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用贴近学生持续发展的课堂评价发展地理教学活力
用贴近学生持续发展的课堂评价发展地理教学活力
地理学习评价是地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鲜活生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鼓励和首肯,它应贯穿于整个地理教育教学过程的始终。
一、重视评价的过程机制,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地理教学的课堂评价是一个生命对生命、心灵对心灵、尊重对尊重的积极意义的理解和诠释行为。这种积极的评价应该重视对学生日常学习行为的观察,尤其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观察,并且要作好相应的真实课堂记录,使得评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让每位学生因评价而焕发活力,释放精彩。
例如,在教师讲授完世界热带雨林气候的分布规律后,学生就会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发现一个“奇怪”的问题:既然世界上的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那为什么在南北回归线附近的一些陆地东岸还有它们的“身影”?
师:这个问题“问”得好!掌声鼓励以下,好吗?
(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教师会意地向提出问题的学生投以鼓励的眼神,同时向她伸出大拇指。)
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地图,看一看这些地区都分布在哪里?
(有学生在翻书,有学生在看地图,有学生在张望,有学生在苦思冥想„„)
(教师在学生座位间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和学生一起查看地图。)(教室里有学生在讨论的声音。)
(约1分钟)师:好。请有发现“新大陆”的同学发表意见,好吗?——
生:北回归线附近的西印度群岛东部。生:澳大利亚东北沿海地区。
师:很好。还有吗?(教师友好地用鼓励的眼神看着大家。)生:巴西东南沿海地区。生: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师:很好。生:可是为什么呢?
师:是啊,为什么哩?请同学们仔细查看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等,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同时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点是什么?
(学生认真看书、看图及思考。教师在教室里来回巡视,不时俯下身来及时指导学生看图。)
生:从世界洋流分布图上,可以看到这四个地区的陆地东岸附近均有暖流经过,暖流增温增湿。
生:从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都是盛行信风地区,北半球的东北信风或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对这些地区而言,都从暖流上掠过,给陆地带来大量而丰富的水汽。(教室里响起同学们的掌声。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喜色,洋洋得意。)
生:从世界分层设色地形图上可以发现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
师:说得好!(教师面露喜色,对这位同学树起大拇指。)请继续说——
生:由于这些地区的地势相对较高,沿岸地区的暖流经过,加上信风带来的丰富水汽,在地形的抬升作用下,降下大量的地形雨。
生:可是赤道地区的热带雨林气候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而这些地区的降水类型却是地形雨,不对呀!
师:这位同学反问得非常有道理。掌声支持一下!(教室里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同学能够“帮助”刚才这位同学吗?
生: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是终年高温多雨,而上述四个地区纬度位置相对较低,并且在回归线经过的地区,说明这些地区盛行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温度高;并且因为盛行地形雨的缘故,降水丰沛,从世界降水量分布图上看,这些地区的年降水量达到2000mm左右,符合热带雨林气候的气候特征,因此是热带雨林气候。(这位同学一口气说了这许多,脸都涨红了。)
(该同学谈完自己的看法,看着老师。其他学生也把目光转向教师。)站在学生们中间,看着眼前的前景,教师也显得有些激动,他把自己的右手平摊着指向该学生,高兴地大声说:您说得非常正确,非常正确!(并且同时不由自主地鼓起掌来。)
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养成随时把所学的地理知识应用于观察客观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习惯。同时本节课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民主交流,鼓励学生突发奇想,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学生在本节教学知识点的学习交流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适时地或鼓励性的语言、或尊重的手势等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积极意义的课堂观察和记载,既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地理课堂教学的良性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尝试多维过程评价机理,使课堂教学评价充满生机活力,张扬人性美丽。
新课程改革的日益深入人心,使我们深深认识到,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将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我们应该主动、坚定、积极地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老师的客观、积极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家长与教师、家长与学生等也可以进行自评、互评双向多维沟通。平时我还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等课堂有机评价实践。例如:平时在探究性社区实践活动过程中,常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等自主组阁的形式“联动”学习,因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此外,我们知道对于任何一项教学活动来说,学生的学习实际上包括了过程和结果两部分。故此,教师给予学生的评价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及最后的收获两部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我们不仅要关注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现实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出乎意料的情况。教师如果能及时捕捉这些片断,通过巧妙的评价处理课堂上的意外,往往会有意外的收获。如课堂教学中,学生提出一些富有创意的问题和有独特见解时,我就会在学生的课堂自练本上印上智慧星,并作为期末考的考核依据。如果学生的智慧星积累到一定数量,可到教师处换取一些小礼物。这种人性化的评价方式使得师生关系更为融洽。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学,必将能够唤起学生的主体生命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积极价值。
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我欣喜地看到学生的变化: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高了,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地理问题,学生应用地理的意识逐渐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正在不断提高„„总之,一切为了学生,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 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地理教学充满生机,用积极意义的“评价”点击莘莘学子们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地理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地理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中学地理课堂评价的永久理想追寻。
三、开放式评价是开放地理教学的关键,在课程改革中起导向与质量监控作用。
传统的教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功能;过分关注对结果的评价,忽视过程的评价;评价内容过于注重成绩,忽视了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评价。
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关注学习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以及情感、态度、行为的变化。开放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的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改革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生命本真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与扩张。
例如,教师在讲授完非洲撒哈拉沙漠地区的热带沙漠气候的成因后,有同学紧跟着就抛出了一个问题:
生:老师,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纬度位置相同,可它们那里却形成了热带沙漠,而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却是北回归线上的“绿洲”,为什么?
