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打造高水平的15年教育体系
打造高水平的15年教育体系——解读“三河教育发展模式”
(2010-11-02 15:50:03)教育界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南学汨罗,北看三河。”位于燕山脚下,潮白河畔,据守着京城东大门的河北省三河市,上世纪末曾经占据着素质教育的高地。进入新世纪后,其不仅以河北“十强”的综合经济实力,连续7年稳居廊坊市“排头兵”,更以打造高水平的15年教育体系为目标,自1996年以来,连续15次以领先河北省廊坊市的高考成绩,再次引发人们对“京东教育现象”的关注。
打造高水平的15年教育体系
解读“三河教育发展模式”
构建有生命力的12年教学一体化,培养有能力会创新的学生,并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服务;打造高水平的15年教育体系,每一段学业都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服务……
如果没有对教育的宏观思考,没有对当地资源条件的清晰认识,没有对学生未来的深谋远虑,进入新世纪的三河教育者就不可能有如此清晰而大胆的构想,不可能有如此美好而扎实的实践。
强教策略:“借机、壮腰、丰翼”特色突围
如何改变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如何完善教育体系的断层?如何让升学与就业实现双赢?如何让“入园难”、“小升初”、“择校”这些老大难不在三河市重演?三河人在“科教兴市”理念的指引下,从办学硬件入手,因地制宜,巧妙实现了强教之路的特色突围。
普及幼教:“借机+优先” 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前教育的发展一直不受重视。进入新世纪后,三河市最先破解的却是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
从2003年起,三河市政府明确实施“拓展两翼,集团发展”的教育发展战略,将学前教育作为“两翼”中的重要一翼,成立了由市政府主管领导组成的领导小组,着力发展学前教育。
从当年5月到8月,三河市仅用3个月的时间,建成了61所乡镇中心园,满足了农村幼儿入园需求,幼儿入园率达到92.3%。更重要的是,他们根据校情、村情和群众意愿,合理发展起了“独立园”、“校中园”、“校外园”三种办园模式。
如今回头分析当时的发展策略,三河市教育局局长李维宁认为,主要得益于“三个优先发展”战略:首先,投入优先保障。建农村幼儿园,房舍是先决条件。三河市因地制宜,确定了以“改建校中园为主,新建校外园为辅”的基本策略。一是借小学生源锐减,学校内部有大量闲置房舍的“机”,在小学现有房舍的基础上,规划建设相对独立的院落作为幼儿园;二是借布局调整后,闲置了部分地理位置相对居中的村小之“机”,建成“校外园”;三是对于没有闲置房又急需幼儿园的村镇选址新建幼儿园。
超前实现了普及农村学前三年教育计划之后,三河市迅速修订发展战略,开始“打造示范性学前教育”。统计显示,如今三河市共有各级各类幼儿园88所,幼儿总入园率达98.2%。整体上形成了公办园与民办园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格局。三河市也连续7年被廊坊市评为“学前教育先进集体”;先后有105人被评为“廊坊市学前教育工作先进个人”。
达标义教:“固基+壮腰”
九年义务教育是教育发展的基础。三河市曾在上世纪80年代被当时的国家教委命名为“全国基础教育先进县”。进入20世纪末,三河市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自1993年首次通过河北省省级验收后,又先后4次顺利通过国家“两基”复查验收。其中1999年和2002年获评国家级先进市。
尽管曾经的成绩令人瞩目,但当地义务教育学校的发展还存在明显不足,“普九”达标也只是三河义教发展的底线,“适度超前、兼顾规模、科学整合、注重效益”成为该市最终的工作方针。他们立足实际,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工程。经过撤并改造,新建、改扩建后的中小学校教室,全部为砖混结构的房舍或者钢筋混凝土的楼房。
有这样一组数据很能说明三河市发展义务教育的决心和魄力:2005年至2007年,该市用于改善学校办学条件的总投入达到了4.15亿元,全面启动了“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系列工程”;其后的2008年一年就投入3亿元。2009年,累计拨付建设资金1.78亿元,争取企业注入资金1亿元。2010年,政府继续保持近两亿元的投入。
在全国许多地方教育的发展中,原本容易形成“豆腐腰”的义务教育阶段,在三河市,却在新世纪的前10年里迅速“壮实”起来。按照该市既定目标,到2011年,全市教育规划布局完成调整后,将实现初中15所、小学48所。小学基本实现城镇化,初中实现城市化。
提升高中:“精品+特色”
如果说义务教育阶段的发展有基础、有政策,那么高中教育则更多地承担着升学的任务,其教育的功利性不言而喻。然而,如今三河市的四所高中校中,就有1所国家级示范性职业高中,2所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这在一个县级市是不常见的。
三河市力促高中阶段教育均衡发展,确立了“一中、二中抓普通高校升学,三中抓对口和特色升学、职教中心抓专业技能培训。突出重点,发展特色,打造精品”的办学定位。遵循这一思路,该市首先在一中、二中的发展上把握好“四个相同”,即学校规模相同、设施标准相同、师资力量相同、生源基础相同。特别是在生源基础方面,三河市教育局采取行政手段,将全市16所初中按学校规模、生源基础、教学水平均等地划入两所学校的招生范围;所有音乐、体育、美术特长学生全部由三中招收,一、二中不再设立特长培养班、不再组织对口升学,从而保证三中的办学特色和吸引力。
由于定位明晰,原本发展较弱的三河三中和并不被看好的职业教育,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学校办学吸引力也不断提升,那些学习成绩并不十分优秀但有一技之长或者还愿意继续读书的学子们,开始主动选择三中,并在三中获得了更好的发展。
作为三河市唯一一所职教学校,三河职教中心则坚持走与高职院校联合办学、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教育模式,“学前定岗,实习顶岗,学后上岗”,招生与就业、升学无缝对接,招生与招工实现双赢。通过“校企联合”,实现了“入学、教学、就业”一条龙,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一体化,“学生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一体化,“学生就业与企业用工”一体化。学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
