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理念下信息技术的问题情景创设
新理念下信息技术的问题情景创设
-----远教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双边活动的,在新课程的理念下高度重视学生的学,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体验学习,因为知识不能直接灌输,而应由主体与环境主动交互中自我建构,在这一交互过程中起决定因素的是问题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它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探寻课堂情景商讨的独特视角,创设真正适合学生的活动,使课堂教学成为充满趣味的自我够见过程,这应是我们新的追求。
一个好的问题情境,往往能够促发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索动机,利于学习思维能力研究习惯与创新意识的培养,现结合课堂教学实际,谈谈几种创设问题情境的做法。
一、动画故事式情境 动画故事极易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位置》一课时,我创设的给小动物找位置的故事,我在小动物们的图上标出了几行几组的数,让同学们说我指定的小动物的位置,这下学生学习的兴趣一下就提高了,他们一个个都抢着说出了每个动物所在的位置,并且还总结出了在不同的方向数每个小动物所在的顺序不同,位置也不同,从而学生就能顺利地找出所有事物的位置。
二、生活事例式情境 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课堂让学生看到生活的数学问题,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例如:我在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以(学数学,用数学)这一课时,我出示了“放学以后”用一幅公园的大情境图提供了许多数学信息,并且这幅图里有生动有趣的动画画面,并伴有声音出示图中提供得数学信息,当同学们看到这样热闹的场景时,也好象感受到自己也是这其中的一员在和小朋友做游戏呢,很快地就能解决图中所提的问题,并能根据图意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列式、计算,借助这一情景,同学们很快对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但连算题的方式都说出了好几种算法,如:想加算减、连减、破十法,而且也感受到了原来数学就在身边》
三、模式表达式情境 模拟表达可以把抽象的语言表达的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学习对抽象的问题形成清晰的感性认识,利于学生在模拟的过程中发现并提出问题,例如,在教学《20以内进位加法》时(以9加6为例),我出示创设的情境图,两个小朋友用两个大小一样的10毫升的量杯各倒了一些水,1号杯的水面在9毫升刻度上。2号杯的水面在6毫升刻度上,两杯水倒在一起共多少毫升?这时学生可以将1号杯的水往2号杯倒入4毫升发现“6+4=10,10+5=15”的计算方式,也可以将2号杯的水往1号杯倒入1毫升,发现“9+1=10,10+5=15”的计算方法,这样以来学习在探索、观察和操作中很快地学会了“凑十法”的数学关系,而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真正发挥了生活数学的潜在魅力。
四、实践操作式情境 创设课堂操作情境会令学生的头脑达到有机结合,思维将会更加活跃,有利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左右》时我让学生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发现了一问题,我让同桌两人相互握手,看看对方伸出的是哪个手,这时,全部学生都说自己伸出的是右手,对方伸出的是左手,我说是不是这样的?你们再调换一下位置试试看是不是对方伸出的是左手,通过自己实验来感受一下,才明白对方伸出的都是右手,中介方向不同就产生误会,从而学生明白了左右在方向不同时还是不变。
五、现实真实情境 数学既然是日常生活的提炼与放映,就务必放映日常生活的真实,例如,在教学《10以内的加减法》时,引入了购物付款情境,李明买一块3角钱的作业本,付了7角,应找回多少钱?这时,有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人民币有1角、2角、5角,小明应该给三张1角、一张1角、一张2角,不是更好吗?就不用找了,另一位学生接着往下说,你们两个很聪明,是生活中两个细心观察的人,我们学数学可别忘了掉真实性的东西,生活中有张是7角的钱吗?学生齐声回答说没有,通过这道题我感觉到教学材料的组织与选择,既要符合数学教学的需要,不要符和生活中的现实情况,要善于用生活眼光设计、优化数学命题。
总之,创设的问题情境要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应从教材内容,学生已有经验出发,既要有一定的探索性和操作性,又要简明扼要,适当适时。
新理念下信息技术的问题情景创设
---永丰学校 丁玉芳2008、11
第二篇:如何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 创设课堂教学情景
讨论会
组织者;云涛 参与者:
(云涛讲稿)
精心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可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探索知识的方向,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活动成为学生主动的、快乐的事情,并且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思维,培养其学习能力,诱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起学生对数学知识本身的兴趣。
一、在课的导入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在课的导入阶段创设情境,可以使精力旺盛。带着浓浓的兴趣进入学习状态。(1)创设游戏化情景:我在上概率时制作了一个摸球游戏: 20个乒乓球,10个标上5分、10个标10分,放在一个黑色的袋子里。游戏规则是每摸一次一元钱,每次摸10个球,若分数之和为100分或50分奖20元、95分或55分奖5元,其他为0元,若为75分则为-2元。让学生都试一试。最后总结是我赢了还是他们赢了。“要知道其中的道理吗?那就好好学习这一节的知识吧!”
