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19-05-13 01:07: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50-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50-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第一篇:250-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南京市奥体艺术幼儿园课题组 课题的提出

音乐是人类社会精神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存在,而旋律则不可能脱离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情绪和风格的重要表现手段。众所周知,有节奏的呼吸是可以受意识控制的,常规状态下的节奏行走完全是人为训练的。这些都为孩子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生理基础。好动和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在奇妙无比的世界里,孩子们常常会利用各种物品敲打发出的声音而满足探究的情绪,这种探究特点也为幼儿参与节奏活动提供了心理基础。同时为幼儿学习音乐、感受音乐提供了可能。

柏拉图说,音乐“有最强烈的力量浸入心灵的最深处”,并使“性格也变成高尚优美”。中国古代《乐记》也说“致乐以冶心”,意思是说音乐以它的情感陶冶性格、塑造人的心灵。“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首先应是培养人的教育。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是促使幼儿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是幼儿园音乐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幼儿学习音乐基本技能、技巧的基础。但培养和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幼儿因其年龄特点,大脑及身体动作的节律对音乐节奏的感受不能相互协调,所以节奏感差。因此,更需要幼儿园循序渐进地通过一些简便而又富有趣味的方法对幼儿进行训练。现阶段,一些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开展甚少,有的幼儿园即使开展了节奏活动,但活动中注重的是幼儿技能的掌握,孩子们是否愿意接受,是否快乐,教师顾及不到,孩子们在这样的节奏活动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受到了限制,情感受到了压抑。我园是一所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老园,有着较多的幼儿音乐教育的经验,教师和幼儿每年的文艺表演、舞蹈比赛等均都获奖,尤其是军鼓表演,在我区还是个艺术特色项目,知名度较高。但是,反思我们的教育教学过程,我们深刻的反省到,音乐活动的愉悦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自主性受到了限制。为改变这一现状,我园选择了“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这一课题开展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节奏的概念:从广义上讲,一切协调、均衡的律动都叫节奏。宇宙间的万象,处处存在节奏,如风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走路声以及人的心跳、脉搏、人的动作、人的语言等等,可见“节奏”是人的本能,只不过需要加以诱、培育,进而为音乐所用。

音乐节奏活动: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而音乐节奏活动就是根据音乐的长短、高低、强弱等特点进行均匀的、有规律的组合并重新再现的过程。它可以表现为语言节奏、声音节奏、身体节奏、歌舞节奏及器乐节奏等。幼儿园的音乐节奏活动:接近土壤的、肌体的、能为每个人所学会和体验的,适合于儿童的、质朴的、能够让幼儿自愿参与的、自我愉悦的、自然发展的音乐节奏活动。以节奏为基础,让幼儿从节奏起步,引导他们逐步进入音乐天地,进行大胆的音乐创作。

有效性:即策略方法得当、参与者主动积极;活动目标的定位、活动内容选择、活动过程的安排、活动效果的呈现达到最佳状态。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艺术教育目标中也指出:“喜欢艺术活动,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感受与体验”。艺术教育指导要点中也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地想象,运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2、瑞士著名音乐教育家达尔克罗兹(Dalcroze)认为:音乐与身体结合的节奏运动已经不只属于音乐学习范畴,它实际上是把音乐当作一种“人性化的力量”,是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必要手段。

3、卡尔-奥尔夫(Carl Orff)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核心理念是:节奏是音乐的第一要素,是音乐的生命力之源泉。而舞蹈其实是移植至身体之中的音乐。一切从儿童出发,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四、课题的价值

1、《纲要》的颁布和执行为我园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可能和法律依据。我园音乐节奏活动的开展不仅仅是在音乐的伴奏下的演奏乐器,还可以是有节奏地念儿歌、讲故事;有节奏地体态律动、有节奏地歌舞表演和各种形式有机组合的同时表现。在器乐演奏方面,可以是正式的乐器,也可以是能发出乐声的安全无毒的各种工具、用品或器具等自然物。有创新的空间。

2、在前辈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我园试图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孩子自愿参与活动、自由选择道具、自主表达对音乐的理解和感受的、从而达到陶冶自己的情操、愉悦自己的情绪、促进自身的协调,在轻松愉快的自然状态下提高音乐素质和促进全面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课题研究目标 总目标

通过对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的有效开展实践与研究,旨在贯彻和落实《纲要》的精神,转变师生的观念,对幼儿园现行的音乐教育的理念、教学活动、游戏活动、尤其是音乐节奏活动在各年龄班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方法策略、乐器选择、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反思和调整、补充和完善,从而促进我园师生的身心发展,提升师生的音乐艺术修养与音乐表现能力,并使之成为我园艺术教育园本化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目标

1、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活动,使教师、家长等对“幼儿参与音乐节奏活动”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2、探索构建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基本体系与操作结构。

3、探索各年龄班音乐节奏活动目标、内容、方法、途径及组织策略。

4、探索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中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及幼儿愉悦情绪体验的路径。

5、探索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中、材料的提供、人员的组织管理等。

(二)课题研究内容

对幼儿园现行音乐节奏活动开展的现状进行调查及分析。对当今国内外幼儿音乐节奏活动成果进行学习性的实践研究。探索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及指导策略。探索幼儿在音乐节奏活动中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探索幼儿园在开展音乐节奏活动中游戏的设置、环境的创造、材料的供给及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等。

六、课题研究对象、方法 研究对象:在园的全体幼儿。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就目前国内外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及活动开展进行文献研究,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操作模式和研究成果,为我园的研究提供基础。

资料收集法:许多有益的经验、好的音乐题材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整个研究阶段我们都要多收集资料,多研究音乐素材,建立课题材库。调查法:就目前幼儿音乐节奏教育及活动开展进行现状调查,通过问卷、访谈、案例的分析、实地考察等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开展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行动研究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研究和确立幼儿园的音乐节奏活动研究方案,确立研究步骤,开展研究活动。在研究活动中,就研究的目标和存在的问题,不断调整研究的思路,方法和策略,把活动的重点放在活动的过程和活动的循环中,为最终的目标服务。

观察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语言、神态、动作等进行观察,了解其反映,并结合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进行幼儿的跟踪观察记录与分析。个案研究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教师指导幼儿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课例及幼儿参与音乐节奏活动的典型案例进行研究。

