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

时间:2019-05-13 09:09: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

第一篇: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

《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开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和相互交际的工具,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功能。作为培智学校教育工作者,我们深刻认识到,虽然智障儿童的将来或许不是辉煌的,但作为社会的公民,他们也有自己生活的需求,这就离不开与他人的沟通。目前,特殊教育学校招收的智障学生尤其是低年级智障学生,残疾类型越来越多,残疾程度也越来越重,他们的言语、语言能力普遍较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如呼吸不畅、发声障碍、构音困难、吐字不清、词不达意等,再加上他们长期生活在自卑的环境中,极大削弱了其言语功能和语言表达能力,从根本上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融入社会的可能性。因此,对他们进行专门的言语康复训练是所有康复训练的重中之重。

对智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年龄越小,康复效果越好。目前,我校共有智障学生79名,低年级(1-3年级)学生27人,通过评估发现,有言语、语言障碍的中重度智障学生24人,具体言语障碍为:1.重复发音2.起音困难3.言语中阻4.拖长字音5.随意停顿6.没有停顿。大多数学生有以下几种较为典型的构音异常情况:呼吸方式大多为胸式呼吸、对气流的分配差、唇部力量弱、舌根麻痹。在当前阶段通过对带有典型的、普遍意义的智障学生进行言语康复训练研究,旨在从这一角度寻求、探索和总结培智学校言语康复训练的规律、经验,更好地为中重度弱智学生提供服务。科学、合理剖析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原因,探索学生言语障碍的规律及特点,探讨言语康复训练的内容、方法和途径,并通过训练形成有效的言语康复训练模式。结合低年级智障学生的认知和心理特点,对他们进行言语及语言康复训练,矫正他们的语言障碍,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发展趋势 言语康复是一门较新但发展较快的学科,美国约有80年的历史,日本约有30年的历史,韩国和香港约有20年的历史。目前,美国的言语康复位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言语康复的发展目前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言语康复师严重不足,目前国家、省、市级言语听觉康复教师约3800名,华东师范大学言语听觉康复科学系培养在职言语康复师约1000人,本硕博100余人,我国尚缺言语康复专业人员约14.2万人,言语康复师兼职现象,缺少言语康复专业的杂志等,现状不容乐观,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十年来,由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黄昭鸣教授主持的“医教结合 智慧康复”活动已在全国各特教学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他编写的《言语障碍评估与矫治》等书籍、创造发明的“启音博士”等医疗仪器、开发的《构音测量与训练仪》等软件,为我们开展言语康复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撑和技术支持。另外,哈尔滨燎原学校、上海闵行区启智学校开展的言语康复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医教结合 智慧康复”是当今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我们认为,这一理念对促进智障学生的缺陷补偿、身心发展以及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有很大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 科学合理的评估及有针对性的、系统的康复训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言语理解能力,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发声方式,提高发音技巧及沟通的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促进有意注意的发展。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利用现代化的言语康复设备、器具,结合先进的康复手段对学生进行言语康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大大改善学生的语流障碍,有效开发言语潜能,促进学生对言语交流障碍的心理和感情的调整,恢复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3.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 结合智障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康复训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改善不良构音状况,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提高其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4.有利于提高教师个人的专业水平

“言语康复”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专业化的评估和训练手段都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更加重视中重度智障学生语言特征发展的研究,加强关于培养智障学生言语、语言能力的相关知识和训练状况的理论学习和深刻思考,强化科研意识,提高专业能力和科研水平。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课题的界定 中度智障:这类儿童的智商介于35-50IQ或40-55IQ之间,约占智力落后儿童总数的20%。通过学习,他们通常可以形成基本的交际技能和生活自理能力。但学术能力有限,其阅读、写作和数学技能经过训练也只能达到小学一、二年级水平,多数中度智力落后者有明显的器质性异常。如,他们的语言能力较差,社交能力也很有限,运动能力有缺陷,有特殊的面容等。重度智障:这类儿童的智商介于20-35IQ或25-40IQ之间。他们适应行为差,生活能力即使经过训练也很难达到资料,仍需要他人照料;语言能力、运动、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很差。经过长期、反复的特殊教育和训练,他们可以形成某些非常简单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无法自立。言语:指运用代码(语言)进行口语交际的媒介,通过这一媒介人们能够表达思想和感情。语言:指用来进行人与人之间的交际的任何可接受的,有结构的符号系统。由语言、词法、句法、语义成分构成。言语语言交流障碍:指通过口语或书面语或手势语而表达个人的思想、感情、意见的需要,在这种交流能力方面出现缺陷。分为失语症和构音障碍。

言语康复:一套为矫正发声和构音缺陷而设计的与行为有关的技术和方法。现在也指用于失语症的康复和处理发育性言语障碍的技术和方法。2.支撑性理论(1)现代特殊教育理论。马克思关于语言与思维的辩证关系的阐述,更让我们关注智障学生的语言发展。智障学生语言学理论关于语言的系统研讨,将会让我们正确认识智障儿童言语缺陷的影响,理解语言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从而指导学生的言语康复训练。

