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以人为本 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最终版)

时间:2019-05-13 01:10: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立足以人为本 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立足以人为本 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最终版)》。

第一篇:立足以人为本 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最终版)

立足以人为本 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之路 赤峰市松山区哈拉道口镇第一中学:陈立斌

新课程实施以来,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我,在教学实践中,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以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为宗旨的教学理念,着眼于学生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真正让学生的素养得到优良的发展和提高。十几年耕耘,十几年的收获,在课程改革工作中,有了一点成功的体会,回顾艰辛历程,印迹依然清晰:

一、坚持“理论研究-----实践内化-----素养培植”的探究机制:

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教师要走专业化道路,我深知:自己差得很远,因而,不断进取,努力提高才是最好的弥补方法,在十几年的课改历程中,我以课程改革为落脚点,着眼于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模式的更新,确保以立足 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的课题研究有效开展,努力探研现代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形势下的有关课程改革的文件精神,并努力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而改变了以前陈旧的教学模式,更新了原来陈旧的教育教学观念,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研训一体,掌握了一些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提高了教育教学技能,树立了新型教育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质量观、评价观。尝试用渊博的学识,高尚的人格魅力及高超的教育技能,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审美,学会做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课程改革的整体发展。

二、坚持“以人的发展为本------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为魂-------教育和管理两线并举为纲”的学生管理理念: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体现出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能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 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意识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一点具体操作是两个“坚持”:

1、坚持“以人为本”的育人原则:以人为本,就要求我们对待学生要“一基三发”,即:以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为基本点,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展学生的良好 的个性、发掘学生的价值。从而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以人文关怀为本,以培养学生端正的态度、健康的情感、正确的价值观为魂,将教育与管理有机的统一在行为操作中。

2、坚持课程改革的正确导向 :深入改革,开拓创新,改革教法,努力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让先进的“三主教学、创新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等思想理念及“自主合作探究、研究性学习”等学习方式成为教学发展方向的航灯,使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找到本位,自主的,能动的在德智体美等方面都有所提高和发展。为达此目的,我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研究,创建实施了“语文三维整合教学模式”取得了较优的教学效果,得到了区教研室,市教科所等有关领导和专家的好评,这一模式的创建与运行,是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更是我校深化课程改革的助力器,具体操作如下:

自2003年9月,我带领语文组全体教师开始对学生情况调查及相关理论研究,确立了教科研课题的研究主体是“改革教学模式”,先后探研了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建构论、语文教学模式构建论、校本开发理论、活动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创造性教育理论、科学学习心理学理论等,为教育科研课题的构建储备了理念根基,2004年9月预案生成,先后构建、实施了子课题:“语文阅读三维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语文课题活动设计与实施”和总课题:“语文三维整合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自2005年3月,在我校全面铺开、研修、矫正、完善、提高。此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是我校一次深入的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它是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结晶,更是整合语文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实践性,有强有力的理论支撑,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和建构理论,我撰写的关于此模式的实践论文《新模式下的语文素养培养策略》于1995年获自治区级二等奖,在自治区教研室组织的课程改革汇报课中获一等奖。此模式的操作方法及呈现出的教学效果有以下几点: ⑴第一子课题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指导:初读阶段主要是引导学生对文本“整体感知”。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以单元整体阅读方式为主,解决第一层面上的问题,写出自学小结,通过汇报、交流、信息整合、促进提高,实现学习目的。教师的导引功能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自学提供资源,包括时间、环境、资料以及一切有利于学生自学且又能实现的辅助。研读阶段是对文本的亮点进行探究。由学生合作完成,以篇为单位,从内容、主旨、结构、写作技法、质疑问题、精句赏析、语言揣摩等多个角度研读,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修改完善矫正自学小结,形成研读小结,汇报交流,信息再度整合,引导学生形成认知建构。教师的导引功能,体现在为学生进行深 层次的研究提供资源辅助,这种辅助是多角度的,如方法导引、资源保障、搭建平台、设置情境、关键点拨等。结读:主要是拓展迁移。师生共同完成,针对学生汇报小结中提炼的信息及教师对文本钻研 发现的预设目标或问题,对学生的掌握水平、认知建构情况进行评估、补充、矫正、提高、内化、积淀。

