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同步练习 华东师版

时间:2019-05-13 18:22: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同步练习 华东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同步练习 华东师版》。

第一篇: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同步练习 华东师版

4.1 火山与地震

1.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2.关于火山喷发,下面不正确的是()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3.火山和地震大多发生在()

A.陆地的城市中

B.沙漠或荒野中

C.基本上都在海中

D.地壳活动活跃的地带 4.下面与地震预兆无关的是()

A.遍地干旱,作物枯萎,用水紧张

B.鸡鸣狗叫、蚂蚁搬家、老鼠出洞等,一些动物行为反常

C.仪器测得该地的地球磁场、电场异常,地形发生变化

D.地下水位突然升高,井水冒泡,地温明显升高 5.地震发生时,正确的做法是()A.在街道上不要离开楼房太远 B.尽可能呆在房间里,不要随便走动

C.躲在牢固的立交桥或高楼下 D.在学校里切莫慌乱,应立即躲避在课桌或结实物体下

6.世界的火山和地震带分布是()A.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地中海带 B.环太平洋-----印度洋带

C.环太平洋----喜马拉雅-----大西洋带 D.环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带 7.在同一次地震中,不同地区()A.震级和烈度都不同 B.震级和烈度都相同 C.震级不同、烈度相同 D.震级相同、烈度不同 8.发生地震时,位于震中的人,其震感是()A.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用心

爱心

专心 C.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9.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洪水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此题每空1分)

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载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5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18次。最强烈地震8.5级,共3次。它们是1668年山东营县——郯城地震,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1950年西藏察隅地震。台湾是我国地震发生次数最多的省,平均每年有感地震达200—300次。(1)由以上材料可知,我国是一个 __________ 的国家;(2)破坏性地震的级数为 ___________ 级以上;(3)我国地震发生最频繁的省是 ___________ 省。

(4)在我国历史上曾发生过的最强烈地震为 ___________ 级,发生于 _________、__________ 自治区和 _____________ 省。参考答案

1------5 B ABDA D 6----9 AADA

10、(1)多地震(2)5(3)台湾(4)8.5 西藏 宁夏 山东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教案 华东师版

第一节,火山与地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了解火山与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会导致地形的剧烈变化,并给人类带来灾难;

2.了解火山与地震的形成原因。教学重点:地震的形成和原因 教学难点:地震形成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当你漫步在平坦的小路上时,或者当你攀登于高山险峰时,你应该感到,你脚下的土地是一种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平坦的路面上,淋浴着阳光,心里是踏实而且愉悦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脚下这片坚实的土地会突然裂开呢?这样的现象我们称为什么现象呢?(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火山、地震)<二>.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你知道火山与地震吗?

你能描述火山喷发和发生地震时的情景吗?

你了解火山与地震是怎么发生的吗?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一起揭开火山与地震的神秘面纱。学生观看课本中五幅火山的照片,讨论火山喷发时的现象。

过渡:那么,如此剧烈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来做一个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教师演示:拿一罐充气的饮料,经过摇晃后再打开,观察现象。问:为什么瓶内的饮料会喷发而出呢?

学生讨论归纳:因为摇晃后瓶内气体产生的压力。

教师讲解:因为在地球内部有着灼热的岩浆,他们在强大的内压力作业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的裂隙喷出地表,就形成了景象壮观的火山喷发现象。喷出的有岩浆、火山灰和水汽烟雾等。<板书>

1.火山

<1> 火山喷物:岩浆、火山灰、水汽烟雾等

<过渡> 那么,火山喷发之后地球表面会有怎么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归纳:火山喷发的结果常常由于喷涌的岩浆冷却后会形成火山丘(如富士山),而在海洋中则会形成火山岛(如夏威夷群岛)推出:火山会改变地形。

提问:我们知道,有的火山喷发之后就沉寂了,有的火山经常在喷发,那么,火山有哪些种类呢?