经验总结法:在研究活动中,对活动开展的点滴成败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和提炼。

七、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与成效

(一)、下发调查问卷,建立音乐素材库,奠定课题实践与研究的基础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下发了调查问卷表,了解教师、幼儿开展音乐节奏活动及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发现,教师在开展此项活动中既缺少系统的方法指导,也缺乏适合运用的现成音乐。为了更有利于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对此,课题组成员首先搜集文稿、音像、网络资源,归集成了我园的“课题实施素材库”素材库中。按照音乐的不同归属,如中华民族乐曲、外国流行乐曲、儿童乐曲、现代流行乐曲等进行分类,将可为幼儿园用的音乐素材统统归纳进来,以为备用。在课题的阶段性研究中我们还不断完善素材库的建立,将具有实施价值的素材进一步统整起来,为己所用。从最初的文本性素材库→中期的网络素材库→后期的CD碟片素材库,素材库的建立日趋规范化也更为课题研究所用,成为老师们选择音乐的“资料宝库”。

(二)、音乐节奏活动在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渗透性实践与研究

1、让“快乐晨间韵律”掀开幼儿在园一日活动序幕

我们遵循“快乐律动”的宗旨,让孩子们跟着音乐踏着节奏,快乐地欣赏、表现,从一日活动的早晨开始。通过长期的实践与积累,我园自编了托班、小班、中班、大班的“快乐晨间韵律”教材(光碟),收录48个韵律活动范例。托班,小动物模仿韵律;小班,儿童歌曲表现韵律;中班,民族音乐表现韵律;大班世界名乐表现韵律,体现了各年龄班的特点。现在,每天的这一活动环节已成了孩子的开心时刻。

2、让节奏迥异的音乐调节幼儿园的管理秩序

我们设计了幼儿一日生活音乐化活动,即科学地选择一些中外经典童谣,名曲在幼儿游戏,午餐,午睡,散步,起床,离园等活动环节播放,每个角落在需要音乐的时候都能适时弥漫音乐气息,使幼儿产生愉悦,饱满的情绪,迎接美好的每一天。一组乐曲熟悉一段时间后,再更换一组,这样,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不是靠原来单一紧张,压抑的口令或信号,而是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来接收特定的信号,使得幼儿在园秩序井然。如:入园选择儿童乐曲“高高兴兴上幼儿园”;晨间锻炼选择“小兔儿乖乖”、“健康歌”“喜洋洋与灰太狼”、“大耳朵图图”、“巴啦啦小魔仙”、“白龙马”等刚柔相济的音乐,组织幼儿整理、排队,热身、运动等;午睡时间则选择“摇篮曲”让孩子酣然入梦乡;离园音乐选择以活泼节奏的“放学歌”告知孩子们,愉快的一日在园生活即将结束了。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幼儿可接触到大量的音乐名歌名曲,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

(三)、音乐节奏活动在集体教学中的课例实践与研究 通过园本课例的实践探索,我们已初步构建幼儿园开展音乐节奏活动的基本体系与操作结构,归纳出各年龄班音乐节奏活动目标和课程内容,并在教学中让教师形成并掌握音乐节奏教学的基本方法及有效组织的策略。集体教学教研活动例举:《毛毛虫挠痒痒》、《可爱的精灵》。

1、以“符号化”活动理论为先导。符号是指人作为主体有意识有目的地根据某种理由,将某一事物作为另一事物的替代物的过程。艺术符号化活动的基本心理转换机智,主要就是类比思维。许卓雅教授在“教与学的心理探秘”中提出符号在节奏教学中运用的总谱法,通过使用幼儿可以接受的符号图谱,帮助幼儿掌握作品的整体音响结构。

2、聚焦问题,寻找适合节奏教学的表现符号

(1)音乐节奏教学中有哪些行之有用的符号?对幼儿的意义何在?(2)音乐节奏教学中有哪些适合幼儿接受的符号?如何予以运用?

3、课例实践

课例1《毛毛虫践挠痒痒》片段(1)观看课件讨论歌词内容 师:谁在玩挠痒痒?

幼:毛毛虫、花、„„毛毛虫给小花儿挠痒痒„„ 师:毛毛虫是怎么走到小花朵小花儿那儿的呢? 幼:爬呀爬呀

师:看它的身体,我们学一学[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 幼:是扭

师幼:毛毛虫扭扭扭扭呀扭呀扭呀扭扭扭扭扭扭扭扭 师:小花朵怎么了?

幼:笑了、很高兴、受不了了然后大笑„„

师幼:小花朵笑起来笑呀笑呀笑呀笑哈哈哈哈哈哈哈(2)探索并尝试节奏×××××××——(扭扭扭扭扭扭扭;哈哈哈哈哈哈哈)【个别幼儿尝试念,教师鼓励,集体跟学】 „ …

课例2《可爱的精灵》片段 „ …

(1)幼儿用身体动作探索各角色的节奏型,同时教师出示节奏图谱。师:小精灵来了,它走路时发出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幼:哒哒哒哒哒哒 幼:轻轻的

师:还有呢?速度? 幼:快快的

师:我们一起用小手拍一拍 【幼拍手,轻轻快】 师:用小脚走一走

【幼走小碎步 |×××××××× | 】

师:你们觉得魔鬼走路是什么样的声音呢? 幼:哐~~~~~~哐~~~~~~ 幼:很可怕 幼:声音很响

师:我们一起走一走

【师幼抬高脚用力往下踏步|×— ×— | 】 „ …

4、研讨交流总结(1)幼儿音乐节奏的感知离不开符号的运用,它是幼儿对音乐理解的支架。音乐节奏教学中的符号有:语言符号,如课例1《毛毛虫挠痒痒》;动作符号,如课例2《可爱的精灵》;视觉符号,如课例3《金孔雀》(省略);心理学感知觉研究表明:人在感知一个特定事物时,开放的感知觉越多,对特定对象的把握(理解、记忆)就越全面、越丰富。音乐教学心理的研究也反复证明:音乐感知活动不仅仅是一种听觉感知的活动,而且应该是多感知通道协同工作的感知活动。而其中运动对于音乐感知的效果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持、强化作用。动作符号的运用更加有利于幼儿对节奏性质的掌握和表现力。

(2)音乐节奏的不同类型感知无优劣之分,重在合理运用和多感知通道的协同。不断将符号为节奏教学所用,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取表达、交流和创造的经验,探索发现音乐节奏的意义所在,感受体验,最终促进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的和谐发展