⑵第二个子课题“语文课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的基本模式及操作指导:设计实施了语文课题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基本设计的操作及指导:语文课题活动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语文综合性学习和语文活动。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部分:自设项目。包括成语接龙、病句门诊、词语链接、智猜谜语、对联研究、情境对话、诗文对接、名言赏析、古诗配画、画面配文、广告设计、悟意写诗、主题歌词收集赏析等。这部分的操作主要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 自选项目活动,并形成系列材料。

第二部分:教材“综合性学习”项目。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帮助学生设计出全部或部分活动内容及程序,逐步放开让学生自己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的导引功能体现 在:方法的指导、内容的选择、程序的协编上。

第三部分:与阅读同步的语文活动。为了给学生以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深刻的个性体验,也为了语文三维目标的有效实现,设计此活动。第一:知识荟萃。以单元为单位,整体通读课文,完成第一环节“知识荟萃”。即:逐篇读文,标注生字、生词、难懂的句子,重视文体知识的理解,重视其他知识性内容的发现与标识。然后,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整理记忆,以求内化。第二:感悟火花。以篇为单位,进行小组研读。完成第二环节“感悟火花”。即:写出研读小结。第三:寻美赏析。根据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与感悟,选取优美的句段赏析,写出赏析文章。第四:质疑集锦。将自己自读或小组研读过程中没有能够自主解决的问题,整理出来,以求解决。第五:主题板块。针对某一 课题,自选角度进行同类搜集整理。第六:个性飞扬。结合文本,自选角度和内容,展示自己的个性,如美段背诵、诗文创作、修辞赏析等。第七:创作天堂。仿 写、写作等自我创新作品。以上几个部分,即是内容,又是环节导引,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力从中选取适合自己的内容操作,每个单元设计汇报课,交流整合,修正内化。

⑶主要成果:“语文三 维整合教学模式”的实施主要表现出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a、抓住学生的认知规律发展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 素养。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我们做教师的首先要知道:学生自学能力发展的线型轨道。这一线型轨道的内容包括:对文本整体感悟、理清、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而这一线型轨道的发展又呈螺旋性上升性。也就是说,学生自学能力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上的能力包括:把握文章大意、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揣摩语言、筛选信息、发表见解、初步评价等;第二层面的能力主要是:综合语体和文体的阅读能力;第三层面包括:学生 欣赏文学作品 能力、议论能力、进行自我创作能力等。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教师本着由低到高,由认知内化到理解运用的原则,即遵循线型发展规律又注重螺旋上升,从而有力的使学生能力的三个层面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得到合理 的训练,使这三个层面的能力呈立体型构建,三维的螺旋上升。

b、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的语文实践操作。过程和方法是三维目标的一个重要指标。也是以往教师所最易忽视的,语文三维整合教学模式特别强调了这一点。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经过初读感知、研读深化、结读积淀三个阶段,以自学小结的形式展示学习成果,对自学成果的汇报和交流,整合了听说读写评赏悟等各种能力训练目标。体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的双向训练思想,使学生“三维”水平循序提高。实现了将大部分时间还给学生的设计 理念。c、体现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种教学模式尊重新课标精神和新教材编排思想要求,是一种科学性较强,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的模式,它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强调为学生提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核心;强调重视学生搜集处理使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强调自主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并 通过交流合作共同提高语文能力。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和方式上都有了质的改革,适应了新课程改革的需要。d、让文本的重要特点得以发挥。这种教学模式体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又是掌握方法、体验求知情感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人文修养不断得到提高,情趣不断增强,学生“好之学且乐之学”。e、使文本的示例功能能够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通过自主的感知、体验、品悟。从而打破目标界限,从文学大师、思想大师身上获取精华,与他们进行心灵沟通,以利“知、情、意、行、能、价”的综合提高,在多民族、多国家、多文化、多风格、多思想的教材文本中,让学生打破原来狭小的圈笼,放眼大世界,领略中华民族悠久的传统文化,灿烂的现代文明风采,同时从作品中感受伟大心灵的波动,领略人与世界的奥秘,提高素养,丰富内心世界。完全把教材当作认知国际文化的桥梁。

