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以燃气管网为例——城市典型灾害的综合风险评估技术
城市灾害风险评估—以城市燃气管网为例
摘要:以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为研究对象,从定性角度研究对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的方法。根据燃气管网事故的历史数据和燃气管网周边设施、环境数据,建立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指标体系评估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风险指标体系由管网脆弱性指标、事故诱导性指标、事故后果指标以及权重共同组成,综合描述燃气管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风险评估方法可以对城市燃气管网进行综合风险评估,为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机制提供依据。关键词:风险分析 燃气管网 风险评估 安全 引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对生活质量要求的逐步提高,城市燃气作为清洁、可高效利用的新型能源在民用、工商业、采暖、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利用。是否能够合理的利用天然气将成为衡量能源利用率、大气污染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标准。
我国城市燃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改善大气环境、节约能源为目的,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积极发展城市燃气,配合西气东输工程,积极利用天然气,改善沿线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加快燃气管网的改造,提高燃气供应系统的安全性,大力开拓天然气市场[1]。我国城市燃气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一切发展都以输配系统为桥梁[2]。管网既是燃气进行输送和分配的载体,也是解决输配矛盾的关键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速度的加快,许多中、小型城市和地区纷纷加大市政建设投资力度,敷设燃气输配管网,城市燃气事业步入蓬勃发展阶段,但也给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了一系列的安全隐患。
城市燃气管网的安全问题包括两类:一类是供气源头的规划、设计问题,如供气不足和供气设施的不完备使安全供气得不到保障;另一类则是由于燃气是易燃、易爆和高压气体,在供气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为保证广大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必要对燃气管网事故进行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体系
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既需要所涉及领域的专业知识,也需要依赖于所掌握的基础数据和资料,风险评估的指标能够同时描述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并充分考虑不同致灾因子相互耦合的影响;各指标的权重则能够综合评估、对比各种事故的重要性,通过分析得出最终的风险评估结果。
2.1 城市燃气管网评估的特点 EGIG(European Gas pipeline Incident data Group)对来自各个国家的的燃气管道事故历史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 [3]。事故管道基础数据包括管段的直径、压力、使用年限、涂层种类、管线埋深、材料等级和管壁厚度等;燃气事故的原因包括外部破坏、腐蚀、建造错误与材料失效、地质活动、误燃、维护与运行错误以及其他未知原因。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比对可以发现,燃气管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随管道直径、最小埋深、管道管壁厚度的增加而减小,随流量、运行压力、使用年限(建造时间长短)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建成后的燃气管网存在一定的固有风险,固有风险的大小与燃气管网的运行、施工建设情况有关,包括管输流量、压力、管道直径、最小埋深、管壁厚度和使用年限等。
燃气管网事故发生后,其事故影响范围和事故所造成的后果与燃气管网周 边设施分布有关,其影响因素包括人口密度分布、财产密度分布、大型公共设 施分布、其他城市生命线系统分布等;同时,事故影响范围也与燃气危害属性(毒性、易燃、易爆等)和环境因素(风力、风向、水源分布等)有关。
2.2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的选取
本文使用的指标体系由管网脆弱性指标、事故诱导性指标、事故后果指标组成[4]。其中,管网脆弱性指标和事故诱导性指标为可能性指标,事故后果指标为后果指标。
2.2.1 燃气管网脆弱性指标
管网脆弱性指标主要用于描述燃气管网应对燃气事故的脆弱性和突发性,即燃气管网系统的固有风险。可分为线路运行指标和铺设建造指标两类,见图1。2.2.2燃气管网事故诱导性指标
事故诱因指标主要用于分析事故受外界条件诱发的可能性,即燃气事故发生的外部原因。可以分为外界干扰指标、腐蚀指标、设计缺陷指标、误操作指标、地质活动指标五大类,见图2。2.2.3 燃气管网事故后果指标
事故后果指标主要用于分析事故发生的后果,即事故发生后对外部环境的影响,以及所造成的损失。可以分为泄漏危害指标和事故影响指标两大类。如图3所示。
2.3 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权重计算
指标的权重应当反映该因素所导致的危险因素演变为事故的可能性概率;后果指标的权重应当反映该因素所导致的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
对于可能性指标中的管网脆弱性指标,其权重的确定应当根据实际燃气管网的管线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度法计算权重,即权重与进行风险评估的燃气管网的实际属性有关,需首先进行管道运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再进行权重计算,评估燃气管网的固有风险值。[5-7]
图1 管网脆弱性指标
图2 管网事故诱导性指标
图3 管网事故后果指标
对于可能性指标中的事故诱导性指标,应当根据实际的燃气管网事故历史数据,通过可靠性工程数学概率统计的方法计算燃气管网失效率和可靠度函数,并通过可靠度函数确定权重。在计算过程中,首先计算二级指标的权重,再按二级指标类别依次计算三级指标的权重。
对于事故后果指标,其权重的确定可以参照肯特法指标体系中对于事故后果指标的设定思路进行确定,综合考虑燃气管网事故可能造成燃气管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城市生命线系统次生衍生灾害等不同事故后果,评估燃气管网失效可能造成危害的大小。对于处于相同城区的燃气管网,燃气管道周边设施和环境情况基本相同,可以采用相同的权重进行风险评估[8]。(1)评价指标的确定
所谓评价指标就是评价对象的各种属性或性能,它们是对被评价对象进行评价的依据。管道系统的评价指标按其属性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趋上优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评估结果越大;第二类是趋下优指标,即指标值越小,评估结果越大。
(2)最优指标集的确定
最优指标集是从各评价对象的同一指标中选出最优的一个组成的数集,它是各评价对象比较的基准。最优指标集和各评价对象的指标值共同组成指标集矩阵。
式中,Xi(k)表示第i个评价对象的第k个经模糊处理的指标值,即i为所评的对象,k为指标值。(3)
数据的规格化处理
在选取风险评估指标的过程中,为全面考虑影响风险评估体系的指标,会同时存在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因此,需利用等级值划分将定性指标量化为定量值,从而便于综合风险值的计算。
其次,在选取的指标体系中可能同时存在正相关和负相关的指标。因此需将与综合风险值为负相关的评估指标转化为正相关。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可以运用灰色关联倒数[9]化像定理,求指标的倒数,将负相关转化为正相关。
最后,由于参评指标通常具有不同的量纲,因而必须对其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采用均值化变换,即每列的值均除以各列的平均值:
(4)计算关联系数
比较绝对差数列得到Δmin 和Δmax,根据关联系数公式计算:
式中ρ为分辨系数,取值[0,1],其值的大小只影响关联系数的大小,不影响关联序,一般取中间值0.5。(5)计算关联度
根据关联度公式,可得比较数列Xj对参考数列X1的关联度,即对各列求平均,得到每列的平均值:
(6)计算关联系数平均值
同样按上述步骤,依次改变参考数列,求出所有两两数列的关联度值,得到关联矩阵 R(n×n),其中R的对角元素均为1。求出关联矩阵 R中各行平均值ri
(7)计算指标权重
根据实际的燃气管网事故的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即可计算得出各级指标的权重。
3.风险评估及实例
管道的风险评价由于管道各段工作条件的多样性,整条管道各段的风险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对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必须对整个燃气管网进行适当的区域划分,根据管段属性将燃气管网划分为不同的管段。划分管段的状态特征包括:周围人口密度、环境土壤条件、防腐层状况、管道使用年限、管道设计与运行参数等[10]。
3.1 风险评估的步骤
(1)收集、整理燃气管网的基本数据,包括管网运行参数和管道数据、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数据、燃气管网泄漏事故原因等历史数据;
(2)根据数据信息,根据数据信息的种类和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计算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权重;