(四)、音乐节奏活动在班级区域中的专项实践与研究

1、音乐区域开展节奏尝试活动

我们为孩子提供符合其可接受性的乐器(或自制乐器)、图谱、画谱等,让幼儿自主操作、快乐游戏。比如,第一次的认识乐器活动中,我们把许多的“乐器”放置在表演区,并不提示幼儿乐器的名称和功能,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头两天,孩子们只是摸摸,没有动手玩;第三天,有一个孩子用鼓棒敲响了大鼓,“咚咚咚”的声音吸引了其他小朋友,从众效应,都跟着敲了起来,敲的过程中他们发现位置不同、击打物不同,敲出的声音就不一同,之后的几天,孩子热衷于击鼓游戏,乐此不疲,打鼓的水平越来越高。放学家长来接也迟迟不肯回去。又如,在大班的区域活动中我们先给幼儿定一个主题“春天来啦”,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用节奏和着音乐来表现,请幼儿自己排练,表演给大家看。幼儿也可以自己想主题,创编节奏。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音乐节奏的理解和体验,自主性得到充分体现。我园已总结制订各年龄班“音乐节奏区域指导手册”,对教师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2、语言区域中拓展出幼儿喜闻乐见的节奏游戏 在语言区域,我们尝试采用游戏的方法帮助幼儿理解和掌握有关节奏,从语言的节奏到身体表现节奏再到音乐节奏的控制,这些好玩儿的节奏儿歌与游戏成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活动。例举:

(1)节奏“对话”

可以先规定给幼儿节拍和小节数,如:2/4拍、4小节,幼儿用一个节奏型作为上句进行一问一答的重复与记忆,师幼之间、幼幼之间都可以练习,先用手势,再用乐器。如:一幼儿先拍×— | ×— | ×××× | ×— || 下一位幼儿可以重复×— | ×— | ×××× | ×— ||。(2)我变你不变

所有的幼儿拍一种节奏,如:×— | ×— |×— | ×— ||,再请一名幼儿拍不同的节奏×××× | ×— | ×××× | ×— ||,不同的节奏可以用不同的乐器表现,如声音较为突出的鼓或者嚓等。(3)有趣的节奏椅子

将桌子围成一个圈,每边有四张桌子,幼儿分成四组,手持小椅子,游戏开始后,每位幼儿自己找位子在桌子面前坐下,每张桌子前最多坐四位幼儿,也可以不坐。幼儿可念成: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 根据幼儿组合的方式不同,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型。

通过这些游戏,幼儿很快的掌握了各种不同的节奏型,并培养了幼儿的反应能力、控制力及合作能力。

八、课题研究的再思考

乐节奏作为幼儿园的研究课题我们感觉到相关策略方法的系统性研究还不够,没有提炼形成完整的技术。有些节奏方法的组合运用超出了孩子的年龄接受范畴,偏难。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节奏而节奏的现象还存在,教师在如何创设快乐的游戏氛围和用有趣的表达方式调动幼儿节奏表现力上,还缺乏专业的指导帮助,这是我们后期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我园2005年就成立了南京市第一支幼儿军鼓队,结合课题的全面实施,军鼓队活动十分活跃。小军鼓队员们在升旗、节庆、六一表演、广场演出等表演中绽放光彩。同时,结合年龄特点,我们在各年龄班成立的节奏器乐队,大大地丰富了孩子们的操作机会,展现了他们的音乐才能。每年的艺术节,每个班的孩子都能“秀”一手。但音乐节奏作为音乐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我们还应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上下功夫,使其成为我园文化特色建设的有效载体和助力器。

(执笔徐宁芳陈贻莉)《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结题鉴定意见

《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是奥体艺术幼儿园承担的南京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紧密围绕“节奏是音乐的骨架”这一理念,以幼儿的可接受性为出发点,开展了大量的较为丰富的实践与研究活动。幼儿园结合自身的艺术教育特色,从音乐节奏的集体教学、音乐节奏在幼儿园一日环节的渗透、音乐节奏在游戏区域中的实施以及表演性音乐节奏活动等几大方面进行了务实且深入的研究,并积累了较为完善的过程性资料。通过此次结题现场听取汇报、审阅资料、交流答辩,我们认为此课题的成果性内容具有显像性,对园本课程与园本特色的形成均起到了推动作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课题鉴定建议:

1、对于“有效性”的界定需要更开阔的视角,表述要到位,指向性要更明确。

2、音乐节奏的愉悦性和游戏性功能需进一步发挥,小班的节奏教学要符合年龄特点,增加具体形象的说唱和肢体动作表现,突出“爱”的教育价值和功能。

3、作为园本课程的组成部分,节奏活动内容与指导策略的完整性要加强,形成可操作的技术成果。

鉴定组全体成员经过认真研究,认为该课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目标明确,研究方法恰当,研究过程清晰,成果形式丰富。一致同意结题。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

摘要:在幼儿园的教育中,音乐教学属于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开展音乐教学,幼儿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健康与和谐发展。因此,音乐教学是幼儿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那如何才能有效地开展这项活动呢?是所有幼儿教师都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音乐教学;幼儿园;有效开展

教师应该都知道,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都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这个时期,教师的教育是什么样子,他们就会被塑造成什么样子。因此,幼儿教师可谓是责任重大。他们需要在幼儿学习知识、认知世界、发展智力、成长发育的重要阶段为他们灌输精神上的食粮,音乐教学就是一个重要的渠道。接下来,笔者将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让音乐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开展,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与看法。

一、根据幼儿生理和心理特点进行开展

处于幼儿阶段的孩子,他们具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自制力差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时,就必须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所以,教师必须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形式过于单一,幼儿会无法集中注意力去学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包含:游戏活动、情景创设、多媒体导入等等,通过这些方式,幼儿会产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中去。例如:笔者在进行《丢手绢》这首歌曲的教学时,就采取了游戏教学的活动,组织小朋友一起去玩儿丢手绢的游戏,让小朋友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一起唱“丢,丢,丢手绢,轻轻地放在小朋友的后面……”,在唱到放到小朋友的后面时,拿手绢的那个小朋友就将手绢放在别的小朋友身后……通过丢手绢这个游戏的进行,小朋友们很轻松地就记住了这首歌的旋律。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围绕幼?旱纳?理和心理特点进行。

二、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歌曲进行开展

要开展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歌曲是关键。选择的歌曲既要具有趣味性,又要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以及生理发育特点。首先,只有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能够更好地投入到音乐教学的活动中。其次,教材中的歌曲有很多很多,但并不是每一个都是符合幼儿的。有的歌曲可能歌词复杂,有的歌曲可能内容与幼儿相距甚远,这些都会导致幼儿不易理解,从而很难进行学习。甚至有的歌曲音域跨度比较大,学起来会对幼儿正处于成长发育期的声带带来伤害,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有趣味性的、符合幼儿认知水平以及生理发育特点的歌曲。例如:《小鞋匠》《小海军》这两首歌曲的内容幼儿就比较熟悉,它们与幼儿的生活相近,幼儿也会很好地进行这两首歌曲的学习。再例如:《劳动最光荣》这首歌歌词简单易懂,唱起来朗朗上口,最重要的是,这首歌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它可以使幼儿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选择合适的音乐活动歌曲。

