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时间:2019-05-13 16:16:3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县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县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第一篇:我县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县在基层公共文化资源配臵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县一直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的方针,解放思想,开拓思路,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县文化基础设施体系得到很大程度的完善,但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公共文化设施较少配臵较不平衡

一方面就本县而言,人均文化设施面积城镇平方米/人,农村平方米/人;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设施比率城镇 %,农村 %;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城镇 %,农村 %;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城镇 %,农村 %。重要公共文化设施都集中在城镇,而农村区域文化设施相对滞后。另一方面,由于经济、地缘、交通等因素的制约,各街道之间的文化基础设配臵设差别很大。

二.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维护工作较为滞后

调研显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和维护的滞后是影响我县公共文化设施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原因。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维护经费紧张。

图书馆书籍更替速度慢,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需求。我县每万人拥有图书馆数 个/万人。图书馆是一个需要持续投入的机构,但在实际运行中,很多图书馆都面临经费奇缺的问题,不少都面临“人吃书” 图书馆挪用购书经费维持人员工资 或是“书吃人” 从人员工资中挤出购书经费 的窘境。

在全县范围内建成农家书屋60家,覆盖率 %。图书内容缺乏针对性。由于农家书屋实行的是政府配臵与社会捐赠相结合的方式,一些单位所捐图书在内容上不能尽如人意。配臵结构不够合理。从各地农家书屋的配臵标准看,一般都是图书的配臵数量达到了总署的要求,而音像类、报刊类产品因为一些客观原因配臵难度较大,落实比例低。配臵结构存在重图书,轻音像、报刊的倾向,较少考虑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内容产品的更新速度慢。从农家书屋的建设情况看,书屋数量增长很快,重建轻管现象普遍存在,造成一些已经建成的农家书屋内容更新速度慢。

农村每万人拥有文化站数 个/万人。基础设施相对滞后,设施陈旧、图书藏书量少,开展活动设备较为落后。不能很好的满足广大群众求知、求乐的需要,只能作用得不到从分的发挥。

二是工作队伍建设的滞后和管理体制上的“僵化”使得设备管理效果不佳、使用率不高。全县文化人才队伍存在突出问题,文化专业人才和中、高级职称人才匮乏,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中从事文艺创作、表演、管理等专业人才缺乏问题比较突出。

三.现存问题的原因剖析

如前文所述,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既有宏观上的体制性政策性因素,也有微观上的操作性实践性因素,具体可以归结为“二个约束”的结果。

(一)思想认识约束

一是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部分党政领导干部对文化工作,特别是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认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多,见效慢,“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虽然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政府工作和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但在执行规划的速度和力度上不够。

二是重建设、轻效益的思想。自建区以来,我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取得较大进展,但至目前,文化事业或者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专项规划,未能从宏观上把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的完善,功能重叠现象难以避免。

三是重投入、轻管理的思想。“十五”期间,我县财政逐年扩大对文化事业经费的投入,文化事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逐年上升。但由于上级政府部门对公共文化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缺乏考核制度等因素,凸显重前期投入、轻后期管理的普遍现象,(二)配臵规律约束

公共文化设施是城市空间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主导的公共投资的主要领域,如前文指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则取决于公共文化设施的运输条件、开放条件、空间面积、容纳人数、维护状况、配套性设施、活动种类、使用时间、服务项目档次及相关的信息交流形式等供给性因素是否能匹配于居民的职业结构、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交通方式等需求性因素。四.我县公共文化设施配臵使用优化对策建议

1、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力度

2010年国家对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和乡镇综合文化站等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无论投资额还是占总投资额的比重同比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国家投资主要用于能直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另外还要积极创造条件,畅通各类融资渠道。加大公共文化设施投入是公共文化设施配臵使用优化的基本前提。要致力于改变思想认识,以及政策执行不力、投入主体过于单一等客观情况。积极创造条件,畅通各类融资渠道。

2、优化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布局

公共文化设施是否符合人民群众消费需求,取决于布局是否合理;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引导。顺应人民群众现实和未来需要的基础上配臵我县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切实减少重复建设。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优化我县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

3、优化公共文化设施使用管理

管理的优化是公共文化设施配臵使用优化最终发挥出应有效应的最重要外部性条件。合理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必须配以完善的管理,而完善的管理可以弥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的某些不足。积极探索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新模式。坚持体制、机制创新,以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原则,通过外包经营等方式提高公共文体设施的利用率和群众的参与率,使之发挥应有的效用。要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设施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经费,消除安全隐患。推动群众健身活动更加健康有序地开展。

4、加强文化专业队伍建设。要不断夯实人力资源基础,认真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一是造就一支以高层次人才为核心的文化艺术专业人才队伍。二是培养一批具有较高管理水平的文化经营管理人才。三是建立一支适应新时期文化建设需要的基层文化工作者队伍。建立健全基层文化馆、图书馆和镇(街道)文化机构的工作岗位规范,逐步实行工作人员从业资格制度。

