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 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20:23: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 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 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 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精准信访”建设的几

点思考

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年是信访工作的法治建设年,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精准信访”建设,推动依法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合法诉求,努力形成法治、为民、公正、透明的新型信访工作模式,为深入实施“三区两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课题和任务。

(一)坚持夯实基层基础,在源头治理上持续发力。找准信访工作职能定位,始终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放在首位,正处处理维权与维稳的关系,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一是完善工作机制。深入开展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完善预警机制、处置机制和应急预案。二是加强排查化解。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通过浙江网上信访平台及时传达群众诉求和发现各类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滚动排查、动态管理、及时调处,推动大量信访问题在基层得到及时就地解决,坚持杜绝因信访问题处置不到位而引发进京非访、越级上访、集体访、恶性事件等异常情况。三是推进基层建设。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基层,规范基层信访工作场所建设,改善工作环境。

(二)坚持法定途径优先,在有序引导上形成合力。进一步畅通群众权益保障法律渠道,落实“法定途径优先要求,做到只有无法进入仲裁、复议、诉讼等法定渠道的信访事项,才可以按照《信访条例》规定启动办理、复查、复核程序,最大限度地通过法定途径处理矛盾纠纷,树立起合理合法的诉求只要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的导向。一是建立互通互联。完善各级政府法制办、法院、信访三家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仲裁、复议、诉讼与信访有关衔接的互联互通机制,及时讨论研究复杂、疑难信访件的法定化解措施,实现有效甄别、有序引导。二是压实工作责任。进一步理清部门职能边界,督促首办部门严格按照“责任清单”的要求告知信访人法定救济权利;依照“谁主管、谁负责”原则,逐步建立信访件横向转办制度,推动部门精准指导基层解决群众诉求。进一步规范信访工作程序,严格落实初信初访首办责任制,做到“有诉必登、有问必答”,并在期限内认真受理、办理,做到100%按期处理,力争办理“无差错”。三是提高信访公信力。多层次开展听证评议工作,接受各方监督评判,还原事实真相,做到过程全公开,结果全公开,真正让群众信服;更加注重实地调查、政策解释、理性引导,提高信访事项复查复核工作质量,要求复查复核三级终结信访事项年度送审率达100%、省级会审通过率达90%,杜绝以信访终结代替司法终结,着力提升信访工作公信力。

(三)坚持阳光信访主导,在压实责任上借势借力。依托省政府电子政务云平台,拓展完善浙江省网上信访信息系统,将各级各部门信访业务全部纳入系统,实现进入系统的初次信访事项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力争把网上信访打造成群众信访的主渠道。同时,每月分别对信访工作机构和有权处理机关满意率进行排名,连续两个月列末二位的要考核扣分,连续循环、再连再扣、退出停扣。完善群众满意度评价体系,认真抓好有效满意评价的结果运用,对群众评价的不满意件100%纳入督查,借群众评价之力,倒逼责任落实,推动问题化解。扎实推进“浙江信访”网络平台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为我省信访工作的权威信息发布平台、热点事件回应平台、群众信访服务平台。

(四)坚持推进问题化解,在督导推动上精准发力。一要精准化解积案。进一步加大积案化解力度,及时滚动排查信访积案,落实包案工作责任;创新信访积案化解机制,对疑点多、长期得不到化解的积案,要调整办案人员重新调查,重新处理,帮助群众解决问题、解开心结,实现案结事了。二要健全体系。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信访部门牵头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督查督办制度,加大对初信初访责任不落实、信访事项超期不办理、答复意见不规范等情况的督办力度,加大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倒查力度,及时提出完善政策、改进工作和责任追究的建议,实现精准监督,做到以督促办。要创新督查督办工作方法,引入媒体全程监督,全程曝光,真正把监督贯穿于督查始终。三要严格考核。继续把信访工作纳入平安永嘉考核体系,结合市信访局工作考核要求,合理调整考核项目和指标,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

第二篇:阳光信访

“阳光信访”,访民省心放心不闹心

在江苏淮安,上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反映问题,未在规定时间内受理,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督办

(2009-11-13 11:14:27)稿件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7版

新华社南京11月12日电(记者郭奔胜 蔡玉高 刘巍巍)打个电话、上上网或是发条短信,上访群众足不出户便可反映问题并及时查询办理进展;群众反映事项未在规定时间内受理,系统会自动发出警示督办„„

江苏省淮安市近年来在全国率先创新信访工作模式,研发并实施“阳光信访”工程,创立受理投诉、便民查询、主动反馈、监督管理“四位一体”的信访工作新模式,既为信访群众提供了便捷、高效、低成本的服务,又规范了相关部门的行为,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多渠道受理让群众“省心”

盱眙县王店乡村民李寿福因医疗事故多次上访,每次都要花去一整天时间和近百元费用。这些对于腿脚不便、经济困难的他来说无疑是个大负担。有了“阳光信访”系统后,他在家拨打信访特服电话,便可随时反映问题、查询办理情况。当他第3次拨打电话时,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阳光信访帮了我的大忙。”日前李寿福感慨地说。

