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州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2004]31号 【发布日期】2004-07-31 【生效日期】2004-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转发省政府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人管理意见的通知
(穗府[2004]31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府直属各单位:
现将省政府《印发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意见的通知》(粤府[2004]40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积极拓宽非税收入渠道,努力增加财政收入。
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为加强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的管理,特别是对公共资源和国有资产产生的收益,财政部门要加大管理力度:一是对直接或间接利用政府公共资源获取的收益,遵循“谁使用谁付钱” 的原则,逐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二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占用费全额缴入国库;三是由财政核拨经费的单位的物业出租、经营性等收入,缴交税费后一律上缴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四是对公共资源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垄断)经营权等,尽快由行政审批改为有偿使用,通过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其收入纳入财政专户管理;五是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必须通过市场公开进行,转让收益上缴财政。
二、继续推进部门综合预算改革,规范分配秩序,增强政府统筹调控能力。
非税收入属政府所有,而非部门、单位所有。要将“收支脱钩”政策扩大到所有征收非税收入的部门和单位。按照综合财政预算管理的要求,部门和单位所有支出均纳入部门预算,其正常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其履行职能的需要,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核定,增强政府调控能力,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对法律、法规明确用途的基金(附加)和专项资金等,也要纳入统筹范围,在不改变规定用途的前提下,由政府统筹安排。为调动市属各征收部门的积极性,在建立非税收入征管绩效考评机制的基础上,市财政部门在征收部门当年收入(不含土地出让金、社保资金收入、政府性基金和全额返还专项收入等)实绩比上年收入实绩的增量(剔除项目标准调整等政策性因素)中安排20%的征收奖励经费,专项用于补充机构经费不足,并将其纳入下年度部门预算管理,统筹使用。对擅自取消征收项目或降低征收标准造成财政收入流失的,财政部门要根据收入减少的情况相应扣减部门的支出。
三、加强监督检查,转变监督方式,不断推进非税收入管理工作。
积极创新非税收入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建立长效监督机制。按照财政部要求建立年度稽查制度,实现稽查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要转变监督方式,由专项、事后监督检查向经常性的、事前、事中与事后全过程的监督转变;在检查中引入新的评价机制,将审计检查与绩效评价结合起来进行考核。下半年由市财政局牵头对贯彻执行省政府粤府[2004]40号文件的情况进行抽查,各区、县级市财政局于今年9月15日前,将当地贯彻执行省政府粤府[2004]40号文件的情况书面送市财政局汇总上报省财政厅。
二○○四年七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
【发布单位】广州市
【发布文号】穗府办〔2008〕13号 【发布日期】2008-03-21 【生效日期】2008-03-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州市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穗府办〔2008〕13号)
各区、县级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现将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粤府办明电〔2008〕93号)转发给你们。结合我市实际,经市政府同意,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执行。
一、认清形势,增强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期,我市先后发生荔湾区“2?29”火灾事故、白云区“3?11”坍塌事故、黄埔区“3?13”爆炸事故,共死亡16人、伤38人,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了难以弥补的损失,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暴露出我市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存在严重薄弱环节和隐患。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3月14日市委、市政府安全生产和消防安全工作紧急联席会议精神,清醒认识当前我市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以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责任感,坚决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精神和市安委会《关于印发广州市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活动方案的通知》(穗安〔2008〕4号)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集中4个月时间在全市范围全面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以铁的手腕维护安全秩序,强化安全监管,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各级政府和部门要把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领导指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二、精心组织,深入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按照“隐患排查、重点整治、总结提高”三个阶段的统一部署,立即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认真排查,及时整改,不走过场。要突出对“二合一”、“三合一”场所、“三小”场所、人员密集场所、城乡结合部、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非煤矿山、道路和水上运输、旅游景点以及特种设备等重点行业和部位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落实本系统、本行业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隐患排查治理:
(一)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建筑方面:要认真吸取白云区“3?11”坍塌事故教训,切实做好事故防范工作。一是迅速部署开展建筑工地安全生产大检查,及时排除隐患,严密防范坍塌、坠落、工地模板构件垮落、起重机倒塌等安全事故;二是对临建、违章建筑、自建民房等施工合法手续、施工单位的资质、监管情况、建筑工人平安卡上岗、重点部位施工方案等方面进行拉网式排查;三是切实落实村镇建设和临建项目的安全生产管理责任。
