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基于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阅读教学
基于认知诗学视域下的外国文学阅读教学
摘要:在高校语文教学中,外国文学作为其组成部分之一,大学生在阅读、理解外国文学有一定的障碍,导致教学难度相对于中国文学而言稍难。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外国文化与创作背景,对外国文学发展以及作家创作特点进行深入剖析。笔者尝试从知诗学理论角度来探讨外国文学教学,提高学生对文学的认知和审美。
关键词:文学教学 认知诗学 风格特点 阅读兴趣
引言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学府的外国文学教育向来是语文科目里面的主要构成之一。这项课程凭着自身独具一格的人文特征,非常有利于帮助提升大学生文化方面的素质,拓展人文视野,在全面优化大学生人格,对大学生的洞察力、想象力以及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都有着极大的影响。[1]正因为上述优点,高等院校不能将外国文学教育只是看作简单的照本宣科式的教学。外国文学科目更不应该被某些在大众看来更为有用的科目所吞噬,包含在文学著作里面的人文精神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力,有着培养大学生审美情操、提升学生对世界的关注程度、促进学生更为细致地感受和认识生活的作用。在当前情况下,高等院校常规科目安排里面提供给大学生学习外国文学课程仅为60课时,在这样紧凑的安排里面需要完成教学以及协助大学生提升各方面能力,很明显是不足的。外国文学的课程内容设置也无法在这么短暂的时间里引领每一位大学生对著作深入阅读,而后进行相应解析,全方位领会作品内涵。近年来,就当前情况下高等院校对外国文学课程的问题,专家们对改善现状进行了相关研究和探讨。有很多专家给出很多相关教育方面全新观念,例如阅读者反映批评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后现在主义理论等。笔者在诸多专家和前人们的探索讨论的根基之上,尝试从知诗学理论角度来探讨对外国文学教学的影响,希望可以给这个领域教学的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一、认知诗学概述
认知诗学概念的探索讨论是从上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认知诗学不仅仅是一种源自语言学的文学分析方法,其诗学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文学一般命题的关注,探讨了文学的功用等基本问题。[1]认知科学涉及诸多领域,例如认知语言学、认知心理学等科目,认知科学在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在欧美文学界、语言学、文体学等探索上都呈现出往认知转变的大潮,从客观迈入人文,认知诗学在这种大前提下诞生了。
(一)认知诗学的定义
《走向认知诗学理论》这部著作中第一次引入了“认知诗学”这个概念。它重点参考认知心理学、神经解剖学两者融合为一体的文学批评理论来对诗作展开深入解析。在这部作品里面,作者将认知诗学定为是文学批评理论。科维尔在写作《认知诗学导论》这部作品开端就确切指出“认知诗学是针对文学的阐释”,它是“针对文学来进行深入思索”。在一些学者看来,认知诗学是“文学探索和语言学的沟通手段”。[2]从这一点而言,当前应用情况的认知诗学相关内容是使用其有关概念、理论去研读和解析文学著作,讨论与阅读书籍相关的内心思考等。自广泛含义而言,认知诗学是有关人类认知方面崭新的“诗学”概念。
(二)关于认知诗学理论的发展演变
历经30多年的成长和演变以后,此理论作为一类全新的交叉科目理论,也已得到学界重视。认知诗学理论到现在为止基本上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的演变发展。
首先,以《走向认知诗学理论》这部作品作为分界,由此正式明确了认知诗学发展道路,从这以后诸多学者使用这一理论来对作品进行深入探讨,尤其是诗作研读的探索。随着人文主义转变大潮,有很多理论研究者深度融合认知语言学与文学的探索,从此认知诗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第二阶段的产生标志是《超越理性:诗性隐喻实践指南》的诞生,书中提倡使用认知诗学与认知心理学结合于一体来探索文学著作当中的诗性。第三阶段是以科维尔写作的《认知诗学导论》和《认知诗学实践》这两部作品作为分水岭,很清楚地指出应该把精读著作当作目标,提倡使用“心智空间”“寓指”等相关理论来细致研读解析著作。在国内,对于这个领域的相关概念研究还处在起步期。国内专家重点探索这门理论的内容还停留在著作研读层面,不过伴随国内专家学术能力的提升及探索方法的多样化呈现,这门理论也一定会迈入更广阔的领域探索之中。[3]
二、外国文学教学要突出认知诗学作用
就我国高等院校对外国文学的课程安排而言,并未设定固有模式,有关课程的教学法还存在完善空间。可是,从很多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实践中可以观察到,很多高校在这门科目的安排设置上表现出从认知诗学的层面来探索某个外国文学作品,并不重视作者本身的有关经历,授课当中有关作者自身情况仅仅只是提到而并未着重分析。在课堂教学里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重点关注作者写作这部作品时的相关情况,在笔者看来,外国文学课程的真实成效得以获得的重点在于明晰外国文学课程的意义,以及明确和贯彻教学目标。认知诗学理论着重于创作与阅读两者的提升,令创作、阅读以及人自身的思考三者结合为一体,不但可以提升外国文学赏析的认知水平,还可以领会作家创作的相关手法,创作与阅读的结合还可以促使学生们提升自我解析问题的能力。在实际课程教学中还存在如下这类状况,部分大学生希望通过学习相关理论来提升自身的创作水准,但真的迈入创作门槛的一刻,却陷入茫然无措的状态,大学生觉得不知道该怎样落笔。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毕业论文撰写,基本上大多数学生感到很难构思并进行写作。