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如敏 《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5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1:34: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温如敏 《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温如敏 《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

第一篇:温如敏 《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

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

温儒敏

9月18日,由新阅读研究所联合北京十一学校,组织专家历时三年研制的“中国中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在京正式发布,同时还推出了《中国人阅读书目》导读手册。发布会上,北大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作为嘉宾即席发言,谈到对中小学生读书以及阅读教学的看法。在他看来,中小学生读书得有兴趣,讲究方法,既要精读,也有泛读,得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书。以下是温儒敏讲话的记录整理稿。

读书其实是一件私密的事,是个人化的,照理说不应该有什么统一的书目。记得好像是周作人说过,最不应该给别人看的就是自己的书房,因为一看书房就大抵知道此人的品性爱好了。周作人的话主要是对于文人来说的。而一般学生,特别是还没有读书兴趣的人,给他开个书目也还必要。朱永清先生、李希贵校长和他们的团队组织编写出这个书目,很有意义,可以说是有功德的事。有一个书目,起码能给学生指示一个范围,孩子们可以从中选择,这很方便,有建设性的积极的导向,值得肯定。

我建议把书目的提供和语文教学结合起来。语文老师可以借这个书目来做两件事。一是激发读书兴趣。你推荐了30本,他能够读3本就不错了,慢慢进入状况,唤起阅读的兴趣。怎么引起孩子们的读书兴趣?不能只是布置阅读任务,我们的语文老师还得想想办法。

览反而是常用的。你们为什么不教这个?这是缺陷。所以我主张语文教学改革要重视精读与泛读(略读)结合,并且一定要指向课外阅读,把课堂教学引申到课外,和学生们语文生活联系起来。现在有些语文老师不一定了解学生们的语文生活,你讲你的,下课后学生开个玩笑就给你颠覆了。

要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除了精读,还有浏览、猜读、跳读、群读,等等,都是有用的,也都需要给具体方法。但是现在的语文课对此很少关注,专家也很少研究。这是个大问题。我现在特别要提出,让中小学生“海量阅读”,学会“连滚带爬”地读。不要每一本书都那么抠字眼,不一定全都要精读,要容许有相当部分的书是“连滚带爬”地读的,否则就很难有阅读面,也很难培养起阅读兴趣来。刚才周国平先生讲到阅读就是最初的恋爱,恋爱搞得全都那么严肃,甚至面目可憎,那怎么可以?我说的“连滚带爬”地读,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回忆一下,小时候我们读书,很多情况下都是“连滚带爬”、老师不怎么管,但我们自己也读得不错。记得我小学四五年级读《西游记》,很多字都不认识,按照现代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几行就查字典,大概也就读不下去、趣味索然了。所以我那时的读法就是跳着读,猜着读,大致能懂就一气呵成读下去。小孩子嘛,看到写风景的跳过去,看到诗词也不去管,遇到写妖怪的就多看两眼,很快读完一本,就有信心了。后来又读三侠武艺、七侠武艺、包龙图什么的,阅读面就上去了,读书的兴趣也有了。对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很重要,但不能都是精读,在很多时候,应当是“连滚带爬”的读。语文老师应当鼓励,而且给方法。

我最近在中国教育报发表一篇讲稿,建议让学生多读“闲书”。“闲书”是指规定读的书之外的那些课外书,是学生自己有兴趣选择读的书。现在很多家长老师是不让学生读“闲书”的,怕耽误考试,学生自己选书还要经过老师批准,怎么可能还有兴趣?家长老师越是不让孩子们读“闲书”,就越是打压阅读兴趣,语文素养也就不可能提高,考试也不见得考得好。检讨一下,我们有些关于读书的传统的观点是不一定对的,比如 “不动笔墨不看书”。在一定的情况下,比如强调读写结合,可以这样要求。但这不应当作读所有书都必须遵循的戒律,凡是读书全都要求“动笔墨”,那就不切实际了。还有,现在的阅读教学往往都要指向写作,作家的意图呀、手法呀、篇章呀,处处都是导向练习写作,这也未免太累了。能不能不那么“实际”,多让学生欣赏和感悟一下?有些司空见惯的观念,也未见得就正确,要想一想,是否符合实际,是否过犹不及。

