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时间:2019-05-13 08:05: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第一篇: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调整教育布局 优化教育资源 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

----环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调研报告

学校布局调整是改善教育结构,整合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措施。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积极探索,稳步推进了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教育发展成绩与现状

(一)注重实际,科学规划。环县地域广,自然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历届党委、政府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振兴环县经济社会的根本出路。多年来,十分重视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优先考虑教育上的事,优先构画教育发展蓝图,县、乡、村三级都制定了具体的发展计划,学校也有自己的发展计划。在环江新区开发、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创建中优先规划教育布局,新建的学校留足用地,改扩建的学校拓展用地,远景规划中学校预留用地,特别在县城黄金地段无偿划拨教育用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始终坚持规划“红线”,绝不改变用途。在校园规划,教学、办公、生活用房设计过程中,严格标准,科学布局,体现规模。建设工程严把质量关,做到了规划超前、设计一流、质量上乘、规模宏大。

(二)调整布局,提高效益。2002年前,全县共有中小学805所,其中50人以下的教学点占23%,学校规模小,布点分散,有限的教育投入不敷使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提高缓慢,群众对 教育有意见。针对这一情况,县上高度重视,及时制定撤并学校规划,积极作群众的思想工作,在短短几年里,先后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农村小学357所,使学校总数减少到目前的448所,仅2008年就撤并学校89所。全县共建成寄宿制中小学65所,乡镇初中全部实现了寄宿制管理。从生源分布情况来看,全县7.5万名中小学生,在县城、乡镇中心和中心村各占三分之一,基本形成了“三三制”就学格局。布局调整的实施,减少了农村临时代课教师1207名,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通过稳步调整,完全改变了原来“一师一校”现象,打破了村村办小学的格局。布局调整、规模办学,节约了教育资源,降低了教育成本,减少了教师数量,集中了投入,优化了资源配置,规范了教育管理,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办学效率明显提升。

(三)加大投入,改善条件。近5年县上累计投资8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406所,不同程度满足了学校的教学和学生食宿要求。2001年,在县城划拨土地30亩,发动全县干部捐资迁建南关小学,投资650万元;2002年,县财政投入530万元,扩建环城初中;同年县上又划拨土地30亩,投资800万元,完成环县职中搬迁进城。2005年至2006年,在环江新区划拨土地50亩,争取项目资金780万元,县级财政配套800万元,新建环县第四中学。2008年,在县城划拨土地50亩,县财政投入1700万元,新建红星小学;争取捐助资金100万元,县财政配套100万元,新建明德小学;划拨土地15亩,投入900万元,建成 集教师培训、教育局办公为一体的教育大厦。2009年,县上又划拨土地60亩,再筹建一所寄宿制初中。目前,县城3000人以上的中小学校已有7所。县城学校全部实现了校舍楼房化、设施标准化。同时,为提高中小学教学设施的装备水平,在2006年国家、省、县三级财力总投资750万元完成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的基础上,又继续自筹资金300万元为350所学校装备了高标准的实验仪器、文体器材和图书,初中全部建起了多媒体教室和电脑教室,小学配齐仪器、图书,规模在千人以上的初中都建起了生化、物理实验室。大大提高了全县中小学的教学装备水平,为布局调整工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四)体现公平,强化薄弱学校建设。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布局调整规划,从发展的眼光出发,深入调研,确定了一批生源较好,地利条件有优势的薄弱学校加大倾斜,每年全县在基建项目、转移支付分配、教师对口交流、配置设备、下乡帮扶支教等多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薄弱学校的建设,对面临撤并的学校,再不投一分钱。使全县建设滞后、师资薄弱学校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如车道初中过去危房多,学生数量少,办学困难,现在校舍全部为标准化新房,学生由500名增长到1100名,教学质量也低谷上升到全县前列。这样做不仅生源稳步回升,而且得到了家长、社会双满意。

(五)政府主导,群众支持。环县四大家多年始终把教育事业发展作为经济提速,改善民生,社会和谐的基础工程,坚持抓教育就是抓经济,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的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狠抓布局调整,千方百计为教育办实事、办好事,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给师生作报告,鼓舞人心,凝聚人气。人大、政协深入调查,建言献策,督查工作。凡是教育上的困难和问题都积极协调,进行现场办公,多次在县城黄金地段无偿划拨教育用地230亩,投资100多万元解决环县一中住户搬迁难题,无偿将水利施工队搬迁后的6亩院子划给环城初中作为后勤用地,为学校发展争得了发展空间,各有关部门也以服务教育、支持教育为已任,先后为教育方面减免各种费用103.9万元。特别是在“两基”攻坚中,全县从政府部门到乡镇村组,从各级领导到人民群众,举全县之力,兴千秋伟业,克服财政困难,筹措资金700万元,争取社会知名人士捐资206万元,群众义务投工献料,干部捐款捐物,结对帮扶,在大旱之年涌现出五保户捐献一窖水的感人事迹,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普及率,确保了“两基”达标。在布局调整中,县上更是多方争取,挤压其他开支,筹措资金近1亿元,用于教育建设。可以说在环县真正形成了“党以重教育为先,政以兴教育为本,民以支教育为荣”的良好氛围,确保了教育布局调整的有效落实。