学生阅读“小资料”,归纳

<板书> 2.火山的分类

按活动情况:活火山,死火山,修面火山

问题:大家知不知道火山对人类有什么影响呢? 学生讨论,归纳

教师讲述:火山喷发时,景象非常壮观,其实,自然界中,还有一种非常壮观的景象,我国的古籍《诗经》上记录了周幽王二年发生的这种现象“烨了闪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里描述的就是地震发生的景象,意思是地震发生时,有闪闪的地光,隆隆的地声,瞬间山崩地裂,河水翻滚,高岸变成了低谷,深沟变成了丘陵,这是世界上最早对地震的文字记录,那么,你们所知道地震发生时的现象有哪些呢?(学生讨论)

其实,并不是每一次地震都这么剧烈的,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微弱的,无破坏的地震是经常发生的,全球每年的有500万次,只有少数的会有破坏性,并酿成灾害。你了解我国和世界上发生过那几次大的地震?造成了什么影响?

学生讨论举例:

如:①1960年5月22日在智利发生的一次著名大地震,8.5级,引起巨大海啸,掀起10多米高的浪波及到距智利一万多米的日本海岸。

②1976年7月我国唐山发生的大地震,使唐山这座城市一夜之间化为废墟。问:地震破坏力如此之大,那么,地震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教师演示:找两根厚度不一的细木片,用力弯曲,将其折断。

学生讨论,归纳:绝大多数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坚硬的地壳发生断裂,移动而造成的,实验中是双手产生力量,而地震时是地球内部产生力量。引出:你们知不知道地震的形成原因有哪些呢?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火山和地震》教学实录

《 火山和地震 》教学实录

一、激情导入,明确目标。

1、、导入新课。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组图片(出示课件)„„同学们看,图片上展示的是什么现象? 生:火山喷发、地震。

师:看了这些图片,你有什么感受? 生1:火山喷发很壮观。生2:火山喷发和地震很可怕。生3:火山喷发和地震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生4:火山有死火山和活火山„„ „„„„„„„„„„

师:同学们,火山喷发和地震是地球上较为显著的地质灾害,它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损失和人身伤害,灾难的画面是那么得令人触目惊心,至今心有余悸。

那么,你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是怎么形成的吗?我们在这样的灾难面前应该怎样更好地保护自己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火山和地震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师:我们先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你认为火山是怎样形成的说说你的想法。生:我认为火山是地下的岩浆喷出来的现象。

生:我认为火山是地壳的运动。

生:我认为火山是地底下有压力而形成的。

师:火山是怎样形成的呢?下面请同学们来看图片(火山的成因)。

师:请各小组讨论一下: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师:谁来说说看火山是怎样形成的?

生:是因为地壳深处的熔融的岩浆,在很大压力的作用下,沿着地壳的裂缝上升,有的岩浆 在上升的过程中,冷却下来形成了岩浆岩,有的岩浆,冲击地面就形成了火山喷发。

师:你讲得很好!掌声鼓励(鼓掌)。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有没有见到过类似火山喷发的 现象呢?

生:烧开水的时候,没有及时关煤气,水会从壳口流出来。

生:我喝饮料的时候,拉开拉环时,有泡沫喷出来。

生:我在吃火锅的时候,等把放进去的菜烧熟时,看到锅里直冒泡,还翻滚。象火山喷发。

生:我有一次在烧煮稀饭时,不小心,稀饭喷出来把锅盖都顶掉了,象火山喷发。

生:我也是烧稀饭时,发现稀饭在锅里直冒泡、翻滚,稀饭也流出来了。

„„

师:请大家联想火山喷发,说说模拟实验分别代表什么?

师:同学们讲得很好,(出示挂图:火山的成因)地球内部温度很高,有些地方的岩石变成了粥状的岩浆。灼热的岩浆沿着地壳的裂缝或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地表,就是火山喷发。

2、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师:刚才通过模拟火山喷发的实验,你对火山喷发是不是有了更深的理解呢?那么,地震是 怎样形成的呢?说说你的观点。

生:地震是地壳的运动。

生:地震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产生的磨擦。

师:下面让我们来图片。

师:构造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生:是地壳岩层受到挤压产生褶皱,褶皱断裂时就是地震。

生:地壳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产生褶皱,当地壳承受不了这种挤压和拉伸时,褶皱就会突然 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就发生了地震。让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好吗?