f、创设语文课题活动的主要依据是课程标准有关理论和新课程改革精神,它有助于学生学习语文情趣的激发和培养,有助于将“学语文和用语文”有机结合,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整合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规律,整合了活动教育理论、创造性心理学理论、创造性教育学理论,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创造能力。到目前为止,由学生自主组织的“语言小医生”、“日记宣讲”、“读书汇报会”、“成语接龙”、“古诗配画”、“主题歌词收集赏析”等活动以成系列。

三、坚持“课内外一体------参与展示融合------培养成就感”的训练原则:

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读书”,而真正落实这一思想的手段与途径未必仅靠课内文本能实现,因而为学生搭建参与展示的平台,力求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有成就感,就成为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我具体是这样做的:

1、“拓宽渠道,搭建 展示平台”:加强博览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鲁迅先生曾说过“爱看书的青年,大可看看本分以外的书,即课外的书,不要只将课内的书抱住”。其原因就是语文学习不能过于局限于课本,局限于狭窄的范围里,造成知识贫乏,思路狭窄,缺乏想象,发挥不了应有的水平;实践表明,语文读、写能力的获取,重要途径还是学生自己通过广泛的课外阅读。广泛阅读,能够培养阅读兴趣,扩大视野,开拓思路,发展智力,提高读写能力和鉴赏水平。在文学社活动中,我们鼓励学生突破课本框框,走出课堂,开辟课外阅读这片新天地,开辟创新思维的活动空间,并精心设计写作训练,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学生的读写能力和文学水平得到了有效的提高,真正使语文学习“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进入良性的循环。

2、“激发写作兴趣,培养成就感”。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学生大多把写作当作一种负担,苦不堪言,而在文学社的创作活动中,社员们一改课堂作文愁眉不展的痛苦模样,焕发了极大的创作热情,修改不厌其烦,撰写一丝不苟。当看到自己的文章和姓名变成了铅字,他们信心倍增,欢呼雀跃„„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和成就意识形成了他们创作的巨大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阅读和写作的兴趣的培养是文学社工作最重要的任务,其意义已经远远超过“提高作文水平”、“传播文学知识”的办社目的。我校的“小河文学社”为广大会员提供锻炼和展示的平台,我曾多次组织学生进行文学交流及探讨,让喜欢文学的同学真正体会到文学创作的快乐,体会到文章发表后的喜悦和成就感。我也曾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作文竞赛,如参加“文苑杯”竞赛,有几十名学生获了奖,并在文苑周报上发表,参加“语文报杯”比赛,又有十几名学生获了奖。

四、积极效应: 几年来,我在语文教学改革的路上艰辛的跋涉,终于有了良好的改革 效应,虽然这是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果,更取决领导正确的决策和支持,但本人的努力也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良好的效应,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的变化上:

1、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过去学生的学习方式是重知识结论、轻形成过程;被动应答多、主动参与少。现在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突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主动的、积极的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和研究性学习成为主要学习方式,学生有了“我也行、我能行、我很行”的体验和感受,语文素养更有益于形成提高。

2、教师教学方式的变化:过去那种相因沿袭形成的“呈现-----接受”模式决定了教师重内容分析而轻语言学习,表面问答多而启发思考少;现在教师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导引功能,更重视自身素养的提高,有了教师专业化的理念,重视“授生以渔”教学原则的体现。

3、语文组及学校的变化:语文组全体教师在这次改革行动中,都有了显著的变化,理论水平提高了,教学观念先进了,教学技能提高了,在2006年,我们组被松山区教育局评为先进教研组,语文组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改革对学校整体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从领导到教师,都 充分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并开始重视了教科研,于2004年我校被确立为市级教科研基地。

