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怎么样突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
怎么样突破美国对中国的战略包围?
今天的中国已经面临美国的战略包围。其中,阿富汗是美国世界战略中的重要棋局!
“9.11”事迹很可能是美国精心设计的苦肉计,本·拉丹也许就是美国实现世界战略的牺牲品。美国攻占阿富汗是为了控制中东石油、强化石油美元,对世界货币金融的影响与控制,所做的这一切其实与反恐一点关系都没有,反恐只是借口,目的在于控制中亚,威胁中国、俄国,染指中亚石油、搅局“上合组织”、监控中国正在建设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醉翁之意不在酒。
美军进驻阿富汗,配合西边已经臣服于它的伊拉克,不仅对伊朗形成东西两面夹击之势,也使中国的战略纵深因此而骤然间缩短一半,我们战略后方的大门就因此而轰然洞开,形成腹背受敌之危局。美国依托阿富汗南控波斯湾霍尔木滋海峡,东南挟持巴基斯坦;北控阿塞拜疆至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监觎俄罗斯后院,形成强大军力万里跃进亚洲中部战略制高点之势,使脚下的塔吉克斯坦不得不臣服于美国的军威而允许其驻军塔国,18个美军基地布局中亚,最近的已经前移至距离中国国境线仅仅只有23公里的地方了,形成直逼中国新疆喀什之势,半小时可以纵深打击中国的新疆、青海、甘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西藏,不但严重牵制中国兰州军区和成都军区的神经,致使我西线部队战时无暇东顾。
一旦中美交战,美军凭借阿富汗驻军,瞬间就可以切断中亚乌孜别克斯坦里海到中国的“西气东输”大动脉和波斯湾霍尔木滋海峡通往中国的油路,战略棋局步步杀招,因此,阿富汗棋局尤能凸显美国的国家
智慧!
美国在阿富汗的8年时间,完成了非常重要的战略目标:
1、借口多年找不到基地组织头目本·拉丹,故意不抓到,以时间换空间,打通了美军通向中国后背---瓦罕走廊的战略通道,为今后某一天地面部队策应中国新疆东突势力做好了战略准备;
2、在阿富汗扶持起了一个在塔利班统治时代缕不得志的亲美政权,一旦大国之间战事起,阿富汗就成为美国稳固的基地。
3、完善了驻阿美军基地的战略布局,使钳制中国、伊朗,盯住俄罗斯有了战略支撑。
4、插足阿富汗,就为搅局“上合组织”埋下了伏笔,使“上合组织”永远不可能成为东方“小北约”,只能
是一个松散型的组织。
5、中国是一个人口占全世界22%,而石油只占全球2%的石油消费大国、资源小国,自身供应不足,严重依赖中东、北非进口的石油消费大国,波斯湾周边的伊朗、沙特、伊拉克、科威特、卡塔尔等国家都是世界的产油大国,也是中国最主要的进油渠道。控制了伊拉克和阿富汗,就可以战略夹持伊朗,就能够完全切断石油进出的门户---霍尔木滋海峡,让所有的波斯湾国家的石油进出听从美国主宰,臣服于美国,世界的战略资源就牢牢掌握在美国手里。中国的大国崛起之梦就会处处受制于美国,就没有与美国讨价还
价的法码了!
因此,美国驻军阿富汗的8年,我认为对美国来说是非常有建树的8年。是它的世界战略之棋局谋篇布局的重要一步!当他们的战略目标实现之日,我相信本·拉丹的利用价值就鸟尽弓藏,死期大限就到了,美国确实是兵法棋局的高手!
我们的许多“砖家”张口闭口就是什么“美国入侵阿富汗,深深地陷入了泥潭”,如此观点不但就是信口呲黄,而且还相当迂腐僵化,这种论调简直就成为了一种公式化的八股文和军八股!如此国家智库,怎么为我14亿中华民族当好参谋?每当看到和听到专家发出如此言论,深感汗颜和悲哀!
一是说明当今的美国已经把我们的孙子兵法活学活用到了登峰造极炉火纯青的地步!
二是说明我们国家智库的专家们思想太循规蹈矩,思想僵化,战略分析和判断能力受到了非常严重的观念桎梏,思想观念很不解放;
三是说明我们的国家智库在世界大棋盘里,跟着别人亦步亦趋、目光短视,被人家搅晕,弄得晕头转向、步步被将君、没有方向感!
二、我们的棋局究竟应该怎样下?
设立新疆喀什经济特区不失为一步好的棋局。
(一)可以把中国的影响力辐射中亚
喀什地处亚洲腹心地带,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和巴基斯坦接壤,以经济特区棋局设局这里,对美国在中亚的影响力是一种消减,可以把中国的影响力辐射中亚,进而把中亚拉
入中国经济圈。
(二)可以潜移默化细雨润物改变南疆的民族比例结构
我们许多军事战略研究专家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三股势力”,中国的问题在边疆、边疆的问题在新
疆、新疆的问题在南疆。
维吾尔在整个南疆的人口构成中占到了95%,其他民族只占5%,而东突的疆独势力主要就是维吾尔人,因此我们得想办法改变南疆的民族比例结构。如果我们不改变南疆的民族比例结构,比例弱小的汉民族文化影响力对南疆就很难形成主流意识,大维吾尔意识就始终有一股挣脱汉民族羁绊的负能量,疆独势
力就很容易在外力的作用下,形成一股合力。
假设我们采取政府行为把内地公民大规模迁移进南疆的做法,一是会遭到国际社会的非议;二是会被敌对国家的媒体借题发挥大做煽动文章;三是难免不遭到南疆维吾尔民族情绪的抵触,这样就非常被动。
如果我们在南疆采取设置经济特区,欧美国家就不好抓把柄了,因为:
在南疆设置经济特区,是国家在西部大开发中重要举措的升级版。设置经济特区,可以加快新疆的发展,能够充分体现中国政府对新疆建设的重视,维吾尔老百姓也会欢迎,国外势力也没有攻击煽动的文章可以做,难道新疆民族地区不需要发展吗?