(六)发展教育,拉动经济。环县各级党政和教育部门站在长远保障民生,持续改善民生,科学发展民生的高度,把教育作为农村地区最大的脱贫项目和扶贫工程,集中财力调整布局,规模办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四年之内在县城建办中小学、幼儿园5所,环县四中、红星小学、南关小学等学校高起点规划,大手笔建设,新增就读学位1.2万多个,与环县 一中、环县职中、环城小学、环城初中的老校共同发展,县城学校在教育事业中起到了龙头作用,为全县提供了示范,树立了榜样。

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不仅完善了县城服务功能,提升了县城发展水平,而且拉动了县城经济增长。目前,县城学校学生总数达到2.5万人,占人口县城总数的42%,带来陪读的家长和亲戚近万人,他们大多数边工边陪,既保证了学生的食宿,还使农村剩余劳力得到了转移,又保证了县城建设、餐饮服务等行业的用工人员,解决部分陪读学生及家长的食宿费用。群众得实惠,县城快发展,规模办学的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日益突显,充分体现了和谐发展、科学发展环县教育事业。

为了加大人才培养,充分发挥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重大作用。环县把职业教育作为开发人力资源的战略重点,加大宣传力度,统一思想认识,从建设用地和实训基地等方面优先安排,办学规模逐年扩大,连续几年超额完成市上下的招生任务。大胆深化办学模式改革,率先在沿海发达地区建立了职教服务网络,指定专人蹲点调查指导就业,确保毕业生稳定就业,就业率100%。近三年,县职专输送初、中级技术型人才5000人,工学扶贫学生每年收入可达2000多万元。实现了“培养一人,就业一位,脱贫一户,带动一家”的目标。“出口畅”带来“人口旺”,现在环县职专在校学生已达到3321人,上职专已成为学业成绩低的学生的追求目标,改变了过去招不下生的现象。职教事业在环县得到了蓬勃发展。近几年,环县县委、县政府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薄弱学校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切入点,花大力气调整中小学校布局,教学质量稳步提升。2005年以来,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测试九科合格率、优良率和高考二本进线率连年名列全市前茅,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多次受到省、市表彰和奖励,并在2006年顺利通过了省政府的“两基”攻坚验收,2007年被评为全国“两基”攻坚先进县,连续多年在全市教育目标管理考核中荣获一等奖,2008年教育单项考核位列全市第一。为进一步实施布局调整,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在国家、省、市、县各级重视下迈出了可喜的步伐,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教育需求的提高,中小学布局中一些新的矛盾和困难日益凸现,主要表现为:

1、认识滞后。实现规模办学,优化资源配置,让每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但在现实生活中,一部分干部群众认识还跟不上,尽管心理上也愿意撤,但又怕自己任上撤掉学校受群众骂;少数小学校长官本位意识浓,不想丢掉小学校长的“乌纱帽”;部分家长对子女的就学问题,有就近入学的思想,这些都阻碍了布局调整工作的正常进行。

2、投入不足。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投入巨大的工程。尽管县委县政府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发展教育,但由于体制原因,加之我县财力总体水平有限,目前还不可能一下子投入巨资 新建一大批高标准寄宿制学校;一些乡镇也由于发展滞后,在发展教育上只能是有心无力;社会力量投资助学还需进一步组织和引导。

3、资源分散。从教师方面看,目前我县在校学生7.5万名,现有教职工4426名,师生比例总体趋于平衡,但由于历史原因,县城及公路沿线学校的教师相对充裕,山后学校却人员不足;从投入方面看,每个学校都在持续投入,新建或扩建图书室、实验室、微机室、远程教育设备等,但是更新慢、使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从校舍方面看,有些村刚刚修建了新教室,可因为没有了生源,只好闲置。

三、对我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建议

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涉及面广、资金投入大的系统工程,要推进此项工作的落实和完成,必须形成合力,狠抓落实。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中央、省、市都对教育提出了总体要求,省、市也相继下发了关于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具体任务和基本目标。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新形势下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计划生育政策的全面落实,农村生源将呈逐年下降趋势,分散办学的局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也是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需要。教师人事制度改革,要求严格控制教师编制,而规模过小的学校教师难以配置,如果按省上规定的编制计算(小学师生比1:

21、初中师生比1:

18、高中师生比1:13)则根本 无法开全课程、开足课时,教学质量更无保证。这种分散办学造成教师资源很大浪费,只有实现规模办学,才能使教师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同时又能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平、教学水平,从而实现学校的规范化管理。进行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于在校际之间形成竞争机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我县现在仍然是以村为主的办学体制,由于村与村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导致学校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条件差、生源少、教师少的学校,没有竞争力,只是勉强维持局面。只有实施布局调整,才能让每个学校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从而增强教育的内部活力。同时,实施布局调整也能有效地遏制住当前的择校风,让每个学生享受平等教育的权利,从而实现教育公平。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前提,要在全县大造舆论氛围,广泛宣传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意义,让广大干部群众理解和支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以保障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

2、加强领导,组织到位。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政府行为,政府的主导是关键因素。按照省上要求,县政府要把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十一五”期间重要工作,列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要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教育、财政、发改、国土、城建等部门参与的领导小组,负责当地的中小学布局调整领导工作。因此,县政府要加大组织领导作用,协调各部门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统筹安排和实施此项工作。各乡镇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具体组织实施,并积极开展工作。要把中小学 布局调整工作列入对乡镇干部的目标责任制考核之中,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建立考核评价制度,从组织上、制度上保证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的顺利完成。

