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年18号[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3 19:53: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年18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年18号》。

第一篇: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年18号

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

2014-02-20 | 来源:规划司 | 【大中小】【打印】【关闭】

国土资发〔2014〕1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工作。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化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就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保护红线、确保实有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实行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并重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了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现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毫不动摇地坚持耕地保护红线

(一)充分认识保护耕地的极端重要性。党中央、国务院的新要求,体现了对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和粮食安全底线的战略定力,体现了深化改革创新和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鲜明态度。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决策精神,切实提高对保护耕地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的认识,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充分认识到,尽管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显示耕地面积有所增加,但粮食生产的实有耕地面积并未增长,人口多、耕地少的基本国情没有改变,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形势依然严峻,耕地保护工作绝不能放松;我国经济已经到了必须在发展中加快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时期,粗放扩张、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老路不能再走,严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和紧迫;经过3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总体偏高,建设用地存量大、利用效率低,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控建设占用耕地不仅十分必要,也已具备条件。

(二)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积极行动起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将保护耕地作为土地管理的首要任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耕地保护优先、数量质量并重,全面强化规划统筹、用途管制、用地节约和执法监管,加快建立共同责任、经济激励和社会监督机制,严守耕地红线,确保耕地实有面积基本稳定、质量不下降。

二、强化土地用途管制,全面落实耕地数量和质量保护战略任务

(三)加大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控力度。严格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地用地,严禁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设立新城新区和各类开发区(园区)。建立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制度,严格限定条件,规范修改程序,扩大公众参与,禁止随意修改规划,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按照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合理调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格划定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强化规划硬约束;严格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确需扩大的,要采取串联式、组团式、卫星城式布局,避让优质耕地。按照国家统一部署,选择部分市、县,探索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土地利用规划的“多规合一”,强化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性、约束性作用。加强年度用地计划与规划的衔接,逐步减少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重点控制东部地区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建设用地规模,对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地区相应减少建设占用耕地指标。

(四)进一步严格建设占用耕地审批。强化建设项目预审,严格项目选址把关。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要求、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用地标准、产业和供地政策的项目,不得通过用地预审。对线性工程占用耕地100公顷以上、块状工程70公顷以上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必须组织实地踏勘论证,部组织抽查核实;确需占用的,按照确保粮食生产能力不下降的要求,提出补充耕地安排,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并作为通过预审的必备条件。建设用地审查报批时,要严格审查补充耕地落实情况,达不到规定要求的,不得通过审查。严格审核城市建设用地,除生活用地及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外,原则上不再安排城市人口500万以上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人均城市建设用地目标严格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后备耕地资源不足的地方相应减少新增建设占用耕地。处理好简政放权、改革审批与保护耕地、严格监管的关系,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以上要求的建设项目,要提高土地审批效率,搞好供地服务。

(五)强化耕地数量和质量占补平衡。各地要严格执行以补定占、先补后占规定,引导建设不占或少占耕地。利用农用地分等定级、土壤地质调查测评分析、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等成果,完善现有和后备耕地资源质量等级评定,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制度,作为调整完善规划、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建设用地审批和补充耕地审查的依据。土地整治补充耕地要先评定等级再验收,没有达到要求的不得验收。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在省级人民政府的领导和组织下,会同有关部门,对建设项目耕地占补平衡进行严格审查把关,坚决纠正占优补劣问题。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制度,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耕作层应当予以剥离,用于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超过合理运距、不宜直接用于补充耕地的,应用于现有耕地的整治。统筹规划,整合资金,大力推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加大对生产建设活动和自然损毁土地的复垦力度,探索开展受污染严重耕地的修复工作。加强补充耕地立项管理,提高项目工程建设标准,加强项目规划设计审查,严格项目验收。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的建后管护,严防边整治边撂荒,严禁土地整治后又被非农业建设占用,多措并举提高整治土地的质量等级。除突发性自然灾害等原因外,严禁将耕地等农用地通过人为撂荒、破坏质量等方式变为未利用地。对因生态退化等原因导致耕地等农用地变更为未利用地的,不得纳入土地整治项目并用于占补平衡。

(六)严格划定和永久保护基本农田。各地应以依法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在已有工作基础上,从城市人口500万以上城市中心城区周边开始,由大到小、由近及远,加快全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切实做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网上公布,接受监督。在交通沿线和城镇、村庄周边的显著位置增设永久保护标志牌。按照耕地质量等别从高到低的顺序,城镇、村庄周边和铁路、公路等交通沿线的优质耕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确定的粮、棉、油、蔬菜等生产基地内的耕地,农业科研、教学试验田等,必须划定为基本农田。不得借基本农田划定或者建立数据库之机,擅自改变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布局,降低基本农田的质量标准。基本农田一经划定,实行严格管理、永久保护,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或改变用途;建立和完善基本农田保护负面清单,符合法定条件和供地政策,确需占用和改变基本农田的,必须报国务院批准,并优先将同等面积的优质耕地补划为基本农田。

(七)严防集体土地流转“非农化”。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严格依据经中央批准的改革方案、在批准的试点范围内进行,坚持以符合规划和用途管制为前提,严防擅自扩大建设用地规模、乱占滥用耕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抵押、担保等,必须在坚持和完善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前提下进行,坚持农地农用,不得借农地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业建设,严禁在流转农地上建设旅游度假村、高尔夫球场、别墅、农家乐、私人会所等。引导农业结构调整不改变耕地用途,严禁占用基本农田挖塘造湖、种植林果、建绿色通道及其他毁坏基本农田种植条件的行为。设施农业项目要尽可能利用农村存量建设用地和非耕地,不得占用基本农田。生态退耕必须严格按照有关法规规定的条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方案,分步骤、有计划进行,基本农田和土地整治形成的耕地不得纳入退耕范围,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成果审核退耕范围和退耕结果,严防弄虚作假和随意扩大退耕范围。

