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时间:2019-05-13 17:14: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暂行规定》,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第一篇: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办文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山东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及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结合厅工作实际,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本暂行规定适用于在厅机关局域网内办理的行政审批公文和非行政审批公文。

第三条 国土资源厅政务大厅(以下简称政务大厅)统一负责受理行政审批公文和非行政审批公文。涉密件、机要件等按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条 公文处理遵循规范统一、信息共享、优质高效、快捷便民、公开透明、权力制衡的原则。

第五条 政务大厅受理的各类行政审批、许可事项,除提交纸质文档外,需提交电子文档。

第六条 实施远程报批的网络运行办法另行制订。

第二章 政务大厅管理

第七条 政务大厅工作人员由厅办公室管理,在厅办公室统一领导下工作。

第八条 政务大厅设行政审批收发文(证)岗、非行政审批收发岗、收费岗、咨询督查管理岗。

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以下职责:

(一)对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公文、材料进行登记并录入系统。

(二)收缴各类规费。

(三)发放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和其他国土资源管理权益证书,发放各类办结文件。

(四)协调、督办各类办文事项,承接办文咨询。

(五)受理约谈申请,安排约谈事项。

(六)向服务对象发布办文信息。

第九条 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应当严格遵守以下守则:

(一)勤政为民,忠于职守。

(二)廉洁自律,秉公办事。

(三)精通业务,操作规范。

(四)办文及时,效率优先。

(五)言行文明,礼貌待人。

(六)服务便民,解疑耐心。

(七)团结协作,严守纪律。

(八)环境整洁,仪表端庄。

第三章 公文受理

第十条 政务大厅负责各类公文的核对、启封、签收、登记并录入系统(本暂行规定另有规定的除外)。厅机关各处室接收的行政审批和非行政审批公文以及参加省、部、有关部门会议带回的文件和材料,一律转政务大厅登记并录入系统。

第十一条 政务大厅依据有关规定接收行政审批申请及有关公文、资料,工作人员不得随意增减资料的类型、份数,机关各处室也不得要求申请人增减资料类型、份数。确因工作需要的,由经办处室提出依据,厅政策法规处审定并报厅领导批准后通知政务大厅受理。第十二条 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在接收公文、行政审批申请事项时难以确定是否受理的,请示厅办公室分管主任商有关处室确定。重大事项报请主管厅长决定。

第十三条 申请人要求撤回已受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的,需向政务大厅提出书面申请并录入系统,由办公室分管主任商主办处室批准,终止该行政审批事项的办理流程。政务大厅将有关资料整理,存档备查。

第四章 公文办理

第十四条 厅机关所有公文原则上全部在局域网上办理。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采取手工办理。

(一)特急件。

(二)省、部领导批示件。

(三)行政复议案件、裁决案件、听证案件。

(四)党内文件。

(五)系统暂时满足不了办文要求的。

(六)其它特殊公文。

第十五条 政务大厅应当将受理的各类公文按照办文程序,及时通过厅局域网传输至相关处室,相关处室应当按行政审批的流程审查、办理、成文。

第十六条 公文阅批按照厅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办理。

(一)国务院、省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国家测绘局的公文,报送厅长阅批。

(二)省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办事机构、直属事业单位公文,国土资源部各司局、直属事业单位的公文,各市人民政府的公文,报送主管厅领导阅批。重要公文报送厅长阅批。

(三)各市国土资源部门、厅直属事业单位的请示、报告及其他单位的公文,报送主管厅领导阅批。重大问题报送厅长阅批。

第十七条 阅批公文时,应签署明确的阅批意见,并写明日期。对于一般报告性公文,可签名表示“已阅知”;对于有具体请示事项的公文,应当签名表示“同意”、“不同意”或其他的具体意见。

第十八条 行政审批事项涉及几个处室的,相关处室在网上并行审查,限时办结。

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形式的,主办处室应当汇总协办处室的意见,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在网上传至政务大厅,政务大厅在五日内发出。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

第十九条 主办处室对公文办理负直接责任,协办处室对公文办理负间接责任。

处室办文意见应当明确,办文意见由处室主要负责人签署。主办处室综合各协办处室的意见后提出最终办理意见,报厅领导审批。

主办处室应当主动协调解决办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协调不成的,报主管厅领导协调解决。

对正在办理的公文,任何处室和个人不得向申请人泄露办文过程中的各方意见。

主办处室在公文办理中需调阅原始纸质资料的,可到政务大厅办理调阅手续。

第二十条 行政审批及其他需要集体研究的重要事项,由主办处室按照有关程序提出意见,报主管厅领导审核同意后,提交厅长办公会议或会审会议研究。第二十一条 办文时限按照政务大厅录入之日或补正材料受理之日起至公文办结时计算。行政审批类公文的办理时限,按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执行。非行政审批类公文的办理时限,由厅办公室主任提出拟办意见,报主管厅领导批准后决定。

第二十二条 行政审批事项依法需要报省政府、国土资源部批准的,由政务大厅负责办理上报事宜。需要向申请人发出的办文告知,主办处室应当将告知内容在网上传至政务大厅,由政务大厅负责发送。

第二十三条 承办处室在办结公文后,需要厅发文件的,由承办处室安排掌握相关政策、熟悉工作内容、文字能力较强的工作人员拟稿。重要公文处室主要负责人应当亲自主持、指导拟稿,认真复核、修改并签署意见。拟稿在网上传送,经办公室认真核稿后报厅领导签发。

第二十四条 严格执行公文签发制度。

(一)代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起草的文稿,由主管厅领导审核,厅长审签后报省政府领导签发。

(二)以国土资源厅名义报省政府、国土资源部和国家测绘局的请示、报告,国土资源厅颁布的重要规章制度、工作部署等公文,由主管厅领导审核,厅长签发。

(三)国土资源厅一般性业务工作的公文,由主管厅领导签发。

(四)与省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发文需会签的,经主管厅领导审核并签署意见后送有关部门会签,由厅长签发;收到的需会签的公文,由有关处室提出会签意见报主管厅领导签发。重要公文的会签意见由厅长签发。

(五)以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名义发文,属根据厅领导指示办理的,由厅领导签发;属办公室职权范围内的由办公室主任签发;厅机关处室业务工作以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名义发文的,由主管厅领导签发。

(六)根据省政府授权,省政府局部修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批复,由主管厅领导审核,厅长签发;耕地在200亩以下、其他土地300亩以下的土地征用和农用地转用审批,由厅长签发或由厅长委托的主管厅领导签发;耕地在200亩以上、其他土地300亩以上和需报国务院审批的,由主管厅领导审核,厅长审签后报省政府领导签发。

(七)厅领导签批的特殊公文的制发,按厅领导要求办理。第二十五条 厅领导签发后的各类公文,任何处室和个人不得随意修改。确需修改的,由厅办公室报请签发厅领导同意。

第二十六条 行政审批办结文件或证件由政务大厅统一发送。政务大厅应做好发文、发证登记,各部门不得自行将办结公文、证件交来文单位或个人。

非行政审批公文的校对、装订、发送仍按原渠道和程序办理。第二十七条 电子信访由厅信访室受理。对电子信访件,信访工作人员要做好邮件登记,并按信访规定统一交办,办理结果由厅信访室统一答复。

第二十八条 实施电子政务过程中形成的电子类、纸质类资料等,实行分类整理、集中统一管理。

电子政务系统中形成的所有数据资料,由厅信息中心实行“双备份”,分别由厅信息中心和厅档案室管理。

目前系统暂不能录入和传送的特种纸介质文件,由政务大厅负责保管。处室调阅的公文在公文办结后应当及时交政务大厅,由政务大厅按照档案管理要求整理、归档,定期向厅档案室移交。

第五章 信息公开与发布

第二十九条 下列信息应当公开:

(一)土地、矿产、测绘管理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二)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和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

(三)土地、矿产、测绘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审批要件目录及审批结果;

(四)土地、矿产、测绘违法案件的依法行政处罚依据、处罚程序、处罚时限及重要典型案件处理结果;

(五)土地、矿产、测绘依法收费的项目、标准、依据和缴纳时限;

(六)征地补偿标准;

(七)土地资源年度统计资料、矿产资源储量登记统计资料、公益性地质调查资料、地质环境资料;

(八)涉及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相关利益的国土资源管理方面的文件。

第三十条 根据政务公开需要,厅办公室会同信息中心确定在厅局域网、电子触摸屏和政务大厅公开的信息和内容,信息中心负责实施。

第三十一条 信息公开时间应与内容相一致。凡具有相对稳定性或经常性的,应长期公开,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随时获知;凡阶段性或临时性的,应随时公示,确保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能及时知悉。

第三十二条 厅机关内部文件的办理,如内部使用的通知、公告、信息等,一律在厅局域网上发布。其中,通知、公告由主办处室在网上发布;政务信息由主办处室拟稿,办公室审定后发布。重要信息需经厅领导签发后发布。

第三十三条 政务大厅内设臵电子屏幕、触摸屏、办事明白卡、办事指南等,供申请人查询。

第六章 考核与奖惩

第三十四条 电子政务系统界面、任务、授权使用规定。

(一)电子政务系统界面设臵的文件、内部通知、信息等,属必读文件,厅机关工作人员应当认真阅读。未读必读文件影响工作的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二)厅机关工作人员上班必须首先打开电脑,对工作任务进行确认,根据电脑指示的任务安排工作。处室负责人要及时指定任务的具体承办人,承办人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工作任务。

(三)工作人员因公外出等原因不能及时处理公文的,应当委托有关人员处理。未按时限办理或办文质量达不到要求的,处室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应当承担相应的工作责任。

第三十五条 各处室负责人负责本处室网上办文事项的督办;政务大厅负责厅局域网内所有办文事项的督办,每月将办文情况进行通报;厅办公室负责政务大厅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工作质量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厅人事处负责厅机关工作人员电子政务、季度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第三十六条 设立行政效能投诉监督电话和意见箱,建立行政审批事项跟踪回访制度。

厅监察室和办公室负责接受并处理行政效能方面的投诉。对行政审批办理无正当理由超时的,由厅监察室和办公室督查告知;对督查告知后仍不予及时办理的,责成其做出书面检查;情节严重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纪律处分。

对在办文工作中认真负责,严格按法规政策办事,及时发现、避免工作中的差错、漏洞,挽回损失和影响的给予表扬。

第三十七条 对违反厅机关电子政务和网络运行管理工作有关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厅人事处牵头,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其年度考核评先资格,直至离岗培训。

(一)私自将申请人带到办公室及其它场所商谈办文事项、徇私办文的。

(二)在公文交收、办理过程中,不按规定登记、签收、保管,造成公文资料丢失的。

(三)无正当原因一个月内被督办3次以上的。

(四)办文质量低、差错多,带来不良影响的。

(五)由于其它方面原因,难以胜任工作的。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厅监察室牵头,会同相关部门追究责任:

(一)以权谋私、索贿受贿、营私舞弊的。

(二)私自收取、截留、滞留公文造成严重后果或恶劣影响的。

(三)丢失重要公文的。

(四)领导批示后,擅自增删、涂改公文重要内容,或假冒领导名义要求修改公文内容的。

(五)个人违规操作,给网络及设备带来损坏的。

(六)履行职责不力,给工作带来重大损失或带来不良影响的。

(七)泄露审批办文中不同意见造成恶劣后果的。

(八)在公文办理过程中有其他违规违法行为的。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九条 本规定自2007年1月1日起实施。原相关规定与本暂行规定不符的,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山东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山东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促进山东省各级党的机关(以下简称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央文件发布、阅读、管理工作暂行规定》及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党的机关的公文,是党的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布决策、部署工作、请示和答复问题,报告和通报情况的重要载体。第三条

公文处理是包括公文拟制、办理、管理、整理归档在内的一系列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公文处理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照行文机关要求和公文处理规定进行,做到规范统一、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第五条

党的机关办公室(厅)主管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其主要任务:负责本机关公文的制发、收文处理及公文的管理;负责本机关公文处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及安全保密;负责对下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业务研讨和培训。

第六条

党的机关办公室(厅)设立秘书部门或配备秘书人员具体负责公文处理工作。要建立公文处理工作责任制和激励机制,落实岗位职责,并对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

第七条

党的机关办公自动化、信息化建设根据有关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进行。中央、省委文件的网络传输按照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的统一部署组织实施。

第八条

从事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秘书人员应为中共党员,一般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应具有较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勤于学习,作风严谨,遵守纪律,忠于职守,乐于奉献。第九条

省委办公厅负责对全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十条

党的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

(一)决议

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二)决定

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安排。

(三)指示

用于对下级机关布置工作,提出开展工作的原则和要求。(四)意见

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五)通知

用于发布党内规章、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周知的事项。(六)通报

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七)公报

用于公开发布重要决定或重大事件。

(八)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九)请示

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十)批复

用于答复下级机关的请示。

(十一)条例

用于党的中央组织制定规范党组织的工作、活动和党员行为的规章制度。(十二)规定

用于对特定范围内的工作和事务制定具有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十三)函

用于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十四)会议纪要

用于记载会议主要精神和议定事项。

办法

用于对规范某项工作、活动等提出具体意见和要求。

细则

用于对条例、规定、办法等进行解释或说明,对贯彻条例、规定、办法等作出详细而具体的规定。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十一条

党的机关公文一般由版头、份号、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横隔线、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制版记组成。

(一)版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加圆括号标明文种组成。联合行文,版头一般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

(二)份号

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标注密级的公文应标明份号。(三)密级

公文的秘密等级。根据秘密程度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四)紧急程度

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紧急文件分别标明“特急”、“加急”,紧急电报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五)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和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

上报公文应标注“签发人”。“签发人”后面标注签发人姓名。联合上报的公文,同时标注联署机关签发人姓名。

(七)横隔线

隔开公文版头部分与公文主体部分的一条一般为中间带有实心五角星的红色横线。(八)标题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

(九)主送机关

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用全称、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的统称。决议、决定、意见、规定、会议纪要等文种不标注主送机关。(十)正文

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一)附件

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参考材料。公文如有附件,在文尾标注,也可在正文中涉及附件内容处标注“(见附件)”或“(附后)”。

批转的下级机关公文和转发的上级、同级机关的公文,不属公文附件,在批转、转发“通知”之后另页排印,不加附件标注。

(十二)发文机关署名

公文制发机关名称。发文机关署名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一般以机关名义署名,特殊情况需要以机关领导人署名的,应写明职务。

(十三)成文日期

公文制成的时间。一般署会议通过日期或领导同志签发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领导同志签发日期;特殊情况署印发日期。

(十四)印章

公文发生效力的凭据。除有固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无主送机关的公文和会议纪要外,公文一律加盖发文机关印章。

(十五)印发传达范围

公文发放、传达的范围。一般用于普发性公文。(十六)主题词

反映公文内容、公文主题及公文种类的词。主题词按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编制的《公文主题词表》标注。《公文主题词表》中未涉及的词,根据公文内容拟定,后加“Δ”。

(十七)抄送机关

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十八)印制版记

由公文印发(翻印)机关名称、印发(翻印)日期和印制(翻印)份数组成。

第十二条

公文汉字从左至右横排。公文用纸幅面规格可采用16开型(长260毫米,宽184毫米),也可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第十三条

党的机关公文版头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

(一)《中共XX委文件》

适用于各级党委发布、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作出重要工作部署,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批转下级机关的重要报告、请示等。

(二)《中国共产党XX委员会()》

适用于各级党委通知重要事项、任免干部、批复下级机关的请示,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等。(三)《中共xx委办公室(厅)文件》、《中共XX委办公室(厅)()》

适用于各级党委办公室(厅)根据授权,传达本级党委或领导机关的指示,答复下级党委或部门的请示,转发上级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报告、请示,发布有关事项,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等。(四)《中共XX部文件》、《中共XX部()》

适用于党委各部委发布本部委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向上级机关报告、请示工作等。(五)《中共XX党组(党委)文件》、《中共XX党组()》、《中共XX党委()》

适用于各级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党组(党委)对本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组织部署工作,向上级党委报告、请示工作等。

第十四条

党的机关制发电报,执行电报制发的格式规范。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五条

行文应确有需要,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凡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不另发文,已全文公开播发见报的一般不另印发文件。

第十六条

行文要注重针对性、可操作性。贯彻落实上级机关文件精神的行文,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不得照抄照转、层层转发。第十七条

党的各级机关行文关系根据各自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向上级机关行文,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上级和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向上级机关行文,不得主送、并报或抄送上级机关领导同志个人,不得主送上级机关办公室(厅)。向上级机关的重要行文,不得以本机关办公室(厅)的名义。涉及机关工作情况、请示事项类行文,不以机关领导同志个人名义向上级机关行文。

(二)报党委的文件如有必要同时报政府,主送单位应写“党委、政府”;报政府的文件如有必要同时报党委,主送单位应写“政府并报党委”。

主送“党委、政府”的文件,由党委办公室(厅)负责办理;主送“政府并报党委”的文件,由政府办公室(厅)负责办理。

(三)同级党的机关、党的机关与同级其他机关必要时可联合行文。联合行文时,联署机关对有关问题应协商一致,未经协商一致,不得使用联合行文名义,也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减少不必要的联合行文。纯属党委或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一般不以党委、政府或党委办公室(厅)、政府办公室(厅)名义联合行文。

(四)党委及其部委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党委及其部委名义行文;非党的机关的部门或单位以本部门、单位党组织名义向党的机关行文;党委工作部门向下级党委相关部门的重要行文,经党委领导同志审签后,文中可表述“已经X党委负责同志同意”。

(五)向下级机关的重要行文,应同时抄送直接上级机关。

(六)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一般用函行文。

第十八条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对于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第十九条

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应一文一事,不得在非请示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经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在请示中写明。

党委各部委应向本级党委请示问题,向上级党委主管部门请示重大问题,需经本级党委同意或授权。各级党的机关受理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需要请示上级机关时,另以本机关名义行文,不得以转报形式将下级机关的请示上报上级党的机关。

第二十条

各级党的机关应严格按照行文规则行文。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上级机关的秘书部门可退回下级呈报机关。第五章

公文起草

第二十一条

起草公文应做到: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内容相衔接。

(二)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三)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四)文字精练,用语准确,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五)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六)公文中引用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必要时用括号加以标注。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公文标题使用简称时,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七)文种、格式使用正确,主、抄送单位标注及密级划定准确。

第二十二条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起草,也可授权有关部门、单位代起草文稿。

部门、单位代党的机关起草文稿,一般应经党委授权或党委领导同志授意;未经党委授权或党委领导同志授意,有关单位认为有必要以党的机关名义行文时,应先行书面请示党委同意。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批转公文,应书面写明理由、行文依据和会签情况。

第二十三条

起草重要公文应由领导同志亲自主持、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办公室(厅)和有关部门要按照领导同志要求,做好公文起草相关工作。

第二十四条

书写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纸张材料,书面修改和签批公文要使用钢笔、毛笔和碳素、蓝黑墨水,不使用铅笔、圆珠笔和纯蓝、红色墨水等,签批、修改时应在公文纸左侧留出装订位置。

第六章

公文校核

第二十五条

公文文稿送领导同志审批之前,应由党的机关办公室(厅)进行校核。党的机关办公室(厅)及部门、单位应设立专门岗位或确定专门人员负责文稿校核工作。公文校核的基本任务是协助机关领导同志保证公文质量。

第二十六条

公文校核的内容是:(一)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二)是否确需行文;

(三)文稿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指示精神,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精神相衔接;(四)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五)文稿中所提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六)文稿中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紧急程度、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是否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及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第二十七条

文稿如需作较大修改,应与起草部门协商或请其修改。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报请领导同志审定。

第二十八条

联合行文由联署机关的秘书部门进行校核。党委、政府联合行文,公文内容属党委职责范围、起草单位为党委部门的,先由党委办公室(厅)校核办理;公文内容属政府职责范围、起草单位为政府部门的,先由政府办公室(厅)校核办理。

第二十九条

部门、单位代党的机关起草的文稿,统一由本部门、单位专门岗位或有关人员审核,并经主要责任人审签后,再送党的机关办公室(厅)按程序办理,不得直接送党的机关领导同志个人。未经党的机关办公室(厅)审核的文稿,党的机关领导同志不予受理,由党的机关办公室(厅)退有关部门按程序办理。

第三十条

已经党的机关领导同志审定的文稿,在印发之前秘书部门应再作校核。经校核如需作实质性修改的,须报原审批领导同志复审。第七章

公文签发

第三十一条

公文须经本机关领导同志审批签发。重要公文由机关主要领导同志签发;涉及某一方面工作的公文由分管领导同志签发。经党委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由主要领导同志或主要领导同志委托的领导同志签发。

党委办公室(厅)根据党委授权制发的公文,一般由党委秘书长或办公室(厅)主任签发。根据公文内容,有的可请党委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有的可请党委主要领导同志签发。第三十二条

联合行文,由其他联署机关的领导同志会签后,送主办机关领导同志签发。党委、政府联合行文,内容主要涉及党委职责范围的,由党委办公室(厅)组织会签;内容主要涉及政府职责范围的,由政府办公室(厅)组织会签。

第三十三条

党委工作部门代党委及党委、政府起草或要求以党委及党委、政府名义转(印)发的文稿,送党委办公室(厅)组织会签;政府部门代党委、政府起草或要求以党委、政府名义转(印)发的文稿,送政府办公室(厅)组织会签。

部门联合代党委、政府起草文稿或要求以党委、政府名义转(印)发文件时,须由各有关部门会签。会签意见不一致时,主办部门应同有关部门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再报党委办公室(厅)或政府办公室(厅),经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加以说明并将不同意见一并报送。

第三十四条

领导同志签发公文,应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时间;若圈阅,则视为同意。圈阅公文应注明圈阅时间。第八章