(3)根据燃气管网数据信息,对燃气管网的风险进行评分。[11-12]包括:根据燃气管网运行参数和管道数据信息,对燃气管网脆弱性指标进行评分;根据燃气管网周边环境和管网运行情况,对燃气管网事故诱因指标进行评分;根据管输介质危险性及影响范围内周边环境和设施的数据信息,对泄漏事故后果指标进行评分;(4)根据评分结果,将管网脆弱性指标、事故诱因指标、泄漏危害指标和事故后果指标相乘,计算燃气管网的综合风险评估值[13-14],并根据风险评估值评定燃气管网的风险等级,进行风险管理,制定改进措施。
3.2 风险评估实例
本文选取一个小型城市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共有95个管段和92个节点,其基础数据包括管线材料、埋设方式、管径、管长、管壁厚度、防腐层种类、防腐层电阻、土壤腐蚀性、漏点线密度、是否有阳极保护、运行年数、管地电位、设计压降、设计流量、上点埋深、本点埋深、权属单位、埋设时间、设计压力级和所在地点等。燃气管网的拓扑结构见图4。
图4 燃气管网的拓扑结构图
图5 燃气管网的定性风险评估结果
根据该小型城市燃气管网运行数据和环境数据,运用上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进行风险评估,结果见图5所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的大小,利用统计学的分位数法将所有管段分为四类,并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进行标识。根据这一分类方法,每一类别中均包含相同个数的元素。因此,在风险评估结果示意图中,标识为红色的管段,代表风险评估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位于前四分之一的管段,即为风险最大的部分管段;而标识为蓝色的管段,代表风险评估结果从大到小排序位于后四分之一的管段,即为风险最小的部分管段。4.结论
本文以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为研究对象,根据燃气管网事故的历史数据和燃气管网周边设施、环境数据,建立城市燃气管网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为城市燃气管网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为建立预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机制提供依据。所提出的风险评估方法具有普遍性,可以广泛应用于城市燃气管网的风险评估,并可根据评估目的的不同和基础数据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风险评估。[15]
风险评估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行风险控制,为决策者提供制定措施的依据。因此,风险评估的结果具有较强的时效性,如果能够将前面的工作系统地集成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上,通过简便的操作对大的燃气管网进行风险评估,并通过可视化的方式进行直观的显示,就可以更好地为风险控制的决策服务。参考文献
[1] Montiel H, Vilchez JA, Amaldos J.Historical analysis ofaccidents in the transportation of natural gas.J.Hazardous Materials.1996, 51:77~92 [2] 于京春,解东来,马冬莲等.城镇燃气管网风险评估研究进展及建议.煤气与热力,2007,27(12):38-42
[3] European Gas Pipeline Incident Data Group.7th Report of the European Gas Pipeline Incident Data Group.2008 [4]杨印臣,陈秋雄.城市燃气管道风险评估现状及改进.天然气与石油,2006,24(4):32-35
[5] Jonkman S N, van Gelder P H A J M, Vrijling J K.An overview of quantitative risk measures for loss of life and economic damage.J.Hazardous Materials, 2003, 99:1-30 [6] Vrouwenvelder ACW M, Lovegrove R, Holicky M.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mmunica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Safety, Risk and Reliability—Trends in Engineering, Malta, 2001:1-6 [7] Cagno E, Caron F, Mancini M, et al.Using AHP in determining the prior distributions on gas pipeline failures ina robust Bayesian approach.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 Safety.2000, 67:275-284 [8] Bonvicini S, Leonelli P, Spadoni G.Risk analysis of hazardous materials transportation::evaluating uncertainty by means of fuzzy logic.J.HazardousMaterials.1998, 62:59-74.[9] H.S.Gau, C.Y.Hsieh, C.W.Liu, Application of grey correlation method to evaluate potential groundwater recharge sites.Stoch Environ Res Risk Assess.2006, 20:407-421 [10] 唐子烨,马宪国.城市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可靠性分析模型研究.广西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2003,28(3):241-245
[11] Jo Y D, Crowl D A.Individual risk analysis of high-pressure natural gas pipelines.J.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8, 21:589-595
[12] Metropolo P L, Brown A E P.Natural Gas Pipeline Accident Consequence Analysis.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imulation in Risk Analysis & Hazard Mitigation.Sintra, Portugal, 2004:307~310
[13] Jo Y D, Ahn B J.A method of quantitative risk assessment for transmission pipeline carrying natural gas.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05, 123:1-12
[14] Sklavounos Spyros, Rigas Fotis.Estimation of safety distances in the vicinity of fuel gas pipelines.J.Loss Prevention in the Process Industries.2006,19:24-31 [15] 刘斐,刘茂.城市燃气管线的定量风险分析.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9(6):31~36
第二篇:对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认识——以佳木斯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步骤为例
对如何开展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的认识——以佳木斯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步骤为例
(1、佳木斯市河道管理处,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2、佳木斯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摘要: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同时,地下管线的图纸、资料又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因此佳木斯市高度重视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下面就普查工作的具体工作谈些看法。关键词:地下管线;普查任务;保障措施
地下管线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地下管线包括给水、排水、燃气、热力、电信、电力、工业管道等几大类,它就像人体内的“神经”和“血管”,日夜担负着传递信息和输送能量的工作,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被称为城市的“生命线”;同时,在进行城市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中,如果没有完整准确的地下管线信息,就会变成“瞎子”,到处碰壁,寸步难行,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即地下管线的图纸、资料又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基础信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完善的城市功能所形成的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加快经济发展,加速现代化进程的保障。城市发展越来越快,负载也越来越重,对地下管线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城市地下管线管理滞后于城市的发展,其混乱无序的状况,已成为城市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城市化,城市灾害的危害日益突出,尤其是迅速膨胀发展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城市的自然灾害、环境灾害和人为灾害都十分严重。