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层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基层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地位及作用
——对基层司法所调解工作的调查
(2015年3月13日)
根据《人民调解法》的规定,基层调解矛盾的主体为各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基层人民政府管理指导基层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工作,目前,乡镇一级的人民调解委员会都设置在司法所,因此基层矛盾化解好不好,司法所有着其他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本文将从现阶段社会矛盾的主要特点出发,分析司法所在调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并结合本人在司法所工作的实际,就如何充分发挥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出几点建议。
一、当今社会矛盾纠纷的特点
1、矛盾类型的转变
当今社会矛盾类型正在逐步转变,由过去的宅基地纠纷、邻里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为主要矛盾转变到目前以征地拆迁纠纷、环境污染纠纷、讨要工资纠纷、民生维权纠纷等为主要类型,此外,还有一些已处理过的矛盾,由于当时法律政策不健全,而出现当事人反悔这一特殊的矛盾纠纷类型。上述矛盾纠纷类型的转变,从某种程度来说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结果。
深入分析当前的矛盾纠纷类型可以看出,目前的常见纠纷如征地拆迁、婚姻家庭、劳资纠纷等都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因此需要司法所 发挥法律职能作用。
2、社会组织调解矛盾的能力分析
据调查,当前社会矛盾调解有各专门的调委会和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矛盾纠纷调解的原则是“预防为主,调防结合”,然而,目前大部分调解组织的工作重点不是在“防”上,而是更加着重“调”字。从我在司法所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社会本身消化矛盾纠纷能力比较弱,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大多持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对身边发生矛盾纠纷不予理睬,不会主动帮助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因为群众生活在基层,每一件纠纷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然后由于没有及时介入,导致很多矛盾纠纷逐渐扩大,甚至激化,这与我们基层人民调解组织的能力有很大关系。此外,现在基层的很多调解人员都是年轻同志,年轻人虽有闯劲,但因年轻人在基层很难得到老百姓的内心认可,遇到大事心理没有底,有点恐慌,以上问题导致纠纷很难调解。
由于上述原因,目前,对于一些疑难纠纷特别是群体性纠纷、非正常死亡事件,基层调委会(即村、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往往力量薄弱,主要依赖乡级调委会也就是司法所协调解决。
3、目前调解纠纷方式
调解纠纷的基本原则是“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然而,现在基层政府确实存在“花钱买平安”的思想倾向,尤其是在处理一些征地拆迁等历史遗留矛盾时,往往倾向于采取通过满足当事人的经济要求来“换取”社会稳定的错误做法。这种处理方式,虽然在短时间内平息了纠纷,但是造成严重负面影响,在当地群众中引发攀比心理,造 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现象。
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具备一定法律素质,在参与纠纷调处的过程中,能够规范遵守调处程序和法律规定,并向有关部门提出法律建议,可以有效的扭转上述错误倾向。
二、司法所为什么是矛盾纠纷调解的主力军
1、司法所在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中,特别是非正常死亡中有其他部门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现阶段,当基层出现一些非正常死亡事件、群体性上访等比较重大的矛盾纠纷时,因为涉及问题复杂、人数众多,往往很难通过单一部门解决问题,也不适应通过公安强制解决。司法所作为大调解机制的牵头部门,具备协调各职能部门联合处置的平台优势,可以有效的应对上述突发时间和疑难纠纷。比如在处理2014年3月的一起坟地群体性纠纷过程中,主动迎战,先后多次深入农户家中谈心,最终从源头上化解纠纷。而司法所工作人员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户开展工作,其原因在于这些工作人员从事调解工作多年,与很多居民非常熟悉,司法所利用这一群众工作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发挥法律职能,促使群体性事件成功解决。
2、司法所在基层发展的现状
在司法所九项职能中中,人民调解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能,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是司法所在赢得基层群众和当地政府信赖的关键。当地街道政府在衡量司法所的工作成绩时,往往侧重于司法所调处重大纠纷、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对于其他同样重要的一些职能工作 如法制宣传、社区矫正、安置帮教等不是十分关注,甚至不是十分了解。虽然在开展基层司法行政的工作中,应该均衡开展各项工作,但是在现阶段,有必要强化人民调解工作,以此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影响力,为司法行政事业在基层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关于深化司法所在调解工作中作用的几点建议
1、重视司法所所长的重要作用
根据司法所现行情况,一个司法所能否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所长的能力至关重要。一个司法所所长如果想在基层扎根,想要开展好基层调解工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一定的政法法律水平,二是有丰富的农村基层工作经验,三是对基层人头熟,对社会关系熟,四是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各部门能力,五是在乡镇领导面前说话有分量,领导愿意听。
2、司法所在重大疑难复杂矛盾面前要敢于挑战。承担重担司法所在街道中的位置不是靠吹出来的而是靠干出来的,司法所在街道遇到重大矛盾时应勇于挑重担,敢于挑战,取得人们的信任,在碰到疑难纠纷时第一时间就会想到请司法所协调处置,同时,当地居民也对司法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感受到司法所在调解纠纷时公正可靠,在以后越到纠纷时也愿意主动请司法所帮助调解。
3、司法所要争当人民满意司法所
司法所在基层一线,面对的是基层村民百姓,要想在基层扎根,主要是要切实解决老百姓实际问题。在老百姓有困难时,如果司法所尽最大可能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当以后遇到问题需要与其协调时,就会变得非常容易。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单位,在参与调处工作时,应该时刻遵循“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在出现利益冲突时,要做到敢于担当,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人民满意的司法所
第二篇:基层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作用调研报告
调 研 报 告
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应当发挥的作用调研报告
