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5 13:34: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对民间资本入股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 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作用极大,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本文对**市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提出了

建议。

关键词 民间资本;问题;建议

近年来,在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以及培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中,监管部门重视引进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或得一定成效。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跟进。

1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年9月末,**辖内共有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4家,村镇银行3家。实收资本总额15.18亿元,较**年末增加7.3亿元,增幅为92.64%。其中民间资本**亿元,占实收资本总额的53 %,较2010年末增加4.39亿元,增幅为**%。具体分布如下:城市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持股18 户**亿元,自然人持股748户1.20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4家农村信用联社的民营企业持股89户**亿元,自然人持股14214户2.98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96.71%;3家村镇银行民营企业持股9户0.41亿元,自然人持股27户1.11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80%。民间资本入股上述三类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呈现不同特点:城市商业银行股本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地方财政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民间资本占比较少且构成分散,最大一户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只有3.55%,无代表民间资本的股份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民营企业和自然人股份在农村信用联社股本结构中占绝对比重,近年来各家联社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股权改造,一是将原有的资格股全部转化为投资股;二是坚持新增入股资金起点要求,新增自然人股单户额度在40万元至60万元以上,新增法人股单户额度在100万元至120万元以上,其中吸收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5%以上的民间资本法人股东有6户(盘县联社※户、钟山联社※户、水城联社※户),股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资本入股农村信用社至今实质上还只是“股金分红参与者”和“关联贷款申请人”的角色,并未真正获得决策和监督“发言权”,对完善法人治理和解决“内部人控制”作用十分有限。辖内3家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在组建过程中合理引导股权设置,除主发起银行20%最大股份以外,其余80%民间资本股份相对集中,并吸纳进入决策、监督和执行机制,投资人有效参与和主导法人治理,资本“话语权”得到较好保障。

2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渠道还比较狭窄。**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银监会又出台了《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实行政策鼓励,但实际上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的渠道还是比较狭窄的,主要是由于法人银行机构类型单一,数量较少,有的机构对吸纳民间资本并不积极。以**为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城商行、农信联社和村镇银行。各农信联社虽然把民营企业和自然人作为主要募股对象,但募股额度少,同时部分联社管控风险能力不强,个别联社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以及普遍存在的投资者缺乏“话语权”问题,民间投资进入比较审慎。民间资本对投资入股村镇银行一直高度关注,但因为组建指标有限、资本额度较小、进入门槛偏高等问题,大量民间资金隔着“玻璃门”看得见却进不来,全市3家村镇银行吸纳的**亿元民间投资中,本地资金只有0.45亿元。城商行资本金规模较大,近年来增资扩股也较多,但原有大股东为了保持相对控股地位,把募股对象主要限定为地方财政和国有控股企业,民间资本进入不多。

第二,符合监管要求的民企法人投资者比较稀缺,优化股权结构受到限制。积极引导股权向法人股东集中,逐步形成以法人股为主体的股东结构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目标。根据监管法规要求,合格的法人股东应具备连续两年盈利、净资产比例在30%以上、不得以信贷资金入股等条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欠发达地区符合条件又愿意入股农信社的民企很难寻找。在实施股权改造工作中,监管部门要求应最大程度吸引法人企业入股,辖内农信联社也多方努力,但最终新增法人股比例仍然不到一半,股东分散、主要以自然人为主的股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由于辖内产业构成单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入股银行的民企结构也比较单一,农村信用社增扩的6家入股比例在5%以

上的民企股东中,有5家是煤炭企业。没有战略投资者性质的资金入股,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几乎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入股。

第三,民间资本大量投资农村信用社但在经营管理上没有话语权。在我省农信社现行管理体制下,省联社发挥了绝对行政管理职能,县联社领导班子选配、考核、评价以及员工录用、分配办法等其他许多重大决策完全是

省联社说了算,县联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架构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理事长需要向上负责的是省联社而不是投资者,县级联社更像是省联社的分支机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受管理体制以及权益诉求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制约,尽管包括民企在内的民间资本参股农信社比例已经达到了95%以上,但除了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及能够为自身实业扩张提供一定融资便利外,股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难调动,对解决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以及管控化解风险推动作用不大。相反,个别进入联社理事会的老板股东可能会通过信贷融资而产生关联交易风险。思考与建议

第一,大力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培育一大批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档次、行业多元化、具有一定战略经营意识的民企主体是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的前提。基层监管部门要积极宣传有关鼓励性准入政策,各类法人银行机构在增资扩股时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门户,要深入细致进行募股推介,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民企包括区域外优质民企参股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第二,继续强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前期股权改造初步解决了资格股转换和增资扩股问题,对集中与优化股权有帮助但作用不明显。当前应继续强力推动县联社组建为农商行,以组建农商行为契机,彻底改造现有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解决民间资本权重巨大而“话语权”薄弱的问题。上级监管部门应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敦促省联社逐步淡出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履职方式,把独立企业法人应具备的所有管理决策权归还给县联社(农商行)。