第二篇:当前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

吴汉朋

作者简介:吴汉朋,广东连平人,1966年5月生,2001年7月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毕业,同时,中国人民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研究生结业。现任广东省惠州卫生学校校长、党委书记、高级政工师,政协惠州市第九、十届委员,政协惠州市第十届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惠州市社科联常务委员,青联委员,广东省卫生职教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西部教育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全国中等卫生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会委员,《卫生职业教育》和《国际医药卫生导报》理事,汕头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

优化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推行区域卫生规划,是政府转变职能,对卫生事业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卫生资源使用率,减少浪费,促进卫生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卫生事业的深入发展,区域卫生资源配置的一些问题已日益显现,因此,分析解决这一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问题与分析

一、卫生经费投入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卫生工作总体是重视的,对卫生事业保持了一定的投入: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毋庸讳言,在一些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对卫生事业的投入明显不足,从卫生投入增长幅看,也远远低于财政增长的幅度。据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卫生事业费占中央财政支出仅262%,而美国早在1991年就达到1375%,与我国经济水平差不多的巴西1990年即达到67%。具体到笔者所在地区在广东省应属较发达地区,但1999年的卫生经费也只占财政总支出的319%,在我国的一些地区尤其是经济落后地区则存在更大的差距。可见,卫生事业投入不足,这个因素已成为制约不少地方卫生事业发展的一个突出问题。

二、城乡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

(一)从机构上看:城市医疗卫生机构重叠,资源利用不足,不少城市卫生资源已相对过剩;而在广大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医疗资源缺乏,服务功能不全,80%的农村人口只占卫生资源的20%。有关资料显示:1999年,我国城市平均每千人有病床349张,有卫生技术人员524人;拥有多家甚至数十家大、中型综合医院,城市一般还设有肿瘤、眼科、妇儿等专科医院;医院设置的门诊或社区卫生服务站更是分布于各大街,再加上社会办医,以至于“门诊多过米铺”,造成卫生资源的极大浪费。与这种情况相反,在我国的农村地区,每千农业人口只有病床08张,卫生技术人员127人。医疗卫生机构稀少,一般的乡镇也就只有一间卫生院,有的甚至连一所乡镇卫生院也没有。在一些老、少、边、穷地区,乡镇卫生院由于业务用房狭窄、专业人才缺乏、医疗设备落后而名存实亡,这已成为卫生工作的一个较大的现实问题。

(二)从人员上看:既存在着城市与农村、预防与治疗、中医与西医等方面卫技人才配置不合理,又存在学历结构失衡,年龄结构失衡的问题。大专以上毕业生的卫技人员基本集中在城市,县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单位人数的40%以上,而农村卫生院大专以上学历只占5%左右,从中西医人力结构看,中医药人员只约占卫技人员数的20%左右。西医师是中医师的近4倍。

在医疗、预防等不同领域的人力资源配置也有点失衡,在不少地方的卫生部门,重医疗、轻预防的现象较为突出。如在中部地区的某省,妇幼机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只占181%,卫生防疫机构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8%,中专学历的达50%,还有无学历的达2249%(1998年统计数)。

(三)从设备上看:存在农村不足与城市过剩的矛盾。一些城市医院,医疗设备年年更新,有的医院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不作市场调查,攀比成风,贪大求洋。盲目引进,以致有的经济发达的城市医院一般都拥有CT、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装置),大医院都拥有MRT(核磁共振),X刀大型医用设备,导致大型医疗设备闲置多,吃不饱,造成极大的浪费;然而,在一些农村地区卫生院诊疗靠的还是“老三件”(听筒、电筒、体温计),难于满足临床的需要。

三、当前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较大的地域性差异

由于不同地区经济水平、地理环境、居住人口等情况不同,所以,地区之间的卫生资源配置存在较大差距,就是在同一区域内,不同的县(市)或乡镇也有不小的距离。就广东省的乡镇医院来说,珠江三角洲的乡镇医院无论是在房屋面积、医学人才、医疗设备等方面都达到了相当的规模,有的乡镇医院业务收入与门诊量比落后山区的地市级医院还多,这些山区的乡镇卫生院更是望尘莫及,有的山区乡镇卫生院只有一两个医生,连一部普通的B超机都未能配置。因此。如何缩小老、少、边、穷地区与富裕地区的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的差距,是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工作中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策与措施

卫生资源的配置涉及到各个方面利益格局的调整,而且各个地区的情况不同。因此,在开展这一工作时,我们一定要把区域卫生资源的优化配置工作提上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因地制宜。一切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地认真抓紧抓好。