人民调解作为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制度,深度契合了中华民族“以和为贵”的传统理念,被誉为治国安民的“东方经验”,在化解民间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而 乡镇司法所作为我国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直接指导管理着乡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本辖区企事业单位调委会,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直接组织者、指导者、实施者,是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的重要力量。
为了加深对乡镇司法所的了解,提高对人民调解工作的认识,根据局领导统一安排部署,这几天先后走访了城郊司法所、桐寨铺镇司法所、桐河乡司法所、张店镇司法所,同三位所长及部分调解员进行了深入的交谈,倾听他们对基层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所发挥的作用的认识,并现场观摩了调解工作进行的流程,同时自己也做了相关的记录,后加以整理,去粗取精,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被调研单位的基本情况
根据实际走访,发现各个司法所都具备了基本的办公条件,人员业务知识丰富,能根据农村民间纠纷的实际特点,制定出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有效的化解了各种社会矛盾,为当地的维
稳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赢得了乡镇政府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但与此同时,办公设施陈旧、经费不足,部分基层政府轻视司法行政工作、群众对司法所认识存在偏差等诸多因素制约着基层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司法所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体制逐渐转变,利益格局重新调整,社会矛盾凸现,特别是许多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增多,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及时妥善地消解社会矛盾已成为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政治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建立健全对人民内部矛盾经常化、制度化的调处机制,及时处理纠纷,尽可能把各种矛盾和隐患化解在基层。认真处理各种民间纠纷,做好各类调解工作。”而司法所是人民调解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在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我县是农业大县,村镇人口众多,近些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与此同时,处于转型时期的社会发生不可避免的出现阵痛,各种民间纠纷在性质、规模、形式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调解的范围也从以往的婚姻、家庭、邻里等常见性、多发性民间纠纷扩展到公民与法人及社会组织之间的矛盾纠纷、拆迁安置、施工扰民、环境污染、劳动争议、拖欠工资及医药费等方面,呈现
出成因复杂、主体多元、规模扩大的态势。调解难度大、矛盾易激化,给社会稳定增加了新的不安定和不确定因素,这就给新时期的基层司法行政机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新时期、新阶段的人民调解工作任重而道远,而基层司法行政机关作为人民调解工作的中流砥柱,应当发挥影响和带动整个人民调解工作全局的作用,守护好人民调解工作的前沿哨所,切实履行职责,与时俱进,更新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务群众,服务社会,迎难而上,锐意进取,变压力为动力,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三、影响我县司法所更好开展人民调解工作的因素及相关建议
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组织、人员、经费等方面长期以来存在的弊病,部分基层司法所的人民调解工作开展的并不是十分顺利、有的举步不前,个别乡镇、村(居)的人调解工作甚至处于瘫痪或半瘫痪状态。为此,特建议:
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内容的纠纷排查、登记、学习、廉洁、考评、例会、统计、文书档案、回访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规范运行;
增加经费,进一步改善办公条件,按照“地方财政预算为主,国家财政预算为辅,收益单位适当补充”的原则,保障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
展;
强化专职力量,消除职责任务重叠现象;
增加基层调解队伍的稳定性,改革用人选人机制,留住人才; 开展卓有成效的培训,提高调解员的法律素养知识水平和业务知识
四、设想——社会化大调解
现代社会是全面开放的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矛盾纠纷已从过去单一的人与人之间发展到矛盾纠纷主体多元化,仅靠单一的人民调解已很难适应解决纠纷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健全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结合起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
依据我县实际,可尝试组织建立由市县综治办、法院、公安局、司法局、民政局、土地局参加的人民调解联席会议制度,及时沟通矛盾纠纷信息,研究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指导民调工作,健全完善人民调解工作长效机制。社会化大调解服务格局的建立,可以实现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信访调解、司法调解的有机结合,促进人民调解事业的健康发展,使人民调解这一“东方经验”发扬光大,使这朵“东方之花”更加绚丽多姿,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后记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真实、全面和深入的调查同样也没有发言权。由于自己水平有限,且刚出校门,缺乏社会经验,对我局工作也较为陌生,短短四天时间,来回奔走于各乡镇之间,调查走访工作难以深入,所得到的信息也不够全面。文中所反映的情况必定有所失真,所提的意见或者建议难免有失偏颇,不妥之处,还望各位领导见谅。
第三篇:发挥司法所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的思考与实践
发挥司法所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的思考与实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改革步伐的日益加快,社会稳定和社会治安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基层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作为国家司法行政系统的基层,司法所在维护基层社会稳定、推进依法治理、保障经济发展、维护广大群众权益等方面责无旁贷,并且发挥着日益重要和难以替代的作用,已成为基层党委政府政法工作和依法治理的基础性工作之一。为了更好地把矛盾吸附在基层,解决在基层,使各项为民便民措施真正落实到基层,让群众满意在基层,作为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举措,从2010年4月开始,全市每个街道、乡镇都建立了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每个社区、行政村建立了综治信访服务站。按照要求,司法所已经进驻到街道(乡镇)综治信访维稳中心集中办公,那么怎样以此为契机,正确认识并且更好地发挥司法所在综治维稳方面的基础性作用;如何以服务大局、维护稳定为目标,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通过各项职能的充分有效发挥实现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发展,已经成为摆在基层司法行政机关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司法所在综治维稳工作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09年3月份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办发„2009‟14号)。