公文发布

第三十五条

各级党委机关公文的发布须经党委批准,除党委办公室(厅)根据党委授权可向下级党委行文外,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以及同级党委各部门、单位党组(党委)发布指示性公文。凡越权发布的公文,受文单位不予受理。

第三十六条

党的机关公文按一定的发布层次或根据文件内容和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发布。中央文件的发布层次一般划分为“发至省军级”、“发至市地师级”和“发至县团级”。文件明确规定具体阅读范围的,以一定形式发布。

省委文件的发布层次一般划分为“发至市”、“发至市级”、“发至县”、“发至县级”。省委明确规定小范围阅读的文件,阅读范围一般以主送形式标注或另附说明。中央、省委文件需向社会广泛宣传的标注“此件公开发布”。市级以下党的机关的文件发布层次自行确定。

第三十七条

各级党委文件密级的确定、变更和解除,由党委授权办公室(厅)审核办理,并负责向各地区各部门通报。

第三十八条

公开发布各级党委文件须经各级党委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公开发布文件全文、摘要和消息稿。

(一)各级党委制发的标注“此件公开发布”的文件印发后,由其党委办公室(厅)适时通知有关新闻单位播发。

(二)未标注“此件公开发布”的文件如需公开发布,有关单位须书面请示文件制发机关,按照先党内后党外的原则,一般在文件印发一个月后,由文件制发机关通知有关新闻单位播发。第三十九条

党的机关文件的印发按照有关规定组织实施。

(一)中央发至省军级以上的文件由中央办公厅统一印发;发至市地师级以下的文件,由省委办公厅按照中央办公厅秘书局提供的文件样本版式统一翻印,翻印份数报中央办公厅核定。

(二)省委制发的文件由省委办公厅统一印发。其中机密级以下文件通过党委信息网络传输,需要翻印的由受文单位按传输件样本版式统一翻印,翻印份数报省委办公厅核定。(三)各市委制发的文件由各市委办公室(厅)统一印发或传输。

网上传输和公开发布的文件,印发少量份数,供各受文单位存档。通过密码通信传输的《中共中央发电》、《中共中央办公厅发电》、《鲁发电》、《鲁办发电》由党委机要局按照文件发布层次和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条

发行文件严格按照文件印发级别和有关规定执行。

(一)发至省军级的中央文件,发副省级以上及其他相当于副省职级的党员干部所在单位。(二)发至市地师级的中央文件,发副市(厅)级及其他相当于副市(厅)级以上单位。(三)发至县团级的中央文件,发到副县(处)级及其他相当于副县(处)级以上单位。(四)发至市的省委文件,发正市(厅)级及其他相当于正市(厅)级以上单位。(五)发至市级的省委文件,发副市(厅)级及其他相当于副市(厅)级以上单位。(六)发至县的省委文件,发正县(处)级及相当于正县(处)级以上单位。(七)发至县级的省委文件与发至县团级的中央文件分发范围相同。(八)省委文件注明“可登党刊”的,登《山东通讯》,发至基层党委或党支部;注明“可自行翻印发至村党组织”的,由各市党委自行翻印发至村党组织。

第四十一条

中央和省委文件的发送,省领导同志,省直各部门、各市、有关大企业、驻济高等院校、省驻外机构等单位,由省委办公厅直接发送;市属各县(市、区)及驻地高等院校、中央及省属单位等,分别由各市党委办公室(厅)代发。

第四十二条

省委办公厅负责全省中央、省委文件的核发工作,其中中央文件报中央办公厅核准。发文份数一般每年调整一次。收文单位需要调整发文份数的,一般于年底前向发文单位书面申请,经发文单位同意,于次年初作出调整。

第四十三条

省以下党的机关形成的文件,其印发级别和分发范围自行确定。第九章

发文办理

第四十四条

公文发文办理包括公文的核发、登记、印制(传输)和分发等程序。

(一)核发

秘书部门在公文正式印发(传输)前,对公文的审批手续、文种、密级、格式等进行复核。(二)登记

记录发文字号、签发人、印发范围和公文印制(传输)份数等。发文登记须由专人办理。(三)印制

1.公文字体、字号使用应规范统一。公文版头根据字数多少选用合适的字体。

2.公文中的数字除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成语、缩略语、概数等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公文结构层次序数依次用汉字、汉字加圆括号、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

3.公文必须由机关内部打字(文印)室(所)或经省、市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保密局)批准定点的印刷厂印制。涉密公文在印制过程中要采取严格保密措施,尽量减少接触人员,绝密级公文要指定专人录入、校对、印刷、装订。承印单位对印刷废版、废页及不应归档的软盘等必须及时监销。(四)传输

省委印发的机密级以下文件,对具备密码传输条件的单位实行网上传输。

第四十五条

发送和传递公文进行编号、登记,并严格履行交接手续。发送涉密公文,使用《发文通知单》登记。《发文通知单》一式两联,一联随公文发出,一联留存备查。涉密公文要在封、包、袋上标明所装公文的最高密级、编号和收文单位名称,有时限要求的,标明紧急程度。发送绝密级公文,使用由防透视材料制作的、周边缝有韧线的专用信封,信封的封口及中封处应加盖密封章或加密封条;使用公文袋封装时,公文袋的接缝处应使用双线缝纫,袋口应用铅志进行双道密封。

第四十六条

涉密公文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指定专人送达,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其他渠道传递;设有机要文件交换站的城市,在市内传递涉密公文,可以通过机要文件交换站进行。机密级以上公文和密码电报,须由机要交通和机要人员专车递送。传递绝密级公文实行2人护送制。

第四十七条

涉密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真机传输,必须采用加密装置。电传公文不得明电、密电混用。密码电报不得明传、翻印、复制,回复密码电报必须用密传,明电、密电不得混用。因工作需要确需复印密码电报时,须经本机关、单位领导同志批准,由本机关、单位机要处(室)负责复印,并视同原电报管理。

第四十八条

在同一城区内,公文的分发可视情况采取集中交换、直接递送、市内互寄、单位自取等办法进行。

第十章

收文办理

第四十九条

公文收文办理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分送、阅读、传阅、注办、拟办、请办、承办和催办等程序。

(一)签收

接收公文履行签字手续。收到公文时应逐件清点,以签字或盖章方式签收,并注明签收日期,紧急公文应注明签收的具体时间。签收公文中发现收文份数不符或其他问题,要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登记

对公文的特征和办理情况作记载。登记内容主要包括收文日期、份数、公文标题、密级、发文字号、发文机关、分发日期及办理情况等。

(三)分送

秘书部门按照有关规定或根据公文内容确定的范围组织分送。

1.上级机关的发文,凡标注印发级别的,按该印发级别规定的范围及时限要求分送;未标注印发级别的,根据收文内容及有关要求确定分送范围。

2.下级及其他相关机关的公文材料,经筛选分类后分送。凡需要办理的作办件办理;对于阅件,根据收文内容及相关要求,合理确定分送范围,内容相同的情况报告类公文,可综合后分送。

(四)传阅(批)秘书部门根据领导同志批示或授权,将公文送有关领导同志阅知或批示。办理公文传阅(批)应有专人负责,并按照传阅(批)范围和一定的程序进行。传阅按领导同志排序由前向后递送,传批按领导同志排序由后向前递送。公文传阅、传批应严格履行登记和交接手续,随时掌握公文去向,避免漏传、误传、横传。

(五)注办

秘书部门对上级发文提出办理意见。秘书部门收到上级机关的发文,先行按规定的范围和时限要求组织分送,对于需要提出贯彻落实意见的,随时予以注办,提出注办意见,按程序送领导同志审签。领导同志收到阅件已有批示的,按领导同志批示意见办理。

(六)拟办

秘书部门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办理意见,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送领导同志批示。主送“党委、政府”的文件,由党委办公室(厅)负责办理;主送“政府并报党委”的文件,由政府力公室(厅)负责办理。

(七)请办

办公室(厅)根据授权或有关规定将需要办理的公文报请机关主管领导同志批示或请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办理。对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指明主办部门。

(八)承办

主管部门对需要办理的公文进行办理。承办部门接到转办公文后要及时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向批办部门报告。

公文办理过程中,凡属承办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全权答复的事项,承办部门应直接答复呈文机关,同时抄送批办机关销案;凡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的事项,承办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办理;凡须报请上级机关审批的事项,承办部门应提出处理意见并代拟批复文稿,一并送请上级机关审批。(九)催办

秘书部门对公文承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催办贯穿于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紧急或重要公文应及时催办,对一般公文应定期催办,并随时或定期向交办部门反馈办理情况。第十一章

公文阅读

第五十条

阅读文件严格按照文件印发级别和有关规定执行。

(一)中央发省、部和军队各大单位主要负责同志或党委(党组)书记的文件,供省委主要负责同志阅读,传达范围严格按照文件要求执行。发至省军级的中央文件,供副省级以上及其他相当职级的党员干部阅读;发至市地师级的中央文件供副市地(厅)级以上及其他相当职级的党员干部阅读;发至县团级的中央文件,供副县(处)级及其他相当职级的党员干部阅读。

(二)发至市的省委文件,供正厅级以上及其他相当职级的党员干部阅读。根据工作需要,可传达到副厅级现职党员干部。

发至市级的省委文件与发至市地师级的中央文件阅读范围相同。

发至县的省委文件,供正县(处)级以上及其他相当职级的党员干部阅读。根据工作需要,可传达到现职副县(处)级党员干部。

发至县级的省委文件与发至县团级的中央文件阅读范 围相同。

(三)发至县团级的中央文件、发至县级的省委文件注明可登党刊的,登《山东通讯》,发至基层党委或党支部,供党刊发放范围的党员干部等阅读;公开播报的中央、省委文件,由各级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传达学习;属于专业性或特殊性文件,按文件标明的范围阅读或传达;中央、省委印发的文件扩大阅读或传达范围的,按扩大后的阅读、传达范围执行。

(四)驻鲁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以及党内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可阅读中央发至省军级以下、省委发至市以下的文件。

(五)在基层工作的省委委员、省委候补委员、省纪委委员、党内的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和省政协常委会委员,可阅读中央发至市地师级、省委发至市以下的文件。(六)离退休干部按离退休前的职级阅读相应印发级别的文件,一般由党的组织关系所在单位组织传达或在机要阅文室阅读。

(七)企事业单位阅读中央、省委文件的范围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确定。

(八)担任领导职务的党外人士阅读中央、省委文件,除仅限于党内阅读的外,原则上与担任同级职务的党员干部相同,一般在机要阅文室阅读或组织传达。限于党内阅读的文件,需要向各级民主党派传达的由同级党委统战部负责组织实施。

第五十一条

市以下党的机关形成的文件,其阅读、传达范围自行确定。第十二章

公文报送

第五十二条

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统一由其秘书部门编号、登记后报送上级机关办公室(厅)按程序办理。除机关领导同志要求直接报送的公文外,下级机关主送上级机关的公文,不得直接送上级机关领导同志个人。

