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管理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科学发展
强化管理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科学发展
近五年,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取得了明显进步,服务项目不断增加,服务内容进一步丰富,服务形式趋于多样化,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收入逐年增加。同时,有许多不足之处和存在的问题。
一、服务项目情况。
气象科技服务的项目主要有:气象信息短信、气象信息12121、气象信息服务终端、雷电技术防护等。有针对性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有了新突破,针对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气象信息直通,实现了对高危行业气象科技服务零距离。通过在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调度室、要害部门、人员集中的地方设立电子显示屏,灾害性天气预报信息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在电子显示屏上播放出来,以便高危行业有关部门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针对煤矿、化工等高危行业的气象信息直通工作,得到市县安监部门的高度评价。
二、拓宽思路 解放思想 推动气象科技服务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依托部门优势,提高科技含量,不断寻求气象科技与经营相结合的增长点,闯出了一条以科技带动产业,以产业促进发展之路。防雷工程验收已全面展开,树立了气象执法形象,增加了科技创收收入。另外又与联通、移动公司、中国电信积极联系,广泛宣传,增加手机短信用户,拓宽科技创收路子。
(二)公司在用人机制上,通过竞争上岗,采取能者上,庸者下的改革措施,激发了活力,提高了气象科技服务的竞争能力。
(三)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并完善气象科技服务宣传资金运行制度,用有限的资金创造出巨大的效益。
(四)不断挖掘潜力,拓宽原有项目的范围。如,在庆典服务方面,由专一施放气球、拱门,又开展施放吉祥物、礼花、礼炮等项目,采取一条龙服务;在电视天气预报广告栏目中,坚持灵活新颖,并新设置了品牌旋转,飞字等形式,使画面不断更新;为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进一步完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
(一)依托项目优势,拓展服务领域。气象科技服务发展依托气象现代化建设,拓展新的服务领域,把气象优势与社会资源有机的融合,做大做好气象信息产业,以雄厚的资源优势面对市场。成立以市、县二级的整体队伍资源共享、风险互避、充分发挥整体优势。
(二)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依法推动气象科技服务。较系统的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用法律法规规范气象科技服务市场,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人员整体素质,定期对执法人员进行培训,使气象科技服务始终沿着法律法规允许的轨道发展。同时严格执法,打击一切违法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活动。
(三)建立健全制度,加强资产和财务管理。结合气象科技服务与产业实际情况,在会计项目建设上,做到项目与创收相结合,特别是在企业分流中,注意国家资产不流失。让事业性科技服务与企业经营严格分开,使气象科技服务的资金有效地使用在发展气象事业中。
(四)做好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方面的工作,让创收人员无后顾之忧,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吸取社会上有一定专长的人才充实到企业。在市场经济还未完全成熟的条件下,发挥人才作用,把企业搞大搞活,发展企业规模,参加市场竞争。
四、存在的问题
在充分肯定气象科技服务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和运行中存在着一些不足,特别在对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管理方面还相对比较薄弱,在运行过程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如不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尽快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下决心采取措施,否则,将不利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健康发展,也会对气象事业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管理不规范。
有关部门在对气象科技服务检查时,提出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存在管理不规范的情况。认为在从事气象科技服务的过程中,没有和地方政府有关政策协调一致起来,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协调起来,没有发挥气象科技服务的最大社会效益。
(二)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不能够完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气象现代化设施的不断改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也不断提高,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对气象科技服务的需求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对特殊行业的气象科技服务手段还不够先进。对广大农村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比较单一,不能够完全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三)气象科技服务设备相对落后。
