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与思考
对乡镇企业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与思考
近一时期以来,特别是实施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战略以来,全镇镇村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在危化、冶金、服装、物流和服务等诸多行业形成了比较优势,有效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与此同时,乡镇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不能够完全适应安全监管的形势发展需要。针对这种情况,镇安委会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人员认真进行了调查摸底和分析研究,并形成了相关建议措施,以期从各个层面重视和加强乡镇企业安全生产工作。
一、乡镇企业的现状
全镇贸工农企业共有56家,自实施招商引资和民营经济发展战略以来,全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稳定。但是,在部分企业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的就是安全状况不佳,安全隐患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全镇镇村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不仅制约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而且也严重阻碍企业自身的健康发展。
二、乡镇企业安全监管中的问题与原因
全镇镇村企业安全状况表现为“四低”: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具体表现为规模小,工艺、技术装备落后,大多数企业缺乏技术创新、技术改造能力,安全保障程度低;二是管理水平低,存在着不会管、管不好甚至无人管的问题,且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其管理模式、生产方式越来越不能适应企业发展的要求;三是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低,普遍安全意识淡薄,冒险操作时有发生,违章现象屡禁不止,直接威
告的“五无”状态,安全管理工作跟不上生产发展速度,生产发展和安全管理这两个车轮不能并驾齐驱。在新的社会行业安全管理模式尚未形成的情况下,较多企业难以有效实施企业内部安全监管,造成管理的缺乏。同时,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执行不严,没有落到实处。
四是缺乏本质安全。一些企业由于资金比较紧张,在生产中使用的大多为国有企业淘汰的二手设备和企业自制的生产工具,存在诸多事故隐患。同时,工人技术水平不高,很多企业从外地分散招聘职工,文化素质偏低,自我安全保护知识缺乏,而且不经培训匆忙上岗。
五是工伤保险覆盖率低。部分企业没有给工人参保,以致事故发生后,多通过非正常渠道解决。
三、对乡镇企业安全监管的建议
对乡镇企业必须通过制度规范、法律约束、经济杠杆、有效监管等多种手段,夯实基础,实现标本兼治,长效管理。
第一,强化对企业安全管理的引导。对乡镇企业,应建立健全“八项制度”: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制度、企业负责人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机构力量配臵制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工伤保险制度、安全生产投入保障制度、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制度。八项制度是《安全生产法》对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应加强指导,帮助企业尽快达标,并督促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自觉参加安全生产培训,增强法律意识,提高安全素质。
第二,运用经济杠杆促使企业进行安全投入。通过产业政策引导、坡,达不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安全标准时,及时淘汰出局。
第六,构建全方位安全监管网络。对乡镇企业的综合监管,大量工作需要镇去做。因此,应单独设立镇安监办,形成3-5人的专职监管力量,并可采用授权或委托执法的方式,赋予镇安监办相应的执法监管职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作用,逐步建成一支强有力的基层执法监督队伍,形成多级巡查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实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在此基础上,强化群众与舆论监督,从更广泛的范围实现“有人管”的目标。
第七,广泛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督促企业建立健全各环节、各岗位的安全质量标准,包括目标、责任、考核、信息等在内的企业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体系,推动企业安全质量管理上等级、上水平。
第二篇:农村市场现状与监管思考
农村市场现状与监管思考
农村市场是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市场的繁荣。当今的农村市场无论从市场主体构成上还是市场交易形式上、经营范围上都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大的不同。过去农村市场的主体结构是供销社经营占农村市场主体地位,个体经营户为辅的经营模式,农民所需要的农资由国家把持着,家电、摩托车等工业品也只有城市集体企业经营,但随着国家对市场的逐步开放,农村市场的经营主体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农村供销合作社的改制及多数农技站的解体,现占据农村市场主导地位的是农村个体工商户。从经营范围上看,原来由供销合作社统一经营的农药、化肥、农膜、种子等农资现都采取农资连锁店的形式由个人经营;原来城市集体企业经营的家电、摩托车,现农村个体户也经营。从经营户的分布看,原来多集中于镇(乡)集市,现已扩展到村组。从行业种类看,由以前的服装、百货、副食增加到农药、化肥、农膜、种子、饲料、家电、摩托车、手机等,各行各业无所不有。因此现在农村市场的概念,已不是过去的沿街、沿公路为市的集贸市场的概念,而是广义的农村市场,其内涵极其丰富。农村市场现在不仅市场主体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且经营主体的数量增加,行业种类增多,经营范围不断扩大,交易方式更加灵活,这势必会给工商行政监管执法工作带来许多新问题。如今随着城市市场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和市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农村市场日渐成为某些非法经营活动以及假冒伪劣商品赖以栖身以至泛滥的场所,如何切实监管好农村市场就成为工商部门亟需重点研究的课题。