明确指出:“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积极措施,是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工作进一步发挥维护社会稳定基础性作用的有力举措,是进一步深化基层平安建设、巩固政权基石的有效抓手。只有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才能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才具有坚实基础。”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层基础工作,关键在于基层组织(包括基层党政、政法、综治、信访组织)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如何。其中,基层司法所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职能位臵来看,作为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派出机构,各司法所直接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是全区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窗口和前沿阵地,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个触角共同构成一个由点及面、逐渐铺开、覆盖全区各行各业的司法工作组织网络,为党委政府构建了维稳工作的基础平台。
第二,从职能作用来看,司法所主要职责是开展普法宣传工作,排查调处各类民间纠纷,为基层行政机关提供法律意见,为基层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满足辖区群众法律需求,维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开展社区矫正和安臵帮教等工作。其中,通过指导和管理人民调解工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化解社会矛盾,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发挥“第一道防线”的重要作用;通过指导法律服务所积极运用法律服务手段,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帮助企事业单位、公民和当事人依法理顺和规范行为,维护合法权益,尤其是发挥法律援助工作的职能作用,尽最大可能地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不受非法侵害;另外,随着我国刑罚执行制度的健全和完 善,社区矫正工作的推行,使司法所在减少纠纷、预防犯罪,特别是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的工作职责。这些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发挥了司法所这一基层组织排查化解矛盾的抓手作用,创建平安的主力作用,以及加强社会管理,服务人民群众的平台作用,从而构建了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第三,在乡镇(街道)一级的政法体系中,由于法院工作在乡镇(街道)主要以中心法庭的形式存在,加之公安派出所职能职责有其特殊性,所以基层综治维稳日常业务大多由司法所承担。从这个意义上说,基层司法所的履职情况不仅关系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发挥,同时也是夯实基层综治维稳基础的重要方面,与基层综治维稳工作密不可分。由于司法所的日常工作具有很强的服务性、广泛性和保障性,同时,与基层法庭、公安派出所等职能部门相辅相成、联动互动,共同构成了基层党委政府和职能部门依法治理、服务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的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
二、司法所在综治维稳工作中发挥基础作用的情况 司法所既是司法局的派出机构,同时也是乡镇(街道)管理本辖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个职能部门。司法所职能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成效,关系到基层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近年来,南开区各司法所充分利用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基层法律服务、安臵帮教等职能的群众性、广泛性和极大的社会覆盖面,在处理公民个人法律事物,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着其他部门或组织无法取代的重要作用,其 管理和服务的触觉延伸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打击、防范、教育、管理、建设、改造等各个环节,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首先,发挥民调优势,筑牢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人民调解是一项便民利民的纠纷解决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以南开区为例,近年来,全区12个司法所将人民调解工作与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治理相结合,与人民来信来访相结合,积极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尤其在重大节日、重要时点认真开展矛盾纠纷专项排查活动,对排查的各类矛盾纠纷隐患,及时分析情况,研究对策,逐项调处化解,形成层层有人管,事事有人抓,一级抓一级的完整防控体系,防止了矛盾纠纷的转化和升级。例如,在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各司法所在本街域内开展了广泛的矛盾纠纷预防、调解和宣传工作,对各种不安定因素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排查,及时发现了7名东突可疑分子进驻社区,避免了一起恶性事件发生。08年7月份向阳路街司法所在新南马路五金城设立了全市首家专业性卖场调解室——北方五金城人民调解室,为2000余家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服务,并负责新五金城地区行业性矛盾纠纷的调解,曾有效制止了一起800家商户的集体性上访事件。目前,全区共有人民调解组织195个,人民调解员7969名。从近两年全区人民调解工作的情况来看,每年司法所和各级调解组织调处的民间矛盾纠纷都在2000余件,调解成功率在98%以上,防止各类民间矛盾纠纷激化为刑事案件150余件,制止群体性上访50余件。司法所还与法院、公安、信访等部门联合,组建人民调解、治安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四调联动机制”。特别在当前小区物业纠纷日益增多 的情况下,广开、兴南、万兴、华苑等司法所与街道信访办一起加大了物业矛盾纠纷调解力度,及时制止了居民上访,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其次,发挥帮扶优势,认真组织开展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组织开展好刑释解教人员的安臵帮教工作,既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目标之一,也是司法所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发挥安臵帮教的归正、防范、预后功能,对刑释解教人员这一高危人群开展教育、帮助和妥善安臵,能够有效地防止其重新违法犯罪,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近几年,南开区每年回归社会的释解人员都有二、三百人左右。各司法所按照“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思路,坚持“四个一”的工作制度,积极落实刑释解教人员衔接、帮教和安臵工作。对于家庭生活困难以及患有重大疾病的刑满释放人员,司法所人员尽最大努力给予妥善安臵,引导他们自主创业,自谋出路,顺利回归社会。例如,水上公园街复康里社区的刑满释放人员张某,在司法所人员帮助下,在庆丰路菜市场摆摊经营,重新改过自新。