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汇报材料(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3 07:14: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xx县“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汇报材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xx县“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汇报材料》。

第一篇:xx县“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汇报材料

xx县“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

建设研究汇报材料

“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是我县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是进一步“提实力、上水平、争进位、大变样”的紧要关口。科学编制和实施好城市建设“十三五”规划,对于我县科学发展、亮出品牌、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同时也是我县推进未来五年城市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实现腾飞、带动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总体思路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按照“和谐、秀美、宜居、宜游”要求,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坚持城市经济、城市建设、城市管理“三城统筹”,以城乡规划为龙头、重点项目为突破、精细管理为保障,推动人口向城镇、产业向园区、居住向社区集中,实现规划设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风貌特色为一体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将城市承载能力和城市品位高度提升,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新型城市,努力推进城镇化进程,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定位,全力塑造“绿色生态、养老度假、休闲旅游”的生态休闲养老度假旅游名城。围绕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转变发展模式,推动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建设和谐生态旅游城市。保护风景旅游资源和生态环境,科学处理生态绿地保护与城镇发展的关系,尊重历史和地方文脉。坚持以人为本,科学调控城市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安全和公众利益,充分发挥全县各项规划的政策职能。

二、发展定位

生态优先,集约发展: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前提,实现可持续发展;

促进发展、改善民生:以推动生态旅游为动力,推进县城的空间整合和县城职能的提升;

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增强县城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县城区与镇乡的和谐发展;

立足事权、注重实效:以政府职能转型为目标,以空间政策和实施制度保障为重点,实现规划由技术性文件向公共政策的转化。

通过“十三五”期间一系列高强度的城市建设项目,实施“小县大城区”战略,打好做精做美做强城区攻坚战,加快城镇人口聚集、产业聚集、人才聚集、商业聚集步伐,让城区建设真正成为繁荣县域经济,改善民生、生态环境,促进农村人口向城区转移,外来人口逐年聚集,使城市集聚能力和经济辐射能力明显加大和增强,适应“生态立县、绿色发展”的战略和对外开放的需要,通过继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和管理水平,让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居民的文明素质显著提

高。

三、发展目标

紧紧围绕“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增加城市亮点、完善城市功能”的发展思路,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十三五”末城镇人口达到7.8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0%,城区人口达到5.7万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绿地率4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人均道路面积达到14平方米;排水设施全部完成雨污分流;燃气普及率、供水普及率均达到90%以上;水质综合合格率稳定达到100%;绿道绿廊建成20公里以上,分别建成城东和城南两个综合性公园;城镇居民燃气气化率达到80%;城镇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20%以上;各项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面积达到2.26㎡。乡、镇、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按照各乡镇总体规划各项建设实施到位,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基本覆盖,逐步实现乡镇村基本公共服务与县城均等化。

四、重点项目

(一)规划编制工作。

⑴健全城乡规划体系。一是加快推进镇乡域村庄布局规划的编制工作,为全县乡、集镇、村建设提供蓝图,2016年底前编制完成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全面完成镇乡域村镇布局规划制定。二是加快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全县70个行政

村,在十三五规划期间,力争完成中心村规划。三是推进完成各建制镇的各项专项规划,逐步启动高阜镇、嵩市镇、乌石镇、马头山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四是引导城市健康、快速发展,加大城市景观、消防、绿化、市政等相关专业规划的编制。⑵严控各项控制性详细规划指标。严格按规划技术导则规定,及结合环保、电力、水利、人防、电信通讯等部门的技术规定,出具建设项目用地条件及工程要求,重点编制好《城东和城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全县域生态休闲农业总体规划》、《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城市景观设计规划》、《燃气专项规划》、《综合管线专项规划》、《林业局棚户区改造项目规划》等。⑶大力发展全县旅游规划。以方家山十八瀑、九龙湖旅游度假区、法水温泉旅游度假区和新月畲族文化村等旅游景点为重点,布局景点特色,宣扬本土文化,使我县旅游景点逐步融入华东旅游圈。⑷大力推进城市公交步行和绿道慢道系统建设。2016年底完成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专项规划和城市公交及旅游步行车行规划,营造良好的步行、公交的绿色出行环境。⑸推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申报工作。历年来我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一直没有申报,2016年开始启动申报工作。十三五规划期间至少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1个。⑹推动重点城镇建设的管理工作。加强高阜镇、嵩市镇的建设管理,提升城市功能。⑺完善城市功能,推进旧城改造。在拓展新区,扩大城市规模,拉开

城市骨架的同时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继续做好老城“提质”,增设绿地、停车场等公共设施。理顺交通,打通城区交通瓶颈。以“构建山水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严格执行城市规划,始终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充分发挥规划委员会综合调控和决策作用,树立规划的权威性。⑻打造特色鲜明的新xx。编制特色商贸街区规划、城市设计以及过境公路、铁路沿线特色民居改造规划,为新农村建设提供蓝本。⑼打造绿色生态纯净xx。全面实施绿地规划;以一河两岸、泰伯公园为主体,建设城市“绿肺”;保护城区现有山头和绿地,以规划推动泸溪河两岸续建工程,“十三五”末完成城东大道的滨水景观。

按照景城融合、以城带乡、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思路,创新规划编制方法,逐步实现“三规合一”规划布局,充分发挥规划的总领作用,引导城乡统筹发展。在编制完成《xx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年)》基础上,重点编制完成覆盖城区全部规划建设用地范围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及道路交通、园林绿化、防汛排涝、各类市政设施和管线、公共设施综合布局和商业网点布局等各类专项规划,完成商业中心、文体中心、文化街区等重点地段详细城市设计的编制工作,重点对“贵资”高速公路、316国道改造和瑞阳公路、高铁站项目等进行规划和建设。

(二)城市配套设施建设工程。立足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坚持功能配套和结构优化,推进城市配套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网络化发展,加快水、电、路、讯、气、文、教、体等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需求、完备高效的设施体系,增强城区承载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综合功能和区域板块影响力。

1.道路建设工程。完成迎宾大道一期工程、城南大道二线工程、方家山景区公路工程、新一中连接线、九龙湖公路、创新大道延伸工程和城区绿道工程等。

2.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分别规划了体育馆、游泳馆、公共停车场、养老公寓、泰伯小学、泰伯游乐园、消防大队新营区、新汽车客运枢纽站、清风社会福利院、城北幼儿园等工程。

3、其他基础设施工程。完成污水管网改造工程、新自来水厂工程等项目。启动 “五线”下地工程、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管道天然气工程。

