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七讲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
第七讲 抓好基层党的建设,夯实执政的组织基础
第一节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社会覆盖,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这是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部署。
第一,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是新形势下实现党的领导的基本保证。我们党是按照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建立起来的、具有统一完备组织体系的无产阶级政党。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了党的组织是党的思想和意志的载体,是党达到思想、意志和行动统一,凝聚成为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形成强大群体力量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而党的组织领导是党的政治、思想领导得以落实的保障。我们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也在基层。在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越是需要适应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的建设,努力扩大党的工作和组织覆盖,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从而最大限度地把全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是扎实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建立健全党的组织,是组织工作的一项基本职能。党的十六大提出,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不断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决定》进一步明确,在以地域、单位为主设置基层党组织的基础上,按照便于党员参加活动、党组织发挥作用的要求,探索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并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建立健全党组织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认真落实《决定》精神,正确把握新形势下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深入分析不同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的新情况新特点,总结经验,分类指导,巩固已建立的基层党组织,减少党组织“空白点”,尽快实现党的组织全社会覆盖。
第三,通过优化农村党的基层组织设置不断扩大组织覆盖。适应农民新型合作组织和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快速发展的需要,打破按行政区域和单位部门设置党组织的单一模式,落实《决定》提出的“推广在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产业链、外出务工经商人员相对集中点建立党组织的做法”的新要求,积极探索“村村联建”、“村企联建”、“村居联建”党组织等模式,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第四,加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决定》提出,抓紧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党组织,加大在中介机构、协会、学会以及各类新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力度。这为抓紧抓好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发挥好这些组织中党组织作用提供了依据。要以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和律师行业为突破口,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的力度。要注重巩固提高,把建立党组织并发挥作用放在重要位置,做到成熟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巩固一个、带动一批。
第五,高度重视教育、科研、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单位党组织建设。应该看到,上述这些单位,集聚着各类专业人才,直接服务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党的工作。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要求,摸清底数,明确责任,尽快对应建未建党组织的单位,抓紧组建党的组织;对党员人数少的,可以采取联建或挂靠等形式;对没有党员的单位,要通过下派党建指导员等形式,开展党的工作,把符合条件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
第六,及时调整、健全社区党组织。要根据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际和社区党员的变化情况,坚持边组建边调整、边巩固边提高,按照中央提出的“凡有3名以上正式党员的社区,都要单独建立社区党组织”的要求,尽快实现“一社区一支部(总支、党委)”。尤其要重视及时在小城镇、“关停破”企业聚居区以及城市新区、开发区和新建居民区建立社区党组织。
第二节 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
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把握好五个着力点,统筹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一是着力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对村党支部书记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全面落实“一定三有”政策。在农村、社区等基层党支部普遍实行有领导的“两推一选”制度,结合换届做好乡镇党委领导班子成员“公推直选”试点工作。
二是着力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探索完善不同类型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着力扩大组织覆盖面和党员参与面。建立完善由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等参加的党建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
三是着力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积极探索机关、企业、社区党组织同农村党组织结对帮扶的有效形式和方法,推动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助互建。以“三有一化”为重点,积极推进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切实加强对新一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工作的指导、督促和检查,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今年基本实现全覆盖目标。
四是着力创新基层党组织活动方式。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扩大基层党组织活动的开放性,探索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技术,拓展党组织活动空间,主动建立党建网站与省内主流网站的链接,整合资源,扩大影响。