师:我这里为你们准备的实验材料是筷子。我们就来用筷子模拟构造地震。

(边讲边边演示)

我们把这根筷子想像成地壳岩层。实验方法是:每人先拿一根筷子,慢慢用力弯曲,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观察发生的现象,联想“构造地震”是怎样形成的。然后再同时用两根筷子试一试。

注意两点:实验中注意安全;实验结束后,把筷子全部清理到托盘里。组长给每人发三根筷子,实验开始。

生:分组模拟实验、体会、观察、联想。

师:在刚才的实验中,你有什么感觉?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用力弯筷子时,先是变弯曲,后来就断了。

生:折断筷子时,我听到了“啪啪”的响声

生:我在折筷子的时候,当筷子快要被折断但没有断的时候,我就感觉到有响声了。

师:你观察得真细,很好。

生:我知道了,是筷子承受不了我用的力时,就断了,这就象地震。

师:刚才我看到有的同学做完实验后在甩手,这是为什么?

生:是我用力太大,感到手疼。

师:噢,说明要用很大的力,筷子才能被折断。

师:联想地震的形成,说一说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筷子相当于地壳的岩层。

生:被用力弯曲就象地壳受到挤压产生褶皱,当筷子承受不了你用的力时就会突然断裂,这 就象地震。

师:同学们讲得不错!地壳中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产生褶皱,当地壳承受不了这种挤压 和拉伸时,褶皱就会突然断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使大地猛烈地震动起来,这就是地震

3、火山和地震有哪些危害

师:火山和地震都是自然现象。那么火山和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危害呢? 生:小组讨论后交流

生:火山熔融的岩浆流会淹没周围的一切。

生:火山和地震都会造成人员伤亡。

生:地震会使房屋倒塌,会有人死亡。有很多活下来的人失去亲人。

师:我这里有一段“地震危害”的图片,请大家来看一看。

师:地震的危害有:

直接地震灾害(是指由于强烈地面振动及形成的)地面断裂和变形。引 起建筑物倒塌和损坏,造成了人身伤亡及大量社会物质的损失,例如震惊全国的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整个唐山市变成一片废墟,共死亡24.2万人,损失达100亿元。

4、怎样监测地震?

师: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那么有没有办法来监测呢?你知道世界是第一台监测地 震的仪器是谁发明的吗?叫什么?

生:侯风地动仪,是张衡发明的。

师:让我们来看一下张衡发明的侯风地动仪以及现在人们用来监测地震的仪器。

师:人们利用精密的仪器监测到的地震是正在发生的地震。那么在地震前有没有什么异乎寻 常的自然现象呢?

三、本课小结

师:对于这个问题,以及还没有研究完的其它问题,下一节课我们继续研究,另外请你们在 课后继续去查找资料,好不好?

第四篇:1.2 有理数 同步练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

1.2

有理数

一.选择题

1.﹣2021的相反数是()

A.2021

B.﹣2021

C.﹣1

D.1

2.﹣的绝对值是()

A.

B.﹣

C.

D.﹣

3.如图,点A是数轴上一点,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则点B表示的数可能是()

A.0

B.1

C.1.5

D.2.5

4.在数轴上,点M,N在原点O的两侧,分别表示数m,2,将点M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若PO=NO,则m的值为()

A.1

B.﹣1

C.﹣2

D.﹣3

5.某届足球首轮比赛中,A队4:2胜B队,C队2:3负于D队.将A、B、C、D这4个队按净胜球数由好到差排序正确的是()

A.A>B>C>D

B.A>C>B>D

C.A>D>C>B

D.A>B>D>C

6.数1,0,|﹣2|中最大的是()

A.1

B.0

C.

