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北省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促进农民自主创业
湖北省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 促进农民自主创业
2009-09-07
据中国旅游报消息,湖北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日前下发了《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以加快推进农家乐旅游发展,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面推进湖北旅游经济强省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意见》提出,自2009年至2011年,全省每年扶持3000个农家乐经营户,3年共扶持9000户,每户吸纳就业5人以上,第一年每户平均营业收入6万元以上,从第二年开始每户收入增幅在20%以上,就地就近带动就业4万人。
为大力促进农家乐旅游发展,《意见》还列出了具体扶持措施。一是资金支持。自2009年至2011年,每年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3年共安排9000万元,对新开办并依法办理开业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申请、评估验收、达标补贴的办法,达到《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并吸纳5人以上就业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资金补贴。二是实行税费减免优惠。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税费减免政策,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在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三是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每户可以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四是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享受每人12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农家乐吸纳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意见》还要求城建、国土、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要为农民家庭开办农家乐提供方便,简化办理证照手续,减免有关规费,为扶持农家乐旅游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要求旅游主管部门将农家乐旅游纳入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帮助农家乐经营户策划开发特色产品,将农家乐旅游编排到当地或区域旅游线路进行宣传推广,指导农家乐经营户开发市场,及时为农家乐经营户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意见》还就全省农家乐发展的总体原则、发展农家乐应具备的基础条件、农家乐的建设内容和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步骤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第二篇: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农家乐是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传统风俗、现代农业文明、纯朴乡土文化等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农家特色餐饮美食、乡村游览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家庭为主体单位开发经营的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有利于适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利于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扩大就业门路;有利于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加快我省农家乐旅游发展,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设定标准、达标补贴”的原则,坚持农家乐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通过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带动农家乐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努力把农家乐旅游培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按照保护乡村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的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发展的原则。要先规划后实施,将农家乐旅游发展纳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将农家乐旅游与景区开发、旅游线路编排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三)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要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发展实践,发挥农
民的主观能动性。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指导农家乐经营户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四)坚持市场运作、惠利于农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指导农民从当地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遵循旅游市场经济规律,开发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五)坚持质量标准、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湖北省农家乐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品质。各地可根据农家乐旅游发展需要,探索成立农家乐旅游合作社或协会组织,加强农家乐经营户的交流合作和行业自律管理,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旅游示范户,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省农家乐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从2009年至2011年,全省每年扶持3000个农家乐经营户,3年共扶持9000户,就地就近带动就业4万人。
2009年全省农家乐重点扶持地区是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仙洪监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全省部分重点旅游乡镇(首批湖北旅游名镇创建镇)所在县(市、区)及部分城乡结合部农家乐旅游发展条件较好的市辖区。
扶持的农家乐旅游经营户,每户吸纳就业5人以上,第一年每户平均营业收入6万元以上,从第二年开始每户收入增幅在20%以上。
