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阶段引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阶段引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的思考
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国际上开始有国家尝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1998年我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提出在国内推广“整合”的理念,再到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提供全新理念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十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信息化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成为教育信息化和新课程改革过程中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话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实践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通过对近年来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已有成果进行内容分析,结合日常教学中的实践体验,不难发现,高中阶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仅仅实现了呈现方式的变革,即过去是黑板、粉笔、教材,现在是多媒体教学,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方式并未发生本质上的改变。主要问题包括:
一、教师没有明确的整合目标,缺乏整合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现行的高考体制下,高中教师承担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因此他们大多固守传统教学模式,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会影响教学进度、分散学生注意力等为理由拒绝在常规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他们往往只在“公开课”、“观摩课”上使用演示文稿作为电子课件,或上网下载一些多媒体素材作为案例、或将辅材料上已有的练习题制作成电子版进行播放„„如此便是追随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潮流,响应了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号召。
二、学生的信息素养影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效果实现
虽然信息技术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有重要的应用,信息技术课程也从小学便开始开设,但不管是在哪个学段,信息技术学科都仿佛是一块鸡肋,他们很难得到系统、正规的信息技术教育。尤其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的地位不仅无法企及高考科目,更是被体育、音乐、美术等特长教育学科远远的甩在后面。面对信息技术课程开不够、开不齐,以及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的现实,信息技术学科对于很多高中学生来说犹如“熟悉的陌生人”。那些在生活中也很难接触到计算机的学生会觉得与学科知识相比计算机操作本身更有趣,而那些在生活中能够经常接触到计算机的学生,大多认为计算机只能够用来上网聊天和游戏娱乐。学生无法正确科学的认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将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为更好的推进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我们不妨尝试一些新颖的教学模式,譬如“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one-to-one technology-enhanced learning)是指每人拥有一件数字化学习设备,并能够运用该设备所提供的平台与资源,进行有效学习的理念、技术和方法。在现行高中教学中推广“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有利于:
一、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过程的深度融合
信息社会的高度发展要求教育必须改革以满足培养面向信息化社会创新型人才的要求,信息社会的发展已经为这种改革提供了环境和条件,因此教育信息化是教育面向信息社会的要求和必然结果。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信息技术很难真正融入教育教学过程,改变教学环境,引入全新的教学模式迫在眉睫。“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使信息技术不再只是教师的一个教具,而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学生能够在他们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中获取知识,而不是教师用精心挑选的案例创设一个不一定真实的情景,引导学生沿着教师的既定思路思考。“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也不是只能玩乐,是和文具、书本一样的学习工具。当教与学的双方都对信息技术有了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必定能够真正的融入教育教学过程。
二、落实新课程改革理念、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新的课程标准中提出:“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在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的确定上,课程内容的选择上,教法和学法的运用上,师生关系上,教学评价上都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要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需适时的给予学法指导,更多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学习,重点在于学生的学习参与过程与成果获得,而非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情景设置与知识讲授,如此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活动形式也不再单一。同时“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中,并在参与过程中有自主的思考、主动的探究,体现了层次教学。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中,信息技术不再仅仅是作为教师的教学用具,而是用来营造一种全真的教学环境,用来实现学生的自主探索,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资源的共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兴趣能够保证学生主动进行探索,自主学习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题,既提高了教学效果,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这是真正有效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真正落实了新课改理念,同时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在高中教学中引入“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困难:
一、环境建设难度较大
就当前的学校情况而言,实现所有学科的每节课都在“一对一”数字环境中进行还不现实。硬环境方面,《辽宁省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要求我省标准化高中学校生机比为6:1,即使目前全省所有普通高中都能达到此标准,与“一对一”数字环境建设要求还有很大的距离。除此之外,我们的软环境,比如说各学科的教学资源还并不完善。我们学科老师手里的教学课件比较丰富,但是有利于学生自学的资源库并不系统、全面,如果不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查找资源的范围,由学生自己到互联网上去搜索,会浪费很多时间,也可能找不到所需的信息,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对信息的筛选、鉴别能力,而且教师也要在日积月累过程中储备资源以供学生所用,这是一个过程,需要所有一线教师的共同努力。
二、学科教师教学难度提高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为学生营造真实的学习环境,将书本知识还原为实际生活中的事件;设置真正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习情趣的问题,并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完成学习。同时,传统教学中教师教学活动主要是讲授、点拨和答疑,而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中教师要侧重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另外,“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对授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对信息技术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196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阿波罗登月舱使用内存容量仅为63KB的自动控制计算机把人类送上了月球,我们现在可以轻松拥有一部相当于当时NASA所有计算机运算能力总和的电脑,却大多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中学生能否抵制住计算机强大娱乐功能的诱惑,正确的运用计算机促进学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的信息素养。另外,“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如果学生不能熟练的使用计算机,那么利用计算机辅助学习也无从谈起了。而如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水平,则是信息技术教育者要面对的新挑战。
