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概念解读(xiexiebang推荐)
如何理解“强柱弱梁”?
1,“强柱弱梁”的本质
指梁柱节点处,柱端实际受弯承载力大于梁端实际受弯承载力。2,为什么要保证“强柱弱梁”?
因为框架结构的变形能力与其破坏机制有很大的关系。
研究表明:梁先屈服,即梁端先出现塑性铰,可使整个框架结构产生较大的内力重分布,从而增强结构的耗能能力和极限层间位移,抗震性能较好。
若柱先屈服,则可能使整个结构变成几何可变体系,造成结构倒塌。3,怎样保证“强柱弱梁”?
一般采用增大柱端弯矩设计值的方法(框架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柱端弯矩增大系数分别取1.4、1.2、1.1),PKPM程序自动考虑这一规定。
4,哪些因素导致无法准确实现“强柱弱梁”?
① 结构内力分析时考虑了楼板的约束作用(梁截面为T形,PKPM中以边梁和中梁的刚度放大系数来考虑),但梁的承载力设计时仍以矩形截面来配筋,并没有考虑楼板的约束作用,低估了梁的承载能力。
实际应该这样处理:按T形截面进行的内力分析,就应根据所得的承载力按T形截面进行配筋;或者将按T形截面进行内力分析后所得的承载力除以梁刚度放大系数,然后按矩形截面进行配筋。
② 梁端配筋采用的是柱中线处的内力,而实际上应该采用柱边的内力,而柱中线处的内力比柱边的内力大约20%,实际上增加了梁端的配筋。
③ 由于设计习惯和钢筋需要归并等原因造成梁配筋的增大。
如何理解“强剪弱弯”?
1,“强剪弱弯”的本质
指梁、柱和剪力墙底部的斜截面实际受剪承载力大于实际受弯承载力。
2,为什么要保证“强剪弱弯”?
因为弯曲破坏是延性破坏,有一定的征兆,如裂缝、挠度等;而剪切破坏是脆性破坏,没有任何预兆突然破坏。所以要保证构件在发生弯曲破坏前不产生剪切破坏。
3,怎样保证“强剪弱弯”?
一般采用增大梁端、柱和剪力墙剪力增大系数的方法(框架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分别为1.3、1.2、1.1;柱剪力增大系数分别为1.4、1.2、1.1;剪力墙抗震等级为一、二、三级时,剪力墙剪力增大系数分别为1.6、1.4、1.2)。PKPM程序自动考虑这一规定。
具体配筋时,可采取以下措施来尽量保证“强剪弱弯”:
1,增大箍筋直径,减小箍筋间距。
2,必要时,某些构件的箍筋可全长加密,如连梁、短柱等。
3,主次梁交接处,设置附加箍筋和弯起钢筋。
如何理解“强节点弱构件”?
1,“强节点弱构件”的本质
指节点区域的实际承载力大于构件的实际承载力。
2,为什么要保证“强节点弱构件”?
因为节点失效,与之相连的梁柱等构件全部失效,结构也坍塌失效。
3,如何保证“强节点弱构件”?