你们编发的书目给中小学生指定了最基本的书目,是很好的,有助于促进读书风气。如今读书的风不盛,甚至低迷。北大语文所有过调查,发现国民读书读得较多的还是小学生,但到了初二,就几乎是个转折,之后便一路下滑。现在高中生几乎都是应考,除了教材教辅,就很少读课外书。高中三年完整地读过几本书的是少数。大学生读书状况也不乐观,很多大学生没有读书的习惯,即使读书,也是为了考试或者求职,读的是很实用的书。还有,就是网上的作品。

前几天有一个家长送他的孩子到国外留学,去之前到我家里玩。我问那个同学平时多读什么书,他有点不好意思说几乎全是上网阅读,最喜欢网络小说。他可能连一本正经的书都有完整读过。我为他感到有点可惜。跟他说,网上阅读也是阅读,也能提升阅读能力,但网上的确有太多的垃圾,要注意选择分辨,老是读那些消遣的刺激的甚至低级的东西,上瘾了很难办,培养什么口味还是要留意。年轻人还是要读一些有经典性的基本的书。

现今普通国民的读书状况也是不容乐观的。最近我回广东老家,看到我年轻时常去的新华书店还在,但全变样了。以前,五六十年代那时(文革除外),虽然很政治化,也很艰苦,但这个新华书店还是有些书香的,记得那时在书店里还有许多中外文化经典的书。可是现在全都没有了,你想找一本陀斯妥耶夫斯基或者世说新语根本不可能,摆满全店的几乎都是各种教辅,还有就是风水、算命、股票、理财、养生,还有什么读心术、人脉设计、厚黑学、怎么在40岁当一个成功的男人、怎样利用他人的盲点赚钱、小女

人情怀,大女人智慧,等等。不是说这些书就不好,不能读,而是说几乎全都在风风火火读这些书,未免太过实际、太过浮躁了。除了阅读面,阅读口味的确也是个普遍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读书情况不够好,国民阅读状况很差,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据调查,也是很不理想的。有的教师阅读甚至比学生更糟糕。很多老师也不是不读书,他们读的主要是与职业需要相关的实用的书。我称之为“职业性阅读”。明后天就要上课了,赶紧找有关材料读一下。或者要评职称了,立竿见影读一些“救急”的书。此外,就很少自由的读书了。很多老师一年到头除了读几本备课用的书,其他很少读,除了上网,就是读一些杂志,如《读者》《意林》《知音》一类畅销刊物。其实杂志是不能取替读书的。语文老师要养成读书的良性生活方式。如果老师自己不是“读书种子",你的学生就很少可能会喜欢读书。

第二篇:听课如读书-王敏勤

听课如读书,评课似析文

——谈怎样听课与评课

王敏勤

【摘要】听课如同读书,评课如同分析一篇文章,只是听课比读书更为复杂,因为课堂是立体的、灵动的。一堂课要听的方面很多,但主要是关注三方面的事情: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关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引导是否准确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这三个方面也对应了讲课人在备课时的三备: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

【关键词】听课如读书

评课似析文

听课如同读书,听的目的不同、态度不同,效果也大不相同。如果仅仅是为了消遣时间,读书不必太认真,也不用记笔记,浏览式的看一遍就行,看后也不必掩卷深思。如果看后还要写出书评或读书笔记,那就大不一样了,不但要认真阅读,字斟句酌;还要不断思考,分析文章的结构,找出文章的特点;甚至还要查阅相关的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的意图等。

听课也是如此,如果仅仅是凑凑热闹,听课不必太认真,也不用记笔记,有意思就听听,没意思就闭目养神,反正课后也不用点评和写听课笔记。但如果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或课后进行点评和写出课例分析,那就不一样了。不但要认真听、认真记,还要熟悉教材,查看教案,观察学生,一刻也不敢马虎,唯恐漏下一个环节,对上课老师评价不全面。说实话,认真听课不比讲课轻松,整堂课始终处于听、看、记、思的忙碌状态。特别是听课后马上现场评课,没有专门的整理听课笔记的时间,那就更加紧张了。