如今,三河市的青年学子,可以通过普通高考、特色升学、职业技能三条深造道路实现人生的发展。而该市的高中教育发展,实现了均衡、特色发展,为打造高水平15年教育续上了一个高质量的“尾巴”。
强师方式:“研、培、补”合力推进 无论是多年坚持执行的教师准入制,还是稳定的教师奖励和补贴机制;不管是青年教师离岗轮训工程,还是区域教研和网络论坛,三河市在教师培养上,始终有政府部门的统一要求,由懂教育的专家型主管领导的统一管理。基层教育工作者,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一线教师们,不仅收获了事业上的快速发展和提升,也在生活上获得了满足。
区域式教研有模式
自2006年起,三河市建立了东、南、西、中四个区域教研组织,以专业引领、校际会课、专题合作、专家会诊、主题论坛、教学互访和开放共享等形式开展工作,形成了教研室、区域、学校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指导模式。近几年又不断完善区域教研模式,将全市划分为市区和6个学区,使每个区域相对有名师。区域教研实行中心校负责制,立足课堂教学,以活动为载体,以展示交流为主要形式,以区域内困扰教师专业发展的典型问题为课题,落实教研员分片负责、上下联动的责任机制,加强对区域教研工作的指导与监督,逐步形成了“征集问题—确定主题—主题研究—课堂展示—课后反思—交流研讨—及时总结”的系统区域教研模式。
随着当地办学条件的迅速提升,网络成为新时期教育科研的突破点。三河市适时拓展教研空间,通过搭建“网络论坛”平台,开设“课题研究”、“案例分析”、“教学反思”、“专家讲座”等专栏,集思广益,充分挖掘每位教师的教学潜能。同时还激励支持教师借助公共网站、继续教育网站等建立教师博客,拓宽教师交流的渠道;教研员、名优骨干教师建立网上研修工作室,开展网上联片研修与服务,推动了全市教研、培训工作方式的根本转变。
如今,“人人谈论教学,人人思考教学,集体研究教学”,教师教科研的热情空前高涨。
另外,课题研究作为当地教师教研的常态,一直遵循“兼收并蓄、熔于一炉,化为己有,有所创新”的16字指导思想,促进教师由“教书匠”向“研究型教师”转变。而该市也基本形成了“教研室—教科室—区域教研中心—学科中心组—学校教研(备课)组”的教研网络和“教研员—兼职教研员—骨干教师—学科教师”逐层辐射的教育教学研究队伍,形成了“上下联动,协调运作”的教学研究机制。
螺旋式培训定工程
三河市多年来在倡导教科研的同时,本着“问题切入,任务驱动”的原则,采用“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螺旋式培训模式,推出了一系列教师业务培训工程,实现了“一级培训与二级培训相结合,假期培训与平时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离岗培训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为促进教师发展找到了一条有效的路径。
从2007年起,三河市政府每年拨付80万元,推出“青年教师离岗轮训工程”,目前已成功举办了五期培训班,先后有2577名教师参加了培训和考核,有1894名教师取得了结业资格。
与此同时,暑假期间,有对全市各学段、各学科教师进行的暑期集中培训;平时也有以学校为基础的“中小学校本培训工程”。2009年,三河市又整合两支队伍的培养工作,开始实施“教师队伍建设工程”和“干部队伍建设工程”。此外,三河市还注重抓骨干教师的拔高培养。特别建立了“三河市学科带头人资料库”,采取“带徒弟”、“讲示范课”、“搞课题研究”等加担子的方式,促其在实践中成长。改市还定期评选出“特级教师”、“明星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教坛新秀”。通过“五级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教师整体水平的提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教师参与培训,三河市每学年举行一次教师业务考核。从而 “以考促学、以考促教”。一项针对该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考核的成绩显示,合格率达到了100%,优秀率达到了80%以上。
奖励性补贴成机制
在三河市,为了鼓励在职教师进修提高,从2006年起,三河市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凡在职小学教师学历提升至大专,可获1000元奖励,初中教师进修达到本科学历可获2000元奖励,高中教师达到研究生学历,则可获得3000元奖励。截至到现在,已有1046名教师享受到这一奖励政策,奖励资金达到207万元。
几年来,三河下大力改善边远农村学校条件,部分学校还建起了教师周转房,为稳定边远农村学校教师队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8年,三河市委、市政府又作出重要决定,对农村学校教师给予每月200元生活补贴,2010年补贴范围进一步扩大,补助额度进一步提高。根据边远农村学校与市中心的距离和困难程度,每月分别给予每名教师200到800元的补贴资金,享受补贴学校扩展到49所。仅2010年政府拨付补贴资金高达715万元。
对于招聘录用的外域教师,三河市坚持“三高”不动摇,即: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使得教师骨干队伍力量不断加强。2001年以来,仅高中校新补充教师就超过600人,如今基本都成长为教学骨干和学校中坚。
教改模式:“自主、特色、高效”课堂改革
“充分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途径。”三河市教育局局长李维宁表示,自从学习“新课程”理念以来,三河市一直积极着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新一轮真正的教育改革。
2009年,李维宁提出在全市打造高效课堂的新战略,掀起了新一轮教改热潮。当年6月,三河市教育局制定并下发实施方案,决定当年秋季开始在全市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一时间,三河市中小学掀起了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学习杜郎口中学课改经验的热潮。一年之后,不同阶段、不同学科、不同学校,逐渐从“临帖”实现“破帖”,形成了“自主、特色、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以自主学习为核心,基础教育特色建构