三、发展农家乐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农家乐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可根据实际,规划发展农家特色美食、乡村农事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生态环境观光、乡村娱乐休闲、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度假养身等类型多样的农家乐,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建设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1、乡村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或依托区域市场有一定影响的旅游景区;
2、乡村历史文化、建筑风貌、民俗风情突出,特色鲜明,有一定市场吸引力;
3、乡村区位条件优越,在重要景区周边、区域中心城镇周边、交通干线周边,通达性好,进出交通安全便捷;
4、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好,具备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四、农家乐的建设内容
1、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农家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改善农家乐及村庄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
2、改善农家乐经营环境。农家乐经营户要改造房屋和整治周边环境,对房前屋后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农家乐经营环境。
3、改善农家乐接待服务设施。农家乐经营户要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对厨房、餐厅、客房、厕所及娱乐设施等进行改造,达到安全、卫生要求,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4、完善农家乐引导标识服务系统。农家乐经营户要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规范设置各种引导性指示标识牌,为游客提供完善系统的引导信息服务。
5、改善农家乐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农家乐旅游较集中的片区,要重点改造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医务室、治安室、道路、停车场、排污系统、垃圾处理等。要组织对农家乐经营户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五、扶持农家乐旅游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1、各级政府要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家庭开办农家乐旅游。城建、国土、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要为农民家庭开办农家乐提供方便,简化办理证照手续,减免有关规费,为扶持农家乐旅游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2、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3年共安排9000万元,对新开办并依法办理开业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申请、评估验收、达标补贴的办法,达到《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并吸纳5人以上就业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资金补贴。
3、实行税费减免优惠。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税费减免政策,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在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
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4、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每户可以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
5、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享受每人12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农家乐吸纳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6、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将农家乐旅游纳入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帮助农家乐经营户策划开发特色产品,将农家乐旅游编排到当地或区域旅游线路进行宣传推广,指导农家乐经营户开发市场,及时为农家乐经营户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六、实施步骤
1、成立工作专班。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日常工作由省旅游局负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落实扶持政策和补贴资金,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省旅游局负责指导县及乡镇制定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组织审核确定政府重点扶持的农家乐名单,制定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并组织指导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联合组织农家乐旅游就业培训。各地也要成立相应工作专班。
2、制定扶持计划。按照本实施意见,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全省农家乐旅游促进就业扶持计划,明确政府扶持重点和工作要求,报省政府同意后,按下达农家乐扶持计划。
3、组织审核推荐。各地要按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工作措施,并按照省下达的农家乐扶持计划组织好申报推荐工作。由农户自愿申报,乡镇(街办)负责初审提出意见后,报当地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核,对符合条件和要求的农户纳入扶持计划,并汇总后联合上报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审定。2009年重点扶持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好申报推荐工作,于9月15日前将有关申
报资料报省。
4、指导项目建设。各地旅游部门联合乡镇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对被推荐纳入政府扶持计划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为农户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智力和技术服务,协调农家乐项目改造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农户按要求及时完成任务。
5、落实扶持资金。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根据扶持计划和工作专班审定的全省农家乐旅游经营户扶持对象名单,及时将补贴资金核拨到相关县(市、区)财政社保资金专户的就业资金中,再由县(市、区)财政局直接拨付给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在银行开设的帐户中。
