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岛版三下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教案
《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教学设计
青岛市崂山区西韩小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周期现象中的规律,能根据周期的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列举、推理、计算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数学思维。
3、通过数学活动,进一步积累活动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成功的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发现时间的周期现象
谈话: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日历牌上今天是什么日子?明天是星期几?咱们接着数,咦,你发现了什么?(预设:
1、从星期五又回到了星期五;
2、按照一周七天不断重复出现;
4、每7天一循环)咱们再接着数,谁能把刚才的发现再说一说?谈话:我们都发现每7天一个循环,从周一开始,过了7天又到了周一,从周二开始,过了7天又回到了周二(教师同步用手势表示循环过程)谁能接着说下去?(预设:从周三开始,过了7天,又回到周三,从周四开始......)我们在数学上也遇到了像这样的周期现象,我们一般把不断重复的这一组叫做一个周期,刚才我们发现的周期是几?现在是6月5日星期五,那2天后是几月几日星期几呢?(6月7日星期日)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探究时间的周期问题。
请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今天是2015年11月19日,星期四;12月5日是小华的生日)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设:
1、从11月19日到12月5日还有多少天?
2、12月5日这一天是星期几?)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怎样解决12月5日这一天是星期几呢?请同学们先静静的想一想,把想法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面交流一下,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又多又好!
汇报交流:
预设:
1、查年历卡(这种方法既快,又方便,如果没有年历卡怎么办呢?)
2、列举法:
第一种:谈话:谁能再说一说刚才这位同学是怎样解决的?师小结:像这样,把所有的日期和星期几一一列举出来的方法叫做列举法。
(竖向列举)把从11月19日到12月5日所有的日期以及对应的星期几一一写出来(教师同步用手势表示);
第二种:(横向列举)同样把所有的日期以及对应的星期几一一写出来了(教师同步手势表示)。
谈话:请大家比教一下前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什么?(预设:都是把所有的日期一一列举出来)
第三种:(只写一组星期一到星期日)谈话:比较第二,三种方法,有什么不同点呢?为什么只写一组就可以了呢?(预设:一周有7天,每7天一循环,所以只写一组星期几就够了。)
第四种:(跳跃列举)
谈话:跳跃列举与前面的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呢?
(预设:优点:简单、迅速的推算出结果。缺点:从11月26日推算到12月3日有可能会出错,需要细心一些)小结:以上4位同学都是用列举法来解答的(板 ...书)。
3、推算法:
谈话: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预设:
1、为什么要加7呢?
2、为什么加七之后还是周四呢?最后为什么加2呢?
小结:像这样,利用每7天一循环的规律,跳跃性推算出结果的方法是推算法。
计算法:
预设:
1、为什么要先算出16天?总天数16是怎么求出来的?
2、为什么除以7?得数2周是什么意思?
3、余数是2,怎么推算出是星期六呢?
4、推算的时候,为什么从星期四开始推算,而不是别的?
这种方法叫做计算法(板书)。
谈话:谁能再来说一说刚才的解题过程?谈话:这里为什么除以7?生:因为一周7天,不断循环。由此可见,我们在计算之前,首先要知道一周7天,看做一个为周期。我们再来理顺一下解题步骤,首先,找周期,接着列算式,最后看余数得出答案。通过我们一起努力,我们总结出了解决时间的周期问题的步骤是:【找周期】【列算式】【看余数】
下面,让我们结合日历表,数形结合来回顾一下......三、比较总结,提升方法
谈话:刚才交流的几位同学的方法都很好,你们真了不起,找到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3种方法,分别是列举法,推算法和计算法,你能评价一下这三种方法吗?
预设:列举法要把所有的日期都列出来,比较麻烦,推算法比列举法要简单一些,如果2个日期之间经过的天数比较多,那么用计算法最快。
谈话:这三种方法在解题思路上有什么共同点吗?
预设:
1、都是先找出这个问题的周期是7;
2、都是根据每7天一循环这个规律来解答的;
小结:看来我们要解决周期问题,首先要找到他们的周期是几。
谈话:刚才我们一起解决了时间的周期问题,生活中还有很多的周期问题,这是不是周期问题呢(课本86页,第五题),为什么?那么第112盆花是月季花吗?请独立解答!
