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的通知 全康办〔2011〕12号
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工作报告的通知
全康办„2011‟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
2011年9月20日至22日,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会议并发表讲话(已印发)。会上,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作了工作报告,总结了“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成绩,分析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形势,总体部署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现将尤红同志所作工作报告予以印发,供学习贯彻。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二○一一年十月十二日
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2011年9月20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全面贯彻落实《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促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在新的起点上加快发展。
一、“十一五”残疾人康复任务圆满完成,残疾人康复事业迈出历史性新步伐
“十一五”时期是党和政府进一步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各级残联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康复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十一五”期间,康复任务圆满并超额完成。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使10379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受益人数是“十五”期间的16倍。在全国831个市辖区和1676个县(市)开展了社区康复工作。根据2010年全国残疾人状况及小康进程监测数据,2010年残疾人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比例为335%,2007年监测以来,累计接受过康复服务的残疾人比例为488%,残疾人康复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
(一)康复法规政策建设已见成效。
积极推进《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制定工作。20余次易稿,三次征求相关部委意见,条例包括残疾预防、康复服务、康复机构、康复人员、辅助技术、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9章,共40条。争取“十二五”期间出台条例。制定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与卫生部等五部门共同下发了《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障范围的通知》;协调卫生部、民政部、财政部下发了《关于做好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的通知》;中国残联制定下发了《残疾人辅助器具基本配置目录》等,这些文件的出台,对于不断提高残疾人基本医疗保障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各地积极贯彻文件精神,主动协调有关部门,推动出台惠及广大残疾人的医疗康复保障政策。安徽出台《安徽省基本医疗保障医疗康复项目范围及残疾儿童抢救性医疗康复按病种补偿试点方案》,突出了对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的补偿措施;内蒙古出台《关于将部分医疗康复项目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范围的实施意见》,将小腿假肢、大腿假肢、矫形器适配等纳入新农合报销范围。
(二)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不断深入。
加强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全国有各级各类康复机构近2万个,其中,省级残联康复机构93个,包括省级康复中心29个、省级聋儿康复中心31个、省级辅助器具中心33个,地市县康复机构在中央和地方大力投入下正在加快发展。制定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经多次调研,专家论证和专题研讨,中国残联制定下发了《关于转发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的通知》,对各级各类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建设原则和要求、建设规模与分级、科室设置、人员配置、设备设施及运行保障等明确规定,进一步推动了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规范化发展。开展康复机构检查验收。制定《省级康复中心检查验收评估办法》、《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区域中心认定管理办法》、《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检查验收办法》、《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机构培育工作方案》、《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评审方案(试行)》、《孤独症儿童发展评估表(试行)》等文件,加强区域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各类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甘肃、上海、辽宁、陕西4省(市)残联康复中心通过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检查验收;全国30个省级聋儿康复中心、832个基层聋儿康复机构通过了机构达标验收;广东、吉林、甘肃三省聋儿康复中心被认定为区域性聋儿康复中心;培育了25个省(市)智力残疾儿童康复养护试点机构;建立了34个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省市县三级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建设不断加强,湖南省计划在2011年年底,所有的市级残联和三分之二的县残联建成辅助器具中心(站),2012年底,所有的县残联全部建成辅助器具中心(站)。福建省三明市11个县区成立了辅助器具服务机构,明确了事业单位性质,落实了事业编制。
(三)康复人才培养取得新成绩。贯彻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2015年)》及配套实施细则,采取多形式、多渠道等方式,加大对各类康复人才培养力度。实施“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取得显著成效。选拔22名研究生、53名本科生和33名大专生进入残联系统工作;派出129名在职康复专业技术人员赴有关康复机构进修;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残联系统公共卫生硕士31名;组织康复技术讲师团,走进甘肃、内蒙等10余省,培训2384名专业技术人员;培养省级社区康复协调员师资285人,师资2738人;培训社区康复协调员近33万人。
试点建立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与吉林大学、四川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咸宁卫校、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新疆医科大学等院校(单位)合作,建立中国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在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方面的主体作用。这些人才培养基地在人员进修和培训、参与有关康复工作政策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积极开展岗位培训,申报新职种。培养首批听觉口语师70名,辅助技术岗位工程师能力培训199名。积极申报辅助器具适配师、盲人定向行走训练指导师等新职种。在深圳开展康复咨询师试点工作,探索残疾人康复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了残疾人康复服务各方面资源的充分利用,使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与效能得到了提升,为在全国推广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开启残疾人康复继续医学教育申报工作。与卫生部有关司局和中华医学会协商,申报卫生部“国家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已成功申报71项内容涵盖肢体、视力、精神、听力等各类残疾人康复技术和辅助器具适配技术等。各省对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前所未有地给予重视,加大精力、财力和人力的投入。新疆、湖北、吉林充分利用本地区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合力培养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山西省结合“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制定《山西省残联康复人才培养2010-2011实施方案》,加大工作力度,全方位开展康复人才培养工作。
(四)社区康复普遍开展。以示范区培育活动为抓手,大力开展社区康复。民政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共同培育了347个示范县(市、区)。制定了《全国城市残疾人社区康复规范》和《全国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工作标准》。通过培育活动,促进了城市和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的蓬勃发展,康复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都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并探索和总结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社区康复做法和经验,带动了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扎实、有效、深入开展。地方扎实推进社区康复工作。江苏省建立了较完善的残疾人社区康复档案和基础信息库,全省筛查入库的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达到237.9万人,占总人口的3.02%;江西省大力将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为残疾人建档评估等内容列入省政府民生工程,将创建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市、区)活动与实施省政府民生工程相结合,强势推动社区康复工作全面开展。开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深圳市成为第一个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试评地区并通过检查验收。
(五)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力度加大。加大对残疾儿童康复的扶持力度。开展0-6岁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2009-2011年),项目基本覆盖各类儿童,是迄今为止中央财政针对贫困残疾儿童实施的资金量最大、受益人数最多的专项康复项目,项目实施近三年,已有近6万名残疾儿童得到救助。地方在残疾儿童康复方面也有一些制度性的安排,广东在《广东省实施残疾人保障法办法》中规定“对0至6周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包括早期筛查、康复指导、医疗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训练等内容的抢救性康复服务”,北京市出台了残疾儿童康复保障政策,上海将康复补贴范围在年龄段上扩展到14岁。
(六)白内障无障碍省市县建设及各康复项目成效显著。
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命名江苏省、河南省、辽宁省全国白内障无障碍省,全国有88个白内障无障碍市,1233个白内障无障碍县通过验收。与卫生部共同实施“百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工程”。三年完成100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推动实现贫困白内障患者“发现一人,复明一人”的工作目标。实施长江新里程二期项目,完成8万多例假肢装配,1800名脑瘫儿童得到康复训练。做好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辅助器具服务车和眼科流动手术车配置项目、“视觉第一,中国行动”项目、中瑞合作项目、CBM社区康复和盲人定向行走项目、三星爱之光项目、红十字会救灾等各类康复项目,不断扩大康复服务覆盖面,提高项目管理水平。
(七)抗震救灾康复任务出色完成。汶川和玉树地震发生后,中国残联与卫生部共同下发地震伤员早期康复和辅具适配等一系列康复文件,及时有效的对灾区康复工作进行指导。在第一时间组派国家康复医疗队驰援灾区,中国康复研究中心、辽宁、上海、浙江、广东等省迅速组派医疗队赶赴灾区。制定个性化康复方案,组织康复培训和讲座,努力为灾区培养一支带不走的康复医疗队。医疗队员克服高原缺氧、环境艰苦等困难、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开展地震伤员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受到当地政府和群众的高度赞赏。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和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及各接收地震伤员的省也组建医疗队或派员积极参与救灾工作,圆满完成救灾任务。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周天健等专家,日夜兼程编写《地震伤残的康复与护理丛书》,及时发放到灾区地震伤员手中。组织有关康复专家和管理人员,参加了四川省八一康复中心研讨、设计、施工、验收、开业的全部建设过程。2008年,中国残联康复部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2010年,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青海省残联办公室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命名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荣誉称号。据统计,全国共有29个集体,272名个人得到不同形式的表彰。“十一五”期间残疾人康复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其中凝聚着全国残联系统康复工作者的辛苦工作和无私付出,我代表中国残联康复部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残疾人的康复状况与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康复保障和服务水平与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残疾人康复保障制度还不健全,覆盖面还比较窄,缺乏总体制度安排和统筹协调机制,现有的保障制度和公共服务体系缺乏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更多的特惠政策和手段;康复人才队伍总体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均,康复学科带头人、特别是广大农村、西部地区及基层康复人才极度匮乏,康复人员职称晋升体系有待健全;康复机构网络建设不够完善、数量不足、基础设施缺乏,机构管理有待进一步规范,机构运行模式单一,康复设备与器材闲置与浪费现象时有发生等等,这些都是“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加强和改进的方面。