(2)创设趣味化情景:在上二元一次方程时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算题:“黄瓜一担子,和尚一院子,一人一个差一个,一人半个多半个。问有几个黄瓜几个和尚?”没多久就有同学说出了答案。“你是怎么知道的?”“凑出来的!”“能不能用我们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呢?能!”于是分析题意列出方程,最后说;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难,只要我们好好学“二元一次方程”就可以了。
(3)创设现代化教学情景:我在教学“乘方”时,才进入多媒体教室,那熟悉的音乐,屏幕上那滑稽的老头和小毛驴,学生们惊喜地喊起来:“阿凡提”“阿凡提”„„在一片吵闹声中放映开始了,阿凡提倒骑着毛驴、口里哼着歌一路走来,这时,教室里安静下来,当他走到大财主巴依老爷家门口时,就跳下马来上前打门:“巴依老爷,巴依老爷,有大买卖啦!”大门“吱”的一下开了。胖胖的巴依‘滚’了出来:“叫什么叫,你们这些穷鬼。”阿凡提叹了口气“唉!可惜啊可惜,这桩发财的买卖只好另找别人啦。”转身欲走。巴依一听‘发财’眼睛瞪得圆圆的,陪着笑脸,搓着手问:“什么买卖?”阿凡提只是叹息:“可惜啊可惜!”在巴依的再三追问下,阿凡提说:“有人让我帮他办件事:说若今天你给他一分钱,他就给你100元钱;明天你给他2分钱,他也给你100元;后天你给他4分钱,他同样给你100元„„就是说他每天都给你100元,而你给他的钱是在前一天的数上乘以2,时间为一个月。你同意吗?”巴依一听,跳了起来:“同意!同意!”这时放映停了,我问:“巴依会赚钱吗?”下面七嘴八舌地争吵起来:“不会,因为阿凡提是最聪明的。”“那么他陪多少呢?大家试试。”“不得了啊!巴依上当啦!”“从第14天起巴依就陪上啦!而且一天比一天多。”„„当我把230即第30天巴依要付的钱告诉大家时,教室里一片惊讶之声。“这就是这节课要讲的内容‘乘方’的魅力”。
这样的悬念激起学生想及时了解一个为什么?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二、在新课的讲授过程中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数学是一门思维严密、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但教师对所授内容的平铺直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感到所学内容枯燥无味。因此,教师要研究如何在教学过程创设一些情景启发诱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也就是说要想方设法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迫切的要求下主动地进行学习。
(1)创设递进式情景:有这样一教学案例:一上课,老师就出示一张美丽的挂图,图上一栋刚完成的教学楼,楼前一片空地:“这就是我们后面即将完工的校园,请大家把它建设得更加美好,已知这块空地的长为1000米,宽为800米,现在要把它绿化(其间要有人行小道,小道宽1米。)”。学生高兴地开始动手设计(有的说把小道设为椭圆;有的说把它设为方形,有的又在中间加一个十字„„)。老师又说:“现在把你们设计中的绿化面积算出来。”接着要从某个城市购买花草和树苗,于是产生一道有关运输的应用题题中涉及到两种运输工具(汽车、火车)、它们的运费不同,速度不同、所用的时间也不同、而树苗的耗省(中途护理如:每5小时浇水一次,每天要翻动通风一次)却随时间而增加。让学生寻找最佳方案。树苗运到了,看教材49页“学校安排甲、乙两班学生进行绿化,如果两班合作,6天可以完成,如果单独工作,甲比乙少用5天,两班单独工作各需多少天?学生积极地去求解。”绿化好了,但我们要加强管理。“工人师傅由一个安有甲、乙两个水管的水池放水浇花,单放甲管比单用乙管少用10小时放空水池,如果两管同时开放,12小时可以把水池放空,若单独开放一个水管,各需多少小时能把水池放空?”学生又愉快地争论和求解。最后老师说:“学校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的心血,大家要好好爱护呵!”递进式情景,使学生的学习环环相扣,高潮不断。
(2)创设随机情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我们常把平面上找点的坐标看作是到电影院找位置、必须同时考虑“座”与“排”两方面一样,来考虑点的横坐标与纵坐标。在巩固这一概念时,又可以把教室里的学生的座位所表示的行与列来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让学生找到自己相应的位置所表达的点等等。亲历一个这样的“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加深对教材的理解,而且能获取情感体验。
(3)联系其他学科创设情景:学生所学知识往往孤立于某一学科,而不能把各学科知识进行互相渗透,如果教师巧妙地把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则可创设出良好的情境。例如,如图所示电路,电流的电动势为ε,内阻为r,R1为固定电阻,求可变电阻R2调至何值时,它所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其最大电功率是多少? 这是一道物理题,也是一道不等式题。写出这道题后,学生就会感到惊讶:数学课怎么变成了物理课,数学老师也懂得物理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就起到了教学的艺术效果。
(4)创设问题化情景:在上合并同类项时,提出什么是同类项?而先不作正面的回答,只举一个例子“假设有几个笼子都有鸡和鸭混合在一起,你怎样有序地把鸡鸭数清?”