重点数型结合,展示第28组的最后一盆是月季花。
谈话:哪位同学能像我们总结这个问题(指板书)的步骤一样,总结一下它的步骤?预设:找规律,列算式,看余数,当余数是0时,根据商来判断答案。
谈话:在解决图形的周期问题和时间的周期问题时,我们都用了计算的方法,请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小组之间讨论一下,看看哪个小组的眼睛最亮。
相同点:都是利用周期的规律解答,解答方法一致,都是先找周期,再列算式,最后看余数确定答案;都是用总数除以周期。
不同点:
1、时间的周期问题,周期是7,而图形的周期问题,周期是4,不同的情况下,周期是不同的。
2、列算式时,时间的周期问题必须计算出经过的天数,再计算。
3、看余数时,如果没有余数,要根据商来判断结果。
谈话:刚才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出了解决周期问题的基本步骤:
找周期,列算式、看余数。
四、巩固算法,提升技能
你们会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吗?
自主练习2:今天是11月25日,星期五,明年1月6号是星期几? 重点交流:怎么根据6周来确定答案呢? 自主练习3:李老师要把写着1、2、3、4......150的卡片依次发给小红、小丽、小军、小青四个人。131号发给谁呢?
重点交流: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五、课堂总结,深化体验
快乐的一节课就要结束了,你有什么收获吗?
预设:
1、我学会了用计算法解决周期问题;
2、我知道了解决周期问题的基本步骤:找周期、列算式、看余数;
3、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解决了问题。
4、我学会提问题了......谈话:(PPT同步演示)我们首先根据情境,提出问题,接着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比较总结,提升方法。我们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是:找周期,列算式,看余数。
你们的收获真不少,希望你们能将这些收获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去。
第二篇:青岛版数学三年级下册智慧广场(时间的周期问题)
时间的周期问题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85~86页。[教学目标] 1.结合时间的周期现象,探索并发现一些简单事物的周期规律,并能根据这些规律,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过程,体会列举、推理、计算等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学重点、难点] 经历探究的过程,发现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规律,并会运用这个规律来解答问题。[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知道自己下一个生日是星期几吗?想知道吗?学了这节课之后,你很快就能知道答案了。(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课件出示情境图(见图1)。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都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今天是11月19日星期四;12月5日是小华的生日。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预设1:12月5日是星期几?
预设2:下一个11月19日是星期几?
……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良好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过生日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活动,而周几过生日又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以学
图1
生比较熟悉的生日日期为切入点,这样设计可以激发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提出自己想研究的问题,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二、探究方法,建立模型(一)独立尝试,探索问题 1.独立思考
师:小华的生日是12月5日,这一天会是星期几呢?你能帮助小华解决这个问题吗?先自己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思考,在练习本上尝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解答。2.小组交流。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完善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3.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生成的方法,组织学生有顺序的交流。
预设1:列举的方法。把从11月9日到12月5日所有的日期都一一写出来,然后发现12月5日是星期六。
引导学生仿照月历表的形式进行列举。教师播放课件(见图2)展示列举的过程。师: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每7天就是一个循环的规律。
预设2:推理的方法。根据每7天一个循环进行推算,19日是星期四,再过7天是26日,是星期四;再过7天是33日,因为11月有30天,所以这一天是12月3日,是星期四,再过两天是12月5日,就是星期六,所以12月5日是星期六。
教师播放课件(见图3)展示推理的过程: 师:刚才,我们通过列举和推理的方法推算出12月5日是星期六。在推算的时候,我们都是利用一周7天这个规律来推算的。
(二)组内交流,归纳方法
师:一周有7天,可以看作一个周期,能不能利用这个规律用更简洁的方法来解决? 小组探究,集体交流。
预设:先算出11月19日到12月5日一共经过了多少天,可以分两段来计算天数:11月9日到11月30日为第一段天数,计算方法为30-19=11(天),再加上12月份的5天共16天;7天一个周期,16÷7=2(周)……2(天),经过了2个周期多2天,往下数2天,就是星期六了。
教师播放课件(见图4),再次引导学生理解,明白两点:一是计算经过了多少天的方法;二是用除法计算得到的商表示什么,余数表示什么,根据余数确定是星期几。明白这两点学生才能真正掌握用除法计算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
(三)集体交流,建立模型
师:回想刚才解决问题的三种方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预设:这三种方法都利用了一周有7天的规律,第三种方法是用计算的方法,更快更简单。
师生一起总结出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方法,并同时引出课题。教师板书课题:时间的周期问题。(四)联系生活,构建网络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按照规律不断重复出现的? 预设1:十二生肖 预设2:一年四季
……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头到尾经历探究简单周期问题的全过程,其中经过的天数是解决时间周期问题的关键,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地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两种策略具体形象,便于学生理解,第三种策略较为抽象,但更具实际应用价值,有利于让学生把握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本质规律。最后通过回顾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可以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方法的最优化过程,并进一步积累了解决问题的经验,建立起周期问题的模型。在数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应用模型,解决问题
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几个问题好吗?
