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度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小结(优势病种)
2015年度膝骨性关节炎的治疗小结
(优势病种)
膝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好发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我科于2015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86例膝骨性关节炎进行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86例,女72例,男14例,年龄52-74岁。按临床分期,其中发作期54例。缓解期32例。
二、治疗方法:
(一)、药物疗法 1.局部用药
1)活血通络止痛膏外贴(自制)2)骨科洗药熏洗(自制)
3)关节内注射得宝松1ml,每周1次,共2次
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注射液 25mg 每周1次 共5次 2.全身用药
1)通络壮骨丸、强筋壮骨胶囊(自制)
(二)、健康教育
1)治疗目的,改善症状,延缓病情发展。2)认识疾病,医患合作,适当减肥,合理锻炼。3)避寒、远湿、高钙饮食。
4)功能锻炼,关节伸屈活动,股四头肌功能锻炼。
三、结果
根据患者膝关节的活动度,疼痛缓解的程度进行综合判断,治愈8例,好转75例,差3例,有效率为96.5%。
四、疗效评价
采用综合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早、中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其目的是缓解疼痛,延缓进展,改善生活质量。中医理论认为,该病与虚、邪、瘀三大因素密切相关。“虚”即指肝肾亏虚,肾主骨,生髓,肝主筋,筋附骨。肾虚不能主骨、肝需不能养筋。肝肾亏虚是引起病变的根本。“邪”即指风寒湿邪,风寒湿邪侵袭机体经络是致病的诱因。“瘀”即淤血,淤血停滞是发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根据上述三大因素,治疗原则是标本兼治,采用补益肝肾,祛风除湿,活血通络的方法。功能锻炼是治疗和巩固疗效的重要措施。
五、难点分析
一、膝骨性关节炎是由于关节及关节软骨磨损、老化、退变所致,发病对象主要为中老年人,故称老年性关节炎,其发病因素与年龄,肥胖,雌激素,创伤,劳损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中、晚期患者由于关节软骨面的退变、磨损,甚至脱落。多伴有关节内半月板损伤或退变,关节软骨的塌陷,关节力线的改变(膝内、外翻)导致关节的畸形。这类病人治疗效果尚不满意,需行关节臵换术才能达到满意疗效。
六、改进措施
(一)、通过预防的方法可减少该病的发生。
1、减轻体重,不穿高跟鞋,生活工作中端正姿势,减少久坐、久立、上下楼梯。
2、避免关节受寒、湿的侵袭,注意肢体的保暖,如腰带保护,护膝保护,温水泡腿、足等。
3、调节情绪,保持心理健康,提倡高钙饮食。
4、选择合适自己年龄、体质的锻炼方法。
5、药物预防:女性绝经期及绝经后期,补钙及保护关节软骨类的药物。
(二)、根据中医理论,针对引起该病的虚、邪、瘀三大因素,在标本兼治,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下,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研究。发作期以改善症状为目的,缓解期以延缓病情发展为目的,以期达到更为满意的效果。
第二篇:黄宪章名老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整理与总结
黄宪章名老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经验整理与总结
李俊1,曾芳月2(1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二科;2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脑病科,通讯作者,zengfangyue@foxmail.com,江苏苏州215000)关键词:黄宪章,中医药治疗,膝骨性关节炎
膝骨性关节炎在(Knee Osteoarthritis, KOA)属于“痹证”、“历节病”等范畴,其发病因素有内因及外因。中医治疗本病方法较多,主要有中药内服、外治、针灸、推拿手法等方面。
黄宪章是广州中医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指导老师,国家级著名老中医药大师学术实践技能知识继承工作导师。黄老对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因素和致病机理以及祖国医学辨证论治的研究透彻详尽,在中医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方面聚集大量临床经验,产生鲜明独特的学术思想。现将其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1黄宪章名老中医对岭南地区人群体质特点的认识