一、农村市场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农民始终是消费市场的弱势群体。
农民虽说是农村市场消费的主体,但面对消费领域中的种种陷阱,大部分农民往往显得力不从心,相对城市居民,由于受地理、文化、生活及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消费者缺乏在消费过程中应该掌握的一般消费品知识和基本法律知识,难以正确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之“贪图便宜”心理比较普遍,这是造成农村市场假冒伪劣商品较多的原因之一。
(二)市场主体经营方式不规范。
农村小商店、小卖部、小食杂店等零散食品经营者,往往采取前店后厂、作坊式分散经营或者经营与食宿等生活区间混杂在一起,设施简陋,环境条件恶劣,卫生条件差,“小、乱、散、脏”情况普遍。更多经营者经营商品名目繁多,涵盖了食品、日用百货、农业生产资料、家具等,且产品价格低廉,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但迎合农民消费需求,在某种程度上深受农民消费者的欢迎。农村经营者为分散在各行政村的个体工商户,且多实行分散经营,存在生产源头“小、乱、散”的现象,且经营规模小,全部商品一般在二千元以下,经营商品均以日常生活所需的调料、小食品为主。
(三)消费维权成本高昂。
农村经营户相对分散,农民消费者为了几元钱的食品往往需要往返几里路甚至十几里路去寻求合法权益的保护,农村市场的食品消费纠纷不能得到快速、有效解决,广大农民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切实得到保护。
(四)少数经营户唯利是图,农村市场成为其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的集散地,直接关系农民身体健康的食品安全也存在诸多隐患。
由于农村食品经营户进货渠道混乱,索证索票难,食品质量存在严重隐患。有照经营户的进销货台帐基本上束之高阁,少填或根本不填。他们只图方便、价格便宜,送货上门大受欢迎,一些不法商贩便趁机把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以送货上门的形式推销到广大的农村市场。一些农村小商店、小超市的经营者缺乏食品安全意识,经营管理水平不高,进货把关不严,不重视索票索证,不查验供货方的生产许可证、营业执照、卫生许可证和相关的检测报告等,只注重价格,不注重质量,2毛钱一袋的零食,5毛钱一瓶的饮料等便宜食品随处可见,质量令人难以放心,出现问题更是无从寻根求源。个别不法商贩还利用农村消费水平低、信息闭塞、农民只注重价格而忽视质量的弱点,故意将假冒伪劣、过期变质的食品低价倾销到农村市场。近几年来,随着城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力度的加大,城市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的提高,劣质食品逐渐流向农村,农村市场成为食品安全的盲区,农民往往成为最终受害者。据一项对农村消费的调查中发现,食品已成为继种子和农药后,排位第三的“农村消费者最不放心”的产品。
(五)是无证照经营现象仍然突出。
由于农村市场与城区市场存在很大差异,小本经营在市场上占主流,他们办理证照依法经营的意识较为淡薄。有些偏僻的农业乡镇,处于低端消费层次,经营者大多是年纪偏大、文化程度较低的弱势群体,很多经营者并不是以此为生、作为主业的,他们投入少、规模小,规范经营意识差,特别是临时性的经营户,地处在偏远,不愿办理证照,也不符合办证条件,规范难、取缔更难。弄得消费者防不胜防、工商部门屡查不绝,若处理不当还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
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现状:
(一)辖区面积大,人员少,监管出现盲区。以回龙工商所为例,所辖总面积161平方公里,辖1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登记个体工商户为329户,回龙镇属丘陵台地区,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全工商所总共有4名工作人员,平均每个监管人员人均管辖面积54平方公里,5个自然村,110户个体工商户,还不包括查处无照经营、频繁的专项整治及各种突发性事件的处置,尤其是监管农村经营户,点多、面广、线长、人员少,回龙工商所只有一辆执法车辆,且涉及到经费、装备、交通、通讯等执法成本的制约,现有的客观条件,基层所把对市场的监管重点放在镇区,对于村的经营户则疏于管理日常监管的工作确难到位,势必会造成监管盲区,各种违章违法经营活动有机可乘,所以工商所工作人员虽常常疲于奔命却收效甚微。特别是基层工商所规划化建设推行网格化以来,工商监管人员的监管任务更重,责任更大,交通工具的严重不足更加凸显。
(二)许多监管制度由于没有法律、法规支撑,很难落实。如在农资市场监管方面,工商部门制定了购销台帐制度等一系例制度,并花了很大一笔金费印制了购销货台帐本及相关制度送到农资经营户手中,要求经营户如实填制台帐,认真执行各项监管制度,但经营户往往以各种理由应付,没有真正落到实处,面对这种情况工商人员只能作说服动员工作,没有法律依据对不执行监管制度进行处,落实制度很难。而农村市场食品经营者而言,要对其经营的食品索证索票、建立进货台帐十分困难。农村市场上销售的食品多为时令性、季节性和有地方特色的小食品如油炸糕点,多为农村小手工作坊制作,无正规的生产、质量标识。食品经营者往往不通过正规渠道进货,供货方送货上门进行现金交易,交易时双方也不出具任何进货凭证,食品进货来源不明。加之农村市场经营者有多样性、分散性和流动性的特点,使得工商部门在农村市场推行食品准入制度如逆水行舟。
(三)“两费”停收以前,工商所工作重在收取“两费”上,对市场监管的各种法律法规学习应用较少,这部份干部现在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加上近几年工商部门很少进人,干部队伍老化,不仅体现在年龄上,也体现在知识面上,干部掌握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多,识别查处假冒伪劣商品的技能相对差,加上市场监管手段不够,最终体现在对市场的监管不到位。
(四)市场监管的突击性、专项性多,整治效果不明显。自上而下的系统内各口子下达的各种突击性专项整治任务太多,往往许多专项整治从基层收到文件到上报整治情况的时限只有一两天;有时,基层工商所同时接到不同口子的不同整治内容的通知,项目庞杂,内容层出不穷,都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内上报整治情况,工商所真是应接不暇,疲于应付。在每个所4个人,一台车,辖区面广的情况下,很显然在较短的时间内专项整治工作不能落到实处,好的走马式的巡查一下,不负责任的闭门造总结,整治工作成效不明显。监管方式和机制不完善,工商所疲于“重点整治”、“集中治理”、“专项整治”等方式监管市场,而没有更多地研究和探索行之有效的长效监管机制。
(五)无照经营行为查处难度大。首先农村经营者法律意识普遍不高,有的甚至是法盲,他们对无照经营行为的性质,后果和处罚决定的严肃性、权威性认识不足,对执法人员的工作不理解更不配合,当执法部门对其处罚时,围观群众还帮着违法者讲情面,说好话干扰行政执法,更有甚者,由于家族势力大,一旦执法部门对其处罚,动不动就组织动员家族势力对执法人员进行围攻,造成执法工作难以开展而形成无照经营。其次弱势群体经营者增多,由于经济条件差,不愿办理营业执照的较多。更有些地方的少数干部亲属以各种借口和理由“软拖”或“硬抗”,倚仗“金口玉言”和“尚方宝剑”无照经营,使当地工商行政管理人员慑于权威,碍于情面“睁只眼闭只眼”,使其周边经营 户纷纷效仿,以此为柄久拖拒办营业执照。
三、实现对农村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
