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河南南阳民间金融与地产乱象调查
河南南阳民间金融与地产乱象调查
内幕调查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刘永 2015-04-04
3月27日,河南南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原主任兼市房管中心原主任肖河涉嫌严重违纪被南阳纪委调查的消息,在南阳一个数百人的QQ群里引起一片欢呼。
此前一星期,这个群的主要成员打起一条写有“河南中域还我血汗钱”的白色条幅悬挂在河南南阳市政府门前,希望借此引起政府重视收回放入河南中域担保公司的投资款。
在南阳,民间金融和地产业是一对孪生兄弟,1000多家地产公司,几乎无一不与民间金融有着深度联系。河南中域担保公司从民间吸收来的资金也正是流向了地产业。肖河任内,南阳地产业的无序发展和监管失责,正是南阳民间金融和地产乱象发生的根源。
2014年6月,一起“瘦身钢筋”事件,把南阳的民间金融和地产企业推向了悬崖边缘。
“中域”危机
张华(化名)从两年前开始,将店铺营收所得放入河南中域投资担保有限公司,每月从中域获得一分八至二分五不等的利息。但带给他美好生活愿景的中域公司,在2014年8月份资金链断裂。几个月后,理财客户将收回本金的期望寄托在南阳市政府身上。
2011年8月,在郑州诚泰事件引发河南担保信用危机时,南阳人白春雷注册成立河南中域投资有限公司。据一些知情人士称,开业当天,不少市领导出场剪彩。在公司周年庆时,亦有三名市领导出现在庆典现场。
这在中域出事前,给许多理财客户一种安全放心的感觉,是实力和背景的象征。但是让理财客户甘心将血汗钱放在中域的,还是远高于银行的利息。
随着中域资金链断裂,储户们纷纷向白春雷提出退还本金的要求。2015年1月中旬,中域公司在南阳一家酒店召开投资人说明会,称到月底兑付本金的10%,然而到了期限,却依然没有任何音讯。这让投资人彻底失去了信心。
中域拥有河南省工信厅颁发相关证书和资质的事实,再次引起对现行监管手段有效性的质疑。
理财客户们对如何处理中域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一部分人认为大吵大闹于事无补,钱并不能要回来,应该协助中域公司要账,才是理性之举;另一拨人则认为这愚蠢至极,主张将白春雷法办,并表示愿意配合出示各种材料和证据。
理财客户对中域进行立案的主张,南阳市金融办副主任宋建波建议最好不要这样做,因为从以前的案件查处情况来看,赔付率很低,能有10%就不错了。
一位理财客户说,中域给理财客户们的解释是钱款都借给了南阳淯阳地产公司,但是淯阳公司的拖欠是至今无法兑付理财客户们投资款的原因。
双面“淯阳”
在南阳市人民路与光武路交叉口的淯阳都市汇项目,底层的商业楼层已经悄然变身为“和城”。这是一个从2006年开始建设,迄今尚未完全交付使用的地产项目。开发商凭借这一绝佳地段,在南阳地产风生水起,在2009年被南阳市委市政府评为南阳市民营企业50强。
知情人士称,从这个楼盘开始建设至今,淯阳公司就从未脱离对民间借贷的依赖。
淯阳公司并没有否认与中域公司的合作关系,只是称借中域公司的5000万元,已经将包括利息和抵押商铺在内偿还给了其1.4亿元,现今并不欠中域的钱。淯阳公司一位管理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中域之所以告诉理财客户淯阳欠他们的钱是因为淯阳有实体房产在南阳,这样能给理财客户安心感,实际上中域把融来的钱大部分投到了上海的娱乐项目。
有中域公司理财客户认真算了一笔账:根据不久前对150多名理财客户的统计,总共投资额为3000万元。根据这一比例,中域公司有将近2000个理财客户,那么中域公司融资来的钱应该在三四亿元。而即便按照中域的说法,淯阳欠中域的钱,也才不过几千万元而已,那么这些钱去了哪里?
就在中域理财客户每天愤怒、纠结不已时,许多南阳市民前往 阳房地产公司讨要直接放在 阳的“投资”。一位叫张夏(化名)的女孩告诉记者,她放在 阳的利息稍低于中域,而她将此看作更安全之举。
淯阳的回答全部围绕“正在解决、正在想办法、正在筹款”等展开,但是张夏在3月19日却无意撞见了淯阳的谎言。在当天出版的《南阳日报》上,张夏看到一则拍卖公告,洛阳市涧西区法院在对一起2013年河南宏宝投资公司涉及非法集资案件审理结果执行中,依法将涉案的淯阳公司名下的99套房产进行查封并予以拍卖。张夏正是在附录的房产名单上看到了2602号房产是自己早已全款买下的。
张夏告诉记者,她找到淯阳公司得到的说法是“没关系,不妨碍你继续持有”。
记者在淯阳公司见到了会计岳某,对方告诉本报记者淯阳确实欠河南宏宝投资担保公司800万元,而出事的是河南宏宝在洛阳融资的分公司,法人代表被洛阳抓走后获刑十年。
尽管淯阳仍在继续运转,见到理财客户也会耐心解释,但是有理财客户颇为悲观:淯阳从2006年就开始卖房,当时房子才2000多元一平方米,工期拖了快十年了,你觉得他还有没有钱呢?