二、明确“十二五”工作的任务和总体要求,推动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 “十二五”是国家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时期,是残疾人事业发展极为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也是残疾人康复事业深入发展、构建比较完整的体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时期。
(一)面临的形势。
1.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009年,国家在《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中国残联等六部委在2002年提出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我们现在明确提出: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残疾人康复服务有赖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赖于各级各类卫生系统的资源。如何在2020年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前,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严峻课题。2.康复工作与两个体系建设。
中国残联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和服务两个体系建设,这是贯彻中央中央7号文件的核心内容,是促进残疾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根本举措,是关系到残疾人事业长远发展和残疾人根本利益的重大任务。康复工作如何更好的纳入两个体系建设大局,如何借助两个体系建设,争取针对残疾人康复需求具有长久解决之效的制度性安排,如何推动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人才培养和社区康复实现新的跨越,是我们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3.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与康复机构发展。
2011年8月,卫生部在江苏南京召开了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启动会,选取北京、黑龙江、新疆等13个省(区、市)作为试点省。试点的主要目标是要建立“防、治、康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和服务模式,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在机构的功能定位上,三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负责急性期的康复介入;康复医院和二级综合医院康复科负责为稳定期患者提供专业、综合的康复治疗;社区卫生机构负责为恢复期患者提供康复服务。卫生部鼓励试点地区出台政策支持康复医院的建设和发展,鼓励综合医院与康复医院或基层卫生机构建立合作机制,实现双向转诊。
经不懈努力,我们已经争取到13个省(区、市)残联在启动阶段就介入试点工作。卫生部对于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的重大举措和相关后续政策的出台,必将对残联系统康复机构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严峻挑战,同时也是重大机遇。我们的康复机构能不能纳入国家康复医疗服务体系之中并在竞争中谋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能不能适应老龄化社会、残疾人增加带来的多样化的康复需求,这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应对的重大问题。4.“十二五”康复项目重金投入与康复管理和服务。
“十一五”中央专项康复经费2.52亿元、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经费7.1亿元,彩金康复项目经费5.1亿元。“十二五”专项康复经费正在会签之中,目前已经落实的残疾儿童康复项目经费30.57亿元,彩金康复项目经费25.59亿元,合计56.16亿元,是“十一五”康复经费的3.8倍。我们还有若干康复善款加入其中,这是前所未有的重金投入。这些资金将要通过我们各级康复工作者的努力惠及到众多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身上。时间紧,任务重,责任大,要求高,我们的康复管理和服务如何适应,质量如何保证,数量如何完成,绩效如何评价,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压力和挑战。
(二)总体思路。
基于“十一五”残疾人工作基础、存在的问题和目前的形势,关于“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二、三”的总体思路,即一个目标、两个体系、三个突破。以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为目标,加强残疾人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和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重点突破残疾预防、辅助器具服务和残疾儿童康复工作。一个目标。2015年要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这是“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主线。各省要把握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实质和内涵,针对残疾人的需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不仅要扩大康复服务人数,更要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保障政策和服务的长效机制,给所有有康复愿望和康复需求的残疾人提供获得康复服务的机会,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服务。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为了使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更加稳步扎实推进,使各省不冒进、不单纯追求实现速度,根据会领导的要求,中国残联对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审评,原则上2015年以后全面开展,但各省对辖区内的考评,可以根据当地情况安排。
两个体系。加强残疾人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建设,这是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关键。政策保障体系建设。就是要制定出台与残疾人切身康复权益相关、涉及康复事业持续长远发展的法规政策,特别是针对残疾人康复的特惠政策,搭建起康复工作的制度支撑和法律政策保障体系。
中国残联将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残疾预防和残疾人康复条例》,并研究制定残疾人康复相关优惠政策。各级残联要不断健全残疾人康复政策保障体系,将残疾人康复纳入当地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将残疾人急需的医疗康复项目纳入社会保险支付范围,并针对残疾人特殊康复需求制定专项优惠政策和措施,要坚持普惠与特惠相结合,一般性制度安排和专项制度安排相结合,不断提高残疾人医疗康复保障水平。康复服务体系建设。就是要重点做好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人才队伍和社区康复服务网络建设。康复机构是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基础,是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重要阵地和示范窗口。康复人才是完善康复服务体系的关键,人才的质量决定我们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水平。社区康复是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主要途径,是康复服务体系建设的网底。要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必须夯实康复服务体系,没有过得硬的机构,没有适宜的人才,没有做得实的社区康复,我们说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就是一句空话。
这里我想特别强调一下康复机构建设。各省要特别关注国家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主动协调卫生部门,打通残联系统康复机构与卫生医疗机构协作的渠道。我们有甘肃省康复中心这样的综合性康复医院,也有以康复为主的专科医院,要针对卫生部对康复医疗机构的急性期、稳定期和恢复期三项功能定位,结合实际,明确自己的功能定位,加强康复资源与医疗资源的整合、共享、互补和联动,开展残疾人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双向转诊等。要逐步解决康复机构的医疗资质,将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人和残疾人医疗康复服务作为主要的服务内容和发展方向。此外,要进一步落实《残联系统康复机构建设规范(试行)》,按照规范的内容,提高康复机构服务能力。三个突破。“十二五”要在残疾预防、辅助器具服务、残疾儿童康复上下大力气,重点突破。预防和控制残疾发生和发展是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大事,做好残疾预防,残联系统义不容辞。“十二五”新增了儿童残疾预防实施方案,各省充分认识到残疾预防的重要性,以儿童残疾预防作为突破口,把残疾预防工作抓起来,有步骤、有重点地做好残疾预防工作。辅助器具适配是残疾人补偿和改善功能、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参与能力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是最能体现残联工作特点、全社会“看得见、摸得着”的工作。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我们刚刚又下发了《关于加强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意见》,一会还要举办全国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启动仪式,各地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按照文件要求把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建设好。残疾儿童是社会最关注、最具有抢救性康复价值的群体,“十二五”加大了对残疾儿童这一重点人群的救助力度,各省要抓早抓小,协调卫生等部门,推动建立儿童残疾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力争形成覆盖所有残疾儿童,具有普惠福利意义的康复保障制度。
(三)实施方案。
在这样总体思路的指引下,我们制定了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康复总体任务目标,即完善康复服务网络,通过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普遍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其中包含三项具体任务:一是完善康复服务网络,健全保障机制,加快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二是全面开展社区康复服务,实施重点康复工程,帮助1300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的康复。三是构建辅助器具适配体系,组织供应500万件各类辅助器具,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基本型辅助器具。
为完成十二五纲要提出的任务目标,我们制定了9个康复配套实施方案,包括社区康复、视力残疾康复、听力语言康复、智力残疾康复、肢体残疾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儿童残疾预防、残疾人康复人才建设9个实施方案。
提醒各省注意的是,目前“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实施方案还在会签中,大的原则不会变,可能会有微调,彩金项目和儿童项目的经费标准已经确定。康复配套实施方案,今明两天各主管实施方案的负责人将进行项目的具体介绍,我今天先总体谈一下这9个实施方案。1.社区康复方案。
社区康复实施方案,与“十一五”最大的不同是,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普遍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城市地区强调要开展规范化的社区康复服务,农村地区提供基本社区康复服务,争取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工作的主要抓手也将从创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市)”转向推动社区康复站(室)以及康复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紧跟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特别是卫生部“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发展方向,将社区康复工作纳入基层社区卫生服务和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大力推进;(2)加强市、县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对基层社区康复的辐射能力;(3)坚持典型示范,稳步推进。“十一五”建立的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区、县,“十二五”要继续发挥示范作用,同时,中国残联将推动示范性的残疾人社区康复站工作。
2.视力残疾康复方案。
与“十一五”相比,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上,更加强调长效机制的建立,大力推动白内障无障碍工作。同时,强调重点做好低视力助视器验配和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加强低视力和盲人定向行走机构建设和人才培养工作。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与卫生部门协作,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的筛查。(2)大力推进白内障无障碍建设工作,“十二五”要培育600个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建立一批白内障无障碍省、地市,各省要从以往单纯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任务向建立白内障无障碍机制转移。(3)完成好50万名贫困低视力者配用助视器的任务,注重助视器从普发向适配推进。
3.听力语言康复实施方案。
听力语言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更加注重提高康复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体系;救助力度进一步加大;救助范围进一步拓宽;更加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全面实施教改。
