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3 20:20: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 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职工代表大会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制度,是鞍钢职工对鞍钢有效进行民主管理经过鞍钢各级工会组织50多年实践所证明的基本形式。厂务公开是新时期鞍钢深化企业民主管理、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一种新的形式和途径,体现了职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国企改革逐步深入条件下,对企业发展的关切程度越来越高,对决策的参与意识、对切身利益的维护要求越来越关注,在实践中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越来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在许多方面,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与职代会制度两者是有共性的,但它们本身各自还有许多独到之处,需要鞍钢各级工会组织在鞍钢做大做强实现两步跨越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实践。我们建设公司对实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在公司工会的领导下,认真贯彻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职代会制度与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有着内在的紧密联系

1.职代会与厂务公开都是贯彻落实党的“依靠”方针,调动全体职工积极性办好企业。职代会制度是多年来被国家

2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常会出现“拍手开会、鼓掌散会”的情况,随意性较大,行使职权的范围也相对较小。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应让职工了解、参与、管理的内容不易及时吸纳到职代会的范围内。而实行厂务公开,范围就比较广泛,内容更加具体。如近年来有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对职工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往往搞暗箱操作,为腐败提供了土壤和空间。而厂务公开使这些暗箱操作的热点问题公开化,职工形象地称之为“阳光工程”,增强了透明度,减少了职工的疑虑,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

第三,厂务公开保持了职工民主管理的连续性。职代会一般一年只公开一到两次,间隔时间较长。在职代会闭会期间,企业许多需征求全体职工意见的问题,如企业改制方案、生产经营策略的调整等问题,如果等下一次的职代会来讨论,往往造成企业丧失发展良机。这时职代会滞后的缺陷,厂务公开就可以来弥补。通过厂务公开深入到班组、车间等最基层的生产一线,以厂情发布会、厂务公开栏、厂报等形式,将需要公开的内容及时与职工见面,职工的意见也能有效、快捷地向上反映,扩大了覆盖面,提高了透明度。

第四,厂务公开深化了职工群众的监督职能。在企业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是一个敏感的问题,也是职工最关心的热点问题。在厂务公开的十项主要内容中,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公开是重要的一个方面,将领导干部的廉洁情况向职工公开,接受职工的监督评议,可以有效地防止领导干部利用职权为个人谋私,实现阳光办公,有利于企业党风和廉政建设,真正有效地发挥民主管理的监督职能。

第五,厂务公开深化了民主管理的工作机制,使民主管理工作形成了合力。职代会作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在企业民主政治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为职代会常设机构的企业工会,往往“孤军作战”,有时难免力不从心。而厂务公开是通过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把企业各职能部门全部调动起来,其形成的合力比工会一家抓更有威力,更有优势,也更有效果。

三、正确把握厂务公开与职代会制度的关系,提高厂务公开运行质量。

第一,厂务公开要以职代会为基本载体,不能以厂务公开取代职代会。职工代表大会作为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它的职能已被国家法律所确定,有一套相应的组织制度作保证。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职代会制度在企业的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个别职工认为实行厂务公开,许多内容都囊括进去了,职代会可要可不要。这样的看法显然和推行厂务公开的初衷背道而驰。推行厂务公开的意义在于充实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加大基层民主建设力度,而不是剥弱职代会,剥弱企业的民主管理。厂务公开只有坚持以职代会为载体,才有法律依据,有组织保证,有章可循,6

第二篇:浅谈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思考(共)

浅谈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的思考

在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动企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这项工作在企业发展还不平衡,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广大职工民主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还不相适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理论与实践问题。针对当前的实际,要切实提高对企业实行民主管理重要性的认识,在实践中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以加强领导,深入宣传为“着力点”,提高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

(一)国有企业应当实行民主管理的依据

第一,这是我们党长期坚持的一贯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七大都强调扩大基层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十七大报告将包括企业民主管理在内的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明确提出:“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推进厂务公开,支持职工参与管理,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党的十七大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第二,这是国家法规政策的要求。我国《宪法》、《劳动法》、《工会法》、《劳动合同法》、《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明确规定了劳动者通过职工代表大会或其他形式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权利,企业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第三,这是发展企业民主管理的要求。推行企业民主管理,由职工直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切实保障职工群众对企业发展改革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有利于坚持和巩固职工群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反映和实现职工群众的意志和愿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四,这是维护职工民主政治权利和劳动经济利益的需要。企业实行民主管理,是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利的重要手段。只有建立和不断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切实落实职工群众的各项民主政治权利,职工在企业中的劳动经济利益、精神文化权利等得到切实维护,才能在企业建立起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二)坚持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不能松动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广大职工群众的伟大实践和创造,是我国企业管理制度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一,职代会具有明确的法定地位。我国的《宪法》、《企业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对这一制度作出明确的规定。《宪法》第十六条规定:“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工会法》第六条规定:“工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职工代表

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本单位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为落实和实施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提供了法律依据。

第二,职代会具有比较完备的组织制度和工作制度。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职代会制度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备的组织制度和工作程序,包括代表产生、组织框架、会议召开、职权范围、表决程序等,为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

第三,职代会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职代会实行的是代表制。职代会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群众性,能够代表全体职工的意志,由他们直接行使民主权利,能够从不同方面代表反映全体职工的意志和要求。

因此,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和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动摇。同时,又必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对职代会的职权、组织制度、工作制度进行认真总结和创新,使职代会制度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完善。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仍需要继续推行企业民主管理

第一.推行企业民主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法人治理结构,不仅要理顺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关系,还要规范企业经营者与劳动者的关系。在现代企业中,企业是资本与劳动相结合的经济组织,企业利益是所有者利益与职工利益的有机统一体。劳动者是企业利益的合作者,是劳动力资本的“投资者”,与企业经营者同为企业的“主人”。所以,付出劳动、创造企业经济效益的广大职工与企业经营者要对企业进行共同治理,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管理。