(八)引导和促进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按照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率的总要求,综合运用规划调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执法监管等手段,全面推进城镇、工矿、农村、基础设施等各类建设节约集约用地,切实减少对耕地的占用,严防侵占优质耕地。统筹安排新增和存量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计划安排要与节约集约用地绩效相挂钩,促进节约用地、保护耕地。

三、加强土地执法督察,严肃查处乱占滥用耕地行为

(九)强化耕地保护执法监察。加强对违反规划计划扩大建设用地规模、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中大量损坏基本农田等影响面大的违法违规行为的执法检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动态巡查、网络信息、群众举报等手段,健全“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群众报”违法行为发现机制,对耕地进行全天候、全覆盖监测。在每年一次全国土地卫片执法检查的基础上,在有条件地区推广应用无人机航拍、基本农田视频监控网等,对重点城市群郊区、耕地集中连片区域和土地违法违规行为高发地区,加大执法查处频度。认真落实违法行为报告制度,对非法占用基本农田5亩以上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10亩以上、非法批准征占基本农田10亩以上或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30亩以上以及其他造成耕地大量毁坏行为的,国土资源部门必须在核定上述违法行为后3个工作日内向同级地方人民政府和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报告。坚持重大典型违法违规案件挂牌督办制度,对占用耕地重大典型案件及时进行公开查处、公开曝光。加强与法院、检察、公安、监察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形成查处合力。

(十)进一步加强耕地保护督察。国家土地督察机构要以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落实、规划计划执行、建设用地审批、基本农田划定、耕地占补平衡和农地流转等为重点,加强对省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情况的监督检查,有关工作向国务院报告。2014年,要将耕地数量质量保护、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农地流转“非农化”、地方违规出台相关政策造成耕地大量流失等作为督察工作的重点。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应及时向督察区域内相关省级和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提出整改意见。对整改不力的,由国家土地总督察依照有关规定责令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被责令限期整改地区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的受理和审查报批。

(十一)严格耕地保护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处分办法》(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部令第15号),积极配合监察机关追究地方人民政府负责人的责任。应当将耕地划入基本农田而不划入,且拒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对国土资源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存在徇私舞弊、压案不查、隐瞒不报等行为的,要严格依照相关规定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落实共同责任,建立耕地保护长效机制

(十二)构建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完善省级人民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将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和保护、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补充耕地质量等纳入考核内容,健全评价标准,实行耕地数量与质量考核并重。积极推动将耕地保护目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加大指标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参考依据。推动地方政府严格执行领导干部耕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落实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主体责任。建立奖惩机制,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与用地指标分配、整治项目安排相挂钩。

(十三)完善耕地保护约束激励机制。支持地方提高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成本,加大对耕地保护的补贴力度,探索建立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制度,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探索实行“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积极促进土地税费制度改革,提高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标准,建立按本地区开垦同等质量耕地成本缴纳耕地开垦费的制度。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面积少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保护目标的,核减相应中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预算分配数。

(十四)推进耕地保护调查监测和信息化监管。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变化情况监测及调查,及时预警、发布变化情况。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年度土地变更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数据为基础,加快完善土地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土地整治和占补平衡等数据库,建立数据实时更新机制,实现与建设用地审批、在线土地督察等系统的关联应用和全国、省、市、县四级系统的互联互通,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强化耕地保护全流程动态监管。

(十五)加强耕地保护法制化规范化建设。加强耕地保护立法研究工作,推动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治、土地督察等法制化建设。各地要结合实际,健全耕地保护地方性法规规章。推行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后评估制度,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听证制度。抓紧完善耕地质量等级评定和建设标准,完善工程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管好用好耕地始终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增强保护耕地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国家政令畅通,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2014年2月13日

第二篇: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认真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就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访国土资源部部长、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

本报记者 于猛

《 人民日报 》(2011年10月10日 13 版)

编者按:今年8月2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土地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建立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土地管理责任追究制。

7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近期加强土地管理的重点工作。会议指出,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坚持深化改革和体制机制创新,坚持严格执法督察,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土地管理工作,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日前,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联合下发《关于开展2006—2010年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工作的通知》,首次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履行情况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将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以及换届考察实绩分析的参考依据。

为什么进行这项考核,此次考核工作的主要思路和特点是什么,下一步将如何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就此,记者专访了国土资源部部长、党组书记、国家土地总督察徐绍史。

建立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是坚持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重要举措

记者:请问为什么要建立目标责任考核这项制度,这和当前耕地保护形势之间有什么关系?

徐绍史:耕地保护事关国家粮食安全、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带来了土地资源需求刚性上升。但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少、优质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是我国土地资源基本国情,耕地保护面临着严峻形势。总的来看,土地资源国情难以改变,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能逾越,保障发展和保护资源的双重压力和两难局面,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

一是耕地占用呈持续高位态势。综合分析各地“十二五”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发展目标,预计全国新增建设用地需求在4000万—4500万亩,超出规划安排规模1000万亩以上。而且,“十二五”规划已经明确,在重点生态脆弱区和重要生态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还草,也将导致耕地进一步减少。二是补充耕地的难度越来越大。全国集中连片、具有一定规模的耕地后备资源已由2002年的1.1亿亩减至2010年的8000万亩,除东北和新疆部分地区外,大多分布在生态脆弱地区,水土光热条件差,补充耕地成本高、难度大。少数省份后备资源接近枯竭,对大规模开发后备土地资源的依赖难以为继。三是落实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还很艰巨。目前,各地正在开展永久基本农田调整划定工作,但要真正实现落地到户、上图入库的难度还很大。全面开展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实现耕地面积有增长、质量有提高、产能有增加、生态有改善的目标还需要做大量艰苦努力的工作。

正是由于这样的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建立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制度。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近期就加强土地管理工作发表重要讲话时,对此都有明确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通过落实省级政府的法定责任,建立耕地保护的共同责任机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从“一家管、大家用”向“大家管、大家用”的根本转变。

各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要求,检查与考核已成为检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有力手段

记者:请问这项制度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来的,近年来各级政府履行这一职责的情况怎样?

