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监督法 加强司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5篇范例]

时间:2019-05-13 18:27: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贯彻监督法 加强司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贯彻监督法 加强司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第一篇:贯彻监督法 加强司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贯彻监督法加强司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姓名:邓喜平(湖南省桃江县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电子邮箱:dxp1238@126.com 邮政编码:413400

加强人大常委会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是推进依法治国,做好新时期人大工作的必然要求。监督法实施以来,桃江县人大常委会坚持不断规范行为、积极探索有效形式、力求监督实效,依法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为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提升司法公信力发挥了较好的职能作用。

一、我们的实践

1、精选问题、深入调研、认真审议并跟踪督促落实审议意见,开展专项工作监督。

听取和审议“一府两院”专项工作报告,是我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工作监督的主要形式。围绕党委重大决策中心,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增强监督针对性,提高监督实效,精选审议议题是关键。每年10月开始启动来年专项工作审议议题确定程序。我县司法监督议题来源主要有4个途径。一是内司工委归纳涉法信访集中反映的问题以及联系司法机关工作发现的问题;二是联工委归纳代表集中关注的问题;三是常委会办公室提出党委重大决策落实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四是征集司法机关自身提出的问题。内司工委整理4个途径收集的问题,提出来年司法监督专项审议议题建议,11月上旬,常委会主任会议研究确定专项审议议题(草案),12月,常委会通过向代表大会报告的常委会工作报告时,最后确定来年审议议题。每年初,常委会全年工作要点明确专项工作审议工作月程并向社会公告,内司工委召集对口联系单位联席会议具体部署审议准备工作,督促报告机关依法按程序开展相关准备工作。审议前,常委会主任会议决定,组建内司工委为主,部分常委会组成人员参加的专题工作调研组,开展对被审议工作的调查研究。在常委会主任会议领导下,内司工委及时研究制定专项调研工作方案,明确调研内容、方法、日程、相关单位工作配合的要求,以办公室文件形式通知到相关单位、人员。通常在会议前一个月开始,调研组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文件、视察现场、召集座谈会、个别走访、发放收集问卷等各种形式深入开展调查。在调查并全面掌握工作情况基础上,调研组再大量查阅外地相关工作经验文章、理论研究成果,或外出实地考察学习,并集中研究,提出加强或改进工作的建议,最终形成调研报告。经主任会议初审后,调研报告与被监督机关的专项工作报告一并提交常委会议进行审议。调研报告切合实际、针对性较强的工作建议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参考。审议意见印发被监督机关研究处理,常委会授权内司工委在主任会议领导下跟踪监督审议意见处理工作。内司工委及时督促、指导审议意见处理机关在两个月内,研究并报送审议意见落实工作方案,在6到12个月内,向常委会主任会议报告审议意见落实情况。同时,内司工

有权作出处理结论并能答复信访人的,由常委会分管副主任批示,交相关工作委员会“自办”;必须由“一府两院”办理,情况简单、办理难度相对较小的,经分管副主任批示,由常委会办公室专函向“一府两院”有关部门“转办”;必须由“一府两院”办理,情况复杂、办理难度较大的,征求主任会议成员意见后,以主任会议名义由办公室专函向“一府两院”“交办”;所“转办”、“交办”的信访事项要求承办机关限期办结、答复信访人和并报告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涉法涉诉信访由内司工委负责督促办理,并向主任会议报告督办工作情况。主任会议按季度听取承办机关办理涉法涉诉信访工作情况及办理结果汇报,并逐件进行评议。办理工作不力、合理合法诉求落实不佳、信访人意见大的,主任会议要求承办机关重新办理并限期再报告办理工作情况和结果。自2008年8月,我们的信访工作办法出台以来,共处理涉法涉诉信访187件。内司工委“自办”(主要是做好政策法律规定解答、依法维权指导等工作)74件,“转办”67件,“交办”46件。内司工委通过联系信访人或承办人查询、到相关地方或单位调查,深入掌握承办工作到位情况并如实向主任会议报告,有效促进了信访问题的解决。在主任会议监督下,85%以上的“交办”、“转办”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及时得到了办结,实现了信访人基本满意并停访罢诉。涉法涉诉信访处理工作监督,有效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了司法机关公正、高效司法,维护了司法权威,也树立了人大常委会良好形象。