各地要以今年全国听力语言康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采取有力措施,科学谋划。认真贯彻执行孙先德副理事长提出的工作要求。注意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1)坚持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的专业化、系统化和不可替代性。(2)要率先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工作目标。(3)及早动手,启动本地聋儿全面筛查工作。(4)推进听力语言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科学规划好本地听力语言康复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在人员编制、设备配备、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支持。(5)高度重视专业技术建设,不断保持技术的领先优势。4.智力残疾康复实施方案。
智力残疾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对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的人数和资金有所增加;进一步强调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服务机构的规范化建设;促进康复机构成熟技术向基层社区延伸。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要通过政府民生工程、公共服务建设项目、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加大投入。(2)要加快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发展,省、市(地)要有智力残疾康复的技术资源中心,县(市)要有智力残疾康复服务机构,培养一支懂专业、有能力、能解决问题的康复技术队伍。(3)强调机构康复与家庭康复结合,保证康复训练的连续性,重视智力残疾儿童家长培训和家庭康复训练指导。5.肢体残疾康复实施方案。
肢体残疾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救助标准有所提高;救助数量有所加大;对各类定点医院的质量要求更高。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做好肢体残疾儿童手术和康复对象的筛查、审核、安置,落实术后儿童的康复训练、矫形器装配的衔接。(2)务必选择符合条件、有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经验的医院,确保手术质量,避免医疗事故的发生。6.精神病防治康复实施方案。
精神病防治康复“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1)工作形势不同。近段时间,国家对精神病患者救治工作高度重视,国务院已于昨日原则通过了《精神卫生法》,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等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精神病人特别是重性精神病人的管理;(2)覆盖面不同。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覆盖人口从“十一五”的全国2/3的人口到全部人口。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加强精神病患者医疗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落实国家加强残疾人医疗保障的政策,将精神病服药费用纳入报销范围。(2)继续坚持大力推进“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加强对重性精神病人的帮扶力度。(3)加强孤独症儿童康复工作,做好摸清孤独症儿童底数、规范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培训专业人员等基础性工作。7.辅助器具服务实施方案。
辅助器具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与“十一五”的主要不同是:(1)项目资金大,是“十一五”的934倍,受益残疾人数多;(2)增加了“重度贫困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和“就学就业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两个新的救助项目;(3)单件(例)救助金额比例提高;(4)扩展了辅助器具服务内容,增加了多种服务项目;(5)更加重视辅助器具适配,同时将辅助器具适配人员、假肢矫形器技术人员的培训列为专项,着力培养专业人员。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以机构建设为核心,建立健全辅助器具服务体系。各级残联要层层抓落实,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机构建设步伐,在“十二五”末期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残疾人基本辅助器具服务体系。(2)狠抓人才建设,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辅助器具服务队伍。要“两手抓”,一手抓引进,一手抓现有人才队伍的培养。培训工作要向基层延伸,加大对地市、县级服务专业人员的培养力度,要以“辅助技术岗位工程师”培训为抓手,加强辅助器具培训工作的规范化。8.儿童残疾预防实施方案。
这是“十二五”新增的实施方案。主要任务目标是在全国31个城市开展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试点,探索建立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在全国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宣传教育活动,到2015年,儿童残疾预防与早期康复知识的知晓率达到80%。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做好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试点,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将0-6岁儿童残疾筛查纳入儿童保健常规工作内容,在现有的新生儿筛查和儿童保健服务内容中明确增加儿童残疾筛查内容,利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开展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工作,建立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等各环节有效衔接的常态化服务机制,做到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早康复。(2)积极开展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宣传教育活动,宣传儿童残疾预防知识,减少残疾发生,各省要做好“预防残疾共享和谐”残疾预防系列宣传活动。
9.残疾人康复人才建设实施方案。
这是“十二五”新增的实施方案。主要任务是2015年基本建立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人才建设体系,完善人才建设工作机制,残疾人康复人才队伍基本适应残疾人的康复服务需求。
各地在今后工作中,要注意以下方面:(1)把康复人才培养工作放到实现康复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抓两头带中间,重点做好高端管理人才、学科带头人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工作。(2)强化康复学科队伍建设,构建康复科研团队,增强康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3)深化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工作,形成逐级培训和滚动培训的运行制度。(4)借助医师多点执业的有关政策,逐步实现残疾人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的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双向进修、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医疗机构和康复机构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彩金和儿童康复项目。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彩票公益金和专项补助资金,支持各地实施“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和“中国残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2012-2015年)”。1.项目内容。
“十二五”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为听力、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项目内容包括为贫困听力残疾人免费配戴助听器,为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药品补贴和住院救助,为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为贫困残疾人配发辅助器具、为地市级辅助器具服务机构配备流动服务车、培训辅助器具适配人员等。
“十二五”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为听力、肢体、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及辅助器具,项目内容包括贫困聋儿购置配发人工耳蜗,并补贴人工耳蜗手术、术后调机和术后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聋儿购置配发助听器并补贴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实施矫治手术、补贴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为贫困脑瘫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装配矫形器;为贫困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训练经费;为贫困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适配辅助器具。2.工作要求。(1)搞好筛查。
切实搞好残疾儿童和彩金项目救助对象的筛查工作,结合儿童残疾预防方案,协调卫生、计生等部门建立残疾儿童筛查、转介、康复服务的机制。各省要尽可能把所有有需求的贫困残疾儿童和救助对象筛查出来,并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审核确定受助对象,确保有康复需求的贫困残疾儿童和残疾人得到救助。(2)规范管理。
加强项目执行机构的管理,注重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规范化建设,开展对相关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物资与档案管理,各项目执行地区残联及相关康复机构要有专人负责,对物资的管理,要单独建账,手续齐全,要建立专门档案;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特别是以资金补助形式执行的项目,如彩金辅助器具项目,我们提倡各项目省可以直接从入围的供应商或产品目录中采购适配的辅助器具,这是以往救助项目中从没有过的新举措,这一措施要等财政部会签后才能确认执行。各省要在项目资金管理上下工夫,对项目资金管理进行全过程评估与监督,认真接受社会监督。(3)加强宣传。
要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项目的意义、资助内容和申请办法,让广大残疾人了解熟悉项目,及时宣传报道项目开展情况和受助效果。通过举办项目启动仪式、组织慰问受助残疾人等活动,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关注和扶助贫困残疾人。认真做好项目资料(包括文字、图片及声像资料)的收集、整理、存档,建立专门的项目宣传档案。(4)严格督导。
各省针对项目实施情况,加强动态监控和追踪问效,定期对项目组织检查、考核和业务指导,建立项目评估考核工作制度,确保项目实施效果,对发现的问题要指导基层及时整改,问题严重的,要及时上报。
目前进行的绩效考评,也反映出项目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各省要加强项目督导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经费使用管理符合要求、项目工作档案及时整理归集,要有计划、有总结、有检查考核,有典型事例,能够反映项目组织实施和管理的过程,数据库信息录入须准确,项目终期的检查和绩效考核都会要求很高,希望各省早做准备。
三、强调几个问题
以上谈了“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面临形势、总体思路、九个实施方案和彩金、儿童项目,最后我想再强调几个问题。
(一)摸清底数推进康复服务实名制。
要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我们必须掌握底数,要了解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到底有多少,他们姓氏名谁,这样我们的康复服务才会更加个性化、具体化。2011年4月至6月中国残联康复部开展了全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就是为了准确掌握全国范围内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基础数据。各省要继续录入好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数据库,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实名制。同时,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的数据要和社区康复服务人数统计等相衔接。
(二)加强资源整合、利用、互补和共享。
各地要积极主动协调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康复资源及社会康复资源,整合、利用相关康复服务机构和技术队伍,加强资源的互补与共享,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康复工作。要本着有所为与有所不为、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理念,认真调查、分析当地的康复资源状况,避免重复投资、避免资源闲置与浪费,使当地有限的康复资源得到有效的利用。
(三)量力而行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各地要根据基层实际情况和工作能力分配任务和工作,服务能力强、工作基础比较好、积极争取和有迫切需要的地方可以多分配任务、多压些担子,对于服务能力弱、工作基础和能力较差的地方视情况分配任务,要量体裁衣保证质量完成“十二五”康复工作任务。
(四)处理好康复项目与总体康复工作的关系。
各省在实施项目过程中,要借助项目的实施,促进服务机构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丰富康复服务内涵,并要跳出项目推动整体康复工作。项目的实施只是康复工作的一部分,要放大项目效应,充分发挥项目的社会和经济效应,努力研究如何把项目实施转化成推进康复工作的优惠政策,研究建立康复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
同志们,回顾以往,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2011年是全面启动部署“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键年,任务已经明确,年限已过五分之一。让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奋发进取,为完成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纲要的各项康复任务,为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关于印发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总结讲话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
