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动、开放的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

时间:2019-05-13 01:4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灵动、开放的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灵动、开放的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

第一篇:灵动、开放的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

灵动、开放的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

摘要: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是启迪学生智慧、促进师生、生生信息交流的有效载体。灵动、开放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开创农村小学实效性语文课堂的必由之路。关键词:灵动 开放 语文生态课堂 正文: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生态,具有独特的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学生和课堂生态环境,它由教师、学生、环境之间交互作用共同使课堂成为有机的生态整体。课堂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地方,是学生作为主体人的思想和情感交流的场所,是激发其生命活力、凸显其人性、唤醒其自由天性、展现其多彩自我的舞台,是师生点燃灵感、激发创新、集聚智慧的平台。创造高效、实效、简约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是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的永恒追求。如何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具有生态性、实效性和开放性,笔者认为:灵动、开放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构建,是开创农村小学实效性语文生态课堂的必由之路。以下就农村小学灵动、开放的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和构建谈几点初浅的看法:

一、良好的课堂心里氛围,创设灵动、开放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基础

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说:“教师是否善于在上课时创设良好的精神心理气氛,有着重大的作用。有了这种良好的气氛,学生的学习活动可以进行得特别富有成效,发挥他们学习可能性的最高水平。”可见,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是灵动开放的语文生态课堂教学必不可少的条件。

从实际课堂教学看,学生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效果明显。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学生会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主动发言、勤于思考、乐于参与,哪怕是有错误的表达,学生也会主动参与进来,他们在这里体验得到了学习的快乐。对了,得到的是来自老师、同学的鼓励和赞许;错了,老师会用善意的眼光、动情的语言给予纠正和鼓励,他们得到的是信任,得到的是师生的赞许、鼓励……反之,学生的参与度不高,课堂气氛沉闷,哪怕有极个别学生想表达,想发言,他们也会在压抑的课堂氛围中封闭自我,课堂失去了生机和活力……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才应该更加关注学生,把学生当作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地位突出了,生成往往不经预约而来。

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有众多的因素,但起主导作用的是教师对学生真诚的爱和正确的情感示范。“教师没有爱,就像池塘没有水;爱是教育的基础,也是连接师生情感的纽带,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良好课堂气氛的基本标准就是和教学内容相协调,和儿童的情感认知相一致。老师希望每个学生都拥有阳光的心态,践行阳光行动,收获阳光结果。而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学生收获阳光结果的有效途径和基础。

二、有效地延伸课堂,让课堂变得灵动而开放

灵动、开放的小学语文生态课堂需要教师高度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包括课内与课外。课堂不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它包含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资源之间的动态交流,尤其在课堂的延伸上,它更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生态系统。教学中,如果我们教师仅仅把知识的传授局限于课堂,局限于文本,那么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上也就失去了动力。有效地将语文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语文知识的学习也就更具有灵动性和开放性,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获取也将更加的全面与和谐。

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关于春游的建议》。谈到春游,孩子们一脸茫然,不知所致。对于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他们,爬山涉水、野外游玩一类散发泥土气息的话题,应该是他们最熟悉的一切。面对课堂中无话可说的他们,面对此情此景,不禁觉得这是教育的一种缺憾……是什么让他们失去了对最亲近最熟悉的情境的认知?是什么让他们缺少了接近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是什么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无话可说,是什么……

“知识等于课堂”?我不禁问自己。脸旁拂过的春风,窗外灿烂的阳光,让我有了一种带着孩子们出去走走的冲动,这种源自心底的冲动让我不想去考虑除了孩子们内心需求以外的任何事情……走一走,只是为了满足孩子们源于心底的需求,只是为了让课堂的延伸是孩子们活动课堂以外的知识和灵动。步出校园的孩子们,他们完全是一只只自由飞翔的小鸟,他们没有了课堂上的矜持,声音放大了,笑声甜美了,动作舒展了,天真放飞了……

他们知道相互照应,他们落实“礼让三先”,他们知道老师落伍,学会了等候,他们知道同伴的鞋坏了,下坡步行需要相互搀扶……一切的一切,让我明白:延伸语文课堂,回归自然,孩子们依旧能够学到很多,收获很多……

有人说:教育是一个圆,出发点即是归宿。这正如教学,教育目标是我们的出发点,最终的落脚点也是教育目标。我想,教育之于自然,在于目标,从目标出发,落实目标的贯穿,行于目标的达成。育人,教育的根本,无论何种方法和手段,在于育人目标的达成。亲近自然,走进自然,何尝不是一个育人的目标。陶行知曾说:“天天是育人之时,处处是育人之地”。在自然中接受教育,在课外延伸中学习语文,何尝不是“处处是育人之地”的一种尝试和落实呢。有效地延伸语文课堂,解放语文课堂,充实语文课堂,才会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变得更为灵动、开放而富于实效性。

三、空间和时间的灵动和开放,达到没有预约的精彩

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应让学生活起来,以创新、实践为主线,让灵动、开放成为新课程课堂的主旋律。叶澜教授说,教师和学生不只是在教和学,还在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灵动、开放的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适度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是是必要的保证。灵动、开放的课堂的构建,必须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必须让学生“动”起来。因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人,只有学生动起来,学生才能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得到真正的发展,动起来更精彩,学生在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教师始终要相信学生,小学生虽名为“小”,但小在基础,小在对他们认知能力、表达能力和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上。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教师敢于放手,给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让我们的课堂开放而富有灵动性,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同样能给我们带来异样的精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能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执教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文是一篇有趣的童话。给孩子们一个非常好的道理: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因为自己的外在条件而感到自卑,生活中,真正的美还来源于一个人的内在美和他在生活中能够体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这才是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课后的思考提出:当小骆驼再次遇到小红马时,它会对小红马说些什么?问题一旦出示,课堂陷入一片沉默。一分钟,两分钟……“不会回答?不想回答?还是……”课堂的沉静和孩子们的静默让我不知所措。我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默默地等待……等待时间和开放的的空间,让我得到了意外的收获,等待中,一双双小手陆续举起,学生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小骆驼会说:“我虽然长相不怎么样,但是很适用”;“美不美不只看外表,实用才是硬道理”……一个学生的回答更是语出惊人,出人意料。“小红马,你是偶像派,而我才是真正的实力派。”学生们争先恐后的表达着自己的想法。我想,如果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就没有课堂上的妙语连珠,就没有这预约外的精彩。沉默是金,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就是课堂“黎明前那一转瞬间的黑暗”,学生能在“黑暗”中用他们的“第三只眼睛”给我们带来课堂的灵动和精彩。

