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文:信用社未来发展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经验的几点思考
论文:信用社未来发展结合自身基层工作经验的几点思考
一、柜台基本业务
目前,农信社在以往单一的中间业务的基础上,陆续开通了通存通兑、电子汇兑和短信平台等业务,各类代付中间业务的开展,大大丰富和拓展了农村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范畴。
目前我联社主要的代付业务有:粮补、低保、工资、退耕还林补贴、各类下乡补贴、此类代付业务覆盖了所有农户,一户一折,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时间不一。因此一线网点的业务量大幅度增加,不光临柜人员要承受更大的工作量,储户办理业务排队的时间也加长了不少。
于是,在中间业务的推广过程中,一些同志就对此提出质疑,如中间业务收益低,是否值得开办?中间业务是否会影响主要业务的正常经营?萌生了“无利论”和“有利论”两派的辩论。“无利论”认为:一年到头的早补、晚补、退耕还林补贴、种猪补贴等补贴一个接一个,农户们习惯每来一个补贴,哪怕是几块钱也要取现,弄得柜台业务貌似繁荣,其实没什么实际收益。办理业务排队时间加长,势必造成了一些黄金客户的流失,反而影响了正常业务的发展。“有利论”则认为,这是在强化宣传,可以增加农信社在农户中的影响力,为信用社日后的不断发展打下群众基础,拓展潜在客户的王牌之举,也能最大化地实现信用社的社会价值。
作为一名基层业务员,结合工作实际,也浅谈一下个人对中间业务的见解。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涉农资金在信用社发放,人力、工本各项投入费用高昂,收益颇低,从眼前利益来看,收益甚微,的确有点得不偿失。但从长远来看,我认为未必。我们农信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当然不能视“利润”于不顾,白忙活一场。利与利否,关键看我们怎样去对待。处理不好,代法业务将成为我们业务客户拓展的绊脚石;处理得好,代发各项补贴,将成为我们农信社低投入的“政
府冠名广告”。
为了利用好此机遇.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端正服务态度,树立企业形象.农信社社虽被誉为农民自己的银行,可实际上,不少农民并不了解信用社,也没有业务往来。现在直接参与政
府补助,可以他山功玉,借政
府威望提升自己的企业形象,提高农信社在农户中的信誉度。与农民近距离的接触,只要我们端正工作态度,为他们提供人性化的优质服务,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信用社是身边值得信赖的金融机构。
<二>、加强宣传,未雨绸缪。邮政储蓄的快速崛起,已给信用社造成极大威胁,省联社要求每户补助款项均上存折,不愧为明智之举。存折,意味着开户,对农户的先入开户。有人说:不是许多农民,刚把钱打上去,第二天就来取钱,不是白忙活吗?不错,从目前来看是这样的。但随着信用社全国结算中心的在建,我们的结算手段也会越来越先进,只要进行大力宣传,加之现在已有农户的账户,我相信以后很多打工存款都将转入信用社,而不是邮政了。据我了解,许多农民都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不象城镇居民,喜欢拥有不同银行的银行卡,现强制开户,为信用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
<三>、利用机遇,良策应对
对于因为各类补贴数量多,项目多而影响我们正常业务的办理,我们可以结合实际积极寻找可行的解决方法。
(1)加强对外沟通。农户习惯在赶集日集中取款,致使信用社门庭若市,排队等候时间漫长,容易使储户产生不 良情绪,使得一些大额的储户流向舒适快捷的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由此,我们可以由信用社领导出面与所辖政
府相关负责人进行积极沟通,要求村干部张榜公布制定的发放补贴标准和具体数额,约定取现日期。并利用信贷员下乡的机会多给村民做工作,讲明发放存折的作用,粮补折并非单纯的补贴发放卡,同样可作为活期储蓄的存折账户使用,农民兄弟一般不喜欢口袋里装很多银行存折,而粮补折又是他们不能舍弃的账户,所以将粮补折发展成为农民兄弟活期存取账户应该难度不大。如上。既可避免既有业务流失,又拓展了储户存款。
(2)提高员工业务素质。代付业务已成为我县各营业网点的日常主要业务。对于如何解决粮补业务影响正常的大额储户资金的存取。我认为。首先,我们应提高员工业务素质,在保证准确性的前提下缩短单笔业务的办理时间。其次,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提高文明服务的质量,对于储户的各类提问,我们应该耐心地倾听和解答,贯彻微笑服务。
(3)及时维护设备。很多网点德办公设备都存在不齐或者未及时维修的情况。发电机、复印机、打印机、终端机这些直接影响到我们办公的设备。如果不能正常运转就会造成临柜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势必也会给储户造成极大的不便。也许一次,客户认为是正常,但是次数多了,就暴露出了我们的正规问题。企业失信于客户。是及其危险的行为。很可能就因此损失了客户甚至客户群。当然。一些设备的非正常损坏,很多原因是由于人为的操作失当。据上,我建议对大型的贵重设备,联社应当根据实际。为办公设备指定该网点工作人员为该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对于非正常使用造成设施设备的损坏而影响正常的营业办公可追查责任。
二、信贷业务
春天是播种的季节,种子播得好,年终的收获就丰厚,这是浅显易懂的道理,春天也是信用社贷款投放最重要的季节,在联社党委的正确决策和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上半年.我社共发放“涉农”贷款额达到了3亿..实时案例
怀化市联社连接发生了两件黄金客户流失的案例应当引起我们的极大关注。
案例一: 一位是本乡做泥工出身的小企业家,头脑灵活勤劳能干,当时得到了信用社的几万元的资金支持,自己干起了装修队,后来要承包宾馆,信用社提供了大额度的信贷支持,宾馆有了起色做大做强之后该客户又开始承包工程,信用社最高曾给予其近五十万元的信贷投放,经过几年的打拼,该户终于在怀化市站稳了脚跟,办起了自己的餐饮宾馆等实业,事业蓬勃发展,可以说他生意成为信用社支持小企业个体户创业成功的典范,客户和信用社之间达成了双赢,而这样和
