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联通融合创新科学发展纪实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这是宋代诗人苏轼说过的话。在今天,这句话同样适用一个企业的发展。作为一个不断注入新血液、具有多元文化的现代上市公司,中国联通山东公司(以下简称山东联通)把“融合与创新”作为原动力融入企业发展战略,直面挑战,潜心耕耘,砥砺奋进,在市场竞争中抓主动,在提升服务中树品牌,在转型创新中增活力,着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价值创造力。日前,记者来到山东采访,看到了一个积蓄了更多能量的山东联通,破茧成蝶,厚积薄发,正以更快的速度、更美的姿态在浸透了古老文化的齐鲁大地上飞舞、绽放。
抓机遇,科学布局
纵观融合以来山东联通的各项工作,无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他们在集团公司的统一领导下,以调整发展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升能力为手段,以深化融合为推手,突出抓好移动、宽带、增值、信息化业务,统筹协调各项业务发展,深入挖掘企业内部资源潜力,运营效率和效益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自去年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工作部署,山东联通认真探索实践市场经营工作,历经“规模启动、调整结构、拓展行业”三个阶段,坚持边发展、边总结、边完善,及时调整发展思路和措施,统筹协调各项业务均衡发展,围绕目标任务和工作计划,有规律、有重点地部署全局工作,发展过程中明确省市各层面、各时间点、各阶段的风险管控点,制定针对性政策,积极加强对市分公司经营工作的指导帮扶和督促管控,为市场份额的有效扩大打下了坚实基础。早在企业融合之初,他们就制定了产品融合规划方案,对投入市场的融合产品进行逐一梳理和评估,发挥融合优势,规避经营风险,确保良性发展。着重强化宽带客户维系,实现营销前移,保持价格体系,强化宽带服务优势,实施提速提价和宽带无条件装机服务提升工程,稳固了市场主导地位。3G业务开通以来,以“沃精彩”为载体,结合3G数据和信息化应用,推出了诸多创新性融合产品,通过加强社会渠道销售、出台激励政策等有效方式,迅速树立起联通沃品牌形象,实现了2G、3G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成立固话保有项目组开展专题项目研究,推广以固话为依托,统一账号、共享时长、共享话费的深度融合产品,稳妥推进小灵通用户专网。目前,该公司3G业务出账用户、业务收入列全集团第2位;2G业务净增出账用户、出账用户总数以及出账用户同比增幅均列全集团首位;宽带用户总数和净增用户数列全集团首位;固网收入规模、本地电话占当地市场份额列全集团第2位。科学稳健的发展方略,适应市场需求的产品政策,使山东联通在市场上逐步确立了竞争优势。据统计,2009年用户市场份额比2008年提升4.5个百分点;今年1-6月份收入份额比09年年底提升1.36个百分点;今年前9个月,通信服务收入绝对值和预算完成率居全集团首位,较好地保持了发展的可持续性,目前各项工作均呈现出勃勃生机。
拓思路,成功转型 新一轮的通信业改革,新联通承受着更多的关注和责任,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和困难。作为中国联通的收入大省、业务大省,保持企业的科学发展、快速发展、和谐发展势头,是山东联通必须履行的企业责任,是集团战略的使命要求,是企业跨越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广大员工的殷切期盼。经过深入分析,山东联通重新梳理了新形势下通信服务行业的经营范围、产业发展规律、业务经营特点和客户服务优势,将综合信息服务确定为近几年的主要发展方向。今年以来,山东联通发挥3G和固网融合业务优势,相继开发出包括有线接入和无线接入的远程视频监控服务,推动了视频监控系统在治安交通、城管娱乐、金融司法、国防环保、水利矿井、森林巡防、物流配送等社会安全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现已在全省建成“宽视界”视频监控点4万个,而由山东联通承担建设的济南公交信息智能调度系统和临沂“天网”视频监控工程受到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1月6日和2月6日,国务院张德江副总理和山东省委常委、副省长王军民先后对利用联通WCDMA 3G技术实现的济南公交信息智能调度系统给予了高度评价;9月12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构筑天网保平安”对临沂“天网”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在青岛,联通3G VPDN技术为青岛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建成了无线网点受理流动服务车,可随时到社区位居民提供电表、水表现场办理服务。在济南,山东联通着力打造3G应用平台“掌上泉城”,为手机用户特别提供视频资讯、电视直播、便民搜索、票务查询、手机订餐、手机监控等综合性服务,特色栏目“泉城名片”和“玩遍泉城”成为外地游客了解济南的一个窗口,引发访问量近30余万次。3G增值、位置服务、移动执法、PTT集群通信、移动办公、一卡通、3G视频监控、物联网等信息化应用,无线POS/ATM、外勤通、物流通、车物通、远程抄表、移动OA、掌E通等应用产品,以及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公交、智慧医疗……诸多亮点应用如雨后春笋般在齐鲁大地扎根、萌发,让山东联通一次次引来社会各界的瞩目和赞赏,山东联通也因此在高端市场上逐步确立了竞争优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逐步走上了差异化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型发展之路。
促创新,增强活力
融合伊始,山东联通在运营体制、配套服务、综合竞争能力等方面都亟待提升。自主创新、提升能力成为山东联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没有现成的发展经验可以借鉴,他们就从实际出发、从基础出发,从实践中找答案。4月8日,山东联通发出了“向一线员工学习”的号召,创新开展了机关人员深入基层一线参加生产经营活动。公司领导带头,全体机关人员带着问题深入一线,跟随社区经理、机线员走访客户、装机修障,详细了解基层实际工作情况,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找到解决发展中各类问题的有效办法。正在基于对全业务运营工作的实践,山东联通发现,无论是行业发展、产品运营、市场细分,还是营销手段、资源配置、内部分工都面临着改革压力,传统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正随着竞争格局被重新解构。山东联通主动适应变化,在公司的各层面、各专业进行了大胆革新,现已在各级管理层面培养起以市场为主导、不拘一格创新发展的发展新思路。今年,公司确立了“能力提升年”工作目标,抽调不同方面的管理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了专业研发团队,针对企业发展策略开展前瞻性研究,并成立旅游文化、医疗卫生、县域政务信息化等12个行业客户开发团队,挖掘行业需求,研发推广差异化通信产品。截至目前,已完成宽带、网络规划、渠道以及竞争四个方面共38项研发成果,部分成果已经在全省推广,在各个市场领域实现了较大的突破和创新。专业化管理团队的建立,对企业的传统运营模式产生了强力冲击,就像触发多米诺骨牌一样,引起了业务运作、网络维护、计费保障、服务响应、产业整合、商业开发等内部配套流程的一场创新革命,大大提升了企业的资源调度能力、支撑保障能力、分析管控能力,企业的专业化销售组织能力得到质的提升。而山东联通近期在全省组织的“沃在楼宇”、“沃在商铺”、“沃在物流”等实战演练大赛,就是对上述改革的一次实战检验。通过集中开展聚类市场的实战营销,促进各市公司重塑商务客户营销模式,确保了企业改革理念的落地。此外,山东联通面向全省推出了无条件受理客户宽带装机制度,建立了无条件装机延期装通赔偿机制;创新推出了宽带手机亲情卡,通过10010办理宽带手机统一账号融合业务,使客户能像缴纳电费一样,足不出户随时就可办理联通宽带业务,进一步巩固了山东联通“服务领先”优势。目前,山东联通宽带品牌牢牢占据了市场主导地位,在当地的市场份额达到80%以上。
树形象,聚势谋远