(5)创设故事化情景:教学无理数时插入“2的发现”“数学三大难题中的倍立方问题”(6)联系具体事物创设情景: 用具体事物创设情境,可以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还有:巧用寓言创设情景、通过动手实验创设情景、营造气氛创设情景、通过历史人物创设情景、利用数学发展史创设情景、利用场面创设情景等
当然,在课堂教学中设置悬念也要注意一些问题,如:设置悬念要难易适当,使学生能够始终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设置悬念要联系学生实际,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新鲜感和好奇感,从而活跃其思维,始终使思维处于主动状态;设置悬念还要注意与学生的情绪相结合,在学生情绪饱满的情况下进行悬念的设置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把握好时机,适时适当地进行悬念的精心设置就一定会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使学生始终热情,在积极快乐的气氛中感受数学的奇妙,进而掌握好知识。
三、在练习过程中创设情景
在练习中创设情景可以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使所学更加牢固,常用的方法有:(1)创设求异情景:同一问题却有不同的答案;(2)创设生活化情景:在教学轴对称时安排剪纸、校服、毛衣中的花等生活中的对称、从将军饮马问题中寻找最短线段等等;(3)利用一题多解创设情景;(4)利用开放性题目创设情景;(5)利用竞赛(比一比)创设情景等。
四、在课的小结阶段设置悬念,创设情境。
每节课在小结时,也应精心设置一个小小的悬念,为下节课的内容涂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盼望着下节课的到来。有些学生为了揭开这层神秘的面纱,于是打开课本,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可以说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预习。
“教不定法,但求得法”,我们探索的课堂教学中学习情景的创设,只不过是管中窥豹、抛砖引玉。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情景的创设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只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景创设,都是成功的。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为创设情景而创设情景,更注重教学目的与课堂教学实际的需要,也不是每堂课中必须有情景的创设,而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而创设一种或多种学习情景为教学目的服务。我们相信,以后教学过程中会有更多更好的创设课堂学习情景的方法出现。
第三篇:信息显示技术问题总结
信息显示技术问题总结
绪论
按光学结构,列举具体显示器件。答:
直观式
图像直接显示在显示屏
最常见,一般的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的显示屏,一般的CRT、LCD、PDP等 投影式
把显示器件生成的较小的图像源,通过透镜等光学系统放大投影于屏幕。正投式:观看者和图像源在屏幕的同一侧。如投影仪。
背投式:图像源在屏幕之后,观看者观看屏幕的透射图像。如背投电视机。虚拟成像式
利用光学系统把图像源成像在空间而不是显示屏,人眼看到一个放大的虚像
按显示原理,列举具体显示器件。答:
主动发光型
利用电能使器件发光,显示图像
包括阴极射线管(CRT)、等离子体显示板(PDP)、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场发射(FED)、电致发光(ELD)、真空荧光管(VFD)等 非主动发光型:
显示器件本身不发光,借助外来光(如太阳光、照明光)显示图像,用电路控制它对外来光的反射率或透射率。包括液晶(LCD)、电致变色(ECD)
写出本课程所学的显示器件的中文名称、英文缩写。答:
显示器件:
阴极射线管 :CRT 发光二极管:LED 液晶显示:LCD 等离子体显示板:PDP 场发射显示:FED
显示器件的发展趋势,哪些器件对应体现了哪些发展趋势? 答:
更高临场感显示
忠实再现:身临其境
更高清晰度
三维立体显示
虚拟现实:以假乱真
用计算机图形学(CG)技术等制造的虚拟空间画面,给予视觉上的感
性冲击
使用更加方便
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所都能方便地显示信息,能够简便有效地使用地显示屏
与显示相关的视觉特征
显示技术分别利用人类视觉的哪些特性,从而实现时间上连续、空间上连续、全彩色、具有立体效果的显示? 答:
时间上连续
视觉残留:光对视网膜所产生的视觉,在光停止作用后,仍保留一段时间的现象。
产生机制:视网膜感光色素的分解与合成是需要时间。
视觉暂留影响因素:
光强
弱发光物体,后像1~2秒消失,强光刺激,几分钟 作用时间
作用越长,后像持续时间越长 颜色
不同色光,后像持续时间不同,黄光后像消失最快 视觉残留最小值:1/24秒
空间上连续:
人眼的空间分辨能力
视角
物体边缘光线到达眼睛所形成的张角 视角=物体尺寸d/距离L 视敏度
分辨物体细节和轮廓的能力,通常以找出两条线之间的最小间隔来说明,可用视角的倒数来表示
有限的空间分辨率
最小视角:图像信号采集的最小空间间隔
锥体细胞个数人眼同一时间所能直接观察的最大像素 像素,构成图像的最小单元
人眼同一时间观察到的像素数,标清电视:;高清电视: 像素间距=明视距离衍射像差的最小视角 全彩色
同色异谱+加法混色:全彩色显示
选定若干基色,线性叠加重现人眼在自然界看到的大部分颜色 三基色:红绿蓝 具有立体效果的显示:双眼视差
显示器件是否真实还原原始场景的亮度?