一般通过构造措施来解决,如规定梁纵筋的锚固长度、锚固形式等,详见《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10.4节梁柱节点。
梁的延性靠的是箍筋,箍筋约束混凝土,可延长混凝土从受压到破坏的时间。地震时产生的水平剪力主要靠箍筋来承担,这也是需要提高延性时采用箍筋加密的根本原因。
而梁的纵筋主要用来承担竖向荷载产生的弯矩。梁的底面和顶面纵筋的比值是用来提高梁端的塑性转动能力,不是梁延性的主要控制因素。
“强梁弱柱”破坏分析
抗震设计中, “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一直是各国抗震规范所强调的, 但汶川地震的实际情况不容乐观。实现“强柱弱梁”,现行规范存在不足。叶列平等[ 2] 就“强柱弱梁”未能实现的原因提出诸多观点, 认为出现这一破坏现象的原因有: 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的影响;楼板对框架梁的承载力和刚度增大的影响;框架梁跨度和荷载过大, 使梁截面尺寸增大, 梁端抗弯承载力增大;!梁端超配筋和钢筋实际强度超强;∀ 柱轴压比限值规定偏高, 柱截面尺寸偏小;# 柱最小配筋率和最小配箍率偏小;∃ 大震下结构受力状态与结构弹性受力状态存在差异;% 梁柱可靠度的差异。现阶段而言, 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1 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影响
填充墙作为框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起围护作用, 而不作为受力构件存在。但其存在不可避免地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结构错层处、楼梯、窗下等部位, 填充墙使框架长柱变成短柱, 发生剪切破坏;同一楼层间填充墙位置、数量的变化, 在水平方向改变结构的侧向刚度分布, 从而改变地震内力的分布;不同楼层间填充墙位置、数量的变化, 在竖直方向改变层间刚度分布, 形成“薄弱层”,最终导致“层屈服机制”的出现。现行抗震规范[ 3] 第3.7.4 条规定: 围护墙和隔墙应考虑对结构抗震的不利影响, 避免不合理设置而导致主体结构的破坏, 但未给出如何考虑填充墙对结构抗震不利影响的具体方法。工程计算中常采用考虑非承重墙刚度对结构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T 来调整结构的自振周期, 从而影响地震力的计算, 这事实上是远远不够的。笔者通过有限元程序分析一典型框架结构(结构尺寸及布置如图2, 底层层高3.9 m, 其余为3.3m, 共10 层, 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柱为C35)不同填充墙材料、不同空间布置时, 在T aft 地震波、El-Cent ro 地震波和广州人工波作用下的结构地震反应, 认为:(1)填充墙材料性质造成其自身刚度的不同, 随填充墙自身刚度减小, 对框架抗侧刚度的贡献减小, 依次是标准砖、空心砖、加砌混凝土砌块, 但即使采用低强度砌块, 填充墙刚度对框架结构的影响也不能完全忽略。
(2)结构同一层随隔墙数量增加, 周期减小, 结构刚度变大, 层间刚度突变越来越不明显, 当上下层 的隔墙布置仅有少量差异时, 结构周期非常接近, 影响很小。
(3)令楼层填充墙截面面积与其上相邻一层填充墙截面面积之比为w , 当某层 ≤45%时, 应将该
层视为“薄弱层”。为保证有足够的安全度, 实际设计过程中, 建议w 不低于60%。
(4)“薄弱层”在底层时, 对结构整体性能影响最大, 地震力作用下底层发生破坏的可能性最大;“薄弱层”往顶层移动, 只在“薄弱层”位置处位移增大,刚度突变, 上下层刚度比增加, 但与其上相邻三层刚
度均值之比却在减小, 刚度比不满足规范要求;“薄弱层”在顶层时, 对结构整体影响最小。(5)“薄弱层”填充墙的数量及其在楼层中的位置是影响自振周期计算的两个主要原因;随“薄弱层”位置不同, 填充墙对框架抗侧刚度的参与率不同, 随高度增加而有所减小, 建议规范提出考虑填充墙影响的框架抗侧刚度计算模型。