第三,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面对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地方中小银行机构以及投资人话语权将会逐步增加的实际,基层监管部门应重视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识别风险能力,严格执行法规,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民间资本规范运作,严控关联控股、关联交易、过度分红、甚至圈钱抽逃等风险发生。既要立足于通过股份制改造解决当前农信社内部人控制、经营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落后等问题,又要防止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而非理性控股情况的发生。

第二篇:关于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新兴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新兴产业的调查与思考之一

近年来,我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以“构建唐山市中心城区的重要产业支撑区”为总定位、以“两点一线、两区一园”为总布局的发展战略,把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新型产业,大力引进培育新兴产业支撑项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产业集聚能力明显增强。2009年我区有装备制造、新材料等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12家,占规模以上企业总数的19.7%,较2008年只有5家规模以上新兴产业企业大幅增长。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但与周边京津发达地区相比,在产业规模、产品技术含量、企业发展梯度等方面有着较大差距。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企业融资存在较大障碍,新兴产业项目资本缺乏。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推进传统企业的孵化和裂变,促进新兴产业迅速成长壮大。

一、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的意义及作用。

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海外市场需求收缩,很多企业面临着对产品进行升级,对不同的市场要做适应性调整,对于这些企业就直接面临生存门槛,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着力发展新兴产业。虽然我区新兴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但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融资难项目资金缺乏,因此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新兴 1

产业的发展迫在眉睫。

1、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新动力。调查发现我区主要7家新兴产业企业,总注册资本为2.05亿元,投资总额为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1.5亿元在其资本结构中,银行提供支持的资金为12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6%,民间借贷1000万元,占投资总额的2.2%,企业股东融资及企业自身积累,占投资总额的95.2%,资金缺口总共约为7000万元。企业投资主要是企业自身积累,融资难是这些企业存在的普遍问题。如鼎晨食品和金利铝业这两家企业急需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开展深加工项目;万通电缆由于陷入债务纠纷,流动资金紧张今年来一直处于停产。这些企业都急需资金但是银行贷款门槛高、难度大、手续繁杂、办理时间长,使企业错失发展良机。激活我区民间资本,将有效改善我区新兴产业资金紧缺的状况,为我区新兴行业成长和价值提升加速。

2、激活民间资本,加速产业升级。我区钢铁、水泥等传统产业多为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消耗型企业,随着节能减排、淘汰落后的步伐加快,我区落后的高炉、转炉、水泥机立窑等设备面临淘汰,同时由于国家政策影响,我区煤矿企业也面临关停。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这些传统产业民营企业已完成了一定的资本积累,2008年底我区共有民营企业537家,资本金39亿。这些企业绝大部分都属于上述受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列,引导这些企业家把资金投入到新兴产业,在淘汰落后

产能的同时,也为新兴产业注入了大量资金,使我区传统产业得到快速提升。

3、为我区经济发展提供新增长点。我区新兴产业除嘉华泵业等少数企业皆为招商引资企业,本土企业投入少,造成我区新兴产业发展后劲不足。引导我区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健全我区新兴产业发展梯度,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基础上发展成我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实现我区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民间资本进入新兴产业的制约因素。

1、思想观念因素。投资主体受观念、心理、能力三大因素制约,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存在保守、求稳怕险意识。一怕担风险。他们担心项目不可靠、赚钱把握性不大,认为投资新兴产业要冒风险,市场变化莫测,投入的资金难以保证达到期望值,等有了可靠的信息,有了好项目再说。二怕政策变。怕准入变卦、怕中途卡壳、怕“三乱”反弹。三怕上当受骗。怕项目不成熟,怕技术人员欺骗自己这个不懂技术的门外汉,怕血本无归。这些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民间资本的投资热情。

2、融资渠道单一,金融体制不利民间资本投资。当前我市民间资本的资金来源主要还是靠民间集资、借贷和自我积累。近年来政府加强了对金融市场的整顿,虽有效遏制了非正规渠道融资活动,但健康渠道却没有及时建立或打开,客观上使新兴产业企业筹资难度加大,抑制了民间投资势头。

3、无形政策性障碍,投资待遇不平等。如,政府向非公有制经济的财政投资和对民间投资项目(除少量高科技项目外)财政性的资金支持有限。国家对外资企业实行的各项优惠政策,民营企业多半享受不到。政府招商引资激励机制也是如此,激活本地民间资本注入无奖励,引进其他内外资投入却有奖励。政策上的不平等阻碍了民间资本的流动。