由于受地方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地方财政投入的不足,使基层台站建设相对滞后,一些气象现代化设备无法引进、安装和使用。由于台站建设达不到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直接影响了我市气象服务的准确性、及时性。
(四)气象科技服务人才严重不足。
由于受人员编制和地方条件的影响,基层台站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需要。目前,各县市气象局还不能够满足每个县局一名大学生,人员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接受新知识较困难,直接制约了高精尖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开发,制约了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
(五)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宣传不够
目前,公众对新推出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还不能够完全接受。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按照有关规定使用的术语专业性较强,公众理解起来较为困难,也就不利于接受和使用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气象部门对气象科普知识宣传的力度不够,气象知识还远没有在公众中普及。
五、几点认识和思考
(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紧紧围绕地方政府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排部署来进行,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管理,严格遵守地方政府有关规定和程序,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健全机制、完善制度。首先要加强领导干部的学习和教育,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气象法》和地方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及与气象工作相关的政策等。作为气象部门的领导干部,除熟练掌握气象业务知识外,还应该结合当前的形势,结合所分管的工作,有针对性地学习研究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工作,才能做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要潜下身子认真研究当前气象科技服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明原因,理清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切忌走过场。
(二)增强气象科技服务活力,使气象科技产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气象科技服务产品开发要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按照市场规律运作,打破地区地域界线,进行优化配置人力资源。集中全市气象部门的科技人才,组成专门的科研攻关小组,有针对性的开展科研项目攻关,提高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科技含量,形成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然后将该产品分发到各县市气象局进行共享。
(三)积极争取地方财政对气象事业的支持,改善台站建设。各基层台站要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多争取气象科技服务项目,以项目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以项目带动气象现代化设备的更新,带动气象现代化设施上台阶、上水平。
(四)加大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训工作。采取措施为引进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创造优惠条件,为高水平气象专业人才发展事业搭建平台,使高水平专业气象人才能够引进来、留得住、起作用。加大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力度,采取委派到上级主管业务单位挂职学习或到相关高校学习的方法,进一步提高现有人员的专业技术素质和创新的能力,更好的适应气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
(五)加大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气象知识水平。我们可以采取建设气象科普基地的方法,加大对广大青少年和公众的宣传力度。使公众对气象知识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如对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了解,在遇有灾害性天气时,气象部门发布了预警信号,公众能够明白气象灾害的类型和级别,以便采取相应避险措施,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人身和财产损失。