1.2 楼板对框架梁承载力及刚度的影响框架结构中, 楼板与梁共同浇注, 实际参与梁的受力,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框架梁的抗弯刚度和承载力。影响现浇楼板对框架梁增强作用程度的主要因素有节点类型、横向梁刚度以及侧向位移值[ 4]。楼板内的钢筋会使框架梁的实际抗弯承载力增大20%~30%, 甚至有些情况下会增大近1 倍[ 5]。但结构设计中仅考虑楼板对框架梁抗弯刚度的提高, 将中梁和边梁的刚度按原框架梁矩形截面刚度乘2.0 或1.5的增大系数。此做法虽然增大了梁端弯矩, 但同时亦增大了梁的配筋, 且楼板钢筋的作用未计入。因此,要真正实现“强柱弱梁”的设计目标, 必须考虑楼板有效翼缘宽度范围内, 梁受到的增强作用, 并将其等效为T 形或者 形梁进行设计计算。1.3 柱轴压比的影响
文献[ 3] 规定, 框架结构柱的轴压比限值在0.7~0.9 之间, 随抗震等级提高而减小。与日本规范相比, 我国规范的轴压比要大很多, 是其2~3 倍。轴压比限值越高, 柱的截面允许尺寸就越小。这一做法虽然能够满足使用空间大、美观经济的要求, 但减小了安全储备, 同时降低了梁柱线刚度比, 使得“强柱弱梁”机制难以实现。抗震规范对“强柱弱梁”的考虑现行抗震规范对“强柱弱梁”的考虑主要通过调整梁端柱端弯矩的比值来控制。由于地震的复杂性、楼板的影响、钢筋屈服强度的超强, 难以通过精确的计算真正实现“强柱弱梁”。
规范最新修订稿[ 6] 即送审稿对上述条款作了适当调整, 提高了框架结构的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从原先的“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提高到“一级取1.7、二级取1.5、三级取1.3;其他结构类型中的框架, 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四级取1.1”。为了防止底层柱底过早出现塑性屈服, 对原先的“一、二、三级框架结构的底层, 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5、1.25和1.15”,提高到“一、二、三、四级框架结构的底层, 柱下端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 应分别乘以增大系数1.7、1.5、1.3 和1.2”。同时指出, 要真正实现“强柱弱梁”,除了按实际配筋计算外, 还应计入梁两侧有效翼缘范围楼板钢筋的影响。所以送审稿虽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框架柱的配筋量, 但能否真正实现“强柱弱梁”, 尚存在疑问。
送审稿(文献[ 6])同时修改了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确定条件, 将文献[ 3] 中以30 m 为界限区分不同设防烈度区域的抗震等级, 改为以24 m 作为界限高度;并将柱轴压比限值, 从原先的一级取0.7、二级取0.8、三级取0.9, 降低为一级取0.65、二级取0.75、三级取0.85。这对24~30 m 高的框架结构来讲, 承载力得到较大提升, 同时, 柱轴压比限值的减小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柱的承载力和刚度。
此外, 送审稿从“强剪弱弯”角度出发, 提高了柱剪力增大系数: 由原先的一级取1.4、二级取1.2、三级取1.1, 提高到一级取1.5、二级取1.3、三级取1.2。“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实现受到众多实际因素的制约, 必须进一步研究填充墙等非结构构件对梁柱刚度的影响并体现到设计计算中去;必须进一步研究现浇楼板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 并在实际设计中予以考虑;还需要更为严格地限制柱的轴压比, 以提高柱的刚度至合理范围。
建筑抗震规范送审稿虽然提高了柱的弯矩增大系数和剪力增大系数, 同时降低了判别框架结构抗震等级的界限高度, 使柱承载力得到提高。算例柱的抗弯承载力提升10.8% ~33.1%, 抗剪承载力提升11.1% ~19.3%, 但仍“只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柱端的屈服”。在柱承载力提高的同时, 结构造价有所提高,总造价增加19.9%左右。
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概念设计