黄老对岭南地区地处中国南方,前濒南海,背靠南岭,属于东亚季风气候,其风向随季节交替变更,具热带、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特点。夏天风速小,主要为南至东南风;冬季风速较大,大部分地区主要为北至东北风,地卑雾嶂,山峦重叠,潮湿之气常盛,易生疠毒瘴气,被称为“嶂乡”。《黄帝内经素问》:“南方者„„阳之所盛处也„„雾露之所聚也„„故„„民皆致理而赤色„„病挛痹”。岭南中部有北回归线横行穿过,属热带、亚热带气候,常年高温多雨。大部分地区夏天时间长,冬天时间短,常年不见霜雪。太阳辐射量较多,日照时间较长,被称为“炎方”,《素问》“南方生热,热生火”。清代叶天士曰:“粤地潮湿„„湿热之乡”。
《黄帝内经》云“医之治病也,一病而治各不同,皆愈,何也?„„地势使然也”岭南人群常年在湿热环境中,故岭南人湿热体质较多。然而,岭南人们喜饮凉茶或冰镇冷饮,久而久之,寒凉之品损伤脾阳,导致脾虚湿盛。随着经济发展,现代人们家中及工作环境空调使用频繁,人们中年“腠理汗出”,在室内常年处于空调环境下,腠理打开,寒邪入侵,寒湿体质人群日益增加。
“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 又“女子„„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男子五八肾气衰„„六八阳气衰竭于上„„八八天癸竭„„肾脏衰„„”中老年人脏腑逐渐衰退,湿热体质之人,由于湿热之邪易耗气伤阴,致阴津亏耗,而形成气阴两虚或肝肾亏虚体质。脾虚湿盛体质之人,由于湿为阴邪,容易阻碍气血运行,亦可损伤人体阳气,转变为脾肾阳虚体质。
综上,岭南人群多湿热体质,长期饮凉茶或处于空调之下者则多为寒湿体质,中老年人则肝肾亏虚、脾肾阳虚、气阴两虚体质者多见。
黄宪章老师对膝骨性关节炎治疗原则总结
2.1未病先防
黄老认为KOA特点是慢性退行性病变,为多种不良刺激长期累积造成的,如若日常注意膝盖调护,则可延缓发病时间。“圣人„„治未病”。故黄老主张对于膝骨性关节炎未病先防至关重要,在未发病之前或疾病早期,加强关节防护保健,减少甚至杜绝KOA发病危险因素。
2.1.1 适寒温
由于膝关节局部脂肪及软组织少,可以说是皮包骨头,使得关节容易遭受寒邪入侵。“寒气甚者为痛痹”,寒邪侵袭留滞关节肌肉则出现膝盖局部疼痛不适。而现代生活中空调的在居室、工作环境及公交车等环境广泛应用,爱美人士喜欢穿露膝装,使得膝关节经常受凉,发病率升高,年龄提前。因此,黄老非常注重膝关节保暖,经常建议人们在空调房时,可以双膝覆盖衣物,做好好暖措施。另外黄老还指导患者进行日常锻炼,按揉推拿膝关节局部,促进局部气血的运行。
2.1.2 节饮食
黄老强调饮食调护也是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他主张顺应四时,根据五运六气指导平素饮食。
春季肝气应机而发,而土生木,因此春季注意健脾,可多食甘缓之品如小米、甘蓝、大米、山药等可以滋养脾土,也要注意养肾,肾虚则肝木升发无力,因此宜多食核桃、黑米、黑豆、黑芝麻等补肾。在此季节酸味食物宜少食,因酸味入肝,酸能收敛,能阻碍肝气的疏泄和阳气的生发,又由于木克土,春季脾气受制约,胃纳常欠佳。此外,春季发陈,尽量少食腌制品,避免增加体内陈腐之气。
夏季,地面阳热为四季最盛,是人体内阳气最盛的季节,此时火气渐盛,水力衰弱,阳盛于外,水亏于内,此季人体闷热、汗湿,故注意固护体内阳气同时,养阴也很有必要。人们在夏季为了解暑,经常饮用凉茶或冰镇冷饮瓜果,极易损伤人体阳气,故应当避免,此季饮食应服温热助阳、清润滋阴之品如生姜、韭菜、茼蒿、牛肉、松子、莲子、草菇,适当服些解暑之品如酸梅汤等。
秋季,自然界阳气由发散趋向收敛,阴气渐重,雨水减少,秋气主燥,在脏为肺,肺主宣发肃降,故秋季饮食原则为“润肺防燥”,宜减苦增酸、辛,可用辛散之品如白萝卜助肺宣发,同时应服酸味及温润之品如百合、银耳、乌梅等以生津润肺。同时冷饮寒凉之品少食,因“形寒冷饮伤肺”。
冬季,地面的阳热降沉至地下,地面上温度逐渐由凉转寒,地面下则逐渐由温转热。在冬季“阳气归内„„物入胃易消化”,体内阳气内藏,脾胃阳气逐渐增强,食物容易消化吸收,故冬季为进补的好时机。饮食上可多食些补虚滋肾之品,如核桃、羊肉、韭菜、花生等温润之品,而海鲜则应少食,因海鲜味咸,以“冬月肾水味咸„„宜减咸增苦”之故。
2.1.3 调起居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篇》云“上古之人„起居有常„故能形与神俱„„尽其终年„今时之人„起居无常„„半百而衰”最先指出起居对健康调护很重要。黄老主张起居也应顺应四时。“春三月„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因此春季应早起晚睡,平时注意锻炼,如室外散步、太极拳、八段锦等,多晒晒太阳,感受春天的生机,有助于阳气的生发。“夏三月,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气得泄„此夏气之生”因此夏天应该早起晚睡,不要过分贪阴,宅在室内,尽量接受阳光的照耀,并且适当在清晨进行室外运动,多排汗可以促进暑湿之气排出,有助于阳气的养长。“秋三月„早卧早起„使志安宁„收敛神气„无外其志„养收之道也” 秋季应当早睡早起,保持神志安宁,秋季阳气收敛于内,不要使神志外驰,有助于秋气阳气内收。“冬三月,此谓闭藏„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去寒就温,无泄皮肤„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冬天晚上应早点上床早上应晚点起,等太阳出来之后再干活或工作,保证睡眠时间足够,冬天血气伏藏,不宜剧烈运动或劳累汗出,防止阳气发泄。衣着应足够厚,避免寒邪入侵,如此对阳气潜藏较好。
