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xiexiebang推荐)
学生党员先进性长效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河海大学机电工程学院为例
河海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江苏 常州
213022
周仲海
摘要:学院党委在学生党建工作中,以党员目标管理考核为中心,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结对帮扶,委派学生党员中的免试研究生担任小班导师,设立社区党员爱心站,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党日活动等途径,充分发挥和保持学生党员先进性。同时,学院党委还制定了《党员目标管理考核细则》、《学生党员结对帮扶实施细则》、《小班导师工作指导》、《党员爱心站管理规定》、《主题党日活动评比规定》等规章指导,将党员先进性发挥的成熟经验机制化、规范化,做到操作有章可循,考评有章可依。
关键词:学生党员 长效机制 探索
一、实施党员目标管理考核。
为使党员先进性发挥能够更加持久,更加规范,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开展了党员目标管理考核活动,将学生党员的思想、社会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划分为10个方面,包括:
1、促进所在班级学风班风好转情况,2、对后进学生的帮教情况,3、参与党员示范岗的情况(包括参与迎新、参加青年志愿活动情况、打免费开水情况、组织毕业生文明离校情况等),4、理论学习情况,5、寝室卫生情况,6、学习成绩情况,7、支部工作情况,8、同学测评情况,9、辅导员测评情况,10、社会工作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学生党员自评和支部测评相结合,暑假前进行中期考核,年底进行年度考核,将考核结果张榜公布,接受广大同学的监督,并对考核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党员进行诫勉谈话,鞭策其保持进取精神和昂扬的斗志,强化党员的先进性意识和责任意识。
二、委派免试保研的学生党员担任小班导师。
为一、二年级各班统一配备了小班导师,担任小班导师的同学均为已获得免试推荐研究生资格的大四学生党员,在专业学习、社会工作等各方面均表现优异,同时由于暂时不需就业,有充足的精力投入工作。受聘同学在帮助低年级学生巩固专业思想,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规划大学生活等方面为责任班级同学提供全面的、经常性的、长期的辅导。小班导师与低年级同学一起早读、夜自习,参加他们的各项活动,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他们在学习上为学弟学妹们答疑解惑,在生活中为学弟学妹们排忧解难,在人生设计上为学弟学妹们指点迷津,从而帮助低年级同学在尽量短的时间内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这是机电学院发挥学生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举措。
三、开展内容丰富、层次多样的结对帮扶
1、学生党员与经济困难新生结对帮扶
在新生入学之际,组织学生党员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扶贫扶志扶学”结对帮扶活动。在传统的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参与结对的党员担任帮扶对象的入学导航员角色,开启成才之门径。高年级品学兼优的学生党员带领贫困生办理入学手续,介绍学校优越的办学条件、先进的育人理念、完善的帮困体系、和谐的育人环境,使家庭经济困难新生放心入学,安心上学。新生入学以后,参与结对的党员担任帮扶对象的入党联系人角色。他们用党的先进理论成果武装帮扶对象,用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感召帮扶对象,主动跟踪了解帮扶对象的思想动态,帮助他们树立远大志向,坚定成才信念。在专业学习上,参与结对的党员担任帮扶对象的入党联系人角色学习引路人角色。通过“党员与你谈专业”、指导“大学生如何学习”主题班会等形式,结对党员结合自己的经历经验,帮助帮扶对象制定学习计划,提供学习资料,传授学习技巧,解答学习难题,使他们奠定成才之基础。参与结对的党员还是帮扶对象的生活知心人,帮助他们养成成才之人格。通过先期培训,结对党员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群体心理特征有基本了解,也掌握了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在他们的帮助下,接受帮扶的新生基本消除了自卑、自闭心理,以积极开放的形态迎接学习、生活和社会工作的挑战。针对 “扶贫扶志扶学”结对帮扶活动,各支部采取建立“帮扶过程管理档案”,将帮扶工作情况、工作成果纳入学生党员目标管理考核体系,确保每一位帮扶对象得到实实在在的帮助,确保每一位受助对象能顺利成才,保障育才之成果。
通过“扶贫扶志扶学”绿色通道,共有50多位学生党员与贫困新生结对,每位通过“绿色通道”入学的新生,都有1-2位高年级学生党员提供帮助。40余位帮扶对象全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近80%的同学担任班委或加入各级各类学生组织,近50%的同学表达了争取深造的意向。
2、学生党员与学习困难同学结对帮扶
学生间在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技巧、学习效率等方面的差异显而易见,因各种原因导致学习出现困难的同学数量也呈递增趋势。为了全面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毕业率、学位率,学院组织党员,对学年平均绩点低于3.0、三年级以上未通过国家大学英语四级、江苏省计算机二级考试、单科挂科同学进行“一对一”、“多对一”辅导,通过一起早读、一起自习、一起备考等形式,帮助存在前述情况的同学在学习习惯、学习时间、学习效果上进行转化。帮扶活动要求做到时间有保障、活动有纪录、内容有重点、对象有进步,各年级定期对帮扶情况进行检查。
3、学生党员与心理困难同学结对帮扶
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式下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困难问题日益引起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学院组织对学生党员进行统一的心理健康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健康辅导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并根据自愿、就近等原则,安排存在同宿舍、同班、同专业、同乡、同事等关系的党员与存在心理困难的同学结对,共同面对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探求解决之道,提高健康水平,促进全面发展,为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开展“党员与你谈专业”主题党日活动。
主题党日活动既是对党员开展思想教育的有效形式,也是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好的载体。各学生党支部长期开展 “党员与你谈专业”主题党日活动。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办学的生命线,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则是检验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导指标。为了让学院非毕业班同学们在校期间及早做好择业定位,合理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学院每年都要根据按专业设置学生党支部的实际情况,以支部活动的形式,组织“党员与你谈专业”的就业、保研、考研经验交流会。毕业生党员或者结合自己的考研经历,向准备考研的同学详细介绍自己在备考、初试以及复试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或者结合自己的求职经历向低年级学生介绍实现就业所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引导他们在校学习期间既制订相对完整的职业发展规划,并不断提高应用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和综合技能,加强就业素质综合训炼,拓宽知识面,不断充实、磨练自己,在心理、知识和能力上作好就业准备。