徐绍史: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决定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的责任在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让耕地保护成为各级政府担当的硬任务。

2004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对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建立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严格责任追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

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进一步明确,省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内的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长、主席、市长是耕地保护的第一责任人。从2006年起,每五年为一个规划期,在每个规划期的期中和期末,国务院对各省(区、市)的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履行情况各考核一次,由国土资源部会同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统计局组织考核。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再次强调要层层落实责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把粮食生产、农民增收、耕地保护、环境治理、和谐稳定作为考核地方特别是县(市)领导班子绩效的重要内容。

2010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落实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制,上级审计、监察、组织等部门参与考核”。因此,今年由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监察部、审计署、国家统计局等五部门组织、中组部参与,首次共同对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进行考核。

从这一制度确立的过程可以看出,各级政府履行耕地保护责任是党中央、国务院的一贯要求,已经把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的检查与考核,作为检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责任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自2008年以来,国土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已连续三年分别对2007、2008、2009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情况进行了检查。从检查的情况看,这项制度的建立,切实提高了各级政府保护耕地的责任意识,有力促进了各级政府耕地保护制度的建立健全,有效提升了各地耕地保护工作的水平。

考核指标充分体现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参考依据

记者:今年考核工作的情况和重点是什么?有哪些特色?

徐绍史:今年的考核,将按照“省级政府组织自查、五部门核查、综合评价、考核结果认定、共同上报国务院、通报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措施”的程序有序推进。在国土资源部设立了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办公室,专门负责考核工作组织实施、综合协调、信息上报等工作。

这次考核,紧扣《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的要求,突出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与基本农田占用补划落实情况“三项硬指标”。任何一项不符合要求,就认定为不合格。同时,要考核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和制度建设情况,重点突出了“四项参考指标”,即“耕地保护责任目标纳入地方人民政府考核评价体系”、“土地违法责任追究制度”、“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四项制度的建立与落实情况。

这些考核指标的设定,体现了耕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的要求;体现“主体明确、责任明晰、经济激励、监督制约”共同责任机制的要求;体现了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国土资源新机制的努力方向。

对于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履行措施得力、成效突出的给予表扬,在安排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等方面给予奖励。考核不合格的,将责令整改,限期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和补划数量、质量相当的基本农田,相应扣减下一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整改期间暂停该省(区、市)农用地转用和征地审批;监察部、国土资源部对其审批用地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按程序依纪依法处理直接责任人,并追究有关人员的领导责任。同时,考核结果将作为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以及换届考察实绩分析的参考依据。2008、2009、2010年三年检查采取的组织程序、方式方法为开展此次考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相比而言,今年的省级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增加了审计署、监察部和中央组织部三个部门,将有利于扩大考核成果的应用,有利于提高考核的权威性。同时,国土资源部依托土地利用动态遥感监测全国“一张图”工程和计算机网络综合监管平台,初步建立了“地方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及评价预警系统”,实现考核数据的在线报送、查询、汇总分析、评价等功能,考核手段得到了完善;为正在开展的土地执法检查、土地例行督察、耕地占补平衡考核等专项工作提供了考核依据,为今年的考核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耕地保护任重道远,下一步将使考核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健全耕地保护责任考核体系,完善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记者:下一步如何积极推进耕地保护制度的完善,建立适应新形势、新要求的制度和机制?请问这方面您有些什么新的打算?

徐绍史:总的来说,耕地保护,任重道远;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压力和潜力俱在。我们将积极应对,毫不动摇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形成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落实。

当前,耕地保护工作已经开始由数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管理转变,我们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保护的要求和部署上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高标准、严要求,运用好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这一有效手段,落实好耕地保护目标,共同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在完成好今年考核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考核制度:突出考核的针对性、时效性,努力实现考核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充分运用考核手段,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制度,持续推进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落实土地违法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激励补偿机制,构建耕地保护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主体作用,落实政府责任,明确部门职责,形成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

第三篇: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调研报告

贯彻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调研报告

睢县国土资源局

按照省厅、市局下达的2014年调研任务要求,睢县国土资源局围绕耕地保护调研课题,专门组建由局长总负责、分管领导和耕保、规划、用地、利用等有关业务股室人员参与的调研工作组,并分成八个调研小组,由各分管领导带领有关人员分赴联系乡镇、部门企业等基层一线实地调查、走访座谈,召开不同类型的交流座谈会、总结分析会,结合睢县工作实际,对进一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进行了认真调查总结和深入研究探讨。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耕地保护基本情况调查

睢县辖8镇12乡,总人口86万,土地总面积920.3平方公里,耕地66865.67公顷、基本农田57505.44公顷(含异地代保的193.33公顷),是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和全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

睢县围绕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两项重点,立足保护耕地与补充耕地并重,节约用地与集约用地并抓的原则,采取积极措施,完善体制、创新机制,政府主导、部门联动,上下配合、齐抓共管,始终确保耕地保有量在66865.67公顷以上,基本农田保护面积稳定在57312.11公顷以上,并实现了数量稳中有增、质量有提升。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目标责任,确保耕地和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

1、建立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机制。县、乡、村分别成立了以政府和村主要领导为组长的耕地保护工作领导组,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书,明确了耕地保护工作目标和重点,强化了县、乡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计划执行情况的主体责任,把耕地保护责任落实到了每一块耕地和每一个基本农田保护块。