答:重现景像的亮度无需等于实际景物的亮度。
覆盖人眼明视觉舒适度范围即可(1~1000cd/m2)
决定物体颜色的因素? 答:
颜色的来源
物体对外界入射光的作用(非光源)
在光源照射下,有选择地吸收一些波长的光,而反射、透射或散射另一些波长的光,从而使物体呈现一定的颜色。
显示器件能否显示人从自然界看到的所有颜色?
答:不能,选定若干基色,线性叠加重现人眼在自然界看到的大部分颜色
RGB色度图为什么出现负值,物理意义是什么? 答:需要想减混色,即吸收掉部分红光成分。
@从RGB到XYZ色度图,能否改进显示器件的颜色显示范围? 答:可以
给定RGB系数,计算光通量。答:
(R:G:B)光通量比 =1 : 4.5907 : 0.0601 光通量为1*R + 4.5907 *G + 0.0601*B
黑、白、灰在不同色坐标系的位置。答:
RGB:黑[0,0,0],白[255,255,255],灰[] rgb:
r=R/(R+G+B), g=G/(R+G+B), b=B/(R+G+B)黑[0,0,0],白[1/3,1/3,1/3],灰[] XYZ:
X2.7689,1.7518,1.1302RY1.0000,4.5907,0.0601GZ0.0000,0.0565,5.5943B
黑[0,0,0],白[1440.9795,1440.954,1570.6215],灰[]
电视原理
兼容制模拟彩色电视、标清模拟电视、高清模拟电视的分辨率、像素个数、帧频。答:
兼容制模拟电视:
分辨率768*576 像素点个数768*576=44万 帧频25Hz
标清电视:
分辨率1280*720 像素点个数1280*720=92万 帧频50~60帧/秒
全高清电视:
分辨率1920 *1080 像素点个数1920*1080=207万 帧频50~60帧/秒
给定灰度等级,计算兼容制彩色电视、标清电视、高清电视的每幅画面的信息量、传输所需的带宽。答:
黑白电视图像所需带宽:
画面显示行数575 宽高比4:3 帧频:25Hz 调制方式:模拟调制 信号发送速率
575×4/3×575×25=11×106bit/s 占用带宽:
以相邻每个黑白像素为一个周期,取正弦分布
=信号发送速率我国模拟电视带宽6MHz 彩色电视兼容制限制
给定黑白电视信号的电压范围,计算黑电平、白电平、消隐信号、同步信号对应的电压。答:
以同步信号的幅值电平作为100%;则黑色电平和消隐电平的相对幅度为75%;白色电平相对幅度为10%~12.5%
我国电视,场同步信号脉冲宽度为,其相对电平为25%
画出一个黑白电视信号的电压变化曲线,指出哪些是图像信号、消隐信号、同步信号? 答:
为什么电视信号带宽可以被压缩?
答:电视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存在相关性,黑白电视尚未用完6MHz带宽。PAL制电视相对于NTSC制有什么优缺点? 答:
NTSC制式 :
优点:
兼容性好,图像质量好。电路简单,信号处理容易。缺点:
对两个副载波的相位失真敏感,要求相位差控制在以内,否则容易产生明显的色调失真。
对发射端和中间传送设备的性能指标要求高。
PAL制式:
优点:对传输过程中相位失真不敏感,两相位副载波差误差允许在。缺点:彩色清晰度略低于NTSC制式,信号处理和接收电路相对复杂。
具体的显示器件
本课程所学的显示器件的特点:
• 应用最久的?最广泛的?平板占统治地位的?显示面积最大的?天生适合数字调制的?