2009年4月16-19日,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在江苏省无锡市召开。中国残联副理事长孙先德、中国残联有关部厅及相关直属单位领导出席会议。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计划单列市分管康复的理事长或副理事长,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康复部主任近13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在会上,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尤红作了会议总结,就会议精神的贯彻,以及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战略目标,推动“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现将尤红同志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印发,供各地学习贯彻。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2009年5月在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09年4月19日)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中国残联康复部主任
尤
红
同志们:
全国残联康复工作会议,历时四天,经过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圆满地完成了既定的任务,就要结束了。
这次会议内容多,质量高,收获大。中国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孙先德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残联、卫生部、民政部共同启动了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县(区)的培育活动并进行了相关部署;作为会议承办方的江苏省和无锡市有关领导出席了会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残联分管康复工作的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及有关社区康复专家参会;中国残联康复部和有关康复直属单位的同志参会并进行了相关业务培训;江苏、北京等省交流了工作经验;会议就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关工作提出了要求;现场观摩了无锡市农村社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并听取了社区专家的报告。与会代表积极思考,广开言路,认真讨论了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具体措施。同时对康复工作如何把握大局、如何更有效地为残疾人服务提出了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会议开得非常 成功、有效、实际。
一、会议的主要收获
1、分析了形势
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时期,在残疾人事业的重要机遇期和发展期,在残疾人康复工作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下,全国康复工作会议的召开,恰逢其时,非常重要、必要和及时。
会议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状况,“十一五”以来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成绩与基础,当前面临的有利形势和挑战都做了比较充分、深入、透彻的分析。大家一致认为,在国家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为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和有力的政策保障。但康复工作仍面临着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服务能力之间差距较大、残疾人康复服务保障体系与服务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等问题。我们要抓住机遇,乘势而上,迎接挑战,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中国残联提出的建立健全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战略要求,认真分析国情、省情,立足于解决残疾人最基本的康复需求,全面推进、加快发展残疾人康复事业。
2、明确了思路
孙先德副理事长在会议上的主旨讲话,针对康复工作的 主要矛盾,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康复工作的基本思路:紧紧围绕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一个主线,建设康复法规政策体系和康复服务体系两个体系,抓住社区康复、白内障无障碍建设、重点救助项目、康复宣传等四项重点工作。大家认为,这是针对目前康复工作现状和矛盾提出的有针对性并战略战术相结合的康复工作思路,也是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可以实现的工作目标。这一思路和目标,既让大家看到了当前和今后几年的努力方向,又让大家感受到了一种紧迫,需要我们做到心中有数、精心筹划,紧锣密鼓。
3、交流了经验
会议围绕主题,进行了八个省的经验交流。江苏省全面介绍了本省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北京市重点介绍了残疾儿童义务康复全覆盖的有益尝试;湖北省侧重介绍了多层次培养残疾人康复人才方面的做法;河南省突出创建白内障无障碍省的积极探索;甘肃省就省级康复机构建设如何定位与管理介绍了经验;广东、辽宁、云南省就做好农村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交流了经验。同时,我们还观摩了江阴农村社区康复工作模式与成果。
典型发言和现场观摩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侧面和不同的康复工作领域向大家展示了同样的工作成就。与会者认为,这些经验值得借鉴和推广,尤其是这些典型的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如何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作条件紧密结 合,给大家提供了非常好的、重要的借鉴和启发。
4、增进了了解
从这次会议的日程大家能够看到,从代表的发言当中大家也能感受到,康复部做了非常认真的商议和策划。考虑到新任主管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比较多,我们力图通过这次相聚,会议和培训结合,达到统一思想,鼓足干劲,加强沟通,明确职责,全面了解和掌握全国康复工作的进程和要求。会议期间,中国残联康复部的四个处室和中国残联康复直属单位及康复协会的同志首次向与会代表认真介绍了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工作进展、存在的问题和需要各地配合的有关方面。各位代表借此了解了中国残联康复部及有关直属单位的工作范畴、工作进展情况并清楚了如何配合做好工作。同时,通过这四天的相处,各位代表加深了感情、增进了了解、加强了沟通,对于相互借鉴工作经验和启发工作思路,坚定做好今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起了积极作用。
二、需要共同探讨和关注的几个关系
先德副理事长的讲话,剖析了当前康复工作面临的形势与挑战。讲话中既有对康复工作的总体战略思考,又有具体战术打法,是我们做好工作的重要依据。当前康复工作存在的几个问题,归纳起来最现实、最迫切的主要是: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与康复能力不足、水平不高的矛盾;康复系统机构、设备、人才等康复服务资源的短缺与资源闲臵、浪费的矛盾等。我在去年聋康会议上曾说过,回顾多年来残疾人康复工作所走过的路,要逐步解决上述矛盾,至少有四个我们需要坚持的出发点:一是要干别人不干的事。针对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切切实实找准工作的切入点,拾遗补缺,逐渐树立工作的不可替代性。二是要干自己该干的事。紧紧围绕制约康复工作事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不等不靠,下真功夫想实招,真正探索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三是要干残疾人急需的事。立足残疾人最迫切、最现实需要,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四是要干康复事业必须的事。要在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
为了认真贯彻孙先德副理事长的讲话精神,把各项康复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各省还需要关注和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关于康复事业与残疾人事业的关系
残疾人事业的发展现在处于最好的机遇期和发展期。中央七号文件的发布、残联五代会的召开,残疾人事业两个体系建设的加强以及国家对残疾人事业在精力上、财力上、物力上、人力上的加大投入等等,都使残疾人事业得以蓬勃发展,也给残疾人康复事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我们面对的是机遇与挑战同在,压力与动力并存。随着残疾人事业的深入发展,残疾人康复意识的不断提高、残疾人康复需求的日益增长,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对康复事业地位和重要性的认 识,加强领导,加大投入、创造条件做好康复工作。近年来,康复工作围绕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局,也实现了重大战略调整,由被动应对向主动出击调整,由重点工程向全面铺开调整,由单纯完成康复任务向建设康复工作长效机制调整。康复工作思路的调整,正是迎合了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要.大家需要思考的是:一是如何借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大势来推动康复工作,二是如何实现康复工作战略性转变。
2、关于医疗卫生改革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关系 2009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3月18日,国务院下发了《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本次医疗卫生改革,着眼于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提出到2011年,基本医疗保障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到2020年,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达到这一目标,仅2009-2011年,各级政府就要投入8500亿元,其中中央政府投入3318亿元。
医改文件是大家的必读文件,每位主管副理事长和康复部主任一定要细读。其中相当多的内容与残疾人康复工作紧 密相关。一是意见提出,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中央规划支持的2.9万所乡镇卫生院建设任务,支持改建5000所中心乡镇卫生院。三年内新建、改造3700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万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二是定期为65岁以上老年人做定期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为精神疾病等人群提供防治指导服务。三是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属地管理。四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已经将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有关项目列入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等等。
这带给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是什么?残疾人康复工作者应该思考并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了解卫生政策、依托卫生部门、融入卫生体系。我们要借助国家下大力气进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契机,深入研究,寻找政策点和发展机遇,加强和改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借势推进残疾人康复事业加速发展。要借助国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时机,将残疾人康复充分纳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范围,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如为65岁以上老年人定期检查、为3岁以下婴幼儿做生长发育检查等工作,都可以从中检查出残疾人。那么,残联与卫生如何衔接?残联要主动找到卫 生部门,把流程做好;要与卫生齐抓共管。这里面,残疾人康复工作有很多文章可作。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方面,要研究残疾人康复项目如何融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这些都是与残疾人康复工作密切相关的。
残疾人康复工作实质上是国家卫生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多年来,卫生部门对这方面投入的精力、财力和人力都不足。残联系统做出了品牌、做出了形象、也做出了成效。但是不能代替卫生部门在这方面的主导作用。在工作实践当中,很多工作是离不开卫生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了解卫生政策。所以各省一定要找到当地卫生厅,在国家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当中,把残疾人康复工作紧紧纳入当中,各省残联要采取积极态度,主动出击。可喜的是,中国残联与卫生部的合作是非常密切的。各省残联康复部一定要和卫生部门达成共识,各项康复工作共同推进,要让卫生部门意识到、残疾人康复工作也是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残联联手推进,将会共赢。
二要转变观念,调整重点,规范管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给残疾人康复事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以往的一些康复项目,将由重点转为非重点。比如,白内障复明工作,三年后要实现发现一例复明一例,残联就要将这项重点工作转为非重点。残联要立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随时调整工作重点。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医改文件明确规定,医疗机构逐步实行属地化管理和全行业管理,无论所有制、投资主体、隶属关系和经营性质,均由所在地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规划、统一准入、统一监管。这就意味着所有有医疗资质的康复机构的规划、准入、监管部门是卫生行政部门。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我们要研究如何应对,如何加强自身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以适应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需要。有医疗资质的康复服务机构想要有立足之地,必须要和当地医疗机构的要求和标准相一致。必须壮大自己,有立足之地,才能处于不败之地。
