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源镇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

时间:2019-05-13 20:29:4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水源镇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水源镇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

第一篇:水源镇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

水源镇循环农业示范区

水源镇建设三大园区,八大基地:

一、种植业

(一)现代农业示范园

1、建设高效数字自动化控制育苗大棚2座(120m×36m),一座育各类蔬菜苗,另一座育花卉苗。

2、集中连片搭建高效节能日光温室100座,塑料大棚200座,带动全镇搭建日光温室300座,塑料大棚1000座,日光温室主要种植油桃、木瓜、葡萄、杏、李等树种,塑料大棚主要种植各类蔬菜。

(二)露地蔬菜基地

建设以北地、华家沟、方沟、东沟、永宁等村为主的露地蔬菜基地2万亩,主要种植辣椒、西红柿、青菜、大白菜、甘蓝、萝卜等。

(三)瓜菜制种基地

在北地、东沟和方沟等村种植西红柿、南瓜、黄瓜、辣椒、香菜等瓜菜制种3000亩。

(四)花卉制种基地

宋家沟、胜利、西沟等村种植万寿菊、翠菊等花卉制种2000亩。

(五)玉米制种基地

以华家沟村樊吉成,东沟村徐生伟等规模养殖大户为主,发展养鸡2000只以上的规模户10户,带动全镇农户以户养为主,养殖规模达到50万只。

(五)饲草种植

以杨柳青饲料公司为主,带动全镇养殖大户种植以紫花苜蓿为主的饲草2万亩。

(六)全镇建设肉羊改良点50个,肉牛改良点20个,配套改良器械70套,发放种公羊300只,建设青贮池250座,12.5万立方米,年改良肉羊5万只以上,肉牛改良2000头。

(七)全镇配套大型青贮自走式收获机10台,改造玉米饲草收割机50台,配套铡草机200台。

(八)西大滩养殖园区内建设大型沼气发电场1个,100立方米的中型沼气池10座,带动全镇修建户用沼气池300座。以解决养殖场内供电、供热和粪便无害化处理。

三、农畜产品加工业园区

在西大滩建设农畜产品加工业园区1个,由政府统一规划,路、水、电等配套设施政府建设,出台优惠政策,采取招商引资。园区内入驻千万元以上的种子加工企业3个,500万元以上的饲草加工企业5个,300万元以上的肉食品加工企业3个,园区年产值达到 万元。

第二篇: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若干问题探讨

张伟

摘 要 循环农业经济在循环经济体系中属于一类实用性方案,尤其在新农村建设政策覆盖落实背景下,能够更好地迎合可持续和科学发展理念,但是涉及政府领导的宣传、组织配套工作要给予进一步的调试修缮。笔者的核心任务是针对目前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发展期间的诸多问题加以提炼整理;同时,制定妥善化处理措施,希望为我国粮食安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 循环农业;农业经济;粮食安全

循环农业经济,就是依照既有生态科学发展理念,配合最新高科技设施和操作手法,进行一切生态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可持续开发利用;同时,避免农业生产中物资投入量和废物排放量的过度增长结果,至此衍生出集合农业种养、农科技、农供销等功能的良性循环发展体系[1]。想要切实将当中弊端状况处理完毕,最有效的办法便是大幅度提升既有资源开发利用实效,推动农业和农民同步增收进程。至于细化的整改方案内容将具体如后续内容阐述。现阶段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中遗留的问题

1.1 水资源严重短缺

透过以往实际调查结果认证,我国农业用水占据总用水数量的70%左右,限于我国农业生产季节、干旱性隐患深入状况,不同区域农业资源约含70%需要加以灌溉,因此灌溉用水数量开始提升至农业总体用水数量的90%以上。截至目前,我国农业灌溉和工业发展,已经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长此以往,涉及地下水资源紧缺、河流断流、土地沙化等生态环境危机都将接踵而至。需要加以强调的是,因为农村专业化生产知识和技能的缺乏,使当地灌溉用水浪费现象广泛分布,实际利用实效性系数连0.475都不到,整体上几乎包含1/2以上的水资源被白白浪费。由此看来,及时布置拓展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战略,是落实目前我国农业用水合理性节约指标的必要途径,应该引起广大农民的深度瞩目。

1.2 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极为严峻

大多数农业生产管理人员,都盲目地将注意力集中投射在农产品数量和后期经济效益增加结果之上,对于农产品安全可靠质量几乎未曾上心。毕竟化肥、农药等使用便利,因此涉及以往畜禽粪便作为农田肥料的模式开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无疑令牲畜养殖和农作物种植产业滋生分离迹象,畜禽粪便随意堆放现象极为普遍,对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性自然造成较大的创伤[2]。须知,尚未经过调试的畜禽粪便污水内部,保留较多数量的氮、磷物质,至此水体富营养化问题广泛覆盖;再就是经过养殖场内部氮、硫、甲烷等有害气体的暴增,已经严重影响周边人民正常生活、工作、学习秩序,严重情况下,更可直接对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侵蚀威胁。