• 哪些需要抽真空?哪些需要液体?哪些是完全固体? 答:
应用最久的:CRT 最广泛的:LCD
平板占统治地位的:LCD 显示面积最大的:PDP 天生适合数字调制的:LED;等离子体:PDP。抽真空的:CRT 液体:LCD
完全固体:有机电致发光(OLED)
子像素亮度由什么物理量决定?(找不到在哪儿)答:
CRT: 电子束束流决定了荧光屏上每个像素的余辉强度(亮度)。LCD:亮度取决于背光源的亮度和液晶盒每个子像素的透射系数。PDP:由子场的组成决定。OLED: 电压控制还是电流控制? 答
CRT:发光亮度由电压控制,轰击位置由电流控制。LCD:电压控制 PDP:电压控制 OLED:电压控制
主动发光还是调制外界光? 答
CRT:主动发光。LCD:调制外界光 PDP:主动发光 OLED:
CRT显示器 为什么CRT显示器不采用电偏转而采用磁偏转的方式? 答:
电偏转需要足够长加速轨道,可用于小偏转角 磁偏转轨迹原型,偏转角容易实现
@根据荧光粉和荫罩计算CRT电->光极限转换效率。答:
电子束轰击荧光粉存在反射或散射,电子利用率90%,ηe=0.9 每生成一电子-空穴对,平均能量3Eg基质,量子效率ηq=0.33 Eg基质>Eg复合中心,内部效率ηi=0.74 ηmax=ηe*ηq*ηi=0.22
@同一型号不同CRT的荫罩和荧光屏能否互换? 答:
LCD 早期液晶的主要问题,采取什么主要技术措施解决? 1.分辨率低。
增加电光特性陡度。2.显示视角小。
相位补偿膜,IPS,MVA 3响应速度慢。
过驱动技术。4.不适合高寒地区军用。
液晶对比度和偏振片位置。
液晶驱动电压,响应速度的计算。彩色TFT-LCD的电光转换效率?
液晶对薄膜晶体管充放电时间、开关比的要求。对充电时间的要求:
在行扫描时间内将99%信号输入到液晶像素。对放电时间的要求:
在帧扫描时间内,液晶像素电压下降小于5%。对开关比的要求:
开关比必须大于10^5,目前主要采用10^7 PDP 给定灰度等级,计算由哪些子场组成。
计算时顺序为从大子场到小子场。PDP与LCD优缺点对比。
优点:易于实现薄屏大屏幕(40~150英寸,厚度<12cm)具有高速响应特性(微秒响应时间)视角宽()
可实现全彩色(脉冲调制,灰度和色域与CRT相当)全数字化工作模式
缺点:发光效率低(功耗大)驱动电压高。
PDP与LCD动态残像的成因和解决方法的差别。PDP动态残像的成因:
因为PDP灰度利用人眼对各个子场的亮度信号进行累计,所以显示静止图像时可获得较好的显示效果,显示动态图像时会引起灰度紊乱或色彩紊乱。人眼会觉得图像边缘出现假轮廓,称为动态伪轮廓,也就是动态残像。
解决方法:
1.子场重新划分即改变子场的排列顺序和权重。
2.用非二进制编码,每帧256个子场,所需的子场数等于灰度级数。3.使用运动补偿法。LCD动态残像的成因:
液晶响应时间过长。解决方法:
1.改善液晶材料特性,具体为减小粘滞系数增大介电系数差提高弹性系数 2.减小液晶单元盒间隙d。
3.增大液晶单元盒驱动电压V(过驱动技术)。PDP与荧光灯发光原理的异同。
不同点在于PDP所用的光主要是负辉区的光,而荧光灯则主要使用的是正柱区的光。相同点是PDP和荧光灯都是利用气体放电形成等离子体而发光。
LED/OLED LED, OLED的亮度由什么决定(电压?电流?)
OLED:电流
,LED:电压 LED阈值电压的决定因素?Eg LED, OLED彩色化方案的差别。
OLED:分别制作红绿蓝发光中心(真空蒸发工艺)/白光+红绿蓝滤色片/蓝光+红绿蓝色转换层
LED:彩色每个像素至少3个LED(RGB)
为什么现阶段OLED只用于小尺寸显示器件,而LED只用于超大尺寸显示器件?
OLED驱动方式分为无源驱动和有源驱动,无源驱动型技术成熟,但是用于低分辨率小尺寸器件,而有源驱动的技术有待发展,大尺寸应用不成熟
LED显示器:像素点由LED焊接,人到屏幕的观看距离达到一定值以后,由于人眼分辨率,不能察觉到LED之间的距离,OLED面临的主要问题?
立体显示 为什么大部分3D显示需要带眼镜?
答:因为现在的3D显示原理都是利用人双眼的视差,人只有佩戴特定的眼镜才能左眼接收到左眼的视差图像,右眼接收到右眼的视差图像,然后将两眼视差图像在大脑皮层合成得到立体图像。
为什么3D影院需要大屏幕?
答:因为人在观看非常大的画面时可获得立体感。视角大,人眼在一个时刻只能观察到画面的一部分,结合双眼视差立体成像,具有极佳的临场感 为什么裸眼3D的可视范围小?
答:因为在裸眼3D显示技术中,左眼视差图像和右眼视差图像是分开的。所以只有在背光源透射后左眼视差图像和右眼视差图像的交叠区域才能看到3D效果,这大大减小了裸眼3D的可视范围。
为什么3D电视中大部分基于LCD而不是PDP?