四、开放的个性化的阅读,让语文生态课堂及教学更有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知识点多,学习的面大,农村学生,尤其是山区学生的实际是:基础差、阅读量小、词汇不多,写作能力表达能力更是有很大的难度。如何让农村学生学到更多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笔者认为:广泛的、开放的个性化的阅读是农村小学生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有效手段。

阅读是一种动心、动情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阅读常常会拨动孩子们的心弦,让他们激动,让他们渴求,让他们理解,让他们把握。新课程标准下的阅读教学注重对文本意境的开发,注重阅读的训练,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阅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学生的悉心阅读,使他们在读中把握了文章内容,体会了文章的思想,增进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我们要始终把学生当作学生,充分相信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引导学生亲历阅读过程,自主地走进文本语言的深处,“倾听”文本的声音,“触摸”作者的心灵,在与文本的碰撞中迸射出创新的火花,这样,语文教学才会有不断的生成,学生才会有不断的习得。

“对话”和“个性化阅读”,成为了当今语文教学的重要理念。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对话理论”,给语文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思考的空间。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进行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是学生获得知识和对文本感悟的必由之路。有人说“:教师不在于给予什么,在于打开,就像诗,给我们第三只眼睛,”阅读的教学亦是如此,教师要善于引导,点拨学生,唤起他们对阅读美好情感的向往,引领孩子们进入文本所反映的情境,让他们与文本融为一体,用他们的“第三只眼睛”去阅读中找美、发现美、体悟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多以反映自然景物和实际生活为题材,易于学生接受,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有利于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古诗《绝句》,当我一揭示课题,学生就开始阅读背诵起来,他们觉得这首诗很美,很动听,但不知美在哪里,为什么动听?这时我加以引导提示,这首诗的意境美在图画上,美在文字间,他之所以那么清新自然,就因为它不仅图画美,节奏感强,而且采用了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的对比写作,使古诗的美更为鲜明、绮丽,随着提醒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阅读的欲望得到提升。学生渴求学习的欲望是短暂的,他们的兴趣需要得到进一步的激励,教师要及时抓住这一机遇加以引导,让他们边看、边听、边读,在看、听、初读中生发自己阅读的渴求,教师也可以把自己的示范与情感结合起来,以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兴趣,从而真正进入与文本对话求知的阅读中。新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而教学中的阅读,可以使文章的内容和形象鲜明地呈现在学生的头脑中,这样学生就能进入文本所描述的艺术境界,领会到文中语句的精妙,领会文章的情趣,真正达到“物我同在,人我同在”。受到文本亲密的触动,必然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从而还会促进认识的深化,增进他们内心的独特感悟和情感体验。古人云:“文以入情,情文相生,”在学生广泛而富于个性化的阅读中,课堂教学将变得更加开放,也更具有灵动,学生的能力、知识也将得到全面的提升。

五、精心“预设”、灵动开放的课堂教学,让“生成”更丰富合理

有人说:“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课堂是一个灵动的、变化的圆周,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在课前预设和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上,它们是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需要你课前的充分预设。但是,做好课前预设,并不代表着你能成功的实施教学,因为课堂是一个灵动的、开放的生态系统,是一个不断变化生成的“场”,动态的生成往往会超越预设。预设与生成已为大家耳熟能详,却又总让大家“爱你在心口难开”。

在一次课塞上,我执教的是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姥姥的剪纸》。尽管时间短,任务重,但我仍然在最短时间内完成教学设计初稿,并几易其稿,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补充,同时进行了课堂教学的预设和模拟,可以说进行了相对完善和周密的安排,我非常投入地走进课堂,而实际的教学效果,却与教学预设大相径庭。细细回味课堂中的每一个环节,很多疏漏和处理不当的地方便呈现出来:没有充分考虑课前的预设与课堂的灵动性和开放性,对学生实际估计不足、无法牢牢抓住学生、教学机智仍然欠缺、讲得太多、重复太多,精准度不够等等,导致时间的处理上严重失误,严重影响和制约了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这使我深刻意识到自身的教学基本功还有待提高,灵动的处理课堂教学的能力还有待加强。我应该感谢这次比赛,作为一名身在教学一线教师,我深深地认识到:灵动的处理好课前预设和课堂的生成,促成教育目标的达成,这是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更是一门永恒的艺术。

教师要精心预设。要有精彩的生成,首先要有精心的预设。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 教师要给课堂留白。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矛盾,我以为重要的一点是在预设时要给课堂留白。“学起于思,思缘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课堂上有疑问才有学生自主的学习,学生有疑问才有不断的进步。我们在预设时要给学生留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

教学之道,有“入”有“出”,“入”是基础,“出”为飞跃。灵动的课堂在于我们在预设与生成之间把握着“入”与“出”的“平衡”。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教师要努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以发展的眼光开发学生的思维,启迪学生的智慧,使学生自觉地拓展学习的时间,扩大学习的空间。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按部就班完成既定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大胆实践,引导学生在生成过程中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并给学生的课余生活留下回味和学习语文的机会。