一、采取有力措施,改革区域卫生机构设置

首先,从服务地域上进行合理布局。城市医院要着重提高现有的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水平、服务质量。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办出特色,上档次、上水平,体现等级医院的服务。在农村,要进一步建立与完善三级医疗卫生保健网,重点加强农村卫生院建设,尤其是“一无三配套”的建设(即无危房,房屋、人才、设备配套),使之在农村基层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除抓好农村卫生院的建设外,还应着重抓好农村卫生站的建设。

其次,从服务对象上进行适度改进。对卫生资源的调整应该立足于基本的医疗保健服务,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在城市,要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合理分流病人。在不新设医疗机构的前提下,这一工作要以城市基层医院为主体,全科医师为骨干,合理使用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家庭为单位,社区为范围,需求为导向,提供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为一体的有效、经济、方便、综合、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在农村,要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使广大农民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医疗保障。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城乡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提供特殊医疗保健服务,以满足不同层次患者的需求。

再次,从服务手段上进行适度调整。医技人员应客观地因病施治,对症下药,避免开大处方,滥开检查单,甚至开搭车药的情况发生,不要诱发患者超前的医疗保健服务要求,避免或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第四、从服务的经营结构上进行科学调配。应当采取措施,推动现有资产存量的重组,盘活资产存量,提高规模经济效益,走规模经营之路,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在卫生资产盘组过程中,要以特色医疗卫生机构为中心,以综合医疗卫生机构为龙头。不分所有制,不论城市和农村、地方与军队、事业和企业。组建医疗卫生集团或连锁医疗卫生机构。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利用率,扩大医疗保健辐射网络,促进医疗卫生机构经营的集团化与集约化,使之发挥更大的社会、经济、技术效益。

二、开发人才资源,调整区域卫生资源的人才结构

第一,在人才结构上,既要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跨世纪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建立年轻后备队伍,又要多渠道培养不同层次的直接服务于人群的全科医生队伍、卫生监督执法队伍和卫生管理队伍。同时,还要纠正“重医疗、轻预防”的错误思想,使医疗与预防并重,预防人才茁壮成长。

第二,适当地调整医学教育结构。适当发展高等医学教育,控制中等医学教育规模,逐步压缩中专医士类招生,大力发展成人教育,加强在职培训。特别是针对农村卫生人力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更需要加大农村卫技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要重点抓好农村卫生院(或卫生站)在职人员的业务培训;二是充分发挥城市医院的技术优势,把为农村卫生院培训人才作为城市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具体落实,并在收费方面减免优惠。农村医疗机构还可以采取请进来的办法,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生到农村医院进行传、帮、带。

第三,要正确使用政策导向,采用思想教育、物质刺激等手段,促进人才交流。要为广大卫生技术人才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优惠的政策,努力帮助、促进他们的成长。加强对全体卫生工作者的精神文明教育,大力倡导白求恩精神,保证人才渠道的畅通。在促进农村卫生技术人才的优化配置上,还可以采取一定的行政措施。比如,在职称评定上,可以把农村卫生工作经历作为晋升的必备条件,凡是没有农村工作经历的不予晋升„„这样,既可以使城里的医生得到锻炼,使城市医院的资源得到更大的利用,又可使农村卫生院的医技力量得到加强,从而得到更快发展。

第四,进一步深化医疗卫生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贯彻卫生部《关于深化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按照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单位与职工通过签订聘用合同,明确单位与被聘人员责、权、利。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根据各类不同人员的特点实行相应的聘用方法,打破行政职务、专业技术职务终身制、实行从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对未被聘用的人员将实行转岗、待岗、分流、辞退等,而对后勤工作将实行社会化,对条件不成熟的单位,工勤人员将实行合同制。在人事制度改革的同时,医疗卫生单位的工资分配机制将同时跟进,根据不同岗位的责任、技术劳动的复杂和承担风险的程度、工作量的大小等不同情况,将管理要素、技术要素、责任要素等一并纳入分配因素确定岗位工资,按岗定酬。这些措施落实之后,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将脱颖而出。

三、优化医疗设备配置,提高医疗设备使用效益

要建立和完善大型医疗设备购置审批制度,制定出区域内大型医疗设备的配置标准进行宏观上的调控,各级医疗机构凡购进大型医疗设备,都必须做好市场调查。写出可行性报告和计划,交卫生主管部门审批。卫生主管部门对医疗机构的设备计划要进行审核,严格把关,防止出现重复和盲目购置的现象。城市医院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对医疗设备的要求较高,确因需要购置更新一些大型医疗设备是无可厚非的,但切忌盲目扩张,互相攀比。对城市医院更换下来的医疗设备,可通过卫生主管部门有计划地调剂给农村卫生院,使它们在农村卫生院中发挥效益,农村医疗机构则应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并逐年增加

积累,努力抓好设备的添置。

四、加大和优化卫生投入,调整区域卫生资源的投资结构

首先,针对区域卫生资源短缺和总量不足的现实,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要加大对卫生的投入。要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卫生投入,按中央的要求,增加的幅度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并逐步实现“全社会卫生总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5%左右的目标”。