4、服务体系不健全,民间资本效率低。民营企业间开展交流合作平台不够完善,缺乏专门的政府机构研究指导民间资本投资,为其提供向新兴产业投资导向和技术、信息、咨询服务不足;缺少总体规划,引导相对乏力,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间资本投入新兴产业不足的现状。

三、引导民间资本发展新兴产业的建议。

目前,我区新兴产业还处在发展的初期阶段,急需进一步加大引导和支持力度。面对我区产业升级的迫切要求,我们要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进各民间资本参与新兴产业投资,积极引导民营企业提高投资能力,加快投资进程,切实发挥民间资本的投资作用,促进广大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企业快速成长,促进全区新兴产业加快做强做大。

1、突破思想障碍,完善民间资本运作。在深刻领会国家有关文件和借鉴国内发达地区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开放搞活,结合我区实际出台与“激活民间资本,吸引民间投资”相适应的文件,为民间资本“开渠”,搞好宣传和服务。一方面,在对待民间资本的认知上,要大力弘扬劳动为本、创业立身,致富光荣、纳税有功的时代文化,切忌另眼相看、另册相列、另类相待。另一方面,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利用上,在法律法规许可的范围内,放开市场、放宽政策、放活个人、放飞企业,真正使创业者在事业上有保证、政治上有认同、经济上有实惠、社会上有地位。

2、立足本地经济发展,引导整合民间资本。发挥政府宏观导向作用,将民间资本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协调发展,使民间投资与我区新兴产业长期发展要求衔接。相应的产业结构调整及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覆盖民间投资领域,并运用市场经济手段,适时地从行业、地域分布等方面对民间投资进行宏观调控和指导,引导民间资本向新兴产业倾斜。结合我区经济战略,制定适合民间企业投资的产业目录,做到定期公布,为民间资本投资提供发展导向,推进民间资本投资产业结构调整,避免盲目建设、重复浪费,提高投资效率,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

3、完善融资体制,引导民间资本发展。⑴、完善民间融资体系,提高民间资本的组织化程度。组织化程度不高,是制约民间资本效率的内在重要原因。首先,要推动、规范民间借贷的发展,把民间信用的资金引导到更有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上。其次,要建立民营企业产权流转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发展

成地方性资本市场。⑵、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增强金融、财政对民间资本的支持力度。完善适应民间资本投资的金融服务体系,通过金融服务加强对民间资本的引导,如产业投向引导、区域流向引导等。制定和出台进一步利用民间资本的财政政策,如加强财政投资和民间投资的融合,为民间资本投资新兴产业项目提供贴息等。完善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担保体系,以其业务为基础,建立信用征集、信用评价、信用担保在内的社会化信用体系,改善民间资本运行的信用环境。⑶、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引导民间投资的产业结构升级。要合理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制定既有可行性又有前瞻性的地区产业发展规划,谨慎选择重点支持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有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同时,应加快构建起以民间资本为主体的风险投资体系,将风险投资本身视为一种产业来大力扶持,给予优惠政策,藉此推动新兴产业发展。

第三篇:民间资本的运作与管理

据统计,民间资本在我国社会总资本中的份额已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虽然一方面民间资本的运作可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与繁荣,但是由于民间资本的流动具有无序性和不稳定性,一旦民间资本运作与管理不当,则会造成一系列的危机。如温州的老板“跑路”,鄂尔多斯楼市危机,珠三角的小企业危机等。在我上大学来石家庄的时候,在上海逗留了两天,无意中竟看到一条街排满了小额贷款,当铺,投资等一系列的招牌。我更意思到民间资本的强大与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

根据本人的分析,导致目前这种情况并不仅仅是个别的原因。这是个至上而下的问题,上到政府,下至群众。

首先通过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为什么许多的民营企业要向民间资本借入资金,而又为什么这么多资金是从何而来。个人认为1.目前来说对于中小企业去银行贷款,银行贷款的条件高且程序复杂。而中小企业的资金运用周期短,很多时候急用资金时,就不得不找民间资本了。

2.贷款利息的丰厚对群众的诱惑吸引了更多的群众,这其中包括白领,工人,公务员,甚至在我身边,许多农民也加入这浩浩荡荡的队伍中。3.还有就是在房地产方面的管理,使开发商涌向这块领域,而他们多是缺乏资金,这也造成民间资本需求的盘大规模。4.当然还有很多原因,如民营企业的发展,世界金融的不稳定等。