(七)引入市场机制,对性质明确、市场成熟度较高的产业,尽快推向市场,促其壮大成长,早日生长为真正的产业。气象部门依据行业优势,在某些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优势,但这仅仅是市场发育不完善,不成熟条件下的相对优势,一旦市场竞争格局形成,竞争对手强大,这种优势是否还能保持,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这需要从体制机制等制度诸多方面进行改革,进一步完善人、财、物的管理及收益分配机制,为事业单位下步的改革预造出口。
六、建议和意见。
(一)加强气象科技服务创收的成本核算。要结合每个具体服务项目,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尽可能增大成本的列支数额,同时,也要保证列支的科学性和严密性。
(二)深化气象科技服务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按需设岗、以岗定酬劳、竞争上岗。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气象科技服务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升能降、待遇能多能少的动态管理机制。
虽然近五年气象科技服务有一定进步,但与兄弟单位比有一定差距,我们将以此为契机,学习好的经验,改进自身不足,全面落实2012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省局党组提出的“抓发展、促和谐、强管理”工作思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振信心,鼓足干劲、开拓进取,扎实推进全市气象科技服务上新台阶。
第二篇:强化管理 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及发展探讨
强化管理 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及发展探讨
近年来,气象科技工作不断发展,相对应的服务项目也不断增加,各行各业对于气象科技服务的依赖性也不断加大,使得气象科技工作的发展不断提速,服务形式不断多样、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有着明显地提升,使得气象科技的服务收入不断增多。但是在这一片大好的形势下,也存在着很多的弊端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探索解决。关键词: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发展
一、气象科技服务范围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对于气象服务的依赖越来越强,同时对于气象服务的准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社会的需要,气象科技服务的范围也在不断地拓展,几乎涵盖了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我们现在进行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主要有:12121气象信息平台、气象信息短息、气象信息服务终端、雷电预报以及防护技术培训以及各种气象预报终端等一些受众为普通群众的气象服务。同时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也针对一些有特殊需要的群众进行了针对性的预报,并且对于一些高危行业以及高度依赖气象状况的行业,例如煤矿、化工、航海等行业进行专门性的针对性的预报,通过各种综合手段,例如设立电子气象预报屏等来进行针对性的预报,以便其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气象引起的事故。
二、创新服务,不断推动气象科技服务新发展
当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项科技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气象科技也不例外。同时,随着国家转型的不断进行以及国家对服务业的大力推动,气象科技服务作为新兴的第三产业也在不断地发展。在当代社会,要想是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地向前发展,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社会效益来服务群众,就需要不断创新、不断解放思想、拓宽思路。
(一)不断开拓新的思路,依靠现代科技来促进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要想不断地提高营业收入,就需要依托自身的部门优势,不断地进行服务方式创新,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升服务的效率以及服务的准确性。[1]气象科技服务关系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想在新的社会竞争中取得立足之地就需要不断地提高准确性,同时不断创新思路,与新兴的多媒体技术、通讯技术等寻求新的结合点,不断发展壮大受众人群,从而获得增收途径。
气象科技服务是一项需要专门的科技、设备以及高质量的人才才能够提供的服务。要想在社会上取得立足之地就要立足部门优势,不断进行创新。在现在的社会情境下,气象科技服务部门需要加紧同手机服务运营商的联系,通过向移动终端客户提供气象预报服务来增加自身的收入,同时在进行气象预报时可以增加相应的广告,来提升气象科技服务的收入。
(二)不断创新管理,开创新的用人机制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关系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准确的科技预报容易给人们的生活以及财产安全造成损失,而错误的预报则有可能导致生产安全秩序混乱等。所以需要我们不断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者进行培训,创建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不断提高公司员工的服务质量,激发其工作动力。使其能够自主自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气象科技服务。