第二,职工代表大会是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权力的分配、监督和内部协调关系的制度性操作,职工代表大会是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是根据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建立起来的一项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制度,企业法人治理与职工代表大会,在主体、性质、职能和职权等方面各不相同,不能互相代替,只能按照各自的职责要求,从维护企业的整体利益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出发,实现互利共赢。

二、以健全组织、完善制度为“着力点”,推动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

(一)科学规范,大力推进职代会制度建设

第一,科学调整和创新发展职代会职权。当前,我们执行的职代会制度,主要依据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条例》规定了职代会五项职权,即重大决策事项的审议建议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查同意或否决权;对职工生活福利等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对企业行政干部的评议监督权;根据授权民主选举(或推荐)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选举权等。这个《条例》是1986年改革开放初期,由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时间已经过了将近24年,中国经济形势和企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我们有必要根据新的形势任务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对职代会的职权及相关制度进行逐项梳理,该坚持的坚持,该完善的完善,该发展的发展。我们认为,可以在“五权”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新

“五权”。一是保障决定权。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的审议决定权,是职工实质性的权利。这个权利包括职工下岗分流和再就业,职工公积金、福利费使用,社会保险事业、劳动保护等事项要向职代会报告,听取职代会的审议意见,并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相关事项依法作出决定。二是落实否决权。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权利监督机制。职代会的否决权要有相应的扩大,以促进企业约束制衡机制的形成。通过实践,在以下事项上职代会可以行使否决权;(1)有关企业重大决策,不合理的企业兼并、破产、拍卖等方案;

(2)危及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建设、施工方案;(3)不合法、不切实际的规章制度;

(4)民主评议信任票低于60%的干部不该聘用的而聘用的;(5)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方面应该公开而未公开的。三是扩大知情权。知情权是落实企业民主管理职权的前提。如企业改制方案、经营状况、利润分配方案,都应通过职代会让职工了解。现在普遍实行局务公开,就是把广大职工关心的企业生产经营问题、职工切身利益问题,以及直接关系企业党风和廉政建设的问题等用公开的形式公布于众,为职代会闭会期间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监督提供有效载体。四是拓展共决权。共决权是西方劳资双方对企业管理共同作出决定的权利,是劳动者权利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们除了改制企业按规定选举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以外,共决权更多的是用于企业管理的诸多领域,如职工代表参加局长办公会、局务会等。五是用好选举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随着职工民主意识和自身素质的不断提高,为职代会行使这一职权提供了保障。如一些企业工会组织改选换届直选工会主席和副主席,职工代表由基层单位民主选举产生等,充分体现了选举的群众性和普遍性。

第二,切实发挥职代会组织制度的作用。职代会主席团、专门工作委员会和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制度,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而建立的职代会的重要组织制度,二者相互配合、有机衔接做好职代会召开以后及闭会的各项工作。要切实发挥好职代会主席团在会议召开期间和在职代会闭会期间的重要作用,对于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的内容,要在下一次职代会上报告和予以确认,并形成决议,以符合现有法规规定的程序。

第三,严格规范职代会的工作制度。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职代会操作程序和办法。要确保企业职代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抓好职代会会前、会中和会后等环节的工作。经过多年实践,我们建立了职代会预告预审制度、职代会质量评估制度、职工代表述职制度等,对提高职代会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职代会召开之前,把筹备组织会议过程作为职代会的必然程序,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的重大决策、职工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广泛征集议题和提案,经由企业工会听取职工意见后与企业协商确定,并在会议召开七日前以书面形式提前送达职工代表。在职代会召开过程中,审议的内容务求具体,要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紧贴职工的生产生活实际;议程的安排务求合理,避免会上“多听领导少听群众”或“只听领导不听群众”的现象,给职工代表充足的时间就其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领导交流沟通、献计献策,积极对提案进行审议;表决的程序务求规范,要完善表决制度,对企业重要的规章制度、汲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要坚决实行无记名分项票决制,切实保障职工代表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和意见。在职代会召开之后,要抓好决议和提案的落实工作,并在下次职代会召开之前将决议和提案的落实情况向职工代表进行详细说明,以全面提高职代会制度的工作质量。

第四,努力做好职工代表工作。要不断健全完善职工代表的产生、培训以及考核机制。首先,职工代表应当以班组为单位由职工直接民主选举产生,并实行常任。职工代表应当包括不同岗位、不同工种、不同层面的干部职工,以确保职工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真正的民主性。其次。由于职工代表来自企业的不同层面和岗位,自身的素质条件不同,要加强对职工代表

培训指导。要把职工代表培训工作纳入企业职工教育总体规划,做好职工代表届前、届中和换届时的培训工作,使职工代表了解企业各方面的情况,掌握相关的企业管理知识和民主管理知识,提高职工代表的参政意识和履职能力。再次,要建立健全职工代表的述职制和考评制度,对不能履行职责的代表及时撤换,有效激发职工代表队伍的生机活力;积极探索建立职工代表的激励机制,吸引和鼓励更多的职工群众参与到企业民主管理工作中来。

(二)扎实工作,大力推动局务公开制度深入发展

要把局务公开工作与完善职代会制度相结合,使局务公开工作切实成为职工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个过程,成为落实职代会职权的有效形式。

第一,要在深化公开内容上下功夫。一是局务公开工作要向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延伸。比如当前要把企业深化改革、主辅分离、邮政重组等企业重大决策、计划的制定、实施的过程向职工公开,使职工在知情中理解改革,在参与中支持发展。二是局务公开工作要向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延伸。比如对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要向广大职工公开方案制定、实施的全过程,积极推进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三是局务公开工作要向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延伸。以工程建设、物资采购、招标投标、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的公开为切入点,实行“阳光管理”,把局务公开民主管理融入到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变成具有稳定性与权威性的规章制度。