(2)多元智能理论。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发表了一种全新的有关人类智力的理论,即智力多元论,该理论认为每个人的智能包括八项智能。多元智力理论有助于我们认清言语康复的重要位置,言语能力的提高应结合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创造有利的情境,使每一个受教育者都能充分发挥其潜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和能力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主体在具体化、情景化的学习过程中主动建构的。建立以人为本,注重学习过程的动态评价体系,给每个学生以更大的发展空间,才能促进他们自主发展。(4)“医教结合”理论。“医教结合”的“医”有两层含义:其一是指利用先进的临床医疗技术对严重危害儿童身心健康的各种疾病实施专项检查、诊断、治疗;其二是利用康复医学的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体各方面的功能。医教结合的“教”是指根据特殊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教育、训练、医疗和康复综合的方法,在家庭和社会影响下对其所进行的补偿与补救性教育。(5)言语治疗理论。认真学习言语治疗理论,有利于我们正确把握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缺陷形成的原因,研究言语康复训练的缺失和困难,努力提高言语康复的效度。

(6)成功教育理论。成功教育认为,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都有成为成功者的愿望和需要,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多方面的成功而取得发展。成功教育积极为学生创造各种成功的机会和条件,诱导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自己的潜力通过不断帮助学生成功,以成功后的欢乐和满足来强化学习动机,改变自卑心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功教育坚持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其立足点是从学生原有的基础出发,发现和肯定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功。

五、课题研究目标

(一)总体目标: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把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密切结合,形成一个有利于每一个智障学生自主学习和发展的开放、丰富、和谐的学校生活环境,充分发挥每一个智障学生的潜力。培养智障学生具有积极开放的心态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基本能力,成为社会大家庭中自食其力、有所贡献和自尊、自信的成员。

(二)具体目标: 着重研究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障碍的原因,研究康复训练中如何对学生进行全面、合理的评估,如何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口部运动训练,如何对学生进行构音训练,课堂教学中如何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言语交往训练,如何科学设置言语康复课程,建立多层次的语言能力的评估体系,如何构建高效的个训、集体教学模式等。通过康复训练,帮助学生建构正确的呼吸、发声方式,习得所有声母、韵母的发音方法,能够在生活中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他们具有基本的表达、交往能力,真正让智障学生的言语能力有较大提高,帮助其实现平等、参与、共享的人生目标,实现残疾学生的自尊、自信、自立和自强。另外,借助此课题研究,打造一支专业技术较强、本领过硬的言语康复师资队伍,为学校的言语康复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言语能力评估策略研究 在原有基础上建立多元化评估体系,通过口部运动评估量表、构音评估量表、家长评估量表等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估,准确把握学生的呼吸、发声、构音、共鸣、听辨、沟通等方面的能力,为制定适合的言语康复训练计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学生找到自身言语障碍,激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2.多元化康复策略研究 探索并形成不同类型智障学生(如自闭症、脑瘫、失语症、语流障碍等)的言语康复个训、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利用先进康复设备、辅助用具对学生进行呼吸、发声、构音、沟通、认知等训练,促进学生、教师的专业化发展。3.多角度实施策略研究

“言语康复”领域专业性很强,康复效果的好坏与训练的内容、策略、手段、强度有密切关系。开展专业培训,提升师资水平,立足课堂实践,探讨训练内容,创新语训途径,优化矫治方案,开发校外资源,形成研究合力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多角度实施策略研究,切实提高学生的康复效能。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行动研究法:分析现行言语康复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教师、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形成互动评价。及时总结反思,不断改进、完善评价体系。2.文献资料法:通过文献资料的搜集、学习、分析和占有,了解国内外关于言语康复的最新进展和实际状况,掌握言语康复的先进理论和训练方法,为促进学生的言语发展,提高 言语康复训练的效度提供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3.个案分析法:确定对象,跟踪观察、调查、训练,及时反思,完善评价的内容,改进评价的措施。4.实验研究法:采用纵向发展的对照研究法,注重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发展性评价,研究评估方案对提高智障学生言语能力的有效作用。5.经验总结法:定期开展研讨交流会,组织课题组成员结合自己的实践分析查找存在的问题,讨论总结解决的方法,凝练成功经验,形成研究报告。

八、完成课题的条件和保证 1.人员保证:课题组成员工作责任心强,均从事一线教育教学工作,有1名扬中市骨干教师,2名校级骨干教师,4名班主任老师。有1名老师在上海华师大参加过为期两年的言语康复训练师(研究生班)培训,并获得言语康复训练师资格,近几年有多篇论文获奖、发表。除了课题组成员外,发动语文老师、班主任老师参与训练,并要求学生家长参与,配合做好康复工作。2.学校保证:综合康复是今后特殊教育发展的方向,而言语康复则是所有康复训练的重中之重。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倡导“让每个有需要的学生都享有言语康复”的理念,将在2015年1 月底邀请上海华师大专家来校为全校教师进行为期2—3天的言语康复培训。在课题开题后,学校将会为教师创设更多的学习机会。3.物质保证:学校为课题组的实践研究提供必要的实践、物力和财力保证。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外出参加培训、研讨、交流等活动。4.经费保证:在业务培训、资料搜集和开展活动等方面学校都能保证经费的落实。