三河市基础教育以“自主学习”为灵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以学案为载体,目前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三河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即:“三型四环五步”教学法。保留了“预习课、展示课、复习课”三种课型,落实了“轮流主备——集体研讨——课前备课——课后反思”四个环节的备课制度,确立了“明确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检测反馈”五个步骤的课堂教学模式。
在此基本模式下,各所学校又根据各自条件和办学特色,分别建立了相应的操作模式。第三实验中学、第四中学、皇庄小学、杨庄小学等几所学校走在了全市课改的前列。其中,第三实验中学提出了“两型五环三推进”的教学模式设想。“两型”即预习展示、巩固展示两种主要课型,“五环”即明确目标,分配任务;独立学习,讨论备展;分组展示,教师点拨;组间质疑、穿插巩固;当堂检测,落实目标五个课堂主要环节,“三推进”即学习、实践、反思三个推进步骤。另外,语文双轨六课型单元教学法、中学英语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中学政治“四式五步”导学法等不同科目的特色方法也逐渐在三河市部分中小学的课改实践中形成。
尽管课堂教学的方法不同,形成的基本模式有所区别,但是核心都聚焦在提高课堂效率,还学生的主体地位上。甚至部分学校还从更深层次关注课程的整合,或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或重新打造特色的校本课程,建构适合自身发展的教学模块,实现了知识的统整,学科的特色化。
皇庄小学的探索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该校站在全局的高度,在课改中实施“主题统整教学”。“主题统整”包括四个层面:经验的统整、社会的统整、知识的统整和课程的统整,强调掌握统整课程的特征来设计课程,顾及学习者个人经验、社会的关注与知识的应用。在“主题统整教学”的框架下,该校语文学科创立了“单元整组主题教学”形式。
三河市冶金小学也独辟蹊径,结合学校的经典诗文诵读活动,探索出了一条“引导——诵读——探究——拓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样的建构和整合,实现了教育改革更高层面的创新,将义务教育阶段课堂教学方式的转变与课程改革有机地融为一体。
以“决战课堂”为要求,高中阶段“五点经验”
三河市高中学校打造高效课堂的实践,正好与河北省2009年开始的高中新课程改革实现同步。于是,三河市教育局在高中阶段提出“决战课堂”的基本要求,引导学校进行探索和创新。目前已经形成“五三四”的自主高效课堂模式,即:形成五点教学经验,处理三方面的关系,实现四方面教学效应。
此模式具体解读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各高中校研究出了“实、巧、精、活、新”五点教学经验:“实”,即在课堂教学中处理“点-线-面”三者之间的关系实,主线串牢知识点,用线结密知识网;“巧”,即巧妙处理“教-学-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对教学内容巧分析、巧设计、巧安排;“精”,即精心处理“量-质-效”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到“量要适度,质在其中,精心选择,效率当先”;“活”,即灵活处理好“记忆-理解-运用”三者之间的关系,灵活地把问题展开,灵活地将问题教给学生,师生互动,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新”,即以创新的思维处理“知识-能力-方法”三者之间的关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勇于创新,使学生在新思路、新方法、新技术中汲取养料,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能力。通过上述五个方面,把知识教学、方法点拨、能力训练、情操陶冶有机的融合起来,形成立体的多功能的教学效应,在充分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积极、主动、高效地学习。
其中,三河一中实施“因材施教,分类推进,分层教学,优生拔尖”四大举措,倡导教师在教学中探索“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新型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注意启发式、讨论式、专题研究式、自主探索式。
以高效课堂为追求,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在开放、高效的课堂上,评价成为自主学习的“助燃剂”。许多学校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体系。在皇庄小学,有名为“荣誉勋章”的荣誉竞争机制,形成了以班级荣誉竞争台为阵地的,荣誉星、荣誉卡、荣誉勋章,逐级晋升的评价机制。在三河一中,许多班级还设立了PK大舞台,与同类型班级比赛,内容涉及学习成绩、班级管理、卫生纪律等各个方面。PK内容张贴在教室门口。这极大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形成了竞争向上的良好氛围。而在三河四中,一线教师轮流参与到督导组的工作中,甚至学生也成为课堂评价的主角„„
课堂上,学生们的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神采,他们充满激情的投入,在思辨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在展示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骄傲。
三河市教育局局长李维宁表示,课改让课堂焕发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学生在其中更自信地成长;课改也让教师们快乐地教学,学校更是走上了一条“高效”的发展之路!
第二篇:北京交通大学三大举措打造高水平公共艺术教育平台