在南疆设置经济特区,是消减疆独力量的重要棋局:人是金钱的侯鸟,经济特区的设置,必然给南疆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和商机,必然会吸引大批的内地掏金者西进南疆,在时光的推移过程中,就潜移默化细雨润物地逐步改变了南疆的民族比例结构。但是,这个内地公民的西迁,是公民自发性的个体行为,与政府没有任何关系。内地是中国的领土,新疆也是中国的领土,既然都是中国领土,难道中国人在自己的国土上不可以自由流动吗?这就叫企图攻击中国的敌对势力哑口无言,无话可说。
(三)可以消除我军打巷战的短板
巷战,一直是我军的短板。喀什的街道结构特别适合打巷战,我军在平叛东突疆独武装的战斗中,在巷道难以发挥自己的最大战能。
设立经济特区,就必然需要搞城市现代化建设,在特区建设过程中,必然会进行大规模的旧城改造,这样原先适合打巷战的旧街道就会被新的现代化大街自然而然的取而代之,从此,东突势力妄图利用喀什街道打巷战对付解放军的依托堡垒就灰飞湮灭了。敌对媒体也没有文章可以做,难道中国政府改善维吾尔民族的生存环境,让他们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不应该吗?
(四)可以消减美军力量在中亚与中国对垒的战略态势
由于美国通过阿富汗战争,使18个美军基地布局中亚,致使中国的战略纵深骤然缩短;经济特区设置南疆,必然会吸引大量的人口西迁喀什,随着南疆人口的增加,南疆的社会治安和管理就需要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军力和警力,而这个在国际社会也成为非常自然的管理惯例,中国军警大批西调南疆就名正言顺。
这样,通过经济特区在吸引内地人口西迁的增长过程中,也为中国军力大批西调南疆埋下了伏笔,随着中国在南疆军警力量的增加,中国军力与美国军力在中亚的态势就会逐步发生改变,对美军在中亚的军
力自然就会形成力量的消减。
(五)可以对东突势力形成防火阻隔
面积11万平方公里的喀什市位于新疆的最西端,我们把经济特区设置在喀什,让大批的内地公民被吸引到新疆的最西端,非常自然的就使汉民族在中亚东突基地与南疆之间插进一个楔子,形成了维吾尔与中亚东突基地之间的民族隔离带和防火墙,维吾尔民族就被夹裹在我内地西迁民族的中间,对维吾尔的民族比例就形成有效的稀释,使疆独在南疆形成不了气候,就成为不了南疆社会的主流。
(六)是破解马六甲困局的重要棋局之一
喀什经济特区的设立,将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拉力和辐射力,将更加夯实巴基斯坦与南疆的传统联系,中国---巴基斯坦铁路和高速公路建设就会迅速纳入议事日程,铁路线只要接上伊斯兰堡,自然就接上了至瓜达尔港的大通道,中国的手臂就因此而伸进了中东霍尔木滋海峡,海湾石油就可以直接通过瓜达尔转口上岸换装中巴铁路进入国内,马六甲对中国的困局就自然破解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此棋局,让中国手臂伸进了阿拉伯湾,整个巴基斯坦就在中国力量的辐射影响下,美国针对中国而精心构筑的陆上战略包围圈在巴基斯坦就被中国一刀斩断了,使印度与阿富汗---外蒙古之间的战略连接弧无法有机衔接。这样,印度的北面是中国西藏,东边不远就是中国云南,西部又是中国战略影响力下的巴基斯坦,使印度三面处在中国力量的反包围圈态势中,“离美国很远,离天朝很近”的感觉就自然而然会让印度重新全衡与中国的关系。这对美国针对中国的陆上战略包围圈是一个很大的搅局,让他们难以形成包围中国的合力,构建中国的战略包围联盟就难以得逞。
(七)可以使新疆独立的幻想彻底破灭
当年外蒙古之所以一下子就独立出去那么大一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外蒙古的行政区版图太大,才让蒙古独立出去一大片,特别是蒙古呈半圆弧的南缘边界,使蒙古的地缘能够同时监控中国的东北、华北和西北。谁要控制了外蒙古,就等于中国的“三北”都在其觊觎之下,而且将使中国与苏联之间形成广阔的战略缓冲区,确保远东地区战略安全,这就是苏联千方百计煽动外蒙古独立的原因。而面积达166万平方公里的新疆,在地缘上也处在中亚连接东亚的特殊位置,如果疆独势力得呈,新疆也可以独立出去一大片。因此我们得想办法让新疆的面积划小。但是现在划小新疆,调整新疆的行政区面积。肯定会遭到新疆各民族的反对,也会被国际社会借题发挥推波助澜。因此我们只得用柔性的手段以柔克刚,就是经济特区。
设立经济特区,必然会吸引大批内地公民移往南疆,随着南疆汉民族的增多,维吾尔人在南疆占主导地位的人口构成就会得到改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时间不出15年,就可以量变到质变,让维吾尔的人口比例被内地西迁的汉民族稀释,当南疆地区大部分人口都是汉民族的时候,南疆作为少数民族自治区就没有了存在的理由。由于民族成分的巨大改变,南疆就会自然而然从新疆脱离出来,变成为一个新的省级行政区。
新疆就一分为二了,或者喀什因为经济特区的发展而成为直辖市,南疆就成为一个新的省,新疆甚至还可一分为三,面积就更加缩小了,东突的势力影响范围就进一步圈小了。特别是当一个新省和新直辖市的设立,国家按照省级行政区的建制设立新的北疆省军区、南疆省军区和喀什警备区理所当然,加上原来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个省级军区的建制,也许会因此而趋生一个新的乌鲁木齐军区从兰州军区分离出来,这样,原新疆版图的军力就因此而增加2倍。这样,就把新疆分而治之了,疆独就势单力薄,要想摆脱孤军奋战的困境形成合力,就得与北疆省和喀什直辖市联络沟通,在联络的过程中,意图就难免不被暴露,一暴露,就给解放军留下了反应时间,独立的幻想
而且解放军以一个大军区和四个省级军区的编制屯兵在中亚面前,美国唆使中亚抱团组合成为围堵中国陆上“C”型包围圈的图谋就难以形成合力,陆上战略包围圈就名不副实,对我的路上战略围困棋局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
(八)可以为大规模构筑南疆战略通道提供支撑
建设经济特区,需要大批的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拉动南疆发展,随着人口的增加,南疆对大通道的需求就会更加迫切,这些国家高速通道线,在平时是拉动经济发展的跑道;战时就迅速转换为国防力量,成为快速调动部队,投放战力的跑道线,对稳定边疆,巩固边防,消减美军在中亚的影响至关重要。
因此,经济特区模式,是稀释南疆民族成分、瓦解疆独,分解东突力量、对垒美军进驻中亚威慑中国后方的重要战略棋局。可以潜移默化、细雨润物、悄无声息、以柔克刚,是中国太极柔术在大国政治博弈中的智慧应用。也是《孙子兵法》偷梁换柱、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在大国谋略中淋漓尽致的现代演义,此棋局请高层领导运筹帷幄。
第二篇:美国对中国企业文化
美国企业文化对中国的影响
内蒙古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孙雨悦