九、研究过程设计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两年(2015.3——2017.2)

(一)实验准备阶段(2015.3——2015.6)1.完成相关的调查研究报告、课题研究论证报告、课题研究设计报告。2.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成立课题组机构。3.明确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制定课题研究方案。4.课题正式开题。负责人:左扬宁

(二)实验研究阶段(2015.7——2016.8)1.按课题研究方案组织研究,并不断完善课题研究方案。2.开展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交流、汇报活动。3.参加课题研究经验交流、研讨会。负责人:左扬宁 杨扬

(三)实验总结阶段(2016.9——2017.2)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做好课题结题准备工作。2.汇编各项研究成果。3.现场结题,邀请专家结题鉴定。负责人:杨扬

(四)预期研究成果及完成时间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1)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文字材料 2015.4(2)研究论文 文字材料 2015.9—2016.12(3)个训、课堂实录 录像光盘 2015.4—2016.12(4)结题报告 文字材料 2017.1(5)教案、文集汇编 文字、图片 2017.1

第二篇:中重度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研究

一、康复训练课程内容

健康的身体是智力发展的物质基础,是适应环境的必要条件。大运动促进血液循环、能量消耗,提高身体各器官的机能,促进生长发育。针对一切脑瘫患儿。但智障的脑瘫患儿不同于一般脑瘫患儿,他们是一个较为特殊的群体,在给他们做训练时训练的方式、方法要做些变化。以下是我用的“知觉动作发展训练”为智障的脑瘫患儿进行康复训练的一些经验。

(一)训练人数和训练时间

每次训练最多训练两名到三名学生。康复训练中复杂的动作需要老师的辅助。尤其是一些比较危险而学生又不能独立完成的动作需要辅助的地方就更多。在康复训练中我们不仅要帮助他们做训练还要帮助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在康复训练中能够正常的训练。所以每次康复训练时学生人数不能过多,否则训练会顾及不暇,训练效果也就不理想了。那么我们要求学生的训练时间分为上午和下午以全部训练项目加在一起大概一百分钟左右为宜。通常在康复训练时要有五分钟的时间给学生休息,所以真正的训练时间是九十分钟。训练时间过长孩子会感到很疲劳且没兴趣,训练时间太短效果就会不理想了。所以我们的项目也在上午和下午的进行搭配。

(二)训练次数与动作方法

学生在学校康复训练的时间每周五次为宜休息两天的时间安排。康复训练是需要一定的运动量。训练的次数不够导致对正确动作产生不正确的记忆,也不能提高需要训练的肌力,训练效果达到不明显。训练的手法要依照学生的情况进行训练,不能够盲目的给学生进行训练,训练前必须给学生进行评估。动作的错误和训练的次数过多,学生容易引起训练的反作用和身心疲劳,并且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的康复训练内容,形成恶性循环。常此下去不仅没能形成正确的康复训练,更大造成反效果。

(三)家庭训练

每一个康复者康复训练都离不开家庭的支持和配合的,只靠在学校的这些时间训练,训练量是远远不够的,所以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辅助、指导孩子的训练。通过在家庭中的训练还能增进父母与孩子间的亲情。所以,我们在给学生进行康复训练之前,我们要求家长给予帮助和配合进行训练。

二、康复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一)力求慢、稳、到位的训练要求与亲手触摸,督促学生

康复者在康复训练是需要长期训练,通过训练弱侧肌力来抑制对侧异常肌力的一种训练方法。它的训练效果在是在慢、稳、到位的基础上不断的积累。如训练的程度过大会产生对其它部位产生代偿现象,需要训练的肌肉没有得到充分的锻炼,且会促进不正确的代偿动作的发展,适得其反。只有通过慢慢的、稳固的、到位的训练方法才能真正的训练肌肉的正确动作。智障儿童大多是惰性很强,不想受苦、不愿受累。在康复训练中需要毅力去战胜辛苦和劳累。对于他们只靠言语的鼓励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老师亲自的督促和鼓励。如:在训练学生做仰卧起坐时,我最常用的一种方法是将我的手放在孩子的腹部,还不时的告诉他,“你的腹部一用力,这里的肌肉就会变的硬硬的,老师把手就放在你这里,就能知道你是否在用力用心的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了。”学生听了我的这番话,他有点担心,怕老师说他不认真了,但每次都能认真练习。老师也要及时的给予表扬。学生听到这些话,就明白自己做的好不好、正确不正确。

