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教育要创新管理则先行
立足育人重管理
面向未来求创新
——索河镇中心小学管理创新工作汇报材料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教育要创新管理则先行。我校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会议精神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理论为指导,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的,以局蔡教字[2005]7号文为导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管理理念,进一步加强学校目标管理、教育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和安全管理,增强创新意识,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学校各项管理水平,为逐步形成务实高效,质量一流的新的学校管理模式奠定了基础。
一、调整工作思路,明确工作目标
在“规范”上求“提高”,在“提高”上显“创新”。通过开展学校管理创新活动,学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认真扎实地落实各项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校领导干部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逐步形成先进的、科学的学校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整体管理水平,力争办学效益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拟定工作方案,落实“管理创新”
我校以区教育局召开学校管理创新活动动员大会为契机,以许局长动员报告为指导,深入学习蔡教字[2005]7号文具体内容,学习管理知识、管理理念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并就如何开展学校管理创新开展广泛的讨论。并结合学校实际开展了自查活动,查找学校管理过程中有滞于学校发展的陈旧的问题,并制定了本校的学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且将学校管理创新方案置于教师的讨论中,召开学校教职工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校管理创新工作方案。学校对目标管理、教学管理、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环境管理、制度管理、组织管理、学籍管理以及信息管理都有新突破,现将学校管理创新践行工作汇报如下:
(一)目标激励,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管理学认为:人的知识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直接动力。目标则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诱因。教职工的积极性行为也是由目标作为行为诱因引发需要并转化为动机推动教职工去实现目标的行为。确立了目标,工作才有方向,管理才有思路,评价才有依据。我校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实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按 新的办学理念明确了自己新的目标。局党委、局基教科为我校下达了目标考核细则,镇党委、镇政府、镇教育总支也与学校签署了目标责任书。在这一系列的目标任务面前,我们以崭新的精神面貌去接受。我们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让每一位教职工都明确总体目标,心中都载着总体目标,为完成总体目标我们应做些什么,又怎样去完成这些目标。在群策群力工作中,我们修定了学校校训,即“文明、诚信、奋进、创新”,修定了学校办学宗旨,即“以生为本,以德治校,优化发展,适应未来”。细化了学校各层次管理目标以及教职工工作目标,实行目标责任制管理。做到学期初定目标,学期中查落实,学期末重考核,求真务实,抓过程重结果,并建立目标责任与教师评先、评优、晋级挂钩制。健全了目标三级管理制:即教代会检查校级目标,教委会检查各层面的目标、各层面检查各教职员工目标;健全了目标反馈制,在落实目标过程中,将每一级目标检查状况实行全校通报,置于全体教职员工监督之中,也为管理者提供若干信息;健全了目标奖罚制,对出色完成目标的教职员工实行奖励,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成员实行惩罚制。这样一来,学校每个层面每个员工都在目标中运
转,每个时间、每个空间都闪现目标的足迹。
在工作中我校始终遵循“整体管理,过程管理,层次管理”的原则,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将目标管理的客观要求变成了教职工个人努力的方向。各层面的成员为实现总体目标而精诚团结,形成合力,积极奋进、创造地开展工作着。
(二)观念更新,建立和谐工作氛围
构建和谐社会理论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校管理的创新首先就树立一切关注人的和谐发展的理念。即重视人才的主体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倡导为学生的发展而教,为教师的成长而教,为学校创新而教。在新理念下,我校形成了较科学、民主的、富于激励和积极导向的管理体制。整个管理过程极力体现了学生、教师、学校三位一体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