为落实素质教育方针,北京交通大学针对理工院校学生艺术教育较为薄弱的现象,把艺术教育有机地融入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过程中去,不断完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在政策上做到“三个到位”,即资金到位、人员编制到位、办公和活动场所到位;在举措上实现“三个统一”,即统一制定规划、统一安排人员、统一使用经费;在效果上达到“三个一体化”,即教学改革与艺术教育建设一体化、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一体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一体化,全面提高大学生文化素养。
——以高水平的学生艺术团建设为先导,发挥艺术团辐射效用。学校将建设高水平学生艺术团体作为艺术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发挥艺术团辐射作用,丰富师生文化生活。学校艺术团下设交响乐团、管乐团、合唱团、舞蹈团、民乐团、话剧团6个分团,共有团员461名。经过十年建设,艺术团已成为北京高校艺术团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获得北京大学生艺术展演中一等奖11项、二等奖2项、创作奖4项,在两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中接连折桂,获得一等奖6项、“优秀组织奖”1项。其中,学生交响乐团成绩突出,演出实力稳定,已成为国内大学生交响乐团“第一军团”。
艺术团曾作为唯一非艺术院校代表承担了教育部“高雅艺术进校园”北京地区巡演任务,先后在高校中举行专场交响音乐会近30场;与德国波鸿鲁尔大学交响乐团、美国青年交响乐团、亚洲青年管弦乐团等合作演出;参与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闭幕式和庆祝国庆60周年“花样年华”演出重要演出;承担了“青春奥运,精彩北京——首都大学生爱乐乐团纪念奥运倒计时100天专场音乐会”重要演出任务,北京2008奥运会主题口号发布仪式暨第三届“北京2008”奥林匹克文化节闭幕式大型文艺演出;国庆60周年盛大庆典中,参与复兴之路大型文艺演出等重要任务。2009年11月,交响乐团作为首个赴台文化交流的大陆学生艺术团体,在台湾举行三场巡回义演,演出所得全部捐给“8.8”水灾受灾同胞。2010年,交响乐团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专场演出会,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在广泛实践活动基础上,学校在校内每月举办一期“校园艺术沙龙”,由6个分团轮流承办,演出时进行现场讲解。此外,艺术团大量吸收零基础团员,定期进行艺术培训,成为校内艺术欣赏实践课的有效延伸。
——以艺术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融合为核心,提升师生思想教育水平。学校十分注重将艺术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高度融合,充分发挥艺术教育的育人作用,于2002年在全国高校中首家推出了大学生版《长征组歌》,表达了交大学子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光荣传统的决心。《长征组歌》是北京军区战友歌舞团于1965年创作演出的大型声乐套曲,讴歌了红军不畏艰险、一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为原汁原味再现《长征组歌》,学校为演员们讲长征历史,请老艺术家、老红军讲解创作过程,使一批又一批学生演员深受教育和感染,提高了艺术团团员思想艺术水准,使演员和观众共同受到了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教育。
艺术团先后在校内上演30余场,并在国安剧院、人民大会堂多次公演,充分展现了当代大学生精神风貌,得到中央领导高度赞扬。艺术团还赴沈阳铁路局、海淀剧院、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厅等,为铁路职工、武警官兵、社区居民等社会各界人士举办专场演出20余场,将长征精神带到社区、带到基层,成为学校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区的一项重要活动。
此外,学校在艺术团设立临时团支部,督促团员学习相关时事政治,提高团员政治意识,并深入开展提高团员先进性教育,培养团员吃苦精神,激发团员发挥模范作用,实现了艺术教育与理想信念的高度融合。
——以完善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系为保障,实现艺术课程全覆盖。学校专门成立了艺术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党委副书记任组长。每年年初,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专题研讨艺术教育工作,并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工作要点。主管校领导每月与艺术教育中心教师和同学代表召开研讨会或专题工作会,制定工作计划。1999年底,学校成立艺术教育中心主抓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此外还设立学生艺术团,下设6个分团,每个团配备带团教师一名、指导专家若干,形成了机构健全、层级分明的管理机构,构建起完整的公共艺术教育管理体系。
为实现艺术教育课程全覆盖,学校将艺术教育工作纳入教学计划,第一课堂的艺术类选修课一学年共覆盖学生约4620人次,每个学生在大学期间都能至少选上一门艺术类课程。为确保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校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艺术教育中心共有正式在编教师7人,2人硕士研究生学历,5人本科学历。学校还聘请北京管乐协会秘书长、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指挥石伟民,著名长号教育家、原中央音乐学院管弦系管乐教研室主任、长号教授胡炳余等一大批专家进行指导。
第三篇:如何打造具有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
如何打造具有高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