前来淯阳要账的理财客户中,也有身兼业务员角色的。一位业务员就告诉了她很愧疚的案例:刚大学毕业在郑州上班的女孩,将25万元通过她放在淯阳公司,其中10万元是银行贷款,还有15万元是女孩和男朋友从各自家长那儿拿的。每星期五下午,女孩都会从郑州坐火车到南阳来讨要欠款。
因民间借贷夫妻反目离婚、60岁的理财客户因郁闷而去世等因民间借贷而产生的悲剧案例被理财客户们频频提起。南阳市金融办副主任宋建波告诉记者,在他了解的案例中,也不乏从信用卡刷钱,或者是拿拆迁赔偿款来进行投资理财从而被套牢的。
过剩的地产市场
南阳最早发生资金链断裂的地产公司是万裕集团,从去年6月份开始,就有将资金放在万裕集团旗下公司进行投资的理财客户追债。在僵局维持大半年后,万裕集团迫于政府、客户和媒体压力,万裕集团不得不出售部分资产来偿还理财客户欠款。万裕集团董事长助理李先生拿着两张A4纸,马不停蹄地与各方人马交流沟通出售意向。打印在纸上的包括南阳物资大厦、梅溪路商业步行街、邓州信息化商务区、同仁医院和城中村等总共12个项目,其中绝大部分是住宅项目,且是未建项目。
迄今为止南阳已对涉及民间借贷纠纷而立案9起,还有9起正准备立案。万裕集团是其中辨识度最高的地产公司,也因欠款五六个亿而成为涉案金额最大的一家公司。
宋建波说,万裕集团下面成立了三家公司用来融资,而三家公司均涉及超范围经营。利用这三家公司对外进行吸储,吸储来的资金用于自身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建设。
左手地产、右手融资的现象,在南阳极为普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南阳市有地产企业1000多家,无一例外均与民间借贷有着联系。万裕集团仅算是一家中档规模的地产企业。
本报记者获取的一份材料显示,南阳大新实业与南阳大新房地产公司分别成立于2008年和2009年,虽然办公地址不在一起,但实际上却是一套人马两个牌子,在“对社会非法集资时互相担保”。
2013年春,以高额回报4分息吸收社会公众“投资”,每一笔资金按1.5%至2%提成。据悉大新每半年支付的利息就高达上亿元。
大新实业融来的钱都用在房地产上面了吗?多名理财客户反映,大新实业融来的资金仅将其中一少部分用于房地产开发业务。大新实业集资款都没有经过公司账户而是直接通过个人账户划转。
大新的多名理财客户在2014年11月5日向南阳市金融办提交的一份材料中称,“我们承认贪图高息,错在自己,愿退还不当得利”。
宋建波将南阳地产密集出事原因归结为当前地产行业下行压力较大,企业融资渠道缺乏所致。与此同时,国家并没有出台一些相应的管理细则。
如果说市场因素是地产业遇冷的真实动因,那么“瘦身钢筋”事件则成为一个导火索。万裕集团表示,资金链断裂的原因在于摊子铺得太大,遇上市场销售不好,“瘦身钢筋”事件出来后,让万裕集团成为南阳第一起资金链断裂的地产企业。
2014年6月,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南阳建筑市场“瘦身钢筋”现象后,南阳市政府对全市房地产进行整顿清查。这让许多依靠高息融资的地产项目不得不停建,也让严重依赖民间金融生存的地产业资金突然绷紧、断裂。
摊大饼式的城建发展让南阳地产出现过剩,其中2012年南阳举办的农运会是重要推动力。在不到4年的时间里,南阳共拆除各类建筑550万平方米,为农运场馆建设提供土地7000余亩,5万多人因此被迁。
其中2011年,南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由70平方公里增至100平方公里。中心城市基础设施投资超过30亿元,是历年以来投资强度最大、施工项目最多的一年。2012年,南阳全年城市建设新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50亿元,相当于过去10年投资的总和。
记者接触的多位政府人士也表示,南阳许多地产项目缺乏必要的手续,万裕集团法人代表赵明云之前向媒体表示,他现有的10多个项目无一具备全部手续。
南阳住建委主任兼房管中心主任肖河被调查之前,他的前任——南阳市房管局原局长丁玉仓、住房委原主任安怀申等落马,除了查明受贿,还在地产企业收取开发利润的5%和10%。
针对目前南阳市房地产发展面临的问题,南阳官方近期公开回应表示:“目前,我市部分房地产开发企业虽有困难,但房地产市场总体平稳。”
同时,南阳市房地产商会通过调研分析也认为,2015年南阳楼市将在“常态运行”的总体基调上,呈现出“企稳向好、平稳运行”的走势。
第二篇:从民间借贷乱象谈民间金融的法律规范
从民间借贷乱象谈民间金融的法律规范
一、民间金融乱象概述
(一)民间借贷**
自2011下半年,浙江温州、内蒙古鄂尔多斯、陕西神木等地卷起了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暴”,各地不断曝出老板“跑路”、企业倒闭、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的事件。一批重大非法集资案陆续被查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在2012年1月18日对轰动一时的吴英集资诈骗案进行了二审宣判,维持对吴英的死刑判决,引发海内外舆论广泛关注。分析“跑路”私营业主或资金链断裂公司负责人的身份,他们一般有自己的实业,但他们借贷的钱不是投向了服务实体经济的实业,而是几乎都参与了民间借贷,有的办起担保公司放高利贷,有的是借高利贷盲目去投资房地产等搞多元扩张。
民间借贷最早出现在南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随着民间资本越来越大,目前这种形式已经从江浙沿海发达地区蔓延到内陆中西部富裕地区。由于缺少统一的监管机构,对民间金融无法进行科学的统计,但是估计仅浙江一个省的民间流动资金大约在一万亿到两万亿之间,民资汹涌,行至浙江的许多小县城,可以看到满街俱是打着当铺、一分利寄卖店、投资资询公司旗号的民间借贷中介。
建设银行和波士顿咨询公司去年末联合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底,中国个人拥有的可投资资产总额预计将达62万亿元,中国可投资资产在6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家庭共拥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预计达到27万亿元。2008年至2010年三年间,中国个人可投资资产总额和高净值家庭总数分别保持了32%和42%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当前,我国民间融资的资金主要包括来源于生产生活盈余、投资回流、华侨汇回等方面的民营企业和普通家庭的闲置资金,这些资金通过民间借贷、企业内部集资、票据贴现融资、有价证券融资等方式,融通给有资金周转需要的民营中小企业和追逐高利润的金融中介,最终投入实业生产或进入融资中介进行项目投资。
民间借贷一般平均年利率达到25%,甚至更高,而企业的资本年利润率往往也只有5%—6%。对薄利企业来讲,在如此高的利息重压之下,一旦出现经营不善,信用链就会断裂,相继就会危及众多参与借贷的企业和个人,这就是参与借贷的私营业主为什么会屡屡出现跑路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银行资金借道民间借贷
民间借贷的资金不一定都是来自民间,其中还夹杂着银行体系和获得市场融资的企业的身影。当民间借贷的高利率与银行基准利率之间形成巨大利差时,由于信贷需求旺盛,银行、企业和高利贷公司间的利益链条也就“顺理成章”,造成银行资金“寻租”现象频现。商业银行“漏入”民间市场的资金多通过以下四条途径:借道担保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借入资本;假“壳企业”名义贷款以及委托贷款。
现在由于信贷需求旺盛,许多企业纷纷转行从事高利贷业务,而放贷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来自银行给大型企业(一般为国企)的贷款。大型企业凭借财政信用担保获得低息信贷资金后,并没有投入到主营业务之中,而是高利转借到了民企手中赚取巨额利息、利差,实际成为高利贷市场从银行融资的平台。一些国有担保公司、财务公司也利用国有银行的资金,偷偷地放高利贷。按现行利率,既使按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10%从银行获取贷款,企业的资金成本仅有7.2%左右,如若投入月息2-5%的民间借贷市场,其每年的套利空间就达到20-50%不等,这一收益率已高过相当多企业的主业经营利润率。以从银行贷出来一个亿为例,5000万用于企业发展,再将5000万元拆借出去,以年利率40%算(目前民间借贷的利率一般在月息3%左右),就有2000万元的利息。付给银行利息600万元,企业可以净赚1400万元。
银行信贷资金流入民间借贷的另一主要环节是对担保公司等中介的监管不到位。担保公司由于有一定的融资杠杆,往往在银行存入一定的保证金,就能获得几倍于保证金的信贷额度。靠担保手续费是很难赚钱的,主要还是要靠放贷。这些担保公司往往和银行的相关人员有着紧密的关系,以便能够顺利获得资金,有的甚至与银行谈好了分成协议。而担保公司放贷也已经是行业内皆知的秘密。
