的带动产品销售,和迅速推广同时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了宣传费用。
针对这种效应,适合企业去发展产品多元化和延伸,利用名牌优势效应扩展到新产品市场。
3、磁石效应
这种效应是名牌产品和企业在顾客心中享有极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忠诚度。
消费者十分信赖产品的品质和优质服务,当购买企业产品时,十分享受这种服务,强烈的吸引消费者的心,这样消费者就会重复的购买。带动产品的销量,由实在消费者吸引潜在的消费者,使企业可以源源不断的获得更多的忠诚顾客。作为企业应该维护原有品牌的形象,同时要不断的加大宣传让更多的顾客知晓,增强品牌的竞争地位。这种效应就如购买海尔的产品,享受人性化的贴心服务,带动了顾客的口头传播,促进销售。
4、时尚效应
由于名牌本身拥有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争相购买企业的新产品,认为这是新潮时尚的产品,同时将这种购物体验劝告给别的消费者,吸引他们的购买,因为时尚新潮的从众心理,这些消费者也随之购买,在短时间内形成了一种时尚。企业完全可以运用短时间的时尚热潮,增加各种的促销营销手段牵引老顾客,开发新顾客,增强他们的时尚观念,借此提高市场占有率。就类似肯德基和麦当劳的洋快餐消费,每次的新品上市都会带动一种饮食时尚,都能吸引顾客购买。
三、名牌战略对企业的重要意义
1、利于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体现可持续发展
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是通过名牌战略改善技术缓慢,劳动力生产率低,品质低下,品种单一化,成本不断上升等多种不利局面,带动企业的发展。名牌战略从企业的整体利益出发,立足于现代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将政府职能、企业、市场体系结合起来,同步实施,充分确立企业在市场的长远发展前景和整体竞争优势,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利于促进企业文化构建。
首先,品牌是对企业文化的一种代表,是企业文化的一种浓缩。名牌战略参与企业的各类管理活动,与企业的管理决策紧密相关。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其次,名牌是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形式上的结合统一,是文化和生产方式的有机结合,创造名牌也就是发展文化,因此实施名牌战略,实际上也是构建企业内部文化。再次,名牌是市场经营与企业内部管理决策的统一,包括对企业形象的管理、售后服务管理、营销策划管理,保证了构建企业文化的明确性;最后,品牌文化建立于民族文化根基之上,促进我国企业的文化构建,吸取传统名族文化的精髓和深厚的底蕴,指导企业文化的建设。
3、利于企业制度确立
当代品牌的具备多重形态,品牌把企业的直接或潜在利益关系的元素紧密结合起来,向企业提供完善、充足的经济信息。
品牌作为企业与社会的沟通媒介。品牌的业绩和经济效益可以直观、准确、全面、深入地反映企业法人和高层管理者的素质和全面的管理能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现代企业的激励—约束制度的拥有完善的管理和经营运作基础。另一方面,企业文化的塑造是名牌战略实施的产物,这有利于增强企业法人和高层管理者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激发企业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建立一种高效的监督、约束、培养的企业机制,用品牌理念管理和培训企业员工,确立科学的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和文化机制。
四、目前中国企业名牌的发展状况探讨
我国品牌阶段发展经历了品牌经济复苏阶段、品牌经济初级发展阶段、品牌经济上升阶段等三个阶段的发展,目前,名牌战略经济成为各级政府重点关注工作,品牌经济快速提升,掀起努力创建知名品牌热潮浪潮。随着我国相关名牌战略政策出台,我国品牌在国际市场上暂露头角,品牌经济不断上升。很多的企业将品牌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方针目标,大批企业通过科技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以及企业品牌形象,名牌企业的示范作用和社会责任逐渐增强。大批名牌企业从制造业和服务业中涌现,例如家电行业的“海尔”、“康佳”、“长虹”、“TCL”、“海信”、“美的”、“联想”。服装行业的“杉杉”、“雅戈尔”、“红豆”、“报喜鸟”、“波司登”、“李宁”,还有白酒行业的几大巨头:“茅台”、“五粮液”、“青啤”、“燕京”等。在服务行业品牌中金融、旅游、交通等领域也产生大批知名品牌,如中国人寿、平安保险、国旅、中青旅、中远、国航等。
在品牌战略实现大发展的同时,我国的企业品牌战略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比如:企业缺乏名牌的整体规划,影响了品牌发展竞争力;品牌盲目化延伸使市场资源分散,丧失原品牌市场竞争力,危及企业的生存;对于品牌的塑造简单依赖广告媒体的轰炸,缺乏持续的传播推广;品牌缺乏个性、内涵不鲜明等等。
五、企业实施名牌的路径及对策
针对上述的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我国企业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和反思,加强名牌战略的研究和探讨,完善品牌战略的实施方案,塑造良好的企业名牌形象。
(一)确立并强化名牌意识
企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在企业高层管理者方面,首先要强化名牌的价值意识,才能领导企业员工去树立名牌意识。把名牌作为公司的最终目标,建立名牌文化价值体系。在员工方面而言,名牌的具体实施工作还是需要企业全体员工来落实,那么就要对全体员工进行有关名牌战略的培训教育,使之明确名牌塑造的过程,以及实施名牌战略对公司的深远意义,让员工认知如何从自身完善,在产品生产、服务质量严格要求自己,以便确保名牌实施的顺利。
(二)综合完善名牌机制
企业的名牌机制对实施名牌战略必不可缺,如何建立并完善名牌机制值得探讨。
要求企业首先要做好产品的市场定位分析,因为名牌的价值体现在准确的定位和个性。独特个性和价值诉求点容易获得消费者的认可并形成亲和力。所以企业要开展充分的市场调研,收集顾客需求信息,分析市场状况,竞争对手信息,结合自身的优势,进行产品定位,设计出与同类产品有明显差异,却能体现企业特色的商品。其次确立媒体宣传方案,因为信息时代,媒体是消费者和企业的媒介,它可以将企业的一切信息,迅速及时的反馈给消费者,引起消费者的关注。在媒体宣传品牌过程中,大大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实现企业有形资产向无形资产的转移,实现品牌的无形价值。