司法机关公正、严格司法,维护法律尊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前提。新时期,遏制司法不公,消除司法腐败,保障司法权正确行使,弥补现有司法机关内部监督机制的缺陷,权力机关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必须进一步重视,必须不断改进和加强。县级人大常委会如何认真贯彻监督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司法监督工作,提高监督实效,结合实践体会,我们几点不成熟的思考结论是:

1、着眼善于监督,县级人大常委会要把加强常委会组成人员学习培训与发挥代表参与作用、专家咨询作用结合起来,提高常委会司法监督能力,增强监督的专业性。

2、着眼敢于监督,县级人大常委会要突破传统惯性,大胆启用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案提出与审议等刚性手段开展司法监督,提高监督的权威性。

3、着眼提高实效,县级人大常委会要在监督事的同时开展对人的监督,定期组织对常委会任命和决定任命的人员,特别是法律职务人员履行职责情况的评议监督,从根本上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第二篇:崇义县贯彻监督法情况汇报

崇义县人口计生委

贯彻《人大监督法》及省《实施意见》情况汇报

按照县人大常委会的工作要求,现就我委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省贯彻《人大监督法的实施意见》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及省贯彻《人大监督法的实施意见》,这是我国、我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监督法》以宪法为依据,创设了一系列具有实效性的监督形式,进一步完善了监督程序,理顺了人大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宪法关系,对于健全与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促进政府及相关部门工作法治化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12月17日,我委主要领导亲自组织干部学习、讨论《监督法》及省贯彻《人大监督法的实施意见》,从正确理解该法的原则、要求、宗旨入手,加深干部对该法实施意义的认识。

二、结合实际,自觉接受监督

(一)依靠人大监督,提高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水平

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一些困扰已久的问题,已成为制约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升的“瓶颈”。这些难题的破解急需借助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与支持,促使政府及其相关部门一同努力,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全面提高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水平。

一是执法主体要件方面。全县各乡镇计生办有相当一部分工

作人员不是公务员,不具备执法主体资格,而现实工作中他们又承担大量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任务,因而在单独执行公务时,往往会碰到不少法律障碍,自身的合法权益也无法得到保障。由于历史原因,全县近一半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没有取得(助理)执业医师资格,属于非法执业,从事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承担较大风险。

二是执法程序要件方面。法律、法规要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机关对行政相对人的行为予以监督并查处其违法行为,但对执法过程、执法程序没有统一及明确的规定。在执法过程中,既未授权执法人员有权在未经当事人许可的情况下进入当事人的办公场所或住宅,也没有授权执法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措施保全证据等。从而造成了两种消极后果:一方面,导致一些执法人员缩手缩脚,影响执法效果;另一方面,一些执法人员认为既然法律没有就执法程序进行规定,那么只要是为了履行职责,过程就不用受到法律的评价,结果导致程序违反公平正义原则,使公民、组织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二)依靠人大监督,督促落实法定职责

当前,我县人口计生部门在贯彻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履行法定职责时遇到了两个突出问题。一是在落实法定奖励政策上,由于基本养老改革制度、费税改革制度等多项政策的不断出台,《条例》规定的奖励优待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公民的合法权益越来越难以得到有效保障。二是在落实生育政策与征收社会抚养费上,由于没有赋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履行职责所应有的职权和手段,以致基层普遍反映对生育过程控制无

力,无法有效实施管理。另外,虽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计划生育行政机关对违法生育者征收社会抚养费,但对于征收的手段以及征收不到位的后续措施缺乏有效规定。

(三)依靠人大监督,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正处于关键时期,面临的许多矛盾和重大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整个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必须依靠人大监督,协调社会各种力量共同解决。如:2008年我县出生人口性别比高达118(正常值为103-107),它直接危及我人口安全。近年,我们连续开展了集中整治“两非”的专项行动,取得了一定成效,查处了“两非”案件5起,在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攀升的情况下,连续两年出生人口性别比有所回落。但是由于整治“两非”行为还缺乏国家法律层面的支持,法律还不够健全,案件查处阻力重重,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任务仍十分艰巨。必须紧紧依靠人大的监督,适时将打击非法实施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人工终止妊娠的行为上升为国家意志,运用法律手段,从制度上加以保障,才能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第三篇:通城县贯彻《监督法》一周年材料