目前3D显示的主要存在问题? 1.视觉舒适度问题
观看3D影像,眼睛聚焦位置快速移动视觉疲劳,甚至影像眩晕。2.3D影视内容相对匮乏
大部分影视内容都采用2D方式制作。3.3D显示亮度偏暗、不节能
偏光板式的液晶快门,理想透射率1/2,左右眼理想占空比1/2,体感亮度降至1/4。某品牌LCD亮度,2D,450cd/m2;3D,65cd/m2
第四篇:情景创设增色语文课堂
情景创设增色语文课堂
甘肃省古浪县黑松驿初级中学
李淑贤
【内容摘要】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优美的课堂情景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引趣激情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到特定的氛围和情调中去,提高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能力,达到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关键词】语文 情境 创设
莎士比亚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这句话点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行之有效的方法莫过于进行创设情境教学。情因境生,境为情设,优美的课堂情景能对学生的学习起引趣激情的作用,使学生全身心的沉浸到特定的氛围和情调中去,提高对知识的感知、理解、记忆能力,达到情景交融,和谐统一。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情境教学的优势
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就是“情”与“境”的交融,它包括情感与环境两方面的内容。在教学中如果为学生创设主动、恰如其分的情境氛围,便可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愉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要争取给孩子们一个情感课堂,一个对话的课堂,一个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的课堂。
(一)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景教学通过情景设计使学生产生优势兴奋中心,获得最佳注意力,再通过理解、尊重、参与的作用以提高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最强烈的心理因素,一旦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兴趣就会转化为学习动机,表现出情绪愉快、孜孜以求的特点,也是课堂教学中,推动学生探索知识的一种“激发剂”。例如,我在教学《土地的誓言》一课时,将搜集到的一组“9.18”事件和之后日军侵略我东三省的图片放在一起设置为“自动播放”,导入阶段配以我深沉的语调介绍“9.18”事件,最后在《我的家乡在松花江山》激昂的歌声中结束课文的导入。这样的情境导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了他们了解和学习课文的欲望。同时,这样的激趣导入对学生进一步把握和理解文章思想感情也起到了和好的作用。
(二)情境教学能够陶冶人的情感,净化人的心灵
第斯多惠说得好,“我们认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动人,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呢?语文教材中不少是能够能够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的美文。通过创设情境,可以陶冶学生美的情操,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譬如在讲《智取生辰纲》时,如果在多媒体上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中与课文相关的片段,学生的兴趣就会高涨,对吴用等人的神机妙算就佩服的五体投地,与作者产生共鸣,对课文中心的理解也就更加深刻透彻了。早在春秋时期的孔子就把情景教学中的陶冶功能总结为“无言以教”、“里仁为美”;南朝学者颜之推进一步指明了它在培养、教育青少年方面的重要意义:“人在少年,精神未定,所与款押,熏清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易暗化,自然拟之。”即古人所说的“陶情冶性”。
情境教学的陶冶功能就像一个过滤器,使人的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它剔除情感中的消极因素,保留积极成分。这种净化后的情感体验具有更有效的调节性、(三)情境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暗示或启迪,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社会化过程即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从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实际上完全是环境——社会、家庭、学校、种族、地理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作用有的被我们感知到,但更多的则是不知不觉地影响着我们。因此,保加利亚暗示学家G·洛扎诺夫指出:“我们是被我们生活的环境教学和教育的,也是为了它才受教学和教育的。” 人要受环境的教学和教育,原因就在于人有可暗示性。这是心理学和暗示学研究所共同证明了的。A·比耐的实验证明在儿童身上天然存在着接受暗示的能力,接受暗示是人的一种本能。因而在他的《可暗示性》一书中,“可暗示性”就成了“可教育性”的同义语。其实,这些结论在社会学的背景上也是成立的:既然“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而必然要受到一切社会关系的影响,“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于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绘画、体操、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换言之,情境教学中的特定情境,提供了调动人的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人就会顿悟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情境所提供的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比如正处于某种问题情境中的人,会因为某句提醒或碰到某些事物而受到启发,从而顺利地解决问题。
(四)情境教学符合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景教学法是让学生扮演情景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为让学生更好地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也可以将表演带入课文,这也不失为一种情境创设。亲自参与,身临其境,将使学生对文章更熟悉、理解。在中学语文课本中,有不少可让学生在初步理解文章的基础上,组织分角色排练表演的课文。学生排练的过程就是一个对文章熟悉、理解的过程,而表演也是一个感染其他学生的过程。不管是“表演者”还是“观众”,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无疑也是一堂很生动的课,要比老师抽象的讲解效果好的多。学生在表演时,不仅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同时也能培养其表演能力,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