6、加强检查督办。各级旅游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和补贴资金的落实情况。对补贴资金到位情况要进行抽查督办,确保资金落实到农家乐旅游经营户。
第三篇: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关于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促进农民自主创业的实施意见
农家乐是以农村自然生态环境、人文历史和传统风俗、现代农业文明、纯朴乡土文化等乡村旅游资源为基础,以农家特色餐饮美食、乡村游览观光、农耕文化体验、乡村休闲娱乐、农业科普教育等为主要内容,以农民家庭为主体单位开发经营的旅游服务项目。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有利于适应城市居民消费结构升级需要,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旅游消费需求;有利于优化和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有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扩大就业门路;有利于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加快我省农家乐旅游发展,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面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省委省政府决定,特制订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设定标准、达标补贴”的原则,坚持农家乐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通过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带动农家乐旅游集中连片发展,努力把农家乐旅游培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充分考虑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按照保护乡村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的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发展的原则。要先规划后实施,将农家乐旅游发展纳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将农家乐旅游与景区开发、旅游线路编排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三)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要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发展实践,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各级政府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指导农家乐经营户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四)坚持市场运作、惠利于农的原则。各级政府要指导农民从当地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遵循旅游市场经济规律,开发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五)坚持质量标准、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湖北省农家乐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品质。各地可根据农家乐旅游发展需要,探索成立农家乐旅游合作社或协会组织,加强农家乐经营户的交流合作和行业自律管理,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旅游示范户,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省农家乐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从2009年至2011年,全省每年扶持3000个农家乐经营户,3年共扶持9000户,就地就近带动就业4万人。
2009年全省农家乐重点扶持地区是7个脱贫奔小康试点县(市)、仙洪监新农村建设试验区、全省部分重点旅游乡镇(首批湖北旅游名镇创建镇)所在县(市、区)及部分城乡结合部农家乐旅游发展条件较好的市辖区。
扶持的农家乐旅游经营户,每户吸纳就业5人以上,第一年每户平均营业收入6万元以上,从第二年开始每户收入增幅在20%以上。
三、发展农家乐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农家乐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可根据实际,规划发展农家特色美食、乡村农事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生态环境观光、乡村娱乐休闲、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度假养身等类型多样的农家乐,要集中连片、形成规模。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建设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1、乡村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或依托区域市场有一定影响的旅游景区;
2、乡村历史文化、建筑风貌、民俗风情突出,特色鲜明,有一定市场吸引力;
3、乡村区位条件优越,在重要景区周边、区域中心城镇周边、交通干线周边,通达性好,进出交通安全便捷;
4、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好,具备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四、农家乐的建设内容
1、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农家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改善农家乐及村庄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
2、改善农家乐经营环境。农家乐经营户要改造房屋和整治周边环境,对房前屋后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农家乐经营环境。
3、改善农家乐接待服务设施。农家乐经营户要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对厨房、餐厅、客房、厕所及娱乐设施等进行改造,达到安全、卫生要求,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4、完善农家乐引导标识服务系统。农家乐经营户要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规范设置各种引导性指示标识牌,为游客提供完善系统的引导信息服务。
5、改善农家乐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农家乐旅游较集中的片区,要重点改造建设游客服务中心、医务室、治安室、道路、停车场、排污系统、垃圾处理等。要组织对农家乐经营户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五、扶持农家乐旅游发展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
1、各级政府要鼓励具备条件的农民家庭开办农家乐旅游。城建、国土、工商、税务、卫生、消防等部门要为农民家庭开办农家乐提供方便,简化办理证照手续,减免有关规费,为扶持农家乐旅游发展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
