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我国国家传播范式的战略转型
描述:我国的新闻报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宣传范式。这种范式遍布各个传播领域,影响并制约着新闻传播及其效果。综括这种宣传范式,分析其表现 形态、成因,探讨其利弊得失以及改善策略,对改善中国的新闻传...摘 要:我国的新闻报道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宣传范式。这种范式遍布各个传播领域,影响并制约着新闻传播及其效果。综括这种宣传范式,分析其表现 形态、成因,探讨其利弊得失以及改善策略,对改善中国的新闻传播效率,十分必要。本文以模范人物新闻报道为分析点,综括了新中国的主要新闻宣传范式,提出 了在全球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国家传播转型战略。本文认为,以政党和政府意志为先导,以党政权势为说服前提,采用“牺牲生命”、“自我摧残”、“抛弃亲情”、“过度情绪化”等极端化叙事方式,构成了我国政治宣传范式的重要特点。转变和改善传播体制,建立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指向的国家媒体,建构新的传播秩序,培养 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播队伍,培育成熟的传播市场,实现国家传播范式从宣传到传播,从传播到修辞的转型,已成为中国国家传播范式转型的必然选择。
在长期的传播实践中,新中国的国家传播尤其是新闻传播逐渐形成了一种“模式”。这种传播模式体现在政治、新闻、文化等各种大众传播领域中,并 影响和制约着国家传播的内外效果。人们通常把它概括为一种僵化的政治宣传模式,一种国家八股形式。在数字媒介和全球传播环境下,中国的政党已经认识到,该 宣传模式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传播的需要,亟待转型。近年来,中宣部等推行的“走转改”活动和中央颁布的改文风等八项规定。这些实际上就是在力图 扭转这种僵化的宣传模式。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强调,要加强对外话语体系建设,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2013年年底,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 出,要加强国家话语体系建设,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 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些表明了党和政府都在力图使我国的国家传播适应数字传播趋势、建构新传播范式的努力。
因此,综括我国新闻传播的国家宣传模式,分析其表现形态、成因,阐释其面临的各种挑战,探讨其利弊得失以及改善策略,不仅对推动我国新闻传播 体制的完善和传播观念的转型,改善党政、新闻、文化等领域的传播效率,而且对改善社会风气,提高人际传播的效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新闻宣传的范式性
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给人类传播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这种变化尤其明显。新的传播媒介、传播环境、传播观念、传播方式、传播方法,不仅实现了人们时空观念的转变,也对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信息消费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它促使人们 对许多既有的社会现象进行重新思考,这包括以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媒介环境为背景的宣传现象。
比如某报刊登了一篇题为“乡镇女书记患癌症后坚持工作 为忍病痛摁断肋骨”的模范人物报道。该新闻在题头写道:“乡镇女书记患癌症后坚持工作 为忍病痛摁断肋骨”,并列出模范人物的三项事迹:“为了坚持工作,她把患癌症说成感冒;怕人看到伤口,三伏天穿高领衣服;瞒病4年多,她摁断了一根锁骨和 肋骨。”正文则详细记述了该书记的上述事迹。
显然,在以计划经济为主的传统媒体时代,这种报道的宣传效果是正向的,会产生预期的宣传效果,因为除了党和政府的媒体之外,没有网络等社交媒 体,人们难以接触其他信息来源。但是,到了数字媒介时代,人们恐怕不愿相信,也不会认同所宣传的模范人物,甚至干脆忽略这类信息,转向其他网络媒体寻找其 所需的信息。报道中的人物或事迹,或许具有某种真实性,但在许多人看来,罹患癌症有生命危险,需要忍受生理和心理上的折磨,这是非常痛苦的事,难以成为被 效仿的楷模。生活的目标是幸福,这样的“模范”不应成为社会所追求的目标,尽管主人公的目的是为了他人的幸福,具有一定的精神感召力。尽管如此,这类报道 却一直延续了数十年,且已成为一种范式。该报道折射出了记者、媒体的新闻价值观和叙事推理逻辑:只有摧残自己的人才足以打动受众,才足以称得上模范,才会 被世人效仿。
在网络时代,新闻传播具有全球性。针对外国受众,该报道恐怕还会引发其他的疑问或困惑。既然书记患癌症,如果她真正为工作好,就应该去治疗,让年轻有为、身强力壮的人来接替她的工作,而不是自己带病继续坚持。这位模范依靠自我折磨,“摁断了自己一根锁骨和肋骨”,受众有理由怀疑当事人是否有精 神问题,是否有正常的理性,因为这种方法并不能真正祛疼。此外,受众也有理由怀疑中国的医疗条件甚至人权状况。一个政府官员得了病,都还得带病坚持工作,不得不用非理性的方法祛痛,难道没有医保,没有药物医治吗?这种情况表明,在中国,人的生命权、健康权得不到保障。
从新闻叙事结构看,该记者的推理逻辑也存在问题。在记者看来,恐怕只有牺牲甚至遭受生命危难的人才具有说服力,才容易被受众认可;只有抛弃亲 情,自我摧残,才能感动受众;只有带病坚持工作,才是敬业;只有掩饰自己的痛苦,不说实话,才更能体现模范人物的高尚精神。显然,这种推理是缺乏受众基础 的,也是违背常理的,普通人难以效仿。但是,鉴于中国新闻体制的特点,媒体作为党和国家的喉舌,是和政治宣传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做法背后的逻辑就是: 宣传包括新闻,新闻就是宣传。严格说,这是不符合新闻的本质特性的。到了数字媒介时代,“存在即真理”的传统,已面临严峻的挑战,因为公众知道,新闻是靠 事实说话的。如果新闻记者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媒体出来说话表明自己的态度,新闻就失去了中立性,也就成了政治宣传,媒体也就降低了自身的信度。
事实上,在我国,上述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它已经成为一种国家传统,一种国家传播模式,不仅在政治传播中,而且反映到了各种传播类型中。其历史 可以追溯到新中国的建立乃至以前。在革命年代,政治宣传、政治口号,带有强烈的政治感情,容易引起受众共鸣,对调动受众情绪,激发革命热情,无疑是十分必 要的。因此,在当时的新闻传播中,记者站出来抒情,表达各种政治立场,屡见不鲜,并且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到了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这种 宣传传统被固化下来。比如20世纪50年代魏巍所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觉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朋友!你已经知道了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领袖,请再深深地爱我们的战士吧,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在这里,新闻被作为报告文学来写,具有新 闻和文学创作的双重性,因此,记者采用了抒情、主观猜测等方法。从专业角度看,在新闻传播中,这是不允许的,但是,在有些所谓的“特稿”、“深度报道” 中,这些却很常见。