究竟为何呈现这种局面呢?在笔者看来很关键的一个缘由是大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对于学科深度、主题内容的领会不够透彻,内涵深意的把握不够细致。这一状况降低了学生在阅读外国文学作品创作背景中的观察感知力,甚至在实际写作中构成阻碍。[2]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有很多大学生关于某个情况会有自己的了解与领会,但到了要使用时却无法进行灵活运用,要切实弥补这一不足,还需要老师们引领与督导大学生加强对外国文学著作的阅读。在认知诗学理论的视角下,学生想要完成自我能力的提升,最有效的路径就是阅读,文学名著可以令读者在阅读历程中感受作者深邃的思想内涵和其中活灵活现的语言描写,通过精读获取和作品之间的情感互动。经典著作可以令阅读者展开思索与反省,有助于学生变得更有智慧,对自身的不足能够有更加深刻的反思。
三、外国文学的理解和运用认知诗学
在大学外国文学课堂中,讲课方式一般是老师占主体部分,授课内容主要是外国文学赏析、文学史、作家创作背景、写作技巧等。但是,教师在讲课内容里只是简单涉及小说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经历和内容梗概等,而忽略对文章的深层阅读和领会,学生也缺乏通过阅读对自身感受的对照。认知诗学理论强调阅读中的精神活动,重点关注对作品的感受与领会。只有认可认知诗学理论对外国文学教学的关键作用,才能教授好这门课程,更进一步使用认知诗学理论来对外国文学教学方式进行填补与改革。[3]
首先,使用认知诗学提升学生对外国文学阅读兴趣。在以往授课当中,学生更看重的是通过对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带来的分数效应,面对那些繁杂的知识点,大学生们无法提起兴趣来进行深入理解。认知诗学的教学重点是强调了阅读中的心智活动、体验和互动,把文学审美置身于平常生活来进行理解。教师可以利用这方面理论成果来引导学生研究作品并与生活认知相关联,如果他们能够运用自身经验去阅读作品,必能提升其阅读兴趣。
其次,使用认知诗学来提升学生认知记忆的能力。记忆是人类大脑关于自身曾经体验过的事情的反馈。依据相关素材保存期限,可将其划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心理行为学理论认为“在信息导致人产生激烈心绪表现时,这种状态下长时记忆保存最佳”。认知诗学着重于阅读历程中产生“体验和互动”。在阅读经历中很多学生对场景、角色与理解保留了许多深刻印象,在其他人再次提到或是在某些场景下,这类记忆就会重新被调起。学生阅读文学作品时,需老师指导他们取得“心境一致”的效果,让学生依据自身经历与感悟的不同来得出不同的解析。透过这样一种教学方式,有利于把文学知识变为长时记忆。
第三,使用认知诗学来提升学生们的文学创造能力。[4]文学作品是开放的,读者进入作家构建的小说情节之中,可以对作品给予不同视角的理解,甚至创出超过原作者本意的内涵。此时,学生自身创造力也就有了提高。外国文学老师在引导学生解析文本的内容时,要让学生依据作家虚构的情境,结合亲身经验或人生感悟对文本进行再次加工。学生经历作家――文学作品――感悟三个阶段的分析,不但可以领略文本的深层内涵,还能提升个人文学赏析的综合能力。[4]
最后,使用认知诗学来提升学生文学审美能力。外国文学本质上是具有人文特性的学科。在认知诗学理论视域下,文学不但有教育、娱乐的功用,还有着“认知”上的功用。学者提到“文学能够令读者脱离现实,或增强其思想上的敏锐和感情上的体悟,以此来丰富生活”。着眼于学生在阅读中的心智行为,通过对外国文学赏析来建立相关作品阅读与普遍认知的联系,以此来让学生领会真理,感悟人生,最后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结语
外国文学为大学生展现了丰富的带有异域色彩的文化,字里行间展现了欧美人群的生活状态与文化背景。在阅读这些著作时,大学生在感知文字魅力的同时,还用自身情感与思想来领会这些著作中所包含的文化与精神,认知诗学为学界探索国外著作给出了理论依据。可参考应用认知诗学理论来对国外著作进行精读,深刻解析著作内涵并掌握文本里面包含的人文精神,令学生们在学习这门课程的时候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语
参考文献
[1]贾彦德.中西文化差异对比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2]贾琼.从语义指向分析看现代语法句法结构[J].语文建设,2013(29).[3]冯广艺.语境适应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9.[4]胡敏.基于交流语境的写作教学研究[J].语文建设,2014
第二篇:外国文学(下)教学要点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笛福与《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菲尔丁的“散文滑稽史诗”及《汤姆?琼斯》。
法国启蒙文学: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四大启蒙作家:孟德斯鸠、伏尔太、狄德罗、卢梭的创作;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莱辛及其《爱密丽雅?迦绿蒂》;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2、理解:启蒙运动;启蒙主义;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感伤主义。
3、掌握:卢梭的创作特征及对浪漫主义的影响;《阴谋与爱情》是德国“第一部具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第二节 歌德
1、识记:歌德各时期的重要作品。
2、理解:《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有世界影响的文学作品。
3、掌握:《浮士德》的艺术成就;分析浮士德和靡非斯特形象;浮士德精神是如何体现的?