同学们对这位同学冷不丁提出的问题似乎深有同感,大家都立刻瞪大了眼睛看着老师,教室里一片安静。
师:是啊,为什么?请同学们认真对比着观察世界气候分布图、世界洋流分布图、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图,答案就在其中哦。
(于是,学生们边看地图边讨论。)
生:两地所处的海陆位置不同,撒哈拉位于非洲大陆的西侧,而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侧。
生:暖流的影响。
生:亚欧大陆东南沿海地区受日本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气候湿润。
生:非洲西北沿海地区受加那利寒流影响,减温降湿,气候干燥。师:刚才几位同学分析得有道理,请继续思考,还有什么原因?(教师心中窃喜!)
生:有。我知道了。从右边的气压带风带图中,可以看到,非洲大陆北部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炎热干燥。
师:对,大家分析得很有道理。掌声鼓励!(教室里响起久违的掌声。)请继续。(教师用鼓励的眼光扫视着大家。)
生:风,风向,对,风的影响。北半球的回归线附近,在非洲大陆西北海岸地区是离陆风,加剧了气候的干燥程度。
师:好!又有学生发现了“新大陆”!请再观察。生:亚洲东南地区盛行东北信风,并且风从日本暖流上经过,把湿润的水汽带到了陆地,增加了水汽含量。
师:好!掌声响起来—— „„
这种“意外”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学生智慧理性的思考,是地理课堂教与学中师生教学思想的“共鸣”,是地理课堂师生教与学生命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智性凸显。我们呼唤这种“意外”多多呈现。课堂教学是创造性的活动,有创造力才有活力。叶楠说得好:需要是产生兴趣、引发探索向上的动力。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教师充分利用互动生成的学习材料,急中生智,随机应变,使“随机生成”的评价、激励生成新教学行为的创意点,它是“教师要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教学观的真实意义的体现。
课堂教学原生态的生成性随机评价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需要“以学生为本”的预设,以教师特殊的职业眼光随时把握课堂教学中灵动的、鲜活的、智慧的亮点,地理课堂上就能生成更多的精彩。当然,地理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具体细节,不是都能随机的,但由于教师的多元化弹性设计已为这些“意外”的发生留下了时空,教师就有了足够的思想和智慧的准备,教师随机机智评价的理念和策略,就能做到不让精彩悄悄地溜走。因此,笔者是否可以这样认为:教师,没有您精心的动态激励和真情评价,就没有课堂教学精彩的生成。
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开放式地理教学评价应该体现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坚持对学生积极获取科学知识、发展能力、张扬青春个性行为评价标准的全面化、评价操作过程化、评价主体多元化(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社会评价)、评价方法多样化(笔试测验、口头表达、作业、小论文写作、绘制地理图表、社区实践活动表现等),做到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举,全方位提升评价的自我激励和科学导向功能,建立起学生积极生命意义成长的健康档案。
四、构建充满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评价需要关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
教学是生命相遇、心灵相会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平等对话的过程。在地理课堂上,师生的平等互动与对话应该成为教育交往的有益手段,更应该成为一种积极的生命活力的教学情景。师生的“平等对话”不仅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狭隘”的语言交流,而且是双方的“敞开”和“接纳”,是对双方的倾听,是双方共同磁场的相互吸引、相互包容、共同参与的关系。平等、积极的互动应该是师生之间的相互接纳与分享,是双方的交互性的精神信仰的承领。例如,教师在讲授鲁教版必修一第一册P79中的自然资源概念时,书本上的图4-1-1附有五幅图片,内容包括“棉花、清洁汽油、原始森林、山上的岩石和闪电”,师生之间就此内容展开一对话:
师:根据刚才的讲授,请同学们判断一下这五幅图片哪些是自然资源,哪些不是?