去年全运会期间,人们不仅记住了紧张激烈的比赛,也记住了联通“沃”3G的精彩应用:第一次3G直播圣火采集、第一次3G直播全运赛事、第一次3G传输新闻视讯……无数的第一次让“沃”品牌一炮打响,在人们心中留下了可靠、先进的直觉印象。而这一切实现,源于山东联通有一张质量过硬、技术先进的3G网络。融合以来,山东联通举全公司之力,加快3G网络建设步伐,短期内建成了一张支撑业务大发展的基础网络,成为最早达到所有地市具备试商用条件的省份之一,在集团组织的测试中网络质量名列前茅,全省基站开通率、簇优化完成率、室内覆盖开通率均达100%。2G网能力比融合前翻了一番,通信质量有了明显改善,万户投诉率从3.51次降为0.94次。与此同时,山东联通加快推进宽带提速、光纤改造以及固网整治工程建设,积极推动移动、固网以及无线宽带、有线宽带网等各个层面的融合升级,并在集团组织的移动网络运行维护AA达标活动验收评比中获得了一等奖。与此同时,山东联通又打出了一套漂亮的改善服务的“组合拳”。先后启动了“践行科学发展观,提升客户满意度”主题活动和客户维系体系建设,建立横向联动、纵向管控、前后台快速响应的三级服务保障体系,省市县三级专业化维系队伍、专兼职服务经理达到3600人,初步构建起了大服务格局。采取设立3G客户服务专家坐席、固网超时限装移修机专项整治、建立服务质量联席会制度等一系列举措,推动了全省服务质量的持续提升。抓住移动网络质量、固网超时限装移修机、营业厅和客服热线服务能力、客户维系等四项影响客户感知的服务“短板”,下大力气从源头上强力整改,效果显著。上半年,全省营业厅服务满意度得分和宽带网络感知满意度得分有较明显提高,升级投诉率在北方十省最低。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攒足底气的山东联通通过多种渠道向群众传递联通品牌的魅力。世博会期间,与齐鲁晚报等当地主流媒体开展了“世博全媒体”报道,借助丰富的3G应用技术,为读者提供全方位的世博新闻报道。为在局部市场形成绝对宣传优势,今年山东联通在17个地市的繁华路段打造了35条“联通大道”,街道两旁密集展现公司形象和业务广告,形成强大的视觉冲击。围绕企业品牌塑造,公司参与了一系列地方重大公益性文体冠名赞助宣传活动,如青岛啤酒节宣传活动、临沂《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演出、泰安东岳庙会、菏泽全国首届牡丹摄影大赛等。为提高宣传效果,山东联通在形式上大胆创新,先后策划了联通3G百屏报全运、联通Iphone两会播报、“沃3G直通现场”等系列活动,通过嵌入式宣传,让公众自觉接受联通的品牌文化,使联通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
厚积薄发,聚势谋远,所有的准备和积淀,最终落脚在了企业的发展上。目前,山东联通以KPI为主的各项经营指标持续提升,节约型企业建设和降本增效工作稳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和谐发展氛围浓厚,全省上下呈现出了体更健、步更稳、速更快的良好发展态势。我们相信,企业腾飞的梦想,将继续激励着山东联通人一路披荆斩棘,开拓奋进,奔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本地网是电信运营企业中基本的执行单位,也是集团公司发展业务与获取利润的最活跃的经济组织单元,不仅直面问题,也直面客户。从一定意义上说,本地网发展的成功与否将决定整个集团的成功与否。当然,本地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日前,记者分别在济南联通、临沂联通和莱芜联通采访了三大本地网的老总,从中不难发现,山东联通这两年来,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多的成就,离不开这些本地网老总们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总能审时度势,各显神通,借势推广业务,抓住机遇壮大自己。
采访中,济南联通张春辉总经理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基层单位的管理者,首先是要对自己的企业负责,希望企业不要大起大落,每年都要有进步,最终实现平稳、健康发展。同时,他认为,做企业首先要树立一个好风气,他说这就像打鬼子一样,换什么枪什么炮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大家要有想打鬼子的心。所以,作为一个管理者,解决的不仅是武器的问题,更是拿武器的人的思想问题。只要大家的心气有了,做市场就像打鬼子一样,一定一枪一个准。因此,在他上任以后,济南公司的业绩也发生了质的飞跃。
济南:提升能力 加快发展
作为山东省会城市济南市固话和宽带业务的主导运营商,融合重组以后,济南联通利用3G移动业务带来的新契机,通过提升能力等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快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据张春辉总经理介绍,今年以来,公司通信服务收入同比增长5.91%,绩效考核成绩全省排名第一。移动业务实现历史性突破,其中移动网收入增幅为46.97%,3G净增市场占有率达到85%,目前公司已进入一个健康、高效、平稳的发展轨道。
提升能力促企业快速发展。济南联通认为,能力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本和基石,必须把提升企业能力提高到企业战略的高度上来。因此,融合之初,公司从提升管理能力、经营能力、网络能力三方面入手,提升公司总体竞争能力。首先,公司通过加强属地化管理,提升资金使用效率;通过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内部支撑效率;通过加强走动式管理,提升公司管理效率。其次,公司通过提升自有渠道的专业化营销能力和社会渠道的销售能力、服务能力和盈利能力,实现经营能力的提升。如组建3G经理队伍,重点实施3G体验营销;开设3G课堂,引导大众娱乐应用等。再次,公司重点对移动网络、宽带网络进行升级改造建设,使网络质量得到明显改善,3G网络质量还被集团公司评为全国达到理想标准的18个重点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公司全面实施精品宽带改造工程和农村宽带提速工程,建设以光缆为基础的精品宽带网,上半年共建设改造楼宇近7000座,精品宽带楼宇建成1.8万座,对300余个行政村进行了宽带提速改造,光缆到村率提高7.7个百分点。通过三方面能力的提升,济南联通创造了许多优于竞争对手的优势,为企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创新思路促企业高效发展。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现在用户多并不意味着收入多,而收入多也不意味着效益高,为此,济南联通不断创新思路,对产品设计、营销服务、业务受理等内部生产运作流程进行全面改进与完善。一是全面梳理各类产品,将产品简单化、标准化,使之更方便渠道推广、更容易被客户接受。二是加强营销渠道建设,为客户提供电话营业厅、网上营业厅、手机营业厅、短信营业厅、自助终端等多种业务办理渠道,让他们能够方便快捷地办理各类业务。三是推出“宽带手机卡”,大力宣传“装宽带拨10010”,引导客户“足不出户办业务”。四是建立装移维直销队伍,将客户装机过程变为受理过程,为客户提供方便。与此同时,公司力争主动创新改造外部环境,提高用户满意度,如逐步将固网月租费向最低消费转变,提前消化固话月租费风险,推出了固网感恩回报活动和固话手机1+
1、宽带手机1+1等业务,其中宽带手机1+1业务带动手机新装4万户,占宽带总续费用户的40%;固网感恩回报活动发展固话手机1+1业务和手机新装15万多户。一系列创新思路的实施,为业务发展注入了活力,也把企业带入了高效发展的轨道。
“创新、创新、再创新,只要对公司发展有利,我们就要勇敢去尝试”,这是记者采访临沂联通总经理张权时他留下的印象。2007年8底,当年轻的张权从省公司“空降”到临沂联通(原临沂网通)时,公司正经历着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收入增幅在全省倒数第一,投诉率占全省1/3,整个企业人心涣散,凝聚力、向心力严重不足。面对这个烂摊子,有“拼命三郞”之称的张总先后大胆推行了诸多创新之举。他先从“创建公司共同语言”入手,提出了“是自断筋脉还是自我成长”、“一线呼唤炮火”等口号,营造奋力向上、锐意进取的企业氛围。同时,他打破条条框框,重新修订服务流程,提升用户感知,如建立营业窗口“资金池”,创建“首席客户经理制”等。此外,他重建了员工价值评估体系,制定奖罚分明的奖励政策,“重赏”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以上这些举措彻底改变了原有的经营和服务现状,同时也充分展示了他的领导力和个人魅力。目前,在省公司的支持下,张总又进一步开始思考如何通过体制与机制创新,构建全新的专业化的营销组织体系。用他的话来说,只要对着目标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今天不行,明天肯定会行”。
临沂:强化创新 保持领先
