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区烟花爆竹领域监管问题的现状与思考
关于我区烟花爆竹领域监管问题的现状与思考
www.xiexiebang.com2012-12-12作者:周子繁来源:区安监局点击数:412
烟花爆竹是以烟火药为原料制成的工艺美术品,通过着火源作用燃烧(爆炸)并伴有声、光、色、烟、雾等效果的娱乐产品。利用烟花药品剂燃烧后产生的发光效应,在药剂中如增加金属粉(如铝粉、镁铝合金粉等)在药剂燃烧时即可生成固体和液体生成物,则离解出大量的光能和热辐射,发光强度有数十万国际烛光,温度可达数千度,固其存在爆炸伤人以及点燃其他可燃物的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为了更加规范地管理烟花爆竹市场,我国目前把烟花爆竹划分为4个级别,危险性从高到低依次为A、B、C、D。上市的所有烟花爆竹产品会在外包装上明确标注四等级。A级:适应于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在特定条件下燃放的产品。B级:适应于室外大的开放空间燃放的产品,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25米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C级:适应于室外相对开放的空间燃放的产品,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5米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对于手持类产品,手持者不应受到伤害。D级:适应于近距离燃放,当按照说明燃放时,距离产品及其燃放轨迹1米以上的人或财产不应受到伤害。对于手持类产品,手持者不应受到伤害。按国家法律法规定,我区目前零售市场上只能流通C、D产品。
我区目前有烟花爆竹批发公司两家、烟花爆竹专营店十家、烟花爆竹零售店580家,监管任务可以说很繁重。目前我们在监管过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零售店存在质量不合格的产品、超量储存、超范围经营(部分零售店存在少量的B级产品);二是部分零售店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消防器材配备不到位、储存仓库防雷措施不到位等;三是燃放烟花爆竹产品伤人的现象时有发生。
分析以上提出的几个问题,我们不难发现主要是有以下几个原因造成的:一是少数零售店业主在思想不重视合法规范经营,认为稍微违反下法律规定无所谓;二是一些零售店业主安全意识淡薄,不重视安全防护措施;三是极少数消费者不按正确的方法燃放烟花爆竹产品或是烟花爆竹产品质量不合格造成伤人事故。
要解决以上问题,区安监局已经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局领导高度重视,提高认识。加强对烟花爆竹监管问题的调查研究,从源头上理清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成立由副局长黄俊清任组长的专班,集中力量加大对全区烟花爆竹零售市场的监管力度。
二是建立健全烟花爆竹贴花管理制度。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257号)和《省安监局关于印发湖北省烟花爆竹流向管理信息化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鄂安监发[2012]3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的实际情况,制订了《区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烟花爆竹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孝南安办发[2012]16号),明确了区安监局和各乡镇安监站以及两家烟花爆竹批发公司的各自任务和职责,从五月份起对全区烟花爆竹零售市场的所有产品实施贴花管理,这样就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假冒伪劣产品,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序的推进中。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良好氛围。从5月份以来,区安监局已印发《孝南区烟花爆竹零售经营规范管理告知书》1500余份,发放到每个专营店、零售店业主手中,使他们及时了解和配合我们的贴花工作;还在孝感日报上刊登《区安监局告烟花爆竹消费者建议书》,督促广大消费者购买烟花爆竹商品时要认准贴有区安监局监制的湖北家家乐烟花爆竹有限公司或孝感市惠祥烟花爆竹有限公司防伪标志的商品,不要购买未贴花的商品,否则一旦发生事故,自身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通过这两种宣传方法,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未贴花烟花爆竹产品的危害性,在全区形成对未贴花烟花爆竹产品如“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局面。区安监局还在日常受理烟花爆竹零售许可证申请时,向零售店业主发放《烟花爆竹产品安全小常识》等宣传手册,让零售店业主了解运输、储存、经营、燃放过程应注意的事项,并叮嘱他们向前来购买烟花爆竹的消费者宣传正确的燃放方法。
四是狠抓监管,全面落实。按照《区安委会办公室关于印发烟花爆竹经营市场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的通知》文件的要求,区安监局从7月1日至7月20日对两家批发公司和十家专营店贴花工作进行安全检查,从7月21日至7月30日督促两家批发公司对零售店未售完没有贴花的烟花爆竹补贴由区安监局监制的防伪标识,从8月1日起联合区公安分局、区工商局等单位对全区零售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整治,发现零售店存在未贴花的商品,对其进行没收,情节严重的要进行行政处罚。区安监局将投入重兵,加大检查和打击力度,发现一个未贴的烟花爆竹产品就没收一个,发现一个零售店存在安全防护措施不到位、超量储存、超范围经营等现象时,现场立即责令其限期整改,逾期未改的给予一定数额的罚款,绝不姑息,全面整顿烟花爆竹零售市场。五是教育培训,提高素质。5月30日,区安监局组织召开全区烟花爆竹培训暨贴花管理工作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区安监局向全区两家烟花爆竹批发公司的主要负责人以及十家专营店的业主宣传了国家、省、市、区的相关文件精神以及进行经营烟花爆竹产品日常应注意的事项,提高了其法律意识和职业技术素质,使他们能够更加安全地从事经营活动。
笔者相信区安监局党组的坚强领导下,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狠抓落实,强力推进,在公安、工商等部门以及各地安监站的积极配合,区安监局一定能彻底消除目前烟花爆竹零售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保证孝南区烟花爆竹领域的全面安全、持久安全。艳)
(责任编辑:王
第二篇:农村市场现状与监管思考
农村市场现状与监管思考