谐的状态没有持续多久,在其事业欣欣向荣之际,某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找上了他,承诺给他资金支持,在利益的驱动下他提前归还了信用社五十万的贷款,开始投向别人的怀抱。
案例二: 一位老客户,是某品牌食用油和酱油的地区总代理,春节期间回来说想要贷款十万元,借期三年,信贷员在接到申请后立即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贷前调查,结合客户以前的信贷纪录,认为该客户诚实守信、实力雄厚,发放十万元贷款是安全而有效益的,经过一系列审批手续后发放了贷款,结果四天后,该客户跑过来说归还贷款,原来某商业银行见他生意做得好,对其实施贷款营销,硬生生的将这位优质客户挖了去,信用社花费了人力物力却仅仅得到了四天120元利息。
.原因浅析
上述的黄金客户流失情况在我们联社不同情况的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率定价与专业银行相比缺乏竞争优势。
我社利率偏高,利率定价不够灵活,没有对农村符合产业政策的优质客户执行优惠利率。目前信用社对中小企业贷款利率档次比较单一,没有顾及地方扶持产业和符合产业政策的骨干企业的需要,没有对这些企业的利率差别要求作出市场回应,如贷款100万元,在信用社的一年期利息为106200元,而在专业银行的利息为53100元,两者相差一倍,融资成本的高昂致使优质企业“出走”,加之近年来,县级信贷市场供求发生了变化,专业银行纷纷调整贷款结构,把支持中小企业作为信贷投放重点,信贷投放逐步扩大,经营范围不断与信用社重合,一些经营良好的中小企业较容易在专业银行获得低于信用社融资成本的资金,所以减少在信用社的信贷规模或转移在信用社的信贷业务就成为这些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信用社却没有根据市场的变化而变化,仍然固守原来的认识,导致了优质客户流失。
<二>.贷款额度较小、审批较为复杂。
基层信用社单户贷款额度较小,虽然这是防范风险的必要,却难以满足优质客户大规模的资金需求。基层社最高只能发放小额贷款,信贷员大额贷款的信贷需求还能积极引导,大额贷款发放权限的上交,客观上导致了信贷员对大额贷款客户的挖掘缺乏积极性,而大额贷款信用社的审批程序并不比专业银行少,小额贷款手续便捷的优势就无法体现,这也导致了部分客户的流失。
<三>.服务理念陈旧.主动意识和危机感不强.目前.联社已经将贷款发放权限回收到“城区五个社”.抽调基层信贷人员组建“不 良贷款清收队”.基层网点的不 良贷款全部上划联社.各基层网点的贷款都是正常生息贷款.信贷员的主要工作就是对正常生息的贷款进行收息.而正常的收息日一般是在“月末”或者“季末”,这就导致了基层信贷员大部分时间面临无事可做的情况.更可怕的是.现今他们的思想观念还停滞在“等客上门”的状态.<四>.品牌形象不够规范.行业标识不尽统一
有的是湖南省农村信用社,有的是中国农村信用社,有的则是中国信合;小的方面如收息时间上,专业银行都是每月系统固定日期收息如每月25日,而信用社多年来沿袭的手工收息的方式,哪天收钱哪天入账的方法还大有市场,这都是不规范的表现。好在信贷系统上线后账户与贷款绑定,只要账户内有余额,可经由单户结息后系统自动扣收,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贷前与客户沟通,要求其保证账户有余额,在季末结息时不仅可以减少信贷员的工作量,还可以培养好客户的信用观念,更可以有效的预防收息不入账等情况的发生;还有员工整体素质不高、新业务不熟悉等,需要规范的地方还有很多,好在我们正一点一点的进步,量变最终会引起质变。
客户流失,并不仅仅只是信用社存在,对于工农建中四大银行来说同样面临着客户流失的尴尬,获取一个新客户的成本是保留一个老客户的5倍,而且一个不满意的客户平均要影响5个人,依此类推,银行每失去一个客户,其实意味着你失去了一系列的客户,其口碑效应的影响是巨大的。比如,某银行异地取款手续费最高限额提高到100元,而我们信用社则是25元,对于一些常需异地取款的客户来说,继续选择该行存取款会带来额外的手续费成本,而信用社是个不错的选择,我们要做的是如何在拓展客户的同时减少自已的客户流失,不能总为别人做嫁衣,在客户培养初期,由信用社来承担风险,客户创业失败贷款就成了不 良资产;客户壮大了就投向别人的怀抱,难道信用社就只能重复这样的命运吗?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制定活动利率机制.强化市场竞争能力.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如今的金融机构间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应该主动放**段,执行灵活的利率政策。浏阳农村商业银行是全省信用社系统的模范单位,该行的的各类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上上浮50%,固定为6.6375‰,这个利率水平在浏阳这个中小企业发达、金融竞争激烈的地方是很有竞争力的,也因此造就了该行的辉煌;“宁可让利率,也不让市场”我市联社在县域贷款金额虽然排名靠前,但贷款质量并不乐观,占领市场份额不容易,培养黄金客户更难,怎样才能保住优质客户不流失呢?我认为对于有过信贷关系的经营户、中小企业,如果以往履约良好,有足额保证或抵押的情况下,再次借款(如二十万元以上)时是否可以探讨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执行利率上浮50%,也就是现在的月息6.64‰,年息约8%,而不是以往的不分对象上浮100%,相当于现在信用社贷款利率的七五折,这样的好处是增加了信用社金融产品的竞争力,还可以培养客户的信誉观念。
同时为了保证经营利润,对于优惠利率执行应有总量和门槛的控制,可以研究在当年新放贷款中占到一定比例,如当年新放贷款500万元,可按20%的比率也就是100万元实行浮动利率,申请利率优惠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才可以获得利率优惠,这样就可以满足2-5名优质客户的需求,对全社的收息任务也没有太大影响,具体由基层社灵活掌握,这样基层社有动力也有制约,在客户的立场上来说既然在信用社可以获得较低的利率,信贷员又熟悉自己的情况,可以随要随贷,就不必要再费心思去其它银行贷款了,毕竟再去其它地方融资也是需要花费时间精力和成本的。
〈二〉.科学统筹,合理分配