五是着力推进党内基层民主建设。推进党务公开,畅通党员与党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信息互通渠道。加强组织工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研究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主动回应社会关切。建立健全党内基层民主议事决策机制和党员定期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发展和完善党领导的村级民主自治机制。继续做好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工作。
第三节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
一、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的客观要求 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重大任务。我们党的先进性,必须靠不断焕发党的整体生机活力来体现,关键是要靠不断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来巩固。在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党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带领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必须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必须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必须靠全党队伍生机活力的持续增强。
二、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新形势下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基础 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体,直接决定着党的肌体健康水平。每个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都应该从理想、信念、宗旨、作风、能力等方面自觉用党章严格要求自己,坚持不懈提高自身素质,真正牢记宗旨、心系群众,这样,党员才能呈现旺盛生机活力,我们党才能始终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我们领导的伟大事业才能永远充满生机活力。
《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能否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将是党员队伍焕发生机活力的基本条件。必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着力扩大覆盖面、增强生机活力,使党的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
三、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是抓紧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的重点任务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对于增强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将起到基础性的保证作用,各级党组织需要继续抓好以下三个方面工作。一是在发展党员工作方面,《决定》进一步明确了工作重点,《决定》提出“注重质量,优化结构,改进发展党员工作,加强思想上入党教育”,要高度重视在生产和工作一线特别是工人、农民中发展党员。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同实施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相结合,在高知识群体特别是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中有计划地吸收优秀分子入党。二是在严格组织生活方面,《决定》重申“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坚持民主评议党员,表彰优秀党员,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提出了具有很强针对性的要求。三是在党员发挥作用创新方面,《决定》指出“鼓励党员带头参与志愿服务,推广党员承诺制等做法,探索建立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机制”,这是本次全会在创新党员发挥作用机制和活动方式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
第四节 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
基层党组织书记是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带头人,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在基层得以落实的“领头雁”。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始终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决定》从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标准、激励保障措施以及加强重点领域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具体地而不是抽象地、严格地而不是松软地把这支队伍建设好。
第一,坚持选拔标准。《决定》提出了建设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的12字标准要求,就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这既体现了党章规定的共产党员条件和应尽义务的基本要求,也从思想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和道德品行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理解,就是要选拔那些紧跟党中央、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自觉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人;那些有知识、有见识,思路宽、点子多,懂经营、会管理,办事公道、善做群众工作,能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干事创业、维护社会稳定的人;那些热爱基层、对群众有感情,真心实意为党员群众服务的人;那些宽以待人、严于律己,模范遵守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党员群众信得过的人。我们既要坚持用这一标准要求选拔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也要以此来规范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言行,决不能降格以求。
第二,拓宽选人渠道、改进选拔方式。《决定》提出,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选拔优秀党员担任村党组织书记,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转业退伍军人到乡、村工作。要按照《决定》提出的及时调整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班子的要求,首先从调整党组织负责人着手,加大整顿力度。要落实《决定》关于加强乡镇党委书记队伍建设的要求,认真研究解决一些地方存在的乡镇党委书记变动频繁、做群众工作能力欠缺等问题。《决定》提出,选好配强街道社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这是加强这些领域党的工作的重要任务和关键之举。要注重从年纪较轻、素质好、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人才中选拔街道社区党组织负责人,从企业生产管理一线骨干中选拔企业党组织书记。《决定》提出,符合条件的农村、社区、国有企业党组织书记,可以通过法定程序担任村委会主任、居委会主任、企业董事长。这是总结多年来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建设的成功经验、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要求的重要举措。