农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当今的农村市场无论从市场主体构成上还是市场交易形式上、经营范围上都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大的不同。过去农村市场的主体结构是供销社经营占农村市场主体地位,个体经营户为辅的经营模式,农民所需要的农资由国家把持着,家电、摩托车等工业品也只有城市集体企业经营,但随着国家对市场的逐步开放,农村市场的经营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改制及多数农技站的解体,现占据农村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农村个体工商户。从经营范围上看,原来由供销合作社统一经营的农药、化肥、农膜、种子等农资现都采取农资连锁店的形式由个人经营;原来城市集体企业经营的家电、摩托车,现农村个体户也经营。从经营户的分布看,原来多集中于镇(乡)集市,现已扩展到村组。从行业种类看,由以前的服装、百货、副食增加到农药、化肥、农膜、种子、饲料、家电、摩托车、手机等,各行各业无所不有。因此现在农村市场的概念,已不是过去的沿街、沿公路为市的集贸市场的概念,而是广义的农村市场,其内涵极其丰富。农村市场现在不仅市场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经营主体的数量增加,行业种类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方式更加灵活,这势必会给工商行政监管执法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如今随着城市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市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日渐成为某些非法经营活动以及假冒伪劣商品赖以栖身以至泛滥的场所,如何切实监管好农村市场就成为工商部门亟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始终是消费市场的弱势群体。
农民虽说是农村市场消费的主体,但面对消费领域中的种种陷阱,大部分农民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相对城市居民,由于受地理、文化、生活及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缺乏在消费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般消费品知识和基本法律知识,难以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之“贪图便宜”心理比较普遍,这是造成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较多的原因之一。
(二)市场主体经营方式不规范。
农村小商店、小卖部、小食杂店等零散食品经营者,往往采取前店后厂、作坊式分散经营或者经营与食宿等生活区间混杂在一起,设施简陋,环境条件恶劣,卫生条件差,“小、乱、散、脏”情况普遍。更多经营者经营商品名目繁多,涵盖了食品、日用百货、农业生产资料、家具等,且产品价格低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但迎合农民消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深受农民消费者的欢迎。农村经营者为分散在各行政村的个体工商户,且多实行分散经营,存在生产源头“小、乱、散”的现象,且经营规模小,全部商品一般在二千元以下,经营商品均以日常生活所需的调料、小食品为主。
(三)消费维权成本高昂。
农村经营户相对分散,农民消费者为了几元钱的食品往往需要往返几里路甚至十几里路去寻求合法权益的保护,农村市场的食品消费纠纷不能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切实得到保护。
(四)少数经营户唯利是图,农村市场成为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直接关系农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也存在诸多隐患。
由于农村食品经营户进货渠道混乱,索证索票难,食品质量存在严重隐患。有照经营户的进销货台帐基本上束之高阁,少填或根本不填。他们只图方便、价格便宜,送货上门大受欢迎,一些不法商贩便趁机把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以送货上门的形式推销到广大的农村市场。一些农村小商店、小超市的经营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进货把关不严,不重视索票索证,不查验供货方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相关的检测报告等,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2毛钱一袋的零食,5毛钱一瓶的饮料等便宜食品随处可见,质量令人难以放心,出现问题更是无从寻根求源。个别不法商贩还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民只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的弱点,故意将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近几年来,随着城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城市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劣质食品逐渐流向农村,农村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农民往往成为最终受害者。据一项对农村消费的调查中发现,食品已成为继种子和农药后,排位第三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的产品。
(五)是无证照经营现象仍然突出。
由于农村市场与城区市场存在很大差异,小本经营在市场上占主流,他们办理证照依法经营的意识较为淡薄。有些偏僻的农业乡镇,处于低端消费层次,经营者大多是年纪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很多经营者并不是以此为生、作为主业的,他们投入少、规模小,规范经营意识差,特别是临时性的经营户,地处在偏远,不愿办理证照,也不符合办证条件,规范难、取缔更难。弄得消费者防不胜防、工商部门屡查不绝,若处理不当还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现状:
(一)辖区面积大,人员少,监管出现盲区。以回龙工商所为例,所辖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登记个体工商户为329户,回龙镇属丘陵台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全工商所总共有4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个监管人员人均管辖面积54平方公里,5个自然村,110户个体工商户,还不包括查处无照经营、频繁的专项整治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尤其是监管农村经营户,点多、面广、线长、人员少,回龙工商所只有一辆执法车辆,且涉及到经费、装备、交通、通讯等执法成本的制约,现有的客观条件,基层所把对市场的监管重点放在镇区,对于村的经营户则疏于管理日常监管的工作确难到位,势必会造成监管盲区,各种违章违法经营活动有机可乘,所以工商所工作人员虽常常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特别是基层工商所规划化建设推行网格化以来,工商监管人员的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交通工具的严重不足更加凸显。