通过以上各项举措,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显现,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工作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些活动的开展和制度的建立,为学生党员发挥先进性创造了机会,提供了阵地,拓展了空间,既是对他们的严格要求,又是对他们的精心锻炼和培养,强化了学生党员在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真正实现了“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要求。
第二篇: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应用英语专业定位与人才培养模式———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 ]本文基于商务英语是应用语言学下属的专门用途英语专业 ,针对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结 合国家对高职教育的要求和社会、就业、企业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对商务英语专业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其模式进行初 步探讨。
[关键词 ]能力;工学结合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2008年新颁发的《高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 》提出了“外语 +专业(方向)”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从而成 了各高校外语学院(系)的教改热点 ,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然而高职高专院校专门用途的应用外语专业如何定位并找到合适的人才培养模式 ,由于受到多方面的因素限制 , 尚未获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本文结合我院商务类英语专业建设 的实际 ,对此作初步的探讨。
一、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定位及其特点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要确定商务英语的专业定位 ,首先要对商务英语有一个 合理、科学的界定。传统观念上的商务英语就是指在对外贸 易中使用的英语 ,也叫经贸英语或外贸英语。近年来 , 国内 多数学者认为商务英语是一门在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 ,涉 及门类繁多、跨学科的综合体 ,是语言文学和经济学、管理学 的交叉。还有一种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既可以归于经济学中 应用经济学下属的国际商务之下 ,也可以归于语言学中应用 语言学下属的专门用途英语之下 ,商务英语应该属于专门用 途英语的一个分支。我们认为 ,商务英语是英语语言学在发 展过程中“扩展 ”和“分化 ”的结果 ,是应用语言学下属的专 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功能分支 ,因此 ,它与应用语言学和 专门用途英语密不可分 ,有着很深的渊源。国外多数学者基 本认同这一观点 ,并且一直在语言学理论的指导下 ,在专门 用途英语的范畴内对商务英语进行探索和研究。由于我国 经济逐步与世界经济接轨 ,经贸活动已扩展到金融、保险、工 商管理等一系列新的领域 ,高校的商务英语也扩展成了涉及 国际商务各个领域、由多门课程组成的一个学科或专业门类 体系。我们认为商务英语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为载体、内容涉及经贸和管理的一门复合型应用型专业 ,因为商务英 语是经贸商务特定行业有关内容与一般有效沟通能力相关 内容的融合 ,是国际商务与英语语言的一种有机结合。商务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体 ,强调的是在特定环境下的特种交际 ,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是其立足的理论指 导 ,借助于外语教学法、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文化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研究英语在商务环境中的应用 ,包括商务英语语篇知识的语言特征、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交际与沟通等等。所以我们认为商务英语是归于英语语言学门下 ,以英语语言 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为指导 ,以语言为依托 , 以掌握系统的 语言知识和基本的商务知识为目标的英语语言学和经管知 识有机结合的复合型专业 ,是英语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功能变 体 ,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在以面向生产、建设、管理与服务一线培养具有良好职 业道德、熟练职业技能、扎实的应用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应 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
职高专院校 ,商务英语专业又有自己的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是英语专业 ,培养的人才语言能力必须扎实 , 这一专业特点 不能丢。要坚持以英语为本的原则 ,所培养的人才必须具有 较宽厚的英语基础和人文知识基础 ,具有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基本功 ,在基础语言知识和技能训练中 ,应侧重 培养学生的实用能力和应用英语能力。高职高专的英语教 学又有一定的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 r Sp ec ia l Pu r2 po se)范畴内的职业用途英语 EO P(English fo r O ccup a tiona l Pu rpo se)的教学特点 ,教学更倾向于言语功能和语言活动 ,其目的在于使学习者获得与其社会目的相关的“终端行为 ”。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还是跨学科的复合型专业 ,该专业培 养的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英语基础 ,又必须熟练掌握的商贸 专业知识;其次 ,高职高专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 部分 ,“实用 ”、“会用 ”就是高职高专教学的特色 , 高职高专 的人才主要特点就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因此 ,高职高专在 教育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要服从于高职高 专教育这一总目标 ,突出“应用 ”和“度 ”的特色 ,专业基础理 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必需够用为度 ”,强调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性能力。按照“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的要求 ,在教学 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动手实践 能力 ,讲解理论时注意广度和深度。反复操练运用所学的理 论 ,通过不断实践 ,达到运用自如、举一所三的目的 ,以符合 高职高专学生就业应具有的职业能力和将来工作的实际需要。高职高专层次的商务英语专业重在培养应用型人才 ,培 养的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主要面向基层的涉外企事业单位和商务界的翻译、市场营销人员、进出口业务员、办公文员等较高素质的复合型、应用型商务英语专业人才。