2、加大基本农田保护力度。切实加强基本农田巡查监管,责任到人,健全执行基本农田八项管护制度,认真落实基本农田“五不准”,严把建设用地预审关口,使基本农田得到有效保护。将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具体地块,设立统一规范的保护标志,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签订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把保护责任落实到村或村民小组。

(二)坚持土地用途管制,从严控制建设占用耕地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约束力。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和土地利用计划的安排使用土地,对耕地实行特别保护,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从而确保耕地数量的稳定。

2、坚持按规划管地、用地的原则,依法认真落实建设用地预审制度。凡不符合规划的建设项目不得通过预审,不受理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申请,不得违反规划批地和用地,也不得擅自修改规划;对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要依法根据国务院或省人民政府批准立项的文件按照法定程序修改或调整规划后才能报批用地。

3、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计划。所有建设用地必须遵循以项目带开发的原则,按照耕地占补平衡的规定,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制度,严禁各种形式的圈占土地行为,确保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用地计划之内。严把工业用地总量关、预审关、审批关、供地关;加强计划控制,严格控制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过快增长,对用地粗放的项目进行计划限制、核减,切实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从源头上控制好占用耕地的闸门。

(三)深入开展土地综合整治,补充耕地,落实占补平衡

1、组织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历年来,积极组织申报补充耕地项目,为我县县城发展和产业集聚区建设项目用地提供补充耕地指标。同时,非常重视补充耕地的质量建设,从补充耕地项目的立项、规划设计、组织实施到项目验收,都有农业部门技术人员全程参与。成立了以主抓农业的副县长为组长的补充耕地培肥改良领导小组,实行统一领导,统一标准,统一行动,分工协作,通过深耕、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和化学肥料以及灌溉设施费套等综合措施,使我县补充耕地的地力达到了我县农田耕地平均地力水平,做到了耕地质量不降低。积极组织实施“郑州航空经济综合实验区睢县基本农田异地补划项目”,确保耕地质量有提高。

2、推进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一是抓好土地综合整治试点社区建设的同时,坚持“建新必须拆旧”原则,采取集中连片拆迁和零星拆迁复垦相结合的方式,狠抓旧村拆迁复垦工作,保证项目区内占补平衡。试点村坚持建新与拆旧统筹的原则、建新 3 与拆旧占补平衡的原则、新增耕地任务分完成原则、分别制定项目总体实施方案与分实施计划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拆旧工作方案。采取“围棋战略”、局部连片拆旧复耕、整村推进多种措施促拆旧,确保项目占补平衡,并实现新增耕地目标。全县经市政府批复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24个,已通过省厅备案项目10个,21个开工建设。所有试点项目旧村已拆除房屋3860余户,复耕土地2890亩;新村已新建房屋9810户。争取省财政补助资金项目11个,下达资金共计5666万元。试点村推进力度和项目资金申报总量位居全省前列,有力地促进了全县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二是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工作进展顺利。通过集体建设用地整治,2012年新增耕地3000亩,2013年新增耕地2000亩。2014年创建“整体建库、分期实施”的整治模式,在建的16000亩集体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库按计划实施后,至少可保障睢县3-5年建设用地的挂钩需求,用地瓶颈将会有效破解,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靠的土地支撑。

(四)加大土地整理力度,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

1、实施土地整理项目。通过实施睢县蓼堤等两个镇土地规模整治项目,对农田道路、水利、电力设施工程进行修建和配套,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土地利用率和农业生产效率显著提高,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对推动农村现代农业的发展也都有积极的示范作用。

2、整合推进涉农项目。睢县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56万亩,总投资1920万元;睢县2012年农 4 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规模1万亩,总投资964万元;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睢县2012年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建设规模2.83万亩,总投资1417万元。项目均顺利实施,并通过验收。

(五)以提升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耕地保护

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科学编制规划、优化空间布局,严格准入标准、提高用地效率,建立预测制度、严把供地闸门,建立决策平台、规范出让管理,建立“网格”管理平台、加强批后监管,加大旧城改造力度、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清查闲臵土地、提高利用效益,落实严管机制、严格占补平衡”等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

(六)完善激励机制,调动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1、将耕地保护工作纳入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将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拆旧复耕工作纳入县委、县政府目标管理,量化考核,能有效组织旧村拆除复垦工作并完成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用地当占补平衡的不奖分、不扣分;每多拆除复垦5亩奖2分;当年没有完成项目内占补平衡的,每少拆除复垦5亩扣2分;拆旧复耕的土地经验收和备案后,除项目区拆旧建新自求平衡之外,每新增一亩耕地,抵顶20万的招商引资任务,每新增五亩耕地年终考评加2分;对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进行评比时,将建新与拆旧进行综合考评,没有实现建新与拆旧占补平衡的不得评为先进,没有完成新增耕地任务的不得评为先进。

2、兑现奖惩,政策倾斜。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人 5 直接进行资金补助,对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乡、村实行“以奖代补”。整合现有的农业综合开发、农田水利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资金并入土地整理资金中,进行集中使用,重点投入到耕地保护工作成效突出的乡、村,以扩大资金投入的规模效益,形成良性循环机制。通过项目实施新增加的优质耕地,成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有形资产,增加村集体农民收入。