2.1.4 畅情志
《黄帝内经》云:“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优„恐伤肾,思胜恐„”首次提出情志可以直中脏腑,且可以调节情志进行治疗,调节情志对预防疾病发生也很重要。平时日常生活当中应尽量做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心清神静,形体安康。
2.1.5 慎劳作
《黄帝内经》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为五劳所伤。”过劳可耗伤气血精神,进而导致机体组织损伤,久而积劳成疾。而过于安逸亦可致病,因长期缺乏运动,则人体气机失于调达,脏腑机能活动呆滞不振,阳气不振,正气不足,抗邪能力下降。
2.2 三因制宜
黄老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人体和天地阴阳之气的运动变化息息相通,时令气候节律、地域环境等因素势必会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病理变化。疾病与人们的性别、年龄、体质等个体差异有着密切关系。黄老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提倡因时、因地、因人,注重根据年龄、季节气候、地域情况、体质、性别等不同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春季炎热,人体阳盛于外,腠理疏松,汗出较多,因此辛散之品不宜用的多,以防伤津耗气。而寒冬,人体阴盛而阳气内敛,腠理致密,慎用寒凉之品以防伤阳。岭南地处南方,炎热潮湿,阳气易于外泄,人们腠理较疏松,不适合使用辛温发散力大之品如麻黄、桂枝等,适合用防风、荆芥等温和的药物。岭南人群年轻人湿热体质及寒湿体质较常见,宜清热祛湿或温化寒湿,年长者则多虚实夹杂,宜攻补兼施。
2.3 扶正祛邪
《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若邪盛为主予以祛邪,邪去正自复,如膝骨性关节炎发病早期以邪实为主,当治以祛邪,依照邪气不同常用散寒、祛风、除湿、清热等方法。发病中期,往往虚实夹杂,予攻补兼施,在运用祛邪之法时辅以扶正治法。膝骨性关节炎病程较长、年纪较长者常以正虚为主,常先扶正,正盛邪自去,运用有益气、温阳、养血、滋阴、填精、润肺、健脾、益肾等方法。
2.4 治标治本
黄老认为疾病在发生过程中,存在轻重缓急、先后主次差异,所以治标治本有先后缓急等区别。如膝骨性关节炎疼痛较甚,影响睡眠及日常生活者,则先止痛,运用一些温经止痛或祛风湿止痛药。如若症状不明显则先治本,调理好体质后症状不治自消。而膝痹症时间愈长,耗伤气血,伤到脏腑,痰瘀留滞关节时,则宜标本兼施。
3黄宪章对膝骨性关节炎治法总结
黄老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中医药治疗KOA经验,主张个体化治疗。他在医治病患过程当中,注意加强健康教育知识宣教,让病患认识到任何疾病都是三分治七分养,患者自身的日常预防与调护比就医更重要更有效。他认为膝痹证发病因素虽然复杂多样,但病机却离不开风寒湿热外邪入侵,留滞关节,时间长了耗伤气血,累及脏腑,痰瘀内生留滞关节,不通则痛。因此,针对此病机,他提出“温”“消”“补”三大方法。
3.1温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寒者温之”、“治寒以热”,温法是针对在机体内寒邪,通过温里散寒方法使寒邪消散。岭南地区气候炎热,滥用寒凉之品现象泛滥,寒邪易直中脏腑,寒从中生;加之岭南人腠理疏松,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之下,寒从外入,故温法在岭南地区治疗痹症应用广泛。针对体内沉寒痼冷、寒湿不化或阳气虚衰等不同有温经散寒、温化寒湿、温补阳气等方法。
3.2消法
消法是使体内气、血、痰、湿、瘀等有形实邪逐渐消散的治疗方法,即“菀陈则除之”、“结则散之”。消法主要有行气、活血、化痰、除湿、化瘀等方法。岭南地区背靠五岭山脉,前濒大海,常年被海洋性暖湿气流影响,此外,地表蒸发而来之湿气也起着一定作用,使得湿邪成为岭南地区致病因素之首,因此除湿法如祛湿、化湿法应用较多。痹症长时间没有痊愈,气血运行不畅日甚,气滞则血瘀;若体内阴寒过盛,寒主收引,可致血脉痉挛收缩,“血受寒则凝结成块”,常用行气活血化瘀或温经活血化瘀疗法。若久病脏腑机能失调,气化不利,痰浊易内生,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气,肾为生痰之本。此外经常吃肥甘厚味亦使痰浊内生。痰浊一旦产生,留滞经脉、肌肤、筋骨、肌肉则出现关节肿大、畸 形、屈伸不利、肢体皮下结节等症,因而化痰之法在痹症中后期较常用。
3.3补法
膝痹病时间长了,耗伤气血,损伤肝肾,常虚实夹杂,患者气血肝肾亏虚较甚,关节局部疼痛症状逐渐减轻,以隐痛为主,表现为正虚之虚痹。以气血亏虚如气短声低、倦怠乏力主要表现则用益气补血法,脾肾阳虚如形体肥胖,畏寒肢冷,神疲嗜卧等表现者则用温补脾肾法,肝肾亏虚如肌肉瘦削、腰膝酸软、畏寒肢冷或骨蒸潮热等表现者则用补肾益精填髓之法。4黄宪章对膝骨性关节炎用药经验整理总结