一个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具有安全保障、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和灾害,能够做出快速的正确决策和有效的救援响应。所以,要从城市发展战略高度来认识地下管线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与地位,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是城市自身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需要,是防灾和应付突发性重大事故的需要。对维护城市“生命线”的正常运行、保证城市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正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周总理指出的“搞好地下管网建设对现代化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七十年代万里同志指出“搞好城市地下管网建设是为子孙后代造福的大事,是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提高认识,把城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纳入日程。为了全面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网的现状,加强城市地下管网的规划、管理,建立地下管网信息化管理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根据建设部《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网规划管理的通知》精神和具体规范要求,切实做好普查工作的落实,下面就普查提出几点建议: 1 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36号《城市地下管网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为依据,以管网规划管理技术规范为标准,按照密切协作,部门联动、分工负责的方针和技术规范、数据准确、资料翔实的原则,对全市近郊区地下管网现状分阶段、有重点地进行全面普查,力争尽快全面掌握和摸清城市地下管网分布情况,建立地下管网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实现对地下管网的动态信息化管理。确定主要普查任务
收集整理现有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工业管道等地下管网分布资料,及时进行汇总和登记,弥补资料空缺;探测完成城市主次干道地下管网分布情况,弄清城市地下管线的现状;将探测成果按照1∶500绘制管网图册,形成档案成果;建立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实现全方位动态信息化管理目标。普查范围
普查范围应为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建成区范围。具体措施
严格按照建设部《城市测量规范》和《城市地下管网探测技术规程》,结合不同地区实际,采用不同探测方
法、装置类型和工作参数对近郊区地下给水、雨水、污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工业管道等管网进行探查,确定地下管网定位定深,确保普查成果的准确、系统和完整。普查步骤
普查工作可分四个阶段进行。
5.1准备动员阶段
成立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加强与相关部门、相关单位的协调配合,形成普查工作合力。开展基础调研工作,分析确定普查范围,制定普查技术标准和具体实施方案,确定普查工作量、普查方法,并合理预算普查经费,保障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5.2资料收集整理阶段
收集、整理各管网管理部门或产权单位现有管网资料(包括地下管网竣工图、技术说明与成果表以及地下管网报批的方案图、施工图与技术说明)。普查办负责收集相关的1:500带状地形图,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制定详细的管网数据库设计、管网调查技术要求。着手开展管网信息系统开发工作,购置用于管网建设信息系统的软硬件设备,指定工程监理机构,完成普查招标工作。
5.3管网调查及系统建设阶段
各施工单位分阶段、按计划展开管网探测工作。监理机构进行普查质量全程跟踪监督与阶段性成果检查。完成信息系统软件开发工作,及时将验收合格的数据进行入库处理,建立地下管网动态管理信息系统。
5.4工程验收阶段
在每个调查标段完工后,由普查办组织专家对普查标段成果进行验收,并将成果资料提交下道工序使用。在全部工程完成后,由普查办组织专家对管网管理信息系统进行验收。保障措施
此次地下管网普查工作任务重、周期长,对全市今后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居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大决定意义。为加强领导,便于协调,市政府决定成立佳木斯市地下管网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全面负责地下管网普查工作计划、进度安排及全程监理。市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此次普查工作,切实采取措施,及时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协调班子,全力配合普查部门对现有地下管网信息的收集、整理,为全面完成普查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和人力支持。普查和勘测部门要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组织建立我市地下管网普查骨干队伍,采取行之有效地勘察技术手段和科学设备,全力开展普查工作,确保普查成果的准确性、系统性和完整性。经费的投入将直接影响到普查工作的深度、进度和精度。市财政部门要加大对普查经费的落实力度,优先满足普查经费需求,全力做到经费保障,确保普查工作顺利进行。
第三篇: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教案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教案
课程标准
1-2-8描述世界一些地区和国家不同的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点。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描述莫斯科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学会分析城市选址时应考虑的自然条件;通过分析图文资料,认识莫斯科的人文特色,理解莫斯科的历史与现代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
2、能力目标:学会收集并整理资料,掌握从地图、图表和材料中获取有用信息得出结论的技能;学会认识城市的基本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城市生活中蕴含的人文精神,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认识莫斯科的自然环境条件和人文特色。教学难点: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提炼认识城市的方法。
课前准备: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莫斯科的图文资料(分组进行)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如果我们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应该如何认识它? 生答:去旅游。(预设答案)师问:同学们答得有道理,但是如果想去这座城市旅游没钱又没时间怎么办?由此导入新课:让我们看图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二)读图导学,探究知识
1、请学生结合《世界的国家和政区图》,描述俄罗斯在世界的位置。(教师预设答案:俄罗斯位于亚欧大陆的北部,地跨亚欧两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北邻北冰洋、西邻波罗的海,东邻太平洋,纬度范围大体处于北纬40°~75°,东经30°~西经170°。)
根据图4—40,尝试描述莫斯科在俄罗斯的位置。
学生看图回答:莫斯科位于俄罗斯的西部,属于俄罗斯的欧洲部分。教师也适当地补充一些莫斯科的资料及与圣彼得堡的相对位置。(参考教师用书第220页和图册第64页)
2、指导学生结合资料1和图4—41,思考:莫斯科市最初建立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哪些条件?(防卫与交通条件)
它是如何考虑这些条件的?(建城之初选址于两条河流交汇处,既便于防卫,又有利于交通)
延伸拓展:你认为一个城市的选址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看书归纳:地形、气候和水资源等自然条件。
3、引导学生阅读资料2和图4—42,教师可补充俄罗斯的气候图、莫斯科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图文资料分析莫斯科的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
学生看图归纳:莫斯科地处东欧平原,平均海拔120米,地势略有起伏。一月平均气温-10.2°C,7月平均气温18.1°C,年平均降水量582mm,较湿润。水文:蜿蜒穿过市中心的莫斯科河。【教师总结】莫斯科位于东欧平原,地形平缓略有起伏;气候冬季寒冷,夏季温暖,全年降水较均匀,属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候,莫斯科河穿越而过,既为工农业提供丰富水资源,又有航运之利,适合建立和发展城市。
(三)回顾总结,提炼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课前让学生分组收集有关莫斯科的图文资料,每组负责收集一个方面的资料(分成五个小组)每组根据收集到的资料设置问题,相互提问(幻灯片超链接选择每组及问题),学生解答,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炼莫斯科城市的特色。
(1)城市布局组 幻灯片出示图片,观察左图并思考:莫斯科的城市中心在哪?城市布局呈什么形状?