危险化学品方面:要认真吸取黄埔区“3?13”爆炸事故教训,搞好危险化学品的综合治理工作。一是组织开展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以查“三违”、查隐患、查制度、查培训、查应急预案为主要内容,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场所遵守国家标准规范的监管力度;二是加强对各油库、加油站和加气站(库)及危险品储存、零售点消防设施设备、防雷设施的安全检查。
烟花爆竹方面:从储存、运输、经营、燃放、应急救援等各个环节着手,全面加强烟花爆竹监管和安全检查,严格执行烟花爆竹的储存、销售和燃放等有关规定,严厉打击非法生产、储存、运输、经营、燃放等违法行为,坚决防止重特大火灾和爆炸事故发生。
交通运输方面:各级公安、交通等部门要加大检查和执法力度,严厉查处交通运输工具带病运行、驾驶员疲劳驾驶、违章行车、无牌无证机动车上路行驶、客车超载、农用车船非法载客等违法违章行为;要深入抓好危险化学品道路运输安全专项整治工作,重点打击非法运输行为、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翻车和泄漏事故;客运站要严格查禁乘客携带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物品乘坐交通工具,确保交通运输安全;加强对泥头车和校巴的安全监管,严禁无证经营。
(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1.要吸取荔湾区“2?29”火灾事故教训,迅速采取行动、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专项检查,以“二合一”、“三合一”场所、人员密集场所、易燃易爆单位和“五小”企业为重点,广泛发动和督促指导企业和单位,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的自查自改,严防火灾事故的发生。
2.要持续开展“一畅两会”(社会各单位必须畅通消防安全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从业人员会扑救初期火灾、会自救逃生)消防专项整治和建筑消防设施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培训,提高市民的防火自救能力。
3.要加大对火灾隐患的治理力度,对挂牌督办的重大火灾隐患必须限期治理整改到位,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难以整改治理的要依法责令其停业整顿。
4.林业部门要加强森林防火和应急救援工作。尤其是清明群众祭祖活动期间,容易引起山火,要提前介入,加强对群众的防火教育,做好安全防范预案。
三、加强督导,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
各区、县级市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要加强对本辖区、本系统和本行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督导检查,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市委、市政府已派出12个督导组,分别到各区、县级市开展督导工作,对思想不重视、工作走过场、措施不得力、隐患排查走形式、整改不落实,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责任。
广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二十一日
关于抓紧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紧急通知
粤府办明电〔2008〕93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2008年是全国安全生产“隐患治理年”,国务院和省政府为此已作专门部署。但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仍不够重视,行动缓慢,至今没有制订实施方案并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工作。为切实做好全省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清醒认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严峻形势,进一步增强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近期我省重特大安全事故频发。2月14日,佛山市三水区发生粤通烟花爆竹仓库爆炸事故;2月27日,深圳市南山区发生龙飞再生物资回收有限公司废品仓库火灾事故(15人死亡,3人轻伤);3月5日,惠州综合福利院发生儿童烟熏窒息事故(8人死亡);3月13日,广州市黄埔区发生车辆转卸危险化学品爆炸事故(7人死亡,36人受伤,其中2人重伤),且该事故发生在全国“两会”期间,影响恶劣,教训十分深刻。上述事故的发生,暴露了我省一些地区、部门及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不落实、措施不得力、管理存在漏洞、隐患排查治理不彻底等问题,反映我省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严峻。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委十届二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通知》(国办发明电〔2008〕15号)以及省府办公厅贯彻意见要求,全面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深入分析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整改措施,精心组织,周密部署,迅速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落实责任,抓紧制订并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各地、各部门和单位要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方案,方案要详细具体,重点突出,特别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民用爆炸物品,建筑施工工地,道路和水上运输,旅游景区(景点),特种设备,“三小”场所及“二合一”、“三合一”单位,商场、宾馆、酒吧、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行业和部位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做到不留盲区、不留死角。各有关部门按职责分工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安全监管部门:重点开展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公安交管部门:重点开展对剧毒物品、爆炸物品等危险货物运输实施准运制度,规定运输线路和运输时间等相关隐患排查治理;加强路面监控,查处超速、超载、不按线路行驶及无牌无证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查处路面危险货物违规转卸装载行为;开展事故多发路段排查治理。
交通部门:重点开展对道路运输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运输车辆、驾驶人员、客货站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情况进行督查;开展公路、桥梁等重大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建设部门:重点开展市政工程、房屋建筑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国土资源部门:重点开展相关矿山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旅游部门:重点开展旅游景区(景点)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质监部门:重点开展锅炉、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索道缆车及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工商部门:重点依法打击无证无照生产、经营活动。
环保部门:重点开展对废弃危险化学品及放射性物品处置安全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