1.3 农副产品资源实际应用效率过低

想要更好地发挥出农业社会化服务控制体系的价值地位,标准适应路径便是开展农业产业化改革项目,其作为农业后期产出效益的全新经营控制体制,主张针对传统农业生产营销模式加以系统化整改。但是透过现阶段我国农业产业化规划状况观察,其仍旧深陷于初步探索阶段之中,包括各类农村住户参与能度过低、产业化组织具体竞争发展潜力不足、农业产业化辐射效应无法倾数绽放等,当中最为严峻的便是农业产后副产品应用效率不高问题。

另外,农业耕地面积处于持续缩减之势。结合过往调查结果分析,我国平均每8 a左右,农业耕地资源就会同步缩减0.083亿hm2,如若随意放纵不管,相信不用超过两年,必然就会冲上警示红线。目前,我国最基础的国情便是过多人口和较少耕地资源的冲突现象,可是因为部分农村区域经济、科技和人才的欠缺,使传统粗放式农业经营管理模式仍旧延续,包【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括由牲畜完全承担农业生产主要支持动力供应任务,凭借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规模化经营控制、农业生产时刻抵受突发性自然灾害的侵蚀危机等。面对此类状况,我国必须集中一切技术、政策性手段,进行眼前的农业生产人口数量众多、耕地资源数量过少的矛盾协调应对,至于具体的应对模式便是令农业生产借由粗放式快速地朝向集约式经营方向过度扭转。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科学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战略方针

2.1 要求政府及时颁布各项成本、科技支持性政策

第一,想方设法推动循环农业立法控制进度,令一些创新型限制、补偿性法规政策快速覆盖落实。在此基础上,针对农民群体、企业和政府机构在循环农业服务体系中的职责义务予以清晰化界定,至此构筑起集合农业生态补充和技术补贴功能的指导单元,力求在各项循环农业支持性政策内容控制下,延展出融合政府、市场、社会基层群众行为驱动特性的监管机制[3]。

第二,结合丰富实际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搭建起农村物业控制法规制度。这样不但能够将农业生产一切基础性设施投资效益提升至极致水准之上,更可以快速推动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方案执行进程,对于今后农村诸多废弃物处理、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农村环保产业化培育等事业,都将释放出较为强劲的支持引导功效。

2.2 不断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技术创新改造

循环农业经济想要获得长效可持续发展机遇,就必须全面接受各项技术创新成就的支持。

第一,有机强化农业生产技术设施开发力度,使特定区域农业生产技术含量顺势上升到全新等级层次。同时,在科技、政府、农户群体之间建立农业科技园作为交流枢纽,避免以往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推广落实中的限制危机,必要时直接在农村周边设置试验和转化基地,为周边农业科研和生产创新成就融合提供第一手指导线索,更加为农业实际增长模式集约型转变奠定基础。

第二,更加清晰透彻地进行农业内部专业化职务设置划分。所谓农业专业化,可以细化出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和设计研究和农业多元化服务等结构单元,如此一来,涉及不同区域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观能动性才会深度激活,将各自专长发挥到相对应的领域之中,维持现代我国农业整体的专业化分工效率,令以往传统的单位农户小而全耕作模式得以成功替换。

2.3 快速投入合理数量的支持性资金,完善循环农业经济管理体系

建设并修缮现代循环式农业经济服务控制体系,最基础的保障便是资金,否则预设的经济效益换取指标将难以顺利贯彻。所以,不同层级政府机构要更加科学地处理好支农资金预算工作,必要情况下直接朝向循环农业适度倾斜。

第一,不同层级政府应该尽快设置循环农业发展专项支持资金,主要用在基础性农业生产设施、技术应用实力培训和推广事务之上。

第二,金融机构要针对既有金融服务产品加以适度改良,令面向农户的小额贷款额度得以合理增加;同时,协调掌控税收、贴息、补助等多元化经济杠杆效用,大力支持辅助各类社会资本向农业、农业领域中投入。

第三,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将个人、集体和国家全面融合,更加有效率地构筑起丰富的循环农业经济投资监管体系;同时,做好当中投资金融、财税等收费政策修改工作,力求令我国循环农业经济彰显出独特的发展形态。结语

循环农业经济完全可以视为日后我国经济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该类结构进行灵活修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标贯彻的必然途径,能够更好地遏制以往农业发展期间生产模式诸多要求的不适问题。因此,需要相关工作人员在日后予以大力推广和发展沿用。

参考文献

[1]乔志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问题浅思[J].东方企业文化,2013,32(19):134-150.【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2]白云峰.现代循环农业理论与实践综述[J].江苏农业科学,2013,18(11):144-163.[3]杨红庆.探究循环农业的内涵和发展途径[J].山西农经,2015,28(3):126-139.【中国期刊库】——接受各类学术论文发表、投稿,和各学术论文评奖评优,教育教学类论文尤为欢迎。

第三篇: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环发[2003]208号

关于印发《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局(厅), 计划单列市环境保护局:

为了促进我国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在国家已批准的各类园区或大企业集团基础上鼓励创建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为推动这项工作,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定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等文件,请自印发之日起试行。

附件题目:

1、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2、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规划指南(试行)

3、循环经济示范区申报、命名和管理规定(试行)

4、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

二○○三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循环经济示范区规划指南(试行)