首先创设和谐的、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满足教职工精神上的需要,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其次是在和谐的氛围中加强领导班子的建设,在班子内发扬民主作风,形成团结和谐的良好风气。坚持每周开两个会:一是教导例会;二是学校行政会。在这两个会上,领导与教师敞开思想、相互尊重,充分发扬民主精神,表现出一派 和谐的气氛。在工作中,尊重、信任教职工,创造条件强化教职工的参与意识,实行科学的民主管理,满足教职工当家作主,不断进取的精神需要,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的责任感,有效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领导在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做教师工作时还注重激励,提倡奉献精神,对思想要求进步,品行端正,工作热情高的教师,加强培养,及时吸收到党内来,重视青年教师的工作,大胆使用,大胆培养。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我们充分发挥了工会的作用,对工会工作进行极大的支持,为工会搭好舞台,使之进入脚本。每学期召开两次教代会,在每欠教代会上校干部与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形成干部也是教师,教师也是干部的和谐工作局面,对教代会中的提案、议案讲原则、讲政策,同时也讲求实,做到双不误。学校各项工作透明化,实现“阳光操作”,这种融洽的干群关系,激发出了良好的教风、学风,增强了学校凝聚力和号召力。
我校还建立以家长学校为主体,实行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我校覆盖索河市场、各单位及四个自然村,每学期实行一次请有关的单位领导、村
级干部来校向他们宣传教育发展的大好形势,汇报并展示我校教育各方面的工作,且听取他们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因此学校社会工作得到了他们的许多支持。家长学校每学期上三次课,在家长的心目中,索河中心小学的教师关爱学生胜过了家长。一次次的社会活动,优化了周边的育人环境,也塑造了我校良好的社会形象。
(三)评价运用,提高管理实际效应
古人云:“人各有所宜,用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对于教师来说,都有其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特点,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校工作才能整体发扬,潜能才能挖掘,才能才能尽用。我校在管理中,十分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
评价教师是提高管理有效性的重要环节。对于教师的全面评价主要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评价。
评德。就是重教师平常在教育、教学中的事业心责任感,要求教师爱岗敬业、爱教如命、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李开荣教师精神,实现教师教育的社会性。考能,主要是看教师的学识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注重教学环
节的考核,根据学校制定的《备课管理细则》、《备课等级评价标准》、《听课评课条例》、《批改作业管理细则》、《批改作业等级评价标准》以及《辅导后进生工作方案来》查看平时的工作状况。考勤,即对教师工作勤奋状况的评价,包括教师的出勤情况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评绩,主要看教师对教育、教学的绩效,并建立教师业绩档案,专班负责,这是考核的重点,看所教班级的各项工作成绩,教改教研所取得的成绩,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的工作成绩。以上四个方面结合评价,联系实际进行。如考勤就与其他三方面结合,杜绝出勤不出力或体勤脑不勤的倾向。
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复杂的创造性劳动,我校在评价过程中,采取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做法。一方面制定量化管理标准,如及格率、优秀率、平均分、均分占有率、高低分数差、达标率等;另一方面进行评语式评价,如教师的教育效果、教育思想、教育艺术及教学作风等。我校还结合“双评”工作对教师实行综合评价。
(四)利用资源,打造教学亮点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工程的发展,极大地促进学校管理全方面的发展。我校2004年建立了ku远程教育接收
室,2005年又重新装备计算机室。这为我校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展开了我校管理的广阔前景,我校在资源的收集、取舍、利用这一流程上环环有序。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指派相对专职教师收集各种同步教育信息,开辟校园教育信息收集站,凡属下载的信息,实行分年级、分学科进站,又进行按序编排。然后统一进行打印,散发给学校各教学人员。教师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相宜的信息填写《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授课报告单》,递交给学校信息技术教育负责人,由学校负责人统筹安排下发《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授课单》,教师们都做到人手一份,也为教师们互上、互听、互评提供信息。同时学校利用每周星期一开展信息技术公共听课评课活动。教师在一次次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不断升华,献身教育热情不断高涨,都在“继承、借鉴、创新”上形成了独自风格,在即将进行的“送教下乡”活动中将展示着我们索河中心小学教师的风采。
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还极大的推动着我校校本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使我们校本研究的内涵不断丰富,而外延又不断的拓展,过去那种公式化的教研活动框架将被多姿多彩、著有实效的校本教研所替代,同时也促进了我校校本培训工作的高涨。目前现代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将为我校增添一道道闪烁的光环。