第二,要在规范公开程序上下功夫。要建立和不断完善局务公开工作标准和程序,使局务公开的具体操作成为企业管理的规定动作。即要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又要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即要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要公开对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避免局务公开工作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努力提高局务公开工作质量。

第三,要在健全领导机制上下功夫。企业党委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定期对局务公开工作进行调查研究,领导落实局务公开的有关规定、办法。行政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执行人,要把局务公开工作纳入企业目标管理。纪委监察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监督人,要对局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督促整改。工会是局务公开工作的第一协调人,要认真组织干部职工参与局务公开工作,及时培训职工和职工代表。职工是局务公开工作第一评价人,我们要以职工满意不满意作为评价局务公开工作的标准,要善于整合各方力量,发挥整体作用,推动局务公开工作深入发展。

三、以激活主体,履行职责为“着力点”,切实加强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

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在新的形势下,要激活主体、强化领导,形成合力,从而保证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

(一)加强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领导,不断完善民主管理工作责任机制。

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有关方面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把企业民主管理融入到依靠职工办企业的体制、机制、制度中

去,纳入企业绩效考核中去,要逐步建立健全民主管理责任制。

(二)认真总结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经验,大力宣传推广典型事迹。

典型凝聚着干部职工的智慧,蕴含着许多本质性的经验,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和推广价值。对基层创造的好经验,要进行总结提高,在全局的范围内推广实施,从而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加符合职工群众意愿和要求,更加有利于邮政企业的改革发展。

(三)站在时代发展的新高度,勇于探索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

适应时代发展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是使这项工作保持生机和活力,不断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民主管理工作要坚持和发展,就必须不断创新。要根据形势需要、企业实际和职工要求,积极探索深化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发展创新企业民主管理内容、形式、平台、载体;积极探索和把握新形势下邮政业开展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用理论创新推动实践创新。

(四)以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注重提高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实效性。

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各项企业民主管理制度,真正使企业民主管理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健全、机制完备、程序合法。在工作中,要逐一落实每项制度的工作内容,要严格按规范程序运作,并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工作程序和操作规程。要加强对企业民主管理工作的指导和督查,建立定期检查制度,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综上所述,坚持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是邮政企业改革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邮政企业的客观需要,是建立邮政企业稳定劳动关系的重要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始终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加强邮政企业民主政治建设,为邮政企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贡献力量。

来源:辽宁阜新市邮政局工会副主席于洪涛

本文编辑: 辽宁

第三篇:关于厂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厂务公开的实践与探索

厂务公开是广大员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一个有效方法,是加强企业经营管理、增强企业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体现,是推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形式。现在厂务公开制度经过近十年的探索实践,已融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转化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行政方式,推动着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传统厂务公开机制中存在的问题

基层组织是进行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实体”,对发挥厂务公开的作用,有着重要的影响力,长期以来,对这项工作都还停留在被动地接受上级指导的局面,基层组织对厂务公开工作也比较粗放,重视制度建设,忽视制度执行,重视公开结果,忽视过程监督,重视人治,忽视法治,这些都在厂务公开的实施过程中暴露出不同的问题。

一是对厂务公开制度的思想认识不高。尽管我们企业几年来就一直倡导开展厂务公开工作,但是,在一些领导中,仍然存在着不愿公开,不想公开,不必公开,没有什么可公开的认识问题;在一些职工中,认为公开是走形式,走过场,解决不了实质问题,公开不公开与自己关系不大的认识;随 着厂务公开这一制度的深入推进,由于一些深层次的思想认识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导致公司厂务公开工作一度出现迫于形势,被动应付的局面,没有做到真心实意公开,造成职工参与的热情下降。

二是重视职代会的公开形式,忽视其它公开形式。过去的厂务公开工作满足于职代会这一基本载体,在开职代会时,由公司各领导对职工代表作一下工作报告,然后通过一些决议就万事大吉。对厂务公开的其它形式和企业热点、难点等问题的公开过程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导致许多应及时公开的项目都没有公开到位,对一些诸如新制度出台、评先评优等职工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没有认真去组织公开,或公开后无信息反馈渠道,导致日常公开工作流于形式,走过场,使职工对厂务公开的信任度降低。

三是厂务公开的工作流程不清晰。在遇到一些属临时公开或阶段性公开以及综合性公开事项的时候,无规范的工作流程,厂务公开办公室又对各公开部门或承办单位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得各基层单位厂务公开的形式和程序五花八门,“百花齐放”,不利于厂务公开的规范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厂务公开作用的发挥。

四是厂务公开工作的考核机制不全。在公司下属的一些基层单位行政领导对落实厂务公开制度积极性不强,责任意识相对薄弱,厂务公开工作的好坏与业绩考核无多大关联,弄不清楚谁监督谁,为什么监督和如何监督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无法用职工的满意度来衡量厂务公开工作的质量,从而影响了公开效果,导致企业职工和行政不能正确对待厂务公开这一制度。

(二)运用现代管理控制程序,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实践与成效

针对以上情况,按照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控制程序作为蓝本, 借鉴ISO9000原理的八项管理原则,并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厂务公开控制程序。首次把现代现管理控制程序,运用到厂务公开工作中来,形成了一套规范的厂务公开管理体系。