如今,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加大对国内教育的投资,教育信息化是各国改革中的重要项目之一,“一对一”数字化教学对教育模式的创新注定其必将成为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如何在高中教育有效运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模式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第二篇:一对一教学模式
解析一对一教学模式
一对一个性化教学在国内兴起于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期,凭借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传统教育中破土而出并独树一帜,掀起了我国教育界的新革命。由于其内在的众多优势和独特的时代环境,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在国内遍地开花并硕果累累。一,一对一教学模式的由来
一对一教学模式源自西方的优秀教育理论。(1)认知教学理论: 认知教学理论认为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能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收到注意和被加工,在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学习的基础是学习者内部心理结构的形成和改组,而教学的目的也就在此。教学应着眼于儿童认知结构的扩展以促进认知能力,课程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均要围绕学生自身进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提倡运用发现法,鼓励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形成的问题,去套索只是的奥秘,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2)情感教学理论 :情感教学理论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真正的学习经验能够使学习者发现他独特的品质,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学习事物的深刻认识)的方式而获得的。“情景”“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份四大要素。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题,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利用探索法和发现法去学习知识。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是集众家之所长而应运而生是的一种新式教学方式,综合发现法,探索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等各种方法。
二,一对一教学的优势
一对一的学习生活不单纯是汲取知识,更多的是互相交流;不再是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多的是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人格社会化的完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是能力的培训者,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达成自身的专业化发展。1,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课程标准要求“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一对一的教学理念不只是“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更强调“教学”的双方,特别是学生在教学中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在教学中真正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他们在表达自己的需求。同时要学生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获得知识后的满足,提高自信心。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然后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景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构建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起到一个指导的作用。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在与学生一起探究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着自己的知识结构、完善自己的教育方法,在不断磨砺中成其锋芒。
2,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厚师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的家庭文化无高低之分,区别的只是我们自身喜好;学生能力无本质差别,有的只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因教师自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喜好把孩子简单归类,“有教无类”方能“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通过正面的接触或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特点是首要任务。用真诚的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面对每一个孩子,这是教师的职业涵养,能够帮助树立学生的信心,纠正出现偏差的行为。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互动共进的教育教学氛围 一对一的教学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同时老师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听课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这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这种教师点名,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以语文教学为例:
(1)为每节课谱上“序曲”,开展“一读一说”活动。
即每节语文课前安排诵读和一分钟谈话。一读——经典诵读,一说——自由谈话,说话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这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表达,也不失为训练全体学生“听”的良好方法。
(2)为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奇感“保鲜”,不断调整学习形式。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课堂本身又是一个充满灵动的过程,许多环节可以课前设计,却不能完全照本宣科。选择那种教学方式和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始终与教师自觉互动,能够体悟到“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为备课而背课,根据学生课堂的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使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鲜感保鲜。(3)为提高学生专心听讲的积极性,“避重就轻”,迂回引导。
对学习习惯欠佳的孩子,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逐步改善其听课习惯,以委婉的方式和积极的信息刺激来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这样有趣的游戏式的提醒比单纯的说教灌输有用得多。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其在教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也正是这些的独特使它为人们所称颂。
(三)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应用广泛,由曾经的点状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在教育机构,学校等实地应用,也涉足于远程教学领域。传统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受到时间,资金和设备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利用QQ构建的一对一远程教学平台解决了这些问题。由此看来,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是广大的!