(三)园林绿化建设。严格按照省级园林城区绿化标准要求,坚持增加绿量,突出特色,创建精品的原则,整合资源,大力推进,努力实现城区“道路林荫、庭院增绿、广场生态、立体绿景”四大目标。继续推进拆迁还绿、拆违补绿、拆围透绿工作的顺利进行,确保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附属绿地、防护绿地、生产绿地、风景林地及道路绿化等布局合理、功能健全,彻底改善城区生态环境。

(四)城市居住条件提升工程。以中心城区为重点,做到景区与城区相互发展、城乡互动发展,面向全县进城农民,做好整体规划,通过特殊政策,市场化运作,膨胀城区规模和人口总量,把城区做大。按照城区总体建设规划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立足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形成以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高档商品房等形式为一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同步实施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城市居住质量。

1.商品房开发项目。完成水印江南小区、格兰雅栖小区、龙腾府邸小区、阳光水岸小区等。启动迎宾华府、山水佳苑、茶叶交易市场商住小区、大觉山商务会馆、梧怡庄园培训基地等项目。重点开发新一中地块、三江路口地块、城南大道沿线地块的商住项目。

2.棚户区改造项目。完成交验站、农药厂宿舍棚改项目。启动林业局棚改项目等。

(五)文化旅游设施工程。建设一批高标准星级宾馆和文化场馆等接待设施,提高承办会展和文化活动能力,壮大文化产业。选址城东建设集民俗游览、特色产品展销、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

1、景点建设。提升完善大觉山景区、九龙湖景区、御龙湾景区等项目。启动方家山十八瀑景区、东南亚风情小镇、野狼谷景区、生态休闲农业观光园、面包小镇、华南虎野化

放养基地等。

2、文化建设。启动会展中心、民宿游览区、白茶文化展销园、面包文化产业园、新月畲族文化村、百越民俗文化村等。

3、服务接待设施建设。启动游客服务接待中心、方家山十八瀑酒店、城东风情民宿、城南培训中心等项目。完成云天宾馆、长和酒店、九龙湖酒店、大觉山酒店等项目。

(六)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本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针,大力实施生活污水处理、扬尘治理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推进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大力推广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减少大气污染,从严治理建筑施工现场扬尘、余土污染,为市民创造一个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1、城乡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在城区分别建设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共9座,在高阜镇、嵩市镇、高田乡、乌石镇、马头山镇分别建设压缩式生活垃圾中转站。建立城乡一体的垃圾收运和处理体系,各乡镇区生活垃圾统一转运至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

3.清洁燃气能源普及工程。大力发展天然气、液化气等清洁能源,清洁能源达到全覆盖。总投资5000万元,实施建设了管道天然气项目,2020年实现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0%。

4.扬尘污染治理工程。严格控制施工车辆、建筑工地扬

尘污染和余土监督管理。

(八)城区亮化工程。本着“普遍亮化,突出重点,体现特色,着眼长远”的原则,立足实用性、永久性、观赏性、舒适性和生态节能环保并重,下大力抓好城区主要街道、广场的亮化工程。对一些旧的亮化设施要进行全面维修更新,彻底消除破损残缺现象。同时对新建道路、小区等街道地段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亮化,真正形成以主干街道为重点,以街道两侧建筑物为烘托,以公园广场、商业网点亮化为点缀的具有本地特色的夜景景观。

1.实施城区主要街道两侧各类建筑物,办公、生产、经营场所、公共服务设施和重点单位的亮化工程。

2.实施城区主要广场、小游园、街头绿地等亮化工程。3.实施城区沿街各住宅小区的亮化工程。

xx县建设局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日

第二篇:如何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如何推进城镇化发展

兽医学院

陈嘉琪

201330730502

我国城镇化的历史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最大的内需潜力和发展动能所在。其不仅可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提高农民生产和收入水平,而且有助于扩大消费、拉动投资,释放更大的内需潜力。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用好新型城镇化这个强大引擎。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农民向城市流动的30多年,也是改革的30多年。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改革可以说是推动城镇化的最大动力之一。改革开放前,通过严格的城乡户籍隔离制度,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自由迁徙”受到严格限制,加上大量的城市知识青年下乡,出现了“逆城镇化”倾向。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党的十四大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随后至90年代中期的几年间,中国经济进入黄金发展期,涌进城镇的农民工规模急剧扩张,每年增加约2000万人。数以亿计的农民工成为“中国制造”的主力军,为中国经济创造了巨大“人口红利”。城镇化由此步入快速发展轨道,城镇化和工业化、现代化相互促进,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提升至2000年的36.22%。有专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十年,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了城镇化的进程,打造出“长三角”这样快速工业化、现代化、开放型的核心区域。

城镇化水平大幅提升后的今日,“重物轻人”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中国经济也开始面临增长困局,城镇化和改革同时走到了新的路口。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关于“改革”和“新型城镇化”的论述引人注目。李克强提出,把城镇化最大潜力和改革最大红利结合起来,形成叠加效应,中国经济就有长久持续的动力。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未来10年,是中国转型发展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关键时期。以人口城镇化为支撑,走向公平可持续,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二次转型与改革的战略目标。

事实上,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涉及一系列亟待突破的改革,包括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行政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等。其中,土地制度改革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最为迫切,通过这两项改革,将进一步打破农村和城市、农民和市民之间的藩篱。2013年,国务院同意建立由发展改革委牵头的经济体制改革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负责协调解决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论证重大改革方案等。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前成立这样一个联席会议制度,被看作是为了此后进一步改革作出准备。党的“十八大”把新型城镇化提到一个新的高度,种种政策信号表明,城镇化已成为党和各级政府关注的重中之重和政府的重要政策着力点,并将成为中国核心国家战略。

如何有效的推进新型城镇化?

(一)统一价值观,是有效推进城镇化的前提

推进城镇化,首要的是政府和企业形成统一价值观,通过考察、培训等方式,使参与城镇化建设的各方认识什么是城镇化,如何用市场化推进城镇化,共同研究需要达到的发展目标,以及双方合作所需要具备的条件,如配套政策的支持、组织领导机构、双方责权利的划分等。如此,城镇化建设必然能够实现“政府得发展、百姓得实惠、企业得效益”三方共赢的良好愿景。

(二)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创新金融产品,是顺利实施城镇化的保障 既然城镇化不同于房地产开发,则建立健全相关配套法规和政策程序就十分必要,如城镇化项目立项和土地指标获取、土地出让收入分配政策、金融服务规范等。

1.与建设项目有关的部门,如发改委、建设和规划部门、国土部门等,有必要抓紧研究出台与城镇化建设相适应的管理程序,保障城镇化项目顺利推进。

2.为适应市场化运作需要,土地出让收入分配应本着“谁投资谁收益、合作共赢”的原则,建立分配机制,保障实施主体的积极性。

3.要使金融机构能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全方位服务,则首先需要在行业类别上重新定位城镇化,使其区别于房地产,以便金融机构能够不受现行房地产调控政策的约束,为城镇化项目提供服务。其次,针对城镇化项目的金融产品创新,也是金融部门需要研究的课题,如项目贷款形式、抵押物标的设定等。