王顶堤街凤园南里小区一名服刑20年的释解人员,在司法所干警的帮教之下,积极奉献社会,被评为见义勇为先进个人。截止目前,全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764人,其中刑满释放681人,解除劳教83人,帮教措施落实率达100%,安臵率达96.5%以上,重新犯罪率控制在了3%以内,有力地维护了全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第三,发挥矫治优势,认真组织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矫正工作。社区矫正是预防和减少犯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教育矫正,减轻罪犯的社会对抗心理,使教育矫治对象更加顺利地回归和融入社会。司法所作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职能部门,直接承担着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教育改造重任。自南开区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开展以来,全区司法所干警积极推动街道社区两级社区矫正工作机构建立、社区服刑人员建档、社区服刑人员数据库建库等项工作。工作中,干警们根据社区矫正对象不同的思想状况、犯罪性质和对社会危害程度,分别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个案,因人施教,切实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质量;通过理顺与公检法及监狱的工作关系,明确职责任务,努力避免了社区矫正对象脱管漏管情况的发生。及时了解服刑人员的思想状况、现实表现等,帮助解决他们生活和心理上的各种问题。例如,向阳路街一名身体残疾的矫正对象回到社会以后,面临无家可归、衣食无着的困境。向阳路街司法所经多次“跑”残联、民政、房管等部门,最终为其办理了低保和残疾证,并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为其解决了一套单元住房,使其衣食有着,安心接受矫正。再比如,学府街府湖里社区矫正对象张某在刚接受矫正时,因存在心理阴影而自我封闭,经司法所人员多次耐心地心理疏导,使其逐步摆脱了自卑心理,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并在08年汶川大地震中积极为灾区捐款。万兴街玉泉里社会服刑人员何刚积极参与抓捕抢劫犯,与社区群众将抢劫犯扭送到万兴街公安派出所,现有关部门正为其办理见义勇为手续。向阳路街司法所还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成立了“阳光公益服务队”,嘉陵道街司法所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加街道市容环境综合整治,通过鼓励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公德 6 心,使其更好地接受矫正,有效防止了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和重新违法犯罪,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第四,发挥服务优势,努力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需求。在实践中,各司法所主动联系有关部门,围绕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的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相关问题,整合司法所干警、律师、公证员、基层法律工作者等法律资源,及时深入社区和各基层单位,为广大群众提供法律服务,满足了地区发展的法律服务诉求。近年来,各司法所分别在街道和社区设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及法律援助联络点,极大方便了广大弱势群体,解决了困难群众的法律诉求困难。去年,各司法所还首创性地在全区范围内建立了165家社区法律工作站,由律师、法律志愿者、法律服务工作者等轮流值班接待,使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务,实现了司法行政工作向基层社区的推进和延伸,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第五,发挥基础优势,积极参与“大综治大调解”工作格局建设。服务大局、切实承担维稳职责需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平台。09年初,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在《求是》杂志上撰文称:“社会矛盾化解工作的重心在基层。乡镇(街道)要由党(工)委副书记牵头,把政法、综治、维稳、信访等方面力量整合起来,形成综合治理的大平台。”这个“大平台”,即是指从2009年开始在山东、广东、北京、江苏等省市开始试点的乡镇(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是行政资源重新优化配臵的结果,是新时期综合治理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平台和新举措。即将原来独立的综治办、信访办、司法所3个部门进行 整合,实行集中统一办公,集中接待群众,集中解决问题。同时,将民政、城管、国土、劳动等部门的职能下沉到街道,各职能部门既依法履职、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形成街道统一受理调处信访及矛盾纠纷、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大综治、大调解工作平台。目前,全市和全区街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社区服务站两级平台建设已全部完成,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次成功探索。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首要任务即是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必须要更好地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资源。而在三大调解中,人民调解处于前瞻性、基础性、主导性的地位。“中心”成立以来,南开区各司法所积极发挥在基层调解工作中的资源优势,依托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平台,不断向社区延伸工作网络,联动排查整治辖区社会管理和事关社会稳定的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且积极参与服务窗口的群众接待和纠纷化解工作,促进平安建设。截至目前司法所在街道、社区两级服务平台共为群众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2000余起,赢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三、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司法所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
矛盾纠纷、利益冲突是一种社会常态。面对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矛盾问题的新特点,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司法所在综治维稳中的基础作用,更好地参与融入到综治维稳工作中,真正把矛盾吸附在基层,把问题解决在基层,需要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广大基层司法行政干警认真思考并加以解决。