D.|﹣2|

7.如图,数轴上点A对应的数是2,将点A沿数轴向左移动3个单位至点B,则点B对应的数是()

A.﹣1

B.0

C.3

D.5

8.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则化简|a﹣b|+a的结果正确的是()

A.2a﹣b

B.﹣b

C.b

D.2a+b

9.如图,直径为2个单位长度的圆从原点开始沿数轴向右无滑动地滚动一周到达点A,则点A表示的数是()

A.1

B.2

C.π

D.2π

10.若ab≠0,那么+的取值不可能是()

A.﹣2

B.0

C.1

D.2

二.填空题

11.比较下列两数的大小:﹣

﹣.(填“<”、“=”或“>”)

12.数轴上A、B两点间的距离为5,点A表示的数为3,则点B表示的数为

13.如果|x﹣3|=5,那么x=

14.已知|x|=1,|y|=5,且x>y,则x=,y=

15.如图,数轴上M点表示的数为m,化简|3+m|+2|2+m|﹣|m﹣3|=

三.解答题

16.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3,0,﹣3,1,﹣3,﹣1.5,并用“>”把这些数连接起来.

17.a、b、c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则:

(1)用“>、<、=”填空:a

0,b

0,c

0.

(2)用“>、<、=”填空:﹣a

0,a﹣b

0,c﹣a

0.

(3)化简:|﹣a|﹣|a﹣b|+|c﹣a|.

18.如图,在数轴上有三个点A,B,C,回答下列问题:

(1)若将点B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三个点所表示的数中最小的数是多少?

(2)在数轴上找一点D,使点D到A,C两点的距离相等,写出点D表示的数;

(3)在数轴上找出点E,使点E到点A的距离等于点E到点B的距离的2倍,写出点E表示的数.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解:﹣2021的相反数是2021,故选:A.

2.解:|﹣|=,故选:A.

3.解:∵数轴上点A,B表示的数互为相反数,点A表示的数在﹣2到﹣1之间,∴点B表示的数在1到2之间,故选:C.

4.解:∵点M表示数m,将点M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点P,∴平移后P表示的数是m+1,∵N表示数2,PO=NO,∴m+1与2互为相反数,即m+1=﹣2,∴m=﹣3,故选:D.

5.解:A队的净胜球为:4﹣2=2,B队的净胜球为:2﹣4=﹣2,C队的净胜球为:2﹣3=﹣1,D队的净胜球为:3﹣2=1,因为2>1>﹣1>﹣2,所以按净胜球数由好到差排序为:A>D>C>B,故选:C.

6.解:|﹣2|>1>0>,故选:D.

7.解:∵点A表示的数为2,将点A向左移动三个单位,∴2﹣3=﹣1,即点B表示的数为﹣1.

故选:A.

8.解:由图可知,a<0<b,∴|a﹣b|+a=b﹣a+a=b.

故选:C.

9.解:圆旋转一周,周长为2π,∴点A所表示的数为0+2π=2π.

故选:D.

10.解:∵ab≠0,∴有四种情况:①a>0,b>0,②a<0,b<0,③a>0,b<0,④a<0,b>0;

①当a>0,b>0时,+=1+1=2;

②当a<0,b<0时,+=﹣1﹣1=﹣2;

③当a>0,b<0时,+=1﹣1=0;

④当a<0,b>0时,+=﹣1+1=0;

综上所述,+的值为:±2或0.

故选:C.

二.填空题

11.解:因为>,所以﹣<﹣.

故答案为:<.

12.解:设B点表示的数为b,则|b﹣3|=5,∴b﹣3=5或b﹣3=﹣5,∴b=8或b=﹣2.

故答案为:8或﹣2.

13.解:∵|x﹣3|=5,∴x﹣3=±5,解得x=8或﹣2.

故答案为:8或﹣2.

14.解:因为|x|=1,|y|=5,所以x=±1,y=±5,因为x>y,所以x=±1,y=﹣5.

故答案为:±1,﹣5.

15.解:根据数轴可知:﹣3<m<﹣2,∴3+m>0,2+m<0,m﹣3<0,∴|3+m|=3+m,|2+m|=﹣2﹣m,|m﹣3|=3﹣m,∴|3+m|+2|2+m|﹣|m﹣3|=3+m+2(﹣2﹣m)﹣(3﹣m)

=3+m﹣4﹣2m﹣3+m

=﹣4.