为了保证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概念,设计中应满足如下要求: ⑴ 实配柱纵筋和箍筋时,应考虑梁翼缘板的作用和梁裂缝宽度验算或超配而增加梁纵筋的影响。
⑵ 对于大跨度的框架结构,框架柱的线刚度须大于框架梁的线刚度的1.1倍。
⑶ 高层建筑结构柱的最小截面不应小于350×400,且须满足梁钢筋的水平锚固的要求。⑷ 框架柱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最小配筋率提高0.2%,框架柱纵向钢筋直径宜≥16㎜。
⑸ 对于底层空旷(如架空层、商场、骑楼等),二层以上框架之间有砌体的框架建筑,须考虑二层以上砌体的侧面刚度,底层应布置适量的剪力墙或支撑,控制底层和二层的刚度比,底层竖向构件地震剪力应乘以1.15的放大系数。
(6)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直径应≥10㎜,剪力墙边缘构件(暗柱)钢筋直径应≥14 ㎜
汶川地震震害表明,结构柱底或柱顶破坏严重,未能体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的设计概念,由于梁翼缘板和梁裂缝宽度验算增加的梁纵筋的作用,低估了梁端的承载力,相对高估了柱端承载力,因此在实配柱纵筋和箍筋时,应考虑这部分梁纵筋的影响: 柱增加的单向纵筋和箍筋可按以下简化计算确定:
为了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量,可按以下方法配筋:(a)考虑梁翼缘板的影响时,柱纵筋单边增加3(二级钢),柱箍筋增加量对于小截面框架柱(高度),在箍筋间距200 情况下,单边增加0.503(即一级钢);对于框架柱截面高度大于,柱箍筋可不增加。
(b)考虑梁裂缝宽度验算或超配影响时,柱纵筋单边增加50%Agb,Agb为验算裂缝宽度或超配增加的梁面支座钢筋。柱箍筋应计算其增加量。一般情况下,由于有板的有利作用,无须再增加梁支座钢筋的数量。
⑵ 对于大跨度的框架结构,规定了柱截面的最小尺寸,由于梁跨度大,梁截面和梁跨中底筋较大,梁底筋全部伸入柱内,也形成了强梁。因此框架柱的截面和配筋也应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
⑶ 对于4-6.8m跨度的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按照规范的轴压比要求设置柱截面,截面尺寸偏小,有些可达到350×350㎜,需控制最小的截面尺寸,且还须满足梁的纵筋的水平锚固要求;
⑷ 柱纵向钢筋按规范最小配筋率配制钢筋时,柱钢筋直径偏小,很多工程采用Φ14钢筋即可达到要求;设计时未考虑梁翼缘板对梁端承载力提高,不能满足强柱弱梁的设计概念,因此规定柱最小的配筋率和直径的最小值。
⑸ 对于底层空旷(二层以上框架之间有砌体)的建筑,底层结构柱在汶川地震震害非常严重,震害表明,二层以上砌体对侧向刚度贡献还是很大的,这会造成底层和二层以上的刚度比相差较大,底层存在软弱层,设计时需考虑上、下层刚度的差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即在空旷底层设置剪力墙或支撑,且底部竖向构件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6)200mm厚剪力墙竖向分布钢筋直径用8㎜和暗柱钢筋直径用12㎜,虽可满足规范的最低限要求,但整栋建筑均采用规范的最低限要求,是不合适的,因此规定钢筋的最小直径。
读书的好处
1、行万里路,读万卷书。
2、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达尔文
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7、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8、读书要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9、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10、一日无书,百事荒废。——陈寿
1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2、一日不读口生,一日不写手生。
13、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高尔基