生答:环形,放射,严整,蛛网。(2)城市建筑组 幻灯片出示图片,观察下列图片,结合所给信息,说说莫斯科的建筑有什么特色? 生答:历史悠久,丰富,高大,美丽雄伟,古老,颜色艳丽。(3)城市工业组
幻灯片出示图片,教师提问:你觉得莫斯科工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莫斯科工业在整个国家处于怎么样的地位?
生答:发达,高科技。莫斯科是俄罗斯最大的工业中心。(4)城市文化组
幻灯片出示图片,根据图片,概括莫斯科人在文化生活方面的特点? 生答:水平高,氛围浓。(5)城市交通组
幻灯片出示图片,①根据图片,归纳莫斯科城市交通的总体特点?
②根据莫斯科的地铁线路图和地铁站图,说一说莫斯科地铁线路的构成形式,并对其地下交通系统作一评价。
生答:枢纽,四通八达,极为便利。
教师让学生补充课前收集到的有关的莫斯科特色的资料,上台展示。(政治、体育、民俗等)
(四)比较学习,拓展知识
延伸拓展:在认识莫斯科的基础上学会如何认识一座城市,采用哪些方法? 生答:自然环境,人文……地图、上网、实地、表格、数字、视频…… 最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上述特色的一个方面,设计一张莫斯科城市的名片,并说明你的设计理念。(发给每个学生一张空白名片)
(五)课堂小结:请你用一句话来表达学完本节课后,你的收获,感悟……
(六)布置作业:完成《历史与社会》作业本上第71—74页的相关作业。板书设计:
综合探究四如何认识城市——以莫斯科为例
莫斯科:地理位置:
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资源):
人文特色:布局、建筑、工业、文化、交通
第四篇: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 ———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
2011年第10期No.10,2011浙 江 社 会 科 学ZHEJIANG SOCIAL SCIENCES2011年10月Oct.,2011 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 ———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 □ 朱胜进
内容提要 浙江省杭州市按照中央关于完善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加强社区建设,创新社区管理的要求,在社区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如今社区工作者在解决社会问题、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成为现代社会建设新型社区的关键所在。本调研综合运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等,对杭州市的三个典型社区的社区工作者进行了调研,展现了杭州市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及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调研结果提出了对策和建议。关键词 城市社区工作者 杭州市 上羊市街 王马社区 小营巷 典型社区作者朱胜进,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 310027)
一、引言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也是城市管理的基本单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社区在缓解社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功不可没,社区工作者作为一支在新形势下应运而生的新兴工作团队,已然成为了社区建设的主体力量,其肩负的责任也越来越重。从60年前的居委会演变至今,社区工作者已成为和谐社区建设的直接承担者、社区服务直接提供者、社区矛盾协调者、社区文化组织者、文明行为引导者、居民心理疏导者、居民就业指导者和居民生活的关心者。政府在不断实践过程中逐渐认识到社区和社区管理的重要性,多数居民因生活诉求在社区帮助下解决,也逐渐提升了对社区的信任。近些年,国家已经相继出台法律法规保障社区工作者的权益。按照中央要求,围绕“全国领先,全省示范”目标,扎实推进社区党组织为龙头的社区建设工作,杭州市近几年在社区建设方面实现了四个“全国第一”。2008年出台了“ 1+4 ”文件,深入推进“三位一体”社区管理体制改革。2009年,第一个实现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化,制定《关于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和《杭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等政策文件,在一定程度上为杭州市的社区建设及社区工作者管理工作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社区基层组织建设水平,使杭州市的社区建设工作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就目前来看,社区工作者队伍仍存在诸如工作任务繁重、职业身份不明、承受较大压力等问题。
二、研究评述社区工作即运用专业知识,以社区和社区居民为工作对象,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协调利用社区资源,预防和解决社区问题,增强社区的自治水平和管理水平,增进社区福利,促进社区的全面进步和发展。① 《社区建设》一书认为:“社区工作者是以社区及居民群体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专业人员”或1 4 1 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 “以社区工作为主要方法的社会工作人员”。② 但目前中国的行业和职业分类中,尚未将“社会工作”或“社会工作者”列入其中,专业社区工作者的身份还处于辩识之中。国内关于社区工作者的研究,主要有 ③④⑤⑥ :1.社区工作者素质研究;2.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研究,如钱兆永的《规范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道路》;3.社区工作者管理的研究;4.社区建设模式中涉及的社区工作者管理研究,等等。
三、调研结果与分析浙江省长三角城乡社区发展研究院在杭州市选择社区建设极具代表性的上羊市街、王马社区和小营巷三个典型社区开展走访调研工作。整个调研过程主要通过文献法、问卷调查法以及访谈法获取相关资料,共针对社区工作者发放问卷55份(回收100%)以及社区居民调查问卷100份(回收率93%)。充分考虑年龄、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内容、工作时间等因素后,选择社区工作者10人,对涉及工作压力、职业身份、福利待遇、激励措施、发展前景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访谈。
(一)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基本现状1.性别构成在被访的三个社区共55名社区工作者中,男性20名,女性35名,与其它地方及全国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性别结构情况 ⑦ 比较,性别比例仍是女性占大多数,但该地区比例并没有过大的失衡。(如图1)图1 社区工作者队伍性别构成2.年龄结构截止到2011年,杭州地区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已经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特点,除去1人未做填写,54名社区工作者中,30岁及以下的人员比例占到了56.4%,累计到50岁已经达到了92.7%。(如表1)表1 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年龄结构年龄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30岁及以下 31