(一)转变观念,强化认识,进一步提高司法所参与综治维稳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要引导广大司法所干警充分认识到,做好综治维稳工作,有利于推动基层管理体制创新,有利于优化整合基层司法行政管理资源,有利于抓早抓小,及时化解维护社会稳定面临的各种矛盾纠纷。要切实解决目前某些基层司法行政干警存在的“职能弱”“无所作为”的模糊认识,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司法行政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基础性作用,时刻服从服务于维稳大局,不断提高基层司法行政干警积极参与综治维稳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尤其是,司法所参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这并不改变司法所原有工作性质和管理体制,而是更加夯实了司法行政工作的基层基础,更加体现了司法所在基层调解工作中的资源优势,更加凸显了司法所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集中办公、有效运作、统一处理,解决了过去由单一部门无法解决的问题,彰显了资源整合、整体作战的规模效应。因此,司法所要积极履行职责,充分认识司法所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地位作用,这既是维稳大局所需,是司法所职责所在,也是实现一加一大于
二、实现多方共赢所求。要认真履行参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所赋予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更繁重的任务、更重大的责任,以更强的政治敏锐性和责任心,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基层群众法制水平、凝聚群防群治力量,努力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适应新时期、新任务对司法行政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二)加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防止脱管失控现象发生
认真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和“两院两部”《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要求,全面落实好非监禁刑罚的执行任务。坚持和完善判决、决定前的评估、衔接、档案移交制度,逐一制定矫正方案,建立动态管理数据库。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管理和帮扶,开展思想教育、社会公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开展心理矫治,采取分类型、分阶段、分级别的矫正措施,提高矫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严格监管措施,严格请销假、报告、汇报、奖惩制度,对有违法犯罪、现实危害和暴力倾向的,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情节严重的要依法按程序收监管理。要切实解决矫正对象“生活无着、帮教无策、监管无人”等回归社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预警在先,解决在前,努力将潜在的社会对抗因素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工作,防止重新违法犯罪
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做好安臵帮教工作,建立衔接机制,落实安臵政策。建立和完善必接必控制度,服刑在教人员刑释解教时由司法所组织将其接回,与公安派出所、基层组织分工负责,分类建立帮教制度,落实管控帮教措施,以免刑释解教人员直接流入社会,成为社会管理盲区。以“三无”人员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安臵工作,切实解决刑释解教人员在就业就学、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深化归正青少年“导航工程”,落实结对帮教措施。开展定向监测和专项调查,推动监管改造与安臵帮教“无缝对接”。
(四)整合司法行政系统资源力量,为维护社会稳定提供及时高效的法律服务
司法所要认真发挥好社区法律工作站、法律援助工作站和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的作用,为有困难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引导群众依法表达利益诉求;要组织律师、公证员和基层法律工作者发挥职能优势,为重点地区、单位、场所的整治,创新社会管理制度提供法律咨询服务;以优化法律服务为重点,进一步畅通群众利益诉求的疏导机制,树立“维权就是维稳”的理念,为人民群众依法表达诉求、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法律支持;积极为党委政府、有关部门、人民调解组织等化解社会矛盾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当好法律顾问;要大力开展法制宣传,帮助群众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依法表达诉求,理性主张权利,加强基层矛盾的源头治理,为构建和谐社区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五)以参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设为契机,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努力构建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格局
一是依托“中心”平台,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升调处能力。司法所是司法行政机关的基层派出机构,也是乡镇(街道)基层政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司法所自身的建设,既是司法行政工作业务需要,更是提高司法行政业务能力和水平,增强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化解矛盾纠纷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司法所要以参与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为契机,有效依托“中心”平台,进一步端正业务指导思想,以打造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的基层司法行政干部队伍为目标,不断提升队伍综合素质,加强规范化建设,强 化措施,规范管理,特别要在职能发挥、工作规范、硬件基础上常抓不懈,加强与当地党政、街道沟通协调,加强基层司法所软硬件建设,努力发挥司法所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作用。
二是依托“中心”平台,创新工作方式,扎实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司法所在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工作中要按照社会矛盾联调、治安问题联治、社会管理联抓、便民实事联办的总体要求,有效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实现集约利用和规范运转。通过中心统一受理、逐件分解和限时办结等工作要求规定,对受理的案件根据纠纷种类、性质分解到具体职能部门并限期落实调处。通过强化服务管理、创新工作模式,把社会管理创新各项要求落实到综合治理实践工作中去,有效维护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三是依托“中心”平台,积极参与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大排查,着力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各司法所要按照中央、市、区综治委的安排部署,积极参加社会治安重点地区大排查。要深入城乡基层,对容易发生治安问题的城乡结合部、“城中村”、治安复杂的社区、街巷以及高发案地区等,认真组织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对一般矛盾纠纷,要及时就地调解;对重大疑难复杂矛盾纠纷,要组织力量集中化解;对影响地区稳定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以及有可能转化为刑事案件,通过单一的调解手段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和化解的疑难矛盾纠纷,要在稳定事态的基础上,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引导当事人通过合理合法的渠道加以解决,避免出现严重后果。对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劳动争议、征地拆迁、医疗纠纷、道路交通事故民事损害赔偿等引发的 矛盾纠纷,要积极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集中力量化解一批矛盾纠纷。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衔接配合,共同做好化解工作。要加强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建设,提高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水平。通过大排查,不仅对各种矛盾纠纷底数清,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服刑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戒毒康复人员情况,服刑在教人员子女情况,以及非正常上访和各种治安隐患等情况,都要底数清、情况明,对司法行政机关管理范围内的要登记造册,明确整治方案和整治措施。对不属于管理职责内的可能引发社会治安问题的线索,要及时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报告。