与读书相比,听课更为复杂,因为书本是平面的,课堂是立体的;书本是静止的,课堂是灵动的。所以评价一节课比分析一篇文章更难。评课不但反映了评课者听课的认真态度,也反映了评课者的教育理论功底,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程度,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把握程度。

一堂课要听的方面很多,但主要是关注三方面的事情: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方法是否合理适当、关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引导是否准确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这三个方面也对应了讲课人在备课时的三备: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

一、关注课堂教学的环节和方法是否合理适当

听课的紧张首先就在于要记录课堂的每个环节及所用时间。随着讲课老师的一声“上课”,听课者就要像田径场上的计时员一样迅速看一下表,记下上课开始的时间,同时这也是第一个教学环节的起始时间。听课的第一项工作就是理清课堂的结构,分清课堂的教学环节。如果有条件最好在上课前拿到讲课人的教案,根据教案上的教学环节记录教学的时间。如果没有教案,听课人就要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判断来给课堂分段,就如同我们在读书时给文章分段一样,首先分为几个大的教学环节,每个环节又分几个教学步骤,每个环节都要记录起止时间。

听课者可能担心自己的课堂分段与讲课者的教案不完全一样,这没有关系,就如同读书,同一篇文章不同的读者分段也不完全一样。听课者要锻炼自己给课堂分段的能力,寻找课堂分段的规律。课堂教学虽然千变万化,但基本的环节是相似的,如:复习旧知、导入新课、明确目标、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拓展提高、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等,都是沿着:复习——导入——新授——巩固——拓展——小结——作业的思路进行。不同的是在导入新课时有的开门见山,有的创设情景;在讲授新课时有的先学后教,有的先教后学;在课堂练习时有的边讲边练,有的讲完后练;在组织形式上有的让学生独立练习,有的让学生分组练习(合作学习)。

听课者在记录教学环节时一定要详细记录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整堂课所用的时间,这样在评课时就能做到出言有据。效果好的课一般都是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教学时间掌握适当。有的课前松后紧,有的课前紧后松,甚至有的课拖堂,都是时间运用不合理的表现。如果在评课时只是笼统的说这节课“前松后紧”,讲课人还是不清楚在哪个环节浪费了时间,如果评课人把每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摆出来再加以点评,讲课人就清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了。

通过记录教学环节和时间还会发现,有的教学环节可有可无,有的教学环节太零碎。实践证明,课堂教学的环节不宜太碎,在课堂上要给学生完整的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练习的时间,不要一会儿做这,一会儿做那,让学生在课堂上跑来跑去。能够在练习本上做的就不要到黑板上来,能够在小组内解决的就不要全班讨论。要减少课堂上的无效环节和浪费时间的现象,减少教学的随意性。

听课时不仅要记录教学的环节和时间,还要记录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也就说,要清楚某个时段师生分别在干什么,教师用的什么教学方法和手段,效果如何。在评课时不要只讲这节课哪里不好,还要讲为什么不好,应该怎么办。一定要给讲课人提出改进的具体建议。如果只是一味批评,讲课人往往不服气,也达不到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关注教师对教材的把握和引导是否准确到位

现在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都比较高,好多小学教师都是本科学历。有人认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是教学方法问题。其实不然,我在听课时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对教材的把握是否准确到位。这个“到位”主要是指教师是否了解课程标准,是否了解编者的意图和作者的意图,能否站在整个学段、整册书和一个单元的高度来把握一篇课文或一节教材。只有教师自己“到位”,才能引导学生“到位”。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听课者最好在课前认真研究课程标准和教材,对教学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如果课前没有条件研究教材,在听课时也要想办法拿到课本,在听课的过程中迅速熟悉教学内容。我在听课时不但要熟悉本篇课文或本节教材,还要迅速浏览一个单元或一册课本的内容,在听课本上画出单元知识树和本课知识树。只有了解整本书和整个单元的内容,才能知道编者的意图和本节课在整个单元或整册书中的地位,本节课的知识与前后部分的相互联系。

