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精选)

时间:2019-05-13 19:15: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精选)》。

第一篇: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精选)

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

周 峰

2012年第1期 ——支点建设

2007年,省第九次党代会围绕“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提出“把湖北建成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奋斗目标。近几年来,现代物流产业践行科学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至2010年,全省现代物流业增加值突破千亿元大关,中部乃至全国现代物流基地的发展目标正在加快实现。

一、湖北现代物流基地建设的主要成就

“十一五”时期,湖北现代物流业发展势头强劲,逐步成为服务业的重要支柱,为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物流业规模和效益逐步提高。全省社会物流总额和物流业增加值保持平稳较快增长。2006至2010年,社会物流总额从17586亿元增加到35275亿元,年均增长14.2%;物流业增加值从542亿元增加到 1100 亿元,年均增长14.6%,占全省GDP的比重保持在 7.0 %左右;货物运输量从5.29亿吨增加到9.69亿吨,年均增长16.3%,货物运输周转量从1730亿吨公里增加到3367亿吨公里,年均增长18.1%。2010年物流总费用占GDP比重为17.6%,比2006年下降0.6个百分点,略优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物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善综合运输网络布局,发展多式联运,形成以武汉天河等机场为依托的航空物流网,以武汉新港等为主要依托的内河物流网,以京珠高速等为依托的公路物流网和以京广线等为依托的铁路物流网。2010年底,全省铁路营运里程3300公里,公路19.94万公里,通航里程8465公里,港口吞吐能力2.4亿吨,机场6个,油气管道3063公里。

(三)物流市场主体快速发展。基本形成多种所有制市场主体,“大、中、小、特”多类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第三方物流企业得到了较快发展。联邦快递、DHL、TNT、嘉里大通等国际知名物流企业纷纷进驻湖北,中远物流等多家中央企业也都在湖北设立分支机构。与此同时,华中航运等湖北传统运输、仓储、货代企业加快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据统计,至“十一五”末,全省各类物流企业达7000多家,其中5A级企业3家。

(四)物流基地建设稳步推进。依托武汉、宜昌、襄阳、黄石、荆州、十堰等城市布局,基本形成物流圈—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基地(园区)—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服务体系。据统计,目前全省已建、在建和规划中的物流园区共141个,其中已营运物流园区33个,占23%;在建物流园区58个,占41%。武汉阳逻物流园区、东西湖保税物流中心(B型)等相继投入运营并取得一定成效。

(五)物流业发展环境明显好转。“十一五”期间,国家和省里相继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物流业调整和振兴实施方案》。物流统计核算、物流标准化、物流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行业基础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全省电信网、电子政务网实现全面覆盖,综合信息处理能力明显增强;电子数据交换技术(EDI)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研发走在全国前列,为现代物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但是,在湖北现代物流业蓬勃兴起、物流基地建设前景良好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认真破解现代物流基地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基地建设水平与加快构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沿海发达省份差距较大;二是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专业化、社会化程度较低;三是市场主体“小、散、杂”的状况尚未根本改观,物流基地服务支点建设的作用尚没有充分发挥;四是园区发展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区域布局不尽合理;五是政策法规、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和完善,等等。

二、加快建设湖北现代物流基地面临新形势

当前,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总体上形势利好。

(一)产业跨越式发展面临重大机遇期。一是国家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近年来,我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相继出台,从税收、土地等多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二是湖北建设中部支点呈现新态势。“十二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将实现从1.5万亿元到2.5万亿元的跨越,力争实现3万亿元。经济总量和支柱产业规模大幅提升必然带动物流业的跨越式发展。三是物流业自身加快发展趋势显现。“十一五”期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比GDP年均增速高0.7个百分点,2010年较2009年同比增长15.6%,一年增量接近200亿元,已呈现出加快发展的新态势。

(二)产业发展水平进入重要提升期。一是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对物流业提升水平提出了新要求。湖北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是推动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力量。二是物流新技术的应用为提升基地建设水平创造了条件。物联网技术和以运输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正在形成,为现代物流基地建设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基地网络布局迎来关键形成期。一是省委加快推进实施“两圈一带”战略,将加大对武汉城市圈物流圈、鄂西物流圈、长江物流带等三大物流圈(带)网络体系的建设力度,物流业发展的区域聚集和辐射态势将进一步形成。二是区位交通的新变化将促进物流网络的布局完善。“十二五”时期,湖北可望实现由区域性的“九省通衢”向全局性的“九州通衢”跨越,将进一步促进物流网络骨架的完善。三是全省将按照“一主两副”的格局,在“十二五”时期加快促进形成全国性、区域性、地区性三级物流节点城市网络。

(四)产业开放协作步入全面扩大期。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要求物流业扩大对外开放。随着湖北融入世界经济的步伐加快,全球采购、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发展模式要求湖北物流企业加强同国际国内先进物流企业的合作与交流。二是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将促进全省物流业省际合作与竞争。一方面,东中西部区域经济协作不断加强,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竞相改善投资环境,完善物流服务体系,物流业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客观上要求进一步加强省际联动和区域协作。