(二)训练中决不吝啬对孩子的赞扬

我认为孩子的动力是夸出来的。在同样能力的前提下,你不断的夸赞他,他的自信心与勇气受到积极的鼓舞,能不断的挖掘潜力,用一下力去推滚筒。如果不给他鼓励,他会认为这个滚筒这么大是不可以推得动的,也就不努力去推滚筒了。对孩子的训练与以表扬和鼓励,是一种正面强化,孩子十分渴望自己的训练能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认可,教师应及时肯定孩子的训练成绩,保护好孩子的训练积极性。所以说一般一次训练课安排两个训练内容为宜。两个训练项目可以交替进行。一直坚持做一个训练项目,学生就觉得很劳累,中间穿插了不同训练部位的训练项目,既能休息,又训练了其他部位的肌力。但是教师在康复训练中对学生的言语要和蔼可亲,别让学生害怕你的感觉,要觉得老师是可以依靠的、可以信任的、是朋友在关心他。在训练中有何不适应、有何困惑都可以跟老师说,老师会帮助自己的。教师的语言会影响训练的效果,会使出现有其他部位的代偿和形式不正确的用力姿势,这就很难纠正了,适得其反。

三、康复训练的反思

从学习康复训练的平衡疗法到对学生进行训练一段时间的康复训练,我也有了一些体会。首先,我们要有平和的心态。康复训练的进程是比想象还要长,由于有些学生错过最佳训练期,年龄较大了,训练效果不一定很明显。可能经过几年的康复训练你想要达到的效果是不理想的或者是失败而告终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时间积累的过程,千万不要灰心,哪怕有一点的进步都是成功的,不要轻易放弃。其次,积极提高训练效率。康复者年龄越小,训练效果就越好。如训练时间有限,就应多投入时间在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上训练。最后,多与家长联系,加强家校的联系。为了能使更好的提高训练效果,应多争取家长的积极配合与理解支持。鼓励家长与教师共同训练,能取得更好的训练效果。

第三篇:激发低年级智障学生

激发低年级智障学生数学兴趣的有效途径

武海琴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智力障碍的孩子有感知缓慢、理解和识记困难、遗忘快等特点,听数学课常常是如同“听天书”。于是数学课上很难出现像语文课那样读读写写一番热闹,而只是冷冷清清另一种景象。往往是教师一人表演“独角戏”,而智障学生根本提不起兴趣,主观能动性差等等现象突出。笔者针对培智学校创设高效课堂,激发提高低年级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思考并探索,总结以下几点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讨。

一、增进师生感情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俗话说“亲其师,信其道”。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让学生产生亲近、仰慕的感情往往会事半功倍。对于智障的孩子,增进师生感情,也是一条“金条玉律”。

智障孩子往往对什么都缺乏兴趣,要对这样的孩子进行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增进与他们之间的感情入手。智障孩子由于自身的缺陷,很少有人愿意关注他们。尤其在普通小学,教师没有精力去关注这类孩子,使得他们产生孤独、自卑等心理状态,对老师所教学的内容根本谈不上感兴趣。但这些孩子来到特殊教育学校,我坚持和他们吃在一起,玩在一起,即使是上课,我也刻意安排他们感兴趣,能给予他们自信的游戏,让他们乐在其中、学在其中。刚开始,他们也很拘谨和排斥,渐渐地,他们对我敞开了心扉,喜欢围在我周围,哪怕是课间也会跟我到办公室,亲昵地喊一声:“老师!”他们的脸上会绽放着欣喜的笑容。这一切都是我作为老师爱他们,不排斥他们的结果,一切都那么自然。

有了这样的感情基础,我在课上往往也能收获意外。平时喜欢走神的珍,能够一直围绕着我的思路在走;以前自闭的峰和晔,也能回答我提出的问题;脑瘫的龙更是在我的课堂里找到了自信„„做作业时,孩子们也表现出少有的耐心,秦的作业错了就改,改了还错,错了再改,反复练习几遍,总能认认真真;铭以前总不敢回答问题,尤其是当她意识到自己会错时,声音不敢发出来,但是经过几次错了之后,我并没有批评她,而是鼓励她声音再大一些,错了也没关系,终于她敢于发出了较大的声音„„虽然,数学课并没有达到我理想的目标。但是孩子们已经喜欢上了我的数学课。前段时间,我去南京培训学习了八天,回来后,孩子们围着我,问我:“这些天怎么没看见陆老师?陆老师你上哪里去了?我好想你啊„„”可见孩子们已经把我当成他们每天的一部分,还有我的数学课。为激发智障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已经迈出了很好的一步。