第六章 十九世纪初期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德国是浪漫主义思潮的诞生地;耶拿派与海德堡派。法国浪漫主义先驱夏多布里昂;史达尔夫人、缪塞、乔治?桑。俄国十二党人诗人。波兰诗人密茨凯维奇。匈牙利诗人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霍桑的小说《红字》。
2、理解:夏多布里昂笔下的“世纪病”形象;莱蒙托夫的《当代英雄》,多余人毕巧林;惠特曼的《草叶集》中“草叶”的寓意。“湖畔派”。
3、掌握:浪漫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雨果
1、识记:雨果的诗歌、戏剧、小说创作。《欧那尼》;《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笑面人》、《海上劳工》、《九三年》。
2、理解:《克伦威尔》序言;“美丑对照原则”;《欧那尼》之役。
3、掌握:《悲惨世界》的基本内容;《巴黎圣母院》对“美丑对照原则”的运用;雨果人道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
第三节 拜伦
1、识记:东方叙事诗;哲理诗剧。
2、理解:拜伦式英雄;拜伦在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中代表性;《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哈洛尔德与抒情主人公。《唐璜》的主题思想。
3、掌握:《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的思想内容;《唐璜》中唐璜的形象;《唐璜》所体现的拜伦的讽刺才能。第四节 普希金
1、识记:普希金创作概况。政治抒情诗;浪漫主义叙事诗;历史剧;《别尔金小说集》;《上尉的女儿》;《叶甫盖尼?奥涅金》。
2、理解:普希金抒情诗的内容;普希金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3、掌握:奥涅金是俄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个多余人形象;达吉雅娜是俄国理想的贵族妇女形象。
第七章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及法国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识记: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2、理解: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 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概述
1、识记:法国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发源地;十九世纪法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特点;梅里美的中短篇小说及其《嘉尔曼》。
2、理解: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分类与艺术特点。
第三节 斯丹达尔
1、识记:《拉辛与莎士比亚》;《阿尔芒斯》;《法尼娜?法尼尼》;《巴玛修道院》;《吕西安?娄凡》。
2、理解:斯丹达尔的现实主义创作主张;“红”与“黑”的寓意。
3、掌握:《红与黑》的思想内容;于连形象;《红与黑》的艺术成就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四节 巴尔扎克
1、识记:《人间喜剧》的结构,三大部分与六个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与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幻灭》、《贝姨》、《农民》。巴尔扎克在小说中“对现实关系有深刻的理解”(马克思语)。巴尔扎克善于从经济角度反映生活。他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恩格斯语)。人物再现法_
2、理解:作者的思想矛盾与创作的关系;《人间喜剧》体现了现实主义的胜利。《欧也妮?葛朗台》中的葛朗台形象;欧也妮形象的悲剧意义。《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
3、掌握:《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高老头》的主题思想;拉斯蒂涅形象及典型意义;《高老头》所体现的《人间喜剧》的思想与艺术特征。鲍赛昂夫人、伏脱冷形象;高老头的“父爱”悲剧。
第五节 福楼拜
1、识记:短篇小说《纯朴的心》“具有激动人的艺术魅力”(高尔基语);《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外省风俗”;《情感教育》;历史小说《萨朗波》。
2、理解:《包法利夫人》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深刻揭露。
3、掌握:爱玛悲剧的根源;福楼拜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发展。
第八章 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现代英国一派杰出的小说家”。萨克雷与《名利场》;勃朗特三姐妹;盖斯凯尔夫人,英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品《玛丽?巴顿》;乔治?桑;肖伯纳及其《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巴巴拉少校》;高尔斯华绥及其《福尔赛世家》。
2、理解: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狄更斯
1、识记:狄更斯创作的三个时期及各时期的重要作品。《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退斯特》、《老古玩店》、《董贝父子》、《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远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
2、理解:《大卫?科波菲尔》所体现的深厚的人道主义思想;《艰难时世》对劳资矛盾的揭露和对资产阶级功利主义哲学的批判。
3、掌握:《双城记》的写作目的;思想内容;艺术特点;《双城记》所体现的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进步性与局限性;比较雨果与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第三节 哈代
1、识记:《绿荫下》、《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无名的裘德》。
2、理解:威塞克斯小说;哈代的宿命思想与悲剧主义。
3、掌握:《德伯家的苔丝》的思想内容;苔丝的形象;苔丝悲剧的根源;克莱形象;作品中的悲剧主义与宿命色彩。小说艺术特色。
第九章 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俄国十九世纪文学分期;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杜勃罗留勃夫的文艺理论;车尔尼雪夫斯基、冈察洛夫、屠格涅夫、涅克拉索夫、亚?奥斯特罗夫斯基、谢德林的创作。
2、理解:小人物;新人。
3、掌握: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自然派;多余人。
第二节 果戈理
1、识记:成名作《狄康卡近乡夜话》;《密尔戈罗德》与《彼得堡故事集》;《外套》对小人物题材的深化。
2、理解:讽刺喜剧《钦差大臣》的思想意义;误会与现实合理性;艺术特色。
3、掌握:《死魂灵》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玛尼罗夫、科罗皤契加、罗士特莱夫、梭巴开维支、泼留希金、乞乞科夫。“含泪的笑”。