(一)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管理制度,进一步充实基层所。
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对基层所监管干部的教育培训。组织执法人员进行识假辨劣、食品安全技术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批食品安全监管能手,同时,也要把对基层工商干部的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和执法技能培训提到义事日程,制定培训计划,分层次地组织开展培训;工商法律法规基础较好的干部,上级工商部门可以组织法学专家授课培训,让这部分干部深入了解工商法律法规,提高他们应用法律、法规的能力;对从“两费”工作中走出来的干部,要加强工商法律、法规基础知识培训,使其掌握基本执法技能。只有全体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高了,才能推进“四个转变”、实现“四高目标”要求。同时,农村和城区要实现人员合理交流,农村所要实现进得来、出得去,特别是新进大学生首先都要到农村所进行锻炼,后备干部的培养也应重点放在农村所,使农村所成为培养工商干部人才的基地。
(二)加速完善市场监管手段。
周伯华局长提出要努力实现监管手段由传统向现代化转变,以适应市场监管需要。目前基层工商所的监管手段还十分落后,高科技的监管手段可逐步完善,但要满足农村市场监管基本需要的交通工具,上级部门应加紧考虑增配。结合农
村市场的实际情况和涉及到经费等执法成本等因素,应考虑加强监管执法人员的单兵监管交通工具,例如摩托车等。否则农村工商所“一辆车”的现状,很难完成对农村市场的监管目标任务,广大农民的利益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
(三)深入宣传,加强培训。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引导农村消费者提高商品安全意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改变过去只重价格不重质量的消费观念和消费取向。深入开展消费知识宣传活动,增强农民的消费安全意识、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其自觉抵制假冒伪劣商品,让制假售假行为失去市场。同时强化对农村经营者的法律法规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其依法从业,守法经营意识。
(四)进一步完善农村消费者维权网络,构筑“群众监督网”。
在各级乡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基层工商所要加强村委工作人员培训,使之成为消费安全的带头人,承担安全知识、消费知识和法律法规宣传的任务,提高农村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工商所在平时工作中要注意收集来自于各个渠道的销售商品安全不良信息,并传递给村委会工作人员,完善举报奖励制度。做到打防并举,防堵结合,使假冒伪劣商品在农村无容身之地。
(五)进一步加大对无照经营的监管。
无照经营的现象是一种较为复杂的现象,其形成原因也是复杂多样的,因此,一方面要加大查处和取缔力度,坚持“统一认识,综合治理,堵疏结合”的方法,以使无照经营得到有效整治。要加强法制宣传,采取各种措施改善社会环境,另一方面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无照经营,若处理不当还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可对不涉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一时达不到前置审批条件,暂不能办理营业执照的,建立管理台帐,按照“定专人、定区域、定任务、定责任”的四定原则,实行备案管理,通过查力、案件,促其规范经营;一时取缔比较困难的弱势群体经营户,实行备案管理;对涉及需要办理前置条件的经营事项,积极争取各级政府领导,主动协调有关部门,实行定期或不定期的“会审”工作制度,促其规范;对经营条件确实长期难以取得前置许可的经营户,劝其转向经营。在转向经营之前,通过备案管理,强化“零距离”监管。
第三篇:乡镇企业安全管理思考
乡镇企业安全管理思考
钢铁是与国民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资源,推动钢铁企业健康发展,对 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经济已经逐渐融为一体,在这个大背景下,许多企业在经济上都得到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但是在面临经济挑战的时候,任何企业都不能独善其身,都必须通过与其他企业的合作来共同应对问题和挑战。正是在这样的发展趋势之下,乡镇企业的运营绝对不是生产和销售的粗略组合了,企业要想在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下争得一席之地,取得长远发展,就必须依靠企业安全管理。科学高效的安全管理体制和方法是乡镇企业取得效益必不可少的条件。
企业安全管理作为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企业通过安全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完善,能够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注入活力。
在当前乡镇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许多乡镇企业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加强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不过,由于历史和现实情况的种种原因,乡镇企业的安全管理还存在效率低下、工作方式单一等一系列的问题,这直接导致了乡镇企业发展稳定性和竞争性的薄弱。
我于2020年2月21日至4月20日,对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进行了实地调查。调查发现,在乡镇企业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较为突出,具体如下:
佰工钢铁是一家年产200万吨私营企业,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07月28日,注册地位于卢龙县石门镇西,法定代表人为张文萍。经营范围包括烧结矿、生铁、连铸钢坯的生产、销售;钢材制造、加工、改制、销售;道路普通货物运输;生产氧气、液氩、氮气;金属矿产品、金属材料、建材、化工产品(危险化学品除外)、冶金炉料、废钢铁、焦炭、煤炭、铁粉、水渣、球团、重油、陶瓷制品、铝型材、硅锰合金、硅铁及本企业生产所需的原辅材料、机械设备零配件的购销;自营和代理货物进出口贸易(法律、法规限制和禁止的除外)(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秦皇岛佰工钢铁有限公司对外投资2家公司,具有1处分支机构。
一、调查内容及分析
1、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机构设置不合理
随着企业的发展,逐渐暴露除了体制不健全,机构冗杂和规章制度不科学等一系列的问题,而安全管理机制不健全是导致安全管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没有科学设置符合企业自身情况的安全管理机制,就容易导致 “无章可依”或“有章不依”的情况出现。