图4
(一)基本练习1.回归情境
师:今天是*月*日星期*,现在你能算出你下个生日是星期几吗? 学生自行解答。
汇报交流时让学生先说一说经过的天数的计算方法。2.(见图5)
2015年7月25日是星期六。8月13日是星期几? 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
引导学生进行交流、验证。交流时,让学生说清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论学生采用哪种方法解决,只要有道理都要给予肯定。
(二)变式练习:解决问题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见图6),是古代渔民的作息规律,算一算在60天内有多少天在打鱼?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总结:这是一个周期问题,“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周期是5天。(三)综合练习
广场上摆了112盆花,排列顺序如下图(见图7),如果第一盆是菊花,那么最后一盆是月季花吗?
图7
图6 图5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渗透时间观念,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同时在练习中,引导学生感知到生活中的周期美。
四、梳理总结,提升认识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预设1:学会了借助周期规律来推算时间的周期问题这个知识。预设2:继续应用了列举法、推理法、计算法来解决问题。
预设3: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学会了时间的周期问题,就能解决很多生活中问题。【设计意图】以教材日历牌为依托,引领学生全面回顾梳理,帮助学生积累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养成全面回顾的习惯,培养自我反思、全面概括的能力。
[板书设计]
青岛市黄岛区实验小学
李志梅
第三篇: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案
一年级数学上册74页智慧广场《重叠问题》;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智慧广岛《重叠问题;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数学上册74页智慧广场《重叠问题》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智慧广岛《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 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智慧广岛《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
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几和第几: A、请一竖排起立。
高昂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1)让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通过现场站一站、数一数(师生共同数)验证答案。教师说明:这一排同学可以分成三部分,高昂前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和他自己。
B、还请这一竖排起立
从前面数高昂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呢?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把高昂数了几次?(两次)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验证。3、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把高昂数了两次,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
二、新知:(课本74页例题)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74页智慧广岛《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直观图,通过“摆一摆、画一画”解决简单的重叠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重要性,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理解简单的重叠问题的意义及解决问题的计算方法。教学关键:
理解重叠问题的结构,前面的数量+中间部分+后面数量=总数。数了两次的部分是重复的部分,要从总数中去掉。理解这些关系,关键是借助直观图,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让学习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和体悟。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几和第几: A、请一竖排起立。
高昂前面有几个同学?后面有几个同学?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1)让学生猜一猜,说说自己的想法。
(2)验证:通过现场站一站、数一数(师生共同数)验证答案。教师说明:这一排同学可以分成三部分,高昂前面的同学,后面的同学和他自己。
B、还请这一竖排起立
从前面数高昂排第几?从后面数排第几呢?数的时候,算高昂了吗?把高昂数了几次?(两次)猜一猜这一行共有几个同学?验证。3、引出课题:同学们,刚才我们把高昂数了两次,这样的问题就叫做重叠问题。板书课题:重叠问题
二、新知:(课本74页例题)
1、读题:读题至两遍,说一说:通过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些什么?