对于一些稳健经营、业务发展迅速的中小企业来说,基层社小额的信贷支持能力可能满足不了他们的需求,而大额贷款的权限上交使得基层社对大额的信贷需求不积极,这里面就有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基层社培养出来的大客户,在联社营业部贷了款,虽然都是一家人,可是只有营业部一个主动性,上级是否可以考虑在利益分配时照顾一下基层的积极性,毕竟两个主动性要好过一个主动性,基层社也有地理优势,可以就近对贷款进行贷后管理。
〈三〉.加强规范化建设、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省联社成立以来,信用社就一直在规范,在我社而言,筹建农村商业银行、给员工购置职业装、发放农村信用社违规手册等都是领导重视规范化经营的表现,还有一些细节可以做得更好,比如经过轮岗,有的内勤到了信贷员的岗位上,在外出履行职责时,没有一个可以表示信贷员身份的证 件,似乎就师出无名,而部分临柜人员,服务意识不强,不是本社开户的存折服务就缺乏耐心,联社如果条件允许,可否每年举办几期岗位技能专项培训班,比如请优秀信贷员在信贷员培训班中与各社信贷员进行经验交流,改变以往社内口耳相传为社际公开分享;请联社信贷部门负责人授课、资深的信贷会计与同岗位人员交流,使各社信贷报表的种类、格式、数字来源趋于一致,避免现在各社上报报表种类不一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培训提高临柜人员的服务意识,增强全社的整体竞争力。
三、制定联社合理的任用机制.建设农信积极的企业文化.培养员工强烈的企业荣誉感.从2008年开始.联社面向社会招收了几批大学生,从目前我个人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已经离信用社而去,人才是农村信用社的无形资产,联社经过一系列的招考,面试.培训.招聘来的大学生的流失.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一>.工作比较吃力.前景不够明朗.按照省联社的要求.新招员工一律安排到人员紧缺的基层一线网点.一线网点工作环境差.生活条件苦.服务的对象是千家万户,居住分散的农民,无论是工作强度还是工作效果,他们都觉得很吃力,<二>.专业不对口.能力难施展。所学的知识在农村信用社难以施展开,也干不出什么大的成绩来。
<三>.论资排辈,没有出头。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农村信用社的员工队伍普遍老化,不光体现在年龄上,还体现在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方面。年青的新鲜血液渴望建功立业,老同志安于守成.<四>.事业吃亏,没有前途。现今农村信用社的改革,长期举棋未定,管理体制不顺,信用社很难出人头地,工作能力再大,工作无论怎么努力,在信用社也毫无仕途可言。
基于以上原因.联社该如何利用好人数有限.人才有限.素质有限的人力资源.尽可能的将他们的能量发挥到极致.也是一个噩待解决的问题.人才是农村信用社的无形资产,为了加强人力资源的管理,以人为本,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善用人才,我浅谈几点想法:
(1).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打破论资排辈的干部任用机制,坚持以业绩论英雄,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建立起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人才激励机制,使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真正做到人尽其才、人尽其用,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
(2).培养员工的事业成就感、稳住人才.信用社的潜在发展前景还是很有吸引力的.只有欣欣向荣的事业、前景广阔的单位才能真正留住人才,员工才能积极为之奋斗。领导者要率领员工与时俱进、开拓前进,向员工展示单位的发展前景,让员工看到希望和前途。
(3).建设农信特有的企业文化.以服务“三农”为主旨。加强农信内部员工的凝聚力。让所有员工始终紧紧围绕农信.让员工明晰.只有企业得到了发展.个人的福利待遇和成长进步才会得到提升.四、前景展望
综上所述,农村信用社历经半个世纪发展,我社现在面临着有史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机,我们在省市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通存通兑、综合及信贷系统上线、员工收入和社会地位也取得了很大提高,可以说成绩蜚然,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仍然还有值得居安思危的地方:农业银行正在大力发放惠农卡、邮政储蓄银行在营销“好借好还”贷款、村镇银行渐渐的兴起、小额贷款担保公司也来分一杯羹,我们信用社一家独大的格局不断的受到挑战,纵然现在我们还是农村金融的主力军,但五年以后、十年以后呢?我们能一直保持优势吗?我们靠什么来保持优势呢?这些问题还需要全体信合人共同来思考和努力,以上观点,只是笔者的个人认识,希望能得到领导和同事的指点和帮助,一起共谋我们信合事业的发展之路,创造信合事业光辉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关于加强基层信用社职工政治思想工作思考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关于加强基层信用社职工政治思想工作思考
关于加强基层信用社职工政治思想工作思考
摘 要: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深化改革需要。应当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努力寻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途径,把农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关键词:农村信用社;政治思想工作;途径;创新