二、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培养目标及其能力要求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基于以上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定位及其特点 ,笔者认 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可以描述为 :“培养 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掌握较为丰富的商贸知识并能 熟练使用现代办公设备 ,能够胜任外事、外贸、金融及外(合)资企业的涉外商务与翻译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商务英语 专业人才 ”。这一培养目标是根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的 专业特色、人才层次和就业方向等特点而确定的。具体要求 可以确立为“具有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较强的英语交际 能力、掌握广泛的商贸知识和较强的商务运作能力、熟练使 用现代办公设备和文秘业务能力 ”。“较扎实的英语语言基 础 ”是指较扎实的英语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语言能力 , 各单项教学要求应接近或达到英语专业四级的要求(见《高 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大纲 》);“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 ”是指 在日常的社会生活和商务活动中能用英语比较熟练地进行 交际 ,包括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商务英语专业作为 外语类专业 ,首先应该强调学生英语语言功底和英语交际能 力的培养 ,这也是商务英语专业的主导方向 ,在本专业的课 程设置中语言类课程应占 40%以上。尽管商务英语属于专 门用途英语中(ESP)的商务用途英语(EB P),但是其语言核 心的内容是必不可少的 ,其语言交际的核心能力是共同的且 必不可少的。但是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加入专门用 途的内容 ,以加强教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因此这里强调的 英语交际能力系指普通英语和专业用途英语中 EB P(English fo r B u sino ss Pu rpo se)的交际能力。“较强的商务运作能力 ”包括如下五项能力 ———国际贸 易(金融)运作能力、市场营销与策划能力、涉外法律应用能力、商务机构管理能力和会计业务能力。商务运作能力虽然不是本专业最主要的能力 ,但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将来就业岗 位群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发现本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工作 大多需要相当的商务运作能力 ,因此它也是商务英语人
才工 作与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熟练的文秘业务能力 ”包括如四项能力 ,即计算机与网 络应用能力、商务交际与公关能力、汽车驾驶能力和办公设 备操作能力。文秘业务能力不是本专业培养的人才的最主 要能力 ,但从本专业将来就业岗位群和毕业生跟踪调查 , 发 现本专业毕业生将来从事的工作大多与行政管理、办公事务 处理、办公设备操作等有关 ,因此它也是商务英语人才工作 与发展所必需的一种能力。
三、2 + 1“工学结合、就业导向 ”的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 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为平台实施教 学是高职高专院校积极探索与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结合 我院的实际 ,经过几年的探索 ,我们从专业设置与方向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确定、教学计划的制订与修改、课程 开发与整合、教学的模式与组织、师资专业化培训、校内新实 训基地建设以及学生就业指导等方面入手 ,实施了 2 + 1“工 学结合、就业导向 ”为思路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初 步成效。以上 2 + 1“工学结合、就业导向 ”的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和实践思路 ,立足于“工学结合、构企合作 ”的订单 式人才培养 ,是在打破传统的“语言能力 +商务管理知识 + 商务操作能力 ”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 ,加上企业 行业知识技能和特色 ,创建“语言能力 +商务管理和操作能 力 +企业行业知识技能 ”为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模式的 实践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的作用 ,实现校企优势资 源互补 ,形成招生与就业的良性循环和商务英语行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创建以就业为主导、以行业企业知识技能为特色的商务英语类人才培养新模式。这一模式的特点及创 新之处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 一是符合高职教育规律 ,人才 培养目标明确 ,就业教育导向鲜明;二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准确 ,人才培养模式科学 ,易操作 ,易实施 ,易推广 ,是以就业 为导向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的最高形式;三是课程设计 科学合理。在积极消化、吸收、应用和整合、集成、深化已有 教学改革成果的基础上组织制定的课程改革、设计与实施方案科学合理 ,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支撑和实践探索可行性;四是注重实际应用。重点突出在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工 作中对教学实践指导作用与应用价值;五是充分体现了高职 商务英语专业产学合作教学改革的水平与特色 ,是在同类教 学领域内的前卫研究和探索 ,是更广范围、更深层次的高职 商务英语教学改革研究与校企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核心期刊论文发表
1黄中习.试论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合 理定位.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 2003.1
2丛丽君.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学与应用性人才培养.广州航海高等专科教学报 , 2005.8
3吴敏.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建议.职业技术教 育 , 2005.35
