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真品读《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有感
读《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有感
苏霍姆林斯基是谁啊?在两个月以前,如果有人问我这样的问题,我肯定回答不出来。初步浏览了《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后,有了许多的感想。说感想,其实就是反省,反省自己的教学工作,回想起以前读书生涯自己的老师。以前,我们的老师经常跟我们说的是:这道题你又做错了,这个字不是这样写的,你怎么那么笨啊,这么简单的题目都算错啊。从来就很少有老师对我们说,这次考试退步了,为什么啊?为什么?很少老师会问为什么?当自己成为老师以后,我就想,我不能像以前我的老师们一样,因此我经常反省自己的工作:今天不该跟学生生气;今天语文本来还可以上得更加生动些;也许这样讲课,学生的兴趣会更高,等等。在教学的工作中,不断出现问题,我仍旧在困惑:应该怎么样做得好老师?怎么样做个好老师?但我始终相信,办法总会比困难多。
苏霍姆林斯基是教育大师?凭什么?我开始读起《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中的《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希望从中可以找到一点点的答案。
“有一些学生似乎对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感兴趣,什么知识都不能引起他的关注,对待学习他似乎是个局外人,直到中学毕业,也没人发现他在任何一门学科上表现出优势。也有另一些门门成绩优秀但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教学经验使苏霍姆林斯基确信,这样的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地平庸之辈,这样的学生更令人担忧”这是我读《让学生喜爱你的学科》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一直以来,我对于教育的概念都是为了培养一批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事实上也是,很多时候教育都忽视了一个最基本规律,那就是,孩子也是人,即使是成绩再差的学生,他也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问:这些学生为什么总学不好自己的学科呢?是不是学生的智力有问题?其实,这样的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就好像在我们班一样,对拼音一无所知的王添在识字和读背儿歌上有强大的天赋;五音不全的成翔祥却主动向老师背书及请求老师帮他补习功课;上课不认真的殷佳磊却很踊跃回答问题……也许,在整体上,他们的学习水平比不上其他的学生。但是,通过观察,我发现他们优点,很多时候,我都在想,怎么样利用他们的优点及爱好,引导他们爱上语文。
首先,要利用学生的喜好,因材施教。王添在识字和背儿歌方面有特长,我就把拼音放于字和儿歌中,让他背完儿歌的时候对所有的拼音拼一拼,每首儿歌上也有很多字及拼音,如果他能把这些有的拼音过关,这对于他语文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帮助;成翔祥年级比较小,在课堂上注意力比较差,这导致他对于拼音的学习掌握不够,因此,课后,利用他特别喜欢找老师补习的特点,就让他到我面前拼拼拼音,读读儿歌,这对于课堂的巩固也有很大的帮助……当然,全班每位学生都有各自的特长,只要利用好每个人的喜好,将他们喜好的东西引用于我的语文教学中来,我想,应该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照顾薄弱的学生外,还要照顾优秀学生。罗嘉珑上课认真,行为习惯良好,并且成绩优秀。在学习上,根本不需要老师的操心。所以在课堂上,我经常会忽略她,在我内心里,我知道她都是会的。后来想想,如果我长期以往,会让小孩心里觉得好、老师不重视她,表现怎么样都没有关系。所以这个星期在学生兑换奖品的时候,我颁发了两个进步之星,还给罗家珑发了个学习之星。以下我是对全班说的话:我们班有一个小女生,开学两个月以来,她在班上很少说话,但她上课认真,尊敬老师,每次作业都写得很漂亮。大家知道她是谁吗?她就是罗嘉珑同学。今天老师要颁出我们的学习之星奖给罗嘉珑同学。请大家鼓掌祝贺她。同学们表现好,老师是知道的,当然,如果不听话,老师也会知道。老师希望罗嘉珑同学不能骄傲,继续努力,也希望其他的同学向她学习。通过这个发奖,让罗嘉珑同学感受道老师是关心她的,并且她表现好,老师和同学都是知道的。并且这样的颁奖仪式,对其他同学也有激励作用。