生:原始森林、山上的石头是自然资源。生:棉花、清洁汽油不是自然资源,因为它们不是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的物质和能量,它们是人类种植或按照人类的意愿而进行的能源转换形式。
生:闪电是自然资源,因为它是自然界的。
其他同学这时纷纷说:“错了。闪电不是,虽然它来自于自然界,但它现在还不能给我们提供福利,还不能够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能量。”
生:也许未来可以的。因为我们人类具有主观能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有一天终究会把它变成自然资源的。
师:对。这位同学说得好。判断某一物质是否是自然资源,必须同时都要具备两个条件:其
一、它必须是来自于自然界的;其
二、它现在就要能为我们提供福利,即用于我们的生产或生活。比方说闪电,一直以来,人们都在想方设法去利用它,但是现在暂时还没有做到,它还不是自然资源,但是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就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就可以利用“闪电”这样的资源了。
这样由错误生成讨论并恰当评价,其作用不仅在于改正学生中的错误的想法或说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增长了智慧,学会了学习方法。该教学策略的特点是通过利用学生的错误,并使其充分暴露出错的过程,然后因势利导,从而生成正误知识的辨析点,它是“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教学资源”教学观的体现。在课堂上,通过真心的“听”,我被学生纵横驰骋、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独到深刻的思想见解、幽默睿智的语言所折服,同时在真正的“倾听”中,使自己领悟到“教学相长”的真谛,我的一些教学观念和理性上的见解,无形中在学生的帮助下得以充实和提升。
做为新时期的地理教师,我们一直都希望探索出通往理想课堂的途径,我想,用我们的真诚和热情去唤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以生成开放的课堂激发起学生的求知的欲望、思维的火花,在体验与感受中培养学生探究和创新思维能力,地理教学会显示出它独特的美丽,地理课堂会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生命的活力。
第二篇:关注学生发展 打造活力课堂
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 打造活力课堂
----语文课堂教学点滴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如何在课堂上实现这一特点,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推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主要考虑两个方面问题:
一、教师角色。
教师,不但承担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更应该是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个体的差异使我们的教育活动多了一些复杂性,要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我认为教师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利用处理教材。先通览教材,梳理知识点,明确每一单元每一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根据教师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学的侧重点,确定精讲篇目,其它的放手给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习小组自行解决。回想起来,我每学期精讲的课文真的不多,有时甚至从课外挑选我喜欢的适合的文章和学生一起研读。当然,我并不是说教材不重要,教材为我们提供了知识点和阅读范围,这是我选择阅读材料的依据,从教材中跳出来,还是要回到教材中去的。
2、驾驭调控课堂。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学习方式。一方面引导学生思维向有利的方面发展,活力不意味着随心所欲,依据是对教材内容的把握;另一方面允许小小的失控,课堂上时常出现激烈的争论,有时会越说越远,教师可视情况确定收放的时间,不要急于阻止,甚至是泼冷水,因为有时看似脱离了教材限制的争论,可能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比方说,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我通常是保持微笑倾听的态势或以眼神示意鼓励,因势利导。如果,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常常会造成不敢说的结果。看似放纵的学习过程,其实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培养了发散思维的能力,这也是语文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
3、平等地参与。课堂上,教师不但是组织者,引领者,更应该是参与者。教师的行动影响学生的情绪,学生的情绪又影响了课堂效果。教师应当以宽容和善的态度面对学生,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我
在课堂上总是不遗余力的给学生真诚的鼓励,“说得真好,老师还没想到呢!” “能想到这一点,你真了不起”这类话语在我的阅读欣赏课上是俯拾皆是的。课堂分析的时候我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我认为更应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尊重学生意见,并平等和学生交流,课堂上我经常把自己放在一个需要帮助的位置上,逗引他们说话,比方说问题探究到一定程度,学生的思维陷入困境时,我会出其不意地说,有一个问题困扰老师半天了,你们帮我想一想,于是七嘴八舌各抒己见,研究明白了就恍然大悟,原来刚才的问题是这么回事。其实在课上有很多时候是学生提点了我,在教的同时,我也真的学到了很多。不要怕承认失败,即使出现问题,学生纠正,切不可恼羞成怒,可以凭借教师的智慧化解尴尬场面,自我调侃“原来老师真的不是圣人” “古人说青出于蓝胜于蓝,真的太精辟了”„„这样不但不会降低威信,反而更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赖,而这恰恰是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
二、课堂教学。