四是依托“中心”平台,整合各方资源,积极构建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格局。街道综治信访维稳中心的建立重在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改变了司法所单一工作模式。因此,各司法所要把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建设作为新一轮的发展契机,建立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以司法所为主导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服务窗口,加强与其他各社会管理部门的协调合作。在系统内,加强人民调解与法律援助、社区矫正、安臵帮教工作的衔接配合,通过做好党政参谋,促进基层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通过做好法律宣传员、人民调解员,为群众化解矛盾、解疑释惑、排忧解难,夯实基层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通过做好基层群众的法律服务员,保障经济发展、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通过做好矫正对象和刑释人员的“辅导员”,减少重新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在系统外,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搞好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积极推动人民调解与法制教育、法律服务、行政处理、劳动仲裁、司法裁判和信访工作等有机对接。通 过委托调解、设立窗口等方式,积极参与行政调解,完善诉调、检调衔接机制,组织律师参与信访值班和领导下访,推动各种纠纷解决机制资源共享,功能整合,优势互补,健全“大调解”格局。要按照构建基层大调解工作体系的具体要求,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实施标准,夯实基层大调解工作基础体系,开拓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新局面。
总之,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司法所要认真理解和准确把握在综治维稳工作中的基础作用,充分利用人民调解工作职能、现有的工作机制、场所及基础设施等,进一步研究如何更好地发挥基础作用,不断拓展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加强自身规范化建设和各项业务建设,发挥大综治大调解的最大效能,履行好维护基层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努力在综治维稳中心工作中大显身手、大展作为,为全区乃至全市社会和谐维稳、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基层人民调解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基层人民调解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人民调解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本文就如何创新基层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体系建设、整合调解资源、形成调解合力、发挥更大作用,谈点粗浅的看法。
一、基本情况
罗家司法所辖区共6个乡(镇),93个村(居)委会,人口 9.5 万余人。现已建立了乡(镇)、村、组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共有调委会99个,其中乡(镇)调委会6个,村级调委会93 个,小组设有调解员、纠纷信息员。共有779名人民调解员,其中本科学历的有40人,占5%,专科有113人,占15%,初中有626人,占80%。近5年来,司法所及各级调解组织在县司法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与指导下,共调处纠纷7546件,调解成功7453件,调处成功率达98%。为全县的社会稳定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存在不足,有待加强。
二、存在的问题
(一)调解组织发展不平衡。目前罗家辖区调解组织主要由农村部分组成,农村部份主要包括乡(镇)、村(居)调委会,经过几年的努力,农村调解组织发展较快,乡(镇)、村(居)调委会100%的建立了调解组织。但一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尚未建立调解组织,导致一些矛盾纠纷得不到及时化解而发生群体性事件或上访事件。
(二)调解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从调查情况看,罗家辖区调解员文化普遍偏低,辖区共有调解员779人,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80%,村级调解员基本属初中文化,小组调解员中有一部份还是文盲。长期以来农村调解矛盾纠纷主要凭个人威望或长者说了算,多数采用君子协定、口头协议等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调解法》施行后,虽然对部份调解员进行了培训,但由于人员素质低和没有经费保障等原因,还有50%的村级调委会不会使用调解协议书,只有口头协议而无任何文字记录,有少部份调委会虽然使用统一的调解文书,但不规范。
(三)各级党委、政府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重视度不够,调解组织的公信度有待提高,特别是村级调解组织的作用还没有真正发挥。
(四)各种调解组织联动配合差,综合协调有一定困难,有时出现矛盾纠纷难以做到及时发现和调处,对于涉及面广、解决难度大或管辖不明的纠纷存在互相推诿扯皮,无人解决的现象。
三、对策建议
(一)加强培训工作,特别是加强对业务知识的培训力 度。
由于经费紧张,培训应采取重点培训与普遍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司法局要重点培养一批法律业务工作骨干分子,对这些骨干分子要进行经常性的法律知识和业务知识培训。在培训内容上,由于年青调解员在理论方面相对占优势,对他们应注重业务知识、调解经验方面的培训,多举行经验丰富、优秀的老调解员和年青人员之间的培训交流活动,邀请法院业务骨干和律师定期开展业务讲课,多选几个骨干分子作为人民陪审员,通过参与案件审判的形式,以案学法。而对老调解员应注重理论方面的培训。每年举行1至2次全局性的培训活动。司法所要因地制宜,采取人员集中、以会代训、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调解员普遍进行培训。要把高学历的人员吸收到调解队伍中是很不现实的,这就要求基层司法所对他们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调解水平。实行每月一次的调解主任学习、培训、分析例会制度。会上主要听取本辖区本月的治安状况、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情况报告;排查近期各辖区可能出现的各种不稳定因素,分析纠纷的新情况、新特点、新动向;研究重大复杂疑难纠纷或跨乡(镇)、村纠纷案件的调处方案和防激化措施;交流纠纷调处工作经验,安排下一步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二)抓好厂矿、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矛盾纠纷呈现出多样化,化解矛 盾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人民调解组织植根基层,贴近群众,是及时控制、化解矛盾纠纷的最有效的办法。建立调解组织势在必行。要结合社区建设进一步把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健全起来,根据企业(页岩砖厂等)、行业的特点,建立健全企业、行业调解组织,使基层调解组织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三)建立联合调处机制,整合各方力量,形成调解合力,精心、合力应对各类矛盾纠纷,确保调解有效、调处有果,创造“五指并拢”的拳头效应。