学校管理创新是一个开放性的教育管理模式,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我们在环境管理中突现“三化”,即教师学生化,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做到;学生主人化,即学生是保持环境卫生、爱护花草树木的主体;草木人格化,即每棵树、每朵花、每根草都具有生命。做到人与环境和谐统一,相得益彰。在财务管理中,实行“一支笔”管理,民主理财,学校为此制定了学校财产负责制、收支预算公示制、票证经审制,量入为出,服务教育教学。在安全管理中,做到“三规范,两保证”,落实“六个一”,即规范每周十分钟安全教育,规范学校作息时间,规范校内食堂和商店管理;保证学校各类通道无阻,保证学校各类设施无隐患;定期召开一次全体师生参加的安全教育专题会议,组织全体师生看一次交通安全知识以及交通事故警示的录像,每班进行一次安全知识自救自护为主题的班队活动,向学生家长发一封《强化安全管理告家长书》,定期进行一次校舍安全大检查,设立一个事故隐患信箱。做到安全工作时时处处有人管,让学生从被动地注意安全变为主动地排解隐患。
实行岁岁安全,人人平安。在学籍管理中,严格入学年龄,严肃自然年级升级、规范异动管理。
创新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只有创新,有明天,虽然我校管理创新工作在践行中,随着学校管理创新工作深入开展,我校也将展现出全新的管理模式,推动索河基础教育的发展。
第二篇:创新—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
创新—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徐嘉骋
学号:12011247128
创新—人类进步的永恒主题
徐嘉骋
宁夏大学新华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2)班
宁夏银川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创新思维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若不创新、不创新思维,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就会受到来自激烈竞争的威胁,如果人们还停留在过去那种看似没什么奢望,安于现状,过一天算一天,就必然被时代抛弃、淘汰,并将一事无成。所以我们要培养我们的创新思维。
关键字:创新 创新思维
正文: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的灵魂。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主席指出:“创
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这一论述阐述了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巨大作用。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考察人类古今中外的创新活动就会发现,没有创新思维,就没有创新活动。创新思维活动是人的创新活动的核心和灵魂。换言之,创新思维能力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和灵魂。
创新思维是每个人都应该尽力培养的一种思维方式,那什么是思维,什么又是创新思维呢!
创新思维是指以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
这就是思维与创新思维,那我们为什么要培养创新思维呢?
因为时代发展需要我们有创新思维。思维是人类实践的产物,具体的思维方式除了与人类实践活动有密切关系以外,还与历史发展或社会发展的时代有密切关系,社会决定人的意识。若不创新、不创新思维,人们的生存与生活就会受到来自激烈竞争的威胁,如果人们还停留在过去那种看似没什么奢望,安于现状,过一天算一天,就必然被时代抛弃、淘汰,并将一事无成。
例如麦当劳公司是闻名全球的快餐王国。至今,麦当劳公司已在美国的50个州和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了1万多家快餐连锁店。它的法式炸薯条采用计算机控制,制作时间不超过7分钟。不满10分钟就能烘制好汉堡包,每天售出汉堡包近2亿个。所制出的冻肉馅饼规格、大小、重量都相同。食物送至顾客手中只需60秒。它的年销售额已愈100亿美元,资产总额达10多亿美元,股票市价一直处于稳定增长之中。然而,麦当劳公司所拥有的另一项无形宝贵财富是:美国一公司调查世界消费者所得出的世界十大名牌中,麦当劳名列第八,成为美国企业的典范。麦当劳公司的创始人雷·克洛克,作为一个新企业的开创者,被人们永远记忆。他在食品服务业这一“老题目”上作出的新贡献,足可与洛克菲勒在石油提炼业、卡内基在钢铁业、福特在汽车装配流水线功绩相媲美。大家都知道第一台计算机的诞生。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由于吃电很凶,据传ENIAC每一次开机,整个费城西区的电灯都为之黯然失色。曾有人调侃道:“只要那部机器可以连续运转五天,而没有一只真空管烧掉,发明人就要额手称庆了。”计算机的发明是一个创造,也是一个造新。
教育发展需要我们有创新思维,教育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引领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催生新的社会思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否在激烈的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竞争中获得成功,其综合国力和民族自信心是否争强,创新思维及其