据悉,信访群众从开始上访到信访事项办结,平均要来访5次至6次,边远乡、村信访群众来回一趟要1天至2天,花费上百元,信访接待部门也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接待来访者。

“费时费力不说,很多信访群众在奔波中容易产生对立情绪,很可能让小事变大,导致越级上访。”多年从事信访工作的淮安市委副秘书长、信访局局长邱金义说。

据了解,淮安市依托现有的因特网、政府电子政务网、公共电话网、无线通讯网和手机短信服务平台,硬件投入不到10万元就建立起了“阳光信访”系统。这个系统集信访投诉、查询、服务、督办、分析、管理等功能于一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覆盖全市所有乡镇和市县各部门。

统计数据显示,自开通“阳光信访”系统以来,6000多人次通过电话、网络反映问题,其中93.3%得以解决。

“透明”化办理信访让群众“放心”

淮安市“阳光信访”系统,通过500多个终端的纵、横向布局,在淮安市所有乡(镇、街道)和重点涉及上访部门安装客户端,所有涉及信访的问题均输入系统中,处理进展情况也即时载入系统。因而,从受理上访一直到办理结束,整个过程始终处于“透明”状态。

邱金义介绍,根据《信访条例》规定,“阳光信访”通过技术创新在系统中明确了受理机关和承办机关办理信访事项的程序、规定和责任。比如系统按照《信访条例》时限规定,形象地将信访事项标志设置为绿灯、黄灯、红灯和笑脸,“绿灯”表示正在处理;“黄灯”表示已经超过45天还未办完;“红灯”表示逾期还未办理;“笑脸”则表示已经办结。

“有了这样的标志后,每件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便一目了然,相关部门想瞒也瞒不了。”淮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陈洪玉表示,信访事项逾期后系统会自动提醒,便于及时催办、督办,促使承办部门在规定时限内办结信访事项,同时向信访部门反馈办理结果,规避了以往超期不办、拖而不决现象的发生。

据了解,“阳光信访”凝聚了信访人、信访部门、领导和新闻媒体四重督办的强大合力。特别是市县领导和有关单位可通过平台,实时了解信访动态及具体办理情况,对逾期未办结的重要信访案件,亲自督办或组织会办,并对信访工作失职、渎职人员进行问责。

近两年来,淮安市有136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因信访工作不力,受到诫勉谈话和党政纪处分,其中7名领导干部被免职。

让群众顺心、政府工作顺利

邱金义说,信访渠道的畅通和透明、严格的督办,让信访群众“顺心”。实施“阳光信访”以来,淮安市录入“阳光信访”系统的信访事项20016件次,95%以上得到及时妥善处理。

昔日江苏省有名的“信访大市”淮安市通过实施“阳光信访”工程,信访总量大幅下降,2007年以来赴省进京上访量一直在全省最低。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阳光信访”同样有诸多益处。自开通系统后,所有信访事项均录入其中,只要输入上访人姓名,其此前有无上访、如何处理等情况便能全面显示出来,从而解决过去重复上访和多头上访的难题。

据悉,“阳光信访”系统专门设置信访动态分析功能,还将信访事项类别分为21大类,便于市委、市政府掌握信访工作动态,把握住信访工作的脉搏,找准信访热点、难点问题,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两年来,淮安市出台的超前防范和化解信访问题的文件就有6个,有效化解20多件群体性信访问题。

淮安市委书记刘永忠表示,“阳光信访”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宗旨,用创新的理念、创新的举措、创新的平台给广大人民群众带去党和政府的温暖,对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江苏省淮安市推行阳光信访

2010年01月12日

来源:中国改革网

浏览次数:19

3文字大小:【大】 【中】 【小】写给编辑

江苏省淮安市信访局针对群众信访方式单

一、信息传递管道狭窄、办访过程不够透明、社情民意掌握困难、监督管理缺乏力度、信访群众往返奔波等难题,需要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一种全新的信访工作模式。2006年下半年开始,我们探索将现代信息技术引入信访工作,2007年1月8日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阳光信访”,创立了全方位受理投诉、便民查询、主动反馈、了解民情、监督管理“五位一体”信访工作新模式,搭建了透明、便捷、高效的信访工作新平台,走出了一条破解信访难题的新路子。

一、“阳光信访”的主要措施

1、全方位受理投诉,变写信走访为多元投诉,让群众省心。传统信访模式中,群众可以选择的信访方式只有写信和走访,方式少、时间长、成本高。“阳光信访”提供了电话、短信、网上信访、视频等多种投诉方式,全方位、无缝隙随时随地可以反映问题,极大地方便了群众。乡镇“阳光信访”综合服务中心还可以为边远山区等基层群众提供代理投诉、代理查询、视频信访、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

2、全方位便民查询,变往返咨询为就地查询,让群众放心。传统模式群众只能奔走于各部门之间询问办理情况,很多群众在来回折腾中产生了对立情绪。现在,信访群众只要在家上上网、打打电话、发发短信,输入信访事项查询号,就可以得知问题处理情况,也可以在各级信访接待场所电子触摸屏上查询,没有条件的群众可以让当地信访干部代为查询,减少了群众往返奔波询问之苦。