第三,加强管理和监督。《决定》提出,以明确责任、考核监督、保障服务为重点,加强对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管理。要明确基层党组织书记岗位责任,完善实绩考核办法,定期评价他们履职情况,把考核评价结果作为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奖励和其他激励措施的主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照《决定》提出的加大从农村、社区优秀基层干部中考录公务员力度的要求,优先考录公务员。要落实《2009-2013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加强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丰富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式、确保培训时间和效果。要完善和落实基层党组织书记监督制度,坚持做好基层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上级党组织以及本地本单位党员大会述职工作,并向村(居)民会议或干部职工会议通报工作情况,接受上级党组织考核和党员、群众的评议。推进基层党务公开,加强党员监督和群众监督。
第五节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是我们党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为创新基层党建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应顺应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分类指导、整体推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积极探索建立以城带乡、城乡互促、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共同提高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努力把城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城乡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实行组织联建,建立城乡结合的基层组织体系。传统的按照地域、单位设置党组织的方式,使城乡党组织处于相对分离状态。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在区域、行业界限上有所打破,但城乡基层党建的二元结构还没有根本改变,这不利于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因此,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协调推进城乡发展的要求,合理调整基层党组织设置,努力形成城乡一体的基层党组织网络。例如,可以按照“按需对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综合考虑城区居委会、企业、部门与村在产业上的相近性、优势上的互补性、资源上的共享性和职能上的带动性等因素,大力推行村居联合、村企联合、部门联村等模式,跨区域组建城乡联合党组织,走出一条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新路子。
实行共育共管,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管理机制。在城乡大流动、大开放、大融合的趋势下,党员跨区域、跨城乡流动日益频繁,呈现出从业方式多样、从业地点多变的特点。这就要求积极构建城乡一体的党员教育管理机制,推动城乡党员在日常管理、教育培训、服务群众等方面互动融合,不断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充分发挥他们在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发展党员方面,对在城乡之间流动的优秀农民工和各类优秀人才,可以采取异地培养、委托培养、专人跟踪培养、网上培养等方式,由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入地党组织实行“双重培养考察、双重征求意见、双重张榜公示”,不断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党员发展机制。在教育培训方面,可以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实现城乡党建信息资源共享,让城乡党员同步学习、同步提高。在管理监督方面,可以探索实施党员双向管理制度,对农村企业党员、机关社区党员等实行居住地和工作单位双向登记、双向联系,使党员在工作单位和居住地灵活参加学习教育、接受管理服务。
实行活动互联,建立城乡共赢的互帮互助机制。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证。应立足城乡实际,探索建立城乡联动的组织活动方式,积极开展互帮互助共建活动,实现城乡之间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比如,开展城乡党员干部双向交流活动,加强思想沟通、情感交流和工作协调,达到互帮互学、共同提高的目的。再比如,立足市、县、乡部门特点和优势,采取组织“定对”、自由“结对”、群众“选对”等形式,大力开展部门包村帮扶活动,重点帮扶班子“软、散、懒、瘫、乱”的后进村,帮助其建设一个好的领导班子,选准一条好的发展路子,形成一个好的工作机制,营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
实行资源共享,建立城乡互促的党建工作机制。构建城乡统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必须把城乡党建资源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科学规划、有效整合,重点是推动城市和机关优势资源向农村流动,鼓励城乡活动场所、公共设施等资源双向开放,提高资源的集约利用程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城乡党建资源的互补效应。在人才队伍建设上,应打破制约人才流动的区域、行业、身份等限制,通过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到村(社区)任职、选拔企业能人进村任职等多种方式,促进优秀人才在城乡间合理流动,改善基层人才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经费保障上,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通过党费划拨、基层单位筹集、部门支持、社会赞助等渠道,落实城乡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保证城乡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第二篇: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党的执政基础
夯实党的执政基础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染化系化学化工党支部 郭立强)
党的基层组织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党群工作一体化”战略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要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需进一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大创新型、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力度,切实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可以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党建工作和教学工作并行的思想引领党组织建设为切入点,形成文化影响力 首先,要坚持做到党建工作与教学工作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考核。在贴近思想实际、创新方法手段、加强实践环节上下功夫,坚持用先进思想和科学理论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其次,要坚持用实实在在的先进典型引领。通过构建党员模范作用彰显机制,促使党员树立模范形象,为广大党员践行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提供更为生动的实践课堂,把广大党员的先进性展示在工作岗位上,体现在日常生活中,闪耀在广大师生中。第三,在强化传统党建手段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网络、手机等成为党建新手段。例如:利用互联网宣传党的政策方针、发布党建信息等或利用网络加强对流动党员的管理和服务。同样手机也成为了基层党建的一个新手段。可以利用手机发送党建报。