(五)发展体制机制跨入重点创新期。当前,湖北物流基地建设总体水平落后,既存在物流技术与装备水平落后的“硬约束”,更有物流管理体制机制薄弱的“软约束”。传统体制所惯有的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依然存在,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制约了现代物流业发展。因此,必须建立政企分开、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物流综合管理体系,逐步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物流服务市场,促进物流资源规范、公平、有序和高效流动。

三、加快建成发挥中部支点功能的现代物流基地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乃至全国重要现代物流基地的战略目标,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积极营造有利于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促进物流资源的合理配置,提升物流业的社会化、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建立快捷、高效、通畅、安全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主要是市场配置资源,政府营造环境;加强统筹规划,注重协调发展;突出科技引领,促进转型升级;整合物流资源,提高物流效率;突出发展重点,坚持分步实施。

(二)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到2015年,逐步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为骨干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体系,发展辐射全国的中部物资集散中心、商贸流通中心和物流信息中心,建设南北物流通道中心枢纽和长江物流通道中心枢纽,力争建成以“一主两副”中心城市为核心,立足湖北、面向全国、连接国际的中部物流核心区域,在省内发挥支柱产业作用,在中部乃至全国发挥支点和枢纽作用。具体目标是:物流业规模平稳较快增长:到2015年,物流业增加值超过200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物流整体运行效率显著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下降1个百分点以上;物流市场主体进一步壮大:第三方物流比重有所增加,培育5-6个国家级物流示范园区,发展5家以上国家5A级物流企业、10家以上国家4A级物流企业和25家以上国家3A级物流企业;物流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物流科技应用水平进一步提高等。

(三)空间布局与功能配置。“十二五”时期,将着力构建物流圈(带)—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专业化物流中心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1、武汉(城市圈)物流圈。以国家级物流重要节点城市武汉为核心,依托武汉100公里半径内的圈内8市重点物流节点,建设以服务武汉城市圈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点-轴”式区域物流网络体系。重点服务武汉城市圈产业发展,加快形成物流产业集群,满足城市圈内物流需求;对内连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对外辐射河南、安徽、江西和湖南等省市,将武汉物流圈打造成为服务中部地区产业链和连接区域间货物中转的物流枢纽区域,形成辐射国内乃至国际的现代物流中心。武汉市要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物流中心和中部地区重要的综合保税物流基地。

2、鄂西物流圈。以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为两核,辐射半径200公里内的荆州、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6个重点物流节点,建设服务鄂西圈经济发展的区域物流网络体系。襄阳市作为鄂西物流圈的核心之一,要建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物流中心和全国区域性物流节点;宜昌市作为鄂西物流圈的核心之一,要建成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物流节点和长江中上游重要的区域性物流中心。

3、长江物流带。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优势,大力发展沿江现代物流业,加强长江沿线物流企业的合作与联盟,建成服务湖北、衔接东西的水运物流带,形成辐射长江上下游、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现代物流区域。集中力量建设好武汉枢纽物流基地、宜昌枢纽物流基地、荆州枢纽物流基地、黄石枢纽物流基地、鄂黄枢纽综合物流基地和咸宁枢纽特色农产品物流基地。

(四)扎实推进全省现代物流基地建设重点工程。一是物流业信息化建设和物联网、云计算等物流技术应用工程。二是多式联运、转运设施工程,重点建设武汉、襄阳、宜昌等现代物流基地,提升湖北在中部地区的物流主枢纽作用。同时促进全省大中小城市物流业的协调发展,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三是物流园区工程。在武汉、襄阳、宜昌等全国性和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制造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充分利用已有基础设施,统筹规划建设物流园区工程。四是城市配送工程。积极鼓励武汉中百集团、武商集团、九州通集团等重点物流企业发展面向流通企业和消费者的城市配送工程,促进流通现代化,扩大居民消费。五是大宗商品和农村物流工程。加快国家粮食物流(武汉)基地和荆州、襄阳、荆门、宜昌粮食物流中心等项目建设,建设湖北重要粮食物流节点。六是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工程。围绕工业产业集群发展物流业;加快培育一批适应现代制造业物流需求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等,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四、物流基地服务支点建设的几点对策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充分发挥全省现代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集中研究解决区域物流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进重点物流园区和项目建设;加强部门之间协调合作,逐步消除体制和政策障碍,研究制定切合实际的政策措施,推进全省现代物流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完善物流政策法规体系。建立市场监管体系,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规范物流行业秩序;进一步加大税收试点物流企业资格认定工作力度,合理确定计征基数,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以及重点物流企业项目建设,实施政策倾斜;清理、完善地方性法规和行政规定,形成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促进基地建设再上水平。

(三)制定落实物流专项规划。按照国家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结合湖北城市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产业布局特点,制定专项规划,积极引导和推动重点领域和区域物流业发展。

