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莱阳市中小型灌区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探讨
摘要:针对莱阳市中小灌区工程灌溉水源不均,工程老化,坏损严重,配套不全,工程标准低,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等问题,提出工程、农艺、管理措施,完善水费征收机制,实现工程长期运行。
关键词:中小型灌区、问题、措施
1.基本情况
1.1中小型灌区处数及灌溉面积
莱阳市中、小型灌区63处,涉及17个镇,77个村庄,控制灌溉面积8.78万亩。其中包括62处小型灌区,涉及16个镇(办)62村,控制灌溉面积7.55万亩;1处中型灌区(小平水库灌区),涉及3个镇(办)15村,控制灌溉面积1.23万亩。
1.2中、小型灌区的地位与作用
莱阳是一个农业重点市,总人口中的80%是农民,农业既是稳定的基础,又是经济发展的先决条件。因受季风气候和自然地理条件的影响,水旱灾害频繁,水资源短缺,灌溉在农业生产中就有着特别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农田灌溉是莱阳市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近几年莱阳市兴修水利规模扩大,灌溉面积得到了迅速发展,灌溉面积在占全市总耕地面积不到50%的面积上,生产出73%的粮食,90%以上的粮食和蔬菜。在解决了人口吃饭问题的基础上,为我市经济各部门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工程现状
中小型灌区曾为我市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做出过具大贡献,但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灌区目前的现状令人担忧。50%工程老化失修,带病运行;30%的建筑物尚未配套;60%以上的灌区灌溉技术落后,灌溉水利用系数低;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低于成本水价的水费制度使各灌区管理单位入不抵出,大部分灌区从建设完工后再也没有进行过系统的维修。灌区已出现了灌溉效益衰减的现象,而且有日趋严重的趋势;我市灌区多数长期带病运行,60%以上的灌区均修建于70年代以前,灌区工程配套不完善,工程设计标准偏低。建筑物程及机电设备超期运行,需要更新改造。
3.存在的主要问题
3.1灌溉水源不均,需统一配置
灌区目前水资源供需现状是水资源互补,需要灌区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调度,修建库塘、井渠道(管道)联结工程,以解决中小型灌区的局部水源不足的问题。
3.2灌排工程老化,坏损严重
灌区内大部分渠道建筑物、提水站始建于上世纪60~70年代,经过多达50年的运用,老化坏损严重,虽几经维修,但由于设备陈旧不能正常运行,耗能大、效率低,最低效率仅为17%,灌区严重老化坏损占59.3%,其装置效率在17%~40%之间。排水干沟出口排水闸有的闸墩腐蚀深度达0.3m,钢筋裸露锈蚀,砼破裂脱落现象随处可见,若不改建将有倒塌危险。
3.3工程配套不全,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全灌区原规划灌溉支渠以上建筑物配套率87%;斗渠以下建筑物配套率只有20.2%。由于配套不全,在灌溉期间,部分地块群众靠扒口维持放水灌溉,跑水、漏水现象严重,渠系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3。排水沟系规划建筑物配套率为78%。排水斗沟以下建筑物配套率仅有17.6%,排水不畅,造成田间积水时间长,形成渍涝,严重影响作物生长。
3.4骨干工程标准低,形成卡脖子工程
灌区部分干渠及建筑物标准偏低,形成卡脖子工程,阻水严重,一
些干渠为了满足农田灌溉用水,经常高水位超负荷运行,渠道冲刷严重,滑坡塌方现象时有发生。
3.5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
灌区在管理运行中没有形成良性循环体制,主要是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活,促使灌区经营状况不佳,投入渠道不畅,灌区建设与改造资金不足。水费仅是一项象征性的收费,部分灌区甚至没有水费收入,工程管理人员的工资没有保证,人才流失严重。
4.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必要性
中小型灌区存在的问题影响其正常运行,必须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竣工后不仅节水、节电、省地,作物增产,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避免对土壤的冲刷,有利于水土保持,同时促进地下水的良性循环,调节田间小气候,增加近地表水的温度,防止水环境恶化,使人口资源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因此,对中小型灌区进行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势在必行。
4.1工程措施
采取工程措施主要包括对各级渠道进行防渗衬砌、完善各级渠系及配套建筑物、平整土地、规范田间沟畦规格、采用先进的灌水技术和节水措施。扬水站灌区推广如喷灌、微灌、管灌等高效节水技术;缺水地区实行膜上灌,旱作实行非充分灌溉等形式。自流灌区采用防渗和管道输水,推广管道泵加压灌溉方式,充分利用水库自压水头,节约能源。
4.2农艺措施
通过政府和市场宏观调控手段,逐步调整传统的农业种植结构,适当扩大高效优质节水作物种植比例,选用抗旱优质品种,合理改土施肥,改进机作制度,不断完善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保墒措施,科学灌水,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
4.3管理措施
积极开展节水高产灌溉制度的研究,进行灌溉需水测报及预报,推行科学计划用水制度,提高水分生产率,实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调度,通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更大效益。
4.4完善水费征收机制
工程运行应按市场机制运作,参考“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水价测算导则”搞好水费的核算,按照成本补偿、合理收费、公平负担的原则,制定和调整供水价格。对一般农作物,按成本征收水费,对高值作物,按成本加微利征收水费。采用测量水新技术、新设备,配备齐全测量水建筑物和仪表,搞好测水量水工作和水费征收工作,使灌区逐步达到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
5.建议
5.1推行工程建设四制,规范项目管理
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管理。全面实行阳光作业,对20万元以上的材料和设备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实行市场认证准入,材料设备供应商的产品必须要有三证,才能参与政府采购竞标,严格“三无”产品,不合格的产品入场、对砂、卵石、水泥等产品进行严格的抽检,要求按规定必须取样试验后方可使用,砼、砂浆拌和用的各种材料必须要严格计量,保证各种原材料符合质量要求。严格按招投标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活动,选择资信度高,业绩好的施工企业。按照基本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实施严格的质量措施,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并将工程进度、质量指标等列入考核内容。
5.2工程运行管护机制
中小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成后,产权归受益村,积极推动市场化运作的供水协会、农民用水户协作组织。形成以用水户管护为主、基层水利服务组织指导为辅的工程管护机制,实现工程的长期高效运行。按照财政部《关于改革和完善农业综合开发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的“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民办公助、滚动发展”的原则,引入市场机制,利用市场手段,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及社会各界参与农田水利建设的积极性,真正建立以农民为主体、政府辅助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参与的运行管护机制。
5.3制定规章制度
根据项目目标化管理的要求,结合项目特点,提出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并和当地政府相结合,制定有关工程维护的法规。根据总的管理目标要求,层层落实责任,实行责任制,责权利明确。
第二篇:浅谈农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农机管理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杨发荣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做为唯一的依法管理农业机械农机管理部门,今后的工程量也会增加,担子也会加重,责任也会更大。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需要,制定长远发展规划,改革我们现有的落后管理模式,为农机管理在二十一世纪有一个较快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形势下,应如何应对调整发展,不断更新的农业机械进行行之有效的科学管理呢?
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的地位和使用,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是指以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办管干的乡村农机服务组织。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具有稳定、健全的乡镇农机管理服务体系,是农机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基层农机管理服务组织主要任务是:宣传执行国家有关农机化发展的方针、政策和法规,承担农机管理,安全监理新机具推广,人员培训,农机作业经营、维修等社会化服务,根据主管部门的安排,利用农作物成熟期的时间组织农机跨区作业,以提高农机的作业效率,降低使用成本。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为农机手的人户办证和安全生产,为新机具推广、技术培训、配件供应、机具维修、作业经营等提供了便捷的系列服务。
二、我区当前农机管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基层农机管理体系不健全,技术力量薄弱,原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有的现不存在,乡镇农机员任行政干部,或抽调到其它部门去,农机管理这一基层职能难以履行,村级七八十年代建立起来的服务组织以不复存在,特别乡镇管理服务站有的也是有名无实,有的也被乡镇府撤销,修理人员都是自生柳,没有专业培训,技术水平差,对新技术、新机具了解的不多,甚至有的无证上岗。
2、农机人员素质不高,不能适应农机化学的要求。①乡镇农机员有的老化,有的不懂,农机业务,素质偏差,有一部分乡镇农机员是70年代上农机员的,一部分乡镇府任指定一名行政干部任农机员的以人员,参差不齐,文化素质、业务水平极差,难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影响了农机服务,尤其是新式机具的推广工作。
②区级管理服务站人员更是业务素质不齐,有很少一部分人员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决大多数都是不懂农机管理业务,更谈不上培训基层人员对产品质量的检测,跟踪服务与农机化发展需要和要求存在较大差距。
3、农机管理和服务工作缺乏,政府的坚持政策和保障机制,宏观调控手段不力。
农机化服务工作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如购买样机、高试验和示范推广等,如果政府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农机化推广应用的投入减少、特别是对那些经济缺乏的乡镇来说,必须会给工作带
来困难,影响这些乡镇农机化发展。政府相关部门协作配合也不够,一些部门除了收费外很少关心农机的发展,这样只能加重农机户的负担,严重影响农民发展农机的积极性。
三、完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对策
1、大力宣传、提高对加强农机管理和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农机服务体系是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教兴农的桥梁和载体,是农业产业化的有力支撑,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也是农机发展健康的重要保证。一定要大力宣传大农业中农机的作用,把农业现代化与农机化发展紧密的联系起来,使农机工作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2、完善农机管理服务体制。