(七)推行国土资源三级网格化管理,构建共同责任机制 从建章立制着手,出台了•中共睢县县委办公室 睢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行国土资源三级网格化管理工作的通知‣(睢办„2012‟6号)文件,制订和完善了耕地保护制度,在全县推行三级网格化管理模式,构建共同责任机制,持续加大耕地保护力度。一是明确执法监管主体。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制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工作意见‣,各乡镇是制止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的责任主体,负责制止和组织实施拆除本辖区内的违法建筑。二是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充分利用国土资源“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完善12336违法线索举报等各项规章制度,加大动态巡查力度,确保动态监管全覆盖、无死角,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制止、早查处;严格控制“双违”,确保全县耕地数量不减少。三是量化责任追究标准。城区当年新增违法建筑面积超过1000平方米,涉农乡镇当年新增违法建筑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或者违法占用耕地超过10亩、基本农田超过5亩的,县监察机关、组织部门将直接追究有关乡镇领导及有关人员的责任。四是完善责任追究机制。县政府明确要求,纪检监察机 6 关要全面掌握每个网格内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组成情况,对网格内发生违法违规用地未及时发现、处臵不力,形成违法事实的,扣发片长、包村干部、国土所责任人员,支部书记和村两委班子当月工资,纪检、监察机关随即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责任追究。五是建立投诉举报制度。在县、乡两级都设立了公开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接到举报投诉的违法违规用地行为,及时查处。对通过群众投诉举报、监督等方式发现相关工作人员纵容违法违规用地行为的,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进行严厉查处。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六是纳入目标考核。实行耕地保护“一票否决”,对土地管理秩序混乱,发生多起违法事实的乡镇主要领导、分包乡镇的局委一把手和国土局班子成员按相关规定进行责任追究。通过网格化管理的实施,取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社会各界引起了积极反响。

二、存在问题分析

(一)耕地保护共同责任机制没有真正落实

尽管我县构建了国土资源“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但国土资源“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特别是二、三级网格(即乡镇、村级)的执法力度和责任心有待提高,切实做到违法用地早发现、早制止、早报告,将违法用地现象消灭在萌芽状态。今年10月23日,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了•中共睢县县委办公室睢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规划国土资源执法监管机制的意见‡的通知‣(睢办„2014‟27号),进一步明确了各乡镇及各县直有关部门的职责,建立 7 了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了耕地保护和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破解了执法监管难题。好的制度需要好的执行力,只有各乡镇、各相关职能部门均能高度重视,真正做到协调配合、齐抓共管,才能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遏制和减少 “双违”行为的发生。

(二)执法难题亟待有效破解

群众法律意识依然较低,个别基层领导干部认识存在偏差,利益驱动下,在用地方面仍然有部分人会铤而走险,致使未批先建、批少占多、以租代征、毁地取土等违法违规用地、破坏耕地现象时有发生。由于点多面广,甚至在一夜之间形成违法事实,令人防不胜防。国土资源执法存在诸多难题,一是调查取证难,群众法律意识较低,对国土部门下达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存在不闻不问、我行我素或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现象;有的不配合国土部门的工作,造成执法人员调查取证难。二是违法行为制止难。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土资源部门对土地违法行为有制止权,但未赋予国土资源部门行政强制权,对于正在实施的土地违法行为,国土执法监察人员只能是现场宣传教育,明确责任,交待后果,并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对一些拒不配合调查、拒不停止违法行为的违法当事人,国土部门无法实施强制措施,只有在法定时限内,当事人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情况下,方能依法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漫长的执法过程,导致许多违法形成事实,强制拆除极易激化矛盾,严重影响了执法监察的威慑力。二是对违法案件执行难。根据现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行政处罚法的程序规定,一般的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起来少则 8 二、三个月,多则半年一年才能结案。时间一长,自然给土地违法案件的执行带来难度,违法建筑基本上已建成。特别是需要强制执行的案件,必须依法申请人民法院执行。但实际上,因我国国情原因,人民法院对已经建成的房屋是否进行强制拆也面临两难境地。

(三)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难度增大

睢县属于平原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由于前几年的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工作的强力推进,可整治资源越来越少,补充耕地的难度增大,整治质量不高,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加大,导致部分建设项目不能报批。土地整治难度越来越大,补充耕地指标越来越少,土地整治成本越来越高,土地报批越来越难,土地仍然是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集体建设用地整治存在“重整治、轻管护”的问题,忽视了后期管护工作,致使有的整治后的地块又被栽上树、建上房,增加后的耕地再次减少。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设中重建新、轻拆旧,致使部分试点项目仍未实现占补平衡。

(四)耕地占补平衡压力较大

近几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势头迅猛,用地需求逐年递增,可是,日渐增大的土地整治难度及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难以满足用地需求。重点项目占用耕地和基本农田较多,如商登高速建设项目等重大项目工程占用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过大,在本辖区内自求平衡难度大。

(五)粗放、浪费用地现象依然存在

日渐增大的集体建设用地整治难度及有限的新增用地指标,难以满足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迅猛势头和逐年递增用地需求。土地利用依然存在的“重眼前、轻长远”和“粗放、浪费”,土地利用效率低等问题,对耕地保护造成双重压力。

三、耕地保护对策与建议

针对耕地保护工作现状及存在问题,结合现行法律法规政策和社会发展需求,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建议制定相应的政策和采取有效措施

(一)增强法律对耕地保护的严肃性

要加强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树立全民保护耕地意识,让干部群众都知道,耕地是我们的生命线,耕地是母亲,没有了耕地,就没有了衣食父母。要强化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村组干部的耕地保护责任。村组干部、群众对当地的违法用地行为是最先知道,他们是土地执法监察强有力的“后备资源”,目前这部分的力量在保护耕地中的监察作用没有发挥出来,应该在今后修改•土地法‣时加入村组干部群众对保护耕地的责任,以弥补土地执法人员人手少,违法用地行为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被发现和查处的不足。对村组干部,凡在其管辖范围内的耕地受到侵害的必须承担责任。对群众,谁耕种的地被非法占用、非法取土而其未制止、举报的,也要承担适当的耕地保护责任。