第二篇: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关沮中学十年课程改革总结

十年来,在区教育局及教科院的精心指导下,我们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十年的改革实验,我们对课改的认识由抽象、粗浅逐渐到具体、深入,课改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舞台,新的天地,变革了教师的教育思想,推动我校的教学改革。“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我校的课改工作稳步发展、有序推进,取得了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课程改革初见成效。“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这句话可以说比较全面地概括了我校十年的课改工作,也体现了我校课程改革总体思路和发展方向。

我校的课程改革总体来说是依托三次课题实验来展开进行,即2002年至2005年的“十•五”课题实验——《农村初中“研究性学习”策略研究》,2008年至2011年的“十一•五”课题实验——《依托教学案例,优化学生学习品质》和2012年开始的“十二•五”课题实验——《依托导学案,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这三个课题实验很好地体现了我们从认识课改,到研究课改,再到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也体现了我校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总体方向。

回顾这十年的课改路程,既可以看见我校教师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探索和创新的历程,也可以清晰地理出我校在课改实验中规划和安排的科学痕迹。总体来说,我校的十年课改大致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全面动员,提高认识,加强指导。

为了确保新课改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我校在课改之初就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职责,将课改工作从实处抓起。学校组织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对教师作了全面动员,广泛宣传了课改的目的和课改实验的意义,以形成课改实验的良好氛围。成立课改领导小组和课改指导小组。以历任校长为组长,以副校长为副组长,以科研、教务、德育、总务主任为成员组成课程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负责课改的决策和协调,抓课改的管理和实施。以教学校长为组长,以科研、教务主任和各教研组长为主体,并挑选了一批教育观念新、教学技能强、工作责任心强的教师成立了课改中心小组。每个教研组各自明确职能,为课改实验提供了组织保障,确保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展。

在课改启动之前,学校采购了以新课改为主题的相关指导书籍,并且把书分发到每个教研组,开展全员性的读书竞赛活动。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写读后感,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读书心得交流活动,并对教师的读书心得进行评比,给予表彰。通过读书活动,教师们的理论素养得到了提高,同时对课改有了一定的认识,为课改的启动打下了基础。

二、学习课标,转变观念,提升理念。

新课改的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教师观念的转变是课改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交流学习放在首位。要搞好课改,首先要解决教师的认识问题,只要认识到位,转变了观念,就可以将课改顺利推行。学校首先抓好通识性培训,为教师购买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册,要求教师提前学习课标、解读课标,了解课改的基本要求,并且规定在每学期的教研组活动至少组织三次对课标的学习、讨论和交流活动,做到人人对课标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其次学校利用每年寒暑假的时间,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通过请专家讲座、组织教师观看光盘等方式培训教师。学校还多次派出有关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区、市、省级的课改培训。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市组织的各种课改活动,提高教师对课改的认识。

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观看有关课改的专题讲座录相及课改示范课录相,积极组织教师外出学习、听课,让他们接受外界的新思想,把握课堂教学新脉搏。并规定每位教师每周至少听同年级同科教师1-2节,并间周在备课组举行教学研究课研讨活动,通过解剖案例来不断改进教学方式。科研处、教务处每学期组织教师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比武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次展示课。这样教师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相互促进,既充实了教师的教学理论,又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

三、以课堂为主阵地,提高课改实效。

课改在教学活动中实践的主阵地是课堂。“打破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推动新课程改革,接受新的教育革命的洗礼。”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为使课改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实际,我校在每学期期中和期末考试前分别开展一次教学观摩研讨活动,组织教师上好公开课,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深入探讨教学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践,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积累经验、提高课改的实效。

实行课程改革后,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认真实践探索。他们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平台。课堂气氛较之以前面目全新,学生的反映强烈,认为老师们的教学灵活了,生动了,有趣了,愿意积极参与师生互动。家长也反映学生对学习兴趣提高,对学习有了热情,并主动的开展课外各种学习活动。

四、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改中,我们积极鼓励教师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课改初期,结合“研究性学习”,我们组织教师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探索,组织教师开展“学案教学”的探索。并且以实验学科和实验班级为主体,进行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对实验中取得的成效在全校范围内推广,并在全校推行“学案教学”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两种主要创新教学模式。