(三)运用现代管理技术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资金的利用效率
现代管理技术是在综合考虑各项条件的基础上对资金以及人员等进行的合理配置。在气象科技服务中,我们通过采用先进的资金管理技术,使得以最少的资金创造出最大的效益,从而使气象科技服务资金的利用效率得以提高。
(四)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的范围
气象状况关系到每一个人,不断拓宽气象科技服务有利于人们提前应对灾害性的天气,为生活提供便利,同时减少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害。拓宽气象科技服务范围的主要方向有:
不断增加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渠道,例如通过手机短信、开通气象预报微博、以及气象预报客户端等渠道提供气象科技服务。同时,还可以通过租用公共场所的电子屏来进行宣传等,来扩大气象科技服务的受众范围,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注入新的活力、三、不断完善气象科技服务的体制建设
完善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建设有助于科学及时的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能够减少气象科技服务中的失误,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效率,使得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收入不断增加。[2]
(一)不断建立完善覆盖市县乡各个领域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
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以气象现代化为依托,形成了完善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产业。我们要想做好坐大气象信息产业,就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建立完善覆盖市县乡各个领域的气象科技服务机制。通过对市县乡三级的气象资源进行整合,可以形成规避风险并且效率不断提升的气象科技服务体制,从而使整体优势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
(二)不断完善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推动气象科技服务规范化发展 气象科技服务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气象科技服务进行规范,使得气象科技服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运行;二是对气象科技服务提供法律支持与法律依据,使得气象科技服务能够取得群众的信任,进而不断发展壮大;三是对损害气象科技的行为进行打击,避免有些不法分子利用气象科技服务的名义来进行牟利,损害气象科技服务的形象。
(三)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在气象科技服务提供的过程中,要严格根据会计制度来进行营业,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使得项目同创收相结合,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收益。
(四)实现好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人员的社会保障
在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过程之中,一定要实现好气象科技服务人员的社会保障,使得其在日常的工作中没有后顾之忧,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创新以及服务提供中去。同时,我们也要靠良好的社会保障来吸引高素质的气象科技人才,使其能够发挥其最大的价值来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收益,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不断扩大企业规模,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四、当前气象科技服务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发展,气象预报的准确率不断提高、气象科技服务提供的渠道不断拓宽、收益不断增加,局面一片大好。但是不可否认,我们当前的气象科技服务依然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的管理还相对较弱,运行过程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所以我们必须在思想上进行足够的重视,努力找出问题,提出一些解决问题的新措施,从而促进气象科技服务业的不断健康发展。
(一)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管理不到位
在我们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进行检查时发现,很多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提供部门存在着管理不到位的情况。具体表现为,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提供部门管理混乱、缺乏必要的日常行为规范条例、缺乏相应的统计制度以及违背地方政府的行政政策等现象。还有些气象科技服务提供部门缺乏时代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没能使气象科技服务发挥出其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气象科技服务水平与地方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虽然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水平在不断地改善,气象现代化设施也在不断地完备,但是与当前工农业以及部分服务也对气象科技服务的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特别是在一些对气象科技服务依赖度高、要求也高的特殊行业,气象科技服务水平远难满足需要。同时,由于长期对于农村这块的忽视,导致气象科技服务覆盖面小,不能满足农村农业的发展需求。
