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建筑园林式意趣空间的营造以江苏深深·深宅为例

2021-10-24 10:00: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中国当代建筑园林式意趣空间的营造以江苏深深·深宅为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当代建筑园林式意趣空间的营造以江苏深深·深宅为例》。

中国当代建筑园林式意趣空间的营造

——以江苏深深·深宅为例

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全球化建筑设计的趋同化,如何创造出具有特质的建筑,从传统中提炼,继承和发扬中国独特的建筑历史遗产,体现出即传统又现代的建筑精神,通过对传统的吸收、融合,调整得以发展,传承本民族的建筑文化,就需要学习传统建筑文化,研究其内涵并运用到当代建筑设计中去。本文从时代背景下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心理需求出发,提出“意趣空间”的概念,通过分析由建筑师马科元主创设计的“江苏深深·深宅”是如何因地制宜进行场地规划以营造序列感,如何突破创新中国传统的园林手法以及如何协调建筑形式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从而得到对于营造当代建筑设计中园林式意趣空间的启示,以期将其运用到未来的建筑设计中去,更好地延续我们的建筑文化、地域文脉。

意趣空间的提出及含义

早在古时候,园林建造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营造人们居住的场所。对于园林,古人有着独特的情愫,在造园时更是追求意境,不论是诗词歌赋还是山水画卷在园林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园林在当今社会对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就意境而言,如今人们造园已经很难像古人那样,因为在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紧张繁忙的城市生活使人倍感疲劳,越来越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开始追求生活品质的提高。这主要表现在他们正积极寻求空间上的创新,然而空间与自然相结合而产生的空间意趣可使人们的生活更贴近自然,从中得到身心的释放与精神的放松。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崇尚自然、热爱自然”的传统,在中国古代最能体现人们对生活追求的就是中国的古典园林。中国古典造园理念就是:假自然之得,创山水真趣,得园林意趣。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出既满足各项基本的功能要求又富于自然意趣的环境,这对于解决当代中国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对环境的需求有着丰富的经验可资吸取与借鉴。那么什么是当代中国人的理想栖居?

理想栖居往往通过建筑空间得以实现,然而什么样的空间才能使人身处其中而感到亲切而放松?意趣空间,意指在有限的空间中,通过对空间中各元素的运用与调动,人为地创造出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极具吸引力且充满生活气息的宜居环境。对“意趣”的追求,是中华民族的审美意向,体现的是中国人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

“深宅”中的园林意趣

2015年竣工完成的由建筑师马科元主创设计的“深宅”,其坐落于江苏省的一个江南村落中,当地的地形多为宽广的平地,由于建造的需求,原有的土地被分割成了南北狭长的网格状,“深宅”的选址就是在当中的网格内。基地的东西向有两条较长的水渠,因此无法在东西向拓展,“深宅”的主入口位于基地南侧,且较为靠近村落的内部道路。进深较“深”是该基地的主要特点,游客一眼望去不由在脑海中浮现“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境。这也为建筑师利用现有场地条件营建园林式意趣空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2.1

序列感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对于空间序列的组织,主要是通过对人们在游览园林时观赏路线的设计得以实现。设计者一般通过对路线的设计把园中的自然景观及建筑物在遵循中国传统美学原则的条件下把他们互相联系起来,从而组织形成完整的空间序列。同中国古典园林的营造方式不同的是,“深宅”在起初的场地规划时建筑师就已经仔细考量了这块基地的整体特点,而不是为了建筑为建筑,只是机械的摆放自己的设计,这种“虚”与“实”的有机结合,更加体现了建筑师的良苦用心。这里所谓的“虚”是这个场地组织规划中的最基本单元,它既是宅中的每一个场景,又是每一个功能,既是庭院,又是建筑。同时,依据居住人群相关的使用功能,建筑的“虚”又被合理的安置于基地之中,然后在单独的“虚”空间中又规划出内外的界限。最后组成了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四座建筑以及十个庭院。

宅中的园子由多个庭院向深处推进,序列感很强,整体上能够划分成三个层面:第一层面的主体功能包含有出入口、停车与宴会。在建筑师设计之初进行了实地的走访调查,为了满足住户的基本需求,同时方便老年人的生活起居,所以庭院的第一层面为人们的生活区域,另外考虑了会客空间与居住空间的动静分离,在设计时建筑师用长墙贯穿达到了这一目的。之后在建筑的总体体量上因这面墙也做了适当的修改。第二层次在空间布置上围绕着水塘开展,功能主要为私密的会友空间。为达到私密性的设计需求,该层面与上一层面仅使用一个“T”型洞口加以分离。在这个“T”型洞口之上均是覆盖了镂空的木制格栅,一方面诠释了建筑的“虚”空间,另一方面说明了结构的过梁。园中水池边布置了一个简单的“亭”,在空间上营造出了通透的意境,很好的连接了内部空间。第三层次的主要功能为主人的观光花园及相关活动场地,应主人的个人兴趣爱好,在后花园内布置了小型的篮球场。整个住宅分为三个层面,相互延伸,相互融合,进而给人一种深宅深园的意境美感。

