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07:13: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提高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提高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提高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

关于提高派出所信息化建设

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且严密的系统工程,该建设的不断推进带动了公安工作警务理念、警务模式、运行机制和工作方法的深刻变革,增强了公安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但由于信息化建设时间短,任务重,在建设和应用中仍存在系列问题,值得研究探讨。结合我所实际,笔者浅谈一下本人对如何提高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几点认识。

一、信息化建设为公安工作带来的深刻变革。

1、使警务行动更具科学性。通过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开展,以情报信息为主导的现代警务机制逐步建立,目前县级以上公安机关均成立了情报中心,逐步建立起信息研判、预警机制,使得公安机关在警力无增长的情况下,警务效能得到有效提高。公安机关可依托情报中心分析研判结果,把握辖区治安走势和某些具体犯罪活动和突出治安问题的变化规律,这样可使警务工作的重点、警力资源的投向和组织指挥的战术更具科学性、前瞻性、针对性。

2、使治安控制更具目的性。在硬件建设上,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的全市监控网络建设,可以合理部署防范警力,使防控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在软件系统应用上,依托河北情报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及时发现、抓捕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

3、使系统网络更具实用性。当前,通过不断的学习培训使全体民警已经摆脱了计算机基本操作问题的困扰,不再停留于计算机基础知识会与不会的阶段,而是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达到了应用于实战,为公安工作服务的阶段。全警能够做到各类材料网上传输,初步实现无纸化办公,提高了公安工作的整体效率。

二、当前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公安信息化建设尽管取得了一些有利于实战的成果,但与省、市对公安信息化的要求相比,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

一是重建设、轻应用,掌握程度不高。不少人将信息主导警务片面理解为摆上电脑、接上网线就是信息化,打几个字、浏览一下网页就是应用,设备、资源没有得到充分运用,存在建设与应用“两张皮”现象。如目前一部分单位和个人在应用上还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简单比对等阶段;我们的电脑数量已经达到全警配备的目标,但每天用电脑进行网上办案、网上研判、网上学习的人不多。

二是重硬件、轻软件,没有充分利用。个别单位和民警片面追求硬件上的投入,只看电脑达到多少台,硬盘达到多少G,网速达到多少兆等,至于怎么发挥电脑作用,怎么用好各种实战应用系统则很少考虑。如民警每天都在录入信息,但却没有很好的利用这些信息或是不知道怎么利用这些信息,更谈不上对录入的信息进行分析研判。

三是重采集,轻机制,应用水平急需提高。信息化建设以来,各类信息采集数量剧增,但应用系统仍需完善,工作机制上和工作模式滞后。虽然我局要求日常工作实行网上、机上操作,但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尚未完善,信息流与业务流暂时不能做到有机融合。全警日常信息化工作规范体系尚未健全,上班必开机、工作必上网,查询必用证等尚未成为民警的自觉行动,信息工作要求与民警岗位职责要求暂时不能做到有机融合。

四是重数量、轻质量,效能发挥受限。高质量的海量信息是信息化应用的关键。由于对信息录入的质量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考核办法,部分单位为完成信息录入任务数,简单地将信息数量下达到民警,检查监督不力,造成个别民警不考虑信息的可用性,录入了大量的垃圾信息、虚假信息,这样的信息发挥实际作用极为有限。此外信息化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信息导警、导侦的功能还有欠缺。

从当前派出所工作自身角度来看,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一是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深。一些民警对对信息化建设认识不足,没有完全从警务革命的高度上去认知,整体推进的能力还待增强,认为信息化是技术人员的事,和自己无关,仍习惯于常年形成的固有模式与陈旧方法,不能用“大信息”指导“小动作”,工作效率没有得到相应提升,使警力不足的问题没有得到改善。二是专业人才匮乏。目前派出所没有计算机专业毕业民警,主要靠民警自学和上级机关的指导。三是信息整合水平不高。主要反映在相关部门协作不够,没有建立起一套高效、实用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管理制度,对信息整合、互通、利用程度不高,各自在本部门发挥作用,没有真正形成整体合力,对整体实战的指导和促进作用没有得到真正发挥。

三、提高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

公安信息化建设是现代化的一个进程,是一项长期工程,我们必须立足实际,规划长远,因地制宜地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全力推进公安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一)正确处理科技强警与警务保障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公安信息化是一场从理念到机制的公安大革新,只有保障到位,才能把学科学、用科技转化为内在的动力,才能使科技强警更具生命力。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形成共识。要充分发挥三项办的作用,按职责进一步明确相关责任与任务,实时跟踪信息化各项工作的落实,根据工作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召开会议专门解决,切实为信息化全面开展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同时,三项办要采取措施,经常对全警进行培训,采取外出参观、举办讲座、展示成果等方法,让全局民警牢固树立起向科技要警力、向科技要战斗力的观念,形成人人参与建设、人人应用信息的良好局面,以此提升警务效能,推动警务工作向集约化、现代化转型。二是强化人才保障,夯实基础。科技人才是公安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的关键。要在政治上、事业上、生活上关心和爱护科技人才,创造一个有利于吸引和留住人才、人尽其才的优越环境,不断稳定和壮大公安科技队伍。要抓好专业技术人才梯次建设,先形成局部技术优势,再扩展至全局。要抓好专业分析研判人才培养,使一批既懂业务又熟悉信息网络知识的人才充实到信息研判队伍,加强对各类信息的处理、分析、评估和预警工作。三是强化经费保障,提供后盾。公安信息