课堂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主阵地,课堂氛围是任何其他环境都无法替代的,师生在这有限空间内可以借助文本,透过思维活动延伸出无限可能,我珍视学生在课堂上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借助以下设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朗读,让课堂多一点鉴赏美。
语文是语言的艺术,教材所选都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语文学习是离不开欣赏品味的,而欣赏最好的方法,我认为就是朗读。语文课堂应该充满着琅琅的读书声“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朗读真的很重要。强调重视朗读,要求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品味、揣摩、感悟、积累,逐步学会欣赏,防止把理解与欣赏变成支离破碎的作品分析和文学知识传授,提倡学生在读书思考的基础上,发表独立见解,在阅读实践中逐步学会思考,学会读书。同时,课程标准对阅读的速度有了量化指标,并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精读、略读、浏览等。以读为基础,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如果教师只是按部就班读几遍就概括内容、分段、讲解词语,只能使课堂沉闷没有生气,为了不让自己唱独角戏,我想方设法让学生融入课堂情境中。第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如在教学《散步》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在朗读中把握一家三代人相亲相爱的温馨情感,要求学生在朗读中用不同的语气来加以体验。在教学《变色龙》一文时,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要求他们模仿自己喜欢的演员的口吻,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
征。第二,发掘闪光点,恰到好处的激励。表扬激励不能空洞,要立足于事实。于瑞同学声音响亮,口齿清晰,一次朗读后我说,“你嗓音真好,只要在节奏和重音上再注意一些,你将来会成为一个好的主持人。”从那以后,本来课堂上沉默少言的他,也成了语文课上的活跃分子。我还让学生进行过课本剧改编和表演比赛,首先从各组招聘编剧导演演员,然后各组从编剧到导演到演员的一切活动基本由学生独立完成,我只是提醒他们尊重原著,尊重作者,于是为了准确把握表演分寸,课上课后时时有朗朗书声。我发现,只要启发得当,相信学生,他们就会为你创造奇迹。
2、说话,让课堂多一点活力美。
我认为,说话是读书的延续,书读得透,自然会产生问题,解决问题,就需要交流,不失时机的追问,是引导学生敢于说话的关键。课堂上学生回答问题常常浅尝辄止,或者不着边际,这样的学生,不要因为怕他耽误时间,怕他打乱课堂思路,就轻易让他坐下,教师应该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巧设疑问引导他深入思考或者让他的思维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哪怕说错了,也要让他多说两句,万事开头难,只要张开口,哪怕他以后不向着我们期待的方向发展!其实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是培养他的说话能力,更重要的是维护了学生那颗脆弱的心灵,因为对很多学生来讲,主动发言不是那么容易,我就着力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告诉他们,只要是认真思考后得出的结论,就是有价值的,要大胆的说出来,我不怕你出错,就怕你不说。我也经常跟学生讲,你们将来是要走上社会的,说话是你们的一项最基本的求生技能,而今天我们的课堂就为你们提供了一个练习和展示的平台,课堂时间有限,机会稍纵即逝,抓住现在就意味着将来的成功,这样鼓动下大部分学生可以抛下包袱主动参与其中,有的甚至为没抓住机会而懊恼,这样几乎所有学生都自觉主动地投入学习中来,课堂洋溢着竞争的氛围。这样的课堂处理不好会造成一边倒的局面,这样我又充分发挥小组的作用,课堂评价既关注表现优异的个人,更关注活动面大活动效率高的小组,经过这样一个阶段的引导,课堂上学生们不但敢讲而且能讲会讲。课堂上任何思维的活动、语言的碰撞都可以迸发出智慧的火花,瞬间精彩常让我激动不已,教的同时也是在丰富我们自己。鼓励学生说话,一方面是培养思维能力,活跃课堂,其实更重要的是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基础。
3、设计问题,让课堂多一点探究美。
语文教学归根结底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比如,我在教授《紫藤萝瀑布》时,在同学们充分的阅读后,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解决他们自己发现的问题,对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小组代表规范的写到黑板上,各小组提出了很多问题,我又引导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哪些属于内容理解题,哪些属于语言品味题,哪些属于结构分析题;哪些属于浅表性问题,哪些属于深入分析,同时我也根据实际情况补充适当的问题,就这样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的理解课文。对不成熟或表述不准确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自我完善。教师分析引导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什么,而是让他们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更是要他们认识到他们很了不起,他们完全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增强主动学习的信心和勇气,而这也是培养他们可持续学习能力的重要一环。这些问题我计划安排三个课时完成,当然实际操作我也可能需要四个、五个甚至更多课时,有时我们在课堂上教师和学生的充满激情的有效互动甚至可以生成更多的有价值的问题,要重视这些生成的问题,不要因为它超出我们的预期就去扼杀它,教师不要害怕自己临场反应不上去,而害怕去面对,有些时候平等互动可能效果更佳,这样引导学生品读课文,由内容到形式,不但教学生会读,领会作者的意图,而且要让学生从中受到有益的人生启示,使学生能健康成长,当然,经过这样的深挖细掘,举一反三才成为可能,培养语文能力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教材是载体,课堂是平台,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一堂课就是一台戏,一堂好课,就是一台精彩不断的大戏。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如何去挖掘?这是一个问题,教师教给学生的是方法,而不是答案。如果学生要解决的只是把窗户纸捅破,教师需要做的是把学生的手指放到窗户纸的旁边,让学生自己去捅破,让学生去体会成功的喜悦,真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学习,真正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一个目的。