(三)气象科技服务设备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
受地方经济以及地方工作重心的限制,很多气象科技服务的提供部门的设备不能完全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具体表现为原有的设备老化,不能使用或者使用效率低,准确性较差;
缺乏资金引进新的设备。这导致了气象科技服务的准确率差、速度慢、覆盖率低等。对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可持续化发展提出了挑战。
(四)气象科技服务人才严重缺乏
在地方人员编制不足以及地方财政资金缺乏的双重影响下,造成了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人员严重不足、人员素质不高以及人员老龄化现象严重的状况。很多气象局缺乏受过高等专业教育的技术人才的进入,有些局还出现了由于待遇水平过低,人员不断外流的状况。使得在发展的过程中严重制约了高精尖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开发,严重影响了气象科技服务水平。
(五)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宣传缺乏
由于气象科技服务的专业性较强,使得公众难以接受和理解新的气象科技服务产品,更别提对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接受了。这主要是因为相关部门对专业气象科技服务产品的宣传不够,造成公众对专业的气象科技知识缺乏了解,进而影响到其对专业气象科技知识的接受。
五、对气象科技服务的一些思考
(一)在我国的现实国情下,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一定要在地方政府的指导之下按照地方政府的安排指导行事
气象科技服务工作提供部门一定要加强自身的管理,严格遵守相关的政策法规以及部门条例。[3]在部门负责人的带领之下认真学习《气象法》以及领域相关的政策法规,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之中做到努力遵守这些政策法规,熟悉自己的业务知识与业务范围。同时,气象科技服务提供部门应当关注国家的政策调整以及变化,树立大局意识,能够结合目前的形式进行思路转变,不断开拓出新的气象科技服务项目,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快速有序发展。
同时,气象科技服务提供部门的负责人应该努力认真研究当前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认真进行思考,不断地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法,切实解决这些问题,促使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科学发展。
(二)增强气象科技服务活力,使气象科技产品更好地为经济社会服务
气象科技服务产品要想向现代化转型,就必须要按照市场规律进行操作,这就要求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提供人员牢牢把握市场规律,不断地开拓创新,形成气象科技服务提供的新思路,使得气象科技服务不断地再创新。[4]同时,我们的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要想取得长足地发展,就必须尊重市场运行规律,开展同行业以及跨行业的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最少的资源提供出最好的服务。
(三)努力取得地方政府的支持
地方政府对气象科技服务的支持对于气象科技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取得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气象部门才能完备自身的基础设备,才能在不断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气象部门应当根据自身的现实状况,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世界,来争取地方财政资金的投入。
地方政府对气象科技服务部门的支持同样包括政策支持等。气象科技服务部门应该向政府寻求政策上的倾斜,只有取得了地方政府的支持,才能在现代的市场经济发展中得到立足之地。
(四)努力引进高水平的气象专业人才,对老职员进行业务培训 采取各种措施来吸引高水平的气象专业人才,有利于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有利于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质量,同时跟有利于提供给气象科技服务工作的效率,使得气象部门能够产生巨大的收益。
我们建议从以下方面考虑来吸引人才:首先,提高对高水平人才的补贴。很多高水平人才不愿意留在小城市的原因在于小城市的工资水平较低,加大补贴力度能够响应地吸引到人才。其次,将引进的人才加入到现有保障体系中,只有这样,人才才能消除后顾之忧,努力
地创新技术。最后,建立合理的人员晋升机制。只有人员合理流动,才能激发其工作热情,使其脑中警钟长鸣,认真负责,保质保量地完成气象科技服务提供工作。
对老职员进行业务培训,有利于其了解现在的气象科技发展动态,促使其能够应对日常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可以通过引进的高水平人才对老员工进行培训以及开设培训班的方式来进行业务培训。在工作中,也可以采取新老员工搭配的方式,进而形成老职工能够向新员工学习现代化的方法,新员工可以借鉴老员工的丰富经验的双优局面。
(五)加强气象科普知识的宣传力度
虽然现在人们对于气象科技知识的依赖程度增加,但是由于气象科技专业性强,术语多等,很多人对基础的气象科技知识依然不了解。