教师是幼儿园发展的关键,一支出色的教师队伍往往能成就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但是,即使是高度重视学前教育的今天,我们幼儿园仍然存在着缺乏专职教师、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差等问题。那么,在现有条件下,如何打造一支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幼儿教师队伍呢?
几则寓言让我们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些感悟:人无完人,那么我们在用人时就可以用其长、避其短,发现和激励每个人的优点和特长,同时将每位教师的才能凝聚起来,并通过多种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塑造一支整体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
一、兔子为奔跑而生——知人识才、用人所长
兔子是奔跑冠军,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兔子的弱点,于是,兔子的父母强制它学游泳。兔子耗费了大半生时间也没学会游泳,它很疑惑,更感到非常痛苦。猫头鹰说:“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
案例:
小朱老师一直觉得自己课没有别人上得出色,论文不如别人写得好,导致她工作上进心不强。但我们发现小朱老师的手很巧,她所在班级的环境布置很有特色。我们就以此为突破口,组织班级环境评比与展示,小朱老师积极地投入到了此次活动中。在最后的展示和评比中,她的班级环境以独特的创意和富于童趣的构思获得了第一名。小朱老师获得了表扬和奖励,很受鼓舞,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其后,在我们不断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下,小朱老师在各个方面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最终成长为一名年级组长。
反思:
有人向比尔·盖茨请教成功的经验,他说:“一个人要成功,必须找准个人能力和职业的最佳结合点,找准自己的定位。”作为园长,要有一双慧眼,了解每位教师的情况,用人所长,避其所短,妥善安排,使每个人的业务能力和专长特点得到充分的发挥。
在工作中,我们要尽量寻找每位教师身上的闪光点,努力让每个教师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从而调动起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这样的氛围下,教师们具有的才能会充分地显示出来,每一位教师都会通过努力,锻炼才干,逐渐地成长起来。
策略:
1.发现教师特长,挖掘潜能
我们为教师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大胆放权,让教师承担起更多的职责。如让有科研特长的教师担任课题组长,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她会出色完成任务,并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带动其他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让有音乐特长的教师负责排练文艺节目、团体操,她会带领教师积极开展活动,组织各类演出充分展现孩子的艺术才华,扩大幼儿园的社会影响力;让有美术才能的教师负责园内的环境布置,她能将幼儿园环境布置得富有童趣,还会指导其他教师布置班级环境。
2.尊重个体差异,人尽其才
一个幼儿园要有业务能力特别强的尖子去撑台面,但需要更多工作踏实的教师做基石。我们充分肯定每个人的价值,让她们感受到团队的合力,从不厚此薄彼。在每月、每学期的考核评比中,我们始终体现了这一宗旨,除了“评优课”等业务技能评比,我们还开展了“班级环境布置”“自制教玩具”等评比活动,设立了“教学六认真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巾帼示范标兵”等荣誉称号,使每个教师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绩。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教师在这样的氛围中也发挥出自己的能力,获得了孩子的喜欢、家长的好评。
二、盲人和瘫子——合理组合、优势互补
一个盲人在森林里迷路了,左寻右找找不到路,还被什么东西绊倒了。盲人在地上摸索,发现自己跌倒在一个瘫子身上。盲人说:“我已经在林子里转了很久了,因为我看不见,怎么也找不到出去的路。”瘫子说:“我也躺在森林的地上很久了,因为我站不起来,怎么也走不出去。”谈话中瘫子突然大声叫起来:“我想起来了,你把我背在肩上,我来告诉你往哪里走,我们联合起来就能找到走出森林的路。”
案例:
小王老师今年刚从师范学校毕业,充满了生气与活力,对工作充满了期待。幼儿园为了促进新教师的成长,指定了一位有丰富经验和业务专长的教师与她结为师徒。在师傅手把手的帮助下,小王老师很快就适应了工作环境,成为孩子喜欢的一位老师。而小王老师新的教育理念也给了师傅耳目一新的感觉,双方在相互观摩、思想碰撞、对话交流的过程中,达到了教学智慧的共同提高。
反思:
幼儿园中的教师队伍是一个整体,教师队伍整体的素质如何,不仅在于其中每个教师的素质,还在于成员组合的科学合理性。在不能达到每个教师都具有较高素质的现实情况下,我们根据全园教师各个方面的不同情况,采取伙伴合作、合理搭配的方式,既发挥个人所长,又做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
策略:
1.开展结对帮扶活动
在我们幼儿园,既有市级骨干教师,也有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更有非学前教育专业的代课教师,为了使教师共同成长,我们开展了教师结对活动,市级骨干教师与园内骨干教师结对,各班老教师与新教师结对,美术技能好的老师与动手能力弱的教师结对,有音乐特长的教师与弹唱能力弱的教师结对。教师中逐渐形成了以能者为师的风气,大家互帮互学,向教有所长的教师学习,实现了园内优势互补。在分层、分类结对的同时,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研讨交流活动,让教师得到帮助与提高,从而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的水平。
2.发挥共同体的作用
