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时间:2019-05-13 03:5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第一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

为做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学校先后制定了《泰山学院专业建设规划》、《泰山学院课程评估方案(试行)》、《泰山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方案》、《泰山学院选修课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和《关于加强公共计算机课教学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根据2007年 “迎评促建年”活动实施项目,从精品课程建设、课程教学大纲建设、课程评估、双语教学、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等五个方面着手对教学内容与课程建设提出了明确的目标、思路和工作计划。成立了专业建设与评价、课程建设与评价专家组,制定了相应的评价工作细则,加强对专业、课程建设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将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工作落到实处,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以教育部《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和教育部“关于启动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为指导,遵循“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方针,按照“宽口径、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要求,依据“重组基础、反映现代、面向前沿、交叉融合”的改革思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通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优化课程结构,精简教学内容,扩大选修,突出个性,注重实践,使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及良好个性得到培养和锻炼。通过建设合格课程、创建优质课程、争创名牌课程,以点带面,促进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化。主要措施:

一是组织教学研究立项,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活动。2006年我校印发了《泰山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根据文件的精神我校规范了本科专业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立项研究,为支持和鼓励教师开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特别在项目立项、经费资助、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对于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校级立项,学校给与一定经费资助,凡是列为国家和省、部级“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立项项目,学校在经费上分别给予以1:1和1:2配套。

二是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落实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成果。在加强理论研究的同时,不断将研究成果整合到人才培养方案中去。近几年来,通过不断对课程体系的深入研究,先后三次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了教学大纲。

三是更新教学内容,加强教材建设。要求基础课程、教育部规定的专业核心课程、主干专业课程,优先选用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全国规划教材,“九五”国家重点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的优秀教材等。同时鼓励教师编写辅助教材,进行教材配套,优秀教材评奖。

四是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配套改革,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支持鼓励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在全院倡导“启发式、研讨式教学”,增加课堂教学的学术含量,形成了“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特别是CAI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为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五是探讨实行学分制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六是以课程建设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充分发挥院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专家督导组的职能作用,于2007年专业评估和课程评估工作,都取得良好效果,推动了系列课程改革和优质课程建设。

2006年29门课程遴选为第一批重点建设课程,其中《数据结构》等10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其中数据结构、光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三门课程荣获省级精品课程的称号,到目前为止,我校公有43门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8门省级精品课程。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带动全校课程建设,各门课程主动将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学,重新修订了教学大纲,积极编写和选用高水平教材,使教学内容得到了更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程建设的总体水平不断提高。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校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优化了课程体系,形成了“公共基础课+学科基础课+专业主干+专业方向模块+综合素质课+实践环节课”的模块式课程结构。

加强教学研究,课程建设立项、教研立项以及教学成果获奖的层次和水平不断提高。

《旅游业概论》等8门校级双语为建设立项课程,其中,《旅游业概论》撇确定为首批山东省双语教学示范课程。能开出全院公共选修课279门。

第二篇: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的现状

1.改革培养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教学改革是学校各项改革的核心,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为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新型人才,我们构建了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科学研究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体现专业教学改革的应用性、实践性和操作性。

2.改革教学内容,构建课程体系

为了保证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以重点学科为核心、精品课程为标准建构了基础性和应用性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经过研究与探索,我们把专业课程构建为3个模块:基础数学、数学教育、应用数学。新方案在强调基础课教学的同时,对后继课程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强化了数学教育类课程,增设了与中学数学教育有关的课程,应用数学模块增设了应用性课程。保证了我们的毕业生既具有扎实的数学知识、娴熟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教学基本功,又具有良好的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和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3.改革教学方式,强化能力培养

我们高度重视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作用,精品课程开设网上教学交流平台;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为教学内容的改革开辟了更广泛的空间;通过师生学术讲座、师生学术沙龙、专业见习、实习班主任工作等途径,扩大学生学术视野,了解经济社会教育发展现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严格规范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结题、答辩等程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研究课题。

具体目标

(1)通过新方案的实施,实现“一个适应、一个转变、一个结合、一个拓宽”,打破旧的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的课程体系要求;实现专业课程设置与社会实际需要有机结合,使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宽厚的人文知识、较强的教学基本技能和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通过教育技能和其他职业技能的培养,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

(2)进一步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最大程度增强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强化英语、计算机教学,围绕与国际接轨的培养要求,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英语教学、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3)在教学内容上着重基础理论、基本技能的培养;增加选修课的数量和深度,增加前沿领域和前沿知识。利用学科优势,以科研提高教师业务素质,促进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4)积极推进“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全面深化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在教学领域里大胆改革创新,争取出一批高水平、获奖层次高的教学成果。