全文字数:5500 参考文献:

[1]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3-8.[2].张文学.《雨墨青荷》 [3]小学教学

教育研究, 1997.(9):

第二篇: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

创设教学情境 演绎灵动课堂

初中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根据《中学德育大纲》中规定:“思想政治课是学生系统地进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课程”。使学生较好地掌握社会主义建设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中,运用“读、议、讲、测”是课堂教学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中学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有效地创设情境,诱使学生把学习活动变成自己的精神需要,发展社会思维、思辨能力,已成了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课堂该创设怎样的情境呢?下面,就以个人之见,谈谈对“政治情境”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一.教学中为什么要创设情景? 政治课堂中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某些人看来只是一种形式而已,而对于学生来说情境对学习过程的影响是深远的。问题情境探究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以解决问题为中心的一种教与学的方式,问题是诱发思维的直接动因,教师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大情境中,引导学生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形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让学习者合作来解决真正的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主动建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它促使学生逐步养成质疑的习惯,激发创造动机。问题解决可以将原理性知识与一定的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可以深化学习者对知识的理解,丰富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知识经验的整合和灵活迁移。也只有这样,学生的学习才是积极主动的,才能够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地对学习实施自我检查和评价,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学情境的创设应该着眼于整堂课,从其承载的教学内容的特点出发,要有利于推进整个教学过程,以至于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情境创设的几种常见误区:

课改以来,“创设情境”成为中学政治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一些有趣新颖且富有思考价值、具有挑战性的课堂学习情境令教师们眼界大开。

但是一些看似表面热闹,牵强附会、缺少政治思考价值的学习情况真的令人不安和担忧。大量的精力放在情境的设计上,大块的课堂时间在“非政治学习活动中”溜走。

我们不得不反思,这样的学习情境能为学生的政治学习带来什么?

1、游离于政治内容之外的“包装”。

教师把“创设情境”仅仅看作提高灌输教学效率的手段,而忽略了“情境”作为教学的有机组成因素,具有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发展学生政治素养的重要作用。对“情境”创设简单化地理解为“形象+习题”。这种情境除了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没有任何价值,也失去了他应有的“磁场效应”。

2、枝节横生的“现实生活”。

情境创设未能突出政治学习主题,导致课堂学习时间和学生的思维过多地被纠缠于无意义的人为设定。许多时候,我们的老师还津津乐道于这样的“情境”,自以为是在培养学生的政治意识和应用能力,其实,这样做既浪费时间,又窒息学生本该活跃的思维。

3、不顾学生实际水平的“挑战性问题”。

情境创设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任意拔高学生对问题的兴趣程度,不但不能吸引学生的活动,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政治热情。

4、与生活常识相悖的“杜撰”。

情境内容不符合生活实际中的基本事实,是为创设情境而随意杜撰出来的。情境可以虚拟,但应该符合起码的生活逻辑。

5、多媒体呈现的“实验操作”。

创设情境一味注重于使用多媒体,以致忽略了学生内在的发展需要。其实,创设情境不只局限于多媒体,语言、实物操作、游戏甚至教师的手势、体态,都可以成为一种情境。更重要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情境都适于用多媒体。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了学生的亲身体验。

三、怎样创设有效的教学情景。

创设教学情景的策略有很多种,必须依靠教师的经验和教学规律来选择,因人因时而异,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问题法创设教学情景。运用提问题的方法创设教学情景,就是指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置一些悬而未决的有刺激性的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或者提出一些具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起学生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欲望,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一旦处于积极状态,他们就会感到发现问题的快乐,解决问题的喜悦。在此时,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相互动性都是非常的强烈, 通过恰当的问题情境的创设,以及师生双方的交流,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基本观点的基础上,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主体,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善于发现、认识新的问题,并学会从多角度、全方位去观察分析同一问题。学生不但产生了学习动力,也发展了认知能力,特别是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我在进入初三复习,讲《弘扬青藏铁路精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专题时,让学生看时政资料: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通车,胡锦涛出席了庆祝大会……,而后提出问题:(1)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意义是什么?(2)如何理解青藏铁路是一条经济路、政治路、文化路?(3)作为青少年学生如何学习和弘扬青藏铁路精神?这样的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使同学们将相关的问题都进行了复习,受到了举一反三的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讨论法创设教学情景。这是创设教学情境最常用的方法。这有很多种方法:教师可以事先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学生有的放矢地开展定向式讨论;也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围绕有争议的中心论题进行自由式讨论,以获得多样、独特、合乎条件的答案;也可以根据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像是辩论会的形式进行针锋相对的讨论;等等。在教学中,我就“我们如何与父母、老师相处”的问题进行自由辩论。同学们热情高涨,你一言,我一语,争得是面红耳赤。不管结果如何,同学们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锻炼了自己的思维敏捷能力,深刻领会了知识点的内涵。

(三)联系生活实际,模拟现实生活,创设教学情景。教师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采用模拟生活情景的教学方式,通过设计一些真实的情景,把现实生活通过课堂教学展示出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发权益”时,可设置如下情境:一名中学生到商场买笔,在行使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时,与营业与营业员发生争吵,通过努力使问题得到合理的解决。学生的表演虽然和专业演员的水平相差悬殊,但会让他们很自然地理解所学内容。又如对学生普遍存在的乱扔乱弃的行为,在讲“保护环境”这一节时,我让学生在教室里模拟了乱扔乱弃的情境,并派了三个学生负责捡垃圾。做完这一切之后,我请了几个“乱扔乱弃”的学生谈感想。扔垃圾的学生说:“随手扔垃圾的感觉真是好极了,既方便又轻松”。捡垃圾的学生谈到:“捡垃圾真是又辛苦又生气。我前面刚捡完,他们在后面又扔了,气得我都不想捡了。由此,我想到清洁工人,他们每天辛勤地打扫路面,而我们却随手乱丢乱扔,真是不应该”。至此,模拟情境的目的达到了。