贯彻实施监督法的几点体会与思考

通城县人大常委会 吴中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监督法)自2007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以来已有一年时间。我县人大常委会通过一年的学习与实践,对监督法的精神实质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对如何结合实际贯彻实施监督法,有一些粗浅的体会;同时,实践中也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和不足,一并和同行交流探讨。

一、实践中的做法与体会

2007年是贯彻实施监督法的第一年,贯彻实施好监督法,意义十分重大。我们在年初安排部署2007年的工作要点及监督计划时,坚持以监督法为指导,使工作部署和监督计划充分体现监督法的基本精神,符合监督法规定的内容和程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贯彻实施监督法的有效途径。

1、规范监督行为。监督法在总结各级人大常委会履行监督职权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了规范统一。对此,我 1 们努力把以前好的经验做法与监督法的现行要求有机结合起来。无论是监督人还是监督事,无论是法律监督还是工作监督,都因人、因事、因法、因时,采用适当方式实施监督。对“一府两院”实施监督,但不影响其正常工作,更不以监督代替行政和司法行为。同时,注重寓支持于监督之中,为“一府两院”排忧解难。如今年初在学校开学之际,我们组织开展了教育视察活动,深入全县各学校调查了解情况。针对学生辍学严重、教育质量下降、教育环境不优等问题,在县教育局召开工作会议,召集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反馈情况,研究对策,落实措施,真心实意为教育解决问题,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得到了各职能部门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肯定,取得了良好效果。

2、深化细化监督程序。监督法规定了很多新的监督程序,特别是明确提出行使监督权的情况要向代表和社会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监督工作的透明度,另一方面也对执法主体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今年县人大常委会对公检法开展执法检查之前,在县电视台发布了执法检查公告,向人大代表发放了执法检查调查表,让人大代表和全社会了解、参与、监督执法检查工作,得到人 2 大代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和支持,共收集到对公检法的意见建议80多条。再如在今年对财政预算草案的审查中,坚持按照程序,财政预算草案先由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提出修改意见,县政府和财政部门根据意见修改后,提交县委常委会研究,最后由县人大常委会会议表决通过,避免了人大常委会审查财政预算走过场的现象。

3、扩展丰富监督内容。监督法对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内容作了详细规定,我们结合工作实际,本着抓重点、议大事、求实效的原则,选好切入点,不断丰富监督内容。今年,我们将社会保险、城市建设、教育工作、农村合作医疗、经济开发区建设、防汛抗旱、交通项目建设等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监督的重点,认真组织调研,并在县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的例会上听取了有关部门的工作报告,针对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形成审议意见。由于监督内容切合实际,真正做到监督工作与党委同向、与大局合拍、与群众同心,得到了被监督单位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

4、综合运用监督方式。监督法明确规定了各级人 3 大常委会开展监督工作的七种方式,我们在重点运用审议工作报告、开展执法检查这两种主要监督方式的同时,注意研究多种监督方式的综合运用,把工作监督和法律监督、专项监督和综合监督、初次监督和跟踪监督、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与执法检查、推动自行整改与依法纠正有机结合起来。如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监督,我们把监督体现在会前调研、会上审议和会后跟踪的全过程。根据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常委会的安排,会前确定常委会听取报告的若干议题,分别组织专班进行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召开常委会时,除听取部门工作报告外,调研组指定中心发言人,报告调研情况,然后由常委会审议,形成决定、决议或审议意见。对常委会决定、决议或审议意见的落实情况,注重跟踪监督。对重点难点问题,常委会还组织进行跟踪调查、视察,或者要求有关部门就落实情况作口头或书面报告,做到有始有终。