二、以强化党员发展过程的规范建设为着力点,构建制度保障力
规范党员发展程序,坚持党员联系积极分子制、发展党员民主推优制、培训考试制、预审考察制、多环节公示制、讨论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制度,加强党员发展的过程管理。规范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通过制定总支和支部工作细则、党校工作规定、党支部建设目标管理实施意见等制度章程,促进党建工作长效发展。在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同时,强化基层党组织的辐射作用。
三、以强化党支部自身建设为契合点,发挥组织凝聚力
根据“教工、学生党支部建在教研室上的原则,充分发挥党支部的自我教育管理作用。并不断通过支部工作加强对党员尤其是学生党员培养和教育的力度,增强新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性意识,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定期召开组织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听取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师生员工的思想情况,有针对性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使党支部成为党建工作的核心力量。
四、以建立学习型党组织为抓手,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学生的天职就是学习,学生党员更应在学习方面表现优异。教师的工作过程就是学习过程。无论工作中的哪一阶段。因此,通过实行民主管理和开展团体学习,有利于党组织成员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有利于他们把学习和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这样,不仅会促进党员个人健康成长,实现自我超越.而且会增强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从而增强党组织的活力。
五、加强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创新活力和巩固党的团结
发展党内民主是党的性质所决定的,是党的建设的内在要求。党内民主是全体党员在党内当家作主的政治权利和政治制度,只有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的的平等享有权利,保障党员在党内表达不同意见,让党员广泛参与党内讨论、决策,才能将发展党内民主的成果转化为统一的思想,统一的行动,进而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只有充分发展党内民主,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全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党内形成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开拓创新,团结奋进的局面,保证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党内民主能带来党的优良作风,党的作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命,优良的党风是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的重要体现,是做好各项工作的保证,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良好的党风必须坚持和发展党内民主,党内民主制度的建全和民主气氛的形成,能够给党员在各项工作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提供更为广泛的舞台。对于发展党内民主重要意义的充分认识和理解,才会有创新的思想和创新工作的热情。
六、以完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体系为保证,促进党组织发展。首先应建立《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办法》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入到党组织的建设中去。做到有考核制度,有学习场所,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有学习效果等“五有”学习保障措施。
第三篇: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基础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党的执政能力基础
两个月时间的2009党支部书记研讨班,在校组织部的领导和安排下,我们进行了参观、调研、学习、报告、讨论、交流以及文体活动等一系列研讨活动,为实施《天津大学教工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强工程”实施方案》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各种活动提高了各党支部书记的党性和能力,同时也增强了天津大学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强工程”实施的影响力,下面就本次研讨活动本人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
一、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是党的基层组织坚实牢固的关键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理论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各基层党支部必须始终坚持以学校中心工作为中心,为实现天津大学“三步走”战略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学校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坚实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好,就能够团结带领师生员工坚持党的基本理论、路线和方针,能够认真贯彻执行校党委、校行政的各项决议;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还需要有相配套的规章制度的建设作为保证,这样既能有效地激励党员充分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又能有效地监督和制止少数党员的违纪违规行为;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的好,就可以带出一支好的党员队伍,以良好的党风在群众中树立起旗帜和标杆的形象。要实现以上目标,就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坚持用党的基本理论等重要思想教育武装全体党员;
2、加强党支部的组织建设,扩大党支部工作的覆盖面,提高党支部的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
3、建立和完善一套好的规章制度,加强党支部的作风建设。
二、党支部书记提高党性意识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
党性是一个政党本质属性的集中表现。共产党的党性以工人阶级的阶级性为基础,是工人阶级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无产阶级的阶级性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革命性和实践性的高度统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坚强的党性是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当前,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强的党性,特别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确立坚定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是每一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坚强党性最集中最重要的表现。二是具有牢固的宗旨意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能事,坚持不懈做好事。三是具有严格的纪律观念,反对自由主义。一个党员的党性强不强,很大程度上看他的组织原则强不强,纪律观念强不强。四是具有强烈的进取精神。每个共产党员都应该充满了做事的激情,勇于变革、勇于进取;努力做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敢于做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能够做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