化建设要想取得实效,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做支撑。要多渠道争取资金的投入,以确保科技强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正确处理提升素质与实战应用的关系,进一步提高教育培训的水平。把提高采集、录入、应用信息的能力和本领作为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民警苦练计算机操作、信息研判、网上作战等各项技能,造就一支信息化、科技化的基层民警队伍。一是实战推动用着学。将所有文件通过网络传递,全面提高民警网络办公能力,真正达到会浏览、会签收、会查询、会录入、会下载的目的。狠抓网上破案、网上追逃和网上查询比对,让民警边学边干,边干边学,形成“实用要我学、工作让我学”的浓厚科技强警氛围。二是典型带动跟着学。开展优秀科技民警、信息采集能手、信息应用标兵等评选活动,培养和树立一批不同层面的典型,总结、提炼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好经验、好做法,激励民警在信息化应用中建功立业,逐步实现分局公安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规模效应。三是制度促动逼着学。结合工作岗位的技能要求,制定民警岗位科技素质标准,推行计算机应用合格准入制度,对不达标的民警采取离岗脱产、举办集中培训班强化培训的方式,逼着民警学习应用计算机,强行推动民警提高信息化应用的水平。

(三)正确处理规范管理与质量效益的关系,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应用可持续发展的水平。科学管理是降低成本、增加效能的有效手段。要从采集信息、研判信息、运用信息的

每一个环节入手,建立和完善信息化运行管理机制,使公安信息化建设更为有序规范。一是坚持高起点规划,增强实用性。科学规划是保证公安信息化正确发展方向的关键。要开展全面的调查研究,切实掌握分局警务信息化的发展状况和科技需求,拟定出符合分局公安信息化实际的发展规划。二是坚持高质量录入,增强规范性。应用必须以海量信息为基础。信息化建设不是一劳永逸,而是为了“一逸”必须“永劳”,必须时时保证网上信息完整、准确、鲜活。一方面,要严把信息录入质量关,对一些过时信息、错误信息、重复信息、低效信息、无用信息予以删除,减少资源浪费;另一方面,要按照“谁工作、谁采集、谁维护、谁负责”的原则,抓紧建立信息化日常运行工作机制和基层基础信息采集、录入、维护规范制度,明确信息采集范围和信息录入、维护时限等,坚决杜绝开展“信息大会战”等突击式只讲数量、不讲质量的做法,切实把民警的日常警务工作与情报信息的采集、录入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信息化工作成为经常性基础工作,让大量的“口袋信息、纸袋信息、脑袋信息”成为全警共享的电脑信息。三是坚持高效率研判,增强功能性。研判是信息工作的中心环节,有了信息不利用也是一种资源浪费。要创新举措,建立起以情报中心为龙头,各业务部门为支撑,基层派出所为辅助的三级研判队伍,紧紧围绕各类警情动态信息进行梳理、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找

出带有规律性、普遍性、倾向性、预警性的问题,加强对策研究,发挥警务信息的预警和先导作用,为实战服务。

(四)正确处理好普及应用与现实斗争的关系,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水平。普及应用是信息化的目的。公安信息化必须始终坚持以应用为核心不动摇,全力促进全警应用格局的形成。一是强化基础应用,提高防控能力。依托常住人口信息、流动人口信息、高危人群信息、场所单位信息等内容,为治安管理奠定广泛而坚实的基础。二是强化实战应用,开展网上作战。积极开展网上作战工作,变过去大兵团、粗放式的被动侦查模式为现在以案、人、事、物、线等情报信息分析为起点的主动进攻型侦查方式。三是强化专业应用,实施精确打击。大力加强治安、刑侦和国保等专业部门对网络平台技术手段的应用与创新,切实提高案件侦查手段的科技含量,着力提升精确打击和侦破疑难复杂案件的能力。由情报中心牵头分析掌握的刑事发案趋势、动态及规律特点,要及时与辖区派出所和刑警队搞好对接,研判成果必须要充分运用于实战。四是强化服务应用,提升群众满意率。用好网络系统,推行网络警务室建设,探索网上管理、网上审批、网上咨询、网上投诉、网上举报等现代服务模式,简化办事程序,便捷服务群众,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

第二篇:2016信息化工作总结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2016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2016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一年来,我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经济转型”工作目标和xx市信息化工作考核要求,全体信息化工作人员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我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的发展,在加强电子政务建设、推行政府信息公开、促进企业信息化发展、提高信息化队伍素质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就相关工作总结