摘 要:在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文化建设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对美国企业文化 进行了总结分析,并试图从中探寻其对我国企业运行的意义和启示,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企业文化 分析 参考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5)11(c)-122-03 企业文化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 动中所创造的具有该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它 包括文化观念、价值观念、企业精神、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历史传统、企业制度、文化环境、企业产品和服务等,是企业 运行的灵魂。美国是企业文化的发源地,在企业文化的建设 和发展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因此,对美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和 分析,对我国企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1 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1.1 鼓励高度的创新精神和冒险意识 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因无法忍受英国的剥削和压迫,冒险反抗,最后取得了独立。因此,在美国的传统文化中冒险主义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美国企业在创新意识的重视和培养方面的成绩是十分值得学习的。2013年,波士顿咨询服务公司共调查了全球各行业的940名高管,有25%的人认为苹果是全球最具创新精神的企业。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就是一个具有冒险精神的人。他在担任公司CEO期间,乔布斯曾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寻找相关行业内的顶级和特色人才,许以重金,组成了一支世界一流的设计团队,使苹果站在了行业世界的顶端,也成为了近年全球市值最高的公司之一。在矩形灰黑的计算机时代,苹果大胆推出色彩鲜艳的iMac电脑,瞬间点亮了消费者的眼球,冲击了整个计算机行业。iPhone时代的到来更是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使得移动电话从一个单纯的通讯工具变为 3 结语
义乌是新丝绸之路的起点,由于其已有的市场条件、产业基础和国际贸易环境,在国家一带一路的政策带动下,必然会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愈加重要的角色。工艺品作为义乌的重要产业,作为发展中国家既有相对优势,又有绝对优势的产业,还会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占据较大的份额,在工艺品行业中引入基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设计思想及优势设计技术就显得尤为必要。义乌工艺品企业要抓住机遇,合理运用优势设计思想和技术手段提升自身的竞争力,使我们的工艺品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势。
一个轻巧便捷、可随身携带的迷你笔记本电脑,加上其无可比拟的手感和触屏操作,大大超出了人们对移动电话的想象。苹果公司的头脑风暴法鼓励每一个员工都畅所欲言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不论对错,只要能提出有价值的信息都可以得到巨大的奖励。1.2 清晰的管理理念,严谨的管理制度
美国的大企业一般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经营理念,这也是这些大企业在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制胜法宝。好的经营理念凝聚着一个公司最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引领一个企业走向辉煌。著名的世界零售业巨头沃尔玛的经营格言就是顾客至上,他们信奉的准则就是“公司只有一个上司,即顾客”。在世界各地的沃尔玛超市中,都会有这样两条醒目的标语:第一条,“顾客永远是对的”;第二条,“如果顾客错了,请参看第一条”。这一家喻户晓的理念为沃尔玛建立了良好的口碑,让一度成为了优质服务的代名词,既为企业树立了形象,又成为了一种成功的宣传手段。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福特汽车创始人亨利·福特(老福特),也曾有一句令人称道至今的经典口号——“让造车的人都买得起车”,将当时福特公司员工的日薪提高到5美元,高出当时美国平均日薪的一倍还多,以致于福特汽车要招1000名工人时,出现了百人争一岗的盛况,整个底特律曼彻斯特大道被围挤得水泄不通,最后警察不得不用水龙头把人群驱散。再来说说美国的企业制度,美国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采用职业经理人团队管理模式。在美国的企业里,股东的权利是至高无上的,董事会是最高的决策机构,董事会通常由股东代表大会选出,一般由20~30名大股东组成,这些成员来自企业外部(董事持股比例有严格规定,通常商业企业5%,保险公司10%)。董事 会负责选出执行公司日常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CEO),并负责监督公司的运作;CEO不参与董事会决策,这种“三位一体”相互制约的公司治理结构已逐渐成为美国企业发展 运行的最大优势。
1.3 突出个人价值,重视个人理念
美国是一个个人英雄主义色彩浓厚的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崇尚自由的民族,美国人务真求实,重视实干精神。美国企业认为人力资本是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来源,而非产品服务或厂房设备,重视人类创造力的重要性。明确的权责分工制度,能在整体配合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在组织中的价值,自我决策、自我管理、自我负责,充分调动了企业内部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生产效率。2014年世界500强之首的沃尔玛就将“尊重个人”作为成功的三大信仰之一,在沃尔玛,每一位雇员都被称之为“合作者”,基层员工可以直接与集团CEO进行对话,提出自己的批评和意见,鼓励员工冒险,允许员工失败,把与员工定期交流沟通放在首位。员工是企业的财富,管理者是员工的公仆,让员工积极地参与企业的管理建设,真正地感受到自身价值的存在。2 美国企业文化对我国的启示 2.1 减少政府干预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就是如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中国的市场经济走到今天,政府干预依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政府在市场中的作用越来越活跃,政府俨然成为企业的上帝,政府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也随之掀起了国考热、公务员热。大企业依靠政府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甚至形成垄断,处于市场绝对优势,小企业无权无势,得不到政府扶持,越来越难做。减少政府干预,首先要进行的就是行政体制改革,精简行政机构,减少政府在市场中的活动,尊重市场发展规律,将政府职能由控制、干预转化为引导、监督、服务型,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影响力。政府是一个庞大的强有力的团体,政府的态度对企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缩减政府职权范围,约束政府行为,扩大政府对企业的服务功能,减少企业对政府的依赖程度,让看不见的手发挥市场力量。2.2 消灭人情制度