(四)增加对物流业发展的投入。加快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扩大对外开放步伐,多渠道增加对物流业的投入。特别是对涉及全国性和区域性重大物流基础设施项目,政府给予适当支持,帮助重点物流企业多途径筹集建设资金。引导不同所有制投资者参与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发展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

(五)推进物流业对外开放与合作。大力引进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投资湖北物流业和基地建设,参与湖北传统物流企业重组和改造,提高全省物流业现代化水平。

(六)加快物流人才培养和引进。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培养物流市场急需人才。加强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和调查,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和规划。发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优势,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编写精品教材;强化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开展物流领域的职业资质培训与认证工作。积极面向国内外引进高素质物流人才,加快全省物流企业技术更新和管理创新。

(七)加强物流统计核算工作。进一步完善物流业统计调查制度和信息管理制度,建立科学的物流业统计调查方法和指标体系,并将已开展的物流统计工作经费列入经常性部门预算范围,保障各级统计部门正常开展物流统计工作。继续组织实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与报表制度,全面做好社会物流统计核算和重点企业物流统计调查工作,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八)发挥物流行业组织的作用。加强物流行业协会建设,明确物流协会在服务、自律、协调等方面的职能;引导、支持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实施行业监管,并提供政策建议,成为政府与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作者系湖北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物流工作联席会议召集人)

第二篇:水运物流发力助推战略支点建设

水运物流发力助推战略支点建设

朱宁

2013年第2期 ——支点建设

本文就如何发挥水运物流作用,进一步助推湖北打造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结合企业多年来的发展实际谈点思考。

一、水运物流是湖北实施“支点战略”的重要保障

在现代,综合物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纵观国内外经济建设,无不将物流体系建设与发展作为整体经济建设的基础,同时将物流产业的升级和优化,作为经济结构转型的先导。企业也将物流的便捷以及物流成本降低作为优化升级,提升效益的关键举措。湖北作为九省通衢的战略要地,发展水运物流具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1、大力发展水运物流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水路运输是综合交通运输重要方式之一,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运量大、能耗低、污染小、占地少、投资省、安全性高等诸多优势,在国家综合交通体系中承担着“大底盘”作用。当前,在国家日益重视节能环保的大背景下,水路运输进一步凸现了在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

2、国家更加重视水运物流发展。近年来,党和国家及沿江省市政府高度重视国内水路运输发展,特别是长江航运发展。作为水运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江航运发展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国务院关于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2号)要求加强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完善法律法规等,把加快长江等内河水运发展列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交通运输部也印发贯彻国发[2011]2号文件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快建设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

3、湖北具有发展水运物流的良好条件和基础。湖北沿江地区经济技术基础雄厚,资源丰富,水源充沛,位置适中,交通方便,城镇密集,市场开阔,建设沿江工业走廊,具有得天独厚、得水独优的综合优势。长期以来,湖北作为长江的“腰身”,一直在内河航运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汉,因其“内联外省,外通海洋”的内外贸易口岸,被称为“九省通衢”,其主要内涵就是水运的兴旺发达。湖北目前正在积极推进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武汉新港建设,与长江上游航运中心的重庆、长江下游的航运中心上海遥相呼应,上海“龙头”强劲、湖北“腰身”强壮、重庆“龙尾”劲舞,将有效降低社会物流成本,带动湖北区域物流的快速发展,为省内经济建设提供可靠的后勤保障,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乃至全国经济的发展。

4、长航集团是湖北发展水运物流的重要力量。长航集团长期致力于水运物流的发展,具有强大的运输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长航集团总部位于武汉市,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航运业界享有盛誉,其历史可追溯至1872年成立的招商局。百余年来,长航集团秉承“自强求富”和“实业报国”的理念,积极为我国大型钢铁、电力、石化、汽车、建材等企业提供原材料和产成品运输服务,作为我国内河最大的航运企业集团,是国内唯一能实现长江、沿海、远洋全程物流运输服务,配套齐全的航运物流企业。当前,长航集团运力规模达到1200万载重吨,年运量超过1.8亿吨,拥有世界一流、中国第一的30万吨级油轮船队,中国最大的滚装运输船队,长江上最大的豪华游轮船队和船用燃油供应系统,年供应能力超过300万吨,占长江干线燃贸市场的70%左右。

二、发展湖北水运物流产业的思考

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水运物流发展。近年来,借力国家“建设长江黄金水道”政策,提出了打造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加快推进了武汉新港建设等一系列举措。结合企业多年来发展实际,我们对立足湖北、立足长江发展水运物流,有以下几点体会。