一、全面实施电子政务建设,提高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1、规划了电子政务统一平台。为适应新形势下电子政务发展的需要,我们根据《xx省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技术规范》,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分期建设”的思路,在省、xx市信息化办、电信局有关专家和我办全体工作人员几个月的共同努力下,编制了《xx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分两期进行,一期工程现已完成,二期工程计划从xx年1月-xx年12月,总投资为71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10万元,市场融资300万元,建设覆盖全市所有单位的电子政务统一平台,升级改造现有网络及中心机房,启动协同办公系统,政府信息公开系统,网上行政审批及电子监察系统等一批应用系统。该《方案》现已通过xx市信息化专家委员会评审,并在今年12月3日召开的第12 次政府常务会研究通过。

2、全市电子政务应用不断推广。据初步统计,全市200多个部门中,已有190多个单位具备了宽带上网条件,占总数的 95%以上,有 50多个单位建有局域网,占部门总数的30%;有40多个单位建有业务系统,占总数的25%;有30多个单位建有自己的数据库,占总数的20%;并将通过政府门户网建立全市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目前,全市电子政务统一平台正在建设中;各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也正在推广应用中,已建成投入运行的主要有金融、金税、金财、金盾、金审以及工商管理、电力管理、公文传输管理、户籍管理、煤炭规费征收管理、乡财县管和补贴发放管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等业务系统。全市电子政务应用发展态势良好。

3、耒政网功能日益完善。耒政网自开通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一是方便了招商引资。领导外出招商,只要打开政府网站,就可以向客商展示项目,介绍情况,开展招商引资;二是密切了干群关系,化解了社会矛盾。市民通过耒政网的书记、市长信箱和市民将许多社会反响强烈的信访案件如学校乱收费、学校周围网吧环境治理、市容市貌整治、高耗能企业污染等在网上发布后,我们立即转交有关领导和部门处理,并及时予以回复,增加了政府的诚信度;三是促进了政府为民办实事活动的开展。按照上级要求,我们还开展了百件实事网上办活动,把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相关政策、办事机构、办事程序、收费项目等在网上公布,方便群众办事。到目前,政府网站已更新各类动态信息2万余条,处理答复网上信件 3000 多次。为进一步增强耒政网的功能,今年,我们对耒政网进行了第三次改版,主要完善网站栏目,增加服务功能,促进政民互动,新增了“政府信息公开、政民互动、在线办事、应急管理”等内容,修改完善了市民等栏目。改版后强化了公众参与服务功能,进一步拓展了便民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4、网络安全管理和维护继续加强。继续完善网络安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值班、安全检查,排除隐患,保证各项防范措施落到实处。今年,针对的局域网内病毒泛滥的现象,我办向市财政争取20多万元,采购安装了江民网络版杀毒软件,确保了局域网的安全。同时我们还坚持把提供上门技术服务,作为强化网管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为局域网内的有关单位提供上门服务500多次,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积极推行政府信息公开,努力打造阳光政府

自《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们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相继下发了《关于做好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有关工作的通知》、《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关于印发等六项制度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一是抓好宣传培训工作。我们除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对《条例》进行宣传以外,重点抓好政府信息公开的培训工作。6-11月份,我们分五批对乡镇、办事处和市直机关单位的办公室主任和信息员进行了信息公开知识培训,现已培训300多人次。通过宣传培训,为进一步推行我市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夯实了基础。二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以常务副市长任组长,分管副市长和政府办主任任副组长的市政府信息公开领导小组。第12 次政府常务会对信息化工作进行了研究,其中明确了市信息化办为政府信息公开主管部门。全市各部门、各单位也都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公开领导组织机构,明确了主要领导分工负责制。三是编制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我们按照省、xx市有关精神及耒政办发[xx]98号文件要求,完成了xx市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和指南的编制工作,并上网发布公开。为确保编制工作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各乡(镇)、各部门(单位)也根据市里的方案和编制规范,基本完成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工作。四是建立政府信息发布网络平台。我们在门户网站(网)显著位置设置“政府信息公开”专栏标识与入口,专栏下设“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依申请公开” 三个二级栏目。现各单位已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直报系统发布各类政务信息达5000多条。

三、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助推我市经济转型

1、做好新型工业化考核工作。今年,我们按照省、xx市新型工业化考核的有关要求,积极配合市经发局和市统论文范文网计局做好企业信息化投入的数据统计工作,据统计,今年全市规模以上企业1—3季度信息化总投入为432万元,较同期增长30%,同时,还组织我市规模以上电子企业开展项目申报推荐工作,积极争取省级配套资金,我们通过反复摸底调查,最后申报了玉达、立诚、博多三家电子企业。

2、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根据《xx省利用信息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试点工作方案》(湘信组[xx]3号),结合我市的特点,做好企业信息技术应用项目的组织推进协调工作;加强对企业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改造升级的引导,强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舆论氛围;引导和鼓励it企业为传统企业提供其迫切需要的产品与服务。