56.4
56.431-40岁 11
20.0
76.441-50岁 9
16.4
92.750岁以上 3
5.5
98.2总体 55
100.0
100.0
3.政治面貌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是社区工作的关键。在调查的55名社区工作者中,党员人数达到26人,占47.3%,团员15人,占27.3%,民主党派1人,无党派13人。4.文化程度在调查的55名社区工作者中,文化程度主要以大学本科居多,有28人,占50.9%;大专文化水平的18人,占32.7%;只有两名硕士研究生学历的人加入到社区工作者队伍(见图2)。相比全国及其它地区的社区居委会成员,该地区社区工作者的文化水平整体相对较高,但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其中系统学过社会学,社会工作学等课程的专业人员还是很少,只有10.9%。(如表2)因此,社区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图2 社区工作者文化程度层次比例表2 社区工作者的专业情况社会工作者专业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是 6
10.9
10.9否 48
87.3
98.2未填 1
1.8
100.0总数 55
100.0
100.0
5.工作年限2 4 1 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从表3中可以看出,在调查的社区工作者中有1-3年工作经验以及刚进入该工作岗位的人员较多25人,占45.5%;4-6年工作经验的13人,占23.%;7-9年工作经验的8人,占13.5%;10年及以上的9人,占16.4%。表3 工作年限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1-3年及以下 25
45.5
45.54-6年 13
23.6
69.17-9年 8
14.5
83.610年及以上 9
16.4
100.0Total
55
100.0
100.0
6.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从社区工作者的角度,调查了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问卷分析显示:社会认同度低、身份地位不明成为了队伍建设的最主要问题。表4 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频数 选择百分比 百分比人数少 18
32.7% 18.2%整体技能水平不高 6
10.9%
6.1%年龄结构不合理 5
9.1% 5.1%身份地位不明 33
60.0% 33.3%社会认同度低 37
67.3% 37.4%其他 0 0 0
表5 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频数 选择百分比 百分比人数少 34
37.4% 23.1%整体技能水平不高 24
26.4% 16.3%年龄结构不合理 21
23.1% 14.3%身份地位不明 25
27.5% 17.0%社会认同度低 37
40.7% 25.2%其他 6
6.6% 4.1%
从社会公众的角度,对于当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社会认同度低,人数少是最大问题,其次身份地位不明,整体技能不高,年龄结构不合理也是不可小视的问题。针对社区工作者的认知程度在社会公众中开展调查,有52.7%的公众选择了“熟悉”,41.9%的公众选择“听说过,但具体不清楚”,另5.4%的公众则完全没听说过。从社区工作者对自身的认知程度来看,访谈中发现对于社区工作者来说,普遍是把社区工作当做一种职业,而非事业在做,问卷分析显示现在社区工作者从事社区工作的主要原因,就是就业、养家糊口和补贴家用,而实现个人价值、助人自助为动机的则较少,甚至有18.2%的人根本说不清楚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份工作。(如图3)图3 从事目前工作的主要原因
(二)社区工作者的岗位工作分析1.岗位设置和选聘杭州市的社区工作者在岗位设置上实行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三位一体”、交叉任职、合署办公的社区管理体制。具体岗位设置包括:社区党委(总支、支部)书记、社区居委会主任、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站长、社区党委(总支、支部)副书记、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站副站长、社区专职党务工作者、社区福利保障委员、社区治安调解委员、社区宣教文体委员、社区公共卫生委员、社区环境保卫委员、社区专职劳动保障(再就业、退管)管理员、社区专职帮扶救助管理员、社区专职外来人口管理员等。同时社区工作者的录用采取选任和招聘两种方式。选任是指按照《中国共产党章程》和《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选举工作暂行条例》的有关规定参加选举并当选,或者被任命担任社区党组织职务的及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参加选举,当选为社区居委会主任、副3 4 1 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主任和委员的。招聘是指按照《杭州市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试行)》有关规定,采取向社会公开招聘、民主选举、竞争上岗等办法选聘社区工作者。⑧ 在调查的三个社区55名社区工作者中,从事社会工作管理职能的14人,占25.5%,社会工作服务职能的41人,占74.5%。其中通过选任的9人,占16.4%,招聘的46人,占83.6%。2.工作责任目前,杭州市社区工作人员主要向社区居民提供计生、民政、劳保、退管、综治、帮扶救助等公共服务。具体面对的服务人群见表6。3.工作条件在调查中,接受访谈的社区工作人员对自己的工作环境相对较为满意,主要认为硬件设施上配套较为完善,并能够感受到社区领导和同事的关心和尊重,但普遍认为社区工作者由于权力受限,服务人群的不理解等原因,往往得不到居民的尊重和认可,而且社区工作者们普遍认为自身所承担的工作强度大,压力重。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关于社区工作者的压力来源(如图4),87%的人选择了b2:工作任务量大,事务繁多,其次是b8社会地位低下(40.7%),其他压力来源降次依次为b3发展前途渺茫(11.8%),b5考核压力(11.2%),b4服务面对对象落差较大(10.5%),b7缺乏工作管理自主表6 工作服务对象频数 选择百分比 百分比老年人 22
40.0% 15.7%低保户 13
23.6% 9.3%妇女 16
29.1% 11.4%残疾人 10
18.2% 7.1%计生对象 10
18.2% 7.1%下岗失业人员 11
20.0% 7.9%社区矫正对象 12
21.8% 8.6%吸毒人员 11
20.0% 7.9%优抚对象 8
14.5% 5.7%其他 27
49.1% 19.3%表7 工作强度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较小 1
1.8
1.8比较适中 6
10.9
12.7偏大 33
60.0
72.7太大,难以应付 15
27.3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表8 工作压力 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较小 2
3.6
3.6适中 5
9.1
12.7较大 30
54.5
67.3很大 18
32.7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表9 工作条件满意度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满意 4
7.3
7.3比较满意 5
9.1