(三)确保产品质量与创新
高质量是名牌战略的首要标准,世界名牌产品都依靠高优品质作为技术核心,融合最新的科学研发技术,确保质量的遥遥领先领先。例如奔驰、宝马、法拉利、苹果等著名强盛企业,他们的质量和科技含量都是占据同行品牌之首,可见质量的优质和不断完善品质的战略意义。所以我国企业要严格按照我国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生产产品,才能接受国际上更为严格苛刻的质检,创造出世界名牌。另一方面,创新是名牌的生命力,创新与名牌成长紧密相连,没有创新,名牌就会褪色。因为每个名牌,都拥有一群庞大的忠诚消费者,如何满足消费者随时代变更产生的多样化需求呢,唯由不断创新。
(四)升级服务标准
优质服务也是名牌战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具有影响和维护名牌的作用。优质的名牌服务被提升到名牌成败的把关口,因为在创造名牌之后的工作就是一直的把名牌给维护好,做好名牌维护战略的具体措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服务同时,做好服务的人性化,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思考顾客的服务需求。因为品牌服务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名牌的评价和信任,要实施名牌战略必须与品牌优质服务相配套,提高顾客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占领销售市场。
(五)巩固兼保护名牌
名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具有无可估量的商业价值,每个名牌都具由在国际市场上的资产价值。巩固和维护名牌是名牌战略的重要成分,2010年海尔的品牌价值高达701.35亿元,紧接着是四川长虹682.58亿元,联想的品牌价值为608.25亿元,可见保护名牌的价值性。因此名牌战略实施过程中,企业自身落实好品牌商标的保护工作,维护商标价值。
综合以上分析,名牌战略是企业营销发展的必然社会产物,名牌战略关联到企业长期经济效益和在市场上的成败兴衰。
我国企业要参与国际竞争就要制定一个完善的可持续发展的名牌战略,它需要对名牌形成充分认识,做好名牌实施的准备工作,重视名牌战略工作的意义,才能引导我国名牌居于世界前列。
第三篇:在转型中跨越发展的吕梁路径
不怕困难敢于奋斗
巍巍吕梁,钟灵毓秀;滔滔黄河,含英咀华。
这是一块红色浸染的土地,这是一块饱经风霜的土地,这是一块激情创业的土地。
跨入新世纪以来,吕梁直面底子薄、总量低、均量小的发展状况,变压力为动力,“项目吕梁”越叫越响,产生了令人称道的“吕梁速度”、“吕梁现象”。
今年,吕梁铆足劲推进跨越发展。全市新上马大项目526个,转型项目占到62%,开工474个。山西宏特煤化工年产10万吨针状焦项目建成投产,使其成为全国唯一生产针状焦的企业;投资50亿元建设的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致力产业转型,打造全国“白酒王”;孝义市至7月1日以来已有12个总投资161亿元的大项目相继开工,年内预计可奠基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9个,投资总额近300亿元;岚县太钢袁家村铁矿采选项目已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柳林福龙360万吨干法水泥生产线竣工投产„„
最近,省委书记袁纯清、省长王君在吕梁观摩检查时对吕梁跨越发展寄予厚望,殷切希望“大力弘扬以不怕困难,敢于奋斗为核心的吕梁精神”,给吕梁跨越发展注入了莫大的精神给养和核心支撑。
吕梁巨变的大幕正徐徐展开„„ 敢为人先 观念一转天地宽
吕梁人民有大山般的胸怀,勤劳坚韧,不畏艰难,坚持正义,甘于奉献。战争时期,《吕梁英雄传》缔造了享誉国内外的吕梁精神。
许是在战争年代失血过多,在很长的时间段里,吕梁经历了四处求援的尴尬。一顶贫困大区的帽子压在了吕梁大地上,让这块以奉献为荣、以索取为耻的土地,背负了太多的屈辱和无奈。不甘落后的吕梁也曾成功探索了“拍卖四荒”、农科教一体办学、定点扶贫等全国推广的脱贫模式,但致富的步履迈得艰难而沉重。九十年代,全省“一手抓吕梁,一手抓忻州”,既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吕梁的倾心关爱,同时,也表明吕梁经济社会处于后位。
2000年,地区生产总值105亿元,财政收入10亿元,农村贫困人口137.3万人。发展的压力不言而喻。
穷而有志,不怕困难,穷底子要创硬牌子。这就是吕梁的胆气。大伙认识到,落后不是因为好逸恶劳而是因为思想上的包袱太重,方法不够对头。必须真正意义上解放思想,找到发展的突破口。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激活思想资源,从领导干部“洗脑”开始。
吕梁千方百计激活各级领导干部的创业“冲动”。从2003年起,多次组织党政考察团到南方、东部、西部等地,考察快速发展的典型,考察成功开放的典型,考察发挥自身优势的典型。每个考察团都要形成考察报告,或公开发表,或公开讲座。市委出台了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实施意见,每年市、县两级财政都要按规定安排专项经费培训市管干部和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最近4年,先后组织各县及市直一把手和重点企业主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央党校、德国不莱梅大学及井冈山、浦东、苏州等国家干部培训基地学习。并采取异地挂职锻炼的办法,选派44名县级干部和20名后备干部到沿海发达地区、北京朝阳区挂职和交叉挂职学习。“吕梁大讲坛”现已开办12期。魏杰、于丹、龙永图等著名学者就应对金融危机、科学发展等讲座,使广大干部思路大开。理论指导实践,市委、市政府给各县压上马项目的担子,要立项进度、要建设进度、要投产达效的倒计时,逐月排名考核,使至上而下抓项目气氛日益浓厚。连续十年组织各县大项目巡回观摩评比,使项目建设常态化。
今年年初,在全市机关干部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抓学风、正作风、树新风”活动,有考核评比,有检查督促。这项活动为后来全国性的创先争优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6月21日开始,吕梁开展为期三个月的以“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奋力赶超”为主题的“榆林大发展,吕梁怎么办”大讨论。全省干部大会后,市委对大讨论活动进行了再部署,要求做到“四个结合”、“三个强化”、“四个必须”。“四个结合”:与全省领导干部大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做好全年工作结合起来、与制定“十二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全市正在开展的“抓学风、正作风、树新风”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三个强化”:切实强化督查工作、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舆论宣传。“四个必须”: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必须把问题找出来、必须与目标挂起钩、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大讨论活动开阔了视野,在市委、市政府的统筹下,吕梁“十二五”规划战略规划框架形成,“经济总量上再造两个吕梁”的宏伟目标应运而生。