(四)注重导课时情境的创设

精彩、生动、有趣的导入,不仅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明白学习目的,集中注意力和思维方向,而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情趣,达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练之以志,导之以行”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熟悉理解教材各部分知识之间的框架和逻辑层次、逻辑关系,创造出一个有特色的、别出心裁的导入,使之景深含于情中,以震动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与课程有关的故事、名人名言、俗语、笑话、小品等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目的地听课。如笔者在讲《善于与人交往》一课时就设计了一个现场招聘会的小品,通过同学们惟妙惟肖地表演,使同学们很快进入角色,懂得与人交往要举止得体、谈吐幽雅的道理。

2、通过报导国内外发生的重大时事作为讲解新课的导语,引发学生注意的焦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采用漫画、图片、幻灯、多媒体等直观导入新课。如笔者在讲授《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课时,通过一组改革开放前中国落后景象和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现代化建设新面貌的图片展示,使学生一下进入祖国一派欣欣向荣、繁荣昌盛的情景之中,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又如在讲授《持续和谐发展》一课时,用运多媒体播放出山洪爆发、洪水泛滥、泥石流成灾的惨景,播放出河水污染、鱼虾死亡、城市垃圾如山、蚊蝇成群的场景,帮助学生懂得了破坏环境、污染环境的严重危害,让学生产生“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义务”的心灵共鸣。

(五)注重讲授过程中情境的创设

有了境的氛围,才能有情的产生。情境交融、师生相互沟通的境界,对于教师来讲,关键是调动学生的参与和角色进入。有了良好的导入,更重要的还在讲授阶段。要注意作好以下几点:

1、注重心理体验,创设实验情境

《课程标准》提出“在教学中,要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如七年级第二单元,把培养学生的交往能力作为重点,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沟通技巧。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心理常识,能够学会调适自己心理并能体会他人心理。学会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即通常所说的“换位思考”。例如,《学会理解父母》这一课中,我利用课本上的情景设计了这样一个心理体验活动:“初中生小丽,向爸爸提出晚饭后到同学家做作业,顺便看会儿碟片。爸爸同意了,但要求她八点前回家。小丽想现在已经快七点了,那么快就回来不合理,一时冒了火。”这是生活中经常碰到的父子冲突。于是,我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一组体验小丽的心理,想办法得到父亲的允许。另一组站在小丽父亲的立场上,努力说服小丽早点回家。小组讨论后,同学们纷纷举手发言。代表小丽一方的学生说:“不到同学家做作业,会对同学失信,回来太早了又看不到碟片。”代表小丽家长的一方模仿大人的语气焦急地说:“你回家太晚了会让我很担心,一旦遇上坏人怎么办?学生嘛!就应该以学习为主。”很多同学都笑了,因为这正是家长经常说而他们最厌烦听的话。我适时加以引导:“现在你们能体会家长的苦心了?那么怎样找到一个让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呢?”经过热烈的讨论后,同学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这种讨论、争辩,既是道德学习的过程,也是学生体验的过程,既掌握与他人沟通的方法和艺术,又提高了教育实效,有重大作用。

2、构建生活课堂,创设故事情境

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教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真实生活的典型化。在教学中我们围绕教学目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景,并针对学生思维的疑点,难点设计问题。发动学生充分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小故事,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表演,从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指导学生行为实践,促进知识内化,做到知行统一。在学习《善于与人交往》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历过的家庭冲突,然后设计成小品表演。并思考:“当时是怎样解决的?……现在我们学了这一课后又该怎样解决?”同学们积极性很高。一同学把自己因考试不理想而被父母责骂的事作为素材;还有一个同学把自己第一次做饭做糊了而被父母埋怨的事表演出来。在小品表演中,扮演家长的一方越训越生气,扮演孩子的一方越辩越委屈。都明白了争执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课后有的同学表示:“如果我当时认真聆听,虚心接受批评,冲突就不会发生了。”一名同学还在小作文中写道:“我曾因把妈妈的项链弄坏而被训斥,当时很委屈。现在我想到,假如当时转移话题哄哄妈妈,妈妈一定会转怒为喜。”

3、鼓励自由思考,创设悬念情境

思想品德新教材在内容的表达上留有适当的思考探究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空间,力求在启动学生思维的基础上,在鼓励他们尝试探究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体现了教材的开放性、示范性、引领性。如在学习《走进父母心灵》一课,为了让同学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父爱和母爱的重要作用,我给同学们补充了一则材料:“一位母亲在女儿高考落榜后鼓励她去幼儿园 教书,不到一个星期女儿因工作不适应而被学生赶下讲台。母亲又鼓励她去学裁剪,不到一个月女儿又因裁剪不合身的衣服而被老板辞退……”讲到这里,我设计了一 个悬念:“同学们猜想一下这时母亲会说什么,又会对她今后的人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同学们普遍认为:“如果母亲继续鼓励她,她终将成功。如果母亲责备她,她可能会从此意志消沉。”这种设计悬念让学生探讨的方法比直接告诉学生答案效果 要好得多。

4、运用多种媒体,创设视听情境

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调动学生非智力因素,营造情景、浓厚课堂氛围,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新奇惑、惊讶感、新颖感,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带来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同在一片蓝天下》一课,我利用多媒体播放了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并配以优美动听的解说,使学生在欣赏中,犹如身临其境,乐而忘返,使学生们感受到了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这些形形色色、林林总总的文化,把大千世界装扮成一个百花盛开的大花园。这样使学生在愉悦中,既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想象力,又进行了美的心灵陶冶,进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巧用板书,创设情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富有艺术性的设问能启发学生的能力,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课堂上教师流畅的口语表达,恰到好处的动作,亲和的态度能极大地渲染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情景交融,教与学统一的境界。好的板书设计具有提纲挈领,突出重点,增强教学效果和过程节奏感,达到审美教育的作用。如《我国的资源环境状况》一课,主要抓住:问题和保护四个字,由此通过目录和提纲就可以把全课内容串连起来,并辐射相关知识点。综上所述,如果教师在这些过程中能创造出一个生机盎然的意境,不仅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可以再次达到情境的统一。