由于安全管理体制不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安全管理不利,导致企业安全管理混乱,企业员工在工作上毫无主动性可言,重复工作,逃避工作的现象时有出现,易造成企业人力、财力和物力的浪费。
2、安全管理的随意性,资源落实不到位
目前,乡镇企业在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存在因人而异的情况,主要以安全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来直接决定安全管理的工作,因人设岗,因人而成败,资源配置不足,落实不到位。
由于安全管理者特殊的地位和权力,使得相应的监督和制约机制存在较大失效。更为严重的是,在这种气氛和背景的影响之下,完全看领导眼色行事,使得员工的积极性消失殆尽,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效率和活力。这无疑会对企业正常、健康、有序地发展造成极大的影响。
3、员工缺乏集体意识,使机构运转滞后
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安全管理的工作起到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而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不仅仅是安全管理部门自身的工作,它的工作层面涉及面很广,而且很复杂,涉及到整个企业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的很多关系。
安全管理部门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部门,是负责向企业执行部门传达决策层的建议和要求,并对于执行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和及时向上级反馈其工作业绩的部门。因此,在安全管理部门行使职责的时候,企业内部员工的素质、观念以及对企业的忠诚和认可程度是决定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目前,企业内部的部分员工缺乏全局观念,觉得工作就仅仅是部门自己的事,决策层所做出的决定也就是他们内部的事,完全与自己无关。这样,企业内部也就很自然的分为了各自为营的部门,每个部门都只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去考虑问题。
由于缺乏联系和必要的沟通,直接导致了企业安全管理效率低下,极大地影响到了企业效益的有效增长。
4、安全教育培训不足,缺乏应急预案及演练
乡镇企业的员工主要来源是农村,员工的受教育程度有限,安全意识薄弱,而企业在安全教育上的投入较少,培训不足,更加缺乏应急预案及演练,就导致安全工作的执行力不足,积极性不高。
二、乡镇企业安全管理思路和对策1、完善企业的安全管理机构,健全企业安全管理领导体制。
企业要想取得长远的发展,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拥有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安全管理委员会机制,自上到下思想统一,推行人人管安全理念,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精简机构,避免权力过度集中,在企业进行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机构设置冗杂直接影响到了企业的效益实现,这与企业的安全管理理念是背道而驰的。因此,要想使得企业安全管理实施高效,就必须对企业的组织机构进行调整,尽量减少安全管理层次,突出安全管理部门的重要性,确保安全管理的有效畅通。
2、要建立和完善企业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
建立健全各种安全规章制度、安全标准,强化员工的安全价值观,强化员工的安全主体责任,用企业文化使外籍员工与中方员工很好 地融合,增强外籍员工的归宿感、对企业的认同感,逐步形成“人人讲安全,事事讲安全,时时讲安全”的氛围,逐步实现“要我安全”、“我要安全”到“我会安全”。
良好的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一定会保证企业健康有效的发展。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发展就必须重视企业安全管理制度的建设。
通过制度的确立,可以使得企业有规可依,用制度规范大家的行为。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企业内部的科学分工,实现安全管理层次的权力保障和执行部门命令的有效实施,进而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
3、要加强企业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
要想保证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的有效畅通,就必须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安全管理人才,优化安全管理队伍的结构,要增加懂经济、懂法律的人才比重。此外,还要对于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工作能力,以确保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
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服务是工作的定位,永远是为企业服务的,部门的定位一定是服务部门,这种观念应深入每一个人员的意识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自身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强化企业工作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企业要发展,部门必须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只有与企业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推动各方面的工作。
4、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高度重视安全培训工作,将资格培训、岗前基础培训、专项技能培训、经常性安全意识培训落实到位,通过培训真正强化员工的安全素质,使员工形成自觉遵守规章的习惯和意识。
5、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管理,加强教育培训
(1)持续开展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工作,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管理程序,扎实开展安全基础工作。
1)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分析
从生产过程各工序、各环节、各流程中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分析。
2)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源分析