招商引资是吕梁思想解放的产物。以前,自身资源依靠自身力量开发,发展的规模小、效益低、步子慢。2004年起,吕梁打起大规模招商引资的旗号。把2005年、2006年、2007年确定为全市“招商引资年”,组团外出招商,搭台引来商家考察,法国欧罗福、中国电投、中国铝业、香港华润等40多户国内外大企业、大集团落户吕梁。吕梁还与北京朝阳区等地缔结为友好地区,主动争取发展机遇。
培养本土企业团队成为带动地方发展的强力“引擎”。2003年,吕梁在全国率先提出“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战略,从市到县,大张旗鼓地为民营企业发展造势,表彰记功,融资服务,给予政策。为了让企业排除干扰全力发展,在特定阶段,纪检监察部门组成的联合工作组分工明确地包联企业,旗帜鲜明地支持企业发展。在本土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后,政府引导企业解放思想转型发展,吕梁大地上,从“煤老板”到“枣大王”、“鸭司令”、“酒龙头”的转型创业典型不断涌现。项目攻坚 一路赶超连翻番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来,吕梁持续实施项目攻坚战。在这一过程中,吕梁在一个项目攻坚战完成后,又提出新的项目战略,项目如源头活水不断涌现。
2006年,吕梁打响了建设272个项目、投资2043亿元的“双百双千”项目大会战。发展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力争突破1000亿元财政收入突破200亿元。
2009年,吕梁又打响了总投资3019亿元、建设486个项目、三年设施的“三四三”项目攻坚战。
大项目建设转变了发展方式。以前,吕梁挖资源、卖资源的特征比较明显。项目战略中,注重产业的科技含量。山西宏特煤化工公司开发煤焦油深加工系列产品是全国最大的煤焦油加工企业,孝义市乐百利特公司LED项目实现了资源型产业向高技术产业转型,山西焦煤五麟煤焦公司年产10吨甲醇项目、中阳福龙煤焦公司焦化及20万吨甲醇等项目延伸了产业链条。文水金地公司的“煤—焦—电—化—建—运”循环发展项目,总投资110亿元,达效后可实现销售收入38亿元。中阳钢铁有限公司循环经济项目,总投资12亿元,新建成1780m3高炉及配套的烧结、转炉、高速线材、活性石灰和粉煤砖生产线,废物全部利用,产值达到200亿元,利税20亿元。
在运动中“组合拳”最有战斗力,在项目中产业集群最有爆发力。我市推进大园区模式,建成了交城夏家营、文水百金堡、汾阳三泉、孝义梧桐、交口双池、中阳尚家峪、方山大武等13个市级工业园区、3个省级示范园区,入园企业达到204户。纳入统计范围的7大工业园区,其总产值、增加值、上缴利税均超过全市的1/3。兴县“西川资源环保型循环经济带”和“康宁工业园区”总投资约510亿元,到“十二五”末可形成年产煤6000万吨、电270万千瓦、氧化铝100万吨、甲醇180万吨、二甲醚120万吨及电解铝、铝镁合金等生产规模,投产达效后可实现产值200亿元。岚县普明工业园区太钢岚县袁家村2200万吨采矿、714万吨铁精矿及配套200万吨球团项目,投产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70亿元。
煤炭资源整合重组后,腾出了发展资本。吕梁市创造条件,营造环境,引导企业转型发展。今年7月,汾阳杏花村酒业集中发展区奠基开工。该项目由退出煤企联手打造,三年投资50亿元,带动3万人就业、高粱产区10万农民致富,增加销售收入100亿元。即将投产的汾阳千年古韵酒业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3.2亿元,项目完工后,年产白酒4000多吨,可安排就业500余人。孝义市兴安化工4A沸石及多品种氢氧化铝项目,总投资91亿元,投产后可实现税金11亿元,还可带动当地运输业、服务业和劳务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农业的突破也是项目使然。吕梁先后建成农业园区50个,培育出市级以上龙头企业71户,实现年销售收入16亿元。柳林县槐树沟生态农业园区占地146平方公里,辐射带动1.5万农民。孝义高阳农业园区总面积达153公顷,集养殖、种植、农产品加工为一体,分为核心区、辐射区、示范区3个区。大象禽业集团创建于1989年,在项目建设的大潮中实现了跨越发展,成为全国农业产业化优秀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在吕梁市、大同市、朔州市、晋中市、长治市等地设有生产基地36处,下属企业11个,可带动山西及周边省市10万农户养殖,增收20多亿元。岚县着力打造“三晋马铃薯第一县”的核心是“康农薯业马玲薯脱毒基地”项目,年产脱毒种苗450万株、微型薯1000万粒、优质脱毒薯6亿斤。石楼县“昌盛10万亩蓖麻种植及年产1万吨蓖麻油项目”,年产值可达8500万元。
项目攻坚,使县域经济实现了跨越发展。孝义市、柳林县作为“领头羊”率先发展。孝义市于2007年挺进“全国百强”,2008年跃升到88位,2009年攀升到71位。柳林县财政收入去年达到44.8亿元,绝对数在全省名列第一,正在向“三晋一流,全国百强”迈进。因贫困广为人知的临县实施项目强县战略,2009年各项经济指标逆势上扬,财政收入完成4.9亿元。兴县后发气势逼人,“西川资源环保型循环经济带”和“康宁工业园区”建设正快速推进。
项目坚挺,吕梁巨变。十年来,吕梁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0年的105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11.3亿元,由全省第8位跃居第6位,年均增长1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由10亿元增加到165亿元,由第8位跃居全省第3位,年均增长36.52%,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由3251元增加到13795元,净增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105元增加到3426元,净增3.1倍;农村贫困人口由137.3万人下降为11.6万人,贫困发生率由63%下降到12%。
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完成605亿元,增速23%。截至10月底,财政总收入完成168.18亿元,同比增长19.68%,“十一五”期末突破200亿元的目标可望实现。民生为天 夯实基础创和谐