其次,要优化区域卫生资源投入:即在宏观卫生政策指导之下,把有限的资源用于解决主要卫生问题,使投资取得应有效益,这就要按照均衡发展的战略增加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投人,减少资源投入的浪费现象。对此应重点加强三种卫生的投入:一是要加大农村基层卫生组织的投入;二是要加大预防投入;三是要加大中医药事业的投入,以恢复和发展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五、坚持科技兴医,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医疗卫生工作应以科技进步为主导,走高质量、效益型的发展道路,使卫生事业发展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一是要提高医务工作者的科技意识,大力开展科技兴医、科技兴院活动,在全行业中倡导学习科学、热爱科学、热心科研的良好氛围;二是要合理布局,建立和健全医学科研攻关体系、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体系,建立完善医药卫生科研与临床相结合、与生产相结合、与经营相结合的有效体制;三是要加强医学科研;四是要把技术改造与资源配置结合起来,在科学技术作用下,用较少的增量带动较多的存量。

六、抓好卫生扶贫,实现不同地区卫生资源的良性互动

地区卫生贫困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经济问题。卫生扶贫是解决地区卫生贫困和合理配置卫生资源的制度和方式,也是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个重要措施。因此,笔者以为:“十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很长时期,缩小地区卫生差距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应通过实施卫生扶贫战略,逐步实现地区之间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进一步保障这些落后地区人民的身心健康。各级政府务必高度重视并通过采取各种有力而切实可行的措施,对老、少、边、穷地区有计划、有步骤、有的放矢地进行卫生扶贫,扶贫工作的重点拟放在解决这些地区基础卫生设施、改善饮水条件和疾病控制等方面。

(发表刊物及时间:《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2年5月。)

第三篇:浅谈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胡总书记“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方针政策,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了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其主要成就具体体现在文化设施进一步完善,文化队伍不断壮大,文化活动蓬勃发展,文化产业逐步繁荣等几个方面。但对于我县来说,不可否认,基层文化建设仍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主要存在问题

1、各乡镇领导对文化事业建设的认识和支持存在差异,存在着“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有的乡镇较大,有的乡镇较小,发展极不平衡。

2、文化活动场所太少,乡镇的文化办公楼大多数被挤占、挪用,文化站形同虚设,全县大多数乡镇和社区没有建文化广场;严重制约了文化工作的开展和普及;大多数村委会没有设立图书室和阅览室,不能为群众提供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

3、乡镇文化站的功能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乡镇文化站负责辖区内党委和政府关于文化工作方针、政策的宣传、贯彻、落实,受主管部门的委托,协助管理辖区内的文化、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作,其具体职能很难得到发挥。

4、镇、村文艺宣传队演出的文艺节目题材少、体材少、数量少,较难起到活跃、促进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的制约因素

1、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跟不上文化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使文化发展的步伐滞后。

2、体制改革还不够到位。文化工作者和基层文化站人员的待遇跟不上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导致一些工作想做做不好,要做做不来。

3、有的乡镇领导对文化事业建设重视不够,对文化站的办公、活动场所当作可有可无,使文化站工作开展受限。

4、乡镇文化站人员属乡镇管理,身兼数职,工作不专一,对基层文化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感到力不从心。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措施

1、我县19个乡镇,每个乡镇文化站只设站长一人,全部是兼职工作,没有专门的经费。乡镇文化工作、文化设施依附于政府而存在,其附属性质决定了唯上级而不唯现实,难以真正服务于社会。而个体文化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充分运用各种手段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加上在农村文化市场监管体系不够完善的特定时期,这就为个体文化的快速发展留出了较大的空间,甚至为一些不良文化的滋生提供了温床,这就大大降低了农村文化生活质量。乡镇文化设施“造血功能”本来就不强,政府又缺乏强有力的扶植措施,面对文化

阵地的激烈竞争,必然处于弱势地位。由于政府对农村文化工作、文化设施的正面教育引导功能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使农村文化事业发展迟缓。对文化工作应坚持把握公益性质,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切实保证综合文化站的正常运转经费,是县、乡镇人民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县、乡镇政府要加大对文化事业建设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投入,抢占文化阵地。要按照国家每年从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拿出1%的政策投入文化建设。

2、要把发展文化事业作为考核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一个内容,从而增强各级领导干部对文化事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在人员配备、资金投入、工作安排等跟上文化事业发展的需求。

3、要加大农村文艺队伍的建设和文化设施建设力度。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大多数农民迫切需要丰富多彩的精神食粮,但在计划经济形成的农村文化体系已被破坏的情况下,只有培养农民自己的文艺力量,才能从根本上搞活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村文化生活质量。要建好村文化室、图书室、电教室等各类文化特色场所,才能使农民的文化活动有场所、有器材。因此,政府要对农村的文艺队伍培养、演出道具等和文化用品、器材如电脑、图书等提供一定财力和物力支持。