经贸(国防科工)部门:重点开展民用爆炸物品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海事部门:重点开展水上交通安全,尤其是危险货物运输船舶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海洋渔业部门:重点开展渔船、渔港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公安消防部门:重点开展商场、集贸市场、宾馆、酒吧、网吧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二合一”、“三合一”单位及“三小”场所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加强对重大火灾隐患单位火灾隐患整改的督查。
教育部门:重点开展学校、幼儿园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民政部门:重点开展社会福利院、养老院等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卫生部门:重点开展医院安全隐患排查治理。
其他部门也要结合本部门、本系统安全生产特点,制订方案,认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各地、各部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方案务必于2008年3月30日前报省安委办备案。
三、精心组织,迅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活动
各地、各部门和各单位接本通知后,要立即组织对前段时间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回头看”,凡是行动不够迅速的务必迅速行动起来;凡是有漏洞有死角的必须立即查缺补漏;凡是治理措施不够有力的,必须加大力度。对思想不重视、工作走过场、措施不得力,隐患排查整改不落实,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各地、各部门要在督促企业开展隐患排查自查、自纠工作的基础上,组织督查组深入基层和企业进行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当场提出整改要求,下达整改指令书,责令企业立即排除整改。对一时无法消除的重大安全生产隐患问题,要立即停产停业,限期整改,并登记建档,挂牌督办,落实督办人。对不按规定整改的企业,要依法严肃查处。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从我省近期发生的几起重大安全事故中警醒,主要领导要关心过问本地本部门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分管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抓,亲自带队查隐患、查整改,对重点部位、重点行业、重点区域,要实行拉网式排查,以过硬、扎实的作风,有力、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消除各类安全隐患。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八年三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督察队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
【发布单位】广东省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4〕112号 【发布日期】2004-12-09 【生效日期】2004-12-0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广东省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政府督察队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
见的通知
(粤府办〔2004〕112号)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省政府纠风办《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十二月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的意见
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 省政府纠风办
(二○○四年十二月二日)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地、各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省按照国务院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多头上路问题得到制止,恶性“三乱”事件已基本杜绝,一批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得到处理,治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上路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得到加强,行风明显改善,违纪违规上路案件逐年减少,为保证公路通行安全顺畅,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国务院纠风办、减负办,各级人大、政协代表和社会各界对此给予高度评价。由于我省公路里程长,执法队伍大,面临的治理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巩固成果,防止反弹,进一步加强我省治理公路“三乱 ”工作,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推进所有公路基本无“三乱”工作
治理公路“三乱”是坚持执政为民,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是改善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清当前治理工作的形势,进一步加深对治理公路“三乱”工作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认识,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和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抓好治理工作。要按照国家、省的有关规定,加强沟通和协调,认真解决目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各项措施进行再部署、再落实,抓紧对各地治理工作进行验收考核,确保明年上半年全省通过国家的检查验收。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确保治理工作措施得到落实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治理公路“三乱”纳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整体工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部署,进一步健全治理公路“三乱”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责任制。省政府治理公路三乱督察队办公室、省纠风办要制订治理工作考评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对治理工作实行严格的责任考核和责任追究。对治理工作做得好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和奖励;对那些因领导不力,导致公路“三乱”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或者发生重大恶性案件的,要严肃追究有关领导、责任人的责任。
三、加强检查,强化监督,推动治理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坚持专项检查与经常性检查相结合,上级检查与自查自纠相结合,明察与暗访相结合,治理工作与政风行风建设工作相结合,将治理工作任务落到实处。同时,要做好宣传舆论工作,及时将治理工作的目标、政策措施及成果向社会公开,取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要坚持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监督检查的制度,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治理工作的监督作用。