三、借助美好的音乐欣赏活动进行开展

在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提高幼儿的鉴赏能力,欣赏音乐活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渠道。但就这个活动而言,幼儿年龄小的特点导致他们无法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教师必须对其进行引导教学,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其进行引导,比如:通过教师口头讲解、通过教师动作演示、通过图画演示等。例如:在欣赏歌曲《划船》时,笔者就在幼儿欣赏歌词的过程中,用自己的动作来进行歌词的演示,在听到“轻轻摇,轻轻摇……”的时候,笔者就配合地晃动身体,并且做一些稍微夸张一点的动作,这时幼儿的注意力就会被笔者所吸引,他们会对笔者的动作进行模仿,笔者抓住时机,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进行动作的改编,然后在这个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借助美好的音乐欣赏活动。

四、提供多种形式的表演机会进行开展

音乐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不光要求教师对幼儿进行音乐的教学,它还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多种形式的表演机会。喜欢音乐的孩子都喜欢表演,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且,通过表演,幼儿还可以将自己对音乐独到的见解表达出来,树立自己在音乐世界的自信心。例如:笔者有一次在进行音乐课的教学时,有个小朋友就很羞涩地对笔者说:“老师,我想要跳《泼水歌》的舞蹈,可以吗?”,笔者就立刻答应了,并为她找来了相关音乐,让她在其他小朋友的面前进行表演。再例如:学习了《小乌鸦爱妈妈》之后,小朋友们就想进行角色扮演,扮演小乌鸦和妈妈,笔者也对其进行了鼓励,给了他们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有效的音乐教学活动的开展,就必须要求教师提供多种形式的表演机会。

总而言之,音乐教学的有效开展,可以为幼儿的学习营造一个和谐快乐的氛围,使之心灵愉悦,获得美好的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必须围绕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不断地去探索各种有效的途径,去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音乐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裴璇.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策略[J].黑龙江科学,2018(07):116-117.[2]周厚瑶.幼儿园开展有效音乐教学活动的途径[J].新课程(上),2016(12):215.作者简介:

谢喜梅,福建省福州市,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幼儿园。

第三篇: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2013-03-21 21:25:32)

经过上一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课题组各位成员对小课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她们积极参与,认真讨论,反复实践,在各自数学活动中展现出自己的教学特色,收获颇多。这一学期第一次教研活动时,我们就小课题内容,回顾总结前期工作,展望后期工作,做了如下阶段性的总结。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一)——《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今年我参加了幼儿园的小课题“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教研活动,活动一晃已经过去几个月了,收获颇多。下面就自己参与小课题的具体工作做如下小结:

1、确立目标,制定计划。

在一开始做这个课题时,我有好多的困惑与苦恼,每次对课题的内容把握不是很好,没有真正明白我所负责的课题是怎么回事儿。可是经过几次的研讨、互相交流,我终于理解了课题的真正内涵—寻找自己开展数学活动中的问题,通过研究有效开展数学活动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于是,我对本学期的数学活动任务做了认真的对比和研究,并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实际情况,制定了详细而可行的活动计划并在活动中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下去。

2、课题从身边入手,在情景,游戏中体验数学,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确是这样的,在数学活动中,为了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我首先从孩子的身边、和生活中发现数学,使数学生活化、情景化,并设置生活场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让他们在数学区域进行操作,亲自动手,譬如:在主题“有趣的生活”中排序一节里,我运用了孩子们喜欢的水果—-苹果、梨、小草莓等进行排序,并设置了障碍—大树,把它们情景化,拟人化,让他们先看看小水果的排列规律,再猜猜哪个调皮的水果藏在了大树后面,并把它找出来,这节活动孩子们兴致很高,学习兴趣很浓厚,不但找出了小水果的排列顺序,而且还给小水果重新设计规律,进行再次排队,活动效果很显著。

在“数学王国旅行记”和“彩色的世界”主题中—《单双数的认识》一节里,我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在玩游戏《排队找朋友》时,孩子们兴致很高,按老师的要求排好队,进行两两找朋友,请全部找好朋友的队站在一起,最后请剩下一个人找不到朋友的队站在一边,这时告诉孩子们,两人两人全部拉成朋友的队是双数队,而总是剩下一个人找不到朋友的,是单数队,依次游戏加深单双数的概念,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因此,这节活动孩子们不但印象深刻,掌握也很牢固。

在“多彩的秋天”的主题中,孩子们学习6以内的分解组成及加减,我利用季节变化,请孩子们捡树叶在课堂活动中应用,是孩子们既学到了知识,又知道了一年四季的变化,收获也是颇丰的。

在认识钟表时,我结合孩子们的一日生活的活动时间,让孩子们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并知道珍惜时间就是珍惜生命。

3、课题的收获。

经过这一阶段的研究与实施,在课题研究中我有了很大的收获,孩子们在数学活动中,享受到了学习的快乐,还掌握了对10以内数字的认识和书写、认识单双数、二等分、四等分、6以内的分解组成及加减、相邻数、序数及时钟的认识等内容,不仅孩子们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了,而且探索数学的愿望也增强了。

总之,在小课题研究的道路上又往前迈进了坚实的一步,虽有一定的成效,但存在许多不够完善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脚踏实地,扎扎实实的把小课题后续工作继续开展下去,希望与大家共勉。

陈清亮 大一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二)——《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通过这一阶段数学小课题的研究,我了解了很多幼教知识理论,为我的实际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并指明了方向。

首先通过研究,使我明确了3—6岁幼儿的成长规律和认知规律,能够坚持保教结合,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努力培养幼儿健康的体魄、开朗的性格、文明的习惯、积极的探究欲望、良好的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可持续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自己的活动目标。

2、让幼儿感知数学来自生活,用于生活,感知数学的有趣和有用,例如幼儿在参观玩建筑物后,我及时提问:这各建筑都有什么形状?请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增加学习数学的趣味性,3、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很多地方都要用到数学,让幼儿紧密关注周围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数的信息,体会数所代表的不同意义。例如小朋友的家里都有表,有闹钟。爸爸妈妈有手表有手机,家里电视机的遥控器上面也有数字,洗衣机上面也有数字等,它们都代表着不同的含义,小朋友可以给老师讲一讲他们各代表的意思,感知其中的乐趣。