2.2 园林景观的营建

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营建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就是:叠山、理水、配植。而这些传统园林元素在“深宅”中也得到了新的诠释。

2.2.1

叠山置石

古典园林中传统的叠山置石手法讲究的是如何用有限的基地和石料创造出一个峰峦起伏且富有意境的整体,并在整体场地布局中叠石的分布也是有讲究的。在“深宅”中由于建筑师前期序列的安排,叠山被安排在山园中,尽管在创造手法上略有欠缺,只是一个由黄土堆积而成的土坡,但是却很好的表达了设计师对山水意境的营造。除此之外水园中置石的分布也是值得一探究竟的。从总平上看,叠山主要分布在宅中水塘的南北两侧,并且依托于水塘的边缘。然而唯一没有围墙的就是东侧的临水界面,界面跟视线也因而被打开,由此设计师根据室内人的视线变化营造出山水之意,并将其表现得活灵活现。

2.2.2

理水

在传统园林中水的分布内向而封闭,边界清晰。正所谓“园无水则不活”,在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中,对水面的处理有聚分之别,小园池水以聚为主,以分为辅,从而形成园中的虚实对比,其效果犹如国画中的留白。聚则水面开阔,有江湖烟波之趣;分则曲折萦回,可起溪涧探幽之兴。

在“深宅”中,水园的位置最早是原有住宅的一个附属鱼塘,在设计时建筑师考虑水系的连通,加以调整,修渠引水,让水塘重新得以焕发生命力。水是以聚的形式存在于其中,由于受场地的限制,水塘将整个场地一份为二,而蜿蜒曲折的木桥又将整个庭院的水面一分为二,并且庭院中的亭子作为一个景观节点,使得聚散分明的水面在极具现代感的几何形式中呈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这不仅丰富了庭院的空间层次,还使得园中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将水面空间达到既分隔又相联,相互渗透,层次丰富多变的效果,从而发挥双倍景观效应。

2.2.3

配植

园林中的植物直接决定了整座园林是否具有生气与活力,传统园林追求树木形态本身的自然趣味以及整体的层次性和丰富性。

“深宅”中植物种类繁多,在水园中的水池边缘生长着水生的再力花,而在宅中其他地方高大乔木以雪松、柳杉居多。建筑师精心将低矮的植物用于遮挡的部分,以形成障景,而高大的乔木视线是畅通的,这一隔一通使得室内外的人在观赏的过程中随着视线的改变能体会到不同的景观感受。就从这一点来看,这与传统园林采用景墙障景的方式略有不同却更具创意。并且对于植物组群的方式也突破了传统,将不同品种的水生低矮成簇布置,分散而又集中,从而给人以很好的视觉体验。

2.3

建筑设计的创新

就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而言,建筑形式不是设计师考量的关键。古人在园林建造中把握的逻辑较为固定,通常使用的都是最为常见的建造体系与功能体量,梁柱结构在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体系中仅仅是为了表现屋架,也就是屋顶覆盖;因此墙体只是单纯起到空间的分割作用,并没有实际的承重作用。同时在整体布局上,墙体的适时出现使得亭、台、楼、阁有了其专有的定义。然而在“深宅”的建造中,空间的边界与建筑的选址已被园子限定,因此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覆盖”和“如何覆盖”,即选择何种建筑形式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为了达到建筑与环境的完美融合,在设计之初建筑师选用了砖混结构的构造形式,屋顶则是使用了极具现代感的钢木结构与玻璃组合形式。同时在考量当地的气候条件,由于江南本是多雨的温暖地带,人们的生活主要是在室外活动,而不是仅局限于室内,所以屋檐作为建筑的外部构件就显得十分关键。屋檐在空间上给人们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能避雨却不阻挡气的流通,可遮阳而不限制风的微动,所以在设计之初建筑师就力求达到这种轻盈、无形,并且达到视觉上的极致,这就需要结构上的精确。为了使得这一目的得以实现,建筑师在建筑的结构与构造上做了特殊的处理,既要兼顾到屋顶的保温功能又要考虑整体的轻盈。屋顶整体由两片薄板交错搭建组成,搭建的交接处设计了南北方向的高窗,满足了采光与同风的要求。所以,宅中四座建筑的姿态以一种“深远”的悬挑,庇护在园子当中。