1、必须实施江、海、洋三程联运。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以长江为源汇点的货物运输必将与沿海运输和洋洋运输紧密相连。因此,发展长江航运,需要以长江为基础,向沿海、远洋延伸,以海带江、以江促海,协同发展,构建江海洋全程运输体系。长航集团多年坚持“立足长江、壮大沿海、发展远洋”的战略,打造江海洋联运核心竞争能力。“十五”时期以来,江、海、洋运输能力都有较大发展。在长江上,我们投入20多亿元进行了大规模的运力升级,传统拖驳运输方式退出历史舞台,200多艘各类新型自航船陆续投入营运。在沿海和远洋,建立了国内最大的专业化油轮运输船队,拥有17艘30万吨级油轮,总运力达到800万载重吨,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知名油轮公司前列。一批5.7万吨沿海散货船和9.25万吨远洋散货船投入营运,干散货江海洋三程联运能力进一步增强。一批2000车位沿海滚装船的投入营运,进一步巩固了滚装运输国内龙头地位。

2、必须实施船、港、货三要素联动。发展长江航运,需要以战略客户为依托,需要船、港、货三要素联动。近四年来,长航集团全面进入港口、码头业务,积极参与货主码头、中转平台建设,在为客户提供全程物流服务的同时,也有效稳定了货源和运输业务。目前,我们与包括武汉新港、武钢、鄂钢、重钢、东风汽车在内的国内港口企业、货主单位、地方政府的投资机构等进行了港口(码头)业务合作,合资建设各类货运码头泊位共82个,设计吞吐能力共13185万吨/年。船、港、货三要素的有机联动,极大地提高了船舶运营效率,促进了航运业的良性发展。

3、必须以物流化作为最终发展方向。发展长江航运,需以客户需求为中心,主动融入客户供应链管理,推进点对点、门对门的综合物流配送服务,减少中间流通环节,降低客户的成本费用,从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多年来,长航集团立足客户需求,通过船、港、货三要素的有机联动,不断提升江海洋联运全程服务能力,逐步由单一运输企业发展成为提供全程航运物流服务的综合企业。

4、必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间的协调有序发展。水运作为综合交通体系中的“底盘”,不能孤立发展,需要做好综合立体交通规划,与公路、铁路、航空、管道等各种运输方式有机协调,才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形成多种运输方式协调、互动发展的良好格局,最终形成全社会完备的物流网络和体系。政府要发挥重要的战略规划和产业引导作用。

5、必须根植并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长航集团一直将融入地方经济,参与地方经济建设作为自己的责任。航运方面,我们与武钢、东风以及其他电力、煤炭企业业务联系紧密,年长江货运量达8000万吨左右。工业方面,我们以青山船厂为平台打造湖北出口船舶基地,创建武汉船舶工业园。所属科技企业,为湖北航运技术、船舶设计建造、水工技术和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做出了贡献。“十一五”时期,长航集团累计实现销售收入1490 亿元,缴纳税收47.6亿元,其中在湖北缴纳税收21亿元。出口创汇48.9亿美元,在湖北名列前茅。目前在湖北地区用工总量约3万人,“十一五”期间新增就业岗位达1万个。正是因为根植于湖北经济,立足为湖北服务,企业也得到许多发展机遇,获得了长足发展。

6、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绿色航运战略。作为国际航运的重要参与者和长江航运的引领者,长航集团积极顺应绿色经济发展趋势,在生产、经营中,主动承担节能减排责任,积极依靠科技创新引领航运绿色发展。2007年9月,长航集团在云南水富签署了《长江航运节能减排宣言》,率先向社会作出了节能减排的郑重承诺。通过开展科技创新和优化运力结构推进绿色航运建设。倡导“绿色航运,低碳运输”的发展理念,淘汰了大批高耗能的老旧船舶,开发和新建了一批技术领先、满足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符合节能环保要求的新船型。通过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实现了运力增长与节能减排、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三年来,长

航运输累计节约燃油2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56万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504吨,减少硫氧化物排放12.6万吨。

三、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水运物流产业的支持引导力度

站在构建中部支点角度,在水运市场发展方面,政府部门可以在规范市场秩序、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加大对水运企业财政税收政策支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1、进一步规范航运市场秩序。当前,航运市场准入门槛不高,大量民船涌入长江,船舶吨位小、设施陈旧、证照不全、配员不足,安全隐患大。且在市场竞争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航行秩序、市场秩序比较混乱。有关部门应加强市场监管,借助国家推行标准化船型契机,提高准入门槛。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管理制度,打击各类违法行为,切实让水运市场恢复有序健康发展。

2、进一步加大临港工业布局。“三源一通”(资源、能源、水源、交通)是布局现代工业,特别是基础工业最基本的条件。湖北资源丰富,水源充沛,水运交通方便,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时,要进一步引导冶金、石化、电力、汽车、建材等大用水、大耗能、大运量的主导产业以及水陆联运、江海联运等扩散性强的产业,沿境内长江、汉江等骨干航道进行产业布局,形成临港工业区、高新科技园区、仓储保税区、出口加工区等多元综合体,形成规模效应,促进运贸结合、延伸开发,拉动地区外向型经济发展。