(二)许多监管制度由于没有法律、法规支撑,很难落实。如在农资市场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制定了购销台帐制度等一系例制度,并花了很大一笔金费印制了购销货台帐本及相关制度送到农资经营户手中,要求经营户如实填制台帐,认真执行各项监管制度,但经营户往往以各种理由应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面对这种情况工商人员只能作说服动员工作,没有法律依据对不执行监管制度进行处,落实制度很难。而农村市场食品经营者而言,要对其经营的食品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帐十分困难。农村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多为时令性、季节性和有地方特色的小食品如油炸糕点,多为农村小手工作坊制作,无正规的生产、质量标识。食品经营者往往不通过正规渠道进货,供货方送货上门进行现金交易,交易时双方也不出具任何进货凭证,食品进货来源不明。加之农村市场经营者有多样性、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使得工商部门在农村市场推行食品准入制度如逆水行舟。
(三)“两费”停收以前,工商所工作重在收取“两费”上,对市场监管的各种法律法规学习应用较少,这部份干部现在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加上近几年工商部门很少进人,干部队伍老化,不仅体现在年龄上,也体现在知识面上,干部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多,识别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技能相对差,加上市场监管手段不够,最终体现在对市场的监管不到位。
(四)市场监管的突击性、专项性多,整治效果不明显。自上而下的系统内各口子下达的各种突击性专项整治任务太多,往往许多专项整治从基层收到文件到上报整治情况的时限只有一两天;有时,基层工商所同时接到不同口子的不同整治内容的通知,项目庞杂,内容层出不穷,都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报整治情况,工商所真是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在每个所4个人,一台车,辖区面广的情况下,很显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专项整治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好的走马式的巡查一下,不负责任的闭门造总结,整治工作成效不明显。监管方式和机制不完善,工商所疲于“重点整治”、“集中治理”、“专项整治”等方式监管市场,而没有更多地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难度大。首先农村经营者法律意识普遍不高,有的甚至是法盲,他们对无照经营行为的性质,后果和处罚决定的严肃性、权威性认识不足,对执法人员的工作不理解更不配合,当执法部门对其处罚时,围观群众还帮着违法者讲情面,说好话干扰行政执法,更有甚者,由于家族势力大,一旦执法部门对其处罚,动不动就组织动员家族势力对执法人员进行围攻,造成执法工作难以开展而形成无照经营。其次弱势群体经营者增多,由于经济条件差,不愿办理营业执照的较多。更有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亲属以各种借口和理由“软拖”或“硬抗”,倚仗“金口玉言”和“尚方宝剑”无照经营,使当地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慑于权威,碍于情面“睁只眼闭只眼”,使其周边经营 户纷纷效仿,以此为柄久拖拒办营业执照。
三、实现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充实基层所。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基层所监管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执法人员进行识假辨劣、食品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食品安全监管能手,同时,也要把对基层工商干部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执法技能培训提到义事日程,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开展培训;工商法律法规基础较好的干部,上级工商部门可以组织法学专家授课培训,让这部分干部深入了解工商法律法规,提高他们应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对从“两费”工作中走出来的干部,要加强工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执法技能。只有全体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要求。同时,农村和城区要实现人员合理交流,农村所要实现进得来、出得去,特别是新进大学生首先都要到农村所进行锻炼,后备干部的培养也应重点放在农村所,使农村所成为培养工商干部人才的基地。
(二)加速完善市场监管手段。
周伯华局长提出要努力实现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以适应市场监管需要。目前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手段还十分落后,高科技的监管手段可逐步完善,但要满足农村市场监管基本需要的交通工具,上级部门应加紧考虑增配。结合农
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涉及到经费等执法成本等因素,应考虑加强监管执法人员的单兵监管交通工具,例如摩托车等。否则农村工商所“一辆车”的现状,很难完成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目标任务,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
(三)深入宣传,加强培训。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商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消费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同时强化对农村经营者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者维权网络,构筑“群众监督网”。