课改中期,我们除了进一步完善已有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和“学案教学”模式外,我们积极寻找新的有效的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优化学生的学习品质,我们除进行教学安全解剖,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外,我们主动地借鉴课改名校的经验和作法。为此,我们组织教学管理干部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导学案”下的“三•三•六自主学习模式”,回校后组织教师进行“导学案”授课的实践和探索。为了更好地改进课堂教学,真正学会使用“导学案”授课,我们多批次地组织教师到荆州市北门中学观摩课堂教学,学习“导学案”授课的方法。

课改后期,为了摸索出有自己特色的“导学案”课堂教学体系,我们再次组织教师赴山东杜郎口中学和山东昌乐二中考察学习,并将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引回我校。我们组织教研组对引回的“271导学案”和“三段六步式”学习模式学习讨论,在运用中改进,以求探索出适合我校学情的“导学案模式”和评价体系。

五、加大课题管理力度,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为了让课题实验落到实处,真正让教师从课题研究中得到发展。我们加强对课题实验的管理,从管理中落实课题实现,从管理中督促教师发展提升专业能力。学校建立“课改领导小组——教研组——任课教师”的管理体制,加强科研处和教务处及教研组考核评价教师的职能。我们要求教师以年级组和教研组为单位开展教学研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集体编写“导学案”,共同研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同时科研处和教务处组织骨干教师,参考名校资料,结合我校实情,设计出“导学案”评价标准、“导学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标准,对教师们的日常工作进行量化考核,以此来督促教师将课题实验与日常工作结合。

课改需要探索,也需要总结。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课后积极写教学反思性,不断总结课改经验。学校定期召开课改实验专题研讨会,交流课改实验的经验、体会与困惑。每学期末,学校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写出教学工作总结,每位教师写出教学总结。同时要求每位教师上交一定数量的优秀课改案例、反思及课改论文。

岁月,在悄然流逝,课改,已深入人心。今后的课改之路还很长,我们决定以“奠定学生终身发展”为理念,采用“主动适应、追求发展、以和为美、以生为本”的策略,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最终实现“创沙市北区窗口学校”的目标。尽管这条路还很长,也充满了艰难曲折,但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全校师生努力,这个希望一定会变成现实。

沙市区关沮中学 2012年11月12日

第三篇: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立足课堂教学改革,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仪陇县来仪小学校

一、当前教育课改的背景及趋势

近年来,课堂教育改革风起云涌,如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模式,昌乐二中的“二七一”模式,教改名校的探索与举措、成绩与经验,令人振奋。反观我县广大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学问题重重:一是新教学理念滞后,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重讲授、灌输,轻自主、探究,重知识、轻技能;二是教学方式呆板、枯燥,遏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抹杀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沉闷,学生思维凝固,参与度不高,教学效率低下;三是过分关注分数,大搞题海战术,挪用课外时间,增加学生负担,而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极关怀。四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自主性差,学生不善于沟通交流,封闭自卑,不接受他人意见。五是学生知识面狭窄,获取知识能力低下,学习习惯差。不争的事实让人警醒,我们必须改变这费时低效、沉闷枯燥的课堂。作为初中数学教育工作者,凭着职业使命感,凭着对教育的热切和执着,我们走上了初中数学课堂改革的征途,力求构建数学高效课堂。

二、我校课改模式的构建

(一)、研读理论,潜心揣摩

任何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都需要理论的支撑,都是在汲取消化前人实践成果基础上的深化。为此,我们通过报刊、杂志、网络等多种渠道,阅读《建构主义》、《多元智力》、《尝试教学法》等理论专著,剖析课改前沿学校的办学思想和课改经验。我发现他们特别注重学习自主性和课堂开放性,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遵循了教育规律,契合了素质教育理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我确定“先学后教”为课堂着眼点,以小组合作为平台,实行“363”自主导学模式。

(二)、改变课堂,亲历实践

1、宣传动员,增进师生认同,营造课堂模式改革良好氛围 首先进行了课改宣传动员,介绍社会的发展趋势,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要求。同时,也谈到传统教育的弊端和存在的问题,更绘声绘色介绍了很多学校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在此,提出了三线三疑六步课堂模式改革的设想,讲述了新教学模式意义,从而取得师生的认同。