美国企业制度指导,中国企业人情优先。在中国任何事情几乎都离不开人情,尤其是人事管理方面。中国的企业在人事任命有着明显的人情局限,托关系、拉关系、找关系的现象十分普遍,表面上说的是公平竞争、吸取人才,事实上“人才”不是某个经理的侄子,就是某个部长的外甥,企业难以真正地招揽到所需要的人才,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企业发展受到限制。企业制度是为大部分人定制的,而人情是为小部分人定制的,但往往是这极小部分人情能改变大部分制度。由于内部人情的牵制,企业内部拉帮结派,形成各类关系复杂的利益集团,各自为政。为了维护各自集团的利益,相互针对、相互制衡,给企业的管理和决策造成极大的隐患。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其实在于企业经营权和管理权的不彻底分离。中国企业必须逐渐适应国际环境,近一步优化管理结构,推行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分离,完 善董事会制度,保持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独立性,规范股权改革,以股权地位作为决策管理的参照标准,权责清晰,实现董事会和管理层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2.3 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企业并非没有注意到创新的重要性,而是未有足够的重视,没有为此投入足够的资本,尤其是中小企业,本身实力有限,更不舍得为此冒险,花费巨资。中国企业目前依然充当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人力资本依然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企业间只是业内的相互抄袭模仿,生搬硬套,只着眼于眼前利润和一些宏观因素的改造。2013年全球各行业研发费用50强榜单,中国华为是唯一的一家上榜公司,以35亿欧元位居第31位,德国的大众汽车以95亿欧元的研发费用高居榜首。提高创新能力是我国企业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企业必须构建一个创新平台,积极引进人才、技术,革新产业设备,为企业创新提供环境;此外还应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等的研究合作,有条件的话可以组建自己的研发团队;此外要积极鼓励员工进行创新尝试,允许员工失败,建立奖励机制,经常组织团体、个人进行创新性比赛;还应积极听取员工和消费者建议,改进服务,改善产品。
第三篇: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中国如何应对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船山护理01班
学号:20109810114 姓名:李祎
众所周知,当今世界,和平和发展任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题,但是表面和平的社会和全球局势,其实质仍危机四伏。自从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以后,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而且野心从未就此消停,一直想独霸世界的野心和图谋从未改变,与此同时,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迈着社会主义的步伐,一直都在稳步快速的发展,成为了最有潜力的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因此,长期以来,美国使我们中国味潜在的战略对手和主要敌手。
9·11事件后,美国借此机会加强了亚洲的军事联盟,吧包围圈由东南亚,东北亚向东亚延伸,并在东亚地区加强了对中国的兵力的部署,严重的威胁到了我国的安全,作为华夏子孙的中华儿女,我们应该主动站起来积极应对!在此,我借鉴老师上课的讲解以及自己的一点点拙见,说说我对此事件的一点点看法。
一、美国战略重心东移
首先,个人认为,美国东移的调整动因有以下几点:
1、全球地缘政治和经济中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
2、亚洲新兴大国的崛起,如中国、俄罗斯、印度···
3、亚太地区是美国克服眼前的金融危机复苏经济的主要依托
4、亚洲是现实和潜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焦点地区(朝鲜半岛)其次,我们说说美国在战略东移上具体的丑恶举动:
1、强化传统的盟友关系,如亚太军事基地和澳大利亚军事盟友
2、利用中国与中国周边国家的一些矛盾来挑拨离间
3、构建了“军海一体”的战略体系
4、在经济上努力推动建立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构建了一个以美国为主导的广泛的经济合作关系 牵制美国的一些主要因素:
1、大环境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的潮流形式相矛盾
2、美国国内经济复苏乏力,债务纷多,政治分裂、党派纷争激烈,导致民众不满情绪
3、中国与美国的亚洲盟国(朝鲜、韩国、菲律宾)以及新的支点国家(越南、印度)的关系很微妙
4、中东与欧洲的牵制
以上个点可见,美国的战略重点,已从欧洲转向亚洲,其矛头是针对中国的。而且还告诉我们,美国的对 华包围圈已由东北亚、东南亚向东亚延伸,严重地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二、我们的应对之策
中国的周边形势
1、中美安全竞争加剧,引发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可能引发周边危机
2、周边国家的大选,各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变化也整体的局势有一定的加大负面影响
3、美国企图把台湾问题国际化,明目张胆地支持台独,阻挠中国的统一
应对之策
1、大力推动经贸合作,打造地区利益共同体
2、在朝鲜问题上,切实推动安全合作,努力推护地区和平
3、在台湾问题上,政府主张对台湾实行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武力解决是迫不得已的办法
4、努力提高我国的国防力量、稳定的社会政治基础和相应的经济实力
5、最重要的是我们国人要有爱国之心和忧患意识,团结一致,努力把中国建设的更加强大!