对于此种现象,我们应该通过加大宣传,在公共场所设立宣传栏、在公用电子屏滚动宣传、组织气象科普人员进小区以及在学校进行气象科技培训等方式来增加人们对气象科普知识的了解。在进行科普知识的宣传时,应当重点向人们介绍灾害性天气的前兆、灾害性天气的预警信号、灾害级别以及灾害性天气的防护措施等,使得人们在遇到灾害性预报时能够准确把握灾害性天气的危害状况,并且能够迅速准确地找到应对措施,进而将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六、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对于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状况、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强化管理,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一些建议与方法。无疑,气象科技服务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促进气象科技服务水平的提高能够使对气象依靠度高的各行各业得到好处。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需要不断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致力于为人民提供更好的气象科技服务。参考文献:
[1]刘昊.气象科技服务管理的策略研究[J].青岛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125-128.[2]贾开斌,.如何提供优质的气象科技服务[J].南京学院报,2006(3):46.[3]薛澜.促进气象科技服务发展的一些策略[M].江苏大学出版社,2003:125.[4]章丘.现在气象科技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05-506.
第三篇:定远县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办法
定远县气象科技服务管理细则
第一条气象科技服务取得的各项收入,必须按照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依法纳税。自觉接受滁州市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核算、监管、分析,气象科技服务财务收支纳入财务核算中心管理。
第二条单位不得利用财政性资金(包括财政结转和结余资金)、借款(包括向部门内部、外部单位及个人的借款、银行贷款)投资设立企业;不得以个人集资入股方式设立企业。
第三条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人员、外聘人员等不得担任企业法定代表人。
第四条单位和企业支出范围不得混收混支。事业单位在其事业费中不得开支应由企业承担的支出,企业也不得开支事业单位支出,不得在企业开支参公单位和事业单位人员津贴补贴。
第五条建立合同管理制度。企业组织的各项收入一律要与服务单位签订服务合同(或协议),合同(或协议)价款应当执行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属于市场行为,物价部门没有核定收费标准的科技服务收入项目,其收费标准由企业与服务对象自行协商并确定,并在签订的科技服务合同中明确列示收费金额。财务部门依据签订的合同(或协议)组织收入,确保与科技服务有关的收益及时、足额进入企业。
第六条实行减免审批制度。政策性减免以县级以上党委、政府以及省物价局、省气象局明确规定的文件为依据,协商性优惠依据省、市有关减免办法,经企业研究或上级批准后减免。
第七条完善防雷检测收入管理内部控制机制。检测、开票、收费等不得由同一人员担任。防雷检测收入应及时交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收到防雷检测部门交来的款项后,应根据防雷检测收费标准 1
和防雷检测报告注明的检测面积等,计算应收取的检测费,并与实际收到资金、开具发票金额进行核对。实际收到的资金与应收取的检测费不一致的,防雷检测部门应书面说明原因。属于减免检测费的,防雷检测部门应提供减免文件或其它依据;属于被检测方欠缴的,被检测方应出具欠条。检测报告、发票、防雷检测部门的书面说明、减免文件或依据、被检测方出具的欠条等应作为财务部门入账的原始凭证。
第八条 加强防雷工程等其他科技服务收入管理。单位应按照本细则第十九条的原则完善防雷工程、专业服务、影视广告、手机短信和声讯电话、彩球广告等收入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九条 严格收费票据管理。企业使用票据时,当向服务对象收取费用时,应按照有关规定使用财政部门印制的票据或税务部门统一印制的发票,所有票据应由财务部门统一开具。票据或发票使用完后存根缴回以旧换新。严禁向服务对象出具空白发票。
第十条企业取得的科技服务收入必须及时、足额缴纳到财务部门,严禁“坐收坐支”, 严禁私设“小金库”或“账外账”。
第十一条完善科技服务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有关印章应指定专人负责保管,各类印鉴必须由专人保管并明确责任, 保管和使用人分离, 充分起到相互监督的作用。需要企业向服务对象出具报告和证明的,所使用的印章不得直接由从事科技服务的人员保管。
第十二条企业应严格遵守银行账户使用和管理的有关规定。财务部门统一办理银行账户的设立、变更、注销等手续,并负责所有银行账户的使用和管理,定期开展银行账户年检工作。
第十三条企业开展气象科技服务,应向气象主管机构支付气象信息资源使用费、资料费、协作费等并列入其成本。支付气象信息资源使用费的具体金额应根据客观量化的依据,由气象科技服务
企业和有关单位协商确定。
第十四条建立和完善审批和报销制度,保证原始凭证的合法性、完整性和内容的真实性。企业的各项成本费用支出所取得的票据必须是合法的原始凭证,严禁使用不合法“三联单收据”或各种白条作为原始凭证。
第十五条严格控制科技服务活动中的现金收支。以现金方式收取的气象科技服务收入,应在当天交财务部门,特殊情况下经单位领导书面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但最多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科技服务人员的工资和劳务费一律以银行卡形式发放;超过现金支票结算起点的支出一律使用转账支票,严格控制零星现金支出。气象科技服务人员不得因非工作需要借用备用金。