除此,最重要的是照顾全体的学生。这就需要我提高语文教学课堂的效率。要提高效率,首先是要通晓教材,并懂得知识的融会贯通。只要在通晓教材的前提下,我们才能在课堂上声情并茂。比如,我在讲jqx这节课时候,由于课前认真备课,观看了相关课堂实录,向我们年级语文老师请教,可以说,在上课之前,我对于这节课重难点及要把握的东西已经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所以才能把握课堂,而学生的课堂状态也相当好。而在讲zh ch sh r这一课时候,由于我本身是广东人,在拼读翘舌音时就有一些难度,在发音方法上也把握不好,加上那几天喉咙发炎,在备课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新老师,本来对教材就不是特别熟悉,所以在讲这节课时,课堂效果相当不理想。我想,这很大程度上与我对教材的知晓程度有很大关系。
其次,把感情放于课堂之中。教师在课堂上的感情可以影响学生的情绪,如果老师热情洋溢,富有感情地讲课,可以很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我自己为例子,读书十几年。令我印象最深、并对我产生很大影响的就是我读大学时期上《影视鉴赏》的陈明华老师,我永远无法忘记他在给我们讲《外婆的家》这门鉴赏课的时候,讲到长辈的爱,现在年轻人物质富余,精神缺失的时候,陈老师自己都哭了起来,但是我们新闻班一百多人几乎都哭了,至少都眼睛湿润。我相信,上完这节课,许多同学就回去看望了自己的外婆或者其他的长辈。现实中,影视鉴赏对于我们专业知识的提升没有很大的直接联系,当然对于我们找工作更加没有作用,但是每一节老师都带着深深感情,时而感伤,时而激昂,时而充满斗志。他通过鉴赏课,告诉我们爱的真谛,责任的重大,甚至了解人们过去、当下以及憧憬未来的生活状态,他开拓了我们的视野,通过影视鉴赏,我们学习用眼睛看世界,审视世界。我想,用到我们的语文课堂更是如此,用感情地上课,能感染学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最后,将自己的年龄变小,与学生交朋友。只有与学生做朋友,学生才会告诉我们他们最真实的感受,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通过读书,我懂得了一些理论知识,理论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挥作用。在实践中摸索,在实践中碰壁,在实践中进步。
第二篇:让学生认真听课
让学生认真听课
老师们一直再探讨“学生上课不能认真听讲”这个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的不断增多,众所周知,越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个性就越强,身上的毛病也越多。当这些“小皇帝”“小公主”成为学生后,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听课效率低。如何根据他们的特点,对他们采取针对性强的教育措施,促使他们“旧貌换新颜”,很值得我们大家去探索。我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方面来对他们进行教育:
学生上课的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容易分散,这非常影响他们的听课效果。有一次,我正在讲课,突然眼角的余光发现某生正在玩弄小玩具。我随即停止了讲课,把这位同学叫起来,问他我刚才讲的内容。他没有听,当然回答不出来。我也没有批评他,而是告诉他,接下来要认真听讲,下课后我还要提问,就让他坐下了。这节课剩余的时间,我发现他都在认真听讲,没有再分神。下课后,我提问他讲的内容,他果然都顺利地答下来。我及时鼓励了他,并希望他坚持下去。他自信地点点头。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有了明显变化,成绩也进步很快。我认为,提问题法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
中国有句俗话:此时无声胜有声。对于上课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有时采取“目视法”也是很有效的手段。我在课堂上,对于那些爱和他人说话的学生,经常使用此法。实践证明,当教师一直用双眼注视着问题学生时,他们往往能够迅速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及时做出调整,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讲。很多情况下,教师严厉的批评,还不如一双会“说话”的眼睛。对于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教师在讲课时,可以边讲课,边走下讲台,走近他的身边。在此时,教师并不必刻意去做什么,也不必对他进行任何形式的批评,他会意识到,老师靠近他,其实就是对他的一种无声而有力的规劝,他的不专心听讲的缺点也会随之改正。
第三篇:七年级学生品读《论语》有感
七年级学生品读《论语》有感
本期寄语