第五十三条

各级党的机关向上级党的机关报送各类简报类公文,应报上级党的机关办公室(厅)备案,凡未备案的,除特殊情况外,上级党的机关办公室(厅)不予受理。

第五十四条

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违反程序报送或报送的行文不规范的公文,可退回下级机关重新报送。

第五十五条

严格按要求的份数报送公文。各市党委、省直各部门党组(党委)等报省委的情况报告35份、请示5份。未明确要求报送份数的,由行文单位根据文件内容确定报送份数。通过党委信息网络传输的电子公文,报送份数与收文单位临时商定。

第五十六条

省以下各级党的机关要求有关单位报送文件份数自行确定。第十三章

公文管理

第五十七条

党的机关公文由机要秘书人员接收、管理,文件交接和签收要严格履行手续。设立党委(党组)的县(处)级以上单位应建立机要保密室和机要阅文室,并按有关规定配备专职的机要工作人员和必要的安全保密设施。

第五十八条

党的机关公文一般只发组织,不发个人。任何个人不得私自留存、销毁党的文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携带文件外出。

第五十九条

党的机关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下级机关需要变更上级机关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须报经发文机关批准。

第六十条

公开发布的党的机关公文以及电子公文等,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后即行解密。

第六十一条

建立文件管理责任人制度。各市委秘书长,各部门、单位分管领导同志为文件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第六十二条

严格绝密级文件管理,确保绝对安全。

(一)文件实行专人专柜保管,由本单位秘书部门指定1名文件专管人员,负责绝密级文件的签收、保管和清退。文件专管人员名单报省委办公厅备案。

(二)绝密级文件不得传输、复制和汇编。阅读、传达绝密级文件要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文件不得摘录和借阅,其内容不得公开引用,传达时不得录音、录像和记录。

第六十三条

复制、汇编文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机密、秘密级文件确需复制或汇编的,应从严控制并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复制和汇编的文件应予编号、登记并视同原文件管理。摘录引用涉密公文内容形成的公文,按原公文的密级和知悉范围管理。

(一)复制、汇编发至省军级的中央文件,由省委办公厅报中央办公厅批准。

(二)复制、汇编发至市地师级以下的中央文件和省委、省委办公厅文件,报省委办公厅批准。

(三)文件翻印件应注明翻印机关名称、翻印日期和份数;复印件应加盖复印机关戳记;文件汇编本的密级按编入文件的最高密级标注,发送范围按编入文件的最高发布层次确定。

第六十四条

存储文件的磁盘、光盘及介质按所存文件的最高密级管理。未经公文制发单位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将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传输。第六十五条

会议形成的公文一般在会议结束时即行收回。经会议主持机关准许,与会人员带回本机关的公文,应及时交本机关公文管理人员管理。

第六十六条

各级各单位要建立健全文件清退和销毁制度,对标有密级的文件定期进行清理、清退和销毁。

(一)中央、省委绝密级文件,由省委办公厅按季度统一组织清退。省委办公厅印发清退通知清单,各单位按规定的时限,由文件专管人员通过机要交通或机要通信退省委办公厅。

(二)中央及省委机密、秘密级文件,驻济各单位由省委办公厅直接清退;各市、有关企业及驻地各单位,委托各市、有关大企业党委办公室(厅)负责清退,省委办公厅派员现场检查核实。(三)中央、省委未标注密级的文件,按内部文件管理,省里不统一组织清退、销毁。

(四)清退的中央、省委文件,其中中央绝密级文件由省委办公厅按退中央办公厅,其他文件由负责清退文件的单位按根据有关规定销毁。

销毁涉密公文,必须严格履行清点、登记手续,并经主管领导审核批准。销毁涉密载体,应当确保秘密信息无法还原。销毁纸介质涉密载体,采用焚毁、化浆等方法处理,粉碎销毁涉密公文,使用符合保密要求的碎纸机;化浆销毁送保密部门指定的厂家销毁,并由送件单位2人以上押运和监销。销毁磁介质、光盘等秘密载体,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彻底销毁。

未经清退核实的公文,有关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得擅自销毁。禁止将公文作为废品出售。

第六十七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部门管理,其他公文按照有关规定销毁;临时设置的机构,当任务终了时,其公文集中移交同级党的机关办公室(厅)或有关部门管理。

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退休时,本人所保管、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六十八条

密码电报按照有关规定管理。省委办公厅通过密码加密传输的文件按《山东省党委信息网公文传输管理暂行办法》管理。

第六十九条

各级各单位于每年5月底前将文件管理情况向上级机关作出书面报告。省委办公厅按通报全省文件管理情况。

第七十条

各级各单位制发文件的管理,自行制定管理办法。第十四章

公文整理归档

第七十一条

公文办理完毕后,秘书部门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的定稿、正本、有关材料及软盘收集齐全,进行整理归档。公文整理归档工作接受同级档案部门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七十二条

党的机关形成的公文,由直接处理公文的部门负责整理,并按归档制度于次年第一季度归档于本机关档案室。两个及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整理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

第七十三条

机关领导同志兼任其他机关职务的,在履行所兼任职务过程中形成的公文,由其兼职的机关整理归档。机关以及临时设置机构撤消时,其工作中形成的公文的整理归档按本规定第六十七条要求办理。

第七十四条

上级机关印发的公文,根据工作需要,下级机关及其部门、单位可留存l一2份备查。中央、省委绝密级公文各级各单位一律不留存。第十五章

公文保密

第七十五条

处理公文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公文保密应遵循严格管理、严格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

第七十六条

党内涉密公文的密级按其内容及如泄露可能对党和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的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七十七条

发文机关在拟制公文时,应根据公文内容和工作需要,严格划分密与非密的界限。对于需要保密的公文,要准确标注密级,严格限制涉密人员;难于划分密与非密界限无法确定公文密级的,应申请上级或同级保密部门研究确定。公文密级的变更和解除由发文机关或其上级机关决定。

第七十八条

使用计算机打印涉密公文,必须采取保密防范措施。载有涉密公文的计算机软盘、硬盘和光盘等,应与同密级的纸质公文一样按保密要求严格管理。

第七十九条

泄露或出卖党和国家秘密公文、资料,丢失涉密公文或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泄密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涉密公文出现失控等,要立即报告本机关领导,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绝密级公文及密码电报出现失控或缺失、泄密,除及时报告本机关领导同志并采取补救措施外,要及时报告上级发文单位和同级保密及公安部门。第十六章

第八十条

本规定适用于中国共产党山东省各级机关及部门、单位党组织。过去我省有关党的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定,凡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第八十一条

本规定所指“以上”、“以下”均含本级。第八十二条

本规定由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负责解释。第八十三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暂行规定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国土资源信访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强化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工作职责,确保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根据《信访条例》、《湖北省信访条例》和《国土资源信访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开通公布投诉电话、电子信箱,引导群众以书信、电话、传真、电子邮件等方式表达诉求,保证群众诉求的顺畅上达和及时有效处理。

第三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发扬务实作风,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认真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努力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第四条 国土资源信访工作应严格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把信访问题解决在当地和基层,减少越级和重复信访。

第二章 信访工作职责

第五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健全和落实信访工作领导责任制,主要领导对本部门的信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其他领导成员“一岗双责”,按分工负责分管业务方面的信访工作,各职能处室(科、股)负责人对涉及本部门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负全责。

第六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建立定期研究信访工作制度,省厅和各市、州局每年不少于两次,县(县、区)局每季度研究一次,重大信访问题和突发事件随时研究。建立健全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定期对国土资源信访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严格落实化解责任,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限期妥善解决,切实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七条 各县(市、区)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将国土资源信访工作职责落实到各乡(镇)国土资源所,强化基层信访工作,建立市、县、乡(镇)、村层层有人抓、有人管的信访工作网络,及时化解矛盾,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及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

第八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干部要坚持阅批群众来信、带案下访和包案处理信访问题等制度。对上级机关批办、交办、转办的重要信访问题(含重要信访电子邮件),要作出具体批示,交有权处理的职能部门办理,并跟踪督办落实。

第九条 凡发生重大集体上访、越级集体上访或异常上访,事发地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关负责人要尽快赶到现场,妥善处理,避免事态扩大和发生恶性事件。处理情况要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主管部门报告。

第十条 处理重大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实行领导包案责任制。包案领导对所包信访案件必须本人领衔组织专班,研究调查处理意见,负责督促落实和审核结案报告,在规定的时限内办结上报。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利工作,方便信访人的原则,设立或确定信访工作机构,配备与工作任务相适应的信访工作人员。信访工作机构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

(二)组织办理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交办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并按时上报办理结果;

(三)协调处理重要国土资源事项;

(四)督促检查批办、转办、交办国土资源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五)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向本部门提出完善政策、解决问题和改进工作的建议;

(六)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信访工作进行指导。

第十二条 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办理信访事项,要恪实职守,秉公办事,查明事实,分清责任,宣传法制,教育疏导,及时妥善处理,不得推诿、敷衍、拖延。

第三章 信访事项的受理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工作机构收到信访事项,应认真登记,对发球本机关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当受理;对不属于本机关职责范围的信访事项,应当告知信访人向负责受理的有关机关提出。

信访工作机构决定是否受理信访事项,能够当场答复的,应当场答复,决定受理的出具受理凭证;不能当场答复的,自收到信访事项之日起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信访人的姓名、地址不祥的除外。

第十五条 依照法定职责,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受理属于下列范围的信访事项。

(一)对本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批评、建议及违法失职行为的举报;

(二)土地、矿产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和政策咨询;

(三)土地征收征用及征地补偿费争议的投诉;

(四)土地利用规则、基本农田保护及土地开发复垦的投诉;

(五)土地登记发证、使用权出让、转让及土地权属争议;

(六)矿产勘查与开发登记、发证及探矿权和采矿权出让、转让争议;

(七)地质环境保护及采矿引发的地质灾害投诉;

(八)土地、矿产勘查开发违法违规行为的举报;

(九)其它依法属于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

第十六条 下列范围的信访事项不予受理。

(一)已经或者应当依法通过诉讼、仲裁、行政复议等法定途径解决的;

(二)属于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职权范围的信访事项;

(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村务公开、村民之间的房产纠纷;

(四)城镇房屋管理及房屋拆迁补偿;

(五)有关人民政府已经或者正在依法进行裁决的征地补偿标准争议;

(六)有权处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已经受理或正在办理的,信访人在规定期限内向受理办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同一信访事项的;

(七)信访人对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作出的复核意见不服,仍以同一事实和理由提出投诉请求的;

(八)法律法规规定其他不予受理的情形。

前款

(一)至

(四)项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告知书》,(五)至

(八)项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在15日内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四章 信访事项的办理与督办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对依法属于国土资源部门职权范围内受理的信访事项,按下列方式办理:

(一)对属于本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信访事项,信访工作机构登记后应及时将信访事项的有关资料报所在机关办公室,由办公室负责人根据事项归属审签到事涉业务室(科、股),重要的呈厅(局)领导阅批,信访工作机构配合事涉业务处室(科、股)依法办理。事涉业务处室(科、股)为承办责任单位,承办单位领导应明确承办责任人,负责结案(调查)报告的审查把关。