近年来,临沂城市建议日新月异,确有一种不到临沂不知道它有多美、多现代的感受。这也如同记者在临沂分公司的采访一样,无不被该公司近二年来取得的优异成绩感染、所振奋。尤其是目前竞争最为激烈的移动业务,公司利用全业务优势,相继推出多种移动与固话、宽带相互组合的融合产品,分别对接农村、城市、校园、商城等目标客户群,使得移动业务发展异军突起。今年1-9月份,临沂分公司的通信服务收入和利润完成预算进度居全省第一位,同比增长全省排名第一,其中移动业务收入同比增幅从2009年2月以来始终居全省第一位。截至2010年9月,临沂分公司3G出账用户超过8万户,用户规模居全省第三位。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年中工作会议上,临沂分公司作为全国326个本地网的五个代表之一,第一个作了交流发言。创新经营策略,以“农村包围城市”大力发展移动业务。在临沂,像任何其他城市一样,移动是老大,无论品牌、实力、服务等,联通都无法与其竞争。怎么办?是坐而待毙,还是另谋出路?临沂分公司选择的当然是前者。临沂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84%的城市,就是这么一个农村人口众多的地方,在临沂分公司张权总经理眼里,就成了他避开与移动下面竞争、全力发展自己移动业务的蓝海市场。其时,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农村拆机情况很严重,张权认为,正好可以借助全业务的优势,发展移动业务,保有固话市场。目标有了,经营策略还需对头,公司科学分析了农村用户的特点,大胆推出了“手机入网享受固话零月租”的营销策略。而这个策略当时是与集团公司、省公司现有的策略是相悖的。但张总认为,其实这就是一个思路转换的问题,只要总收入提高了,不用管它是从移动业务来的还是固话业务来的,而且,只要固定电话还留在用户家里,他们肯定会使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暖春行动”就此打响,公司副总全部带头下到县里坐镇指挥,营销队伍则浩浩荡荡开到了广袤的农村市场,开展覆盖式营销。由于经营策略得当,组织力度大,很快打开了局面,仅二个月就发展了移动用户37万户,净增用户数省内第一,还新装了5000户的固定电话,不仅移动用户规模和收入在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而且大大增加了员工的士气,创造了多年未见的良好局面。与此同时,公司在城市则大力推广亲情1+、亲情无限、宽带捆绑世界风等融合产品,通过融合业务拉动移动用户发展。创新机体体制,探索构建新的营销组织体系和支撑体系。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更为有效地发展业务、扩大营销是摆在公司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据张总介绍,随着全业务竞争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以职能为中心、以区域为界面的机构设置模式,已完全不能适应当今的市场需求,如信息化这个工作很重要,但没有相应的部门去做。再比如,原先的客户经理都是按区域来分配工作的,一个客户经理要管近20项不同的工作,包括宽带、固话、渠道、网络,甚至连基站等都要管,事实上根本管不过来,同时,客户经理每天到底做了什么或没做什么,公司也无法知道。最重要的是,原有的设置模式对处于竞争前沿的基层企业来说,工作是极为低效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公司在省公司关于“在机制创新方面可以更加大胆一些”的思想指导下,重新划块,重新布局,按照专业化营销的思想,把原来的职能部门全部撤销,重新成立了10个事业部,全部按业务划分为3G、宽带、商城、校园、信息化推进、渠道、营业厅8个专业的营销事业部和网络、后勤2个支撑部门,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经营无缝隙覆盖体系,提高市场响应速度和应对能力,以专业化运营应对市场竞争,以专业化分工推进企业转型。同时,为了确保机制改革的成果,公司针对原有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如针对营业厅营业人员原来只会微笑服务不会推销业务的状况,特意聘请了知名百货企业银座集团公司的高管来给营业厅的服务人员作培训。正在以上各种不懈的努力,目前这种改革在经营工作中已发挥出了一定的作用,取得了较好成效。相信随着改革的深入,其效果将愈发明显。
“工作着是美丽的”,这是记者在莱芜联通采访时从老总张明口中听到的最有诗意、可能也最能代表他们目前工作状况的一句话。稳健、务实、执着,是张明老总给记者最深的印象。之前,张总是原莱芜联通的老总,他在老联通公司工作时就一直非常出色。在采访中,张总不断强调发展是第一位的,他认为,基层单位是一个执行单位,只能靠业绩来说话。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张总的管理思想是“尽量满足前台需要,大力精简后台支撑”,并且从机制体制上突出经营业绩的导向作用,坚持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同时,张总又一直坚持“服务水平的高低就是经营水平的高低”的大服务理念,除充分满足用户各项需求外,倡导用服务来带动市场,目前公司的宽带、手机业务取得了超常规、大跨度的发展,各项业务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而今年上半年用户越级投诉率为零。
莱芜:深度融合 赢得先机
莱芜是全国最小的地级市之一,小到只有莱城、钢城两个区和三个开发区,人口不过125万。可是,就是在这样一个小城市的联通公司,通过发挥融合资源优势与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出了大成绩:2009年收入完成进度全省排名第2位;公司绩效考核得分全省排名第5位。今年第二季度绩效考核得分全省排名第2位,已经进入全省前3名。融合产品带动市场发展。融合后,莱芜联通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以移动、宽带等主导产品,构建“固网+移动网”的融合产品体系,使经营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首先公司把移动业务作为发展重点,推出了固话+手机的混合虚拟网,不到2年时间里,仅融合业务渗透率达到53%,移动业务市场份额提高了6个百分点,今年6月份新增市场份额按过网用户达到50.04%,移动业务出现了良好的上升态势。其次,公司把宽带业务作为掌握竞争主导优势的拳头业务,采取推广、应用相结合的方式,和有线宽带、WLAN、3G等多种接入手段,在价格上主导,在速率上领先,实现有线宽带和无线宽带协调发展。再次,公司把融合型信息化应用作为体现全业务、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拓展高端客户、带动全业务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先后完成了8个行业客户的信息化项目需求调研、解决方案制定及协议签订等工作,如今年仅钢城执法局数字城管项目一项,就实现收入300多万元。以上这些经营举措,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经营业绩和市场竞争能力。业绩至上激发企业活动。融合以来,公司坚持收入分配向一线倾斜、突出经营业绩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激发企业生机与活力,目前已形成全员经营市场、全员支撑市场、全员服务市场的良好局面。如在物资配送、数据支撑、信息化需求、号码需求、套餐资费审批等以市场一线为前端的内部支撑流程进行改进和优化,建立起了面向市场、面向客户的前后台联动机制。同时建立了奖罚对等的考核机制,公司将考核部门划分为前台一线、前台、后台和职能四类,绩效考核中KPI指标与公司所有部门挂钩,目前公司一线人员的绩效得分平均比职能部门高20分左右,使资源、人员自动向一线配置,压缩职能管理岗位,鼓励干部员工到基层工作,壮大了一线营销人员的实力。此外,公司不断完善干部任用、考核、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了动态管理、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从中选拔德才兼备的人员充实到一线队伍。公司还建立了经营、管理、技术、综合四个专业线的内训师队伍,通过学、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业务人员开展创新产品主动营销、实战专题讲座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对管理人员开展了执行力、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培训,这些都为全面完成公司各项业务起到了有力支撑和保障作用。
第二篇:创新驱动科学发展
创新驱动
科学发展
破除事业发展瓶颈开创广电工作新局面
——县广电台2016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谋
划