故答案为:﹣4.

三.解答题

16.解:如图:

故.

17.解:从数轴可知:a<b<0<c,|a|>|c|>|b|,(1)a<0,b<0,c>0,故答案为:<,<,>;

(2)﹣a>0,a﹣b<0,c﹣a>0,故答案为:>,<,>;

(3)|a|﹣|a﹣b|+|c﹣a|=﹣a+a﹣b+c﹣a=c﹣b﹣a.

18.解:(1)点B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后,点B表示的数为1;

三个点所表示的数中最小的数是是点A,为﹣1.

(2)点D到A,C两点的距离相等;故点D为AC的中点.D表示的数为:0.5.

(3)当点E在A、B时,EA=2EB,从图上可以看出点E为﹣3,∴点E表示的数为﹣3;

当点E在点B的左侧时,根据题意可知点B是AE的中点,∴点E表示的数是﹣7.

综上:点E表示的数为﹣3或﹣7.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

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1

1、本文选自,作者 是 人。

2、给下列加粗字注音:

棹小舟()曳铁钯()湮()啮()溯流()臆断()

3、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依据是;讲学家判断其在,理由是;老水兵则判断其在,是因为。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1)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阅:)

(2)棹数小舟,曳铁钯(棹: 曳:)

(3)湮于沙上(湮:)

(4)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啮:)

(5)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但:)

5、理解下列句子中“为”的不同含义:

(1)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众服为确论()

(3)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6、对下列句子翻译不当的一项是()

A.寻十余里,无迹。(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石兽的踪迹。)

B.众服为确论。(众人佩服他的话,认为是正确的判断。)

C.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按照老水手的说法去找,果然找到石兽在几里外的上游。)

D.竟不可得。(居然没有找到。)

7、翻译下列句子。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3)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七年级语文上册《河中石兽》同步练习2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8、用自己的话写出下列代词指代的内容

(1)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之”指代。

(2)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之”指代。

9、讲学家和老河兵都说到了“石性坚重,沙性松浮”,但他们对沉在河中的石兽作出的'结论是完全不同的。讲学家据此得出的最终结论是___________

(A、尔辈不能究物理;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C、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D、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老河兵的最终结论则为_________(A、水不能冲石;B、再转不已,遂反朔流逆上矣;C、求之下流,固颠;D、石必倒掷坎穴中)。

10、下列句中加粗字的注音或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山门圮于河(倒塌)B.棹数小舟(划船)

C、不亦颠乎(颠倒,即本末倒置)D.遂反溯流逆上矣(逆水流而上)

11、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作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作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作综合分析,认为应到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

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12、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找出文中说明这个道理的原句。

道理:

句子:

(二)揠苗助长

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揠,拔)之者,茫茫然归,谓其人(人,这里是指家人)曰:“今日病(病,累)矣!予(予,我)助(助,帮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槁,枯萎)矣。

13、解释下列加线的字。

(1)谓其人曰()

(2)其子趋而往视之()

14、说说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1)宋人有闻其苗之(1)不长而揠之(2)者

(之(1): 之(2):)

(2)其子趋而往视之(之:)

1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宋人有闻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

(2)苗则槁矣。

16、读完这段文字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阅微草堂笔记》、纪昀、清

2、略

3、河水的下游;顺流而下;埋没在河沙下;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河的上游;石性坚重,沙性松浮……遂反溯流逆上矣。(意近即可)

4、(1)经历;(2)船桨,这里意为划、摇;拖着;(3)埋没;(4)本义是咬,这里是冲击的意思;(5)只。

5、略

6、B7、略

8、(1)指讲学家所说的话。(2)代石兽。

9、CB10、C11、D12、略

13、(1)告诉,对……说。(2)快步走。

14、(1)前一个“之”,助词,无实义,后一个“之”代禾苗。(2)代禾苗。

15、(1)宋国有一个听说自己的禾苗不长而拔禾苗的人。(2)禾苗已经枯萎了。

16、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符合事物的本身规律。(意思相近即可)

下载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同步练习 华东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七年级科学上册 41 火山与地震同步练习 华东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