二、创设情境教学的方法
为了达到陶冶学生性情,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多媒体展现等方法再现课文所提供的艺术形象和具体画面,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课堂活动中去,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和掌握知识,陶冶情操。使学生的情感沿着作者的思路,进入作者的情景之中,和作品表达的情感相通,实现读者与作品和谐共振,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教学情景的方式是多样的,本人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突破时空、拓宽范围、扩大容量的特点,增加了教材的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使语言文字所描写的内容变成音像结合的视听材料,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的审美对象,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大的冲击力,使学生自主地进入到与教材内容相关的情境中。如播放课件、放录像,把生动形象的画面配以美好和谐的音响,化抽象的文字为可观的图像,以直观的形象促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以生动的情境引发学生心灵的感知、情感的共鸣,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让学生在愉悦的感受中接受知识,从而达到对课文的深层理解与感悟,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例如我在上述的《安塞腰鼓》一课教学中的课文朗读阶段,示范朗读过程中根据课文情境在朗读开头“击鼓之前”部分时将视频画面暂停定格在“一群后生们斜背腰鼓神情肃穆站立”处,当读到“看,他们一锤起来就发狠了,没命了„„”时陡然播放激烈的击鼓场面,最后当读到“声音戛然而止的时候„„”时视频再次暂停定格,朗读声音也变得低沉舒缓„„课堂上的同学们仿佛亲历了一场震撼人心的安塞腰鼓表演,学生在此时所得的审美感受正与作者的情感产生了强烈共鸣,学生顺利地自主探究出文章的思想感情表现。在一些诵读的课文教学时,配乐朗诵常常是学生非常乐于去做的事,这样一来不仅加深理解和体验还能够帮助记诵诗文内容。
(二)创设“音乐”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所谓创设音乐情境,是指通过音乐辅助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曲动听的歌曲、一段悦耳的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能产生动人心弦的力量。如我在讲《春》、《夏感》、《秋天》时都是采用此法:《春》我配的背景音乐是儿歌《春天在哪里》,《夏感》我配的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秋天》配的是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这样一来不仅图片和课文相关而且背景音乐也及“切题”。学生们一上课就被陶醉在一幅幅优美的大自然图画里享受于悠扬的音乐中,接下来的课上的很轻松。如讲《音乐巨人贝多芬》时,就是由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导入,那高亢激昂的钢琴曲结束之后学生纷纷畅谈自己听完音乐的感受:有的说听出了抗争,有的听出了挣扎、打架„„,这些感受无疑对理解贝多芬其人其事来说是非常可贵的。
(三)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学生从童年开始就喜爱听故事,故事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各种与教材有关奇闻逸事往往会使学生兴致勃勃地学习教材的内容。这其中常见的就是作家的小故事,或者与许多课文节选部分有关的文学作品的故事。其影响常不限于课内,有时还会激起学生课外的阅读兴趣,自己去寻找作家的作品来阅读。所以在教学中,利用学生爱听故事的心理,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一种由生活、童话或神话中选出的有浓郁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使学生受到强烈刺激,各种感官得以调动,来激发学习动机。例如,教学《爸爸的花儿落了》这篇小说时,我设计的导入就是由电影《城南旧事》的剧照和林海音的小说故事简介(解说)组成,在最后再配以淡淡伤感之情的《骊歌》音乐,达到了非常好的激趣作用,学生课后急迫地想要阅读这部小说和观看这部电影。
(四)创设想象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新课程要求教师唤起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翱翔。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或点到为止,或留下空间,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我们要尽力把静态的平面文字转化为生动的、能触动学生思维的情境。学生通过想象对文本会有进一步的感悟,他们带着对文本的体味,朗读相关段落将更加用心读、读得情深、读得意浓。
三、创设教学情景应该注意的问题1、2、3、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创设情景要有真实性,让学生融入情景中。
创设的情景要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实际、年龄特点、已有知识经验、并具有时代性)。
4、情景要具有适切性,也应具有挑战性,要能激发学生的思维。
5、6、创设的情景要符合教学目标。
作为教师,要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了解学生特点,拓宽知识面,时时关心身边的事件,留意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做好记录,积累素材。
总之,恰当地创设课堂情境,将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会语文与自然、社会、人类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情感、知识、能力的全面发展;让教师的课堂教学充满魅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参考目录】
1、韦至成主编《语文教育情境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
2、李吉林主编《情境教学实验与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4月第一版。
3、李敏主编 《教师教学基本功》,中国人事出版社。
4、余文森.有价值的教学情境什么样[N].中国教育报,2007-1-5(6)
第五篇: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如何创设初中语文教学情景
摘 要:“教以生为本。”语文教学中,笔者尝试着用创设语文教学情景的方法来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浓厚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情景 创设
一、联系实际生活展现情景