上半年,县广播电视台在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扎实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在新闻宣传上。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把向社会传播正能量作为己任,着力提高宣传水平,为我县对外开放、项目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社会稳定、计生等项工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事业建设上。稳步推进频道制改革,全力提升设备档次,改善工作环境和办公条件;在事业创收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使各项任务目标得到落实。
一、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1)着力提升宣传水平
半年来,我们致力于把《成安新闻》栏目打造成为我台乃至全市的知名品牌栏目。遵循时效性更强,信息源更广,的原则,逐步增加新闻信息量,新闻报道后续连接延伸更加紧密,视听质量明显提高。半年共制作播出《成安新闻》132期,编播新闻稿件1320条。制播“两会”专题报道5期,配发评论5篇;“两会”深度报道——重点工作寻访系列报道10期;“一拆四清”专栏25期;绿从这里开始系列报道3期,“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动员会精神学习专栏20期;系列报道:记者调查,围绕城市环境提升专题节目20期。在严格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栏目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的同时,始终与党委、政府保持一致,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社会民生类新闻报道力度不断加强,上半年推出的《升级后的人民广场全新亮相,受到市民交口称赞》、《县公安局为中考学生开通身份证办理绿色通道》、《城西工业区集中拆除违章建筑》、《道东堡乡再掀植树造林高潮》、《我县多措并举,恢复金融秩序》、《县政府出资百万为农民春灌买单》、《县城管局:抢抓有利时机、建设绿美成安》、《美丽乡村建设让古老曲村“华丽转身”》、《我县生态环境良好,引来“苍鹭”栖息》、《涅槃中的“河北大寨”——何横城》、《男童被“锁喉”挂窗外,众市民热心救援》、《辛义乡南豆公:狠抓“一拆四清”,打造美丽乡村》、《荷兰小镇:七彩风车,喜迎八方游客》、《东大姑庙村全力打造“乐活田园、绿色家园”》、《诚信门市诚信人,小市场传递正能量》、《十三五末,我县农业总产值将近60亿元》、《丹江水首次进入我县环城水系》、《环境整治显成效,乾侯大地焕新颜》等社会好新闻,受到社会各界欢迎。民生类新闻占全部新闻总量的30%,做到了每期《成安新闻》都有民生新闻。
对外宣传上半年继续保持强进势头,在中央台播发22条新闻。其中《最美女性、最美家庭评比揭晓》、《3.15在行动》在《24小时》、《新闻直播间》播出;《村民栽下“祭祀林”倡导文明新方式》、《男童被“卡头”,众市民热心救助》、《全国夏收开镰,新科技打造智能新三夏》、《男子扬言跳楼,涉嫌扰乱公共秩序》在《晚间新闻》、《东方时空》、《共同关注》、《新闻直播间》等栏目时段播出;在河北台播发《全省项目集中开工》、《围殴出警民警——一家三口被刑拘》、《一市民因传播网络谣言被刑拘》、《植树一片新绿、建美好家园》、《齐心协力,爱心助考》、《读书不文明,图书很受伤》、《两小伙勇救落水女》等31条新闻,在邯郸台播发《葛洲坝环嘉再生资源有限公司邯郸分公司正式挂牌》、《成安首届“最美成安人”揭晓》、《成安财政收入首季开门红》、《投入1.3亿整修水利备春灌》等40条新闻。
七一前夕,以“大美成安”为主题,成功举办首届干部职工影视作品大赛,作品运用照片、视频等形式多角度展示我县“天蓝、地绿、水清、街净、路畅、人美”的城市新形象。
微信订阅号“成安电视台”推送信息800条。网站“成安广播电视台”首页图文信息更新115条,动态类69条,视频信息类更新200条。
上半年,我台制播县委、政府通知和通告61期,制播农技信息59期。
LED数字显示屏半年来共播放公益类广告、政务便民信息、文明创建标语、行业宣传片等1800余条(次),播放时长达2700小时。
数字影院半年放映中外影片300余场,丰富了全县人民文化生活。邯郸广播电视报成安工作站在邯郸广播电视报页面内刊登我县新闻12条,为服务我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做出积极贡献。
(2)创新驱动事业发展
1、稳步推进我台专业频道制改革,增强自我“造血”机能。经过岗位竞聘、人员优化组合,成立了经济民生频道和快乐3频道。频道改革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吃饭难。保工资、保运转成了我们面临的首要难题;二是创收难。广告创收一直是电视台资金收入来源的重要途径之一。“僧多粥少”的市场环境导致县级电视台广告创收锐减;三是管理难。长期以来,干部职工“大锅饭”思想普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工资分配机制,造成了职工思想没活力,工作没压力,干活没动力。实行频道制改革短短半年的时间,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两个频道活力得到了释放,职工积极性得到了发挥。一是激活了内生动力。大家把精力都集中到如何办好节目、如何创收上,形成了良好的氛围。现在,争着采编、自愿加班的多了,出工不出力,应付当差的少了,创新思路,费心策划的多了。二是加强了凝聚团结。在频道制改革中,我们坚持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各个环节都在阳光下操作,经过民主测评打分、竞聘演讲打分、全面测评打分按总得分结果,确定频道总监岗位人选。竞聘出来的总监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三是频道定位有“气质”。经济民生频道定位于关注民生、服务群众,快乐3频道定位于传播快乐,做文艺活动。改革后,两个频道面貌焕然一新。四是提升了电视节目的数量质量,自办节目快速增加。
半年来,经济民生频道制作《民生新闻》栏目32期,播出民生新闻120余条,其中《高庄村多条线路下垂,造成安全隐患》、《政府出资渠灌区麦田及时喝上返青水》、《风筝线绊倒男童,90后女医生施救》、《809司机被打案》、《独手女教师,讲台育桃李》等民生新闻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消防在线》栏目10期;《红盾亮剑》栏目10期;食品药品安全专栏6期;配合建设局制作园林验收汇报片一部,县领导赴南方美丽乡村观摩专题1部,配合县委组织部制作6部村党支部书记先进事迹汇报片,制作东湖公园、北湖公园掠影2部等10余部专题片。
快乐3频道先后完成了“锦绣名都”成安2016广场舞大赛16场节目录制和锦绣名都璀璨星光潘美辰明星见面会节目录制工作。《翻牌大开奖》栏目现场直播40期,《我爱我家》栏目策划制播12期,《幸福快递》栏目策划制播12期,《彩色周末》文艺汇演策划制播3期。配合县委、县政府及各相关部门完成了《舞动成安晚会》、《安康杯安全在我心中演讲比赛》、《最美成安人颁奖晚会》、《3·8妇女节晚会 》、《成安县27届中小学艺术节晚会》、《河北省“心连心”艺术团演出》、《两学一做知识竞赛》录制工作。完成了8个幼儿园庆六一演出节目的录制工作。
作为县级电视部门,我们虽然在频道资源、人力资源、资金资源等方面无法与上级电视台“分庭抗礼”,但是它“块头小”,与现实生活、基层群众具有天然的“亲近关系”,而且更容易凸显自身或所在地区的特色,只要利用充分,扬长避短,就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2、加快“户户通”工程进度,扩大县级台电视覆盖率。2016年争取国家和省级奖补资金1200万元,发展用户3万户,彻底解决本县节目收视难的问题。计划第一季度完成4500户,第二季度完成10000户,第三季度完成10500户,第四季度完成5000户。
3、进一步加快电视与新媒体融合步伐。在加强我台网站及手机客户端建设的基础上,引资125万元,建设“智慧成安”移动平台。建成后广大用户可随时浏览国内外新闻资讯、我县政务便民信息,还可进行网上医疗咨询、生活缴费。
4、争取中央投资建设县级应急广播系统。该系统建成后将覆盖县城主城区及全县234个自然村和机关、企业、学校。可以满足应对突发性灾难发生时的应急广播。该项目先后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县政府关于项目的研究意见和项目真实性声明,项目勘测定界图、地形图、土地勘测定界技术报告书,完成了土地预审意见,规划选址意见,财政配套资金证明等相关手续并上报到发改局等待出具项目建议书批复。
(3)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成效,推动作风整顿活动扎实开展