随着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职工思想上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有体制改革、机构调整和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心理失衡;有住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带来的思想矛盾;有竞争上岗,劳动重组带来的危机意识等等,部分员工思想上显得茫然无措,无所适从,产生了一些焦虑、失落的心态。凡此种种,为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做好基层单位的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认为,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上大胆寻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针对性、综合性,才能不断地开创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一、突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性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之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全面铺开,农村信用社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呈现出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新特征。一是基层单位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和对象的多样化形势明显,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和知识水平不断提高,独立思考判断能力越来越强,思想多元化特点越来越突出。二是随着利益分配制度的改革,职工思想上产生了许多新问题。有体制改革内部机构调整重组和分配制度改革带来的心理失衡;有住房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带来的思想矛盾;有竞争上岗,劳动重组带来的危机意识等。三是伴随着生活方式的多样化,职工的生活空间不断拓展,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课题。当前,社会大众媒体发展迅速,信息渠道增多,电视、广播、书刊、互联网等多媒体方式并存,文化市场和互联网还存在着一些不健康思潮和文化糟粕侵润,新时期的思想工作受社会环境影响越来越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等。面对这些新问题,不能停留在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方式上,必须转变观念,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要在创新上狠下功夫,使新时期农村信用社思想政治工作由传统型向科学型转变。
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一要内容创新。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与时俱进,本着讲真话、办实事、求实效的原则,积极拓展思路,探索创新。通过开展法制教育,努力提高职工的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使职工自觉遵纪守法、依法办事、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入展开,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形式创新。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端正工作态度、提高业务工作水平作为工作重点进行思想动员和时事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业务工作当中去;把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们“怎么干”,引导人们“怎么玩”。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职工闲暇时间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况下,不仅要教人如何“干好”,还要考虑引导他们如何“玩好”。使兴趣进入职工的消闲空间,改变思想政治工作的老面孔。在八小时内主要突出教育疏导,八小时以外则主要发挥文化引导作用。三要载体创新。学习典型、组织活动、召开会议等都是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常用的有效载体。在新形势下,不仅要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严肃性,还应增强生动性,运用好多种载体。例如,通过新闻媒体便捷通道,让工作对象接受电视、录像、互联网等形式教育,发挥其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灵活性强等优势。这些声情并茂、形式直观、感染力强的新载体,是其他方式不可代替的,效果非同一般。总之,创新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所在、动力所在。掌握职工思想现状,找准症结、创建新模式,构建新思维。在观念、内容和方法上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从中找到一套既符合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切合信用社实际运行机制,真正体现它在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突出地位,充分发挥其“生命线”的作用。
二、突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