同时,按照寻租经济学相关理论,权利分配总是和租金产生联系在一起。在转轨经济体制,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国有企业对资本使用权利争夺,就类似政府某些部门许可证发放。资金需求竞争导致信贷配给。为了能得到信贷资本的使用权,资本需求方竟相出价。在约束机制不健全时,在租金诱惑足够大时,在预期不可能东窗事发,把资金配置给租金出价高的企业,对有权行使资金配置权者(简称为代理人)都是一种理性选择。因为银行经营者同贷款人签订的信贷契约是不透明的,而且信 2 贷契约即不标准化又不是市场化的,一对一的交易方式给予资金配置权行使者为外人不易觉察的寻租权利。在资产交易不透明的情况下,银行经营业绩的衡量将非常困难,且容易受短期行为的影响,经理层能够在短期内通过对风险较高的借款人发放高利贷来增加信息收入。当借贷关系中渗透了租金交易,借款人就有违约激励。由于租金存在,企业使用贷款数量和企业生产需要支付利息使用资金的成本是两个不同的量,前者小于后者,从而提高企业借贷成本,当企业生产预期利润率一定,企业支付利息和租金,加大还款难度,增加企业逃债的概率。一旦租金支付者中断支付,借贷关系终止,贷款就转化为呆账、坏账。借贷交易关系的结果是资金配置行使权个人获得任期内的租金收入而国有商业银行则因为租金交易违约形成大量不良贷款。
在这种畸形的利差和利益分配之下,有资格获得银行贷款的企业或个人已经成为高利贷市场从银行融资的平台,流动资金贷款再次进入融资链条,不断给高利贷市场补充血液。数据显示,2011年至少有70家公司发布了近130份通过银行委托贷款的公告,总金额近170亿元。不少上市公司凭借融资优势,致力于高息转贷业务,或许能获得偶发性高收益,但若实体产业“空心化”,问题将积重难返。
(三)影子银行助推民间借贷
影子银行的概念最早于2007年,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执行董事麦卡利(Paul McCulley)提出。国际上对影子银行目前尚无统一的定义,一般认为影子银行是一个体系,是指行使商业银行功能却不受类似商业银行那样严格监管的借贷平台,比如委托贷款、信托、小额信贷乃至典当行。“影子银行”正野蛮生长,民间对它有很大需求及培育它发展的土壤,其“看不见”的部分,对现有规则和监管发出了强力挑战。
一个是官方的受控利率,另一个是更准确反映信贷的利率价格。随着民间利率不断上升,银行存款流失暗流涌动,让多金融机构倍感压力。根据央行数据,2011年以来,银行系统人民币存款增速一直低于贷款增速,存少贷多,令银行资金吃紧。2011年前三季度,人民币存款余额增加8.11万亿元,同比少增2.09万亿元,大大高于同期贷款少增量。这使银行业平均存贷比达到2005年股改以来最高水平,近70%。
国内影子银行的发展,特别是银行理财业务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宏观政策以及监管措施合力下的产物。为摆脱信贷规模的约束以及负利率的桎梏,各家银行通过 3 人民币理财产品、承兑汇票、委托贷款等表外业务实现存款替代,绕过监管限制,求得事实上的信贷增发。
委托贷款允许企业存款人通过银行,以位于存贷款利率之间的协议利率向融资人贷款。银行承兑汇票以低于基准贷款利率的市场利率贴现。理财产品,通常在保本的基础上为存款人提供较高收益率。这些产品创新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实际利率放开,尽管官方利率仍占据金融交易的主导。创新产品在低收益的定期存款和高收益、高风险并存的股市之外,为存款人创造出新的选择机会。
根据央行的初步统计,2002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1614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8.7%。2010年新增人民币贷款以外融资6.33万亿元,为同期新增人民币贷款的79.7%。人民币贷款以外社会融资总量获得快速增长。中金公司在2011年发布的 《中国民间借贷分析》研究报告中估算,至2011 年中期,中国民间借贷余额达3.8万亿元,同比增长38%,占中国影子银行体系总规模约33%,相当于银行总贷款的7%。以此推算,中国影子银行规模约在11.5万亿元左右。而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三季度,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52.91万亿元。两相比照,则影子银行约占银行信贷规模的20%。
影子银行资金由于其负债不是存款,不受针对存款货币机构的严格监管,由于其受监管较少,杠杆率较高。它具有和商业银行类似的融资贷款中介功能,却游离于货币当局的传统货币政策监管之外。
影子银行的迅速膨胀,带来了利率市场化的自发动力,但同时规避了正规的金融监管,扰乱了金融数据的统计,而由此导致的信用扩张则极易给金融危机埋下祸根。民间信贷破产伤害的是市场自己的钱,而“影子银行”一旦金融风险泛滥,则要波及纳税人的公共利益。也在加剧利率双轨所导致的资金价格扭曲及配置上的结构矛盾,也会在民间金融、银行表外业务、非正规的资产证券化、私募投资等监管灰色地带产生体系风险。
二、民间金融模式
民间资本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符合了利率市场化,其利率走势实质上是资金供求力量的结果。民间金融分为公民之间、公民与组织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借贷。主要运行有信用社、合作基金、合会、民间借贷、私人钱庄、民间集资、小额信贷等模式,4 民间金融活动总体上看是无组织的金融活动。按利率高低划分,民间金融有三种形式:友情借贷(白色借贷)、灰色借贷(中等利率水平借贷)和黑色借贷(高利贷)。其中黑色借贷风险较大。形式大致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口头约定型。这种情况大都是在亲戚朋友、同乡、同事、邻居等熟人之间进行,他们完全依靠个人间的感情及信用行事,无任何手续,一般数额较小;而且双方关系密切;二是简单履约型,这种借贷形式较为常见,大都仅凭一张借条或一个中间人即可成交-一般数额不太小或双方关系不十分密切;借款期限或长或短,借款利率或高或低,凭双方关系的深浅而定;三是高利贷型。个别富裕农户将资金以高于银行利率借给急需资金的农户或企业,从而获取高额回报。民间借贷的资金筹集是多方面的。
民间个人借贷活动遵循自愿互助、诚实信用原则,应该遵守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正常的民间借贷只要双方当事人意见表示真实即可认定有效,因借贷产生的抵押相应有效,但利率不得超过人民银行规定的相关利率。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借贷案件的若干意见》规定,民间借贷的利率可以适当高于银行的利率,但最高不得超过银行同类贷款利率的4倍。超出此限度的,即是我们所说的高利贷,超出部分的利息,国家不予保护。
一般来说,民间金融是凭一种信任机制运作,一方面,民间借贷体系核心是熟人体系下的信任关系,风险大但较银行更高效率、更灵活。借贷双方熟悉且相信,流动性比较差。一旦出现问题,就会有非正规的制裁机制发生作用,即所谓的社会排斥。为此,借款者往往要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还款以维持信用。另一方面,民间借贷的规模和范围相对较小。民间金融的安全性依赖于地域的相对封闭,如果业务范围特别广阔,容易导致信息不对称,产生各种金融危险。
三、民间金融存在的原因
(一)民间金融存在的必然性
民间金融滋生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时期,是经济制度和金融制度不均衡发展的必然产物。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家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正规金融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发展对金融服务多元化的需要,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民间金融及合作基金会为代表的非正规金融迅速崛起,对弊端丛生的传统金融体系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伴随着市场经济的确立,一方面,行政管制经济依然存在;另一方面,纯属市场的力量又不断成长,由此产生的资金供求的 5 尖锐矛盾必然为民间金融留下巨大的生存空间。现阶段中国民间金融发展、壮大的主要诱因是高收益导向的供给和巨大的融资需求,有供求必然会形成市场。我国的民间金融因处于经济体制转轨时期而显示出其“中国特色”,它更多的是由政府与市场边界不清、经济体内各组成部分市场化步骤不一以及意识形态上的滞后等因素造成的。长期以来,民间金融在我国基本上被列为地下金融,一味地进行整治,而很少对其积极方面与消极方面进行客观分析,也没有对它的生存机理和运行机制进行理性研究。但民间金融就是“整”而不倒,往往是整治的风头上收缩一下,风头一过又“死灰复燃”,甚至更旺。这说明民间金融有其存在的客观性。