思路与措施

1.突出核心课程的建设 我系现有分析系统课程教两个省级教学团队,一个省级重点学科,两门省精品课程三门校精品课程。在这些项目的建设中,要求所有的专业课教师均进行课题研究,相对应成立课题组,开展研究与实践,核心课程的建设初见成效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

2.修订并完善教学大纲

进一步修订、完善教学大纲,用现代数学的思想和方法组织、构建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在新课程体系中,将突出基础理论教学,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与研究方法训练,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教学改革的实践探讨

通过加强基础课程,从改革和增设创新型、应用型课程入手,逐步过渡到整个专业课程及内容体系的全方位改革;建立专业性与教育性高度有机结合的新模式;进一步加强教研型、应用型教师的培养,为教学改革奠定厚实的师资基础;在教学方法上以知识为媒介突出学生思维潜能的开发;大力倡导教学改革立项,将教学改革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4.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科研带动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建模、课程见习、教育实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毕业论文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第三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2004年成功申报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2,本专业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技能的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为培养理念,建构全程性、多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

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4年正式升为本科专业,并在同年9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是黑河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现有学生350人,2012年共招生51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本专业具有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人。近几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原有网络课程基础上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参加专业课程网络培训学习12门。2012年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申报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社科联成果奖2项。2012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3余篇。2012年本专业在原有2609册图书的基础上又购进图书资料991册,声像及电子类图书70多种。管理用微机14台。三十五年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名,201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2.65%。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几年来我系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我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以资料和设备为保障,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系特制定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坚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突出师范性、加强综合性、着眼实用性、力求多样性,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以培育名师为统领,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造就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大力培养教学名师,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送出深造、校外引进、在职提高等措施培养教师,鼓励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2名青年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申请报考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派教师到国内及省内名牌大学对口进修提高,2012年我系派出1名教师赴黑龙江大学做为期1年的青年访问学者;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定期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会议,本派出2名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专业学术年会,1名教师通过考试获得国家汉办派出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职资格;利用校内、外“名师”资源对青年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建立“传、帮、带”机制。多渠道更新拓宽教师知识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

业在岗专业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8人,硕士12人,博士2人,高职称全部为本科生授课,累计学时数达2000学时。

(二)以教改、科研立项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以教改、科研项目促教学的原则,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如: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作品为原点辐射带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这样既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理清文学史脉络,还为专题研究打下基础。1年来,中文系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了《中文系2013—2015科研发展三级规划》,申报获批省级以上课题2项,其中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组织申报校级课题7项,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5项。申报及获得各级给类科研成果奖励8余项。

教改立项包括课程与学科的渗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与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教师和课程的风格;重视理论课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全程化考核等。成果几乎覆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为拓展教学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特从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校内教学实训

在正常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之余,我专业特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培训、比赛、推广等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竞争性、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本,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指导组织了“我爱唱诗词”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木兰辞》、《春江花月夜》等八篇进行了配乐演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古人的诗歌,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学期末,文学教研室在系内举办以爱情为主题的新春诗会。此次爱情诗会既是中文系师生用诗歌与激情喜迎新年的独特表达,也是文学教研

室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演绎,在读、背、悟、写、演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我系还为学生搭建平台,组建综合技能团队,由本专业教师为中文系学生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第一、二课堂的教学延伸中彰显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色和动手实践能力,师生互动实现双赢。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实际创作能力。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本专业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建立学生社团及协会,如:语韵协会、墨韵协会,负责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配合“普通话”、“三笔字”课堂教学,通过班级各种课外活动强化巩固学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1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学生做此类学术报告多场,参与二课堂活动达百人。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专业在注重校内教学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毕业生走入社会、走入学校、走入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如:鼓励学生支教实践,参与课外活动等,此外,2011年我校与东莞东部教育合作,派学生深入东莞实习,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派出23名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此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教学改革与管理

(一)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应大力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让课堂内容从单一讲授到直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2012年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教学;一方面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增进与学生交流,拓展学习内容。共有23门课程申请通过了多媒体课件认证,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二)教学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确保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注重教学规划及质量的提高,制定相应课程质量标准

完善基础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理论实践课程的考查和考核方法。建立系、教研室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领导每学期听课,教研室定期研究教学问题,教研室开展期中课堂听课、教学互评活动。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规范教学行为,约束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坚持教材建设科学、有序原则

专业主干课程将继续选择采用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需求的国家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六、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精英或业务骨干。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指标之中,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2.65%。汉语言文

学专业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中国语言文学系二○一二年十二月

第四篇: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重点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验收标准

一、课程标准:建设重点专业核心课程4—5门、群内其它专业核心课程2—3门(共计8—10课)。具体要求如下: 1、60%精品课程教材正式出版,体现工学结合的任务(项目)导向、校企合作编写;