3、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中小学布局调整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合理布点,规划先行,分步实施。目前我县农村中小学分散办学的局面还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空间还很大。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立足本地实际,充分考虑教育发展状况、人口变动状况和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的原则实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确保适龄儿童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要将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纳入我县教育发展规划,充分论证、统筹安排,稳妥实施。要本着 “先建后撤、撤建并举”和“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中心乡镇集中,小学向中心村集中,山区学校向公路沿线集中,新增教育资源向城镇集中”的布局调整原则实施学校布局调整,避免出现由于布局调整造成学校班额过大、教育教学资源浪费、学生上学难和辍学面增大等问题。要根据实际需要,视条件分步撤并那些办学规模过小、师资力量薄弱、办学条件较差的学校和教学点,逐步实现规模、质量和效益的统一和均衡,在撤并的时间和进程上,坚决不搞“一刀切”。目前,我们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为下一步的布局调整打下了坚实基础。就我县目前财力而言,我们也不可能全面铺开,一步到位,可以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进行。我们可以集中财力,一年新建或扩建一所高标准寄宿学校,这样经过XX至XX年甚至更长一点时间,即可实现教学资源优化配置,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的目标。

4、多方筹资,保证投入。中小学布局调整需要大量投入,特别是新建寄宿制学校投入更大。要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广开渠道,积极筹措经费。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大力支持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我们可以采用向上争取一点,县财政拿出一点,乡镇村自筹一点,社会、企业捐助一点的办法,筹措中小学布局调整经费。被撤掉学校的校产仍属教育资源,可通过租赁、拍买等形式获得一部分资金。同时,充分利用好现有资源,进行改扩建。有的学校有扩展空间,地理位置好,就可在原校址上发展。在资金投入上,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实行多轮驱动。

5、创新体制,强化管理。创新是教育发展的灵魂,管理是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的生命源泉。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顺利推进,要加快中小学的管理体制改革,要推进人事制度改革,按照全县教职工总编制数,确保 “进出平衡”,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每年选聘一定数量的大专院校师范毕业生,补充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以有效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等矛盾。要实行校长竞聘上岗,对调整后的中小学校,力争能使一批学识渊博、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教师走上领导岗位,使先进的教学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水平融入全县教育。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推动我县教育快速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尽管实施过程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和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百折不挠,敢打硬仗,就一定能取得布局调整的全面胜利,真正实现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宏伟目标。

第二篇:整合资源 发展基层老年教育的根本出路

整合资源 发展基层老年教育的根本出路

成都市锦江区老年大学 金堂县老年大学理论研究协作组

执笔 张泽林

2010年5月

发展基层老年教育的课题已经提了多年。然而,资金、校舍、设备、师资等诸多问题仍然困扰着基层领导和老年教育工作者,使许多地方的基层老年教育工作举步维艰。如果不开拓思维,不创新机制,就不可能打开基层老年教育的局面,就不可能让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学习、享受教育,就不可能实现老年教育“提升老年群体素质,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基本功能。

那么出路在哪?2009年4月,锦江区张济环区长在锦江区老年教育工作调研会上明确指出:“发展基层老年教育,你们要在整合资源上做文章。”张区长的话数语中的,既是近年来锦江区发展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最基本经验,又是进一步发展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最基本途径。之后,我们两所学校的领导和理论协作组的工作人员在一起深入探讨了如何整合资源、推动基层老年教育工作深入发展的问题,确定了研究课题,对整合资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成了一致意见。我们认识到,要把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放在大社会、大学习、大文化的高度和宽度来衡量,用这样的视野统领资源整合工作,才能实现各类文化教育产业资源的大整合,才能实现制约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发展瓶颈的大突破,才能实现基层老年教育工作的大发展。

一、充分认识整合资源的内涵

整合资源不是一个把物资集中起来使用的简单过程,只有充分认识了整合资源的深刻内涵,才能把握主动,才能运筹帷幄,才能克难致胜,切实把基层老年教育工作推向前进。

(一)整合资源的过程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没有调查研究,就难以做到心中有数,就没有发言权。因此,做好资源整合工作的一个必要前提就是调查研究。首先要调查辖区文化教育资源存在和分布的情况。社区居民的文化活动和老年教育活动是相互联系、交相辉映、不可分割的。因此,文化活动和教育活动的资源也应该是共享的。乡镇、社区文化活动的场所、设备有哪些?哪些社会资源(包括企事业单位、学校、社团组织等)可以利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利用?在此基础上,提出整合资源的构想。其次是要调查生源情况,包括生源分布、年龄性别组成、文化程度差异、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基本情况,为合理开设课程奠定基础。再次是要调查辖区党委政府对基层文化活动的部署和安排,在认真完成相关工作的同时,鲜明地把老年学校的旗臶打起来,积极把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和社区文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共享共赢。

(二)整合资源的过程是学习创新的过程。

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必须善于学习,通过学习,拓宽视野,激发灵感,孕出新意。一味地冥思苦想,一味地怨天忧人,是丝毫不能解决问题的。要向书本学习,特别是中国老年大学协会会刊《老年教育》上刊登的全国老年大学协会领导的讲话报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老年