通过上述的一些原因,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民间资本管理存在的问题。1.政府方面,这里主要讲的是银行,因为可以看出很多民间企业迫于无奈才求助于民间贷款,而这些无奈都是产生于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惜贷,即银行对这些企业的近乎苛刻的条件与贷款需要的时间超过其需要资金的周转时间。银行作为一个组织是管理的载体,运用管理学理论中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可知银行在制定计划或者决策的时候并没有正确地考虑中小企业的难处。而未达到计划活动中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作用,未实现组织的目的:其实一些法规方面也有着缺陷,如法律明确规定如果民间贷款的利息超过银行贷款利息的4倍,则法律不予以保护,这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很多混乱,甚至有的时候民企是有苦说不出: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虽然能有效地为炒房热等降温,但是一些开发商疯狂地盖大楼,而当银行紧缩银根,或发表对房地产的法规时,这导致了此资金链断裂,从而引起风暴

2民营企业方面,根据数据可以知道,我国民营企业的利润不会超过10%(这里指的是毛利),一般都说在2%-6%,e而目前民间资本的贷款利息一般是3%-5%,有所甚至高达15%。这个是数据调查的结果,而我根据我身边的情况来说,一般的贷款利息是在10%-15%。这个数据可以很明确地表明许多去借贷的企业始终没有注意其对未来的规划和愿景。计划是管理的起点,这些民营企业没有注意计划的重要性,缺少一定的计划活动与组织,从而使其走向破产与逼债的道路。.。

3群众方面,许多的公务员,高层人员也加入其中,他们都趋向于麻木与无知,不知道未来的情况,更令人惊讶的许多农民与参与其中,“宝马村”就是个列子,其实我身边也有这情况,他们现在还不知道危机的到来。另一方面许多把钱投入的人感觉危机了,纷纷都向那些民间资本集合者,这里也可以“中介”,但是在这种情况下 钱只能是有去无回,有可能你的钱就是用于盖哪座烂尾楼的总之,民间资本出现了危机,这是管理的问题,而且这管理是全面的,要针对整体,希望由上到下都能真正实现有效的管理,最终能让民间资本运作得当。

第四篇:民间资本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民间资本与深化农村金融改革

夏汛鸽

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踊跃参与农村金融市场,是解决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农村金融改革滞缓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非公经济36条”、“民间投资36条”及相关实施细则的颁布,国家银监部门逐渐调整和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一批主要由民间资本注资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相继诞生。民间投资参与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服务网络,以村镇银行为主的中长期金融服务体系,以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为主的短期金融服务平台,以农村资金互助社为主的临时金融服务渠道方兴未艾。但总体上观察,民间资本对农村金融市场的参与度不深、影响力有限,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依然“少而弱”,尚未根本改变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对农村金融市场事实上的垄断。继续努力引导民间资本规范融入农村金融市场,事关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及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事关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重大,不容懈怠。

正确研判民间资本投入农村金融市场的困难

(一)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渠道窄、门槛高、风险大。受国有资本为主导的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批量化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政策的影响,村镇银行中民间资本的占比可能进一步降低。目前,符合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以下或简称“小贷公司”)改制为村镇银行的工作进展迟缓。国家规定必须由已确定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村镇银行主发起人,使作为小贷公司大股东的民营企业主实际上处于从属地位,不利于调动民间资本的积极性。有些省禁止小贷公司跨地区经营贷款业务,实际上制约了民间资本的合理流动,导致长期存在县域经济资金短缺的局面。由于注册资本金高企,使有的本应面向“三农”、小微企业的小贷公司转做大额贷款而“不务正业”。国家银监部门对民间资本单个法人股东入股资格的过高要求,导致民间投资经常被拒之门外。此外,农村贷款领域多为周期长、风险大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在农村普遍缺乏信用评级及农产品保险的背景下,民间投资风险不言而喻。

(二)民间资本注资农村金融组织步履艰难

1.村镇银行。(1)按现行规定导致村镇银行主发起人选择面过窄,无法让更多优质民间资金流入农村金融领域。(2)缺乏社会公信力而吸储难度大,制约了贷款规模扩张。(3)不能进入全国拆借市场进行资金拆借,向当地金融机构拆借资金成本较高。(4)未能加入人民银行大额实时支付系统和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只能借助其他银行综合业务系统开展业务。(5)贷款出现脱农化、短期化倾向,涉农贷款比重不高。(6)“村镇银行不在村”现象依然严重存在,目前只能承诺“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将进一步设立向下(村镇)延伸的二级支行”。