从气候变化、天气状况、交叉作业、安全设施、周边环境、洞室作业、危岩情况等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3)操作人员状况危险源分析
从操作人员思想状况、身体状况、作业行为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4)设备状况危险源分析
从生产设备安全装置、电气设备漏电保护、设备运行状态、维修保养等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
5)操作方法危险源分析
从施工方法、作业流程,操作工艺上进行危险源辨识分析。危险源分析辨识应是动态的,应随工程进度、场所变化、环境变化、设计变更等不同情况及时更新补充。
6)安全第一的意识
坚持“安全第一”是各级政府和企业的一贯方针,是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措施。也是保护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需要。坚持安全第一,就是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自己负责。
7)预防为主的意识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也是重要手段和方法。“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正是这个道理。虽然人类还不可能完全杜绝事故的发生,实现绝对安全,但只要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规律,采取有效的事前预防和控制措施,做到防范于未然,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伤亡事故特别是重大恶性事故是可以大大减少的。
8)法律法规意识
每个员工都应当与时俱进,自觉树立法律法规意识,自觉履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义务,自觉遵章守纪,并敢于同违法违纪行为作斗争,同违章操作、违章指挥说“NO”。
9)“生命工程意识”
每个员工都必须意识到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一个关系到人的生命工程,必须高标准、严要求,严格按照“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要求,做好自己的工作,“宁要安全的效益,不要带血的利润”。
10)自我保护意识
安全是自己的,也是大家的。往往因为自己失误,会伤害自己,伤害他人。因此,每个员工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技术素质,要苦练基本功,时时事事处处注意安全,养成良好的自我保护意识。
11)群体意识
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人同时作业、交叉业,因此一定要树立良好的群体意识,相互帮助,相互保护,相互协作,密切配合,这是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条件。
12)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
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具有特种作业人员培训资质资格的培训机构培训,合格后方能从事特种作业工作。
13)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
组织各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的培训,使每一个作业人员都具有本工种的应知应会的操作技能。
14)作业安全行为的培训
组织员工进行作业安全行为的培训,如何规范操作行为,杜绝违章现象,严格工艺流程和工序作业,正确佩戴劳动防护用品,正确使用劳动工具,正确处置危险源和各类事故隐患。
(2)加强施工过程安全监督。
1)执行安全总监制度,总监代表公司行使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职责。
2)公司为安全总监提供开展工作所必需的生活、办公设施设备和日常办公经费,并支持和配合安全总监对安全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工作,执行和落实安全总监在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
3)公司每季度对安全总监履职情况进行一次考核,对考试不合格的要及时调整。
(3)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规范各项安全设施、安全标识,提高现场文明施工程度。
6、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
(1)结合国家和集团公司境外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公司应急管理制度。
(2)编制齐备的应急预案,提前制定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对策,适时更新完善并进行专门培训和定期演练。
(3)保证应急投入,特别是应急通讯、安全保卫、医疗急救等资源配置到位。
第四篇: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与发展趋势的思考
【摘要】目前,针对金融产品过度创新引发的金融危机,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认真吸取教训,力求在鼓励创新的同时,充分揭示创新背后暗含的风险,并有效管理好这些风险成立银监会是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健全金融监管体制的重大决策,银行业监管在原有的基础上将得到加强,监管方式、技术、理念、制度会有所创新,从而提高监管效率、监管的专业化水平和权威性,推动我国银行业尽快提高国际竞争力为保持监管的严肃性、权威性、强制性和一贯性,银行业依法监管已成为我国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银行业监管现状发展趋势
一、我国对银行业监管的现状
1.利率政策
我国利率改革的方式是明确的,即渐进、有序,原则上遵循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先大额、后小额的步骤但是中国目前还没有明确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的时间表利率市场的起步较晚,从1996年开放同业拆借利率开始,此后又开放了银行间债券利率2000年开放了外币利率(小额外币存款除外),2004年存款利率管上限,贷款利率管下限的格局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至今也尚未形成基准利率体系,自然也没有简单的金融衍生工具,如期权和期货这使得中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也存在差距
2.商业银行的跨区域经营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商业银行,即城市商业银行不能跨区域经营《城市商业银行暂行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在地级以城市设定,一个城市只能设立一家城市商业银行;第二条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主要为本市中小企业和居民提供金融服务