我们在幼儿园内部、幼儿园之间结成不同的共同体,如由对绘本教学感兴趣的教师组成的“绘本研究工作室”,由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雁翔工作室”,由希望探索幼儿游戏的教师组成的“幼儿自主性游戏研究课题小组”。不同层面、不同方式的研修,让所有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方式,促进整体师资质量的提高。教学共同体成为了教师学习、共同提高业务的重要阵地。
教师通过与同伴共同设计教育活动、相互听课、课后评议,以及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方式,相互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在共同体这个集体中,教师们交流合作、资源共享,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负担,同时在“头脑风暴”中产生了不少灵感,有效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自身的成长。
三、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提供机会、促进成长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样,它终于飞了起来!
案例:
小杨老师刚调入我们幼儿园时,已是一个工作了六年的教师,可她的业务档案几乎是空的,没有获得过奖项、荣誉。来到我们幼儿园后,我们发现小杨老师具有强烈的上进心,就不断为她提供成长的机会,帮助她上好市级公开课,鼓励她根据实践工作撰写论文并提出修改意见,激励她不断挑战自己的能力,取得了一项又一项成绩。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小杨老师的业务档案鼓起来了,并被评为市优秀教育工作者。而小杨老师的进步使一些得过且过的教师产生了心理压力,进而奋起直追,从而带动了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和提高。
反思:
教师都具有强烈的自尊心,希望自己的才能得到赏识、发挥,并获得他人的承认。幼儿园应重视教师的这种需要,为她们提供充分表现的机会,委以重任,激发起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从而使教师自觉排除各种困难,努力工作获取成绩。
同时,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必须有带头人,没有带头人的群体,必然会产生群体惰性,使整个队伍走向平庸,所以,立足本园培养骨干教师是幼儿园队伍建设的关键。
策略: 1.唤醒教师的追求
我们以制定教师三年成长规划的形式,根据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帮助她们确立切实可行的前景目标,让目标引领教师努力的方向,增强教师的进取心。为了使目标最后达成,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培训措施:师徒结对、一课多研、案例评析、业务评比、现场观摩评议、与幼教专家对话等,为各个层次的教师搭建不同的舞台,让她们在锻炼中成长。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还根据教师需要,通过不同层次、灵活多样的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切实发展教师的实践及反思能力,使教师能够用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不断探索、总结,不断改善自己的教育行为,最终使教育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合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教师获得了不少成绩:评优课的获奖、公开课的好评、论文的获奖和发表、荣誉称号的获得,社会的认可和赞誉使教师感到了职业的幸福感,更加唤起教师强烈的进取意识,调动起自我成长的内在积极性,最终促使教师队伍进一步得到发展与提高。
2.抓好骨干教师培养
我们在园内开展了“学科首席教师”“教学能手”“教坛新秀”“教学新苗”评比活动,重点抓好学科带头人和青年教师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在一个教研组、一所幼儿园具有领头和示范的作用,她们的教学水平往往代表一个幼儿园的教学水准,学科带头人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促进其他教师的提高。我们对已工作一段时期的教师采取长期培训的办法,注重她们科研能力的培养,使她们成为园内的学科带头人。当教师逐渐成长起来,我们又及时让她们走出园门,在更高的层次上展示她们的才能,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
而青年教师的培养关系着一所幼儿园的可持续性发展,没有一支优秀的青年教师队伍,幼儿园的发展就没有后劲。我们组织多种形式的研修活动,真正有效地帮助青年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高青年教师教育技能。例如办青年教师培训班,用理论讲授与现场观摩结合等形式,帮助教师学会观察幼儿、学会制定教育计划,通过教育活动观摩、现场分析,改善青年教师的教育行为。
几则富含哲理的寓言给了我们启发,让我们从新的角度审视教师队伍建设,也让我们获得了比较明显的建设效果。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有效的方式方法、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设策略,使我们的教师快乐成长。
第四篇:打造高水平队伍 培养高素质人才
校长陈弘调研教学、人事、师资工作时强调
打造高水平队伍 培养高素质人才
本网讯(记者 周平尚 温润 曾曼薇 罗萍)5月18日上午,校长陈弘深入教务处、人事处调研学校教学、人事、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时强调,要继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观念,建设一流课堂,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培养高素质人才。