5、加强监督能力建设。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实施的关键在人。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机关工作人员在认真学习监督法的基础上,深入到基层和群众中去,深入到被监督部门及其相关单位去,围绕审议议题,通过座谈视察、明察暗访、调档阅卷等方法,掌握第一手 4 材料,并进行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分析。为了弥补人大常委会人员有关专业知识的不足,我们今年在开展对公检法执法检查时,邀请了有关从事法律、财务工作的人大代表参加,既提高了执法检查工作水平,又扩大了人大代表对监督工作的参与度。对列入常委会审议的议题,充分发挥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的集体智慧,提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较强的审议意见。做到掌握情况翔实,分析问题准确,运用法律恰当,所提意见可行,从而保证监督的效果落到实处。

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对策

在贯彻实施监督法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有待于再今后工作中不断探索,逐步完善。

1、监督的力量有待加强。监督法的实施主体是各级人大常委会,地方人大常委会在监督工作中,力量不足表现得比较突出。县级人大常委会委员大多数是兼职,专职委员和人大工作机构人员都较少。监督法规定的监督内容很多,监督工作主要是由人大专门委员会或常委会相关工作机构具体承担。县级人大监督事实上就形成了由二十几个常委会组成人员应对“一府两院”这个庞大的行政和司法群体,人大常委会相关委室几个工 5 作人员应对众多执法主体的格局。人大的监督力量明显不足,监督中难免存在不深不透,监督针对性、实效性不强等问题。鉴于此,应采取切实措施充实监督力量。除坚持选拔综合素质高的同志进入人大机关工作外,可邀请人大代表、各界人士参与人大监督工作,参与人员应是监督议题方面的专家或相关工作方面的骨干,原则上应不是被监督对象。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大监督相关专业人员不足,审议不深不透,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弥补监督力量不足。

2、人大监督的权威性有待强化。客观地说,过去,人大监督形成了决定、决议、审议报告后,在落实监督结果中,往往由于缺乏强硬的监督手段,整改难以落到实处,影响了人大监督的权威性。监督法规定了人大常委会在监督过程中可以使用询问和质询、特定问题调查、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等比较刚性的手段。但再今年的工作中,出于多方面的原因,这些方式基本上没启用。如果在监督中启用这些刚性手段,效果应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对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应适时采取刚性监督手段,确保监督结果的落实,树立人大监督的权威性。

3、对司法机关工作的监督要细化。根据监督法的 6 规定,人大常委会对司法机关的监督主要是通过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专项工作报告的形式,重点解决审判、检察工作中带共性的突出问题,一般不搞个案监督,不能介入司法机关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的具体办案活动。在监督司法机关工作方面,从今年我县对公检法执法检查的实际情况看,对司法机关工作监督显得比较抽象。比如怎么界定办案人员是否公平公正,是否办了错案,没有具体的标准,难以定性。人大常委会如何在支持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前提下,通过何种途径来了解、监督司法是否公正?对司法机关监督切入点是什么?很难把握,因此建议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监督法实施办法时加以明确细化,以增强对司法机关工作监督的实效。

4、应强化工作评议的运用效果。实施监督法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把述职评议规范为工作评议,不再专门开展述职评议工作。其意图是把对工作的监督和对干部的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简化监督程序,提高监督实效。但实际中,工作评议中对干部的评议显得非常脆弱,针对性不强。工作评议中往往只针对工作,对干部的评议或蜻蜓点水,或大而概之,一般只针对领导班子集体,7 很少涉及干部个人的问题。这样实际上就减弱了人大常委会对干部的监督力度,在干部的考察任用上的实际意义大为减弱。因此,今后工作中要强化细化工作评议的内容和程序,明确人大对评议结论运用的途径和手段,真正使原来述职评议的作用渗透到工作评议中来,增强工作评议的实际效果。