2、完成核心课程实训项目指导书(内部)

3、核心课程标准

4、核心课程教学课件

5、核心课程教学评价报告;

6、学生学习管理

二、课程(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1、将核心课程建成网络课程

2、提供学生学习资源(课件、习题、课外实训项目等)

3、提供教师教学资源(参考资料、教案等)

4、教学视频

三、专业标准:

1、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

2、建立专业教学资源库;将精品课程建成网络课程,充实网上学习资源等(网上学习、交流)

3、提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调研报告、改革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报告、实施成效报告

4、完成专业实训指导书汇编(含所有实训项目)

5、编写“岗位——职业能力构成——课程”图

四、教学改革与成果发表

1、获得厅局级及以上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项、校级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项;

2、获得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项。

3、发表教学改革论文3篇。

五、进度安排 在建设期内,原则上均匀安排建设进度;以月度为单位,标明检查工作完成情况;对于特殊情况,可调整建设进度安排。

六、验收方式

1、专家组对完成的材料验收;

2、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评审。

3、通过专家听课评价;通过学生评价;每门核心课程不少于2个单元的教学录像通过专家评价。

第五篇: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中国语言文学系汉语言文学专业 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综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普通高等教育中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学科。我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创建于1958年,经过不断建设和发展,2004年成功申报成为校级重点专业,2012,本专业立足地方性本科院校的办学特色和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的模式,不断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更新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在突出师范性的同时,坚持宽口径、厚基础、精专业、多技能的指导原则,以夯实基础、注重能力为培养理念,建构全程性、多途径汉语言文学专业核心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现已建设成为师资队伍结构合理、人才培养特色明显、建设成效显著的专业。

一、专业建设整体情况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4年正式升为本科专业,并在同年9月招收四年制本科学生。是黑河学院首批重点建设的本科专业之一。本专业现有学生350人,2012年共招生51人,专任教师26人,其中副高职以上职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4%,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0%。本专业具有校级学术带头人1人,学术骨干5人。近几年建成校级精品课程2门,在原有网络课程基础上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参加专业课程网络培训学习12门。2012年获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艺术科研优秀成果奖三等奖1项。申报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市社科联成果奖2项。2012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篇,其中国家级、核心刊物3余篇。2012年本专业在原有2609册图书的基础上又购进图书资料991册,声像及电子类图书70多种。管理用微机14台。三十五年来共培养本科毕业生3000余名,2012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为82.65%。

二、专业建设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建设目标

几年来我系重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根据我校历史传承、办学定位、专业优势和社会需求等实际,汉语言文学专业确立了本专业的建设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为重点,以教学、科研为两翼,以资料和设备为保障,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学专业不断建设和发展。

(二)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我系特制定2012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社会的岗位需求为前提,坚持素质教育、终身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教育理念,突出师范性、加强综合性、着眼实用性、力求多样性,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

三、师资队伍建设情况

(一)以培育名师为统领,建设教学科研团队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造就一支结构优、素质好竞争力强的师资队伍。为大力培养教学名师,汉语言文学专业采取送出深造、校外引进、在职提高等措施培养教师,鼓励教师报考博士研究生,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有2名青年教师分别在武汉大学和吉林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2名教师申请报考2013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选派教师到国内及省内名牌大学对口进修提高,2012年我系派出1名教师赴黑龙江大学做为期1年的青年访问学者;鼓励他们参加各类科研课题,定期参加短期培训和学术会议,本派出2名教师参加省级和国家级专业学术年会,1名教师通过考试获得国家汉办派出的孔子学院汉语教师任职资格;利用校内、外“名师”资源对青年教师培训,“以老带新”,建立“传、帮、带”机制。多渠道更新拓宽教师知识面,切实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目前本专业已经形成一支职称结构优化、学历层次较高、年龄构成合理的教学团队。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岗专业教师 26 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 8人,硕士12人,博士2人,高职称全部为本科生授课,累计学时数达2000学时。

(二)以教改、科研立项为基础,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直秉承以教改、科研项目促教学的原则,将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如:中国现代文学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采用以作品为原点辐射带动中国现代文学课程的教学。这样既培养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又理清文学史脉络,还为专题研究打下基础。1年来,中文系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制定了《中文系2013—2015科研发展三级规划》,申报获批省级以上课题2项,其中省高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计划项目是我校首次获批;组织申报校级课题7项,指导学生申报科研项目5项。申报及获得各级给类科研成果奖励8余项。

教改立项包括课程与学科的渗透,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探索个性化与普适性的教学模式,创造教师和课程的风格;重视理论课的实践性,提升学生解决问题能力;改革考试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全程化考核等。成果几乎覆盖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所有课程,提高了教学水平。