2.小额贷款公司。(1)“只贷不存”的规定使小贷公司以非金融企业身份从事金融活动,但依法办理工商登记、税收征缴、土地房产抵押及动产和其他权利抵押、财务监督等有关事务,则因企业性质不明而面临诸多不便。(2)按规定小贷公司要交纳5.6%的营业税及附加25%的所得税,因对冲了其盈利能力而使其选择高利率,影响了对“三农”和小微企业的支持效果。(3)按规定小贷公司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公司资本净额的5%,实际操作中经常严重超出这一比例,不利于其可持续稳健发展。(4)按规定小贷公司可从当地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但实际上因县级国有商业银行分支机构没有资金拆出权而无法落实。(5)因未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增加了小贷公司经营风险。

3.融资担保公司(以下或简称“担保公司”)。(1)资本实力相对较差、抗风险能力较低,一些担保公司资金运用不规范、资金到位率不足。(2)部分担保公司脱离主业违规经营,虚假注资、高息吸储、违规放贷、超额担保、资本金过度流动等时有发生。(3)一些中小规模担保公司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主要依赖主观判断、没有完善的再担保机制来规避风险,没有执行对单个被担保人提供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净资产10%的规定。(4)担保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完全处于弱势地位(承担100%的风险),不利于双方的长期合作发展。(5)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极少,给担保公司的业务带来人为风险。

4.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金融业务正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规模不大、整体运营水平较低,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能力较弱。(2)能够得到银监部门金融业务经营许可的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数量极其有限,一些地方邮政储蓄银行和农业银行县级分支机构愿意参与建立农民资金互助社的相关事宜,但因体制制约使相关“申报”迟迟得不到批准。(3)主要由民间资本支撑的农村资金互助社,如何可持续发展尚待探索。

5.典当行。(1)目前国家关于典当业的相关政策依然处于“摇摆不定”的状态。在工商部门的管理中,典当行被视为一般企业;但在税务部门,典当行却又按金融行业的标准在缴税。(2)典当业主要靠自身资本注入实现收益,但要缴纳2次所得税后才能实现利润分配:首先要缴33%的企业所得税,在给股东(自然人)分配时,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实际所得税税负达到46.4%。

(三)民间融资态势总体可控但监管无序。中国农村经济实体较普遍存在“抵质押物所不值”的问题。现代金融严格的抵质押条件与完备的贷款审查要求,与现阶段中国农村保险业的落后呈现巨大反差。在中国经济市场化不可逆转的大前提下,现有农村金融机构必然坚守其“成本底线”,与“小额、分散”的农村贷款需求将会长期博弈。因此,大量民间融资活动仍在未有序监管的状态下进行或将成为常态。诚然政府相关部门一直在规范引导民间资本,使其借贷利率高、容易滋生非法集资行为的问题总体仍在国家掌控之中。现阶段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总体净流入量不大,其主要原因或许在于:在金融垄断格局未被打破的前提下,民间资本投资积极性被抑制;如何规定和管理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领域的风险控制权重,仍然缺乏明确有效的监督和纠错机制。

继续改善民间资本融入农村的金融政策环境

(一)继续放宽准入限制。应继续放开农村金融领域,让民间资本放手发展,包括继续支持和推动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要提高民间资金注资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地方中小金融机构的比重,进一步明晰产权和完善治理结构,发挥其在县域经济中的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继续加快村镇银行建设。要因地制宜贯彻执行国家已出台的政策措施,改制村镇银行不必一定由国有商业银行发起,并可慎重考虑适度降低发起人资本充足率条件;适当扩大村镇银行的试点区域,并逐步改变民间资本投资农村商业银行和村镇银行的比例实际上仍被限制在49%以内的现状。继续大力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在增资扩股的基础上,使单笔借款提高到1万元以上。对扶贫型的资金互助社重在扶贫,政府应加大投入,增加互助社的可用资金,为贫困户提供更多扶持。对效益型的资金互助社,要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引导社会闲散资金入股,允许股金分红。

(二)继续加强政策扶持。要进一步加大对涉农贷款的财税支持力度。有关部门应大幅降低涉农贷款比例较高的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对农村金融机构给予税收优惠,减征、免征或返还其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放宽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存贷比限制以及呆账核销条件,尽快建立金融支农风险基金,通过财政贴息、专项补助等形式建立健全涉农贷款风险补偿制度。要进一步促进各金融机构公平竞争。建议在农村金融领域,不允许对单位存款及社保金存入的银行作出限定,应由各金融机构之间进行业务竞争。在处理不良贷款抵押资产、人才培训等方面,对各金融机构一视同仁。要进一步鼓励金融创新。应鼓励根据实际需要,积极开展集体林权、海域(水域)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民蔬菜大棚、农村房屋产权等抵押质押贷款工作试点,切实解决农村普遍存在的贷款抵押难问题。