自开展“学后池、整作风”活动以来,我台严格按照中共成安县委《关于在全县各级机关中学习后池村精神开展作风整顿的实施意见》(成发【2016】2号)文件精神和相关重点工作安排,认真学习后池村精神,扎实开展作风整顿,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严禁“四风”问题的反弹。重点在解决工作纪律松弛、办事效率低、服务意识差、吃喝收要拿等问题上动真招、下力气。作风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的质量,我们将以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建立长效机制,把学习活动延续贯穿到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凝神聚力,攻坚克难,夙兴夜寐、激情工作,以勇于担当的精神用心干事,以只争朝夕的拼劲抓紧干事,大幅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创造细致、精致、极致的一流业绩。以工作实践的新业绩检验作风整顿的新成效,确保实现纪律状况根本好转,工作效率迅速提升,服务意识明显加强,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廉洁意识入脑入心。
(4)强化防范安全生产
安全播出是广播电视的生命,半年来,我台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重大事项和敏感问题的稿件领导审签制度。并坚持新闻节目、稿件“三审”制度。节目监听监看制度。上半年实现了安全播出、传输无事故。
二、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问题:
(1)本地节目收看难
1、有线电视推进缓慢。近几年来,由于获取信息渠道的多元化,特别是传统的家家户户通过无线收看电视的方式已经终结,靠一根天线将本土节目送达家庭的时代结束了,有线广播电视因为线路限制不能及时铺设到乡村和新建小区,加之收费高多数居民难于承受,发展进度缓慢。成安全县约有12多万用户,有线电视用户仅仅2万户,覆盖率不到20%,大量用户收看卫星锅,因而通过有线网络传输节目受到限制,80%以上的本地居民因没有安装有线电视根本无法收看本地节目。
2、网络电视、IPTV、手机等新兴传播渠道的兴起进一步冲击了现有的有线电视传播渠道,分流了大量受众。单就目前成安,IPTV用户就到达1.8万户,而且以每月几百户的速度推进。相反有线电视的用户由两年前2万余户降为目前的1万余户,特别是广大农村尤为严重。
(2)收入大幅度减少,人员工资等无法保证
1、电视台主要创收渠道为电视广告,因为宣传效果不佳,广告商纷纷撤下电视广告,造成近几年我台广告收入连年大幅减少,以收入最高峰的2010 年为例,收入高达150.7万元,而到 2014年收入仅有75万元,2015年收入46万元,预计今年将会更少。
2、电视台本身是个重装备高消耗单位,设备更新快、投入大,缺少资金是限制广电事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我台以2015年为例,除人员工资以外,每年设备更新和维护等业务费为215万元,单靠创收难以为继。
3、人才流失严重。我台在编人员95名,因收入减少,人员工资无法保障,业务骨干劳动强度大、工作任务繁重。以2015年为例,全年应发工资229万元,实发74.9万元,每月人均工资才1000余元,以至于职工生活难于保障,故请长假和外出打工现象较为普遍,人才流失严重。
(3)节目质量有待提高
1、因为受众面剧烈收缩的原因,受众减少,广播电视喉舌职能大打折扣,部分没有安装有线电视的群众,特别是部分不会操作新观看模式的中老年观众收看电视困难,等于重返无电视时代。党和政府的声音、党的政策、推进中心工作、应急防灾、突发事件应对等工作不能有效传达到千家万户。
2、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由于体制等原因,近十年来进入我台的工作人员多为退伍军人安置,第一学历偏低,且所学专业不对口,很难胜任广播电视专业技术要求。
措施:
突破发展瓶颈,推动事业发展,针对目前广电行业出现的普遍问题,我台审时度势,努力培育事业发展新的增长点。
1、谋划争取国家局、省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支持,筹划建设地面数字电视项目已经启动,力争实现事业转型可持续发展。
2、广播电视台作为党的喉舌,在当地发挥着舆论宣传引导作用,政府要加大投入,人员工资、设备购置维护等所需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大力推动县级广播电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3、广电系统内部自上而下经常性的举行各类专业技能培训班,提高在岗人员整体素质。
4、创新管理机制,实行全新的绩效管理考核制度。大力引进高素质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相应的岗位上,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
三、下半年工作谋划
⒈把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学习宣传贯彻县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作为工作重点,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舆论喉舌优势,紧紧围绕打造实力成安、活力成安、魅力成安‘三个成安’的发展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开展宣传造势,为我县项目建设、城乡建设、三农工作、社会民生、党的建设等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2、加快推进频道制改革步伐,科学完善频道改革制度。
3、创新直播栏目新亮点,把其打造成为我县乃至全市知名直播类栏目。
4、对外宣传争取下半年在中央台和省台播发有较重份量的新闻报道。
5、计划联合其它文化传媒公司以成安文化或禅都文化为题材拍摄电视剧一部。
6、积极推广地面数字电视,实现全县“户户通”,确保县委、县政府的声音能够传送到每家每户。计划年底安装用户到达15000户。
成安县广播电视台 2016年6月24日
第三篇:中煤平朔科学发展纪实
中煤平朔科学发展纪实
2010-09-08 16:54:00 来源: 人民网(北京)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雁门关外野人家,不养蚕丝不种麻,百里并无梨枣树,三春哪得桃杏花,六月雨过山头雪,狂风遍地起黄沙。”明代兵部尚书王越的诗句真实地描绘了当时几百年前朔州一带的地理环境和气候,彼时的诗人哪会想到,当年那片广袤荒凉的土地,如今已是绿荫覆盖,满目苍翠。
1979年,邓小平与哈默博士的一次历史性的握手,在这块“黄土地”上开启了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开篇之作——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今中煤平朔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前身,下称中煤平朔),上世纪90年代,在这块“试验田”里,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管理的安家岭项目,成为当时国内露井联采、资源利用率最好、效率最高的矿区,作为新时代煤炭工业的标杆,中煤平朔还一直是中国煤炭开采人才的“基地”,无数高素质人才从这里输向全国。
如今,作为中国中煤集团旗下的第一大企业,平朔煤业已拥有两个现代化的特大型露天矿、四座现代化的大型井工矿,五座配套选煤厂和三条跌路专用线,加上在建的一个大型露天矿及其配套选煤厂和铁路专用线,今年,平朔将完成由年产几千万吨向亿吨级的历史跨越,建成中国第二个亿吨级大矿,成为我国目前单一矿区规模最大、资源回收率最高、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动力煤生产的大基地。
历经20多年的发展历程,当年的露天煤矿如今早已发展为中国煤炭业的龙头企业。从中外合作经营到独立经营,从单一露天开采到实施露井联采,从单一煤炭生产到打造以煤为基础的煤-电-铝-建材工业产业链和以土地复垦为主线的农-林-牧-药-生态旅游产业链,平朔人创造了中国煤炭史上无数个奇迹。
重大的历史使命,重大的历史机遇,重大的现实挑战。而今,这个在改革开放初期创造了历史辉煌的“试验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力量,迸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在续写辉煌的过程中实践着新的探索和追求,成为企业科学发展的典范。
绿色开采 低碳运行
—— 走在构建循环经济企业的前沿
哥本哈根会议将全球的目光聚焦于低碳经济,而中煤平朔在科学发展、绿色开采理念的助推下,早已先行一步。“中国煤炭经济转型看山西,山西看平朔”,现在的中煤平朔已形成一个集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生态为一体的高标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深度开采、高效利用、低碳运行的新路子。