上午8时30分,陈弘首先来到教务处四楼会议室,听取教务处工作汇报。该处处长李常健就他们的基本情况、教学工作基本思路、近五年来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绩、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努力方向等工作做详细汇报。听取汇报后,陈弘动情地说,教务处做了大量的工作,克服了不少困难,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他指出,教学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大学的中心工作。教育管理者首先要解放思想,拓宽视野,树立现代教育理念,研究高等教育的规律,提高管理水平。其次,要不遗余力地抓课堂教学,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要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好的导向,引导教师既抓教学也抓科研,尤其是要给青年教师营造一个浓厚的教学赶超的氛围。三要大力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四要大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高度重视实习实训环节,决不能在教学环节上“短斤缺两”。五要全力打造教学名师,从教学一线人员中瞄准最有潜质最有竞争力的教师,给予指导和扶持,帮助其又好又快成长,以此推动师资队伍建设上新台阶。
在人事处调研时,陈弘着重强调,好的大学必须要有好的教师,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要常抓不懈,要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一个爱惜人才、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坚持“事业凝聚人、感情凝聚人、待遇凝聚人”。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坚持走内培外引之路,在充分挖掘内部资源的基础上,大力引进高级别优秀人才。最后,陈弘特意叮嘱该处工作人员,人事处是个服务教师的窗口单位,在工作中一定要讲政策、讲程序,要少一些机关衙门风气,多一些服务宗旨意识,力争为广大教师提供最优质服务。
第五篇:打造“四位一体”的党员教育体系[范文模版]
打造“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党员教育体系
苏团齐
(西安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总队,710061)
[摘要]党员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离不开日常生活、工作实践和社会基础,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从各方面、全方位加强党员教育,要增强时代感和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发挥好党组织、网络、文化和实践“四位一体”的作用,相互协调、系统推进,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关键词]党员;教育;体系
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是一项基础性系统工程,是党的十八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离不开党员教育。党员教育必须推进党组织平台、网络平台、文化平台、实践平台“四位一体”全方位党员教育体系建设,发挥四个平台“集中优势”和“系统威力”,努力营造党员信念坚定、联系群众、民主集中、活力十足、清正廉洁的政治气象,为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提供坚强的思想基础、组织保证和平台支撑。
一、夯实“党组织平台”,党员教育与组织建设水乳共融
组织生活是党员思想教育的根本,没有正常组织生活的党员不能称为合格党员。各级党组织应在推进党组织生活规范化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党员的实际需求,科学 拟定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开展党员思想教育。
一要把增强党性作为第一任务,将教育贯穿党内活动始终。党章是党员活动的总章程,是全党的“宪法”。党性教育要依据党章,必须通过党章的贯彻落实提高党员的党性,靠组织生活教育党员。在落实党章上,领导当为师、干部应率先,应以提高党章意识、党性意识和党的素质为着力点,引导党员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把增强能力与提高党性统一起来,通过理论学习、组织生活有效提高党员队伍的党性素养。同时,要把握党员需求,按需施教,分类施教,在教育中体现服务,激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主动性、积极性。
二要提升党组织学习力和战斗力。党员教育要依托支部平台、党小组基础开展活动。尤其是当前,要切实做到组织机构改革到哪里,党组织就建设在哪里,战斗堡垒的作用就发挥在哪里。要深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提高基层支部学习力和组织生活战斗力,开好民主生活会和党小组会,形成信任、包容、创新、开放的中国共产党组织文化,通过各种形式积极开展联系群众、创先争优等各类主题活动,激励党员展现自我、挑战困难,实现“我的中国梦”。
三是各级党组织要统筹协调,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十八大“抓好思想理论建设这个根本,抓党性教育这个核心,抓好道德建设这个根本”的要求,党组织要科学协调、统筹兼顾地开展党员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丰富党员教育内容,创新教育理念,完善教育内容,改进教育方式,整合教育资源,拓宽教育渠道,努力推动党员教育工作科学化、制度化,增强党员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搭建“网络平台”,党员教育与开放交流同频共振
网络是新时代的思想能量源。要积极发挥网络在党员教育中的“正能量”,交流凝聚力量、扩大思想共识、提高认识水平,必须紧跟网络时代形势,利用微博等新兴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和广泛性等特征开展教育,引导党员利用网络增强党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