水平的高低与创新能力的大小起着重要的作用。江泽民主席就曾说过:“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大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我们自己的发展也需要我们有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展示这人类追求真理的力量与智慧,也是人类认识自己程度逐渐提高的体现。人的个性与创新总是相伴而生。忽视个性,扼杀创造性是我国传统教育的痼疾。没有个性的人总是墨守成规,没有个性的群体就像一潭死水。所以,创新思维,对当前高校大学生大学生来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社会发展与提高个人综合素质需要,注重个人创新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创新思维对我们而言固然十分重要,但更加重要是如何去培养这种思维。创新思维需要一定的智力条件,智力是创造力的基础,高智商的人可能是低创造力,但低智商的人很少有高创造力。大学生要提高创新能力,首先要注重智力能力的培养。
首先,我们要有很强的观察能力,因为良好的观察能力是科学研究的必备素质,是创新理论的智力基础,是创新成功的决定因素,同时还是捕捉机遇的心理条件。因此观察能力十分重要。要培养良好的观察能力就必须培养浓厚的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以及观察能力。其次要有良好的记忆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记忆敏捷、持久、正常、系统、广阔、与备用的特性。然后就是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思维有很多的特点,比如广阔性、深刻性、敏捷性、批判性、灵活性、创造性等等。培养思维能力可以改革我们的思维方式,比如从封闭型思维方式转变成转向现代的开放型,从静态型思维转向信息不断调整的动态型思维,从经验型的思维方式转向知识、智力型的科学的思维方式,从单一型的僵化的思维方式转向多样化的创造型思维,从简单的分析转向高度综合分析等等。其次便要培养一些有利于发挥创新的个性特征,我们要有好奇心与求知欲,还要有独立性与自信心,在我们的创造过程中我们要敢于面对复杂事物及其相互关系大胆质疑,绝不人云亦云。还要有怀疑与冒险精神,多思与幽默等特性,不过我们要避免从众与附庸,固执与偏见,刻板与保守的不良性格特征。
我们还要培养坚强的意志,对创新对象浓厚的兴趣与情感。在创新过程中我们要突破权威型思维的障碍,不能只相信权威,正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要突破自我思维定势,我们总是按照自己的观念、站在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目光观察思考大自然,我们要学会换位思考,宽容对待别人,严格要求自己,要敢于承认错误,重塑自我。
虽然创新思维这门课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创新之路才刚开始,在课堂上我们学到的都只是理论知识,我将用我今后的人生去实践现在所学的知识,争取能真正的培养出创新思维,在将来为祖国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冯国瑞.论创造性思维[J].中国工程科学,2004.
第三篇:创新是教育管理的永恒主题
创新是教育管理的永恒主题
平邑县地方镇中心校
教育是育人的事业,育人是创造性的工作,创新是教育管理永恒的主题。我们地方中心校主要进行了四个方面的创新。
一、吸纳新理念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如果说校长是学校之魂,那么办学理念就是校长之魂、管理之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我们确立了以下几个管理理念。
1、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理解人,尊重人,成就人;以人为本就是要与人为善,成人之美。教师是通情达理的,教师是自尊自重的,我们尽量满足教师的精神需求。尽量做到扬人之长、念人之功、谅人之过、帮人之难。让每个教师认识到领导就是他们的代言人,就是他们的贴心人。工作中尊重教师的选择,让每个教师都感到自己的重要;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促进教师师德自我完善和专业水平的提高;生活上关心体贴教师,我们积极向党委政府要求,利用三年时间全部偿还了以往拖欠的教师工资50余万元,按时发放了取暖费、防寒费、独生子女费,每学期按时兑现班主任奖及教师综合评估奖。钱虽不多,但这是对教师工作的认可和肯定。由于对教师的理解、尊重、关心、宽容,教师工作的开心、舒心、热心、尽心。
2、扬长避短理念
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千方百计把每个教师的潜能发挥到极致。让每一个教师领略教学的乐趣,享受教育的幸福,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我们提出教育就是要提升教师,成就学生,影响家长。三为一体,形成合力,创造理想教育、成功教育。让每个人彰显个性和灵性。是牡丹就让它绽放富丽堂皇的本色,是玫瑰就让它保持尖锐泼辣的性格,是小草就让它用翠绿装点大地。
3、科学管理理念
科学管理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绝不是科学。老庄哲学提出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智若愚、大巧若拙。我们认为教育管理就应该大道至简。抓住教育最本质的东西,用最简单的管理方式和手段,追求管理的最大效益。
二、管理新体系
日月星辰都有自己运行的轨道和规律,管理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建立一个科学高效的管理体系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管理体系分成三个系统:一个是管理系统,规定了管理的目标和任务,设置了管理正常运行的轨道。一个是动力系统,对教干教师的评估和奖惩,为学校管理安装了加速器。全镇的教育教学工作沿着预设的轨道在加速器的推动下运转起来,动力越大,运转速度越快,管理质量就越高。一个是监督系统,民主监督,时刻监测工作运转状况。
1、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六个规范的管理。
(1).规范校园管理:要求校园做到干干净净,整整齐齐,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建设显性的高雅健康的校园文化,实现环境育人目标。