循环经济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是一种以污染预防为出发点,以物质循环流动为特征,以社会、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的示范区域。它运用生态学规律把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活动组织成若干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流程,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努力控制废弃物的产生,对可利用的产品和废物循环利用,对最终不能利用的产品进行合理处理处置,实现物质生产、消费的“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最大限度地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促进环境与经济的和谐发展。

一、示范区的基本特征

示范区比生态工业园区的内容更丰富,影响更广泛。其主要特征如下:

1.示范区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区,把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融为一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2.示范区需要以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和法律制度的重建作为保障。

3.示范区具体活动主要集中在企业层面实施清洁生产和资源循环利用;区域层面建立共生企业间或产业间的生态工业网络;以及社会层面建立废物回收和再利用体系。

4.示范区强调在区域和社会层面上的一、二、三产间的物质循环和流动。

二、示范区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将发展循环经济与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相结合,与引进高新技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相结合,与区域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相结

合,与生态保护和区域环境综合整治相结合,促进社会经济的生产和消费模式的根本转变。

2.基本原则

示范区的规划和建立遵循“减量、再用、循环”为内容的行为原则(即3R原则)。

(1)减量原则。要求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即用较少的原料和能源投入满足既定的生产或消费需求,在经济活动的源头就做到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在生产中,常要求产品体积小型化和产品重量轻型化,产品包装追求简单朴实而不是豪华浪费;在生活中,减少人们对物品的过度需求,从而达到减少废弃物排放的目的。

(2)再用原则。要求产品和包装能够以初始的形式被多次使用。在生产中,常要求制造商使用标准尺寸进行设计,以便于更换部件而不必更换整个产品,同时鼓励发展再制造产业;在生活中,鼓励人们购买能够重复使用的物品、饮料瓶和包装物。

(3)循环原则。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在完成其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不是无用的垃圾。物质循环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产品,二是资源循环利用后形成不同的新产品。循环原则要求消费者和生产者购买循环物质比例大的产品,以使循环经济的整个过程实现闭合。

以上原则中,减量原则属于输入端方法,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再利用原则属于过程性方法,目的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再循环原则是输出端方法,通过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以减少末端处理负荷。

3R原则重要性是不一样的。循环经济的根本目标是要求在经济过程中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再利用和再循环都应建立在对经济过程进行了充分的源削减的基础之上。

三、示范区的规划步骤

示范区规划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1.组建规划队伍:建立规划队伍,包括领导机构和技术机构。

2.现状调研:主要调查和分析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背景、主要的环境问题;分析现有经济运行模式的特点、主要存在问题。

3.建设目标确定:针对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见后文)中各类指标,提出循环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目标应尽可能量化和易于考核。

4.方案设计:包括总体框架设计、产业发展规划(包括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循环型服务业、循环再生产业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生态景观建设规划、重点实施项目筛选、项目详细规划、法律法规制订、支持系统设计。

5.投资和效益分析:包括示范区建设的投资预算,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

四、示范区的硬件建设

示范区硬件建设体现在具体的项目实施上,主要集中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企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实现清洁生产和污染排放最小化;区域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企业之间建立工业生态系统或生态工业园区,实现企业间废物相互交换;社会层面的循环经济要求废物得到再利用和再循环,产品消费过程中和消费后进行物质循环。不同地区的示范区建设内容不一定相同,以下仅针对三个层面给出一般性介绍:

1.建设循环型企业

在所选择的企业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态效率,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落后的工艺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

在一些用水量较大的企业中,开展中水回用,实现废水的资源化,在有条件的企业实现废水“零排放”;在大型联合企业中,引入关键联接技术,开展物流、能流的梯级利用,开发利用企业的废弃资源,形成废弃物和副产品的循环利用生态链。

2.建设生态工业园区

运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对现有工业园区分类指导,建设生态工业园,提升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档次和竞争力,引导老工业区的改造。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生态工业型经济开发区

用生态工业思想改造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在现有园区内引进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理念,采用生命周期观点和生态设计方法,使产品生命周期中资源消耗最少、废物产生最小、易于拆卸回收,由此优化产品结构,并合理构建和完善产品链,从而提高资源效率,降低环境排放,为园区寻找新的增长点,促进园区的持续发展。对新建的开发区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进行整体规划和选择入园企业,构建合理的产业和产品链网,实现园区工业结构最优组合。

(2)用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改造

在老工业区改造中引入循环经济理念,逐步建立新型的工业组织形态,以循环经济指导老工业区的改造,结构调整和产品调整。

(3)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

在资源枯竭地区,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调整资源开采型企业产品结构,建立生态工业网络,开发二次资源,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

3.建设资源循环型社会

建立城市生活垃圾以及其他废旧物分类、回收、再造系统,城市及区域中水回用系统,生态型产业系统,信息系统等初步建设起循环型社会。

循环经济的建设范围不仅涉及第二产业,而且也涉及到第一、三产业。对于第一产业,要求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改进种植和养殖技术,实现农产品的优质、无害和农业生产废物的资源化,防止农业环境污染。禁止将有毒、有害废物用作肥料或者用于造田。建立工农业之间的产业共生联系,形成新型生态产业。对于第三产业,要求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采用节能、节水和其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设备,减少使用或者不使用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的消费品。