14、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15、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在交谈——歌德
16、读一切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笛卡儿
17、学习永远不晚。——高尔基
18、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志而好学,如炳烛之光。——刘向
19、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20、读书给人以快乐、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培根
第二篇:关于“强柱弱梁”的一点学习心得
关于“强柱弱梁”的一点学习心得
看了很多汶川地震的房屋破坏照片,发现大多数房屋都未能实现“强柱弱梁”,柱破坏了,梁却完好无损。所以要在设计中真正实现“强柱弱梁”,已经成为我们关心的大问题。最近看了一篇朱炳寅老师的文章,结合我们在实际工程中的操作,学习总结如下:
1.弹性计算模型加大了框架梁端负弯矩:内力计算位置位于梁柱交点(在柱截面中心处),而我们抗力验算的却是梁端截面处(柱边),同样如果用PKPM验算裂缝时,内力取值和实际截面位置也不统一,这样导致梁端配筋过大。所以我认为在计算时,如果框架柱较大,应该考虑“刚域”,在验算梁端裂缝时应该取柱边弯矩,这样可以有效的降低梁端配筋。
2.梁端底部配筋过大:现在很多人都是把跨中梁底所需的钢筋全部伸入支座,这样就大大超过按强柱弱梁计算所需的梁端配筋量,还谈什么“强柱弱梁”呢。所以实际操作中,当梁底有多排钢筋时,可仅考虑第一排伸入支座(当然应满足计算要求),其它各排钢筋在柱截面外截断(还可以避免节点钢筋太多),GB图集有这样的表示方法。
3.实配钢筋远大于计算值:有些同志在梁配筋时盲目放大,有些能超过20%以上(尤其是梁端),其实这对工程抗震不仅没有好处,而且大大有害,使“强柱弱梁”实现起来很困难。所以建议梁端负配筋实配时不应再放大(其实少配个5%都不要紧,只是审图会提意见),梁端正弯矩钢筋超配比例也要控制。
4.对于楼板的影响,一般程序考虑了刚度放大系数,这样导致梁分配的内力加大了,而配筋时却难以考虑板中钢筋的有利作用,所以
导致梁配筋变大。大家可能都知道,在考虑梁刚度放大系数后,梁配筋要比不考虑大不少。这个问题只能通过相应的科学研究解决了。
5.规范上也只有9度时的一级框架,柱弯矩放大系数才考虑梁实配钢筋后的承载力。所以为了实现“强柱弱梁”,我们应该还是要适当放大一点柱配筋。
6.施工时,因为节点处钢筋太多,所以节点处柱箍筋的加密很多时候都难以做到,这个问题我们在设计时应该如何更好地考虑,也希望大家能讨论讨论。
关于第2点补充下个人观点:我认为将跨中梁底所需的钢筋部分伸入支座,当进行计算支座负筋时,可按照T形截面进行计算,考虑梁底钢筋承担的受压作用。
第三篇:畏强凌弱成语
【成语】:畏强凌弱
【拼音】:wèi qiáng líng ru
【简拼】:wqlr
【解释】:畏:害怕;凌:欺侮。形容欺软怕硬。
【出处】:宋·苏辙《再乞罪吕惠卿状》:“今中外士大夫见惠卿独得不诛,皆谓言事之官有畏强凌弱之心,执政大臣有吐刚茹柔之意。”
【示例】: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惧刀避剑之人也。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三回
畏强凌弱 成语接龙
【顺接】:弱不好弄 弱不禁风 弱不胜衣 弱冠之年 弱如扶病 弱本强末 弱水之隔 弱管轻丝
【顺接】:爱才怜弱 按强助弱 避强击弱 避强打弱 不甘示弱 锄强扶弱 扶倾济弱 扶老携弱
【逆接】:后生可畏 令人生畏 人言可畏 势焰可畏 望而生畏 惟施是畏 无私无畏 夏日可畏
【逆接】:畏之如虎 畏刀避剑 畏刀避箭 畏口慎事 畏天恤民 畏天悯人 畏天爱民 畏天知命
第四篇:留强弃弱是原则(精选)
留强弃弱是原则
人人都向往牛市行情,但对于许多普通投资者来说,在牛市行情中的结局并非那么完美。曾经有资料统计,1999年行情大盘年开盘1166点,探底1047点,摸高1756点,年收盘1366年,经过了其中一轮激情四起的牛市行情后,涨幅为17%.但令人惊讶的是,在年终盘点的时候,有83%的普通投资者是亏损的,能够取得赢利的只有17%。在牛市行情贯穿全年的2000年,取得盈利的投资者比例是54%,但有28%比例的投资者是通过做申购新股专业户取得赢利的,即意味着只有26%的投资者是通过二级市场取得赢利的。