2、合理分组,搭建课堂模式改革平台

(1)、科学分组:合作小组的人员搭配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爱好、性格特征、性别等差异进行分组,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AA/BB/CC)三个层次的学生。组内异质为小组成员间的互相帮助、互相促进提供了可能,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创设了公平竟争的宽松环境。设定6人为一小组,小组长由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和合作意识的学生担任。(2)、合理分工:组内设置学习组长、纪律组长、卫生组长、作业组长、汇报员、记录员。学习组长是组内的核心,是小组的精神领袖和学习榜样,负责安排和督促组内活动和任务。纪律组长具体负责小组成员的按时到校,本组课堂纪律和讨论秩序,避免出现偏离话题的现象,做好记录,同时代表本组举手争取展示机会;作业组长负责该组同学按时记好作业记录,督促按时交作业,并对作业质量负责,督促作业不合格的小组成员按时完成补写;卫生组长,负责本组的值日分工和检查督促,保持本组区域的卫生整洁。记录员的职责是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内容记录下来。汇报员的职责是将本组合作学习的情况进行归纳总结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汇报。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所有的成员都承担着一定的责任,每个人在小组的学习以及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其结果不仅对个人负责,同时也是对小组负责。

(3)、小组文化建设:每个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组徽、组训、组歌。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小组成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小组合作规则。小组合作中要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人管,人人能管人。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间的竞争,形成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格局。

(4)、小组培训:定期对小组长培训,加强互助意识的培养,加强团结意识的培养,让组长学会帮助差生、教会差生。对成员展开了分层和集体培训,主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能力。制定了一份《小组合作学习指南》,人手一册,定期学习。

(5)、小组合作学习评价 小组合作学习的动力核心是竞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之所以先进,在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于小组之间和同一小组之内而言,就是在学生和小组之间要展开竞争。所以,建立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和评价方案是非常重要的。我制定了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方案,评价内容包括:学习成绩纵比,课堂行为横比。我们采用组内自评和班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班级委员每天考核小组的课堂行为,根据小组每周积分评选周优秀小组、优秀小组长。组内各组长每天考核组内成员,根据组员每周积分评选小组之星、帮扶之星。每期评选一次最佳小组、最佳小组长、最佳小组之星、最佳帮扶之星。每周的小组课堂行为考核积分纳入小组成绩评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3、改变传统课堂,奏响课堂模式改革美丽乐章 第一步,激情导入、展示目标。用生动的情景和饱满的精神面貌导入新课,然后出示本课目标,目标里有学习内容、重难点、学法指导、时间限制。

第二步,自主学习、预习交流。学生根据学案(教辅)自主阅读文本,找出生词句型,标注含义,完成预习提纲。把一些疑难点放在组内交流讨论,记录员记录下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三步,合作探讨、教师精讲。汇报员向全班汇报组内未解决问题,同学相互释疑,教师点拨精讲,强调本课难点、考点。

第四步,达标检测、当堂评价。教师检查重、难点掌握情况,组内成员相互测评,A层帮助C层掌握难点,完成当堂练习,组内互相评改,找出易错难做之处。

第五步,小结归纳、巩固提升。组内整理归纳本课知识点、重难点,记录到笔记本上,根据组员的层次独立完成课后作业,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构建三线三疑六步课堂模式及“363”自主导学模式。

1、三线三疑六步课堂基本内涵:

“三线”是三线三疑六步课堂的经络。一是知识建构线,体现学生三维目标的分级达标落实过程,学生自主获得知识,自主发现问题,自主建构知识流程图;二是学生活动线,体现在以小组合作交流为载体,通过自学、互学、群学,实践探究,交流互动等学生课堂行为;三是教师导引线,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预设引导,点拨提升。这三条主线贯穿课堂始终,互为支撑,互为交叉。其中知识建构是目的,学生活动是根本,教师导引是推手。