四、创新思路,完善机制,不断加大从源头治理公路“三乱”的力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治理公路“三乱”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认真研究本地区、本部门在治理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从深化交通管理体制、执法部门经费保障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和完善运营市场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预防和治理公路“三乱”的根本方法和措施。通过健全制度堵塞管理上的漏洞,通过教育培训的途径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依靠加强监督的方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治理公路“三乱”长效机制。
五、立足教育,提高素质,抓好队伍建设
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上路执法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使广大执法人员牢固树立执法为民,依法行政的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服务寓于执法活动之中。当前尤其要切实解决执法不规范、超范围执法、刁难群众以及工作作风简单粗暴,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的问题。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积极支持督察队伍开展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骨干作用。各级治理公路“三乱”工作机构要进一步加强督察队伍建设,不断完善、规范、创新监督方法,提高监督水平。
六、发动群众,加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综合治理,我省治理公路“三乱”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近两年来,省政府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大公路收费站撤并力度,目前,我省各公路收费站布局基本合理,符合交通部的规定,收费站点“过多过密”问题基本解决,各新闻媒体要坚持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我省治理公路“三乱”的措施和成效。同时要充分发动群众举报监督公路“三乱”行为,自觉抵制公路“三乱”,在全社会营造治理公路“三乱”的氛围。
以上意见,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各有关部门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 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湖政办发[200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四年一月十六日
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
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浙政办发[2003]33号)的精神,结合湖州实际,现就我市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前我市落实“收支两条线”工作的有关情况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务院、中纪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不断推进和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监察、物价、审计、人行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罚没收入和部分收费收入已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纳入了财政专户管理。2000年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工作目标要求,在市区全面实行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票款分离”,并在全省率先运用了《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同时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试行了部门综合财政预算,基本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平衡。通过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对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我市的“收支两条线”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门和单位上缴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与其支出尚未完全脱钩,有的部门未将执收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二是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分离尚未全部到位,部分收费项目仍由单位自收自缴,并通过收入过渡户层层上解主管部门,有些部门和单位存在占压资金的现象;三是票据种类繁多,在管理上消耗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四是执收单位预算外资金使用仍不够规范、合理,导致部门之间行政开支、职工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乱收、乱罚及截留、挪用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现象仍有存在,群众意见较大;五是个别单位的预算外收入未纳入财政管理范围。
二、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的重点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当前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为此下阶段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收入管理。要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纳入财政集中管理,全面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票款分离”和罚没收入的“罚缴分离”,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二是规范支出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在完善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全面反映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确保收支平衡。三是强化监督检查。从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监督队伍入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收支两条线”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措施:
(一)对市级部门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或实行收支脱钩管理等办法。
1、将市公安局、市法院、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计生委等5个部门按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不含所属院校的收费,下同)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全额上缴市财政;其支出由市财政按该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
2、除上述五部门外的市级其他部门,在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推行部门预算,实行收支脱钩管理。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全额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并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单位支出。
3、对市级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先缴入市预算外资金专户,待票据结报后再按月集中划转市财政专户或国库。
(二)按照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认真编制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以及政府采购预算。
市级预算编制工作要按照“小步快走,从粗到细,稳步发展,优质高效”的原则,稳中求进,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公平、透明”的部门预算。今后预算编制改革的重点,一是进一步规范“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强化部门、财政共同理财意识;二是完善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零基预算”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支出定额,逐步推行部门预算;三是制定《湖州市市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和《湖州市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县、区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对同级公安、法院、工商、环保、计划生育等5个部门按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其支出分别由县、区级财政通过综合预算或部门预算,按该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实行收支脱钩管理。
(三)深化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改革,完善票款分离实施办法。
1、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分离管理。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严格按照《湖州市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款分离暂行办法》(湖政办发[2000]119号)要求,实行收缴分离。彻底取消各执收单位开设的各类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单位或个人应缴纳有关规费,根据执收单位开具的《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缴款书》,直接缴入财政部门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完善预算外收入收缴管理办法。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2]37号)和省财政厅下发的《浙江省省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浙财综字[2003]80号)要求,制订《湖州市市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非税收入考核体系,进一步规范市级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透明度,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3、对涉及上下级分成的预算外收入,即中央与省、省与市县分成的收入以及由市县部门代收的省级收费项目收入,实行财政系统上解下拨管理体制,取消上下级主管部门之间垂直上解下拨的做法。
三、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
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的规定,严禁各项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严禁私设过渡性收入账户,滞留收费收入;严禁将收费收入挪用、坐支、瓜分或擅自用于职工福利;严禁应收不收、应罚不罚或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稽查暂行办法》(财综[2002]38号)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标准、票据以及收支管理进行稽查。根据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财政预算单位银行结算帐户管理的通知》(浙财综字[2003]81号)精神,对各部门、各单位银行帐户进行清理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国发[1987]58号)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严肃处理。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讲政治、顾大局、反腐败的高度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要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合理核定收支规模与支出标准,该保证的经费要足额安排,该拨付的资金要及时拨付,确保预算单位行使职能不受影响。
第五篇: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
湖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市财政局关
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 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湖政办发[2004]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府各部门,市直各单位:
现将市财政局《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O四年一月十六日
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
加强财政管理的实施意见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浙政办发[2003]33号)的精神,结合湖州实际,现就我市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提出以下意见:
一、目前我市落实“收支两条线”工作的有关情况