过去教材的编写一般是线性结构,新课标下的教材编写一般是模块结构,一个单元就是一个模块,就是一个主题,所以我主张每节课的开始要“单元导入”而不是一般的“导入新课”。所谓“单元导入”就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编者的“单元导读”,要把整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要求告诉学生,我一般用“知识树”的形式来呈现。

如我在听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搭石》一课时,在评课时不仅分析了这篇课文的结构,并且画出了整个单元的知识树。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古今中外的人间真情”,围绕这一主题,编者分别编选了古今中外不同文体的6篇文章来表达这一主题。

(知识树略)

同一主题,在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又出现了,篇目不同,但编者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都是选编了古今中外不同文体的文章来表达一个主题——人间真情。我在评课时把小学和初中两个学段的同一主题作了比较,让教师能够看出新课标下教材的编排特点。

(知识树略)

另外,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时不仅要看到表面的含义,还要探讨深层的含义,要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如我在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找规律》一课时,大部分老师都是依据教材停留在判断事物的三种情况:一定、不可能、可能。整堂课反复做游戏,给人的感觉不到位。我提出:学生不但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一定”的,什么样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什么样的情况下是“可能”的。经我指点,一位数学老师在讲课时设计了如下的知识树。

(知识树略)

这棵知识树分为三个层次:首先对事物的判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确定”的,一种是“不确定”的,这是第一个层次。能够“确定”的事物又分为“一定”和“不可能”,“不确定”的事物是“可能”的,这是第二个层次。一般的老师也就讲到这个层次。还要引导学生深入一步探讨:当某种事物“别无选择”的情况下,它的发生是“一定”的;当某种事物“不存在”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判断“不可能”;当某种事物有“多种选择”的情况下,它的存在和发生就是“可能”的。在这里难度并没有增加,但给学生的逻辑思路更加清晰了。

再如我在听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品德社会课《不一样的你我他》时,一般的老师只是依据教材从多方面强调学生个性的不同,如理想不同、习惯不同、外形不同、声音不同等,总感觉不到位。我提出还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全班学生的相同点是什么:如都要遵守学校秩序,都要遵守社会规则等。虽然花费时间不多,但增强了学生的辩证意识:任何时候都不能只强调个性而忽视共性。个性给社会带来多样,共性给社会带来秩序,如果忽视了共性社会就不稳定。下边是上课老师根据我的建议设计的知识树:

(知识树略)

所以我们在听课时不仅要看教师的教学艺术,更要看教师对教材的把握程度和对学生的引导是否到位。

三、关注学生的学习是否扎实有效

现在有些课看起来很热闹,却未必扎实。评价一节课的指标有很多,但其中一个核心的指标就是每个学生都能掌握这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所谓“人人清”。这件事说起来不难,让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当堂所学,这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在现实中却并非易事。老师在上课时都是按照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设计一节课,在课堂上关注的最多的是学习优秀的学生。虽然许多老师在课堂结束前也有“达标测试”,但未必能落实到每个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是教育公平的最起码要求,但全国的城乡中小学都存在“差生”,“差生”就是掉队的表现。出现“差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没有关注到学习暂时落后的学生,没有在课堂上及时清理学习的障碍。一项调查显示:在我国同一学校中学生的差距大于同一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同一区域学校之间的差距大于不同区域教育的差距。教育起点的公平并不能代替教育过程的公平,而教育过程的公平直接影响到教育结果的公平。所以要把在课堂中每个学生是否学得扎实作为评价一堂课的核心指标。