(六)注重结课时情境的创设

结课的方式多种多样,可采用设疑引思法、图式说明法、教师概括法、学生自解法,也可采取号召式结束,谈话式结束,诗词抒情式或含蓄式结束。如讲授《学会主宰自己》时,笔者就设计了让学生给一位心理障碍的病人诊治的学生自解法。同学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开出了白云一片、阳光一篓、诚信一袋、平常心一颗、河水一壶煎服的治病良方。使学生把课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并由此来约束自己的言行,达到“言尽而意无穷”之妙。以上几方面层层递进,情景交融,教与学都在愉锐氛围中,共同享受课堂,获得进步。

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不是一朝一夕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地探索和研究。只要我们教师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

就能演绎出灵动的课堂教学。

第三篇: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浅谈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呢?

导语精妙,能抓住人心导语设计得如何直接关系到整堂课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课堂的导入也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激发兴趣,设置悬念.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有不少时隔久远,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导语时首先要考虑如何激发学生对这些课文的学习兴趣,能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拓展学生的思维跨度.创设气氛,营造氛围.语文课程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容,对人们的精神领域产生着深广的影响,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学生随时受到语文材料的熏陶感染,并产生独特的体验.“教无定法”,一堂课的导语设计可根据课文的内容、学生的程度随机应变,但不管采取何种形式,都必须遵循导语设计的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原则.教学过程,应精心设计.尊重学生,教态亲切,平等对待.一堂成功的语文课,首先应是一篇流淌着诗意的美的散文.教学语言不同于普通语言,它是在逻辑语言、科学语言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为浓烈的感情浸泡透了的、形象化的、韵律和谐而又优美动听的语言.教师运用这种审美化、情感化了的语言去讲课,就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感情,充分显示出教学语言“以情激情”的巨大美感作用.优化课堂提问.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低,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为了更好地发挥课堂提问对学生的作用,优化我们的语文课堂,语文教师在处理课堂提问时应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设计的问题要有明确的目的性,紧扣教学目标,能够激起思考.问题要大小得当,多少适量,难易适合不同阶层学生的实际能力.设问要有一定的艺术与技巧,杜绝形式主义的问答方式.设问要尽量使全体学生都积极参与思考,使更多的学生有被问到的机会,并激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对答案置疑辨析.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传授基本知识、控制教学过程、进行课堂反馈的一个重要手段.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才能更好地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争创个性化的教风.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其次,讲究营造教学气氛艺术.良好的气氛应当是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它是创设高效语文课堂的前提.教师要满腔热忱地组织教学活动,做到情绪饱满,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富有激情,用教师的情绪、情感、人格魅力感染学生.意趣结尾,余音缭绕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的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第四篇:精彩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

精彩的课堂 灵动的语文

一、语文课堂抓住细节,促成习惯;

二年级的孩子好动,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表现,但他们勇于表现自己也是他们这个年龄的孩子所特有的,而赵老师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加以引导。在评价上下功夫,每一个学生都会有一句独特的评价,让学生知道自己哪里表现的最好。“呀!你读的字正腔圆。”“你读的认真,标的准确。”。从课堂一开始就对孩子们进行引导,“你们知道我是谁吗?”“你们真会观察!”“我们要学会留心观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上课之初,即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又暗示孩子们的养成习惯。“默读就是不出声,不指读,不动唇。”像这样的细节提示整节课都始终贯穿着,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老师的不断提示中养成正确读、写、练的习惯。

二、引导学生正确阅读,以读促悟;

五节课都以阅读为主,每一个课堂都引导学生读的酣畅、读的快乐。二年级的孩子们,先读字,再到句子时找到生字,生字再跑到课文中去,再读文;逐字、逐句、逐段的阅读,让孩子体验成功的喜悦。吕老师对故事的激情演读,把学生送到了故事的王国,他们的心不禁随着主人公的漂流而担忧,随着主人公的坚持而坚持。一句句,一次次的诵读中,去感悟一个中国留学生的爱国之情,读到至情时,我们也一起为他而骄傲,一起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天越来越黑,雨越来越大;那入情的诵读,不禁让人走入那雨前的沉闷中去。只一转,孩子们就自如的学会,越来越大这样的短语,学会自如的模仿它创造出更多的短语。如烟似雾的雨;那两眼一睁的,双手发抖反复形象的读;无一不让学生在读中悟出文章的用意,让学生能够在读中如临其境,在读中渐入佳境。教师惟妙惟肖的导读,形象逼真的演读无一不让在座的老师感同身受。大家不约而同的鼓起掌来。一个词,老师引导孩子们,一定要读出它的生命来,使我的灵魂得以震撼;在此之前,词仅是一个词,只有把词放入文章中,文章才赋词以生命。但在吕老师的课堂上,我想也许孩子们和我一样,第一次感受到词的生命。是啊,在语文的课堂上,词有了生命,字有了生命。而我们,也因为这些生命才得以绽放自己的美丽。