第四篇:人大与司法监督

人大与司法监督

陈 霖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为期一天的全州人大主任联席会议已经完成了各项议程,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以强化、深化、优化司法监督为主题,以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方法为载体,以中外政治理论的学习与思考、中外司法实践的认识与把握、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良好而又健康关系的探索与构建为任务。13个县市人大常委会对这次会议认识到位、准备充分,都作了很好的现场发言或书面发言。州级公、检、法、司系统对这次会议自觉响应,积极配合,主要领导参会并作了认真发言。州委、州委政法委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杨副书记、和书记亲自出席了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这一切一切,使这次会议开成了一次规格高、有水平、有质量的会议,让与会同志对司法监督的意义、内涵、方式有了更多了解,为未来我州各级人大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加强联系与沟通、协同与合作、支持与服务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借这个机会,我要代表红河州人大常委会向杨副书记、和书记、宋副书记、王院长、王检察长、余副局长、向局长以及13个县市的主任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想在各位领导、同志们精彩讲话的基础之上,简要地总结、概括、阐述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为何要讨论司法监督

作为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我州各级人大常委会既承担着多重工作责任,也有很多不能忽视的薄弱环节,但这次会议为何选择“加强司法监督”题目来进行讨论呢?究其原因,主要是这样几点因素。

原因之一:是解决现存严峻问题的需要。多年以来,我州各级人大机关在司法监督工作上,存在着很多不足的问题。择要而言,主要是三个问题。

(一)不会监督。表现是:我州各级人大机关的很多同志们,包括我本人在内,缺乏对司法工作实施监督的知识和能力,我们对司法理论与实践一知半解;对各司法单位的职责与职权一知半解;对司法监督的内涵与方式一知半解„„个个都与司法行家的境界相去甚远,无论是在制定工作要点、确立季度工作重心之时,还是在人代会、常委会期间,都提不出有针对性、有见地、有品位的意见、建议。

(二)不愿监督。表现是:我州各级人大机关的很多同志们,包括我本人在内,缺少对司法工作实施监督的健康心态,我们都有在人大系统工作不能不干事、但不能多干事的思想误区;都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干两台事不如干一台事的思想误区;都有司法机关是相对独立的专政机关、不要去引发歧义的思想误区„„个个都与司法机关的领导接触不多、交情不深,处于若即若离状态。

(三)不善监督。表现是:我州各级人大机关的很多同志们,包括我本人在内,缺少善抓大事、善抓关键的良好素质,我们对司法系统的亮点、热点、难点不清不楚;对司法司系统的大事、好事、难事不清不楚;对司法系统的改革趋向、发展趋向、进步趋向不清不楚„„个个都不知从何处去监督、从何处找切入点,陷入一片茫然境地。

无疑,这些问题是严峻的。因为,它是人大系统的同志们知识、能力有缺陷的象征;是人大系统的同志们总体工作素质有缺陷的象征;是人大系统的同志们工作态度、精神状态有缺陷的象征。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解决好这些现存问题。而边学习、边交流、边对话、边讨论、边工作,就是解决好这些现存问题的重要办法之一。

原因之二:是应和四面八方呼唤的需要。凝神倾听,“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乃是来自四面八方的一种强烈呼唤。

(一)党委在呼唤。表现是:党中央的领导、省委的领导、州委的领导,在很多会议上,在很多场合里,都在异口同声地强调:司法公正关乎社会和谐、关乎党的利益、关乎国家利益、关乎人民利益,必须强化和改进方方面面对司法工作的监督,包括强化和改进人大对司法工作的监督。

(二)人民在呼唤。表现是:人大代表尖锐批评,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一府两院”重要职权,但迄今为此,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工作却只满足于监督政府,而对“两院”仍然漠不关心、束之高搁„„这是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一种失职,必须迅速扭转这种不正常局面。

(三)司法界在呼唤。表现是:人大及其常委会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是一个地方的领导班子之一,既要为政府提供优质服务,又要为“两院”提供优质服务,而不能厚此薄彼,不关注“两院”、不为“两院”说话、不帮助“两院”解决困难与问题。„„

无疑,这些呼唤是有道理的。因为,它是党的利益所在、人民的利益所在、司法界的利益所在。所以,我们必须应和好四面八方的呼唤,而我们汇聚一堂,共商加强司法监督工作,就是应和这些呼唤的一种实际行动。

原因之三:是推进红河法治建设的需要。显而易见,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有利于我州法治建设进程的推进。

(一)有利于人大机关提高法律素养。表现是:在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工作的过程当中,人大机关的同志们必然要学习、领会有关司法理论;必然要了解、把握有关司法程序;必然要认识、接触司法单位的行家里手;进而就必然增添司法知识、司法技能、司法理念。