第三节 陀思妥耶夫斯基
1、识记:《穷人》、《地下室手记》、《罪与罚》、《白痴》、《群魔》、《卡拉玛佐夫兄弟》。
2、理解:《穷人》对小人物题材的进一步开掘,对小人物精神世界的充分展示;卡拉玛佐夫性格。
3、掌握:《罪与罚》的思想内容;拉斯柯尔尼科夫形象;陀氏在艺术上的创新:复调小说。
第四节 托尔斯泰
1、识记:三个时期的创作概况。《童年》、《少年》、《青年》;《哥萨克》、《琉森》。
2、理解:《战争与和平》所体现的进步的历史观(人民的思想);安德烈、彼尔、娜达莎形象;托尔斯泰主义。
3、掌握:《复活》对沙皇专制社会的批判;聂赫留道夫和玛丝洛娃形象;《复活》的艺术成就;安娜形象及其悲剧的根源;《安娜?卡列尼娜》的艺术成就(平行主线结构与心灵辩证法)。
第五节 契诃夫
1、识记:创作分期;重点作品:《变色龙》、《文学教师》、《醋粟》、《姚尼奇》、《套中人》
2、理解:《第六病室》是沙皇专制社会的缩影;戏剧《樱桃园》对时代特征的揭示与对新生活的向往。
3、掌握: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比较三大短篇小说家的思想艺术成就(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
第十章 东、北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东欧作家波兰的密茨凯维奇、显克微奇、保特夫和伐佐夫、裴多菲;北欧作家斯特林堡、比昂松的戏剧创作。
2、理解: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勃兰兑斯对北欧批判现实主义的推动。
第二节 易卜生
1、识记:挪威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诗剧《布朗德》和《彼尔?金特》所体现的“精神反叛主题”。《社会支柱》、《群钣》、《人民公敌》。
2、理解:社会问题剧。
3、掌握:《玩偶之家》是“社会问题剧”的代表作;主题和思想意义;海尔茂形象;娜拉形象;艺术成就。
第十一章 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斯托夫人与《汤姆叔叔的小屋》、希尔德烈斯的《白奴》。
2、理解:《草叶集》的思想内宾与艺术成就;欧?亨利短篇小说的成就;欧?亨利式结尾。
第二节 马克?吐温
1、识记:《竞选州长》、《镀金时代》、《汤姆?索亚历险记》、《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2、理解:马克?吐温的讽刺艺术。
3、掌握:《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思想与艺术特色。小说在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十二章 十九世纪后期非主潮文学
1、识记:鲍狄埃、王尔德、彼德莱尔等人的重要作品。
2、理解:宪章派文学;巴黎公社文学;自然主义;唯美主义;象征主义。
3、掌握:左拉对自然主义的理论贡献;《卢贡—马卡尔家族》与自然主义;《萌芽》是法国第一部反映劳资矛盾的作品。
第十三章 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亨利?巴比塞、马丁?杜伽尔、莫里亚克、纪德;曼兄弟、海塞、雷马克;肖伯纳、威尔斯、高尔斯华绥、毛姆、劳伦斯;德莱塞、杰克?伦敦、辛克莱、斯坦贝克。
马雅可夫斯基的诗歌;绥拉菲莫维奇、富尔曼诺夫、法捷耶夫反映国内战争的小说;阿?托尔斯泰、奥斯特洛夫斯基、帕斯捷尔纳克、艾特玛托夫的创作。战争题材小说;道德题材小说。
2、理解:二十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解冻文学;战壕真实派;全景式小说。
第二节 罗曼?罗兰
1、识记:罗曼?罗兰的戏剧创作;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托尔斯泰传》。《欣悦的灵魂》(母与子)。
2、理解:罗曼?罗兰的人道主义。
3、掌握:《约翰?克利斯朵夫》的思想内容;克利斯朵夫形象;艺术特色。
第三节 海明威
1、识记:《太阳照样升起》表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青年一代的迷惘与幻灭,揭示了战争给人生理和心理上造成的巨大创伤。《永别了,武器》是“迷惘的一代”的创作高峰与终结。《丧钟为谁而鸣》展现了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的斗争,摆脱了悲剧与迷惘。
2、理解:迷惘的一代;《永别了,武器》的战争与爱情主题;亨利形象;小说的艺术特色。冰山原则。
3、掌握:《老人与海》的象征意义;桑提亚哥与硬汉形象;艺术特色。
第四节 高尔基
1、识记:《马卡尔?楚德拉》、《伊则吉尔老婆子》、《鹰之歌》;《叶美良?皮里雅依》、《马尔华》、《切尔卡什》;《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底层》;《阿尔达莫诺夫家的事业》、《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2、理解:高尔基的早期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短篇小说的特色;《海燕》的象征意义;《底层》对底层社会的充分展示。
3、掌握:《母亲》的主题思想;巴威尔与尼洛夫娜形象;《母亲》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五节 肖洛霍夫
1、识记:短篇小说集《顿河故事》;长篇小说《被开垦的处女地》。
2、理解:短篇小说《一个人的遭遇》的思想内容。
3、掌握:《静静的顿河》的基本内容;葛利高里形象及其悲剧意义;小说的艺术成就。
第十四章 现代主义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识记:前期现代主义的主要流派。后期象征主义,艾略特、里尔克、叶芝;表现主义戏剧,奥尼尔;表现主义小说,卡夫卡。意识流小说,乔伊斯、普鲁斯特、福克纳、伍尔芙。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
2、理解:现代主义释义;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背景。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的特征;新小说;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
3、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
第二节 卡夫卡
1、识记: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的《判决》、《乡村医生》;揭示人的异化的《变形记》、《饥饿艺术家》;揭示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困境和困惑感的《地洞》;描写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统治阶级的罪恶的《在流放在》。三部小说:《美国》、《诉讼》、《城堡》。
2、理解:《变形记》的主题与艺术特征。
3、掌握:《城堡》表现人在荒诞世界中的生存状态;“城堡”的多层寓意;卡夫卡小说的思想艺术特点。
第三节 艾略特
1、识记:诗歌创作三阶段。早期的《普鲁弗洛克情歌》;中期的《荒原》、《空心人》;晚期的《四个四重奏》。
2、理解:艾略特的创作对于现代人生存境况的思考。
3、掌握:《荒原》是现代诗歌的经典之作。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艺术特征。
第四节 乔伊斯
1、识记:第一部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青年艺术家的肖像》带有自传性;《芬尼根守灵夜》表达了对人类历史的独特看法。
2、掌握:《尤利西斯》与《荷马史诗》;《尤利西斯》是意识流小说的集大成之作。
第五节 萨特
1、识记:短篇小说《墙》、《恶心》;长篇小说《自由之路》;戏剧《苍蝇》、《毕恭毕敬的妓女》、《肮脏的手》;哲学论著《存在与虚无》、《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2、理解:境遇剧。