在各级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基层工商所要加强村委工作人员培训,使之成为消费安全的带头人,承担安全知识、消费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的任务,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工商所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来自于各个渠道的销售商品安全不良信息,并传递给村委会工作人员,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做到打防并举,防堵结合,使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无容身之地。
(五)进一步加大对无照经营的监管。
无照经营的现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查处和取缔力度,坚持“统一认识,综合治理,堵疏结合”的方法,以使无照经营得到有效整治。要加强法制宣传,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无照经营,若处理不当还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可对不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时达不到前置审批条件,暂不能办理营业执照的,建立管理台帐,按照“定专人、定区域、定任务、定责任”的四定原则,实行备案管理,通过查力、案件,促其规范经营;一时取缔比较困难的弱势群体经营户,实行备案管理;对涉及需要办理前置条件的经营事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会审”工作制度,促其规范;对经营条件确实长期难以取得前置许可的经营户,劝其转向经营。在转向经营之前,通过备案管理,强化“零距离”监管。
第三篇:我区农村普法工作现状与思考
XX区农村普法工作现状与思考
XX区是个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近70%,农村法治宣传教育是我区普法工作的重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目前我区农村普法工作还存在诸多薄弱环节,与中央“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当前广大农村正处在美好乡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新形势下如何开展农村法治宣传教育,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全面发展,成为当前农村普法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农村普法工作取得的成效
经过六个五年普法教育,在广大农村,各类法律知识得到了较为广泛的普及,群众的法律意识、法律素质逐步提高,法治观念、维权意识发生了较大变化,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能够做到懂法、守法,自觉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合法权益。法治宣传的形式也从过去单一的发放宣传资料,发展到现在的集中学法、网络普法、旁听庭审、法制文艺演出、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多种形式,法治宣传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群众依法明辨是非的能力显著提高,动辄打人或械斗的情况发生的少了;二是农民群众遇事“找法”的逐渐增多,在涉及经济或民事关系时,能够按照法律要求确定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发生纠纷时,能够运用法律手段去解决;三是主人翁意识增强了,2
普法以来开展了依法治村和“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工作,也抓了一批试点村,但总体而言,表现为力度不大,亮点不多,覆盖面不广,工作还不够深入,个别地方依然流于形式,仅仅停留在书面材料里,贴在大墙上。有些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对“四民主、两公开”的内容了解不深,对“自治章程”、“村规民约”也知之甚少。在日常工作中,仍然习惯于由村主要干部说了算,有些村民或村民代表履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职责不到位,对村委会的决策性工作仅体现在有所参与而已。
三、做好新时期农村普法工作的建议
做不好农村普法工作,就实现不了全民守法。“法律六进”是我区“六五”普法工作的重要载体,其中“法律进乡村”工作的支撑点和辐射面就是广大农民群众,而广大农民群众也是普法工作的重点对象。开展农村普法工作,就是要引导农民积极学法、自觉守法、正确用法,培养农村法律明白人。为此,针对农村普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提高认识,健全农村普法工作机制。要强化乡镇、村干部对普法工作的认识,让他们理解农民懂法不仅不会给管理带来难度,相反更有利于基层政府和村依法开展工作。要加强普法机制建设,充分调动与农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整合各方资源,认真履行农村普法义务,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普法讲师团和普法骨干深入农村开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破解农民学法难题,扩大教育覆盖面,消除“死角”和“盲区”。要把农村普法工作列入对乡镇、
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普法教育。要继续发挥“普法宣讲团”、村民法制学校、法制电影等有效载体在农村普法中的重要作用,持续开展法制讲座和法律知识培训。要搭建服务平台,在农民工聚集地设立流动普法学校,经常性地组织执法人员、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等深入农村、深入工地开展送法活动,为农民群众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农民群众学法用法的积极性,增强法治宣传效果。