健全体制,对现乡镇无有专职农机管理干部由区农机中心根据一定的配备标准,派驻农机管理干部,当地人民政府不得抽调去完成其它工作。
3、提高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素质
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是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只有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科学地操作各种现代化农机具,最大限度发挥农机效益,只有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民素质提高了,才能自觉遵章守法,杜绝违章操作,只有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素质提高了,才能更有效地服务于农村经济,提高基层农机管理人员的素质,是实现农村机械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必须加强基层农机管理服务人员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增加专业知识、增强服务观念,树立良好的职业首先和工作作风,造就一支作风过硬、品德优良、知法懂法、精通业务的基层农机管理服务队伍,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4、加强区农机管理服务自身建设,做好综合管理。
首先是制定各项制度,一是工作分配制度,把各项任务细化,指标量化,使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职责。二是考核制度:根据各自分工不同,实行干部年终考核制度;三是奖惩制度,实行“三奖励”“三结合”即奖励为主,奖励与惩罚相结合,以表扬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以精神奖励为主,精神与物质相结合。以此来激励干部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推动整个农机管理目标的实现。
第二、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区站设立机关电话咨询台,方便机于走访,做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优质服务,使农机管理规范化、社会化。
四、农业机械化管理是指国家农业机械主管部门依法在其职权范围内,对农业机械及其从事相关活动单位,组织或民实施管理活动,农业机械的管理是农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机械主管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
杨发荣
2011年7月25日
第三篇: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并且也多次提出指导与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对经济发展及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以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有302.6万个(不含2377万个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就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据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总量的60% ,税收的43%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但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销售市场空间逐渐缩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第二章、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2.1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
1.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决定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和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一般都由老板说了算。由于其企业大多资产少、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差,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平等的融资机会,使得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内部融资较低的阶段,不得不通过民间渠道获得资金,这严重妨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其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
(1)内部筹资。内部筹资是指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内部筹集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储蓄,主要是内部盈余;另一部分是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主要是定额负债形成的资金来源。应该说,内部筹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其作为中小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具有筹资成本低、风险小的优点,同时又可以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扩散,有利于为外部融资提供保障。但其内部盈余的数额往往受制于股东,另外,其定额负债也具有不少局限性。一般来说,企业内部融资的成本低于外部融资的成本。但由于我国民营经济的产业、产品、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自有资金不足。内部融资匮乏仍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中小企业一般自我积累能力差,自我积累意识不强。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差,在内部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中小企业很少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自留资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二是当前中小企业的负担重,削弱了其内部融资的能力。在纳税政策方面,中小企业的实际纳税负担重,并且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更是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同时,折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这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趋势。它增强了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融资结构的弹性,成为中小企业新的融资工具,它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从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举措来看,还包括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6%左右,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则高达50%以上。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来说,渠道狭窄,困难重重。探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股票市场门槛过高,债券市场的发展又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使得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
(3)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获取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由于我国内部融资力量薄弱,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额确实在增大,而另一方面政府、媒体以及中小企业自身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大,需求大于供给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要素。
2.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较差,缺乏科学管理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一般都很短缺。资金来源一般主要是老板的股本投入和有限的留存收益,致使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处在低水平,只能小打小闹,因为要尽快收回投资,只能追求短期目标,无法或者很少考虑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更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利润分配局限性
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应优先考虑积累,充实资本,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努力提高资产的运用效率,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流动能力,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合理分配资金。我国在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了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的资金分流,防止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上去和非生产性投资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多地增加留存收益,不断增加企业的积累,促进企业自然流动发展。4.财务流动资金控制能力薄弱
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是现金流的管理。但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也由于其他客观和主观原因,造成企业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流动资产内部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营运能力低下,财务管理效率不高。
5.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混乱
许多企业的存货收入和发出都不是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从而失去了真实性和准确性。成本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混乱,成本核算不准,库存不实,成本控制手段跟不上,即使出现了“跑、冒、滴、漏”的现象,也无从觉察。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改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2.2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自身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
中小型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所认识和研究。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缺乏制度意识;二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制定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执法不严,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四是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资产管理不严。