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吕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始终把民生工程建设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
突出推进市域城镇化,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出了“一市四区”城市总规划,将城镇化率提升到36.6%。建成了以柳林三交镇为代表的加工型小城镇、以汾阳杏花镇为代表的商贸型小城镇、以交城县夏家营镇为代表的资源开发型小城镇、以临县碛口镇为代表的旅游带动型小城镇等特色小城镇。新建项目则以标准高、兼容性大引人注目。孝义市梧桐新区建设项目总投资30亿元,用5年时间,将梧桐镇20个村3万居民搬进新区,为孝义市建设“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千万吨级焦化基地”置换空间。离石东城新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总投资90亿元,人口达8万,成为吕梁市区扩容的重要载体。
公用事业项目建设取得了新突破。今年投入使用的吕梁学院项目,总投资9.8亿元,占地1000多亩,规划学生1万人,将有力提升吕梁教育发展水平。正在建设的柳林联盛教育园区工程总投资10亿元,将成为全省一流的综合性完全中学。而柳林县新职中、新高中建设项目,由民营企业家投资2.87亿元,将于2011年投入使用。孝义市总投资13亿元的胜溪湖科教文体园区项目,以吕梁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包括体育、文化中心三个项目,将大大提升孝义市综合功能。离石区与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典型——江苏省江阴市联手创办的“离石江阴中学”已经建成,其教育模式的高位嫁接是提升薄弱教育资源的有效途径。山西雪恩集团苍儿会生态旅游经济区项目,填补了我省国际标准18洞高尔夫球场的空白。于成龙故里旅游项目、晋绥边区纪念馆等项目,将进一步优化吕梁产业结构。
长期以来,路、电、水等设施是制约吕梁经济发展的瓶颈。“十一五”初期,交通运力不达实际需求的60%,电力供给仅为全市用电需求的50%左右,工业用水也严重不足。近年来,吕梁大建基础设施项目。10月9日,汾平高速、国道307连接线建成通车。10月29日,省道340汾阳至柳林段公路改建工程建成通车,晋煤外运通道更畅。太佳、汾平高速公路即将通车,西纵高速、环城高速即将开工;太中银铁路吕梁段及吕临支线、太兴铁路、中南部铁路通道吕梁段、吕梁民航机场等重大项目进展顺利。东西贯通、南北畅达、陆空并举的立体交通大格局正在形成。水利工程,横泉水库的建成,基本解决了离柳地区的工业用水和城市用水问题;柏叶口水库及引文入川工程的建设,将有效改善平川四县(市)工农业园区用水紧张状况;沿黄提水工程的建设,将为沿黄四县工农业用水提供重要保障;一批中小型水库的建设和老、病、险水库的加固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使全市用水安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电网建设,中阳500KV输变电工程顺利建成,兴县500KV输变电工程完成选址,一批220KV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全市电网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
与群众密切相关的村村通目标基本实现。有资料表明,截至10月中旬,3108个行政村中已有3106个实现村村通目标,水泥路(油路)村村通率达到99.9%。剩余两个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行政村的村村通明年将开工建设。
去年12月,吕梁创造性地提出“一企一事一业”,倡导每个规模化的资源型企业办一件惠民实事,办一个转型产业。截至目前,全市共有250户企业参与“一企一事一业”活动,承办项目365个,预算投资总额361亿元,已投资42.52亿元。资源性企业为民办事,将深层推进社会和谐建设,对于产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全省跨越发展的劲风极大地振奋了吕梁的雄心。吕梁又提出了“用5年时间、上马1千多个、总投资1万亿元的项目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千亿元以上”的“5115”战略,力争将吕梁打造成全国一流煤基能源化工基地、全国著名建筑新材料基地、全国最大清香型白酒基地、全国著名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中西部结合区商贸物流基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5A级特色旅游基地、贫困地区城乡统筹发展实验基地“七大基地”。发展目标是:力争“十二五”末,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实现稳定脱贫,跨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强市行列。
虎踞龙蟠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在以不怕困难,敢于奋斗为核心的吕梁精神的统领下,吕梁跨越发展的步伐必将越走越快、越走越好!(刘明亮 雒晓利)
第四篇: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及路径选择
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及路径选择
(陕西省汉中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汉中)
赖秋萍
摘要:前不久国家中央局组织并召开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在此次会议中,国家首次提出了完善国家治理机构的概念。审计机构在国家的治理系统中担当着重要的监督管理职能,它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它本身具有预防、抵御等带有特殊性的免疫功能。根据此次会议的精神要求,——提高国家对整体的监管以及治理功效,同时深化当前社会中的变革,使得权力运行跟监督体系能够相一致。在此,笔者提出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中的功能及路径选择方面的看法,若有不当之处,还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关键词:促进作用审计功效作用治理完善
一. 论述国家治理的内涵