一是强化领导,健全制度。以厂务公开控制程序为主要工作指导, 成立由行政一把手任组长,党委书记和 工会主席任副组长的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纪委书记任组长,纪检、审计、工会等有关部门负责人、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职工代表为成员的厂务公开监督小组;其他党委、行政领导及纪检监察、人资管理、工会、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厂务公开办公室和厂务公开专项小组,形成了党委是第一责任人,行政是第一执行人,纪委、工会是第一监督人,职工群众是第一评价人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强化厂务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以确保厂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健全、完善厂务公开有关工作制度并落实相关责任人,建立责任追究制 度,使厂务公开工作走向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基本形成领导重视、机制健全、责任到人,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齐抓共管,业务部门具体承办,基层单位和职工积极参与的运行机制,进一步保证了厂务公开工作的稳步进行。

二是明确职责,规范流程。努力在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明确职责上下功夫,对各机构成员的职责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分工,以确保在公开的每一个环节中都能具体落实到人。同时以确定内容为重点,在领导支持、指导作用下,充分利用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和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借鉴湖北省企事业单位厂务公开民主管理控制程序来规范我们厂务公开的工作流程。

通过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过程控制,以职工关心的热点问题、企业改革发展的难点问题和生产经营管理的重点问题为切入点,调动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通过不断的持续改进,达到让职工满意、企业满意的目的,从而提高厂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管理水平。

三是严格管理、强化监督。运用ISO900原理的控制程序,是一个有公开、有监督、有整改、有结果到再公开的严格的闭环管理过程。我们除了充分借鉴和运用这一流程外,还在公开的过程始终强调全程监督,而且从开始实施到结果反馈到再次公开,注意在监督中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和呼声,从而不断探索和改进。使厂务公开既立足于真公开,又 对具体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参照性和规范性,较好地解决了实际问题,也进一步得到广大职工的认可和参与,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主人翁意识。

四是加强考核,不断提高。任何一项制度如果不去落实或者对落实的过程没有考核机制,那么这项制度即使不是形同虚设在执行的过程中也会大打折扣,达不到建立制度的预期目的。厂务公开工作也是一样,一方面要积极开展具体工作,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考核,通过实践,不断提高,才能体现厂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通过建立厂务公开预审制度,在源头上确保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建立监督检查和评议制度,以加强对公开过程的监督检查,并根据职工评议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厂务公开领导小组的决策依。同时按厂务公开职责权限和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厂务公开重大问题责任追究警示书制度,由监督小组不定期地对厂务公开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公开内容不实或弄虚作假等情况,对分管领导和责任单位负责人和责任人提出考核并限期整改。建立厂务公开信息反馈制度,以便于及时收集职工群众对厂务公开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完善考核机制,把厂务公开纳入民主管理创新、干部考核、双文明建设评比和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和依据。通过公开赢得信任,通过民主吸纳智慧,使企业领导和职工群众真正体会到了厂务公开的好处,从而不断提 5 高对厂务公开工作的认识,为建立厂务公开的长效机制奠定扎实的群众基础。

(三)对推进厂务公开工作,发挥厂务公开作用的一点粗浅认识

进行厂务公开,让职工参与企业民管理不仅是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企业对职工的一种赏识手段,它能满足职工归属的需要和受人赞赏的需要,尤其是它给人一种成就感。很少有人参与商讨和自己有关的行为(参与行动)而不受激励的,职工在参与制定计划或作出决策后,通常在接受和执行这项任务时热情更高,即使参与的范围有限,也会有好处。如果说厂务公开开辟了企业和职工之间一个新的交流和沟通平台,那么运用控制程序则增强了这个平台的互动性、规范性和常态性,使厂务公开机制更好地融入企业的管理制度,促进厂务公开作用的发挥,使职工在多途径参与企业管理,发挥主人翁作用的同时,也进一步拓宽了民主管理渠道。

一、发挥厂务公开作用的两个必要前提

厂务公开的本质就是还权于民,厂务公开的实施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的过程。我们运用现代管理控制程序,最终目的是以职工为主体,建立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体系,规范厂务公开工作,以便更好地推进企业民主法治建设,推进企业改革发展。通过具体实践证明,要顺利运 用好这个控制程序,使其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必须做好两个前提:

一、统一思想,加强领导,不断提高对厂务公开的认识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落实厂务公开制度的首要前提。要不断通过联系干部职工的思想实际,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上级领导和公司领导关于推行厂务公开的重要指示和讲话,学习上级部门关于厂务公开的文件精神,引导干部职工,不断提高对实行厂务公开制度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通过学习,使各基层单位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厂务公开是形势发展的必然产物,是推进基层民主管理的客观趋势,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也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因此,不是企业想不想、愿不愿、能不能、敢不敢公开,而是必须自觉实行公开。只有坚持全过程抓认识,进一步增强企业上下推行厂务公开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我们的厂务公开控制程序才能顺利实施,才能在企业的改革发展与稳定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并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和形势任务教育的深入,使职工们深刻感受到个人的命运和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增强对企业的关切意识、对管理的参与意识和民主意识,从而使大家明确地认识到厂务公开制度是一项与己有关、于企业有利的重要工作。

二、抓住重点,明确内容,把厂务公开贯穿到企业发展全过程。在推行厂务公开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重点,明确广大员工当前关心的热点问题,把厂务公开贯穿到企业发展的全过程,让职工恰当地参与企业管理,才能促进厂务公开控制程序的深入推进,促进民主管理体系的进一步提升。

一是企业发展建设中改革、经营管理的难点公开。将企业的发展规划、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存在的困难与风险、生产经营目标任务、重大技术改造项目、经营考核管理办法、优化运行和效益最大化的措施等问题及时向员工公开、宣传,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亮家底”,增强员工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以及与企业共呼吸共命运的责任感,使职工了解企业的发展状态,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二是职工关心的热点公开。将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约情况、工资奖金的分配考核办法、员工疗养的执行情况、送温暖资金的发放、体检及女工保护、教育培训、住房货币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工作进行公开,做到层层宣传,政策透明,确保在操作中公平、公正、合理,使每一项政策的实施,都能够得到职工的拥护和支持。使广大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真正成为企业的主人。