3、关于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与康复人才培养的关系 在政府的重视、有关部门的支持、残联组织的努力下,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初具规模,逐步形成了以国家级康复机构为龙头,省级康复机构为骨干,地市级康复机构为支撑,基层机构为基础,并与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紧密衔接的康复服务网络。截至2008年底,各类残疾人康复机构近2万个,中央—省—市(地)—县的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但这其中仍然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一是康复机构网络运行的有效性;二是康复机构管理的规范性;三是康复机构运行模式的多样性。我们要坚持“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我们目前有甘肃省康复中心这样独立的康复机构,也有湖南省康复中心这样为我残联所用的民营的康复机构,也有像江苏无锡这样与卫生机构合作的康复机构。但 无论什么模式,残疾人得到服务是我们最终的目标。
康复服务体系有了,康复机构建了,但康复人才匮乏。康复人才队伍已经成为制约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的瓶颈。基层康复人员严重短缺,部分地区存在重设施建设、轻队伍建设的现象,一些地区人才留不住进不来,没有形成引进和激励人才的良性机制等。要加强残疾人康复服务体系的建设,就要紧紧抓住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工作力度,合理统筹,加快发展。
为加强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去年以来,中国残联在康复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一些新的举措,如探索与高校合作办学等形式,开展康复人才培养;试点建立康复人才培训基地,拓宽康复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培训的渠道;协调卫生部、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将康复培训纳入卫生部门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范围;将全国高等院校康复相关专业开办情况信息公布给全国各地等。从2009年开始,中央财政将连续3年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康复人才培养,加大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各类康复人才培养的数量与速度,逐步完善康复人才培养的体制和机制。我们将启动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用三年时间,培养几百名高素质康复人才;培训几千名在岗人员;培训几万名社区康复协调员。
各省残联要按照孙先德副理事长讲话中提出的“三年时间内通过中央、省、地、县分级师资培训使每一个城市社区 和东部农村社区、中西部相对较发达地区的农村社区中都有一名可以向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服务的康复协调员”的目标要求,总体规划,制订方案,分解任务,细化措施。坚持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一是面向基层,加大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力度,提高基层康复服务能力;二是面对机构,加强各级康复业务机构骨干技术队伍培养,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指导能力;三是坚持规范培训和应急培养相结合,有计划地组织好基础培训;四是坚持残联系统内外培训的方式,充分发挥本省高等院校的智力资源,采取多途径办学,多层次培养、多形式授课的方式,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五是不断完善康复人才培养配套管理制度,协调解决康复人员执业资格和职称晋升实际问题,稳定和发展好康复人才队伍。
关于康复人才培养项目,大家要清楚的是:①中央级的人才培养是以面向各省、倾斜中西部地区为原则。②中央级培训的是师资,培训涉及康复各领域。③地方要摸清底数、按需上报、逐级培训、注重质量。
4、关于康复项目和整体康复工作的关系
各地要充分发挥康复项目的带动效应,通过项目的实施,以点带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目前有的地方残联康复干部还存在对项目等、靠、要的思想,这种思想不能有。各地既要利用好康复项目,强化组织管理,确保项目实施效益,以项目为契机,争取政府领导的重视,配套资金的投入,使 残疾人受益面的不断扩大,又要处理好单项康复项目实施与康复业务全面发展的关系,通过重点工程和救助项目的实施,从整体上加强残联自身机构和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拓展康复服务内容,提高康复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残疾人康复服务长效机制的建立。
项目的作用是什么?一是解决急需人群最迫切需求。二是要带动康复工作的全面发展的,包括康复理念、康复方法和手段以及康复管理。三是通过项目的运行,最终实现的是建立残疾人康复工作长效运行机制。各地要树立完成项目任务是手段,全面发展各项康复业务是目的思路。
5、关于社区康复与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关系 这次会议我们重点的一项内容,是启动农村社区康复示范县与第二批城市社区康复示范区的培育活动。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战略目标的平台,社区康复具有低投入、广覆盖、可及性强的特点。社区康复提供的康复服务主要依托社区资源,能够节省投入,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资源的作用为残疾人服务,能够在短时间内扩大康复服务的覆盖面。各项康复业务都可借助社区这个平台开展工作,弥补专业机构康复的不足,可以就近就便为各类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因此社区康复是实现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各地要紧紧抓住社区康复与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这一关系,重视和做好社区康 复工作,推进康复在社区,服务在家庭,切实地、不打折扣地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
关于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与2015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有机联系。
一方面,残疾人康复服务有赖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有赖于各级各类卫生系统资源。这体现的是残疾人康复工作与卫生工作要共同发展;另一方面,残疾人康复服务要针对残疾人自身的特点和需求,充分发挥残联自身的优势,就地就便、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衡量残疾人享有康复服务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要从实际出发,分类指导,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在这项工作中,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农村社区典型,我们要着重思考的问题:一是要树立典型。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树立有代表性、树得起、学得来的典型。二是不要只关注典型的树立而忽视整体,最终要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社区康复工作。三是要学习社区康复的理念、运行方式和手段。
6、关于资源的整合和有效利用的关系
一是资源的整合。康复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需要各个部门的密切配合,统筹规划,共同协作,才能做好。以政府为主导,各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是实践中总结出的宝贵成功经验。要整合外部资源,发挥好 残联在康复工作中的作用,主动协调卫生、民政、财政等有关部门,整合相关服务机构和技术队伍等资源,使残联与卫生、民政、教育、财政等部门形成合力,共同推进残疾人康复工作。内部资源也要整合,包括三个中心、协会的资源,还要整合中央与地方残联、地方与基层残联的康复资源。二是资源的有效利用。要 “就地挖潜”,充分发挥现有的康复设备设施和人员,加大整合力度,尽可能将现有的资源发挥出最大效能。
7、关于康复管理工作和康复管理干部的关系
有人认为,康复工作什么人都能做。人不同,做出来的工作是不同的。什么人都可以做,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好的。希望每个康复管理干部都要把康复管理作为一门科学。
这次开会,有17个分管理事长和16个康复部主任都是新到康复工作岗位的。这里有必要再谈一下康复工作管理和康复管理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康复工作是管理性很强的工作,康复工作人员要不断强化管理方面知识,提高康复管理水平和能力。
作为康复工作管理者,尤其是刚刚接手康复工作的新同志,要尽快熟悉工作,调整好心态,在其位就要谋其政,提高宏观综合管理能力和微观项目管理能力,干中学、学中干、边学边干,更新康复观念,提升康复管理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能力。同时,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 和开发现有人力资源,筑巢引凤,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不断优化人力资源配臵,调整人力资源结构,创造吸引人才、激励人才、人尽其才的良性环境和运行机制。
我们将在年内成立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康复管理专业委员会,并召开第一届康复管理论坛——“康复机构建设大家谈”,邀请大家共同研究问题、交流经验、解决问题。这样的研讨会我们争取每年召开一次,以会养会,有文章就参会,大家来研讨康复工作。希望大家提早做好准备,多动脑筋,自由参会,形成常规,加强在残疾人康复工作理论上的研究。
希望大家思考一下关于继承与创新。
首先是工作理念的继承与创新。有些工作要有自己的思想,不是以前怎么做,现在就必须怎么做。从前做的好的,做的对的要发扬光大。形势在变化,时代在前进,你就要思考“我要怎么做?”落脚点就是要勇于开拓创新。二是工作模式的继承与创新。最好的不一定是最适合的。不见得要做最好的,要结合自身做最适合的。不要照搬其他地区的做法,一定要结合省情,关键要借鉴理念和方法。三是工作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要加强研讨,加强科学决策。
8、关于“十一五”康复任务完成的质和量的关系 “十一五”前三年,通过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747万残疾人得到不同程度康复,完成“十一五”任务总量的90%,成绩斐然。欣喜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和了解到,数字的背后,有多少残疾人切实受益;数字的背后,残疾人得到康复服务的水平如何;数字的背后,各康复业务是否均衡发展,薄弱环节在哪里。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十一五”剩下不到两年时间需要思考,及时解决的。此外,截至2008年底,700多万残疾人得到社区康复服务,这与“十一五”2000万的任务目标还有一定差距,这也是需要我们花大力气着力推动的工作。对各省的要求如下:
各省在确保如期完成任务的同时,要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和《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实施方案》的要求,做好“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和彩金康复项目督导检查,加强对工作基础较差地区和薄弱环节的检查力度,加强康复经费管理和绩效考核,要保质保量完成“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各项任务。
最后,想说说关于抗震救灾工作
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特大地震,致使37万多人受伤,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全国残联康复系统迅速行动,团结一致,在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领导下,义不容辞地承担起震后数万名残疾伤员康复工作的重任,积极部署、各方协调、赶赴灾区开展康复救援、做好接收地震残疾伤员康复工作,发扬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无私奉献,敬业爱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受到中国残联党组理事会、卫生部领导、四川省委省政府及重灾区党委政府、社会各界高度好评。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和广东、上海、辽宁等省(直辖市)残联,在震后第一时间组成中国残联抗震救灾国家康复医疗队,赴四川省成都市、德阳市、绵阳市、广元市等重灾区,开展震后伤病员医疗康复工作。北京、天津等20个接收转运伤员的省根据中国残联的统一部署,充分发挥残联系统康复中心、辅助器具中心等康复机构的资源和服务网络的优势,积极开展地震伤员后期康复训练和辅助器具配臵工作。
四川省广元市在此次大地震中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创伤。在数千地震伤员亟待康复医疗和训练的时刻,中国残联组派浙江、上海、广东、辽宁等省残联康复医疗队再次奔赴灾区,开展了长达四个月的对口康复支援。医疗队员发扬不畏艰险、救死扶伤的精神,以精湛的康复治疗技术、忘我的工作态度为地震伤员及时康复赢得了宝贵时间,最大限度减少了残疾发生,获得了当地政府和广大地震灾区伤员的一致好评。
救灾工作得到了各省的大力支持,一直没机会向大家说声谢谢,在此,我代表中国残联康复部对在汶川地震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联及赶赴抗震救灾第一线的医疗队队员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三、会议的贯彻落实
1、领会精神,做好汇报 大家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会议精神,会后,及时向本省党组理事会做好汇报,要重点汇报中国残联领导讲话主旨,新时期康复工作思路,贯彻落实会议的具体措施等,取得残联领导班子对康复工作重要地位的认同和支持。在此基础上,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2、抓住重点,做好落实
要注重学习和研究会议上强调几项重点工作,如康复政策法规建设、社区康复、白内障无障碍、康复机构建设、康复人才队伍建设、康复宣传等。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抓住重点,有的放矢,拿出切实有力的措施。
3、做好沟通,加强统计
各省还要继续做好“十一五”任务和彩票公益金项目的统计工作,及时录入台帐和数据库。加强横向和纵向沟通,有关这次会议的贯彻和落实情况要及时报送中残联康复部。
同志们,回顾以往,我们深感自豪,展望未来,我们充满信心。目标已经明确,让我们肩负重任,携手共进,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和扎实有效的工作,紧紧围绕2015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主线,抓住关键环节,脚踏实地,努力提升康复服务水平,千方百计推动残疾人康复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后,向为这次会议的成功举行而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祝大家返程顺利,工作取得更大成绩。
感谢江苏!感谢无锡!感谢大家!