5、各乡镇文化站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设施和场所,广

泛开展农民喜爱的文化娱乐活动。要通过固定设施和流动设施,采取阵地服务和流动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让农民群众就近、便捷、定时、定点在文化服务点享受文化服务。要保护好农民的自发热情,通过组建农民艺术协会等形式,使农民自我娱乐、自我欣赏、自我教育,真正融入新农村文化建设大潮,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人。

6、农村文艺宣传队是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主力军,是农村先进文化的领航员,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代言人,是优秀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者。因此,文化部门要根据农村特点,策划、指导农村文艺宣传队排演适应农村群众口味的文艺节目。时下,农民需要的不是那些风花雪月的爱情片、打打杀杀的功夫片、时尚动感的娱乐节目,他们最需要的是具有农村特色、贴近农民生活、以他们身边的人和事为原型创作的民间文艺作品和文化活动。农民们爱看那些延续了几百年的地方戏,爱哼那些有地方色彩的民间小调。但农民们爱看、爱哼的传统戏曲、小调中的内容,离他们生活的年代久远了些,很不解渴。农民们渴望能出现一批反映当代农村面貌、农民生活的民间文艺作品。因此,文化部门要多组织相关人员下基层,多与农民沟通,多体验农村生活,用亲身经历来创作农民喜闻乐见、通俗易懂,又能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且有地方色彩的文艺节目。

第四篇:基层供电企业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层供电企业企业文化构建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企业文化是一种企业管理文化,是供电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实践活动中积累的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的各种物质形式、管理制度、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业道德等的总和。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与生产经营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文化建设是当前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先进的企业文化是推进供电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劲动力。打造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在具体的生产经营工作中构筑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厚重文化历史的企业文化体系,形成广大基层供电干部员工一致认同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可以调动和发挥供电干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达到提高干部员工综合素质的目的。

供电企业承担着为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提供电力能源的特殊使命,如何结合企业特点和工作实际,将企业文化和基层供电工作有机结合,是供电人都应该积极思考和把握的一个问题。多年来,蠡县供电公司一直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坚持不懈地打造以“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为精髓的企业文化品牌,企业文化建设走在了全县乃至全市供电企业的前列。为增强创建工作的实效性,蠡县供电公司将企业文化和基层生产经营工作、与各项文明创建有效地而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培养人贯穿于基层生产经营工作的全过程,逐渐形成了企业文化和基层生产经营工作互为促进、交相辉映的创建特色,取得了以文化建设促进生产经营工作的明显成效,展示了富有供电企业特色的基层企业文化,初步建立起了文明和谐创建的长效机制。本文结合基层供电企业工作实际,对企业文化如何融入基层供电企业生产经营工作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目前基层供电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各级供电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激发供电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企业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并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一)、参与度不高。企业文化不仅仅是供电企业的文化,更是每一位供电干部员工的文化,其建设需要人人参与、人才互动。现在部分基层干部已经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一般的干部员工却不以为然,参与意识淡薄,存在“一头热、一头冷”的问题,似乎企业文化建设只是某几个人的工作。每逢宣传期或是文明单位的创建期,大部分干部员工以被动、应付的态度参与企业文化的建设,待宣传期过去,没有了上级供电企业的严格督促,往往将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束之高阁,告一段落,不能持之以恒,贯彻始终。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供电干部员工虽然时时刻刻在企业文化的空气中呼吸,但有些人还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存在偏差。这同时也说明宣传教育工作没有做到位。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行业文化,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广泛认可,甚至包括部分供电干部员工。有的同志一提到文化建设就认为是搞形式、喊口号、说一说罢了,把企业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培训工作、文体娱乐活动等混淆;有的还认为企业文化建设是“空中楼阁”,高不可及、无从下手,因而对企业文化建设产生畏难的情绪。

(三)文化建设深度不够。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重物质、轻精神,重环境、轻内涵的现象。认为基层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创造优美的环境,注重花草树木的整齐茂盛,衣冠服饰的整洁大方,设备摆放的整齐划一,或是悬挂标语、制度上墙、成文成册,以偏盖全,管中窥豹,使文化建设表象化,没有认识到这些只是企业文化的物质外表,而对建设企业文化的精神底蕴、营造厚重的文化氛围有所忽视。在精神文化方面,企业精神虽然早已在工作中运用,但是就如何进行全面的贯彻执行,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如何化“无形精神”为“有形行为”,将这些形式实实在在变成供电人员的行为规范,自觉发挥约束作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

(四)企业文化与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首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物质,企业文化建设为意识形态,为上层建筑,应与供电企业发展的实践相结合,使文化建设更好地服务于生产经营工作,以推动供电事业的发展,现在企业文化建设与基层供电企业实际工作相脱节,没能以文化建设指导生产经营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运行机制也未完善,没能使文化管理产生出有效的生产力,影响了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其次,不同地方的企业文化势必受到地方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目前看来,企业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很好地将