对于每一个党支部书记来说,如何培养坚强的党性,带动全体党员强化党性原则,做到胡锦涛同志提出的保持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认为,应主要从三个方面作出努力。
1、要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中来培养坚强的党性。
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分析形势、解决问题。要重视知识积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学发展观,把学习与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来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来锻炼自己的党性,检验自己的党性。这次党支部书记研讨班中的一次讲座,让我们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如:科学社会主义和民主社会主义的区别,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是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只有科学发展观才能引领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前进。
2、要在实践中来锤炼坚强的党性。
党员增强党性的过程,是党员思想作风、政治品质、道德操行的锻造过程,要坚持把党性锻炼和品质修养结合起来,努力塑造共产党员良好的人格形象。品质就是一个人的品格、素质、道德情操等的综合,是一个人的内在之气和外在之貌的有机统一。
品质的优劣是判断一个共产党员党性强不强的基本依据之一。作为教育工作者,其第一要务是教书育人,能够培养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关键是自身的品质必须高尚,作为党员尤其是党支部书记,必须在工作实践中锤炼自身的党性,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事事能够做到以身作则,处处体现出身教重于言教的理念,带领党员和群众从思想作风、政治品质、道德操行等方面不断有所提高。
3、要在积极参加党内生活中来巩固坚强的党性。
积极、主动地参加党内生活,自觉置身于党组织的严格管理和其他党员的监督之下,党员要增强党性,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要坚持把党性锻炼与干好本职工作结合起来,在党的组织建设的实践中展示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党支部书记研讨班作为学校组织部组织的一次有意义的活动,每一个参与者能否做到主动参与,积极进取,能否有效地完成研讨班的各项任务,充分体现了作为一个党支部书记的党性的是否强,任何时候,没有严格的自我约束和自我要求,就不可能体现出坚强的党性,也不可能完成好本职工作。
三、支部书记能力的不断提高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随着学校教学、科研、生产工作的不断
深入,基层党支部建设工作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提升党支部书记的能力,当好一名党支部书记是我们应该研讨的一项重要课题。要提升党支部书记的工作水平必须注意提高支部书记的能力,通过支部书记的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推动发展,通过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发展。
因此,各级党组织要注重不断加强党支部书记能力建设,用能力价值观统摄主导权力价值观、金钱价值观,激发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进取,主动热忱地为党工作,这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极其重要的环节。
支部书记能力的培养包括如下方面:
1、分层分类,有计划、有重点开展党支部书记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加强党支部书记能力建设,关键在于增强党支部书记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这次支部书记研讨班在加强支部书记能力建设方面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也体现在:
(1)着力培养了党支部书记的学习能力,这是提高党务工作者政治素质,理论素质的重要途径,支部书记研讨班通过报告、自学、讨论、网上交流等形式,促进了大家的学习能力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2)大力提高了党支部书记的实践能力,通过考察、参观、交流帮助支部书记熟悉了解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规律,进一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增强了党支部书记的开拓创新能力,解放了思想,开拓了思路,促进支部书记善于用改革的精神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研讨班通过与书记、校长、处长等校级领导进行学习交流,对学校的工作有了进一步了解,同时也提出了我校存在的问题,对于大家的在将来工作中提高创新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2、建立完善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激励机制,激发加强能力建设的内驱力。
(1)加大民主选举力度。积极引入竞争机制,进一步增强党支部书记的责任意识。
我们结构二支部选举每次都是13名党员都是侯选人,大家共同投票,票数前三名的党员当选,体现了民主和竞争,同时也强化了组织委员的责任感。
(2)实行个性化培养。“以人为本”,推行党支部书记的职业生涯自我设计与组织设计相结合。
支部书记培养是上级党组织应该考虑的问题,对支部书记的个性化培养,有助于充分发挥支部书记的个人潜力,调动其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针对不同的发展目标,采取超前培养、岗位培养,脱岗培养、挂职培养等方式。
(3)完善激励机制。修改或调整有关基层支部书记及其委员的考核目标,从工作量、工作业绩、奖励标准等按照实际考核,如果各项工作只是尽义务就会伤害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增强组织活力,营造党支部书记能力发展的良好人文环境
各级党组织要积极探索,通过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增强组织活力的有效途径。用组织的关怀、用党的事业的发展把优秀的党务人才凝聚起来。
(1)要坚持上级组织为下级组织服务,这次校组织部的同志们为支部书记研讨会提供了大量的服务,尤其是丁晓玲副部长、金璇和张文凤同志的行动,让与会全体支部书记感动不已,从她们身上看到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也体会到组织的关怀,更进一步增强了全体研讨班支部书记的凝聚力。
(2)要加强人才发展规律的研究,建立完善、拴心、留人的良好机制,各级党组织要从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党支部书记作为党的基层干部也是人才,要用事业发展的远大目标把工作在第一线的党支部书记凝聚好;
(3)加强对党务人才发展规律的研究,坚持走自主性、培养性、使用性和政策性开发并举的人才开发道路,适应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4)把建设一支素质优良、作用突出、群众拥护的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作为党的建设一项基础工作抓实抓好,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建设一流的党务人才,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四、党在广大人民群众中的影响力是各级党组织共同奋斗的集合 提高党组织的影响力,只有基层党组织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级党组织的共同奋斗,从党中央的政策指导到各级党组织对党中央政策的落实,从党的各项工作计划的制定到计划的实施,从每一个单位党委的工作思路的形成到每一个基层党组织的各种行为,都对党在群众中影响力起着不同的作用。