第十六条严禁采取个人直接按收入比例提取劳务费。按照“平时与岗位挂钩、年底与成绩挂钩”的原则,根据科技服务不同项目、不同内容,科学、合理的分别制定奖励和野外补贴政策,奖励及补贴数额不得突破中央六部委下发的有关政策规定。
第十七条 气象科技服务资金除了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可用于人员津贴补贴外,科技服务可利用资金的60%以上应该主要用于台站基础设施建设和文明创建、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新项目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服务的科技内涵和服务水平提高等。
第十八条企业账簿统一纳入“安徽省气象部门A++集中财务平台管理系统”及财务平台辅助系统进行管理,充分发挥财务联网的优势,加强对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监督。
第十九条科技服务财务必须定期公开,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群众监督。企业应将科技服务创收和支出的明细项目定期(原则上不少于半年一次)在内部公开。
第二十条建立财务档案管理制度。对会计资料(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应及时整理归档,装订成册,并按规定的时间、程序和手续移交市局财务核算中心。
二〇一〇年三月二十日
第四篇: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工作职责
1.负责报纸、电台、电视台及其他媒体的气象信息服务及开发工作。
2.负责声讯台、网上气象台业务。
3.承担公众气象服务和专业气象服务有关工作。
4.负责电视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和对外发布。
5.负责影视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6.负责影视广告资源管理和开发。
7.负责基层台站影视制作技术指导,提供部分服务产品。
第五篇: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情况汇报
市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情况汇报
气象科技服务是气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托公共气象服务、发挥气象服务更大效益的重要途径,是促进气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2007年以来,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在省局的领导下,在法规处的帮助指导下,落实中国气象局《气象科技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暂行办法》和省局《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山东省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实施办法(暂行)》的有关要求,坚持依法发展,规范化发展、提高服务质量来发展气象科技服务,不断拓展气象科技服务领域,创新气象科技服务手段。制订的各项管理规定、规范工作流程、任务指标等工作都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落实。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总量,保增长,为气象事业发展提供支撑 2007年以来,市气象科技服务狠抓“量”的落实。每年通过下达任务指标,明确各单位任务,并列入综合目标考核,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了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的稳定、高速增长。气象科技服务收入由2007年的2502.4万元增长到2011年的4173.7万元,增长66.8%。
在气象声讯服务方面,五年来实现了由弱变强,快速增长,使该业务成为传递预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成为展示气象部门气象专业水平、精细化服务的主战场。经过几年的努力,声讯规模由240路增加到360路,拨打总量由2006年的877万次增加到了2011年的1685万次(相见下表)。
气象声讯2006-2011年年拨打量(万次)******40020001685***1028878年拨打量***920102011
在气象短信服务上,由于受2008年大环境影响,运营商短信业务基本停滞,给短信发展带来很大困难。面对这些困难,我们积极想办法,找思路,在发展模式上、业务推广上、服务思路上、服务内容及管理上都想方设法,提出了天气细节服务理念,打破固定模式,抓住用户不同季节、不同天气的关注点开展服务,坚持每年开展短信、12121竞赛和各类宣传活动。在短信业务运行上,推出了针对气温、降水、湿度等多天气要素的服务模式,扩充及加深了气象信息量。2009年新建成了电信短信平台,并对平台进行了升级改造。在短信业务发展上其他做法就是和运营商密切合作,开展气象短信外呼业务,另外采取优惠措施,提高营业厅订制效果,这些措施较好地促进气象短信发展。到2011年气象短信总用户量超过40万,创2007年以来短信用户总量的新高。
在气象影视服务方面,2007年开播了有主持人的气象影视节目,2009年增加了开发区天气预报,节目制作套数由2007年年初的三套,到现在的五套;气象演播室在2006年建成,并在2010年进行了设备的升级改造,演播室在近五年的气象业务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气象影视工作在我省“2009年全省电视气象节目观摩评比活动”节目中,获团体一等奖,并获天气预报类和新闻类两个单项一等奖,同时获制作和主持两个二等奖;2011年全省影视节目竞赛中获团体一等奖和天气预报类、气象为农服务类两个综合一等奖、专业气象服务类综合二等奖、创意预报类节目三等奖以及7个单项奖的好成绩,并于代表山东参加了全国地市级影视业务竞赛。