黄老遣方用药讲究味少力专,且根据邪气所犯经络不同,善于使用引经药和藤类药,使其直达病所。
4.1常用中药分类 4.1.1 温里药
干姜、桂枝、肉桂、吴茱萸 4.1.2 清热药
黄柏、栀子、黄芩、牛蒡子、天花粉、牡丹皮 4.1.3 芳香化湿药 藿香、苍术、砂仁 4.1.4 祛风湿药
独活、桑枝、忍冬藤、威灵仙、宽筋藤、狗脊、木瓜、络石藤、牛膝、防风、首乌藤、地骨皮、丝瓜络、豨莶草
4.1.5 散寒药
藁本、生姜、干姜、紫苏、羌活、白芷、防风、桂枝、荆芥穗、粉葛
4.1.6 化痰药
半夏、陈皮、桔梗、浙贝母、芥子
4.1.7 理气药
川楝子、陈皮、乌药、砂仁、香附
4.1.8 活血化瘀药
乳香、桃仁、丹参、三
七、延胡索、牡丹皮、没药、赤芍、郁金、牛膝、红花
4.1.9 安神药
首乌、合欢皮
4.1.10 养血滋阴药
首乌、白芍、熟地、黑枣、女贞子、墨旱莲、麦冬、五味子、大枣 4.1.11 补阳药
巴戟天、续断、杜仲
4.1.12 益气药
黄芪、甘草、党参、白术、山药、大枣
4.1.13 利水渗湿药
茯苓、山畚箕、薏米、茵陈蒿
4.1.14熄风药 天麻、钩藤、蒺藜 4.1.15藤类药
络石藤、桑枝、大松身、夜交藤、大薜荔
4.2对药的使用
黄老在处方用药时善于使用对药,两药配合使用或可起到协同作用,或可抵消其副作用,或可互用后产生特殊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1 荆芥和防风
荆芥芳香辛温而不燥,气味轻扬辛散,被称为“风药润剂”,性温而润,以辛为用,以散为功,走上焦善治上交之风邪,又走气分,可祛周身之风,而“风药皆能胜湿”,防风祛风力强,荆芥散寒之力强,二药配伍常用于膝痹病风寒湿痹而见肢节疼痛、筋脉拘急症者。
4.2.2 荆芥和黄芩
荆芥性味芳香辛温而不燥,气味轻扬辛散,被称为“风药之润剂”,性温而润,以辛为用,以散为功,走上焦善散风寒;黄芩苦寒,泻火解毒,可清上焦里热,二者配伍,一表一里,一清一热,主要用于膝痹病风寒湿痹寒湿内聚,有郁而化热趋势者。
4.2.3 赤芍和白芍
白芍补血敛阴、柔肝镇痛,白芍补而不泻,有敛阴益营之力;赤芍清热凉血,活血散瘀,赤芍散而不补,有散邪行血之功,二者配伍,一散一敛,一泻一补,补血养阴,散淤止痛之力增强,常用于痹症后期,瘀血内阻,郁而化热,耗伤营血者。
4.2.4 女贞子和续断
续断补肝肾,强筋骨,通血脉,止疼痛,固冲任,女贞子善填补真阴,滋阴补肾,养肝明目,二药配伍,同走下焦,相得益彰,可用于膝痹病肝肾亏虚者,围绝经期妇女更佳。
4.2.5 续断和桑寄生
续断和桑寄生 均入肝肾,都有补肝肾、强筋骨、壮腰膝、通血脉之功,故配伍使用,其功亦彰,可用于膝痹病腰膝酸痛、怕冷肢寒、筋骨无力之肝肾亏虚表现者。
4.2.6 桑枝和桑寄生
桑枝横行四肢关节,祛风湿,消肿镇痛;桑寄生养血通脉,祛风湿强筋骨,补益肝肾;前者以通为主,后者以补为要,二者合用,一通一补,补肝肾、强筋 骨、祛风湿通络止痛相得益彰,用于膝痹病风湿为患,经气闭阻而致腰膝酸痛、关节屈伸不利、腰腿麻木者。
4.2.7 白芍和桂枝
白芍性味酸主收敛,可和营敛阴,善走阴分,桂枝性温辛散,和营解肌,可入血分,能温经通脉,二者配伍,白芍敛阴不滞邪,桂枝和营解肌不伤阴,一收一散,一阴一阳,共奏缓急止痛、通调血脉之效,可用于膝痹病气血不调见四肢酸楚、疼痛、麻木,四肢发冷者,且桂枝用量宜大。
4.2.8 羌活和独活
独活能祛风胜湿、宣痹止痛,入膀胱经和肾经,其升中有降,行下焦而理下,长于疏导腰膝腿足;羌活气雄而散,味薄而上升,能发汗解表,祛风湿止痹痛,散足太阳膀胱经游风,其行“上焦而理上,上行巅顶,横行支臂”,常可治疗上半身风寒湿邪。二药竟合而用,直通上下督脉,疏调太阳之经气,用于治疗膝痹病风寒湿邪为患,项背拘急,关节肿痛、游走不定,周身窜痛,痛势剧烈,昼轻夜重者。
4.2.9 吴茱萸和木瓜
吴茱萸辛散苦降,性大热,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为厥阴肝经主药;木瓜味酸,主走肝经,能化湿和胃,舒筋活络。前者主散,后者主收,两者相配伍,一收一散,共奏舒筋活络、缓急止痛、和胃化湿之功,可用于膝痹病寒湿邪为患见小腿转筋抽痛、挛急等。
4.2.10 芍药和甘草
白芍酸苦,入肝经,可柔肝止痛,养血敛阴;甘草甘平,入脾经,可补中益气,缓急止痛,润肺去痰,缓和药性。二者配伍,可酸甘化阴,有敛阴养血,缓急止痛之功,尤善治小腿肚转筋。
4.2.11 党参和黄芪
党参和黄芪性味均甘温,均可益气,前者偏于阴长于健脾益气补血,后者偏于阳长于益气固表升阳。二者伍用,益气扶正之力更强,用于膝痹病久病虚弱如倦怠乏力、肢体痿软麻木等。
4.2.12 桃仁和红花
桃仁破血行瘀,入于血分,且质润多脂,润肠通便;红花活血通经,化瘀之痛,前者长于破瘀,后者长于行血,二者配伍,活血通经,化瘀之痛之效增强,用于治疗膝痹病日久,瘀血内阻见关节刺痛,痛处固定者。
4.2.13 丹参和牡丹皮
丹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牡丹皮凉血散瘀,清肝,长于清透阴分伏火。二药配伍,共奏凉血活血,祛瘀止痛之效。常用于膝痹病风湿热痹见关节红肿热痛者。
4.2.14 半夏和白芥子
半夏辛温,燥湿化痰、温化寒痰、降逆和胃、辛开散结消痞;白芥子散寒祛痰,止痹痛,可祛“胁下皮里膜外之痰”,二者配伍可温通经络、祛经络之痰,用于膝痹证痰湿阻滞经络而致肢体关节疼痛、顽痹等。
4.3 引经药