3、掌握:《禁闭》体现的萨特戏剧的思想与艺术特色。
第六节 马尔克斯
1、识记:《没有人给他写信的上校》、《格兰德大妈的葬礼》、《家长的没落》、《一件事先张扬的凶杀案》、《霍乱时期的爱情》。
2、掌握:《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小说的思想内容与寓意;小说的魔幻现实主义特色。
第三篇:情境认知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论文
论文摘要:本文由情境认知理论的启示,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对如何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进行了探讨。
论文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情境认知理论 工具性 文化性
1、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理论是继行为主义“刺激—反应”学习理论与认知心理学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后,与建构主义大约同时出现的又一个重要的研究取向。它强调学习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内容与活动的安排要与人类社会的具体实践相联通,最好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类似真实的实践方式来组织教学,同时把知识和获得与学生的发展、身份建构等统合在一起。以莱夫等人为代表的情境认知的社会学视野,强调了“社会实践与“社会生活”、“实践共同体”等要素。“它意味着对一个活动系统的参与,其中参与者共享着理解,知道他们在干什么,以及他们的所作所为在他们生活中意味着什么,对共同体的意味是什么”。
情境观认为,实践不是独立于学习的,而意义也不是与实践和情境脉络相分离的,意义正是在实践和情境脉络中加以协商的。知识不是一件事情或一组表征,也不是事实和规则的集合,知识是一种动态的建构与组织。知识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过程中建构的一种交互状态,是一种人类协调一系列行为,去适应动态变化发展的环境的能力。总之,情境认知理论的观点影响着教学系统设计与学习环境开发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也为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情境认知教学的基础
2.1认知元是一个在联想过程或符号操作中起作用的心理反应的单位。
它具有完整性、一致性、稳定性,可以把复杂的输入综合处理,以决定是否需要引起反应。它可以保证知觉及时辨认。认知元一经形成后,就成为物体、空间关系、面孔或其他知觉单位的相对固定的神经符号,成为我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我国的认知心理学者在吸收国外研究的基础上,也提出了类似的观点。认为:基于遗传的认知元的形成是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2.2心理健康课程的两个属性。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工具性。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识是一整套工具。工具和知识共享着若干重要特征:它们都只能通过运用才能完全被把握和理解;它们的运用既必须改变使用者对世界的看法,又必须适用它们所赖以存在的文化信念体系。因此,知识既是情境性的,又是通过活动和运用不断发展,不断充实和丰富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积极地使用工具,而不仅仅是满足于获取工具。而且人们在使用工具的同时,不断构建对于世界和工具自身丰富内涵的理解。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工具的意义也不是不是抽象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否则,生硬的“知识”或“道理”无法在学生真实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得以延伸和应用。与生活中使用的其它工具一样,心理健康教育这一工具同样反映了使用工具的文化的累积性、智慧以及个人的洞察力和活动体验。
第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适应性应该是受到十分关注的。文化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的历史积淀和结晶,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立的各种文明的总和。教育是文化传递的一种重要形式,它包括了思想、知识、道德、风俗及每一代人的认知图式等。这种传递并非生物学意义上的遗传,而是社会文化的积淀,是对社会文化世代连续性过程的同化与顺应而引起的文化潜移。也就是每一个民族或国家都通过教育使下一代将本民族或国家的价值观念、历史沿革、宗教、习俗等文化形态深深植根于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之中,从而构成每一个民族或国家特定的文化背景。其次,教育在文化传递过程中也在不断调整、把那些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形态加以更新。文化的核心是哲学思维方式,各民族或国家不同的哲学思维方式使其教育思想呈现了丰富的表现形式。还有,文化影响教育,关键是文化价值的定向作用。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持文化价值,按文化价值培养下一代,使该文化世代运行下去,他的产生、发展及表现形式就必然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
2.3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状况。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传统做法是把知识与运用相分离,孤立地教授心理学的理论和原理,辅之以案例作为论据。结果是:学生在课堂上(普通场景)听得津津有味,但在实际中,不能把知识整合运用来对自己或他人进行适当的心理调节和调整,因此也更谈不上发挥该课程的任何实践指导作用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在普通场景(即常规课堂)的学习中,不能表达和相互交流学习体会,所学的心理健康知识脱离了学生自我情绪体验的具体情境。相反,在设置的专题情境教学中(如团体辅导、观看电影、任务驱动、仿真模拟等),学生却能成功把所学的相关心理学知识和自身很好的联系起来。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认知与情境学习观
3.1鉴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关系到他们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认知情境,他们在知识的获得与运用中利用生活经验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认知与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有效地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环境和场景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有很大的意义。