第三篇:关于进行“十一五”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的通知[全康办〔2010
关于进行“十一五”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的通知[全康办〔2010〕22号]-文献中心-中国残疾人联合会2011年7月30日 15:52:49 星期六
:::网站无障碍声明 语音版网站导航 简体版 繁体版ENGLISH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政务频道:领导简介-机构设置-主要职能-事业发展-政策法规-理论研究-文献中心-事业统计-在线访谈-公告通知-
新闻频道:每日讯息-地方动态-专题报道-图片聚焦-视听在线-文化出版-人物风采-艺术人生-媒体关注-残疾人之友-
服务频道:领导信箱-网上信访-办事指南-下载中心-数据查询-公众问答-网上投稿-网上调查-网站检索-网站分析-
业务频道:康复教育-就业扶贫-维权体育-宣传文化 国际合作财务经济基层组织人事工作-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兵团 农垦
[将打开新的窗口] 高级
搜索
:::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献中心>>事业文件>>其他文件
关于进行“十一五”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的通知[全康办〔2010〕22号]
2010-10-15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残联,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的要求,为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进展,总结“十一五”以来各项残疾人康复工作的经验,发现、解决存在问题,为“十二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提供依据、奠定基础,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将组织进行“十一五”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现就检查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检查方式
“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采取各地自查与全国抽查相结合的方式,以自查为主。
(一)自查:各地根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康复配套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目标,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按照本通知要求,制定检查方案,统一部署,统筹安排,对各项康复工作进行全面认真的自查。
(二)全国抽查:依据《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一五”发展纲要》任务目标,对部分省进行抽查。
二、检查时间
各地自查时间:2010年10月-11月。
全国抽查时间:2010年11月-12月。
三、检查内容
(一)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国办转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制定相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情况。
(二)“十一五”发展纲要各项康复任务的执行情况。
1.社区康复: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覆盖范围,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受益人数等。
2.视力残疾康复:白内障复明手术、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情况;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县情况;建立地级残联低视力康复部情况;盲人定向行走训练工作情况。3.听力语言康复:听力语言康复工作组织管理、机构建设、国家重点项目执行情况。
4.智力残疾康复:智力残疾康复工作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建设与开展工作情况。贫困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家长培训、贫困智力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社区开展成年智力残疾人康复训练服务情况。
5.肢体残疾康复:肢体残疾康复工作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训练服务网络建设与开展工作情况。贫困肢体残疾儿童矫治手术完成情况。肢体残疾儿童康复训练与肢体残疾人社区康复训练任务、贫困肢体残疾儿童抢救康复项目任务完成情况。
6.精神病防治康复: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情况。彩票公益金贫困精神病患者医疗救助项目实施情况;孤独症儿童康复机构建设情况,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受益人数等。贫困孤独症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执行情况。
7.残疾人辅助器具供应服务:“十一五”各项辅助器具服务任务的执行情况;省、地、县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网络建设情况;任务及重点项目执行情况;辅具专业培训及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辅具适配开展情况。
(三)贯彻落实全国省级残联康复机构规范化建设会议精神,康复机构规划制定情况,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的建设发展情况,各级各类康复机构管理运行情况。
(四)贯彻落实《全国残联系统康复人才培养规划(2005年-2015年》情况,《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实施情况。
(五)按照《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方案要求,各分项目实施情况及项目数据库录入情况。
(六)残疾人康复经费的投入和使用管理情况,包括对每中央财政下拨的康复专项经费的使用管理情况;地方配套康复经费的投入和使用情况;本地通过各种渠道筹措经费的数额及使用管理情况。
四、检查要求
残疾人康复工作涉及面大,发展也不平衡。各地在组织开展“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终期检查时,要统筹兼顾、科学务实;要有量化指标;要能够实事求是地反映本省残疾人康复领域发展现状,不走过场;要认真总结基层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方面的典型经验和做法;要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予以协调解决。
(一)为方便各地进行“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全康办制定了《“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表》(见附件1)。残疾人事业专项彩票公益金康复项目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项目按照各相关业务领域检查表要求检查。
(二)各省的自查工作,由省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统一协调,组织有关部门人员、康复工作管理人员、专家和专业技术人员参加,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扎扎实实地开展工作。
(三)各省在组织自查之前,要对参加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开展检查的目的、意义,学习、掌握并使用好检查表格,逐一落实对各康复领域开展自查的要求。
(四)各省要在2010年11月9日前完成本地区“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自查;如实填写《“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汇总表》(见附件2),撰写“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自查总结报告,其中康复人才培养工作及康复机构工作,按照检查表的内容要求只做文字表述,体现在总结报告中,请将自查总结报告2010年11月30日前报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附件:
1.“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表
2.“十一五”残疾人康复工作检查汇总表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二○一○年十月十一日
点击附表下载
【 字体:大 中 小 】【 打印 】
相关链接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网站无障碍声明 | Copyright © 2000-2007 www.xiexiebang.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国残疾人联合会 网站管理及技术支持:中国残联信息中心
本网站所刊登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资料,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5022942号 合作单位:新华网 无障碍支持单位:哈尔滨亿时代 IBM(中国)看汉科技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第四篇:粤残联〔2012〕112号关于印发《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省公安厅
广东省财政厅 文件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粤残联„2012‟112号
关于印发《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 “十二五”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地级以上市卫生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财政局、质量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顺德区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局、教育局、民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安局、财税局、市场安全监管局、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批转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粤府„2012‟1号),做好“十二五”期间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根据国家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公安部、财政部、税务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9个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制定《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卫生厅 广东省教育厅
广东省民政厅
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广东公安省厅 广东省财政厅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广东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广东省妇女联合会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 二○一二年六月十三日
主题词: 残疾人 康复 实施方案 通知 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室
2012年6月13日印发
校对:黄力 公开形式:主动公开 广东省残疾人康复服务“十二五”实施方案
一、背景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立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1272个,每年为近60万残疾人提供各种形式的康复服务,实施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和康复救助项目,累计30万贫困残疾人受益,为今后康复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但是,由于全省康复服务体系不完善和康复服务能力不足,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凸显,康复服务内容和标准有待规范,专业人才缺乏,相当多的残疾人家庭贫困,需求与服务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为进一步做好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不断完善残疾人康复组织管理、康复技术指导和康复服务网络,逐步构建起与政府公共服务责任相适应的康复保障机制,确保2015年全省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根据国家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等12个部委联合下发的9个有关残疾人康复的“十二五实施方案”及其配套“实施办法”和省政府《关于批转广东省残疾人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的通知》(粤府„2012‟1号)精神,制定本方案。
二、任务目标
——珠江三角洲和有条件的地区到2013年、其他地区到2015年初步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行政区域内1/3以上的残疾人得到基本康复服务,实施国家和省一批重点康复工程并为80万名残疾人提供康复救助。
——90%以上的街道和中心镇建有综合性的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并形成网络,免费为64095名成年精神、智力等重度残疾人提供工(农、娱)疗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等综合性社区康复服务;每个县(市、区)至少建立1-2个示范性社区康复站(室),免费为66555名成年肢体残疾人开展以恢复期为主的康复治疗、功能训练、康复护理和为100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居家康复服务(中途之家)。
20000名低视力患者适配助视器(其中免费为10700名低视力儿童适配助视器),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视力康复训练,培训儿童家长10700名;为25000名贫困盲人进行定向行走训练并适配视障辅助器具;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213750例,建立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市、区)40个,建立低视力康复机构22个。
——免费为3700名0-6岁听力残疾儿童适配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对3700名儿童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免费为5000名在读的贫困听力残疾学生适配助听器,建立示范性听残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26625名0-6岁脑瘫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肢体残疾的儿童装配矫形器、适配辅助器具,并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引导式教育训练,对26625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肢残(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建立成年肢体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23个。