2、猜想:猜一猜,这行大雁有多少只?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可能会引出不同的答案。如果出现一个答案,就说:看来大家昨天预习的不错,知道答案是多少了,那为什么是8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3、验证:(引导学生用摆一摆、画一画、数一数、算一算的方法分别验证。)A、摆一摆:
(1)下面我们用圆片代替大雁,用三角代替花雁,边读题,边摆一摆,同桌可以相互讨论交流。
(2)找两个同学到前面去摆一摆,说一说为什么这样摆?(表扬学生会思考)
(3)老师示范摆一摆:同学们,在摆的时候,读一句,摆一摆,我们先读第一句:“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摆几个?哪只是花雁?(摆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1。再读第二句:“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摆几个?这一行,我们一起数数是几只?
(4)请同学们再摆一摆。B、画一画:
(1)在没有学具不能摆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画一画验证:下面用圆代替大雁,三角代替花雁,读一句,画一画。看看这一行大雁是多少只?同桌可以讨论交流。
(2)让二个同学到前面画一画。并且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画?有不同意见的同学说说自己的画法?你画了多少只?
(3)老师示范画一画:同学们,在画的时候,读一句,画一句,我们先读第一句:“从前面数,它排在第6”,画几个?哪只是花雁?(画出5个圆,1个三角)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第1。再读第二句:“从后面数,它排在第3”,花雁后面画几个?那好,我们一起数数是几只?
(4)请同学们再画一画。结论:这一行大雁共有8只。C、算一算 D、列算式:
(1)那算式应该如何列呢?让学生试着列算式。
(2)找不同意见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算式。(可能会出现:5+3,6+2,5+2+1,6+3-1)(3)5+2+1中1表示花雁,5表示花雁前面的5只,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
6+2中,2表示花雁后面的2只,6表示包括花雁和前面的共6只。5+3中的5表示花雁前面的5只,3表示包括花雁和后面的共3只。重点讲解6+3-1,从前面数花雁排在第6,把花雁数了一次,从后面数花雁排第3,把花雁又数了一次,6+3=9就把花雁算了两次,再去 掉一次。一共8只大雁。
教师总结:不管怎样列式,花雁都是算了一次。
4、小结:
(1)让学生读一读课题,说一说对“重叠”的理解。在大雁这个题中,是什么重叠了呢?(前面数和后面数的时候,花雁重复数了两次)
(2)我们用什么方法来解决“重叠问题”呢?(我们用读一读、摆一摆、画一画、算一算的方法,解决了今天的问题。以后在生活中遇到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这些方法解决。)
三、模仿例题练习:
1、读(两遍)
2、画一画(学生单独画)
3、数一数(读一句,数一句)
4、列式:
5、大楼这个题中,是什么重复数了呢?所以,列算式的时候,要把重复的一栋去掉。
四、同学们,除了站队,小区里的楼,想想生活中还有哪些会出现重叠问题呢?(下课后,用心观察,用我们今天学的方法试着做一做)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74页智慧广场《重叠问题》等内容。
第四篇: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理解周期的意义。
2、使学生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周期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周期的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周期问题,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周而复始的循环现象呢? 生1:太阳的升起和落下。生2:春夏秋冬。生:……(教师出示课件)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ppt中图片,找一找它们的特点?