3、全方位主动反馈,变被动应付为主动服务,让群众舒心。传统信访工作多是被动地接受群众信访、咨询、查询。“阳光信访”开发主动服务功能,提供回叫电话、回发短信、网上回复等主动服务。由于服务到位,信访群众与各机关建立了互信关系,促进了信访问题的解决。

4、全方位了解民情,变微观处理为宏观调控,让群众安心。“阳光信访”专门开辟人民建议征集平台,借助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市、县、乡三级工作网络,实时对征地拆迁、环境保护等21大类信访问题进行监测,全面、直接、快速、准确地掌握民情动态,分析稳定形势,及时妥善处理热点信访问题,将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同时也促进了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三年来,淮安市委、市政府根据“阳光信访”提供的民情信息,大力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出台超前化解信访问题的政策、文件就有6个,妥善化解了20多个群体性信访问题。

5、全方位监督管理,变单一监督为立体监管,让群众顺心。传统模式办访过程不透明、监督管理难实施。“阳光信访”通过规范办理、公开流程,对信访事项实行分类识别、实时监测,为信访群众、信访部门、新闻媒体、领导干部、纪检部门监督提供了平台,形成了立体信访监督管理新体系。近两年来,淮安有136名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因信访工作不力,受到诫勉谈话和党政纪处分,其中7名领导干部被免职。

二、“阳光信访”的特点

1、创新性。一是理念新,为以公民本位取代官本位,以权利本位取代权力本位,以服务本位取代管制本位,以社会本位取代政府本位。二是模式新,形成了“单向式”向“互动式”、“封闭式”向“开放式”、“被动式”向“主动式”、“半公开式”向“透明式”转变的“五位一体”信访工作新模式。三是手段新,将国家通讯、视频、网络发展方面的最新科技成果引入信访工作,“科技信访”成果广泛惠及百姓。

2、节约性。一是投入成本低。一个地级市(包括市、县乡三级)全部启用只需投入20多万元。二是信访成本低。经测算,江苏群众信访成本为25-30元/件,山区和西部省份群众信访成本则更高,而群众通过“阳光信访”反映问题基本实现了 “零成本”。三是行政成本低。据不完全统计,实施“阳光信访”后,一个地市政府用于办理信访的行政成本可以减少79%,而节约的重复办理信访耗费的人力资源成本则无法计算。

4、适用性。一是简单方便。群众、领导、机关工作人员易学易用,使用方便。二是提高效率。实现了信访事项全部在线办理,变革了传统信访流转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下来的时间、精力用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三是落实法规。国家信访局副局长许杰指出:“'阳光信访'通过技术层面的设计,把《信访条例》的规定和要求,从技术层面加以保证和落实,'双向规范'的效果非常明显。”

三、“阳光信访”的成效

1、破解了信访工作的难题。淮安“阳光信访”实施三年来,处理信访事项21016件,95%以上得到及时妥善处理,群众满意度达99.3%。群众信访方式单

一、信息传递管道狭窄、办访过程不够透明、社情民意掌握困难、监督管理缺乏力度、信访群众往返奔波等难题得到了根本破解,全市信访总量、走访量明显下降,信访秩序根本好转。淮安市信访局于2008年被江苏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光荣称号。

2、形成了三方共赢的局面。“阳光信访”实施后,大量社会矛盾和信访问题得到了及时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社会稳定,淮安市连续三年进京上访保持全省最低水平,连续三年重点敏感时期实现进京“零上访”,连续三年无有影响的信访事件。社会各界都享受到了“稳定是福”的益处,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和谐稳定的环境人民大众共享,使信访工作真正成为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联系管道,“官方”与“民间”的沟通载体,受理者与信访者之间的对话平台,形成了群众、政府、社会“三方共赢”的良好局面。

3、产生了广泛热烈的反响。***同志做出批示,国家信访局两次派员赴淮安总结“阳光信访”工作经验。王珉,仇和等省、市领导同志做出了“学习借鉴”的批示。全国人大副秘书长刘振伟赞誉:“淮安'阳光信访'工程,提高了效率,方便了群众,规范了工作,整合了资源,强化了管理”。国家信访局副局长许杰认为:“淮安'阳光信访'的实践是对传统信访办理方式的改革与创新,是信访工作的一次革命”。江苏省信访局认为:“'阳光信访'是一次信访工作的飞跃”。中纪委、中央联席会议、国务院新闻办、新华社向中央领导同志和各省、市介绍“阳光信访”。广东、广西、浙江等近20个省100多个地市相继到淮安调研、考察,江西、贵州、海南、山西、山东等省、市相继推广实施。

第三篇:阳光信访工作总结

为维护群众利益、畅通信访渠道、延伸反腐触角,***纪委积极创新工作理念,推进阳光信访,将“纪检监察信访接待室”进驻县信访大厅,实现信访接待“关口前移”,在方便群众来访、主动化解矛盾、维护群众利益、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同时实现了由被动接访到主动服务的转变。