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从论语的洋洋万言中,每个人都能够读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它所传递给我的是:一个人怎样循序渐进的修身养德、抵达幸福的路径有很多、快乐的理由不止一个、一个人如何让自己的心灵安稳和快乐、如何面对人生的喜怒哀乐……
孩子们也在学习品味《论语》的过程中有了点滴的感悟、有了提升自己的理由……
莫要虚度光阴,把握当下
读《论语》十二章一则有感
初一八班任思宇
语文课上学习了《论语》十二章,其中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则让我颇有感悟。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流逝的时间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这显然说的极有哲理,时间从不会因为什么而改变,它是很公平的,对于任何人都是这样的,无论是财富,权力的人、还是贫困、卑微的人,它都不会施舍或是吝啬一分一秒。颜真卿说过:“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今年的我刚上初中,作为一名普通学生,当前最要紧的无非就是学习。说到这儿,不禁有人会发笑,学生当然应该学习,可是我们就该毫无效率地去“空学”吗?当然不是,因为那样地学习只是在浪费时间,并不会有多大的成效。
正如孔子所说,流逝的时间如流水一样,同样,在我们这样“空学”时,时间也在一点点流逝的,悄无声息的走着,从不打声招呼,当我们在一抬头,发现已经流失了极多的时间时,再扪心自问,自己“学习”的成效时,显然,并没学到什么。所以,我们应该把握住时间与任何学习机会,中学时代是人生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黄金时期里,千万不可虚度光阴,浪费时间,让最宝贵的时间在我们最美好的年华里白白流失,或是说的更加宽泛些,我们常说,人的一生要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不要碌碌无为虚度一生。人最多就是活那么短暂的几十年,就像朱自清所说:“我们赤裸裸地来到这个世界……”每个人并不是一生下来就会有很大价值,而是在这人生旅途中,不断的发掘和创造价值的,人的一生过去了,设若他只是平淡无奇的过了一生,那么相同的,他也只是一个无名小卒的存在;设若他在一生是不断创造价值和为社会做贡献的,那么相同的,它会被人们所传颂,流芳百世,被后人所赞扬,孔子、张骞、梅艳芳……从古至今,他们仍在我们的记忆中长存,不被淡忘,牛顿、爱因斯坦、霍金……即使他们是异国,可我们却都知晓他们的事迹。
时间在一点点流逝,我长吁了一口气,放下了笔,合上了本子,便不禁思考起作为中学生的我生命存在的意义:莫要虚度光阴,把握当下。珍惜时间,便是我最大的生命价值,如果这都做不到,还谈何生命价值和意义?
学习的乐趣
读《论语》一则有感
初一七班黄子豪
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喜爱学习的人;喜爱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趣的人。我也渐渐地感受到:如果你了解学习,但是学起来不快乐,还不如不学,喜欢学习,你就会学好,但是不如把学习当做乐趣的人。我就是把学习当做乐趣的人,你肯定会觉得我为什么这么确定,但是你如果读了下面的内容,你也会爱上学习。
那一天……我正在家里的书架上寻觅,突然我看见一本名叫《战国时期》的书。我一开始以为没有多大意思,但是越往后看就越有意思,我索性一口气把它全阅读完了,读完后书里面的内容印在了我的脑海里。第二天历史课上,老师要讲战国七雄,问哪位同学知道相关的内容,我一下子大胆而自信的举手。老师给了我这个发言的机会,我于是讲了战国七雄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还有秦国的强盛和秦始皇统一中国等等,老师说我把他要讲的内容全说了。一下课,同学们就围着我让我给他们讲讲战国时期的事情,我很开心、很自豪,我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从此更爱阅读课外书了。
学习是快乐的,春秋时期的孔子明确的悟到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个道理,圣人早已远逝,而两千多年之后的今天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要抵触学习呢?从小学到初中我喜欢学习,更是把读书、做作业、学任何知识当做我生命中快乐有趣的事去做。
学习时我就像驾着一艘小船,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学习就像一把钥匙,它为我们打开生活中的新希望。
岁月匆匆,青春无价
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有感
初一八班 雷婕
在我们的一生中有无数个今天,明天,和昨天。每一天都是今天。抓不住今天的人,也就不会感叹失去的昨天,和期待崭新的明天了!