3.筹资能力差,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融资难、担保难和抵押难是制约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第二,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金信用相对较差;第三,国家没有专设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4.投资能力较弱,决策缺乏战略性
一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随意性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缺乏科学性。二是追求短期目标,决策缺乏战略性。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试图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所需资金短缺。民营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其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第三章、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3.1存在的外部原因
第一,法规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理财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同时,现行的财经法规对违规的惩罚力度过低,对违规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足够的惩戒效果。
第二,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等现实状况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的资金信用度较低。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对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尚未建立起一整套旨在减少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三,外部监督双重缺位。企业的外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就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监督都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督缺位。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经法规,民营企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经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这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偏重于技术上的差错,不太注重其真实性,缺少对违规现象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其次,社会监督缺位。由于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涉及民营企业,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行为较普遍,因此对其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外在监督的缺位,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3.2存在的自身原因
第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往往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集权现象严重,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差,管理思想也比较落后,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职人员,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较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看不懂财务报表,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中,又普遍存在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再加上民营企业从来都存在重市场、重技术、轻内部财务管理的思想,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无章、无序,财务监控不严,暗箱操作盛行,信息失真等问题存在,给财务工作埋下了隐患。
第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缺乏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多由亲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对财经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手段参与管理。由于任人唯亲,阻挡了非家族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即使有非家族财务管理人员进入,也往往因用人制度不公而离心离德。同时由于人情观念限制,也会导致在财务控制中的考核、奖惩制度无法得到严格执行,造成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第四章、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
4.1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治理对策
1.加强财经法规建设,加大惩治力度。我国目前所有的财经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而设置的,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应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适用民营企业特点的统一的法规。同时,要通过立法明确民营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财务行为。
2.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实际困难。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采取的资金筹集方法: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企业的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可由商业信用来提供;巧用融资租凭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为流动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知识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3.强化外部监督,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一方面在现有的条件下,有关政府部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了针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促进民营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并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的再监督,促进中介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社会服务。
4.2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治理对策
其一,全面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新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求得长足发展,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如果企业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资金、成本、利润。这样也就抓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另一方面民营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诸如以人为本观念、知识管理观念、信息管理观念、现金流量观念、法治管理观念、风险防范观念等等。民营企业必须正视自身的财务状况,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财务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全方位的拓展和创新。
其二,健全财务机构,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制度。一方面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司资金调度、费用分解、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三,提高同财务管理者的素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民营企业家要加强学习,在管理工作之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及必备的财务知识。同时民营企业家要克服任人唯亲思想,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应安排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另外,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后续教育制度,鼓励财务人员学习和创新,不断适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而且如有必要还应从外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
总之,财务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民营企业能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民营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结束语
在我国中小型企业虽然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资金和技术方面仍旧存在着问题,使得企业财务方面存在问题。小型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投资弱,不具有科学性;财务控制较弱 ;管理观念陈旧,模式古板。对于解决这些问题也有相应的对策:政府要尽快下达相关法律政策,尽快来解决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小企业在面向市场的投资,要对投资项目进行仔细研究。作到正确投资尽量降低风险;企业要强化资金管理,加强财务控制;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企业泉源的管理素质。
致 谢
本文是在尊敬的导师任中飞的精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高尚的品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学风和高度的责任心深深地影响着学生。导师的教诲是学生宝贵的精神财富,并将使学生受益终生。在此,谨向尊敬的导师表示真诚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学院的各位领导和老师对论文的完成给予了很大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最后,作者还要深深地感谢默默支持本人完成学业的父母及亲友,感谢他们为我所做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支持!