二、构建数学班级文化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良好班级文化的构建,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班级凝聚力,形成好的班风学风,自然也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热爱。好的班级文化,同样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科学习的兴趣。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布置我们一年级教室时,尤其重视充分利用教室的墙壁为数学学科说话,开辟出数学的“天地”——数字王国,里面运用不同色彩的数字0—20,吸引智障孩子的目光。尤其在教学数字时,请孩子们找一找教室里的数字,孩子们总能第一时间把目光聚焦在“数字王国”里找到他想找的数字,找到这个数字的位置。其次,充分利用教室的其他园地进行数学方面的启蒙。比如我有一个版块是“我上学啦”,孩子们也总能在学习数字时,能从里面找出数字的影子,比如:1只小猪、2只小兔、3只小猫等等。我还有一个版块是“水果乐园”,孩子们也能从中找到数字的影子,比如:1个大西瓜、2颗草莓、4只苹果、5根香蕉等等。在教学数字时,孩子们总能找到教室里他们的影子。

构建了这样的数学的文化氛围,在数学课上,孩子们学得很开心,总能很轻松的学以致用。数学不再空洞和遥远,使智障孩子们觉得数学就在他们身边,他们已经很轻松地学会了数学。大大激发了智障孩子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三、运用蒙台梭利教具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蒙氏教具特点鲜明,蕴涵着启发儿童心智、塑造完美人性的内在哲理。蒙氏教具旨在让孩子在特别营造的环境中自由学习,增加生活体验,激发内在潜能,是孩子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发展独立、自信、专注和创造的能力。对于智力障碍的孩子,我们可以充分运用蒙氏教具的优越特点,激发智障孩子内在的数学学习兴趣,从而完成对数学准备知识的掌握。

例如:教学“大小、高矮、粗细”时,可以用带插座圆柱体、粉红塔、棕色梯、长棒、彩色圆柱体等进行三阶段教学法教学。而进行“数的认识”教学时,也同样可以运用这些教具,从感官上对智障孩子进行刺激,让他们在教具的直观引导下,建立数概念、掌握数的意义,使他们学得更直观、更深刻。

四、变换练习形式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数学是系统性、抽象性很强的学科。数学课堂往往是冷冷清清,学生不感兴趣,主观能动性差等等现象突出。课堂上如此,在数学作业中也难逃冷冷清清的局面。因为学生不会,所以他们不感兴趣;因为他们不感兴趣,又直接导致他们不会。因此,我从数学练习入手,变换练习的形式,激发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生活中的作业 让学生从生活中去找我们学到的数学知识。比如学习了《大小多少》之后,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说一说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哪个多,那个少?学习了《上下》、《里外》之后,在教室里找一找上面有什么,下面有什么,教室里有什么,教室外有什么?再如《1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在生活中数出感兴趣的数,培养智障孩子有意识地运用数学的兴趣和习惯。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学的数学知识可以用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2、活动中的练习蒙台梭利说过:“听过,就忘记了;看过,就记住了;做过,就理解了。”在课堂上,教师给智障孩子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并且安排活动性的复习课,帮助他们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学习《10 以内数的认识》时,教师提供丰富的图片,CAI课件,小棒、计数器等等,让智障孩子充分动手、动眼、动口,数一数,拨一拨,摆一摆,认一认,说一说,调动学生当中感官协同参与数学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勤用“智慧星”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智障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难保持,尤其是低年级的智障学生在学习数学时,往往会觉得枯燥无味,所以常常表现为冷淡,兴趣保持时间不长。于是,我在前期充分加强师生情感、创设情境、借助直观教具、改变练习形式等基础上,推出激励机制——勤用“智慧星”,激发低年级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在课堂上勤用“智慧星” 在数学课堂上,除了对纪律性强、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给予言语鼓励、微笑、目光赞许以外,还给予这些孩子“智慧星”,比如红色小五角星、小的喜羊羊与灰太狼的贴画。总之,是能吸引孩子的,为孩子喜欢的,激励孩子学习兴趣的小礼物。

2、在作业中勤用“智慧星” 对于作业中书写认真、正确率高的学生,可以通过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表示作业的等级来鼓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十次作业进行一次评比,归总,然后在班级评比栏里累计评比。得到“智慧星”多的学生,可以根据“智慧星”的多少,设置奖品等次,兑换奖励橡皮、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

通过这样的激励方式,勤于发放“智慧星”,针对孩子的特点,对有的孩子的进步进行鼓励,对有的孩子的特殊表现进行肯定,对有的孩子的认真态度进行表扬„„使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智慧星”的机会。这样,每个孩子学习数学的劲头都很高,而且形成互相竞争的良好局面。大大激发了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了数学学习的效果。

六、家校合力 激发学生数学兴趣

经过一个多学期的努力,我班的几个智障小孩在数学课上的表现一天天棒起来。这个好消息当然要与同样关心他们成长的家长们分享。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我决定争取家长的密切配合,促进对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首先,要求家长关心孩子每天或者每次生活假的学习内容。每天老师把学习内容写在黑板上或者作业本上,让家长协助监督和负责指导。这样,学习的知识得到及时巩固,不至于生活假一过,学生学习的知识已经差不多遗忘干净了。其次,要求家长关注生活中的数学。比如,学习了数的认识之后,家长在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数数的练习。在爬楼梯时,让孩子数一数楼梯,边爬边数。在吃饼干时,也数一数。在家里也可以数一数家里的人等等。这样,智障学生也乐意数数,让他们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增进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感情。再次,强化激励机制。比如,学生在家数数后,家长应及时强化和鼓励他。奖励一些小饼干之类,在对他们进行奖励的同时,要求他们再数数饼干的数量。这样,变被动的数数为主动的数数,有效激发智障学生数数的兴趣。