教育学术委员会专家们的研究论文和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出版的《老年教育论文集》上的优秀论文都可以启迪思维、拓宽视野、增长知识,值得我们认真学习,深入领悟;要在参会中学习,中国老年大学协会经常组织理论研讨会和培训会,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省、市老年大学协会每年也要组织老年教育工作理论研讨会,兄弟学校的许多好经验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要在互访交流中学习,要善于走出校门。到兄弟学校实地看一看,深入谈一谈。每一个校长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次碰撞都会产生火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要有心,只要善于学习罢了。

做好资源整合的工作必须善于创新。在调查研究和深入学习的基础上,要结合本校和本辖区的实际创新思维,提出符合实际、确能生效的办法来。实践表明,整合资源的过程充满着求是和创新。基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面临诸多困难,许多地方老年教育工作的现状与社会对老年教育的实际需求相距甚远,如果没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就打不开局面,就出不了成果。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因循守旧不行,安于现状不行,无所作为不行,畏难退缩更不行。只有打起精神,努力学习,勇于创新,才能逐步实现文化教育资源的优化组合,推动基层老年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三)整合资源的过程是统筹协调的过程。

统筹协调在资源整合中占有重要地位。统筹协调能力的高低,统筹协调效果的优劣,往往直接决定了资源整合的成败。基层老年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组织者和领导者,要特别善于对辖区各类教育资源和

文化活动资源进行统筹协调,练就高超的统筹协调本领,培育通达的统筹协调网络。一是要统筹协调好人际关系,用“为老年人谋利益、办实事”的共同愿景把与领导的关系、与相关部门的关系、与友邻单位的关系、与社团组织的关系、与教师的关系乃至与老年人自身的关系协调好,达成精诚发展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再去解决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师教材等问题,就会比较顺畅。二是要统筹协调好社区教学活动与社区文化活动的关系。现在,社区都办有市民学校,都有文化活动室,上级文化、宣传部门和乡镇、社区经常组织各类文化活动。我们的一项调查表明,在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人群中,88%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而这些人恰恰又是老年学校的骨干学员。此外,老年协会、老体协等组织也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活动。这就使得基层老年教育工作呈现出多元化、多途径的格局。因此,就成了社区老年文化教育工作的一个突出特点,即必须按照不同部门的要求安排活动,必须向不同部门汇报工作。统筹协调好这些问题必须创新思维。要把社区各类文体活动和教育活动统筹纳入大文化、大学习、大教育中来思考和部署,突出文化,落实学习,强调教育。基层市民学校、老年学校、老协和老体协可以多套班子一套人马,老年学校可以以教学班的形式组织学员参加老协、老体协的各类文化体育活动,作为教学活动的组成部分,活动成果也可以多元共享。我市双流县中和镇老年大学经常以教学班为单位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和老协、老体协组织的活动,统筹兼顾了各方工作,经验值的学习。三是要统筹协调好“教学活动”与“文体活动”的关系。如前所

述,老年学校可以而且应该组织学员参加社区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但是,文化娱乐和体育活动不能取代教育教学活动。老年学校必须体现出其“教与学”的本质特征。要使基层老年学校逐步办出学校的味道,要在课程设臵上逐步增加学知识、学技能的课程比例,诸如电脑、书画、音乐、医药、法律、保健知识等都是老年人十分喜爱的课程。

二、扎实推进整合资源的实践

整合各类教育资源是要下大决心、用大力气的。这项工作也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不断提高。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充分整合基础资源。

教学场地、教学设备、教师、教材是办教育的基本条件,是基层老年教育的基础资源。把这些资源整合利用好,不但奠定了基层老年教育的基础条件,而且还可以节约大量资金,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

整合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资源。按照政府的统一部署,锦江区16个街道办事处都设有不少于8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59个社区都设有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2009年初,政府划拨专款500多万元,给各文化活动中心和文化活动室统一购买了电脑、音响、投影仪等文化活动设备。锦江区政府明确要求办事处和社区要按照资源共享、节约开支的原则用活用好这些文化教育活动基础资源。各办事处乘势而上,一举解决了基层老年学校教学场地和教学设备短缺的问题,使锦江区所辖的16个办事处的老年学校和59个社区的老年学校或教学点都能开设文化知识类课程和舞蹈拳剑类课程,满足了

社区群众的学习需求。金堂县在校舍、设备、经费等方面采取“四个一点”的办法,即政府拨一点,主办单位补助一点,社会力量赞助一点,学员缴纳一点。县、乡(镇)、村(社区)在同级党政的领导下,根据办学或开展活动的需要,对各自现有的和新投入的房舍、设备和经费进行统筹安排。如:尚无独立校舍的县老年大学和没有活动场地的县老体协可在县老干活动中心或县社区教育学院进行统筹安排,实行资源共享;乡(镇)、村(社区)老年学校可利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村(社区)老年活动室、党员学习室等场地开展教学与活动,节假日还可利用乡(镇)、村(社区)会议室开展教学与活动,很好地解决了教学设备和教学场地短缺的问题。