(三)继续改善农村金融环境。要继续引导公众理性投资。应推广各地成立民间融资服务中心的经验,集中介服务、备案管理及监测体系等功能于一体,对利率符合法律规定的民间借贷备案登记,将民间借贷置于阳光下操作。要继续加快涉农保险业发展。应加快建立健全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相关机构,建立健全针对面积大、影响大、灾害发生频繁的专项巨灾保险和再保险机制,有效增强农业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化解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风险。要继续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应协调人民银行放开征信管理系统,由人民银行指定一家金融机构代为查询信用信息。应逐步为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其他各类企业等农村经济主体建立电子信用档案,建立健全适合农村经济主体特点的信用评价体系。

理性拓展民间资本参与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空间

(一)加大国家推动农村金融创新政策力度

国家应在“顶层设计”的层面切实突破国有商业银行管理体制障碍,逐步扩大银行业分支机构在农村金融服务创新方面的自主权;积极鼓励所有涉农金融机构充分吸引民间资本,更加广泛务实地参与农村金融创新工作。采取拨出专项资金为支农建立担保基金、提供利差补贴,以及风险补偿等措施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农村金融创新;减免涉农金融机构对新兴农村金融组织批发贷款业务的营业税和所得税,适当提高对其财政贴息水平。出台对涉农金融机构发放专项支农再贷款办法,用于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的相关业务;使国有商业银行信贷担保机构逐步达到准入条件,携手扩大民营融资性担保机构提高面向本地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三农领域的融资能力。

国家应鼓励和引导银行机构对新型信贷产品的运用与开发,推动建立民营企业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林权等质押贷款业务;对错失组建地方城市商业银行机遇的地区,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进入金融领域创建相关服务机构。允许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扩大民间资本直接融资的比重,依托商会或商会筹备的某种经济实体发行产业投资基金,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公司制、合伙制的私募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股权投资企业。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实行差异化信贷政策和融资政策,在信贷政策、企业上市融资、发行债券等方面给予特殊扶持政策;加大中央财政补贴力度,积极鼓励银行业机构向贫困地域金融空白地区延伸服务。

(二)积极引导民间资本更加规范进入新型农村金融组织

1.村镇银行。(1)完全取消关于“设立村镇银行需国有商业银行发起并相对控股”的规定;降低资金开户的银行类别门槛条件,政府部门账户和政府金融资源可适当向村镇银行倾斜。中央银行可通过“支农再贷款”之类优惠政策措施,使村镇银行扩大资金实力,允许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自行确定贷款利率。(2)村镇银行应与农村信用社同等享受免征所得税和减免营业税的优惠政策。对涉农贷款实施补贴制度,由中央以及地方财政给予一定比例的信贷补贴,以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3)村镇银行要加强管理提高自身竞争力。要强化内部控制,完善风险防范措施。贷款发放始终坚持小额、分散的原则,提高农户贷款的覆盖面,防止信贷资金的过度集中风险。要完善信用评级制度,建立贷前审查与风险预警机制,提高贷款审查量化评分制和信用评级制的实际水平。(4)坚持村镇银行在村镇设置的根本方针,鼓励各地将已在县城(或村镇)建立的村镇银行支行(或营业点)于1-2年内转制为实体村镇银行(具有总行营业部功能),彻底改变村镇银行不在“村”的尴尬境地。增大村镇银行的规模,准许村镇银行在农村地区开设异地分支机构。

2.小额贷款公司。(1)应将小额贷款公司直接定义为“金融机构”。将小贷公司改制村镇银行必须由“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主发起人”改为由“符合条件的企业法人作为主发起人”,尽快制定出台小贷公司转型为乡镇银行的具体实施细则。(2)放宽小贷公司从银行业金融机构融入资金比例不得超过资本净额50%的限制,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根据资信审查情况,自主审定对小贷公司的融入资金,利率执行同期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当地国有商业银行富裕资金应依一定条件按比例批发给小贷公司使用;小贷公司持续稳定经营3年后可放宽增资扩股条件。(3)适当扩大小贷公司业务范围,允许其开展拆借、票据贴现、资产转让等业务,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加盈利空间。逐渐改变小贷公司按普通工商企业缴纳企业所得税和营业税及附加的现状;鼓励经过试点比照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适当减免小贷公司税费、适时降低其贷款利率并获得利息补贴。(4)适时将小贷公司接入央行征信系统,提高审贷效率,防范信贷风险。地方政府在原给予企业贴息基础上建立小贷公司风险补偿基金;对小贷公司放贷过程中产生的不良贷款,经审核可按一定比例给予补偿。由省级有关金融管理部门牵头建立有相关部门参与的监管联席会议制度,解决小贷公司监管虚置问题。