20世纪80年代,平朔安太堡露天煤矿不仅因代表了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的新航标而有着
重要的经济地位,更重要的是有着非同寻常的政治意义。她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是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风向标。党和国家领导以及有关部委领导多次莅临平朔视察指导,而前来参观取经者更是不计其数,这推动中煤平朔不断从国家视角、甚至全球视角审视自身发展成果的压力和动力。
时下,当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的热门投资,成为企业共同追求的发展模式时,中煤平朔已经在这翻滚的热浪中激荡出循环经济发展的独有模式。
摒弃粗放,集约发展,是中煤平朔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主导思想,他们发展循环经济的现代化路径是,建设大型循环经济工业园区,打造以煤炭开采为基础,以煤矸石及煤系伴生矿物综合利用为重点的“煤矸石—电—铝—建材工业产业链”,使链上每一种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成为下游产业的原材料,实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产资源——产品”的循环发展。
一个方圆几百公里的大矿区,既有规模壮观的露天开采,也有高科技的现代化井工开采,二者优势互补,相辅相承。他们因地制宜,通过创造性地实施露井联采技术,对露天矿无法开采的“边角料”实施井工开采,节约性地开采煤炭资源,放大了资源的价值。同时将井工生产的高热值煤与露天生产的低热值煤进行科学配选,整体上提升了煤质。中煤平朔也因此成了国内首家实施大规模露井联采、煤炭资源回收率最高的资源节约型煤炭企业。
实施产业转型、开发洁净新能源,是中煤平朔处理煤炭伴生物、最大化利用资源的大动作、大手笔,也是其打造循环工业产业链最为关键的一环。过去,由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选煤过程中形成的大量煤矸石只能当废物排弃,不仅挤占了大量的存放土地,还排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企业领导人见人愁。
近几年,中煤平朔通过大力实施煤电联营战略,建设了坑口煤矸石电厂,尽力将劣质煤和大量煤矸石就地转化为电力能源,变输煤为输电。据估计,2010年到2015年,中煤平朔将实现装机容量1240MW─4180MW,每年可消化煤矸石、泥煤和劣质煤600─2000多万吨,占这些产品总量的70%左右,形成600万千瓦的装机能力。这种煤电一体化的生产格局,不仅能够降低排放和污染,削减环境治理成本,而且能开辟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发电产生的余热又取代了燃煤锅炉对矿区和职工生活区的供热,实现集中环保供热。
对于矸石电厂发电时产生的灰渣,他们又通过发展粉煤灰产业实现了变废为宝。目前已从矸石电厂所产生的粉煤灰中成功研发提炼出氧化铝、白炭黑、轻质碳酸钙等多个产品,中试效果明显。
2006年3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视察中煤平朔时指出:“平朔矸石发电工程紧挨大型洗煤厂,不占用一亩耕地,采用直接空冷,生产用水全部采用城市中水,环保、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是个好项目。”是年12月,山西平朔煤矸石电厂被国家发改委认定为
资源综合利用电厂。
针对选煤厂煤泥外排现象,中煤平朔与厂家合作,开发了国内首台专用于回收煤泥的加压过滤机,既解决了煤泥污染环境的问题,每年又能多回收煤泥约600万吨,填补了国内在煤泥回收利用方面的技术与设备空白。
中煤平朔的循环工业产业链条,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神来之笔”,顺迎了低碳循环经济的发展方向,夯实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拉动了区域经济结构、产品结构、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
付出的是巨大努力,留下的是一片蓝天。记者在平朔煤矸石电厂看到一个标语:“把污染治理留在朔州,把洁净能源送往北京”,凸显了平朔人节能减排,无私奉献的精神。现在,中煤平朔的循环工业取得了骄人业绩,资源回收率达到了93%,居全国首位,实现了新形势下产业结构的升级,解决了在传统工业化道路下伴随着煤炭生产而产生的资源浪费问题,驶入了新型工业化强劲发展的快车道。
保护环境 持续发展
——走在构建生态文明企业的前沿
走进中煤平朔矿区,厂房整洁,作业井然,绿树成荫,生机盎然,野兔、野鸡、狐狸等动物其乐融融,人、动物、植物和谐相处,一派无限旖旎的工业旅游风光,让人流连忘返。在这个露井联采的大型企业里,有着规模宏大的现代化大型露天矿和井工矿,却看不到沟壑交错的土地下陷;动用了20平方公里的采矿面积,却没有造成一处水源枯竭、林草干枯;近30年采出6.47亿吨原煤,却看不见大量裸露的土石方。这是中煤平朔建设生态文明,以土地复垦为主线打造的“农—林—牧—药—生态旅游”产业链取得的丰硕成果,也是平朔矿区面貌的真实写照。
发展经济不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是中煤平朔一直坚守的发展之道。他们将露天开采后的矿坑立即填充,恢复成良田,在上面建立了苗圃基地,中药材、饲料作物种植基地,养殖了牛、羊、鸡等家禽,开展了蔬菜、食用菌种植及风化煤改良土壤的试验,建立了草、灌、乔、木复垦种植的立体模式,形成了采矿、排土、复垦、种养植一条龙生产作业方式,水土流失逐年减轻,土壤肥力、水土保持、植被品种已超过原状,生态环境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被列为国家示范工程,多次获得国家有关部委的表彰。
记者在复垦区看到,这里种植玉米、马铃薯的复垦田阡陌纵横,一望无际,一片刚种植完苜蓿的新垦田,足有100个足球场大,苜蓿苗早已破土而出,绿意尽染。
据统计,建矿以来,平朔矿区已累计投入绿化复垦资金2亿多元,完成土地复垦总面积26000余亩,复垦率达到43%以上,排土场植被覆盖率达到90%以上,美化了环境,减少了污
染,提升了矿区品位,塑造了现代化煤矿的绿色形象,为职工创造了舒适、优美的工作环境。
他们还累计投入各类环保资金7亿多元,建立了完善的防污体系,平朔矿区所有洗煤厂洗煤水实现了闭路循环,矿区废水实现了零排放,将井下排水和选煤厂污水进行处理后,重新返回矿区循环利用。他们为所有锅炉配备了高效脱硫除尘器,在选煤厂落煤塔周边安装了防风抑尘网,降低了粉尘污染,保护了职工的健康。
截止2009年底,中煤平朔已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14亿元,出口创汇48.3亿美元。特别是2009年,以8700多万吨的原煤业绩,位居中国大型煤炭基地前三强。
平朔矿区是壮美洁净的,而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5%以上的职工生活小区也毫不逊色,累计投资4000多万元建成的 “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绿树成荫”的园林式生活小区,于1997年已被中宣部列为全国“百家文明社区示范点”,一位平朔职工告诉记者,由于绿化好,职工生活小区的房价要比朔州城区其它地方的房价高出很多。
中煤平朔的跨越发展及其在生态环境建设上取得的丰硕成果,惠泽了周边的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土地整治、植树造林,对当地的下团堡乡的孙家嘴、四圣店、李家窑、仓房坪等区域进行生态治理,使植被覆盖率由治理前的21.65%提高到26.09%,总治理面积达到2万亩,改善了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提高了生态恢复能力。
“今后,我们要通过持续开展矿区废弃建设用地的土地复垦,建设一个面向朔州及周边其它城市,集生态农业种植、现代畜牧养殖、中药材种植、生态和工业旅游、农业科普教育为一体,符合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具有鲜明矿区特色,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生态农业科技园和社会主义新农村产业示范基地。”中煤集团总经理助理、中煤平朔公司总经理伊茂森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观念决定行为,行为决定结果。“挖煤不毁环境、矿山重披绿装、产业形成链条、财富惠及农民。”这个中煤平朔矿区几代人的“绿色梦想”,而今正在成为现实。可以说,平朔煤矿大胆探索复垦土地的开发利用,发展生态产业,统筹考虑失地农民就业,为我国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矿区失地农民就业、资源型企业经济转型方面提供了可借鉴的版本。