建立人民调解与信访工作、治安调解、民事诉讼相联动的工作机制。为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可在县一级成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协调小组或人民调解工作协调小组,在乡(镇)一级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同时在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县与乡、乡与村之间,建立上下贯通、纵横交织的调解联动网络。特别是在乡(镇)一级可确定国土、建设、林业、民政、计生、妇联、团委、老龄委等部门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动单位,通过加强网络管理与协调,积极促进各调解组织规范运作。这样当发生比如土地、林权等等纠纷时,由国土、林业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有利于更好地解决纠纷。与此同时,可以开展联片调解,即组织司法助理员和人民调解员巡回调解,依法调解,以案释法,调解一案,教育一片。
在全县尝试创建治安、民间纠纷联合接待调处工作机制。在派出所内设臵纠纷联合接待调处室,由2名公安民警和1至2名人民调解员共同负责本辖区内治安纠纷、民间纠纷的排查调处工作。形成司法所与派出所联合办公,民警与调解员联合调解的排查调解工作格局,有效地保障双方共同捕捉信息、共同研究调处方案、共同处臵应急情况。当民警发现纠纷迹象和苗头时,及时通知调解员;当调解员发现治安案件时,及时反馈给民警,保证在第一时间掌握矛盾纠纷信息,在第一时间联调联动,形成调解工作合力,使合作更加务实,行动更加有效,及时化解矛盾保平安。打、防、控工作密不可分,只有在源头上遏制住矛盾激化,才能奠定创建平安的稳定基础;只有司法行政机关与公安防控体系形成互补,才能为创建和谐社会、打造平安新平提供保障。
(四)努力赢得各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视,提高人民调解组织的公信度和严肃性。
各级调解组织要赢得本级党委、政府的信任和重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1、各级调解员必须注意不断地学习充实自己,使知识面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特别要努力学习相关的业务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参政议政能力,全面准确把握新形势下人民调解工作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及时准确提出意见和建议,得到党委、政府的支持。
2、要重点把握当前各级人民政府经济发展的大政方针,自觉围绕政府中心工作,开展人民调解工作,这样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工作中才有发言权,提出的建议才能受到重视、被采纳,为党委、政府当好参谋助手,争取领导的肯定。
3、要经常请示汇报以赢得党委、政府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支持。及时传达上级关于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方针指示;及时汇报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计划和实施情况;及时汇报矛盾排查调处工作的重要活动;及时汇报调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使党委、政府增强管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的责任意识,积级支持人民调解工作;使党政主要领导要舍得花费精力想平安,要舍得组织人力保平安,要舍得挤出财力买平安,真正落实“守土有责、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乡(镇)人民调委会要积极支持、帮助村、组人民调解员树立在群众中的威信,提高他们的公信度,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最基层,改变现在当事人发生一点小纠纷就嚷着要到司法所的现状。乡(镇)人民调委会重点放在提供法律咨询、业务指导、案件分析上,不需出面的,尽量不要出面,在后面支持、帮助他们,放手让他们去调解各类矛盾纠纷,树立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让群众认识到他们有能力公正、合理地解决纠纷,同时也让调解员享受到调解成功的喜悦,有一种成就感,激发他们从事人民调解工作的荣誉感和自豪 感,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做人民调解工作光荣的良好气围。
提高对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宣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做了不说谁知道,司法所要把对外宣传工作作为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要有专人负责、抓好,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宣传手段不能仅仅局限于报刊、杂志,报刊、杂志的宣传对象、范围毕竞有限,要努力开辟广播、电视等多种宣传渠道,广泛、深入地宣传基层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中所做的大量工作和所起的积级作用,为人民调解工作的开展奠定牢固的群众基础,也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社会各界的支持和信任,才能使人民调解工作打开新局面,为创建平安罗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五篇:浅谈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作用和地位
浅谈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作用和地位
来源:余姚市马渚国土资源所 作者:李建设 发布时间:2007.12.0
5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单位、个人执法和遵守土地、矿产等资源管理法律法规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行为进行制止和实施法律制裁的行政行为。它既是一种行政执法活动,又具有行政监察的活动。国土所作为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机构,协同上级土地监察部门,在维护、贯彻国家关于土地资源管理的法律、法规,在对辖区内的各类土地进行执法监察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国土所是整个国土管理部门中最基层的一个组织,是国土管理部门面向基层、服务基层、管理土地的窗口。在我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不断完善的今天,开展土地执法监察是国土所的一项长期任务,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地位是法律赋予的,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作用,是在具体的严格执法监察中不断得到升华的。
一、开展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
1、我国法制进程环境决定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必要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章专门设立了监察这一章,新的《矿产资源法》也增加了相应的内容,法律责任部门也大大充实。浙江省也新出台了《矿产资源管理条例》、《(土地管理法)实施办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规。这些都为国土执法监察工作提供了可操作的法律依据。这些法律制订出台,对那些法制意识较差的单位和公民,对那些违法、违纪、乱占、滥用土地资源的单位和个人具有强大的法律依据和约束依据。