(三)构建服务型政府,是推动城镇化进程的有力支撑

我国地域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条件差异大,发展方向不尽相同。如何实现城镇化的个性化,使区域发展既符合当地实际,又符合“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确定的功能定位,并从考核机制上建立有针对性的考核目标,从根本上消除政府短期行为的动机,使政府真正由经营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是中央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课题。

如何以新型城镇化助推地方城市发展:

(一)注重产城融合,城乡发展一体化。

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正确把握和处理好产与城的关系,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以产留人,避免因缺乏产业支撑而导致的“空城”困境。一是基础设施一体化。坚持现代化元素与市民内在需求相统一,统筹推进交通、信息、能源、环保、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坚持“地上”和“地下”相结合,既做好“显绩”工程,又做好“隐绩”工程。加强市域、市际间基础设施对接,强化区域基础设施协调与共享。科学布局加密型紧凑型城市,大幅度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二是镇村发展工业化。实施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同步推进的策略,加强城市和农村之间土地和资本的流动,把工厂办到农民的家门口,发展壮大村镇集体经济,农村就地变城市,农民就地做工人、做老板,使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切身利益紧密相连。三是优势产业集群化。坚持走集聚发展之路,引导资源合理配置和产业梯度发展,促进各类企业向城市、园区、经济带集中,逐步在有条件的农村片区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层次较高、有一定知名度的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规模效益和集群效应。建立一批符合乡镇实际、具备发展潜力的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链条向前端设计和后端服务延伸,做强做优制造优势特色产业。大力支持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检验检测、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行业平台建设,为乡镇产业发展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推动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四是城市发展组团化。优化城镇片区主体功能,推进区域统筹,加强资源要素、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行政资源的整合,推动城市空间从分散到集聚,从多组团到大组团,从行政区经济向经济区经济转变。加强城市对接区域发展,融入大城市群,突出城市发展个性,形成城市之间合理分工、布局。

(二)注重创新驱动,城市运营绿色化。

创新驱动是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要正确处理城市扩张与城市更新的关系,大力推进城镇产业创新和管理创新,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市。一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采取政产学研结合、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方式,由地市投入资金、提供研发用房,由高校院所投入技术、人才、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推动高校研发与地市需求的无缝对接,构建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快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凝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载体,建设一批支撑地方经济发展的科技创新产业基地和创新产业集聚区。对应“国家制造2025战略”,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推动城市产业低碳化发展。二是加快城市管理创新。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城乡统筹规划管理机制和城市可持续发展机制。推进“互联网+”城市信息化管理,加快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创新应用,统筹实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和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等重大信息化工程,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和资源集约化利用。三是加强环保治理创新。按照让人和城市融入大自然的发展理念,明确城市发展的边界,严格落实生态红线规划管控。创新城市环境治理制度,持续加强水污染、大气污染和土壤污染的治理与修复。强化对山麓、滨水地区的开发建设控制,推进森林进城、森林围城,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田园,塑造具有地方特色、望山见水、疏密有致的城乡风貌。利用边角闲置地块和景观岸线等,建设方便市民休闲活动的社区公园,打造“快节奏、慢生活”的宜居生活空间。

(三)注重共建共享,公共服务均等化。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惠及全体人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是改善民生、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任务。一是优化城乡公共服务供给结构。加大基本公共服务投入,积极完善“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社会协同”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方式,提高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能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保障广泛、覆盖全面、水平适度”的社会保险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建立健全“设施一流、网络健全、内容丰富、参与广泛”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渠道多样、本外共享、优质均衡、城乡协调”的地方公共教育服务体系。二是推进优质公共服务向基层社区全覆盖。针对基层社区公共服务先天投入不足、供给机制不完善、专业水准不高等问题,统筹规划村(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把治安、环卫、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费用纳入市财政统筹范围。将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法律仲裁、心理疏导等基本公共服务延伸至基层社区。创新基层公共服务网络,完善社区服务信息化平台,建立社区政务服务中心,承接政府下沉到村(社区)的行政工作和公共管理任务,有效推动村级行政事务、自治事务和经济事务“三分离”,减轻村(社区)的经济负担。引入专业化、社团化、公司化运作的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三是统筹推进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异地务工人员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推进包括异地务工人员在内的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政府应尽的义务。必须建立健全与居住年限、参加社会保险年限等条件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探索基本公共服务同城同待遇批次清单和阶梯式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具体途径,逐步将异地务工人员纳入基本公共服务共享范围,有效解决异地务工人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子女读书、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让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四)注重社会和谐,城乡社会治理法治化。

加强和创新城乡社会治理,是当代政府必须履行的核心职能,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一是健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强化农村(社区)党组织、自治组织、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各类组织的独特作用,建立“党组织领导、村委会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创新探索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围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探索建立多种形式的集体协商和共同治理模式。大力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完善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目录和清单,建立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不断完善社会组织规范管理和服务机制。建立健全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社会公示和听证制度,积极拓宽居民参与渠道。二是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的矛盾以及经济社会转型产生的矛盾错综复杂,基层社会治理和矛盾纠纷化解压力大、任务重、挑战性强。必须适应新形势和新要求,创新社会治理的方法和手段。建立融司法调解、行政调解、居民调解于一体的大调解机制,建立集组织领导、预防调处、快速处置于一体的大预防机制。坚持全程跟进、适时介入、果断处置,构建政府主导下的劳资矛盾多元化化解的源头治理机制。深入开发大数据在社会舆情、治安防控、应急保障、公共安全等社会治理方面的应用,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科学化水平。三是破解基层社会治理关键问题。正确把握和处理政府与市场、社会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法治与德治、自治的关系,正确把握和处理继承与改革、创新的关系,推出地方城市基层治理整体设计方案,切实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围绕创新和完善基层党建工作、基层重大社会事务协调、村镇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基层民主和依法治理等关键环节和重大问题,进行有效改革,建立完善充满活力的基层自治体制机制。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异地商会建设、企业诚信经营等方面,创新推广积分制管理,大力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五)注重多元包容,常住人口市民化。