一是思想高度重视,大力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纪委一直高度重视解决群众的信访问题,并针对信访工作一直在县纪委信访室接访,既影响机关工作秩序又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纪检监察信访需求的实际问题,新一届县纪委班子经多方努力,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县信访大厅建成了30余平米的纪检监察信访接待室,将信访接待的 “关口前移”,直接面对全县来访群众,使信访接待由被动接访向主动服务、由被动查案向主动出击的转变,在推进纪检监察机关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方面迈出坚实的一步。

二是领导班子成员实行轮流接访,积极维护社会稳定。制定县纪委领导班子成员接待群众来访安排表,每周每天有固定的班子成员按计划轮流参加接待活动。要求值班领导把解决实际问题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积极做好疏导工作,依纪、依法、合情、合理、实事求是地解决来访者反映的问题。对公开接访的案件,值班领导在职责范围内能当场答复群众来访事宜的,给予答复,不能当时答复的,按照工作程序安排相关部门调查办理,研究解决来访群众的问题和意见并按要求给予反馈,确保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复。

三是倾听群众呼声,密切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自“纪检监察信访接待室”进驻县信访大厅以来,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95件次,息访60件次,办结35件次,工作效率较之前提高了50个百分点。***村村民***到县纪委来上访时,反映该村帐务记载的不清晰,要求予以调查。县纪委经过详细调查、核实和耐心的解释,这个由会计笔误造成的群众上访事件得到了化解。***对信访工作非常满意,他由衷地说:“真要感谢纪检监察信访接待室的同志,帮我弄清楚了这笔烦心七年的‘糊涂账’,还给了我一个明白。”

四是拓展案件线索来源渠道,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不久前,县纪委信访工作人员在处理一起普通信访案件中,从上访人不经意的话语中,发现某镇某村党支部书记可能存在违纪问题。得知此情况后,县纪委立即成立调查组。调查中发现,该村支部书记利用职务之便,以虚开发票的形式套取现金2600元,用于吃喝招待。县纪委按照相关党纪条规,对该村支部书记给予了党纪处分。

***纪委*在今后工作中将继续坚持执政为民、以人为本理念,把实现“大服务”确定为信访接待工作的目标和原则,进一步充分发挥信访工作职能作用,促进反腐倡廉建设走向制度化、常态化。

第四篇:对信访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作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

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保护信访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制定本条例。

对信访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要:信访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宏观背景下,进行体制现代化变革,改革现行的信访制度,推进信访工作的制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在法治框架内寻求新的解决方案,最终就是要依法规范信访秩序,形成一个良性的法治氛围,达到法治信访的目标。

关键词:信访制度;法律服务;依法行政

一、信访的历史沿革和概念界定

信访最早是在1951年6月7日政务院所颁布的《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中规定的。根据该决定对人民的来信来访的表述“各级人民政府对于人民的来信或要求见面谈话,均应热情接待,负责处理”,可以看出,这时期民主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就是有序的书信和“见面谈话”,由此我国的信访制度应运而生。我国信访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1951年6月至1979年1月的大众动员型信访。这一阶段的信访受到政治运动的制约,每逢政治运动一开始,来信来访猛增,其内容主要是揭发他人问题;到运动后期及运动结束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反映运动中存在的问题或要求落实政策的信访开始增多。这一时期国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领导干部接见来访群众日制度”,国务院几个信访机构于1965年成立了中央机关联合接待室,到1966年有二十多个中央机关参加联合办公。第二阶段是自1979年1月至1982年2月的拨乱反正型信访。在这一时期,信访迅速从国家政治生活中的边缘位置走到了中心位置,信访的人数之多,解决问题之多,都是史无前例的,大批上访者涌向北京,主要内容是要求解决大批历史遗留问题,平反冤假错案。为此,中央于1979年成立了“中央机关处理上访问题领导小组”。第三阶段是自1982年2月至1990年前后的安定团结型信访。随着国家在1982年宣告拨乱反正任务的基本完成,信访制度最主要的功能转变为化解纠纷、实现救济。[1]

“信访是指人民群众通过写信或面谈的方式,向党政机关、人民团体、电台报社等组织或领导人反映情况,对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及工作人员向负责人提出批评、表扬或建议。”[2]我国信访制度的产生与存在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这种制度曾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在听取社会弱势群体的呼声、实现社会正义等方面起到很大的权利救济作用。但它一方面敞开大门,向民众提供一种在法律系统之外解决法律问题的途径,另一方面又为对司法活动的行政性干预提供制度化的正当渠道。可以看出,我国的信访制度属于“公共行政”的范畴。“公共行政”不仅包括立法、司法,而且包括受到法律规范制约和授权等限定的政府的活动。信访表现在行政领域,是现代国家为公民提供的补救措施,公民通过获得司法行政中的补救,以保护其利益。[3]由于受到我国长期封建社会行政与司法合一体制的影响,群众习惯于通过行政手段化解纠纷,而不愿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矛盾。百姓仰仗“清官”为民做主的思想,是被儒家文化浸透深植于中国国民骨子里的一个传统,“因此,现行信访实际上是一种框定于行政权威或者说是领导权威的救济机制,虽然其宗旨和目的是为了寻求正义,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但实质上仍然是历史上的„清官情结‟,期盼借助行政权威的力量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4]。