整合教师和教材资源。锦江区老年学校协会在调研各基层老年学校办学需求的基础上,一方面统筹安排教师到基层老年学校讲课,一方面利用区老年大学这个平台为基层老年学校培训教师和教学骨干。三年多来,已培养基层老年学校音乐和舞蹈教师及教学骨干80多人。区老年大学现有的40多名教师,也与社区老年学校共享,根据社区老年学校的需求,指派教师下社区讲课。区老年大学还编写了教学大纲,编写和购买了部分教材,提供给基层老年学校参考使用。老年学校协会还将区老年大学、区建设学习型社区讲师团、区科普讲师团的老师们整合成“基层宣讲团”,到社区为群众开办《社区公益讲堂》。三年多来,讲课430多场。有健康保健的、有家庭教育的、有时事政治的、有法律权益的、有科普知识的,深受群众喜爱和好评。

(二)充分整合社会资源。

社会资源包括社会团体、电视媒体等资源。

整合社团资源,主要是指整合老协和老体协资源。金堂县把县、乡(镇)、村(社区)的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体育协会、老年大学(学校)几块牌子整合成一套人马,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教师(教练)、学员(成员)四合一。把老年大学与县老体协、红叶艺术团、三星镇天灯村老协整合后,艺术团总团正副团长,合唱、舞蹈、器乐、民艺等各分团正副团长,各队队长统筹安排为一套人马,团(队)员由团(队)长按自愿报名与“点将”相结合的原则,吸纳学员中相对优秀者,各团(队)教师(教练)也由艺术团(队)统一聘任为一套人马。整合后的艺术团,对外参加演出或比赛等社会活动时,哪里需要哪里去,代表谁就打谁的牌子,这样既增强了实力,有利于提高演出的水平,又有利于消除内耗,增强“老字号”群体的团结,提高“老有所为”的整体形象,提高服务社会的质量。乡(镇)、村(社区)也是这样,老年学校的校长由乡(镇)、村(社区)分管领导兼任,副校长、主任等由老协、老体协的负责人兼任,学员也是老协、老体协的成员。教师就地取材,老年学校音乐、舞蹈、拳术等课的教师由老协、老体协文体活动的教练兼任,时政、保健等课的教师聘请当地的教师、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兼任。县(区)老年大学定期组织观摩教学或派骨干教师到基层进行一些示范教学和对口联系,帮助基层老年学校提高教学质量。金堂县老年大学还与金堂县社区教育学院、县教育局、县文化局达成了一些整合人、财、物资源与管理方面的意向性协议。如:县教育局同意乡、村可使用合并后闲臵的村小校舍建老年学校,乡(镇)学校尽力参与教学和管理;县文化局同意在乡(镇)文化活动中心进行老年学校教育活动,并参与管理;县社区教育学院设老年教育科,参与老年教育管理,并尽力提供师资、场地及经费支持。

整合媒体资源,主要是指整合电视媒体资源。锦江区老年大学为了使更多的社区老年人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学习、享受教育,积极与锦江区电视台联系,把《社区公益讲堂》搬上了电视。通过自己安排专家录制节目和购买有关光碟,每周在区电视台播放5次专题节目,每次30分钟,至今已经两年。锦江区老年大学还与成都市广播电视大学取得联系,探讨如何整合资源、开展老年远程教育的问题。此项工作虽然难度较大,但它是老年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趋势,要早谋划,早起步,早日让老年人受益。成都市广播电视大学有非常先进的电视远程教学设备,有一流的技术和人才,是开展远程老年教育的极佳平台。经过交流,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要通力合作,积极克服困难,尽早建成成都老年教育网,把老年远程教育扎扎实实搞好起来。

(三)充分整合思想资源。

思想资源主要是指老年教育专家学者和各级领导及实践者的经验和才智。老年教育工作者,决不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要眼睛向前看,永远善于学习,善于探究,善于用先进的理念和经验滋润自己的思维土壤,善于将他人的思维盛宴消化、吸收、整合成自身财富,把所在学校办成创新型学校,推动老年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8年,锦江区老年大学与金堂县老年大学结成姊妹校。此前,锦江区老年大学已与双流县老年大学结成友好学校。学校间频繁进行交流活动,每

半年就要召开一次联合办公会,交流情况,开拓思维,取长补短,共谋发展,切实尝到了整合思想资源的甜头。几所学校的领导,只要有机会,就要参加全国、省、市的老年教育理论研讨会,就要参加各级老年大学协会组织的参观考察活动,认真学习领导的讲话和专家的研究文章,学习同行的先进经验。锦江区老年大学还组织工作班子专程赴重庆市老年大学和大足县老年大学参观学习,把他们的好思路、好经验带回来,在消化吸收的同时,又把这些好思路好经验介绍给金堂县老年大学,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本区、县基层老年教育事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讲,这几年我们几所学校的长足发展就是在整合思想资源的基础上取得的。

第三篇: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是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加强贫困地区文化建设是摆脱贫困的根本出路

内容提要:

解决贫困地区贫困问题是一个老话题,作者通过对传统贫困认识观和传统解决贫困问题不能见效的原因分析。提出提高贫困地区人口素质是解决贫困的根本出路。

关键词:

贫困认识观、传统解决贫困办法、提高贫困人口素质。

贫困地区长期的贫困现象是困扰我们发展的一个难题。长期以来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扶持不少,以期使贫困地区尽早走出困境,早日发展,这一举措确实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成效。比如国家投资兴办水利,是瘠薄干旱的土地变成了高产良田;利用地方资源上了一些项目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然而贫困地区分布广泛,大部分属于自然环境条件差,资源贫乏,交通闭塞,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政府能够改善和支持的毕竟有限。尽管也提供了许多扶贫开发项目,但真正能够见实效的并不多。贫困地区的贫困现象长期不能得到改变,不仅引起了地方重视、国家重视,也引起了联合国的重视,消灭贫困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突出问题。

要解决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必须要研究分析贫困原因的根本所在,必须对贫困产生的原因进行深厚的探索,找出结症,才可能有利于解决问题。

一、突破传统的贫困认识观,寻求导致贫困的实质原因。

对贫困地区贫困原因的传统认识,长期以来着眼于经济上的贫困,解决经济的贫困的办法就是资金扶助,生产项目的扶持,似乎只要有大投入、大扶持贫困问题就会得到解决,事实证明问题并非这么简单,根据国家有关资料统计,国家近十多年来对一些贫困地区投入了几十个亿的无息贷款,扶持了几千万个大小项目。应该说可使一些贫困地区尽早摆脱贫困,然后事实并不让人乐观,除了一些少数项目有成效外,许多投入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反倒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贫困地区依然贫困,贫困现象依然普遍存在。

对贫困地区贫困原因的深层次的分析才有助于真正解决贫困。许多有识之士早已发现,贫困地区的经济落后与贫困产生正是由于观念的落后和文化的贫困酿成的结果,观念落后有甚于生产落后,文化贫困有过于经济贫困。由于观念的落后导致了生产的落后,由于文化的贫困导致了经济的贫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我们到贫困地区多做一些调查研究,多做一些深入的探索就不难发现,如果不从

改变观念和文化建设入手,那么贫困地区贫困面貌的改变将是一个不现实的问题。

二、加强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应成为一个长期任务。

既然贫困地区贫困的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贫困,那么改变贫困地区贫困的出路就是需要搞好文化建设。

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在于提高人口的素质,包括发展教育,全面提高人口智力素质;倡导科学文化,全面提高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建设环境文化,提高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文化含量;培养道德文化,提高人们的文明水准。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持久的过程,不可能一年两年见效,它的周期很长,但只要坚持数年,就会有明显效益。如果把文化建设视为庄稼,春种就要获得秋收,那是一种不懂得文化建设的文化。发展贫困地区的经济,就经济论经济也是不懂得搞经济工作的经济。我们常常看到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很快,除了经济环境的有利因素外我们也应当看到发达地区正是人才云集,也是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高的地区。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困难较大,贫困地区文化建设基础在于教育,所以首先要办好教育,办好学校。可是贫困地区正因为贫困,办什么事都困难,办教育困难就更大。据有关统计资料证明,全国贫困地区目前辍学、失学儿童还在逐步增加,尽管有“希望工程”为贫困地区做了有益赞助,为失学儿童奉献了爱心,但要解决贫困地区存在地区的教育问题还远远不过。从根本上来讲国家应把对贫困地区的投入重点倾斜在对文化建设的投入上。我们的国家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本来就不足,有的投入效益不高、浪费不少,真正舍得在文化教育上的投入并不很多,致使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长期处在极度落后的状态,这种状态落后的现状就决定了不仅是现在而且在将来很长时期内贫困地区的贫困面貌难以改观。倘若我们现在还不能认识到这一点,将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如果认识了而又不着手去做将是一件可悲的事,倘若还没有认识更没有去做的话,将是一件令人痛心的事。

三、加强文化建设是解决贫困地区的根本保证。

贫困地区由于经济贫困,搞文化办教育捉襟见肘,力不存心,这也是难免的事,依靠国家投入也十分有限。正因为这样贫困地区在文化教育投资上就显得十分薄弱,长期下去造成恶性循环,以致使贫困地区更加贫困。

文化建设不是有钱则办,无钱则不办的事。文化建设是要花血本的,是要咬着牙下决心办的事,是经济落后地区加速经济转变的根本需要。现在经济竞争不仅是国内区域间的文化竞争,而且已经成为国际性的文化竞争。现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认识到这一点,把全面提高文化竞争力作为发展的基础战略。

经济发展史告诉我们,每一个经济落后地区文化的落后常常有过于经济的落后,文化的落后制约了经济的发展。现代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每一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要有相应的文化环境去支撑。经济要上新台阶,文化要有新平台,那种在面对贫困地区经济落后的现实面前,如果想单纯的只从经济的角度发展经济而忽视文化建设,不重视人口素质的提高,不在贫困地区创设一个文化平台,那么经济上

台阶就无从可言。因此我们必须要克服在经济工作中长期忽视文化作用的片面认识,既有经济头脑又有文化观念才会启动经济的发展。

经济发展需要文化支撑,这是经济发展的新趋势。贫困地区要彻底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要有新的认识观,首先从以提高人口素质的文化建设入手,才有真正的经济发展出路,贫困地区才有可能从长期的贫困环境中解放出来。

第四篇: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整合教育资源

加大布局调整力度科学整合教育资源

----XX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总结

XX县位于鄂东南和湘鄂赣三省交界处,总人口47万,版土面积1986平方公里,下辖12个乡镇,186个行政村。现有各级各类学校180所,其中高中3所,职教中心1所,初中22所,小学154所(完小112所,初小42所),教学点61个。全县共有在校学生85727人,高中阶段在校学生11444人,初中30181人,小学36287人,幼儿园7815人(含学前班)。全县在编在册教师共3917人。