3、进一步引导省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实现互利合作。湖北省大型厂矿企业众多,很多企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关联性,有的直接是上下游企业。各级政府近年来在引导这些企业开展合作方面作了大量工作,成效十分明显,但在合作的广度、深度、强度、粘度等方面仍需加强政策引导。水运企业为沿江钢厂、电厂、炼厂和汽车制造企业等产业提供产成品和原材料运输服务。这些企业与水运企业之间的合作,以及货主、码头、航企之间的多方合作,必将在推进水运发展发面发挥合力作用。

4、进一步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应下大力气优化航运环境,努力降低商务交易成本,吸引航运物流企业入驻。出台有利于航运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减轻税收和费收负担,加大对航运企业节能减排和科技创新的补贴和奖励力度。支持有实力的航运企业兼并重组。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航运业遭受到历史上少有的巨大冲击,航运企业面临“寒冬”,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政府出台针对性措施,给予水运企业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5、进一步加快水运基础建设以及多式联运中心建设。加快港口开发与建设,调整码头泊位吨级结构以适应船舶大型化趋势,改造、建设一批专业化泊位及滚装码头。加大航道整治力度,提高通航水深,加快浅险航段整治,积极规划和建设保税港区。加快推进铁、水、公、空、管无缝对接建设,提高效率。特别是支持像长航集团这样具有航运、科研、规划等综合实力的企业参与武汉阳逻港铁、公、水、空、管多式联运中心建设。

6、进一步支持骨干航运企业参与水运物流建设。通过项目带动和支撑“支点战略”实施。发展水上物流产业,实施湖北“支点战略”,建设“祖国立交桥”,需要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尤其要发挥大型骨干航运企业在管理、经营、人才、科研及资金等方面的综合优势。同时还需大力落实具体发展项目来支撑“支点战略”建设。对于水上物流大型项目,要尽可能地列入省、市重点工程,在土地、岸线方面尽可能予以确定,在土地出让、财税、资金、基建配套建设等方面予以积极支持,在规划审批上简化环节,减少流程,加快进度,使项目尽早上马。■

[作者系中国长江航运(集团)总公司总经理]

第三篇: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

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

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

调研员曹军

苗木花卉产业是一项高效产业,朝阳产业,她在我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过林果、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和稳定后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近几年来我区农业最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苗木花卉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各大苗木基地争相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百舸争流。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一、苗木花卉发展机遇与我区生产现状

(一)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适逢其时

1、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全球苗木花卉布局正在进行大的调整,将出现产销两旺的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苗木生产成本高的事实已不可逆转,发展速度减慢,花木业的发展空间日渐狭小,世界花卉生产中心必然向花木的主要生产地转移,我国花木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最近农业部又将园艺业列为六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第三位。

2、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花木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对苗木花卉的需求量很大,据专家预测,西部几省仅退耕还林工程,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

3、全国城市与小城镇建设掀起了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曾经奢侈的奇花异木,飞入寻常百姓家,城市街头绿地、节日摆花、庭院道路绿化需要大量的花卉苗木。

(二)我区苗木花卉发展的现状

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苗木花卉发展总体速度较快,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不仅加速基地的形成,同时也带动农民对这一行产业的广泛参与。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增长。由于花木产业劳动强度不大,劳动密集性强,更适合农村劳动力从事此行业,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9000多农民参与了这一行业。同时,花木业又具有其他种植业不同的特点,它有极高的保鲜和运输要求,花木业的发展,现将带动保鲜加工、产业包装、贮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姹紫嫣红的苗木花卉又将成为一个全新旅游景观,从而催生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上,花木产业的兴起,消灭了大量的撂荒土地,连片荒坡也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2、基础设施建设档次逐渐提高,花木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在我区目前已成为各业主投资的热点,规模在200亩以上的业主就达30多家。

二、苗木花卉基地的规划与布局

五大功能区,即樟木特色苗木生产区40000亩,群体品种苗生产区32400亩;钵花盆景区2000亩;种苗繁殖区5000亩;市场服务区300亩。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1、生产相对落后。较历史悠久的老产区而言,我区乃至我省苗木花卉生产起步较晚,技术和生产条件落后,多数花木产品还没有与市场实现良好的对接,高品质产品不多,精品少,特别是还未形成较高科技含量的品牌,花木产业效益还很低。

2、信息滞后。由于起步晚,我区苗木花卉生产者缺乏信息来源和市场的预见能力,生产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农民,大部分是跟着感觉走。

3、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区花木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花木生产规模还很小,比较分散,大规模的真正的产业化生产还未形成,竞争力不强,一旦遇到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波动,便有可能失去立足之地。

四、加快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作为苗木花卉生产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立足我区苗木花卉总体规划,正确引导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避免盲目性。区委、区政府要制定配套措施,完善苗木花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有关花木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农村特产税和经营所得税,并在小额贷款,及其它资金安排上给予多种扶持。