再如,在20世纪60年代,《中国青年报》曾刊登过一篇报告文学性的长篇通讯《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在报道中,记者站到前台说话的情况比比皆是,甚至用文学修辞手法:“六十一个同志的生命,危在旦夕!一千支注射剂,非得空运!„„不仅仅是我们的这些筑路民工,不,十二万平陆人,不,六亿五千万中国 人,人人心里都燃着一团烈火,这团烈火越烧越旺:对党和毛主席的深沉热爱,化做无穷无尽的力量,人们正在用它加速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干劲冲天 地、高速度地建设她吧,这是咱们的靠山,这是咱们永远幸福的保证!”此处,记者直接表达诉求,把新闻稿写成了散文或政论文,模糊了新闻报道与论说文 的区别。
模范人物报道是我国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长期的新闻实践中,新中国的模范人物报道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宣传范式,且蔓延到了其他政治类传 播中,成为一种具有国家性质的传播程式,一种“国家八股”。毫无疑问,这种范式在新中国的社会建设特别是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政党和国家意志的实现过 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被广泛应用。但是,也产生了一些副作用,遭到了受众的“吐槽”,受到嘲讽。比如,有的网民就概括为:“讲话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 有不热烈的;领导没有不重视的,看望没有不亲切的;完成没有不圆满的,成就没有不巨大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治传播中的官话套话等八股现象。
此外,还有网民总结出了灾难新闻报道的格式:“事故发生后,×××高度重视,×××做出指示,×××做出批示,要求不惜×××搜救×××人 员,„„当晚赶到事故现场指挥搜救,并决定启动××预案,接着连夜赶往×××看望伤员,„„目前,现场搜救工作仍在紧张有序进行中,广大×××情绪稳 定„„。×××工作取得全面胜利,涌现出一大批×××集体和×××个人„„”这形象地讽刺了我国新闻宣传中的“假大空”等八股现象。这些程式化报道,无视 受众的社会阶层、心理特点、信息需求等差异,无视受众的民族、国别等差异,一味地从领导者的主观愿望出发,进行程式化的信息结构设计。其传播效果是显而易 见的。
二、我国新闻宣传的推理逻辑
模范人物报道是对我国社会建设中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具有示范、榜样作用的人物和事迹的宣传。其目的是通过宣传各种英雄人物的事迹,塑造社会可效 仿的典范,以引领社会的价值导向。模范人物多种多样,既有革命年代的烈士、战斗英雄,也有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先进工作者、各种标兵等等,比 如雷锋、黄继光、罗盛教、王进喜、焦裕禄、蒋筑英等等。
作为我国新闻宣传的重要手段,模范人物报道也是我国政党、政府治国理政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模范人物报道一直是新闻宣 传工作中的重要舆论手段,它能体现国家的主流道德价值观念,树立社会楷模,鼓舞人民斗志,教育、引导和启迪大众。模范人物报道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建设 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依然发挥着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国家文化的重要作用。
新中国逐渐形成的新闻宣传范式,蕴涵了一定的修辞推理惯性,或者说内在的传播逻辑,尽管这种范式尚没有被以文字或其他媒介形式进行正式的表 述,也不一定被承认或认可;但是,它的存在是一种现实,虽然这种范式经历了一个不断演化的过程,并且依然在变化之中。那么,新中国的这种宣传范式所蕴涵的 传播原理是什么呢?记者或媒体是基于怎样的判断推理才采取如此传播策略的呢?它具有哪些要件和特征呢?我们尝试对此进行了一些概括,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是以政治意志为先导。我国的新闻宣传范式,特别是模范人物的新闻报道模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政治意志为先导。这类报道中的新闻人物或事 件,多非其原始形态,都会被根据政治宣传需要进行改造。无论模范人物事迹最初的形态是怎样的,是如何被发现的,但最终都会被政治化,被贴上政治标签,为政 治宣传所服务。
从本质上说,是政治发现了新闻,而不是新闻被记者自然地发现或呈现,尽管这种情况也偶尔存在。不少记者一开始就带着政治的眼光,政治化的新闻 价值,去发掘符合政治标准的社会事件和人物。比如,从革命战争年代的战斗英雄董存瑞、黄继光,到铁人王进喜等等,无不是被塑造成了革命英雄,成为体现政治 意志的典型。在最初的新闻宣传中,他们往往被叙事化为在关键时刻想到了领袖的指示或者某种革命教导。当然,这种政治化趋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方式和形 态也存在差异。革命年代的战斗英雄与和平年代的劳动模范,都接受了强烈的革命思想影响,其行为上鲜明的革命立场和事迹具有某种必然性。而如今的模范人物,则更贴近当前的社会现实。这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其次是极端化的人物事迹。模范人物事迹的极端化也是我国模范人物塑造的一个典型特征。这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模范人物的选取、报道前提中蕴 涵了明显的极端化倾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模范人物就是英雄人物,或者说烈士。细数建国初期进入大众传播系统的模范人物,基本是已经为革命牺牲的英 雄,无论是战死的,还是为了救他人而死的,比如白求恩、刘胡兰、罗盛教、欧阳海等等。这意味着只有死而后已的才能成为模范人物,这曾经是新闻人物宣传的潜 在逻辑。
当然,图像识别算法后来随着政治形势发展的需要,也出现了一些活着的英雄人物、劳动模范,比如李素丽、许振超、郭明义等等。这些大多是劳动模范、先进人 物。其事迹报道中的极端化程度弱了许多,他们有些事迹或者说道德水准、精神多是普通人也可以企及的。当然,也有一些模范人物是在生命垂危时被挖掘出来的。但是,以为革命事业无私奉献乃至献出生命作为英雄模范人物选择的重要标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尽管并不是所有献出生命的就必然能成为模范人物。在近年来 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和报道中,这种倾向依然很明显。