(2).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建设,要求教师做到学高身正。以高尚的人格和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以渊博的知识指导帮助学生,以拳拳爱心去关爱学生,实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目标。
(3)、规范教学过程:加强教学各环节的管理和监控,优化教学过程。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
(4)、规范学生日常行为:加强德育,用《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守则》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守纪习惯,自主学习习惯,自立生活习惯,环保卫生习惯,为学生终生幸福打下坚实基础。
(5)、规范财务校产管理:收的合理合法,支的清楚明白,开源节流;管好用好图书仪器、电教设备,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益,实现物尽其用的目标。
(6)、规范档案管理:建立健全财务档案、学籍档案、义务教育档案、教学工作档案。学校管理有据可查,有证可考,真实反映学校的发展轨迹。
学校管理不是喊口号,一阵风。我们的规范化管理是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周而复始的。让“六个规范”牢牢地扎根于每个教干、教师、学生的脑子里,成为学校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教育的命运就在每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中。
2、动力系统:
(1)科学评价校长和教师工作:把六个规范管理纳入评估体系,作为评价教师、班主任、校长主要指标。科学公正的评价是调动广大教干、教师工作积极性的重要手段。
(2)、用足用好评估成绩:教干教师评优树先、晋级晋职、纳新提干、奖金兑现均按评估成绩。每学期评估成绩揭晓后向全社会公布,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接受社会监督。
3、监督管理系统: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坚持法治,取消人治。制度制定、职称评定、评先树优、综合评估都有教师代表参与,由于公正、公开、公平,教师心悦诚服。
三、教学新策略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我们的教师如果再靠一支粉笔,一本教科书,一种教学模式,同样的教学方法,送走了一届学生又迎来了一届学生,像驴拉磨一样转了一圈又一圈,再看看还是原地踏步走,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发展。教师要研读新课标,学习新理念,采用新成果,改革自己的教学。近年来我们进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实验。
1、语文综合改革实验:我们在解读新课堂标的基础上,已经探索出了《快速识字教学法》、《主体式阅读教学法》、《生活写实作文教学法》。实践证明:实用性强,效果良好。今后我们既要大力推广,又要组织攻关小组,不断研究改进,使它更完善,更实用,更科学高效。
2、尝试教学实验:相信学生能尝试,尝试能成功;只有尝试才有创新。它的特点是先学后导,先练后讲,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创造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自我教育。实践证明,创造性地应用尝试教学法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曾经一段时间全国上下学洋思,眼下又学杜郎口,他们教改的精髓就是把尝试教学思想应用到教学实践中。
3、实施“蓓蕾读书工程”:根据市局要求,我们提出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大力开发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学生潜能,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要求学生每年阅读量不少于60万字,背诵60篇优秀诗文,名人名言60条,积累成语200个,每月办一期手抄报,养成写日记、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到六年级课外阅读量达300万字,背诵诗文300余篇,名人名言300余条,积累成语千余个,名种习作练笔20余万字。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增加积累,强化实践,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形成了,语文素养提高了。
四、评价新方式
每个学生都梦想着成功,渴望着成功,他们期待着教师的鼓励和赞誉。因此教师要千方百计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我们要求各学校在评价学生时,采取考查考试相结合的方法,结束了一张试卷定终身的评价方法。
语文考查:
一、二年级进行四项考察:⑴、识字:考察学生生字认读率。⑵、阅读:主要考察学生朗读能力,读书讲故事。⑶、写字:要求一年级上学期每分钟8个字,下学期10个字,二年级上学期每分钟12个字,看谁写的又快又好。⑷、诗文背诵,抽查指定背诵的篇目。三、四、五、六年级考察:⑴、考察诗文格言背诵。⑵、阅读的数量和质量,查阅读档案,抽查学生口述读过书的内容。⑶、快速作文,要求学生根据年级不同在30--40分钟内写出一篇作文,当场抽题,当场作文。⑷、手抄报展评。⑸、日记展评。
数学考察三项:⑴、口算:一百道口算题,给学生2分钟时间看能算正确多少题。⑵、笔算:出一百道计算题,给学生五分钟看能正确计算多少题。⑶、考察学生分析数学问题、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英语考察:主要考察单词记忆和口语表达能力。
每学期班级、学校都要评出识字标兵、诗文诵读大王、读书博士、作文状元、明星编辑、小小数学家、小翻译官进行表彰。中心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比赛,上述七个称号各表彰一百名。在评价教师时考察成绩占一定比例。这一举措使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提高了,运算能力提高了,英语口语能力增强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提高了。