16.4一般 33
60.0
76.4不太满意 11
20.0
96.4很不满意 2
3.6
100.0总体 55
100.0
100.0权(8.6%),b6个人安全保障问题(6.6%),b1工作所需技能要求太高(3.9%),b9其他压力(2.0%)。图4 压力来源分布4 4 1 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在当前工作中,社区工作者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问卷中多项选择的结果分析显示,55名社区工作者中,63.6%的人都选择了社会认可度太低是其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其次为报酬太低(49.1%),工作难度太大(29.1%),工作经费不足(23.6%),其他(7.3)。图5 开展工作的最大困难表10 月收入情况(人民币)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900元及以下 2
3.6
3.6900-1400元 5
9.1
12.71400-2000元 28
50.9
63.62000元以上 20
36.4
100.0Total
55
100.0
100.0
表11 报酬满意度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满意 2
3.6
3.6比较满意 2
3.6
7.3一般 21
38.2
45.5不太满意 25
45.5
90.9很不满意 5
9.1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4.薪酬福利经调查,杭州市社区工作者的薪酬待遇在全国范围来看,属于中等偏上水平,五险一金基本普及了所有社区工作者,但相对于他们的付出以及相比较其它行业,仍属于低收入水平群体。现今,基于杭州市平均工资水平,社区工作者初入职的扣除所要缴纳的各种费险等,每月最终到手不到1700元,具体工资收入情况见表10。对于自己的付出和工资报酬,随着物价房价的上涨,社区工作者的生活基本保障亦存在困难,在报酬上整体满意度偏低,访谈中有社工称他们是“干公务员的事,拿清洁工的工资”。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成为了社区工作者口中的高频语句。5.教育培训社区工作者的能力高低决定着社区建设的发展水平,对社区工作者的培训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工作。杭州市按分级负责的原则对社区工作者开展培训,内容包括政治理论、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及知识更新等,类别也分为了任职培训、岗位变动培训和培训。⑨ 调查显示,55人中有32人在能力素质的提升上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单位组织培训”,占到了58.2%,另34.5%的人选择“自学”作为自己主要的提升渠道,访谈中当问及“认为参加培训是否有很大帮助,您平时最主要的学习方式是什么”时,部分人表示:虽然针对各种服务组织了培训,但相对来说多流于形式,真正帮助并不大,如果想更好的开展工作,必须更多的借助书籍、政策文件、新闻、报纸、专业网站、参加职称考试等其它途径进行自学。另有7.3%的人选择了自费参加培训。表12 是否接受过专业培训频数 百分比 累积百分比有 45
81.8
81.8没有 8
14.5
96.4未填 2
3.6
100.0总体 55
100.0
100.0
四、调研结论
(一)杭州市各级政府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规范化管理十分重视,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政府文件对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管理进行规范。如今杭州市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结构上性别较为均衡,且已呈现年轻化,政治文化水平都有显著提高,可见近些年的政策措施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杭州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状况。
(二)目前,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仍然存在以下问题:5 4 1 朱胜进: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的现状调研———以杭州市典型社区为例第一,职业身份模糊,社会地位低下。目前国家颁布的职业分类还没有将社区工作者列入其中,没有明确社区工作是一门职业,社会认同度也低。社区工作者的职业类别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他们在填写各类表格时遇到职业类别这一栏,仍然不知道该填什么。其直接后果是社区工作者工作的资格认定和职称评定难于解决,晋升机制缺失,对所从事的工作无法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难以将其视为一项事业,更无法从中得到自我的肯定。这直接影响了社区工作者的从业热情和动机以及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加之各种原因致使工作开展效果无法使社区服务对象满意,而居民又不了解社区工作者的身份定位、责权范围,很难做到对社区工作者的理解,从而很大程度上导致了社会各界不接受不认可,认同度低下的现象。第二,劳动关系不明,基本权益无法落实。社区工作者大部分是由社区街道办事处面向社会招聘,按理社区专职工作者与街道办事处应该是形成一种劳动合同关系,而杭州市在2003年、2005年以及2009年都是与不同的机构组织签订合约,如今合同签订方是社工协会。此外由于劳动关系不明,社区专职工作者本应享有我国《劳动法》规定的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但事实上社区专职工作者的工资及其劳保、医保、养老金、住房公积金、工资待遇的调整等等,以及规定的两年一次的体检,三年一次的旅游,都缺乏相应的法律保障,在贯彻执行时难免会打折扣。第三,职责范围不清,工作压力过大。随着社区服务的重要性被不断的提及,大量的公共服务职能延伸到社区,与老百姓直接面对面,提供第一手的公共政策和讯息。不论是人口普查、车位调查、经济普查、文明城市的创建等等工作的最终落脚点都在社区。社区工作者在一时间成了最基层的公务员,一定意义上他们为上级某些机关单位的公务员分担了大部分的工作,诸如信访慰问、费用的收取、垃圾分类、社区泊车、无证摊贩的治理等非本职的工作,行政负担过重。正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任务名目繁多,事务繁杂,社区工作者却在很多事务上无权也无力解决,最终无法得到社区居民的理解和认同,成了居民怒气的转嫁者,名副其实的“夹心层”,工作开展困难,个人成就感无从获得,加之考核内容和形式不够灵活,更让社区工作者倍感压力。第四,工资收入偏低,发展前途渺茫。在问卷调查和访谈中,社区干部普遍反映社区工作者收入水平太低,自己承担的实际工作量与实际收入水平之间的差距过大,很难留住和吸引人才,在深层次上影响社区干部队伍的稳定性和工作的积极性。在调查时,绝大多数被调查者对自己的工资收入并不满意,尤其是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对于一个大学毕业生来说,拿到每月1000来元的工资已无法满足现在生活的基本需求,现今社区工作者队伍正在逐渐的年轻化,这更将严重影响到队伍的稳定性。而实践也证明了这支队伍的流动性太大,不仅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同样也不利于这些年轻人的发展。