这种人物选择与宣传中的极端化、极致化倾向,在其他政治类新闻中也屡见不鲜。比如,为了突出国家领导人访问的重要性,往往极端化为“这是既多 少年来,某某领导人第一次访问该国”等等。体现在其他社会新闻报道中,则往往采取否定从前的做法,来推高新闻事件的政治价值和新闻价值。比如,报道某单位 的廉洁,就在报道中与此前的做法加以对比,以衬托被报道典型的高大之处。再次是神化的道德楷模。多数英雄模范人物的确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有偶然性,但是也存在必然性。所谓必然性,就是长期共产主 义道德教化的结果。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一直是新中国建立和建设的指导思想。这种政治理想被社会化、普世化后,泛化为一种大众道德,普及到了各个社会层 面。因此,某些个人的极端理想化行为,往往被夸大、放大,进而成为政治理想的现实标杆,但是,在社会公众层面,却不具有现实性。可望而不可及,成为崇高社 会道德理想塑造的一种宣传手段。
黄继光堵枪眼,刘胡兰面铡刀,董存瑞炸碉堡,都是很壮烈的英雄事迹,但是,在和平年代缺乏可模仿性和可复制性。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战 争年代模范人物的宣传塑造范式,变得十分困难,进而降低标准,把那些活着,但是具有超长“意志”的人物发掘出来,并通过各种极端化手段加以宣传塑造,成为 一种新的模范人物的语言宣传景观。例如“孟祥民同志生前系淄博市环保局淄川分局环境监察大队监察一科科长。1996年从部队转业以来,长期工作在环境监察 第一线,15年如一日忠诚于党,把‘随时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牺牲一切’作为自己的铮铮誓言。自2008年被确诊为结肠癌后,以超乎常人的顽强毅力坚守在环保 工作第一线,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誉为‘环保硬汉’”。
与其他类似的新闻一样,该模范人物也具备了一些“自残”、“自虐”、“抛弃亲情”“事迹”。当然,与战争年代的英雄人物宣传不同的是,他们没 有了“豪言壮语”,具有了一定的可模仿、可接近性。模范人物宣传中的“造神”运动,逐渐淡化为“塑人”。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新闻宣传为适应新形势下的 大众心理所做出的妥协。
作为一种以实效性信息为主的传播行为,新闻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既有信息告知、社会监督功能,同时也具有情绪平抑、精神娱乐、舆论引导等心 理协调、道德教化、行为统一、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管理等功能。因此,新闻传播本质上是修辞性的,即通过实效性即时信息的交换,对受众的心理、行为施加影 响,以达到预期的目的。模范人物报道也应该如此。在上述的我国模范人物的新闻报道范式中,实际上也蕴涵了一种修辞推理逻辑:
首先,模范人物应该是不同于一般的,他们是崇高的,一般是不可效仿的,正因其不可效仿,才具有崇高的精神象征性;这是模范人物“非死即残”的 推理逻辑。其次,模范人物的事迹在于其精神的伟大,精神伟大,必须舍己利人,舍家利国,其内在逻辑是道德的利他性,但是被极端化了。这种道德属性往往被新 闻诠释为舍弃自己的生命、抛弃亲情。第三,勇于损害自身尤其是身体,是一般人难以做到的,因此,超强度的劳动,忍受病痛,才能成为打动人、影响人的核心要 素。这些都是模范人物政治宣传中所蕴涵的内在逻辑。当然,这种逻辑是建立在传播者对受众心理的自我判断基础上的。
显然,与其他类型传播的不同之处在于,新闻传播修辞,是通过与客观现实具有对应性的实效性信息交换进行的,而不是通过虚构的、过时的其他信息 实现的。新闻传播主体对新闻信息的采集、选择、预设,对媒介的选择,对传播时机的设定等,都是修辞性的。新闻自身的生产过程就是一个修辞推理过程,是一个 对具体语境中受众进行说服的行为和过程。这个论断对各种新闻传播都是适用的,包括时政新闻、商业新闻、科技新闻乃至模范人物报道等等。这种新闻传播的推理 过程,不能出于传播者的主观想象,也不能源于传播者的利益诉求,而应基于受众的信息需求和心理需要。
综上所述,以政党和政府的指令性政治意志为先导,以政党和政府权势为说服前提,以“牺牲生命”、“自我摧残”、“抛弃亲情”、“过度情绪化” 等为特征的极端化叙事方式,构成了我国政治宣传范式的重要特点。此外,受众的弱势性、被动性,也是这种宣传范式的重要特点。受众往往缺乏可供选择的信息来 源,缺少反馈渠道。宣传信息往往并非他们的必需品。其信息消费不由自主,缺乏应有的自由权利保障。作为一种宣传范式,它具有长期性、稳定性、保守性,在数 字网络传播时代,这种固化的范式严重制约了国家传播的效果,特别是国际传播效果,受到了来自政党自身、新闻宣传队伍,特别是国内外传播环境的严峻挑战。
模范人物报道主要是通过道德典型的塑造,对受众施加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观念统一和行为协调的目的。在模范人物报道中,其人物和事迹的选 择、叙事方式的设置,本身是修辞性的,即其中蕴涵了一个传播观念和目的之间修辞推理过程。因此,不能把模范人物的报道作为国家传播的唯一途径,也不应把它 做成政治宣传,而应本于国家传播的信息服务目的,使模范人物的传播本于自然的逻辑,使之具有群众基础,可以被公众所效仿,不拔高,不极端化,让模范人物回 归生活,才是新闻传播,特别是新闻修辞的自然逻辑。
三、我国国家宣传范式的转型策略
随着新媒介技术的发展和普及,民营网络媒体异军突起,国际媒体大举进入我国网民视野,全球传播态势发展迅猛。我国既往的新闻宣传范式正面临着 来自国际、国内传播环境变革的严峻挑战。近年来的新闻实践表明,越来越多的受众把目光转移到了网络等数字媒介上。据报道,我国目前的网民规模达6.18 亿,手机网民达5亿。这意味着我国越来越多的受众可以享有更多的信息选择权,他们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接受方式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与传统媒体时代相 比,我国主流媒体的舆论阵地不断主动或被动地丧失,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要迎接并打赢数字媒介条件下的“全球传播战争”,势必要实现国家传播范式的转 型。这包括传播体制、传播秩序、传播队伍、传播观念、传播范式等诸多方面。
首先,改革现有传播体制,建构国家公共媒体。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了以国有媒体为主的国家传播格局。当时的媒体归中央、政府、地方部门以及其 他企事业形式的国有单位,没有企业性质的媒体。作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媒体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宣传,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居从属地位,没有或基本没有资本功能,因为绝大多数媒体是依靠国家财政。政党和政府通过媒体宣传政党、政府的各种信息,使其执政理念实现社会化。