废物进行分类回收,为再循环创造条件。建筑工程应当采用节能、节水等有利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建筑设计方案、建筑和装修材料、建筑构配件及设备。建筑废物实现产生量最小化和再利用。消费者应树立绿色消费的理念,自觉参与循环资源的回收活动,促进循环型社会的建立。

在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中,要将第一、二、三产业作为整体进行考虑,统一规划三产内部和三产之间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使区域内的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形成协调、优化的关系。

五、示范区的软件建设

1.法律法规支撑体系设计

(1)建立发展循环经济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地方(城市、省)的循环经济发展条例和相关的实施细则。

(2)制定推动发展循环经济的优惠政策

制定优惠的财政、税收、投资、土地、排污费返还政策和其他经济激励政策;基建和技改项目审批中鼓励循环经济示范区内的建设项目;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费,征收垃圾处理费,使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运行达到保本微利水平。制定废物资源化,再利用的激励性经济政策。制定政策明确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责任和义务。

(3)制定鼓励绿色消费和绿色采购的政策

绿色消费是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建立政府绿色采购制度,优先采购再生利用产品和经过清洁生产审核、通过ISO14001认证的企业的产品以及通过认证的环境标志产品;在使用中,注意节约及多次重复利用,回收废弃办公用品。通过政府的表率作用,引导社会团体和企业积极参与绿色消费活动。

2.技术支撑体系设计

循环经济的技术支撑体系包括环境工程技术、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等。要重点开发或运用生态工业的关键联接技术,如城市生活垃圾资源化技术、水回用技术、工业废物资源化技术、生物化工联接技术;能源的梯级利用技术;开发和运用煤矸石等大宗工业废物的综合利用、深加工等二次资源开发技术,建立生态工业技术研发基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

六、示范区建设的指标体系

示范区应按照下述四类指标体系进行规划建设:

1.经济发展指标:如经济发展水平指标(GDP年平均增长率、人均GDP、万元GDP综合能耗、万元GDP新鲜水消耗等);经济发展潜力指标(科技投入占GDP的比例、科技进步对GDP的贡献率等)。

2.循环经济特征指标:建设有若干个具有示范意义的循环型企业、生态工业园区和资源循环型社区。主要有三类指标: 一是资源生产率,用来综合表示产业和人民生活中有效利用资源情况(资源生产率=GDP/天然资源投入量(也称直接物质投入量))。二是循环利用率,表示投入到经济社会的物质总量中循环利用量所占的比率,包括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原材料重复利用率、能源重复利用率、城市中水回用率、废

电器回收利用率、废纸回收利用率、废塑料回收利用率、废金属包装物回收利用率、城市垃圾的分类回收率等。三是最终处理量,表示城市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最终处置量。三类指标中,前两类应尽量高,后两类应尽量低。

3.生态环境保护指标:如环境保护指标(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污染物处理处置等);环境绩效指标(万元GDP工业废水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万元GDP工业废气产生量、万元GDP有毒有害废物产生总量);生态建设指标(可再生能源所占比例、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园区绿地覆盖率等);生态环境改善潜力(环保投资占GDP的比重等)。

4.绿色管理指标:如政策法规制度指标(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制定、促进循环经济建设的地方政策法规和文件的实施等);管理与意识指标(开展清洁生产的企业所占比例、园区企业ISO14001认证率、循环经济知识培训、循环经济的社会认知率、信息系统建设等)。

七、示范区规划文本的编制

以下给出示范区规划文本的基本内容,具体规划中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有所侧重、增删和调整:

摘要

1.地区社会、经济和环境概况,存在的主要经济、社会、环境问题及分析

2.建设必要性和有利条件

(1)必要性

(2)有利条件

3.建设目标和原则

(1)总体目标

(2)具体目标

(3)建设原则

4.总体设计

(1)循环经济建设总体框架

(2)主要物流、能流和元素代谢

(3)一、二、三产业循环方案

5.产业发展规划

(1)生态工业发展规划

(2)生态农业发展规划

(3)循环型社会发展规划

6.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7.生态景观建设规划

8.重点建设项目及分析,项目清单表

9.建设投资和效益分析

(1)总投资

(2)融资渠道

(3)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

10.法律法规、政策

(1)法律法规

(2)鼓励政策(土地政策、税收政策、补贴政策、信贷政策、排污收费返还等)

11.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

(1)领导小组、实施小组、专家小组

(2)保障措施(如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中介组织、宣传教育、环境管理体系、清洁生产审核等)

第四篇: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

发展沼气,促进县域循环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关于易县循

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调查

作者:李志强

浏览次数:1774 发布时间:2007-11-04 文章来源:作者赐稿

循环农业经济是循环经济的重要分支,是一种全新的、适合农村发展的经济模式,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经济模式。它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形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消耗、高利用、减排放”,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及农村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达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发展沼气则是循环农业经济的一个重要途径。农作物秸秆和人畜粪便进池发酵生产沼气,减少了秸秆焚烧对大气的污染和粪便对环境的污染;沼气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为农户提供日常用能,节约了电能和用煤费用;沼液又可作为猪、鸡的优质饲料,沼渣则是果菜种植的上等有机肥料,使资源利用达到最大化。由此完成一个循环周期,并开始另一个新的循环过程。资源如此循环利用,无浪费,少污染;低成本,效益高。此循环以沼气为中心,故可称为“沼气循环经济”。