(四)讲求实效,紧密联系农民生产生活实际开展普法。要加强对土地承包、土地确权、土地征用、拆迁补偿、劳动保护、环境保护和市场经济有关的法律法规宣传,解决好农民群众“有理赢不了官司”的问题;要加强对消费权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使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懂得如何鉴别产品质量、投诉、打假,掌握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方法和途径;要加强对刑事犯罪、治安管理处罚、禁毒、婚姻家庭、计划生育、未成年人保护、妇女及老年人权益保障、信访、反邪教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引导农民依法表达利益诉求,用法律规范自己的行为,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五)正确处理三个关系,抓好农村普法各项工作落实。首先,要正确处理好宣传与落实的关系。普法的关键在于落实,落实的责任在于领导者、法律工作者和宣传者。乡镇干部处于农村工作的最基层,直接同人民群众打交道,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乡镇领导和工作人员要在学法、守法上作表率、当模范,做到依法行政,这是做好农村普法工作的关键因素。乡镇政府每一项行政规划、措施,每个行政内容都要严格依法办事,用法律标准来衡量行政措施是否正确、合法,有没有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信服,也才会自觉学法、守法,达到普法的要求和目的。其次,要正确处理一般教育和重点加强的关系。在普法教育的对象、内容上要有重点;在手段、方式上要有创新;在时间、人员上要有保证。要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标准、不同的手段,开展好有针对性、实效性的工作。普法实践要突出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热点和焦点问题的法律知识普及和落实,让人民群众通过普法教育,学到方便实用的法律知识;要突出重点村、重点人群、重点年龄层次的宣传教育,加强跟踪问效,确保普法效果;要突出重点时段、传统节日等时机的宣传教育,打好预防针,防范于未然。再次,要正确处理好专门抓与综合抓的关系。要成立专门的组织,明确专门的人员负责普法工作,实现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专业化。要结合日常工作,把普法教育融入到经济社会的各项工作之中,在工作中普法,在宣传中普法,实现依法行政和普法宣传的有机协调统一,从而真正形成学法、懂法、守法的良性机制。
第四篇:对烟花爆竹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对烟花爆竹监管工作的几点思考
2007-8-8 引 言
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一项传统民俗产品,已有1400 多年的发展历史,我国现有生产烟花爆竹企业约7 000 家,销售企业约14 万家,从业人员约150 万人,产值约为120 亿元人民币,出口总值约3.4 亿美元,产量约占世界的75 %。可以说,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烟花爆竹的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烟花爆竹的生产经营也已成为一些地方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同时,烟花爆竹生产属于劳动密集型的高危行业,具有生产企业规模小、工艺设备简单、技术含量低、投资成本小、风险高等特点。
近几年来,由于一些地方忽视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致使烟花爆竹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据统计,1985 年到2005 年11 月,全国各地累计发生烟花爆竹安全事故8 532 起,死亡9 349 人,每年平均发生事故406 起,死亡445 人。特别是2006 年春节前,北京市本着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对烟花爆竹燃放实行“禁改限”,尔后,全国约有170 多个设区的市也将由禁放改为限制燃放或者完全放开,使烟花爆竹市场需求大量增加,无疑为烟花爆竹的生产、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同时也给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压力。
为了预防烟花爆竹安全事故,切实保障公共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国务院于2006 年1 月11 日颁布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依法加强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贯彻落实《条例》,要理顺体制,落实责任,规范准入标准和行政许可;要加强监管,切实作好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确保安全生产。
认识《条例》颁布实施的重大意义
2.1 《条例》是我国在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处于关键时期出台的一部重要的安全法规
《条例》以国务院第455 号令公布施行,它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充分表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坚持“以人为本”的施政理念,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决心,是新形势下加强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举措。它的公布实施,对于指导烟花爆竹产业升级,提高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2 《条例》为烟花爆竹产业发展制定了明确的许可制度
《条例》明确规定:生产烟花爆竹企业应当具备法定的生产条件,必须经过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安全生产许可;应当对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对从事危险工序的作业人员进行专业技术培训;使用的原料,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国家标准有用量限制的,不得超过规定的用量;不得使用国家标准规定禁止使用或者禁忌配伍的物质生产烟花爆竹。
经营烟花爆竹分为批发和零售,批发企业和零售经营者应当具备的经营许可条件;从事批发的企业不得向从事零售的经营者供应非法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不得供应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应由专业燃放人员燃放的烟花爆竹;从事零售的经营者不得销售非法生产、经营的烟花爆竹。
经由道路运输烟花爆竹的,驾驶员应当随车携带许可证,不得违反运输许可事项;运输车辆应当悬挂或者安装符合国家标准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警示标志;烟花爆竹的装载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装载烟花爆竹的车厢不得载人等。
可以说《, 条例》对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运输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