长期以来,我县始终坚持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作为提高办学水平,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早在1996年,全县有325个村,村村办完小,我们就制订了《XX县中小学布局调整三年规划》,拉开了校点布局调整的序幕;2002—2004年,实施了第二轮中小学布局调整;2005年,确定为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攻坚年。由于我们谋划早,动手快,措施得力,投入到位,校点布局调整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07年,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县“普九”进行了复查,各项指标全部达标,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我县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提高认识是打好布局调整攻坚战的前提我县地处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学校布局长期以来呈现出多、小、散的特点。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落实,农村人口出生率下降,中小学生源减少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据统计,1998年以前,我县每年小学招生达10000名左右,最高曾达到11166人;而2004年以来,每年小学招生只有5500人左右。有些地方校舍建好没几年,却因为生源不足而闲置。2005年,全县学生不足百人的学校(教学点)还有

120余所。学校虽小,但五脏俱全,建设、维修、设备配套等都需要投入资金,有限的资金撒了“芝麻盐”,带来的是人、财、物的浪费。此外,办学规模过小,功能不齐全,教师缺编且结构不合理,难以实现学科专业化要求,造成了教育教学质量的低下。特别是在一些偏远山村的教学点,办学条件差,教师实行包班制,课程开设不齐全,教学质量差,已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迫切需求。城乡差距引发了学生“择校热”,县城学校人满为患,乡村学校人去楼空,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与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矛盾日益凸现。因此,加快校点布局调整步伐,有计划地撤并那些规模小、质量低、效益差的学校,创建一批规模大、质量高的示范学校,成为提高办学效益,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必然选择。2005年,XX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打好布局调整攻坚战。我们认识到这是强力推进我县教育再上新台阶的一次大好机遇。因此,我们抓住机遇,狠抓落实,调整充实了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领导小组成员。我们还多次组织有关人员赴本省、江西、浙江和湖南省等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搞得较好的县、市进行考察学习,进一步开阔了思路和视野,坚定了信心和决心。我们认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不是我们愿干不愿干、想干不想干的问题,而是必须干和如何干好的问题。我们下定决心,把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作为我县教育“普九”达标后的二次攻坚,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力争实现我县教育的二次腾飞。

二、科学规划是打好布局调整攻坚战的基础

为积极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我县把学校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纳入XX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我们制订了《XX县近五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关于XX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的实施意见》,确立了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奋斗目标:以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为宗旨,以建设鄂南教育强县为目标,以“三个集中”(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区片集中,小学向乡镇所在地或中心村集中)为基本原则,以办好寄宿制学校为突破口,坚持“四个结合”(与薄弱学校改造相结合,与人事制度改革相结合,与优化资源配置相结合,与提高教育质量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科学整合教育资源,积极推进中小学示范化、现代化和特色化建设,逐步适应城镇化发展需求,实现公正、公平、优良的民生教育,使全县学龄少年儿童70-80%在城镇上学,享受优质教育。

三年来,我县先后撤并小学116所、初中6所,建成了寄宿制小学13所,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到2012年,力争再撤并小学34所,初中11所,全县保留各级各类学校135所,其中小学120所(完小33所,初小87所),初中10所,普通高中3所,职教中心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基本实现结构、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统一,整体办学水平跨入全市先进行列。

三、资金投入是打好布局调整攻坚战的保障

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资金是关键。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我县中小学校规模普遍较小,按照省、市督导评估的办学要求,普遍需要改建、扩建或新建。这样,新征土地、建设校舍、增添设备等,都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多年来,我们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多方筹措,逐步建立了多元化的资金投入保障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或学校建设补助。近五年项目学校累计完成投资5600余万元。二是合理处置闲置校产。对闲置校产置换、租赁、变卖所得资金全部用于保留学校或新建学校。2005年11月,XX县委、县政府将原XX卫校资产置换,在天城镇城北新区动工兴建县职教中心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175亩,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投资5000万元,2006年8月交付使用。XX县职教中心分设“三部一中心”,即中专部、职高部、短训部和

艺术中心,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于一体。2008年秋,在籍学生3762人,其中在校生2084人,实习生1078人。三是积极动员社会力量集资、捐资、投资办学。五年来共筹措社会资金4600余万元。

自1996年以来,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的累计投资达2.5亿元。为确保资金的使用效益,我们实施“阳光工程”,加强了对资金的审计监督,严格做到专款专用,对克扣、挪用资金的严肃查处。

四、狠抓落实是打好布局调整攻坚战的关键

我们采取多种措施,推动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向纵深推进。

一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我们把每年的八月份定为“全县布局调整和校园文化建设宣传月”,充分利用电视台、报纸、墙体广告等形式,对实施布局调整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大力宣传。同时,印发近10万份《关于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告家长书》,发放到每个学生家长手中。我们还特别注重发挥乡、镇人民政府的作用,通过组织召开座谈会,乡镇干部包村进户等,向群众耐心讲解我县布局调整的规划和意义,赢得群众的理解和认同,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