2、坚持樟木特色不动摇。目前全国发展樟树的基地很少,最大的樟木基地江苏吴江市也只不过有1.2万亩,这就为我区发展樟科树种(包括杜英、野英桂、檫木等)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我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发展樟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区的樟树苗不仅可以销位南方,部分耐寒小品种还可向北方的一些地区销售,这是南方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我在河南考察时发现,郑州市街头的樟树在零下8—10℃能够安全越冬,而且北方地区阔叶常绿绿化苗木很少,并且樟科苗木,就农业而言,收入较高,年亩平在2000元以上,但在花木产区而言,其他花木的收入就高得多,因此,樟科树种不是他们生产的重点,更不可能行成特色,因此,我们采用“以弱取胜”战略,在一定时期专攻樟科树种,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所以抓住机遇,我区的樟树苗将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份市场的最大赢家。因此,要坚持樟树特色不动摇,尽快在全国叫响“樟木谷州”的品牌,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生产基地。

3、培植花木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功能,带动农民参与。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既要有一家一户的经营,更要有龙

第四篇: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范文)

关于加快华中地区苗木基地

建设步伐的战略思考

调研员曹军

苗木花卉产业是一项高效产业,朝阳产业,她在我区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异军突起,出现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经过林果、蔬菜等种植业的发展和稳定后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是近几年来我区农业最具潜力的新经济增长点。目前,全国苗木花卉呈迅猛发展的态势,各大苗木基地争相

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百舸争流。对此,我想谈谈自己的几点想法,以供参考。

一、苗木花卉发展机遇与我区生产现状

(一)苗木花卉产业发展适逢其时

1、苗木花卉产业已成为一项世界性的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势头发展,全球苗木花卉布局正在进行大的调整,将出现产销两旺的发展趋势,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苗木生产成本高的事实已不可逆转,发展速度减慢,花木业的发展空间日渐狭小,世界花卉生产中心必然向花木的主要生产地转移,我国花木栽培历史悠久,目前已成为世界上第一生产大国,最近农业部又将园艺业列为六大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第三位。

2、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为花木业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西部地区的退耕还林,荒漠化治理,对苗木花卉的需求量很大,据专家预测,西部几省仅退耕还林工程,对苗木的年需求量就在400亿株以上,缺口很大。

3、全国城市与小城镇建设掀起了城市绿化美化的热潮。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居住环境,生活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曾经奢侈的奇花异木,飞入寻常百姓家,城市街头绿地、节日摆花、庭院道路绿化需要大量的花卉苗木。

(二)我区苗木花卉发展的现状

由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我区苗木花卉发展总体速度较快,灵活多变的经营机制,不仅加速基地的形成,同时也带动农民对这一行产业的广泛参与。

1、基地规模不断扩大,效益持续增长。由于花木产业劳动强度不大,劳动密集性强,更适合农村劳动力从事此行业,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9000多农民参与了这一行业。同时,花木业又具有其他种植业不同的特点,它有极高的保鲜和运输要求,花木业的发展,现将带动保鲜加工、产业包装、贮藏、运输、营销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并且姹紫嫣红的苗木花卉又将成为一个全新旅游景观,从而催生旅游业的发展。在生态上,花木产业的兴起,消灭了大量的撂荒土地,连片荒坡也变成了绿色的海洋。

2、基础设施建设档次逐渐提高,花木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初步形成,流通体系不断完善。在我区目前已成为各业主投资的热点,规模在200亩以上的业主就达30多家。

二、苗木花卉基地的规划与布局

五大功能区,即樟木特色苗木生产区40000亩,群体品种苗生产区32400亩;钵花盆景区2000亩;种苗繁殖区5000亩;市场服务区300亩。

三、当前面临的挑战与存在的问题

1、生产相对落后。较历史悠久的老产区而言,我区乃至我省苗木花卉生产起步较晚,技术和生产条件落后,多数花木产品还没有与市场实现良好的对接,高品质产品不多,精品少,特别是还未形成较高科技含量的品牌,花木产业效益还很低。

2、信息滞后。由于起步晚,我区苗木花卉生产者缺乏信息来源和市场的预见能力,生产有一定的盲目性,特别是农民,大部分是跟着感觉走。

3、产业化程度不高。我区花木产业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花木生产规模还很小,比较分散,大规模的真正的产业化生产还未形成,竞争力不强,一旦遇到激烈的竞争和价格波动,便有可能失去立足之地。

四、加快苗木花卉基地建设步伐的战略对策

1、强化政府职能,制定优惠政策,加强宏观调控。作为苗木花卉生产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宏观调控,立足我区苗木花卉总体规划,正确引导该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避免盲目性。区委、区政府要制定配套措施,完善苗木花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有关花木产业方面的政策法规。同时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一定时期内,减免农村特产税和经营所得税,并在小额贷款,及其它资金安排上给予多种扶持。