地方文化特色融入其中,企业文化也没能很好地融入地方社会。

二、围绕“四”心,在基层供电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一)把握企业文化建设“核心”,自觉服务供电企业科学发展大局

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要始终深入贯彻党中央、国网公司关于生产经营工作的各项要求,牢牢把握服从、服务于生产经营科学发展这个核心,统一思想,明确目标,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更要坚持把精神文化建设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着力打造由共同愿景、核心价值观和企业精神构成的核心价值体系。一是确立共同愿望。确立一个全体供电干部员工对供电事业发展前景的共同的、健康、积极、和谐的愿望,不仅能使团队的每个成员身心健康以及整个团队奋发向上、和谐共进,而且能使企业各项工作协调发展和整体工作健康、持续、稳定地进步。二是打造核心价值观。打造一个核心价值观,不仅能充分体现供电企业工作的职能作用,而且把进一步推进依法治企、深化企业改革、强化科学管理、加强队伍建设以及实施科学化和精细化管理等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旨在通过文化建设提升干部员工综合素质、激发工作动力、提升工作质量,切实履行职责,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三是塑造企业精神。塑造一个企业精神,使之成为全体供电干部员工工作、生活的精神准绳和目标,促使每一名供电干部员工热爱供电工作,正确认识并切实履行职责,能够妥善、创新地处理好生产经营工作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努力构建和谐的供用电关系,为实现“两个一流”的工作目标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二)培育企业文化建设“同心”,以制度文化建设为保障,推进行为文化建设

制度更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和稳定性。要通过健全完善相关制度,形成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良好机制,发挥制度机制对行为观念、行为实施的正向引导与反向警戒作用,增强“执行力”,营造行为文化建设的良好环境,不断推进行为文化建设。结合当前生产经营工作实际,重点要健全完善以下几方面制度: 一是教育培训制度。完善教育培训制度要把着力点放到干部员工思维方式的改进和能力的提高上,营造重视学习、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上。把共同愿望、核心价值观、企业精神这一体系作为培训的基础内容,进行长期的灌输,达到全体干部员工对行为文化基本价值理念的认同。紧跟形势发展需求,分阶段开展以岗位工作技能、流程业务操作、信息分析应用等为主要内容地全员分级分类培训,积极搭建干部员工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本领的平台。加强的培训,可通过探索培训积分制等形式,保证培训取得实效。二是团队管理制度。从团队的目标设臵、任务分配、人员组合,以及运作、考核等方面明确规定,加强管理,形成目标一致、能力互补、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团结奉献的团队管理格局。把团队管理作为落实人本管理的重要途径,促进个人自我管理和团队自我管理。个人自我管理和团队自我管理是人本管理的本质特征。要通过团队目标激发团队中的每个人在各自岗位上自主地做好工作,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和潜力,把自己的工作当作事业、当作追求去做,自我超越,实现自身的价值;通过团队的所有成员对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规章制度的认知与内化,纠正和克服偏差,体现自由而不放纵,使团队中的每个人抱有积极的心态,相互信任,协作配合,个人目标趋向团队目标,形成合力,达到自我价值实现与团队价值实现的统一。通过开展“优秀团队”、“十佳团队”创建工作,增强供电人员的归属感、成就感、责任感、荣誉感,实现组织活力和绩效的显著提升。

三是考核评价制度。完善绩效考核制度,通过对干部员工绩效的合理评价,形成让每人每天都勤勉工作、能动工作的机制,防止和避免做与不做、做多做少、做好做坏一个样等问题,让肯做事、能做事、做成事的人受到鼓励、取得收益,让少数不愿做事、少做事、不认真做事的人受到约束,感到压力,营造想干事、干成事的文化氛围,为干部自我管理,自我实现搭建平台。实行评先评优日常化,成绩、荣誉与待遇挂钩;结合“三集五大”新模式的实施,实行员工考核日常化,为员工考核等次确定、级别晋升等提供依据;实行监察工作日常化,强化行为规范执行情况的日常评价。要通过强化日常考核,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保证考核评价的公正性、客观性。

当行为文化建立起来,精神力量将转化为物质成果,对全面推动生产经营工作产生巨大而长久的影响。

(三)坚守企业文化建设“清心”,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企业廉政文化建设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新形势下供电企业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重要任务,重点要突出四个方面: 一是对象上注重基层化。当前,广大干干部员工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重要性地认识愈加明确。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企业廉政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每一名供电干部员工廉政文化建设的主体,没有干部员工积极参与,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就会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在供电企业开展廉政文化活动,要极力吸引广大干部员工其家属参与,要充分调动干部员工反腐倡廉的关注与积极参与的热情,共同促进清廉风气的形成。