三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敏感点公开。对干部的任用、党员发展、领导干部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定等有关内容都要通过规范的公开,使领导干部都能够在群众监督之下,注意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从而保障广大职工的各项民主 权利,防止和克服用人机制上的不正之风,以建立一支能力突出,业绩显著、群众公认的企业领导人员队伍,为企业的改革者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要充分发挥厂务公开的作用,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在厂务公开控制程序操作的具体过程中,如何做到会公开、敢公开、真公开,切实发挥出厂务公开的作用,将直接影响到民主管理工作的进程。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好厂务公开的作用,必须在实施过程中结合企业实际,加大工作力度,注意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厂务公开与职代会的关系。职代会制度是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制度,厂务公开为我们找到了新形势下既坚持职代会制度,又促进职代会制度建设的有效途径。可以说厂务公开既突破了职代会在时间、人员、内容等方面的限制,又能够及时通过各种灵活有效的形式,随时公开厂情,使职工知企情、监企事的权力行使能够经常化、制度化。厂务公开在内容、程序、监督保障机制等方面既依附于职代会,又不同于职代会。厂务公开制度在落实职代会赋予的权力的同时,又丰富和拓展了职代会的内容和形式,提高了职代会的质量和实效,促进了职代会制度的巩固和提高,使职代会制度更好地适应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需要。从体制、机制、制度上推进了职代会制度的建设。二是处理好厂务公开与加强企业党风廉政建设的关系。厂务公开是落实职工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权利,更好地发挥职代会作用的必然要求。坚持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需要积极推行和深化厂务公开工作。注重在思想上破除厂务公开监督工作的认识问题,解决厂务公开监督机制不健全,弄不清楚谁监督谁,为什么监督和如何监督的问题。对每年一度的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的内容、程序、结果、奖惩及干部任用情况等方面都纳入了厂务公开的范围,使厂务公开真正地做到真实、客观、及时、全面,使企业领导对员工反映的问题做到能否正确对待、认真整改,不搞“暗箱操作”,提高企业决策和管理透明度。从而加强职工对勤政廉政的监督力度,并且有效地消除领导与职工之间的猜疑和误解,赢得相互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使厂务公开拆除干群之间的“隔心墙”,架起一座“连心桥”。

三是处理好厂务公开的内容、形式与层次的关系。在推行厂务公开工作中应该依据程序,根据不同的内容而采取相对应的公开形式,做到公开内容有重点,推进工作有先后。既公开有关政策依据和本单位的有关规定,又公开具体内容、标准和承办部门;既公开办事结果,又公开办事程序;既公开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又公开职工意见和建议的处理情况,使厂务公开始终在员工的广泛参与和监督下进行,保证公开内容的真实性、及时性,不“打折扣”、“搞精简”。从而有效地保障广大职工参与企业管理和改革的积极性,又推动企业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发展。

三、以厂务公开为载体,拓宽民主管理渠道,要认真做好四个结合。

通过厂务公开控制程序的具体实践,使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做到以厂务公开为载体,不断拓宽民主管理渠道,除了在思想上不断提高认识,在制度上有保障,程序上有依据,过程中有监督,在实践中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外,还必须围绕发展第一要务,认真做好四个结合,进一步建立厂务公开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是将厂务公开与企业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厂务公开不能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相脱离,而应是加强和改善企业整个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厂务公开工作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又需要各个方面的工作来相互推动。在实施过程中做到厂务公开切实有效、持之以恒地开展,不能就“公开”抓公开,而要与企业深化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集约化的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去抓。逐步按照现在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建立起决策、执行、监督体系的要求,加强基础工作,完善规章制度,把企业的改革、经营、管理和稳定等各项工作决策的确定、计划的制定、实施的过程全程向员工公开,让企业党政领导在听到不同层面的诉求的同时,又为员工解疑释惑,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使民主管理、民主 监督真正落在实处。

二是把厂务公开工作与构建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结合起来。企业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厂务公开的工作中我们应该结合厂务公开过程中,群众关注性强,普及面宽的特点,积极地把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发展目标等先进的理念进行公开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使我们的企业理念,深入到每一名员工思想中,落实到行动中,使每一名员工都能够在一个共同的价值观念的引导下,形成一股强劲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把员工的思想情感和命运同企业的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股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的强大精神动力,为实现自我价值和企业发展而努力工作。

三是将厂务公开工作与形势任务教育相结合。随着我们企业专业化的分工,机构改革的不断深入,部分职工对今后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缺乏清醒的认识,有的从个人利益出发怕机构改革给自己带来冲击,缺乏竞争意识、大局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将厂务公开工作与形势任务教育相结合。及时地将企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难点和矛盾向广大员工进行公开,既让职工们了解了企业当前的状况,又能发挥群策群力的作用,让每一名员工知企业情,议企事,树立与企业共存亡的信念,从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四是将厂务公开工作与构建和谐企业环境相结合。职工 是企业的主体,推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必须依靠广大职工,构建和谐的企业环境也必须依靠广大职工。一方面,我们要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原则,在落实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处理突发事件、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劳动保护工作中坚持厂务公开、强化民主监督,把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建立稳定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构建企业和谐发展环境的基础,最大限度地做到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与维护企业整体利益的统一。另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把引导好职工群众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没有广大员工的拥护和积极参与,企业的改革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只有切实维护好员工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改革发展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和谐发展的良好环境,才能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局面的形成。