正如孔圣人曾说过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便已经告诉我们:那时间就如同流动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不错的!回顾历史,那些科学家、发明家……等成功人士,他们不都是靠自己的努力与拼搏创造出了辉煌的成绩吗?他们正是懂得了抓住时间,不让它白白溜走从而努力学习知识、丰富视野,才取得了成就!
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啊!一个美好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充实丰盈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我们的一生,细细算来也不过十万多个日子,一回头,四千多个日夜已经从我手中溜去!想挽留,可没有什么能留得住时间!
当回想起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时,大部分时间是在无知、彷徨与空虚中度过的。与此同时,别人可能学会了弹吉他,说外语……与此同时,我不仅想到了有一次:我写完周末的作业就开始无所事事的玩手机,当手机屏幕上弹出这样一句话时,我猛然醒悟——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是啊!韶华易逝,青春无价,岁月匆匆。当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而烦恼时,时间也在不停的溜去。当回过神来,却发现只挥霍了青春,什么都没留下。趁现在,把握机会,燃烧自己的青春,让生命不留遗憾!
光阴的故事
读《论语》一则有感
初一八班 于佳伟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其意为:孔子站在河边说: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这流传千古的哲人之见,感叹着时间的匆匆。
这句话告诉我,时间是宝贵的,它不会为了任何人而停留,人世间的欢声笑语也留不住它,悲伤痛苦,依然留不住它,一切与它无关,任何事情都阻挡不了它,那匆匆的脚步,日夜不停。它如流水般,永不回头的流动着;如手中的沙,不留意,便会全部消失;如池塘的水一样,不经意便干涸了。时间转瞬即逝,如果不好好把握,那么换来的只有后悔。时间如金子般珍贵,但金子却换不来时间,正如那句名言所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我至今记得,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有一个坏毛病,每当到了周末,便将所有的学习任务都留到周日下午。有一次因作业繁多,自己有贪于玩耍,而时间又不会停滞不前,我在周末没能完成作业,第二天早上也因此被老师狠狠的批评,我后悔至极。后来我吸取这次教训,痛下决心改掉了这个坏毛病,从此做起事来也是事半功倍,非常轻松而愉快。我因此真真切切的悟出了一个道理:如果一个人不珍惜时间,虚度光阴,结果只有万分的后悔!
浪费时间极其不好,时间呢,也不会为你而停止前行的脚步,但如果去努力、去珍惜,你会感觉时间在为你而慢下脚步,而你也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获,这些收获定会成为你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要做乐之者
读《论语》一则有感
初一七班 张曦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论语》中非常脍炙人口的一则名言,大意是说:懂得学问和事业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快乐的人。
正如孔子所说,我们在学习成长的过程中,首先应该做到的就是对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对于初学者来说,带着兴趣去接触新知识从而去学习掌握,这就是“知之者”吧!接下来如果我们继续努力,用一颗好学不倦的心去更深层次地学习和面对,把初学时的被动变为主动,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就是孔子所说的“好之者”了呢?我们做到了有兴趣学习,爱学习,在掌握了一定的知识点之后,会不会再产生一种更深更浓的喜爱与探索精神呢?我觉得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是“乐之者”了!
就拿我学扬琴来说吧!六岁那年,我还什么都不懂,便稀里糊涂地被妈妈和老师拉到扬琴面前,用好奇的小手弹出了第一个音符。就是这清脆的一声响,打开了我的好奇心,让我对面前这粗粗细细的琴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带着这一份新奇,日复一日地学习练习,渐渐地从“知之者”迈向了“好知者”境地。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加上对我所学到的音乐知识的丰富积累,我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便真正地爱上了扬琴的弹奏,我在每一首动听的曲子当中自由徜徉着,去领略不同的人生境界。而扬琴演奏也成了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伴侣”,我视之为骄傲,并决心努力深造,演奏出更动人心弦的乐曲。
其实,在学习过程中,要想成为“乐之者”并非难事,只需你用心地去对一件事情表过你的喜爱之情,不要让自己的学习停留在表面,要懂得热爱和钻研。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你一定可以做到更好!只要用心用爱去做,就没有做不到的,生活中的每件事情都如此。
由衷的希望我们都会成为学习的“乐之者”!