三、别具一格、独具匠心,每一个课堂都那么独树一帜,每一个课堂都让我们眼前一亮;是的,这就是语文课堂的生命力,抓住每一个环节,开创自我的教学艺术。赵老师的三部赏字法,不仅让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还引导学生知道我们中国字的渊源流长。也许二年级的学生无法真正了解这些文字的文化内涵。但我相信,如果一直坚持这样赏下去,孩子在从小的耳濡目染中怎不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感叹。怎不爱惜千年来留下的文化,怎不为一个个灵动的生命而着迷。一个字由最早的甲骨文到小篆、楷书,一步一步学生引领着学生去赏、去识、去记;分门别类,一个“垂”为了引起学生形象记忆,先用换字法演绎,再用形象法演示,最后一首儿歌,常伴耳边,久久不能相忘。这样一步步下来,这样一个生字,学生又怎能轻易就忘记了呢?二年级的孩子,生字对他们来说,本就是一件艰难的事。外界的吸引力太大,怎样将他们的注意力收回来,转而放在这些枯燥、烦琐的生字上,就需要老师在日常教学中精心为的备学生,备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如何有针对性以学生为主体进行识字教学,即能让学生学会,又能让学生记住。一直是低段识字教学的一个难点。而这个课堂,让我学会的生字的赏析,学会童话的生字,学会了如何令那些生字内涵完全剖析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当中。

《一面五星红旗》,学生先试读词语,当学生读完后,老师说:“你们相信,老师能把这些词读出生命吗?”只那一瞬间,我顿时觉得这个课堂熠熠生辉,一个连词语都能读出生命的课堂,又怎能不魅力四射呢!整个课堂贯穿着读,一次比一次精彩的读,赋予生命的读,抓住重点词句来读,读出留学生的坚持,读出老板的无奈。通过对比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感受重点词句的作用。感受如何活灵活现的写出人物的内心。是的,读!这个课堂只在突然之间就展现了生命的美丽,展现了字词的魅力。不仅如此,老师只跟随课文中伸出大拇指,赞扬一个学生,那么一个小小的动作,让学生跟随着她一起去写一写这个场景,身边的场景,学生手到擒来。课堂当中一直贯穿着爱国主义的教育,看着、听着、想着。通过老师的激情渲染,学生的小练笔似乎也就那么自然的跃然纸上。

读,让我左右不知何处;一乎儿在雷雨中沉郁,一乎儿铁骨铮铮,一乎儿如烟似雾,一乎儿穿越千年,一乎儿又垂死守财。是的,每一个课堂都让我记忆犹新。每一份演绎,都足以让我回味久远。借用其它教师的话,感谢、感动、幸福。是的,我们感谢有这样的机会,让我近距离的感受名师的课堂,感谢为我们筹备这个平台的所有人;我们感动,为语文的课堂有这样的坚守而感动,为语言课堂有这样的张力而感动,为语文课堂有这样的生命而感动;我们幸福着,我们为同是语文人而幸福,为我们每天都伴随着这些灵动的生命而幸福着。

第五篇:语文生态课堂中怎样创设情境教学

语文生态课堂中怎样创设情境教学

雁江区临江镇清泉小学 许平

摘要:我们的语文,应该是生活的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以关爱学生为主来创设情境教学,努力构建生动活泼的生态课堂,生态课堂的中心主旨是尊重生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活学生思维,创设有利于全体学生发展的课堂。本文章结合具体教学实践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如何通过各种方法去创设教学情境,还原语文生态课堂。

【关键词】 生态课堂 创设情境 情境教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呢?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陶行知说:“学习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这句话点明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怎样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在课堂中创设情境教学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情境,就是人的情感与所处的环境相互融合。教学中老师给学生创设恰当的情境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想象力及学习的情感。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情感丰富的课堂,一个充分对话的课堂,一个全面开放的课堂,一个感悟思索的课堂,从而构建起一个新生的语文生态课堂。语文的生态课堂主要是以人为本,处处散发出浓郁的人文气息,师生能在其中绽放生命的活力,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教师教学时恰当地创设情境教学,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并在其情其景中启迪思维,随问而答,从而促进学生达到人文一体、和谐发展的目的。这不仅遵循了教学规律,而且尊重了学生学习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中对语文教育教学提出的目标----即追求人本、文本与生活各方面的和谐统一,使语文教学更倾于自然质朴。如今,新的课改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改进方法,别出心裁,具有积极的创新精神,所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须要创建情境教学模式。我们怎样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呢?

一、情境教学方法的概念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用语言、图画、多媒体、音乐等工具,人为的创设的一种真实、生动、形象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之中,学生的情感能够充分激发出来,在教师创设的情景环境中学生身临其境,感受体验深刻,这样既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又能培养学生的人格;同时也增强学生团结互助的精神和协调互动的能力,最终达到让学生轻松掌握学习知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情境教学法是当今教育的科学的教学方法,具有及其鲜明的新时代特征,情境教学方法在教育事业领域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情境教学它不是目的,而是寓教于乐的一种方法和手段,“情境”教学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师生情感交流,而且能形成良好的班集效应,有利于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教育和人格思想教育。

二、情境式教学模式的要求

1.教师的角色思想观需要转变

如今,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的角色位置应该怎样摆位呢?这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 1

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应尊重学生,启发学生,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不是对学生实施的全盘灌输。

2.语文教学手段多样化

语文教学内容题材丰富、涉及广泛。将音乐、图画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运用于语文课堂,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感;让学生能有效地将课文的意境表达出来。尤其是小学生好奇心重,求知欲强,争强好胜,教师就积极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利用儿童的感性认识以及生活知识,理解感知课文中的情境,教学效率会极大的提高。

三、语文情境教学的作用

1、创设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教师利用多媒体等道具,创设一种真实形象的环境,是情境教学的特征。学生在真实而又生动形象的环境里学习,身心情感完全投入到学习中,课堂气氛能够充分调动起来,在情景教学中学生不知不觉的参与其中,融入情景课堂,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被调动,学生才能跟随教师的节奏,时时刻刻处于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中,这样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枯燥无味的知识也变的生动有趣,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才有主动性,就会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感悟和提高。