人的城镇化是城镇化建设的核心,人的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工作环境的提升是城镇化建设的根本要义。一是有序拓宽人口市民化通道。以优化积分制和企业自评人才入户为重点,优化调整外来务工人员入户政策。推行以居住证为基础的户籍制度改革,优先解决好进城时间长、工作时间长、可以适应城镇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人口市民化问题。加快户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依法依规保障本市进城落户农业转移人口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实现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社会保障待遇一体化管理。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体系。二是培育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大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融入地方城市人文精神,化为市民的内在准则和行为习惯。大力培育和塑造具有开放开明、兼容特质的包容文化,增强地方城市文化对外来务工人员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大力培育塑造地方城市精神,精心宣传推介地方城市形象,增强外来务工人员对城市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大力倡导和弘扬平等、友爱、互助的新型人际关系,使本外人口和谐相处,构建本外融合型社会。推进基层文化站、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建设,广泛开展便于社会各群体参与展演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使外来务工人员有好书读、有好讲座听、有好展览欣赏、有好平台展示,营造和谐、兼容、共享的文化氛围。三是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坚持经济与文化双翼齐飞,以文化建筑延续城市文明,加强城市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历史文化资源的保存,增强城市文明的积淀。依托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时间全天候、空间全覆盖的图书馆网络,深入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发动市民共建学习之城。依托绿道网、森林公园等,引导市民参与环保行动,践行绿色环保生活理念。加快构建个人社会信用体系,建立健全守信激励和失信惩罚机制,提高市民的诚信意识。以空巢老人、困难外来务工人员及子女、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为服务重点,组织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内容丰富、效果明显、机制健全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推进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城镇化,需要从意识上和行为上进行重新认识,并且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配套政策,使参与城镇化进程的各方主体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第三篇: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摘要)

一、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背景分析

1、时代背景

国际城市竞争态势出现新变化,高铁时代城市发展格局需要新定位,城市群成长推展城镇化新形态,城市社会环境蕴育新挑战,冲刺全面小康亟需释放新能量,推进湖南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新常态,转变城镇发展方式任重道远。

2、重大意义

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实施国家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对接国家区域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实现富民强省的理性选择、是推进“四化两型”的必由之路、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支撑。

3、发展现状

“十二五”期间,全省城镇化率快速提升、城镇体系日趋完善、城市群主体作用显著、综合承载能力增强、城乡统筹步伐加快,城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但与全国相比,还有相当的差距。

4、发展态势 全省城镇化产业转型升级中的利弊权衡与秩序调适可选择空间小;城乡统筹发展与公共服务保障的成本压力增大;城市现代化治理体系创新与能效释放的改革挑战多;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承载功能与滞后控制刚性趋强。

二、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四化两型”、“三量齐升”“五位一体”总部署,发挥“一带一部”新优势,以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主题,以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为主线,解放思想、遵循规律、因地制宜、先行先试,重点加快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以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提升城镇可持续发展水平;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有序释放城镇化发展潜力、活力与魅力,走以人为本、四化同步、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湖南率先中部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宜居宜业;城乡统筹,四化同步;规划引领,市场主导;生态文明,绿色低碳;传承历史,营造优势;创新治理,公平共享。

3、战略重点

放大新型城镇化对于优空间、扩内需、转方式、保生态、强文化的正能量。

4、推进模式

集群融合发展模式、中心城市驱导模式、轴线分布组构模式、边际能效集聚模式、产城融合发展模式、旅游开发联动模式。

5、发展目标

城镇化水平和质量稳步提升。到2020年,全省城镇化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镇结构体系更加优化。城镇规模等级体系更加完善合理,形成“一核三群六轴”的城镇化战略格局。城乡人居环境大幅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显著改善,城镇服务能力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污染防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有效进展。城镇治理创新绩效显著。新型社会治理机制基本建立,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三、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1、着力优化省域城镇化布局和形态

依托高铁时代到来形成的新优势、城市社会来临呈现的新常态和湖南“四大板块”成长的新省情,着力构建“一核三群六轴”新型城镇化发展新格局。

(1)提升城乡规划建设水平。创新规划理念。实现城镇向功能效益型规划转变,向包容性增长型规划转变,向集约节约型规划转变,向城乡统筹型规划转变。严格规划程序。切实完善并严格履行城乡统筹规划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与专项工作程序,严格执行规划实施责任追究制度。完善规划体系。建立科学的城乡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引导全省城镇科学合理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厉行规划管控。对城乡重要规划指标的管控行为进行分类评价考核,加大规划执法监察力度,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2)发挥城市群的主体作用。把环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国家“两带一群”的重要增长极。推进环长株潭城市群转型升级,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动高端创新要素集聚,建设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和先进制造业中心。积极发展省域性城市群。立足国家战略,突出省域特色,大力构建中国大湖城市圈,大力推进湘南城市群对接珠三角都市圈,大力培育中西结合部地区民族文化生态城市带。培育构建地区性城镇群。重点推进岳阳“长江新区”、郴州“大十字”、衡阳“西南云大”、常德“桃汉临”、邵阳东部城镇群等城镇群,打造省域空间战略支点。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建立健全行政驱导机制、社会共生机制、市场对接机制等协调机制,完善城市群区域共治机制与调控手段。

(3)促进各类城镇协调发展。增强长株潭复合城市辐射带动功能。构筑长株潭有机衔接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建造高效便利的共享信息平台、构建安全强大的能源供应体系、安全有效的水利保障体系以及功能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增强各中心城市在区域中的辐射带动能力,提升城市综合服务功能,重点打造岳阳为长江经济带重要中心城市,郴州为对接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中心城市,推进张家界国际旅游城市优化发展。促进县域县(市)城发展。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县域特色产业,促进区域性城镇群基础设施的对接,积极承接中心城市产业转移。促进湖湘特色城镇发展。挖掘湖湘文化和地方文化的固有基因和独特魅力,促进湖湘文化本底资源与湖湘山水生态资源的有机结合,发展新型特色城镇。(4)强化城镇建设空间管控。合理划分城镇空间。科学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形成生产、生活、生态空间的合理组构与集团对接。科学合理利用国土空间。积极推进湖南省主体功能区建设,努力构建区域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保护生态空间。着力构建以洞庭湖为中心,以湘资沅澧水域为脉络,以武陵—雪峰、南岭、罗霄—幕阜山脉为自然屏障的生态安全战略格局。

2、着力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

(1)推进符合条件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实行农村转移人口迁转并举方针。大力发展以二、三产业为主导的城镇经济,统筹开拓城乡就业渠道,积极帮助实现其生活方式与社会角色市民化的逐步转型。有条件地开放外来农民工及家属落户。基本建立以合法稳定住所和合法稳定就业为基本条件、以经常居住地登记为基本形式的户口迁移登记制度,放宽限制性随迁条件。吸引返乡农民工选择就近城镇落户。大力发展现代化农业,优化提升城镇企业,引导新增农业转移人口在家乡就近城镇落户定居。推动农业转移人口信息系统建设。加快构建涵盖全省城乡各级、各行业的统筹改革信息平台和人口资源变动数据库。