理顺体制,落实责任,规范准入标准和行政许可
河南地处中原,历史悠久,人口众多。改革开放以来,中原崛起,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烟花爆竹市场需求量不断增大,而烟花爆竹的生产起步晚、规模小、装备差、产量低。2003 年底,全省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128 家、年产量约150 万箱,批发经营企业146 家、年销售额4 亿元。2004 年以来,河南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积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安全专项整治,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活动,依法取缔了一大批家庭作坊式的生产窝点和地下作坊,整顿关闭了一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生产经营单位和销售网点,生产经营秩序逐步得到规范,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但烟花爆竹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不容乐观,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突出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工作重视不够,普遍存在重效益轻管理现象安全投入不足,生产技术落后,工厂化水平比较低;安全管理时紧时松,办证前管理紧,取证后管理松;上级检查时管理紧,检查后管理松;企业“三违”、“三超”(超能力、超药量、超定员生产)现象比较普遍,致使生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林州市临淇镇梨林花炮有限公司“1.29”烟花爆竹库房爆炸的重大伤亡事件发生,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伤害,也给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
2)基层监管力量薄弱,联合执法力度不够由于一些地方安监机构成立时间短、人员少、装备差,加之烟花爆竹监管职能交接,安全监管工作不到位;一些地方部门与部门间职能交叉,相互扯皮,形不成合力,导致非法生产死灰复燃、“地下窝点”屡禁不止。
3)监管体制不顺,监管工作存在棚架由于目前我国现行的安全许可制度为国家和省两级许可,个别基层单位只强调许可发证责任,而忽视了各级安全监管责任,出现工作推诿,不能认真履行监管职责。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烟花爆竹行业的安全发展,影响着安全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条例》的出台,指明了烟花爆竹的发展政策、明确了各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监管任务,理顺了各级在监管工作中的事权责任,规范了行政审批的条件和程序,提出了违法违规的处理政策,使烟花爆竹生产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根据当前安全生产情况,要结合实际,采取措施,尽快把《条例》精神落到实处。
3.1 理顺监管体制,明确监管任务
《条例》中明确规定: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烟花爆竹生产、储存、销售的安全监管工作。
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的主要职责是:
省安监局主要负责全省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设立审批、《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烟花爆竹经营(批发)许可证》的审核发放工作,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资质认证和从事危险工序作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工作,负责省外供货企业的备案工作。
省辖市安监局负责本辖区内烟花爆竹生产、批发经营企业设立的资料审核,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危险工序(药物混合、配药、造粒、筛选、装药、筑药、压药、切引、搬运等)作业人员培训和考核工作。
县(市、区)安监局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主要负责烟花爆竹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安全监管工作;负责新设立企业资料的初审、周边安全距离的测定、上报;负责驻厂安全员的日常管理;负责《烟花爆竹经营(零售)许可证》的审核发放以及相关人员的安全培训考核工作。
3.2 明确产业政策,规范准入标准
为了提高河南烟花爆竹生产技术水平,规范企业市场准入标准[3 ] ,根据《条例》精神,结合实际,省局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单位有关安全工作的通知》(豫安监管危化[ 2006 ]66 号)文件,明确提出今后新设立的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投资规模:爆竹类,不得少于100 万元;引火线类,不得少于200 万元;烟花类,不得少于500 万元;年销售额不少于500 万元,占地不少于40 亩,可以到山区、荒地、丘陵地带建厂;原则上不得在平原地带设立新厂,不得占用耕地;经营企业,新建仓库实用面积不得少于300 m2;禁止在城市市区布设烟花爆竹批发场所;设在山区的烟花爆竹仓库,距库区围墙不少于5 m ,且围墙外要设置不少于20 m 宽的防火隔离带(清除杂草、树木等易燃附属物)。
要鼓励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积极采用提高安全程度和提升行业整体水平的新工艺、新配方和新技术(如插引机、自动结鞭机、自动封装机),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禁止家庭作坊式生产,逐步实现“工厂化、机械化、标准化、科技化、集约化”提高企业本质安全度。
3.3 严格审批程序,规范行政许可
实行“逐级申报制度”,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规范经营许可制度,落实产品核定制度,严格执行工伤保险制度,实施烟花爆竹销售配送制度,继续实行外供烟花爆竹备案制度。
加强监管,切实做好烟花爆竹的安全管理工作
4.1 坚持不懈地抓好专项整治和安全检查
事故隐患伴随于生产经营过程之中,事故爆发于瞬息之间。必须坚持不懈地抓好专项整治和安全检查,及时消除隐患,防患于未然。
1)要狠抓专项整治
烟花爆竹的生产和批发经营企业,要认真贯彻《条例》精神,紧紧围绕换证工作,加强内部管理,搞好专项整治。企业周边和内部距离发生变化的,要停产整顿,尽快整治;擅自改变工房用途的,要及时纠正;企业暂缺选址意见书的,要尽快完善;厂区、库区图纸未经有资质设计部门设计的,要重新设计;参保人数不够的,要尽快补齐;安全管理人员和危险工序人员培训、持证率不足的,要尽快组织培训。这些条件不能达到的,该企业不予换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和经营许可证。