谨向所有在本文的完成中给予作者关怀和帮助而在此无法一一提及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致以诚挚的谢意!
参考文献
1] 魏森淼.资本市场会计信息供给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2] 周培锋.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内容和形式问题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9,(11)
[3] 陈春艳.会计信息供给机制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6)[4] 李振锋.会计信息的监管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65] 杨薇.我国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识别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09)
[6] 吴俊英.会计信息产品转换及市场交易分析[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2005,(01).[7] 李心合.会计信息供求矛盾及其协调问题研究[J]财经研究, 1999,(11).
第四篇: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论文:中小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及改善措施
【内容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现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发改委并且也多次提出指导与扶持中小型企业的发展是当前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长足发展,对经济发展及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为此,本文结合我国国情,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改善措施进行分析,寻求解决方法,以提高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水平,进而促进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民营企业 中小企业 财务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灵活的经营机制使其得到了长足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目前,中国企业法人单位有302.6万个(不含2377万个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就占全部企业的99%以上。据统计,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50%、出口总量的60% ,税收的43%是由中小企业贡献的。但由于中小企业的产出规模小、资本和技术构成较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经济影响大等因素,使得中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着与自身发展和市场经济均不适应的情况。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开放程度日益提高,中小企业发展的销售市场空间逐渐缩小,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优化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及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
(一)民营企业、中小企业、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
1.民营企业的含义与界定
民营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我国民营企业界定从广义上看,民营企业只与国有独资企业相对,而与任何非国有独资企业是相容的,包括国有持股和控股企业。因此,归纳民营企业的概念就是:非国有独资企业均为民营企业。从狭义的角度来看,“民营企业”仅指私营企业和以私营企业为主体的联营企业。“私营企业”这个概念由于历史原因不易摆脱歧视色彩,无论是私营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雇员或者有意推动私营企业发展的社会工作者,都倾向于使用中性的“民营企业”这个名称,这就使“民营企业”在许多情况下成为私营企业的别称,而本文也认同这种说法。本文的民营企业的界定主要是在于它的狭义的含义。
所有的非公有制企业均被统称为民营企业。在《公司法》中,是按照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来划分企业类型的,主要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等。按照上面对民营企业内涵的界定,除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外,其他类型的企业中只要没有国有资本,均属民营企业。
民营不等于私营,民营化也不能等于私有化。现在国外有部分学者把民营化等同于私有化,认为是同一概念,是不对的。我们完全可以按照其内涵和外延的不同而把二者区分清楚。
2.中小企业的定义与划分标准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指的是与本行业大企业相比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对中小企业的概念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表述清楚,通常用数量指标和质的指标来界定。一般来说,数量指标是利用企业的资本金额、销售额、雇用人数等指标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划分大、中、小企业的标准;质的指标主要是指从遵循经营学的角度,能反映企业经营本质特征的指标。例如,企业是否具有独立性以及所有权和经营权是否一体等。按照许多国家对中小企业质的规定,大企业的分支机构即使在数量指标的衡量下达到了中小企业的标准,从质的方面仍不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
同时具备以下两个标准的为小企业:
(1)不对外筹集资金。即不公开发行股票和债券。
(2)经营规模较小的企业。即按照原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国家计委、财政部、国家统计局4个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印发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的通知》(国经贸中小企[2003]143号文)确定的小型企业。
3.中小民营企业的概念
中小民营企业一般是指规模较小的或处于创业阶段和成长阶段的企业,它们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富有活力的部分,数量众多,规模宏大,在整个国民经济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小民营企业其实是一个相对模糊的概念,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都包括在内,是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的企业。中小企业对市场需求的变动反映及时,能够合理的调动配制资金和劳动力资源,这是其中小民营企业的优点。
(二)财务管理的研究内容
1.财务管理的概念
企业财务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资金运动及其所体现的经济利益关系。
财务管理是指企业为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在组织企业的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过程中所进行的科学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协调、核算、分析和考核等一系列企业经济活动过程中管理工作的全称,其主要特点是对企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进行的管理,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管理工作。
2.财务管理的内容
我国目前财务管理,是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企业财务通则》和各行业财务制度下进行的。其主要内容包括:筹资管理、投资管理和分配管理。资金筹集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和法定程序,从不同的资金渠道,筹措所需资金的全过程。无论其筹资的来源和方式如何,其取得途径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接受投资者投入的资金,即企业的资本金;另一种是向债权人借入的资金,即企业的负债。