4、拓展延伸,让课堂多一点容量美。(1)、比较阅读
如何学好语文,有专家认为,学好语文有两个不可或缺的东西,一是扩大学生的储存量,二是发展学生思维加工能力。学生语文水平不高,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阅读太少。我们的一个很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要求通过朗读、诵读、背诵等
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通过整体感知、感悟、积累和熏陶,培养良好的语感,丰富语言的材料,增加文化的底蕴。紫藤萝瀑布学完后,我让学生品读《春》、《淡竹》、《生死胡杨》、《野菊花》、《风筝》等散文,鼓励学生求同存异、异中找同,在比较中摸索出阅读的规律,学会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以期能举一反三,利用课本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跳出课本,在不断实践中积累经验,再回到教材中去。通过这样几个反复,培养阅读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2)、设计考题
阅读训练到一定程度,我就根据课标和考纲要求,抛出常见题型,让学生设计考题并做出答案。这对学生来说是很新奇的事,积极性很高。开始时,我通常提示一下范围,比如文章内容的概括与理解、文章结构、题目、语言表达、关键语句等,然后全班学生独立操作,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最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带到全班进行讨论。这一环节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来说,都是一个检验评价的过程。
5、小组活动,让课堂多一点实效美。
我们面对的是全体学生,为了更有效地教学,我把学生化整为零,分成几个小组,利用学生管理学生,学生牵制学生,告诉学生,他们是班级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在班级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学生意识到,上课就该有上课的样子,每个学生都不允许懈怠。激发学生间和小组间的竞争意识,同学间、小组间、师生间要互相尊重,要指导小组长的工作态度、工作行为和工作方法,帮助他们树立威信,课堂上我时时注意观察,扬长避短,对表现好的小组和小组长要及时有针对性表扬,表扬要中肯,言之有物不说空话。利用小组每天的汇报总结,引导组长发现、表扬进步明显的同学,同学间的相互认可往往比教师的表扬更有影响力,经过一段时间的相互磨合、相互适应,课堂上他们会自觉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承担学习任务。
6、教学评价,让课堂多一点激励美。
我认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更重要的是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进行评价,通过评价让学生明确是非优劣,明确发展方向。
总之,课堂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决定教法和学法,我在备课过程中,除了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想得更多的是怎样使学生真正“动”起来,怎样使他们得到更大的收获。当然,这只是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点浅薄的想法和微不足道的做法,一切也还是在摸索过程中,今后实践中,将继续学习探究。
第三篇:让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让地理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
地理教育对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学会生存的素养有明显的学科优势。课堂教学是进行生存能力教育的主阵地,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和终身发展提出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高的要求。在初中教学中,无论是老师的课堂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应该围绕这个观念进行思考和创新,科学来源于生活,地理更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地理课堂如 何能联系实际生活,不仅符合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更能让学生学的 有趣、学的有效,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开发,真正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 理,学到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正文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过 程。在众多的非智力因素中,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也是最好 的老师。但是,初中地理学科的地位不是很高,学生很难对地理学习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地理老师能运用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以多种方法和手段,学生就会热情高涨、积极主 动去学习。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理解知识、消化知识。