当前,厂务公开工作既有着新的特点,又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公开的透明度越高,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就越高。厂务公开工作在实施过程必将显示其强大的生命力,对促进企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起到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一边要认真学习借鉴优秀经验和做法,一边要结合实际创新工作思路。使厂务公开不断在实践中推进、完善,创新、提高,以建立制度、规范管理来促进其工作水平的提高,推进厂务公开工作的创新,更好地引导广大员工始终保持积极向 上的精神状态,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其在企业改革发展和稳定的进程中应有的作用。

第四篇:我国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合理性探讨

我国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 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合理性探讨

引言企业民主管理这一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管理原则,在我国的企业管理领域具有突出的传统地位。各国的企业民主制度因其具体实施的差异而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的特点在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发挥着基础性作用。具有中国特色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自建国后,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所发挥的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但是,为了适应实践领域出现的新情况,需要一些创新性的思维以完善该制度。厂务公开即是创新性的典型表现。虽然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实证资料都可以证明厂务公开的合理性,但在理论上,就厂务公开或者说就其具体载体形式——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的看法。本文将就我国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问题,从几个视角进行一些探讨,以期阐述企业民主管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现代企业管理的有效机制之一,是各类所有制企业的理性选择。

一、从不同学科看职工民主管理的合理性

(一)从劳动关系与劳动法的角度看民主管理的必然性 1.劳动关系的视角

在很多国家,企业民主管理的通常称谓之一是员工参与(employeeinvolvement)。员工参与管理的前提之一是存在劳动关系。因此,从此意义上也可以看出,员工参与管理或者称企业民主管理与社会制度、与所有制形式没有必然联系。正是企业组织中建立起来的劳动关系,才把劳动关系双方联系起来,也才有了组织成员为了某种利益而参与共同事务管理的初始动力。

员工参与是企业劳资双方合作的主要手段或形式,但无论何种层次的员工参与,都不能保证员工对每一问题的决策与雇主的权力或权威完全对等。因此,员工参与追求的目标是对员工有重大利害关系的问题上实现共同决策。

共同决策对于和谐劳动关系具有直接的作用。劳动关系作为最直接、最普遍的社会经济关系之一,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不言而喻。和谐劳动关系除了宏观的社会经济层面的重要作用,它也是微观层面人力资源管理追求的高境界,在这一点上,西方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实践均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途径是多元的,而员工参与管理就是有效途径之一。首先,虽然在员工参与管理的框架下,经营者要付出一定的成本,但激烈的市场竞争更需要和谐的劳动关系

做支撑。员工参与管理的这种形式可以调动被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和合作精神,最终提高企业的绩效。其次,员工参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及时了解工人的意见和要求,据此对企业的决策进行必要的调整。这种机制对于提升员工实施决策的自觉性和接受管理者的命令与指挥都会产生积极影响。再次,员工参与管理还可以使劳动关系双方增进了解,可以将一些劳动争议的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可以说,运行较好的员工参与机制是增进劳动关系双方合作、双赢的润滑剂。

2.劳动法的视角

从劳动法的传统视角和诸多国家劳动法学的理论看,职工民主管理权利是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之一。在我国,这项基本权利源自《宪法》。其次,我国高位阶的调整劳动关系的法律对职工民主管理也都有明确的规定,包括《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和《公司法》等。

职工民主管理或者称民主参与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世界劳动关系领域中发展起来的劳动者的一项集体权利。这种集体劳动权利与传统的劳动三权(团结权、谈判权和争议权)比较,它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权利。就本身的实质而言,参与权是对管理权的一种分享,它不是直接管理权,也不是一种替代管理权。与劳动三权比较,参与权更注重劳动关系双方的共同

利益与合作。因此,看到这种本质,经营者和管理者不应当惧怕或者是反感职工民主管理,而应接受它,利用它,使之成为提高企业绩效的一种途径。

从很多国家的情况看,民主参与管理的主要特点是员工在一定的范围内参与企业的管理决策,参与企业的利润分成。企业管理中的分权制是产业民主的前提。分享管理权、分享利润、尊重人格是产业民主的三大原则。分享管理权指,员工对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管理制度的参与;分享利润是指,员工参与企业分配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并分享工资以外的生产成果;尊重人格指,劳动过程的管理需要实行以人性化为目标的人本主义管理原则。[1] 劳动关系不依社会制度和所有制形式而客观存在,而以调整劳动关系为主的劳动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社会调整规范之一。所以,从劳动法的角度看,企业民主管理适用于各类企业。正如它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客观必然性一样,它在我国各类企业的发展也同样是必然的。

(二)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视角 1.员工参与管理与现代企业制度

按照人力资本理论与劳动力产权理论,企业是劳动力资本

与股东的金融资本“合资”形成的契约组合。职工不仅是雇员,还是企业的一方主体,职工与股东是一种人格平等的合作关系,是企业的利益相关者、风险的共同承担者;所有者、经营者、管理者、劳动者在企业管理中的责任不同,都有权从各自的角度和利益参与企业的管理。

员工参与管理首先是一种现代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因此,它首先是管理范畴的问题。基于此种认识,员工参与管理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应当符合管理的基本要求。员工参与要符合两个方面的目的和要求,即“企业发展”和“人的发展”。首先是促进企业发展。充分发挥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管理的科学化,促进企业的经营状况才是员工参与管理的终极目的。其次,促进人的发展,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员工参与管理必须充分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满足人受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需求。总之,员工参与管理要注重将民主与管理相融合,也就是将企业的利益和职工及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统一起来,结果是形成企业内部的合力。

2.员工参与管理的双赢效果

运作良好的员工参与管理对于企业和职工双方都是有益的。从人力资源的角度看员工参与管理,其宗旨在于实现劳动关系的双赢,以提高企业生产力和竞争能力。员工参与管理可

以产生和谐共赢的员工关系,这种共赢的关系继而可以为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供基本氛围,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员工参与管理的理念基础是组织成员的目标一致性。只有在员工与管理者均能遵循公平原则的基础上,才能保证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的一致性。