第四篇: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中国的应对
美国重返亚洲战略以及中国的应对
一、朝鲜炮击事件
最近一段时间,朝鲜半岛局势波诡云谲,风云变幻,美方表示愿意在六方会谈的框架内,重新开启和朝鲜的谈判,而朝鲜则表示,愿意有条件的重回六方会谈。就在人们都以为似乎看到了半岛无核化进程曙光的时候,2010年11月23日,北京时间下午2:30,朝鲜向正在美韩联合演习的延坪岛倾泻了200多枚炮弹,4死18伤,而后,韩国也回击了80多枚炮弹。事情的起因是,朝鲜认为韩美联合军演(护国演习)向朝鲜海域投掷了炸弹,朝鲜上午电文警告后,下午就炮轰了韩国。事件发生后,韩国总统李明博声明勿使摩擦扩大;中国的态度一如既往,希望各方保持克制,多做有利于半岛和平稳定的事。美国目前为止,没有公开的表态。
就炮击事件国际对此次意图有两种目的假设,第一,稳定政权。金正日由于健康问题急于让儿子接班,近期授金正恩大将军衔,但其军龄几乎为零为空降军衔。或已因此引发其他权势人物、军队成员或政治精英的不满产生内部冲突。此次炮击事件很有可能是金正日有意图将内部异见转移到假想的外部威胁,以提高金正恩的军事威信巩固政权。另一方换取利益。朝鲜勒索国际社会的故技重施,几十年来,朝鲜领导层如有所求,往往采取先挑衅再妥协的套路,此次目的要胁重开六方会谈,朝美对话以经济谋援助以及在未来在核化谈判中增加筹码。
二、炮击事件背后的角力
主流媒体目前基本认为,这是朝鲜为了国内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一次军事挑衅,也有人认为朝鲜是为了将美国拉到谈判桌而进行的一次军事冒险。但是,置于整个国际大环境和微妙的东北亚地区的局势之中来看待,此次炮击事件决不是一次孤立的军事冲突,也不是一次孤立的政治事件,其背后依旧是受到一只“看不见得手”在操纵,实质上折射出美国“重返亚洲”的奥巴马政府的外交战略。
朝鲜炮击事件,不仅仅为朝鲜增加了朝美对话以及核谈判中朝方的筹码,同样也为美国提供了名正言顺加强朝鲜半岛以及东北亚地区的军力的借口。韩朝炮击事件并非偶发,这与美国一度干预朝鲜半岛局势及美韩在朝鲜边境不断举行的挑衅性军演有关,结果或符合美国的预期。目前美国宣布出动乔治华盛顿号航空母舰,搭载75架战机与6千多名官兵,准备加入28日开始的美韩联合军演。以捍卫区域稳定之名,美军要重返亚洲。
三、重返亚洲战略
奥巴马政府东亚安全战略的重点是“重返亚洲”。从2009年7月希拉里·克林顿在东盟地区论坛上高调喊出美国要“重返亚洲”以来,美国的“重返亚洲战略”一路高歌猛进,并于此后出台了一系列为之服务的外交政策与步骤。
1、全面提升和东盟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关系。
不仅启动了“美国-东盟首脑峰会”机制,还进一步加强了与东盟国家的军事、政治和伙伴关系。这些关系包括:
解除对印度尼西亚特种部队的制裁,开始发展与印尼的军事合作关系; 高调支持越南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
2010年9月派出航母与越南进行联合海军演习,美越军事关系得到了实质性发展;
美国宣布向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国出售先进的武器和提供军事技术支持;
支持老挝和柬埔寨的湄公河开发计划,支持东盟成员国在湄公河利用上和中国较劲。
尽管东盟国家与中国在部分对美出口产品上存在重叠,但美国绝口不提与东盟国家的贸易不平衡问题,只将贸易保护主义对准中国,而对东盟进口产品采取宽松政策。
2、在朝鲜半岛事务和朝核问题上加强美国的军事应对方案,重新夺回美国的主导权。
从2009年以来,美国不仅与韩国政府磋商推迟原定2012年转交的战时美韩同盟的军事指挥权,而且把原来应对朝鲜“入侵”的军事作战方案“5029方案”升级为危机事态时美国和韩国对朝鲜直接的军事干预、甚至占领方案。在外交上,美国拒绝与朝鲜进行任何直接的双边对话,并在今年7月宣布了新的对朝金融和经济制裁措施。目前,美日韩有关六方会谈的立场重新高度一致,强调在朝鲜作出任何实质性的弃核措施、或者就“天安”号事件公开道歉以前,三国将不会重新恢复参加六方会谈。
3、利用“天安”号事件,强化美日和美韩同盟,突显美国的军事同盟义务。
“天安”号事件无疑成为了今年美国“重返东亚战略”的重要机遇。奥巴马政府不仅利用“天安”号事件向朝鲜施压,而且全面提升美韩军事同盟关系。
今年7月,美韩宣布在黄海进行包括美国“乔治·华盛顿”号航母在内的联合军事演习,以便向朝鲜释放美韩不会纵容再一次发生“天安”号事件的决心。
10月24日,韩国政府已经宣布将“积极考虑加入”美国在东亚推动数年的导弹防御计划。“天安”号事件也打击了原本想要争取在冲绳美军基地进行重新调整的日本鸠山政府。
在今年6月初鸠山政府下台之后,新上台的菅直人政府在普天间基地转移问题上,完全屈服于美国按照原有日美协定处理的指示。在中日钓鱼岛“撞船事件”中,美国迅速表达了美日同盟、美日安保条约“涵盖”钓鱼岛的立场。
美日在今年10月宣布了要在12月专门就日本的离岛安全进行联合军事演习。
10月24日美日外长会晤中,提出了要在美日之间签署专门就中国问题加强美日军事、情报和经济协调的新协议。
4、奥巴马政府竭力宣扬美国将会坚定地帮助东亚国家应对和防范所谓的“中国威胁”,强调美国在地区层次上应对“中国崛起”的安全义务。
今年美国围绕所谓的“中国问题”,向东盟、韩国和日本等国表达美国可依赖的、强大的军事、外交与同盟责任。奥巴马政府不仅通过进一步密切与印度的关系、“重启”美俄关系来主导亚太均势格局的重组,更通过一连串的双边和多边军事演习和密切军事关系的举动,来强调美国所谓不会忽视“中国影响力上升”的信息。为此,美国高调介入南海事务,宣布美国在南中国海有“国家利益”;在黄海军演问题上,坚持要派航母的态度,宣扬美国不会接受由中国来划定美国在东亚的“航行水域”。美国的媒体和美国军方人士,更是高调宣传中国军事力量现代化以及中国军事实力上升带来的“不确定性”。虽然民主党政府在本次中期选举中受挫,但其“重返亚洲战略”已经基本成熟。
四、“重返亚洲”战略对中国的影响
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战略,实质上是担心美国自身实力的下降与近十年来将主要的精力投放于阿富汗和伊拉克战场所导致的东亚国家对其出现的战略游离,当然这也与十年中中国经济的腾飞与不断努力促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机制密不可分。美国试图通过借助“中国威胁”,打破东亚国家与中国因经济的密切依赖关系所导致的“亲近”。
但是这一炒作并不会从实质上影响中美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虽然中美双方在人民币汇率和双边贸易问题上存在争执,奥巴马政府尽管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对华强硬,但在却无法割断两国之间密切的经济联系。美国此次中期选举中,数十位美国民主党议员候选人在选举造势中频频引用“中国因素”,渲染美国再不好好解决经济问题,将面临在经济竞争力上被“中国超越”的困境。中期选举中的“中国因素”,其重在强调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而不是主要着眼于中国的“军事威胁”。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期选举的结果很可能让奥巴马政府在对华经济政策上继续保持“施压态势”,但也有可能导致双方在东亚区域安全以及双边军事和政治关系上进入一个新的对话期。今年10月28日希拉里·克林顿在檀香山就美国东亚外交发表的讲话表明,奥巴马政府的东亚战略已经基本成型。在美国占据强大军事和战略优势、又通过“重返东亚”的高调行动巩固了其在东亚的外交和政治主导地位之后,美国未来的东亚战略将进入稳定期。
五、中国对“重返亚洲”战略的应对策略
回顾历史,美国与前苏联争霸,美国不是胜在军事而是经济。所以当下,冷静应对美国的挑战,在捍卫中国国家主权、领土领海完整的核心利益上针锋相对、绝不妥协,同时一如既往发展经济不动摇。只有经济的发展,才能在中美未来的博弈过程中让中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提高警惕,严阵以待,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
面对美国“重返亚洲”的东亚战略,我们不仅要战略深思,要加上连同必需、可行、慎重而又坚决的战略和政策调整,其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适当改变战略关注和政策努力过多地集中于对美关系的倾向。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外交到现在已经有了30年了,就是全方位的稳定。中美在东亚新一轮角力的一个特点是,中国处于守势,而美国处于攻势。中国虽在地缘上占有优势,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在这一地区实力较弱,活动范围有限。一些国家过去就曾对中国疑虑重重,现在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除。中国迅猛发展所引起的“中国威胁论”仍然是一些国家心中挥之不去的阴影。因此,如何消除一些国家对中国的疑虑,便成为中国对亚洲工作的重点。中国应当通过与东亚国家加强合作、促进交流、建立互信,逐步消除国家关系中的消极因素,对于一些领土主权的争执,尽力把纷争对国家关系的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从而应对美国的战略压制。
第五篇:中国审计的发展机遇期与战略突破
中国审计的发展机遇期与战略突破 2013-1-25 9:25 周友梅
审计是保证政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民主监督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保证把国家和人民的钱管好、用好的一个重要关口。审计总是处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所处社会的政治、法律、经济、文化环境的影响和制约。2011年到2020年是我国政府审计的重要发展阶段,中国审计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从政府审计的角度如何把握这个机遇,解决审计发展中面临的诸多问题,实现中国审计的崛起,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国政府审计曾经面临过的三次“战略机遇期”