(二)有利于司法机关从严要求自身。表现是:在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工作的过程当中,司法机关的同志们必然进一步了解人大对司法监的必然性、必要性、重要性;必然进一步尊重人大对司法系统的监督;必然进一步约束好自身的权力。

(三)有利于两大机关构建良好关系。表现是:在交流、对话、讨论司法监督工作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人大机关的同志们,还是司法机关的同志们,都必然会对我国国家权力组织结构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对立法权、司法权产生更清晰的认识;对两大机构良好关系产生更清晰的认识。

二、什么是司法监督

总体来说,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司法的监督,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权,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对“两院”及其他司法单位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具体来说,就是要开展以下一些监督工作„„

一是要听取、审议和批准“两院”工作报告。即在每年的人代会上,听取、审议和批准“两院”工作报告,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二是要听取审议和批准“两院”专题报告。即在主任会上、常委会上,听取、审议、批准“两院”专题报告,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三是要任免、评议、帮助两院重要干部。即在宪法、法律大框架内,做好两院重要干部的任免工作、评议工作、帮助工作,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四是要交办、督办和催办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即在人代会闭会之后,认真交办、督办和催办人大代表向两院提出的意见、建议,并在这一过程中实施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

五是要询问、质询和调查一些重要案件。即对老百姓反映强烈或社会反映强烈或司法界意见分歧或党委领导交办的一些案件,积极运用询问、质询、调查等手段,来进行协调、监督司法活动。

六是要检查、视察和调研司法领域工作。即选择一些重要司法环节、重要司法单位进行检查、视察、调研活动,并提出改进工作的意见、建议。

七是要了解、反映和解决司法困难问题。即要发挥人大及其常委会是一套领导机关的优势,履行为司法系统提供优质服务的职责,主动了解司法系统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向党委、政府作出反映,甚至督促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帮助解决困难与问题。

三、怎样进行司法监督

实践证明,人大机关对司法机关工作的监督,要做到正向而非反向、积极而非消极、帮助而非添乱,并非一台易事。因此,我们极有必要在关系的理顺、机制的形成、素质的提高等方面狠下功夫。

(一)要努力构建人大机关与司法机关间的良好关系

无论是从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宪法法律的尊严方面来说,还是从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方面来讲,人大机关与司法机关之间塑造一种良好的关系都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双方要共同努力,加强相互联系与沟通,加强相互协同与合作,加强相互支持与服务,以构建一种良好的双边关系。

(二)要努力建立人大监督司法工作的一些科学机制

伴随着民主政治的前进脚步,我国各行各业的治理工作都必须走上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的轨道。人大工作、司法工作也不能例外,我们要共同做好司法监督工作,就必须建立一些科学机制,诸如联席会议制度、司法监督制度、司法调研制度等等。

(三)要努力学习司法领域的知识和人大制度的知识

就人大系统讲,必须努力学习掌握司法领域的知识,起码做半个司法专家;就司法系统讲,必须努力学习掌握人大制度的有关知识,起码做半个政治专家。倘能做到这两点,人大机关与司法机关就会更好地相互理解、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为地区的司法公正、政治公正、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民族团结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监督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法行使监督职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推进依法治国,根据宪法,制定本法。第二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依据宪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行使监督职权。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程序,适用本法;本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有关法律的规定。

第三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应当围绕国家工作大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第四条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集体行使监督职权。

第五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实施监督,促进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第六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接受监督。

第七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监督职权的情况,向社会公开。第二章 听取和审议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第八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安排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的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

第九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专项工作报告的议题,根据下列途径反映的问题确定:

(一)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执法检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工作提出的建议、批评和意见集中反映的问题;

(三)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提出的比较集中的问题;

(四)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在调查研究中发现的突出问题;

(五)人民来信来访集中反映的问题;

(六)社会普遍关注的其他问题。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要求报告专项工作。

第十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组织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对有关工作进行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

常务委员会可以安排参加视察或者专题调查研究的代表列席常务委员会会议,听

取专项工作报告,提出意见。

第十一条 常务委员会听取和审议专项工作报告前,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将各方面对该项工作的意见汇总,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并在专项工作报告中作出回应。