3.员工参与管理的主体

员工参与管理的主体不仅包括普通员工,还应包括投资者、企业管理者、高级技术人员等。但是,就我国目前员工参与管理发展的阶段而言,强调我国广大职工在企业中的民主管理权利则是必需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欧盟的产业民主制度

虽然产业民主的模式因地域和国别的不同而各有差异,但产业民主的基本思想是类似的。除了日本和美国的产业民主模式外,欧盟的产业民主制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产业民主的主要含义。欧盟的产业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向职工披露信息、向员工咨询(听取员工意见)和员工参与管理等。在此方面,成员国的主要制度与欧盟的有关规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成员国在经济问题领域,向员工披露信息与咨询的制度;二是成员国关于员工参与企业董事会或监事会的制度。

1.关于雇员获得信息、被咨询和参与管理的主要欧盟法规

关于集体裁员和企业转让中雇员获得信息与咨询的指令有2个,即20世纪70年代通过的两个法令。

(1)关于集体裁员,指令规定了事前对雇员代表提供咨询服务的程序。这些咨询至少应该囊括避免公司集体裁员或减少受影响员工以及减轻裁员后果的各种方式和方法。公司应该将所有的相关信息在适当的时间提供给员工,以使公司员工代表做出富有建设性的建议。指令还倡导,向雇员提供专家的服务。

(2)关于企业转让经营,公司员工代表应该在转让活动之前的适当时机接到通知;并且在任何情况下,如果雇员的工作条件或就业条件会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员工代表都要得到事前的信息。如果企业要采取的措施涉及雇员时,员工被咨询应当寻求双方达成协议。总之,信息的披露和被咨询应该在公司发生重大变革前。

2.成员国在经济问题领域,向员工披露信息与咨询的制度类型

关于信息披露和咨询的性质与程度,在冰岛和英国,除了集体裁员和企业转让,信息披露和咨询制度是在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的。在其他成员国,该制度一般是建立在强制性基础上的。

在经济问题上,员工代表都有或多或少地了解信息或参与管理的机会,而信息知晓和参与主要涉及:企业的经济和财务

情况;雇员的流动和工会组织情况;对雇员有影响的决策等问题。

关于集体裁员和企业转让,成员国关于雇员代表获得信息和被咨询的规定,要符合欧盟法令的最低水平。各个企业的战略和经济状况有很大不同。在比利时、丹麦和法国,相关的信息系统是很完善的;而在一些地中海国家及盎格鲁撒克逊(一部分英联邦所属国)国家中,该制度是建立在自愿和非常规基础上的。在比利时、法国和荷兰,政府有权就信息与咨询的程序进行询问或调查。

在德国、荷兰、奥地利、芬兰以及瑞士,这种信息和咨询服务由共决制度予以补充。德国和奥地利的模式基于批准程序、否决权以及共决制度。共决是伴随经济决策而出现的,包括企业的重大变化或集体裁员等事宜。在这些情况下,管理层与工厂委员会之间需要签订协议;如果没有协议,有关事宜可由外部的斡旋机构决定。关于重大事宜的共决模式,荷兰有搁臵效果的通知和申诉效果的制度;芬兰和瑞典有执行谈判的搁臵义务。

如果将欧盟产业民主制度中的信息披露(information)和员工被咨询(consultation)与我国的厂务公开制度相比较,可以看出,二者之间存在着类似之处。欧盟中推行的信息披露制度与

我国厂务公开所强调的“职工知情权”是类似的。同时,我国的厂务公开的实质是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在相关信息公开的行为是认真听取职工的意见和建议,接受职工的监督。而这一特点也与欧盟产业民主中的向员工咨询的制度有类似之处。

三、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模式选择

(一)我国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有利条件

我国企业开展职工民主管理具有诸多的有利条件。中国工会一直大力推进职工民主管理,而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西方国家并不具备。在有的国家,如美国,一些传统的工会领导认为,如果他们参与帮助管理层制定行动方案,工会对这些方案提出异议的力量就会被削弱。这些工会领导者更喜欢远离管理层,因为这样可以保留对管理层表示不同意见的自由,从而可以在任何时候向管理层提出挑战。在某些国家就工会总的态度而言,有些类型的参与可以接受,有些则不能接受。而在中国,不必担心工会方面会对职工民主管理制造任何障碍。

(二)所有制类型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职工代表大会是各种所有制企业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但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参与管理的内容、职权和方法可以有所不同,但从制度上应当普遍实行该制度。

我国多年的实践证明,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我国具有很深

厚的理论、法律和实践基础。虽然,该制度最初适用于公有制企业,但就其主要理论依据及核心思想来讲,与世界上通行的企业民主制度是类似的,只是具体形式有差别。而采取何种形式,与一个国家的传统有关,这里的传统包括文化传统、政治传统和法律传统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仅在理论上被证明是合理和科学的制度,从大量的实践也可以看出,如果将这一制度推广到其他所有制企业,将可以在低成本的情况下,实现我国各类企业劳动者的管理参与权。同时,可以预见,如果适时、适度地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非公企业推进,这些企业可以大大提升其经济绩效,取得劳动关系双方的共赢。

我国职工民主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国企改制和非公有制企业。总体上看,非公有制单位从业人员庞大,其经济规模及对就业的贡献程度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非公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的程度却较低,其发展态势直接关系到全国职工民主管理的实现程度。

职工代表大会是一项比较成熟、并有完善法律保护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具有普遍适用性。非公企业只要达到一定规模,具备相应的条件,就可以建立职代会制度。到2007年9月,全国建立职代会制度的企业企事业单位有108.6万家。其中公有制企业有14.8万家,非公有制企业有70.9万家。①