从2011年到2020年,中国审计面临一个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但有发展机遇,并不等于就能把握机遇。我国政府审计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曾经抓住了一些机遇,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也曾错失过一些机遇,延误了审计的发展。回顾曾经的得与失,是为了抓住当今中国审计发展所面临的新的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期。
(一)什么是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我国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提出,是近年来笔者对我国未来十多年中国审计面临的内外环境所作的总体判断。“战略机遇期”涉及战略、机遇和机遇期。战略是从总体、广义与宏观的角度而言,意指一段时期内具有统领性的、全局性的谋略、方案和对策。机遇,其实质是一种有利于审计快速发展的境遇、趋势和机会。这种机遇来源于审计客观环境的变化,国家某一重大战略方针的实施,都会给审计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机遇期”是指审计发展机遇存在并能发挥作用的时期,如果条件和环境变化了,机遇期就会随之错过。
所谓“战略机遇期”,是指有利于审计发展战略实施的历史阶段及其大的背景、环境和条件,大体是审计环境对于审计事业与发展比较有利的一段历史时期。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是一个内涵十分丰富的综合性命题,涉及国内与国际、主体与客体的诸多因素。概括地说,某个时期要成为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一般要具备三个条件:
1.环境的根本性。审计环境应有重大的变化,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对实现战略目标的影响更带有根本性和整体性。
2.时间的长期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时间要长,一般在十年左右,能给审计发展战略实施以更多的回旋时间。
3.空间的开阔性。战略机遇期比一般机遇期涉及范围广,能给审计发展战略实施以更多有利条件和回旋空间。
(二)回首前三次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
对照“战略机遇期”的三个条件,笔者认为:近代审计发展历史,出现了四次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出现,实质上是审计发展的“上升拐点”,而能否抓住机遇,则取决于发展主体自
身的能动因素。历史的经验告知我们,错失机遇,审计发展就会受到阻滞;抓住机遇,我们就会主动赢得发展空间。回首中国审计曾经面临过的前三次战略机遇期,遗憾——我们错失了两次半!
第一次:19世纪中期,一股强大的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标的改革浪潮席卷世界,迫使西方国家着手国内制度的改革,消除社会积弊,先后建立了先进的政府审计制度,像英国、法国、俄国、日本等建立立法模式或司法模式的政府审计制度,以实现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化。如法国自1832年就开始改革审计法院体制,要求审计法院向议会报告工作,到1869年审计法院正式成为一个独立的介于立法与行政之间的最高审计司法机构;又如英国1856年下院设立公共资金委员会,提出议会必须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并将审计结论向议会报告。在这期间,西方国家的政府审计制度得到确立和发展,中国清朝专制统治走向衰落,政府审计不断衰退,与世界审计的发展潮流背道而驰。
第二次:20世纪中期,是以走向恢复发展的西方与连遭战乱的中国为背景。西方国家为了恢复和发展经济,大力改革和推进现代政府审计制度,如美国国会于1921年通过了《预算与会计法案》,根据该法案在国会设置了独立的政府审计机关——审计总署。以后,国会先后于1945年、1946年、1950年、1962年……通过法案,扩展和加强审计总署的职权,使美国政府审计成了立法模式发展的主导者;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也快速推进了司法模式的政府审计而大获成功;德国、日本等国建立起独立于国家立法、行政、司法机关之外的政府审计体系,成为独立模式政府审计发展的倡导者。而与此同时,我国的政府审计再次错失发展机遇。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实行专门的审计监督制度,我国的审计再次与机遇失之交臂。
第三次:1980—1990年,西方国家的立法活动和经济稳步发展,当代西方各国政府审计在既有的基础上呈现出跨越式发展,西方政府审计在财务审计的基础上积极向绩效审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功。在我国,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改革的序幕,出于改革开放的需要,1981年7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成立审计机关。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修改的《宪法》规定:“国务院设立审计机关,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支,对国家的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设立审计机关。地方各级审计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对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从而创建了我国的现代政府审计,走过了中国政府审计制度的奠基阶段,并使审计机关的组织机构逐步得以完善,具有相当的规模。
二、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当我们今天谈论国际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时候,其实中国已经站在第四次国际审计“战略机遇期”的门槛上了!如何从审计环境的特点和变化趋势审视我国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抓住审计发展的重要机遇,实现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突破,是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2011—2020年为什么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而且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为什么说
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呢?第一,21世纪的头20年是我国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审计发展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我国政治民主建设、发展经济和保持社会稳定,都离不开审计,必然对审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在到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第二,21世纪头20年,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开放的关键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内外环境将发生重大变化,审计的客体环境也将变化,审计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第三,中国审计相伴改革开放30年,目前,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一轮改革大潮在中华大地涌动,作为服务改革、促进发展、开拓创新的审计工作,也必须从战略的高度认清机遇、抓住机遇、用好机遇。认识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既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主要时期,又是我国经济全面转型的重要时期,这将是中国审计发展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和一个新起点。在新的巨大机遇面前,我们必能以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来抓住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我国审计发展“战略机遇期”的新特点