二是在内容上侧重通俗化。加强企业廉政文化建设,要求干部员工践行“八荣八耻”,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处理好工作与生活、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的关系,企业廉政文化建设内容就必须为广大干部员工熟悉,通俗易懂,形式亲近、生动活泼,以提高廉政文化建设的渗透力、有效性。在此基础上,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思想境界、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教育引导干部员工加强先进意识、实践先进要求、树立先进形象。三是在形式上力求多样化。廉政文化宣传形式上的多样化:要利用好现有的宣传阵地的同时,注意发挥好网络、电子触摸屏、手机短信等现代宣传工具,把便于理解记忆的廉政顺口溜、警示句向干部员工家属进行宣传,也可利用开展各种倡廉、征文、演讲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将廉政教育项目赋予其中,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廉政文化风格上以发展特色企业文化为抓手,充分调动企业内有艺术特长的干部员工积极性,就地取材,鼓励其积极创作一些贴近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的文艺作品,寓教予乐。四是在方法上增强针对性。加强廉政文化建设要立足实情,着眼于解决问题。根据实际,采取不同方式方法开展有的放矢的建设活动。如针对新任中层干部组织进行表态发言或开展任职前廉政谈话,提醒他们时刻把好“廉政关”以增加其自身的使命感、责任感;针对新录用的员工,在岗前培训中把廉政勤政教育作为必修课,使他们在进入供电企业工作岗位前就绷紧廉洁自律这根主弦;针对干部员工家属,要通过送发“倡廉书”,邀请参加企业内组织的加入廉政主题的内容的各类文艺晚会,教育引导员工家属呵护自己的家人,使丈夫(妻子)有一个勤政廉洁、清正健康的政治体魄,把企业的每个家庭建设成为清廉温馨的“安全港”。

(四)保持“恒心”,力求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抓长远、长远抓,真正做到以恒求实

一是要树立和落实正确的政绩观。企业文化建设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不可能搞好企业文化建设。只有坚持以干部员工综合素质是否得到增强、基础建设是否得到强化、管理质量是否得到提高、工作水平是否得到提升为检验标准,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才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二是要树立和落实积极勤奋的态度。勤奋是事业成功的阶梯。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勤于落实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任务,勤于总结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勤于思考企业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勤于探索文化建设的规律,扎扎实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三是要树立和落实精确、细致、深入的工作作风。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凡事成于细而败于忽。在基层企业文化建设中,既要明确长远目标,又要明晰当前任务,防止抓而不紧、浮而不深、粗而不细,精益求精地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企业文化,是一个新事物,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治本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才能实现由量到质的转变。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新时期生产经营工作总体要求,大力弘扬“诚信、责任、创新、奉献 的核心价值理念,倡导以爱岗敬业、诚信服务、廉洁奉公为基本内容的供电干部员工道德规范,达到提高干部员工素质、增强敬业精神、弘扬优良作风、构建和谐环境、激发工作动力的目标,最终推动供电事业又好又快地健康发展。

第五篇:及对策浅析司法警察在看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浅析司法警察在看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执行看押任务,是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的重要任务之一。这项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业务部门承办案件的质量和安全,关系到检察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声誉和形象。为此,笔者对司法警察在看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作如下探讨:

一、司法警察在执行看押任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司法警察工作的发展相对滞后,尤其是司法警察具体应从事哪些业务工作、怎样从事自己的业务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松、散、乱的现象。在看押工作中,表现出来的主要问题有:一是有的法警在看押人犯时思想松懈,以为被看管人已经在看押场所,不会脱逃从而放松警惕性;二是有的法警过于机械,随时随地都跟着被看管人,认为保证被看管人不发生安全事故就是完成了任务,以至被看管人过于紧张,不利于案件的突破;三是有的法警态度敷衍,经常做一些与看押任务无关的事情;四是有的法警对待被看管人态度粗暴,先入为主,认为对犯罪分子就该“稳、准、狠”,使被看管人产生抵触情绪,人为地增加了办案难度;五是有的法警在协助检察官询问时,使用暴力,刑讯逼供被看管人,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司法警察在执行看押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一下几点:

一是部分法警缺乏大局观念和敬业精神。他们认为,看押工作是为检察官办案服务的,就是守守人,不出问题就可以了,不符合自己的主观愿望和长处,也没有多大意思。

二是片面理解和履行法警职责。他们认为,既然看押是为办案提供保障和服务,法警就处于被动地位,只要听从指挥、服从安排就可以了,不需要也不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以免多管“闲事”给自己带来麻烦。

三是法律意识淡漠。一些人在执行看押任务中,缺乏依法、客观、公正的精神,过多地掺杂了自己的主观意愿,以个人的好恶标准去评判并对待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四是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一些人认为看押工作简单、死板、紧张、乏味,缺乏创新性和挑战性,从而敷衍了事。