治理理论这个概念兴起于九十年代期的西方学术界,其中的一些政治学家跟政治社会学家对治理提出了很多新的说明。最终,在1995年,全球治理委员会在一份研究报告中对其作出了明确的定义: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这是一个宽泛的界定,它是一个过程,作为一种制度跟规则,它有权迫使人们去服从。同时治理还意味着作为一种制度跟传统,来使得国家的政权得以顺利运行。治理的深层含义就是对于国家的治理。另外,国家治理的过程是政府—市场—公民社会的一个协调过程。本质特征,强调了政府,市场,以及公民的在整个公共事业中的协调作用。
国家治理在整个国家的宏观调控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国家治理的实质是国家在政府,市场,跟民众之间的协调作用处理。治理理论要对三者这种关系应该有一个准确并且清晰的定位。在改革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能够使得政府转变其之前的一些管理理念,不断地结合社会的具体现状,来完善当前的各种法律法规,进一步加深当前的政府改革进程,这才是符合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具体会议精神目的。
二. 地方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角色定位
国家治理概念是一个宽泛的概念。从总体上讲,它是一种权益分配跟权力制约相结合的制度。它跟国家所有者,以及掌控者之间有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在具体实施国家治理中,需要结合法律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以及管理手段,成为经济社会中一只看不见的手,对当下的经济社会进行管理。国家治理的根本目的就是从实际出发,最大程度地确保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来不断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使我国早日进入小康社会。而国家审计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此次十八大三中全会中涉及到的内容。
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作为我国最高的法律章程,就对其明确的规定,国务院各部分跟地方都需要设立相应的审计部门,来对相应的财政收支进行审核,这其中就包括国家的财政机构以及一些企业组织。尤其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依照并且遵循相应的法律章程。
时代在进步,相应的制度也应该完善,相应的体制应该创新,同时要符合时代的需求。要对一些法律的漏洞进行弥补,来完善并且加强它的执行作用。审计部门在工作中,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另外,审计部门承担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管理。而有关审计部门在具体工作的时候,就可能存在监管不力,或者包庇纵容等现象发生,这些现象在当下中国国情中,屡见不鲜。这就要求审计部门能够担负起自身相应的职责,依照法律对其它的权利进行相应的制约,来发挥本身监督约束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该其它方面的职责,例如,揭露查出罪犯,以及预防风险等政治经济方面的问题。
地方审计,作为国家审计的下属单位,也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它也是国家审计系统中尤为关键的一个系统组成成分,因此,它本身同样也需要承担相应的职能监控责任。地方审计在当代社会中,就要符合相应的规范,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就要担当好自己的“四中角色”,分别是:推动发展的谋士,揭露腐败的勇士,经济秩序的卫士,以及规范财经的医士,这四大方面也涉及到我过经济社会中的极大主要体系,关系到具体的民计民生,因此只有从根本上加强这些方面的执行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地方政治的科学管理,更好地为百姓造福,这也是国家当前发展的具体环节。
三.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的突出功能
国家审计在国家治理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有很多方面的作用。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免疫功能”.在国家治理的大系统中,它就更发挥出了本身的关键性作用,将其分解来看,主要包括四项功能,它们分别是:抵御功能,预防功能,揭示功能跟改进功能。这四个方面涉及到国家管理跟治理中的许多细小部分,只有在平时的审计工作中,落实这些相应的政策体系,审计部分才能真正发挥出自身的职责功效。下面就来具体地谈谈这四方面功能。
1.防御功能
“抵御”这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解释概念,从国家审计的角度来论述,它指的是通过审计的执行能力,来揭示相关问题存在的不足,同时来保证国家治理的一个过程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尽量不出现一些额外的事情,或者之前没有判断的漏洞。同时,它要求审计部门能够分析国家当前存在的一些不完善的事项,并且能够分析出发生这种事情背后的深层含义,从体制,制度跟机制的层面去采取相应的解决对策,在治理的过程中,去不断完善整个国家的治理系统,这样可以防止一些不利因素对国际审计部门的影响,从而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
在国家治理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出审计作为免疫系统抵御作用,这样从深层次的角度分析,可以增强国家健康运行的能力,同时还能防止一些消极因素进入到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阻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脚步。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及时地发现经济社会中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同时,能够从中发现问题,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这样才能逐渐促进经济社会运行的稳定。另外还要注意能够具有分析能力,尤其是对当前的审计免疫环境进入深层探索的能力,同时,能够使其与相关的其它经济监督部门相配合,建立起统一的合作关系结构,才能从整体水平上,提高审计免疫系统的抵御功能。