2011—2020年是我国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实,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关系到审计事业能否长足的发展,能否为下一步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对形势的判断正确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能否抓住形势变化给审计带来的战略机遇。那么,对中国审计而言,已经面临的第四次国际审计“战略机遇期”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从总体来看,这次的审计“战略机遇期”是在一个环境更好、层次更高、基础更牢的背景下来临的。具体地讲,有这样四个新的特点:
1.时间更长。中国审计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背景下发展的,众所周知社会与经济是因为有了审计而公平,也是因为有了审计而稳定,更是因为有了审计而得以快速健康发展。就连西方评论家也认为:“中国的高增长率可再延续20年”。这就为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者思发展、谋发展、干事业提供了更加宽广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之所以说这次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因为时间长达十多年,时间如果过短,它就仅仅是一般机遇而不是战略机遇,或仅仅是一次战略机遇而不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2.基础更牢。关于这一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经过二十多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政府审计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基本格局已经形成:本级预算执行审计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并向综合财政审计展开;围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并改进了企业审计办法,实施真实性审计;适应反腐倡廉需要,初步建立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结合中心工作,不断摸索并深化各种专项审计,可见政府审计是在已取得历史性成果的基础上继续迈进的。第二,我国的政府审计无论是机构还是人员队伍,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三,政府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立,规范国家审计行为的《审计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处于较高的地位,审计署制定了38项审计规范,应该说政府审计的法制化、规范性建设已经初步形成,审计执法力度也加大了。
3.环境更好。审计工作外部环境最好的时期已经到来,从现在到2020年有一个有利于审计快速发展的好环境:第一,指导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社会各界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政府审计的重要性,再加上政府部门、经济组织、社会公众等各个方面对审计的了解会增加,这些为审计创造了有利的发展条件。第二,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在2020年左右基本确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些制度变迁给政府审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期间步入经济快速发展的“起飞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继续发育的“成熟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提升期”,开放型经济的“扩展期”,将促进审计的发展,或对审计发展有强大的推动作用。第三,就内部环境而言,中国审计进入了历史上的最好时期,审计工作者人气旺、人心齐,动力足。
4.目标更高。这次审计“战略机遇期”的目标更高,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第一,从我国未来十多年的市场化、工业化、国际化必然趋势的大背景出发,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宜的现代政府审计机制,以审计创新为动力,以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为核心,以加强审计业务管理为基础,以“人、法、技”建设为保障,全面提高审计工作水平,实现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第二,解决我国现行审计体制和分工深层次矛盾、加快制度创新。目前中国审计的改革攻坚已经进入了十分艰难的境地,在未来一二十年内,我们既要解决尚未解决的体制和分工的矛盾,又要针对国内外新的环境对我国政府审计提出新的要求,进行制度创新。第三,确立中国审计在世界审计中的战略地位。随着我国在世界上影响的扩大和地位的提升,我们不仅要了解国际上通行的商业运作模式和审计规则,并掌握现代审计技术手段,还要参与国际审计活动,促使更多的人思考和关注不同审计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合作,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三、未来十年我国政府审计必须突破的几个战略难关
在新的巨大的机遇面前,我们必能以新思路、新举措、新突破来抓住审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正确战略的有效推动和实施必须把握住时机,选择好切入点,顺势而为,并能将规划与政策、阶段与目标、外因和内因有机结合起来。政府审计作为高层次的、综合性的经济监督工作,从发展战略角度思考,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实现我国政府审计的战略突破:
(一)审计体制的战略突破
审计体制是审计组织方式、运行方式的总称。我国政府审计的组织现状是:审计机构设置于政府之内,为典型的行政型模式。这种模式与其他一些国家立法型(如美国、英国)、司法型(如法国)、独立型(如德国、日本)相比,具有较浓厚的政府内部监督色彩。但现行的审计体制反映出以下客观的现实情况:其一,国家审计机构作为政府行政机构的一个职能部门,其对政府的监督力度必然不够。特别是在政府的某些行为悖于法律,或在政府的行政活动中存在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冲突,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冲突时,审计机关往往要服从政府的意志,其审计独立性所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其二,我国国家审计机关是行政系列内部的监督机构,实际上是政府的内部审计,经过二十多年的运行,各级政府部门已经离不开这个特殊的“政府内部审计”了。基于这种现实情况,我们必须以新思路来创新我国的政府审计体制。创新政府审计体制的思路应该可以这样:第一,成立审计总署,将现行的国家审计署特派员办事处划归审计总署垂直领导,将国家审计机构置于人民代表大会之下,直接向人民代表大会负责,以提高政府审计的独立性,更好地发挥政府审计的职能与作用。第二,现行的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政府设立的审计机关保留,回归政府内部审计,体制保持不变。近几年来我国的民主政治逐步发展,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的监督逐步加强,政府审计机关已经代表政府向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提交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并现场回答人民代表的质询,这可以看作是政府审计的行政型向立法型转变的尝试与过渡。我们相信,这一进程不会停顿,只会继续和加快,因而创新政府审计新体制是有基础并可预见的。
(二)审计分工的战略突破
我国现行的审计体制在分工上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审计机关与其他各经济监督部门分工不是很明确。在未来几年必须结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分清政府社会管理者身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身份的不同职能,安排审计职责和审计重点,明确各经济监督部门的职能,协调各经济监督部门的工作。首先,需明确各个监督部门(包括稽察特派员)的职能,从全局出发统筹作出明确分工(1998年国务院各部门机构改革方案中曾对此有过规定),这是理顺国家经济监督体制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最为需要的一步。其次,从制度上规定各经济监督部门必须在工作中相互配合,审计监督逐步从直接查处的现状转向查清后交财政、税务、物价、计委、劳动主管部门处理的工作方法。审计机关强化后续审计和审计公报制度,向有关主管部门提出完善管理的制约措施,最终达到执行审计结论向审计机关报告的正常秩序。另外,各经济监督部门可以互相利用对同一单位的审查结果,对已有结论的不必再做重复性审查;每个部门的审查必须出具书面结论,不能只审查无结论,既可对被审单位有一个明确的“说法”,也是对监督检查部门的一种约束。第二,政府审计机关与企业内部审计、注册会计师审计分工不够明确。审计机关目前承担的制度化审计工作,今后逐步移交给内部审计机构和会计师事务所,政府审计机关保留一切监督权。如果本文所设想的创新性政府审计体制能实现,就基本上解决了审计分工问题,因为新成立的审计总署主要对各级政府进行审计监督。