“深宅”园林式意趣空间营造给当代建筑设计的启示

3.1

场地规划要因地制宜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场地规划一般讲究先对路线进行规划,因为在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理念中,游线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古典园林中的观赏路径很少采用长驱直入的形式,而是在曲折变化中求得意境,以充分发掘园林整体意境的潜能,从而发挥园林整体空间的游观效果。因此在传统的园林建筑中,流线的设计往往采用两条路线,一条主要用于联系散点式建筑与建筑,使之贯通于各分散的空间,以保持整体的连续性;而另一条是专作游览观光用,游者通过此路线可以更好地体验园林景观所带给人精神上的享受。以上古典园林中的游线设计方法是由整个园子大小而决定的,而当代的建筑设计中由于受场地大小的限制,根本无法展开对路线较好的设计,所以最理想的设计手法就是因地制宜根据场地的设计条件如形状、高差变化等等结合设计需要展开设计,并在布局中尝试先建筑后园林的反传统设计手法。在这其中布局的设计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对于空间布局方式的选取可采取传统的空间组合方式,但是笔者认为就其整体而言对于趣味性空间的营造在布局方面宜在平面中合理布置各功能空间,并根据各空间功能的需要再考虑对空间中景物的布置及相应的处理,以营造序列感。从这一点上看“深宅”就做的很好,根据场地狭长的特点,先布建筑后布园林,成功的利用场地规划的方法营造了很强的序列感。

3.2

园林手法要突破创新

景观作为建筑中活的组成元素,其作用是为了协调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加以利用,使之为建筑增添生气。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基本构成元素:山石、水、植物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蕴含其中,而对于今天我们在设计园林景观的时候,笔者认为对趣味的追求,首先需要追求的是“真”。求真,意指追求事物发展真实的客观规律。而在这此,“求真”可以理解为追求景物物质形态的真实的美,尊重水、石、植物等景物原生态的本质,这是非人为的、纯粹的,而人需要做的却是根据需要以有限的物质创造出具有非物质形态的内涵。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对景物的选取追求的都是最本质的东西,丝毫未加以修饰,体现的是古人对自然的尊重。

而对于现代建筑设计,不妨尝试在景物的选择上以“真”得“趣”。并且在景观设计中,创新设计手法用有限的使用材料创造出无限的可能。对于趣味景观的设计,可以突破传统的单方向的传承,尝试各领域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以达到共生。“深宅”中无论是石、水还是植物,设计者都是用最简单的方法营造出了最舒适宜人的趣味空间。

3.3

建筑形式要和谐统一

“和谐”在这里可以等同理解为“协调”。在园林设计中除了保证建筑与内部园林景观之间的协调性,还应考虑外部环境,并与之融洽的对接。各组成元素风格统一,相互协调,整齐划一,也是对地域文脉特征的呼应。而对于今天我们的建筑设计来说要做到和谐统一唯一的出路就是追求对建筑形式的突破创新,创新点可以考虑从建筑的材料、结构及组合方式出发。除此之外为了增强建筑的趣味性,建筑小品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对于建筑小品的设计可以把建筑空间中一切可以使人赏心悦目的物体统归为需要加以设计、利用的元素,以传统园林中的“框”、“借”、“对”、“移”等设计手法加以丰富空间,从而为各功能空间增添生气,以达到营造意趣空间的效果。在“深宅”中除了其本身在建筑结构上采用砖混结构以及现代钢木结构和玻璃的组合形式,在建筑材料上采用钢、木、玻璃之外,其对于建筑小品设计中镂空景墙的设计也运用的非常巧妙,成功的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手法运用其中。

结语

建筑是以物质形态呈现的最能体现一个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元素。在当代的建筑、园林、景观设计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归传统、学习传统,然而我们学习传统、研究传统不应该是一味地照搬现学,而是应该辩证的去扬弃。每一个传统中所包含的是最适合于那个年代的东西,所以即便是好的方面也有着属于它的局限性。我们研究中国古典园林,研究它的设计手法,不应该是机械的将它运用到今天我们的设计中去,而应该结合现有的设计条件去创新和突破传统园林的设计手法,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5]在这里马科元就成功地将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设计手法与现代建筑语言、技术相融合,实现了一次对“意趣空间”营造的尝试,使我们能感受过去历史的辉煌及其所呈现的优雅意境。“深宅”向我们展示了新时代下,本民族文化特色的发展道路,它向我们证明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不是沿袭,是传承;不是照抄,是创新。新时代的我们需要根植于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本土文化,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并运用现代技术,尝试各种创新。我们更需要延续,但不只是建筑,更重要的是延续建筑文化,延续地域文脉,延续我们的民族自信。

下载中国当代建筑园林式意趣空间的营造以江苏深深·深宅为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当代建筑园林式意趣空间的营造以江苏深深·深宅为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