“三疑”是三线三疑六步课堂的三个基本环节。自主生疑、合作解疑、运用检疑

“六步”是三线三疑六步课堂的骨架。一是激趣导入、展示目标,二是自主学习、预习交流,三是合作探讨、教师精讲,四是达标检测、当堂评价,五是小结归纳、巩固提升。

2、自主导学课堂基本理念: “我自学我成长,我合作我成功”、“好习惯,好人生”、“我参与、我快乐”。

3、三线三疑六步课堂基本原则:

民主性原则。教师不再是知识和课堂的统治者,要充分相信学生、发动学生、组织学生、发展学生,学会与生对话、与生探讨、与生成长,创设民主、宽松、自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创新性原则。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尊重学生奇特多样的思想,营造学生张扬个性的氛围。

全员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差生,尊重差异,分层施教,提供平台,培育信心,争取让每一个人成长。

主体性原则。把学习的权利、空间、机会、快乐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主体、主人。

合作性原则。师生、生生、组生、组组相互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补充、借鉴,达到思想交锋,人格感染。体现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团结协作,共筑战斗小堡垒。

4、三线三疑六步课堂基本特点:知识习得与能力培养并重;过程评价与分数考核并重;教师点拨与学生探究并重;全面参与与个别帮扶并重。

5、三线三疑六步课堂关键制约因素:学生自学的程度;教师开放的程度;小组建设的程度;学法训练的程度。

6、三线三疑六步课堂的基本要求;明确目标、明确任务、明确时间、明确难点、明确学法、明确效果。

第四篇: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文章标题: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主要观点: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关键是要明确发展目标,始终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

点,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发展好坏的根本标准;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创新发展模式,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也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这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取向和根本要求,体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体现了发展目标、发展思路和发展模式的有机统一。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就是要尊重人的社会主体地位,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明确发展目标: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明确回答了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这一事关发展的价值取向、终极目标和衡量标准的问题。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就是要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目标定位,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满足人民需要、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本标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涵。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千方百计加快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四大经济体,综合国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工业化任务尚未完成,科学技术不够发达,国际竞争力还比较弱,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还比较低,发展不平衡问题还比较突出,仍有几千万人口没有完全解决温饱问题。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加快发展,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在发展的过程中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根本目的。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大力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把发展的成果体现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上,体现在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上,体现在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权益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高度重视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建立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就业培训制度和对困难地区、困难行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把扩大就业、控制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不同社会群体的收入必然存在差异,但社会主义必须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保障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稳定增长,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成果。三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提高人民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无论国家、企业还是家庭、个人,都有可能遭遇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各种风险,这就需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从制度上帮助人们抵御风险。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养老、失业、医疗和最低生活等基本社会保障问题。政府和社会都要高度关注生活困难群体,加大扶贫力度,帮助他们尽快脱贫致富。四是加快发展教育、卫生、文化事业。教育、医疗、文化生活等问题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应积极促进教育公平,更加注重教育的普惠性,认真解决困难家庭子女“上学难”问题。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认真解决群众“看病贵”问题。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要。此外,还要切实做好维护社会稳定的工作,完善安全生产的体制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物质财富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物质财富增加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必须大力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努力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但是,发展的最终目的并非单纯为了增加物质财富,而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增加,当人的基本物质消费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后,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就会越来越强烈,人自身发展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强烈。这就要求我们立足以人为本调整发展思路,由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加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转变。

现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现代化,是人的全面发展。早在100多年以前马克思就预言,未来社会的财富标准不是劳动的消耗而是组成社会的个人能力和素质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社会关系、劳动能力和个体素质的自由而充分发展,是个体的人和社会的人的双重发展,实际上包括了由每个个体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发展和以个性化为特征的个人发展两个层面。从社会层面来看,就是整个人类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和进步;从个体发展来看,就是个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全面发展以及素质的全面提高。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社会发展为人的发展提供条件,人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既着眼于满足人们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又着眼于提高人们的素质,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在加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提高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尊重和保障人民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通过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实现物质财富增长与人的全面发展相互协调、相互促进。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的原则,把教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手段。百年大计,教育为本。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要把发展教育放在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的首要位置,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更新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改革,坚持教育创新,以素质教育为中心,构建现代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全面推进思想道德教育、科学文化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使教育的功能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得到充分发挥。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把我国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当今社会的竞争,无论国与国之间的竞争还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惟有人力资源得到有效开发,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充满生机和活力,才有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必须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大力培养人才,努力吸引人才,有效使用人才,使人才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保证,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动力源泉。