(二)对属于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转送书》,自收到之日起15日内交责任归属部门办理;涉及举报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信访事项,转送其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处理。对转送不当的信访事项,接受机关应立即与转送机关联系,自收到之日起5日内附上书面意见,退回转送机关。

(三)对情况重大、紧急,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信访事项,在呈报有关领导阅批后,制作《国土资源资源信访事项交办书》,直接交由有权处理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办理,并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办结报告,交办机关对承办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报告,认为事实不清或处理不当的,应当退回重新办理,重新办理期限不得超过30日。

第十八条 处理重要信访问题实行承办领导到位、承办人到位和与信访人接触到位的“三到位”工作制度。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阅批办理信访事项,应有明确批示意见,确定具体承办单位,并加强对办理事项的督办、协调。

第十九条 承办单位和承办责任人对交办信访事项应在规定期限内办结。承办中可以根据案情需要,采取面谈、电话或复信等不同方式与信访人接触。

第二十条 对批办、交办、转送需要反馈办理结果的信访事项,承办机关应在办理期限内向交办的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告车理情况,反馈办理结果,并书面告知信访人。

第二十一条 对重大、复杂、疑难信访事项,承办单位认为需要举行听证的,按照《国土资源听证规定》中依职权听证的程序进行。听证所需时间不计算在规定的办理时限内。

第二十二条 信访事项应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重大、复杂的,经本部门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办理期限,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信访人延期理由。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对信访电子邮件办理回复时限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二十三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依法受理的信访事项,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其他有关规定,分别做出支持、解释或不予支持的处理,并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书面答复信访人;作出支持信访投诉请求意见的,应当督促有关机关或单位执行。

第二十四条 信访人对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作出的信访事项处理意见或复查意见不服的,可以自收到书面答复之日起30日内,向同级人民政府或者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提出复查或复核请求。

收到复查或复核请求的上一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复查或复核请求之日起30日内,提出复查或复核意见,并制作《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书》,书面答复信访人。

第二十五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处理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复查(复核)意见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调查(结案)报告》应当加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出具的《国土资源信访事项转送(交办)书》、《信访事项受理(告知)书》、《国土资源信访事项不予受理通知书》,加盖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印章或信访专用章。

第二十六条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出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及时督办,并提出改进建议:

(一)无正当理由未按规定的办理期限办结信访事项的;

(二)未按规定反馈信访事项办理结果的;

(三)未按规定程序办理信访事项的;

(四)不执行信访处理意见的;

(五)收到交办文书,未在规定期限内反馈办理情况的;

(六)其他需要督办的情形。

第五章 信访信息与档案管理

第二十七条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健全和完善国土资源信访系统和多层次、全方位的信息报送网络。建立信访信息分析机制,利用信访信息资源,加强对信访问题的分析研判,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第二十八条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信访工作机构应当及时将信访人的诉求录入信访信息系统。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向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报送辖区国土资源信访情况季度简报,半年及分析报告。对涉及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国土资源信访情况报告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受理来信来访的分类数据统计及信访量对比分析情况;

(二)信访事项涉及的领域、地域及突出问题;

(三)上级机关批办、交办、转让信访事项的办理情况;

(四)信访人对本部门工作提出的意见、建议及被采纳情况。

第二十九条 信访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应遵循统一完整、方便利用的原则,按有关规定和标准立卷、装订、归档。

第三十条 下列信访信息资料应归档:

(一)来信来访登记表及信访人的原始申诉、举报、控告材料;

(二)领导阅批的重要信件、接待群众来访及包案处理重大信访问题形成的材料;

(三)处理负责信访问题的文书及结案报告;

(四)涉及信访案件调查取证的其他材料。

第六章 检查考核与责任追究

第三十一条 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下级执行信访工作责任制情况进行绩效考核,对在信访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先进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本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考核获得优胜单位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

(一)考核对象。全省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领导班子成员(派驻机构)及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

(二)考核内容。主要领导、分管信访工作领导、分管业务领导和承办信访事项的各处室(科、股)负责人的信访工作责任制、信访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情况;各地初信初访一次性办结率达到65%以上;上级机关交办的信访事项按期办结率达98%以上。

(三)考核方法国。将信访工作纳入单位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和公务员考核体系,各单位每半年进行一次自查,年终由上级对下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目标责任制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和考核。平时发生规模较大、行为超常、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集体越级上访,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可随时派人进行责任调查。

第三十二条 对信访事项处理不及时,引发群众集体多次越级上访,并产生不良影响的责任单位,给予通报批评。不主动整改,在通报批评后半年内仍无改善的,将其列入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由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该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进行约谈;在重点管理期间,该单位的主要领导和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原则上不能提拨使用。重点管理时限每次为半年,一年内连续再次列入信访工作重点管理单位的,单位及其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不能评先评优,并对主要领导和分管信访工作的领导追究责任。

第三十三条 按照职责分工和信访事项处理程序及要求,在信访工作中失职、渎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情节轻重进行责任追究;

(一)滥用职权,作风粗暴,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导致发生信访恶性案件或重大群众性事件的;

(二)领导不力,行政不作为,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符合政策法规,且有条件解决的信访事项,而未及时解决造成群众反复越级上访的或者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合理诉求敷衍塞责、作风粗暴,导致矛盾激化,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的;

(三)在规定期限内没有给予信访答复,造成群众集体越上访,影响较大的;

(四)不认真贯彻执行信访工作法规、政策和工作部署,不按规定受理、办理信访事项,信访工作基础建设不适应,工作机制不健全,责任制不落实,信访问题突出,造成不良影响的;

(五)对涉及可能引发大规模集体上访和群众性事件苗头的重大、紧急信访问题,示按规定及时上报并超前做好矛盾化解工作,导致事态扩大,引发越级上访的;

(六)对到省、进京重复上访的重要信访案件处理不力,导致发生非正常上访的;

(七)对上级机关批办、转送、交办的信访事项,推诿、敷衍、拖延、不按要求处理和按期上报结果,造成信访问题久拖不决的;

(八)对上级机关有关信访事项依法作出的处理决定拒不执行或者推诿、拖延执行,导致信访人重复越级上访的;

(九)在处理群体性上访事件时,行动迟缓,借故推诿或无故不到现场,贻误处置时机,造成工作被动和不良影响的;

(十)在处理信访事项中实施其他违法行为,侵害信访人合法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

第三十四条 信访工作责任追究的的形式包括:

(一)责成说明情况;

(二)通报批评;

(三)责令书面检查;

(四)诫勉谈话;

(五)党纪、政纪处分。

第七章 附 则

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2005年12月7日印发的《湖北省国土资源厅信访办理工作规程暂行办法》(鄂土资发[2005]111号文)同时废止。

第四篇:县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文章标题:县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使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甘肃省党的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的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第二条 党政机关的公文,是党政机关实施领导、处理公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

力和规范格式的文书,是传达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依法进行公务活动的重要工具。

第三条 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拟制、办理、管理、整理、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第四条 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规范、统一、及时、准确、安全、保密。

第五条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具体负责本机关的公文处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本机关公文的制发、收文处理及公文的管理;负责本机关公文处理规章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负责公文处理工作的督促检查及安全保密;负责对下级机关公文处理工作进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和业务培训。

第六条 全县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应配备专职文秘人员具体负责公文的处理工作。建立公文处理工作责任制,落实岗位职责,并逐步改善办公条件和手段,努力提高办文效率和质量。

第二章 公文种类

第七条 党委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决议、决定、指示、意见、通知、通报、公报、报告、请示、批复、条例、规定、函、会议纪要十四种。

第八条 政府机关公文种类主要有:命令、决定、公告、通告、通知、通报、议案、报告、请示、批复、意见、函、会议纪要十三种。

第三章 公文格式

第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一般由版头、密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横隔线、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主题词、抄送机关和印制版记等部分组成。

(一)版头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或加()标明文种组成,用套红大字居中印在公文首页上部。联合行文,版头一般用主办机关名称,也可并用联署机关名称,主办机关排列在前。

(二)密级 公文的秘密等级。有保密要求的公文应确定具体密级,标注于公文首页左上角。

(三)紧急程度 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紧急公文应当根据紧急程度分别标明“特急”、“加急”,紧急电报分别标明“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发文和发文顺序号组成,标注于版头下方居中位置。联合行文,一般只标明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上报公文发文字号中不能出现“发”字。

(五)签发人 上报公文应在发文字号右侧标注“签发人”。“签发人”后面标注签发人姓名。联合上报的公文,同时标注联署机关签发人姓名。

(六)横隔线 隔开公文版头部分与公文主体部分的红色横线。党委机关一般为中间带有实心五角星的红色横线,政府机关一般为一条完整的红色横线。横隔线位于发文字号下方。

(七)标题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公文主题和文种组成,位于横隔线下方。

(八)主送机关 主要受理公文的机关。主送机关名称应用全称、规范化简称或同类型机关的统称。主送机关名称位于标题之下、正文左上方,顶格排印。决议、决定、意见、规定、会议纪要等文种不标注主送机关。

(九)正文 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 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参考材料,应置于主件之后。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之后、发文机关署名之前注明附件名称,也可在正文中涉及附件内容处标注“(见附件)”或“(附后)”。附件与主件应一起装订。有两个以上附件时,应注明顺序并将顺序号分别标注于各附件首页的左上方。

批转的下级机关公文和转发的上级、同级机关的公文,不属公文附件,在批转、转发“通知”之后另页排印,不加附件标注。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 公文制发机关名称。发文机关署名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位于正文右下方。公文一般以机关名义署名,特殊情况需要以机关领导人署名的,应写明职务。

(十二)成文日期 公文制成的时间。一般署会议通过日期或领导同志签发日期;联合行文,署最后签发机关领导同志签发日期;电报署发出日期。成文日期应写明年、月、日,位于发文机关署名下方。决议、决定、条例、规定等不标明主送机关的公文,成文日期加括号标注于标题下方居中位置。

(十三)印章 公文发生效力的凭据。除有固定版头的普发性公文、无主送机关的公文和会议纪要外,公文应加盖发文机关印章。用印位置居成文日期中间偏上,以上不压正文、下略压成文日期为宜。用印要端正、清晰。

(十四)主题词 反映公文内容、公文主题及公文种类的词,位于印制版记上方。主题词按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局编制的《公文主题词表》标注。《公文主题词表》中未涉及的词,根据公文

内容拟定,后加“△”。

(十五)抄送机关 指除主送机关以外的其他需要告知公文内容的上级、下级和不相隶属机关。抄送机关名称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标注于印制版记上方,主题词下方。

(十六)印制版记 由公文印发(翻印)机关名称、印发(翻印)日期和印制(翻印)份数组成。一般在文件末页下部,左侧注明制发单位名称,右侧注明印发日期,底线下面依次标注“打印:□□□”、“校对:□□□”、“共印□□份”。