比较“国有化”金融,民间金融在信息成本、监督管理、经营机制上面有着自身优势。具体体现在:民间金融作为一种自发的制度供给,往往成为金融创新的源泉。例如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金融创新,如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可转让支付命令NOW账户、票据发行便利NIFs等等,无疑不是最初的民间金融交易活动,为逃避金融管制和满足客户对于风险和收益的需求,逐步规范,最终成为成熟的金融创新产品,为各大主流金融机构所接受。在经营上方式上,民间金融机构具有规模较小、产权清晰、职责明确、经营方式灵活、手续简便的特点,并以其融资速度快,利率具有弹性,渠道广等优势较好地满足了中小企业及农村地区融资的需求。在信息和监督方面,民间金融由于发生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一方面有利于其利用地缘和人缘的优势,较好了解其地域范围内企业和个体财务、经营状况等信息状况;另一方面,借款者与贷款者之间往往具有持续的社会关系,便于对于贷款者进行有效监督。
由于我国金融体系存在缺陷,已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金融“空洞”。虽然目前民间金融只能以 “灰色”或“黑色”的形式存在,表现却异常活跃;虽屡遭政府取缔或禁止,却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民间金融的存在,也充分说明正式金融机构满足不了民间的金融服务(特别是贷款)需求,而民间金融正好弥补了这种不足。民间金融的发展,是遵循市场需求、由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的结果,无疑是对金融改革方式的有益探索。民间金融的蓬勃发展,缓解了金融资源供需上的矛盾,缩小了城乡之间、国有民营企业之间在金融资源占有上的差距,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可以这么说,民间金融逐渐成为了融资困境中的一种必然性选择。
(二)企业缺乏正规的融资渠道
用历史的眼光看,我们身处一个市场经济仍有待发育完善的特定历史时期,一个民间金融功罪交集的时代,一个经济快速发展推动的对资本的渴求和现行资金供给体制之间的冲突已经尖锐化和公开化的时期。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但金融业总体上来说还是个相对垄断性、高度管制的行业,金融市场还没有完全开放,利率还没有完全市场化,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无法从正规的渠道满足融资的需求。
企业融资主要分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两种,间接融资主要是指依靠银行贷款融资,直接融资则是指通过证券市场等资本市场进行的融资。具体就我国融资环境而言:在间接融资方面,我国国有银行由于在业务上有大量的政策性要求以及出于保证贷款收回和降低不良贷款的要求,因此倾斜于将大量款项贷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广大中小企业以及农村地区由于个人及企业的经济能力较差,偿债能力较低,违约风险大,又难以为贷款提供相应抵押或担保,从而不易从国有银行中得到相应的支助;直接融资方面,我国现有资本市场企业上市采用“核准制”,对上市企业要求较高,要经过繁琐的审批程序,上市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大多数中小企业上市比较困难,难以从资本市场上进行融资。
特别是在2011年,在通胀预期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国家采取紧缩的宏观调控政策。这一轮货币调控政策中,中国人民银行一方面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又不断压低利率,存款的实际负利率导致价值扭曲,资源配置出现问题。中小企业本来贷款就比较困难,由于银根紧缩,贷款更是难上加难。
据了解,现在的银行正常贷款,除利息以外加各项费用,一般融资成本是年息20%-40%。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融资成本月息3%左右。据温州市人行在2011年7月公布的《温州民间借贷市场报告》,温州民间资本超过6000亿元,每年增速14%。温州间借贷市场目前处于阶段性活跃时期,估计市场规模约1100亿元,占银行贷款的20%。民间借贷利率也处于阶段性高位,年综合利率水平为24.4%。温州市大约89%的家庭个人和59%的企业都参与了民间借贷。
浙江省2011年底对2835家企业进行问卷调查,在“贵企业从银行贷款曾经遭遇”选项中,15%被拒绝贷款或者贷款额度被压缩,13%被要求拉存款,民企从银行获得贷款的难度比较大。
在“从银行获得贷款需要接受何种条件”选项中,16%表示需要购买保险等理财产品,25%表示有较大幅度利率上浮,12%表示需要支付顾问费、咨询费等费用,26% 7 表示所抵押的资产需要接受指定单位的评估并承担评估费等费用,仅有不到14%的企业表示不需要接受附加条件。这些额外支付的费用造成企业融资成本上升。
企业对资本的渴求和现有资金供给体制的矛盾已经成为当前经济领域的主要矛盾之一。融资难、融资贵,但是拿不到资金不等于不发展、不做生意、不投资。民间金融的产生,正好弥补了现有融资环境的不足。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在急需用钱的时候求助于民间借贷。那么民间对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依赖度有多大?同样对这2835家民营企业进行的调查显示,9%的企业表示“经常从民间高息借款应对资金周转”,47%的企业称“偶尔为之”。半数以上的企业涉足过高利贷。可以说没有民间金融就没有民营企业今天的贡献。
(三)现行金融管理体制的弊端
探究金融乱象丛生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家在金融领域的高度垄断。我国目前对正规金融行业实行“一行三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专业监管体制。但对于民间融资行为,目前相关法律对民间融资的管理主体都没有明确规定,更没有针对民间融资而设立的系统而完善的监管体系。问题的根源都是由于改革的不彻底:金融改革的不彻底,导致金融抑制,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地下金融滋生的同时,也在累计风险。在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有的企业无法按原有的轨迹继续生存,只能将资金抽走从事热钱炒作。所以经常造成一些资产价格间歇性的、非正常地上涨。
去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诸如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等多个领域,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然而,目前大环境是,民间资本依然四处受到堵截。特别在金融领域,民企要获得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准入牌照几乎不可能。所以即使有资金,也无法通过合法渠道转化为银行储蓄,并贷放出去。本来,国家之所以在金融准入方面管制十分严厉,主要是考虑到银行过度民营化导致金融风险放大,形成较大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稳定。但现在由于国家在金融领域管制过严,在紧缩背景下高利贷盛行,反而造成了更大经济问题与社会问题。民间融资本质上属于私人交易行为,一旦涉及不特定公众,就具有相当的社会性、公共性和连锁效应,容易引发欺诈和各种犯罪,甚至影响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从而增加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
此轮宏观调控,拉大了直接融资市场与间接融资市场利率价差,引发新一轮金 8 融脱媒,强硬的行政性手段无法抵挡另一种政策意图以及套利冲动的侵蚀,反而会带来更加严重的资源配置问题。如果利率是“非市场化”的,那么,在现行的以“信贷增量”为目标的调控机制,将被通过“抢占信贷资金就赚钱”的思路所统治,这是因为,以数量而非以价格为调控目标,在价格低于“应然价格”的情形下,谁抢占了信贷额度,事实上就在赚取超额利润。
随着CPI涨幅见顶回落,政府宏观调控可能也会有所放宽,这对中小企业贷款难会起到缓解作用。因此,从今后发展方向上看,应着力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这不仅是解决融资问题,更重要的,这也是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
四、民间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民间金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造成宏观效率损失
宏观效率的损失主要表现为货币政策效率损失和产业政策效率损失。
民间金融游离于正规金融体系之外,信贷规模和难以被监督与调控。借贷双方可能为存在业务往来的同业或上下游企业,借贷资金往来较为隐蔽,且资金分散度广,流动性强;民间金融主体由于担心实报借贷融资情况会影响信用社贷款指标而存在谎报动机,使得真实借贷情况难以通过要求融资主体申报的方式获得。鉴于此,民间金融造成的体系外的信贷量是难以估计的,难以纳入货币政策的制定和作为调控依据,货币政策的效率降低,对经济的调控效果减弱。