2)要深入开展安全检查
各地安监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切实加强对企业的安全监管,搞好安全检查。要严厉查处企业“三违”、“三超”、“挂靠”或“一证多厂”等违法违规行为,该停产整顿的要停产整顿,该处罚的要处罚,该吊销证照的要及时报省局吊销证照。
4.2 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
河南省从2004 年就开展了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由河南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授权,河南省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组织专家编写了《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和《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经营、销售)》,对规范烟花爆竹生产经营行为产生了积极的作用。通过推行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逐步使生产企业达到“工厂设计标准化、生产工艺标准化、安全操作标准化、安全管理标准化”,增强企业防范事故能力。
4.3 联合执法是安全生产执法的重要形式
联合执法是安全生产执法的重要形式,也是我们依法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措施。安监部门应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由政府组织安监、公安、工商、环保、电力等部门联合行动,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互通情况,联合查处案件;尤其是对那些非法生产经营的窝点和地下小作坊等,发现一处,要取缔一处,从严治理,决不姑息,确保烟花爆竹安全生产。
结 论
通过对烟花爆竹安全形势的分析,对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进行了深入讨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明确省、市、县三级安监部门职责任务,上下联动,分级监管,是落实《条例》作好烟花爆竹安全监管的基础。
2)规范企业市场准入标准,积极采用提高安全程度和提升作业整体水平的新工艺、新配方和新技术,禁止家庭作坊式生产,是实现企业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
3)开展烟花爆竹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实行“四区”(生产区、仓库区、办公区、生活区)分离,增强企业防范事故能力。
4)联合执法是依法取缔烟花爆竹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的有效措施。
第五篇:区教育现状与对策思考
___区座落在市政府和___油田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建区十七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区经济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区经济实力成几十倍的增长。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区文化教育事业蓬勃发展,教育结构日趋合理,全区有12所学校,其中:中学2所,小学10所,在校生近8000人。目前,全区在职教师568名,学历全部达标,教师道德水平进一步提高,师德师风建设得到加强,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勤奋执教、辛勤耕耘的优秀教师。有24名同志先后被评为省市区级学科带头人,有一名教师被市命名为名师,有442名同志获得省信息技术教育一级证书,有118名教师获得省信息技术教育二级证书,获信息技术证书人数占教师总数的95以上。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区中小学毕业合格率2002年保持100,优秀率为83,中学毕业合格率为100,优秀率为47,初中升学率为86.5,在全市名列前茅。初中入学率、小学入学率及巩固率均为100。学龄前儿童入园率为84。农村中学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在全市两县两区中位居第一。去年我区2所中学双双获市教育局控辍保学先进单位。2002年底,我区兴盛、兴海街道全部进入市“普九”示范乡行列。
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特别是区委、区政府领导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每年区财政都把教育作为优先考虑,统盘安排教育发展资金,确保了教育事业健康发展。尤其是近两年,区委、区政府、区人大、区政协领导多次视察我区教育工作。亲临基层现场办公,解决我区教育发展中急需困难,先后投入300余万元为部分中小学安装了电教室、微机室,使我区的电教化教学等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近两年新建、改扩建校舍15000多平方米。有2所学校告别了以往阴暗潮湿、光照不足的低矮平房,搬进或即将搬进宽敞明亮、设施配套完备的高标准教学楼。新扩建的于家小学将原有的办学条件锦上添花。其它学校的办学环境也都在村及街道的关心支持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全区校舍无危房。
由于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我区教育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近年来,我们按照区委、区政府的要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上下功夫,在强化学校制度建设和各项管理上做文章,在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上动脑筋,在校级领导管理上,实行了目标管理责任制,在教师管理上实行全员动态结构工资制和末位淘汰制,形成了从校级领导到中层领导和教师层层目标管理,责任到人。劳绩挂钩,奖罚分明。每位教职工都感到身上有压力,工作有动力,较好地调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校长的责任心、教师的事业心普遍增强,教师队伍思想稳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渴望成才己成为每个教师的归宿。教育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目前己跃居县区前列。与之相配套的职工教育也协调发展。我区每年都根据市场发展需要和区情,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工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先后举办美容美发班、汽车修理班、电器维修班、计算机应用班、农业技术栽培和农村家畜饲养技术等培训班。培训后的学员,有一半以上人员通过不同途径就业或自谋职业,用所学到的知识奉献给社会,同时也充实了自己及家庭生活。