首先,对青年职工突出以理论教育为主。要按照《全民思想道德建设纲要》要求,抓好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要选准载体,营造氛围,深化“爱岗敬业、情系群众、周到服务、遵守承诺、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依法行政、接受监督”的服务理念,以一流质量、创一流业绩。通过这些教育活动的开展来激发青年职工的工作激情。其次要针对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主体目光集中到基层、精力投入到信贷第一线、重心下移到工作部门。要以灵活的思想教育工作方法,时刻把握职工的思想脉搏,有的放矢,抓出成效。三要力戒形式主义,克服“空对空”,灵活运用。既要讲大道理,又要结合实际;既要上好大课,又要开好小会,把讲道理和为职工办事有机地结合起来。四要深入实际接近职工群众,把改革的难点、职工头脑中的疑点和职工关心的热点,作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真正关心职工的疾苦,了解他们的需求,掌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切实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
困难。
突出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 农村信用社的思想政治工作要应对深刻变化的社会生活所带来的严峻挑战,除了突出具有创新性和针对性外,还必须在实现系统化、科学化、现代化和效益化等方面勇于探索,注重思想政治工作的综合性。
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系统化。要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从总体统筹考虑,注意协调,防止“单打一”或顾此失彼。仅靠单一的工作机构和人员,已远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因此,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树立大政治思想观念。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党、政、工、青、妇齐抓共管的新局面。其次要思想政治工作力求科学化。所谓科学化,就是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要形成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水平。要结合中心工作和目标,来制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和政策措施。三要思想政治工作实现现代化。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社会媒介的不断拓宽,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先进手段。因此,要在注意吸收借鉴国外行为科学、大众传播学等相关学科的科研成果的同时,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教育作用,认真研究职工心理,讲究引导艺术。还要高度重视计算机互联网的作用,在网络上开辟职工论坛、职工之家、政务公开专栏等形式,逐步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长效网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综上所述,大力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基层单位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但是时代的要求,也是目前农村信用社深化改革时期的发展需要。要在深刻认识,科学理解,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的同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致力于思想政治工作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努力探求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原则、方法和途径,把农信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文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确保农村信用社稳健发展》
[2]梁炳尚:《浅析农村信用合作社思想政治工作存在问题和对策》
------------最新【精品】范文
第三篇:医养结合未来发展重点在于基层社区
医养结合未来发展重点在于基层社区
医养结合是未来养老业发展的主要方向。鉴于当今中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因此养老任务非常重要,为了改变“养老不治病、治病不养老”的现状,有政协委员提出,医养结合应该大力推广,而且重点在基层社区。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李铀做了一项连续3个月的深入调研,最终推出一份名为“全面推进„医养结合‟的顶层设计和实践创新”的提案。他呼吁充分认识医养结合作为养老服务发展趋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切实破除医养各守其界的传统观念。
李铀指出,医养结合涉及到健康养老的民政、卫生、社保三个部门,但是现有的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因此三个部门合作难免有限制。所以要想发展健康与养老的结合服务,首先应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推出完善的管理机制。
另外,李铀还提出要将医养结合的重心放到社区,按照“卫生准入、民政扶持、医保定点”的管理模式在街道社区构建医养结合的公益性服务体系,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主要依托推进“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建设。同时,社保支付配套政策要跟上,将医养结合中的“医”部分都与社保相挂钩,优先纳入城乡医保定点范围,推动成都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发展,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另外政协委员提出,应该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的市场中。一方面社会资本的进入可以减少政府的负担,增加市场竞争性,可以提高服务性,另一方面社会资本持有者的多变性和创新性可以为医养结合加入很多新鲜的元素,对老年人也有好处。