第三篇:一对一教学模式
百家学苑一对一教学的优势
一、什么是1对1教学
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是针对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并由每个学生所配备的教学团队加以实施执行,包括一位专业教师+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个性化教育专家+学习管理师,通过全方位、策略性的辅导,不仅使学生掌握一种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改善不良学习习惯,稳固提升学科知识,而且在树立自信,完善人格、为人处事等方面均得以提升。可以说,1对1教育是一种全方位专业服务学生的课外辅导体系。
“一个学员享有一套教学方案,一个教学团队服务一个学员”,最大程度尊重和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
经实践证明,1对1教学能有效地解决学生各种学习问题,迅速提升成绩。
辅导亮点 1. 采用适应个性化教学的校本教材----特色讲义
“特色讲义”是集教案、学案、笔记、作业、测试题和复习资料为一体的师生共用的教学文本,使教学合一的一种校本课程。
“讲学稿”体现了以下六个原则: ① 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学服务; ② 导学性原则:为学生的学提供基本思路; ③ 探索性原则:既重结果,更重过程,让学生通过参与过程,探索知识,培养学生能力; ④ 层次性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有一定梯度,有一定层次; ⑤ 开放性原则: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使教学返璞归真,开拓学生视野,体现由教材是学生的世界,转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材; ⑥ 创新性原则:个性化教育的根本是创新,创新能力是学习成败的关键。
2.采取人性化的教学方法: 概括为“尊重、肯定、鼓励、启发、引导、强化、模拟、教育”十六字。首先是尊重,尊重学生的个性,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其次是肯定鼓励,帮助学生树立面对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其三是针对不同的学生寻找不同的启发和引导方法,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其四是针对中高考进行强化和全真模拟,促使学生取得良好的成绩;其五是教学生做人,把学生培养成积极向上的人,这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积累了大量学生学习案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了一套独创的“道尔个性化学习能力提升方案”。
1对1辅导模式
一个机构管理一位学生
龙文“1对1”是指一个教育机构对一名学生的辅导,个性化辅导除了能够在较短的时间迅速提高学生成绩外,更重要的是在个性化教学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培养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一个真正适合的学习方法,培养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优秀教师才能把学生有限的时间用到学习的薄弱环节上去。这种个性化、人性化的辅导方式体现出龙文学校对每位学生个性的尊重。
一套教学体系服务一位学生
龙文的“1对1”个性化辅导,是“诊断课”—“个性辅导”—“定期诊断检测”—“个性辅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着的体系。
“诊断课”:每位来到龙文的学生都会和辅导教师有深层沟通,通过语言表达、解题思路、行为方式等个别化特征,龙文教师系统把关、综合评定,会对学生有一个初步诊断,以便制订适合个人的高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计划,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实现教学目的,这样能更快、更效率地实现学生参加辅导的目标。
“个性辅导”:由专职教师对一个学生进行的综合辅导,包括学习方法、学习态度、课程归纳、重点总结、疑问解答、心理指导等多方面。整个个性辅导的过程,就是纠正学生不良学习方法的过程,能充分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龙文教师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使之由被动学习向主动思考转变,态度的转变,决定了对一个学生的最终辅导成效。
“定期诊断检测”:一个学习周期做一次辅导总结,由龙文教师掌握,可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制订辅导周期计划,辅导总结可以通过学生考核和师生沟通来完成。定期诊断检测是检验“1对1”个性辅导效果的有利途径,对个性化辅导起到监督反馈作用。
一个教育理念成就一位学生
“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综合教育”是贯穿龙文“1对1”的中心理念。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社会教学背景下,学习成绩高低仍是检验教学质量的一个标尺。一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和管理模式,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财富。龙文学校校长杨勇认为,学习成绩就是学习能力的一种体现,1对1个性化教学的根本,就是找出学生的学习问题,遵循因