学前教育和幼儿教育有新的进展。目前我区城区儿童入园率达100,农村儿童入园率达65以上,从政府、到农村,从干部、工人到农民群众普遍对幼儿教育非常重视。学前二年教育城市达100,农村达60,学前三年教育也正在积极推进,城市儿童达100,农村也在逐步推行。随着时间的推移及人们对知识的认同,此项工作前途可佳。
成人教育正在向高层次拓展。人们己由原来单纯追求文凭、学历证书转变为我要真学习、掌握更新、更高、更现代化的科学知识上来。学习兴趣和人群始终未减,而且考研、读研人员与日俱增,成为新潮。
所有这些都充分证明,我区不论是基础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始终是在发展、在进步。但是目前也有一些已经暴露或隐性问题应值得注意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保证教育工作健康发展。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基础教育方面:一是校际之间发展不平衡,西部学校由于受自然、地理、经济等多方面影响,无论是办学条件、还是办学质量都相对薄弱;二是部分教师业务素质相对不高,虽然按上级要求,全区中、小学教师学历已经达标,但这只是一般标准,还不是高标准达标。况且大部分教师现有学历都是通过进修或函授形式取得的,不论是知识占有面或是含金量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生相比悬殊较大;三是现有教师拨高难。由于我区原农村教师转正人员较多,原有基础相对较差,且年龄也都有40岁出头,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迎接新挑战的适应度和能力差,所以今后再想提升难度较大。若不采取措施,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只能成为空话;四
是个别学生及学生家长有“读书无用论”思想存在。这主要缘于目前国家对今后大学生就业不包分配,感到孩子上不上学都无所谓,再者是存在急功近利,认为孩子能认识几个字就够了。现在是市场经济、没钱办不了事,干脆让孩子早点下学进入社会挣点钱更实际一些。由于这种思想的存在,给中学生辍学埋下伏笔,加重了学校和教育部门控辍保学的难度。
学前教育
方面:总的是城区好于农村,农村目前好于以前,这主要是基于人们对社会进步的认识程度;但主要问题是,城区幼儿教育单一,设施场地不足,尤其是开发儿童智力的玩具及活动不到位,教学方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在城区幼儿园中,公办园无论从办学条件到师资总体上都好于个体园,(但少数个体园办的也有特色)。一是设施好,二是师资配备好,三是教育和管理比较正规。不足的是,在开闭园时间上没有个体灵活;而个体园相对来讲,大多设施简陋,师资力量薄弱,保育员多,教师少,卫生条件等方面相对较差,尤其是个别园受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办园水平不达标。此外,兴盛、兴海街道幼儿园不配套。按国家要求,乡级政府必须有一所中心幼儿园,而目前我区两个街道皆无。尤其是兴海街道离城区较远,应考虑建中心园问题。
职业教育方面:虽然我区职工教育年年搞,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年年抓,但缺乏新意,只是搞一些常规培训,方法也不灵活,教师多是聘请的。缺乏系统、周密安排。有些课程在实用性、科学性、应用性等方面也并非完全符合情况,应有待探索开发和研究。成人教育方面:成人教育是正规教育的补充。尤其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建设学习型社会目标后,成人教育更应发挥其作用。就我区现有在职人员看,机关成人大专以上学历基本达到,企业和社会差距较大。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意识,积极鼓励在职职工利用不同方式进行深造,但学费问题是影响成人教育问题的关键。其次还有人们对学习的认识及家庭、社会等诸多因素。
采取措施:
1、在基础教育方面: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按照“三个”增长的要求,确保教育经费投入足额、到位。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逐步改善办学条件,首先使硬件达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人员更新。一方面教育部门要通过一系列制度和措施,进一步改善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如通过继续教育提高教师业务能力;通过师德师风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质,通过校际间交流促进教师队伍发展。造成竞争局面,通过竞聘上岗未位淘汰增强教师责任意识、紧迫意识等。最关键的还要有计划补充一定数量的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从根本上解决师资力量偏低问题。
3、营造全社会重视教育的氛围。要大力宣扬优秀教师典范;大力宣扬从教为荣的思想,大力宣扬教育对科技与未来社会发展的影响,形成社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使教师感到从教为乐、从教为荣,树立终身从教思想。
4、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工作,使全社会每个家庭、家长都进一步明确贯彻《义务教育法》是每个公民和家长应尽的社会责任,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不执行义务教育的家长实行舆论遣责或强制措施。
5、进一步贯彻《国家幼儿计划发展纲要》,各级政府要把幼儿教育尤其是学前教育当作是基础教育的前奏,要十分重视,大力普及学前两年教育,发展学前三年教育,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幼智和兴趣爱好。要坚持城区公办幼儿园为主体,大力发展民办幼儿园所,并注重办园质量。要重视农村幼儿事业的发展,兴盛、兴海街道都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尽快规划。早日实施建设街道中心幼儿园为农村幼儿园健康发展尽快创造条件。同时要向城市化进程迈进。
6、职业教育应紧密结合我区城区人口多、待业人员密集,农村土地面积逐年减少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目标有计划的开展培训,要按照市场需求,尽量在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上下功夫。
7、要继续发展成人教育。大力提倡并鼓励在职人员通过函授、脱产或半脱产等形式进行学习深造。但应注意专业对口,学以致用。坚决克服单纯的拿文凭或赶时髦的不良行为,注意学习提高和工作的结合度,讲究实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