为什么会这样?这除了追涨杀跌、选股不当、入市时机不对、不懂得适时休息、听信传言„„等许多原因外,其中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许多投资者犯了一个“弃强留弱”的原则性错误。
让我们来看一下许多投资者亏损的路径:任何投资者最初都是空仓开始的,开始买股票了,逐渐买了若干个,其中自然有涨有跌,涨的股票呢,给抛出了,因为“获利回吐”。跌的股票呢,继续留住,因为要“等解套”。涨的给抛出后,有资金了,再去陆续买股票,涨的抛了,跌的则继续等解套„„如此循环,结果只有一个:全仓被套!而行情有涨必有跌的,如此操作,就形成了许多亏损投资者的一种常态:行情跌的时候仓位被套,行情涨的时候在等解套。
这给予大家操作上的启发意义是:“留强弃弱”是操作上不可违背的一大原则,至于哪些强?又哪些弱?或者是怎样“留强弃弱”只是一个技术性问题,而非原则性问题。操作技术是灵活运用的,而操作原则是不能违背的。
转自网络
第五篇:班主任工作经验十九、扶弱成强
班主任工作经验
十九、扶弱成强
十九、扶弱成强
正式考试的时候,学生在教室里安静地做题。我站在门口,拿着点名册,按座位次序一个一个地叫学生出来口试。那种场景就好像在医院里排队打针一样,看着他们紧张的样子,我却愈发作出一脸严肃状,并且秉公执法,铁面无私。
我喜欢这样的感觉。考试是老师的法宝,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当老师祭出法宝,而且还要玩花样,学生的命根便完全掌握在老师的手里。
一转眼,初一的下半学期开始了。兴趣选修课又要开始了。每学期的第一周,学校里规定学生可以提出转兴趣小组的申请,但是要得到双方指导教师的同意。第一次去上课,有两个学生拿着申请书走到我面前,老师我们想转到车模小组去。为什么?我问。因为车模小
组上学期期末考试只要交几十块钱买一个汽车模型就通过了。这时蔡智也犹豫着走过来,老师我也想转。说说理由,我说。其实我们也是喜欢上数学课的,只是每节课都要做一道题,做不出来也要把答案报出来,压力很大的。还有,最后考试还有口试,你在门口把我们一个一个叫出去,那个气氛太紧张了。哦,我笑起来,原来是这样啊,你们早说啊,要是不愿意做题,那么这学期,我们自由一点,不做每课一题了,考试方式也取消口试,怎么样?好的好的。那我们就不转班了。学生们都热烈地响应起来。我让他们安静下来,不过,这学期我会每次都布置作业的,你们要认真做课后的作业,怎么样?没问题。大家异口同声地说。
第二学期的兴趣课气氛就非常缓和了,我不再每节课都点名,也时常跟他们开开玩笑。我们的关系非常融洽。在我的课上,学生们可以自由发言,蔡智等人的眼中不再有傲慢的光,而我也
不奚落他们了。我们一起探索数学的奥秘,学生们也体会着学到新知识的乐趣。每个周三,他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等我上课,我能看出他们很喜欢上我的课。只是,我反而不再像上学期那样,对每周的选修课有一种期望。
一个周三的下午,我临时要出去开一个会,估计在3点选修课开始之前可能赶不回来。我于是关照这个年级的年级组长通知学生,不料年级组长由于接待一位突然来访的家长而忘了告诉他们。我赶回来的时候,已经3点半了。我拿上讲义,马上奔向上课教室。学生们见到我都欢呼起来,老师,我们还以为你不来了呢!蔡智带头喊道。老师,我们等你等得好辛苦啊!看着学生们热忱、欢快的脸孔,想起以前我曾经那样地“折磨”他们,我的鼻子酸了一下,心也一下子柔软起来。
我呆呆地看着明秀这段话,不由自主地想起初二时那次不可思议的班会课的情景,明秀不屈、坚强的形象又一次
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
明秀是这学期刚刚从东北转来的女孩子。入学考试时她的成绩一般,没有达到我们学校的录取标准,她的爸爸后来托了人,明秀才得以进来读书,还只能以借读的名义。
我们年级一共有四个班,因为我们班上学期正好转走一名学生,所以学校把明秀安排到了我的班里。从心底里来说,我是不大愿意的,因为都初二了,一个外地来的插班生,成绩又不太好,会不会影响班级的总分啊,会不会不适应学校的生活啊?对我这个班主任来说,又凭空多了一些麻烦。
心里有想法,表面上却不能显露出来。我热情地接待了明秀,帮她办好了入学的手续,领好教科书,买好校服,然后,在班级里,我带着全班同学,用掌声欢迎明秀的到来。我发表了简短的讲话,我说,明秀是新同学,希望大家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都要帮助她。