2、创设情境教学,激发学生的真实情感

教师创设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激情。音乐刺激学生的听觉,图画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在享受音乐的过程中得到感悟,美妙的乐曲触及到孩子们的心灵深处,更能激发起学生内心的真情实感,图画让学生的想象力插上翅膀,这样的情景中,学生才能准确的体会的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把握文章的内容。

3、创设情境教学,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游戏活动是情景教学中必不可缺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做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让学生按游戏活动规则自由的编排组织游戏活动,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每一位学生通过互相的学习合作,不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也增进了相互之间团结协作,培养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四、语文情境教学的创设

1、创设音乐情景教学,激发学生情感。

语文课堂不是音乐课堂,但是也要运用音乐的美感。音乐、声响是一种微妙的语言。音乐、声响特有的旋律,明快的节奏丰富了课堂,塑造出了生动的形象,学生被带到音乐、声响创造的特定情境中,身心受到极大的感染,这样极大的增强渲染了教学气氛。人们用音乐表达情感,倾述心声,内心为之激荡,美妙的音乐将学生带入一种情感中。教师用音乐伴奏和音频视屏资料创设特有的语文情景教学,为学生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课文中的知识内容。例如,教学《怒吼吧,黄河》一文,为了让学生体验文中的作词作曲家光未然、冼

星海二人的内心的情感,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播放黄河大合唱歌曲,让学生闭着眼睛听雄浑激昂的乐曲,听着音乐,头脑中想象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水,不屈不挠奔腾向前的画面,学生从内心去体会感悟课文主人翁因为国家遭受凌辱而感到无比愤怒,奋力呐喊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理解感悟课文内容的能力。

2、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激发学习动力

古人云:学贵有疑。让学生敢于质“疑”,对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和年龄特点来创设语文课堂情境问题,先要了解学生爱好及兴趣,以此为出发点将所有问题贯穿到学生喜爱的情境教学中,学生才会更加主动积极的探求新知识,更加喜问、好问、乐问。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尽量的冲击学生大脑思维中的平静,做到“一石起涟漪”,使学生大脑灵动的思考起来,促进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的提高与发展。如教学《天鹅、大虾和梭鱼》一文时,可这样导人,教师出示“天鹅、大虾和梭鱼”的图片并配音乐,接着设问“屏幕上的这几种动物你熟悉吗?它们是谁?”然后适当的进行问题拓展,“从天鹅、大虾和梭鱼各自的动作中你会想到些什么呢?”;“同学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吗?”学生的思维能力形成,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所以,教师设疑要由简单到复杂,由容易到困难,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学生大脑思维才能紧跟老师而不停地转动。这样在教学中才能体现知识结构的科学性、条理性及严密性。

3、创设朗读情境教学,让学生体验情感

创设朗读情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语文课堂上营造情感氛围,将学生带入课文意境,学生就会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所以,教师在范读课文时,不仅要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而且要深情并茂,声音要抑扬顿挫,用语音、语调向学生传达文章语句情感。教师要善于据文定情、因文传情。如有的文章激情热烈,有的文章深沉哀伤、有的文章眷念缠绵,教师就要把握不同的情感基调来创设朗读情境。激情热烈的文句,教师就要用高亢有力的音调来朗诵,用语言情感感染学生,如《开国大典》一文中,读“这庄严的宣告„„一齐欢跃起来”的语句时,要把握的感情的基调是激动、自豪,雀跃的 ;又如《冬不拉》一文中对王子的思念之情的语句要用低沉、缓慢、哀伤的音调和舒缓的语速来读。总之,针对不同的文章,教师要创设特定的情感氛围,让学生随着喜悦的,哀伤的语音进入不同的情感意境

4、创设扮演角色情境教学,体验感悟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十分喜爱“扮演角色”这一情景教学,“扮演角色”就是要求学生来担任课文中的人物角色,将人物的语言、动作及心理描写表演给全班同学观看,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表演情境,使课文情境真切再现。扮演角色的学生随着表演的深入不知不觉的进入角色的情感,这样课文中的角色就鲜活的呈现在学生们的眼前,就从书本中来到了现实中,课文中的人物就是表演的同学、就是学生自己。学生们就会轻易地将心理位置迁移到课文人物的心理位置,内心与课文中的人物的感情产生共鸣,思想认知产生共识,这样,学生就会对课文中的人物自然而然的产生亲切感,进而加深了内心对课文的体验和感悟,这样才能让学生透过表象,很快地理解课文。例如: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文的教学中,教师找学生上台扮演马宝玉等五位壮士的角色,让学生感受五壮士的临危不

惧,舍生取义崇高的爱国情怀,当五位同学惟妙惟肖的表演出五壮士的形象、气概时,学生们轻易地就理解了课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角色扮演使课堂气氛异常的得活跃,使文章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学生都会积极踊跃的参与。

5、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课堂中,知识广泛而又复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十分有限,主要是依靠视觉等感官来感知外在事物。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把生动、直观形象的画面展示在学生眼前,再配以美妙和谐的音乐,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的画面,创造出最佳的情境课堂。从而激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引发学生心灵的感悟、情感的共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深层理解;对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的深切感悟。教师可以利用色彩对视觉的刺激以及画面对学生的吸引来进行语文情景教学,运用直观的画面再现文章的景色、人物、动物等内容,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真切的感受到文章描绘的内容;让学生将语言转化为图画,再将图画转化为语言,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教学《燕子妈妈笑了》一文,小燕子在燕子妈妈的多次要求下,怎样一次比一次观察仔细的?针对这一问题,怎样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小燕子观察到了些什么呢?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出冬瓜和茄子,小燕子三次飞到菜园里认真观察的情景。让学生也来帮助小燕子找找冬瓜和茄子有哪些地方不一样?让生观察冬瓜的特点;如大小、皮的颜色、形状等,再观察茄子的特点;如长短、皮的颜色,形状等,比较二者的不同,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和描写的仔细。在课堂中用媒体来创设情景,图文结合,学生学习就会感到生动有趣,不会觉得枯燥无味,平淡单调了。