另外,国家的课程标准是每个学段对学生的最低要求,这个最低要求就是学生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技能,这是教学的底线。如果每堂课学生都能达到这些基本要求,夯实基础,班内就不会出现差生。我在听课时经常产生一种冲动:下课后马上把学生留下来进行测试,看是否每个学生都掌握了这堂课所学的基本知识。然而怕给上课老师难堪而没有去做。在这方面江苏省洋思中学提出的“堂堂清”很好,他们做的也很扎实:每堂课最后一个环节都是小考试,学生不能讨论,不能看书,要在规定的时间独立完成,老师当堂检查。也有的地方实行2人小组相互检查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检查者和被检查者,避免出现课堂上的“看客”。对于没有及时巩固的学生老师要采取措施,或由老师补课,或让别的学生给他补课,一定要落到实处。

在课堂上的“人人清”并不意味着阻碍好学生的发展。根据新课标“保底不封顶”的原则,在对基本知识做到“人人清”的基础上,好学生要继续发展,可通过选做题的形式让有潜力的学生继续前进。老师在评价时要分层评价,对于一般的基础知识学生只要会了就是满分,就是好学生,让后进生也有成就感。但对于优等学生要加分鼓励。

另外,听课者还要善于发现一堂课的亮点和不足。一般说来,每节课都有自己的亮点,虽然不一定是原创,但在此情此景下用的好就是一个亮点,有时候一节课有几个亮点就能把课激活,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听课者不但要善于发现这些亮点,还要找到这些亮点的依据。如有的老师把乒乓球比赛的记分办法用到课堂上来,通过竞赛的形式鼓励各组学习,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如有的老师让每个小组有一块小黑板,各组学生能够及时把本组讨论的结果写到小黑板上在全班展示,既节省时间又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比如有的低年级老师在板书时让学生口念笔画手模仿,养成规范书写的好习惯。有的老师在数学课上及时把解题的步骤和规律编成歌谣让学生唱诵。这些做法都很好,虽然不一定都是教师的原创,但只要用好了就是亮点。

对于一些老师的不足也要及时提出。比如教师基本功方面的问题,知识性的问题,课堂效率低的问题,都要及时提出,才能帮助教师真正提高。当然在给讲课人提出不足时还要指出改进的办法,不然只是一味批评没有改进的建议,讲课人也往往不服气。评课人不但要说“什么不行”,还要说“怎么才行”,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篇:让学生自信地写作

让学生自信地写作

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要让学生充满自信,而教师应该学会善用鼓励,让学生在作文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生之所以怕写作文除了平时积累少外,还因为作文的条条框框太多,要求越多,作文就越容易离题,一次次的打击,让孩子再不敢动笔写作了。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敢写作文呢?这就要求老师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对话平台,让学生重塑自信。从一个字词的运用到一个片段的描写,从文章的材料、内容、立意到学生写作的表达技巧,从工整的书写到错别字的减少,我们都应该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和表扬。对文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应该提出建设性的意见,避免使用“不好”“不该”“差”等伤害学生自尊的语言,绝对禁止使用侮辱和带歧视性的语言。我们要引导学生自我欣赏,自我接纳,为自己的人生喝彩。

作文的乐趣从何而来? 来源于生命的自我表现和个性的舒展。“太阳像是得了感冒似的变得有气无力”、“树叶在风中摆动像是跳着集体舞”、“她的嘴唇红得好像刚喝了几大杯草莓汁”„„多么精彩的语句,多么独特的想象,对于这些教师就要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写作自信,鼓励学生要张开自信的风帆,从独特的个性化视角出发,展现其思想上的“独特性”,鼓动学生在思维上要“与众不同”,自信自主的写自己的作文。

第四篇:让学生大胆地猜

让学生大胆地猜

在我上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身体部位”的英语名称时,我采取了贴身体部位的方法导入了课堂。首先我出示了一只熊的头,贴在黑板上,并复习句型“This is head ” 之后我出示了熊的身体,我问学生,“What’s this ? “其中一个学生站起来回答,“It’s a nose.”。学生的回答有些让我出乎意料,但是我并没有马上打击学生,没有否定他的答案。于是我又请其他学生回答,有的学生回答得与第一位学生一样,有些则是其他答案,但是始终都没有回答对。但是我没有对任何学生做任何评价,而是将这部分贴在了头的下面,连在一起看,学生一下就看出来,是熊的身体,于是”body “这个单词就这样导入了。