四、狠抓内务管理,提高信息化队伍素质

今年,我办从抓机关作风建设入手,进一步调动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一是调整领导班子及股室的分工。根据办公室工作的需要,年初对领导班子及各股室的分工进行了调整,成立了综合股、耒政网总编室、信息技术股、信息化推进和培训股,进一步明确了班子成员和各股室的工作职责。二是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了各项工作制度,加强干部职工的政治、业务学习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严格考勤制度,实行奖罚兑现,各股室分工协作,全办工作人员思想觉悟和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三是优化工作环境。注重人文关怀,突出和谐建设。4月份,我们组织干部职工进行了甲肝疫苗预防接种,7月份,开展了“迎奥运、强体能”乒乓球竞赛活动。为了改善办公条件,我们对办公室内部进行了装修布置,添置了5台电脑,2台空调等办公设备。四是加强党组织建设。为加强党组织工作,根据我办要求经市委组织部批准,7月份成立了信息化办党支部,并成功召开了第一届支部委员会,选举产生了三名支部委员,梁志雄同志当选为支部书记。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清醒地看到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农村信息化建设还未全面铺开,岗位创新仍显不足,办公自动化、信息化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2016信息化工作总结范文

第三篇:关于如何提高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

关于如何提高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几点思

在工商行政管理事业不断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于工商行政管理工作,尤其是基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现结合实际,就如何推进基层工商所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工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实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成功转型,谈几点具体看法:

一、信息化应用工作现状

自1998年6月金管工程建设以来,已经进行到第三期工程。全省工商行政管理系统已经搭起了高速的光纤内部网,目前,我局在用机器共163台,人均占有率为0.6台。工商行政管理各项业务基本被省市局开发的软件所覆盖,信息化建设当前的主要任务在于应用。应当说,信息化建设在工商收费为主的时期,登记、收费等软件的应用,不但大大解放了人力,节约了物力,而且培养了一批微机操作熟练的微机操作员,成效显著。近年来,无论班子成员还是一线干部职工,信息化应用水平均逐步提升,到目前,共培养微机管理员36名,能够熟练操作微机的干部职工121人,实现了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

二、当前基层信息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局的信息化应用水平相对较高,但随着工商两费的取消,工商行政管理事业已经转入提高综合监管效能方向来,基层工商人员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远远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主要表现在:

(1)思想认识程度不够,信息化应用人才缺乏。一些基层干部职工特别是一些基层领导在信息化应用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上存在误区,信息化应用能力低。有的干部只能进行简单的浏览和查询,不会打字。有的干部打字不熟练,录入信息慢,工作效率低。软件应用主要依赖于个别信息化应用水平稍好的同志,信息化应用水平普遍性不高,影响了信息化效能的发挥和信息化工作的深入开展。

(2)信息应用层次低,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高。目前干部职工使用电脑打字、在网上浏览信息的多,进行网上办案、网上办公的人少。信息化应用处于传递文件、查看信息、发放执照等相对较低层次阶段,缺乏对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信息的预测预警和服务决策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和利用。在业务软件的具体操作过程中,流程操作不够规范,数据录入不完整,不及时,甚至录入数据与实际业务数据不符,影响了工商数据的可靠性。

(3)信息工作平台不完善,软件推广尚需上下协作。

省市局开发的综合业务管理系统虽然基本覆盖了全部工商业务,但还在完善之中,各业务科室在推广应用软件过程中,对基层工商所的指导太少,关键数据没有制定统一的执行规范,基层工商所对软件存在的问题总结上报的少,不能及时反馈省市局进一步改进,局机关科室与工商所之间信息沟通少,协作性还需要加强。

三、推进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基层信息化应用水平的建议

要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当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近年来,信息化建设一直被省市局列为一把手工程,我局局党委也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无论是从硬件投入,还是软件推广,都对信息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局党委成员以身作则,带头应用业务软件,特别是公文审阅,非涉密文件完全实现了网上传阅,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但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基层所的部分负责人对信息化建设的作用与重要性认识不够,缺乏学习意识,信息化应用水平处于明显薄弱的状态。目前,能够熟练操作微机的所长仅占12人,部分所长不能

亲自收看公文通知,仅指定所内人员进行收看,责任心不强,严重损害了公文和重要通知的时效性和严肃性,不能保证政令畅通。此外,其它业务系统,软件开发时都是按照业务流程分权限操作,但部分负责人将自己的帐号交由普通人员进行操作,核准权限的严肃性得不到保障。因此,需要成立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加强信息化建设工作,将一把手工程深入到工商所。工商所长应当以身作则,不但自己要自觉加强信息化知识的学习,带头应用业务软件,还要加强全所干部职工的思想教育,使全所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信息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迅速完成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将信息化与日常工作结合起来,切实让信息化带动全所综合监管水平的提高。

(2)强化应用学习,提高应用能力。一是强化

培训,以教带学。大力开展信息化练兵,把提高干部职工的信息化素质作为推进工商工作的重要环节来抓,利用春训等时间举办信息化应用培训班,以面对面的教学方式对接受能力弱、基础技能差的干部职工进行帮助,答疑解惑,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入门”,提高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兴趣。二是结对帮扶,以“熟”带“生”。继续加强微机管理员队伍建设,让微机管理员成为微机操作的熟手,担任本单位信息化建设“小教官”,通过定人、定责、定措施的方式,让“熟手”与“新手”结对帮扶,互帮互学,并实行捆绑考核,充分调动干部职工互助互学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形成了熟手乐教、生手乐学的良好氛围,促进工商所信息化应用技能的整体提高。三是丰富网上培训内容,做到有问必有答,有答必讲清,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开展在线学习活动,认真进行日常自学,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和习惯,切实提高自己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四是信息中心和业务软件推广应用责任科室应当加强对工商所的巡回现场指导,针对各工商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共同研讨解决方案,切实做到查漏补缺,督促提高。