——免费为29165名智残儿童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康复教育训练,对29165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智残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19810名孤独症儿童开展全日制或时段制的抢救性康复教育训练,对19810名家长进行康复指导,建立示范性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机构23个。
——免费为80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门诊抗精神病药物,为10000名贫困精神病患者提供住院或解除关锁,建立精神健康服务中心22个。
——免费为残疾儿童装配假肢矫形器2060例,为28000名残疾儿童适配辅助器具,为贫困残疾人装配假肢6500例、装配矫形器6345例,为就学和就业年龄段的贫困残疾人适配就学或就业所必需的辅助器具9200件,为贫困重度残疾人适配辅助器具154115件,为10000名贫困残疾人家庭进行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和家庭组合适配辅助器具。累计为各类残疾人配发各类辅助器具 280000件,建立完善市、县(市、区)辅助器具资源中心143个。
——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市开展0-6岁残疾儿童随报和早期康复试点工作,在省和各地级以上市建立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24个。——培训5486名康复专业技术人员,培训14313名社区康复协调员,培养 201名学科带头人,组建100名康复专业技术巡回服务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基层康复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康复服务。
——省、市、县、街道(乡镇)至少各有2个专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的公益性康复机构(含辅助器具服务机构);在康复机构服务内容上,一个地级市行政区域内必须全面开展4类残疾儿童康复教育项目,一个地级市区域内至少各有1个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成年肢体残疾人医疗康复机构和成年精神残疾康复机构。
《广东省“十二五”残疾人康复服务任务分配表》见附件。
三、康复保障机制
(一)组织管理网络
强化以政府为主导,卫生、教育、民政、人社、公安、财政、质监、药监、人口计生、妇联、残联等部门密切配合,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协作工作机制,将残疾人康复工作目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社区建设规划、区域卫生规划及政府工作计划,完善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建立康复工作制度,组织实施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审评工作。各街道(乡镇)有专人分管残疾人康复工作,因地制宜,制定工作计划,指导社区开展残疾人康复工作。各社区居(村)委会配备社区康复协调员,协调组织社区内有关机构、人员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和相应支持。
同时,省和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依托同级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成立“残疾人康复服务指导中心”,承接康复技术管理职能,开展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检查评估和业务督导等业务工作。
(二)技术指导网络
省、市、县(市、区)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组织医疗、康复、教育、辅助器具适配、职业康复等专业人员,成立残疾人康复专家技术指导组,制定康复技术标准,培训康复专业人员,推广实用技术,定期督导和检查,规范残疾人康复工作开展,促进康复服务向个性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有条件的县(市、区)充分利用卫生、教育、康复、辅助器具等各类专业技术机构,建立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和残疾人辅助器具康复技术指导中心,培训基层康复人员,发挥社区内各类专业机构的作用,指导社区和家庭为残疾人提供康复服务。
(三)康复服务网络
充分整合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机构和综合医院康复科、专科康复医院、精神卫生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卫生院)、计生服务站、社区康复站、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学校、幼儿园、托儿所、辅助器具商店、敬老院、社会福利机构等机构的资源优势,特别是引导、扶持、规范社会组织兴办的康复机构,建立以专门残疾人康复机构为骨干、以普通公共服务机构为主体的康复服务格局,形成以省级康复机构为示范、市、县级康复机构为支撑、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的康复服务网络,构建公办与社会办并举、布局合理、城乡发展均衡的残疾人康复服务平台,全面开展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工作,为残疾人提供筛查诊断、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学前康复教育、工(农、娱)疗、日间照料、中途宿舍、居家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心理辅导、家属资源、残疾预防、保健教育、康复咨询和康复转介等种类齐全的康复服务。
四、工作措施
(一)社区康复
1.将残疾人社区康复融入社区卫生、社区建设工作,在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的指导下,采取社区、家庭康复相结合的方式,以加强残疾人功能恢复、促进残疾人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针对残疾人不同康复需求提供综合性的康复服务。推广受益面广、简便易行、经济适用的康复技术,提高残疾人及其亲友的参与程度,实现“康复进社区、服务到家庭”,为残疾人普遍提供基本康复服务。
2.开展社区残疾筛查,了解社区残疾人基本情况和康复需求信息,经综合评估后制定康复服务计划,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建立康复服务档案。根据残疾人各类康复服务需求,联系有关部门和康复机构,提供有效的转介服务。对社区内新发生或新迁来的残疾人,要及时报告,纳入现有的康复服务系统。
3.(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或社区养老机构(星光老年之家),建立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落实配套专职人员和运作经费。为有需求的精神、智力、肢体等重度或老年残疾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开展工疗、娱疗、农疗、精神科服药指导、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从事简单的公益性手工制作或生产劳动;为残疾人提供康复咨询、心理辅导、辅助器具适配和康复评估等综合性康复服务。
4.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等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社区康复站(室),为辖区内残疾人提供残疾诊断、功能评定、康复治疗和康复护理等医疗康复服务。将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列入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绩效考核内容。
5.发挥残疾人及其亲友的作用,依托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社区康复站(室)开展残疾人居家康复服务,以志愿服务、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为重度残疾人提供家庭康复病床、康复训练、康复护理、精神科服药指导、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及指导、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家政服务、外展活动、心理疏导和社会工作等服务。
(二)视力残疾康复
1.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残联共同组织开展白内障患者筛查和治疗工作,组派复明扶贫医疗队赴欠发达或技术力量薄弱地区开展专项救助活动,使白内障患者就近就便得到治疗。按照白内障无障碍市、县(市、区)工作标准继续创建白内障无障碍工作,逐步建立“发现一人,复明一人”的长效工作机制。
2.省级建立视障康复中心,地市级至少建立
1个视障康复部(室、专柜),开展视力残疾筛查、诊断、康复评估、助视器适配、视功能训练、定向行走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和家属资源等服务。特别针对视力残疾人较为集中的特殊教育学校、残疾人职业培训学校(中心)、社会福利机构和敬老院等机构开展助视器适配、定向行走训练及其他视障辅助器具适配工作。
3.鼓励医院眼科开展低视力筛查、诊断和转介工作,有条件的开展助视器验配工作。引导、鼓励大型眼镜连锁店开设助视器专柜,为低视力者提供验光、配镜和助视器使用训练服务。
(三)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
充分发挥国家听力语言残疾康复华南区域中心作用,着力健全听觉康复、语言训练和社区指导三项业务功能;大力推进市、县听力语言残疾儿童康复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努力实现“一市一中心、一县一班点”的建设目标,着力将地级市机构建设成为当地技术资源中心。完善和提升省内的国家人工耳蜗定点医院、国家助听器验配定点机构、国家人工耳蜗术后训练定点机构和国家听力语言康复教学改革试点的各项工作,推广建立听力筛查-耳聋诊断-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后续跟踪等各个环节有机衔接的服务网络。
(四)脑瘫儿童康复
在省级培育国家肢体残疾儿童引导式教育华南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市、县肢残儿童引导式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全面推广引导式教育模式,促进脑瘫等中枢神经受损导致肢体障碍儿童的全面发展,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其今后的生活、学习、劳动和融入社会打下牢固基础。
(五)智力残疾儿童康复
在省级培育国家智力残疾儿童康复教育华南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推进市、县智残儿童示范康复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智力残疾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与教育,促进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教育工作。
(六)孤独症儿童康复
建设好省级孤独症儿童康复教育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大力扶持市、县孤独症儿童示范康复教育示范机构的规范化建设,特别是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孤独症儿童进行系统康复训练与教育,促进融合式社区家庭康复教育工作。
(七)成年肢体残疾康复
着力建设好省博爱康复医院(省残疾人康复基地),培育成为华南地区肢体残疾康复技术资源中心和培训基地,有条件的地市或县建成肢体残疾康复示范机构,给予技术培训、设施设备改善和信息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对脑卒中后遗症、脊髓损伤、关节功能障碍等成年肢体功能障碍者开展以恢复期为主的康复训练服务。
结合残疾人社区、家庭康复工作总体要求,发挥当地医疗康复机构的资源中心作用,对肢体功能障碍者开展康复医疗、功能训练、生活自理训练、辅助器具适配、家庭护理和心理辅导工作,同时提供家长培训、知识普及、咨询和转介等服务。
配合国家任务对18岁以下有需求的贫困肢体残疾儿童少年实施矫治手术,并做好矫形器装配、辅助器具适配工作,开展针对性的功能训练。
(八)精神病防治康复
在全省各县(市、区)全面推广“社会化、综合性、开放式”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模式,完善“精神病防治康复日”制度。
1.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组织管理。各级政府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加强组织领导,卫生、民政、公安、财政、残联等相关部门协作,形成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组织管理网络。卫生部门将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社区卫生和农村基层卫生服务内容,充分发挥专业机构资源优势,对社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进行业务指导、人员培训,组织所属精神卫生机构及各级医务人员对精神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民政部门及时收容和治疗社会上无法定抚养人和赡养人、无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的精神病患者,将家庭困难无经济能力医疗的精神病人纳入社会救助范围,予以医疗救助。公安部门了解掌握本辖区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的有关情况,督促家庭和单位落实日常监护和治疗措施,会同卫生等部门对严重肇事肇祸精神病患者实施强制治疗。残联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动员社会,做好宣传、发动、组织、服务工作,开展摸底调查,组织精神病患者治疗后的康复训练,做好稳定期精神病患者的社区家庭康复训练工作,维护精神病患者的合法权益。
2.加强精神病防治康复技术指导。省、市、县(市、区)指定1所精神卫生机构作为技术指导中心,负责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的技术指导,指导基层开展摸底调查,对患者进行诊断,制定治疗与康复方案,开展人员培训、检查评估等。以精神卫生机构为依托,以社区(街道、乡镇)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发挥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以及监护小组的作用,形成住院、门诊、家庭病床、家庭看护相互配合的治疗系统。精神卫生机构承担重度急性期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向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转介病情稳定出院的患者。社区(乡镇)卫生服务机构在村(居)委会及监护小组的协助下,早期发现精神疾患,根据需要及时转诊,定期随访病人,开展精神病患者稳定期的社区康复。村卫生室、单位医务室以及监护小组在社区(街道、乡镇)卫生服务机构的指导下,督促患者按时服药,进行康复训练,发现病情变化,及时向医务人员报告。
3.加强精神残疾康复机构建设。扶持每个地级市至少建立1个精神健康服务中心,通过中途宿舍、家属资源中心、庇护工场、农疗基地和职业康复等多种形式,为精神病患者康复创造条件。在街道、乡镇层次利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立残疾人康园工疗站(社区康园中心),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开展心理疏导、生活自理及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家属培训等康复活动。开展家庭康复训练,对稳定期精神病患者在实际环境中实施综合性的防治康复措施,帮助精神病患者学会社会生活技能、社会认知,增进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回归社会主流。