黄老在治疗疾病时,善于使用引经药,依照致病经络各异,予相应引经药,使药直达病所。如膝关节腘窝及大腿后侧疼痛等太阳经病为主者可加羌活、防风、藁本;若以下肢外侧疼痛等少阳经病为主则加柴胡、青皮;若肝经病为主如胁肋胀痛者则加吴茱萸、柴胡、川芎;兼上肢痹症者则用姜黄;下肢痹症则予牛膝、木瓜、蜈蚣;肾经病变则加独活、桂枝或肉桂。
第三篇: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32例老年骨性膝关节炎
《陕西中医》2012年7月第33卷第7期第877页
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88例
谭燕泉 江苏省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卫生分院
林 波 南京市中医院
摘要:目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方法: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并设立对照组以西药封闭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3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老年骨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 老年骨性膝关节炎/推拿疗法 中药热敷 穴位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胀、畸形、疼痛、僵硬及功能障碍,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我们收集了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的门诊病例88例,治疗组52例采用推拿手法结合中药热敷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88例门诊患者,随机抽取52例作为治疗组,男28例,女24例;年龄53~78岁,平均65岁;另外36例作为对照组,男19例,女17例;年龄51~76岁,平均66岁。两组
第四篇:膝关节炎的中医预防与治疗
膝关节炎的中医预防与治疗
膝盖是人体身体部位,位于大小腿之间的连接部位。膝的主要内部组成结构为半月板以及四条韧带。半月板为膝内部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之间的接连处所垫的一块新月形的纤维软骨组织,作用是缓冲膝关节的震动,以及避免两块骨头的直接摩擦。另外,它由四条主要的韧带支撑着。其中有两条在膝的两侧,称为中侧突韧带和外侧突韧带,主要功能是防止膝部轴离位;另外两条韧带则分别分布在膝前后方,称为前十字韧带和后十字韧带,作用是防止膝部前后移位。
组成:川牛膝30克,独活20克,三棱20克,莪术20克,海桐皮30克,乳香20克,没药20克,土鳖虫15克,制川乌10克,威灵仙30克,红花15克,舒筋草30克。
功能:活血化瘀、通调气血、祛风除湿、消肿止痛。
主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用法:每日1剂,加水3000毫升先浸泡20分钟,然后煎20分钟,趁热熏洗并热敷患膝关节20分钟,早晚各熏洗、热敷1次,10剂为1疗程,疗程间隔2天。方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属中医“骨痹”范畴。人到中年,肝肾不足,气血失调,加之外伤、劳损或感受风寒湿邪,痰瘀内停,脉络不通,筋骨失养而发生膝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中药熏洗疗法是中医外治疗法之一
加减运用:风寒偏重加防风20克、细辛15克;偏气血虚加黄芪30克、当归20克;肝肾不足偏肾阳虚加杜仲20克、淫羊藿20克、肉苁蓉20克;偏阴虚加女贞子20克、菟丝子20克;
偏血瘀加桃仁20克、红花加重为20克;痰湿偏重者加法半夏20克、地龙20克;湿热偏重加土茯苓30克、薏苡仁30克、蜂房30克。
注意事项:患处皮肤溃烂者禁用,关节红肿发热者易将煎汤放置温凉后洗敷患膝,制川乌有毒,切勿进口。
温针灸配拔罐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因关节软骨退行性变所引起的以骨质增生为主要表现的关节病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膝部的肌肉、韧带会有不同程度的松弛,半月板也逐渐失去弹性,不能很好地发挥其应有功能,出现应力不均衡的情况,骨质增生逐渐产生,增生的骨质会使骨头的面积增大,压强减小,以免骨与骨之间因压强过大而导致损伤,这是人体为了对抗老化而产生的保护性变化,但如果这种变化超出人体的适应范围,增生的骨质长期牵拉、刺激附着其上的肌肉、韧带,致使关节囊扩张,就会出现膝关节僵硬、肿胀、疼痛、变形,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针灸治疗本病有很多的方法,在减轻症状、调整体质方面均有较好的疗效。以下介绍温针灸配合拔罐法:取穴:内外膝眼、血海、梁丘、足三里、中脘、肾俞、阿是穴。操作:令患者下肢伸直,膝下垫一枕头,使整个膝关节放松,穴位皮肤消毒后,常规针刺内、外膝眼,血海,梁丘,局部疼痛部位,足三里,中脘,以患者觉酸胀感为度。在足三里和中脘穴针柄上套置一段两厘米长的艾条,从上端点燃,进行温针灸,留针30分钟,每日一次。