二、我国信访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我国正在形成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失业工人要社会保障,被拆迁户要拆迁补偿,农民要征地补偿,军转干部要待遇,等等。社会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利益团体,有着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同时,公民的经济自由不断得到实现和扩展之后,公民主体的权利意识和对社会公益的关注也在日益强化,民主诉求的意愿不断增强,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不断高涨,而公民政治参与的扩大和提升,无疑会推动我国的法治化进程,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虽然目前的信访工作已陷入重重困境,但是信访在我国仍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它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意义。只要寻求新的出路,对信访制度进行准确的功能定位,就能使信访制度重新焕发青春。

近年来的信访量中还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涉法涉拆类上访持续攀升,居高不下。①笔者认为,应当及时把符合条件的信访案件直接引入法律渠道,以切实保障信访人的合法利益。一些问题本该通过诉讼渠道解决,然而群众却大量涌入信访渠道,寄希望于通过行政途径解决问题,“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律意识日益深入人心,公民的维权观念增强,这是我国民主和法制进程达到一定阶段的可喜表现,越来越多的公民把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民主要求通过上访来实现。这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好事,但群众无论遇到什么性质的问题,动辄上访,实可不必,公民的合法权益当然应受法律的保护,但法律更强调的是依靠法定部门依据法定程序去实现权益的保护,这是法治而非人治的要求。

涉法信访类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大部分信访群众对复杂的法律程序、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理解片面,陈述自己的问题缺乏客观全面性,感到解决自己的问题无从下手;

2、根据我国现行诉讼体制,有些问题要想赢得诉讼解决,必须具备相应的举证和应诉能力,否则即使有理也会败诉,这些障碍客观上限制了信访群众进入诉讼等程序解决问题;

3、客观评价我国公民的生存条件,大部分信访群众感到诉讼成本较高,无力支付诉讼等费用;

4、信访部门对上访事项进行询问掌握后,认定属涉法类问题,但由于职责所限,不可能为上访群众提供更进一步的帮助,而司法独立原则也使信访部门在运用行政手段将案件批转司法机关时十分慎重。”[5]因此,大量的涉法信访问题仍然滞留在各级信访部门无法解决,造成重复上访、越级上访、直至进京上访,影响社会稳定。

“法律应当达到和保护正义之目的。这既是人们的期望,也是立法者明确的或者默示的许诺。”[6]“信访制度虽然可以使法律正义的目标部分得到实现,但这一过程恰恰是以牺牲法律的自主性和现代法律赖以取得合法性基础的程序性价值为代价的。”[7]“但是在我们这样一个法治精神依然薄弱、人治传统依然强大的社会中,我们当然应该更多强调对司法救济制度本身的完善,而不应过分强化信访救济这种非司法救济手段。不过,也正因为建设法治社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防止用尽司法救济仍无法获得权利保障,我们仍然必须保留信访作为基础性的救济的权利。”[8]正因如此,针对目前大量的涉法上访,我们应该积极地加以引导,通过引入法律服务的方式,使上访者明白哪些问题应该上访或不该上访,哪些问题应由司法机关或行政机关处理。这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减轻党政机关信访工作压力,有利于信访问题的顺利解决,有利于增强群众对政府的信任感,有利于依法行政。

三、信访制度改革的可行性路径

在行政法制现代化的进程中,信访救济何去何从?学界一般有两种意见:主流意见认为信访制度从根本上说与法制化进程相违,应该取消这种制度;另一种意见认为关键在于信访立法,应将信访制度纳入法制建设的正规轨道;还有一些领导和专家建议重新构建信访体系框架,整合信访信息资源,探索“大信访”格局,并通过立法统一规范信访工作,从而建立起高效的信访监督监察机制。[9]笔者认为,任何一项法律制度的变迁都有其历史的过程,“法的现象绝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条件的发展变化而不断运动的社会现象”[10]。我们应该顺应社会的发展趋势和社会现实的需要,本着有利于确立司法的核心地位和权威,有利于实现对公民权利的有效救济,把信访放在国家整个权利救济体系的建设中整体考虑和推进,做出有益的制度创新。如贵阳市2003年建立的“人大信访法律咨询日”就是一个成功的尝试,在信访工作中引入法律服务机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依法去规范、去治理信访工作,用法治的方法和手段来规范信访制度,形成一个良性的法治氛围,达到法治信访的目标。

在具体的操作方案上,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建立公益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在党政和人大信访机构内设立公共法律援助机构,将信访和法律援助有机结合起来,聘请和动员有社会责任感、具备执业资格的人担任公益律师,为上访者提供法律服务。公益律师接到群众信访材料后,应提供免费咨询,并根据所反映问题的性质,为群众代写各类诉讼状或行政复议申请书,指导其按照法律途径解决问题。[11]大多数信访者为社会底层的工人、农民和市民,受职业水平、知识程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局限不可能熟知法律的条条框框,因此政府有义务为上访者提供必要的法律援助和法律支持。公共法律援助机构参与信访工作,就可以从专业法律的角度协调解决信访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使问题的处理一步到位,这样不但可以及时地解决群众上访问题,而且使上访群众懂得运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更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