一、利用地理学科生活化的优势创境导入 传统地理教学中普遍缺乏知识的获得性过程和概念理解的学习情境,从而导致知识和概念不能有效地在生活与社会的真实问题环境 中加以应有,成为降低学习兴趣,阻碍能力提高的重要原因。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在我们的日常生产和生 活中时时刻刻都接触到地理。例如:从全球的气候变暖到国家乃至全球经济结构的调整;到具体几天的天气变化对生活、出行的影响;从 我国荒漠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到反思我们自身的日常行为;从探究某地 详细的经纬度的确定方法到某厂址的选择原因分析,都可以成为创境 引入的素材。用讲述地理故事、开展地理游戏、组织竞赛或辩论,设 置案例课题等多种方式创境导入,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二、让地理课堂学习贴近生活实际课堂教学,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和体验出发,去 理解地理知识,为了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更充分的发挥出来,要 经常把学生已经熟知的东西联系的课堂上,让学生尽情的发言表现,这会让他们觉得原来地理就在身边。要将兴趣持久,就要“习惯成自 然”,使学生既能在课堂上主动学习地理。也能在课外主动巩固知识,完成作业,还能在收集、观察体会中学习地理。生活中学习地理的习惯尤为重要,这是终身受益的学习习惯,是“学过的知识全部遗忘之 后还能剩下的东西”。要时刻不忘点拨提醒同学们去观察、体会、挖 掘、收集,勿让“生活大舞台”上的知识白白流走。地图是内容丰富 的直观教具。地理知识都能在地图上明确、具体地表现出来,把地图 和现实生活很好地联系在一起,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讲述黄土高原时,除了说明黄土高原是风吹来的高原及土层深厚外,又讲到 黄土的直立性,适宜开凿窑洞作为住宅时,让学生结合窑洞的插图,明确窑洞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适合当地冬冷夏热的自然环境。这样 学生不但理解了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而且对窑洞能作为住宅,也有了较深的认识。这样把课堂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使学生对地理学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三、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保护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成为全人类共同面临的紧迫而艰巨的任务。二十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加速了文明发展的进程,与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 破坏和不均衡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地阻碍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着全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 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使本来就已经短缺的资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面临 更大的压力。在发展的进程中,我们对自身经济发展产生的种种资源,环境问题的困扰和因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而引起的各种环境问题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在这种形势下,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有 限的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的长期、稳定发展。中国的青少年和儿童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较高,他们现在和未来都是环境保护 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量。对青少年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教育,具 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以传播地理科学知识为手段,以培养学生正确认识人地关系为中心任务的地理教学,比其他任何学科都更具备担负进 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责任。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和思路,正作为一种划 时代的观念,影响着世界的进程和人类的认识发展,培养青少年正确 的人生观,提高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争取更多的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应该是中学地理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联系实际生活更能激发学生学 好地理的愿望。
四、再把课堂地理知识向生活延伸 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基础,对于地理学科来说更是这样。无论 是自然地理中的地球运动、天气气候、资源灾害,还是人文地理中的 农业工业、道路城市、居住条件,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到其原型和答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有这样的体会,有时,一个问题你讲了很久,学 生依然模糊,不能理解,而当结合具体的生活时,问题就迎刃而解,变得简单。例如:在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对于“二分二至日”的理解,产生了迷惑,我 就结合我们当地一年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进行解释 说明,问题很快就解决了。地理课堂教学,力求走向生活,贴近生活,充满生活气息,目的 是为了实现地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的和谐统一,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 情感的提高,而不能错误的认为地理课堂走向生活,仅仅是简单的机 械的联系生活的细节现象和经验。我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年就指出要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 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人类是环境的产物,也是环境的塑 造者,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已经造成全球性的环境 污染。就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环境问题,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解决这 些问题,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去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第四篇:学生自主和谐发展,课堂焕发生命活力Microsoft Word 文档