(3)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工作机制一是进一步贯彻落实业务软件推广应用责任制,相关科室要切实负起牵头责任,认真抓好落实,加强与基层工商所的沟通与协作,对每个软件的推广使用,对工商所都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操作规范,真正将“谁登记、谁录入,谁巡查、谁录入,谁年检、谁录入,谁处罚、谁录入,谁作为、谁录入”和“谁录入、谁负责”的原则落到实处,完善信息采集、录入工作机制;强化基层负责人对信息的分析研判能力,建立以信息化指导监管的应用机

制,做到监管有的放矢和效果反馈,切实把信息转化为战斗力;建立软件推广应用的考核机制和反馈机制,明确信息中心、业务科室和工商所的责任,不定期或不定期的对软件推广应用情况进行通报,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汇总上报,以便上级局进行软件修改。对信息化应用程度高、工作突出的单位及时通报表彰,对成绩突出的个人予以奖励,通过表彰先进,激励后进,推广工作中的新亮点、新突破,加快信息化整体推进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商基层信息化建设朝着一体化、标准化、规范化方向稳步推进,使新时期工商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建设、应用到整体效能的发挥。

第四篇: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 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马立怀同志在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

暨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会议上的讲话(二○○六年十二月十三日)

同志们:

今天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交流暨“十一五”教育技术应用研究会议,主要目的是总结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教育信息化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同时立足于东营教育信息化实际,启动“十一五”信息技术课题研究工作。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党委、政府在改革与发展的新形势下,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以教育信息化为切入点,加大投入,加快了全市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我们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定,从2002年起,紧密围绕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相继实施了东营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东营市教育信息化工程、东营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这些工程的顺利实施,使全市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发生了大的变化,广大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开设了信息技术课,信息技术比较广泛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之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进入新阶段,已经改变了过去我市电化教育及信息技术教育的落后局面,步入了全省先进的行列之中。

一、以应用为核心,努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

1、基本完成了“校校通”工程建设任务,建成东营教育城域网骨干网络。全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建设,把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提上议程并推入了“快车道”。2002年,市委、市政府把全市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列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市财政投入3000余万元,加快了学校信息化建设步伐。这在全省首开先河。这一工程为全市所有初中和市县直小学至少建设了一个标准微机室和高配臵多媒体电教室,为全市所有初中、小学配备了一定比例的教师用微机。全市所有中小学都能够通过宽带、ADSL、拨号等方式登陆互联网,实现当年“校校通”工程建设的计划目标,提前五年实现了全省的规划建设目标。全市“校校通”工程建设,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提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使全市的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上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一件事。在“校校通”工程建设的基础上,2003年,各县区政府抓住机遇,列为重点,加快建设。县区教育部门主动当好参谋助手,积极争取,主动推进,把教育信息化建设列为教育事业重点工程,建成县区教育信息中心,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完成了校园网建设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教育城域网络。2005年全市中小学实施的标准化建设工程又进一步对“校校通”工程进行了补充和完善,为处于乡镇以下的农村小学建设了微机室,实现了全市所有中小学普及微机室和多媒体教室的目标。2006年我市教育信息化建设特色更加鲜明、重点更加突出,实施了教育城域网络完善工程,提高了教育城域网的安全性和服务能力。垦利县和河口区所有学校建成了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东营区13所学校完成了“班班通”建设;河口区加大了教师用微机的配备力度,达到了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教师人手一机、学区小学两人一机的标准;广饶县中心小 学以上学校全部建成校园网站;利津县为19个学校安装了浙大办公平台,高中学校实现“班班通”;胜利教育管理中心投资500余万元,完成了“校校通”工程与企业网的剥离改建工作。

近年来,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发展较快,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这主要得益于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和重视,得益于各级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的努力。据估算,5年来市、县(区)、乡、学校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资金超过13000万元,目前共有学生用微机12306台,教师用微机7670台,146个学校宽带接入了教育城域网,有112所学校建设了学校网站,29所学校实现了“班班通”。全市教育信息化硬件设施的建设、设备的配备以及标准的提高为实现我市教学和管理质量的提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按试点要求,完成了全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东营市是全国实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试点城市,按照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等三部委建设要求,高标准完成了建设任务。建设项目覆盖了全市所有农村253所中小学校,这些学校均可通过卫星地面接收设备或网络直播收看教育电视节目。远程教育网和教育城域网相互补充,实现了天地双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学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精彩的专家教师课堂录像等展现在师生面前,我们通过组织开展专项培训、观摩教学、巡回指导以及召开应用现场会等方式,大力推进远程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应用。涌现出了以东营区六户镇中心小学为代表的把远程教育资源与学校课堂教学紧密结合的 一大批学校。