应当指出的是,在肯定和倡导在各类企业中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同时,也应该看到,非公企业实行民主管理制度可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与其他形式的民主管理方式结合起来。

结论

本文的结论有两点。第一,无论是从理论上讲,还是从国际上的通常做法看,企业民主管理不仅适合国有企业,同样适用于其他所有制的企业;第二,职工代表大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民主管理形式;它作为厂务公开的载体,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法律基础;同时,它已经构成了我国企业文化的一部分,继续坚持并创新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以较低成本推进我国企业民主管理的有效途径。

注释:

①何勇:《在纪念厂务公开推行10周年座谈会暨企业民主管理高层论坛上的讲话》,北京:2008年12月2日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实施意见

XXX人民政府

关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实

施意见

各村支两委、乡级有关部门:

为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政务公开工作文件精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维护好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进一步推进我乡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健康发展,现就我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民主管理制度有关事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以及民主管理工作的重大意义

健全和完党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农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是完善村民自治,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的重大举措;是顺利推进农村改革和发展、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农村党凤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有效途径;是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近年来,我乡农村基层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得到了长足发展,党务政务、村务和民主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个别村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中还存在工作整体标准不高,制度不完善、重形式、轻实效,办事不公开,决策不民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一是工作不落实。个别村社干部不愿意搞村务公开;有的是怕麻

烦,不愿公开;有的是不明确政策,不懂公开。二是公开的效果差。个别村务公开重形式、轻实效,甚至搞假公开欺骗群众。这些问题与我乡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我乡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各村支部、村委会和乡级有关部门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增强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自觉性和紧迫感,把党在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农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健全制度促进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规范化

(一)进一步完善公开制度

1、完善公开内容。搞好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关键是把广大群众最关心、最需要了解的事项和热点问题进行公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明确要求公开的事项必须公开,如计划生育政策落实、救灾救济款物发放、宅基地使用、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使用、村干部报酬等。要继续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计划生育方面:超生户管理费收支情况。所有收支必须逐项逐笔公布明细帐目,让群众了解、监督村集体资产和财务收支情况。当前,要把村集体债权、债务、村内“一事一议”筹劳筹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种粮直接补贴、退耕还林款物兑现、以及国家其它补贴农民、超生户征收管理费标准、迁入户口管理费标准,及时纳入村务公开的内容。

2、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形式、时间和基本程序。村务公开要适应农村人口流动范围增大和流动频率加快的实际,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原则,不拘形式,作到灵活有效。一是公开形式,应本着因事制宜、因人制宜和方便、有效的原则。根据公开内容和对象的不同,分别采取不同的公开形式。乡、各村、乡级单位应在便于群众观看的地方设立标准较高的固定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栏,同时还可充分利用会议即时向群众公开。二是公开的时间,一般的村务事项至少每季度公开一次,涉及农民利益的重大问题,以及群众关心的事项要及时公开,集体财务往来较多的村,财务收支情况每月公布一次。要推进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公开延伸。三是公开的基本程序,村民委员会根据本村的实际情况,依照法规和政策的有关要求提出公开的具体方案,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对方案进行审查、补充、完善后提交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联系会议讨论确定,村民委员会通过村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公布。

3、建立完善村务公开监督制度。各村要成立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成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在村民代表中推选产生,负责监督村务公开制度的落实,并及时向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报告监督情况。对不履职的成员,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有权罢免其资格。群众对公布的内容有疑问的,可以口头或书面形式向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投诉,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应及时进行调查处理,给群众一个满意答复,同时,要建立健全

公开档案,以备群众查询。

(二)进一步规范民主决策机制

1、推行村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要实行民主决策,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村级民主决策的事项要符合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有侵犯村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合法权利的内容。

2、明确村级民主决策形式。村级民主决策的基本形式是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建立健全村民代表联系户制度,确保村民代表真正代表民意。

3、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程序。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原则上要遵循以下决策程序: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十分之一以上村民联名或五分之一以上村民代表联名提出议案;由村党组织统一受理议案,并召集村党组织或村民委员会联席会议,研究提出具体意见或建议;由村民委员会召集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组织实施村民民主决策事项的办理。对提交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会前要向村民或村民代表公告,广泛征求意见,会后要及时公布表决结果,对决定事项的实施情况,要及时公布,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三)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

1、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农经站每季度将对各村的集体财务进行统一做帐进行监督。

2、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乡党委、政府将于每年的年终召集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座谈会,对村党组织班子成员,村民委员会班子成员,村民小组长进行民主评议。

(四)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村党组织和村民委员会要依照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结合本村的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建立村民委员会换届后的工作移交制度,加强村民民主理财制度建设,规范村集体财务收支审批制度,明确规定村组干部职责、村民的权利和义务、村级各类组织的职责和工作程序,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用制度规范村组干部和村民行为。

三、建立目标责任制。为确保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全乡成立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协调小组(名单附后)。协调小组的主要职责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县委、县政府关于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会议精神;掌握全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提出指导意见;分析研究本地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协调解决有关重要问题;协调有关部门抓好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加强对全乡政务公开、村务公

开和民主管理工作情况的督促检查;及时向乡党委、政府报告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及有关重在问题,指导推动全乡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各村也要结合实际成立相应的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协调小组。我乡将于4月初6月底对各村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制度进行一次清理、完善。并要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进行半年、年终两次检查。从今年起,乡上将把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纳入全乡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考核评比民主法治示范村、“五好”村党组织的一项重要内容。各村要充分发挥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领导和支持群众依法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监督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落实,及时听取群众意见,不断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推进全乡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工作进程。

2012年3月20日

下载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健全和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厂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的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