具体说来,企业资金筹集有如下几条主要渠道:
(1)企业所有者投资,提供企业的法定资本金和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2)利用银行信贷,取得长期借款和短期借款。
(3)发行企业债券,筹集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4)合理利用商业信用,筹集短期债务资金。
(5)通过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生产经营所需的生产资料。
(6)提取盈余公积金,补充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
“投资” 就是提供资金,这个资金的来源可以是投资人手中的一切资金(包括股票,动与不动产等),或者是从长期性借贷的资金。投资的类型包括房地产, 证券投资, 黄金, 外币或债券或邮票。之后这些投资也许会提供未来的现金流, 也许其价值会增加或减少。股市里的投资是由证券投资者来执行。集体投资计划经由推销投资的价值来鼓励投资者购买证券。
企业的投资活动明显地分为两类:
(1)为对内扩大再生产奠定基础,即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2)对外扩张,即对外股权、债权支付的现金。
中小型民营企业主要投资方向是城镇。去年我国民营经济在城镇的投入占其总投资额的69.7%,投在农村的部分占30.3%。再看增长率,中小民营企业投资投到城镇的这一部分,同比增长51.1%,投到农村的部分增长了24.9%。所以我们从城乡分布的角度看中小型企业资本的投资,大部分投到城镇,小部分投到了农村;从增长率来看,城镇的增长率快于农村的增长率。
资金是指现金,或等于现金的代表物体(如银行存款存折、公债、股票或马上可以变成现金的任何票据)、机械器材、存货或其它实物,或者投资者手中拥有以资产作低押的借据。此外,“ 资金” 也可以是通过合法手段得来的遗产、礼物或借贷。
企业的资金分配是指企业根据国家的有关财经法规和自身经营的需要将从经营中收回的资金分割用于不同方面的活动。它包括:(1)收入的分配。企业的收入按与经营业务的关系分为营业收入和非营业收入。(2)税金的交纳。(3)利润大于利润的分配。
资金分配的意义:第一,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有利于企业补偿生产经营中的耗费,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第二,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条件。第三,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是满足各方关系人利益的前提条件。第四,正确地进行资金分配,可以体现企业社会贡献能力的大小。
就其企业的资金分配管理必须符合如下要求:一是产权明晰,分之有据;二是正确确定企业收益;三是资本保全;四是资金分配应兼顾各方利益;五是保护债权人权利;六是效率;七是比例合理。
3.财务管理的职能
财务管理的职能是指财务管理的职责和功能,具体有制定和实施公司筹资决策方案、投放和配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水平、合理分配公司收益和建立有效的财务管理制度等。这些具体职能可以分别归入财务管理的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等基本职能中。
4.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的地位
在商品经济日益发达的社会,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现代企业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资金(资本)运动的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中心。因为财务管理是以货币为统一计量尺度,对企业经营活动的整体及其各个环节实施管理,其管理成效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总体效益的优劣。
(2)资金(资本)运动管理的意义。因为企业的资金周转是否顺畅、合理、有效,是影响企业是否生存、发展的根本条件。
5.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成功以至于生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过去和现在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不仅与资产的获得及合理使用的决策有关,而且与企业的生产、销售、管理发生直接关系。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其目标取决于企业的总目标,同时受财务管理自身特点的制约。企业作为营利性组织,其目标就是要实现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要求财务管理要完成筹措资金,并有效地投放和使用资金的任务。公司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也就是税后收益最大化。但现代公司里,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往往导致了管理者和股东之间的潜在矛盾,两者目标不一致,使管理者往往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财务管理就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监督、控制和激励的作用,从而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目标。因此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要实现股东财富的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
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有计划地筹集资金,提高资金利用效果;参与经营决策、实行事前控制、不断降低成本、增加企业盈利;按照规定分配企业收入,正确处理投资者、国家、企业和职工之间的关系;对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财务监督,维护国家财经纪律。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中小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现状
1.资金的筹集
企业资金的筹集是企业资金活动的起点,也是决定企业资金运动规律和生产经营发展的重要环节。中小型民营企业中,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一般都由老板说了算。由于其企业大多资产少、规模小,且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产业层次低,经济效益和生产稳定性差,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弱,信用等级低,难以获得平等的融资机会,使得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处于内部融资较低的阶段,不得不通过民间渠道获得资金,这严重妨碍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使其发展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其作用的发挥也受到限制。
(1)内部筹资。内部筹资是指企业不依赖外部资金,在本单位内部筹集所需要的资金。内部筹集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企业自身的积累和储蓄,主要是内部盈余;另一部分是暂时闲置的可用来周转的资金,主要是定额负债形成的资金来源。应该说,内部筹资是中小企业(特别是那些处于创业阶段的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其作为中小企业长期融资的一个重要来源,具有筹资成本低、风险小的优点,同时又可以防止公司控制权的扩散,有利于为外部融资提供保障。但其内部盈余的数额往往受制于股东,另外,其定额负债也具有不少局限性。一般来说,企业内部融资的成本低于外部融资的成本。但由于我国民营经济的产业、产品、规模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其自有资金不足。内部融资匮乏仍是限制中小企业发展的一大问题,究其原因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一是中小企业一般自我积累能力差,自我积累意识不强。中小企业内部组织关系不稳定,规模经济效益差,在内部利润的分配过程中,普遍存在“重消费、轻积累”的现象,中小企业很少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来考虑自留资金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二是当前中小企业的负担重,削弱了其内部融资的能力。在纳税政策方面,中小企业的实际纳税负担重,并且各种名目繁多的收费更是加重了中小企业的负担。同时,折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2)直接融资。直接融资是指通过向社会发行股票或债券,从资本市场获得资金的一种融资方式,这是当前中小企业融资的一个趋势。它增强了资金使用的灵活性和融资结构的弹性,成为中小企业新的融资工具,它主要包括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从发达国家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金融举措来看,还包括风险投资与资产证券化。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例约占社会融资总规模的26%左右,扣除国债直接融资部分,仅占10%左右,而在美国则高达50%以上。可见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相对于间接融资来说,渠道狭窄,困难重重。探其原因,主要是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资本市场还不完善,股票市场门槛过高,债券市场的发展又远远落后于股票市场,使得中小企业不同程度地面临进入资本市场的壁垒。