分析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城市商业银行是清理整顿城市信用社、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产物与此同时还承担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重担城市商业银行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高度集中这是监管政策明文规定城市商业银行不允许跨区经营的背景
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开放的推进,城商行风险管理水平不断提高,许多城商行提出了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跨区域发展的要求对此,银监会与相关部门进行了认真研究并达成共识,城市商业银行完全可以走出城市2009年4月,银监会调整了中小商业银行的准入政策规定中小商业银行的机构发展不再受数量指标控制,不再对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设立分行和支行设定统一的营运资金要求,从而实现了基本上统一监管标准,实施同质同类监管
3.混业经营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的最初期,我国金融业并不是分业经营的当时,商业银行可以设立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比如,交通银行和太平洋保险就是连在一起的但是,由于后来金融业出现了一些混乱情况,当时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这些混乱来自于混业经营,因此就逐渐把金融业务切分开
来;同时在立法上加以保证,形成了一种比较严格的分业经营体制1995年通过并于2003年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43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经营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的相关思路
我们正处于一个金融市场迅速创新、竞争不断加剧的年代这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银行业法规建设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监管部门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明确相关政策法律改革调整思路,进一步完善银行业监管法律体系
完善调整金融市场主体关系的主导性法律制度首当其冲的即是对我国商业银行的产权制度和公司治理结构相关法律制度的调整这些年,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和银行业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不仅为国有商业银行补充资本金、剥离不良资产,也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在风险控制、财务管理、薪酬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但由于进行市场主体制度设计过程中主要按照政府意志展开改革,而未按照私法原理明确主体权利与
义务,导致体制和机制等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改革在许多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深化未来几年,法律需要在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出资人制度、股东权利与义务、股东行为约束、法人治理结构等方面,在深刻理清社会关系的基础上,作出科学明晰的规定,在私法层面明确银行在市场中的商事主体地位,保护其自治权利,维护市场对于市场主体的选择和对于金融资源的配臵
建设开放性市场准入制度,培育多层次金融市场主体银行业是有限持牌的行业,我国银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这是完全必要和合理的但过高的准入门槛也容易导致市场垄断,我国现有金融机构之间在服务方式上、组织构架上、经营模式上、服务对象上、产品设计上、业务流程上都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同质化情况严重,供给动力不足因此,如何实现经济的平等性是今后中国银行业法律制度完善的重要方面作为国际政府管理的长期趋势,放松管制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金融机构的丰富可以使优质资本进入银行业,提高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实力;另一方面,各类金融机构可以提供不同的产品,实现服务多样化,从而解决金融市场供需矛盾
借鉴国际银行监管先进做法,不断改进风险监管法规本着“提高战略性、前瞻性、实效性”的原则,我们要密切
关注国际上监管法规发展的新动向,重视借鉴国际银行业监管和立法的良好实践,逐步推行国际最佳做法中国要从自身国情考虑,进一步研究如何创造条件逐步实施新协议如,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公布了《国际会计准则39号》,这个准则对全世界各行各业都会产生震动和影响,尤其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贷款损失准备金的计提和资产证券化的影响更加明显,这对我国银行业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如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则》和OECD公司治理原则的修改,都与银行业监管和改革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
认真总结美国金融危机教训,完善我国法律政策2008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一步显现,并演化为波及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在经营理念、业务创新、风险管理、危险征兆、市场约束等诸多方面都带来深刻的教训,值得我们密切跟踪和研究,我们必须及时发现我国银行业监管政策和法律制度中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争取或寻求最佳有利时机,尽早作出补救和预防
第五篇:乡镇安全生产监管的现状与对策
强化安全监管 构筑和谐社会
----乡镇安全生产监管的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安全生产工作好坏,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影响社会的稳定,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切实抓好乡镇安全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本文针对当前乡镇安全生产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对策提出一些初步的思考。