(2)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平等享有城镇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城乡民生普惠共享进程,建立覆盖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城乡托底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城乡公共服务的资金配套与政策引导,合理划分省级政府与地方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建立城乡发展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平台支撑等强化发展要素保障的政策体系,构建发展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3)建立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建立多元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明确各方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主体与支出责任。建立就业技能培训长效机制。建立就业培训督导体系,加强就业指导和协调督促,构建覆盖全省,直达乡村(社区)的城乡一体化的公共创业培训服务体系与服务网络,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劳动权益保护机制。建立市场主导的人口转移机制。减少约束农业转移人口自由流动的制度因素,降低人口城镇化的制度壁垒和个人成本。

3、着力提高城镇化可持续发展能力

(1)提升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高铁、高速公路网、水运,机场建设,推进区域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运输方式的一体化。加强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水平,实现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与城镇化进程协调发展。注重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社区生活设施布局,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完善便民利民服务网络,打造便捷生活服务圈。优化城镇信息化网络结构。统筹城镇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智力资源,发展城镇信息化网络服务业,强化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2)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壮大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各城市群域内的中心城市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向园区集中,促进产业上下延伸、系统配套,衍生或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形成特色产业集群。科学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加强园区建设,完善园区交通、能源、通信等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科学配置园区医疗、卫生、体育、文化、公安等社会公共服务事业,提高园区的综合承载能力和吸引力。营造良好的创业就业环境。完善扶持创业的优惠政策,营造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

(3)提升城乡人居环境质量。完善中心城区和村庄功能。积极提升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城区综合服务能效,强化中心城区功能。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城镇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建设,优化城市棚户区改造布局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推进城乡环境同建同治。科学编制城乡环境保护规划,统筹推进城乡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绿色廓道建设。重点加强生态功能区、中心城市周边、农村林网带、道路、河流森林生态系统建设。

(4)加强和创新城市社会治理。完善城镇治理结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强化依法治理,和公正经济社会秩序。强化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健全社区党组织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加快公共服务向社区延伸,加快社区信息化与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创新城镇公共安全治理。建立健全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机制,、应急预警管理机制、城管执法体制和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提高城镇精细化管理水平。创建城镇精细管理标准化委员会统筹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城镇精细化管理标准体系,完善考评监督等治理机制。

4、着力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1)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城乡一体化空间整合机制。创建城乡空间资源一体化开发的组织协调机制与统筹共赢机制。改进城乡一体化要务统筹机制。全面加快 “七个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共同繁荣。完善城乡一体化利益共享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构建城乡之间的生态补偿机制。

(2)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构建农业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具有湖南优势的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积极对接新型工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外延竞争力。强化农业现代化科技支撑。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快建设农业全程信息化和机械化技术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的市场化对接。改进农业现代化组织保障。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统筹协调推动重大工程的实施,完善地方农业法规体系,加大农业执法监管力度。优化农业现代化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农村流通设施和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大力培育农村流通经纪人、经营大户和中介服务组织,严格规范农村市场行为。

(3)推进湖湘美丽乡村建设。推进宜居乡村建设。构建绿色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推进富裕乡村建设。加快农业、就业、创业、物业“四业富民”,促进农业稳定持续增效和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推进魅力乡村建设。深度发掘乡土文化资源,把乡村建设成为历史底蕴厚重、时代特色鲜明的人文魅力社区。推进和谐乡村建设。科学编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和镇、乡、村庄规划,优化村镇空间布局,分类引导村庄建设。

5、着力创建新型城镇化发展体制机制

(1)推进人口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逐步推进城镇户籍与居民福利脱钩。健全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加快推进人口基础信息库建设,建设覆盖全省、安全可靠的人口综合信息库和信息交换平台。推进人口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加快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重心向社会化、社区化、法制化转变。

(2)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城镇用地规模调控制度。严格控制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提高城镇建设使用存量用地比例,大力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推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健全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制度体系,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标准。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探索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收益分配的有效实现形和方法。强化耕地保护制度。统筹耕地数量管控和质量、生态管护,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激励约束机制。深化征地制度改革。缩小征地范围,规范征地程序与征地行为,完善补偿与保障机制。

(3)加快城镇投融资机制改革。优化政府财政性资金投向。提高专项经费投入,增强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农业转移人口的城镇吸纳能力。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合理确定各级政府在教育、基本医疗、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事权,建立健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分担机制和奖补机制。拓宽城镇建设融资渠道。创新金融服务和产品,探索发行“中小城市集合市政债”,创建城市建设专项基金。扩大民间资本准入领域。积极鼓励和吸引外资、社会资本通过股份化、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等多种方式参与城镇产业发展、公益事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运维。

(4)健全城镇住房保障制度。建立多元化住房供应体系。加快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多样化需求的住房供应体系。健全保障性住房制度。建立各级财政保障性住房稳定投入机制,扩大保障性住房有效供给。提高房地产市场调控能效。落实房地产、土地、财税、金融等相关政策,共同构建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

(5)强化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建立自然生态资产统一登记制度,明确相应权责及监管主体,落实用途管制制度,完善节约集约用地考核评价机制。推行资源环境产权市场交易制度。探索推行自然资源产权、环境产权、使用权交易制度,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资源初始产权配置机制和二级市场交易体系。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逐步扩展资源税适用范围,加大生态补偿实施范围和力度,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行信息公开与环境监管机制。完善生态文明建设行政决策公开透明机制,推行重大项目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生态文明目标管理责任制,实行分类差异化考核制度。

四、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推进路径

1、实行包容增长,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道路

加强人文城市建设。积极培育城市生态文明与商业文明,为市民提供更加便利的工作方式、体验方式和事业发展空间。提升城镇发展质量。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科学营建绿色城镇、低碳城镇、智慧城镇、优宜城镇、活力城镇与时尚城镇。增进城乡居民幸福。更加注重提高城乡居民心理满足感、家庭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明确新型城镇化发展实践主体是人,发展目的是为了人,发展过程是关怀人,在城市建设中以人为宗旨,以人的需求为最终目标。

2、促进“两新”互动,走“四化”同步的城镇化道路 坚持新型工业化支撑。明确新型工业化的主体地位,推进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的深广融合,发展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能力强的湖南特色性现代制造业体系。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科学制定智慧城市发展规划,全面推进“数字城市”建设,加快信息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各领域的推广。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优化城镇空间功能结构,将产业高度集中的产业园区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促进城市化与产业集群的同步发展。以“两新”解“三农”。以城镇化吸纳农民就地就业转移,以工业化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促进农村经济转型与文明进步。