3.2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的目的是运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就必须保证学生获得以下学习机会:既跟真实的社会境域相整合,又能十分贴切地满足社会实践的需求。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提供给学生具有真实目的任务很重要。
3.3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和认知有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情境认知与学习中学生必须获得对各种“理论知识”进行反思的机会,因为正是在这些假设的基础上形成生活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发现与问题解决,从而加深对所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整固。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学习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反思、指导实践的能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究其实,也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目的所在。
4、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的基本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的教学模式的提出,源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学习情境的观察。当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融入了让学生运用所学心理健康知识在他们的社会生活情境中的理念时,这门课的意义才有可能发生。因此,参与基于社会情境的一般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实践是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结构形成的源泉。事实表明,在情境中获得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比通过死记硬背或“满灌式”所获得的知识更灵活、更有用。为此,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一大堆陈述性的知识,而是要这些知识置于社会文化情境中,进行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文化实践,把所学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情境活动相联系。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与情境认知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4.1基于情境的行动。
情境认知理论学者认为,人们不是根据内心关于世界的符号表征行动的,而是通过与环境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的行动的。在这种基于情境的行动中,在人的行动模式和处理事件发生的情感中,内隐的知识将在人与情境的互动中发挥作用。情境行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实践者经常对情境进行反思。这表明,虽然随着实践者经验的日益丰富,其内隐知识的复杂性与有用性都会随之增加,但是当实践者必须处理不同情境中的问题时,他必须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建构设计与解决问题的新方法,以便使情境行动得以继续。不同领域的实践都存在着情境行动与行动中的反思相互交替的现象。
4.2参与的形式。
“参与”意味着学生在教师创设的真实情境中,通过观察,体验、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情境学习中有关参与的研究主要关注的是学生的社会参与的形式,学习则是其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参与不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用新的方式观察和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的透镜。
4.3社团实践与仿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将社会性交互作用视作心理健康教育情境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为此,一个概念必须强化,这就是“社团实践”。该概念既强调学习是通过参与有目的模仿活动而构建的,同时,它也同样强调实践与社团的重要性。其含义是:在情境认知中,知识被视作实践能力;意义可理解为一种社会单元的构建,该单元共享着某一共同情境中的支柱;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作为一种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增强对社团体验的情境的参与。
由此,针对具体的教学过程,提出以下四个建议:
一是,在教学中提供的真实与仿真的境域和任务要能够反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方式。
二是,提供给学生对真实生活过程进行观察、体验的机会。
三是,组建的课外学习社团和实践社团,能足以支撑课堂知识学习的社会协作性建构,使内隐知识转变为外显知识。
四是,改变目前的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提供针对学习的过程性的评价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高等学校对学生实施思想教育的一个载体。对学生的文化适应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从出身直至生命的终结都有意或无意地通过观察和实践接受着他所处社团的信念、行为标准与价值取向的影响,健康心理的获得是文化适应的结果。与此不相一致的情况是,目前的教学往往并不提供,或无法提供学生进行文化实践的机会,即便有机会也是非常少。这其中包括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包括教学体制,学校条件,教师的教学理念等等。反思目前的心理健康课程,情境教学与情境认知应纳入教学规划和课程设计之中,通过教学使学生形成与我们文化价值相适应的心理,这才是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的真正意义所在。
参考文献:
[1]朱晓斌.文化形态与职业教育[J].比较教育研究,1996,6.[2]李维.认知心理学研究[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3](英)泰勒.原始文化[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4]情境认知理论[OL].百度百科.[5](美)J.莱夫等.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王文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6]桂诗春,实验心理语言学纲要[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7]曾金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问题、困境及目标体系构建[OL].[8]孟万金.再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J]江苏高教,2003,1.