起针后,在肾俞穴拔火罐,留罐10分钟,一周两次。此病属中医“痹证”范畴,多由体质虚寒,阳气不固,感受风寒湿邪后,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而致筋骨、关节、肌肉酸痛麻木,甚至屈伸不利,活动功能受限。内外膝眼、血海、梁丘为局部取穴,针刺此四穴有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功,可疏导局部气血运行而止痹痛;《素问·厥论》曰:“阴气起于足五指之里,集于膝下而聚于膝上故阴气胜,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皆从内”。“内”主要指中焦脾胃,若饮食不节,贪食生冷,损伤脾胃,中焦生化气血的功能减退,则易与湿寒之邪相感而发本病。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合穴,为强壮保健要穴,中脘是胃募穴,有和胃健脾之功,温针足三里、中脘,可益气养血,扶正培元,补益后天之气;肾俞有补益肾气、益肾固精之功,在此处拔火罐,利用温热和负压的作用可温壮肾阳,强壮腰膝,缓解疼痛。
2021年7月8日
第五篇:2012年优势病种--膝痹病--诊疗方案及评分
三、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TCD编码:BNV090、ICD-10编码:M17.901)【概述】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膝骨关节病、退行性关节病、增生性关节病、肥大性关节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关节疾病。其病理特点为关节软骨变性、破坏、软骨下骨硬化、关节边缘和软骨下骨反应性增生、骨赘形成。临床上以关节疼痛,僵硬,活动受限,活动时可有摩擦响声为特征,属中医“膝痹病”范畴。【病名】
中医病名:膝痹病
西医病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诊断】
参照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关节诊治指南》(2007版)
1、临床表现
膝关节的疼痛及压痛、关节僵硬、关节肿大、骨摩擦音(感)、关节无力、活动障碍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骨关节炎的X线特点表现为非对称性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囊性变,关节边缘骨质增生和骨赘形成;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变形及半脱位。
3、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蛋白电泳、免疫复合物及血清补体等指征一般在正常范围。伴有滑膜炎者可见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轻度升高,类风湿因子及抗核抗体阴性
4、具体诊断标准
①近1个月内反复膝关节疼痛
② X线片(站立或负重位)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硬化和(或)囊性变、关节缘骨赘形成
③关节液(至少2次)清亮、黏稠,WBC<2000个/ml ④中老年患者(≥40岁)⑤晨僵≤3 min ⑥活动时有骨擦音(感)
综合临床、实验室及X线检查,符合①+ ②条或①+ ③+⑤+⑥条或①+④+⑤+⑥条,可诊断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5、骨性关节炎的分级
根据Kellgren和Lawrecne的放射学诊断标准,骨性关节炎分为五级:
0级:正常;
I级:关节间隙可疑变窄,可能有骨赘; II级:有明显的骨赘,关节间隙轻度变窄;
III级:中等量骨赘,关节间隙变窄较明确,软骨下骨骨质轻度硬化改变,范围较小;
IV级:大量骨赘形成,可波及软骨面,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硬
化改变极为明显,关节肥大及明显畸形。
【分期】
根据临床与放射学结合,可分为以下三期:
早期:症状与体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多见于内侧,上下楼或站起时犹重,无明显畸形,关节间隙及周围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可。X线表现(0~I级)
中期:疼痛较重,可合并肿胀,内翻畸形,有屈膝畸形及活动受限,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不稳。X线表现(II~III级)
晚期:疼痛严重,行走需支具或不能行走,内翻及屈膝畸形明显,压痛,髌骨研磨试验(+),关节活动度明显缩小,严重不稳。X线表现(IV级)。
【辨证】 1.风寒湿痹证
肢体关节酸楚疼痛、痛处固定,有如刀割或有明显重着感或患处表现肿胀感,关节活动欠灵活,畏风寒,得热则舒。舌质淡,苔白腻,脉紧或濡。
2.风湿热痹证
起病较急,病变关节红肿、灼热、疼痛,甚至痛不可触,得冷则舒为特征。可伴有全身发热,或皮肤红斑、硬结。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3.瘀血闭阻证