4、幼儿数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起探究兴趣,体验探究的过程,发展幼儿初步的探究能力,所以我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用简单的记录表、统计图等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例如在整理物品时,根据情况,鼓励幼儿按照物体量的特征分类整理。再如整理图书是按照大小摆放,家里来了四位客人应该那几个杯子让客人喝水等等,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幼儿理解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

5、让游戏走进课堂。游戏是幼儿获得快乐的原动力,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游戏是幼儿的生命”,所以我经常和幼儿交流,了解他们的游戏需求,为幼儿提供宽松、和谐的游戏环境。例如在数学活动中让幼儿认识单双数时,就采用了游戏找朋友和占圈这两个游戏,幼儿的情趣高涨,兴趣很浓,学习的也快,掌握的也很牢固。所以努力创设情景,使幼儿的数学活动趣味化、游戏化在数学活动中十分重要。

以上就是我的参与小课题研究的具体情况,不足之处请多多指导。

高建霞

大三班

小课题研究阶段性总结

(三)参与小课题《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使我改变了以往的教育模式,在教研活动中能够以幼儿为主体,尊重幼儿身心发展。培养幼儿认真观察,动手动脑大胆探索精神,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为目标。我还从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入手,寻找培养幼儿数学学习的策略,运用“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情景化,生活化”的理念设计数学活动,让数学活动走向“生活化”、“情景化”、“游戏化”,现就小课题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9月份开展了数学小课题《开题报告》

开学初,参加了数学组《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开题报告,我们知道了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知道了研究数学课题的内容和方法,了解到课题研究的步骤和措施。在这次学习中,我们学到很多知识,作为老师不仅要教好自己的学业,还要认真参加教学研究,在不断地学习中提高自己,改进自己,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

二、自我评价和反思

十月初我园开展了《数学活动自我评价》,就参加了区级赛教优秀课例进行展示。通过观看优秀课例,我们进行了自我评价、共同讨论,课后反思,大家各抒己见,发挥着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如何上好一节课,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地方,通过互评互相学习,让我们学到很多知识。

三、观看观摩课 十一月中旬,单位组织了青年教师赛教活动,通过我们自己准备的课和观看其他教师的观摩课活动,我感觉到大家都在更新理念,设计出新,改变了以往的数学教学模式,让我们的数学活动一下子丰富了起来。其中我对一节数学活动《有趣的拼图》影响很深,这一节课以情景游戏贯穿始终,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教师提供了多种材料让幼儿进行拼图。在拼图环节中幼儿对图形的特征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小朋友们都摆出了各种各样图画,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思维活动,发展了幼儿的创新思维。而教师始终以引导者、合作者、支持者的身份出现,在整个教育活动中,大部分的孩子都比较认真、积极参与创作,但还有个别幼儿独自想象创作不够,还有待提高,总之这一节课幼儿积极性很高,知识掌握的也很好。

四、制定班级教研计划 针对小课题的教研内容,我们融入了本班的教学计划和幼儿年龄特点制定了班级教研计划,同年级组参与教研的教师共同研究数学活动内容及问题的提出,对小课题有了新的看法,对研究教学方法和步骤有加入了新内容,在具体实施中我们做到了细化,让每一个活动都能落实到具体实践操作中,让活动有计划有明确目的,能如实顺利开展。

五、幼儿数学活动兴趣的培养

大班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强,我们在引导幼儿时,应该用通俗浅显易懂的事来指导幼儿,这时,我们应该把有而感性却事物放在首位,兴趣是抓住幼儿学习的关键,在这一学期中,我用角色扮演、鲜艳的图片、故事、丰富的教学材料,吸引幼儿的注意力,用游戏贯穿教学,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

六、数学活动走向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

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让孩子去发散思维,让孩子去大胆想象,让孩子去探索发现解决问题。如在分解教学活动中,让小朋友自己分苹果,一共有几个苹果,你分给了谁?还可以怎么分?还有谁和她分的不一样?让幼儿大胆尝试,引导幼儿学习。

在学习序数、顺数、倒数的活动中,我用游戏贯穿始终,用踩数字方块,顶沙包顺着数过去,倒着数过来。幼儿玩的兴高采烈,知识掌握的也很好。总之幼儿的天性爱玩,注意力时间短,对此设计活动时,用幼儿喜欢游戏,在玩中学习。

情景化的教学,就是借助情景活动的内容,融于教学活动中。对于抽象难以理解的知识,用情景化教学,让幼儿参与进来,让学习不是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乐趣。如在《快乐时钟屋》这一节数学课中,让幼儿扮演小白兔和小蜗牛,比赛看谁拨的既准确又快,看谁是小白兔谁是小蜗牛?通过角色扮演让幼儿置身于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总之,通过小课题的教研工作使我认识到:一节优秀的活动课,是需要不断的改进才能精益求精,在实践活动中总结自己的优点缺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通过反思和总结才能进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积极认真地参加数学教研活动,不断地完善自己,虚心接受同行的指导和评价,将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中,使自己的专业成长地很快。

刘昭

大二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四)——《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时间过得真快,回首在刚开学时园内组织我们各位老师进行了教研活动学习,我们的盲目到教研活动如火似荼、井井有条的开展,已经经过几个月了。在这几个月的教研活动中,我们中班数学进行了《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我们从开学初教研计划的制定并认真付之于行动中,使我在驾驭数学活动的能力,理念上有了很大的改变。现将本阶段的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首先每周四召开的教研活动我能积极参加,认真听取每位教师的心得体会,按时按点完成园内教研活动布置的各项任务,并做好每一次的活动笔记。

在园内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中,每位教师教态大方,各种教具新颖,吸引幼儿,也感染着我。为了使教学生动有趣,大多数教师的活动体现“将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的原则。各位老师巧用多媒体,可以更直观的再现客观事物与现象,运用生动趣味和鲜明色彩性的教具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也注重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使我受益匪浅。针对教学进行“幼儿园数学活动自我评价”,发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寻找“幼儿数学学习兴趣培养”的策略,开展“将数学活动游戏化,情景化,生活化”活动设计等一系列研究。

在这次数学小课题的研究中我发现:对于平日的数学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活动中的多个环节都需要幼儿表达,对教师讲的操作规则理解,操作过程中需要同伴帮忙。我还发现数学活动幼儿采用多种不同的操作方法解决问题时,同一操作活动甚至会得到多种操作结果,在出现多种方法和结果时,幼儿往往会与同伴辩论,只有通过辩论,幼儿才会逐步理解思路,整理表达,反复操作。从而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