第四篇:外国文学下试题库
第六章
19世纪初期欧美文学
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直接以劳资矛盾为题材的著名作品有狄更斯的《________》,盖斯凯尔夫人的《
》。
2、普希金在《
》中塑造了“小人物”维林的形象,开创了俄国小说描写“小人物”的传统。其后,果戈理在《
》和《狂人日记》中分别塑造了阿卡基•阿卡基维奇和“狂人”的形象,陀思妥耶夫斯基在《
》中塑造了杰符什金的形象,在《一个小公务员之死》中塑造了小公务员的形象,完成了这组系列人物形象的塑造。
3、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以“
”为副题,小说中
这一人物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4、19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是《
》。
5、奥斯特罗夫斯基享负盛名的揭露“黑暗帝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是《
》。
6、“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是恩格斯对________创作方法的经典性概括。
7、《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
的杰作。
8、在《高老头》和《
》中,巴尔扎克写出了鲍赛昂夫人的盛衰史。
9、“从来小说家就是自己同时代的秘书”是___ _____的创造性名言。
10、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
》。
11、长诗《
》是普希金的创作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的最后一部作品,__________被称为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品。
12、普希金的短篇小说《
》开了俄国文学描写“小人物”的先河。
13、________是俄国文学中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14、别林斯基认为:
可以称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和最富有人民性的作品。
15、1848年后,雨果的创作也转而表现出明显的现实主义倾向,典型作品是诗歌集《
》和长篇小说《
》。
16、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篇美学宣言是
的。
17、在《红与黑》里,作者在三个典型环境中展示于连性格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它们是唯利是图的、人间地狱般
和“阴谋与伪善的中心”
。18、1827年,司汤达第一部政论小说《
》问世,1829年发表短篇小说《
》,歌颂意大利烧炭党人献身祖国的情操,揭露了贵族阶级极端自私的本质。《
》是继《红与黑》之后又一部批判现实主义的杰作,以贵族青年
的故事为线索,批判了意大利社会的黑暗腐朽。19、19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流是。
国是这一文**流的发源地,以
的《红与黑》出版为标志。20、1829年,巴尔扎克发表了长篇小说《
》,迈开了走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
》是他后期创作的力作,作者在其中详尽描述了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一切精神领域的进程。
21、巴尔扎克声称:“我在两种永恒真理的照耀之下写作,那就是
。”这一思想集中体现在小说《
》中。
22、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分为三大类:
、和。
23、巴尔扎克善于运用“
”把许多人物贯穿起来,例如鲍赛昂夫人的形象先是在《
》中出现,然后在《
》中再次出现。
24、福楼拜的代表作《包法利夫人》是他第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以后他又相继写出了长篇历史小说《
》以及短篇小说集《
》。
25、萨克雷在他的《名利场》中,刻画了
这个小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26、1837年,狄更斯出版了第一部小说《
》,从而一举成名。他的初期作品一般采用
小说的形式。广泛描绘了十九世纪英国的现实。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尼克拉斯•尼克贝尔》、《
》和《
》等。发表于19 世纪40 年代的中篇小说《
》和《
》反映了狄更斯的正面 思想。
27、狄更斯在小说《小杜丽》中,成功地杜撰了一个“
”,是英国官僚政治机构的缩影。《我们共同的朋友》自始至终笼罩着富有寓意的 这一形象。
28、《艰难时世》批判了19世纪英国盛行的 哲学和
政治经济学,它们集中体现在 和
两个资产者形象身上。
29、夏洛蒂•勃朗特和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分别是
和
。30、英国的宪章派文学被认为是欧洲最早的 文学。
31、果戈理的成名作是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
》,给他带来“文坛盟主”声誉的是中篇小说集《
》和《彼得堡故事》,后者发展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描写“
”悲惨命运的主题。
32、《钦差大臣》讽刺的对象是,骗子
是个典型的花花公子。
33、《死魂灵》的情节线索是通过中心人物
购买“死魂灵”的活动串联起来的,同时刻画了、、、、五个地主形象。
34、“他很快猜度出渗透到社会意识中的新要求和新思想,在自己的作品中经常注意到……那些已经到来并隐约使社会不安的问题。”这是
对
的才能特点的评价。
35、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罗亭》的主人公是,《前夜》中的男女主人公是__ _____形象,《父与子》主人公是____ ___形象。
36、杜勃罗留波夫的论文《黑暗王国中的一线光明》和《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分别是对戏剧《
》和小说《
》的评价。
37、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成名作是《