(二)建立完善的耕地保护监督机制

建立广泛的群众参与监督机制。群众对耕地保护的监督主要包括举报监督、信访监督、控申监督等,要依法建立健全群众监 10 督的有效机制,提高实际效果,增大监督力度。一方面,要实现群众监督法治化、规范化,通过立法程序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利和义务,明确举报、上访、控申人的权利、义务及应负的法律责任,明确举报、上访、控申受理中的保密原则、办理期限等;另一方面,维护检举公民参与监督实践活动的权益,建立严格的监督工作保密制度,设臵举报电话、信箱及相关设施,对打击报复举报、上访、控申人的行为,要依法追究责任。

(三)建立耕地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充分考虑耕地保护的外部性,形成对农民耕地保护行为的社会化补偿机制,从而调动农民对耕地保护的积极性,提高对耕地保护的投入。耕地不只是给农户带来经济收益,耕地保护在维护国家安全,保证社会稳定方面具有极大的意义。另外,耕地保护也具有一定的生态效益。耕地上种植的作物是生态绿化和环境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耕地带来的这种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等被公众所享受,因此耕地具有一定公共属性,可归属于准公共物品。而农户作为耕地保护的直接行为主体,他们的耕地保护行为理应受到全社会的支持,其中最根本的支持就是要保证农户的耕地耕种能获得应有报酬,包括经济收益及社会福利等多种形式。应该注重多层次、多角度地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设计,建立多样的补偿制度,健全合适的补偿途径,完善立体的补偿网络。

(四)严格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

首先,加大拆旧复耕力度。继续坚持“整体建库、分期实施”的集体建设用地整治模式,选择适宜近几年内拆旧复垦的拆旧 11 点,在勘测定界、地形测量和地上附着物清点的基础上,统一建立“睢县集体建设用地整治项目库”,按照“由易到难,分期实施,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的原则,合理确定每期项目的规模和实施时序,在做好集体建设用地整治规划和预算的基础上,稳步开展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拆旧复垦工作,形成更多补充耕地指标。其次,挖掘补充耕地潜力。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新型社区建设中的旧村拆除力度,助推新型社区建设。第三,加大补充耕地资源储备。及时将已整治的耕地申请验收和报备,纳入上级部门的指标管理系统,促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良性发展。第四,加强耕地整治项目后期管护,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加强对占用和补充耕地的评价,从数量和产能两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对补充耕地质量未达到被占耕地质量的,按照质量折算增加补充耕地面积。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三位一体”的管护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对优质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建立耕地保护台账管理制度,明确保护耕地的责任人、面积、耕地等级等基本情况。

(五)改革现有的政绩观

当前地方政府政绩考核是只注重国民经济和财政收入的增长,只看城市建设等表面成绩,大量兴建大马路、大广场、大楼、大草坪,不计实际成本,不管城市建设质量有没有实质提高,更不管人民的实际需要。今后的政绩考核制度中,应设计一种惩罚短期行为、激励长期行为的考核制度,把官员工作的成本、损失以及人民的支持度等纳入考核范围,重在考核其对当地经济发展 12 的贡献。

(六)挖掘内部存量土地

首先,盘活并用好城市存量土地,提高存量土地的使用效益,走内涵挖潜式的城市化道路,保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用地需要。对新批准的建设项目首先利用现有建设用地,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提高现有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其次,将农村土地整治的对象和重点转移到人口减少的农村建设用地上,实行农村建设用地弹性退出机制,建立农户宅基地退出复垦服务体系和新增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开发这部分耕地资源,不仅有利于增加进城人口的收益,而且可以方便现有农民的开发利用。整治腾出的农村建设用地首先要复垦为耕地,规划继续作为建设用地的,可作为农民旧房改造、新居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用地,以及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用地。

(七)加强执法监管

首先,加大执法巡查力度。统筹协调处理好日常巡查、案件查处等日常执法监察工作与卫片执法检查的关系,努力将违法用地发现在初始,解决在萌芽,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其次,完善联合办案机制。通过国土、规划、纪检、审计及“公检法”等部门建立联合办案长效机制,特别是通过对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的有力查办,让违法用地者付出更大的成本。第三,进一步完善国土资源“三级网格化”管理机制,建立执法监管共同责任机制。充分发挥国土资源“三级网格化”管理平台作用,确保违法违规用地消除在萌芽状态。第四,充分运用高科技手段建立起来的执 13 法监管平台,对各类用地实施动态监控,建立快速联动机制,促进依法依规用地。

(八)探索施行农村建设用地退出机制

首先,加快推进开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其次,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允许闲臵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向符合宅基地申报条件且无宅基地的农户有偿转让;对农村户口迁出后的宅基地,进行有偿收回;对退出多余宅基地的村民,按退出面积进行补助。对在城镇已购臵住房,或愿意进城定居并自愿退宅还地的农户,按退出面积给予适当的奖励或补偿。第三,探索土地整治腾退建设用地指标有偿调剂、指标收益退还制度,确保土地指标收益真正用于农村和农民。

在国土资源工作中,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国家严格耕地保护的战略决策,本着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增强土地资源危机意识,树立全民节地观念,妥善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建立完善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2014年11月24日

第四篇:天马镇三措施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

天马镇三措施 严格落实耕地保护

我镇国土规划办日常巡查小组在辖区范围内巡查时发现二郎村9组路边上一户农民擅自破坏耕地、硬化土地,在未办理任何报建手续的情况下乱搭乱建了一个750㎡的营业性茶棚。经查实这违章建筑物改变耕地性质,非法占用耕地。2日,我镇规划办工作人员立即对二郎村9组王传海家下发《限期立即拆除通知书》,告知户主擅自改变土地性质的违法性,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期限内恢复耕地原样。

为落实耕地保护政策,使耕地保护深入人心,我镇实行三措施,切实保护耕地:

一、加强宣传,对农户进行政策性的宣传,提高农民保护耕地的意识;

二、加大巡查,成立专门的工作组对辖区范围的耕地进行全面巡查;

三、强化责任,每村对应相应的工作人员,对本村范围内的违建进行负责。一经群众举报立即查实,一经查实立即拆除。

郭义

2011年3月5日

第五篇: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国土%B5

【发布单位】国土资源部

【发布文号】国土资发〔2003〕388号 【发布日期】2003-11-17 【生效日期】2003-11-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落实严格保护耕地制度的通知

(国土资发〔2003〕388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国家海洋局,国家测绘局,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部在京各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为切实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大工作力度进一步治理整顿土地市场秩序的紧急通知》(国发明电〔2003〕7号)的要求,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必须进一步落实严格保护耕地的措施。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农业问题放在基础和战略地位高度重视,从保持良好发展局面、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高度,对农业和粮食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针对当前一些地方盲目设立开发区、乱批滥占耕地等严重问题,国务院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对保护耕地、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护农民权益作出了明确部署,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强调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尤其是要重点保护基本农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这是由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的,是由农业的基础地位决定的,更是由土地对于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性决定的。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保护耕地对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的极端重要性的认识,提高对当前耕地连年减少的严峻形势的认识,提高对国土资源部门面临的重大责任和紧迫任务的认识,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上来,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化压力为动力,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二、细化措施、坚决从严,进一步加强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保护

(一)加大治理整顿工作力度,坚决刹住乱占滥用耕地的歪风

从严从快查处土地违法案件。坚决制止盲目圈占土地特别是圈占破坏优质良田的行为。要从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中发现线索,抓紧选择典型土地违法案件,与监察、审计等部门通力协作,从严从快查处,公开曝光。坚持既查处事,又查处人,坚决追究违法违纪者的责任,切实起到震慑警示、刹风整纪的作用。国土资发〔2003〕365号文件只适用主动自查发现问题的纠正处理,对于不主动自查自纠的,执法犯法、影响恶劣的,特别是在这次治理整顿中边整边犯、顶风违法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公开调查、公开处理、公开追究责任并公开曝光。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土地执法监察工作机制。在从严查处大案要案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典型案例发生原因,结合当地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治理、源头防范措施,加大警示教育的力度,严肃耕地保护的法纪。要重视从群众信访、举报、媒体报道和动态巡查等多种渠道中,及时发现案件线索,建立土地违法违纪案件的快速发现机制和分级查处机制。要进一步落实执法监察责任制度。把对违法责任人依法提出处理建议和移送情况,列入各级国土资源部门查处案件的考核内容,进行逐级考核和考核。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行政主要领导是执法监察第一责任人。要进一步发挥各有关部门协同查处案件的整体合力,发挥舆论监督、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的作用。要继续深入探索“预防为主、事前防范和事后查处相结合”的执法监察新路子。?

抓紧清理各类开发区的违规用地。各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切实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开发区清理工作。要将各类开发区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用地的行为,作为治理整顿和执法监察的重点。各地要在进行认真整改的基础上,对被撤销停办的开发区(园区),坚决依法收回并及时处置其所占用的土地;对应该核减面积的开发区,要坚决核减面积;对整改后确需要保留的开发区(园区)用地,要严格审核,从严控制用地规模。对开发区(园区)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圈占、圈而未用的土地,要限期复耕或者恢复原用途;对已经开发建设而不能复耕或恢复原用途的,从所在区域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剩余建设用地指标中核减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的建设用地指标。对经国务院批准或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国务院备案的开发区,各地要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进行认真对照检查,对其超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和范围的开发用地,依法进行处理。对开发区(园区)已经依法批准但由于建设条件、项目资金不落实等尚未开发建设的,要抓紧依法收回土地。?

从严搞好治理整顿的验收检查工作。部已建立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进展情况周报制度。各省区市国土资源部门要继续加强对地方治理整顿的实地督查指导,并组织好检查验收工作。要加强对当地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情况及时通报公布工作,将各地开发区(园区)及其清理撤并、土地复耕、当地领导重视与加强管理、验收检查等情况,列入通报公布的内容。各省区市对各市(地)、各市(地)对各县(市)要逐一做好整顿检查验收工作。对不能按照验收标准完成治理整顿各项任务的要限期整改。整改期间,暂停受理当地建设用地报批,暂停下达建设用地指标。对整改后仍未达标的,坚决予以通报,追究有关领导责任。

(二)严格实施土地规划计划,从严控制用地规模

严格实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面积和建设用地规模进行总量控制。依据批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严把土地利用计划编制、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和土地审批关,加强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在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国土资源部门要主动介入,加强与计划、规划和建设部门的沟通,从规划用途、用地规模、计划指标等方面严格把关。坚持“三个不报批、一个从严”:凡是不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的各类开发区(园区)和城市建设用地,一律不报批;凡是没有土地利用计划指标的,一律不报批;凡是没有通过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的,一律不报批。要从严审查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超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总规模的,不予通过审查。?

从严控制规划修改和调整。除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确定的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外,各地不得擅自调整规划,减少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改变基本农田区位,占用基本农田。严禁擅自修改和调整规划;严禁违规扩大城镇建设用地规模;严禁擅自设立各类开发区(园区)和扩大开发区(园区)建设用地规模。?

加强对规划计划实施的检查和监督。全面实行规划定期评估制度和计划、预审检查制度。各地要把规划计划执行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管理情况,纳入土地执法监察的重要事项,严肃查处违规行为。

(三)切实加强耕地保护,坚决守住基本农田这条红线

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一是不准除法律规定的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外的非农建设占用基本农田;二是不准以退耕还林为名,将平原(平坝)地区耕作条件良好的基本农田纳入退耕范围,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随意减少基本农田面积;三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植树造林,发展林果业;四是不准以农业结构调整为名,在基本农田内挖塘养鱼和进行畜禽养殖,以及其他严重破坏耕作层的生产经营活动;五是不准占用基本农田进行绿色通道和绿化隔离带建设。?