明秀第一次的作业就让我眼睛一
亮,她的字迹工整清秀,不但答案全对,而且格式规范,显示出她是一名学习习惯非常好的学生。我在明秀的作业本上写了一个大大的“好”字,并及时地在班级里表扬了明秀,表扬的时候,明秀有点害羞,可是眼中却放着光彩。
明秀的第一次数学测验一鸣惊人,考了全班前三名,我十分震惊,我没有想到这个少言寡语的女孩竟然有这么大的能量。我完全纠正了以前的观点,对明秀,我开始刮目相看了。
一周过去了,从各个学科的老师那里,都传来的对明秀的好评声,虽然存在着北方与上海的教材衔接上的问题,明秀的成绩没有显示出很好的样子,但是她对待学习的态度却让所有的老师都赞不绝口。
班级里的学生回去对父母说,我们班来了个外地学生,学习可用功了,连吃饭的时候都在背单词。
管宿舍的老师说,从没有见过这么用功的孩子,回宿舍之后一分一秒都不
浪费,熄灯之后还躲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背书。
明秀的成绩成为班级佼佼者看起来只是个时间问题。
可是明秀的表现却又一次出乎了我的预料,她的数学成绩名列班级前茅只是昙花一现,此后,她一直在中上游徘徊。其他学科的成绩也不突出,英语则处于班级后列。在短暂的爆发之后,明秀很快恢复了平庸。尽管我在班级里对明秀的很多学习方法赞赏有加,其中一些方法比如说订正作业的错题分析法我甚至在全班推广,但这些举措似乎对明秀的帮助并不大。明秀遇到了学习的瓶颈。
这个瓶颈首先是来自于英语学科,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是从本校小学升上来的,而我们学校小学从一年级就开始学英语了,明秀是初一才开始学英语的,这之间的巨大差距短时间内根本无法赶上。其次,明秀尽管学习十分用功,但效率并不高,上课的时候她几乎把老师 的所有板书都记下来,却并没有完全理解。而有些学生,尽管没记什么笔记,可是都理解了,做题反而比明秀好。
我知道明秀的这个瓶颈不太容易突破,即使突破也需要时间。明秀的眼中有一些迷茫,明秀能最终克服这道难关吗?看着她焦急的样子,我也忧心忡忡。
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了,明秀在全班40名学生中排名19位。我们学校的成绩排名是不对学生公布的,老师们只是私下来排个名自己做一个参考,学生如果想知道自己的名次也可以去问老师。明秀没有来问排名,她知道自己考得并不好。考试结束后的那几天,明秀的情绪非常低落。我感觉明秀的信心有点动摇,决心找个机会帮助她。
那个星期,我让每个学生写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期中考试作一番总结。在每个学生的总结后面,我都会有针对性地写上一段话,作为评点。
明秀的总结是这样写的:
这一个学期以来,尽管取得了一定进步,但对自己的成绩还是不满意的。我花了比别人多得多的时间,到头来成绩反而不如他们。我心里很着急,可是越着急越考不好。想起老师说过的话,可能我考试的心态没有调整好……
明秀的小结让我又心疼又难过,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背井离乡到上海来学习,该克服多么大的困难,承受多么大的心理压力啊!我拿起红笔,在明秀的总结后面写道:
千万不要泄气,明秀!和刚来时相比,你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老师们都很看好你,你的前途是一片光明的。当然,在前进的过程中可能暂时还会有一些困难,也会有一些痛苦,可是,这些终将会过去的。曾经有人说,每一个人都是一个苹果,每一个苹果上帝都会咬一口,如果你感觉痛了,那是上帝在咬你,如果你痛得厉害,你应该感到高兴,那是上帝对你特别偏爱的缘故啊!
我的鼓励极大地恢复了明秀的信
心。周末发总结本的时候,我特别注意明秀的表情。明秀看完总结本上的评语后,抬起头看我,我也在看她。我露出笑容,冲她点点头,然后张嘴做了个吃苹果的动作,明秀也忍不住笑起来,脸红扑扑的,又有了光彩。
期中考试后,年级里进行了总结,开年级大会表彰了在期中考试中名列前茅以及取得大进步的学生。明秀没有得到表扬。为了继续鼓励明秀,我“巧立名目”,在班级里开展了“学习之星”的评选。我让各门功课的老师按照本学科的表现在班级里选出最值得表扬的三至五名学生,我特别强调,不一定要选成绩最好的学生。统计结果出来了,明秀竟然得到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政治、历史、生物、体育这所有八门学科老师的提名,她得到了八颗星!