2、从2009年至2011年,每年从省级就业专项资金中安排3000万元,3年共安排9000万元,对新开办并依法办理开业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申请、评估验收、达标补贴的办法,达到《湖北省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并吸纳5人以上就业的,每户给予1万元的资金补贴。
3、实行税费减免优惠。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税费减免政策,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注册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符合条件的按规定在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应缴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4、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每户可以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5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
5、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享受每人12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农家乐吸纳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享受职业培训补贴。
6、各级旅游主管部门要将农家乐旅游纳入旅游宣传促销计划,帮助农家乐经营户策划开发特色产品,将农家乐旅游编排到当地或区域旅游线路进行宣传推广,指导农家乐经营户开发市场,及时为农家乐经营户提供旅游信息服务。
六、实施步骤
1、成立工作专班。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省财政厅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专班,日常工作由省旅游局负责。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落实扶持政策和补贴资金,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省旅游局负责指导县及乡镇制定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组织审核确定政府重点扶持的农家乐名单,制定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并组织指导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旅游局联合组织农家乐旅游就业培训。各地也要成立相应工作专班。
2、制定扶持计划。按照本实施意见,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全省农家乐旅游促进就业扶持计划,明确政府扶持重点和工作要求,报省政府同意后,按下达农家乐扶持计划。
3、组织审核推荐。各地要按本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工作措施,并按照省下达的农家乐扶持计划组织好申报推荐工作。由农户自愿申报,乡镇(街办)负责初审提出意见后,报当地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核,对符合条件和要求的农户纳入扶持计划,并汇总后联合上报省旅游局、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审定。2009年重点扶持的县(市、区)要认真组织好申报推荐工作,于9月15日前将有关申报资料报省。
4、指导项目建设。各地旅游部门联合乡镇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对被推荐纳入政府扶持计划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为农户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智力和技术服务,协调农家乐项目改造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农户按要求及时完成任务。
5、落实扶持资金。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要根据扶持计划和工作专班审定的全省农家乐旅游经营户扶持对象名单,及时将补贴资金核拨到相关县(市、区)财政社保资金专户的就业资金中,再由县(市、区)财政局直接拨付给农家乐旅游经营户在银行开设的帐户中。
6、加强检查督办。各级旅游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和补贴资金的落实情况。对补贴资金到位情况要进行抽查督办,确保资金落实到农家乐旅游经营户。
第四篇:霍城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实施方案1
霍城县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县农家乐旅游发展,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政府引导、科学规划、设定标准、达标补贴”的原则,坚持农家乐旅游发展与全县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与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和扩大就业相结合,通过扶持一批农家乐旅游示范户,带动农家乐旅游发展,努力把农家乐旅游培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和农村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一)坚持科学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考虑农村自然和人文资源环境、区位和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以及投入能力、市场容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等因素,按照保护乡村原有风貌和生态环境的理念,突出地方特色,做到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二)坚持规划先行、有序发展的原则。要先规划后实施,将农家乐旅游发展纳入当地旅游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整合资源,统筹规划,有序开发,将农家乐旅游与景区开发、旅游线路编排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
(三)坚持政府引导、农民主体的原则。要始终把农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以农民为主体,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
发展实践,发挥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各镇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农家乐旅游,指导农家乐经营户依法经营、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四)坚持市场运作、惠利于农的原则。指导农民从本地实际和旅游市场需求出发,遵循旅游市场经济规律,开发符合旅游市场需求的农家乐旅游产品,帮助农民解决在发展农家乐旅游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切实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文明和谐发展。