校党委常委要制定与党的工作目标相一致的政策和制度,要有调动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的机制,要有坚持联系和服务基层党支部的工作机制。党委组织部应该经常深入基层,通过院党委了解和掌握各党支部的工作情况,总结各党支部建设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要组织如同支部书记研讨会模式的各种相关活动,对不同层次的党的干部、党员、积极分子等进行不同内容的培训。各基层党委应该经常指导党支部工作,制定好本单位的工作计划,检查落实基层党支部的各项工作,从工作、业绩、成效等方面落实好激励机制;基层党支部要制定好党支部工作计划,及时将工作计划和上级党组织下达的任务传达到每个党员,并加强贯彻落实。做到每一个党员都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转化后进,真正把支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党组织团结一致,齐心完成党委的目标工作,真正做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就会在群众中产生不可估量的巨大影响力。
五、党支部书记研讨班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必要环节
天津大学2009教工党支部书记研讨班的举办,强调举办研讨班是为落实《天津大学教工基层党支部书记队伍建设“三强工程”实施方案》而举办的,研讨班有计划、有目标、有实施、有成效,各种活动体现了学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需要,体现了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体现了进一步开创我校党建工作新局面的需要,也体现了提高教工党支部书记队伍整体素质的需要。
这次研讨班强调了支部书记要深入学习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和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强调了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各党支部书记在抓好日常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党建工作课题的研讨,通过调研、讨论探讨如何加强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进模范作用,保证基层党支部推动本单位中心工作的实践;如何进一步加强教工党员教育培训的方法和途径。
研讨班的举办是非常必要的,有助于基层党支部建设的加强,有助于支部工作走出传统工作模式,着眼于长效机制建设,有助于提高党支部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
韩明
2009年12月16日
第四篇: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夯实我党执政基础
加强基层工会工作 夯实我党执政基础
工会组织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它是中国共产党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社会支柱之一。中国工会是在中国工人运动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其前身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1925年5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坚持在党的领导下,为维护工人阶级的利益,组织和带领工人与反动统治进行各种形式的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掀起了多次大罢工。在国民党统治区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沦陷区,组织工人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合法的和地下的革命斗争;在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带领工人参加革命和建设,为中国共产常领导的民主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总团结带领广大职工,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并致力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提高职工的思想觉悟和文化技术水平,改善和丰富职工的物质文化生活,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工会组织的积极支持,工会的发展壮大同样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与正确引导,刘少奇、陈 云、尉建行等党和国家的领导人都曾在中华全国总工会任主要领导职务。在《三代领导人论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中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其领导下的工会组织关系时提出“三个任何”: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根本方针必须成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在任何历史时期都要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
我们乡镇的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是我们基层党委干部思想政治工作的前沿阵地。干部职工队伍的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正确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的大事。所以抓好基层工会工作,是事关夯实我党执政基础的大事。工会如何贯彻落实这“三个任何”,特别是在我们乡镇企事单位不多、工会组织都是以干部职工为主、只有基层工会工作委员会,没有下属工会组织这一情况下,党员干部、工会干部更应认真履行好职责,既要当好指挥员,指导各机关单位抓好党建带动工建,又要当好战斗员,切实落实好“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充分发挥好工人阶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主体作用。
加强工作联系和互相支持,是推动“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深入开展的必然要求。要坚持党的工作和工会工作紧密联系,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努力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工作联动机制。