近年来,易县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强化农村生态和人居环境治理,把农村沼气化建设作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对促进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 易县沼气发展成效

易县沼气池建设始于1983年,先是在凌云册乡龙湾头、牛岗乡碾子台等村建起气体密闭性能差、有跑漏气现象、进出料不方便等。加之对沼气科学知识普及和宣传不够,导致群众对发展沼气认识不到位,积极性不高,致使沼气发展受阻或停滞。20多年过去了,农村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然而,经济发展与资源的约束程度越来越紧,与环境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如何改变这一状况,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首选课题。2004年,县委县政府借助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积极搞调研,取得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争取了农村沼气建设国债、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和沼气扶贫等项目,项目总投资424.8万元。建设内容以“一池三改”为重点,覆盖全县14个乡镇、18个项目村。项目村农户每建一个8m3的沼气池可获得800元的国债资金支持。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三位一体”模式的沼气池1.1万个。总池容达到了8.8万m,年产沼气1735万m,年可节煤1.91万吨,节电4164.7万度,共为农民增收节支859.5万元。

随着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循环农业经济的效果逐渐显现,不仅使农民增收节支,还使乡村的生态和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农村沼气建设实现了 “改圈、改厕、改厨”三改目标,使农村庭院结构和生活

33了第一批沼气池。由于原始沼气池结构不甚合理,存在许多技术问题,如池型简单、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保护了林木植被,减少了植物能源消耗。按每个8 m沼气池年节约薪柴2吨计算,可保护林地3亩左右。沼气建设有效解决了农村卫生环境脏、乱、差问题,减少了秸秆焚烧和粪便污染,从源头上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走进柴厂、娄亭、军营、中山南等沼气建设试点村,大部分农户家的院落里见不到柴草,新建的厨房彻底告别了传统的烧柴炉灶,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灶台洁具。院内户外,街头巷尾干净整洁,树成行,花成片,呈现出“环境幽雅、四季碧绿、生态盎然”的可喜景象。

另外,沼气建设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产生了重要作用。农村沼气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德政工程”,又是“民心工程”,更是党和政府想民、为民、惠民的执政之举。事实证明,凡是沼气建设搞得好的地方,不仅农民致富的积极性高,村风好、民风正,更重要的是受益群众积极拥护党的政策,党群干群关系非常融洽,使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二 沼气建设潜力分析 农作物秸秆资源。易县是山区农业大县,作物种类多,秸秆资源丰富,是发展农村沼气的重要原材料。全县农作物秸秆总产量336960吨,折标煤168480吨。除去养殖、秸秆还田利用(约占29.5%),其余部分用于发展沼气,可生产15135.9万m3,是目前沼气生产总量的8.7倍多。由于目前生产沼气的原料主要以粪便为主,秸秆利用量很少,不足5%。由此可见,农作物秸秆沼能的利用潜力可在90%以上,约13622万m沼气生产潜力。薪柴资源。全县山场面积广阔,薪柴、树叶、杂草等生物质资源产量巨大。全县薪柴总产量716605吨,折标煤9027.5吨;树叶产量47222.5吨,折标煤23611.25吨;杂草总产量653572.5吨,除去畜牧养殖饲用,以25%剩余量折标煤76958.2吨。三项标煤合计为109596.95吨,可产沼气13965.9万m3。基本全部为生产沼气潜力量。人畜粪便资源。畜禽养殖是我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粪便资源十分丰富。据测算,全县可收集人畜粪便355513吨,以各种粪便折标煤系数平均值计算,折标煤193043.6吨,可生产沼气理论值为24599.5万m3,是目前沼气生产量的14倍,约有22861万m3的生产潜力。发展沼气的综合利用潜力。目前我县的沼气生产利用多以“猪——沼——果”、“猪——沼——粮”模式为主,属初级、简单地循环利用模式。在沼气利用方面,除用于农民生活外,还应深入研究探索用沼液喂猪、喂鸡、养鱼,浸种、种植食用菌,研究沼气保鲜技术、储粮技术,发展沼气池、猪圈、厕所、太阳能大棚四位一体综合利用模式等,以实现资源更长链条的循环利用。

三 影响沼气发展的制约因素 观念意识问题。已建池户对沼气的认识多数停留在沼气解决了照明、煮饭等的较浅薄的认识上,甚至认为不如直接使用电和煤更方便、省事,并没有从根本上