在专业气象服务上主要继续强化和深化涉海服务,提高预报质量,提升服务效果,2011年达到189.3万元。一是增加涉海部门服务。几年来相继增加了海洋与渔业局、蓬莱海事处等涉海单位,扩大服务面。二是提高服务方式。2011年为救助局、海事局、海洋渔业局、港安装了多媒体预警发布显示屏。根据的实际需求,与厂家共同研发了多媒体预警发布系统,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实现了内容的丰富和专业性,得到了用户的好评。三是提升航线气象服务能力。从2010年开始,相继开展了海上精细化航线业务试验、申报了全省“渤海海峡海上客运航线大风精细化预报服务技术研究”等课题的研究,以提高服务内涵和质量。
在防雷服务方面,近几年我市防雷服务克服了经济危机、市场调控等实际困难,抢抓机遇,寻求突破,取得了较大成绩。截止到2011年底,防雷科技服务收入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2011年全市达到2800多万元,比2007年翻了一番。雷击风险评估自2011年开展以来有较大突破,首年就突破百万,提高了全社会对雷击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实现了经济效益的“开门红”。
二、抓创新,强管理,促进科技服务规范发展 一是坚持科技服务规范运作。牢固树立公共服务的发展方向,坚持在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体现经济效益。市局紧紧把握服务业发展、财政体制改革政策的导向,深入落实《气象科技服务财务管理办法》、《气象科技服务管理办法》,结合实际,制订了科技服务合同签订办法、科技服务物资采购办法等规章制度,规范科技服务的运行模式。
二是加强宣传,提高社会认知度。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效果明显。在世界气象日、安全生产月等活动中,加强与新闻媒体合作,通过举办专题访谈、开辟专版专栏等形式,大力宣传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努力增强全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重点突出气象科普、气象防灾减灾、海上安全生产气象保障,按照丰富内容、创新形式、办出特色、打造亮点的要求,主要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气象日开放、网站专题宣传、连续四年开展了“323”气象日笑萍气象行等宣传活动。坚持每年在《日报》、《晚报》、《胶东在线》、人民广播电台等媒体时行专题访谈、刊播稿件等宣传工作,收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提高社会的认知度。
三是优化外部环境,提供政策保障。积极与建设、安监等外部门沟通,得到其高度认可。2010年通过努力与市住建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建筑工程防雷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市局的防雷审批工作纳入了建设行政审批程序,目前看运行较好,防雷装置图纸审核和竣工验收数量有显著增长。解决了数年来防雷装置验收始终未纳入建筑行政审批程序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整个市区的新建建筑物审核验收覆盖面达到100%。每年与安监局、公安局、经贸委下发了《关于做好防雷装置安全性能检测工作的通知》,与市安监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为年检工作开展提供政策性支持。2011年与市文物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作好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防雷安全检测工作的通知》对全市重点文物进行了防雷安全专项检查。
四是拓展防雷服务领域,寻找发展的新增长极。防雷的服务领域由单一的“一表一线”式检测发展到现在的建筑物跟踪检测、竣工验收、易燃易爆场所的专业行检测、大中型防雷工程服务、雷击风险评估和雷击灾害鉴定等多个方面。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发展防雷科技服务与工程技术服务,推进雷击风险评估服务等新领域拓展,保持了防雷服务较高的增长态势。在大中型工程和人员密集场所的建筑工程图纸审核上下功夫,选取潮水国际机场、万华工业园二期、西港区这些客户接受程度较高、建筑特点符合的工程进行重点突破等重点项目,派专人进行跟进协调,成立了以中心负责人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抓住一些易燃易爆场所不放松,加大宣传力度,积极与安监局协调相关评估事宜,利用换证机会及时切入,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三、抓人才,强培训,为持续发展提供保证。目前,全市从事气象科技服务人员135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2人,初级职称40人。主要分布在专业服务和防雷技术服务上,当前,科技服务人员业务素质还不是很高,是制约科技服务发展的瓶颈问题。几年来我们坚持抓人员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学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专家授课;二是以省、市局开展的业务竞赛、考核为契机,自觉的将科技服务学习考核纳入基本业务考核范畴,不仅在编人员学,参加考核,而且扩大到所有科技服务从业人员,包括自聘人员,也包括科技干部管理人员,不仅强化技术规范、相关业务培训学习,而且强化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等的学习考核;三是根据工作进展情况组织科技服务经验交流或工作研讨会,完善工作流程,研讨运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等。
四、存在的问题
几年来,市气象科技服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省局党组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与兄弟地市比还有很多不足。一是科技服务考核奖惩机制还不够完善,二是雷击风险评估没有实现全市一盘棋运行,三是总量很高,但人均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