3、充分发挥网络功能,推进教育教学、学校管理信息化。

努力开发东营教育城域网功能,依托“东营教育信息网”,先后开通了门户网站群、资源库群、电子邮件系统、视频点播系统、远程教育系统、博客平台等,逐步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文件传输的无纸化、资源的分级检索和交流的便利畅通。以“东营教育信息网”为核心的各级教育门户网站逐步成为网络应用、信息查询、资源共享的总平台。

东营教育信息网站作为全市教育信息发布中心,能够及时报道全市最新教育动态、教育改革和教育成果,成为反映我市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窗口,登陆教育信息网已成为了解我市教育政策法规和与教育有关事项的必然选择。在04、05年东营市政府举办的优秀政务网站评比活动中,“东营教育信息网”连续两年荣获全市“优秀政务网站”称号。

各类学校教育网站数量快速增加,到目前全市已经建有112个校园网站。学校网站的建设和应用带动了班级网页、教师网页及专题性学习网站建设,越来越多的教师拥有了个人教学主页。网站对教育教学工作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

东营教育信息网教育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市教育信息中心在购臵了部分成品资源库的基础上,通过网络下载、卫星接收、非线编集成等方式,不断丰富更新教育资源库。各县区教育局和胜利教育管理中心也列出专项经费购臵许多教育教学资源。许多学校结合本学校特色,建设和完善了自己的校本资源库。目前,全市共存储各类教育资源18000G,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市、县(区)、学校三级资源库群。教育城域网内的学校都可以非常方便快捷的登陆资源库群查找 各类教学资源,这些资源的应用在教师培训、教学研究、教师备课、课堂教学等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广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应用能力

1、依托高校,高起点开展教师培训,保证培训的科学性和实效性。这是我市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主要特征,并得到了中央电教馆和省电教馆的肯定和推广。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是教育发展的新领域,要具有超前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水平的专家具体指导。为此,我们从以“校校通”工程为标志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始,就聘请了东北师范大学理想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钟绍春博士后等信息技术教育专家作为我市的教育信息化顾问,全面指导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对全市广大教师信息技术水平及能力的摸底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拟定了系列培训方案和计划。在培训过程中,针对学员的具体情况,及时调整培训进程,并对受训教师从理论、技能、学习态度、出勤四个方面进行严格考核,确保了培训的质量和效果。这种有效的培训机制和良好的培训质量为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面向应用,开展大规模、多层次、持续性的培训工作,不断深化培训内容。市教育局先后组织了面向基本应用的中小学校长培训班、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农村教师信息技术教育培训班、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员培训班、农村多媒体教室管理员培训班,办公平台应用培训班、网络管理员培训班,以及面向深层次应用的网页制作培训班、动画制作培训班、电脑制作活动指导教师培训班。培训范围广泛,受 训教师的人数达5800多人次。大规模、多层次的培训促进了我市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广大教师的信息素养的提高。

3、发挥教育城域网优势,开展网上技术培训和交流。通过东营教育城域网络来进行教师培训是我市教育信息化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尝试利用网站、博客开展了网络安全、电脑制作、课题研究等方面的网上培训活动,发布了大量文档、视频、图像以及实例程序等培训内容,并通过博客、邮件进行交流指导,对信息技术应用作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三、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面提高教育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开展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最为便捷、有效的途径。“十五”期间,尝试开展了区域性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在有关专家的指导下,在各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总课题组的带领下,全市40多个子课题学校以“边培训、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特点和规律。

1、区域推进,广泛参与。随着教育信息化环境的不断改善,迫切需要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为此,市教育局于2002年底申请承担了中央电教馆的“十五”重点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立了以张洪生局长为课题负责人的课题组,通过深入开展信息技术课题研究这种方式,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模式、方法和策略,培养教育信息化骨干教师,促进教师信息素养的持续提高。全市有40多所学校积极参与了该课题的研究工作,这些学校在总课题组的统一部署带领下,主要领导亲自抓,研究工作开展的紧张有序。彻底改变了以往 课题研究各自为战的局面,开创了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良好局面。

2、强化管理和督导,研究过程规范高效。过程管理是课题研究取得实效的根本保证。针对参与学校比较多、很多学校初次进行课题研究的实际情况,总课题组在工作中加强了过程管理和督导,采取了分层督查、重点带动的管理办法,促进了课题研究的扎实开展。首先,就课题实施方案的制定、研究报告的撰写,以及资源建设、教学实施等问题,专家组深入学校进行详细的指导;其次,及时组织规范有效的课题中期评估,组织专家深入学校,与执教教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及时解决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以“三个一”评比活动为主线,督促研究教师主动进行研究总结和反思,为研究工作积累了大量的一手资料。通过全程的科学管理和督导,研究工作开展的实实在在,不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参与研究的学校还进一步掌握了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对课题研究工作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浓厚的兴趣。