即把教材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通过创设情境沟通起来,打开学生的生活库藏,强化其生活体验,增进其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无论是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学会抓住说明对象的自身特点,还是讲解议论文中的观点、论据,往往都会联系到学生的实际生活。如果课文所反映的时代生活有的离学生的实际有距离,在学习时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感受,使他们贴近课文、感知课文。正如语文教育家韦志成所述“生活是文章的唯一源泉”。
如在《烈日和暴雨下的祥子》(小说片段)这篇课文的讲授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口述其在烈日、暴雨等恶劣天气状况下的所见所感,再导入课文学习,让课文中所写的生活与学生的生活有贴近之处,唤起学生的感情共鸣。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文学大师老舍先生景色描写的语言精妙所在,更深地领悟环境描写对于人物悲惨命运的烘托作用。
应该说,生活是语文之源;生活是最渊博,最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日常生活中感悟语言、分析语言,“丰富语言积累”,提高理解水平,同时也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利用艺术手法创设情境,再现生活
1.1 优美音乐渲染情境,营造生活。音乐是一种神奇的语言,它可以直达听众内心的深处,唤起情思,引发共鸣。如果在课堂上适当的使用音乐渲染的方法,则在课堂气氛营造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音乐渲染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借助多媒体或录音机,播放教师事先准备好的音乐或歌曲。另外,我还常常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唱上几句,此举能有效地振奋学生的精神、引起学生的注意、加深学生的记忆,增加老师的亲和力,从而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1.2 简笔画刻画情境,绘画生活。借助简笔画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直接具体化、形象化。除了多媒体展示图片外,教师的简笔画同样能吸引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便于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课文的相关内容。
1.3 巧用书法板书情境,书写生活。漂亮的板书设计不仅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结构、框架,也能在视觉上造成冲击,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便于日后对于信息的提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能适度变换书体,一定能折服学生,使他们的目光聚焦于黑板,对老师所板书的内容印象深刻,甚至于模仿老师的书法,产生对书法艺术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动手写字的良好习惯。
1.4 伴奏朗读描绘情境,描绘生活。教师的诵读,对于营造感情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更是至关重要。所以,教师在作范读时,就不能仅仅是简单的把文字流畅地读出来,还要适当找好背景音乐,感情充沛,抑扬顿挫,善于传达作者细微的情感变化。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文体,创设不同的感情基调。如有的文章感情激越、热烈,有的深婉、绵延,教师就要领会作者的感情,为教学创设情境基调,对激越、热烈的,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和迅捷的语感来感染学生,如《沁园春 雪》《最后一次讲演》等;对深婉、绵延的,可以用柔和或低转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熏陶学生,如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春》等。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通过富有感情的诵读,加之音乐的配合,会营造不同的感情氛围,让学生进入不同的课文情感意境。
1.5 课本剧表演塑造情境,表演生活。在戏剧、小说、散文的教学中可以借助表演来创设情境,设置美感的情境,直观再现课文中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和学习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编自演,分组表演。学生们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相互讨论。他们在相互表演中,揣摩课文人物的心理、性格特点,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们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三、运用媒体创设情境
媒体情景是指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一定的教学媒体,通过在教学内容的呈现中使用录像、电影、音乐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学习情景。初中语文课程中这方面可引用的资源是极其丰富的:如七年级(下)《乡愁》有关本文的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展示;《苏州园林》、《南京大屠杀》、《开国大典》这些课文可以通播放相关的电影片断来再现当时情景。
塞?罗杰斯说,音乐是唯一的宇宙通用的语。利用音乐使学生进入课文情境,体会感情、感受意境,是极好的情景创设方式。音乐有着特殊的激发和感染力,我们可以充分利用音乐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春》这一课教学中,在学生了解课文结构后,给学生放瓦格而纳的《四季组曲》中的春部,要求学生闭上眼睛聆听音乐,同时想象课文中的画面。在音乐的旋律中,学生仿佛置身于春天的原野,尽情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在诗词的教学中,更可以多加运用与之相对应的古典名曲来使学生沉醉在诗词的意境中,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音乐本身与古典诗词密不可分,相互辉映。
四、充分利用和挖掘课本中的情感资源
创设情境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情感。中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都蕴涵着丰厚的情感资源,要让学生体会作品平淡文字下蕴涵的深情,仅仅靠对课文字句的分析有时候是难以奏效的。教师要有“大语文”观念,跳出课堂,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比如,在《人类的语言》这一课的教学中,针对“人类语言的特点就在于能用变化无穷的语音,表达变化无穷的意义”,让学生找生活中语言趣味变化的例子:如:“《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这条广告语把一个报名的一处词序加以变化,宣传了这张报纸的功能。又如:我成绩上升时回到家,爸爸大方地说“吃什么煮什么”,成绩下降时爸爸就不这么说了,而是“煮什么吃什么。”可见,取之不尽的文学作品便是情感肥沃的土地。“文章不是无情物”,一个文本就是一个情感世界。文本中词序、语调、情节的变化,文章情感也就变化了。所以,在情景创设中,要充分考虑课文情感因素,让学生从作品中吸取并体验情感,以情陶情,以情养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