总之,只要教师善于发现,勤于思考,在生活中加强师生情感的培养,在环境中创设数学文化情境,在课堂上借助直观教具,在练习中改变练习形式,在课外争取家长的配合,也能充分激发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低年级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高效课堂。

第四篇:重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训练

重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训练

(2009-09-28 11:55:19)转载智障

仿画

积木

瓶罐

食指

杂谈 ▼

标签: 分类: 论文

精细动作就是运用手,尤其是手指的操作能力。精细动作的范围指的是手、眼睛、脸及嘴部肌肉的运动能力,而这种能力的本质是手——眼——脑的协调能力。精细动作训练的内容包括抓放能力、作业能力、工具使用能力等。

中重度智障学生精细动作缺陷明显,在精细动作的发育上要较同龄的普通学生迟缓得多。如:拇食指捡拾小物体、腕部旋转、双手协调、堆叠能力、仿画能力、使用工具能力等方面都明显滞后于儿童的正常发育阶段,甚至有些能力不经过训练,可能长期不具备。这些精细动作的缺陷严重地影响与阻碍了智障学生的学习与生活。

精细动作训练突出的是手的训练。手不仅是运动器官,而且是智能器官;手不仅是动作器官,而且是智慧的来源。因此针对智障学生智力受损的现状,应当创造条件,让智障学生充分地去抓、握、拍、打、敲、叩、击打、挖、画、剪、搓、夹、叠、捆、拧、折……。同时,精细动作的训练是一个系统而全面的康复活动过程,在目前,还没有具体哪门学科明确可以进行专门的训练,只有通过各门课程的课堂教学有机渗透,逐步提高中重度智障学生的精细动作水平。

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实用数学学习需要从数前概念学起,针对中重度智障学生的实际,我们在数前概念的部分教学中有机渗透了精细动作训练。在实践中我们遵循了精细动作的刺激性、操作性和递进性的练习原则。

一、在辨认形状中训练精细动作

数前概念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辨认方形与圆形。方形与圆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虽然非常常见,但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是毫无概念的,更谈不上认识与区分。

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将教学与精细动作训练相结合,教学考虑康复训练的需要,精细动作训练又能为教学服务。单元教学设计如:第一步为建立方形、圆形的概念,要求将整块形状积木放入相应的模型上,然后逐步转换到有2~3块积木拼成方形或圆形再放入相应模型中。这样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了形状的初步表象,另一方面训练了学生精细动作中的嵌塞能力。第二步是教学生仿画方形或圆形,首先是沿着方形或圆形物体边沿画,再要求部分学生独立仿画。这样在认知教学中同样可以建立形状的初步概念,同时也训练了精细动作中的仿画能力以及控制笔的能力。第三步是在教学的后续,为进一步巩固形状的概念,安排了专门的精细动作游戏活动,主要有堆叠形状积木比赛、分形状串珠训练等。

二、在配对与分类认知中训练精细动作

配对与分类的认知与精细动作训练中的开关容器、嵌塞能力训练可以很好地结合。配对与分类需要根据物体的大小、颜色、形状进行归类操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使用了一些教具,不仅加强了认知训练,而且可以进行精细动作训练。一是使用木插板进行学习与训练。主要借助大、中、小三套木插板,分别让学生根据大小配对插入模型中,再要求根据大小、颜色配对插入模型中,在插模型的过程中训练了学生的嵌塞能力。二是使用日常生活中的有盖瓶罐进行学习与训练。主要将不同形状、大小的瓶罐打乱后,按照要求将这些盖子与瓶罐配起来,能够掀开与盖好。如拿一只带盖的塑料茶杯放在学生面前,向他示范打开盖,再合上盖的动作,然后让他练习将杯盖掀起,再盖上,通过反复训练逐渐达到较熟练的程度。这个学习过程不仅是配对与分类的认知,同时还是开关容器的精细动作训练。

三、在初识数字中训练精细动作

数的认识对中重度智障学生来说是既重要又困难的一个内容。在真正认识数字之前,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初识数字,为今后真正地更高难度的认数(包括数数、、读数、写数、了解意义、数的排序等)做些基础性准备。

在初识数字中,我们安排了数数拨珠、数字拼图、拼数积木等内容。第一步是数数拨珠是基本的拨珠训练与数数的结合,在学生尚未真正建立数的概念之前已经有无意识的念数基础,因此可以师生共同按顺序念数,要求一个一个地拨,拨一个数一个。这个过程同时也是顺序工作能力训练、拇食指对捏及拇食指拿小物体的训练。第二步是为学生准备一些数字拼图或拼数积木,让学生拼数字,同时也是嵌塞能力的一种训练。