(五)坚持质量标准、规范管理的原则。按照《新疆维吾尔农家乐星级的划分与评定》标准,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品质。各地可根据农家乐旅游发展需要,探索成立农家乐旅游合作社或协会组织,加强农家乐经营户的交流合作和行业自律管理,培育一批诚信经营、优质服务的农家乐旅游示范户,以点带面,不断提高全县农家乐旅游的整体发展水平。
二、发展目标
从2011年至2013年,全县计划扶持200个农家乐经营户,就地就近带动就业1500人以上。扶持的农家乐旅游经营户,每户吸纳就业5人以上,每户平均营业收入10万元以上。
三、发展农家乐应具备的基础条件
农家乐的发展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各地可根据实际,规划发展农家特色美食、乡村农事体验、农业科普教育、生态环境观光、乡村娱乐休闲、乡村民俗文化、乡村度假养身等类型多样的农家乐。农家乐旅游的开发建设应具备以下基础条件:
(一)乡村风光和自然生态环境优美,或依托区域市场有一定影响的旅游景区(点);
(二)乡村历史文化、建筑风貌、民俗风情突出,特色鲜明,有一定市场吸引力;
(三)乡村区位条件优越,在重要景区(点)周边、区域中心城镇周边、交通干线周边,通达性好,进出交通安全便捷;
(四)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好,具备发展农家乐的优势。
四、农家乐的建设内容
(一)改善农家乐基础设施建设。要将农家乐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改善农家乐及村庄道路、饮水、用电等基础设施。
(二)改善农家乐经营环境。农家乐经营户要改造房屋和整治周边环境,对房前屋后环境进行绿化美化,营造良好的农家乐经营环境。
(三)改善农家乐接待服务设施。农家乐经营户要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对厨房、餐厅、客房、厕所及娱乐设施等
进行改造,达到安全、卫生要求,能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
(四)完善农家乐引导标识服务系统。农家乐经营户要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规范设臵各种引导性指示标识牌,为游客提供完善系统的引导信息服务。
(五)改善农家乐旅游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在农家乐旅游较集中的片区,要重点改造建设道路、停车场、排污系统、垃圾处理等。要组织对农家乐经营户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
五、政策扶持措施
(一)实施资金补贴。县财政拿出专项资金,对依法办理开业登记的农家乐经营户,按照自愿申请、评估验收、达标补贴的办法,达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家乐星级划分与评定》标准并被评定为三星级农家乐以上的,每户给予5万元的资金补贴。
(二)实行税费减免优惠。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税费减免政策。
(三)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农家乐经营户按规定享受促进就业的小额担保贷款政策,每户可以申请贷款额度不超过4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在贷款期限内给予全额贴息。
(四)落实创业培训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农家乐经营户参加创业培训的,按规定享受每人1200元的创业培训补贴。农家乐吸纳就业人员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按规定享受
职业培训补贴。
六、实施步骤
(一)成立工作组。由县旅游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工作组,日常工作由县旅游局负责。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财政局负责落实扶持政策和补贴资金,监督检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县旅游局负责指导各镇制定农家乐旅游发展规划,组织审核确定镇政府重点扶持的农家乐名单,制定农家乐星级评定标准并组织指导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县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旅游局联合组织农家乐旅游就业培训。各镇也要成立相应工作组。
(二)制定扶持计划。按照本实施意见,县旅游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联合制定全县农家乐旅游促进就业扶持计划,明确政府扶持重点和工作要求,报县政府同意后,按下达农家乐扶持计划。
(三)组织审核推荐。各乡镇按本实施意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工作措施,并按照县政府下达的农家乐扶持计划组织好申报推荐工作。由农户自愿申报,乡(镇)政府负责初审提出意见后,报县旅游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审核。
(四)指导项目建设。县旅游局联合各镇按照农家乐星级标准,对被推荐纳入政府扶持计划的农家乐旅游项目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指导,为农户发展农家乐旅游提供智力和技术
服务,协调农家乐项目改造中遇到的问题,督促农户按要求及时完成任务。
(五)落实扶持资金。县财政局根据补贴对象名单,及时将补贴资金拨付给农家乐旅游经营户。
七、工作要求
(一)切实提高认识。大力发展农家乐旅游,有利于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扩大就业门路;有利于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脱贫致富;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此,各镇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切实提高认识,通力协作,密切配合,确保我县农家乐旅游取得更大的发展。
(二)积极发动群众。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广大群众的参与和支持,各镇和县政府有关部门要广泛宣传相关优惠政策,大力引导和鼓励有经济实力和经营头脑的群众发展农家乐旅游,不断扩大经营规模和档次。同时,要积极组织农家乐经营户、服务员、厨师参加乡村文化旅游专业知识培训,不断提高从业水平和接待能力。
(三)加强检查督办。县旅游局、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要加强指导,检查督促各项工作和补贴资金的落实情况,对补贴资金到位情况要进行抽查督办,确保资金落实到农家乐旅游经营户。
第五篇:大力发展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特色蔬菜促进农民增收
合水县蔬菜开发办公室李建军
蔬菜产业是实现我县农民增收和促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产业,而特色蔬菜是蔬菜产业中的龙头。近年来,合水县委、县政府采取政策扶持、项目整合、科技引导、示范带动、品牌培育等措施,加大产业开发力度、改善特色蔬菜生产基础设施,提高特色蔬菜的产量和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使我县蔬菜产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种植规模和效益取得新的突破。止2011年底,全县以板桥白黄瓜、绿色西瓜、绿色甜瓜、早春水萝卜为主的特色蔬菜种植总面积5.2万亩,占蔬菜种植总面积的47.3%,总产量达到 4676万公斤,总产值达到9157.1万元,占蔬菜总产值的55.5%,人均特色蔬菜收入达到5570.6元,较2010年人均收入增长16.9%。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实现种植规模化
我县本着“立足资源创特色,依托特色抓板块”的产业化经营理念,按照“巩固提高县川老基地、扩大开发固城川新基地、集中连片规模化发展”的思路。重点抓了“三川、三塬”六大蔬菜生产基地,蔬菜总面积达到11.6万亩,总产量达到15.8万吨,产值达到1.65亿元。将我县板桥白黄瓜、老城镇县川的绿色西瓜、固城川的绿色甜瓜、丑家川的水萝卜四类特色瓜菜确定为我县重点发展的 1