肢体关节刺痛,痛处固定,局部有僵硬感,或麻木不仁,舌质紫
暗,苔白而干涩。
4.肝肾亏虚证
膝关节隐隐作痛,腰膝酸软无力,酸困疼痛,遇劳更甚,舌质红、少苔,脉沉细无力。
【治疗】
(一)中医治疗 1.辨证论治
①风寒湿凝结 治则:祛寒除湿止痛 代表方剂:防己黄芪汤加减
方药: 防己6g 黄芪15g 防风12g 独活12g 桂枝9g 秦艽9g 川芎12g 木香6g 甘草6g。中成药:可酌情使用益肾蠲痹丸等。②风湿热痹
治则:清热疏风,通络止痛 代表方剂:大秦艽汤加减
方药: 秦艽15g 羌活12g 当归12g 防风9g 白芷12g 熟地10 石膏30g 川芎9g 白芍12g 黄芩12g 生地12g 白术12g ③瘀血闭阻
治则:活血化淤、通络止痛。代表方剂:身痛逐瘀汤加减;
羌活12g
当归12g 甘草6g
茯苓9g 独活9g 细辛3g
方药: 桃仁10g 红花6g 当归10g 五灵脂9g 地龙9g 川芎9g 没药6g 香附12g 羌活12g 秦艽20g 牛膝9g 甘草3g.④肝肾亏虚
治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代表方剂:肾气丸加减;
方药: 熟地30 g 山萸肉15 山药15 泽泻10 仙灵脾15g 骨碎补15g 土茯苓30g 川牛膝15g 炒莱菔子12g 秦艽10g 白芍10g 鸡血藤15g 鹿含草15 g 全蝎粉1 g(冲)蜈蚣粉1 g(冲)、中成药:可酌情使用六味地黄丸、抗骨质增生胶囊、仙灵骨葆胶囊等
2.宋氏膝痛手法
1)循经点穴法:沿足太阳膀胱经点穴,以风市、伏兔、血海、犊鼻、阳陵泉、悬钟等穴为主,健患侧均点按,每穴10秒钟。总计约5分钟。
2)捋寻松解法:患者仰卧或俯卧或侧卧位均可,术者施以按、揉、弹拨、禅推、拿捏等手法,松解下肢肌肉(以股四头肌为主,以及腓肠肌、腘绳肌等)和膝关节及髌骨周围附着的肌腱、韧带;此过程尽量保证在松弛状态进行,强度和时间以患者无明显疼痛感为度,宜轻柔和缓。该过程持续约10分钟。
3)拔龙扭转法:以左膝为例,患者取仰卧位,助手立于患膝旁,持续牵伸膝关节,右肘挎住患者左大腿下端。左手搭扶患膝前,右手握住左腕:术者双手握住患肢足踝部,使患者膝微屈,与助手对抗牵
引约1分钟。后在牵引下内收、外展和旋转膝关节。重复3次。幅度逐渐加大。然后牵引下屈伸膝关节。维持牵引状态下进行患膝屈伸被动活动,反复3次,每次屈伸活动时都让患者尽量放松,加大到最大幅度。当屈曲至最大范围时,助手右前臂轻缓地移出胭窝。此阶段约5分钟。
4)收功手法:揉捏放松膝周软组织,并对患膝部施以推法、搓法收功。该过程持续约5分钟。3.中药外用
根据病情在膝部疼痛部位贴敷千山活血膏、舒通消痛贴等膏药。同时可以白脉软膏、青鹏软膏等中药膏剂外敷疼痛部位治疗。4.特色针灸
以常用穴位为基础,以平衡针灸疗法为依托,结合艾灸特色疗法,创立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①体位:坐位或仰卧位,膝关节屈曲90度。
②取穴:局部取穴: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犊鼻穴,膝眼等;
远处取穴:昆仑,悬钟,三阴交,太溪等。
③针具:30号(针体直径:0.3mm),长2.5寸(针体长:65mm或40mm)不锈钢毫针(中研太和牌)。
④方法:进针前穴位皮肤安尔碘消毒;采用指切或夹持进针法,垂直于皮肤进针,针刺深度按部位不同在10-25mm范围,捻转得气(局部痠,胀,重,麻感)后留针,留针20分钟后起针,起针后以消毒棉球轻压针孔约3分钟。
⑤剂量:每次20分钟,每日1次。
⑥注意事项:明显关节肿胀者只以远道取穴方式治疗。5.耳穴治疗
根据全息医学理论,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双耳“膝痛区”贴敷中药王不留行籽可有效改善颈部不适症状。同时配合相应脏器及特点穴位反应点,可进一步缓解其它伴随症状。
方法:医用橡皮膏剪成6×6mm斜型方块,将经过炮制的中药王不留行籽2-3粒贴压固定于“膝痛区”耳穴处,拇食二指分别按压耳穴,直至耳廓酸胀、热痛、潮红,并活动膝部。6.套管生物离子针刀
经对古代中医“九针”疗法的深入研习,结合现代材料学技术的革新发展,将套管针与多种中药成分和远红外线负离子集合为一体,实现膝部局部病灶与人体经络腧穴整体一体化,阴阳五行辨证学说与膝部生理解剖中西结合一体化,根据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特点,施治于临床,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较佳。
特色离子栓:将熊胆液结合多种中药提取物以及远红外线负离子等40余种超低温活性生物成分制成。
1)材料:止血钳、弯止血钳、中号镊子、尖剪、弯盘、特制套管针、酒精棉球、碘酒棉球、胶布、创可贴若干。
2)患者呈仰卧位,依照X线片定位病灶位置,以病灶位置为中心,确定为生物离子针刀植入点。皮肤常规消毒,将1.0cm-2.0cm的生物离子栓系入套管针内,垂直90°,以稳、准、轻、快手法将生
物离子栓植入在膝关节局部痛点肌层(内侧痛配阴陵泉腧穴,外侧痛配阳陵泉腧穴,植入深度在1.0cm-2.0cm为宜)。退出套管针刀后,用豆大小的酒精棉球覆盖好,用胶布或创可贴呈+形固定好,三天撕下胶布。25-30天做一次,一般1-2次即刻达到临床治愈。7.中药足浴:
按病人辨证分型加减不同方药,具体参考辨证论治。[基本处方] 川芎15g 艾叶10g 牛膝30g 羌活12g 独活12g 桂枝18g 桑枝25g 伸筋草30g 透骨草30g 枳壳9g 海桐皮30g [方法]煎水滤渣取汁,将药液倒入腿浴治疗器,每天泡腿1次,每次40分钟。8.中药离子导入:
按病人辨证分型选用不同方剂,具体参考辨证论治。9.针刀治疗
[操作方法]:
个性化分析患者病情,明确患膝高应力点。于消毒处置室对患者病膝关节常规碘伏消毒、铺无菌单,针对造成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功能障碍的高应力点进行选择性的松解与解锁。这些高应力点主要包括:a、韧带(髌前韧带止点,内、外副韧带起止点,髌骨斜束韧带起点);b、滑囊(髌上、下囊,鹅足囊,腘窝囊等);c、关节内:翳状皱襞起点、脂肪垫、髌尖内血管袢);d、神经卡压点(隐神经髌下支、腓总神经腓骨小头部卡压点)。
[使用器械]:汉章牌HZ一次性针刀-北京卓越华友医疗有限公司 [松解法时注意事项]:一问(病史)、二查(功能)、三触(痛点及结节条索)、四读(X线、CT或MRI片)、五定位(疼痛患者定位疼痛神经属性)。10.功能锻炼
1)股四头肌等长收缩功能锻炼:直腿抬高(约30度),用力将腿伸直,尽可能坚持,双腿交替进行。每次15~20分钟,每天3~5次。
2)提踵训练:扶墙站立,脚跟抬起,脚尖站立,坚持20~30秒,双腿交替进行。每次10~15分钟,每天3~5次。
3)抱膝锻炼:仰卧位,将一侧膝关节屈曲,尽量贴向胸部,用双手将膝关节固定15~30秒,然后逐渐伸直。两腿交替进行。重复进行30~50次,每天3次。
4)坐位伸膝:坐在椅子上,逐渐将一条腿的膝关节伸直,并保持直腿姿势,双腿交替进行。重复练习30~50次,每天3次。
5)跪压法:跪坐床上,自行向后跪压以增加屈膝角度,感觉小腿稍有麻胀感为止。每次1~3分钟,每天60次。
(二)西医治疗
1、一般治疗
(1)物理治疗
中频治疗仪:患者仰卧位,每次双电极片,放置于双侧/单侧膝部,膝关节内外侧各放一片,采用标准处方,每次治疗20分钟,7
天为一疗程。
半导体激光照射:患者仰卧位,电极板与皮肤间隔1-2cm左右,对正膝局部,治疗时间为20min,7天为一疗程。
电蜡疗:患者仰卧位,电蜡疗袋放置于膝上部,治疗时间为40分钟,7天为一疗程,注意避免烫伤。
红外线理疗仪:一般配合针灸进行电热针灸治疗。也可单独使用。患者仰卧位,灯头距离膝部30-40cm左右,以患者不觉灼烫为度,照射时间为30min,7天为一疗程。
(2)减轻关节负荷,保护关节功能。
2、药物治疗
(1)控制症状的药物: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及其它止痛剂。(2)改善病情药物及软骨保护剂:如盐酸/硫酸氨基葡萄糖、葡糖胺聚糖等。
(3)根据病情静点骨瓜提取物营养关节软骨,调节骨代谢;静点七叶皂苷钠改善局部循环,消肿止痛;静点赖氨匹林消炎止痛。
3、关节腔内药物注射
① 透明质酸钠关节腔注射:适用于中度骨关节慢性期的治疗。帮助恢复软骨层高度及弹性并可保护软骨创面促进软骨修复,从而达到改善关节功能和症状的目的。
② 臭氧关节腔治疗:适用于中度骨关节慢性期的治疗臭氧通过改变关节腔内的内环境,从而促进关节软骨的修复再生,延缓关节退行速度。
[治疗方法]:患者平卧屈膝,取内或外膝眼作为穿刺点定位,常规消毒铺巾,用普通5ml一次性注射器(7号针头)穿刺至膝关节腔内,回抽无回血后于每个病变关节腔内注入30 μg/L的臭氧气体8-10ml(或注射入玻璃酸钠),注射时要缓慢,分次注射。注射完毕,以无菌敷料覆盖创口后活动膝关节1-2分钟,轻度屈伸膝关节数次,以保证药物在膝关节内弥散。成功注射后可感觉关节内气体的声音。治疗周期:臭氧2周,每周2-3次。透明质酸钠5周,每周1次。
4、手术治疗
关节冲洗术、关节镜下清理术等。
膝痹病(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疗效评价标准
【疗效评价】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5月制定。
1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临床痊愈
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积分减少≥95%,X线显示正常。
(2)显效
疼痛等症状消失,关节活动不受限,积分减少≥70%,<95%,X线显示明显好转。
(3)有效
疼痛等症状基本消失,关节活动轻度受限,积分减少≥30%,<70%,X线显示有好转。
(4)无效
疼痛等症状与关节活动无明显改善,积分减少不足30%,X线显示无改变。
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症状分级量化表
症状
夜间卧床休息时疼痛或不适 晨僵或起床后痛加重
轻 偶有疼痛或不适 有不适感,稍活动后
消失
长途行走(≥1km)
后出现 有轻度疼痛或不适
中 时有疼痛
重 频频疼痛 疼痛明显,活动后不能
减轻
一行走就疼痛,行走后
疼痛加重 疼痛明显,需要帮助
有疼痛,稍活动后减轻 短途行走(<1km)后出
现
疼痛或不适明显,但无
需要帮助 300m~1km 时有困难 困难 困难 行走时疼痛或不适 从坐位站立时疼痛或不适
最大行走距离(可以伴痛行走)日常活动 登上标准登机梯 走下标准登机梯
>1km,但有限 偶有困难 能 能
<300m 不能 不能 不能
蹲下或弯曲膝关节 在不平的路面上行走
能 能
困难 困难
不能 不能
注:症状积分标准按症状轻、中、重不同分别计2、4、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