材施教、提供量身定制的学习方法,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一个教师团队辅导一位学生
学习计划和辅导策略能否落到实处、取得良好效果,教师是关键,尤其对于1对1个性化教学来说,教师的水平如何直接影响对个别学生的辅导效果。龙文的师资团队由教育咨询师+心理专家+学习管理师+一线教师+重点校特高级教师+把关专家组成。经过多年地发展和沉淀,龙文学校已经形成了严格的教师选拔标准:毕业于重点师范类大学、有多年丰富的中、高考班教学经验、在各自专业领域有所建树、有独特的教学辅导方法、讲课生动形象使学生记忆深刻等等,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地为龙文的名师体系严格把关。龙文学校以年薪12万高薪选聘教师,在老师的选择上门槛非常高。目前,年轻教师占师资队伍总数的80%,初
三、高三的教师全部来自市区重点中学初、高中毕业班。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与独创的教学模式相融合,成就了龙文名师单科提分30—100分的优秀记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师指导,每学科选择一名专业教师,由专业教师为其制订详细的学习辅导计划,充分合理安排学生各科学习时间。正值新课改政策实行之时,龙文学校教师团队改臣换代,聚集有新课改经验的一线在职教师、能洞悉新课改政策下考试辅导方向的高经验教师,学校组织教师教研团队,聘请教育部专家进行教师培训,竭力打造课外辅导培训领域“新课改专攻教师团队”,结合学校教学,拓展课外培训方向。掌握第一手考试资讯,为学生考试冲刺保驾护
二、1对1教学的优势三、一对一的学习生活不单纯是汲取知识,更多的是互相交流;不再是枯燥无趣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感受学习的快乐;学生的成长也不仅仅是知识的累积,更多的是身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人格社会化的完善„„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还应是能力的培训者,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信念的塑造者,并在此过程中实现人生的价值、达成自身的专业化发展。
2,充分尊重学生的能力差异
教学是师生互动的,“在教学互动中提升质量”是关键,“充分挖掘每一个孩子的潜能”是目标。要努力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厚师德”,充分尊重每个学生的能力差异。学生的家庭文化无高低之分,区别的只是我们自身喜好;学生能力无本质差别,有的只是发展方向和水平的差异。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最棒的,每个孩子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道路。不因教师自身的文化背景产生喜好把孩子简单归类,“有教无类”方能“因材施教”。每个孩子都是一本书,是一朵需要耐心浇灌的花,是一支需要点燃的火把。他们的心理脆弱,情绪易波动,所以通过正面的接触或从家长那儿了解孩子的特点是首要任务。用真诚的微笑和期待的目光面对每一个孩子,这是教师的职业涵养,能够帮助树立学生的信心,纠正出现偏差的行为。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创设互动共进的教育教学氛围
一对一的教学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同时老师可以时刻关注学生的上课听课情况并作出相应的对策。这有别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这种教师点名,学生回答的方式,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机会。以语文教学为例:
(1)为每节课谱上“序曲”,开展“一读一说”活动。
即每节语文课前安排诵读和一分钟谈话。一读——经典诵读,一说——自由谈话,说话内容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自由选择。这些集知识性、趣味性、挑战性于一体的活动,既训练学生的表达,也不失为训练全体学生“听”的良好方法。(2)为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奇感“保鲜”,不断调整学习形式。
朱熹说过:“教人不见情趣,必不乐学。”课堂本身又是一个充满灵动的过程,许多环节可以课前设计,却不能完全照本宣科。选择那种教学方式和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能够始终与教师自觉互动,能够体悟到“一千个读者心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为备课而背课,根据学生课堂的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始终将学生的需求摆在首要位置,使师生互动过程中的新鲜感保鲜。
(3)为提高学生专心听讲的积极性,“避重就轻”,迂回引导。
对学习习惯欠佳的孩子,采用正面引导的方式,逐步改善其听课习惯,以委婉的方式和积极的信息刺激来提高学生倾听的质量,这样有趣的游戏式的提醒比单纯的说教灌输有用得多。一对一的教学模式有其在教学方法上的独到之处,也正是这些的独特使它为人们所称颂。
(三)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发展
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已应用广泛,由曾经的点状发展到如今的面向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同时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在教育机构,学校等实地应用,也涉足于远程教学领域。传统的远程教学支撑平台受到时间,资金和设备的限制不能很好的发挥其优势,利用QQ构建的一对一远程教学平台解决了这些问题。由此看来,一对一教学模式的发展前景是广大的!