考察能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多一批优秀学生。拿起赏识的武器,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遇,让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培养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这对学生一生成长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我们教育者的任务就是要善于发现教育对象的优势,让其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献身;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让我们以奉献的精神,求真的态度,创新的思维,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为平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创新教育是永恒的主题
知识经济时代的制胜法宝是人才,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人才,而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是在于教育。我们目前的教育系统是属于“遗传”性的,把知识从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与创新教育相距甚远。如何促成从遗传型教育向创新型教育的转移,我初步考虑以下三方面问题,并提供一些个人建议。
1.重视学生的自主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首先,没有自主意识,个人的创造性就无从谈起;而在另一方面,现代大多数创造性设想的实现都得依赖集体合作。因此,现代创新人才应该既有自主意识又有合作精神。美国和许多西方国家的教育有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方面的特长,近年来也开始重视合作精神方面的教育,阿波罗13号飞船脱离故障而重返地球的事件在美国被作为合作精神教育的典范。日本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方面有特到之处。比较而言,我们目前的学校教育在这两方面都很弱。原因何在?首先,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需要一个比较民主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特别是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国外学者认为,课堂中的师生关系是一定的社会秩序的反映,比较民主的社会就会有比较平等的师生关系。然而,我们却看到一种奇怪的现象:我们的社会从总体上正朝越来越开放和民主的方向发展,但在许多中小学的课堂生活中,教师专权的现象却越来越严重,学生几乎被完全剥夺了提问和表示异议的机会。有些教师不但完全凌驾于学生之上,而且在家长会上也变成了凌驾者。因为家长们把培养孩子成功的期望变成了对教师的企求,教师们因而获得了凌驾者的资格(诚然,教师本身也有万般苦恼与无奈,恕不在此展开)。另一方面,家长们在妨碍孩子的独立人格和自主意识形成方面也难辞其责:将自己的独生子女捧为家庭小皇帝,造成孩子们的孤傲个性;对子女前途的过高期望而不惜代价为孩子作万全安排,令孩子身不由己,这种矛盾的处境不可避免地会使孩子产生心理扭曲,形成逆反心态。
我们的学校在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合作精神方面曾经是比较有效的,但现在的情况已不可同日而语。为了将来把子女送进大学,家长们把孩子过早地推向了剧烈竞争的无情轨道。尽管我们的教育在形式上仍然是集体主义的,但骨子里早已充满了个人主义的激烈竞争,许多学生变得不愿与同学合作与交往。这种形式和内容的不统一意味着虚假,而虚假的环境无疑会极大地损害孩子们的心灵健康。
如上所述,我们的孩子就是生活在这样带有多重极端矛盾的环境中,他们稚嫩的心灵能够承受这么多这般大的压力吗?我们必须大声疾呼:还孩子以自主,让他们学会合作。
2.进行系统性的教育改革
我们现有的教育系统擅长于知识传授,有人甚至认为我们现在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进行信息和数据资料的灌输,连知识灌输的水平也达不到。因为在他们看来,在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四者之间存在着从低到高的层次关系。数据是对客观事物某些属性的符号描述,信息是具有一定组织的数据,知识是信息与情境相结合的精神产物,智慧则表现为一个人能够有效应用知识的能力。一个具有较高智慧的人应该具备基础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基础性思维依赖于从课程教学中所接受的知识,是大多数学生都能获得的;批判性思维依赖于基础性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重组;创造性思维需要依靠基础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够为人类社会产生新的知识。这三类思维的整合形成复合思维过程,具备较大的创造潜能。我们目前的基础教育系统在培养学生的基础性思维方面较强,在培养批判性思维方面很弱,在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近乎无能。这是因为,在升学率的驱使下,许多教师被