创新发展模式: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过程。经济发展是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基础;政治、文化、社会发展以经济发展为前提,又为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保障、精神动力、社会条件。物质的需要是人的基本需要,同时人的需要又是多重的,包括人权保障、民主参与、社会公平、生命财产安全、精神文化生活、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各项社会事业,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实现根本转变,资源浪费、环境破坏和社会发展滞后等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深刻认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之间的辩证关系和内在联系,立足以人为本创新发展模式,在不断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基础上,注重创造更加丰富的精神文化产品,注重创造更加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把加快经济发展与促进社会进步有机结合起来。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实现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积极推进自主创新,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切实保障公民权利,保护和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积极推进和谐文化建设,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协调各种社会关系,建设各项社会设施,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会政策,造就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

第五篇: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究

内容摘要:

【摘要】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深入探讨和研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和造就21世纪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并增加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图解教学的比重,使学生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摘要】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深入探讨和研究《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和造就21世纪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并增加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图解教学的比重,使学生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财务管理;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是大学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其理论性、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深入探讨和研究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扎实完成教学计划、满足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为培养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提出本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

一、增加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在传统教学方法中,如系统讲授法、对比法、演示法等,对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颇为有效的,但对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可能收效欠佳。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启发式教学的比重。

所谓启发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方式,更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精髓在于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仅要有所知,还要有所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概念时,可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家庭在购买房产时,往往面临多种付款方式的选择,常见的是分期付款或一次性付款。假定银行利率为6%,分期付款每年初付20万元,连付5年,一次性付款只要支付82万元,为什么?由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又如,在讲授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时,向学生提出的问题是:为什么在一些城乡结合部,有一些被承包的公交专线车,司售人员常常赖在车站等乘客,久久不开车?以此引发学生畅所欲言,活跃课堂气氛。接着针对学生的发言,循序渐进讲解边际贡献、保本点、安全边际等基本知识,以及解题思路和方法。

二、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

财务管理源于 经济 生活和生产实践,其理论与方法又高于经济生活和生产实践。在校学生既没有参加过生产实践,又没有对 企业 日常财务管理活动的感性认识。那么,怎样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呢?案例教学,尤其是采用真实的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下载立足以人为本 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立足以人为本 探究语文教学改革之路(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初探

    头站镇明德小学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初探 龙江县头站镇中心学校 王胜明 一、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研究制......

    新形势下,“以人为本”探究(全文5篇)

    新形势下,中职学生“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探究 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力发展,中职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壮大,如何让中职学生“招得来、管得好、送得出”,这是我们每位中职教育工作者必须......

    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文章标题: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一论述,再次证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和谐企业是......

    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究论文

    1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和存在问题1.1高等数学课作用的定位不准确高等数学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有些人把它简单的看成是一个工具,过分看重它为专业课服务的功能,忽略了高等数学的逻辑......

    语文教学论文:立足文本凝注学生教出语文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

    立足文本凝注学生教出语文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 语文课堂教学一直以来是我们新课程改革关注的热点、焦点,也是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体现,所以课堂教学成了......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学习和实践“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汇报 张家砭乡中心小学 一、学校基本情况。 张家砭乡中心学习是一所乡镇完全小学,位于城西,地处城乡结合......

    立足课堂,倡导自主探究

    立足课堂,倡导自主探究 学校:赖源中小 作者:李泽民 2009-12-29 立足课堂,倡导自主探究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一直在围绕着“应试”打转,与“素质教育”主旨越来越远。教学方......

    立足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内涵发展

    立足以人为本,促进教育内涵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提升环境竞争能力——浅谈科学发展观在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指导意义人类社会筚路蓝缕,在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漫长岁月,创造了辉煌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