4张玉立.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西南 民族大学学报 , 2003.9
5杨绘荣等.应用英语专业建议规划的基本构想.南京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 2007.1
6李细平.高职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优化与创新.经济师 , 2007.11
7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 2008.24
第三篇: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为例
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为例
摘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三农”领域对“复合型、应用型、创新性”经济管理人才的需求与高等农业院校有效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为此,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为例,探讨了农业高等院校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运行和绩效,并提出了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创新作者简介:刘辉(1974-),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讲师;许慧(1979-),女,湖南长沙人,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助理研究员。(湖南 长沙 410128)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9-0073-02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1.29.0357
4一、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经济学专业创办于1994年9月,于2009年6月通过评审被确定为湖南省特色专业,形成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大的专业方向。三年来,专业教师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个中心,扎实有效地展开了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
1.着力科学研究与专业教学结合,突显数理经济分析特色经济学专业建设立足于当前经济热点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突出以“三农”问题为研究对象,将科学研究与本科教学,经济理论与实践统一,着力农村一线调查和数文章由整理据获取,培养学生对数据进行统计和数量分析的能力。如在进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 的研究中,特别强调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和社会调查能力,采取分层次、分阶段的方式:第一阶段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使学生明白粮食安全的公共产品属性,一般商品波动和农产品波动的共性与个性;第二阶段引导学生在学院资料室和学校电子图书馆查找中外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动态,把握当前研究的成就和不足之处,探寻我们在进行“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研究中的突破点;第三阶段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并通过问卷的预调查发现和修正设计中与实际不符合的地方,通过团队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探讨确定调查问卷;第四阶段利用课余和假期时间,带领学生从事农村的一线调查,让学生掌握农民和农村干部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的认知、预期和建议,使学生具备对基层经济现象的强感性认知;第五阶段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采集和描述性统计,并与数量经济学团队密切协作,使学生掌握Eviews的软件使用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计量实证的回归分析;第六阶段引导学生对“粮食安全和农产品价格波动”进行理性分析,撰写调查报告和专题论文,并通过课堂讨论,提升报告和论文的内涵和深度,争取在专业学术期刊公开发表;第七阶段将感性认知和理性思考形成简洁和可操作的对策建议,为调查地区和相关政府决策机构提供参考,切实服务于基层和整个社会。
2.着力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培养数理经济分析思维为把素质教育融入到专业教学中,实现培养学生数理经济思维这一核心目标和特色,经济学系对专业教学计划和激励机制进行了改革和修订。一是通过推进学分制、降低必修课比例、加大选修课比例、减少课堂讲授时数、增设社会调查等,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拓宽学生知识面,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二是改变数量经济学单一上机实习模块,将上机实习分为三个步骤:首先是书本练习和模拟问题的设计,使学生了解计量软件及操作的基本性能,对思考问题进行模拟设计;其次对自己设计的模块进行社会调查和数据采集,掌握数据的采用方法,学会处理数据和对数据基本特征的把握;第三是再回到实验室,将模拟模块付诸实践,做好数理经济学的分析。三是改革激励机制,引导数理经济分析思维创新。经济学专业为体现自己的特色,重点对通过英语六级和考取研究生的学生给予奖励,特别对学生发表的数理经济方面论文,利用模型解决“三农”、企业和政府实际问题的大学生创新项目等给予相应的资助。3.着力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结合,强化数理经济分析技能经济学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目标之一是训练学生将一般知识和数理经济分析技能有效结合,为社会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和综合型人才。为此经济学专业在两年的实施中着力于理论教育与实践的结合,强化学生数理经济分析的综合技能。具体而言:一是精炼教学团队,增加提高学生数理经济分析技能的新课程。根据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的需要,组建了由教授领衔,副教授和博士为骨干的教学团队,形成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三个特色领域,促进了专业基础课、主干课的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为强化学生的数理经济基础性技能,新设置了行为经济学、数理经济学、经济数学课程。二是鼓励教师积极开展专业教材编写和研究,探索经济学专业特色的经济学系列教材。目前组织和撰写了本科生、研究高等农业院校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以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为例生用宏微观经济学、统计学等体现数理分析特色的专业教材。三是依托创新实验班,大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和数理经济分析技能。