(2)设立法律服务室。在各级信访部门建立信访法律顾问室工作机构,司法行政机关选派政治素质高、业务水平强的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员驻法律服务室开展工作,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开展法制宣传,向信访人宣传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对信访人的信访案件,需要通过调解复议、仲裁、诉讼程序解决的,要积极引导信访人依法处理,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对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信访人,要认真做好接待登记和审查工作,并依《法律援助条例》的规定组织实施;还可以接受信访部门的委托,提出涉法信访个案的法律意见,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法律论证,提出司法建议。

(3)建立信访代理制度。现代社会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在各个领域相继出现了各种代理机构,这些机构和组织的出现对公民权利的保障与实现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信访制度中,笔者认为也可以借鉴和引入代理制度。一些地区在街道办事处推行的信访代理员制度已经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但在信访制度中,必须明确信访代理的机构为非政府组织或群众自治组织,因为不行使国家权力的非政府组织或群众自治组织,能站在比较公正的立场上,维护公民个人的权利”[12]。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公民对待信访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像对待诉讼一样,聘请代理人为自己进行信访。如果有信访代理制度并能够理想地运行起来,那么就不会出现像2004、2005年那样的“信访洪峰”了。

(4)提高信访工作人员的法律素质。信访工作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在业务素质中,法律素质是一项重要内容。从信访所涉及的问题看,不少问题本身具有法律事实和法律适用的不确定性。缺乏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信访接待者如果仅仅根据上访者一面之词,对信访事件作出处理和答复往往失之偏颇,这是在信息非对称性状态下进行决策的必然结果;特别是涉及复杂的信访案件时,缺乏专业素质的信访处理人往往本能地从实体公正的角度进行评判,就可能引发更多的信访事件。如果不同的信访工作人员对同一类信访事件的法律实体和程序规则理解不同,就会导致紊乱,从而对信访制度的法治进程起着阻碍作用。法律素质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法律知识、法律意识和执法的能力,其中,掌握信访法律知识是先决条件,只有具备了信访法律知识,才会逐渐培养信访法律意识,提高信访执法能力。从目前情况看,一些地方的信访承办人员信访法律知识掌握不多,基本处在凭经验、靠政策办理信访的阶段,与建设法治信访的要求差距较大。提高信访队伍的法律素质的途径有两条:一是对现有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培训;二是有计划地引进法律人才。总之,只有整个信访队伍法律素质提高了,才能将建设法治信访推进到一个新水平。

可以看出,以上几条思路基本上都与法律服务相关,可以看出,信访工作迫切需要律师参与,律师运用自己的职业知识、执业技能和执业经验向社会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与国家政府部门和其他社会组织一起,肩负着推进社会民主与法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使命。律师参与信访成为信访部门搭建信访与诉讼、仲裁和复议等的桥梁:(1)律师制度和信访制度从根本上讲是一致的。从制度设立的目的看,都是国家为实现宪法所赋予公民的各项权利,解决人民群众遇到的困难而设立的;从制度本身所起的作用看,都具有排忧解惑、化解纠纷、保障公民合法权益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从制度的性质看,都属公民合法权益保障制度,属社会矛盾解决机制的组成部分,一个是通过私权力救济渠道,一个是通过公权力救济渠道,但最终的目的完全一致。(2)律师参与涉法信访工作与信访部门的工作内容存在交叉之处。信访的服务对象中有一大部分处于社会弱势地位,缺乏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所以才会选择最方便的上访作为他们维权的手段,而律师参与此项工作后,对待这类人,可径行启动法律援助程序,采用缓、减、免律师费的办法为上访当事人提供便捷、优质的服务。(3)实践中两者具有互补性。无论是信访部门还是律师服务机构,在完全相同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前提下,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同时同地看待同一信访事项所做出的反应,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最终形成的意见、观点和解决方案,正确率高,可行性强,有利于问题的解决。[13]同时,律师通过执业活动,向社会主体阐释法律精神并激活了法律原则与法律制度,促进了社会法治水平的提高。

四、关于信访制度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政治现代化程度的不断加深,随着人们权利意识与主体意识的觉醒,公民的政治参与也将会不断扩大,也必定会有更多的人通过政治参与寻求个人权利的保障与实现,必将不断尝试在现行的参与结构中逐渐找到实现自身利益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也不难理解信访机制的功能不断扩张的现实原因,回顾一下我国信访制度的发展历程,客观地讲,它作为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一种收集和反映民情的制度设计,在听取社会民众呼声和实现社会公正等方面确实起到过一定的权利救济作用;但同时我们应当看到,在制度设计之初它就处于我国的法律系统之外,实际上是一种反映民情和解决民众问题的“制度外的正式制度”,这种“制度外的正式制度”向社会公民提供了一种在行政和司法系统之外解决问题的途径,它由过去的“诉情”(反映民情)转向现在的“求解”(解决问题),成为社会公民面临问题和矛盾所选择的并且优先于其他行政救济或司法救济而选择的救济方式,其功能已经发生了严重的扭曲。