而政府则应该负责一部分公益性医养结合中心,为那些特殊或者贫困老人提供服务。随着老龄化程度加剧,医养结合的养老方式是必然趋势,但这需要卫生、民政、社保等打破门槛协作推进和制度创新。
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需要公共财政支持,这就要求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给予支持,并对适用范围、购买内容、实施程序、资金安排、绩效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全方位促进医养结合养老方式的发展。
(环球医学编辑:余睿智)
第四篇:关于促进基层信用社发展的建议
关于促进基层信用社业务发展的建议
经过对市联社X主任讲话的认真学习,结合所在基层信用社存在问题,以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本人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供上级工作参考:
一、根据实际需求,在营业厅内设置分金额等级窗口。
我社地处XX地带,外来工比较多,由于其他银行都通过存款金额门槛来限制各种服务,或设专门网点办理小额业务,如农行在我地区就只设一间办理3000元以下的业务,这样使得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都集中到我社办理业务,严重加大了我社的日常工作量,而我社又对存款客户没有划分层次,只单另设一些贵宾窗口,这样对于那些有一定存款而没有贵宾卡的客户,也需等待较长的时间才可以办理业务,对于携带一定现金的客户来说是有很大的安全担忧的,如果再出现一些客观因素延缓办理(如电脑故障,网络故障)则很可能因此遭到投宿,甚至会因此流失一部分客户,所以我们应在这点有所改善。
1、建议对于一些外来务工客户较多的网点,可分设不同的存、取款额度窗口,或参考他行做法惊醒一些限制性的规定,这样,可以有效缩短有一定存款客户的取款、存款时间,增强本社同他行的竞争力。
2、对于一些代发工资较多的网点,也可适增设一个代收付专用窗口,扩大如代收学费,代收电费等业务的业务量,不但有利于代收付业务的发展,且这类业务操作简单、快捷,可以有效缩短等候时间。
二、进一步改进支票出售程序。
现行电脑程序,由于出售时要打印每张支票的帐号,延长客户购买支票所等候的时间。在运用以前的售票程序时,为了缩短这个等候的过程,通常是先办理好出售手续,支票预先打印好,将票交付客户后再行电脑记帐,而使用新的出售程序时,就一定要先在电脑记帐后才能打印相应支票,这样每次业务均比原先的程序多花费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令一些客户产生了意见,如果再有两个或以上客户同时购买支票,就要等候的时间就更加长,即使通过业务员多方解释,得到了客户的谅解,但长此以往下去也不利于业务发展。
建议是否可以优化现行的售票程序,将支票预先打印好再等待出售,这样既节省了客户的时间,也方便工作。因为出售支票要暂停一个窗口专门办理,这对于窗口本就不多的网点,很不利于业务发展需要。对于客户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对于信用社来说客户的支持就是持续发展的支柱,也是与同业竞争的力量。
三、风险与效率兼顾的同时,适当提高柜员的风险金额度和分配方式,调动柜员的工作积极性。
现行制度较注重信贷工作奖罚,但对于一线柜台人员相应的奖励制度比较欠缺,风险金比例较小,而临柜工作往往风险性较大,经常会发生一些业务差错,一旦差错出现又会遭到处罚,令一线临柜人员积极性不高,责任心不强,而我社绝大多数的员工都是要到一线临柜的,每天面对众多不同的客户,临柜人员的言行举止都营销到顾客对信用社的印象和了解,这样就尤其需要培养临柜人员的工作情绪。特别是一些刚转岗临柜的人
员,柜台业务水平有限,更容易出现错差,不仅影响正常业务的办理,还会影响到其他员工的工作情绪。
建议是否可以适当调高临柜人员风险金比例和分配方式,做到能者多得,充分调动每个柜员的工作积极性,缩短客户的等候时间。
其次是进一步加强一线柜员人员业务培训,定期对员工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尤其是新员工或转岗员工,通过不断培训,员工的素质和业务水平会有很大提高,相应的差错也会得到有效减少。
再次是广泛的开展思想教育工作,多方面多角度的想员工灌输社会发展新思想新形势,使每个员工意识到对于社会发展,个人不进则退的道理,只有努力工作才不会被淘汰,逐步引导员工树立主人翁思想,做到爱社如爱家,最大限度的提升员工潜能,使信用社整体竞争力得到最大发挥,拉近与其他银行的差距。
我所提及的只是信用社普遍存在的问题一些,也是现时需要得到切实解决的基本问题,如果不这样,长此下去我社的业务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所以希望有关部门能予以重视并想法解决,以更好的减轻员工工作压力,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服务企业,服务社群。
2007-3-26
第五篇: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
关于职业教育自身发展路径的思考
当前,职业学校的毕业生面临就业难,职业学校也出现了招生难,办学难的诸多困难。为了能招收到更多的生源,不少职校竞相压价,甚至互相拆台。招生大战既提高了办学成本,也降低了职业学校的社会声誉。甚至一些设施先进,规模宏大的老牌重点中专学校也因招生不足导致教师和设施白白闲置,教师人心不定,学校人气不足,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陷入了恶性循环,以致社会上形成了一种读职业学校没出息的印象,对不少学生来说,职业技术教育是低等次教育的代名词,上职业学校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职业教育陷入了发展中的一个低谷。
无情的现实摆在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职业教育何去何从?阻碍职业教育发展的症结何在呢?