创新实验班的培养计划更注重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加实践环节的课时,专门设置了创新实践课程,设计了包括社会责任培养、专业素质培养、团队精神培养、求职和考研指导等内容的创新实践方案;实行导师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开设了导师与学生互动的创新实验班讨论、创新理论与方法等创新类课程,组织了学生假期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和创新性数量模型设计与应用实践,提升学文章由整理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四是开辟实习教学基地,创建理论教育与实践教学平台。近两年以来,经济学专业加强产学研密切合作,拓宽大学生校外实践渠道,与社会、行业以及企事业单位共同建设实习、实践教学基地,新开辟了“望城工业园示范区”的实习基地和“湖南御邦大宗农产品交易所”基地。利用这些实习基地,集中组织学生进行以理论经济热点、产业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特色为主题的专业实习和统计计量分析,提高了学生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认识、理性分析和数理经济分析的技能,确保学生实习任务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顺利完成。
二、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绩效
1.经济学专业平台建设逐步提高,研究特色与成绩显著经济学省级特色专业确定以后,结合经济学学科和学位点建设,学院领导深谋远虑,精心规划和指导,采取多项积极有力的措施,全力推进经济学科与专业建设。通过不懈努力,目前专业已逐渐形成了以学科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为核心,优秀青年教师为骨干的专业科研团队和教学团队,团队领衔人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充分发挥了领军作用。三年来,专业教师的研究主要沿着理论经济、应用经济和数量经济学三个专业领域展开,在高层次论文发表,高级别课题申报和高等级成果奖励获取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成绩,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课题12项,横向课题2项;年在研项目科研经费60万元以上。出版专著3部,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 CSSCI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项,校级奖3项。
2.经济学本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经济学省级特色专业对经济学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划思路清晰,措施有力,管理规范、工作扎实,目前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三年来,在过级及证书方面:2006级经济学创新班全部通过英语四级考试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有16人通过英语国家六级考试,通过率为53.3%,其中500分以上的有7人;1名学生通过雅思考试,3 名学生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4名学生获得银行从业资格证,7名学生获得普通话二级甲等以上证书。07级创新班四级和计算机省二级通过率为100%,六级通过人数为26人,通过率为86.7%;9人获得机动车辆驾驶证,12人获得会计从业资格证,6人获得普通话等级认证,1人获得证券从业资格证,1人获得银行从业资格证。08级经济创新班英语四级一次性通过
27人,六级一次性通过17人,并有7名学生的分数在550分以上;计算机省二级通过率100%,其中还有6名学生通过了计算机国家二级。09级创新班,目前湖南省计算机二级过级率为80.95%,英语四级过级率超过80%。在保研、考研和公务员方面:2006级经济学专业共有14人考取了西南财经大学、湖南师范大学等学校研究生,其中1人被英国利兹大学录取,3名学生进入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2007级经济学专业共有9人考取了华中科技大学大学、湖南大学等学校研究生。在科研与创新方面:2006级有6名学生参与导师省社科基金、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研究,有7名学生主持或参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有3名学生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创新实践活动有8名学生被评为“优秀”;2007级目前有多名学生在《当代经济》等杂志共发表了4篇论文,在 《郑州日报》等新闻媒体发表了10篇报道,主持校团委创新课题6项,教务处创新课题1项;2009级主持校团委创新课题2项,教务处创新课题1项,省级创新课题1项。
3.重视目标管理和过程,专业教学研究成果丰富本着“既重视目标管理,又重视过程管理”的思路,结合评估指标体系和学院的实际情况,修订规范教学管理文件,通过教务处的学生评教系统及教学督导相结合的方法,健全了质量监控体系,加强了教学管理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与监控体系的建设。2009-2011年,经济学特色专业取得校级及以上教学研究项目立项5项,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立项2项,指导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省级创新实验项目2项。获得湖南省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二、三等奖各1项;获湖南农业大学优秀教材奖2项;主编或参编国家级规划教材6本,研究生“西方经济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也按质按量顺利完成。
4.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和服务地方经济突出基于学校特色和本专业建设需要,我们在社会服务工作方面进行了以下探索,成果显著:一是主持研究了多项与“三农”问题相关的科研课题。近年来,专业教师围绕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粮食安全体制政策、现代农业建设、湖南农产品国际竞争力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获得了大量富有积极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为决策者制定湖南农业和农村发展战略提供文章由整理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二是积极创建产学研基地建设。如在怀化等地区开展农科教相结合研究与实践,在醴陵市进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为湘大集团唐人神肉制品有限公司策划,创建了新型的企业运作模式等,为当地经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2011年又先后在长沙、浏阳、望城、宁乡等地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有力地保障了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三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科技三下乡”服务、“双百”工程建设。将农业、农村经济管理知识与技术传送到千家万户的农户手中,为指导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引领市场经济下农户经济和农业专业化组织的发展出谋划策。
三、进一步推进经济学特色专业建设的建议