3、信息化建设、培训与应用共同推进,研究成果斐然。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离不开硬件环境和高素质人员的支撑。三年来,各单位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培训,为课题研究创设了优良的条件。在建设、培训与应用协调发展的同时,课题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探索总结出了整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和规律,构建了部分学科的新的教学模式;建起了“市、县、校”三级资源网络。课题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全市广大教师信息素养的大幅度提高。近年来课题组教师在全省电教论文、课件制作等评比活动中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共形成研究论文732篇,课件及课例954个,教学设计608个,其中 获省级二等奖以上236项,省级以上发表41项,出版专著15项。总课题及40多所学校负责的子课题顺利完成了课题研究任务,并且有13所学校的研究成果被专家组定为优秀成果。课题研究工作获得了中央电教馆专家组的高度评价,一致认为“该课题整体设计思路清晰,框架结构科学合理,目标明确,方法得当,成果丰富,有效地推进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起到了示范和辐射作用,完成了预期目标,其研究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该成果同时还获得了全国教育教学实践性研究成果一等奖。

“十五”期间我市的教育信息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从硬件建设到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各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全市教育整体发展对教育信息化的要求看,还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教育信息化发展不平衡。既有区域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有同一地区同类学校之间的不平衡,既有单位领导思想认识的不平衡,也有工作着力点、着重点的不平衡。二是在教育信息化网络和设施应用上不够。有的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设备的作用;有的设备束之高阁,不去应用;有的农村学校把设备视作“宝贝”,当成摆设,等等。三是对教育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规划。这些问题的存在,已经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起到了制约作用,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尽快解决,确保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今后我市教育信息化工作谈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包括教育投入、教育观念、管理方式、教学方式等多方面的更新转变,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和制高点,其作用日益明 显。“十五”期间我们只是在教育信息化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在硬件配备和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打下了一定的基础,这些设备和设施的应用,与教育教学的结合上仅仅开了一个头,在应用上可做的文章还很多,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路程还很长,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再接再厉,乘势而上,站在加快全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角度,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工作。把教育信息化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总体规划中,纳入各类考核体系中,学校主要领导必须清晰认识到加快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意义,身先士卒,带头学习、应用信息技术,与时俱进,在学校创造应用信息技术的良好环境,不断提高教育信息化水平。

二、健全机构,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队伍建设 队伍建设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快速发展的保障。随着我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市县区教育局先后建立了教育信息中心,增加了人员编制,还有部分学校也设立了信息中心。但是,教育信息化工作涉及到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教育资源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网络维护、设备管理、办公自动化、校产管理、学籍管理、财务管理等等,工作量越来越大,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确保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有序的发展,各县区及学校要十分重视教育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建设,选配得力人员,具体负责教育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和推进工作。

三、加大投入力度,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教育信息化建设需要大的投入。近几年来,各县区教育局和学校都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不断加大投入,每年都有新进展,有效地改善了全市的教育信息化环境。今年河口区、垦利县所有学校全部宽带上网,并由县区财政承担全部上网费用;东营区也已基本实现教师人手一机,多数教室安装了多媒体;河口区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实现任课教师人手一机。自己与自己比,变化较大,进步很快,但与先进地区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如别人的地方,潍坊、淄博等市多数县区整体实现了教师人手一机,班班都是多媒体教室。要想不落伍,就要求我们恒下一条心,以一贯之地积极工作,加大投入,加快建设,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支持,不断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环境,以适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从总体上讲,我市广大教师已经初步具备了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教师的工作热情也很高涨,多数学校原来仅有的几个多媒体教室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教师的教学需要。所以,今后几年我们在信息化环境建设方面的工作重点是加快“班班通”工程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全市所有学校建成校园网并宽带接入教育城域网;把所有教学班建设成为多媒体教室,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学科教师人手一台微机,实现“班班通网络、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机”的目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校通”。

四、求真务实,扎实推进教育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 “十五”期间的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已经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我们继续坚持“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工作思路,加强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应用研究,特别是要加强网络教学的研究。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式,它对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实践也充分证明:课题研究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最为便捷、有效 的途径。通过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建设适用的校本资源库,建立一批高质量的专题性学习网站;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能力,能够带动广大教师应用水平的提高。今天参加会议的学校都非常重视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希望各位校长要能够对从事信息技术应用研究的老师给与多方面的支持,创造一个和谐的研究与教学氛围。

提高信息化水平离不开培训。要采取多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活动。既要请进来,又要走出去。既要发挥自身优势开展校本培训、区域培训,也要建立专家培训体系,聘请知名专家为我们指路导航。要不断学习先进经验,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思路。

同志们,现代信息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信息传递的方式,信息化已经成为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教育信息化是当前中小学工作的当务之急,任务相当繁重,我们要克服困难,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实现东营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和跨越式发展,开创东营教育事业的新局面。

谢谢大家!