(三)工作思路的战略突破
回顾我国政府审计的工作历程,我们在微观审计上投入了很多精力,集中在了微观经济活动中不合法、不规范的领域内,发挥的是审计的防护性作用,审计结果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不大。随着政府职能部门工作重点的转移,政府审计服务宏观、监控宏观经济的运行质量将成为政府审计的首要任务。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努力提高服务宏观的意识,切实起到审计为宏观决策服务的参谋助手作用。为此,今后的审计要坚持把绩效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结合起来,与经济责任审计结合起来,与落实宏观调控措施、完善法规结合起来,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有针对性地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工作不仅要有新举措,还要有新思路。
1.推行高层次、综合性经济再监督的审计思想。应该以审计综合报告形式,向政府报告上本地区经济状况、审计发现的共性问题、违纪问题及其趋向,审计机关对改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工作的意见以及宏观经济管理的建议。这种政策咨询式的“审计综合报告”,提供给各级党组织、人大、政府,以作为制定政策、法规的参考。
2.探索开展绩效审计和重视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在企业财务审计数量减少,政府部门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的条件下,审计机关应更加关注有关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并有步骤地开始探索绩效审计;当企业都按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政府审计机关要更重视从宏观层面发挥作用。开展专项审计调查就是一个发挥宏观作用的重要方式。
3.扩展环境审计等新的审计业务。未来十多年,中国将处于工业化高速发展的时期,这一阶段将是资源消费高峰,资源瓶颈约束突出,环境污染加重。环境保护任务更加艰巨,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合作增多,国际上对开展环境审计的要求也在增加。所以今后审计机关要加大环境审计的力度,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4.政府审计进一步关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国家各项惠民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
(四)审计重点的战略突破
长期以来的政府审计是“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其现实情况可能是既没有达到应有的覆盖,也没有突出重点,而是紧跟政策所呈现的“运动式审计”。今后应该明确现代政府审计的本质是民主和法制的工具,政府审计机关得到授权对政府部门和公营机构进行监督,并将其审计结果对人民公开、向人民负责。只有正确把握政府审计的本质,才能有利于审计机关在社会生活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安排好审计的重点,为社会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1.财政收支审计是政府审计永恒的主体
财政收支审计是《宪法》和《审计法》赋予审计机关首要的任务,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家审计也是这样做的。今后要探讨新的财政收支审计模式,作为政府审计就必须高度关注财政安全。监督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的财政收支,是法律赋予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也是国家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从战略和长远的高度保证国家财政的可延续性,保证政府的持续运转。同时要加大对国家建设资金、重大专项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的审计力度,促进各种专项资金的使用效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2.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日趋重要
权力过分集中并缺乏有效的制约和监督,是我国原有政治体制的主要弊端和“总病根”。如果说以权力过分集中并缺乏有效制约和监督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在过去主要是导致了决策出现一系列失误的话,那么,在以后十多年它就不仅仅是导致决策失误的问题,而且会出现越来越多以权谋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将威胁党的执政地位,威胁党的生命。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就是全面强化和推行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形势发展交给审计机关的一项审计任务,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需要,是反对腐败同腐败分子作斗争的需要,也是管理干部形式的有益探索。认真研讨经济责任审计,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断丰富和完善,实现该项工作的制度化和法制化,把该项审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审计机关要积极完善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3.社会保障审计要大力推进
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虽然取得了巨大成绩,但是距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仍然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社会保障审计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经济发展必须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那么社会保障审计工作必须到位和有为,抓好对社会保障系统,如职工退休养老基金、失业救济基金、医疗保险基金、住房基金等的审计。通过这些方面的审计和专项审计调查,基本掌握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收支规模、参保人员规模和管理现状,基本掌握全国及各地社会保障改革进展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连续的审计监督,严肃财经法纪,推动社保、财政、税务、民政等有关主管部门理顺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涵盖资金收入、管理、支出全过程的内控制度,最大限度地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减少挤占挪用资金的现象发生,推动资金收支和管理的规范化,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揭露在社会保障资金安排和分配过程中存在的不公开、不透明、随意性大等问题,逐步推动社会保障预算和监督体系框架的建立、健全和完善。
4.政府绩效审计要积极探索
政府审计的传统职能是检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法,然而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绩效审计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形势下,政府的主要职能是通过制定经济政策和利用市场规则来配置资源,其鲜明的特点就是服务,然而政府的服务功能能否正常运行,能否高质量运行,将直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绩效审计在审计方式上,要以专项审计调查为主;在审计内容上,要以揭示查处损失浪费为主;在审计目标上,要以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推动相关部门单位深化改革和提高管理水平为主。通过开展绩效审计,可以不断总结宏观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及时总结经验,完善宏观调控的措施,充分发挥政府的服务功能,推进政府宏观管理水平的迅速提高。开展绩效审计既是我国今后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同样也是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及早同国际惯例接轨,加速我国审计事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