迫变成疯狂的教学机器,源源不断地向学生灌输信息资料,根本无暇考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问题。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需要在教育制度、教育观念、教学理论、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诸方面进行系统又全面的变革。在教育制度上,可以允许多种形式办学,鼓励学校在一定的法规约束下自主办学,并通过改变考试办法来影响教学过程;在教育观念上,从教师为中心变为学生为主体;在教学理论上,将客观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相结合;在课程内容上,削减那些难度过大和内容重复的部分,由单科分立和高度抽象变为多科整合和情境相关;在教学方法上由直接灌输式变为启发式、发现式和讲授式有机结合;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3.推进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比较全面地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电子通讯为基础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教育信息化是现代创新教育所必须的。其一,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书本化教材的知识落后于社会发展少则5年,多则10年或更长。而计算机网络上的电子化课程知识更新可发生在一周之内。其二,教育信息化有助于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值得指出,目前许多学校应用多媒体CAI时,普遍的做法是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供演示,把信息技术的使用权控制在教师手中,实际上并未摆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的索缚。可以说,计算机的最大教育价值在于让学生获得学习自由,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探索、尝试和创造的条件。其三,教育信息化有助于加强课堂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入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更进一步,利用计算机网络使学校与校外社会连为一体,例如:美国宇航局通过联网向中学生开放,允许他们与宇航员对话和收集关于太空的信息;在伯克利的劳伦斯国家级实验室研制了一个网上虚拟实验室软件,允许学生通过远程联网获取从专业天文望远镜收集的天文观测数据。
在教育信息化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国际上许多经验和教训。美国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克林顿总统自1992年上任后,一直十分重视发展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他说:“为了将信息时代的威力带进我们的全部学校,要求到2000年使每间教室和图书馆连通国际互联网(Internet);确保每一儿童能够用上现代多媒体计算机;给所有教师以培训,要求他们能够像使用黑板那样自如地使用计算机;并且增加高质量教育内容的享用。”
在1996年1月所作的国情咨文中,他又把发展以计算机为中心的现代教育技术作为迎接信息社会对于教育挑战的重要措施之一。美国政府组织了几项规模较大的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程,例如由教育部发起的“明星学校”计划(1988-97年)使6000多所学校连通信息高速公路,并开发了30多门完整的信息化课程;由美国科学基金会资助的“全国学校网络试点项目”(NSNT)
涉及153所学校和95个其它组织,联合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改革试验。据资料,到1996年,美国中学已达到平均九人一台微机,而期望的标准是五人一机;在全部中小学中约有65%的学校实现了联网,但连通了Internet的教室只占14%,说明要完全实现2000年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为此,美国政府各部门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组织了一个教育技术专家组,于1977年3月提出一个专门报告,就如何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特别是计算机与Internet联网,改革美国中小学教育提供建议。主要建议可以概括如下:
1.以计算机辅助学习为中心,而不是以学习计算机为中心。将信息技术贯穿于K-12课程,以提高各学科教育质量为目的。
2.强调教学内容与教法的改革,鼓励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高阶推理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3.重视师资培养,使教师们懂得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使用技术,建议将教育技术投资中的30%用于师资培训。
4.保障实际投资,至少将全国每年教育开支中的5%(约130亿美元)用于教育技术。
5.保证平等使用技术,全美国学生无分地区、种族、年龄和社会经济状况,人人得以使用信息技术的权利。
6.积极开展实验研究,建议将中小学教育经费的0.5%(约15亿美元)用于进行旨在提高K-12教育效率与费用效益的研究。
我国的教育信息化计划也已开始启动。国家教委于1996年拟订了一个关于1000所学校教育手段现代化试点项目的五年计划,至今已有其中近半数学校建成了校园网,每校平均装备微机百余台,大多包括多媒体教室、电脑教学机房、电子阅览室等建设内容。在经济发达地区,还有许多学校从多种不同渠道获得资助,自发地提前进入教育信息化行列。然而,这些项目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投资方面重硬件建设,轻软件开发和教师培训。按照欧盟国家的经验,教育信息化项目一次性投资在硬件、软件、培训方面大约各占三分之一,长期的应用开发和维持则投入更多。这种做法值得我们参考。
上面就如何发展我国的创新教育提供了几点个人之见。值得进一步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如果每一代人只会继承而不会创新,民族何能得以发展与腾飞?可惜,我国的教育传统长期忽视了这一主题。到了知识经济时代,缺乏创新意识的教育越显问题凸出。现在我们开始重视创新教育,虽然谈不上及时,但仍然不失为明智。