2、坚持樟木特色不动摇。目前全国发展樟树的基地很少,最大的樟木基地江苏吴江市也只不过有1.2万亩,这就为我区发展樟科树种(包括杜英、野英桂、檫木等)留下了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且我区地处长江中游南岸,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地区,发展樟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我区的樟树苗不仅可以销位南方,部分耐寒小品种还可向北方的一些地区销售,这是南方地区所无法比拟的。我在河南考察时发现,郑州市街头的樟树在零下8—10℃能够安全越冬,而且北方地区阔叶常绿绿化苗木很少,并且樟科苗木,就农业而言,收入较高,年亩平在2000元以上,但在花木产区而言,其他花木的收入就高得多,因此,樟科树种不是他们生产的重点,更不可能行成特色,因此,我们采用“以弱取胜”战略,在一定时期专攻樟科树种,其市场前景十分看好。所以抓住机遇,我区的樟树苗将理所当然的成为这份市场的最大赢家。因此,要坚持樟树特色不动摇,尽快在全国叫响“樟木谷州”的品牌,使其成为全国一流的生产基地。

3、培植花木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功能,带动农民参与。发展苗木花卉产业既要有一家一户的经营,更要有龙头企业的带动和组织,扶持培植一批花木龙头企业,实现集约化经营,促进产业化发展,既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又对全区农民的参与起到示范带

动的作用。由于农民知识结构低,资金少,规模小,对市场的预见性差,只有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转变观念,边学技术、边积累资金、边扩大投资,滚动式发展,逐步实现技术和资金的两个积累,从而真正达到致富于民的目的。

4、加强市场建设,完善销售体系。一是要建立苗木花卉交易市场,搞好流通,形成公正、公开、公平的交易秩序,减少流通环节和流通消耗,完善市场服务体系。二是建立网上销售市场,加强信息联网,促进信息交流。充分利用区委、区政府上网工程这一大好机会,建立苗木花卉网站,及时掌握和发布市场供求信息与价格预测,密切关注花木市场动态,做好自身定位。三是尽快引导培训4000—5000人的农民营销队伍。

5、保持健康高速度发展。全国的苗木发展态势迅猛,要做大做强成为独树一帜的真正产业,我区要与市场赛跑,走在前列,永保不败,在赛跑中打败对手“吃掉”周边,这样才能实现其目标。因此,谷州要动员全社会力量,保持发展的高速度,决不能贻误战机!争取在3—5年期间达到规划中的的要求,同时带动农民开发2万亩,真正把我区建设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苗木花卉基地。

二OO五年六月

第五篇:现代物流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范文]

临沭华丰现代物流基地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2001年国家颁布的《物流术语》对物流的定义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第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物流定义是:物流活动提供的是一种以运输、储存为主的,多种功能相结合的服务活动。由此可见,物流产业应属于广义的服务业范畴。根据三餐产业分类法,可以将物流产业归为第三产业范围。专业化物流服务作为一个新的专业限化分工领域,已经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产业部门和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城市发展引擎的现代物流业,已成为能够制约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朝阳产业,成为城市和地区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和衡量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能迅速膨胀第三产业和提升产业素质,而且是企业降低物耗、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取“第三利润源泉”的必然选择。临沂地处鲁南苏北,是全国重要商贸物流城,不仅具备较为发达的陆空交通网络和东距海岸港口近的位置优势,还拥有商贸巨大的货物吞吐量,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临沂市地处东南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明显,基础设施完善。临沂市东靠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属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范畴,处于山东和江苏两个经济大省的交界处,南北交汇,海陆兼济,发展空间广阔。临沂飞机场通达全国十几个城市,京沪高速公路、日东高速公路、新亚欧大陆桥铁路、沿海铁路大通道在临沂市境内纵横交错,构成了一个非常便捷的陆海空立体交通主干网,加上不断完善的现代化通讯网,使得沂蒙大地对外联系的时空距离大大缩短,客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在这里多纬交汇,内外双向互动,辐射海内外,一个大开放、大交融、大发展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

临沂市整体提升传统的临沂批发市场,加快建设和培植一大批现代物流企业,进一步把临沂“物流之都”的形象推出去,在全国叫响“天下物流、中国临沂,中国临沂、物流天下”的品牌。近年来,第三方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已经成为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点。一批骨干企业

矗立在临沂大地上,目前的第三方商贸物流企业在全市整个物流体系中所占的比重达到了50%。

临沭华丰现代物流有限公司在建的临沭华丰现代物流基地建设项目用地面积115681.6M2(折合约173.52亩),主要建设内容是:分拨配送中心、信息交易中心、仓储中心、运力中心和综合配套服务中心五个部分内容。建筑总面积116950M2;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建筑密度64.2%,容积率1.01,绿地率12.97%。道路货物周转能力18562.5万吨公里.年,年仓储流通普通货物能力120万m3。

项目定位:综合性、国际性、无障碍标准化物流区。项目以公路、铁路、航空多式联运为纽带,以信息化管理为手段,以仓储配送、国内外贸易、金融服务、国际货代、供应链管理等全天候、全方位、全过程服务为内容的多维立体服务体系。