学生自主和谐发展,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课堂范例》学习心得
华池县列宁学校 高 发
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先进的教育理念,新颖的教学手段,科学精美的课件,精彩的学生展示。充满智慧的师生和谐互动,演绎的非常生动,精彩迭出,使我受益匪浅。
我认为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课堂模式可以概括为三个教学环节,即课前、课中、课末;三层教学内容,即基础类、导学类、拓展类;六个教学流程,即独立预习,完成预习生成单;小组合作,探究解决生成问题;学路建议,指导学生自学;巩固拓展,巩固提高知识;课末检测,反馈教学效果;布置任务,发放预习生成单。
课前“备课”:找准教学的需求点
课前教师备课要深入研究教材,明晰教学任务,明确所要体现的理念。合作学习的内容要有一定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设计好一堂课的每个环节大约用多少时间,什么内容需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的时间是多少。然后再精心设计课案,问题生成单、精心设计检测单。合理进行学习小组成员分工与协作。
课中“授课”:围绕学生学情做文章
课中组织教学要确保学生预习,不受任何人干扰,尤其是成绩较差或进度较慢的学生,不受优秀学生的干扰,使学生获取学习的精神支撑、知识储备及疑惑问题。涉及的内容、面对的焦点,不应该只是基础性问题,而是要针对主要教学内容。问题生成单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面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决,学会质疑,提出有价值的学习疑问。
课中“展示”:让学生获得期望的自信
学生是否具有自信心,比如热情、期望和可信任感,是实现高效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的期望是给予学生的一种动力,而只有把期望学生成功和帮助学生成功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师的期望在学生身上实现。学生有这种成功体验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看到自己的能力,倍加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对学生持久的保持期望和鼓励的教师,是一种生活信念。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学生都有信心和期待,相信自己有能力帮助每一个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教师对学生的高期望则可能带来教师更大的投入,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积极态度和努力行为也感染学生,使学生把教师的期望内化为自己的期望,从而增强自信心,加大努力,获得成功。以上是我对武汉市常青实验小学主动教育高效课堂的点滴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第一,教师要做到“当讲则讲”。
课前,讲给学生有效的预习方法,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奠定基础。课中,讲给学生与学习有关的学路建议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学习;课末,教给学生即时检测的方法、学以致用……
第二,学生要做到“充分预习”。问题生成单旨在让学生在课前自主解决基础性知识,明确自己不能解决的知识,产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惑,便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第三,师生共同做到“乐教乐学”。
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课例中体现的重点所在。除了设计最好的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外,一些细节也很值得关注。比如,恰当的评价、激励和奖励体制、合理的竞赛规则、帮扶结对措施、组内合理搭配等等,都能很好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
总之,课堂是师生交往、互动和谐发展的阵地,不是流于教学的形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流空间,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会实现高效。
第五篇:有效的课堂即时评价促进学生发展
促进人人参与,提高学习效率,在提高学生评价能力的同时再度点燃评价之热火。还记得上完《称赞》一文后,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做小评委时,是否给了同学真诚的称赞。很多同学低下了头,因为在评价别人时,大多数学生挑毛病、找缺点。使被评价的学生感到很失败。我提醒学生在评价时,要学习《称赞》中小刺猬一样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渐渐地,同学之间的表扬多了。如,在听了别人的朗读后,会说:“我觉得他读得很有感情,只是声轻了点。”“虽然你读得不太熟练,但咬字非常清晰,多读几次就好了。”“要是读慢点就更好了。”听了别人对问题的理解后,会评价:“你回答的很好,我可以给你补充几点吗?”“你说得很不错,我想从另一个角度说说我的看法。”在相互评价中交流观点,通过评价同伴的优点与长处,来发现自己的优点与长处,寻求需要改变的地方。学生们处于轻松、快乐、民主、和谐的评价氛围中,同伴之间相互鼓励、相互学习、相互提高,同时还可将强同学之间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评价是开启学生智慧的钥匙,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不断实践,经常总结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才能真正起到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这永远是值得教师深思的一句话。
参考文献:
[1]严育洪:新课程评价操作与案例[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2]王深根、毛建华:新课程研究[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 [3]魏薇:新课程教学设计小学语文[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4]毕田增:新课程教学设计概论[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