但是,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21世纪网络媒体普及以来,各种私有或集体媒体蜂拥而至。这些媒体属于个人或集团私有,性质是企业,没有或很少被赋予政治 传播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但是,他们却承担了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功能的绝大部分。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网络媒体聚集了绝大部分社会舆论热点,成为公共舆论的 发源地或集散地,担负了事实上的政治媒体使命。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种传统的或新兴的国有媒体,他们承继了历史赋予的政治权势,但是却履行着资本的功 能。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的报业改革后,国有媒体被赋予了资本功能,但是,其政治宣传功能以及社会服务功能却没有削弱。国有媒体参与市场竞争,与私有 媒体进行资本博弈,致使党政媒体在社会舆论层面“丧城失地”。当然,这也符合社会信息消费的本来逻辑:政党和政府的信息宣传,国民的大众信息消费各归其本 位。政治理论理想在政党层面的建构,与大众传统道德的现实追求,各行其道,摆脱里外两层皮的虚假幻象。
因此,国家传播范式的转型,必须首先进行国家传媒体制的转变,建构新的传播秩序,区分不同的传播层次,使不同层面的传播回归本位,让政党宣传 归政党,公共信息服务回归到大众层面。事实上,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分天下的信息传播格局:政党宣传(党政媒体)、咨询服务(私营网络媒体)、公民社交(手机 等自媒体)。但是,仍缺少以国家利益为唯一指向的公共传播媒体。因此,建立以提供社会公共信息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国家媒体是当务之急。
这可以通过不同方式进行。直接建立国家级的公共信息服务媒体是最直接的方法。此外,也可以削弱既有党政媒体的政治功能,把其放到媒介市场中参 与竞争,遵从市场规律,实现社会化。这样也可以促成国家公共媒体的产生。或者,赋予非国有媒体新闻传播权利,使之具有国家公共信息服务的功能。当然,这样 就需要规制私有媒体,逐渐提升其政治传播和社会服务功能,适当控制其资本功能,加强对其社会责任意识的监管。此外,还应赋予国民更多的传播自由权利,开放 网络限制。当然,还应建立公共话语或公共修辞秩序,使公共舆论反映的公共意志能纳入到社会公共事务的处理中,建立公共事务处理、公共政策乃至公共权力建构 的公共修辞机制,依靠公共智慧而不是集权来解决社会公共事务,以保障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其次,培育成熟的传媒市场,培养国家媒体正规军。这包括成熟的传播者和成熟的受众,建构成熟的传播环境;开放国内外的信息控制,扩大受众知情 权,增强受众的免疫力。同时,培养富有战斗力的国家媒体队伍,促使其适应国内、国际传播环境,增强从业者的国际竞争力。当前,党政媒体的“失势”,固然有 客观媒介技术普及的因素,但是,计划经济和传统宣传模式下形成的新闻队伍,不适应新媒介环境,缺乏战斗力,也是主要因素之一。他们往往习惯于依靠党和政府 固有的权势,忽视或漠视受众的信息需求,自说自话,不懂修辞推理,严重缺乏国家话语能力。因此,把这些从业者放到国内外的全球传播环境中进行培养、锻炼,十分必要。
再次,实现国家传播微观范式转型,从政治宣传走向国家传播,从国家传播走向国家修辞,这是当前全球传播的大势所趋。中国当下国家传播所面对的 挑战,不仅来自国内,还来自国外。与中国的国内媒介市场不同,国际传播是遵从于修辞逻辑,而不是依靠政治权势的宣传逻辑。因此,中国的新闻传播者,应学习修辞学,掌握新闻传播的修辞手段和方法,学会“讲故事”,学会站在公共立场上用事实进行说服,变党政宣传为国家传播,变国家传播为国家修辞。
传播与宣传是不同的,尽管宣传也是一种传播。与传播不同的是,宣传以传播者的主观意志为先导,秉承的是政治指令,传播的主要是政党、政府的执 政理念和法规政策,本于本利益集团的政治需求,而不是本于民众和社会的信息需求,很少考虑或者根本不考虑受众的信息需求、信息接受心理以及社会阶层、国家 和民族角色等差异。其传播媒体的主要性质是政党、政府机器,而非全民信息服务主体。在西方,“宣传”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被指“宣传”时,意味着宣传者采 用了一些夸张、不实的方法,带有鼓动、鼓吹意味,提醒受众上当受骗。
在政治宣传中,受众往往是消极的、被动的,传播者往往站在教育者、强势者的立场上,居高临下,对民众指手划脚地进行“教育”。受众的信息接受 行为,带有被动性、强迫性,他们被剥夺了拒绝某种信息的权利。作为一种泛化的观念,“传播”并不带有任何强迫的意味,传者和受众之间的角色关系是平等的,受众的信息接受权利受到应有的尊重。传播所提供的是一种社会信息服务,而不是把受众当作政治宣传的接受对象。传播者和受众之间是一种信息产品的生产与消费 关系。
与传播不同,修辞则更强调传播的针对性和效果指向。修辞者以受众的信息需求为导向,根据受众的社会角色差异,社会心理或个性心理特点,信息接 受习惯,以及动态的心理变化,选择和生产切合受众需求的信息,建立与受众心理结构对应的叙事结构,选择切合受众心理的媒介、时间、场合乃至信息的性质和度 量。根据受众的心理变化,适时建立和调控修辞手段和方法,采取具有层次性、针对性的传播策略。具体到新闻报道,国家修辞强调的是以新闻事件信息的自然逻辑 和受众的心理逻辑为主线,建构话语的叙事结构。新闻价值的实现,依靠记者基于事实的话语信息预设和受众的话语理解、评价,而不是记者站到事实前面进行说 教。新闻修辞,永远依靠事实来“说话”,记者永远站在新闻事实的背后。新闻是记叙文加说明文,而绝不是论说文。这就是新闻修辞,它本质上有别于新闻传播,尤其是新闻宣传,尽管两者也都使用修辞手段和修辞方法。
综上所述,中国的新闻报道多呈现出宣传形态,缺乏对受众的详细分析和细致关照,缺乏对受众信息接受权利和信息需求的应有尊重,已受到来自新媒 介和国内外传播环境的严峻挑战。与时俱进,转变和改善传播体制,建立以公共信息服务为指向的国家媒体,建构新的传播秩序,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传播队伍,培育成熟的传播市场,实现国家传播范式从宣传到传播,从传播到修辞的转型,已成为中国当前国家传媒战略转型的必然选择。语言学、传播学、新闻学、修辞学等 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也应适时把握这一历史大势,进行相关理论的研究和教育的创新,为中国的国家传播、国家修辞提供切实的理论支撑。
第二篇: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实践范式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转型的实践范式
战略人力资源管理(SHRM)的目的在于提高组织的人力资源优势,有效保证企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如何从传统形态转变到SHRM模式,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组织所关注的问题。根据国外企业组织中的成功实践,实现这一转变的活动方式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战略活动过程中的人力资源角色介入
传统人力资源角色模式把人力资源管理(HRM)仅仅看成是一些机械式的行政事务工作,从而导致组织中HRM行为活动模式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理念的相互背离。通过SHRM工作的推进,组