四、在比较中训练精细动作

比较是数前概念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包括区分有无,认识大小、多少、长短、胖瘦内容。这些比较需要提供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并创设一定的情景,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适当安排些精细动作训练。

在有无训练中,有意识地将物品不断地递给学生的固定手中,由刚开始的“无”到“有”,然后在连续不断的传递物品过程中,训练学生的抓握能力以及双手传递的能力。在认识大小的过程中,一是取物比较大小。将同类大小不同的两个物体进行比较,其中设计一个环节是拿大小不同的豆子(蚕豆和黄豆)到瓶子里,让学生分大小,同时也是食指与拇指对捏以及拇食指拿小物体的训练。二是套塔练习来比较大小。套塔是一种按大小次序拆开和安上的套圈玩具,将一个彩环套在垂直的塑料桩上,一个一个往上套,熟练后,可按大小顺序套成彩色塔。在指导学生按次序装拆的过程中,既学会了大小的顺序,同时也训练了学生顺序套物的能力。在认识多少的学习与训练中,重点安排了学生的串珠训练。要求将绳子穿入珠子的小孔内,在孔的另一侧将绳子提起,比一比,谁在规定时间内串得多。让学生学习穿珠是锻炼手的精细动作的一个很好的方法。因此,这一过程不仅是比较了多少,还是双手协调能力训练的重要内容。

五、在游戏活动中训练精细动作

中重度学生的课堂上需要为他们提供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休 息、调节,因此,我们一般安排些与课堂教学、训练相关的游戏活动来进行调节。如:课堂上给表现好的同学拍拍手唱儿歌,并予以食品激励。食品一般选择些需要动手剥一剥、撕一撕的食品,这样的评价形式,不仅让学生尝到食品,而且还通过撕纸(有些需要老师先撕开一个小口子)、剥纸等环节来训练学生的精细动作。又如海洋球、塑料夹、豆子都是手指训练的重要学具,海洋球主要用来放在双手心中跟着节奏抓握,锻炼了双手指的力量;塑料夹是按照要求将夹子夹到相应位置或取下,其中需要手指配合以及力量;用筷子夹豆子是学生很喜欢的一种游戏,可以锻炼学生手眼协调能力以及手指的分工合作。精细动作的训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在智障教学的所有课堂中长期地渗透和有机地融合,唯有此,才能使智障学生的精细动作得到训练,手—眼—脑的协调能力得到提高,从而为他们的认知学习和生活康复奠定基础。

第五篇:如何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如何培养中重度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

平邑县特殊教育学校

刘兵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所参考的教材是卢湾区辅读学校编写的数学第四册教材中的“得数是9的加法”这一教学单元,教学内容是“得数是9的加法”中的4+5=9和5+4=9。本案例授课班级为嘉定区辅读学校三年级学生,其中男生12人,女生1人,1名为轻度智障学生,8名为重度智障学生,2名为多动症学生,2名为多重残疾学生。其中三位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记忆力相对较强,通过教学能进行简单的独立计算;三位学生能通过直观的辅助物体进行计算;此外还有4位学生刚从一年级转来,一位是从没进过校门的新生,这5位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认数。因此在教学中,我按照学生实际情况将他们分成A、B、C三组,每组各由4名学生组成。

二、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思路、特点

备课时我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努力贯彻分层教学的原则,通过教学目标分层、教学过程分层和教学评价分层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教师要努力把教材中的知识点根据学生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进行组织再创造,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堂课主要通过创设“秋游——摘苹果——小动物回家——小鸟找家——找朋友”这些游戏情境,把知识赋予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中,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展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浓浓的情境氛围中乐于学习,主动学习、从而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同时在引入游戏时都采用了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学生在念儿歌的过程中,集中了注意力。

由于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记忆力和抽象思维能力非常差,这给他们学习计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法国特殊教育专家爱德华•基吉恩在《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如果通过主要感觉运动来教,智力落后儿童是能够学习的。”因此在教学生计算10以内的加法时,主要采用了形象、具体、直观的“十指教学法”,学生只要按顺序数数,就能算出计算结果。其思维计算过程就是一个数数的过程,是形象的、直观的,它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而且通过手指操作活动,还促进了学生手眼、手脑协调能力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学会计算4+5和5+4。

A组:能独立计算4+5=9和5+4=9;

B组:能运用数手指的方法计算4+5=9和5+4=9;

C组:能跟读4+5=9和5+4=9。

2、能看懂图意,并列出算式。

A组能完整地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并能说出算式的含义;

B组能在老师的指导下说出图意,列出算式,并知道图式间的联系;

C组能认真地听同学说图意,能认识4、5和9。

3、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习计算4+5=9、5+4=9。

教学难点:看图说图意,并列出算式。

(三)教学技术与学习资源应用: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数字卡片,两棵模拟大树,两间模拟房子、10根模拟项链、和具体事物。