(3)间接融资。间接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充当信用媒介来获取资金的一种筹资方式。由于我国内部融资力量薄弱,资本市场发展不健全,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以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便成为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但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总额确实在增大,而另一方面政府、媒体以及中小企业自身要求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力度的呼声越来越大,需求大于供给的问题仍然十分严重。中小企业贷款难仍然是制约其发展的一大要素。
2.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较差,缺乏科学管理
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一般都很短缺。资金来源一般主要是老板的股本投入和有限的留存收益,致使中小型民营企业的投资和资金营运能力处在低水平,只能小打小闹,因为要尽快收回投资,只能追求短期目标,无法或者很少考虑扩大规模,提高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更无法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利润分配局限性
企业在利润分配时应优先考虑积累,充实资本,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努力提高资产的运用效率,形成合理的资本结构,保持适当的流动能力,使资金运用产生最佳效果,合理分配资金。我国在财务成果分配活动中建立了资金补偿积累机制。民营企业财务部门要监控企业的资金分流,防止过多地分流到工资福利上去和非生产性投资方面。合理制定企业税后利润分配政策,尽可能多地增加留存收益,不断增加企业的积累,促进企业自然流动发展。
4.财务流动资金控制能力薄弱
财务管理的日常工作最主要的是现金流的管理。但由于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也由于其他客观和主观原因,造成企业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之间、流动资产内部的配置结构不合理,导致资金周转速度慢,资金营运能力低下,财务管理效率不高。
5.成本核算和财务管理混乱
许多企业的存货收入和发出都不是按照科学的标准来计算,而是采用目测或估推,从而失去了真实性和准确性。成本账目设置不全,会计科目混乱,成本核算不准,库存不实,成本控制手段跟不上,即使出现了“跑、冒、滴、漏”的现象,也无从觉察。为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必须大力改进中小型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整体水平,以适应当前民营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的变化,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有效、持续发展。
(二)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一方面忽视财务管理的核心地位,企业财务管理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由于受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及自身局限等因素的影响,在加强财务管理方面遇到了阻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财务管理观念落后,管理模式陈旧
中小型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企业领导者集权现象严重,并且对于财务管理的理论方法缺乏应有所认识和研究。多数民营企业家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边际成本、机会成本等科学管理的概念,致使其职责不分,越权行事,造成财务管理混乱,财务监控不严,会计信息失真等。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2.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
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薄弱,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表现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部分企业缺乏制度意识;二是企业现有的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制度制定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满足不了企业发展的需要;三是只注重制度建设,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执法不严,制度成为一纸空文;四是内部控制制度缺失,财务监控不力,资产管理不严。
3.筹资能力差,资金严重不足
目前,融资难、担保难和抵押难是制约我国中小型民营企业发展的最突出的问题,资金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企业发展的要求。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审计部门确认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业绩,增加了银行对企业财务信息的审查难度;第二,负债过多,融资成本高,风险大,造成中小型民营企业信用等级低,资金信用相对较差;第三,国家没有专设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未向中小型民营企业倾斜,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有些银行受传统观念和行政干预的影响,对民营中小型企业的贷款不够热心;第四,中介机构不健全,缺乏专门为民营中小型企业贷款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
4.投资能力较弱,决策缺乏战略性
一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投资随意性大,投资方向难以把握,缺乏科学性。二是追求短期目标,决策缺乏战略性。由于自身规模较小,贷款投资所占的比例比大企业多得多,所面临的风险也更大,所以它们总是试图尽快收回投资,很少考虑扩展自身规模。三是投资所需资金短缺。民营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银行即使同意向其贷款,也因高风险而提高贷款利率,从而增加了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的成本。
三、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外部原因
第一,法规不健全,惩治力度不够。目前绝大多数财经法规都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理财行为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同时,现行的财经法规对违规的惩罚力度过低,对违规行为责任人的追究力度偏轻,没有达到足够的惩戒效果。
第二,缺乏必要的金融扶持机制。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等现实状况决定了其通过市场融资的资金信用度较低。而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系列稳定的融资机制对民营企业给予适当的扶持,尚未建立起一整套旨在减少民营企业融资成本的信用担保体系。