信访制度实际上是实现政治需要的一种手段,为经济基础、国家政权和社会制度服务,通过国家机器去协调、去规范各种社会关系,以期达到维护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让人们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目的。传统的信访制度的功能发生了扭曲但并不是说信访制度在我国现行的政治体制下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也不是说信访制度对法治丝毫没有贡献,“在如今我国司法公正和法律服务都不能令人满意的大环境下,信访制度却又能使有些问题得以合法合理解决,且对于权力监督机制的完善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4]。我们认为,信访制度的出路在于制度创新,信访是关系政府公信力的重要的制度设计,信访这种传统制度也需要进行与时俱进式的变革,使得传统的信访制度通过制度创新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应当是信访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必由之路。

不可否认,信访制度的强化不利于我国目前正在实施“依法治国”的宏伟治国方略,不利于推进我国的法制进程,我们应该更多强调对司法救济制度本身的完善,而不应过分强化信访救济这种非司法救济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公众通过司法救济途径还不十分有效的情况下,信访制度的稳妥改革是很有必要的。为信访制度的改革注入法治的精神,在法治的框架内对信访制度进行渐进式的改革,将信访工作和法律服务相结合,那么80%的涉法信访案件就能够通过司法途径得以解决。因此,应继续将信访置于适当位置,从完善国家整个解决纠纷机制的高度来改革、改进信访。通过渐进的方式疏通公众参与和投诉的渠道,树立司法的裁判权威,并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这才是我国信访走出困境的根本出路。

第五篇:加强信访制度建设

信访制度编辑

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信访制度,是指公民个人或群体以书信、电子邮件、走访、电话、传真等参与形式与国家的政党、政府、社团、人大、司法、政协、社区、企事业单位负责信访工作的机构或人员接触,以反映情况,表达自身意见,吁请解决问题,有关信访工作机构或人员采用一定的方式进行处理的一种制度。

2013年,中国信访制度正在进行重大变革,即国家对各省市不再搞全国范围的信访排名、通报,有关部门确立了“把矛盾化解在当地”的新思路。[1]

2014年2月,中央要求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增强办理透明度。[2]

目录

1特点

2功能

3发展阶段

4代表建议

5制度改革

1特点

编辑

①主体的多方性,包括:被信访人、信访受理人、信访人。

②内容的复杂性,信访内容涉及面宽,除信访人反映的土地、腐败、城建、劳动人事、民政、政法等问题外,凡是生活中发生的涉及政治权力运行和政府职能行使的问题都可以信访。由于信访内容涉及多方利益和广泛的社会关系,从而形成了信访制度内容的复杂性。

③形式的灵活性,除了传统的书信和走访形式以外,信访的基本形式也在不断增多,电子邮件、传真、电话等都可以作为信访的形式。随着互联网技术和政府办公网信息化建设,信访的渠道在不断增多,通过部门领导公布的微博、QQ等信息化手段来反映问题,可以做到信访足不出户。

④运行的程序性,信访制度运行的程序是指信访的方式、步骤、路径。程序性是指这些方式、步骤、路径由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所规定,具有相对确定性,而不能是一种无序的状态。信访案件的受理、转办审批、回复期限、督办审查、答复上访人的方式方法等均有相应的规定,各信访部门之间的职责划分、案件的终结也有相应的规定。信访讲求程序性就是要以最小的运行成本换取最大的成效。

2功能

编辑

①民主性和政治性

信访制度我国国情的具体体现之一,人民群众通过信访渠道来反映自己的要求和意见,也是法律所赋予权利之一,也是社会注意民主的具体体现,也是人民意志的表达,同时信访制度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主。尤其是国家法律体系不健全的情况下,国家更应该注重人民通过信访来表达自己的意见,也是普通老百姓参与政治的一种方式。

②维权性和补救性

在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安定的情况下,信访是人民群众迫不得已的选择,也是人民群众权益受到损害和遭遇不公待遇等情况下,寻求维权和补救的手段。通过信访这种方式,损害的利益和不公待遇得到恢复或有效处理,因此可以说信访具有维权性和补救性。

③监督性

监督是对某一特定事项或过程进行监视﹑督促和管理过程,来达到预定的目标,信访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达到监督效果。人民群众的申诉和控诉情况反映到国家信访部门,信访部门受理后,来把情况反馈给相应部门,对相应的机关施压,起到督促作用。

3发展阶段

编辑

中国现代信访制度的建立已有五十多年的历史,并逐渐呈现出法制化的趋势。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70年代末)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注重倾听民声民愿,把信访看成是党和政府加强与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这一时期是信访制度的雏形时期,其主要内容:

1951年6月当时的政务院颁布了《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份关于信访工作的文件,文件中明确强调,各级政府应为人民群众做主,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服务,做好与人民相关的事情,鼓励人民群众积极监督政府的工作和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反映情况。1957年11月国务院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指出各级领导要亲自接待、阅批人民来信来访制度。