一是依靠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优势,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带动作用。“党建带动工建”这既是党对工会组织的领导地位决定的,也是切实加强和改进工会工作的需要。坚持“党建带动工建”,关键是“建”。一方面,基层党委要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州、县委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进一步加大在非公有制企业、各机关事业单位建立党组织、加大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力度,努力做到每一个具备条件的单位,都要单独或联合建立党的基层组织。不仅要关注已经具备建立党组织条件的单位,更要关注那些尚不具备条件的单位,帮助他们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党组织。要根据各单位的特点,积极探索党组织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切实发挥好党组织在各机关单位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做好党建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建立工会组织,积极为工会开展工作创造条件。在机关单位中工会组织所处的环境比较特殊,需要党组织在思想上、政治上加强领导,引导工会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所以,党组织就要认真履行好“领导、支持、引导”工会工作的政治责任,定期研究工会工作,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支持工会组织按照法律和章程积极开展工作,支持工会组织依法履行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的基本职责,切实维护工会组织负责人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把他们的积极性保护好、调动好。
二是依靠工会群众性组织的优势,积极发挥工会组织的能动作用。工会基层组织是工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基层党组织的依靠力量。由于非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管理制度、工作机制有许多特殊性,工会组织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工会在党的领导下,以群众性组织的身份开展工作,有利于密切党与职工群众的联系,有利于协调企业内部各方面的关系,有利于党组织在广大职工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工会要主动接受党的领导,帮助做好党的工作,坚持“组织起来、发挥作用”的工作方针,通过尽可能多的组织干部职工开展打篮球、拔河、歌咏等集体文娱、联欢活动,开展以精神文明建设活动为载体的多种活动,培养大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等积极向上的思想观念,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发挥工会组织“职工之家”的作用。
三是双向促进,充分发挥党组织与工会组织的互动作用。要在广大行政、企事业单位中全面推进“党建带动工建、工建服务党建”工作,需要党组织和工会组织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在活动结合上下功夫,在优势互补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双向联动,相互促进。将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与创建合格职工之家相结合,把加强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提高职工综合素质相结合起来,并把这一优势充分调动好、发挥好,促进党建、工建共同推进,促进基层工会工作的健康发展。(浪洞乡党委副书记 谭贵方)
第五篇: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执政的重要组织基础。广大党员是党执政的主体力量,也是党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主力军。我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农村党员在党员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搞好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使农村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使广大农村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根本保证和组织基础。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使其成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者。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是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也是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在农村的最终执行者,其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直接影响着我们党能否在广大农村卓有成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目前,一些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不强,缺乏带领广大农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本领,严重影响了党的执政能力。因此,抓住领导班子这一“牛鼻子”,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带领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坚强领导集体,是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就杭州市而言,随着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各地农村既面临更广阔的市场,也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如何抓住这一机遇,提高竞争优势,使农村经济跳出固有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现实课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领导班子就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日益复杂的环境中把握大局,正确决策。目前,一些基层领导班子成员虽然有着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但却缺乏新知识、新思维,无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只有通过再学习、再实践、再积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工作,将战略目标化为现实行动。夯实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组织基础,就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组织的细胞,一支强有力的党员队伍是党组织开展工作的有力保障。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化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党员队伍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老党员党性强,但由于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有些年轻党员具有脱贫致富的本领,但由于对党的认识不深,党员意识和党性观念不强,也难以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与此同时,随着农村第二、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党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因此,如何抓好新形势下农村党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此,一方面,应加大对广大党员的思想教育和党性教育,通过集中培训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增强党员的政治责任感,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坚定党员的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员在群众中的先锋模范形象;另一方面,应积极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在注重发展新党员的同时,不断加强对党员特别是流动党员的管理,使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