第四篇: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第22条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能力、志向才能自愿地建立起来。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每个教师都在尽量唤起学生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兴趣,使他们入迷地酷爱这门学科”。但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要具备高尚的人格去感化学生,用积极的智慧去启发学生,而且还要有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学生。
我把这段话反复读了好多遍,同时在心底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学生热爱我的学科吗?”“怎样让学生热爱我的学科?”
通过阅读,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总结了如下几个实践案例:
本学年,我担任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我们班的王婷蕊同学,是个可怜的孩子。从小父母离婚,在姥姥家生活,去年年底,他的姥爷生病住院,花去了很多钱,最后也没有治好,姥姥经不重这样的打击,对她的生活学习也不闻不问,这个孩子可以说没人关心。课堂上,我每隔几分钟都要看看他在干什么,这个孩子,需要关注,而我,只能在学校多多关心他,不让他掉队。一次,丁铭洋没有完成作业,我刚开口问他,他的眼泪就在眼眶里打转了,看来他的自尊心很强,我马上停了下来,把他带到了办公室。因为是最后一节课了,我先问他:“你饿吗?”他点点头,我拿出一包小饼干塞给他:“先吃了再说。”丁铭洋很不好意思,转过头去藏着吃了起来,看到这个动作,我心里一阵泛酸。等他吃完了,他告诉我妈妈没有给姥姥寄钱,他们娘俩没有饭吃,也没有辅导他写作业。我问他:“你能自己读题做题吗?试试看,怎么样?”。半个小时后,王婷蕊拿练习册给我看,除了一道复杂题目,其它他都做出来了,我鼓励他:“你看,你已经能自己做题了,所以不用非要姥姥陪着做作业,遇到不会的题目圈起来,第二天找老师解答,好不好?”他使劲点了点头,从那之后,王婷蕊每次的作业都做的很好,而且成绩一直在进步,这个单元的测试,他还得了一百分。我很欣喜,这一次小小的关心,就能让孩子有如此大的进步。那么,如果我再多给孩子们一点关心与爱护,走进学生的心灵,那么他们的成长会更快。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体会和领悟苏霍姆林斯基的伟大教育思想,从中得到许多启迪和教育,通过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学得以有效地提升。
第五篇: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实验一小李利珍 学校倡导开展读书活动,学习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撰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书中每条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际事例,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来深受启发。其中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们把你所教的学科看做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做到这一点是你应当引以为荣的事。”
我们也从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方向或者发展,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首先应该让学生热爱你本人,至少是为你本人所吸引。而作为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心灵,在得到学生真心的接受并予以信任的前提下,才能成为一个学生喜欢的人。教育能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时间长了就有可能改变一个人——厌学的变得喜欢学习了,表现良好的更加出色了„„所以,我觉得教育要从了解学生开始,走进学生心灵,真实地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需要,惟有这样,学生才能走进你,热爱你所教的学科,正如你所说的,“只有当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劳动的时候,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能觉醒起来”。
其次,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美术的内在魅力。一些有趣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他们的思考。从而发展
学生相关的智能领域,使学生在体验学习快乐的过程中领悟到学科的魅力。要尽可能的广而杂的读书,教师学科背景知识越广泛,人文素质越高,教师课上就会旁征博引,游刃有余,学生也就自然喜欢你的学科。这种杂,不是杂乱无章的杂,而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展现。
第三,努力创建美术学习的氛围。在文章中,苏霍姆林斯基在班级里为学生设置了“思考之角”、“难事之角”、“幻想之角”等,每一处都有它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使命,目的是为了吸引学生都能到这个角落来,积极思考这方面的知识,探索更深远的奥秘。
最后,引导学生靠思考来唤醒思考。知识的学习离不开思考,我们应把学生从智力的惰性里挽救出来,就是要使这个学生在某一件事情上把自己的知识显示出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犹如一泓清泉,清爽甘甜,沁人心脾;又仿佛一面镜子,时刻映照着自己;又像慈祥师长,不断地给我们以指引。所以,我认为,要想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简言之就是要努力做到发展学生,提高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