二是集中财力,重点投入,完善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我县地处深山区,崇山峻岭,人口分散,交通不便。多年的实践证明,只有大力创办寄宿制学校,才能促使分散办学模式向集中办学模式转变。为此,我们按照中小学示范学校创建的要求,大力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集中财力,重点投入,保证建成一所,完善一所,示范一所,着力把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做大、做优、做强。

为高起点、高标准推进我县寄宿制学校建设,2008年,我县将城产中学资产拍卖,在城北新区征地600亩,筹建XX县教育城。教育新城2008年第一期工程投资近1亿元,兴

建城关中学新校区,新校区占地面积240亩,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是县委、县政府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之一,整个工程由华中科技大学设计院设计,由中宇建设集团等6个施工单位承建。工程于2008年6月25日正式开工,2008年12月20日主体工程和配套工程将全部竣工,工期为179天,2009年春季城关中学新校区正式开学。教育新城教学楼、科技楼、学生公寓、学生餐厅、塑胶运动场、护城河等教学设施和绿化、美化设施一应俱全,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可同时容纳6000名学生就读。第一期工程竣工后,我们还将启动第二期工程,兴建少儿活动中心、小学、幼儿园、教工居住小区,占地面积160亩。教育新区第一期、第二期工程与已建成的职教中心和众望高中连成一片,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职教于一体,形成一座在全市乃至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规模较大的教育城。教育新城的建成,将彻底改变XX县城区教育资源不足的现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要。

2008年秋,全县建成高标准寄宿制学校3所,撤并小学16所、初中1所,并由县财政投入专项资金,为全县中小学新生更换了1万套课桌凳。明年计划再改扩建标准化寄宿制小学、初中各2所,撤并小学7所、初中9所。

三是全面启动,分步实施,典型引路,重点突破。为将校点布局调整工作扎实、稳步推进,我县制订较长时期的学校布局规划,先在部分基础条件好、工作力度大、成效明显、并具有代表性的乡镇、学校进行典型培植,进行重点指导,打造一批高质量、高水平、标准化的学校,吸引周边学生踊跃到这些学校就读。以点带面,典型引路,推动全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和示范学校创建工作的全面开展。

尽管我县在中小学布局调整方面做出了一些成绩,但与兄弟县(市、区)和先进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决心以本次会议为契机,虚心学习兄弟县(市、区)的先

进经验和做法,抢抓机遇,锐意进取,进一步深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为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五篇:企业转型是发展的根本出路

7月15日,昝局长的报告围绕企业转型展开,我们认真学习和领会领导讲话 从以下方面进行了学习和落实。

一. 对农村支局发展方式转变的认识

转变农村支局发展方式,探索农村邮政持续发展的新路子,市局把万亩示范田创建作为转变农村邮政经营模式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以邮政万亩示范田为基地,以合作社社员为纽带,以自主开发邮政综合信息管理系统为支撑,以产品作保证,以服务为手段,以活动做抓手”的农村邮政综合经营新模式。对内改变了员工传统的业务宣传和营销方式,有效凝聚了农村客户资源,让员工集中精力做好服务,进一步融合了邮政与农民的关系;对外帮助农民增产增收,邮政在政府和农民心目中的地位实现了明显提升。万亩示范田的创建,为全国邮政探索农村邮政新路子提供了借鉴,引起了集团公司市委市府的高度重视,万亩实验田创建初见成效。

二. 城区网点发展模式的转变

城区网点形象和竞争力提升,并且对县局主要营业网点进行装修改造,在新建网点中设置大客户室和理财室,增加自助设备布放。

三. 营销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

全市营销骨干规模不断扩大,营销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四. 社会代理渠道建设稳步推进

全市三农服务站保持1700处以上,建设酒水代理渠道2000处以上,建设便民服务站2300处以上。全面启动了与交通局的战略合作,并就代理汽车票、报刊零售进车站等内容达成协议。积极开展与供电公司、公交公司、广电局的合作谈判,逐步叠加公交IC卡充值、代收有线电视费等便民服务功能。

转型必须有实质性进展,才能开创邮政事业新局面;不能仅限于表面文章,而要突破性进展,这需要一代邮政人共同努力。否则,创员工幸福、企业和谐就是一句空话,只有大家心系一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

机要通信分局

2012-7-19

下载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整教育布局优化教育资源,是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出路.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方案[范文]

    庆阳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2008年—2012年)为了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布局,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特制定2008年至2012年全市教育布局调整规划。......

    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优化教育布局,整合教育资源,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需要。......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关于调整黄冈市区中小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工作方案 来源:黄政办发〔2011〕27号【摘要】 《方案》提出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改革教育管理体制,合理调整学校布局,科学配置......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是农业。值得深思之。站在当今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当今教育的属性是——教育是现代农业。为此,推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要着......

    关于教育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情况汇报

    关于教育布局调整城镇建设规划情况汇报一、教育布局调整1、基本情况邾城街是新洲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典型的郊区城镇,辖区100.78平方公里,人口17.3万;其中城区面积10平......

    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111

    调整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 促进水东教育均衡发展水东乡位于洞口县东北部,辖12个行政村,共182个村民小组,4459户,近两万人口,行政区域面积37平方公里。 2005年以来,我乡认真贯彻和......

    教育禹城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教育禹城市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根据市委、市政府编制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我市教育发展实际......

    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教育

    关于发展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教育 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事业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办好学前教育事业是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