在产业政策效率方面,民间金融充分发挥了资本的本质,即逐利性,在利率足够有吸引力的情况下,资本很可能流入国家控制的过热发展行业和着力抑制的非环保、高能耗、低效率行业,使得国家制定的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政策和行业鼓励和抑制政策的效力大打折扣。
(二)造成微观效率损失
虽然民间金融是基于地缘、血缘等基础,投资者对融资者的资信状况、资金用途较为了解,但是由于不存在竞争机制,民间金融只是进行了小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利率的确定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从一个地域整体来看,资金并不能通过利率这一价格机制进行最有效的配置,这造成了微观效率的损失。
(三)形成风险积聚
民间金融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中小企业在目前环境下存在融资难的问题,然 9 而从资金流向上看,直接流入实业的民间资金的数量却呈现下降的趋势。据有关公告显示,温州民营中小企业高度依赖民间借贷市场融资,融资需求充分,但在温州民间借贷资金总量中用于一般生产经营即直接流入实业的仅占35%,相对于2004年逾90%的比例大为下降;且除流入实业和进行投资以外,还有部分资金在非正规金融主体之间流转或者无法检测,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本空转问题。这说明民间金融的高利率部分是由于真实的资金需求推进的,但借贷炒作拉高的可能性也不容忽视,资金的炒作和空转使得民间借贷体系的风险不断积聚。
(四)产生信用危机
民间金资的资金最终需求方多为民营中小企业,经营风险大,且借贷的原因可能是企业在经营或财务方面受到了某种冲击,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可能“救火心切”,对借贷的资金成本和产出效益缺乏理性的衡量;作为资金的供给方的非正规金融机构、民营企业和个人缺乏分析贷款风险的相关专业技能和资格,常仅受高利率趋使而进行借贷,借贷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旦企业的收益难以弥补民间融资的高息负债,由于一般不存在抵押物和类似机制,企业容易陷入危机,而造成的连锁反应往往是整条信用链条的断裂。
五、民间金融的法律规范
当前信贷市场存在三层利率乱象,一是民间借贷,合情不合法;二是银行理财产品,半合法,不合规;三是银行存贷款利率,合规合法,但既不合情也不合理。解决民间融资乱象的根本措施在于改革我国的金融体制。经济不同发展阶段,都需要有不同的金融结构与之相适应。管理和规范民间融资行为,如大禹治水,应当“疏导”为上,“堵”为下。缩小银行贷款与民间借贷的利率差和银行表内外产品的收益,从而抑制民间借贷向虚拟经济渗透。与此同时,要建立资金流向的监控,随时掌握资金的流向,以便于实行调控。更为重要的是,让民间借贷浮出水面,尽可能使其阳光化,给它松绑,不能无视民间借贷的存在。
(一)法律规范的方向
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表明,国家将为鼓励民间投资提供更多的政策与立法支持,规范与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合法化,以促进和推动其健康发展的政策意图十分明确。今年初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指出,要做好新时期的金融工作,必须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牢牢把握 10 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从多方面采取措施,确保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有效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坚决抑制社会资本脱实向虚、以钱炒钱,防止虚拟经济过度自我循环和膨胀,防止出现产业空心化现象。在规范民间金融方面,继续完善民间资金运用的正规体系,充分发挥正规金融的融资供给作用,推动金融工具创新,为不同客户群量身定做金融产品,完善信贷机制、确保贷款期限与企业生产经营周期相匹配。
(二)法律规范的意见和建议
1、进一步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
民间借贷蔓延,其中一个最重要原因是,这一轮货币政策调控中,一方面不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又压低利率,存款负利率导致价值扭曲,资源配置出现问题。因此,当前应加快利率市场化的步伐,要让民间金融有效地服务中国的实体经济,当务之急是深化金融改革,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只有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银行等金融机构才能把资金配置到最需要、效益最好、最有发展前景的企业上来,而只有通过利率市场化才能实现这样的目标。当前存在的房地产泡沫、地方融资平台问题、民间借贷问题,实际上都和利率没有市场化有很大的关系。
我国已于1996年放开了同业拆借利率,向市场利率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接着又放开了国债的市场利率,逐步建立起一个良好的货币市场与国债市场的利率形成机制,也为政府进行利率调整确定了一个基准利率。这都为利率市场化打下了基础。接下来,我国应首先着手调整利率结构,将法定利率由200多种减少到30种左右,并根据经济运行状况更为频繁地调节利率,同时完善货币和资本市场,丰富市场上的交易品种,逐步扩大企业融资中市场利率的比重。当国有银行商业化进展顺利,银行体系的竞争水平提高和监管机制得到完善时,就可以考虑逐步扩大商业银行决定贷款利率的自由权,放开贷款利率。而如果银行经营状况良好,国有企业改革也取得进展时,就可以逐步放开存款利率。通过这样有步骤、渐进地层层推进的改革,最终实现利率的完全市场化。
尽管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大的方向,但对金融业的冲击较大。利率市场化现在还有一些障碍,比如银行业公司治理不彻底。如果现在利率市场化条件还不完全成熟,那么可以先采取一些措施,把银行的利差水平先降下来,逐步推进。国内银行贷款的基准利率是6个点,一年期的存款利率是3个点,存贷差是3个点,发达国家是1 11 个点,台湾也是1个点。缩小存贷利差也是改革必然要采取的方向。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先把银行的利差水平降低下来。第一,非对称加息,存款利率上升,贷款利率则不动,现在银行利差约有3个多点,可以减到1个点左右。第二,增加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降低贷款利率。
利率市场化是一个充满风险的过程。是一个国家金融市场化过程中的关键一步,这一过程充满荆棘和风险。由于利率市场化,银行系统将面临着更加严重的不确定性。为了争抢市场,银行将不断上调利率水平,这意味着银行将承担更多的风险。利率市场化也将使金融借款合同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并影响宏观经济稳定。利率自由化也会带来大量违约的出现。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利率市场化会带来两个结果,即过度投资或者投资不足。利率市场化改革将给商业银行带来阶段性风险和恒久性风险。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银行依然承担着过多的社会责任,行政约束明显。中国资源配置绝大部分依靠金融体系,主要就在于资源配比情况,具体来说是央行对流动性的调控。在资金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拥有更大的定价空间,这反倒促使其息差进一步扩大。因此,监管部门对利率市场化的改革措施,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
2、推行存款保险制度,建立金融机构优胜劣汰机制。
存款保险制度是由符合条件的各类存款性金融机构集中起来建立的保险机构或一种保险机制,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
金融市场化的另一方面在于风险承担的市场化,即银行机构破产、退出的成本由市场而不是由政府来承担。放开金融市场准入和利率管制需要首先形成一个金融安全网,狭义的金融安全网最初是指存款保险。广义金融安全网应该有三大支柱,第一是审慎监管者,第二是最后贷款人,第三是投资者保护机制。当前要通过兴办各类存款保险公司,用市场机制来化解金融风险。我们除了用行政手段,通过监管来化解风险,还要通过市场机制,走保险的路子。存款保险制度的推进是不可或缺的方面。