3.融资担保公司。(1)应逐步改变民间资本为主体的融资担保公司成为国有商业银行附庸的现状。放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融资性担保责任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0倍”的限定;探索国家商业银行金融机构与民间融资担保公司之间平等的盈利模式。国有商业银行对由民营担保公司担保的中小微企业贷款实行基准利率不上浮或者下浮;对运作规范的民营担保公司的保证金收取比率控制在10%—12%。(2)应充分肯定民营担保公司和业务领域的金融性质与合法性,简化商业银行贷款审批流程,以民营担保公司的调查评审为主,提高贷款效率。整合出台民营担保公司可适用的法规,对担保公司定位、市场准入退出、行业标准、从业员资质、担保实施方式、担保比例、担保倍数等关键性内容应作出统一规定。(3)应对民营担保公司进行评级和等级划分,规范担保机构的业务操作;探索组建中小微企业信用担保协会,提高民营担保业组织化程度。加强行业自律,促进担保机构间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加强担保业梯度建设,完善再担保机制。强化担保公司内控机制,防范经营风险。(4)应建立健全融资担保公司监督管理机制,推动建立银行与担保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进一步理顺股权、知识产权、应收账款等动产为担保物的融资担保公司,加大对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措施和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努力做到政府、银行、担保机构共担风险。

4.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资金互助社。(1)应适当扩大农民专业合作社中企业成员的比例,鼓励构建以龙头民营企业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应积极鼓励各类农村资金互助社(农民扶贫互助社)、农民互助基金和有实力、有意愿的民营企业,在自愿互利的原则下,探索以股份合作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资金实力。(2)积极鼓励龙头民营企业带动农民专业合作社探索“公司+合作社+社员”的信贷模式,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提供林业、果业、养殖业担保,以及订单质押、仓单质押等组合贷款。也应积极探索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联保贷款方式,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动产或不动产抵押贷款,推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公司”贷款模式解决农民专业合作社资金不足难题。(3)人民银行应在防范资金风险的前提下,引导相关金融机构给予农村资金互助社资金融通方便,建立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资金对接机制。探索民间资本与松散农户日常资金需求的有机联系;相关制度性的有机联系应在互助金章程中予以规定,以利农村资金互助社的正常运行。(4)努力创新贫困地区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制度实践,务实创造农民资金互助社的长效机制。丰富完善民间资本在农民资金互助社内的有机构成;对“小额”资金(5000元)与满足贫困户发展资金实际需求的关系,应适时具体分析或调整。对按年末借款余额3%提取风险准备金、农民交纳互助金不低于财政扶贫资金总额15%且不超过50%等政策规定,应在防止向变相吸储和非法集资演变、防范金融风险和社会风险的目标前提下,注意及时分析、随机监控。

5.典当行。(1)典当是人类文明中最古老信用形式之一,作为银行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将我国新型典当业与高利贷混为一谈,不利于合法正常民间融资的健康发展,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取得共识。《典当管理条例》在已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应适时正式出台;有关典当与抵押的相关区别,乃至所有权转让产生的具体政策问题,宜在充分案例研究基础上制定细则予以规范。(2)从保护当户权益与典当业利益的前提出发,目前应简化程序、降低成本,扩大绝当当物的处分权利;同时典当业应尽快立法,提高其法律和社会地位,促进其良性运作,更好地为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服务。(3)典当行作为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的一种重要形式,在引导其发展过程中要适时构建征信体系,防范和化解违约风险;将典当业纳入人民银行的监测范围,有利于监测、统计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规范行业发展。借鉴商业银行小企业贷款的经验,并根据典当自身特点加以改造,完善授信流程。(4)探索建立多层次典当风险补偿机制,进一步提高典当行抗风险能力。加强银行与典当行的纵向合作,有效促进两者间优势互补。加大培训培养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启动和推进典当从业人员的资格认证工作,建立典当行全方位、分层次的轮训制度。

(三)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农村金融覆盖较弱的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探索通过承包租赁或业主招标等方式,鼓励、吸引民间资本投资建设农田水利、水土保持、交通、学校、邮电等项目,并实施相应的政府补贴。与此相关,应鼓励民间资本经过务实调研,在县域经济的适宜区域设立商业性质的金融担保机构,通过参与上述事宜落实立足服务“三农”的相关承诺。同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建立各类服务“三农”的投资基金,通过由民间资本组成的各类农业产业化发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对有意参与上述事宜的相关企业或机构进行投资参股。还应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探索建立各类专项产业投资基金,应以政府引导、民间参与的主导方式,依托民间资本设立面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相关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特别是运用国家片区扶贫政策,通过专项产业投资基金的运作改进国家扶贫资金使用方式,加大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力度。