五、对策与建议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全国,如北京、上海、南京、宁波、重庆等地在推进社区专职工作者专业化、职业化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对于其它地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有着极其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管理的加强和现代新型社区的建设,关键在于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设。第一,从法律上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实行分类,走职业化、专业化的道路。社工在香港等地是一个重要的职业,而目前在我国的大部分地区,社区建设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社区工作者的身份、角色定位与所承担的实际任务不相一致,责权不相称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社区工作者身份地位不清,界定不明,没有正式编制,既不是公务员,又不是企事业单位,身份地位极其尴尬。因此,从法律上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职业身份,逐级解决社区工作者的编制问题,迫在眉睫。同时,制定全国统一的职业规范标准,各地政府结合当地实际制定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保障社区工作者各项权益。第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减轻社区工作者的工作负担。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工作任务量大,事务繁杂,而大量的任务来自于行政工作的下放。因此,要减轻社区工作者的负担,就要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部门、街道与社区的关系,进一步增强社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制定6 4 1 浙江社会科学2011年第10期 《社区自治法》,以明确社区居委会的法律地位,明确社区工作者的范围、权利、职责等。制定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对参与社区建设的各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所属地位进行明确的划分和界定,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避免在工作中出现断层、空白点和交叉点,以便各个主体在工作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既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又互为支持,通力合作,减轻社区工作者的负担,同时淡化社区工作的行政色彩,减少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依赖感,使社区建设朝着有序协调的方向良性发展。此外可大力培育社区民间组织,社区志愿者等来协助开展社区工作,以有效减轻社区工作者的事务性负担。第三,制定工资福利标准,提高收入水平;完善晋升机制,点亮发展前景。社区工作者队伍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队伍的年轻化,离不开那些具有青春活力,创新精神,充满热情的年轻大学生的加入。但现实情况是社区往往很难留住他们。主观原因固然存在,但社区工作任务繁重工资待遇水平低是不争的事实。虽然杭州市的社区工作者在招聘时面向杭州市本地人员,但是这些年来,随着物价的上涨,房价的攀高,对于二、三十岁面临着成家立业的一代人来说,这点工资根本无法承担。因此,政府应合理调整社区工作者的收入,制定人性化的工资福利制度,建立工资收入自然增长机制。建议明确规定工资增长的标准,同时完善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年轻人加入到社区队伍中来,确保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稳定。第四,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大环境。社区工作者难以获得居民的理解和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社区对自身的宣传力度不够。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让全社会了解社区工作、重视社区工作是目前急需开展的工作之一。社区可以通过报纸、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将社区和社区工作者介绍给社会大众,不但能给社区工作者带来荣誉感,也可以增加他们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多多开展与社区工作相关的调研工作,深入了解社区,了解社区工作者,倾听他们的心声和诉求,使社区工作者感受到各界对他们的关心和重视。此外,通过举办社区知识竞赛、先进社区工作者报告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以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同时,积极推动社区内的政府、企事业单位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实现社区内资源共享,从而合力建设新型特色社区。注释: ① 向征:《目前我国社区工作者队伍的现状调查》,华中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第17页。② 于雷、史铁尔:《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中国轻工出版社2005年版,第165页。③ 吴帅:《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基于苏州市古城区的调查》,硕士论文,2010年4月份。④ 王柱国:《和谐社会视阈下的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研究》,《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第4期。⑤ 张纪、刘淡:《城市社区工作者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1年第5期。⑥ 刘江红:《城市社区工作者管理模式研究———以长沙市雨花区侯家塘街道为例》,国防科技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年。⑦⑨ 郑权:《中国社区基本情况调查报告》,《社区》2005年第11期。⑧ 《杭州市社区工作者管理规范》,杭社建〔2009〕7号,2009年12月。责任编辑 徐东涛(见习)7 4 1
第五篇:浅谈地方性气候对城市灾害发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浅谈地方性气候对城市灾害发生的影响及相应对策
——以杭州市萧山区为例
[摘要] 针对杭州市萧山区平原地区的实际,一方面对气候引起的萧山区地方灾害进行分析,另一方面面对未来气候的不确定因素和趋势进行预测,根据现有的萧山应对灾害的放灾减灾措施,分析现有措施,并提出新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气候灾害 对策和措施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位于浙江省北部,钱塘江南岸,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南缘。总面积1420.22平方千米,其中平原(含海涂围垦)占68%,是一个以平原为主的地区。萧山的发展与建设,无论在科学论证还是在工作实际中,很大程度上要考虑气候因素,特别是气候灾害的因素。
1.气候灾害及产生的影响
萧山区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明,由于季风及台风活动,气候灾害较为频繁,损失较大。