第十二条 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二十日前,由其办事机构将专项工作报告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报告修改后,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十日前送交常务委员会。

常务委员会办事机构应当在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的七日前,将专项工作报告发给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

第十三条 专项工作报告由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的负责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人民政府也可以委托有关部门负责人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

第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专项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专项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常务委员会听取的专项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三章 审查和批准决算,听取和审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

况报告,听取和审议审计工作报告

第十五条 国务院应当在每年六月,将上一的中央决算草案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将上一的本级决算草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决算草案应当按照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预算所列科目编制,按预算数、调整数或者变更数以及实际执行数分别列出,并作出说明。

第十六条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在每年六月至九月期间,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本上一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的执行情况。第十七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预算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执行过程中需要作部分调整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严格控制不同预算科目之间的资金调整。预算安排的农业、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社会保障等资金需要调减的,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

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会议审查和批准预算调整方案的一个月前,将预算调整初步方案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财政经济委员会进行初步审查,或者送交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

第十八条 常务委员会对决算草案和预算执行情况报告,重点审查下列内容:

(一)预算收支平衡情况;

(二)重点支出的安排和资金到位情况;

(三)预算超收收入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四)部门预算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

(五)向下级财政转移支付情况;

(六)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批准预算的决议的执行情况。

除前款规定外,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国债余额情况;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还应当重点审查上级财政补助资金的安排和使用情况。

第十九条 常务委员会每年审查和批准决算的同时,听取和审议本级人民政府提出的审计机关关于上一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第二十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的审议意见交由本级人民政府研究处理。人民政府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提出书面报告。常务委员会认为必要时,可以对审计工作报告作出决议;本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决议规定的期限内,将执行决议的情况向常务委员会报告。常务委员会听取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报告、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和审计工作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对审议意见研究处理情况或者执行决议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

第二十一条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经人民代表大会批准后,在实施的中期阶段,人民政府应当将规划实施情况的中期评估报告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规划经中期评估需要调整的,人民政府应当将调整方案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

第四章 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检查

第二十二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本法第九条规定的途径,每年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第二十三条 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计划,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通过,印发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并向社会公布。常务委员会执法检查工作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具体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常务委员会根据执法检查计划,按照精干、效能的原则,组织执法检查组。

执法检查组的组成人员,从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以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中确定,并可以邀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参加。

第二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委托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有关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域内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受委托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应当将检查情况书面报送上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条 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应当及时提出执法检查报告,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执法检查报告包括下列内容:

(一)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

(二)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

第二十七条 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对执法检查报告的审议意见连同执法检查报告,一并交由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研究处理。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将研究处理情况由其办事机构送交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征求意见后,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报告。必要时,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由常务委员会组织跟踪检查;常务委员会也可以委托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有关专门委员会或者常务委员会有关工作机构组织跟踪检查。

常务委员会的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人民政府、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对其研究处理情况的报告,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通报并向社会公布。第五章 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

第二十八条 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备案、审查和撤销,依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办理。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撤销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不适当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不适当的决定、命令的程序,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参照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作出具体规定。

第三十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的决议、决定和本级人民政府发布的决定、命令,经审查,认为有下列不适当的情形之一的,有权予以撤销:

(一)超越法定权限,限制或者剥夺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利,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义务的;

(二)同法律、法规规定相抵触的;

(三)有其他不适当的情形,应当予以撤销的。

第三十一条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属于审判、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应当自公布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

第三十二条 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之间认为对方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国家机关和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以及公民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的,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由常务委员会工作机构进行研究,必要时,送有关专门委员会进行审查、提出意见。

第三十三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法律委员会和有关专门委员会经审查认为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作出的具体应用法律的解释同法律规定相抵触,而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予修改或者废止的,可以提出要求最高人民法院或者最高人民检察院予以修改、废止的议案,或者提出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作出法律解释的议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第六章 询问和质询

第三十四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议案和有关报告时,本级人民政府或者有关部门、人民法院或者人民检察院应当派有关负责人员到会,听取意见,回答询问。第三十五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十人以上联名,省、自治区、直辖市、自治州、设区的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五人以上联名,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三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对本级人民政府及其部门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质询案。