在数学操作活动中,教师要从一开始就教给幼儿正确的数学概念,例如,这学期学习长短排序,问幼儿“铅笔是怎么排的?”幼儿错误的说成“从小到大排”“从大到小排”等,我纠正了好几次,然而仍有个别幼儿无法正确表达,导致了幼儿语言表达的混乱和理解的偏差。使我感到,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理解每一个数学活动所表达的数学概念及其含义。在保证数学概念准确的基础上,用简洁的语言加入表达,因为幼儿一但先入为主地记住了某个错误的概念,再想纠正就要花费太多的时间。

再一个就是注意时间,因为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相对较短,这就要求在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里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我们的教学用语必须简洁明了,让幼儿易学易懂,这样幼儿对数学的学习才能产生兴趣,同时创设轻松愉快的情境,气氛,让幼儿自己动手、动脑,从中发现数学学习过程中的特征,现象,同时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用品及摆件培养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对数学有好奇心,这样才能让幼儿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这是学习数学的关键。

为了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作为教师就要让数学教学生动有趣,教师往往创设各种情境,让数学活动生动化、游戏化。这样可以调动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于情景化生活化、游戏化,数学课应用很广泛,创设的情境应能引导幼儿主动发现一些问题,使幼儿充分运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去探索和解决问题。

本阶段小课题的研究还有待于完善,自己将不断努力,再接再厉,将本次小课题活动争做地更完善,更全面。

张莉

中二班

小课题阶段性总结

(五)——《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 数学知识具有抽象逻辑性,而幼儿的思维尚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基于数学本身的特性和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学习数学应结合现实生活和借助于周围环境来开展。《幼儿园教育纲要》也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根据此要求我积极参与小课题《有效开展幼儿园数学活动的研究》工作,改变了以往“枯燥、无味”的,幼儿只是一味的模仿和记忆传统教学模式,立足于幼儿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来开展数学教育。寻找培养幼儿数学学习兴趣的策略,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情境化,游戏化。

本学期参加幼儿园青年教师赛教活动。通过观摩和交流,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数学活动《在生活中寻找数字》,让幼儿亲身观察,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习,整个的教学都以游戏为基础,体现在学中玩,玩中学的教学理念。本次活动,幼儿参与性很高,知识掌握的很好。

对照自己的数学教学活动,我做了《幼儿园数学活动自我评价》,从目标上根据幼儿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兴趣入手从能力、认知、情感制定三维目标;活动准备上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操作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活动过程做到生活化、游戏化、情境化,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并感受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和已有知识水平我制定了几点计划:

1、提供教学活动相关的多种材料,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操作、探索并从中获得经验,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2、丰富数学区角材料,投放幼儿熟悉的材料如:木珠、玻璃球、雪糕棒、纽扣等,供幼儿自由活动。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

3、活动过程以操作,游戏,情景为主,并运用小组讨论或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教学方式

在开展《有趣的图形》的系列活动中我能充分挖掘周围存在的图形,让幼儿寻找生活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等,并用各种颜色、形状的图形进行拼图,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主动学习,巩固对图形特征的认识;在《按规律排序》的活动,我设计了去图形王国参加音乐会这一情景,在游戏中自然地渗透数学教育,让幼儿在游戏中以克服各种难题来了解规律的概念及可以按规律来进行排序,在这样的游戏情景中,幼儿兴趣盎然,思维活跃,积极探索,轻松获得知识。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会有许多探索和学习数学知识的机会。如:幼儿衣服上扣子的大小、多少;今天来了几个小朋友、缺席几个小朋友(数量、统计);使用完玩具之后进行不同颜色,不同类型的分类摆放,在小朋友排队时可以比高矮,或按高矮排序等等,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情景中获得到了数学知识和经验,增强了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通过教研实践证明:生活化、游戏化,情景化的数学教育不仅能让幼儿在轻松、愉快地的氛围中获得知识,还能培养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使幼儿将学到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同时对于自己专业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第四篇: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探索实践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探索实践

摘 要:在幼儿园教育体系当中,区域活动是其教育活动的核心部分,对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此,通过对区域活动这一部分不断地进行研究、反思和探索,总结出提高自身区域活动有效开展的能力,使该教育方式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体系当中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开展

在众多幼儿园的教育方式当中,区域活动这一教学方式不仅最受儿童的欢迎,而且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的具体内容为一游戏活动的形式,将相关的学习知识、生活常识等融会贯通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在宽松、活跃的气氛中学习到新的知识。教师在策划区域活动时,要将游戏的趣味性和需要学习的知识做到很好地结合,并且能够易被幼儿接受。当前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给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当中带来了更多的新理念,教师更多地思考如何才能够在幼儿群体教育当中发挥出区域活动的最大效用。

一、区域活动应以幼儿为主,区域活动应体现幼儿的主体性

现行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应该尊重幼儿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开展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方式也要易于被幼儿所接受。而区域活动这一教学方式恰好满足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提出来的要求,也是教师根据幼儿个体的不同发展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在开展区域活动时,应该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在教师建立的情景当中去观摩、探索。另外,对于年龄较小的幼儿应该准备采取多样化活动材料,并且在每一区域游戏当中制定特定的学习主题,让幼儿在这一主题下,积极表现自我,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

二、合理设置投放材料的数量以及类型

1.主题区域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是由不同主题的游戏区域开展的。因此,其投放材料也应该根据主题的不同来进行材料的科学投放,使区域活动更有目的性、指向性,进而促进幼儿在主题游戏当中得到更好的互动与增长知识。在语言区域,可以投放与语言有关的识字卡片、有声故事书、学习动画等材料,来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在美工区域,可以投放画画本、橡皮泥、色彩缤纷的糖纸等,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让幼儿在手工创造的活动中发现学习的乐趣。

2.公共区域材料的投放

在公共区域当中,更加要尊重幼儿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差异,通过结合班上幼儿的实际情况,匹配各层次的游戏材料,尽可能在公共区域活动当中顾及到每一个幼儿的感受。

生活区:可以投放豆子、碗、勺子以及瓶子等材料,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幼儿,可以难度系数,提供前三种材料给这类型幼儿,让其自主搬动豆子;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可以增加难度系统,提供所有材料,并且让其用不同的方式去搬动豆子。通过材料的不同组合、不同的游戏难度以及不同的选择,来让每一层次的幼儿都能够在“搬豆子”这类简单的活动中增强其动手和动脑能力。