2.预防功能
国家审计中的预防功能,有其特定的概念。它的主要作用就是能够及时地预警跟防范,找出一些影响经历的不利因素,特别是那些短时间内未被发现的,但是有危害的潜在意向的问题,审计部门在找到这些相关的不利因素之后,能够及时地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来尽最大的努力将其消灭掉,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它们对经济的破坏性,使经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将审计免疫体系与其它的经济监督抵御功能相互结合,同时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提升审计免疫功能的整体效果,这是一个长远的发展目标,需要的是很多人的共同努力。
3.揭示功能
国家审计的揭示功能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主要指的是,国家的审计部门通过实际的监督跟管理,在平时的工作中,能够查处一些重大的违法违规现象,同时能了解到一些相关的经济犯罪的有关线索,从而揭示并且反映出国家治理整个过程中的种种不合理的现象,找出一些阻碍国家治理过程中的障碍,跟制度缺陷,从而进一步加强社会的建设,能够真正做到反腐倡廉,来推动我国当前现代化的进程,同时,来进一步深化当前的改革,这也是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要求所在。
审计部门的职责是多方面的,它的揭示功能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方面。归其原因,可以通过审计的工作,去找到影响国家肌体健康的真正原因,进而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在实施这一过程中时,就要遵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基本理论规定,同时能够根据当前的具体问题,合理定相应的审计重点,同时更要关注到国家的其它财政部门的具体问题,能够了解到相关的环保,水利等国家具体的事项,能够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着实地了解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从多角度,多方面去了解到国家真正发展的动向,以及在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审计工作跟经济社会健康的运行能够互相有个关联,从而使得审计工作更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本身作用。
4.改进功能
改进功能在国家审计工作中,同样也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而改进功能,它主要指的是通过改革相关的政策,来促进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这样做,能够保证国家治理系统能够稳定地运行。国家在运行阶段,必然会遇到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社会本身出现的,有的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由于社会的很多恶劣现象,必然出现的很多方面,这些从某一定程度上都阻碍了我国现代化进程的进步。这些不良的方面,对我们的经济改革进步的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跟破坏,比较严重的情况,还会对社会中青年人士,造成不同程度上的误导。在具体的审计工作开展中,就要尤其注意审计的修改,纠正等问题的滋生,要将政府跟财政中具体出现的相关问题,进一步地落实,同时根据情况,制定出符合情形的解决措施。同时,还要遵照高层次会议制定出的一些制度以及策略,使棘突的实施过程能够按部就班地执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来从整体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强制性,以及效应性。从我国当前的经济中
分析可以得知;我们审计局的相关研究报告中指出,在过去的七年中,已经召开过相关身居预算财经工作会议,从中找到了一些当局工作存在的弊端,之后又制定出相应的策略,来从整体角度来对当前的经济状态,以及政府的管理,提出改革的问题的实质,同时挖掘潜在的价值,去探索,进而将目前的相关工作做好。
四. 国家审计可以促进国家选择一个良好的治理路径
1.可以从多方面来改变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一直以来就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同时它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线,根据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中有关经济改革的要求,我们可以看到它在促进经济又快又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从更深层的角度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这种方式,会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未来前景,同时从审计机关的角度出发,在具体的行政工作中,正确地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履行审计机关本身的相应职责。根据这次会议的具体要求,我们可以看出审计机关在运行中,应该紧密地结合相关的审计项目,能够报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同时加大自身的审计力度,来配合好党中央对一些重大政策的指定以及执行。从更长远的角度来分析,这样做的益处就是可以更好更快地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来为国家的科技事业贡献出力量。同时对于我们整个国家而言,可以从整体上提高国家的战略性目标,可以促进国家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2.可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国家审计工作的开展,可以反映出国家经济社会中出现的一些潜在风险,可以更加系统地维护国家的财政安全,这样就能更好地发挥国家治理中的预防功能,换句话说中,这个„免疫系统机'会发挥出本身更强大的作用。才能更好地保障当前的经济社会体系能够良好正常规范地运作。审计工作要未雨绸缪,不能等损失形成,或者风险发生之后才去亡羊补牢,这样做的积极意义不大。这就要求审计工作能够自身工作的额有效性,能够防范于未然,真正做好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工作。