织可有效地实现构建新的组织结构模式和文化氛围的战略意图。许多组织中,人力资源管理的传统角色往往引发了一个恶性循环,从而导致向SHRM转变的困难。图1表明,如果组织中人力资源部门元法有效地实施组织战略中的人力资源部分,会导致人力资源经理在其他的经理面前失去地位,使人力资源部门更加远离战略计划的制订过程,从而更增加了实施战略的困难。因此,只有使人力资源部门经理直接参与组织战略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并由领导层发挥作用使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与组织的战略紧密联系,才能有效地提高组织的战略实施能力。
SHRM要求:(1)制定基于人力资源的组织战略;(2)参与组织经营的整体战略决策。战略活动过程的展开需要人力资源的大力投入,加强和促进有助于战略目标实现的组织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形成,使全体员工明确组织方向和战略目标。人力资源部门介入战略活动并不只是简单地由人力资源经理把相关的人事资料提供给战略决策部门,为了得到最好的参与效果,人力资源经理必须做好两方面的过程控制:一是对高层决策过程中信息选择的影响控制,二是对高层决策本身的影响控制。
制定基于人力资源的组织战略的经典范例是AT&T所属的全球商业通信系统公司(GBCS)于10年前展开了从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到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当时,急剧下降的销售额和低落的员工士气迫切要求对公司的战略方针做重新定位;作为组织战略全面调整的一个部分,新总裁Jerre Stead就任后制定
了一套新的战略原则。这些原则是:让员工拥有关键的优先权,赢取用户的信任,使用全面质量管理方法,用户导向、能创造价值的技术创新,有效益的快速实现全球化,做最有价值的产品提供者。这些基于人力资源、聚焦于日常工作规则的战略原则为经营提供了全面的指导。一旦这些主要的战略原则确立了,人力资源工作随之也提升到了战略层面的高度。
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地位,使之能够更好参与高层决策的另一条途径是设置高层HRM职位。例如,澳大利亚全球保险公司(AGI)改变了高级人力资源经理的分级,使其与高层经理的地位相同,从而实现人力资源工作与高层管理决策的整合。这一措施很自然地使人力资源部门向领导成为AGI公司的高级执行委员。这样,人力资源领导在工作中就能更好地保证人力资源工作与公司战略决策相结合。
芬兰的Tappella电力公司的做法则是,聘请具有更高管理水平的独立人事经理,并将其提升到公司的最高管理团队中。以前,人力资源工作很少能介人公司战略决策,往往只能就个别的事件在专业的知识范围里讨论。在一个命名为“由构想到行动”的战略管理计划在全公司内推行后,新聘请的人事经理作为推动这项工作的核心人物,成为Tappella电力公司中的重要人物。人力资源部门的努力使人事工作在战略决策中占据了一席之位,确保了人事工作得到与其它部门同等的地位。可惜的是,人事工作的角色转变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容易,人力资源工作仍然未能完全摆脱官僚主义的束缚,对重大战略决策影响力偏弱。为此,公司又聘请了一位具有较高进取理念的人事工作经理,为了提高HRM工作在公司里的地位,公司将其头衔定为人力资源副总裁。新任人力资源副总裁由于其职务地位的有效改善,在高层经理会议上能针对战略管理的需要,就有关人才引人与配置、人员培训、绩效考评、薪酬分配等HRM问题提出一些设想与建议。经过不断的努力,人力资源部门的职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参与高层战略管理的水平有了真正的提高。
二、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
Janice Tomlinson认为,有效提升人力资源工作的价值是实现SHRM转型的关键,为此,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做好以下工作:①尽量了解企业的价值链运作活动模式。②清楚组织的需要和方向,并作出快速反应。③打破传统人事工作的束缚,实现HRM创新。④和各部门经理建立相互支持的良好合作伙伴关系。⑤体现展示企业获得成功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重要性。
在Tappella电力公司,人力资源副总裁不断提出了HR部门工作人员知识面开拓的要求与建议。为了更好地服务用户,特地制作了一本“部门经理的人力资源指导书”,帮助各职能部门经理深入了解公司的整体管理原则,特别是那些与人力资源有关的内容。
为了使HRM的反应更加迅速,更加了解公司的需要澳大利亚全球保险公司所采取的方式是组织HR人士与职能部门经理沟通会面。沟通会面的首要内容是请职能部门经理说明:①最近他们做出了哪些重要的决定,需要哪些最新的人力资源信息。②在他们需要这些信息时,是否能够及时获取。有效的沟通会面促进了
人力资源部门和高层管理部门一起为改善公司人力资源工作而努力。而HR信息提供的准确性与及时性被用来评估人力资源工作的效果。
从员工及时获取人力资源信息这一需求出发,北方电力公司
(Northern Telecom)的HRM从传统的角色开始转变到与员工更富合作性的战略性角色。北方电力公司HRM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维护员工的信息,例如工资和家庭地址。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一个“自我服务”的新概念,让员工自己负责资料的输入和复审。人力资源部门实行这套输入复审信息系统的基本理念是,通过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向员工提出正确的数据类型,并允许修改系统中基本的数据。这一信息系统开发的关键原则是“从外到内”。也就是首先必须了解员工的需要;然后按照这些需要进行开发。当员工需要这些信息的时候,他们很快就能得到,而不是等到系统方便的时候再提供。“HR信息输入及复审系统”的开发使人力资源从传统的办公室行政角色转变为信息系统的开发者,也使员工更多体会到人力资源工作在提供有价值的服务、满足他们的工作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意义。
北方电力开发的HR信息系统也是一个人力资源服务用户导向(企业尝试提升人力资源合作伙伴地位的常用方式)的极好例子。用户导向过程使人力资源工作聚焦在公司员工的需要方面。人力资源用户导向化的活动过程见表1。这一过程的关键因素是要使用户积极参与人力资源系统的设计,按照用户的需求进行工作分析。人力资源部门辨别每个用户小组的特殊需求,再设计相应的HRM计划来满足用户需求。
Arnaldo Camuffo和Giocanni Costra对意大利国内各类公司中的HR用户导向活动作了综述。例如,在Italtel通信公司,分别开发了招聘、录用、提升