小结: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出示周期现象的概念)而重复出现的一节个数叫做周期。(出示周期的概念)出示课题:数学广场——周期问题
二、新课探索 探究一:
1、师:照这样摆下去,左起第15个圆是什么颜色? 生:15÷2=7(组)······1(个)师让学生说说思路。
2、师:照这样写下去,第27个字是什么? 生:27÷4=6(组)······3(个)师: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每4个一组,第27个是第7组的第3个,是秋。
3、师:照这样排下去,左起第38面彩旗是什么颜色? 生:38÷5=7(组)······3(个)师:请你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每5面一组,第38面是第8组的第3面,是蓝色的。师小结:口诀
周期问题并不难,除法算式来帮忙。
列式之前别忙算,先找每组有几个。
每组有几就除几,算出余数就知晓。
余几就是第几个,没有余数找末了。
三、及时练习课内练习
1、先独立完成,再互相交流。
1)、生:一周7天,(20-3+1)÷7 = 2.......4 师: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生:从星期四开始数第4天是星期日,所以5月20日是星期日。2)、生:(28-1+1)÷7 = 4.......0 8月28日是星期二。课内练习2(1)
生:一周7天,(18-3+1)÷7 = 2.......2
课堂小结 本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周期问题来源于生活中,请你做个有心人,在平时生活中找一找有关周期的现象并用数学知识来解答!
课后习题 课后作业:
⑴ 复习今天所学的知识。
⑵ 寻找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是有规律的。
第五篇:周期问题教案(模版)
《周期问题》教案
谭 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探索周期问题中求第几个问题的多种解决策略,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掌握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周期问题的规律,探索周期问题中求第几个问题的多种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求第几个问题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师:上课之前,老师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几张美丽的图片。(ppt播放图片,让学生们说出图片中的内容)
师:日出日落、春夏秋冬周而复始,奥数中有许多有趣的现象,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师出示蝴蝶和蜜蜂的问题: 学生通过规律发现
蜜蜂;
再出示 学生发现下一个数字是3,再让同学们找出哪些部分是依次重复不断的出现的,我们把这些部分的重复出现叫做循环。
二、新课授受
(一)通过引入,博士爷爷带领同学们学习周期现象以及周期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现象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周期现象,而重复出现的一节的个数叫做周期。例子8.375375……,找出循环节、周期。
1、根据周期找位置。
师: 谭老师家里今天来了很多的客人,那么老师就要招待他们了,老师拿出来了一篮一篮的水果,第一篮 第二篮 依次类推,老师就要
老师拿出来的第四篮水果是怎么排的?
生:(一起大声)葡萄、苹果、苹果、苹果、苹果;
师:很好,那么第四篮的第一个是什么水果?
处是
生:葡萄;
师:不错,葡萄又是老师拿出来的所有水果中间的第几个呢?列出计算式子;
生:3×5+1=16(个)第16个;
师:这样好像都比较简单,那么老师就反过来问大家了,第16个水果是什么?那么这个式子又怎么列呢?请一位同学列出来;
某生:16÷5=3(组)……1(个)
师:那么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式子的?
引导生回答:周期是5,每一组有5个水果,16个中间有3个完整的组,后面余下的那个就是第四组中的第一个;
师:很好,看来大家都理解了,那么老师把数字变大,看你们会不会求,第100个水果是什么?快速计算,列出式子;
生:100÷5=20(组),第20组的最后一个水果是苹果;
师:很好!大家都答对了,给自己鼓鼓掌!那么博士爷爷为我们归纳了一下做这种题目的步骤,一起来看一下吧!
要想准确判断某一水果的位置和种类,首先要弄清这一排列的周期是几,然后通过计算,知道它在第几周期第几位置后,再确定它的种类。
师:那么老师这里也整理出了武林秘籍来方便大家记忆哦,一起来把它背下来吧!
武林秘籍
事物排列有次序,反复出现叫周期;
先算总量几周期,余数表示是第几。
师:秘籍也有了,大家一起来操练操练吧!(ppt出示练习)练习:0.428571428571……小数部分的第545位上的数字是多少?
2、根据周期找个数。
师:学校体育器材室购买了一批体育器材,探索周期性问题的规律
1、理解每组排列都相同
师:同学们都发现了○的排列规律,怎么使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呢?怎么分组?(一起说)
师:这样一分组就能使别人清楚的看到我们发现的规律,每组都有几个○,每组的○是按什么顺序排列的?(电脑出示)
师:如果还有第4组,怎样排列呢?你怎么这么肯定?第10组、第100组呢?……谁能用一句话来说一说。(每组的排列顺序都相同,都是按●●●的顺序依次重复排列的)
2、理解每组的第几个都相同
师:你知道第8组的第一个圆是什么颜色的吗?第28组、第128组?……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为什么每组的第一个圆都相同?由此你又想到了什么?(电脑演示每组的第2个、第3个圆)
(二)逐步渗透,与有余数除法建立联系。
1、老师摆●●●●●●●●
快速提问:老师摆得怎么样?怎么分?下面该摆什么了?(快速说)师:你知道第3组的第1个是什么?第2个是什么? 师:现在老师一共摆了多少个○?