质询案应当写明质询对象、质询的问题和内容。

第三十六条 质询案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交由受质询的机关答复。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或者有关专门委员会会议上口头答复,或者由受质询机关书面答复。在专门委员会会议上答复的,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有权列席会议,发表意见。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认为必要时,可以将答复质询案的情况报告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

第三十七条 提质询案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过半数对受质询机关的答复不满意的,可以提出要求,经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由受质询机关再作答复。

第三十八条 质询案以口头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到会答复。质询案以书面答复的,由受质询机关的负责人签署。

第七章 特定问题调查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事项,需要作出决议、决定,但有关重大事实不清的,可以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

第四十条 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

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五分之一以上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议组织关于特定问题的调查委员会,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或者先交有关的专门委员会审议、提出报告,再决定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

第四十一条 调查委员会由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委员组成,由委员长会议或者主任会议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提名,提请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调查委员会可以聘请有关专家参加调查工作。与调查的问题有利害关系的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和其他人员不得参加调查委员会。

第四十二条 调查委员会进行调查时,有关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公民都有义务向其提供必要的材料。

提供材料的公民要求对材料来源保密的,调查委员会应当予以保密。调查委员会在调查过程中,可以不公布调查的情况和材料。

第四十三条 调查委员会应当向产生它的常务委员会提出调查报告。常务委员会根据报告,可以作出相应的决议、决定。

第八章 撤职案的审议和决定

第四十四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可以决定撤销本级人民政府个别副省长、自治区副主席、副市长、副州长、副县长、副区长的职务;可以撤销由它任命的本级人民政府其他组成人员和人民法院副院长、庭长、副庭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中级人民法院院长,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的职务。第四十五条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五分之一以上的组成人员书面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对本法第四十四条所列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撤职案,由主任会议决定是否提请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或者由主任会议提议,经全体会议决定,组织调查委员会,由以后的常务委员会会议根据调查委员会的报告审议决定。

第四十六条 撤职案应当写明撤职的对象和理由,并提供有关的材料。

撤职案在提请表决前,被提出撤职的人员有权在常务委员会会议上提出申辩意见,或者书面提出申辩意见,由主任会议决定印发常务委员会会议。撤职案的表决采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由常务委员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七条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可以根据本法和有关法律,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办法。

下载贯彻监督法 加强司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5篇范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贯彻监督法 加强司法监督的实践与思考[5篇范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实施监督法的思考

    关于实施监督法的思考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对于一部新法更是如此。监督法是人大常委会行权履职的尚方宝剑,因此,监督法颁布后,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人大常委会每届都举办规模较......

    药品监督抽样实践与思考

    药品监督抽样实践与思考 药品质量监督抽样是稽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打击假劣药品不可或缺的监管手段。以我局近几年来药品抽样工作实践来看,其中存在一些不适应监管需求的......

    贯彻《监督法》 建设法治政府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中国第一法律门户中顾法律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贯彻《监督法》 建设法治政府 卞军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监督法》(以下简称......

    地方人大司法监督的探索与思考

    地方人大司法监督的探索与思考司法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加强地方人大司法监督,必须要履行法定职责、创新工作机制,切实推动司法制度和司法能力现代......

    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实践和思考

    加强财政预算监督的实践和思考加强预算监督是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及其常委会的重要职权。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wenmi114.com近年来,我市人大常委会在加强预算监督的......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机构编制监督检查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机构编制监督检查是机构编制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衡量和检验一个地方机构编制管理水平和编办整体工作能力的重要标志。但从目前情况看,监......

    信访监督谈话的实践与思考

    信访监督谈话制度的实践与思考 信访监督谈话制度是根据纪检信访举报工作形势的发展变化而提出的,它作为整个监督体系中的一种具体形式,把群众监督变为了组织监督,把无形监督变......

    关于加强正职领导干部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关于加强正职领导干部监督的实践与思考 党政正职领导干部无可臵疑的被人民赋予了一定的“权力”,这种权力的存在犹如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它客观存在的必要性,这是由于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