与薪酬等用户系统,有效满足了经理与各类专业人员的需求。在讲求专业化的当今时代,提升人力资源竞争优势的要求促使了企业设计各种用户导向的人力资源活动,以满足一般职员、中层经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不同人员的特殊需求。长期以来,人力资源部门一直遭到贬低的一点就是它未能为组织绩效提供直接的价值结果。因此,在战略人力资源结构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论证人力资源对企业成功的重要性。为了有效体现展示人力资源在公司获得成功全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要求掌握人力资源绩效的评估方法。David Ulrich提出了三个方面的人力资源绩效评估基本途径。①利益相关人物的评估,是指对在公司人力资源结构中有相关利益者的评估。例如,对经理、用户、雇员或者供应商的调查。了解人力资源工作是否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法,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人力资源产品。②效用评估,指的是对人力资源工作所产生的直接资金成本和利润的评估。③人力资源事务的作用能力评估,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从战略角度评估它们对组织中每一个特定单位的HR服务开发绩效与效能。因此,人力资源工作需要辨别特定单位的战略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例如,一个组织单位可能依靠产品创新来实现市场增长;R&D人员对于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达到市场扩张的战略目标起着关键作用。因此HRM在招选、配置、激励那些新产品研发人员的实践中做得好不好将是评价人力资源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
通过与高层经理的沟通与商讨,澳大利亚全球保险(AGI)提供了一个有助于HRM部门和公司其它部门建立全面关系的7类52项HRM绩效标准指标。7类指标分别为组织绩效、人员待遇、缺勤与离职、调动、晋升和人员配备、培训和开发、职业健康和安全等。根据这些指标对战略制定的潜在影响、指标的稳定性及其对高层决策的影响力,公司的经理们对这些指标按其重要性进行了顺序排列。这些人力资源具体绩效指标可见表2。
通过表2这些指标的使用,将会促进人力资源部门有效地做好本职工作;同时,相关管理数据亦可表明人力资源对公司成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另外,这些指标还使得AGI公司能够把它的人力资源实践和那些非常成功的公司相比较,实施HR标杆管理。因此,AGI高层经理非常积极地投入了各项HRM绩效指标选择确定工作,乐意与HRM部门建立伙伴关系;而人力资源部门也体现了它在AGI中建立重要评价标准及最终实现组织战略成功方面的贡献。
为了顺利实现从HRM转向SHRM,GBCS公司提出了一个能有效体现人力资源工作战略价值的HRM转型程序(见表3)。
三、HR部门的结构重组
在传统HRM转变到SHRM的过程中,重组HRM部门的内部职能构成是十分普遍的,也是十分重要的。在这个方面,TarnPella电力公司的做法是设立一个具有很大权限的、独立高效的人力资源部门。Northern Telecom公司的做法是把全部HR人员合成一体,集中到一个由高级人力资源经理负责管理的高层单位。意大利Benetton公司的做法是企业所有的人力资源招聘和发展活动都在公司高层统一集中处理。
Northern Telecom公司HRM部门重组后的具体职能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①公司的HRM,发展战略性的HR产品和服务系统;对公司层面的HRM需要和其他部门HRM活动提供支持。②部门的HRM,为各实业部门的管理者提供SHRM远景规划。③HR服务,在组织发展过程中,为管理者和职员在工作关系上提供服务。三个方面相互支持,重点是为各事务部门提供有效的HR服务。作为一家全球性公司为了处理好新建的HRM部门同其他单位的良好沟通和合作关系,Northem Telecom公司形成一个由优秀的HR人员组成的服务网络,公司的HR“区域顾问”帮助公司雇员适应不同的工作岗位。内部网络也被设计为能够在各种各样的岗位里进行人员培训和良好的内部交流。
GBCS公司依据HR职能分解,对其所属的HRM部门进行了重构。HR部门的综合服务科主要工作为:薪酬管理、组织设计、绩效管理、人员招聘及培训支持系统管理、劳工管理、人员配置和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管理。劳动计划科主要工作为:提供各类交流界面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重点是促进协作型的工作关系。人力资源经营策略和计划科的主要工作是确保公司的HR活动支持公司总的经营策略,通过人员的合理使用,公平地提供各种机会等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教育和培训科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人员培训。员工沟通科的主要工作是确保GBCS的每个成员都能参与组织的重要决策。
显而易见,企业HRM部门的职能构成受企业活动效率、大小和经营策略的影响。在一些组织中,更为集中的HRM部门可以确保企业HR服务的质量,并可获
得相应的规模经济效益。在其它情况中,HRM部门的适当分权可能是必要的。不管HRM部门如何实现组织重构,传统HRM功能改变成SHRM功能过程中的关键成功要素是,新的SHRM型职能结构能够发现企业经营策略的需要、提供有效的HR服务,帮助公司实现战略性目标。另外,实现SHRM转变还要求在HRM部门内拥有能够从事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者,对HRM部门的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因此,在HRM部门重构过程中,还必须下决心提高HR人员的工作素质与能力,充分发挥SHRM的功能作用。
第三篇: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书范式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书范式
一、行业现状分析
(1)行业构成(2)行业近三年总产值
(3)行业竞争状况
(4)行业发展判断
小结:行业现状对本品牌发展利与弊
二、SWOT分析
(1)品牌优势
(2)品牌劣势
(3)企业在市场变化中的机会分析
(4)企业在市场变化中的威胁分析
三、品牌分析
(1)品质有无差异
(2)价格有无差异
(3)通路有无差异
(4)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认识与评价
(5)广告的差异
小结:有无卖点、有无个性
四、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构成(2)目标消费者确定
(3)目标消费者行为
(4)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
小结:目标消费者特征描述
五、企业分析
(1)企业近三年营业额
(2)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知
(3)企业今年的营销费用大致估算
小结:企业社会形象如何?经济实力如何?
六、确定营销传播目标
(1)时间段
(2)营销范围(地域)
(3)营销额度(销量式提高占有率)
(4)传播目标(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指名购买率、通路铺货率)
七、确定营销策略
(1)定位策略
(2)开展正确的促销
(3)开展相应的公共关系
(4)开展扩大通路
八、广告传播策略
(1)品牌包装是否重新设计
(2)主题风格是否创新
(3)广告的媒体选择
(4)广告的创意策略
(5)广告投放时间安排
(6)广告的投放预算
九、网络传播策略
(1)是否建立网站
(2)网络传播内容
(3)微博传播策划的维护
(4)微信传播策划的维护
十、公共关系策略 总结
第四篇: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书的范式
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书的范式
一.行业现状分析
1.行业构成2.行业近三年总产值