认清形势,正视问题,增强做好安全监管责任
(一)思想认识不到位。一是存在重经济发展轻安全生产的思想,在一些乡镇党政干部思想深处把安全生产工作只停留在口头形式上,认为只有经济抓好了一切工作才好办,才能出政绩、出形象,干部群众才能得实惠,因此,没有扑下身子,没有把安全监管落到实处。二是抵触情绪,有的乡镇干部认为上级抓安全生产的力度越来越大,但出了事故要追究相关基层干部的行政责任,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有的降级、丢官,有的还被追究刑事责任。三是撞“大运”的思想。只要生产就会有事故,无论怎么抓发生事故在所难免,认为安全生产和事故发生有很大的偶然性,有时越抓事故越多,不抓有时还太平无事,对安全生产放松管理,听之任之。
(二)安全监管手段乏力。一是监管手段乏力,对违法行为难以处罚。但从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1 法规来看,乡镇一级政府是没有行政执法权的,只有县级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才拥有行政执法权,由于乡镇政府只是辖区安全生产监管的行政主体,没有独立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执法主体资格,所以“腰杆不硬”、“说话不灵”。二是权力和责任不对称。乡镇政府只有检查督促权,没有执法处罚权,责任大、权力小,有责无权,权责分离成为乡镇存在的普遍问题,在安全生产监管上不能树立权威。三是乡镇安全监管机构分散。从乡镇条线来讲,条线安全管理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职能部门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都不够,总认为安全监管工作是安监部门和乡镇安委会的工作,存在着一种臵身局外的观念,缺乏必要的主人翁思想,没有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三)队伍素质不适应。一是安全监管能力参差不齐。有的业务素质不高,下去搞检查和执法,只讲得出一些表面的东西,发现不了深层次的问题;有的法律知识不精通,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知半解、断章取义;有的专业水平不高,对专业技术知识不学习、不了解,说外行话、做门外汉,没有真正成为安全监管的行家里手,不会管、不敢管、管不住、盯不住、盯不严的问题相当突出。二是安监人员不足。有的乡镇安全监管人员严重不足,超负荷运转,加之乡镇安全监管人员多为兼职,没有足够精力抓安全生产工作,形成兼职不负责,对存在的问题或视而不见或故意绕道,致使隐患和问题长期存在。
(四)安全投入不足。一方面当前乡镇企业普遍存在规模小、以非公有制中小企业为主体,安全基础薄弱,安全技术措施经费投入不足,安全生产技术设施、工艺有的十分落后,有的简易生产,有的劳动保护投入缺乏保障。由于投入不足,造成了许多隐患,因为投入不足,这些隐患又得不到及时彻底根治,以致伤亡事故频发。另一个方面,乡镇一级财政财力薄弱,大多是吃饭财政,导致有的乡镇安全管理干部工作条件差,工作经费不能正常保证到位,监管的力度、深度和广度都不能适应安全工作的需要,“三违”现象得不到及时有效制止,以致事故不断。
(五)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主体缺位。一是相当多的企业特别是个体、私营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对国家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律法规学习不够,同时设备设施落后、陈旧,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低下,缺乏起码的安全设施,缺乏基本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必要的操作规程,生产作业条件极为恶劣。二是相当部分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没有依法履行安全生产法定职责,如没有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没有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等。三是企业没有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必要的“三级”安全教育,不少非公有制小企业特别是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建筑施工企业及其他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招用的大量农民工,没有经过必要的安全生产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工人对所从事的工作岗位操作规程、安全要求一无所知,在恶劣危险的作业环境下违章作业的现象十分普遍,给 企业带来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切实完善安全监管措施
(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一是政府层面上,主要抓好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标准的贯彻落实,对安全生产重大问题进行决策,并通过规划布局、结构调整,强化宏观调控,督促部门和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二是各有关部门层面上,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监管责任,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有关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生产工作依法实施监督管理,督导生产经营单位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三是生产经营单位层面上,各生产经营单位要切实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各项规章制度,依法保障必需的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扎实做好安全基础工作。四是社会层面上,充分发挥职工群众和舆论的监督作用,负起监督责任,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给予监督和曝光,在全社会大力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舆论氛围。