数学区:可以投放不同数量的可爱的动物模型、数字模型等,让幼儿按照不同种类的动物进行分类和计数。另外,通过以幼儿最爱的糖果来作为奖励,让幼儿分辨数字模型。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数学能力,也为其以后的基础教育学习打下基础。最后,可以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幼儿,自主选择对数学区内的投放材料进行排序和分类,进而增强数学区域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调动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激情。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任务

1.活动期间做好记录工作,及时地进行参与活动

当幼儿全身心参与到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该善于观察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并且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观察幼儿对这个区域活动的关注度、游戏设置是否符合当前幼儿能力以及幼儿在参与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等方面。通过结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差异性以及学习能力等来寻找其中的原因。教师应及时地进行参与活动,指的是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去引导学生解决困难,而不是直接告诉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做好这两点,才能够发挥出区域活动的效用。

2.区域活动结束后对幼儿的评价

当每一环节的区域活动宣告一段落实,教师应该要及时地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这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也能够调动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的积极性。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差异化特点来对幼儿做出合理的评价,切勿以偏概全,打击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积极性。通过积极与幼儿交流活动感想,不仅能够及时纠正教师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还能够促进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在开展区域活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经过缜密的思考和积极的探索,更好地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独立性、集体性的培养,我们应该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区域活动策划能力,使该教育方式能够在幼儿园教育体系当中发挥出更大的效用。

编辑 韩 晓

第五篇: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如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部对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新《课程标准》体现了许多改革的精神。就小学语文阅读方面,新《课程标准》第一次明确规定背诵篇数:小学阶段背诵古今优秀诗文160篇(段)。第一次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六年制不少于145万字。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课外阅读的数量及其内容与课内理解课文密切相关。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从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得自课内与课外的比例是“三七开”,即大概有30%得自课内,70%得自课外。也有人问过巴金的写作经验,巴金笑着回答:“你问我怎么写的,我不会说,但我的心里装着两百篇文章就足够了。”

重新审视《课程标准》阅读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根本宗旨是在引起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加强阅览室、图书馆的建设,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以较大的阅读量来获得较强的阅读能力,把语文积累落到实处。如果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一二百万字的阅读量,脑子里装着上百篇文章,八十首古诗,有了比较丰富的语言积累,读写能力一定会比较强。“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才是真正的母语学习!

一、阅读“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要切实开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首先要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一)讲故事,读好文,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

好听的故事谁都爱听。这学期我校每个班级的语文老师都开展了“每周讲一个好故事”的活动,以借此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对语文的兴趣、对学习的兴趣„„颇有成效。下面就以我班为例,先看两个镜头:

镜头一:语文活动课铃响了,按惯例这节课是老师讲故事,我从门外向里看,他们坐得比其他任何一节课都要端正。走进教室,他们看到我手中拿着故事书,不禁喜形于色,教室里很安静,看来,他们已经准备好,就等着我讲精彩的故事了„„

镜头二:我打开学生的日记本,日记本上面赫然写着一句话:“老师,好几个星期没讲故事了,我建议老师,给我们讲故事吧!别忘了!”是啊,由于出差和准备六一文艺汇演,已经两周没讲故事了„„下节正好是语文课,我决定取消原先的计划,就给他们讲一个故事!

故事已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不是有一篇课文叫《老师领进门》吗?田老师讲的故事给作者的童年留下了多么深刻的印象啊?为他的成才起多大的作用啊!

每周用上一两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讲个故事,读篇好文章,也许这就是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的“指南针”,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

(二)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分享阅读的乐趣。

大量的课外阅读,能使学生净化心灵,获取知识,积累语言,但更重要的是,还需提供从知到行的实践机会,因此,在课外阅读后,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如:我校中高年级在开展“每日荐讲一首古诗”、“每月一次手抄报”、“每学期一本好摘录本”;又如:各班根据自班特点开展的“诗歌朗诵会”、“专题故事会(寓言故事、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笑话故事等)”、“好词好句交流会”、“读书心得交流会”„„这些活动不仅能进一步发挥课外阅读独特的教育作用,而且能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感受到课外阅读所带来的无限乐趣。

(三)举办各类小竞赛,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竞赛是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条件,它是按照人们的自尊和获得成就的需要,从而激发人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有效手段,国内外研究表明,适当开展竞赛能增强学习兴趣和克服困难的毅力,使学习积极性充分发挥。如:朗读比赛、成语接龙比赛、歇后语比赛、古诗背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可以每月一次,也可以几周一次,但必须适当开展,以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

二、阅读“习惯、方法”的指导与养成。

课外阅读的效果不但决定于阅读的内容,而且决定于阅读的方法。许多学生因为缺乏指导而贪多图快,以至读书不求甚解,或由于不能掌握工具和不良阅读习惯,以至费力多而收获少。因此,教师在阅读方法和习惯上的指导不可疏忽。

(一)老师应经常不断地阅读和研究青少年学生读物,然后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宣传指导,帮助选择阅读内容。有的学生尚未养成良好的阅读兴趣,有的学生还不会选择适合自己能力的读物,有的学生嗜好不正当的读物,这都需要教师及时地说明、指导,可通过课内的“每周一个好故事”、“好文好书交流会”„„也可利用和学生的日常接触,或通过偶发事件向学生叙述读物内容;或讨论读物的历史价值、教育意义,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要求。

(二)教师应指导学生端正阅读态度,选择读书方法。

读书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是学习而非消遣。应当通过阅读掌握科学知识,获得思想认识,提升文学修养,丰富语文积累,不能一味追求兴趣。不感兴趣就不读,或中途换书;也不能只顾故事情节而不探求其内在含义。学生阅读时必须细心钻研,揣摩其教育价值和精神实质,分析和掌握其主要意义„„因此,教师应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并根据需要选择读书方法。

1、粗读,即浏览。粗读的目的有二:一是通过粗读对所读书籍的内容有个大概了解,为进一步精读做好“侦察”、“勘探”和选择工作;二是通过浏览,较快地获取信息。

2、精读,就是对自己选择好了的书仔细地读,反复地读。

①精心阅读书的正文。如果是一本故事书,就要了解故事中的情节、主人公的遭遇。如果是一本科普类的书,就要了解问题的关键是什么,书中是怎样解答这个问题的。要把书中的主要内容尽量记住。

②回顾一下全书的内容。书看完了,应该再看一下,书名、内容提要,从头至尾把这些内容在脑子里“过”一遍,加深理解和记忆,使读书不仅仅是“读”的过程,而且是一个“想”的过程。