品牌瓜菜之一,予以科学规划,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基本形成了以白黄瓜膜侧套种玉米(辣椒、荏、甘蓝)为主栽品种的白黄瓜生产区(板桥瑶子头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围村);以西葫芦嫁接西瓜拉秧套栽荏(甘蓝、大白菜)为主栽品种的西瓜生产区(老城镇牧家沟村为中心辐射带动周围村);以甜瓜拉秧后套栽芹菜(甘蓝、辣椒)为主栽品种的甜瓜生产区(固城乡董家寺村为中心村辐射带动周围村);以种植水萝卜为主栽品种的水萝卜生产区(吉岘乡丑家川村)四大特色蔬菜生产基地。2011年,种植早春水萝卜5000亩、板桥白黄瓜18700亩、县川绿色西瓜12700亩、固城河川绿色甜瓜15600亩。
二、推广科技、提升档次、实现生产标准化
(一)制定特色蔬菜生产标准。为加快特色蔬菜的发展步伐,我县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要求,结合我县地理、气候、土壤等实际条件,编写制定了《板桥白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范》、《绿色食品西瓜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甜瓜生产技术规范》使我县特色蔬菜生产步入了规范化轨道。2009年,我县申报了《板桥白黄瓜地理标志登记》并获得农业部批准,2009年、2010年、2011年合水水萝卜、西瓜、甜瓜分别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进一步打响了我县特色蔬菜品牌。
(二)总结推广“六新”技术。一是特色蔬菜板桥白黄瓜提纯复壮及繁育技术。培育的白黄瓜品种抗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枯
萎病、耐白粉病,耐旱、耐热、耐重茬、抗春寒性较强。二是改良垄高垄大穴地膜覆盖技术。可以防冻抗灾、高产、早熟、缩短生育期,而且提早上市,使经济效益倍增。三是“四法育苗”新技术。利用日光温室、阳畦小拱棚、营养钵或穴盘、催芽直播这四种育苗方式,在特色蔬菜生产基地逐步形成“日光温室育苗塑料大棚栽。阳畦小拱棚育苗露地栽,营养钵育苗早上市,高垄大穴催芽直播防春寒”的设施育苗新模式,使我县形成冬有日光温室菜、春有早春塑料大棚菜、夏有地膜商品菜、秋有秋延后塑料大棚菜的“周年供应、四季有鲜”的蔬菜种植新模式。四是立体高效间作套种模式。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和推广,目前全县川区蔬菜生产基地已形成了蔬菜膜侧套种玉米,移栽甘蓝,或收获拉秧后复种大白菜、大萝卜,移栽荏等立体高效栽培新模式。使一年一茬收获变成2~3茬收获,实现了蔬菜、粮食双丰收,钱粮双增的目标。五是塑料大棚结构优化组合技术。通过对塑料小拱棚、竹杆塑料大棚、钢架塑料大棚、水泥立柱塑料大棚、水泥骨架塑料大棚五种棚型结构的试验研究和优化改进提高,筛选出了钢架塑料大棚和水泥骨架塑料大棚两种比较理想的棚型结构,进行大面积推广,受到瓜农的普遍欢迎和喜睐,为蔬菜种植提供了设施保证。六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通过选择优质抗病性强的优良品种,配套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措施,使农药用量和喷药次数减少了80%以上,减少了生产成本和环境污染,保护了生态环境。
(三)积极申报科技成果。由我单位自选实施的《合水县甜辣椒丰产栽培及示范推广》项目获2007庆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板桥白黄瓜优质高效栽培模式与产业开发研究》项目获2010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自选项目《绿色优质西甜瓜生产技术优化集成研究与示范》,于2011年11月23日由甘肃省科技厅组织省内外知名瓜菜专家在兰州进行科技成果鉴定,鉴定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技术路线合理,试验内容丰富,各种资料齐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三、强化培训、示范带动、实现服务优质化.(一)、建立示范点,培育示范户,充分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我县以示范点建设为切入点,以科技示范户培育为重点,采取“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目标、定奖惩”的“五定”目标责任制。建立千亩蔬菜示范点6个,500亩以上蔬菜示范点11个,培育科技示范户600户,初步形成了“一户带多户、多户带全村、多村成基地”的良好发展态势。有效推进了我县特色蔬菜的发展。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特色蔬菜的水平。近年来,我县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板桥白黄瓜生产技术规范》、《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等技术规范,将特色蔬菜种植技术
汇编成册、印发、宣传、培训到广大菜农。2011年共举办特色蔬菜专业培训60场次,培训技术骨干、营销大户和菜农3万多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10万多份,科技普及率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骨干培训到村,普及培训到组,技术资料印发到户,主要技术讲解到人。此外,我县还与省农科院签订了院地合作协议,聘请了宋尚友、侯栋、杨永刚等7位专家,作为我县特色蔬菜生产指导的常年技术顾问,2011年我县邀请比利时著名蔬菜专家艾凳先生对我县特色蔬菜生产上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了为期一月的现场指导和培训。
四、政策扶持、服务配套、实现经营产业化
为鼓励我县蔬菜产业尤其是特色蔬菜的快速发展,我县出台了一系列激励蔬菜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一是加强蔬菜产业的基础设施建设。我县累计整合项目资金1500万元,投资建成日光温室600座,钢架早春塑料大棚5000座,水泥骨架塑料大棚300座,加大设施蔬菜的种植面积,提高经济效益。此外,每年还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全县蔬菜产业的抗旱、防冻、电力配套、新型农机具推广等。二是对申报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的村级合作经济组织或企业,由政府按每证1 万元的标准予以奖励。三是政府每年拨一定款额用于菜农出去参观、学习和交流。四是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保护菜农的合法权益。
五、培育品牌、开拓市场、实现农民效益最大化
我县以“承包种养技术,承诺调整效益,承担自然灾害风险”为核心的“三承”服务为出发点,以“农技人员跑出路,龙头企业找销路,政府帮助担后路”作为服务模式,使我县特色蔬菜远销兰州、西安、银川等省会城市,我县的特色蔬菜被市、县多家超市和市县两级宾馆定位为专供产品。为打响品牌战略,增加合水蔬菜产业知名度,我们先后认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2.4万亩,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个,认证绿色A级产品3个,申请批准地方特色产品(板桥白黄瓜)地理标志1个,制作特色蔬菜精品包装箱14000个;我县无公害优质农产品板桥白黄瓜于2011年11月5日在甘肃省农产品展销会上,获优质农产品金奖。为方便群众,完善流通体系,我县投资在县川的板桥乡、固城川吉岘乡的望宁路口和何家畔乡的铁李川新建蔬菜批发市场各1处,目前已全部投入使用。新建铁李川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个,完成蔬菜订单种植8000亩,县乡各级政府竭力为群众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服务,实现了菜农效益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