结束语
国家审计在完善国家治理的过程中,发挥出了自身巨大的作用。根据此次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具体会议精神,审计部门能够深入贯彻并落实会议的精神纲领,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严谨认真,公平公正,担当好自身的角色,真正地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参考文献:
(1)中国国家审计网[J],中国审计;2010年19期
(2)张平;国家审计发挥作用的机制与评价[J],中国审计;2010年24期
(3)王换娥,崔铭,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6期
作者简介:赖秋萍(1967.09--),女,陕西汉中人,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党总支书记,副教授,经济学学士学位。研究方向:注册会计师审计、国家审计。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非执业会员,有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资格。
通讯地址:陕西省汉中市汉台区宗营镇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经济与管理系 赖秋萍(收)电子邮箱:lqp168868@126.com
联系电话:***
第五篇:传统企业在电商转型中企业文化发展研究
传统企业在电商转型中企业文化发展研究
摘要: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电子商务的时代已经到来。在国家相关政策助推下,传统企业借助互联网转型发展电子商务将成为趋势。简单的开展线上业务的营销模式只是企业商业渠道的开辟,并不能完成完整的企业转型。传统企业要想顺应时代发展,抓住机遇成功转型或发展电子商务,还应该从更深入的企业文化转型展开思考。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改变了经济市场形势,为此,结合电子商务的特点,从企业文化方面比较了传统企业与电商的异同,并针对传统企业转型中企业文化建设给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传统企业;电子商务;企业文化;转型
中图分类号:F4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06.024
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多次强调电子商务的发展,政府大力支持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发展空间。在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整体经济增速放缓形势下,企业为求得更好生存,电商转型势在必行。
1电子商务与企业文化的发展
1.1电子商务的发展
中国电子商务2014年交易额达到1437万亿元,同比增长28.6%。中国电子商务增长态势明显,并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随着现代消费理念不断变化,传统企业现有的经营模式已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企业为求得更好的生存发展,突破现有商业规模的限制,进行电子商务转型势在必行。
1.2电商时代背景下企业文化的发展
企业文化软实力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企业的生存环境、竞争方式与管理机制,但给企业带来影响最大的还是它对企业文化的巨大冲击,网络经济改变了企业传统的价值观。企业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同时企业文化必然有所影响,这些影响体现在企业文化体系的包容性和自律性。
1.2.1网络文化时代下企业文化包容性更强
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衍生出特有的网络文化,企业文化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注重多元化多样性表达,企业核心价值观具有更大的包容度。
1.2.2快速响应与信息公开要求企业增强自律性
信息快速更新是网络时代特点下,要求企业能够做到快速响应,保证企业文化与品牌建设的统一。同时,信息的实时公开,也要求企业更加自律,维持良好企业形象,推动企业发展。
2传统企业与主流电商公司文化价值观
传统企业文化组织架构层级复杂,资本资产已有一定积累,企业发展建设容易产生思维定式,滋生形式主义企业文化氛围,降低了市场反应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企业文化中的创新意识发展。
传统企业决策者价值观对于企业影响非常大,对于一些国有企业来说,他们从以往的依靠行政垄断的计划调拨,到面对现如今不断变化的激烈市场竞争,企业高层管理者缺乏对于不断变化网络时代下新经济认识不够,更多的是靠直觉来博弈市场,策略保守,影响到整个企业的文化氛围。
传统企业固有的人才培养及管理对于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工具运用能力不足。文化趋同缺少个性化认可,忽略了互联网背景成长起来的新新人才追求个性反应敏捷媒体化的时代特点,人才建设效率低。
传统营销模式,产品输出到市场推广,商业活动较为单方向。传统企业达到一定规模时对于市场的敏感度不够。如今的经济市场服务经济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相对于主动交互注重反馈与用户体验的市场发展趋势,传统企业文化略显被动。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快速成就了一大批传统企业。由于缺乏长久的文化积累与沉淀,从成长初期以来追求利益最大化仍旧是大多数传统企业的精神实质,使得其对于社会责任感与担当意识的深化稍显淡漠。
3企业电商转型遇到的问题
传统行业转型并不是一帆风顺,线上业务对线下业务造成冲击,挤占线下端的部分市场,企业内部产生内耗。苏宁、李宁等转型不顺的案例反映出了传统企业发展和转型过程中的一些典型问题,总结原因如下:
3.1市场定位不准确
电商市场对于速度要求远远高于传统行业,企业转型中如果不能快速准确定位市场,将大大降低用户黏性,造成客户的流失。传统企业文化相对保守,维持着一定形式上的稳态,企业内部创造性工作推进流程繁琐,组织文化缺少对突破创新理念的实质贯彻,市场敏感度大大降低。
3.2运营策略的失误