我国金融业存在一个不好的倾向,不仅大的金融机构不能退出,一些小的金融 12 机构出了问题也不能退出。金融机构只有生没有死是最大的系统性风险。没有存款保险制度,我国金融机构就无法退出,退出去之后会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一定要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引入该制度有一个重要意义就是,为允许经营状况恶化的银行金融机构破产做准备,当危机发生时,投资者的利益能受到保护。如果没有存款保险制度,利率市场化、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降低以后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通过存款保险制度来保护金融投资者的利益,这对银行业的稳健经营也很重要。
3、破除金融市场的垄断,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
我国在工业、农业领域基本上形成了国有、民营、外资经济都非常活跃的局面,但在金融领域仍然是垄断性经营,民间资金的进入还不是很顺畅。民营经济进入金融领域,兴办各类股份制、区域型的小型金融机构,包括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和资金互助社等等,将是未来几年中国金融领域改革最有特色的事情。
当前我国金融改革方面,很重要一点是放宽市场准入,允许更多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允许民间资金设立各类股份制的中小型金融机构。破除金融市场的垄断性,建立多元化的资金供给体系,这就可以使民间借贷浮出水面。通过竞争,信贷资本供给足够大,资金市场就会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利率就会降下来,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也会得到较大程度解决。一些地方的高利贷现象就会自然消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生存状况由此可以大为改善。
扶持中小企业需要建立专门的政策性银行。在日本有两家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公户,我国也应该至少有一两家专门为中小企业贷款的政策性银行。政府要分清市场和政府的责任,政府工作的重点应该是办好政策性银行,一部分国有资本可以从商业银行中退出来,集中力量办政策性银行。
国际上的小企业融资也不都是靠银行的,小企业融资来源很多,高科技企业很多是靠创始人的自有资金、风险投资以及民间借贷。只有当小企业有了一定的现金流,才会有银行信贷进入。支持小企业发展,并不能靠现行的银行体系,而是要大力发展社区金融机构。
银行准入有很高门槛,短期内不见得能改变,不过地方政府至少可以在非银行金融机构方面做些文章。比如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PE(股权私募)、融资性担保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等的准入条件。与此同时,地方政府也可以与金融机构合力为中小企业融资推出更多金融创新:比如金融仓储公司、中小企业贷款保证保险、13 商标质押贷款等,都是不错的尝试。
4、加强对民间金融的服务,为民间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金融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切实保护民间金融的合法权益,培育和维护平等竞争的金融环境。在制订涉及民间金融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时,要听取有关商会和民营机构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反映民营机构的合理要求。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金融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规范涉企收费,进一步推动管理内容、标准和程序的公开化、规范化,提高行政服务效率。
建立健全民间金融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商会、行业协会等自律性组织的作用,积极培育和发展为民间金融机构提供法律、政策、咨询、财务、金融、技术、管理和市场信息等服务的中介组织。
出台民间融资管理的综合措施。例如出台民间融资管理办法、确立民间融资管理机构、服务机构、登记备案制度、信息监测统计体系、市场预警机制、规范民间融资组织和广告等。建立完善企业信用体系,指导民营金融机构建立规范的资金、财务、投资管理制度,依法经营。
统计部门要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统计工作,准确反映民间金融的进展和分布情况。金融主管部门、行业管理部门及行业协会要切实做好民间金融的监测和分析工作,及时把握民间金融动态,合理引导民间投资。要加强金融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开发布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国内外行业动态等信息,引导民间投资者正确判断形势,减少盲目资金投资。
要建立一个分业监管的强有力的协调机制,理顺金融领域中央与地方关系,把地方中小型的金融机构,包括非银行的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责赋予给地方政府。
营造有利于民间金融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客观、公正宣传报道民间金融在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城乡市场和扩大社会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三篇:2015河南公务员时政热点;农村“错位低保”乱象调查
www.xiexiebang.com
2015河南公务员时政热点;农村“错位低保”乱象调查
半月谈记者近日在农村调研发现,“错位低保”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直接导致了农村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不少矛盾纠纷,亟待规范管理。
低保与计生挂钩引发质疑
如今,将低保政策与其他政策“捆绑”执行在一些地方较为普遍。在湖南某市,一位村支书向半月谈记者透露,没有缴纳计生违法罚款和社会抚养费的家庭不能享受低保是乡里一直执行的政策,否则无法开展计生工作。该市民政局负责人介绍,每年审核低保人群时,都会调查上一年该家庭是否有超生情况发生,有则退出或不纳入低保范围。
在地方民政部门看来,出台这样的政策似乎有其道理。“农村收入不易准确统计,但如果一个家庭执意要超生的话,则说明该家庭有经济条件再抚养新成员,自然不应当再纳入低保。而且如果放开超生家庭的低保政策,只会‘越生越穷’,低保压力将更大。”一位民政部门负责人说。
“低保政策是为解决少数公民因病残、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等因素导致生存危机而设立的,因此,其评定发放不能同生存危机以外的其他任何事项捆绑到一起,这样捆绑有违政策的初衷。”中南大学社会学教授李斌指出。
农村“错位低保”现象普遍
“他凭什么能得低保?”“我为什么没有低保?”半月谈记者在农村调研时发现,村民在指责低保分配不公时,怨气往往指向具体分配低保的村组干部,而村组干部也因此面临着很大的压力。
在农村,优惠政策往往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于是,一些村干部更愿意用“分摊”的方式来减少矛盾,而不是根据每个家庭的实际情况来认定。为了较为“公平”地划分低保资金,“分户保”、“合户保”、“平均发放”、“轮流坐庄”、“一户吃低保、多户得救济”等诸多不规范现象接连出现。
一位村组长告诉记者,每年评低保,村民很容易为了名额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村组分配低保的“窍门”是条件最差的几个村民长期享受,另外条件差不多的10多个较困难的村民则轮流享受。这样的方法,“有利于村民关系和谐”。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www.xiexiebang.com
但即使这样处理也容易引来纠纷。“比如,本来约定好这户人拿到低保后要分给别人,结果拿到后他又反悔了,最后矛盾还是集中在村委,处理起来很棘手。”一位乡镇负责人告诉记者。
专家指出,农村“错位低保”现象十分普遍。一是低保对象的错位,即一些不符合保障标准的村民被评上,符合标准的反而享受不了。二是低保性质的错位,农村低保很多时候被乡村干部作 为村庄治理的手段,或者被当作 谋取私利的工具。
不少乡村干 部告诉记者,如今基层面 临巨大的维稳压力,由于治 理资源匮乏,基层干部就用 低保等优惠政策来“理顺”村庄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比如,有的地方将低 保作为村干部工资发 放不足的替代品,有的作为换届选举拉票的“贿赂”,有的作为对没有享受福利待遇的老村干部的安抚,还有的作为安抚多次上访群众的“交易品”,或者村内矛盾产生后利益受损群众的“慰问”,或者是老人同意火葬的“条件”等。