逐步完善奖惩共济的农村金融监管体系

(一)加快构建农村金融组织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对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小企业贷款、涉农贷款业务,各地政府可根据贷款余额给予一定比例的补偿,发挥财政对新兴农村金融组织信贷投放的杠杆撬动作用。将小额贷款公司纳入财政资金补贴范围,对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农村金融机构,均按上年贷款平均余额2%给予财政补贴的政策,应适时予以提高补贴比例的调整,激发农村金融组织信贷投放的积极性。进一步支持服务“三农”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拿出专项资金对出现的风险、坏账按照一定比例进行补偿;对新成立的相关金融机构,采取税收奖励或返还的奖励措施;对服务“三农”和小微企业贡献突出的小额贷款公司,应给予特别奖励项目扶持,促使其经营模式尽快成熟。

(二)努力保障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健康有序发展。人民银行应在村镇银行的金融统计、利率浮动、存款准备金、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方面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建立存款保险制度。银监局应加强业务指导,帮助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完善各种制度,形成新的制度体系。指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建立与其业务性质、规模及复杂程度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框架和组织机构,协调有关部门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提供各种服务支持,指导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制定加强风险防范的措施办法,探索建立县域银行业机构(包括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补偿基金,对由于政策因素产生的不良贷款,适当予以补偿。人民银行和业务主管部门应切实从政策、环境、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确保新兴农村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探索风险共担体制促进农村金融良性循环。应始终关注如何切实防止民间资本走向非法融资领域,将民间资本投资规范在有效可控范围之内。应具体研究银行业和担保业如何互惠互利、共同承担合作风险,逐渐合理解决民营担保机构长期无条件为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信贷资金风险的状况。应引导、鼓励民间资本积极融入现有农村金融机构,与其共同践行合作承担相关风险的具体过程,积极探索实践有关林权、茶权、船权、土地流转经营权、商标权抵押、存贷抵押等多种担保形式,着力解决民间资本实务的各类融资难问题。应积极探索如何鼓励民营企业依照《公司法》招聘金融职业经理人,通过规范公司机制治理,按照银监部门要求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各级政府也应努力做到监管到位不越位,坚定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风险可控的信念;努力探索并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促进我国农村金融实现良性循环。

第五篇:[仟邦资讯]鼓励民间资本兴办中小金融机构

[仟邦资讯]鼓励民间资本兴办中小金融机构

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规模庞大的民间资本。实现这部分民间资本的合理、有序流动,是当前实现金融经济稳定、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重大而迫切的课题。

因此,必须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健全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鼓励和扩大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实现金融经济有序稳定和实体经济加快发展。为此建议:

(一)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参与设立金融机构的准入条件。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各类金融机构,逐步放宽主发起人的条件限制。扩大主发起人范围,按照“宽进入、严监管”的原则,允许资信良好、资本实力强的非银行业资本包括保险公司、投资公司、大中型企业、信托公司等成为村镇银行的主发起人;适当降低小额贷款公司主发起人的资产及盈利要求。降低主股东的出资比例限制,扩大股东数,允许政府、企业、个人等作为投资者入股。降低小额贷款公司改制设立村镇银行要求的不良贷款低于2%的门槛,引入不良资产的保险制度,鼓励缓释风险方面的制度创新。

(二)进一步扩大民间资本参与设立小型、微型金融机构试点范围。积极开展试点工作,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加快民间资本兴办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中小金融机构的步伐。着力完善相关法规制度,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放宽小型、微型金融机构经营范围。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适当降低小型、微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放宽在资本金、不良资产、存贷比等方面的限制。

(三)以大力发展社区银行为抓手,推进民间资本参与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或城乡信用合作社改制。推进金融市场改革,完善银行体系结构,壮大中小银行类机构的规模数量。拆分部分国有或地方大型商业银行,鼓励民间资本增资扩股,使其分支机构向社区银行转型。开展城乡信用合作社改造成社区银行试点工作,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参与改制。落实民营金融机构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制度设计上防范经营者道德风险和免除政府最终“买单”的局面,进而落实撤销、破产制度。

(四)推进民间资本参与边缘性金融服务,发展金融中介机构。鼓励民间资本进入保险行业,全面推进保险行业发展;支持民间资本与股权投资基金、信托基金等开展合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担保公司、典当行、寄售行等边缘性金融服务机构,不断创新营运模式。

(五)进一步完善对民营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对不同类型的民营金融机构实行分类和分级监管。密切监控分析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的流向。完善统计监测制度,及时掌握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的出资、占股情况,统计和分析民间资本参股或设立金融机构的信贷情况,把握民间资本在金融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六)加快设立专职机构,建立综合考评体系,全力推进政策落实。加强顶层设计,在推进拓宽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领域方面设立专职机构,提高职能和职权,使之成为常效的工作形式和机制,改变目前职能分散、管理不集中、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

下载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民间资本入股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