1.1气候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
萧山地势南高北低,北部为濒海平原,中部为河谷水网平原,历史上发生的气候灾害有暴雨、洪涝、干旱、冰雹、大雪、冻害、高温、台风、风暴潮等18种,尤以水灾为多。特别是钱塘江河口段是举世闻名的涌潮区,受洪潮相互作用,滩岸淤湖无常,易决堤为患,浦阳江、永兴河集雨面积较大,下游河道迂回曲折,河床坡降小,汛期易受富春江水倒灌及钱塘江潮汐顶托。
据统计,自1954年至1999年的四十六年中,萧山共发生严重灾害性水灾30次,为1.5年一遇,而一次受灾面积10万亩以上的有17次,为2.5年一遇,经济损失十分严重。
1.2水灾中以暴雨洪涝类型居多
萧山多年平均降水量1402.5mm,年平均降水总量19.92亿立方米。年降水量在年际之间变化较大,最多年为1929.8mm,最少年为837.6mm,相关达两倍以上。降水量在年内各月的分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6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梅雨阶段,有持续较长时间的降水,形成第一降水高峰。8月至9月是台风活跃季节,受其影响,往往一年中的最强降水发生在这一时期,形成第二降水高峰。由上所属,结合萧山历年洪涝灾情资料,表明萧山的暴雨洪涝大致可分为梅雨型与台风型两类。
梅雨型。以初夏6至7月为主,由梅雨锋引起的大到暴雨产生洪涝。这类天气过程降雨范围广,时间长,由于春汛刚过,江河水位高,常导致流域犯洪。
台风型。以夏秋季节8至10月为主,由台风影响带来大到暴雨,特点是历时短,3天左右,但降水强度大,甚至风、雨、潮一起来,也是产生洪涝的主要天气系统。
历史上30个严重灾害性洪涝中,其中梅雨型和台风型泛洪个例二十八个,占93%。因此研究这二类暴雨致洪的成因,分析历史灾情,对于萧山防汛抗洪具有重要意义。
2.暴雨洪涝成因分析 2.1梅雨降水洪灾成因
根据1954-1999年的历史资料统计,梅汛期日降水达暴雨标准的共55次,平均每年1.2次;日降水达暴雨标准的共6次,其中洪涝成灾5次。
为了表明梅汛雨量其中的程度,同时探讨洪涝发生发展的规律,设定当最大日降水在75mm以上,或两天以上连续日降水均在25mm以上时则称为降水集中期。据此统计萧山历年梅汛降水集中的情况,结果萧山历年梅汛降水集中期每年多少不一,有的年份没有出现,有的一年出现三次。分析表明,降水集中期与流域洪涝有密切的关系,历史上没有出现降水集中期的年份均无洪涝发生,而出现降水集中期的21年中有15年成灾。故可以认为降水集中期的出现是对洪涝成灾可能的影响,集中期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就越容易发生洪涝。
进一步对比分析降水集中期与梅汛期间江河水位、泛洪成灾面积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在梅汛季节,一次较强降水集中期就会形成一次高水位或洪峰。
2.2台风降水洪灾成因
从1954年至1999年的四十六年中影响萧山的台风总个数61个,影响出现时期在5-10月,影响的主要集中时期在8-9月,占总数的77%,其他月份明显减少。历年台风过境带来的暴雨共34次,其中日降水强度达大暴雨标准的有9次,占27%,可见在台风暴雨天气过程中,大暴雨占相当的比重。
进一步分析台涝与台风登陆地点之间的关系表明,产生明显降水、造成萧山洪涝的灾害性台风均由浙闽登陆,其中又以浙江沿海登陆西行内陆消亡的台风产生的降水和大风概率最大,10次台风影响中,短时降水在100mm以上的有7次,出现8级以上大风10次,风雨同步,极易造成台涝。广东登陆及其他路径台风,给萧山带来的风雨不大,一般都达不到暴雨程度,不足以造成台涝。
3.洪涝灾害的演变趋势与对策思考
萧山自80年代以来,洪涝灾害的频率上升,周期缩短,出现了愈演愈烈的严峻形势。据洪涝资料统计,50年代和70年代,汛期洪涝各发生4次,各占14%;60年代和80年代为5次,各占18%;而90年代共发生10次,占总数的96%。可见近期洪涝发生的频率明显提高。同时,洪涝灾情加重,区域扩大。据灾情资料表明,87年以来因水灾致农田受淹达10万亩以上的有10次,占历年总次数的53%,因灾造成的损失逐年递增,97年达7亿余元。
针对萧山灾害的特点,其中一项防灾减灾措施便是建设萧山平原地区生态公益林。1970年益农乡围垦养护队在2千米长的内外堤上种植芦竹等作为防护林。1991年被(原)林业部列入全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的195个重点县(市)之一。从此,沿海防护林建设进入了规模化发展的轨道。
3.1洪涝灾害的演变趋势
洪涝日益严重的最主要原因是气候因素。近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交替出现,造成全球气候异常,萧山气候也呈现出一些异常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汛期降水变率增大,降水量呈上升趋势。与历史上比较,80年代末以来汛期降水量是历史上最多的一些年份。而近期萧山降水表现出的特点是汛期降水相对集中和连续性较大。
梅雨和台风两大天气系统是造成萧山持续强降水和洪灾的主因。由暴雨洪涝成因分析,得出二点比较客观的结论。第一,在梅汛期间,洪涝由汛期集中降水而引发。因此,当汛期内出现中等强度降水时,确定未来有无连续降水、暴雨等条件较为关键。若天气形式对产生暴雨有利,可以此作为汛期暴雨致洪的警戒条件。第二,致洪的灾害性台风天气的一个重要特征为台风进入120-125°E、25-30°N这一关键区域。一旦在此范围内出现,将要考虑侵袭萧山的可能性较大,必须密切监视,保证造成萧山暴雨洪涝的台风天气系统不被漏掉,而且对于暴雨洪涝的出现有2天左右的预见期。如果监视到台风将在浙闽登陆,那么根据具体的登陆路径的分析将可以诊断成灾的程度。
3.2洪涝灾害对策与思考
针对萧山洪涝成因及演变趋势,在具体对策上,由于萧山每2-3年就会出现一次中等程度(10万亩)以上洪涝,因此萧山的防洪工程建设尤需加强,必须在政府的统筹决策之下,协同全社会力量防灾减灾,加快防洪工程设施的建设。
3.2.1生态公益林建设的对策与措施
对于气候灾害的防御,历来有积极防灾与消极救灾之分,积极防灾包括水利工程建设、营造生态公益林等措施。因此,我们要将生态公益林的建设视作预防气候灾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之一。
根据平原地区发展规则,因地制宜地作出科学论证,搞好规划设计,制定出高标准、高质量的平原绿化规划设计,并有计划,有步骤地付诸实施,使萧山平原地区生态公益林建设有新的提高,从而增强对气候灾害预防的综合能力。
合理设置,进一步优化防护林带结构。要使林带防护效果好,要求树木高大,并以疏透型结构为好。现竹林带面积占总面积50%,是萧山一大特色。竹林成成林后,竹高一般3m左右。在竹林带两侧种植一至数行高大乔木树种,可以起到互补作用,形成较理想的林带结构。
因地制宜,让地增绿。萧山平原地区,特别是围垦地区的堤塘、河流纵横交叉,堤坡、河岸土地面积较大,不少地段以种植农作物为住,水土流失严重。因此,积极宣传,加强协调,制定有关政策,让出这些土地,营造乔木防护林带或竹林带,以有效地增加公益生态林,使生态环境得到较好改善。
统一思想,逐步增强全民绿化意识。我们要切实加强领导,同意思想,逐步形成共识,尤其在平原地区,对绿化工作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积极提倡植树造林、爱护绿化的良好习惯,明确目标,调动力量努力把生态公益林建设好。
3.2.2其他放洪涝灾害对策与措施
修筑堤防,约束水流。河道是渲泄洪水的通道。提高河道泄洪能力是平原地区防洪的基本措施,修筑堤防是这一措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堤防在防洪中的作用是:约束水流,提高河道泄洪排水能力;限制洪水泛滥,保护两岸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抗御风浪和海潮,防止风暴潮侵袭陆地。
兴建水库,调蓄洪水。水库一般是指利用山谷建造拦河坝,拦截径流,抬高水位,在坝上形成蓄水体,即人工湖泊。在平原地区,利用湖泊、洼地、河道,通过修筑围堤和控制闸等建筑物,形成平原水库。
建立排水系统,排除洪涝积水。可选择地势较低的江河、湖泊作为自排的容泄区,建立自排工程;洪涝积水无法向容泄区自排时,就需要在适当地点修建排水站,利用机电进行排水。沿江沿湖圩区,在遇到雨涝时,一般都采用自排与机电排相结合进行排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