从遗传型教育到创新型教育是教育观念与形态的重大改变,而教育观念与形态属于文化范畴。一种新型教育文化的形成不可能是一朝一夕的事,因此,我们不能用短促突击的办法来搞一个短期的创新教育运动,而应该将它作为国家的重大发展战略来对待。要通过整整一代或甚至几代人的努力,使创新教育的观念渗透到全体教育者和广大民众的心灵中。
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指望通过创新教育使全体学生都成为创造家。事实上,现代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使他们学会生活与工作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同时具备自学能力,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也就是使他们首先成人,这适合于多数人的实用目标,而且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欧盟组织在??年推出的关于“建设一个知识型欧洲”的行动纲领中,将技艺培训之类的实用教育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一项名为“达芬奇计划”的工程加以实施。我们在提倡创新教育的时候应该重视实用教育,在进行实用教育时应该不忘创新教育。椐此,我们提出“以创新教育为纲,以实用教育为本”的思路,作为引玉之砖,未知妥否?
第五篇: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动力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动力
变法改革是统治者希望通过主动的政策调整来实现某种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在旧制度的基础上,对其中某些环节进行局部的改革,使其获得更好的发展,从而维护和巩固统治。是国家、政府的行为,当政者自觉或被动实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和平方式。
变法改革是人类社会克服困难、走向光明的重要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人类社会中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随着时代的变化,当时再合理的制度,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出现问题,变法改革也就成了时代的要求。在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变法改革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推动着社会和历史的发展。但改革势必涉及某些人(旧势力)的特权和私利,遇到他们的阻挠,因此,改革充满了尖锐激烈的斗争。
我们要把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放在当时社会历史大背景下去分析、去认识,成功的找出其理由,失败的分析其原因,全方位的分析评价。
有关古代变法改革的理论依据:
“王者之制,道不过三代,法不贰后王。”
──荀况《荀子》
“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韩非子〃五蠹》
“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君书〃更法》
有关变法内容及作用的论述:
1.商鞅变法中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实行县制等。
……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致栗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而集小乡邑聚为县,臵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2.说明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实现了秦国的富国强兵。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及秦孝公用商君,废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3.说明重大改革总会遇到阻力,要经过反复斗争才能胜利。
(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战国策〃秦策一》
4.迁都洛阳,采用汉姓、改穿汉服,以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巩固北魏的统治。
5.说明迁都推动了洛阳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推动了北方民族融合。
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以供耕作……于是海内安之。
──《魏书〃食货志》
南朝将领刘庆之出使洛阳,目睹了洛阳的风貌后感叹:“自晋宋以来,号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改革与变法给我们的启示:①国家、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②变法改革不会一帆风顺,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还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坚信新生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③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于改革中去,共同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④改革没有固定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符合本国国情的改革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