近年来,我市按照国务院、中纪委和省委、省政府的有关规定,不断推进和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市财政部门会同市监察、物价、审计、人行等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以及银行账户管理等方面的规定。罚没收入和部分收费收入已纳入预算管理,预算外资金纳入了财政专户管理。2000年以来按照中央提出的落实“收支两条线”规定的工作目标要求,在市区全面实行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票款分离”,并在全省率先运用了《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统管”。同时在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中试行了部门综合财政预算,基本实现了预算内外资金的综合平衡。通过改革,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和党风廉政建设,对建立健全公共财政制度、增强财政宏观调控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是,当前我市的“收支两条线”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部门和单位上缴的收费和罚没收入与其支出尚未完全脱钩,有的部门未将执收单位预算内外资金统筹安排;二是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分离尚未全部到位,部分收费项目仍由单位自收自缴,并通过收入过渡户层层上解主管部门,有些部门和单位存在占压资金的现象;三是票据种类繁多,在管理上消耗了较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四是执收单位预算外资金使用仍不够规范、合理,导致部门之间行政开支、职工收入水平差距较大,乱收、乱罚及截留、挪用
收费和罚没收入的现象仍有存在,群众意见较大;五是个别单位的预算外收入未纳入财政管理范围。
二、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的重点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当前财政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的重要举措。为此下阶段应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完善收入管理。要将各部门的非税收入(即政府性基金、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其他财政性资金等)全部纳入财政集中管理,全面实行行政事业性收费的“票款分离”和罚没收入的“罚缴分离”,任何部门不得“坐收”、“坐支”。二是规范支出管理。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和特点,在完善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逐步推行部门预算,全面反映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况,确保收支平衡。三是强化监督检查。从完善监督机制、健全监督队伍入手,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使“收支两条线”规定真正落到实处。具体措施:
(一)对市级部门区分不同情况,分别采取将预算外资金纳入预算管理或实行收支脱钩管理等办法。
1、将市公安局、市法院、市工商局、市环保局、市计生委等5个部门按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不含所属院校的收费,下同)纳入预算管理,收入全额上缴市财政;其支出由市财政按该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
2、除上述五部门外的市级其他部门,在实行综合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推行部门预算,实行收支脱钩管理。其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全额缴入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并由市财政统筹安排单位支出。
3、对市级应纳入预算管理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先缴入市预算外资金专户,待票据结报后再按月集中划转市财政专户或国库。
(二)按照国务院以及省、市政府的有关要求,各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编制管理,认真编制部门预算、单位预算以及政府采购预算。
市级预算编制工作要按照“小步快走,从粗到细,稳步发展,优质高效”的原则,稳中求进,逐步建立起“规范、科学、公平、透明”的部门预算。今后预算编制改革的重点,一是进一步规范“两上两下”预算编制程序,强化部门、财政共同理财意识;二是完善预算的编制方法,按照“零基预算”要求,科学、合理地确定支出定额,逐步推行部门预算;三是制定《湖州市市级政府采购预算管理办法》和《湖州市市级部门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强化项目支出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各县、区财政部门要根据本地实际,对同级公安、法院、工商、环保、计划生育等5个部门按规定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其他预算外收入纳入预算管理。其支出分别由县、区级财政通过综合预算
或部门预算,按该部门履行职能的需要核定,实行收支脱钩管理。
(三)深化预算外资金收缴制度改革,完善票款分离实施办法。
1、进一步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收缴分离管理。对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严格按照《湖州市区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款分离暂行办法》(湖政办发[2000]119号)要求,实行收缴分离。彻底取消各执收单位开设的各类预算外资金收入过渡账户,单位或个人应缴纳有关规费,根据执收单位开具的《浙江省行政事业性收费专用缴款书》,直接缴入财政部门开设的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2、完善预算外收入收缴管理办法。根据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财库[2002]37号)和省财政厅下发的《浙江省省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浙财综字[2003]80号)要求,制订《湖州市市级非税收入收缴管理暂行办法》,建立非税收入考核体系,进一步规范市级非税收入的收缴管理,提高预算外资金管理的透明度,从制度上防范腐败现象的发生。
3、对涉及上下级分成的预算外收入,即中央与省、省与市县分成的收入以及由市县部门代收的省级收费项目收入,实行财政系统上解下拨管理体制,取消上下级主管部门之间垂直上解下拨的做法。
三、严肃财经纪律,加强监督检查
各部门、各单位必须严格执行中央和省、市关于深化“收支两
条线”改革的规定,严禁各项预算外收入游离于财政管理之外;严禁私设过渡性收入账户,滞留收费收入;严禁将收费收入挪用、坐支、瓜分或擅自用于职工福利;严禁应收不收、应罚不罚或将执收执罚权力擅自下放给所属事业单位。
各级财政部门要根据财政部《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稽查暂行办法》(财综[2002]38号)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项目、标准、票据以及收支管理进行稽查。根据省财政厅、人行杭州中心支行等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财政预算单位银行结算帐户管理的通知》(浙财综字[2003]81号)精神,对各部门、各单位银行帐户进行清理和检查。对违反规定的按《国务院关于违反财政法规处罚的暂行规定》(国发[1987]58号)和《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281号)严肃处理。
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是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工作,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从讲政治、顾大局、反腐败的高度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增强改革意识、服务意识和保障意识。要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地合理核定收支规模与支出标准,该保证的经费要足额安排,该拨付的资金要及时拨付,确保预算单位行使职能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