33认识资源循环利用的意义。由于对沼气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地意义及给农民带来诸多方便与效益的宣传不到位,使得目前占95%以上未建沼气池户对沼气池的认识知之甚少,这就很难使这部分农户具有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群众缺乏积极主动性就谈不上农村沼气的快速发展。建池技术问题。由于一些建池施工人员技术水平低,技术不规范,加之沼气池输气管路和设备存在质量问题,致使沼液渗漏、沼气跑冒、发酵不全,产气少,质量差。结果费工耗料效果差,致使户主对沼气产生是件渴望不可及的事,不易操作,沼气的优越性不能被显露出来。维护服务问题。沼气池建成后需要进行定期维护。县农村新能源办公室仅有5名科技人员,难以适应全县大范围内沼气池的技术维护。乡镇村所指定的建沼气池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缺乏沼气相关知识,很难对沼气池进行系统维护。维护管理跟不上,带来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这是沼气日常使用中的一个重要安全隐患。资金保障问题。建一个沼气池约需投资3000元左右,项目补助1000元,由于县财政拿不出配套资金,其余均由农户自行解决。这对中低收入家庭来说是一个不小的经济负担。农村沼气目前尙处于初级发展示范阶段,如果进入沼气普及率80%以上的普及阶段,是否还能保证足够的沼气池国家补助款,农民是担心的。一旦国补资金减少或取消,势必影响农村沼气的发展。循环链条问题。当前沼气生产和利用的链条短,模式单一,不足以把循环经济的魅力充分显现出来。延长沼气循环生产利用的链条,开拓多种循环利用模式,提高综合利用效果,是促进农村沼气循环经济再发展的重要课题。政府层面问题。当前的农村沼气建设更多的是依赖于国家项目资金支持,并没有将其作为发展当地循环经济的大产业来抓。也就是说,国家给专项资金即可建下去,如果没有了这项资金就很难说了。农村沼气建设既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也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能否将其作为一个事关农村经济发展的大产业来抓,将是影响农村沼气和循环农业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环节。

四 关于发展农村沼气的几点建议 强化意识转化。农民意识转化重点解决发展沼气只是为了解决煮饭点灯问题的浅表认识;干部和政府意识重点解决发展农村沼气是一种便民措施的单一认识。只有把干部群众统一在发展农村沼气就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改善生态、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认识上。认识转化了,农村沼气和循环农业经济就有望得到快速发展。要借助多种媒体、多途径、多方式如电视广播、报纸、网络、专题会议、科技下乡、动员会议、制作板报、张贴宣传标语等,大张旗鼓地广泛宣传,使发展农村沼气的意义人人皆知,户户揭晓,形成一个全社会办沼气的良好氛围。搞好技术培训。要严格执行国家沼气的技术标准。依据其标准搞好专业技术培训。对农村从业的技术人员,应选择具有一定泥瓦工技术基础、热爱农村能源建设事业的农民,可采取集中培训、现场培训及以师带徒跟班学习培训等多种形式,以尽快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的基本技能。对考核合格者颁发上岗证,已视具备独立承揽建沼气池业务的能力。对农户应采取边建池边培训的方法,即建池与培训同步,谁承揽建池业务由谁负责培训农户,使每个建池户拥有一名沼气使用明白人,达到沼气池建好后农户就可正确操作使用。建立建池责任制。对从业专业技术人员要严格推行农村能源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持证上岗。对承揽业务人员实行包规划设计、包建池施工、包传授管理知识的“三包”责任制,实行质量百分考核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实行严格的县、乡、村三级联合验收制度,并建立由建池技工、农户、验收技术人员三方签字的建池档案,确保沼气工程的建设质量和安全水平。及时推广典型经验。我县农村沼气发展正处于示范阶段。在此阶段要重视沼气示范户、沼气建设示范村、沼气综合利用示范样板的培育。目前已有不少成功典型,要及时总结经验,充分发挥典型的导向力、说服力和推动力。通过典型引路、效益吸引、宣传引导,以户带户、以村带村,从而实现以点带面、辐射全县的目标。建立健全投资机制。一是积极争取国家项目资金,充分利用好国家政策给于的各项优惠支持。二是根据我县财政困难的实际,采取“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部门帮一点、农户筹一点”的四点方式筹措资金。根据县财政的承受能力,县政府建立农村沼气开发专项资金,连同国家项目资金进行专户管理,确保项目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并补助到建池农户;有关部门如农牧、林业、扶贫、农开、水保等部门要通力合作,根据各自专项资金用途,要力所能及地向沼气建设倾斜;从生态环保和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中拿出一部分纳入沼气开发利用资金;金融部门要给于沼气建设全力支持;农户筹一点除作为建沼气池资金的补充外,还有益于提高农户建沼气池的责任感。三是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尝试沼气建设的市场化运作,如组建乡村农村沼气开发公司,先由公司垫资进行设计、购料、施工、安装、装料发酵产气。整个过程均达到国家标准验收合格后,在以一定方式从所筹资金中支付报酬。这样就可逐步形成国家、农民、社会共同办沼气的投资机制。拓宽沼气利用新途径。为更好地发挥典型示范的作用,展现沼气循环农业经济的魅力,应尽快扭转沼气利用单一模式的局面,拓展循环利用链条,提高沼气综合利用效果。沼气建设要与改圈(栏)、改厕、改厨、改水、改浴 “五改”相配套。积极探索沼气(液)养猪、喂鸡、养鱼、塑料大棚增温、增二氧化碳、沼气热水器、浸种、生产食用菌等诸多方面的应用,以及在加工业、服务业、仓储业领域中的应用,拓展空间很大。随着沼气应用领域的拓宽,循环链条的延长,综合效益的提高,势必会激发起农民建沼气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好沼气池的维护。沼气池的日常维护是确保沼气正常生产的重要措施。一是建立专业技术人员定期回访制度,深入农户了解使用情况,倾听他们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为今后工作提出改进措施。二是分级建立沼气维护服务站,具体从事沼气配件和维护工作。三是若为商业建池则实行保修制,谁建池谁负责日后维修。四是普及沼气知识,提高农户自身使用和维护的能力。把沼气列入农村产业范畴。沼气是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它与诸多农村产业、项目、领域相关联,互为因果,相互影响,重复循环。使资源循环使用,利用充分;环境零污染,改善生态;投入少,成本低,达到最小化;效益层层增值、循环增值,实现最大化。可以说,发展沼气业是未来农村产业的一场革命,将推动农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关键性的产业。所以,应将沼气列为农村重要产业的范畴,各级政府应将沼气建设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给于足够的重视程度,出台强硬的政策措施,把“沼气循环经济”做大做强。