第二阶段(改革开放至90年代初)

《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草案)》的制定开创了信访制度新时期,随着国家改革开放后,“文革”遗留问题被突击性解决,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逐渐恢复正常,针对这一情况,1982年2月国家及时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通过了《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草案)》

和《当前信访工作的形势和今后的任务》,这也标志着我国信访制度逐渐走上了正规化道路,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条例(草案)》共六章二十一条,为信访机构设置、信访工作人员的配置、办理信访事项的原则和方法提供了依据,省市级以下(包括省市级)党委和政府可以联合设立信访工作机构,也可以分别设立信访工作机构,各大部委及县级企事业单位可以设立信访工作机构,或配备专职信访干部”。《条例(草案)》还规定信访工作要遵循“分工负责、归口办理、件件有着落、有结果”的原则,对于涉及到几个部门、情况又比较复杂的信访问题,应由党委或政府负责同志组织有关单位联合办理。处理意见不统一的,原则上由党委和政府出面主持,会商办理,并设立了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

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

为了适应新信访形势的需要,更好地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信访秩序,1995年10月28日,是信访工作标志性的日子,国家颁布了《信访条例》,这是我国第一部信访行政法规。《信访条例》的出台是对建国以来信访工作中的经验和做法的一次全面总结和肯定,是国家在信访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做出的重要努力和尝试。从《关于处理人民来信和接见人民工作的决定》到《国务院关于加强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工作的指示》到《党政机关信访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到国务院《信访条例》,信访制度的发展过程是一个边实践探索、边向法治轨道靠近的过程,国家将致力于建立一套系统而权威的规范信访活动的法律制度,将信访逐步推向法治化。

4代表建议

编辑

2014年1月8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指出,信访是反映社情民意的“晴雨表”,当前群众通过信访渠道反映问题的意愿仍很强烈,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3]

2014年3月11日,全国人大代表、怀化市长李晖向大会建议,加强信访工作的顶层设计,加快启动信访立法,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制度,厘清信访制度与其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边界。[3]

李晖介绍,目前信访工作主要依据2005年国务院颁布的《信访条例》来开展。《信访条例》只是一部行政法规,在法律体系中地位和等级较低,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信访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现行信访工作法规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相适应的情况逐步显现,特别是信访工作的法规和政策性文件比较零散,不便于执行和规范工作。[3]

5制度改革

编辑

始于2005年的信访排名制度,因为与地方党政领导升迁直接挂钩,造成地方信访压力很大,被指导致各地信访部门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截访”,甚至雇佣“黑保安”,设置“黑监狱”,发生恶性事件。取而代之的是,中央与地方之间建立点对点的通报机制,完善信访约谈制度,帮助地方反省问题,研究对策,督促落实解决信访问题的责任,确保对群众的合法合理诉求解决到位。

一位西部省份信访局副局长证实,国家取消信访排名通报制度已经在全国范围内铺开。“取消排名确实减轻了工作压力。”该副局长说,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该省已经取消省级对地市级的“信访排名”,“让各个地方有更多的精力去处理发生在当地的信访案件,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去搞公关、抹数字上”。[1]

(注:具体详细内容请翻阅参考资料:[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创新群众工作方法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建立网下办理、网上流转的群众信访事项办理程序,实现办理过程和结果可查询、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增强透明度和公正性。

下载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 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全面推进“法治信访、阳光信访、 精准信访”建设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信访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5篇)

    对信访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摘要:信访是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是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民主政治权利的具体形式。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宏观背景下,进行体制现代化变革,改革现......

    对新时期信访管理工作的思考

    对新时期信访管理工作的思考 □ 顾亚娟 (蛟河市委党校, 吉林蛟河132500) 摘要: 经济要发展, 稳定是前提。但是, 当前大量的信访问题明显地牵扯各级政府的精力, 障碍经济的发展, 而且......

    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进和谐**建设

    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进和谐**建设今天召开的全市信访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我们表彰了2004年度信访工作的先进单位、个人和“三无”乡镇(街道),交流了工作经验,签订......

    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进和谐**建设

    提升信访工作水平推进和谐**建设今天召开的全市信访工作会议是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我们表彰了2004年度信访工作的先进单位、个人和“三无”乡镇(街道),交流了工作经验,签......

    关于信访改革的思考

    关于信访改革的思考内容摘要:信访制度是我国政府联系群众,实现公民合理参与政治活动的重要渠道,是民众利益表达的重要方式。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信访制度走过了60年的风雨历......

    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情况报告

    加强信访法治化建设情况报告近年来,我局在省XX厅的领导和XX市人民政府关心、支持下,法治信访建设取得一定实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信访法治化建......

    信访信息网建设方案

    为使**信访信息网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传递动态信息、宣传政策法规、交流典型经验、网上信访、提供资料下载等作用,我们将建立全县信访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具体方案如下:一、......

    对金融危机引发信访问题的思考

    对金融危机引发信访问题的思考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经济形势对社会稳定的影响日益突出,经济利益纠纷、民工工资已成为当前突出的信访热点问题,尤其是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