3.行业竞争状况
4.行业发展判断
小结:行业现状对本品牌发展利于弊
二.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构成(所有消费者的基本构成)
2.目标消费者确定
3.目标消费者行为(日产生活行为及与媒体接触习惯)
4.目标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物质的和心理的)
小结:目标消费者的特征描述
三.品牌分析(与竞争对手的比较)
1.品质有无差异
2.价格有无差异
3.通路有无差异
4.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的认知和评价
5.广告的差异(重点)
小结:产品有无独特的卖点?品牌有无自己的个性?
四.企业分析
1.企业近三年的营业额
2.公众对企业形象的认知
3.企业今年的营销费用大致估计
小结:企业的社会形象如何?企业的经济实力如何?
五.确定营销传播目标
1.时间段
2.营销范围(地域—细致,如重庆就要具体到某区)
3.营销的额度(是在短期内提高销售量还是提高占有率)
4.传播目标 品牌知名度,美誉度,指名购买率,通路铺货率等
六.营销策略
1.定位
2.开展正确的促销活动
3.开展相应的公共关系活动
4.开展扩大通路铺货的活动
七.广告传播策略
1.品牌的包装是否重新设计
2.品牌的广告主题,风格是否创新创意
3.广告的媒体选择(电视,电影,户外,公交车,分众传媒,广播,报纸,杂志,飞艇等)
4.广告的创意策略
5.广告的投放时间安排(具体栏目,时段,版面)
6.广告的投放预算(看者最最看重的)
第五篇:浅谈热力行业战略转型
热力行业战略转型分析
—以新疆热力总公司为例
● 董珍珍 李莉 李姗姗
摘要:热力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
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是国家在基本建设领域中重点支持的行业。本文研究从节能环保的角度出发,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为热力行业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对热力行业节能减排策略进行探讨。
关键字:热力行业 节能环保 热电联产
一、前言
能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能源消耗强度较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特别是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剧了能源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状况。能源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于社会和经济发展都极为重要。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和消费国,煤炭的使用已成为我国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以我国热力行业为例,热力行业的企业主要是采用燃煤供热,一些企业又没有采用科学合理的除尘脱硫燃煤技术,使得煤的消耗量居高不下,并且利用率低,环境污染严重。在本文中,我们以新疆热力总公司为例,进行分析热力行业如何向能耗低、利用率高方向转型。
二、热力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工业迅速发展,城市污染日趋严重,直接威协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环保和节能己成为各国的重要议事日程。在世界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中,中国的几大城市就名列其中。面对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状况,各地政府正在大力整治大气环境。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国内外的热力行业的发展环境。2.1 国外集中供热发展方向
众所周知,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自然家园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全球气温上升、自然灾害、森林覆盖面缩减、土地沙漠化严重等等。自然环境恶化一直是各国家最为关注的焦点,而怎样改善环境则是各国最为棘手的问题。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国家已经相继提出并实施有效的措施从各个方面控制环境恶化。例如:丹麦被誉为世界环保之都,经过二十多年努力,丹麦基本上解决了环保问题,成为世界公认的最清洁的国家。他们认为热电联产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举措,因此他们将热电联产技术做为丹麦制定能源计划的基础。丹麦大型热电联产厂向各大城市提供电力和热力,此外还兴建400余家热电联产厂,向中小城市供热和供电,还有150家工厂建成热电联产项目。对于丹麦这一举措,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2.2我国热力行业目前状况
我国是能源生产大国,又是以燃烧为主的煤炭消费大国。全国76.8%的电来自煤炭,由于大量燃煤,造成环境污染严重。当前我国污染防治现状总体上看,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开始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城市和地区的环境质量所有改善,全民环保意识正在加强。但当前环境污染的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即工业污染所占比重趋于稳定并降低,而生活和农业污染比重正在上升;我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在相当高的水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在一些地区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破坏的范围在扩大,一些地区的环境质量仍在恶化。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的重要制约因素。根据国家环保总局计算,我国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总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以上。
三、新疆热力行业发展状况 3.1 政府政策支持
对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政府是大力支
持的。首先国家能源政策调整为热电联产发展提供了机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和《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等法律和政府文件中均提出应积极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坚定不移的提倡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从节能与环保角度来分析,是客观发展的需要,科技进步的必然。《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规定》文件中已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应积极推广热电联产供热技术。