四、实践教学建设情况

为拓展教学空间,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汉语言文学专业特从校内教学实训和校外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

(一)校内教学实训

在正常教学任务、教学活动之余,我专业特以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采取培训、比赛、推广等方式,注重学生参与的广泛性、竞争性、实效性,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如:本,中国古代文学教师指导组织了“我爱唱诗词”活动。活动中,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经典诗词《木兰辞》、《春江花月夜》等八篇进行了配乐演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演唱了古人的诗歌,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心灵交流。学期末,文学教研室在系内举办以爱情为主题的新春诗会。此次爱情诗会既是中文系师生用诗歌与激情喜迎新年的独特表达,也是文学教研室实践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开展对经典作品的改编和演绎,在读、背、悟、写、演中切实提高实践能力;此外,我系还为学生搭建平台,组建综合技能团队,由本专业教师为中文系学生举办讲座,在学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在第一、二课堂的教学延伸中彰显学生“自主性”学习的特色和动手实践能力,师生互动实现双赢。此外,汉语言文学专业还定期面向全校学生举办主题征文比赛,鼓励、培养了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实际创作能力。专业教师精心指导学生毕业论文,带领学生进行课题研究,鼓励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从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本专业教师对学生活动进行全程指导。建立学生社团及协会,如:语韵协会、墨韵协会,负责在学生一二年级阶段配合“普通话”、“三笔字”课堂教学,通过班级各种课外活动强化巩固学生普通话和口语表达、书写规范等基本技能,1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为学生做此类学术报告多场,参与二课堂活动达百人。

(二)校外实践教学

本专业在注重校内教学实训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实践能力的同时,还积极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为师范毕业生走入社会、走入学校、走入课堂打下良好基础。如:鼓励学生支教实践,参与课外活动等,此外,2011年我校与东莞东部教育合作,派学生深入东莞实习,尽快适应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变,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派出23名实习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生们既锻炼了能力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此次校外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五、教学改革与管理

(一)教学改革

教学模式是在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教学活动中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传统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模式主要就是理论知识的学习,目前根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应大力改变教学方法,努力培养人文底蕴丰厚、理论基础坚实、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鲜明的适合社会多元需求的研究型、适用型、专业型本科人文人才。为适应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师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教学中引入多媒体教学模式,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资源,让课堂内容从单一讲授到直观教学,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目的。2012年我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一方面采用多媒体课件方式教学;一方面运用网络课程平台增进与学生交流,拓展学习内容。共有23门课程申请通过了多媒体课件认证,申报获批“4A网络课程4门,实现了教学方法的科学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二)教学管理

1.健全教学管理队伍,完善教学规章制度

建立了教学主任、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三级教学管理体系,制定了相关教学管理文件。确保教学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2.注重教学规划及质量的提高,制定相应课程质量标准

完善基础课程、教育实习、毕业论文等理论实践课程的考查和考核方法。建立系、教研室和学生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系领导每学期听课,教研室定期研究教学问题,教研室开展期中课堂听课、教学互评活动。定期召集学生座谈反馈教师课堂教学状况,规范教学行为,约束教学过程,保证教学质量。

3.制定教材建设发展规划,坚持教材建设科学、有序原则

专业主干课程将继续选择采用适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需求的国家重点教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十二五规划教材等。

六、人才培养质量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汉语言文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接受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从事本专业的各方面知识和能力。

近年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校内外产生较大反响。许多毕业生成为社会精英或业务骨干。一个专业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等基本指标之中,2012年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达82.65%。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成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中国语言文学系

二○一二年十二月

下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综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试论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的论文

    [论文摘要]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直接反应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是养成人才素质、提高教育质量的核心环节,在这个意义上,高等学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创新是整个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调研报告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建设调研报告 张铮结合数控技术专业国家示范院校建设课题——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组积极开展先期调研工作,目前已完成......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研报告(精选5篇)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调研报告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农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创新意识与综合能力的培养成为农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课程体系是人......

    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应用型本科会计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摘要: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学科专业建设的基础和核心。课程建设的核心是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只有优化的课程体系和......

    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大全5篇)

    谈高师钢琴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 内容提要: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拓展是我国高师钢琴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组成部分。本文以现代教育理念及现代教育技术为基本依据,参考国......

    11,动画系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工作总结

    近两年影视动画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总结自2010年动画系成立以来,影视动画专业进行了创新性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改革,总体教学目标是:以校企合作为基石、加大岗位......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 (摘自教高[1997]2号)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及教育的发展趋势,......

    室内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初探论文[范文大全]

    摘要:室内设计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涉及人机工程学、工程预算及施工工艺等相关理论。国内较多的高校艺术专业都设置了室内设计这门专业课程,但其实践性教学效果欠佳,这不仅需要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