3、强大发展能量,走创新驱动的城镇化道路 加强创新城市建设。通过城乡户籍制度、土地制度、投融资制度等改革,实现城市制度创新。通过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管理体系,营造和谐的城乡社会环境,实现城市管理创新。通过培育和挖掘城乡文化,加强文化人才培养和引进,实现城市文化创新。激活创新驱动要素。强化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重大创新平台为支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建设。加大对创新项目的投入和对创新成果的奖励,营造适宜创新的最佳社会环境。推进技术创新进步。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投入,加快科研成果孵化、转化进程,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具有基础优势的产业,起示范和带动作用。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正确选择自主创新的方向、重点领域和主要项目,科学确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路线,提高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规避知识产权风险。

4、坚持“两型”引领,走生态文明的城镇化道路 转变城市发展方式。注重城市综合承载力的提高,促进城市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深度融合。—推进绿色城市发展。将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融入新型城镇化全过程,倡导低碳、节能、便利的城镇生产生活方式,改善城市中人与环境的关系。加强两型社会建设。构建符合“两型”要求的产业体系、技术体系和生产体系,走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的发展道路。

5、彰显城市个性,走文化繁荣的城镇化道路

强化历史文化传承创新。严格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名镇核心保护区、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风貌和文物保护单位,不断挖掘城市历史文化价值。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构建城乡文化服务网络,改善文化设施资源不平衡、结构不平衡、投资不平衡现状。促进文化产业快速成长。推进一批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形成若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品牌,构建本土特色鲜明、传统和现代文化交融、文化与城镇发展一体的湖湘文化新高地。推进特色文化城镇建设。突出文化规划引领,把城市建设为具有鲜明地域特点、文化特色、时代特征的人文魅力空间。

6、强化市场作用,走多元参与的城镇化道路

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以市场化为导向,弱化政府干预,强化市场化运营,谋求城镇建设资金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促进城乡资源要素开放贯通。统筹城乡劳动力就业市场、土地市场、资金市场等要素市场,促进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城乡互通。动员社会各界共推城镇化。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特别是鼓励民营资本投入新型城镇化建设。

五、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政策策略 注重顶层设计。坚持战略谋划、蓝图引领、创新作为,注重惠近利远的顶层设计。强化组织协调。加强对新型城镇化工作的指导协调,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形成配套联动的工作机制和合力。创新要素投入。增强要素投入的吸引力、增强要素投入的协调力、增强要素投入的整合力三个方面着力,构建全要素投入体系。突出人才支撑。建立健全新型城镇化人才的培养、评价、分配、流动等体制机制,全面营造优良的人才的政策环境。及时总结引导。加强顶层设计,发挥制度的整体力量,通过试点示范,为推进新型城镇化凝聚共识、探索规律、开拓道路。

课题承担单位:湖南省社科院 课题负责人:童中贤

一、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战略思路

(一)新型城镇化的指导思想

把握以人为本、公平共享的新理念,四化同步、城乡统筹的新定位,优化布局、集约高效的新举措,生态文明、环境优美的新目标,文化传承、特色鲜明的新要求,全面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二)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发展原则

发展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原则、产城融合原则、体制攻坚原则、生态优先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以及渐进发展原则。

(三)湖南新型城镇化要处理好几个关系

一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地方政府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大包大揽地参与和干预市场经营活动,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二是处理好规模扩张与质量提升的关系,严控追求速度、粗放发展,甚至搞跨越发展的倾向。

三是处理好产业发展与空间扩张的关系,城镇用地规模必须严格与产业发展需求相挂钩,不能无止境地增加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

四是处理好生态文明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必须将资源开发和城镇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五是处理好硬件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关系,将湖湘文化与红色革命精神有机地融入到新型城镇化建设中。

(四)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战略目标

一是城镇化率适度提高,努力实现与全国城镇化率基本持平,争取年均城镇化率增加1.2个百分点,到2020年城镇化率达到55%。

二是城镇布局继续优化,空间结构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构建“一核心、四片区、五层次”的湖南区域城镇空间优化格局。

三是公共服务大幅增加,人均占有率持续攀升,特别是保障性住房、信息设施建设、地下空间开发、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

四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居民幸福指数不断提高,要提升绿化率、控制PM2.5数量、保护城镇生态湿地、改善河流湖泊水质水量。

五是智慧城市持续推进,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包括智能电视网络试点、公共WIFI热点覆盖、三网融合等方面。

二、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的空间布局

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要构建“一核心、四片区、五层次”的城镇空间优化格局。“一核心”是指以长沙为龙头;“四片区”是指要大力发展长株潭城市群、湘南城市簇、湘西城市带以及洞庭湖城市圈四大城镇体系;“五层次”是指构建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五个层次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新格局。

(一)大力发展长株潭两型社会城市群

一级特大型城市——长沙市市区常住人口可达800至1000万,二级大城市株洲市区常住人口可突破300万、湘潭市区常住人口可突破200万;三级中等卫星城市包括可向100万人口的大城市发展的娄底市;四级重点小城市是长沙、株洲、湘潭和娄底辐射下的长沙县城、浏阳市、宁乡县城、醴陵市、株洲县城、攸县县城、湘潭县城、湘乡市、韶山市、涟源市、双峰县城、新化县城等。

(二)倾力打造洞庭湖生态经济城市圈

二级大型城市岳阳市、常德市和益阳市三市市区平均常住人口要达到120万左右,并形成岳阳市下辖的临湘市、华容县、岳阳县,常德市下辖的临澧县、桃源县、汉寿县、以及益阳下辖的南县、沅江市、桃江县等一批人口接近40万左右的功能型小城市,其中新建的津澧市人口可达50万以上,成为常德的副中心城市。

(三)着力培育湘南产业转移城市簇

二级大型城市衡阳市市区常住人口要突破150万、郴州市市区常住人口要突破100万,邵阳市市区常住人口要突破80万;三级中等城市永州市市区常住人口要突破70万,并形成衡阳下辖的耒阳市、衡阳县、衡南县、常宁市,郴州市下辖的资兴市、桂阳县、宜章县,永州市下辖的东安县、祁阳县、道县,以及邵阳市下辖的武冈县、邵阳县、邵东县等一批城镇人口在30万左右的功能型重点小城市。

(四)努力构建湘西生态旅游城市带

三级中等城市张家界市和吉首市市区常住人口要突破40万、怀化市市区常住人口要突破70万,并形成张家界的慈利县、桑植县,湘西的凤凰县、花垣县、泸溪县,以及怀化的中方县、溆浦县和麻阳县等一批城镇人口在20万左右的功能型卫星四级重点小城市。其中溆浦县、凤凰县、龙山县等县可撤县建市,龙山县城和毗邻的湖北来凤县城如突破行政区划障碍,可融城或实现龙凤一体化。

三、推进湖南“十三五”新型城镇化的对策建议

(一)创新领导机制,加强新型城镇化的组织

一是地方政府要成立以行政首长挂帅、发改委部门为牵头成员的领导小组,专门负责新型城镇化规划的编制、监督和评价等工作。

二是必须要实现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规划、乡村规划一体化的全覆盖,特别是数量众多的中小城镇规划编制要得到保证。