为解决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治理问题,乌鲁木齐市在空气质量上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市政府完成了《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并进行了专家评审。该方案以调整城市能源结构为突破点,提出通过强化热电联产、优化城市供热结构、加快企业除尘脱硫设施改造、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加强环境监督管理等多项措施,全面改善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3.2 乌鲁木齐市热力行业现状
乌鲁木齐市现有大规模燃煤供热企业44家,主要分布于中心市区内,平均每2.7平方公里就有一座集中供热站。在城市主城区的沙依巴克区,供热站建设密度更是达到每平方公里就要有一根集中供热烟囱,烟囱分布密集。另外,在城市周边存在着数万台居民小供热锅炉,这种以零散布点形式为主、各自为政的供热方式,是导致乌鲁木齐市冬季供暖期控制质量急剧恶化的主要原因。由于分散的供热方式导致供热锅炉规模普遍偏小,污染治理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多数锅炉环保设施的净化效率达不到设计指标要求,主要污染物排放超标情况突出。据统计,全市集中供热锅炉烟尘排放浓度达到排放标准限值的仅为2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达到排放标准限值的仅为12%。而分散的立式小锅炉由于效率低,且无法安装脱硫除尘设备,更加剧了我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程度。
目前乌鲁木齐市总供热面积9500万平方米,实现燃煤锅炉集中供热面积5550万平方米左右,分散锅炉和燃煤分散小锅炉供热约2000万平方米,热电联产1300万平方米,清洁能源供热约650万平方米,不足7%。乌鲁木齐市热电联产占全市供热面积的13.68%,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暖占全市供暖面积的6.83%,剩余为燃煤集中供热和分散小锅炉供暖,供暖结构不合理,一方面是由于热电联产实施进度缓慢,无法满足快速增加的新增供暖面积,只能依靠集中供热站扩建和分散锅炉供暖,另一方面是由于种种原因,部分热电联产和集中供热覆盖范围内的分散小锅炉未能并入集中供热管网,使得乌鲁木齐市目前集中供热率只有72%(不含天然气供暖)。3.3 乌鲁木齐市热力总公司供热状况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具有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等综合效益,实施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也是城市治理大气污染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举措。以新疆乌鲁木齐热力总公司为例解析,可以窥斑见豹,略知全貌。乌鲁木齐市热力总公司(简称热力总公司)成立于1984年,属于自收自支经营性事业单位。公司目前管理运营3个热电联产供热热网,筹建3个热网工程项目,正在开工筹建沙区、米东区、热电厂热网工程项目。其目的就是为了改善乌鲁木齐市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
热力总公司作为乌鲁木齐市热力行业的龙头企业,担负着全市三分之一的供暖任务,先后获得“自治区级文明单位”、“先进供热企业”等多项荣誉称号。热力总公司的战略定位就是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从节能与环保角度来分析,是客观发展的需要,科技进步的必然。从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运行可靠性、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以及用户的承受能力等诸多方面考虑,城市供热的主体应采用集中供热的方式;从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安全方面分析,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方式以其能源利用率高、供热品质好、运行安全经济、有利于分户计量和分户控制等突出特点更为符合乌鲁木齐市供热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需要,应成为现阶段供热方式的主选。集中供暖事关民生、事关蓝天工程,关系群众冷暖,体现政府形象。作为我市集中供暖重点企业,必须对国内外集中供暖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走势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判断比较,必须对企业的发展前景做出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战略规划。为此,热力总公司确定了以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以燃煤锅炉房供热为补充的基本供热模式,并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以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为主的定位格局。因此,公司形成了明晰的以热电联产供热为主,热源锅炉房调峰为辅的供热格局。
四、结论
热力企业是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的重要组
成部分,它集公用性、服务性和生产性为一体,对于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作用,在城市整体服务中发挥着重大而独特的作用。同时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保障经济高速运行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大力提倡的一种节能减排生产方式。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可以降低供热成本,减少污染排放,改善城市环境,是未来热力行业的主要趋势。热电联产要成为我国热力行业发展的一种趋势,必须依靠热力行业的大小企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朱海燕、王哲.德国能源事物管理与统计的经验启示[J].交通世界,2009年第18期
[2] 何洪波.节能环保与优化控制策略[J].科技信息
[3] 陈庆修.转变增长方式是节能降耗的治本之策[J].税务研究,2007(7)
[4] 莫神星.低碳经济理念下能源法的基本原则.中外能源,2009(5)
(作者通讯地址:新疆大学经管学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