一是党员网络教育平台要“快速落地、持续推进”。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积极搭建党建网,为党员教育提供网络支撑。积极吸纳互联网上的优秀成果,主动设置多个资源共享栏目,强化网上信息互动,如可开设“中国梦每日一句”专栏,举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网上知识竞赛,以网络互动形式,推动党员群众学习、交流及讨论,为党员群众提供了一个政治生活“新园地”。
二要利用网络增强教育时代感和实效性。网络是新兴媒体,形式变化日新月异,网络教育要突出“新”和“实”。要创新招、探新路、出实效,在网络教育形式内容上不断改进,如可以发挥党校教育、大学教育和电大教育的优势开展线上与线下、网上与实践联动教育,丰富教育内涵,扩大党员共识,针对岗位开展梯次教育,提高党员教育的时代感和实效性。各级党组织可依托单位内网、党建网、互联网平台功能,积极运用电子邮箱互动功能、短信、彩铃等新技术、新手段开展党员教育。以互动答题、短信 传音、红歌燃情等形式,将教育覆盖面扩大全体党员。可以将党员教育及测评打分工作全部纳入网络管理,亦可在党建网设立学习教育专题。
三、提升“文化平台”,党员教育与文化陶冶相得益彰
先进的政党文化,是政党发展的旗帜。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也是政党的精神家园。建设先进的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关键是增强全党的创新活力,这其中文化的作用不可低估。
一是文化引领,把政党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党员业绩的“硬实力”。如开展学习“中国梦”系列活动,在各级党组织内营造声势持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七一”表彰和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在党组织中营造比、学、赶、超的氛围,使党的各类活动成为宣扬先进文化的有效载体,成为党员发挥作用的重要平台,促进社会创新力、党委凝聚力、党员执行力的进一步提升。
二是文化渗透,“以文化党”,丰富党建文化内涵。发展富有特色、先进鲜明、成效明显的单位(如企业、社区等)文化,根据单位实际和发展需要,赋予教育不同形式和文化内涵,通过文化理念的渗透、文化案例的宣传、文化故事的传诵、文化精品的展示等形式多样的手段和方法,不断挖掘和创新文化中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元素,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党建思想文化教育的工作内涵。另外,结合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以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促进党员精神境界提升,把服务群众、富有特色、行之有效的优质服务品牌宣扬出去,自觉接受广大老百姓的监督,提升群众对党员 教育的认可度,达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四、打造“实践平台”,党员教育与实践创新齐头并进
习近平同志指出,实践是干部教育培训最好的课堂。实践也是党员教育的最好课堂。党员教育要充分运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这个实践大课堂,把实践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作为党员教育的鲜活教材。实践是最生动的课堂,群众是最高明的老师,党员在实践中也最受教育。各级党员在工作的第一线学习,可以从历史的比较和现实的学习教育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本领。
一要加强调查研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党员只有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大胆实践,经风雨、见世面、多磨炼,才能能吸取营养、增长素养、提升修养。党员要在实践中接受教育,必须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实情、深入实际。要能真正沉下去、蹲得住,尽可能多地接触基层群众,了解实际,掌握实情,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要通过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地掌握改革和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地总结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逐步探索解决各种问题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达到接受教育、提高水平、化解矛盾的目的。二要结合岗位锻炼。岗位是党员展示才干的最佳舞台,也是接受教育的现实平台。党员要在将岗位作为实践的课堂,在工作实践中探索,多思考、多比较,多积累,多总结,悉其内涵、悟其要义、觅其规律、吸其精髓,做到透过现象抓住本质、透过变 化认清规律、透过苗头把握趋势,做到“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要结合工作岗位和实践特征,在本职岗位的工作实践中比学习、比才干、比业绩,在实践中提高,在实践中锻炼。三要实践检验教育成效。实践是一所伟大的学校。理论既从实践中来,又要到实践中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实干。“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党员要把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促进发展、服务群众作为检验教育成效的“试金石”,真正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成、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