第十条 公文汉字从左至右横排,标题用二号小标宋,正文用三号仿宋体。公文用纸,党委机关采用16开型(长260毫米,宽184毫米),政府机关公文采用国际标准A4型(长297毫米,宽210毫米),左侧装订。

第十一条 党政机关公文版头主要形式及适用范围:

(一)“中共安西县(□□□乡、镇)委(委员会)”、“中共安西县□□□部(局、委、办)委员会(党组、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适用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向上级党委(党组织)报告、请示工作等。

(二)“安西县(□□□乡、镇)人民政府”、“安西县□□□局(委、办)”,适用于全县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各部门向上级政府、上级业务主管部门报告、请示工作。

(三)“中共安西县(□□□乡、镇)委(委员会)文件”、“中共安西县□□□部(局、委、办)委员会(党组、总支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文件”,适用于全县各级党组织发布、传达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作出重要工作部署,转发上级党组织的文件,批转下级党组织的重要报告、请示等。

(四)“安西(□□□乡、镇)人民政府文件”、“安西县□□□局(委、办)文件”,适用于全县各级人民政府、政府各部门传达贯彻县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安排部署工作,转发上级机关的文件,批转下级机关的重要报告、请示等。

(五)“中共安西县委(办公室)”、“安西县人民政府(办公室)”,适用于县委、县政府办公室根据授权,传达县委或政府的指示,答复下级党委或部门的请示,发布有关事项,转发上级党委、政府办公部门的公文,向上级党委、政府办公部门报告、请示工作等。

(六)“中共安西县□□□委员会()”,括号内标注文种,适用于各级党委通知重要事项、批复下级机关的请示,向上级机关请示工作等。

第十二条 全县各级党组织制发电报,执行中共中央办公厅机要局电报制发的格式规范。

第四章 行文规则

第十三条 行文应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可发可不发的公文不发。凡法律法规已有明确规定的不另行发文。已全文公开播发见报或通过办公自动化网络发送的公文,一般不予印发或印发少量文件供相关领导参阅或有关单位存档。

第十四条 行文要注重针对性、可操作性。贯彻落实上级机关文件精神的行文,要结合本乡镇、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提出具体贯彻落实意见,不得照抄照转、层层转发。

第十五条 党政各级机关行文关系根据各自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确定。

(一)向上级机关行文,应主送一个上级机关,如需其他上级和相关的上级机关阅知,可以抄送。不得越级向上级机关行文,尤其不得越级请示问题。因特殊情况必须越级行文时,应征得上级机关领导同意,同时抄送被越过的上级机关。

向上级机关行文,不得主送、并报或抄送上级机关领导同志个人,严禁在公文上直接标注“□□□领导阅”的字样,不得主送上级机关办公室。向上级机关的重要行文,不得以本机关办公室的名义上报。

(二)报县委的文件如有必要同时报县政府,主送单位应写“县委”,抄送“县政府”;报县政府的文件如有必要报县委,主送单位应写“县政府”,抄送“县委”。主送“县委”,抄送“县政府”的文件,由县委办公室负责办理;主送“县政府”,抄送“县委”的文件,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办理。

(三)县委、政府各部门依据部门职权,可以相互行文和向乡镇机关站所以及直属业务部门行文;除以函的形式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审批事项外,一般不得直接向乡镇党委、政府正式行文。

(四)同级党政机关、党政机关与同级其他机关必要时可联合行文。联合行文时,联署机关对有关问题应协商一致,未经协商一致,不得使用联合行文名义,也不得各自向下行文。

减少不必要的联合行文。纯属县委或政府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一般不以县委、政府或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行文。

(五)党委及其部委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党委及其部委名义行文;政府及其部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以政府及其部门名义行文。

(六)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向无隶属关系的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等,一般用函行文。

第十六条 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写明主送机关和抄送机关。对于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由主送机关负责答复。上级机关向受双重领导的下级机关行文,应抄送其另一上级机关。

第十七条 向上级机关请示问题,应一文一事,不得在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请示事项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时,应经协商并取得一致意见后上报;经协商未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在请示中写明。

第十八条 各级党政机关应严格按照行文规则行文。对不符合行文规则的上报公文,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可退回原呈报单位,待改正后重报。

第五章 公文起草

第十九条 起草公文应做到:

(一)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的指示精神,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的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内容相衔接。

(二)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情况,提出的政策、措施切实可行。

(三)观点明确,条理清晰,内容充实,结构严谨,表述准确。

(四)文字精炼,用语准确,篇幅简短,文风端正。

(五)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准确,汉字和标点符号的用法符合国家发布的标准方案,计量单位和数字用法符合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定。

(六)公文中引用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必要时用括号加以标注。引用公文应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公文标题使用简称时,先用全称,并注明简称。

(七)文种、格式使用正确,主、抄送单位标注及密级划定准确。

第二十条 公文一般由发文机关起草,也可授权有关部门、单位代起草文稿。

部门、单位代县委、政府起草文稿,一般应经县委、政府授权或县委、政府领导同志授意;未经县委、政府授权或县委、政府领导同志授意,有关单位认为有必要以县委、政府名义行文时,应先书面请示县委、政府同意。起草公文的依据文件、重要参考资料及有关说明材料,应附在文稿之后供领导人审阅签发时参考。

第二十一条 起草重要公文应由本单位领导同志亲自主持、指导,进行调查研究和充分论证,并征求有关部门的意见。

第二十二条 起草公文应使用符合档案管理要求的纸张材料,书面修改和签批公文要使用钢笔、毛笔和碳素、蓝黑墨水,不使用铅笔、圆珠笔和纯蓝、红色墨水等,签批、修改时应在公文纸左侧留出装订位置。

第六章 公文校核

第二十三条 公文文稿送领导同志审签之前,应由党政机关办公室进行校核。党政机关办公室文秘人员(机要秘书)具体负责文稿校核工作。

第二十四条 公文校核的内容是:

(一)报批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二)是否确需行文;

(三)文稿内容是否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及上级机关指示精神,是否完整、准确地体现发文机关意图,并同现行有关公文精神相衔接;

(四)涉及有关部门业务的事项是否经过协调并取得一致意见;

(五)文稿中所提措施和办法是否切实可行;

(六)文稿中人名、地名、时间、数字、引文和文字表述、密级、紧急程度、印发传达范围、主题词是否准确恰当,汉字、标点符号、计量单位、数字用法及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要求。

第二十五条 文稿如需作较大修改,应与起草部门协商或请其修改。经协商仍不能取得一致意见时,应报请领导同志审定。

第二十六条 联合行文由联署机关各办公室进行校核。县委、政府联合行文,公文内容属县委职责范围、起草单位为县委部门的,先由县委办公室校核并签注意见,转政府办公室会签后,依次呈报县委、政府领导审签,然后由县委办公室办理;公文内容属政府职责范围、起草单位为政府部门的,先由政府办公室校核并签注意见,转县委办公室会签后,依次呈报政府、县委领导审签,然后由政府办公室办理。

第二十七条 由部门、单位起草的,以县委、政府或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名义制发的各类文件,按照归口负责的原则,由责任单位确定专人负责文件的起草和校核工作,并经单位主要领导审签后,按县委部门和政府部门归口分别报县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按程序办理。以县委、政府名义制发的文件,起草单位不得直接呈送县委、政府领导;未经县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审核的文稿,县委、政府领导将不予受理,由办公室退回有关单位按程序办理。

第二十八条 已经县委、政府领导同志审定的文稿,经校核如需作实质性修改的,必须报原审批领导同志复审。未经原审批领导同志同意,不得擅自修改。

第七章 公文签发

第二十九条 公文须经本机关领导同志审批签发。重要公文由机关主要领导同志签发;涉及某一方面工作的公文由分管领导同志签发。经县委、政府会议讨论通过的公文,由主要领导同志或主要领导同志委托的分管领导同志签发。

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根据县委、政府授权制发的公文,一般由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主任签发。根据公文内容,有的可请县委、政府分管领导同志签发,有的可请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同志签发。

第三十条 联合行文,由其他联署机关的领导同志会签后,送主办机关领导同志签发。县委、政府联合行文,内容主要涉及党委职责范围的,由县委办公室组织会签;内容主要涉及政府职责范围的,由政府办公室组织会签。

第三十一条 部门联合代县委、政府起草文稿或需要以县委、政府名义转(印)发文件时,须先由各有关部门会签。会签意见不一致时,主办部门应同有关部门协商形成一致意见后,再报县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经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应加以说明并将不同意见一并报送。

第三十二条 领导同志签发公文,应明确签署意见,并写上姓名和时间;若圈阅,则视为同意。圈阅公文应注明圈阅时间。

第八章 公文发布

第三十三条 各级党政机关公文的发布须经同级党政组织批准,除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根据县委、政府授权可向乡镇党委、政府及部门行文外,其他任何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乡镇党委、政府以及同级各单位党组(党委)、部门发布指示性公文。凡越权发布的公文,受文单位不予受理。

第三十四条 党政机关公文按一定的发布层次或根据文件内容和工作需要,在一定范围发布。县委、政府文件一般发至乡镇、部门;部门文件一般发至乡镇站所及直属事业单位。

第三十五条 各级党政机关文件密级的确定、变更和解除,根据《保密法》及有关规定确定。

第三十六条 公开发布各级党委、政府文件须经各级党委、政府批准。未经批准,任何单位不得擅自公开发布文件全文、摘要和消息稿。

第三十七条 县委或政府文件,由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分别负责印发;以县委、政府名义下发的文件,由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按照谁主办、谁负责印发的原则进行;部门代县委、政府起草的文件,由起草部门负责印发,并将发文情况报县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备查。

第三十八条 以县委、政府或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下发的文件,印制版记中的制发单位由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按照谁主办、谁制发的原则进行标注。由部门起草的,以县委、政府或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名义联合下发的文件,印制版记中的制发单位按县委、政府部门归口负责的原则,分别标注县委办公室或政府办公室。制发单位为该文件的直接责任单位,对文件处理的各个环节负全责。

第九章 发文办理

第三十九条 公文发文办理包括公文的核发、登记、印制和分发等程序。

(一)核发 由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负责在公文正式印发前,对公文的审批手续、文种、密级、格式、文字等进行复核。

(二)登记 记录发文日期、公文标题、发文字号、签发人、印发范围和公文印制份数等。发文登记须由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指定专人负责办理;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由机要秘书负责登记。

(三)印制

1、公文字体、字号使用应规范统一。公文版头根据字数多少选用合适的字号。

2、公文中的数字除作为词素构成定型的词、词组、惯用语、成语、缩略语、概数等必须使用汉字外,其他数字使用阿拉伯数字。公文结构层次序数依次用汉字、汉字加圆括号、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加圆括号。成文日期,党委机关使用阿拉伯数字,政府机关使用汉字。

3、公文由机关内部打字(文印)室或经县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保密局)批准定点的印刷厂、复印点印制;涉密公文必须由机关内部打字(文印)室负责印制,印制过程中要采取严格保密措施,尽量减少接触人员;绝密级公文必须指定专人录入、校对、印刷、装订。党政机关办公室打字(文印)人员负责对印刷废版、废页及不应归档的软盘等进行及时监销。