(四)教学流程、训练与评价

三、教学实践片断

片段一:儿歌引入,集中学生注意力。

开始上课,进入复习板块时,师生一起以儿歌的形式玩了一个手指游戏,复习用手指表示5以内各数。师生边唱边做动作:“一二三四五,小眼睛看,小耳朵听,两只手儿动起来。”教师拿起数字卡片4说:“我说4。”学生边用手指表示4边说:“4、4、4。”…… ”教师拿起数字卡片5说:“我说5。”学生边用手指表示5边说:“5、5、5。”…… 在扳手指计算过程中,引入儿歌:4+5等于几?伸出手指算一算……

片段二:情景导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导入新课时。教师:秋天到了,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一起去郊游。哇,你们看前面有两棵苹果树,树上结了一只只又大又圆的苹果,让我们一起去摘苹果。之后全体学生离开座位去摘苹果。教师:请你们把红苹果放进红色的篮子里,青苹果放进绿色的篮子里。然后学生按照老师的要求摘苹果。之后教师提问:你们摘了几个红苹果、几个青苹果?合起来一共有几个苹果呢?

在训练与评价板块中,做完游戏《动物回家》后,教师说“小动物们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可是几只小鸟还没有回家,他们会被雨淋湿的,怎么办?让我们送他们回家,好不好?”然后自然地过渡到训练评价的第二个游戏环节《小鸟回家》。由于生动有趣的情景设置,学生们兴致高涨,非常愉悦地投入到训练中,纷纷帮助小鸟找到了各自的家,孩子们也从活动中体验到了帮助别人后的快乐。

片段三:动手操作,生成形象、直观的数学计算方法

在运用“十指教学法” 计算4+5=9和5+4=9过程中。教师提问“4+5心里想几?”,学生回答“4”,教师让学生把4放在心里(做一个拍胸的动作),教师再问“手上是几?”,学生回答“5”,教师让学生用手指表示“5”,教师再问“从几开始数数?”,学生回答“4”,教师再问:“4的下面是几”,学生回答“5”,最后教师才说:“好,让我们一起试一试。4+5=几,伸出手指算一算。4+5,4、5、6、7、8、9,4+5=9。”

四、教学反思:

1、在复习板块中,师生一起以儿歌的形式玩了一个手指游戏,复习用手指表示5以内各数的方法。这是一个不起眼的动作,但是对智障学生来说,在课前动动手、动动脚就非同一般了。智障学生对学习数学有恐惧感,这一情景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缓解了学生恐惧,厌学的心理状态,活跃了课堂气氛,增强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为下一步的教学打好了基础。

2、新授板块中的《摘苹果》和复习板块中的《动物回家》、《小鸟找家》和《找朋友》的游戏活动,让学生走一走,动一动,可不断激起学生的兴奋点,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他们能聚精会神,兴致勃勃地学习、探索,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十指教学法”符合中重度智障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点,这是一种学习方法的传授,学生掌握了这种计算方法,可贯穿运用于计算20以内的加法过程。这种学习方法的着眼点不仅仅在此,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建立了数序的概念及发展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为将来比较数的大小做准备。

下载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低年级中重度智障学生言语康复训练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重度智障学生语言理解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5篇

    《中重度智障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课题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语言是人类沟通思想、表情达意的工具,也是学习和思考的工具。语言同时也是促进儿童社会行为和智力发......

    智障学生体育游戏中的现代康复训练研究(共5则)

    智障学生体育游戏中的现代康复训练研究 ——为智障学生打下生活自理的基础 作者:朱官达 单位: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 地址:阜宁县通榆北路416号 邮编:224400 摘要:本文从新课程改革......

    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五篇

    〔摘要〕在“自我实现的性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对培智学校教师、智障学生家长的调查结果,低年级智障学生性教育的校本课程从 “生长过程”“性别概念和性别角色”“与家人的......

    农村中重度智障学生写字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农村中重度智障学生写字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梁绍惠 小学段 语文 摘 要:写字训练对智障学生有较好的康复作用,农村中重度智障学生写字能力普遍落后,结合学生写字现状,如何提升智障......

    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对低年级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 要:智障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对于正常人来说非常简单的生活技能,对于智障学生就是高超的技能。在智障......

    低年级学生随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课题之整理材料 低年级学生“随文识字”教学策略研究 隆阳区板桥镇板桥小学 王雪丽 “随文识字”是斯霞老师1958年提出并开始实践的,后来......

    低年级言语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与研究(推荐5篇)

    《低年级言语识字教学方法的实践运用与研究》 课题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的提出 1、理论依据 汉字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人一生中生活与学习的最重要工具之一。郭沫若先......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智障学生的兴趣 智障学生虽然是人类社会中的不幸者,但他们也是我们人类大家庭中的一部分,他们也应该和普通学生一样接受适合其身心特点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