作者单位:河北省易县农业区划办公室

第五篇:发展循环农业经济 促进农场生态农业建设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农场生态农业建设

杨晓舟牟 访

党的十七大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中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循环经济形成较大规模,可再生能源比重显著上升。主要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生态文明理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这是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循环农业经济是以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为途径,以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能源为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原则,把农业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农业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的生产模式。它是基于生态学“良性循环”原理,将清洁生产和废弃物综合利用融为一体运用并按系统工程方法组织的建设具有整体、协同、循环、再生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但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农业良性循环体系的构建,生态农业正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基础。

一、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特征与目标

(一)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 循环经济思想萌芽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倡导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具有自己的产业体系,由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和生态城市等构成。循环农业经济的基本内涵是:运用生态系统和经济活动系统的基本规律指导人类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把清洁生产、资源及其废弃物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对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统筹谋划,不断优化农业生产及消费过程的产生链整体结构,实现链网内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循环利用和农业生产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危害和破坏最小化。

(二)循环农业经济的特征 循环农业经济一般遵循“3R”特点,一是REDUCE, 1

即“减量化”;二是RESUE,即“再利用”;三是RECYCLE,即“再循环”。因此,循环农业是一种“资源——生产——流通——消费——可再生资源”的运行模式。可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再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使农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循环农业经济具有自身的特点。一是农业活动中参与循环的产品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的主体互补互利,共生性很强。二是在农产品生产中,注意化肥、农药的施用,强调食品安全。三是农业的主副产品在消费完后回归大地。四是能有效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五是污染排放物能得到较好的处理。

(三)循环农业经济的目标 将循环经济引入农业领域,实现农业产业系统生产的效益最大化和危害最小化,达到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相融的理想状态,目的是建立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农业生产体系,发展生态经济和生态农业,坚持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小、资源循环利用的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从根本上降低经济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护并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通过对资源的再使用和再循环利用来促使污染或废弃物的减量化甚至零排放,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农业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的关系

(一)循环农业经济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生态农业建设为基础 生态农业建设,既可创造发展农业生产力,高效利用环境与生物资源,也是稳定及发挥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保证循环农业经济健康运行的条件。是利用农场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解决工业生产中的“源”和“汇”,使区域生态系统的产生和投入得到平衡的有效途径。

生态农业建设强化产业化,其目标就是构建农场的良性循环经济结构。农场的生态农业建设就是把整个农场区域内的产品生产链条相互连接,形成原料到产品,废弃物变原料的产业相互交织,资源高效利用,无废弃物或少废弃物的清洁

生产网络。其目的是将某一产业的废弃物转化为另一产业的原料,一个产业的部分产品,将成为另一产业的原料,形成生产链网,其功能是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区域的少废弃物或无废弃物生产,改善环境质量。将分散的各自独立的产业如种植业和养殖业,加工业与农业在一个区域范围内构成一个规模性的具有生态与经济良性循环的生态经济系统。

(二)生态建设充分体现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准则 循环农业经济以资源利用的“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生态农业采取不同农业生产工艺流程间的横向耦合,如以沼气为纽带的“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猪—沼—果”生态农业模式等,都是实现资源共享,变污染负效益为资源正效益,实现经济与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目标的生态农业模式,已经规模化推广。

生态农业建设加快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丰富了循环农业经济的内涵。农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十分重视实现从“能源耗竭型”经济向“能源再生型”经济的转型,生态农业建设中要注重风能、太阳能、地热能资源等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经验与技术,不仅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鉴,也可经一步推进可再生资源产业的发展。

因此可以这样讲,循环农业经济与生态农业建设相辅相成、相互包涵,两者处于统一体之中。正如温家宝总理所批示:我赞成这样的观点,21世纪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历史阶段,现代化的农业应该是高效的生态农业。从这个意义上讲,循环农业经济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是面向循环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加快农场生态农业建设的意义

(一)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增加农场职工收入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业生产从粗放增长向集约增长转变,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场的产