我虽然已经预料到明秀会得到很多星,但还是没有想到所有的老师都被明秀的学习精神所感动。我决定在班级里开一次主题班会,请得星比较多的几
位学生来给大家作报告。事先我让明秀给我看了她的发言稿,我对她说,写得不错,正式发言的时候最好不要照着稿子读,如果有一些发挥或者举一两个例子就更好了。明秀答应了。我又一次没有想到的是主题班会取得很大成功,明秀的发言感动了很多人。
明秀是第一个发言的,起先她照着稿子读了一段,大抵是一些上课怎么听讲,作业怎么做之类的,讲了五分钟,明秀突然脱稿了,她说,我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吧。
明秀开始讲起故事来,她的声音低缓而清晰,有一个星期六,我一早出来乘公共汽车去补课班上课,在公共汽车上我拿出英语书背单词,突然间有一个人对我说,闺女,坐下来看书吧。我一看,是坐在我对面的一位白头发的老奶奶。我一想,只有小孩给老人让座的,哪有老人给小孩让座的?就不肯。奶奶说,闺女,你坐下来看吧,这样能看得更清楚一些。
明秀的故事极大地出乎我的意料,也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我们大家都认真地听起来,教室里非常安静,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明秀语速非常慢,声音也比较轻,她讲得非常投入,尤其是直接称呼故事中的老人“奶奶”,让我们备觉震撼。
明秀接着讲下去,我还是不肯坐,我对奶奶说,奶奶,我不累的,我已经习惯了。我注意到奶奶的座位旁边放着一个很大的行李,似乎是一床被子,就问,奶奶,你上哪儿去啊?奶奶说,我去看我的儿子。我接着问,你儿子在哪儿啊?奶奶就不说话了,我发现奶奶哭了。
明秀讲到这里,我们就觉得她的声音有点不对了。仔细一看,原来明秀的眼睛里也流出泪来,我们一下子就被感染了。故事很吸引人,明秀的叙述更感动人。大伙儿都静静地看着明秀,也都静静地等着明秀继续讲下去。
明秀停顿了片刻,接着说,我看见
奶奶哭了,还觉得奇怪,不知道哪句话说错了,就听到奶奶说,我的儿子在监狱里,我今天是去监狱看他的。闺女,知道我为什么要让你坐吗?我是看到你想起了我的儿子啊,他以前读书要是有你一半用功,现在也不会去坐牢啊!
明秀这个故事本来就讲得慢,这段话更是哽咽着说完的。我们班那些学生哪见过这个!都被震住了。有一些感情脆弱的女生眼圈也都红了,全班学生包括我都愣在那儿,呆呆地看着明秀。
……明秀后来又说了一段话,可能是她自己的感受之类的,我基本没有听进去。我还沉浸在刚才的那个故事里,明秀的故事太精彩了,我从来没现场听过这么感动人的话语。
明秀发言结束后,大家给了她热烈的掌声,我看到很多人一边鼓掌,一边还保持着听故事时的那种吃惊的表情。
明秀的一个故事胜过我千言万语,那次班会以后,班级里的学习氛围浓了许多。课余,明秀的身边多了很多和她
一起学习的人。明秀的故事感染了全班,她的学习热情也同样感染了大家。
一年半以后,明秀考上了一所区重点高中,她的父母非常满意,她自己也很高兴。新学期开始前,我们在办公室里整理东西,我无意中扫了一眼语文老师清理出来的一本试卷,第一份正好是明秀的,那页正好是一篇作文,是中考之前的一次语文模拟考试的大作文,题为《选择》。我一下子产生了兴趣,打开试卷看了起来,明秀是这样写的:这一年多来,我无数次地选择了战胜自己,战胜自己的懦弱,战胜自己的懒惰。感谢老师们给我的鼓励,让我选择了坚强……
我呆呆地看着明秀这段话,不由自主地想起初二时那次不可思议的班会课的情景,明秀不屈、坚强的形象又一次在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