课堂上的这个小小插曲,让我知道在课堂上处理突发事件需要一些教学机智。我觉得我对于这次教学生成的处理是比较妥当的。假如,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猜测时,我马上否定地说,“No ”,首先会打击这个学生的积极性,其次其他学生也许就不敢再猜了。而我恰恰创造了一个轻松而真实的氛围,将图片贴在黑板上之后反问学生,“Is this a nose ? ”。学生立马知道自己刚才猜错了,重要的是学生自己发现了错误并改正了错误。这比教师指出学生的错误并要求改正要好得多。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尤其是针对刚刚接触英语的三年级学生来说,不要轻易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五篇:让学生真正地读起来

让学生真正地读起来

扬州梅岭小学 杨薇

《夕阳真美》是苏教版第三册的一篇文章,课文生动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时天地间壮丽而富有变化的景色。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语言生动形象,读来十分流畅。第一自然段写爷爷奶奶带“我”去看日落;第二自然段写太阳西斜的壮丽景色;第三自然段写夕阳下沉时云朵色彩的变化;第四自然段写夕阳落山后天边霞光的灿烂;第五自然段写爷爷赞叹夕阳真美。全文语言优美隽永,给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之感。教学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自由地读,在读中感知、想象、体验,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初读感知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自读感悟。我这样以问促读:你最喜欢哪种景象?学生在读中比较、选择,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此时,我没急于让学生回答,而是把“读”引向深入:“谁愿意把你喜欢的段落介绍给大家?要看谁的介绍最有吸引力,这下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又不敢掉以轻心,都认真地去练习朗读。从他们的表情看得出很投入,有的还情不自禁地做起动作,力求揣摩出最佳语感。这一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自主探索的亢奋状态之中,自主学习的热情得到有效的激发,并获得了自己初步的感悟。

由于二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少,仅凭自己的表象很难真切地感受到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象和壮观的气势。为丰富学生的表象,让鲜活的场景震撼学生的心灵,获得自己的情感体验,我先让学生看与文字对应画面,说说对画面产生的感受,如“收起了刺眼的光芒”,西山“连绵起伏”,“披着夕阳的余辉”,让学生通过看图想象,感受到“壮丽”,理解壮丽的景象是怎样的。这样再指导学生读,学生自然就读出感觉来了。第三、四自然段要重点体会太阳下沉时自身及其周围云朵色彩的变化,和感受夕阳落山后留在天边的霞光的“灿烂”景象。这两段很容易读懂,教学时,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根据课文内容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表达对课文语言的理解。面对学生一幅幅美丽的作品,每一个学生都顿时眼睛一亮,发出内心深处的感受——“啊,好美啊!”从那轻声——“啊”,看得出他们真的被这奇特的美深深感染了,喜爱之情油然而生。然后让学生读读课文,评一评图画作品,让学生在比较、欣赏中检查自己读课文的准确、细致程度。在此基础上再引导朗读,学生读起来有滋有味,感情颇深,喜爱之情便会从心底自然地流泻出来。

在指导学生背诵,我是按夕阳“西斜——下沉——落山”的顺序,先用引背、分段背的方法分解难度,再用有感情地背、比赛背等方法激发兴趣,让学生跟背、试背,最后达到背诵。在指导学生背诵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有感情地背,首先让学生进入情境,从而达到熟记的有效方法。如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可以读得慢一点,沉重一点,让人感受到缓慢下沉的过程,读各种色彩时,可以稍慢些,以突出色彩的美丽,也可给人一种目光流连、不忍移开的感觉,省略号的停顿时间要稍长,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在朗读技巧上作适当指导,可以使学生读得更入境入情。

众所周知,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应当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在教学中,我从一句话切入,如“天空一片深蓝,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读完这句话,就问“这句话是说什么壮丽?说说你的理由。”这一问题引起学生争论,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这一过程,实际是培养学生主动积极思维的过程,也是提倡有创意的探究性阅读,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过程。将抽象的语言文字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不出来。“爷爷满面红光,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呀!”这句话是全文的结尾,意蕴丰富,值得研讨:爷爷满面红光,固然是夕阳映照的结果,但是未尝不可以拓展开去,其实也可以理解为爷爷晚年幸福的体现;爷爷望着奶奶说“夕阳真美啊”,固然是赞美夕阳,热爱夕阳映照下的美丽景色,但同样可以拓展开去,爷爷奶奶遇上好时代,他们的晚年生活真可以与大自然的夕阳美景相媲美!