(二)加快安全监管体系建设。一是健全安全生产基层监管工作体系。在现有的基础上,建议将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机构延伸至乡镇,在乡镇设立安全生产监管站或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所,作为县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派出机构,由县(市、区)级安监机构进行业务领导,强化乡镇安办在安全生产监管上的力度。在村(居)应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的作用,成立相应的安全机构负责本辖区内的安全生产工作。企业则应按《安全生产法》的规定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设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二是 充实各级安全监管机构的力量,配齐其日常工作运行所必需的设备、交通工具等,保证必需的工作经费,同时逐步改善优化人员结构,增加法律、化工、建筑、机械、矿山方面的人员,并通过不断的培训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政治、业务、技术素质。三是充分发挥中介组织的作用,在安全评价、安全管理、检验检测等方面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技术支持、咨询和服务。
(三)加强安监队伍建设。一是要抓好培训。要加强对监管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提高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要针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新形势、新变化,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使安监人员掌握安全科学知识,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二是要强化职能。要从单纯的安全生产工作协调机构向行政执法转变,依法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机构的执法主体地位,把行政执法作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基本职能,把主要精力放在安全生产的综合监管、监察执法等方面上来。牢固树立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工作作风,对违反《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做到一查到底,决不姑息迁就。三是强化制约。要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管理,加大过错追究、责任约束、违纪查处力度,对无视法律,搞人情关系,放纵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要坚决依法查处,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四)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一是要积极推行在安全生产上委托乡镇执法。明确委托执法的部门、委托执法内容、委托方式、工作职责等,使之程序化、规范化,强化乡镇安全管理职能,有力地调动乡镇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安全生产从主观管理向依法治理、从控制事故向标本兼治 转变,解决乡镇政府在安全管理上责任大、权利小的突出问题,实现安全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二是要加强日常监管。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能的部门要认真履行法律法规赋予的神圣职责,要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岗位责任制等企业安全生产保障制度落实情况的检查,凡检查中发现责任制形同虚设或落实环节有缺失的,要采取经济处罚的办法促其整改。三是加大处罚力度。对发生重伤和死亡事故的、不按要求整改事故隐患的、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不具备相关的安全生产资质的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
(五)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一是加大政府投入。建议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一定的资金,并逐年递增,用于社会公共安全事故隐患的整治投入,配备相应的交通工具和安全检查检测设备。二是生产经营单位要依法加大安全投入。各种所有制企业都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安全设施建设,淘汰危及安全的工艺设备,抓好隐患整治,逐步完善安全生产设施。三是要认真落实安全生产经济政策。设立“安全隐患整改专项费用”,各级政府每年从财政收入中按一定数额划拨,各企业从销售额中按一定比例提取,实行专款专用。全面落实安全费用提取和风险抵押金政策,做到应提尽提,应缴尽缴,对不按规定提取、使用安全费用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所有从业人员缴纳保险费。
(六)加强安全生产基础建设。一是健全安全生产激励机 制。继续强化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根据考核结果严格奖惩,促使各级各部门、各单位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每年在向各乡镇、相关部门收取安全生产责任金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向重点企业收取安全生产责任金的方式,并按规定进行奖惩,促使企业高度重视和抓好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二是健全安全事故防范机制。按照省政府要求,把是否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条件,作为办企业的前提条件加以落实,严把市场准入关。凡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工艺、设备危及安全生产、员工未经培训上岗、特种作业人员未取证的企业,不得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凡生产经营单位的新、改、扩建工程(项目),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生产使用。其工程(项目)的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必须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工会参加,认定其符合劳动安全要求后才能施工和投产。认真开展企业安全评价和评估工作,通过对建设项目和生产经营单位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分析,为企业安全生产决策服务,促进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实现本质化安全。三是要发挥企业主体责任的作用。要把安全生产工作的立足点放在企业自主负责上,使安全管理作为企业的自觉行动,真正把非公有制及中小企业的安全监管工作落到实处。要搞好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以及新员工的安全培训,特别是对非公有制经济成份的企业法人和个体业主,要分期分批依法进行强制性安全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