各种走样和“猫腻”亟待规范管理
产生于复杂的农村治理环境下的低保乱象百出,源于政策落实、监管的漏洞。半月谈记者了解到,乡镇和村居两级的档案材料管理不完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低保对象没有户口、身份证,这对低保对象的审查、动态管理留下了很大的难度。
此外,一些人应对审核的“猫腻”花样百出。为了接近低保条件,一些家庭到公安户政部门办理了分户手续,子女条件富裕的父母也在吃着低保;为了隐瞒真实的居住状况,带领核查人员参观临时租借或亲友的破旧民房;为了掩盖拥有财产的事实,有的人不嫌手续繁琐将车辆过户到已分户的父母或者子女身上„„
一些地方部门接受低保抽查审核的过程也存在走样。一些地方部门为了应付有关部门对低保情况的检查可谓“用心良苦”,甚至利用低保“托儿”来蒙骗过关。当上级部门前往调查核实时,这些地方和部门都是预先“通知”享受低保的家庭,有“代表性”地挑选一家或两家确实困难的家庭,“以点带面”地蒙骗上级管理部门。
要解决农村低保错位的问题,村民自治的水平应当再提高。家庭经济的真实情况还是村民互相之间最知情,因此要增加民主评议的透明度,避免出现由少数村组干部说了算的现象。“特别是公开评选程序,要有针对性地对申请人或者初选人的直系亲属尤其是子女经济条件进行核查。”李斌认为,还要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对责任人、经办人进行责任追究。
国家公务员| 事业单位 | 村官 | 选调生 | 教师招聘 | 银行招聘 | 信用社 | 乡镇公务员| 各省公务员|
政法干警 | 招警 | 军转干 | 党政公选 | 法检系统 | 路转税 | 社会工作师
第四篇:南阳河流域水质调查与研究
南阳河流域水质调查与研究
南阳河环绕莱州市,从东向西,从南向北,最后流入河套水库,近几年,莱州市政府加大对南阳河流域的治理力度,使南阳河流域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南阳河的水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政府是如何进行治理的呢?还有哪些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呢?如何去解决存在的问题呢?这正需要我们去进行调查研究。
莱州市第三实验小学,地处南阳河下游东岸,河套水库东,南阳河流域水质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我们的生活,因此备受全校师生的关注,我校决定开展《南阳河流域水质调查与研究》的科学实践活动。
参加人员
三—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步骤
1.问题的提出
2.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3.寻源头,走南阳河,采集各水段的水样
4.到自来水公司学习分析水质技能,写出采集水样水质情况报告
5.根据水质情况,分析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进行创造发明和创意设计.6.参观污水处理厂,了解污水处理过程,知道科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7.写出本次实践活动的调查报告
8.向在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9.写一篇本次活动的体会
10.制作宣传画报,利用假期时间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活动的意义
本次科学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调查与研究,了解了科学研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技术对改善人们生活的重要性,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知道创新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和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社会责任意识.
第五篇:南阳艾产业协会调查与建议
全国最大艾灸产品生产基地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南阳
艾草加工产业的调查与建议
来源:南阳艾草产业协会官方网站
作者:南阳市政策研究室
李喜全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一批艾草产业的拓荒者,把南阳漫山遍野的艾草视 为瑰宝,从研究中医药先贤用艾治病保健的原理入手,吸纳国内外研究成果,运用现代科技,成功开发出艾草6个系列100多个产品,使自生自长的艾草实现由草 变“宝”的华丽转身。南阳由此成就了一个植根性很强的富民项目、特色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艾灸加工基地。2012年,随着中医针灸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在李时珍的家乡、以产“蕲艾”有名的湖北蕲春县,为南阳先发成势的艾灸产业所触动,以后发崛起的气势,举全县之力发展蕲艾产业,南阳艾灸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提出了南阳艾产业新形势下应对挑战的思路,供大家参考。中华民族用艾灸保健治病的传统在世界上颇有影响。与我国文化渊源较深的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应用艾灸的社会基础。日本有艾灸疗所4万多家,韩国几乎全民接受艾灸,有灸疗机构近万家。在国内对中医药存异争论之时,日韩等国艾疗方兴未艾,因此,坊间有灸疗“发端于中国,开花结果于日韩”之说。世无常态。2012年,以产“蕲艾”有名的李时珍家乡蕲春县,从南阳风生水起的艾产业开发中受到触动,乘中医针灸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东风,打出李时珍品牌,把发展蕲艾产业作为县域经济的重要突破口,以后来居上的超常气魄,加快蕲艾产业战略布局,不到3年时间,成功申报“蕲艾”地理标志,发布“蕲艾”种植地方标准,引资16.8亿元建起蕲艾工业园,吸引了包括南阳企业在内的投资者向园区集聚,形成异军突起的竞争态势,南阳艾灸产业的既有优势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艾产业发展面临新变局的形势下,南阳艾产业何去何从?我们对此进行了深入调研。南阳艾产业初具四大优势
资源优势。艾草喜温润、怕水浸,适生于丘陵坡地。南阳地处北纬32°17″~33°48″,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带,典型的季风大陆半湿润气候。全市山区、丘陵、平原各占约1/3。在丘陵坡地广阔的桐柏、淅川、西峡、内乡、方城等县区,野生艾草年产总量约1.5亿吨~2亿吨,目前我市开发利用约2万吨,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草收购集散地。“宛艾”与“蕲艾”相比,蕲艾因李时珍生于蕲春就地使用“蕲艾”而成名,“蕲艾”与“宛艾”同处一个适生带,其主要成分挥发油、黄酮等含量不相上下。而“蕲艾”野生少,主要靠种植,“宛艾”野生产量大(仅少数特需产品靠种植),成本低,开发利用的优势明显。
加工优势。我市经营艾产品的注册企业已有110多家,注册资金近2亿元(不包括相当数量未登记的散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艾产品加工基地。历经近20年 的发展,艾产品加工实现了从手工制作向半自动化、自动化的跨越。艾绒、艾粉加工中的粉碎、筛选、除尘等实现流水线自动作业,艾条卷制实现电动、液压联动的自动化、半自动化加工,生产效率大为提升,产品远销日、韩及欧洲多国。古老的艾草在沉睡千年后,进入新的生命周期,迈开了向现代文明演绎的步伐。
制约艾草加工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缺乏顶层设计。我市艾草加工产业存在“两热两冷”,即下面热,上面冷。企业发展有热情,行业发展无规划;外地热,本地冷,艾灸产品在外有名气,本地消费热度不够,墙内开花墙外香。艾灸是健康产业,是中医药的瑰宝,适应了大众便利化保健、低成本治病的需求。艾草加工是生态产业,原料是野生有机植物,产品加工全过程都是物理方法,极少污染;艾草全身是宝,能吃干榨净。艾叶可提取艾绒做灸条,艾茎可做炭化灸条,就连下脚料都是饲养业的上品,综合利用率高。艾加工业是富民项目,根植性强,利用本土沉睡资源和留守农民,就业与生活匹配度高。在桐柏、南召、淅川、内乡等县,漫山遍野的野生艾草,农民采割一天可收入百元以上,有上万农民在采割、收购、加工、销售的链条中就业增收,一个特色鲜明、扬优成势的富民产业,长期被边缘化,处于“花自飘零水自流”状态。