③要多提为什么。一本书看完了,要多提几个为什么,对一些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自己解决不了,可以请教老师和家长。

(三)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

毛泽东主席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故事,其实,许多有成就的文学家、历史学家、科学家,在年轻时都有边阅读边记笔记的习惯。为了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更有成效,教师可指导学生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让学生专门准备一本本子,指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随时将书中的重要结论、精彩的部分摘录下来;或者把这本书的书名、作者、主要内容以及读书的感想写下来。

三、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使学生掌握深刻而牢固的知识,就必须使学习有一个巩固知识的“大后方”。也就是说,需把知识建筑在一个广阔的“智力背景”上。要善于把课堂上要教的教材跟学生的课外阅读结合起来,从而使两者相互促进。每学一个新内容,都可借助课外阅读来配合,所教的概念越复杂,给儿童阅读的书籍越有趣,就越有吸引力。

(一)超前阅读,即把课外阅读安排在课堂教学之前。超前阅读有利于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教学,也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如:《万里长城》的教学,课前让学生去查阅一些有关长城的历史、故事、歌曲,这样,学生对长城在课前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课堂上,就可以带着作者是如何写“万里长城”的问题,着重去学习课文的写法了。

(二)同步阅读,即与课堂教学同步进行。同步阅读有利于及时帮助理解、感悟教材内容。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教学,经过初步学习后,学生们已能感悟到人民对周总理的深深爱戴之情,对总理逝世的悲痛之情。但这份情为何如此之深?大部分同学还不了解,这时,就可以组织学生看一些有关周总理故事的课外阅读材料,借此加深理解。

(三)学后阅读,即在学完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之后安排课外阅读。学后阅读有利地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有利于系统归纳对照,是课本知识的延伸。如:名著类的《赤壁之战》、《景阳冈》、《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卖火柴的小女孩》等教材学完后的阅读;名家类的《少年闰土》、《猫》、《春》、《鸟的天堂》等教材学完后的阅读;科普类的《意想不到的灾害》、《说明书三则》、《21世纪的能源》等教材学完后的阅读。

课内外结合的阅读,立足教材,超越教材,既帮助学生选择了阅读材料,又加强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感悟,还激发了学习兴趣,同时,也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吸收,获得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和精神食粮。

四、“研究性阅读”中求发展。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此处的“研究性阅读”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阅读材料、应用阅读材料、解决问题的阅读方式。

(一)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包含着“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一般分为三个阶段:进入问题情境阶段,实践体验阶段和表达交流阶段。在“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时,有“做好背景知识的铺垫”,“教师要帮助学生搜索相关资料”;在“实践体验阶段”时,有“收集、分析、研究信息资料”;在“表达交流阶段”时,又有“按一定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调查报告”“开辩论会、研讨会”“搞展报、出墙报、编刊物”„„这些活动正是在广泛的阅读!它们的具体形式可表现为:上网、查阅书刊、听口头报告、看展板、墙报和刊物„„

(二)“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有效的课外阅读形式。

1、激发兴趣,养成习惯。

“研究性阅读”不仅包含着学生的广泛阅读,更重要的是在于阅读时,让学生通过获取阅读材料,应用阅读材料去研究和分析那些没有明确阐述,似乎隐藏着的因果联系和规律性,这个过程是独立的脑力劳动,是思考。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思考,这是一种痛苦的劳动,但是它向你预示着一种无可比拟的欢乐--认识的欢乐,以及意识到自己能够驾驭知识的智力的自豪感。一个人勤于思考,能靠自己的努力去发现真理,他就会以巨大的积极性和强烈的兴趣去感知和识记。”积极的脑力劳动--思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愿望,并累积成情感、信念、品质,成为习惯。

2、学会方法:

学生有了学习的动力,又有自主活动的时间,还需要解决是否善于学习的问题。而“研究性阅读”恰好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因为学生在“研究性阅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多种学习方法。如:收集资料的方法、选择资料的方法、阅读的方法,判断、识别、整理归纳资料的方法,论证问题的方法,撰写报告的方法„„

3、形成能力

开展课外阅读对语文教学来说,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语文能力。而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与这个目的相一致,即“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研究性阅读”不仅通过上网、收集、查阅资料、撰写报告等活动使学生得到了大量的阅读吸收,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读写能力,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力„„

“研究性阅读”使课外阅读的效果更明显,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深化教育改革的形势下,课堂教学、课本教学的一统天下将被一个完全崭新的语文教育体系所取代。扩大学生阅读量,丰富语文积累势在必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朋友,这是一天也不间断的潺潺溪流,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让我们和我们的学生把句话永远铭记于心吧!

下载250-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250-幼儿园音乐节奏活动有效开展的实践与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范文模版]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积极的活动者和主动的学习者。直接经验感知、操作和游戏活动是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区域活动正好符合了幼儿的这一特点。它向幼儿展现了一个丰富多样......

    有效开展QC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有效开展QC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摘 要:油田通过10多年组织开展QC活动的探索实践发现,有效开展QC活动不仅需要企业领导重视,提供培训等各种资源,还需要广大基层员工积极参与,要有掌握......

    节奏--- 音乐活动的生命线

    节奏--- 音乐活动的生命线 音乐是指“用有组织的乐音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反映实际生活的一种艺术, 它的最基本的要素是节奏和旋律。”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是素质教学的一项......

    幼儿园音乐教案 节奏活动 小小配音师

    文档仅供参考 节奏活动 小小配音师 目标: 1. 利用敲、拍、打、划等动作使纸盒发出不同的音响,模仿日常生活中听到的音响节奏,并运用于故事配音中。 2. 幼儿能较准确地利用纸......

    幼儿园音乐的节奏活动:玩具恰恰恰

    设计意图: 《新纲要》指出:在艺术活动中“要尊重幼儿个人意志的发展,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目前,我们音乐教学中的节奏练习形式单一、枯燥,已经不能满足幼儿的......

    奥尔夫节奏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5篇

    奥尔夫节奏游戏在幼儿园的实践研究 在幼儿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引入课堂把幼儿引入到一个丰富的世界,让他们在音乐的熏陶中快乐的学习。本身,音乐就包含着旋律和节奏,当然也是......

    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园开展童话剧表演的实践与研究1 (一)幼儿自身发展的需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要引导幼儿欣赏艺术作品,培养幼儿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趣; 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

    幼儿园教师开展形体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幼儿园教师开展形体教学实践活动研究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进,学前教育逐渐成为人们的重点关注对象。“不要让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依旧是现在很多家长对孩子们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