服务范围覆盖鲁南经济带枣庄、济宁、日照、临沂、菏泽五市,服务半径500~800 公里,设施包括各类物流仓储加工基础设施、多种运输方式,具有完善的信息系统,服务特征是国内、国际干线运输与地区配送和城市配送的交汇点,并提供完善的物流服务功能。

本项目立足于在原有公司经销物流网络的基础上,重新在全国布局,调整和完善物流线路,在功能上集市场、配送、集散、仓储、运输、信息系统管理为一体,在环节上实现第三方、第四方物流,全力打造全国规模最大、理念最新、功能最全、设施最先进的复合肥现代物流基地,成为全国复合肥行业的主要核心枢纽。

项目定位在信息主导型兼顾仓储业务的综合性物流代理机构,即以物流交易为核心,以物流代理为利润源泉,以虚拟经营为手段,通过信息发布和引导创造市场机遇,这个阶段是处于第三方物流和第四方物流的中间衔接阶段。在形成一定规模之后,以4PL的身份来整合第三方物流和传统物流公司资源,通过特许经营的方式迅速扩大市场。

项目战略发展目标是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以人才战略奠定公司持续发展基础,以科技提升企业经营竞争力,以市场导向寻求更大发展空间。充分利用临沭县固有的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区位优势,发挥企业的潜力。采用扬长避短,立足于企业主营业务,确保产品质量,加强前中后期服务,做大做强,降低营运成本,提高公司整体竞争水平,以沂蒙山区及鲁南经济带市场为目标客户。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具有规

模大、品种多、装备先进、设计能力强、品牌价值高等优势物流仓储服务一条龙服务企业,提高业务产品质量,开拓市场潜力,逐步发展成为区域龙头企业。

项目管理模式是以“生产一流产品,打造一流品牌,建设一流队伍,创造一流企业”为总抓手,始终坚持“三化一加强”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三化一监督”管理措施(工作标准化、管理制度化、办事程序化、全程监督制),将实施“创精品工程”、“安全生产双控(可控、在控)工程”等活动贯穿于生产经营全过程,使管理水平和整体素质不断得到提升。

本项目总投资19646万元人民币,包括建设投资为17768.94万元,建设期利息1305.01万元,流动资金572.05万元。由临沭华丰现代物流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和经营,其中项目单位资本金9646万元(包含建设期利息1305.01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000万元。融资比例50.9%,利息备付率13.1(经营期内平均),偿债备付率1.69(经营期内平均);项目建设期3年,运营期20年。固定资产投资18891.8万元,投资强度108.87万元/亩,投资回收期6.04年(所得税前)。

项目年均营业收入12756.73万元(经营期内平均),总成本费用6421.71万元,年利税总额5633.39万元,投资利税率28.67%;税后利润3774.37万元,投资利润率19.21%;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25.52%(所得税前),BEP=56.77%;销售利润率44.16%,资本金收益率27.61%,总投资收益率29.36%,项目资本金净利润率45.25%,资产负债率

48.41%(经营期第一年)。项目资金来源与运用恰当合理,各项财务指标符合国家现行项目评价指标的要求,项目基本具有可以接受的盈利能力和债务清偿能力,盈亏平衡点略高,敏感性分析显示的临界点正常,说明本项目可以抵抗一定的市场风险。

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符合山东省用地指标控制标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

下载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快建成服务战略支点建设的现代物流基地(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服务支点建设发展档案事业

    服务支点建设 发展档案事业 熊承家 2012年第10期 ——文化建设 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在省第十次党代会报告中,作出了湖北未来发展黄金十年的科学判断,描绘了科学发展、跨越......

    电白:加快现代海洋渔业建设

    电白:加快现代海洋渔业建设 近年来,电白县海洋与渔业工作紧紧围绕省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茂名滨海新区战略定位以及“电白向前进”主题实践活动等重大任务,大力实施大海洋战略,......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

    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 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 欧阳万坤 2012年第1期 ——支点建设 制造业是工业的脊梁,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构筑战略支点的产业支撑。省九次党代......

    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行动纲领(共5篇)

    加快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行动纲领——中共湖北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报告解读 省委副秘书长、报告起草小组副组长 吕东升 2012年第7期 ——省第十次党代会专辑 省第十次党代会是......

    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双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双循环经济发展调研报告为贯彻落实“十四五”关于“双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探索建设与XX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的物流体系,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市政协......

    做好五个结合加快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范文模版]

    做好五个结合加快推进粮食现代物流体系建设 发展粮食现代物流,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粮食流通效率、促进现代粮食流通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湖北......

    隆阳区加快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

    隆阳区加快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隆阳区紧紧把握新烟区现代烟草农业基地单元建设机遇,紧紧围绕“一基四化”的现代烟草农业建设总体要求,认真落实“以工促农、以城带......

    浅析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浅析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创新 目录第一章物流服务的概述 1.1物流服务产生的背景 1.2物流服务的概念 1.3物流服务在企业中影响力的体现 1.3.1对销售的影响 1.3.2对客服购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