三是城镇规划要体现文化特色城市的要求,把保护好历史文化遗迹、保护好名城名镇名村与新建现代城市设施有机结合起来。

四是要保证城镇化规划的权威性、连续性、稳定性,城镇规划要一张蓝图要干到底,确需修编,则按程序进行。

五是改革城镇化的考核指标,改变以GDP论英雄的偏向,突出城镇化中民生指标、生态文明指标等的考核。六是改革官员任职制度,适当延长任职周期,减少届中主要负责人的调动,以约束官员少建短平快的政绩工程。

(二)调整行政区划,增强城镇规模经济效应

一是要加快推进规模偏小城镇的合并进程,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规模效应,提升城镇的公共服务供给能力。

二是要审慎推进撤县改区的城市扩张进程,严格依据城市产业发展需求对城市扩张进行把关,形成有效的规模扩张和城市成长。

三是对现有严重违反生产力布局客观规律、阻碍城镇化顺利推进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该撤的撤,该并的并。

(三)夯实产业基础,保障新型城镇化动力

一是在城镇化规划过程中,必须以产业发展现状与预期为依据,科学制定城镇土地使用规模的规划。

二是在城镇化实施过程中,要依据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对城镇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规模进行适当调整。

三是在城镇化发展质量评价过程中,必须重点考虑产业与城镇的融合发展程度。

四是加强对工业园区的建设与管理,把增强工业园区产业聚集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单位面积综合产出能力作为园区发展的重点。五是要把创业与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政府要有鼓励创业的政策支持,以创业促产业,以创业带就业。

(四)健全成本分担制度,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一是政府要承担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方面公共成本。

二是雇工企业要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依法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

三是农民工要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并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提升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

四是要完善农业转移人口社会参与机制,推进农民工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

(五)创新土地制度,允许土地使用权自由流转

一是要建立科学的农用土地流转制度,让农民能在法律法规保障下公平、放心地出让土地经营权,解除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二是要探索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和上市交易制度,促进建设用地市场的城乡统筹发展。

三是在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三权”的前提下,探索其自愿转让“三权”增加财产性收入,或转换成城镇住房及社会保障的途径及模式。

(六)改革户籍制度,实行城乡一体的户籍管理 一是全省建制市镇逐步建立居民登记证制度,进入城镇超过三个月的,发放居民登记证,视同城市居民。

二是要处理好农民在市民化进程中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与拥有农村土地价值之间的辩证关系,让农民放心地进城并安居乐业。

三是要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进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制度改革的试验,如允许退休老人等部分有返乡居住意愿的人群落户家乡。

(七)改革社保制度,促进社保服务的城乡一体化 一是逐步实现城乡社保的无缝对接,将城镇社保的户籍原则改进为就近原则,让进城农民工能就近享受工作所在地的社保服务。

二是要扩大大病医保的范围、构建社区连锁诊所体系,让居民实现小病在社区自己解决、大病到大医院国家帮忙解决的愿景。

(八)完善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地方事权财权一致 一是要推广“省直管县”财政制度改革经验,增强县域经济财政主导权,让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最终逐步实现一致性。

二是从在有效监管的前提条件下,改善小城市和小城镇建设中资金散、乱、小的现状,让有限的资金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九)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 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的规定,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二是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加大对生态功能区、生态修复区的生态补偿力度,扩大生态补偿范围。

三是推行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制度,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

课题承担单位:湖南商学院 课题负责人:柳思维

第四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心之所向,所向披靡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实现“两个率先”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是****县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年初的目标任务,以打造*****,建设****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为实现****的战略目标做好规划服务、当好参谋助手,积极描绘*****城市规划发展的新蓝图。

一、规划编制及经费投入情况

1、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由*****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年*****月编制完成,同年7月由*****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总体规划对*****的定位为*****城市。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规定,我局于*****年3月委托*****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实绩评估,2011年5月,*****城

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对评估报告初稿进行了评审,近期内将完成评估定稿。

2、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情况

《*****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于2010年4月,由我局委托*****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编制,将*****县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和空间布局全部作为编制内容,明确了我县城市近期的发展方向。目前,该规划已编制完成,拟于近期上报*****县人民政府及地区建设局审查。

3、控制性能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为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建设品味,我局组织编制了建成区内大部分地块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一是截止目前,共计完成编制项目*****项,编制面积*****公顷,分别是《*****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西、*****路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东、*****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东、*****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农产品市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

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区控制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二是正在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有《*****商贸物流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年内将编制完成。目前,全县已编制完成控规总面积*****平方公里,按照《*****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中确定的近期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的目标要求,实际已完成控规编制覆盖率为*****%。

4、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为有效应对*****发展环境的变化、发展机遇的显现以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未来的城市发展,今年以来,我县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县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规划》、《*****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城消防专项规划(2008-2020)》、《*****县抗震防灾规划》、《*****县城供水管网专项规划》、《*****县城排水管网专项规划》、《*****县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新疆*****城市燃气规划(2008-2020)》、《*****县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2008-2020)》等*****项专项规划。目前,正在编制的专项规划有《*****县住房建设规划》和《*****县环卫设施规划》。

5、示范镇、村规划完成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示范村*****个,为充分利用各自地理优势,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我局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政府推进、群众自愿、坚持标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和“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以“五清五改五通”为突破口,于*****年全部完成了*****个示范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及实施情况

为努力实现*****的目标,我局先后组织编制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景观规划》、《*****城市雕塑设计》、《*****商业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区规划》等具有本地特色风貌专项规划,对我县城市色彩,特色建筑、街道、绿化、水体等方面均作出了具体的控制要求。在编制完成的《*****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片区城市设计》,和正在编制中的《*****县公园景观规划》、《*****县城市主干道重要节点景观设计》中,形成了*****商业街、*****商业街、*****广场、*****广场等一批反映*****文化、经济的特色建筑及广场。

三、增强产业支撑方面

近年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园区建设的实际,先后编制完成了《*****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化工园

区产业发展规划》、《*****化工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园区消防、安全、地灾、水资源、压覆矿产、土地集约利用等专项评价工作。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亿元,全部用于开发区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成。开发区已建成*****公里“三纵四横”的道路框架,*****公里供水管线和***公里排水管线,已建成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的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的*****水厂建设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两座110KV的变电站已建成运营,一座220KV变电站于*****年底建成。完成了园区内库容*****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储存库和日处理*****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修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入区企业排污难的难题,为建设“绿色生态型开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产业规划及布局上,我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本地丰富的油气资源,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重点发展天然气化工、稠油加工及其化工综合利用、凝析油制芳烃三大产业链,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换;依靠良好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物流集散储运产业;依托当地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副产品深加工业等惠农富农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和岩盐资源发展电力建材产业。截至目前,进驻开发区企业**家,2010年开发区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勤劳的蜜蜂