1.加强经济学专业平台建设,精炼教学团队继续加强现有经济学专业平台和重点学科的建设工作,加强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的引进与培养,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高水平教学科研队伍。加强科研方向的凝练,加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等重大项目及具有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横向项目的立项,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激励教师发表高水平的论文,提高CSSCI、EI等的收录数和引用率;通过学科平台的建设和专业教学团队的精炼,带动经济学专业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实现经济学特色专业办学能力、办学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学特色专业的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
2.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优化精品课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重视引导学生了解经济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树立扎根基层、奉献自我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培育其专业责任感,鼓励教师将科研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深入基层和企业生产一线,指导学生开展学术型实践调查和研究,提高经济学专业学生对经济实际问题的分析能力,以科研促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下
转第82页)82 2011年第29期合,有的院校甚至整个数学课程都使用Matlab、Mathematics软件进行教学,让学生通过使用先进的软件包和信息传递,探索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使其具备利用计算机工具解决问题和可行方案的综合素质。通过对比中美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方式上的异同点可以看出,如何在数学课程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开展数学实验,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能力是当前我校数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调动学生注意力,使其主动积极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对于学生可以自学的内容部分,应主要讲解其实际背景、基本思想及在所学专业中的应用,对学生自学有难度的内容要细讲、讲透,对计算性的教学内容应适当淡化计算技巧的训练,采取笔算和数学软件计算相结合,重点放在对方法的掌握及对式子含义与结果的解释上。另外,可通过建立数学实验室,在教学内容中增设数学实验内容,使学生借助于数学软件,通过生动具体的例子加深对讲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迅速提高学生利用计算机等科技手段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达到提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素质的办学定位。
3.教材使用方面目前我校数学课程使用《高等数学》(同济大学六版)和《微积分》(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优秀教材,这些教材经过国内很多院校多年教学实践的检验,在内容、体系及习题等方面日趋成熟和完善,已形成独特的系统和风格。从数学理论的角度来看,虽然这些教材与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数学教材内容体系基本相同,但从教材习题的选择和分布上看,国内教材中的应用题大都仅限于数学知识在物理、几何上的传统应用,缺乏现代信息。相比而言,国外教材的应用题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紧密结合了最新的实际问题,包括物理、生物、医学、几何、经济、金融、军事等各文章由整理方面的问题都有,真实感很强,反映了当代科技发展的新成果。特别是国外教材通过精选一些只涉及较为初等的数学又能体现数学建模思想的案例,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换成简单数学问题,并建立相应数学模型的能力。为了弥补我校现用教材在应用习题方面的不足,学校数学教研室上半年专门组织教师自编了数学习题册,其中习题数量大、类型多、编排层次分明,收集了很多不同专业之间的交叉题及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题目,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4.考核方式方面目前我校数学课程考核采用的是以闭卷形式来核定学生成绩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而言,美国技术应用型院校对学生的课程考核评价更多的是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比如通过课后完成研究性课题作业或小论文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国外院校在学生成绩评定方面的先进理念,应研究和改进我校现有的数学课程考核体系和评价体系,做到基础考核和实验考核相结合,其中基础考核是以考核学生最基本的数学基础理论和基础运算为主,将其作为学生学业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实验考核主要考核学生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计算的能力,比如可对几人为一组的学生进行一次大型作业或数学建模的考核,最终以上述两项考核的加权分数作为学生的综合成绩。
三、结语本文基于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和上海电机学院重点教研教改项目,以具有技术应用型特色的上海电机学院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学校与美国类似的技术应用型院校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的异同点,旨在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目前学校的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建立一个具有较强应用性的技术应用型院校数学课程教学体系。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将国外的先进教研理念同学校的办学定位相融合,以培养面向生产、建设和服务一线,创新能力强、具有良好岗位适应性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为课程建设目标,为全面落实学校的办学定位,培养高素质技术应用型人才提供有力的基础支撑。
参考文献: [1] 夏建国.技术本科教育概论 [M].上海 : 东方出版中心,2007.[2] 柴俊 , 张晶.美国的微积分教学 [J].高等数学研究 ,2005,(5):6-11.[3] 叶赛英 , 胡月.国内外两本微积分教材的比较与启示 [J].大学数学 ,2007,(2):187-190.[4] 李振祥.中美微积分教学改革的比较研究 [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4):58-61.[5] 刘连福.美国微积分教学变革对我国高职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启示 [J].辽宁师专学报 ,2006,(3):78-80.[6] 堵秀风 , 李晓红 , 张永胜.大学数学课程文章由整理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J].高师理科学刊 ,2006,(11):75-76.