缺乏应有的“正名”。艾草加工企业主导产品是艾灸用品,按商品功能属医药器械类。我市企业曾在2003年获医疗器械批准号,2007年到期后至今未再获批准,企业多次申请未果。在长期未获医药器械名分的情况下,企业艾加工产品按普通商品低价销售。江苏、河北一些获医药类批号的企业,从南阳低价收购艾制品,贴上本企业商标后身价倍增。在原料收购环节,湖北蕲春县“蕲艾”获地理标志后身价看涨,“宛艾”由于没名分,虽与“蕲艾”质相近但价相远,不少蕲春新上的艾加工企业或从南阳低价购艾草,或从南阳低价购成品,回蕲春县加工贴牌后高价销售。南阳优质艾草、艾产品多数靠贴牌或给有批号的企业供货生存,形成上游喝汤,下游吃肉的不正常局面。缺乏有效管理。我市艾灸加工企业的兴起来自市场引导,没有市场的作用,企业难有活力,但仅靠市场的力量企业难以走远。当前,职能部门对艾草加工企业的监管尚不到位,一是产品无标准。所有加 工企业都是自定或沿用其他企业标准,依据不一,参差不齐,缺乏标准化管理。二是质量监督薄弱。质监部门对企业缺乏规范要求,失之于宽。在监管不力的情况下,企业经营中存在诸多乱象:或掺杂使假,质量低下;或假冒商标,违规获利;或广告内容不实,存在欺诈嫌疑。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少数企业,但损害了南阳艾产业的整体形象,也使规范生产的企业受到不应有的伤害。近几年,多次出现消费者投诉个别企业的现象,一家有病,全行业产品封存、停业整顿,给正常经营的企业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至今,多数规范生产的企业仍心有余悸。缺乏企业整合。我市注册登记的艾产品经营企业虽有100多个,但处于无序状态,存在小、散、乱问题。一是小。大个企业少,多是小微企业。新产品开发、技术改造投入少,主要靠仿制产品生存。二是散。缺乏信息交流,各自为战。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中存在无序压价抬价、恶性竞争等问题。三是乱。多数企业是作坊式加工,生产无序,管理粗放,艾草产业整体上有优无势,有特不强。大力发展南阳艾产业的建议 艾草加工产业的基本特征体现了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顺应了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养生保健的需求越来越大(健康产业增速仅次于信息产业,名列第二),特别是人类疾病谱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中医药独特的保健模式日益得到社会关注,艾草、艾灸在治病、保健、美容等方面的作用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同,以艾为原料开发出的系列产品与旅游业、文化产业、日用品工业等产业关联度很高,市场潜力很大,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加强领导。各级各部门针对艾产业发展提供务实高效的政务服务。一是提高对艾草产业发展的认识。应用艾草艾灸治病是张仲景医药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是南阳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艾草艾灸治病保健集中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优势,与改善民生密切相关。要切实把发展艾草产业纳入省、市、县中医药事业、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中,与南阳旅游产业、养老产业、生态建设统筹部署,一体运作。二是申报“宛艾” 品牌。对我市艾草野生资源组织普查,进一步验证“宛艾”内在品质,由政府出面申报“宛艾”地理标志,确立“宛艾”宜生原点地位。宣传南阳艾草野生特质、资源规模,张仲景在重艾用艾方面的思想。加强“宛艾”的资源保护,提升其在国内外知名度。三是做好监管服务。职能部门要打破“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禁锢,树立“敢于担当,迎难而上”的责任意识,以问题为导向,主动作为,寓严格管理于服务中。要协助企业为优质艾灸产品争取医药器械类“名分”,解除企业后顾之忧;组织制定艾产品行业标准,做好日常质量监管;要打击以次充好,掺杂使假行为,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要完善政策,为艾灸保健治病,进医院、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开辟绿色通道等。
培育龙头。龙头企业是产业发展的火车头。要选择几家产品开发能力强,管理规范,产品有一定竞争优势的企业重点扶持,在政策、资金、土地等方面给予倾斜,促其长大、长高、长美、长洋,更好地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鼓励其长大。采取兼并、挂靠、合股、合作等方式,发挥品牌、项目、新产品等带动功能,把分散的企业组织起来,形成联合有紧有疏、抱团发展的产业集团。二是扶持其长高。用好科技、税收、信贷等政策杠杆,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开发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研发新工艺,带动艾制品企业向产业链的高端迈进,形成知名品牌。三是引导其长美。优化生产工序,美化生产环境,控制粉尘污染,使艾制品更好地体现绿色、有机、自然、低碳等特点。四是促进其长洋。减少土气,增加“洋气”。加大开放、开发力度,面向全国、全世界招商,引进先进技术,引进战略合作者,在更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使企业成为具有一定核心竞争力、能带动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领头羊”。
以文兴艾。文化是产业发展的根和魂。用艾草艾灸治病保健是源远流长的中医药文化精髓之一,其内涵博大精深,是推进艾灸产业创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之源。要把以文兴艾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常抓不懈。一是要宣传南阳艾产业特色。挖掘整理南阳民间重艾用艾的轶文趣事、民风民俗,突出“宛艾”资源优势、企业品牌、特色产品、产业亮点,宣传国内外名人对南阳艾产业题词、题字。开展的合作项目,反映国内外消费者对南阳艾产品的意见,彰显南阳国内最大艾草集散地、加工中心等地位。二是弘扬仲景文化。研究张仲景及历代名医用艾经典处方,挖掘其用艾、用灸方面的论述和创新,加强对其经典处方的二次开发利用。三是建设艾产品体验一条街。在仲景工业园区和旅游区,布局艾产品展销、艾灸治病防病体验馆,发展艾灸美容养颜,艾精油按摩、刮痧,艾草泡足、洗浴,艾餐、艾饮等一条龙服务,使其成为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符号。四是宣传典型。大力宣传艾产业发展中勇于创新的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劳动模范,弘扬其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在全社会营造重视艾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整合资源。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优化区域资源配置。通过落实部门职责,实行目标管理,强化督促检查,在全市建立“五个一”艾草产业发展机制。
一个规划。制定艾灸产业近期、中期战略发展规划,使艾灸产业与南阳张仲景医药创新工程、健康产业、旅游产业同频共振,互为作用,协调发展,实现共赢。
一个中心。建立企业、医院、大专院校共同参与的科研和技术推广中心,每年抓住艾灸产业发展中的难题,确定项目,联合攻关,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和现代科学对灸治常见病、疑难病进行研究;引领行业创新,推进科教产一体发展。一个协会。建立艾产业企业协会,在加强行业自我管理的同时,构建企业与政府沟通的桥梁,及时反映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传达政府对企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等信息。
一个平台。完善电子商务平台,开展信息、商务、招商、合作等服务。同时,与国家科技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省、市相关网络联网,形成信息共享的商务平台。一个体系。诚信体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企业信息公开的规定,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开展企业信誉评级,定期发布“黑红名单”,让失信者一处失信,寸步难行;让诚信企业,诚行万里,信通天下,以更高的自觉性坚守质量,打造南阳知名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