第五篇:消除瓶颈 提高税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消除瓶颈 提高税务信息化建设水平

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税收的各环节进行有效管理,进一步使税务活动科学化、规范化,最大限度的提高税收征管水平,是建立高效税务、和谐税务的必备条件之一。

一、充分提高对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有极少数人对税务信息化认识不高,思想不够统一。部分税务人员缺乏现代管理理念,对现代信息管理在税收征管中的强大功能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税务信息化就是购买几台计算机,摆在办公桌上,代替简单的手工劳动而已。如在我局的税收执法考核系统中,还经常出现一些“执法过错”,这些“过错”产生的原因除了部分人员责任心的问题外,有相当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对信息化工作的认识和重视度不够,认为自己该做的工作都做了,至于在计算机中怎么反映不关自己的事,这就给税收数据的统计分析利用、领导决策参考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国就制定了以信息化为方向的税收发展战略,我省国税系统信息化建设也已开展了多年,在硬件建设、软件应用,数据利用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形势下,我们国税系统要提高税收征管的质量和效率,必须实现从传统的人海战术、手工征管方

式向现代化、信息化征管方式的全面转变。只有通过税务信息化建设,促进税收征管的理念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科学调整基层征管机构,提高信息处理的集中度,实行集中征收,走“科技加管理”之路,才能真正建立起现代化的征管运行机制。所以,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是要加大对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宣传力度,通过对税务干部开展专题讲座和多层次、多角度的培训,改变广大干部的思想观念,更新知识,为税务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人文基础。

二、积极引进专业技术人才,推进税务信息化技术的普及

目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严重匮乏。队伍素质不能适应全面实行现代化管理的需要,这不仅是造成管理质量现状的症结,也使税务信息化建设的作用大打折扣。没有一支懂技术、精业务的专业技术队伍,再好的计算机也不能发挥作用。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缺乏是税收信息化建设的瓶颈和硬伤。这点在区县级国税局尤为突出。目前,部分区县一级的国税局信息中心技术人员甚至只有两三个人,且有些技术人员还不是科班出身,在技术上处于“成长”阶段,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税务信息化建设这个大环境的需要。在各应用系统逐步实现省级集中,金税三期工程展开的情况下,人员不足已严重影响了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此外,由于缺少学习的动力和激情,普通干部的计算机操作水平、软件应用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单位特别是基层单

位信息专业技术人员奇缺,基层征管一线操作层面专业人员出现断档,影响了软件的应用水平。

由于培养技术人员的周期长,成本高,我们要采取引进人才和培养人才并举,一是从大专院校引进有志于税收工作的新兴技术人才充实到税务部门来,同时还要稳定和提高现有的技术队伍,并对广大干部职工包括领导干部在内进行多层面的、针对性的技术培训,对培训工作进行制度化并加以考核,通过激励和淘汰机制,保障培训的质与量。

三、努力提高软硬件资源的利用率

以石首市国税局为例,目前,我们计算机拥有量基本达到了人均一台,网络方面,除与省局、荆州市局联网外,所有基层分局、二级单位均已联入网络;根据工作的需要和岗位的分工,分别安装了综合征管软件、税收管理员系统、防伪税控系统、纳税评估、办公自动化等各类上级推广应用的业务软件,并为关键部门如信息中心、办税服务厅等配备了UPS不间断电源系统,形成了“硬件、软件、网络”一体化办公环境,为后续的税务信息化建设打好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应用系统的繁多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各应用软件平台不一致,自成一体,形成了“信息割据”的局面;数据整合度不高,致使信息重复录入、口径不统一、系统难维护,数据的一致性都难以保障,造成了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

硬件方面,计算机的普及在方便我们的工作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影响,有些人的机器甚至成了“游戏机”、“股票机”,严重地浪费了资源。

对此,我们要以当前正在进行的“财税库银”联网工作为契机,与相关单位进行充分的数据共享;对现有部分应用软件进行整合,提高数据的共享度和集中度,保障数据的一致性;对计算机等相关硬件设备进行合理的分配,将宝贵的资源分配到最需要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硬件的潜能。

税务信息化建设不是一日之功,从传统的手工操作、“保姆”式管理到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管理方式,思维定式的转变有一个深刻的过程。当前,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可否认的是,在信息化建设的历程中,还有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去解决。

下载关于提高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提高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信息化建设思考

    人口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考全面加强人口信息化建设,是适应人口管理工作的需要,是提高整体工作水平,实现信息引导管理与服务的基础,是探索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数据支撑体系。 人口......

    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实践和思考

    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的实践和思考 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一直在开展公安信息化建设及应用工作,目前已建成并使用各类信息应用系统近20个,一些单项系统发挥出了较大作用。特别是......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浅谈基层派出所公安信息化建设 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构建信息化警务机制是适应社会信息化、治安动态化新形势,实现警力无增长改善、提升公安机关战斗力的战略举措。目前,我县......

    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全文5篇)

    浅谈加强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淮滨县公安局张庄派出所所长苏洋信息化建设是“三项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提升公安机关核心战斗力的重要途径,基层派出所如何找准自己的定位,加强基......

    深化基层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思考(5篇材料)

    深化基层公安派出所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公安基层派出所作为维护稳定的第一防线、打击犯罪的第一力量、服务......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加强社会公德建设 提高社会公德水平 ——2007年学生道德教育资料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从我国历史和现实的国情出发,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优秀范文五篇]

    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促进学校整体发展 石埠小学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日趋广泛,而以计算机为主体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必将对......

    注重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 大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注重信息化建设实践探索 大力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 江苏省南京工程高等职业学校 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