第四篇: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EDA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EDA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
摘 要:该文通过分析EDA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学科竞赛为驱动的EDA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与探索方法。通过分析电子设计竞赛中涉及EDA课程的题目,在竞赛题目中提炼综合性实验内容,以此更新陈旧的EDA实验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系统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以学生团队形式取代单人实验,以自选实验题目代替必选实验内容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团队合作能力。以“团队+单人”双重考核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实验课程进行考核,充分考虑学生水平的差异性。此课程改革能够加强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EDA 学科竞赛 实践教学改革 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12(a)-0196-02
EDA课程是电子信息类和电气自动化类的专业课程,该课程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设计和开发流程、掌握硬件描述语言、使用EDA设计工具和实验开发系统等,培养学生对数字电子系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1,2]。
国内各高校已经开展了很多关于EDA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并提出很多具有参考价值的教改方法和思路[3-6]。但是,EDA技术发展日新月异,EDA课程也会涌现很多值得研究的新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开展EDA课程改革,以适应并推动EDA技术的发展。
该文针对目前EDA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学科竞赛(尤其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为契机,提出EDA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和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综合设计水平。EDA实验课程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本科生EDA课程课时为30~45,其中约1/3课时为实验(实践)课程。实验课程一般每次安排2个课时,每次课程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整个课程仅包含5~8个实验项目。实验课程一般包含学生对EDA软件和实验系统的基本使用,对常见数字电路的设计,如:组合电路设计(多路选择器、加法器)、计数器、分频器、正弦信号发生器、乘法器、移位寄存器、序列检测器等。相对于EDA技术的发展,这种实验课程的设计稍显陈旧,存在一些问题。
(1)基本的电路模块设计无法培养学生数字系统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EDA实验课程通常以常见的数字电路模块为内容,主要培养学生对硬件描述语言的掌握。由于电路模块规模较小,功能简单,很难培养学生对数字系统的设计能力,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
(2)陈旧的实验内容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制约了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限制学生创新思维发展。以基本数字电路模块为实验内容,学生完成实验后也不能理解自己完成的设计在一个数字系统中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体会不到设计的成就感,因此,也不会有太大的学习兴趣。
(3)EDA技术发展迅速,学生的学习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适应技术发展。EDA技术应用领域越来越广泛,学生如果仅仅学习基本电路模块的设计,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4)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存在差异性,学有余力的同学才能得不到施展。
综上所述,EDA课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需要进行改变,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使不同层次和不同能力的学生在EDA课程中均能充分发掘自身潜力。学科竞赛中的EDA技术
学科竞赛近几年来如火如荼,成为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7]。其中,教育部倡导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影响最广泛的电子电气类学科竞赛,对推动高等学校电子电气类学科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近几年的电子设计竞赛也得到高校的推崇,激发学生对电子设计的热情。
全国电子设计竞赛中多个题目涉及到了EDA技术,甚至部分题目核心内容需要使用EDA技术完成。据不完全统计,涉及EDA技术的题目及相关技术如表1所示。
这些题目涉及了EDA技术中常见的数字电路模块,甚至部分模块多次重复出现。将这些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均可形成综合性EDA实验内容,作为EDA课程的实验教学内容。从表1中可以提炼出DDS信号发生器、等精度频率计、数字示波器等题目,作为EDA课程实验教学内容,每个题目均可形成一个完整的数字系统,能够引起学生的设计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学生对学科竞赛的热情同样可以延伸到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的参与实验教学。EDA实践教学改革
根据EDA实验教学的现状,以学科竞赛为契机,推动EDA实践教学改革,主要思路有以下几点。
(1)教学内容的改革。
摒弃传统的计数器、分频器等陈旧教学内容,引入学科竞赛中常见的DDS信号发生器、等精度频率计、数字示波器等综合性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和“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
以DDS信号发生器为例,涉及到相位累加器模块、相位调制器、ROM查找表、幅度控制、D/A接口控制等核心内容,还涉及按键和显示(8段数码管或液晶屏)等人机交互的设计。在一个综合实验中,包含了加法器、计数器、乘法器、IP核调用、状态机、编码器、分频器等基本电路模块,可以使学生了解基本模块如何在整个数字系统工作,加深学生对基本电路模块的理解,提高系统设计能力。
(2)教学模式的改革。
传统的实验教学每堂实验完成一个实验内容,一般1~2名学生一组,独立提交实验报告。采用综合性实验后,3~4名学生为一个团队,整个学期完成1~2个实验内容为宜。整个团队作为一个整体,选择一个实验题目,进行方案设计,分配设计任务,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3)考核方式的改革。
多个综合性实验的复杂程度不同,学生团队因兴趣差异选择的题目也各不相同,此外,同一团队的同学承担任务不同,所以考核时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各个实验根据复杂程度设置不同的难度系数,可以根据难度系数和学生团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分。同一个团队中,根据学生承担的任务情况给与不同的难度系数,团队得分按照系数分配给每位同学。这种情况下,兴趣高能力强的同学可以选择较高难度的题目,并承担更多的设计任务,基础较弱的同学可以选择难度较低的题目,承担简单的模块设计工作。
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中均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得不同层次的同学在EDA实践教学中均有所收获,避免出现部分学生学得不“尽兴”,部分学生不会学而自暴自弃的现象。结语
文章通过分析EDA课程现状,提出了目前EDA实验课程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通过分析学科竞赛中的EDA技术,提出以学科竞赛为契机,对EDA实践教学进行改革。课程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层次差异性,并提出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思路,期望通过此项改革,使学生了解“自顶向下”的设计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设计水平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金宁治,李文娟,高晗璎,等.电气专业“EDA技术”课程实验教学的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5,37(4):86-88.[2] 谷善茂,杜德,刘云龙,等.EDA课程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32(3):40-46.[3] 王志国,赵忠盖.EDA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1):82-85.[4] 庞前娟.应用型本科EDA技术教学改革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5(7):125-126.[5] 于玲,关维国,牛芳琳.基于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EDA应用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1):111-112.[6] 黄卉,陈德斌.关于EDA教学改革中独立学院教育特点的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33):93-94.[7] 袁川来,孙玲爽,周维龙.学科竞赛驱动的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19):168-169.