客观原因:一是人们有重高学历文凭的传统,不少人把进重点高中,考上大学作为改变社会地位的阶梯,轻视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二是高等教育逐步普及,高校连年扩招,相形之下,职业学校层次低,规模小,缺少优势;三是不够健全的劳动用工制度使得企业有条件从社会直接获取劳力,重使用而轻培养。
主观原因:职业教育与市场亲密接触程度不够,过于学历化的办学倾向,固定而不灵活的长学制,实践型、专业教师欠缺,严重滞后的专业教学设施,以及呆板陈旧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毕业生缺少过硬的素质和本领,文化水平不高,专业技能不强,甚至连思想素质、行为规范、职业道德也成问题,难成大器,难派用场,这样的职业学校毕业生如何就业,这样的职业教育焉能不衰。
在面对眼前职业教育的种种困难与萧条景象的同时,我们又看到:处于高新技术领先的美国宣布,1996——2005年10年间,70%的新增岗位不需要大学毕业生,欧洲经济巨人德国,至今仍然是 的就业者来自职业技术学校,在中国,大学生求职不易,技术工人供不应求,高级技工更是“千金”难求。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工人已成为当务之急。我们深信,职业教育的发展将迎来又一个春天。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应抓住逐步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个有利时机,强化“一个管理”,突破“二个瓶颈”,深化“三项改革”,完善“四大功能”,在与市场经济接轨中守住自己的主阵地,在
23与社会的需求中凸现自己的新亮点。
强化“一个管理”,就是学生管理,他既是学校诸项管理中的重点,又是难点。目前,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是被三邀四请的三流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差,纪律表现差,有的甚至是“双差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不好,自信心不足,做好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是一项异常艰辛的工作。具体措施:
1.严格的军训和目标明确的入学教育。新生入学必须接受至少一周的军训,通过军训把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 和作风带到学校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和热爱集体的观念,培养顽强刻苦、不怕困难的优良品质。军训后的入学教育,着重加强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明确进入中职学校就是要学习好一门技术,服务于社会,也是为将来自己就业获得一张通行证。
2.加强养成教育。职专生大部分是初中校的后进生,纪律松散,有迟到、旷课、上网吧、吸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针对学生的实际,学校必须从养成教育入手,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专生守则》、《中专生日常行为规范》。各班制订符合本班实际的班级奋斗目标,同时再要求学生根据班级奋斗目标和个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自律目标。促使学生严于律己、互相监督、自我检查、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纪律,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规范,促进文明班风的建设。
3.典型引路。开展评“每周旗手”、“体育之星”、“每月之星”、“十佳能手”等活动,在校园的显著位置开辟一个精美的宣传栏,大张旗鼓地进行表彰,挖掘学生学习、生活,遵纪守法,文体技能上的闪光点,树立先进典型,激励、弘扬学生中的优秀分子,鞭策后进。
4.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学校应成立专门机构,负责学生课余的文体活动,组织学生课余参加各社团活动。如: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加文学社、书画协会、计算机协会、英语沙龙、数学沙龙、珠算队、礼仪队、管乐队、舞蹈队、合唱队、摄影队、时装表演队、篮球队、足球队、健美队、棋类小组等活动。既营造了校园氛围,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5.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定期组织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请专家讲座,组织班主任到校外参观学习,培养班主任转化后进生的能力,全面提高育人水平。
6.注重学生干部的培养。定期召开学生干部会议,定期培训学生干部,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自我管理的工作水平。
7.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成立心理咨询室,通过心理健康、心理卫生知识讲座,宣传、咨询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指导,培养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
8.开展法制教育。定期请公、检、法干警来校讲座,组织学生到劳教所、监狱参观,使学生增强法制观念,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
9.邀请优秀毕业生返校做成才报告。目的在于配合学校的学生管理和优化教学秩序,可采用“换手抓痒”的办法来教育引导学生,让毕业生代表现身说法阐述相关问题。
10.开办“特殊教育班”。开办特殊教育班,制定“特殊班”的管理方案,将各班行为习惯极差,屡教不改的“思想癌症”患者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特殊的教育班。实行准军事化管理,除正常上课外,其余时间进行集中住宿,集中管理,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集中开展相关的专项技能训练,以减少他们可支配的空闲时间,并实行动态管理,经过教育和帮助达到一定标准即可离班。
突破“二个瓶颈”。招生和毕业生就业是职业学校发展必须突破的二个“瓶颈”。寻求诀窍:抓住入口——招生——办特色专业;瞄准出口——就业——找市场。在招生方面,学校应瞄准经济建设中急需的人才“行情”,紧贴市场办学,开发市场所需求和就业热门的专业,充实发展骨干专业或拳头专业,把专业办成学校的“品牌”,种好“梧桐树”自然引得“金凤凰”来。
在就业方面:首先是抓“质量是生命”不放松,狠抓学生的就业观念,职业道德建设和专业技术技能,让毕业生受社会信赖。其次是加大力度,办好“高职班”,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升入高等职业学校的比例,让学生和家长感到就业有门,升学有路。既满足家长的愿望,又实现了学生的大学梦想。再次是主动上门服务,与规模较大,效益较好的企业进行联合办学。让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以后,既是继续求学的“在校生”,又是工厂的“工人”,公司的“员工”。实现招生,就业“一体化”,读书、致富“一条龙”。