企地共建 不忘责任
——走在构建和谐文明企业前沿
企业发展了,也不能忘记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中煤平朔公司的发展,带动了朔州经济的迅猛腾飞,在互利互惠的合作共建中实现了双赢。
中煤平朔从未忘记过地方政府和百姓对矿区发展建设给予的大力支持与帮助,该矿区所在地朔州市每年税收以30%的速度递增,20年来,该公司累计上缴各类税费172.88亿元,特别是2009年上缴税费高达53亿元,成为当地纳税第一大户。
中煤平朔公司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支援了2亿多元改造平鲁区七里河和朔州市道路,修建朔城区西山公园和朔州体育馆;投入3000万元完成平鲁区引水工程,缓解了当地居民的饮水困难;投入8000余万元进行井工塌陷区治理,改善了矿区周边环境;同时还积极帮助地方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另外,中煤平朔公司还通过发展矿区服务业,拓宽当地农民的就业渠道,妥善安置了几千名失地农民就业;通过开发矿区复垦土地养殖、矿区石材、矿区表土剥离、开办工厂等,尽力安置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使得平鲁区这个昔日的贫困县,搭载平朔建设发展的大船,成为依托煤炭多种经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省示范县。
中煤平朔公司在快速发展自己、造福员工的同时,模范地履行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燃亮了地方经济,实现了和谐共赢。
秉承“企业只有发展壮大了,才有能力承担社会责任,有能力回报股东,有能力给客户创造好的产品,给员工创造更多的福利”的发展理念,2009年5月,以刚刚上任不久的伊茂森为总经理的新一届领导班子,针对经济低位运行、煤炭供大于求的新形势,提出了企业未来五年发展蓝图——“11456”战略。即到2014年,建成平朔亿吨级煤炭生产基地,原煤产量达到1.3亿吨;建设一个集煤炭、电力、化工、建材、生态为一体的、具有示范意义的高标准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开疆拓土,新增煤炭资源40亿吨;优化产业结构,非煤产业年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坚持煤电一体化,形成600万千瓦的装机能力。这是该公司再造产业、延伸战略、提升形象的重大战略部署。
围绕“11456”发展战略,该公司又提出了“5448”工作要求,即树立危机、责任、全局、团队、执行“五种意识”;推进体制、机制、管理、技术“四个创新”;落实煤炭做精、非煤做强、生态做好、服务做优“四个实现”;达到本质安全、生产技术、专业化管理、管控能力、人力资源、产业结构、企业形象和职工生活质量“八个提升”。
企业文明,管理优越,成绩当然喜人。企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上半年,原煤产量完成5323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53%,同比增加1058万吨;商品煤产量3870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55%,同比增加832万吨,原煤和商品煤增幅均是历年之最。取得了主要生产经营指标实现双过半,为建设亿吨平朔和高标准循环经济示范区,交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期中成绩单。
“历史不可以重复,但可以押韵。”建设世界一流现代化特大型煤炭企业,不光承载着平朔人的梦想,更承载了几代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呕心沥血为之奋斗的目标,顺天时、占地利,享人和,平朔人的骨子里就有那么一股闯劲儿,这个流淌着改革创新“基因”的年轻煤矿开启了新的发展时代,也将担当新的责任和使命,唯有继续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让企业厚积薄发、再续辉煌。
第四篇:学习借鉴 融合 创新
学习借鉴 融合 创新
——观看《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有感
按照市教育局《关于学习观看<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的通知》要求,2015年3月13日上午,我校党支部专门组织全体党员集中收看了《基层党组织书记工作案例》。视频中开宗明义指出本次学习旨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推广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先进事迹及其工作方法。通过学习不不仅大大提高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为我们支部为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很大启发。现将本次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观看学习,丰富了党建理论知识,开拓了视野,提供了学习借鉴范例。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团结带领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的战斗堡垒。”案例中几位基层党支部书记深入浅出,讲解透彻,还提出了许多新观点、新体会、新见解,大大丰富了我的政治理论、党性修养、政策水平。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切实发挥了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在实践与探索中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借鉴。
在学习我印象最深的是,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自然地理教工党支部书记汪永进讲到:把党建工作同青年教师,党员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把党的活动同学术研究,教书育人融为一体,实现了学科引领聚才,学术提升育才,文化铸魂励才,团结培养成才,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的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从而制定了发展目标,以共同愿景聚人。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张卫东在工作中结合教学科研实际情况,发挥党建作用,采用重视文化建设,培育核心理念;注重贴近师生,服务保障一线;注重关怀激励,凝聚发展合力,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中铁二局成都地铁3号线党委书记胥洪贵的工作中坚持把党建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在探索中形成了一套组织建设和加强管理同步,提升素质与发挥作用并重的“三家:工作法让职工对组织生活有种回家的感觉。
绵阳市涪城区工区街道绵州社区党委书记王汝萍的工作中以党组织为引领和党员示范带动为先导,以服务群众为核心,以“五零”建设了文明,和谐,友爱,温馨的家园。
二、提高认识,认清形势,结合实际,创新开展党建工作。
我作为学校党支部书记,以前认为搞好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是首要任务,对党建工作和党的活动重视不够。通过本次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党建工作同教育教学中心是有机的统一,开展好党的活动能够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心聚力,促进和谐发挥巨大作用。通过此次观看学习,使我进一步充分认识新形式下加强和改进基层党支部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和新要求,我们必须要用新的思路和方法加强发展党员的工作,提高认识、寻求突破,坚持原则,保正质量,使基层党组织在企业中真正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和中坚力量。
如何把各位优秀支部书记的成功经验与我校实际工作相融合,创新开展党建工作呢?