第五篇: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一、幼师职业能力培养的指导思想
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技能为核心、以素质教育为根本的幼师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突出“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师范特色,我们学校创新了幼儿师范教育的“合格+特长+证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永州市培养了大量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等优点的幼儿园教师。
1、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
育人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质量为先是教育教学永恒的主题、学校发展的核心任务,弘扬个性是现代学生观和学生成才观的重要内容,全面发展是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追求目标。我们坚持“育人为本,质量为先,弘扬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就是要以教育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师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幼师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修养相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提高学生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相统一,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加强职业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2、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
学生成才是学校教育教学的根本任务,家长满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民意基础,政府放心是学校办学的重大责任,技术先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方法手段,管理科学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要保证。我们坚持“学生成才,家长满意,政府放心,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管理理念,就是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庭的联系,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不断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手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学条件与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二、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幼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1、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载体,也是落实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手段。传统的幼师专业的课程体系往往被分割为基础文化课、专业理论课、专业
技能课和实践活动课等,这种分法会造成教学过程条块状现象,而职业能力培养也往往重视在某些技能课之中。我们认为,职业能力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不但要重视专业技能课而且也要重视基础文化课,不但要重视专业理论课,更要重视实践环节,因此,要全面、系统地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必须构建以能力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合理组合和优化课程
设计幼师专业课程既要考虑幼儿园的活动课程的需要,又要根据职业能力要求确立教育的内容与方法;同时,还要注重幼师专业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职业选择需要。因此,我们可以把原来的课程结构设计为“专项知识和技能、通用知识和技能、基本知识和技能、思想政治教育和选修课程”等模块,把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等各类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要体现实用、够用和会用的原则,将原有繁杂的课程整合为几门课程,并确立为艺术与技能、社会与适应、科学与能力、心理与健康、语言与交往、教育与科研、生涯与潜能开发等课程,从而突出职业能力教育要求。
(2)课程内容与教师资格证书结合幼师生就业的主要目标是在幼儿园从教,这就要求幼师生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书。
因此课程设计要把教师职业标准中的知识和技能融入相关课程之中,同时要形成模块化的课程结构,并将教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技能等级考试内容折算成相应学分,纳入总体教学计划中,使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证书标准有机结合,用证书考试推动职业技能的培养。
(3)增加实践模块的课时量和课程类型
学生的职业能力只能通过不断实践锻炼才能提高。如弹、唱、跳等基本技能基础差,不增加这些技能训练时间是很难学到技能的。在这方面可开展一些课外兴趣小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实践课程的类型上,可开展各类见习、实习活动,还可针对家庭、社区开展各种社会调查、学前教育社会咨询、临时寄托办、亲子活动等实践,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人才评价体系
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科学的社会化的人才评价体系是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判断幼师专业建设是否符合职业教育宗旨和满足社会需要的重要指标。评价体系的建立与完善,有助于检验人才培养的效果,并可以
从中总结经验、发现不足,从而进一步推动专业建设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幼师专业应根据这一理念在开展普通话、弹琴等操作技能的等级考试外来构建得到幼儿园和业内人士认可的幼师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评价体系。
3、建立以职场训练为主体的教育实习体系
教育实习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操作技能,而职场训练的主要目的则不仅在于帮助师范生了解学校教育教学技能,而且在于帮助师范生全面把握职场中的教师职业。因此,幼师生的教育实习必须在开放的职场中得到实际训练。
(1)完善幼师生实习实训制度基地与建设
要积极开展与幼儿园的合作交流。近年来我校已与十多所幼儿园建成了合作关系稳定的幼师生实习基地。一方面,合作幼儿园可以为我校培养幼儿教师提供教育实践经验的指导,促进我校进行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另一方面,可以在实践中改进本专业的教学和管理,促进幼儿教育专业的发展。
(2)推行观察性实习实训
如开设学前健康教育、心理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教育期间,可每周安排一定时间的见习活动,让学生了解幼儿园,了解儿童的身心特点,深化认识能力的提高。职场训练的重要目标,是帮助幼师生做好入职准备,所以在职场训练中,幼师生要对幼儿教育进行研究。学校应安排假期社会调查、教育咨询、办临时寄托班等活动,还可以提高幼教科研方法、撰写教学心得、邀请幼儿园资深教师来我校讲学并提供实习指导。
(3)安排幼师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
为了将职业能力培训活动贯穿整个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学生到实习基地顶岗实习进行角色扮演,以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训练;可组织学生深入幼儿教学课堂进行教育观摩和见习活动,使学生了解幼儿教学现状,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幼师生在毕业前进行实习,是一种角色扮演,角色扮演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实习的成败和职业能力的达成度,这就要求我们做好实习的管理与指导工作。
三、结束语
幼师专业是我校的重要专业,也是省级骨干示范专业,近年来为国家培养了数千名合格的幼儿教师。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四段”渐进培养模式,即学习成型段、技能过级段、工学结合段、顶岗实习段。
我们培养幼师生的职业能力,要实实在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各项教育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要重视培养和造就一支有志于此的有能力、有热情、有方法并热爱幼儿教育、能深入幼儿园并与幼儿园保持联系的教师队伍。参考文献
1、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年第2期。
2、刘民欢《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
3、贺达《徐州幼儿高等师范学校学生职业能力调查报告》.网络财富,2009年第12期。
4、张新军《幼师生职业能力比较研究》.早期教育(教师版),2009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