三、解决问题主要对策

(一)不断提高法警的政治业务素质。只有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作风优良、执法公正的司法警察队伍,才能为检察工作提供优质化服务,才能共同促进检察事业的蓬勃发展。一要加强政治理论教育。通过教育,着重引导法警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重点解决为谁执法、为谁服务的问题,牢固确立“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权力观,正确认识和处理服务与办案、协助与主导、“绿叶”与“红花”的关系。二要加强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着重引导法警树立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自愿与工作需要的关系,做到踏实苦干、甘于奉献,耐得住寂寞,不事张扬。三

要加强职业教育。通过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和职业技能教育,引导法警增强职业光荣感和事业心,着力培养忠实于党和国家、忠实于法律、忠实于职责的品格,提高遵纪守法和依法履行职能的积极性、自觉性,提高执法水平和办事能力。

(二)健全激励机制,调动司法警察的工作积极性。要在组织学习方工等先进楷模的同时,注重在法警队伍中塑造先进模范,形成用典型引路、以模范带头的良好氛围,调动争先创优的工作热情。同时,要按照“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推行法警队的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逐步形成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拓宽干部任用渠道,为德才兼备、工作突出的年轻干警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围绕看押任务,注重执法的规范性、主动性、策略性、动态性和安全性,全面承担起法警职责。司法警察在执行看押任务时,要围绕被看押人的特点,自觉、主动地按照检察官的意图和办案需要,依法履行法警职能。

一是注重执法的规范性。按照《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执行职务规则(试行)》的规定,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在执行看押任务时,首先要对看管讯问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场所及周边情况进行检查,并依法告之其在被看管期间的权利和应当遵守的规章制度;其次要核实被看押人的身份,防止错提、错押;提押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应当有女司法警察在场。

二是注重执法的主动性。司法警察在掌握了嫌疑人、被告人和罪犯的基本情况后,要主动与检察官沟通,事先了解用警意图,了解被看押人的现实表现,在

看押过程中随时控制场面,而不是被被看押人“控制”。比如:在执行看押某犯罪嫌疑人提取会计凭证资料回检察院的途中,该犯罪嫌疑人借口口袋滑落,想将凭证中的关键一页撕去。但由于法警责任心强,又事先与检察官进行了沟通,了解了此行的目的、任务,非常注意看押对象的一举一动。当犯罪嫌疑人蹲下身去撕帐页时,法警迅速将撕掉的帐页拿到了手中,为该案的突破争取了主动。

三是注重执法的策略性。在执行提押、特别是长途押解过程中,由于法警直接参与案件的侦查工作,对案件情况比较了解,对被押解对象的基本情况也比较熟悉,因此,能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顺利执行押解任务。

四是注重把握好执法的动态性。在看管嫌疑人过程中,实行动态控制,即在执行任务前,与办案人员一起,对嫌疑人的家庭情况、涉案情况、思想情况等了然于心;在执行任务时,主动与嫌疑人沟通,宣传有关法律政策,在不涉及案情的情况下,放松嫌疑人的思想情绪,为突破案件创造较好的条件。

五是注重执法的安全性。执法的司法警察应保持高度警惕,要严防被看押人脱逃、自杀、自残、行凶、串供、传递信物或被劫持。在执行看押任务时,不得擅自离开,不得做与看管工作无关的事,不准无关人员及被看管人的亲友进入看管场所,不准受人之托,给被看管人带食品和其他物品,以防止意外的发生。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免费法律咨询,就上中顾法律网)

下载我县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县在基层公共文化体育资源配置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对策 在以前的英语教学中,我忽视故事教学的效果,认为学生掌握的就那几个单词,要听一篇故事,那不是不现实吗? 而有效的课堂就是要把苦差使变成......

    基层办公室工作问题与对策

    办公室工作问题与对策 办公室从职责上看,是机关的参谋部、服务部、后勤部。从作用上看,是承上启下的桥梁,沟通内外的窗口,协调左右的枢纽。在新的形势下,办公室在事业的发展中要......

    关于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文化思考讲解

    关于基层廉政文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的文化思考 基层廉政文化是面向农村基层党组织及全体党员、干部、群众,以廉政制度为基础,以廉政理论为指导,以廉政理念为核心,以廉政教育活......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社会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随着xx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座现代化、崭新的新城拔地而起。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城市管理工作,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浅论聘用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本站推荐]

    浅论聘用制推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全员聘用制是用人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事业单位人事制度的重要措施,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中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学教师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前黄实验学校 周仁忠 摘要: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在当前的许多农村中小学中进行,......

    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共五则范文)

    题目:公共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公共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费不足的矛盾,然而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

    基层党校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最终版)

    基层党校英语教学问题与对策 [摘要]党校是我们党培训、轮训各级各类干部的主渠道、主阵地,党校教学直接关系到干部教育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本文针对基层党校在英语教学中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