第四十条 发送和传递公文要编号、登记,并严格履行交接手续。涉密公文,要使用《发文通知单》登记。《发文通知单》一式两联,一联随公文发出,一联留存备查。涉密公文要在封、包装袋上标明所装公文的最高密级、编号和收文单位名称。有时限要求的,标明紧急程度。

第四十一条 涉密公文必须通过机要交通、机要通信或指定专人送达,不得通过普通邮政或其他渠道传递。机密级以上公文和密码电报,须由机要人员专门递送。传递绝密级公文实行2人护送制。

涉密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传真机传输,必须采用加密装置。电传公文不得明电、密电混用。密码电报不得明传、翻印、复制,回复密码电报必须用密传。因工作需要确需复印密码电报时,须经本机关、单位领导同志批准,由本机关、单位机要室负责复印,并视同原电报管理。

第十章 收文办理

第四十二条 公文收文办理包括公文的签收、登记、分送、传阅、拟办、请办、承办和催办等程序。

(一)签收 接收公文履行签字手续。党政机关办公室收到公文时应逐件清点,以签字或盖章方式签收,并注明签收日期,紧急公文应注明签收的具体时间。签收公文中发现收文份数不符或其他问题,要及时向发文机关查询,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二)登记 对公文的特征和办理情况作记载。登记内容主要包括收文日期、份数、公文标题、密级、发文字号、发文机关、分发日期及办理情况等。

(三)分送 党政机关办公室按照有关规定或根据公文内容确定的范围组织分送。

1、上级机关的发文,凡标注印发级别的,按该印发级别规定的范围及时限要求分送;未标注印发级别的,根据收文内容及有关要求确定分送范围。

2、下级及其他相关机关的公文材料,经筛选分类后分送。凡需要办理的请示、报告类公文,应提出办理意见和分送范围;对于简报、参阅件,根据内容及机关领导分工,合理确定分送范围。

(四)传阅(批)党政机关办公室根据领导同志批示或授权,将公文送有关领导同志阅知或批示。办理公文传阅(批)应由专人负责,并按照传阅(批)范围和一定的程序进行。传阅按领导同志排序由前向后递送,传批按领导同志排序由后向前递送。公文传阅、传批应严格履行登记和交接手续,随时掌握公文去向,避免漏传、误传、横传。

(五)拟办 党政机关办公室对需要办理的公文提出办理意见,并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送领导同志批示。

(六)请办 党政机关办公室根据授权或有关规定将需要办理的公文报请机关主管领导同志批示或请有关主管部门研究办理。对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部门办理的,应指明主办部门。

(七)承办 主管部门对需要办理的公文进行办理。承办部门接到转办公文后要及时办理,并将办理结果向批办部门、批办领导报告。

公文办理过程中,凡属承办部门职权范围内可以全权答复的事项,承办部门应直接答复呈文机关,同时抄送批办机关销案;凡涉及其他部门业务范围的事项,承办部门应主动与有关部门协商办理;凡须报请上级机关审批的事项,承办部门应提出处理意见并代拟批复文稿,一并送请上级机关审批。

(八)催办 党政机关办公室对公文承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催办贯穿于公文处理的各个环节。对紧急或重要公文应及时催办,对一般公文应定期催办,并随时或定期向交办部门或交办领导反馈办理情况。

第十一章 公文阅读

第四十三条 阅读文件严格按照文件印发级别和有关规定执行。

(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发至县团级的文件供副县级以上领导及其他相当职级的党员干部阅读;省委、省政府发至县级的文件,供县委、政府主要领导阅读。必要时可传达到现职副县级党员领导干部。

(二)公开发布的中央、省级文件,由各级各单位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传达学习;属于专业性或特殊性文件,按文件标明的范围阅读或传达;中央、省级印发的文件扩大阅读或传达范围的,按扩大后的阅读、传达范围执行。

第十二章 公文报送

第四十四条 乡镇、部门向县委、政府报送公文,统一由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机要秘书编号、登记后,按程序办理。除县委、政府领导同志要求直接报送的公文外,乡镇、部门不得直接将文件报送县委、政府领导同志个人。

第四十五条 各乡镇、部门向县委、政府报送各类简报,应向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申请备案,凡未批准备案的,一律不予受理(报送的各类信息不在此列)。

第四十六条 县委办公室、政府办公室对乡镇、部门不规范的行文,可退回原单位重新报送。

报送公文应严格掌握“党政分开”的原则。向县委报送公文,应以党组织的名义上报;向政府报送公文,应以行政机关的名义上报。属于党委职权范围的事项,报告、请示县委;属于政府职权范围的事项,报告、请示政府,严禁党政不分,贻误工作。请示类公文应一文一事,报告中不应夹带请示事项。严禁多头请示。

第四十七条 各乡镇、部门主报、抄报县委、政府的文件,除特别要求的文件外,一般不少于2份,由县委办公室、县政府办公室机要秘书负责按要求的份数清收。

第十三章 公文管理

第四十八条 党政机关公文由其办公室机要秘书人员接收、管理。文件交接和签收要严格履行手续。

第四十九条 党政机关公文一般只发组织,不发个人。任何个人不得私自留存、销毁党委、政府的文件,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携带文件外出。

第五十条 党政机关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下级机关需要变更上级机关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须报经发文机关批准。

第五十一条 公开发布的党政机关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后即行解密。

第五十二条 建立文件管理责任人制度。各乡镇、各部门分管办公室工作的领导同志对文件管理工作负总责,办公室主任为文件管理第一责任人,具体经办的文秘人员为文件管理直接责任人。

第五十三条 严格绝密级文件管理,确保绝对安全。

(一)文件实行专人专柜保管,由本单位指定一名文件专管人员,负责绝密级文件的签收、保管和清退。

(二)绝密级文件不得传输、复制和汇编。阅读、传达绝密级文件要在符合保密要求的场所进行,文件不得摘录和借阅,其内容不得公开引用,传达时不得录音、录像和记录。

第五十四条 复制、汇编文件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机密、秘密级文件确需复制或汇编的,应从严控制并严格履行报批手续。复制和汇编的文件应予编号、登记并视同原文件管理。摘录引用涉密公文内容形成的公文,按原公文的密级和知悉范围管理。

第五十五条 存储文件的磁盘、光盘及介质按所存文件的最高密级管理。未经公文制发单位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将文件在计算机系统中存储、传输、复制。

第五十六条 会议形成的公文一般在会议结束时即行收回。经会议主持机关准许,与会人员带回本机关的公文,应及时交本机关公文管理人员管理。

第五十七条 各级党政机关要建立健全文件清退和销毁制度,对标有密级的文件定期进行清理、清退和销毁。清理清退的要求及办法,按《中共甘肃省委办公厅关于清理清退党内文件的通知》(省委办发[2005)60号)要求执行。各乡镇、各部门应于每年3月底前完成文件清理清退工作。

第五十八条 机关合并时,全部公文应随之合并管理。机关撤销时,需要归档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档案部门管理,其他公文按照有关规定销毁;临时设置的机构,当任务完成撤销时,其公文集中移交同级党政机关办公室或有关部门管理。工作人员调离工作岗位或退休时,本人所保管、借用的公文按照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第五十九条 密码电报按照有关规定管理。

第十四章 公文整理归档

第六十条 公文办理完毕后,各级党政机关办公室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及时将公文的定稿、正本、有关材料及软盘收集齐全,进行整理归档。公文整理归档工作接受档案部门的指导、协调和监督。

第六十一条 党政机关形成的公文,由直接处理公文的部门负责整理,并按归档制度于次年移交本机关档案室。两个及两个以上机关联合办理的公文,原件由主办机关整理归档,相关机关保存复制件。

第六十二条 上级机关印发的公文,根据工作需要,下级机关可留存1—2份备查。中央、省、市绝密级文件,各乡镇、各部门一律不得留存。

第十五章 公文保密

第六十三条 处理公文必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及国家秘密载体保密管理的有关规定。公文保密应遵循严格管理、严格防范、确保安全、方便工作的原则。

第六十四条 党委、政府涉密公文的密级按其内容及如泄露可能对党和国家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的程度划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绝密”是最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特别严重损害;“机密”是重要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严重损害;“秘密”是一般的国家秘密,泄露会使国家安全和利益遭受损害。

第六十五条 发文机关在拟制公文时,应根据公文内容和工作需要,严格划分密与非密的界限。对于需要保密的公文,要准确标注密级,严格限制涉密人员;难于划分密与非密界限无法确定公文密级的,应申请上级或同级保密部门研究确定。公文密级的变更或解除由发文机关决定。

第六十六条 使用计算机打印涉密公文,必须采取保密防范措施。载有涉密公文的计算机严禁上国际互联网,其存储软盘、硬盘和光盘等介质,应与同密级的纸质公文一样,按保密要求严格管理。

第六十七条 泄露或出卖党和国家秘密公文、资料,丢失涉密公文或通过计算机及其网络泄密的,应按照有关规定,追究当事人和有关负责人的责任。

涉密公文出现失控,立即报告本机关领导,并积极采取补救措施。绝密级公文及密码电报出现失控或泄密,除及时报告本机关领导同志并采取补救措施外,要及时报告上级发文机关和县保密委员会办公室(保密局)及公安部门。

第十六章 附 则

第六十八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县各级党政机关。过去我县有关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的规定,凡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六十九条 本规定由中共xxx县委办公室、x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七十条 本规定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县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县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暂行规定。

第五篇:山东省教育厅公文处理规则

山东省教育厅公文处理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提高公文办理工作水平和公文质量,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和省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实施〈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细则》,结合我厅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则。

第二条公文处理应当坚持实事求是、统一、精简、高效的原则,做到及时、准确、安全。行文应当确有必要,注重实效,努力减少文件数量,压缩发文篇幅。

第三条厅办公室是全厅公文处理的管理机构。厅办公室文秘人员要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作风严谨,恪尽职守。厅机关其他处室、厅属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配合厅办公室,共同做好公文处理工作。

第二章公文类别

第四条省教育厅公文类别主要有:

(一)厅文件。

(二)厅办公室文件。

(三)厅函件。

(四)厅办公室函件。

(五)厅机关处室函件。

(六)厅属事业单位函件。

第五条厅文件用“山东省教育厅文件”套红文头,盖“山东省教育厅”印章,为厅一级行政公文。主要用于发布重要教育行政政策、措施、重大决定事项、通报事项、重要工作部署、重要事项批复和人事任免事项,向教育部和省委、省政府报告、请示工作,转发教育部文件等。发文代字采用“鲁教×字”方式编制,如厅人事处2003年拟稿的第一个文件为“鲁教人字〔2003〕1号”。

第六条厅办公室文件用“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文件”套红文头,盖“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印章,为厅二级公文。主要用于布置专项工作,通知有关事项,印发厅机关内部管理规定和转发教育部办公厅文件等。发文代字采用“鲁教×办