总的来说,我们要强化组织领导,狠抓班子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才能使党支部更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同时,支部生活要多元化,通过创新支部活动载体,积极开动脑筋,联系实际,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使支部活动丰富多彩,工作充满生机和活力,把广大党员以及员工中优秀分子凝聚和吸引到党支部周围,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支部活动工作中来,进一步加强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充分发挥党员和学校行政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塑造一支好的党员队伍,才能通过党员同志以点带面影响和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促进新优质学校的创建。
具体来讲,第一以美好的发展愿景凝聚人。作为清平小学支部书记,我们支部要加强思想教育下功夫,要让全体教职工明白学校教育要达到的工作总体目标就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教育,分解开来就是要实现学生快乐,教师幸福,家长满意,社会认可,为此,我们就是要满怀激情,勇挑重担,永争第一。
第二,以和谐的校园文化激励人。我们支部要上下齐心协力,统整学校的教育理想,寻求学校的“魂”,对自然生成的影响学校发展的理念加以厘清、涤荡、提升,师生紧紧围绕“幸福童年,快乐童年”这一理念,形成蓬勃向上的教育文化,育人于无形,让其“精、气、神”成为学校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不竭源泉。
第三,以良好的服务质量引领人。我们全校党员干部要围绕“服务教师专业成长,服务学生健康
成长,服务学校品质提升”这一核心工作,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把党内关怀融入团队建设,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帮助困难党员度过难关,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学校支部要引领党员干部模范言行中贯彻在学校全方位服务,体现的服务者的人格、精神;引领普通教师在创建优质教育中表达出的德育意识、质量意识;引领其他服务人员践行服务育人、树立为学生成人成才甘于奉献的精神;引领全体教职工在服务学校品质提升中尽心尽力。
各位党支部成功经验使我深受启迪,不仅开拓了视野,创新了思维,开阔了思路,而且也找到了自己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差距,提高了我的工作热情和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本人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不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切实把培训内容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第五篇:浅谈“创新”促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浅谈“创新”促审计工作科学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它不仅会带来经济发展模式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势必会带来各级政府执政理念、执政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的根本性转变。
审计作为国家重要的经济监督部门,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把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到审计实践中去,要及时更新、调整审计理念,转变原有的思维定式和思维方法,使审计“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如何使审计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功能,实现审计工作科学发展,是摆在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结合审计工作实际,笔者就此谈谈几点认识。
一、创新审计意识
创新科学的审计理念,必须创新审计意识,提升审计的认知力、洞察力和敏锐性。做好新形势下的审计工作,必须树立“八种意识”: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精品意识、统筹意识、管理意识、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政治意识、大局
—1— 意识要求我们把审计工作提高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职能,提升作用;质量意识、精品意识要求我们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做好审计工作,做到质量就是生命、精品就是效益,全面提升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成果运用水平;统筹意识、管理意识要求我们从系统的、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统筹兼顾,城乡一体,加强管理,层级控制,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创新意识和效率意识要求我们实现审计工作内容、形式、手段、方法和结果的创新,按照“依法、程序、质量、文明”的审计要求,严格审计执法行为,完善审计工作机制,更加充分地发挥审计监督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彰显审计机关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建设性。
二、创新审计理念
一是树立民本审计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审计监督是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重要保障,担负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神圣职责和使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注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特别关注社保基金、扶贫资金、土地出让金、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合作医疗等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使社会发展成果更多地体现在改善民生上。
二是树立服务审计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党和
—2— 政府中心工作,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立足又好又快、推动科学发展和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在加强预算执行审计、投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效益审计,从促进宏观调控政策落实、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规范政府职能行为等方面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效益审计服务经济建设、推动宏观调控政策落实、促进深化改革和完善制度的作用。
三是树立风险审计观。随着审计内容由微观逐步走向微观与宏观并存,审计重点由真实合法逐步走向真实合法与效益并存,审计方式由个案审计逐步走向个案审计与专项审计调查并存,审计结果利用由封闭逐步走向封闭与开放并存,由此而伴生的审计风险在逐步加大。审计质量的高低决定审计风险的大小,审计质量越高,审计风险就越小,反之亦然。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坚持依法审计,不断提高质量,有效防范审计风险,维护审计监督权威,保障审计事业健康发展。
三、创新审计思路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谋划审计总体布局,研究判断审计运行的基本思路。一是审计宗旨。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审计工作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审计工作的最根本目标就是维护人民利益,基本目标就是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二是审计方针。“依法审计、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重点、求真务
—3— 实”这二十字方针是必须一以贯之的审计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审计,求真务实”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指导思想,体现了审计工作核心的法理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战略。“突出重点”是审计工作的基本方式和方法。三是审计职能。审计工作的基本职能是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国家利益,保护人民利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维护国家安全是审计工作的第一要务,维护国家安全、保证国家利益是审计工作的永恒主题。把维护国家安全和保障国家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重要职责,高度关注国家财政安全、金融安全、信息安全、国有资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四是审计重点。现阶段审计工作的重点主要有六个方面:①揭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问题,促进国家宏观调控和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实施;②揭示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促进改善民生,建设和谐社会;③揭示重大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问题,促进依法治国和反腐倡廉;④揭示行政不作为、乱作为等重大问题,促进问责机制的健全和责任追究制度的建立、落实;⑤揭露重大的损失浪费和使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重大问题,促进提高行政效能,促进生态文明和节约型社会的建设;⑥揭示重大的体制性障碍、制度性缺陷等问题,促进深化改革,健全法制。
四、创新审计方法
一是提前谋划、科学立项。要增强审计计划的目的性,本
—4— 着“全局性、典型性和可行性”的原则,建立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制度,围绕宏观经济信息和政策动态收集工作,走访有关部门,召开专家学者咨询会,征求业务科室和上下级审计机关意见等方式,广泛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审计项目立项调研报告或审计项目立项背景资料,为科学编制审计项目计划,提供充实的基础信息和可操作性工作方案。
二是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审计工作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关系到民生、民权、民利和民主,就整体工作来讲,是经济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监督职能来说,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为此,在坚持全面审计的前提下,要突出加强对财政预算、民生资金、投资效益和经济责任的审计,借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完善权力制约机制,加强干部监督管理和廉政勤政建设,确保民生工程顺利实施,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三是注重实效、强化整改。审计整改是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审计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审计实践中很多单位存在的问题是“屡查屡有,屡改屡犯”,没有达到审计“查出一个问题,完善一项制度,堵塞一方漏洞”的效能。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应在充分发挥经济监督作用,摸实情、说实话、有效服务的同时,把审计整改同审计查处放在同等重要位置,依法监督,公正处理,督促整改,维护好经济社会发展秩序。各级各单位
—5— 要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依法治国的高度,正确对待审计查出的问题,自觉做好审计整改工作,切实维护审计监督的严肃性、权威性,营造有利于审计整改的和谐氛围。
五、创新审计技术
推广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加快审计工作现代化建设,是审计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审计工作转型的关键所在。推进审计技术创新,要积极运用先进的组织管理方法和手段,促进审计工作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转型。尤其要大力推进审计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金审工程”,加快传统审计与计算机审计融合,更好地发挥审计信息化的整体效能。同时,要适应现代审计对审计管理的要求,大胆创新审计管理模式,进一步改进审计计划编制,强化审计质量控制,进一步明显提高审计能力和水平。
六、创新审计管理
一是健全和完善审计制度。健全和完善与审计工作有关的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整改报告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公告制度、审计项目监督管理制度、审计业务会议制度,协调并及时解决审计项目质量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对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健全和完善审计工作联动机制,充分发挥公安、监察、财政、税务和工商行政管理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监督合力。建立审计对象基本
—6— 资料数据库、审计资料数据库等基础性数据库管理制度,加强计算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基本形成适应审计业务和管理需要的审计信息资源库。
二是创新审计项目管理,增强审计工作系统性。审计项目管理是加强审计工作的重要手段,是现代审计的基本构架。审计项目是系统工程,要按照系统管理方法,把每一项审计计划都作为一个项目,明确按照项目要求,确保每个步骤都精心,每个环节都精细,每份报告都是精品,做到各个环节紧密相扣,协调有序,高效运转,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是创新审计队伍建设,提升审计能力。审计机关要建立学习机制,把创建学习型机关与目标管理工作紧密结合,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和“工作忙没有时间学”到“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的转变。建立目标责任管理制度,把考核结果同干部考核、年终考核相结合,制定配套保障措施,尝试将政治、经济等激励措施引入管理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进取精神,创造人尽其能,才尽其用的平等竞争机制,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坚持继续教育,鼓励创新,评选岗位能手和创新标兵,达到锻炼队伍,提升队伍的目的,不断为审计事业的永续发展增添力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