什么是1对1个性化辅导
航
第四篇:一对一数字化教学设计(圆的周长)
一对一的数字化学习
《圆的周长》是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我们是以博客为载体上的课。
整个教学流程全部放到教师博客上,学生人手一机进行学习。这样,学习进度完全由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的时间拓展为全天制的学习,孩子们课上学不完的可以回家完成。
教学流程具体设置如下:
1、考察(主观考察和客观考察)学生学前的已知水平,帮学生找出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激发学生对新知的需求。学生以自我评价的形式发表到博客评论区,老师可以直观看到每个孩子的水平和需求。同时,孩子们还可以以回复的形式进行网上答疑。
2、导入情景问题(400米赛跑时,运动员为什么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激发孩子的兴趣。孩子依照量规针对问题发表评论。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及写作能力。同时,评论区就相当于一个智囊袋,25个孩子集思广益,比几个人的小组交流更加充分,更加丰富。
3、集体交流。将他们所思所想进行集体交流。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学生学了知识后总有表达的欲望,这个环节,让他充分说出来。
4、评选最佳评论,将最佳评论在博客上展出。鼓励孩子们认真思考,同时孩子的家长、亲戚、朋友都能看到。让孩子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
5、每日小结:写写自己对情景问题的思考。写写自己的收获,疑惑、还想知道的知识等等。发表到评论区。老师可以及时看到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动向变化。便于及时有效地调整教学流程。以及对个别学生的个别帮助。充分体现了个性化。
6、将知识点的学习渗透到每一个跟生活相关的小情景上(如何得到不同圆形物体的周长)。让学生在处理小情景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进行学习。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发表到评论区。每个人都有机会说话,而且是说自己对问题的思考。
浏览评论区的评论,自己看不明白的可以结对交流一下,说说每个方法的利弊。
8、每日小结:
1、结合自己当天所学,继续完善“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问题思考。以便于形成自己的方案。
2、小结自己当天的收获、疑惑还想知道的知识等等。发表到评论区。便于大家交流。
9、关于周长公式推导的学习。链接flash、ppt、word进行辅助学习。介绍公式推导过程和π的背景知识、趣闻。有了这些丰富的资料,学生的学习变的很轻松,很有趣。学生自己掌控Flash的快慢和ppt的切换。完全根据自己的程度进行学习。
10、学完后进行小测(包括基础题和拓展题)并给出参考答案。给不同的孩子不同的练习,做到练习的个性化。
11、每日小结:
1、结合自己当天所学,继续完善“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问题思考。以便于形成自己的方案。
2、小结自己当天的收获、疑惑还想知道的知识等等。发表到评论区。便于大家交流。
3、就自己感兴趣的题目说说思路。
12、完善“不在同一起跑线上”的问题思考。最终计算出前伸数。整理思路,按照量规完成方案(这个方案可以是如何计算出前伸数。也可以是怎样画一个200米的跑道。或者其他相关问题)
13、方案展出。评比。
各种各样的支架(有flash、ppt、word、还有纸质表格)在流程中处处可见,孩子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和兴趣或用,或不用;或细读,或浏览;或自己读,或结对说。
孩子们很喜欢这样的课堂,大家都抱怨课上的时间溜的太快。晚上9点半了还在发表评论。有的孩子看到别人有疑惑,就积极的回复了,说的还头头是道。
精英未来学校
第五篇:阳春小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教学设计 高坝镇阳春小学 铁金山
学习类型:数字化课堂教学整体设计 学习内容: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数学)
所属学科:数学 适用年级:五年级 对应教材:北师大版 数学 五年级 下册 覆盖范围:一节课 所需时间:40分钟。概述: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体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是学习体积知识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体积计算的基础。教材以体积拼图等一系列活动为素材,将与体积单位的有关知识巧妙地串在一起,使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知识,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涉及学科:信息技术、探究性学习、数学、社会实践 学生的前需技能:
面积、长度单位的有关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机初步操作知识。学生学习目标:
1、主动探索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换算(知识与技能)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探索物体体积大小的过程,体验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发展空间观念。(过程与方法)
3、在探索体积单位换算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课程标准:《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探索体积单位换算的时候,学生可能会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动手操作,也可能利用公式直接推导,对学生出现的多种情况,本课教学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为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一对一数字化环境应用的重点: 个性化学习:学生在得到本课学习目标以后,利用手中的资源,可以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新知识,并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应用。
重点使用的工具和平台: 多媒体课件:推导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让学生直观形象的理解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学习过程:
1:回顾知识,小结单位换算方法;(1)、长度中有哪些单位、有什么关系?(操作1)(2)、回顾换算方法:(操作2)。
2、动手操作,探究学习: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进率。(1)、出示目标(操作3)。
(2)、操作4:师生互动,探索立方米和立方分米之间的关系。
3、举一反三,学生自主尝试探索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之间的进率、及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操作5、6)
(1)、学生先利用手中的多媒体,用自己的方法学习。
(2)、交流学习过程,重点出示老师的认识过程,与学生分享。(3)、练习(操作7—8)。
4、师生小结,梳理学习内容。操作9—12。
5、巩固练习,加强知识转化能力。操作13—18。
6、交流小结:操作19。所需资源:
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五年级下册数学、配套练习册、学习工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评价:
1、对学习过程或活动: 本课尝试采用 “自主探究式”教学模式,贯穿“实验-发现-验证”的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新的教学价值观,这也是贯彻新课程标准的充分体现。在探究、发现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和动脑,获得了感性认识。并经过启发、讨论和独立思考,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了体积单位之间换算的方法。
2、对学习成果:由于学生队数字化教学兴趣很浓,再加上教师设计的操作直观、趣味性强、可操作性好,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学习效果很好。
3、其他评价:部分学生对学习过程不够主动,导致不会总结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