字”方式编制,如“鲁教人办字〔2003〕1号”。

第七条厅函件和厅办公室函件用“山东省教育厅”套红文头,分别盖“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教育厅办公室”印章。主要用于一般性或常规性工作的安排、通知,与有关部门、单位商洽事项,专项用于综合性会议通知和上级机关批办件、督查件、领导批示件的办理情况报告等。分别采用“鲁教×函”和“鲁教秘办函”编号,如“鲁教人函〔2003〕1号”。

第八条厅机关处室函件用“山东省教育厅处室函件”函头,盖发函处室印章。主要用于与市教育局(含大企业教育处,下同)、高等学校相应科(处)室安排具体工作、联系具体事项,一般不发至市教育局和高等学校及其办公室。采用“鲁教×处函”编号,如 “鲁教人处函(2003)1号”,印在红色反线下居右。

第九条厅属事业单位、设在我厅的省属非常设机构及其办公室(以下简称非常设机构)可视工作需要,印发一般性、事务性公文,此类公文不具备教育行政管理效力。可使用套红文头,如“山东省教育电视台”、“山东省招生委员会”、“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等,由各事业单位和非常设机构自行编号,自行管理。发文代字中不使用“字”或“发”,可分别编“鲁教电视”、“鲁招委”、“鲁教科所”等。

厅属事业单位和非常设机构发布教育行政政策或向省政府报告、请示工作,应当以厅名义行文,编厅文件文号。

第十条厅文件、厅办公室文件和厅函件、厅办公室函件均由厅办公室负责统一制定发文代字,发文代字依据省政府办公厅公布的厅机构改革方案设计。因机构变更或处室调整等需要更改、增删、调整发文代字时,由厅办公室统一调整公布。

第三章发文办理

第十一条制发厅文件、厅办公室文件和厅函件、厅办公室函件应当按照以下程序:

(一)承办处室(单位,下同)拟稿,处室负责人核稿。

(二)文稿内容涉及其他处室职能的,主办处室组织会签;

(三)厅办公室审核把关。

(三)厅领导签发。

(四)厅办公室复核。

(五)印制。

第十二条公文拟稿人应认真拟稿,拟稿处室负责人应切实履行核稿人责任。公文拟稿做到:

(一)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上级有关规定;提出新的政策、规定要切实可行。

(二)主题鲜明,情况确实,各项规定、要求、结论符合客观实际。

(三)文稿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表述准确,文字流畅,言简意赅,字词规范,标点正确。

(四)文种使用正确,文字表述符合公文写作要求,行文关系和文稿格式符合《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规定。

(五)引用公文应当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外文应当注明中文含义,日期表述应当写明年、月、日。

(六)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

(七)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日期、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惯用语、缩写语中作为词素的数字使用汉字外,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

(八)公文标题应当准确简要的概括公文内容,并写明发文机关,公文标题中除法律、法规、规章、类规章名称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处室负责人核稿后应签名并注明日期,以示负责。

第十三条涉及其他处室职责范围的文稿,主办处室应主动与有关处室协商、会签,会签中遇有分歧意见时,有关处室要从大局出发,相互配合,协商一致;经协商仍不能达成一致时,有关处室应列明各自理据,报分管厅领导或厅长协调或审定,重大问题可提交厅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未协商一致和会签的公文拟稿,厅办公室不予受理。

属法规规章性公文或类规章性公文的文稿,应送厅法规处修正、会签。第十四条经处室负责人核签的文稿,送厅办公室进行文书处理和审核把关。厅办公室审核把关的重点是:是否确需行文,行文方式是否妥当,是否符合行文

规则和公文拟稿的有关要求,公文格式是否符合规定等。对于不符合办文格式和规范、结构散乱、要求不明确、措施不具体的文稿,厅办公室应退回拟稿处室修改或重拟。厅办公室审核把关时如对文稿内容作较大修改,应与拟稿处室沟通情况。

第十五条厅文件和厅函件须经文书处理和办公室主任或分管副主任审核并签字后,送分管厅领导或厅长签发。属于综合、全面、重大事项的,如事业发展计划和规划、重大政策制订颁发、人事任免、机构设置、重要外事活动、额度较大的财务分配与支出和主送省委、省政府、教育部的请示、报告等,经分管厅领导审核后,由厅长签发。属于某一方面工作的,由分管厅领导签发;涉及两位或两位以上厅领导分管的工作,经有关厅领导审阅后,由拟稿处室的分管厅领导签发。

公文拟稿在会签和办公室审核把关过程中修改较大、文面不清的,应出清样后送厅领导签发,经修改的拟稿须附在清样之后,供领导审阅和存档。

厅领导一般不签发未经厅办公室审核把关的文稿。

第十六条厅办公室文件和厅办公室函件须经文书处理后,由办公室主任或分管副主任签发,必要时可报分管厅领导或厅长审签。

第十七条厅领导签发后的文稿,厅办公室要再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复核确认没有问题的,按规定编号付印。

第十八条主送省委及其部委的文件、函件用纸采用16开型

(184mm×260mm),其他文件、函件用纸均采用国家标准A4型

(210mm×297mm)。左侧装订。

第十九条我厅与外单位联合发文按本规则规定拟稿、核稿、审核把关、送厅领导签发后,由承办处室组织与有关单位的会签。

外单位与我厅会签文件,由厅办公室登记后,交有关处室审核,经厅办公室审核把关,送厅领导签发。

第二十条代省委、省政府及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草拟文电稿,按本规则规定拟稿、核稿、审核把关,由厅主要领导签字。需要与有关部门会签的,拟稿处室组织与有关部门会签,之后送省政府办公厅(省委单独发文的,送省委办公厅)按程序办理,不得径送省委、省政府领导签发。

第二十一条根据工作需要,我厅可分流某些厅文件和函件交处室负责管理。此类文件和函件实行单独编号,必要时使用专门文头。

第二十二条 公文由拟稿处室负责校对。已经签发的公文,处室和个人不得再行更改公文内容,如确有差错需要更改的,应送交厅办公室处理。

第二十三条各处室要努力提高发文办理速度,以免延误工作。处室会签一般不超过2个工作日,简单事项应随收随签;厅办公室文书处理一般不超过5个工作日。紧急文件应急件急办。

第四章收文办理

第二十四条主送省教育厅的各类文电须经厅办公室统一签收、登记、审核并组织运转。

各处室不得直接接收、处理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主送我厅的文件。第二十五条收到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上报的需要办理的文件,厅办公室应当进行审核。审核的重点是:是否应由我厅办理;是否符合行文规则;内容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文种使用、公文格式是否规范。对不符合规定和要求的文件,经厅办公室主任或分管副主任批准,可以退回报送单位并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经审核,对符合规定和要求的文件,厅办公室应当及时提出拟办意见或送厅领导批办。

属于综合、重大事项的文件,由厅办公室登记、审核后送厅长或分管厅领导批办,厅办公室按照厅领导批办意见运转。属一般工作事项的文件,由厅办公室登记、审核并提出拟办意见送厅领导审阅,厅领导作出批示的,按厅领导批示意见运转;厅领导圈阅的,视为同意厅办公室拟办意见并由厅办公室负责继续运转。

第二十七条厅办公室应当认真阅读文件内容,严格按照厅领导分工和处室(单位,下同)职能划分提出拟办意见。

属于重要政策和重大事项的文件,应送厅长和分管厅领导审阅;属于某一方面工作的文件,送分管厅领导审阅。涉及两个以上(含,下同)处室职能的文件,厅办公室一般只送主办处室的分管厅领导审阅。

第二十八条各市教育局、各高等学校和厅属各单位报送的属于我厅常规性、程式化的审批事项的请示类文件,厅办公室登记、审核后批交有关处室处理或提

出意见,待我厅发文批复时一并将有关单位的请示附上,送领导审阅审签。

第二十九条主送我厅的各类函件,如教育部司局函件、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函件等,由厅办公室登记、审核后直接交相关处室办理。函件内容涉及重要事项的,承办处室要及时向分管厅领导汇报。

有关单位主送处室的信函、传真、资料,由厅办公室径交处室处理。

第三十条承办处室收到交办的公文后应当及时办理,不得延误、推诿。有规定办理时限的,应当在规定时限内办结。厅办公室要负责催办。需要两个以上处室办理的,主办处室要主动与会办处室协商并负责汇总、答复办理情况,会办处室应积极配合主办处室的工作。

对不属于本处室职责范围的公文,应当及时退回厅办公室并说明情况。

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各处室可通过厅网站,将一些普发性的工作安排通知和宜于公开的政务信息实行网络传输、发布,以便更加方便、快捷地处理公务,提高工作效率。积极采取措施,加快全厅公文处理电子化和自动化步伐。

第三十二条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和非常设机构内部的公文处理参照本规则执行。各处室要明确专人负责公文处理工作,建立严格的签收、登记、运转、保管制度。

第三十三条厅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和厅属各单位文秘人员应认真学习公文写作和公文处理知识,努力提高公文拟稿质量;处室主要负责人要熟悉公文处理程序和要求,对本处室公文质量负责。

第三十四条厅办公室定期组织公文质量评比,通报评比结果。提请对认真执行公文处理规定、公文质量高的处室予以表彰。

第三十五条本规则自2004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暂行规定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国土资源厅电子政务公文处理暂行规定.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商洛市国土资源局公文处理规则

    山阳县国土资源局公文处理规则 一、发文办理:发文办理指以本局名义制发公文的过程,包括草拟、审核、签发、复核、登记、缮印、用印、分发和存档等程序 1、草拟。根据工作需要......

    国土资源厅演讲稿

    风雨无悔勘探人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朋友们: 大家好!我叫李非亚,来自甘肃煤田地质局一四六队,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风雨无悔勘探人》。 当沉睡的矿藏被唤醒,当炽热的铁水......

    MapGIS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方案

    MapGIS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方案 概述 国土资源电子政务解决方案实现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政、矿政、测政、海政、地质灾害防治、公文收发文等业务管理与审批的窗口化、网络化......

    电子政务公文操作说明

    电子政务公文操作说明 、一、登录 1.输入:http://10.168.1.28 2.IE设置:打开工具——internet选项——安全——自定义级别,将凡是带有Activex的英文的控件都设置为启用。点击“......

    电子政务与公文写作

    23110304 行政管理 孙月东 电子政务环境下公文写作的发展与变革 摘要:作为电子信息技术与政务管理的有机结合,电子政务业己成为当代信息化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其作为一种全新......

    山东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

    山东省电子政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为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及和谐社会建设,推动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增强社会监管和服务能力,根据国家《关于制定国......

    江西省国土资源厅腐败案范文合集

    江西国土厅三名副厅长同时落马 厅长主动举报 [导读]几名厅长相互间多有“斗争”,身为厅长的刘积福遭到内部“窃听”,刘震怒之余,提请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四名副厅长3人落马。随后......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皖国土资„2009‟36号 关于开展2008年度全省耕地 占补平衡考核工作的通知 各市国土资源局: 为全面掌握各地耕地占补平衡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