有糖吃

值*****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第五篇: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为实现“两个率先”做好规划服务工作

——****县新型城镇化建设情况汇报

2011年是****县实现“两个率先”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规划局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建设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按照年初的目标任务,以打造*****,建设****为目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完善城市的综合服务功能、着力提升城市的品位和档次,为实现****的战略目标做好规划服务、当好参谋助手,积极描绘*****城市规划发展的新蓝图。

一、规划编制及经费投入情况

1、总体规划编制情况

《*****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由*****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于*****年*****月编制完成,同年7月由*****人民政府批准实施。总体规划对*****的定位为*****城市。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办法》规定,我局于*****年3月委托*****城市规划与设计研究院对总体规划进行了实绩评估,2011年5月,*****城市规划建设委员会对评估报告初稿进行了评审,近期内将完

1成评估定稿。

2、近期建设规划编制情况

《*****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于2010年

4月,由我局委托*****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进行编制,将*****县城市近期发展区域、发展重点、发展规模和空间

布局全部作为编制内容,明确了我县城市近期的发展方向。

目前,该规划已编制完成,拟于近期上报*****县人民政府

及地区建设局审查。

3、控制性能详细规划编制完成情况

为更好的塑造*****良好的城市发展环境,提高城市建

设品味,我局组织编制了建成区内大部分地块的控制性详细

规划。一是截止目前,共计完成编制项目*****项,编制面

积*****公顷,分别是《*****火车站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西、*****路

以东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

《*****县*****路以东、*****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

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县*****路以东、*****

路以西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

《*****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

《*****农产品市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

公顷;《*****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

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规划编制面积

*****公顷;《*****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

公顷;《*****区控制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

二是正在编制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别有《*****商贸物流园

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编制面积*****公顷,年内将编制

完成。目前,全县已编制完成控规总面积*****平方公里,按照《*****县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中确定的近期建设用地面积*****平方公里的目标要求,实际已完成控规编制覆盖率为*****%。

4、专项规划编制情况

为有效应对*****发展环境的变化、发展机遇的显现以

及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引导未来的城市发展,今年以来,我县已组织编制完成了《*****县基础设施完善“十二五”

规划》、《*****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2008-2020)》、《*****

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县城消防专

项规划(2008-2020)》、《*****县抗震防灾规划》、《*****县

城供水管网专项规划》、《*****县城排水管网专项规划》、《*****县集中供热工程专项规划》、《新疆*****城市燃气规

划(2008-2020)》、《*****县城市地下空间专项规划

(2008-2020)》等*****项专项规划。目前,正在编制的专

项规划有《*****县住房建设规划》和《*****县环卫设施规

划》。

5、示范镇、村规划完成情况

目前,我县共有示范村*****个,为充分利用各自地理

优势,全面发展农村经济,我局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政府推进、群众自愿、坚持标准、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和“改建为主、新建为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坚持标准、逐步到位”的原则,以“五

清五改五通”为突破口,于*****年全部完成了*****个示范

村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

二、城市特色风貌塑造及实施情况

为努力实现*****的目标,我局先后组织编制了《*****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景观规划》、《*****城市雕

塑设计》、《*****商业街修建性详细规划》、《*****区规划》

等具有本地特色风貌专项规划,对我县城市色彩,特色建筑、街道、绿化、水体等方面均作出了具体的控制要求。在编制

完成的《*****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片区城市设计》,和正在编制中的《*****县公园景观规划》、《*****县城市主

干道重要节点景观设计》中,形成了*****商业街、*****商

业街、*****广场、*****广场等一批反映*****文化、经济的特色建筑及广场。

三、增强产业支撑方面

近年来,*****县经济技术开发区按照园区建设的实际,先后编制完成了《*****化工园区总体规划》、《*****化工园

区产业发展规划》、《*****化工园区环境影响评价》及园区

消防、安全、地灾、水资源、压覆矿产、土地集约利用等专

项评价工作。特别是经过几年来的发展,累计投入财政资金

*****亿元,全部用于开发区道路、供水、排水、污水处理

等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平方公里基础设施配套基本完

成。开发区已建成*****公里“三纵四横”的道路框架,*****

公里供水管线和***公里排水管线,已建成日供水能力***万

立方米的水厂一座,日供水能力*****万立方米的*****水厂

建设工作已进入实施阶段。两座110KV的变电站已建成运营,一座220KV变电站于*****年底建成。完成了园区内库容

*****万立方米的中水回用储存库和日处理*****万立方米的污水处理厂修建工作,从根本上解决了入区企业排污难的难题,为建设“绿色生态型开发区”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产业规划及布局上,我县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本地丰

富的油气资源,按照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模式,重点发展天然

气化工、稠油加工及其化工综合利用、凝析油制芳烃三大产

业链,真正实现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经济优势的转换;依

靠良好的区位优势,重点发展物流集散储运产业;依托当地

特色农业产业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高效特色现代农副产品深

加工业等惠农富农产业,依托丰富的煤炭和岩盐资源发展电

力建材产业。截至目前,进驻开发区企业**家,2010年开发

区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工业总产值*****亿元,工业增加

值*****亿元,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

下载xx县“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汇报材料(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xx县“十三五”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研究汇报材料(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111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研究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而所谓新型城镇化,就是要由过去片面注重追求城市规模扩大、空间扩张,改变为以提升城市文化......

    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汇报稿

    xx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汇报提纲 xx市位于 省 处,现辖 县 市 区和 , 全市有 个建制镇、 个乡、 个街道办事处、 个行政村、 个自然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 。近年来,xx市积极......

    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进一步推动淮安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昨日,市委举行“季季谈”活动,听取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

    加快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统筹城乡发展

    城乡一体化是在生产力发展水平较高的基础上,城乡之间通过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达到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动态过程。加快推进大武口区城......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型城镇化中国的城市经营不仅需要理论,更需要实践。不仅需要战略,更需要策略;不仅需要理念,更需要手段。政府作为城市经营的运作主体,该如何牵住城市化这个......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全]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来源:郑州日报 05:39:33 时间:2012-02-17 [ 大 中 浏览次数: 小 ] 1047 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年级:2015级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姓名:杨旺 学号:2015013165 地理科学学院城市地理论文 我国新型城乡关系及城镇化发展 杨旺 (专业:地理信息科学 学......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

    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几点思考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光镭酒都宜宾是“长江第一城”,地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过渡地带,金沙江、岷江、长江在此交汇。全市辖1区9县,幅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