6、创设实物情境教学,引发思考联想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创设实物情景,能调动和激发学生积极学习的动机,学生在情景中不知不觉地进入课文的学习之中,积极观察思考,探究学习。什么是实物演示情境呢?就是以实物为中心,配合适当的背景,给人以整体感知,创设出某一种特定的情境。用实物演示情境时,一定要有相应的背景。通过广阔的背景,进而激发孩子们广远的想象。如教学《地图上的发现》一文,课文中描写世界各大洲的边缘,虽然像锯齿一样参差不齐,却恰好可以拼接在一起时,老师拿出教学前准备好的四个边沿不规则的纸壳和以一片海洋为背景的图片,先让学生观察这些纸壳有什么特点,再指名学生上台将它们拼接成一个长方形,教师此时启发式提问?为什么边缘链接的这么吻合呢?这样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地图上的板块曾经是一个整体,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分裂成了四个的板块,分布在广阔的海洋中,形成了今天的七大洲四大洋。实物演示情境能引发学生思考联想,从而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也使他们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7、创设图画情境教学,增强理解

图画以流畅的线条,明亮的的色彩,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师要抓住学生这一心理,创设课堂图画情景,图画能生动形象的展现课文的情景,是一种主要的方法和手段,课文中的插图、教学挂图、简笔画、剪贴画等,都能简单、直接、方便的再现课文情境。如教学《詹天佑》一文,课文第五自然段描写到:“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两口竖井,再分别向两端开凿„„”这段文字讲述了两种不同的开凿方法,教师在此要求学生读后思考思考,再用简笔画画一画,什么是两端开凿法?什么

是竖井开凿法?看谁画得简单明确,与课文里的要求写的一样,画好了,小组内互相比一比,展示一下,再评评谁画的最好,看谁画得与课文里写的一样?经过这样一个过程,孩子们很准确地理解了什么是两端开凿法和竖井开凿法。

8、创设对话情境教学,让学生领略语言美

俗话说 “没有伯乐,就不会有千里马” 语文课堂中的阅读也同样如此。正如一句名言“没有人,艺术便是黑夜。”。在语文感知活动中,没有人,课文同样是黑夜。是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中对话式的感知活动,才照亮了课文;使课文发出夺目的光亮;反之,课文通过被感知拓展也照亮了师生阅读。师生进入到言语情境之中,进入到言语呈现出来的视野中,进入到设问答疑、互动交流的言语对话活动中,挖掘出课文的闪光点。这就是师生在情境教学中恰如其分地交谈,领略到的语言美的效果。师生间的对话答疑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对话情境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话,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构成了语文教学。所以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充分快乐的学习,让老师与学生在沟通对话中产生生命的共振,让师生之间呈现出真诚、平等的“你——我”关系,达到苏霍姆林斯基所期望的那种美好教育的境界:“教育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最微妙的互相接触”。

五、语文课外情境的创设

语文课文源于生活,语文本是生活的语文,教师在课堂中倾力创设情境,虽然增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动力,但是在课堂情景中,学生收集到的知识量犹如汪洋大海里的一叶小舟。所以,教师要把课堂情景创设随时随地地迁徙到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中去,这样活跃开放性的课堂才是真课堂。大自然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儿童,我们就顺乎自然,带着孩子与大自然广泛接触,让儿童回归大自然的怀抱中去,融入自然生活,利用儿童学习语言的经验,引导他们由近及远、由表及里地渐次地欣赏自然美,说说自然美。认真仔细的观察,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夏天的枝繁叶茂,秋天的果实累累,冬天的洁白无暇。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自然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把他们引入到生动有趣的自然活动场景之中,让学生通过对情境的感受和认知、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及讨论,牢牢掌握所学的语文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提供给了学生丰富的信息量,学生通过对情景的感知和认识,引起内心情感的共鸣和激烈的心理变化,学会去领略、品赏、思索。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生活、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才能创设出恰当的情境,通过情境教学中师生的互动交流,增进师生情感,让学生体验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情感。所以,情境教学方法能有效的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下载灵动、开放的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灵动、开放的农村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创设.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电子白板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电子白板灵动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各种电化教学手段走进课堂,确实辅助了我们的教学,代替了原始的黑板和粉笔,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变得有声有色。但是随着人......

    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反思总结

    小学英语灵动课堂心得体会 东城一小陈琏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许多教师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困惑:一节课自己认为备课充分,知识讲解透彻,应该有好的教学效果,而事实上呢?学生一个个无精打......

    初中数学教学论文创设生动情景,构建灵动课堂

    创设生动情境 构建灵动课堂 关键词:新课程 教学 情境 构建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

    姚淑艳 创设情境 实践语文生态课堂论文[合集5篇]

    创设有效的情境教学 构建语文生态课堂 长春文庙小学 姚淑艳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点出了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在语文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最大......

    农村小学语文作业开放新探反思

    对开放语文课堂作业的反思 隆昌县山川镇新生小学黄承宇 新课程“作业观”的基本思想或主张是:作业是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作业可以在生活中、在实践中完成,可以由学生合作完成......

    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促使生命灵动成长(共五则范文)

    构建和谐生态课堂 促使生命灵动成长 所谓“生态教学”是指课堂上教师、学生的和谐,使课堂成为一个有机的生态整体。基于对这个名词的理解,我认为:生态课堂,它是一种理论,不是方......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范文合集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创设问题情境》是我校承担的省“十一五”重点课题《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实效性的实验与研究》的子课题。......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建策略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创建策略 【摘 要】新课改提出创建高效课堂,这也符合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作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更应从农村学生的实际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