2、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决定了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国土资源的保护和查处,并提出了要用世界上最严格的制度管理土地。为了保护有限的国土资源,国务院常务会议专门讨论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十月二十八日温家宝总理又亲自主持召开了全国性的《落实严格土地管理措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电视电话会议,浙江省人民政府相继也发出了严格土地管理的通知,从中央到省市各级政府、领导的讲话。指示更进一步证明了开展土地执法监察的重要,同时也为我们严格资源管理法律、法规,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强化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指明了方向,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开展土地市场整顿,土地违法查处,办理群众举报来电、来访、来信等,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二、目前国土所土地执法监察队伍的现状和工作难点
目前国土所执法监察的队伍现状和工作难点,可以用两句话概括,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力量小,整体素质较低;同时出现执法难、难执法、法难执的难点。
1、由于国土所受到人员编制的限制,每个同志都担负着一定的工作职责,因此专职的执法监察人员相应偏少,造成执法监察力量薄弱,使不少土地违法案件没有得到应有的尽快的阻止、处理。
2、执法检查人员由于其他工作的参与,缺少学习土地法律、法规的时间,同时也没有得到较好的系统专业培训,整体素质较低,在碰到具体土地执法监察案件时,往往出现措施不力、方法不当,造成部分案件处而不决。
3、土地执法监察氛围不足,开展经常性的巡回检查制度落实不够,防范与宣传不足。往往一些土地违法案件等到出现了才发现,造成被动的处理局面。
4、由于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不能正确处理发展经济与保护土地资源,及正确处理好发展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往往受到本单位利益驱动,为树形象、出政绩,盲目地搞开发、上项目,以权代法直接干预国土资源管理,造成违法用地大量出现。
5、在许多土地执法监察,查处违法案件时,个别单位领导不是积极配合接受处罚,而是从中干预、说情,大有以权代法之势,致使执法监察工作无从着手;难以开展,出现执法难、法难执的局面。
三、强化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对策、不断提高国土所土地执法监察的作用和地位
党的十六大强调,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合理地利用资源,处理好资源保护与发展经济的关系,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从严控制各类建设用地。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国土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要求在国土资源上“加强执法监察,提高执法效果”,“要闯出一条新路子,要发现在前,解决在后”。因此,要研究和探索土地执法监察的新路子,不断巩固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的地位,充分发挥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的作用。
1、要强化法制宣传,增强全社会知法、懂法、守法的自觉性。
针对部分干部群众法律意识淡薄,一些地方政府法制观念模糊,对违法批地和违法用地的严重性、危害性认识不足的现状,应充分利用好每年一度的“土地日”宣传和“四五”普法等载体,掀起保护耕地高潮,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对耕地保护土地危机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同时,要切实加大对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争取多种途径进行宣传,使各级干部、广大群众深刻领会《土地管理法》的精神实质和重要意义;真正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法》,加强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坚持节约用地、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总之,要使土地管理法律、法规深人到千家万户,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将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2、要切实加强对土地执法监察队伍的领导,不断提高土地执法监察队伍的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
作为上级土地执法监察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国土所土地执法监察的工作指导,并经常地组织他们学习土地管理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和增强土地执法监察的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国土所土地执法监察队伍整体素质。
3、要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做到预防为主,把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要建立和完善动态巡回检查责任制,充分发挥国土所全体同志的力量,建立定期巡查和经常巡查相结合的工作责任制,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集体协作、预防为主的巡回检查工作体系,全体执法监察人员要做到口勤、脚勤、手勤。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把土地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之中。
4、进一步加大对土地执法查处力度,克服案件执行难。
由于国土资源违法案件具有量大面广、突发性,政府和法人违法比较突出的特点,给国土所土地执法监察带来很多难题。往往会采取一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以罚代法等手段了事,要彻底改变这种现状、充分发挥国土所在土地执法监察中的作用。一是首先要端正执法监察队伍的思想认识,摆正自己执法监察的位子,积极依靠上级土地执法监察部门的力量。二是要克服执法难的思想,以法律为依据,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的三大手段,加大查处力度,强化执法手段。其次是严肃查处大案要案和典型案例,尤其是严格查处那些不顾法律、法规、顶风作案的真正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威慑一方。
5、建立和健全基层土地监察网络队伍建设,积极创建模范执法乡镇。
建立和健全基层土地监察网络队伍,也是进一步落实“预防为主”的具体措施,要不断完善基层土地监察队伍建设,经常组织义务土地监察员学习土地法律、法规。要利用下乡、下村的机会多向义务土地监察员了解情况,多要求他们及时反映在土地管理方面的情况和听取他们的意见,不断化解群众信访、群体上访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其次要经常邀请当地乡镇的党、人大、政协的代表、委员召开座谈会,恳求倾听他们意见、建议。
国土所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任务任重道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我国法律建设不断完善下,通过全体土地执法监察队伍同志的努力,国土所一定能够充分发挥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一定会在土地执法监察中创造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