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弱,忽略了运营的宣传效果对电商市场的影响力,缺乏流量入口的正确导入,营销策略落后,造成电商业务开展屡屡受挫。传统企业决策常常囿于高层企业者个人决策能力,由于缺乏互联网时代成长环境背景,高层决策者具有的更多的是对传统企业生存发展的判断感知能力,其对于电商市场动向把握能力不强,决策上容易产生不恰当的方向引导。
3.3个性化程度不高,资源流失
传统企业在广泛利用原始资源和改革开放的政策形势下快速学习成长起来,模仿和复制短期内大大促进了传统企业的建设发展,也对其文化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论是人才建设还是转型策略都缺乏对个性化的战略性认可。
简单增加线上营销,并不能完成企业的完整转型,盲目跟风式的发展电商,不仅不能使企业得到更好发展,还可能导致企业增长呈现下滑趋势。传统企业电商转型,不仅是营销策略改变,更是经营理念的革新,只有从企业文化着手,由内而外,内外同步的才能利于企业更好的转型。
4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文化异同
文化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企业更好的管理,刘益、李垣和汪应洛(2005)通过实证研究后指出,当企业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产生变化时,现实中的许多企业不能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改变自己的战略,从而引致企业绩效的下降甚至破产,造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文化的不可管理性使之成为一种惯性或阻碍变化的来源。传统企业进行电商转型时必须认识到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文化差异,并针对性调整企业战略,因而有效完成企业转型。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文化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1企业外部文化
4.1.1复杂的动态环境具有不确定性及不稳定性
电商首先要求具有快速响应市场变化能力。快速包括更新速度,信息共享速度,供应链生产速度,以保持企业与环境变化同步甚至超前。
其次要求具有危机处理能力,能够维护良好企业形象。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要求企业能够快速把握网络舆论走向,以网络为企业所用,而不是受制于网络文化。
4.1.2企业间协同合作增加
外包业务的泛化,物流策略的选择,对组织合作能力和组织协同能力有了更高要求。
4.2企业的内部文化
4.2.1电商企业在管理活动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
扁平化管理逐渐取代组织等级行政命令传递,管理理念更加倾向于平等、公开。
创新与敢于突破精神确保电商企业地长足发展,更强调创新营销策略的不断更新和宣传手段多样化。
电商企业发展若要满足市场不断变化地需求趋势,符合企业特点的个性化程度越高,才能长足发展。
不同于传统企业对资本管理重视,电商企业注重知识管理。通过知识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效率,达到企业各方面不断进行自我更新的状态。
4.2.2电商企业在人才培养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
(1)民主平等,以人为本。尊重个人差异,突出个人在企业中的价值。
(2)注重知识型员工培养,强调员工知识共享和信息获取处理能力。
4.2.3电商企业在客户服务中所具有的价值理念
(1)更加注重诚信。电商活动虚拟性对于电商企业的诚信度提出了极大的要求,交易过程和用户评价非常透明,网络传播速度快,诚信是客户满意度的来源,能够为电商发展带来更大的机遇。
(2)坚持以客户服务为导向。电商活动以客户服务为中心开展业务,简化了中间层级,使客户能够更加快捷地获得服务,企业资源配置也得到了优化。
5传统企业转型中文化建设方面建议
传统企业在转型电商所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动态特征十分突出,市场变化迅速,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显著缩短,传统企业转型过程中仅仅关注动态调整和应变能力是不够的,本质上应该从企业文化着手,进行建设和发展符合互联网社会特点的电商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广泛接受的价值观念以及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共同准则和行为方式,它是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理论体系,由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三个层次组成。结合电商行业企业文化特点及其与传统企业文化异同,建议如下:
5.1物质文化层面
薪酬体系中,适度向文化转型建设有益方向倾斜。通过薪酬激励机制的构建和完善来实现企业在转型过程中对企业文化构建和发展整体感知度的提高。
5.2精神文化层面
(1)创新高层决策者思维。企业高层决策者的价值观和精神态度决定了企业行为和员工的价值取向。特别是在知识经济信息时代,企业高层决策者的知识、智力、现代化文化素质决定企业竞争力和发展程度。为了适应电子商务快速发展更新,公平公开响应速度快的特点,要求高层决策者对新事物具有敏锐的感知力和接纳度以及改革创新魄力。
(2)推动观念转型,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企业文化的活力和核心价值观影响力,努力营造具有生命力的转型文化氛围。提高知识管理效率,营造主动学习突破创新的氛围,使得企业在转型的关键时刻能紧跟时代潮流、应时而变,时刻保持着知识储备的先进性、时代性。
(3)诚信为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企业不仅应该生产出符合顾客需求的物质产品,同时也应该传递一种积极的、可持续的、符合人类伦理价值判断的精神理念。企业文化建设本身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息息相关。
5.3制度文化层面
(1)结合政策法规,在实现企业转型中与“中国梦”相结合,推进企业文化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融入。
(2)加强与转型文化发展配套的内部制度建设,激励与巩固电商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保证文化理念持久常新,内化为企业精神,推动企业转型成功和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