第三,外部监督双重缺位。企业的外在监督主要是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就民营企业而言,这两种监督都不到位。一是政府监督缺位。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制定专门针对民营企业的财经法规,民营企业规范体系不健全,财政、税务、统计、审计、工商等部门因受人力、物力的限制,难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财经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行为进行监督。这些部门对民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审查时偏重于技术上的差错,不太注重其真实性,缺少对违规现象的责任追究与惩罚措施。其次,社会监督缺位。由于目前社会审计尚未涉及民营企业,法律尚未明确规定民营企业会计报表必须经注册会计师审计,加之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混乱,内部控制乏力,经营活动中不规范的行为较普遍,因此对其进行会计报表审计的风险较大,使得注册会计师及会计师事务所不愿意从事民营企业的审计工作。外在监督的缺位,加重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
(二)存在的自身原因
第一,管理模式僵化,管理观念陈旧。民营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家族式管理,所有权与经营权高度统一,企业的投资者同时就是经营者,这种模式往往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负面影响。在这些企业中集权现象严重,企业没有或无法建立内部审计部门,即使有也很难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另外,企业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管理素质较差,管理思想也比较落后,有些企业甚至没有将财务管理纳入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中,使财务管理失去了在企业管理中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企业领导者素质不高,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多数民营企业的创办人是上世纪80年代的城镇个体户、农村专业户及一些辞职人员,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质不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较大一部分民营企业家看不懂财务报表,根本无法掌握现代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而在一些素质相对较高的民营高科技企业管理者中,又普遍存在长于技术而拙于管理的现象。再加上民营企业从来都存在重市场、重技术、轻内部财务管理的思想,造成企业财务管理无章、无序,财务监控不严,暗箱操作盛行,信息失真等问题存在,给财务工作埋下了隐患。
第三,财务人员的素质低下,缺乏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专门人才。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一般多由亲属担任,这些人大多没有经过系统的财务会计知识培训,对财经法规、制度知之甚少或一知半解,不能按照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更难以运用财务数据和财务管理手段参与管理。由于任人唯亲,阻挡了非家族优秀财务人才的进入,即使有非家族财务管理人员进入,也往往因用人制度不公而离心离德。同时由于人情观念限制,也会导致在财务控制中的考核、奖惩制度无法得到严格执行,造成财务管理水平难以提升。
四、中小型民营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改善措施
(一)加强中小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治理对策
1.加强财经法规建设,加大惩治力度。我国目前所有的财经法规基本上是针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机关而设置的,没有考虑民营企业的特点,使得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没有针对性强的、统一的法律依据,导致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随意性较大。因此,应结合我国民营企业的实际情况,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台适用民营企业特点的统一的法规。同时,要通过立法明确民营企业及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治力度,以规范相关责任人的财务行为。
2.加大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解决中小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从民营企业特点出发,开展金融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改进信贷考核和奖惩管理方式,提高对民营企业的贷款比重。(2)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中小民营企业在资本市场上市与国有企业一视同仁,分步推进创业板市场,为民营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创造条件,同时允许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发行企业债券。(3)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支持民营企业设立商业性或互助性信用担保机构,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实际困难。对中小型民营企业而言,采取的资金筹集方法:向股东筹措资金是企业在创业阶段最安全、最经济、最便利的筹资渠道;企业的短期资本即营运资本可由商业信用来提供;巧用
融资租凭业务,把前期投入的固定资产变为流动资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强对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以知识产权向商业银行申请质押贷款。
3.强化外部监督,规范财务基础工作。一方面在现有的条件下,有关政府部门应力求最大限度地利用现行的法律法规对民营企业的日常财务行为进行监督,另一方面在建立健全了针对民营企业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政府部门更应加强对民营企业的监督,促进民营企业财务工作规范化。同时要充分发挥中介机构对民营企业的社会监督作用,使会计师事务所成为民营企业外部监督的主要力量,并通过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程序和质量的再监督,促进中介机构提供客观、公正的社会服务。
(二)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治理对策
其一,全面更新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新理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风险越来越大,要确保利润最大化,求得长足发展,必须确立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发挥财务管理预测、决策、计划、控制、考核等方面的作用。如果企业能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控制资金、成本、利润。这样也就抓住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而要做到这一点,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树立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核心的理念,另一方面民营的财务管理人员要树立全新的财务管理观念,诸如以人为本观念、知识管理观念、信息管理观念、现金流量观念、法治管理观念、风险防范观念等等。民营企业必须正视自身的财务状况,与国际惯例接轨,实现财务管理内容、方法和手段等全方位的拓展和创新。