(九)辅助器具服务
高水平建设国家辅助器具华南区域中心(省辅助器具资源中心),大力推进市、县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站)的规范化建设。将残疾人辅助器具服务作为为残疾人服务的重要抓手,组织实施好假肢、矫形器装配,重度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就学就业辅助器具适配,居家无障碍环境改造和家庭组合适配等重点项目,保障有需求的残疾人普遍适配到基本辅助器具,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推广辅助器具评估适配科学方法,规范辅助器具服务流程和模式,着力推动辅助器具服务进社区工作。鼓励、资助科研机构研发科技含量高、能显著改善残疾人功能的辅助器具,扶持科研机构和生产企业开发、生产实用型辅助器具,满足残疾人的基本需求。积极参与辅助器具生产和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十)儿童残疾预防
探索建立儿童残疾早预防、早筛查、早转介、早治疗、早康复的工作机制,在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市开展残疾儿童随报和早期康复试点工作。1.建立儿童残疾预防组织管理网络。试点地区在政府统一领导下,卫生、民政、人口计生、残联等部门共同制定本地区儿童残疾预防工作方案,完善和落实残疾儿童筛查、转介和早期康复的相关政策措施。卫生部门负责组织婚前卫生指导、咨询和医学检查,做好新婚夫妇、孕产期妇女保健工作,早期发现出生缺陷儿并及时进行医学干预和治疗,对各级医务人员开展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及时发现疑似残疾儿童,并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将确诊的残疾儿童信息与残联共享。民政部门负责利用婚姻登记平台,配合做好儿童残疾预防和早期康复知识宣传,引导群众自愿参加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人口计生部门负责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组织开展优生优育宣传活动,普及残疾预防知识。组织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降低出生缺陷风险,减少先天残疾的发生。残联负责组织制定各类残疾儿童康复机构的技术标准,规范残疾儿童早期康复建设,提供早期康复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确诊的残疾儿童进行综合康复评估,及时转介到相关康复机构,提供适合其需要的康复服务。
2.加强技术指导和人员培训。在国家和省专家技术指导组的指导下,试点城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成立专家技术指导组,负责对基层社区医务人员、妇幼保健人员进行培训,使他们掌握基本的残疾儿童筛查技术和方法,熟悉残疾儿童筛查工作流程,对定点医疗机构医生进行残疾诊断相关技术培训,指导制定治疗和康复方案。
3.建立儿童残疾随报及早期康复工作制度。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卫生服务机构负责开展0-6岁残疾儿童早期筛查工作,建立残疾儿童筛查随报制度,将发现的疑似残疾儿童在县(市、区)妇幼保健机构备案,并转介至市(地)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确诊。定点医疗机构负责对疑似残疾儿童进行确诊,建立残疾儿童信息数据库,将有医疗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治,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信息转介至残联。残联负责将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转介至相应康复机构接受早期康复,进行合理康复安臵,促进功能改善,减轻残疾程度。积极开展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工作,提供康复咨询、业务指导、社会工作等服务。
4.在试点城市残疾儿童随报及早期康复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全省性的残疾人康复服务转介系统和轮侯制度。
5.依托省、市各类残疾儿童骨干康复机构成立综合性残疾儿童家属资源中心,加强对家长和亲友的业务培训和康复指导,发挥家长在康复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做好康复后残疾儿童入园入托和幼升小的衔接工作。
(十一)康复人才建设
建立残疾人康复人才保障机制,强化人才建设宏观管理职能,根据各地实际需求与人才状况制定人才招聘、人才使用、人才激励、人才评价等政策措施,做好康复从业人员新职业、执业资格、职称晋升等统筹协调工作,逐步推进残疾人康复人才培养及使用制度,建立和引进人才的良性运行机制,稳定和发展康复人才队伍。
卫生、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残联等部门将康复人才培训纳入卫生、教育部门继续教育管理范围,进一步完善省残疾人康复技术人员资格认证制度和继续教育制度。发挥省残疾人康复协会及各专业委员会专家作用,指导各级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规范培养基地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基地资质等工作,组织编写各类康复教材和教学大纲,依据康复人员的不同职责,科学设定培训内容,分类施教。
将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工作纳入人才战略规划,组织开展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重点培养工作,突出学科特色优势,打造康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将省级和市(地)级康复机构学科带头人派往国家级机构或国外、港台地区进行挂职进修、高级培训,系统学习康复机构和专业学科业务工作特点与管理技能,提高省、市级机构和专业学科的整体发展水平。市、县级康复机构专业骨干可以派往省或邻近省进修,提高市、县级机构和专业骨干的技术水平。
制定康复人才培养保障措施,组织实施康复人才培养计划。在南方医科大学建立“康复医学院”,培育国家级康复人才培养基地华南区域中心,积极实施国家“康复人才培养百千万工程”,逐级培养培训康复管理人才和各类康复专业技术人才,深化社区康复协调员培训工作,打造一支技能精湛、结构合理,包括康复治疗师、小儿听力师、听觉言语康复师、学前康复教育教师、言语矫治师、假肢矫形器师、助听器验配师、低视力验配师、辅助器具研制与改造师、康复训练及辅助器具使用指导师、辅助器具评估适配师和社区康复协调员等康复人才队伍。
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购买康复医疗、康复治疗、特殊教育、辅助器具适配、社会工作等专业技术服务,组建康复人才巡回服务团队,到欠发达地区基层康复机构进行技术指导并提供康复服务,帮助基层康复机构提高康复服务水平。
建立全省性的康复专业人才和康复机构数据库,动态掌握全省康复人才和康复机构数量、构成等相关情况,为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五、康复服务行业规范
大力引进、研发和应用国际及港澳台最新康复技术成果,完善行业管理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建立健全残疾人康复服务标准体系;制定和实施残疾人康复机构建设标准、服务流程、工作规程和评价体系;加强相关康复产品、康复技术、康复机构、康复人才的监督管理。
六、医疗救助和康复救助
(一)将符合规定的白内障复明手术、精神病患者住院治疗、基本医疗康复项目的医疗费用等按照基本医疗保障相关规定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范围;将重性精神病患者纳入重大疾病救助范围,精神病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或门诊特定病种;逐步提高医疗保险待遇支付水平,减轻患者负担。
报销后仍无经济能力支付个人自付部分的,全部按规定纳入医疗救助范围,并逐步提高医疗救助标准。
(三)建立和完善残疾人康复救助制度,对无法通过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渠道解决康复费用的贫困残疾人予以补助,对0-6岁残疾儿童免费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按照“实名制”直接与提供康复服务的定点机构进行定额结算。
七、经费
(一)中央和省经费
1.用于残疾人辅助器具购臵制作和适配、康复训练、医疗手术、检测诊断、康复评估、教材学具、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定期随访;
2.用于承担国家和省康复项目地区补贴、筛查诊断工具配臵、康复机构专业设备配臵;
3.用于残疾筛查诊断、建档立卡、专业人员培训、知识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
(二)市、县(市、区)经费
1.用于残疾辅助器具购臵制作和适配、康复训练、医疗手术、食宿交通补贴、检测诊断、康复评估、教材学具、家长培训、家庭康复指导、定期随访;
2.用于康复机构项目建设、筛查诊断工具购臵、康复机构设备购臵;
3.用于残疾人康复需求调查、筛查复查、建档立卡、转介服务、专业人员培训、知识宣传教育、登记统计、数据库维护、档案管理、组织协调、督导检查;
4.用于社区康复员和社区康复协调员工作补助、残疾儿童筛查诊断工作补贴等。
(三)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和省残联等部门联合制定残疾人康复救助标准、康复经费管理和使用办法。
八、宣传教育
积极开展“爱耳日”、“自闭症关爱日”、“世界唐氏综合症日”、“爱眼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世界防治麻风病日”、“全国碘缺乏病防治日”和“全国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等宣传教育活动,大力宣传普及康复知识,发放康复科普读物,宣传国家康复政策、残疾预防知识和康复训练方法,鼓励残疾人及其亲友正确面对残疾,树立康复信心。编制宣传画册、知识读本、普及读物、教育光盘等,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开设专栏,在社区设臵宣传橱窗,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向公众和重点人群宣传残疾防治与康复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消除基于残疾的歧视行为,为残疾人回归社会生活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九、检查统计
(一)检查
2013年第四季度进行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中期检查;2015年第四季度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二)统计
按照中国残疾人事业统计报表的要求,上报统计报表。
十、实施办法
在中国残联的指导下,由省残联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各类残疾人康复服务实施办法。
(此件发至县)
第五篇:泾粮办〔2010〕55 号关于印发《泾县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的通知
泾粮办„2010‟55 号
关于印发《泾县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的通知
本局各股室:
《泾县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业经局党组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〇年九月三十日
泾县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干部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县委《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县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泾发„2009‟28号)和县委办《关于进一步加强离休干部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泾办发„2010‟141号)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泾县粮食局离退休干部工作制度》。
一、结对联系、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制度
(一)实行局班子成员与离退休干部结对联系制度 贾承根同志联系张元涛、丁世明、丁志刚、孙学忍; 从金友同志联系吴汝栋、包志荣、陈南平、陈振亚; 金维龙同志联系曹希干、刘晓成、叶锦生、崔照胜;谢成明同志联系郑新、汪平、贾
三、许成章、何德松、朱金炉、焦发启、杜炳南。
(二)实行“五个必访”走访慰问制度
局班子成员按照“老干部有困难必访、重大节日必访、生病住院必访、出现重大问题必访、领导新上任必访”五个必访的要求走访慰问离退休干部,处级离休干部由局长负责走访慰问,一般离休和原班子成员退休干部由分管领导(或结对联系领导)负责走访慰问。在走访慰问老干部时,积极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帮助协调解决一些实际困难和问题。
二、离退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制度
局党组加强和改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建设,认真组织离退休干部参加支部活动,过好组织生活,加强离退休党员教育管理。- 2 -
局党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联系离退休干部支部工作,对离退休支部在活动场所、学习资料、活动经费等方面给予保证。局办公室具体负责做好相关服务工作。
三、离退休干部阅文学习制度
(一)建立老干部阅文室(活动室)。老干部阅文室(活动室)设在局办公楼二层,逐步完善必要的活动设施,为离退休干部学习、娱乐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确保离退休干部按规定阅读有关文件,主要采取送文上门,组织学习,个别传阅等形式,认真落实好阅文学习制度。定期传达上级有关文件和重要会议精神。
(三)为享受处级待遇的离休老干部订阅《内参选编》,为每位离休干部订阅《宣城日报》,放发其他有关刊物。
四、离退休干部情况通报制度
(一)每年召开迎春茶话会、重阳座谈会,通报全年工作情况,征求离退休干部意见和建议。
(二)重大情况、重要活动及时向离退休干部通报,或上门征求意见,自觉接受监督。
五、离退休干部参观考察制度
根据离退休干部的身体状况和老干部意见,每年组织一次县内参观考察,确保离退休干部安全。鼓励和支持离退休干部老有所为,在离退休干部中积极开展“双学双比”、“乐晚年、立新功”和关心教育下一代活动。
六、离退休干部代表参加重要会议、重大活动制度
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前由局领导组织有关座谈会议或上门征求老干部的意见,邀请离退休老干部代表参加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
- 3 -
七、离退休干部信访督办制度
(一)认真做好离退休干部信访接待工作,办公室及时安排相关领导接待,并做好记录。
(二)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且能立即解决的,由接待领导提出处理意见,有关人员及时办理。
(三)属于本单位职责范围内,但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待条件成熟立即给予解决。
(四)属于有关部门解决的事项,要向信访人说明情况,向有关单位提出。需要我局出面协调的,给予积极协调。
(五)对上级有关部门转来的离退休干部信访事项,及时给予办理,并将办理结果上报有关部门。
(六)离退休老干部信访事项由局主要领导负责督办。
八、离退休干部工作领导责任制度
(一)离退休干部工作由党组书记、局长贾承根同志负总责,党组成员谢成明同志分管、具体抓,日常事务由局办公室承办。
(二)根据工作情况,每年局党组和局长办公会议研究离退休老干部工作不少于二次,落实好离退休干部的各项待遇。
(三)局办公室负责做好离退休干部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组织好离休干部一年一次、退休干部两年一次的身体健康检查,照顾好特殊困难的离退休干部,做好易地安置离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主题词:离退休干部工作 管理服务 制度 通知
抄送:县委老干局。
泾县粮食局办公室2010年9月30日印发
(共印6份)
-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