业升级,提升农场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场的生产发展。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的专业化和规模化,使普通职工农户转变为多种类型的专业户,进而增加职工收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生态化,既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降低了生产成本,既保护了生态环境,又减少了农业生产对工业品农药、化肥的过度依赖,降低生产成本。

(二)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有效解决农场的就业问题 循环农业经济要求农业生产产业化,形成一个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或“产业网”。这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和人类资源配置效率,增加农场就业机会。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扩大了劳动密集型的园艺、畜牧、农产品加工等优势产业的规模,可以吸纳更多农场闲置劳动力就业。

(三)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场的可持续发展 循环农业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农业资源可以在这个不断进行的农业循环体系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把农业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同时,绿色农业、绿色消费、绿色环保是当今农产品生产的时尚和潮流,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能够提高各农场品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保持农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为农场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循环农业是生态化的农业,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有利于农场农业资源的保护,能够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业投入结构,进一步保护农场耕地等自然资源,扼制掠夺性经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在农场农业生产中推行清洁生产,遏制过量施用化肥、农药与机械作业,避免更低污染,土壤质量下降,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五)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可以促进农场环境的改善 发展循环农业经济是按照循环经济的再循环原则对农业和农场生态系统的物质流向实行综合治理,对农

场土、水、肥、药、电、油、柴、粮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统筹考虑,深度利用农场种、养业产业的废弃物和以农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及企业产生的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真正实现“吃干、榨净、回归大地”,是农场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四、促进农场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而我们农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途径。

(一)健全促进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 集团公司在资金的投入、项目的安排、金融贷款等方面,应向循环农业方面倾斜,既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动力,也是引导循环农业迅速发展的方向。

(二)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循环农业发展综观发达国家、发达地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经验,主要是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使循环农业经济的发展更规范,有法可依。通过立法,让各农场了解发展循环农业的意义,明确各自的责任和义务,明确全社会推行循环农业的途径和方向。

(三)重视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研发技术支撑体系是构建循环农业经济的物质基础,企业是技术的创新主体,农场可通过科技规划,对科技资源的配置进行宏观调控,加大科技投入,组织进行技术课题攻关,研发出适合农场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

(四)积极推广循环农业经济的试点经验农场发展循环农业经济要借鉴近年来循环工业已有的发展经验,根据农场实际工作情况,开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的试点工作。

(五)加强循环农业经济的宣传,为农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循环农业经济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涉及到农业生产和生活的一切领域。但目前人们在观念上认识不够,应进行宣传,大力提倡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促

使农场职工自觉参与到循环农业发展的行列中来。

五、结束语

以循环经济理念指导的农业发展模式是科学发展观在农业和社会综合发展领域的落实与体现。在农业生产领域中引入循环经济的理念,提出了一个以生态学理论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资源与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模式,必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在农业上的应用就是高效的生态农业,生态农业建设正是发展农场循环农业经济的最佳实践模式,也是提高农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有效途径。每个农场具有自身的特殊自然环境,土壤生态系统自身调节能力弱,土壤退化和变劣问题突出,水污染严重和水资源紧缺,作物病虫害频繁发生等一系列劣势环境资源,是每个农场面临的问题。所以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是农场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首次写入党章,并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农场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排头兵,重视发展循环农业经济,促进生态农业建设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农场的有效途径,是促进农场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转变的重要方面,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全面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用十七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握机遇,振奋精神,克服困难,艰苦奋斗,科学谋划,团结建设,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发展循环农业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效生态农业建设,不断推动农垦事业局面又好又快发展,在新世纪的宏伟蓝图上,为和谐农场的构建绘下精彩的辉煌新篇章。

刊登于《甘肃农垦》2008年第5期

下载水源镇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word格式文档
下载水源镇循环农业经济示范区.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水源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定稿)

    水源镇少数民族工作情况汇报 水源镇人民政府 (2010年5月20日)近期,根据县民族宗教侨务局关于对全县少数民族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通知,我镇利用3天时间,安排专人对全镇各村的......

    1110循环示范区安全监管工作存在问题及建议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安全监管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建议一、循环经济示范区基本情况 四平循环经济示范区始建于2005年,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单位。园区建设坚持“减量化、再利......

    镇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区汇报

    华塘镇教育工作情况汇报华塘镇人民政府 (2011年12月)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区教育局的指导下,我镇以创建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工作为契机,坚持践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

    镇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范文

    ***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实施方案 随着我镇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公众对水源质量、数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饮用水源的保护是保障人民健康生活,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加强我......

    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调研材料

    新泰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 调研材料 一、市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区域化评估评审事项 目前主要包括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压覆重......

    银河镇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年发展规划

    银河镇创建现代农业示范区 三年发展规划 (2009年—2011年)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进程中的一个伟大创造,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一种新型的农业经营方式,其......

    东明镇水源和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东明镇水源和生态保护工作情况汇报 (2010年4月14日) 东明镇人民政府 东明镇位于XX市东北部,XX水库上游,总面积236.1平方公里,辖25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521条自然村,总人口7.8万人。......

    XX镇2014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2014年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总结 2014年,我镇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环保局等有关部门的具体指导下,大力宣传水环境保护意识,强化水环境管理工作,切实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