开展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检查。部将与农业部联合组织开展全国基本农田保护工作检查。按照规划,重点检查以上“五不准”的执行情况,特别是检查各地基本农田的数量和区位落实情况、实际利用状况和质量状况、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建立与执行情况。各地要认真做好准备。对检查发现的各类问题,要及时坚决予以纠正。?

强化基本农田保护监管制度。必须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将基本农田落实到图上,落实到村组,落实到地块,落实到农户,通过签定保护责任书,落实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各地要建立基本农田统计核查制度,坚持定期检查报告制度,认真开展以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巡回检查。要加强土地变更调查和卫星遥感监测,建立基本农田保护监测系统,准确掌握基本农田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行为。对严重破坏基本农田、造成基本农田大量减少的,要依法追究责任。?

加大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的力度。稳定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加大对《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的重点区域及重点工程、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土地整理的投入。积极支持生态脆弱地区基本农田整理,确保当地保有足够数量的基本口粮田。要严格按照“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加大对工矿废弃土地的复垦力度。要全面落实建设占用耕地补充制度,严格执行按建设项目考核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确保土地开发整理补充耕地的数量和质量不低于同期建设占用的耕地。

(四)严把用地审批关,加强批后实施监管

严把建设用地审查关。各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督促各市(地)坚决收回各地违规下放的土地审批权。对土地市场秩序治理整顿工作验收不合格的,未按规定执行建设用地备案制度的,一律停止建设用地审批。对城市规模已经达到或突破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规模的,计划指标已用完的,未依法及时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的,已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仍有闲置的,一律不受理新增建设用地申请。对未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建设用地预审的,未按预审要求完善相关内容的建设项目,一律不受理建设用地申请。申报城市建设用地必须说明具体建设项目或详细规划用途。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不切实际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项目、别墅项目、高尔夫项目,一律不得报批用地。要坚持建设用地会审制度。省级国土资源部门要对报批用地面积较大的城市、安置人口较多的建设用地项目组织现场调查,对其中报国务院审批的用地项目,部将组织检查或抽查。?

强化建设用地批后实施的监督管理。要全面落实建设用地备案和批后核查制度,建立土地利用信用评价机制。对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地情况,应按规定及时报部备案;对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的供地情况,省级国土资源部门也要建立备案制度并及时汇总供地情况,定期报部备案。认真执行新增建设用地批后核查制度,对国务院和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用地的征地补偿安置、耕地占补平衡以及土地利用等情况,要组织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建立土地利用信用档案,制定评价指标并建立评价制度,加强用地审批管理。各省区市要对1999年《土地管理法》修订实施以来批准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和供应情况进行一次全面调查,部将对国务院批准的城市分批次建设用地的供应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五)从严把好征地关,切实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严格征地管理。要严格控制征地规模;严格依法按规划计划、按程序征地;严格征地审核和征地补偿安置监督。要认真督促落实法定的征地补偿和安置措施,解决征地安置补偿费用拖欠、挪用、截留问题,抓好征地补偿费的清欠工作。要检查落实征地公告制度。为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今后凡没有征求被征地农民集体组织和农户意见的征地方案,国土资源部门不予审核报批。?

改革完善现行的征地制度。要按照保障农民权益、控制征地规模的原则,严格界定公益性、经营性建设用地,区分土地征收与征用,积极推进征地制度的改革试点。要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着力解决征地范围过宽、规模过大、补偿安置不到位、产权不清以及同农民协商不够等突出问题。要增加征地批前协商环节,建立补偿标准听证制度。要加快完成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发证工作,依法明确农民土地财产权,建立农民保护耕地的有效机制。同时,抓紧进行农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管理的实践探索。?

(六)完善供地政策和标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

依法提高政府供地的市场化程度。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对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减少占用耕地的有效作用。要坚决执行经营性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制度,从严查处违规出让行为。要进一步规范协议出让土地使用权的行为。对具有竞争性的工业用地,引入竞争和公开机制。要落实协议出让最低价制度,防止各地竞相低价出让土地和企业因用地成本低而“多占少用”、“宽打宽用”、“低效利用”的粗放用地行为。要严把土地登记关口,对经营性用地没有进行招标拍卖挂牌的,不予登记;对出让地价明显低于出让底价的,不予登记;对未全部缴纳土地出让金的,不予登记;对违反规划改变土地用途的,不予登记。

建立完善集约用地新机制。要完善建设用地定额指标和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进一步细化各业用地标准,明确包括推行单位土地面积的投资强度、土地利用强度、投入产出率等指标的供地标准,严格按标准供地。?

强化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要建立土地市场动态监测分析制度,及时发布土地供应信息,把握土地市场走势,适时调控土地供应量。汇总城镇地籍调查数据,掌握城镇土地利用现状及变化情况。抓紧开通运行土地市场监测分析系统和城市地价动态监测系统,继续加强对重点地区、主要城市地价动态变化的监测,提高地价信息的社会共享程度,发挥地价对土地资源配置的“杠杆”作用。?

三、集中力量狠抓落实,务求尽快取得实效?

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一定要把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作为国土资源管理的重中之重,摆在当前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要进一步集中力量,迅速行动,结合实际,采取坚决果断措施,狠抓落实,务求尽快取得明显成效。要继续加强调研,认真研究新情况、新问题,从法制、机制、体制等方面入手,探索严格保护耕地的治本之策。通过标本兼治,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全面落到实处。

二○○三年十一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年18号[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强化管控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的通知2014年18号[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