师:你最快你说,这么快你有什么好方法? 引导:看来分组不光能够帮助我们发现规律还能更快的计算。
师:第10个○在第几组的第几个?
2、摆●●●如果按照两红一黄的顺序依次重复摆,下面该摆什么了?(快速说)师:如果按照规律老师一共摆了18个圆,可以分成这样的几组,怎么想的?(你是用乘法口诀帮你计算的,想想算式应该怎样列呢?)
师:如果按照规律老师一共摆了10个圆,可以分成这样的几组,还剩几个?怎么算的?(乘法时,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
师:余下的1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你知道第10个是什么颜色的吗?为什么? 评:你通过分组看余数就能推断出第10个是什么颜色。
(二)探索解决周期问题的方法
如果按照两红一黄的顺序依次重复摆,你知道第13个圆是什么颜色吗?
两人一组,小组研究,可以借助学习用具。小组活动,汇报:
1、画 展示:
教师:几个是一组?有这样的几个组?还剩几个?剩下的1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第13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2、数
师:你是怎么数的?为什么只摆出●●●就可以了。
3、算
情况一:学生直接说出除法算式,教师说:看谁听明白了,追问: 师:14是谁?为什么除以3?4表示什么?剩下的1个是第几组的第几个? 板书算式。
情况二:学生说出乘法算式:
教师板书并追问:4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也就是每3个是一组,13里面有这样的4组,还多1个,多的一个就是下一组的第一个,所以是红色。
为什么想3乘几最接近13?(3个是一组的分,看13个里面有几组还可以怎样列式?)情况三:一个也说不出来。
教师拿出摆的引导:每3个是一组,13里面有这样的几组?还剩几个?这样列算式? 或者从数那导:你是怎么数的?几个是一组?13里面有这样的几个组?还剩几个?
(二)教师:第20个是什么颜色的?看谁快? 看到有的同学算完,停,我说停你们怎么还动呢?
找最先举手的说:是什么颜色的?你是怎么这么快就知道的,给我们讲讲?
教师:为什么除以3?余2是什么意思?和谁相同? 看第27个是什么颜色的?
教师:你是怎么做的?怎么没有余数了?是他那组的第几个、也就是他那组的最后一个?什么颜色的?
(三)小结方法:
教师:观察这几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生:都是除以3.教师:为什么都是除以3呢?(每组有3个)如果每个周期是二红二黄,应除以几?每组有10个?每组有100个呢?每组有A个呢?也就是没组有几个就是除以几。我们求第几个是什么颜色用什么方法算的? 生:用除法算的
教师:如果余1,和谁相同?余2呢?假如遇到余5的呢?看来判断是什么颜色关键是看谁?没有余数呢?和谁相同?
三、巩固练习
1、同学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做游戏。出示:男男女女男男女女
(1)(2)第19个是()
第25个是()你是怎样想的?
2、学校要开运动会,孙老师要用彩旗布置操场,根据孙老师插彩旗的规律推算第19面是()色,第21面是()色。
3、寻找生活中的周期:
师:今天我们探索的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周期问题。每组总是按●●●依次重复排列这●●●就叫做一个周期,有几组就是有几个周期。其实我们身边有许多事物或现象都是有周期性的。电脑出示
人们利用周期性来美化我们的生活。
四、课后小结:
对今天学习的知识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怎样求第几个是什么图形呢? 出示自编的顺口溜
周期问题并不难,除法算式来帮忙。列式之前别忙算,先找每组有几个。每组有几就除几,算出余数就知晓。余几就是第几个,没有余数找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