其二,健全财务机构,建立严格的财务控制制度。一方面要健全财务组织机构,在企业内设置专门的财务管理部门,专司资金调度、费用分解、日常费用控制与审核、财务预决算、财务分析等职能。同时要合理设置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另一方面要建立严格而科学的内部控制体系,完善涵盖财务活动全过程的内部控制制度,在现金、银行存款、物资采购、销售管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堵住漏洞,维护资金安全。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存货及应收账款控制系统。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内部审计,并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乃至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其三,提高同财务管理者的素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人才。民营企业家要加强学习,在管理工作之余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及必备的财务知识。同时民营企业家要克服任人唯亲思想,财务管理等关键岗位应安排具有相当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人员。另外,要加强对现有财务人员的培训,建立后续教育制度,鼓励财务人员学习和创新,不断适时更新知识,提高专业能力。而且如有必要还应从外部引进高级财务管理专门人才,并采用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留住人才,为他们提供发挥才能的平台。
总之,财务管理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如果民营企业能解决好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规范财务管理活动,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民营企业一定会有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五篇: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的发展存在诸多问题。儿童福利院在建设的数量和质量方面均难以满足当前的现实需要。近1/3的孤儿难以得到有效的帮助,而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传统发展方式的影响较大,导致问题相对严重。文章根据当前我国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健康发展提出相应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社会福利;政府;发展
根据我国民政部门发布的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孤儿52.5万人,其中由政府集中供养的孤儿有9.4万人,占总数的1/5。近年来,我国的儿童福利院数量不断增加,但仍然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儿童福利院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依然存在。
一、儿童福利院发展中的问题
首先,我国的儿童福利院主要由政府开办,硬件、软件的基本设施建设主要由国家财政部门贷款资助,这在无形当中加重了国家财政部门的负担。而资金短缺也是长期以来困扰儿童福利院发展的一项重要问题。其次,儿童福利院的数量难以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而近年来我国大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的数量均呈现出增长的趋势,却在数量、床位、基础设施等方面,依然难以满足现实的发展需要,导致对儿童的照顾质量不高,服务以及福利水平不高。且约占1/3的孤儿不能得到儿童福利院的效救助。再此,我国的儿童福利院在管理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对儿童德智体身心的发展难以照顾全面。多数的儿童福利院仍处于传统的“养、教、治”水平。最后,我国不同区域间的儿童福利院存在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城乡差异以及东西部的差异较大。在儿童福利院的资源配置方面,存在的差异较大。例如,不同区域儿童福利院在专 业人员配备、医疗设备配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二、促进我国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发展的措施
1.不断完善儿童福利
根据我国民政部门的相关文件,流浪儿童、重病儿童、残疾儿童均属于困境儿童:强制戒毒的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父母长期服刑在押、重病儿童或父母重度残疾、―方父母死亡另一方也无法履行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的儿童,以上均属于困境家庭儿童,困境儿童与困境家庭儿童均属于特殊困境儿童的范畴。但文件并未把基本生活无保障但仍有监护人或父母的困境儿童纳入儿童福利院的保障范围内。我国的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孤残儿童确定为社会福利事业的重点对象,密切关注儿童的生存状况,努力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加适宜的环境条件。通过完善儿童福利和保障,促进孤残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当前,我国儿童福利制度并不完善,国家的社会福利事业仍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政府福利部门备案登记的孤儿是政府财政中有关儿童福利的投入对象。另外,中小型儿童福利的制度应根据当地的发展需要不断进行改善,为孤残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保障。
2.借鉴国内外儿童福利院的优秀发展经验
在设施建设上要求配备齐全,有条件的中小型儿童福利院可建设文娱楼、康复医疗楼等主要的建筑设施。同时完善儿童福利院的工作人员配置,其中医疗方面,应具有主治医师、保育员、护理人员以及优秀教师共同组成。同时,完善儿童福利院的发展理念,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康复训练。根据儿童的自身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的儿童当中,占多数的儿童属于残疾儿童的范畴,因此,需要不断对儿童福利院的康复设施进行完善。通过康复中心和活动室建设,为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提供不同的发展训练策略。可建立专门的早期儿童训练室、特殊教育室,为满足儿童的特殊发展需要。同时加强康复训练活动场地建设。
3.采用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
转变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管理模式的核心内容是改变经营管理机构,将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是社会福利社会化改革的有效方式。采用社会招标的方式向优秀的非营利组织转让福利院的经营权,给予他们一定的经济支持,由其进行自主经营管理。通过与优秀的体制外非营利组织平等合作,促进儿童福利院发展。管理经营者需要主动转换经营管理机制,广泛寻找筹资渠道,不断根据发展的改革管理模式,转变当前资金筹集困难、资金短缺、管理落后的现状。在发展的过程中,政府需进行监管,所承担经营权的企业、组织等,必须是非营利性的,避免出现假承包的现象。
4.建设专业化的福利服务队伍
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根据儿童需求配备相对应的人员。面向社会招聘专业技术人才,可为高校大学生提供部分实习岗位。以优秀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针对特殊儿童组建教育队伍,根据儿童具体情况展开教育训练。做好家庭寄养工作。将外界适应力较强、身体康复情况较好的儿童首先列入家庭寄养计划中。对有寄养意向的家庭基本情况进行了解,包括家庭的收入水平、居住环境等。
加强对优秀人才的引进,建设具有文化特色的儿童福利院。聘用高校特殊教育学院的教授为福利院的工作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也可聘用优秀的毕业学生参与到儿童福利院的工作当中。通过优秀人才的引进为儿童福利院的发展提供新的思想。同时,为儿童康复实施特殊教育。针对不同儿童设计不同的特殊教育方案,根据孤残儿童的特点和发展需要提供康复方案。根据学生的年龄,分别设置不同的早期干预训练课程。针对不同阶段的儿童,展开不同的功能认知教育或特殊认知教育。关注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有针对性开展侧重点不同的身体、智力和感情发展教育。聘请专业康复训练师,创建康复训练队伍,为重度脑瘫儿童进行康复训练。
综上所述,中小型儿童福利院的健康发展需要不断转变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强儿童福利建设。同时对国内外优秀的儿童福利院发展理念和方法进行学习和借鉴,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具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