深化“三项改革”。第一是管理体制改革:首先是实行竞争上岗,选拔聘用,保持一定比例的教师待岗进修,轮岗和转岗,激发每位教师爱岗敬 业的内在动力,促使一部分教师能外出充电,更新知识,适应工作。其次是在分配方面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优劳优酬,能者多得。再次是实行绩效挂钩,将学校奖金与学生就业,巩固名额,对口单招,教科研等挂钩。在职校进行企业化管理,将学校的发展与每一个教职员工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增强每一个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变压力为动力。
第二是学制改革——学历教育与职业技术培训并举。在注重学历教育(三年制)的同时,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一年制或半年制或三五个月)。认真分析培训市场的需求,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广泛开展社会化培训——岗前培训、在岗培训、再就业培训、军地两用人才培训等。例如在岗培训,也可以叫“订单”式培训。即依靠企业,大力发展企业的职工教育。与劳动保障部门联手,根据“先定岗、后培训、再就业”的指导思想,同企业签订委培协议,制定培训计划,分行业分种类进行培训,为各类企业定向培训所急需的技术人才。再如,再就业培训,就是面向社会,给待岗、转岗、下岗人员一个机会,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让他们又有一技之长,能尽快地上岗,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培训中心。
第三是课程改革。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针对生源素质极差的实际情况,淡化文化课程,强化技能课程,深化实习课程,美化德育课程。
①淡化文化课程。在课程方向上,职业技术教育要想有所作为,就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把学生的技能培养好,使每一个学生怀揣一技之长,满怀信心走向社会,只有这样,职业教育才会有出路,有活力。所以,对于职校学生不爱学、“不会学”的语、数、英等文化课,做到“三个减少”——减少教材难度与深度;减少教学的要求与课时;减少评价考试的次数与力度。
②强化技能课程。按照自主自愿的原则,把学生分成“升学班(高职班)”与“就业班”。在升学的学生一门心思准备升学,在“就业班”的学生则俯下身子强化技能培训。学校要重新修订各专业教学计划,在课程的目标上,转变观念,重视技能,进行扎实有效的校内培训,逐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技能课教学,使整个教学过程更合理、更科学。例如在服装设计专业,从新生入学的第一周开始就开设技能课,第一学期安排主 学西裙设计制作,第二学期主学西裤设计制作,第三学期主学衬衫设计制作,第四学期主学西装设计制作,这样每学期一个侧重点。每学期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在课程的安排上,为了加强技能培训,除每周学习10节左右的技能理论外,其余的时间全部用来搞技能培训,搞实践操作,“集中精力,打好歼灭战”。就像对产品进行精加工一样,学生的技能就会有质的飞跃,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并能依此谋生。在课程内容上,根据技能培训的需要,对讲授内容进行调整,为搞好技能培训创造条件,比如第一学年在服装工艺这门课的教学中,删去课本中那些理论性太强而有不实用的部分。这样,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教学及时沟通,相互融合,彼此促进。在学习好理论知识的同时,学生人人都初步掌握这4门实用技术。
③深化实习课程。切实落实实践时间,严格训练要求。搞好校内实习基地的建设,改善实践教学的条件。争取企业的支持,利用企业设施和技术人员,做好校外实习工作。校企结合,借“机”孵蛋,把技能训练由校内向校外发展,把本来应该在校内聘请技术员进行的新一级二轮强化培训搬到了工厂内去搞。到实习结束时,尽管还没到离校时间,但已有80%的学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上岗证。到正式毕业时,学生大多已是企业的合格工人了。这样就把实习、产业与就业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最优化——“三赢”:对于学生来说,既可以降低实习“成本”,又可以提高技能训练效果。对学校而言,尽可以发挥专业综合实力强的优势(智力优势、专业优势、师资优势、劳动力优势、管理优势等)承接工程项目,以任务、项目带动教学改革,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保证学生的实习到位,帮助部分学生就业,带来了良好的育人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企业来说,既解“求才若渴”的燃眉之急,又因有了较高素质的技术工人而奠定了长远的发展基础。
④美化德育课程。加大力度,艺术的扎实地上好思想品德教育课。思想品德教育着重是加强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身心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使他们具有钻研精神、务实精神、创新精神。适时地科学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引导,让他们树立起“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德育课程实际上是一门隐形课程,是一种校园文化,让“墙壁说话”要“花草唱歌”,使学校的空气也能教育人。
完善“四大功能”。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发展变化的需要,与 时俱进,扩展和完善职业教育的办学功能。不仅要承担对适龄人口的职业准备教育,还要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发挥作用,承担起就业、升学、公民素质提高等多种职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一是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功能。这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职能,尽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笼统地讲也是有这个职能,但职业教育具有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普及教育的功能。要用终身教育的思想深化对职业教育本质特征的认识,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强化职业教育在普及教育上的职能。如果没有职业教育,普及高中阶段的教育是不可能的;三是为高等教育学校提供生源的功能。高职教育是在中职教育的基础上的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中职教育为其输送合格生源,使学生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就业;四是调节就业功能。根据人才市场和劳动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促进技术教育与劳动就业的紧密结合。
职业教育在清醒的认识到内部存在问题的同时,应努力寻求自身发展的路径,夯实基础,紧贴市场,拓宽专业,服务经济。努力使潜在的教育需求变为现实的需求,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翟海魂《对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问题的思考》
《职教论坛》2003(10)
(2)韦立忠《创新十适应》
《职教论坛》 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