在教学中,我努力做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把自主、合作、探究的理念渗透于教学过程,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创造宽松的氛围。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师生相互尊重、各自独立的、平等的和谐的关系。师生同为教学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的引路人。有了这种关系,学生就敢于展示自己的个性。为了展示自己,学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思维,改变了过去被动接受的状态,有了这种关系,各人的思维结果都应得到尊重,错误在讨论、交流中得到纠正,正确也在讨论、交流中得到多方面的验证。在课堂中师生都是主体,师生相互平等。其实,这对我们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们不光是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还是“宏观调控,微观控制”的教学过程的设计师。

“新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课上我留够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并在读后也留时间进行评议。通过评议,强化对朗读的激励功能。充裕的读书时间,能提高读书的质量,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外,课堂上还想法设法调动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所以单调的阅读方法,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因而课堂上,我适当创设情境,营造气氛,让学生愿读、乐读、争着读。学生读得眉飞色舞、生动精彩,连平时不爱读书的学生也有滋有味地朗读起来。然而要让学生真正读出感情来并不容易,还得在朗读技巧上作必要的适当的指导,如停顿、轻重、缓急、语气等,但这些指导并不是课课都有,必须根据教材的特点,精心设计朗读训练点,每次训练有个侧重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课上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教学发法,以积极的态度去理解学生,以求最大限度地获得教学的成功。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舞台真正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自主地去发现、感受和体验,培养他们健全的个性、创造的思维和语言实践能力。教学中我还抓住一切可训练说话的机会,让学生在开放的交际情境中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课堂成了学生学习的乐园。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中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学生对这样的说话训练,饶有兴趣。个个争着说,虽然水平参差不齐,但让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很好的训练。长此以往,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会有一定的提高,也为三年级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载温如敏 《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温如敏 《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浅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李燕 “书记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小学是一位学生知识摄取的基础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兴趣,对他们今后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如何提......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 记得在书上看到一位学者是这么论读书的:“我们面对的是一些文字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有着几千上万年积淀的魔力——它没有图像却往往比图画更逼真,没有色彩却......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爱读书,这是课程标准的基本意旨。那么,如何让学生爱上读书呢?这就要求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让......

    温儒敏:语文课为何难于引起读书的兴趣

    温儒敏:语文课为何难于引起读书的兴趣 日前在人大附中召开“北京市名著阅读现场会”,我提交了书面发言,并刊载在11月26日《中华读书报》上,题为《如何提升青少年名著阅读的兴趣......

    让学生自由自主地学习

    让学生自主地学习 新课标对我excel教学的触动 摘要: 以实际工作经验为素材,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如何最高效地吸取任务驱动及生活算法等先进教学理念中的精华,并运用到具体的“表......

    让初三学生诗意地学习[大全五篇]

    让初三学生诗意地学习当跨进初三的大门,学生及家长的神经便开始紧张起来,作为老师,我也一样。这一年,让学生们在紧张中、压力下战战兢兢地学习吗?当然不!多年的经验让我发现:《语文......

    敏特让农村学生不再惧怕学英语

    敏特——农村学生英语学习的助推器 内容简介:敏特英语学习的平台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和英语单词学习、记忆的特点,利用记忆化引擎形成了个性化的记忆管理,反复对单词进行学习、记忆......

    学生作文——读书,让我飞翔

    读书,让我飞翔 (实验学校初一·八班刘轩之) 书,一个多么普通的字眼,但是,它却蕴含着不平凡的人生哲理。 有人说书是精神的面包,有人说书是海洋中的灯塔,有人说书是进步的阶梯,知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