》,主人公是一个“_ ___”的形象。作者宣称自己师承果戈理:“我们都是从„
‟里出来的。”
38、陀氏第一部社会小说是《
》,主人公是
,他的最后一部带有总结性的长篇小说是《
》。《罪与罚》开创了“___
_”的描写方法。
39、俄国文学中的“自然派”即俄国的文学。著名评论家
曾写了论文《
》和《
》,论述了“自然派”形成的过程和特点。
40、屠格涅夫在50年代写了表现“多余人”的小说《
》和《
》。60 年代转而致力于“新人”形象的描写,《
》是这种转变的标志,《父与子》中的主人公,平民知识分子
就是一个“新人”形象。但是,真正完成“新人”典型塑造的是身为平民知识分子的作家
。所谓“新人”,即指__
__。
41、果戈里在中篇小说集《
》中首次体现了“含泪的笑”艺术特征。《钦差大臣》创造了以官僚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基本冲突的 喜剧。剧中假冒的钦差名叫_______。
42、陀思妥耶夫基在50年代、60年代初发表了中长篇小说,因塑造了“
”的人物形象而独树一帜。在长篇小说《白痴》中,作者塑造了自己理想中的人物。
43、现代“美国诗人之父”是诗集《
》的作者。
44、杰克•伦敦早期写淘金者艰苦奋斗的作品被称为 “
”,其中《热爱生命》深受列宁的赞赏。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被别林斯基称为“俄罗斯神话的百科全书”的作品是()A、《钦差大臣》 B、《叶甫盖尼•奥涅金》 C、《当代英雄》 D、《死魂灵》 2、19世纪西欧批判现实主义的发源地是()A、德国 B、英国 C、法国 D、俄国
3、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法国文坛的第一部倡导__________的美学论著。()A、现实主义 B、古典主义 C、浪漫主义 D、人文主义
4、司汤达心理描写的基本特征是()。
A、善于表现人物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 B、善于描写人物“心灵的辩证法” C、善于反映人物的双重心理现象
D、善于揭示人物潜意识的心理活动
5、作为第一部批判现实主义小说的《红与黑》发表于()。A、1829年 B、1830年 C、1832年 D、1848年
6、司汤达生前获得赞扬的唯一作品是()。A、《红与黑》
B、《巴马修道院》 C、《拉辛与莎士比亚》
D、《吕西安•》
7、《红与黑》中标志着于连恢复平民意识的关键情节是()A、征服玛特儿小姐
B、枪击德•瑞那夫人 C、锒铛入狱独居囚室之后
D、走上断头台之前
8、在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中,被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的人的是()A、一天天走向没落的贵族
B、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 C、骄横傲慢的教会人士
D、处于底层的工人农民
9、被恩格斯誉为“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是(A、司汤达 B、巴尔扎克 C、莫泊桑 D、福楼拜
10、巴尔扎克在__________中描写了自己的理想社会()A、《幻灭》 B、《古物陈列室》 C、《乡下医生》 D、《农民》
11、巴尔扎克《幻灭》中属于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的形象是()A、大卫•赛夏 B、吕西安•夏同 C、克雷斯吉安 D、拉斯蒂涅
12、巴尔扎克小说《高老头》中高老头父爱的悲剧实质是()A、赤裸裸的金钱关系败坏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关系 B、超越寻常的爱女之情 C、两个女儿缺少孝心
D、高老头自己不光彩的面粉商身份
13、巴尔扎克对_________的描绘,是《人间喜剧》的“中心图画”()。A、人与人关系的金钱化
B、职业的商品化
C、共和主义者形象
D、资产阶级的进攻和贵族阶级的衰亡
14、巴尔扎克首次运用“人物再现法”的作品是________。()
A、《欧也妮•葛朗台》 B、《高老头》 C、《幻灭》 D、《高利贷者》
15、“一个属于虚伪的诗和虚伪的情感的女人”是指___________()。A、《包法利夫人》中的爱玛 B、《红与黑》中的玛特尔 C、《战争与和平》中的爱仑 D、《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安娜
16、狄更斯的成名作是()A、《匹克威克外传》
B、《大卫•科波菲尔》
C、《奥列佛•推斯特》
D、《双城记》
17、除《双城记》外,狄更斯的另一部历史小说是()A、《老古玩店》
B、《尼克拉斯•尼克贝尔》 C、《荒凉山庄》
D、《巴纳比•拉奇》
18、《名利场》的主人公是一个小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名叫________()。A、耐儿 B、小杜丽 C、蓓基•夏泼 D、玛丽•巴顿
19、《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是对《 》一书的评价。()
A、黑暗的势力 B、前夜 C、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
D、《大雷雨》 20、19世纪俄罗斯“自然派”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反映下层人民的痛苦 B、纯客观地记录事实 C、主张道德的自我完善)D、抒发作家的主观感受
21、“含泪的微笑”是()的讽刺特色。()
A、果戈里 B、狄更斯 C、马克•吐温 D、契诃夫
22、长诗《谁在俄罗斯能过好日子》的作者是________()。A、普希金 B、莱蒙托夫 C、涅克拉索夫 D、奥斯特洛夫斯基
23、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描写一个“偶然组合的家庭”的兴衰史的作品是________()。
A、《罪与罚》 B、《白痴》 C、《穷人》 D、《卡拉玛佐夫兄弟》
24、陀思妥耶夫斯基开创了“意识流”这一创作手法的作品是_________()。
A、《穷人》 B、《白痴》 C、《罪与罚》 D、《卡拉玛佐夫兄弟》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斯丹达尔的被认为第一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著作的是《阿尔芒斯》。()
2、斯丹达尔的《红与黑》反映的是波旁王朝复辟时期法国社会的生活画面。()
3、长篇小说《死魂灵》是果戈理代表作,小说描绘的是一幅俄国农奴制社会的讽刺画,塑造了五个个性鲜明的地主形象。()
4、巴尔扎克迈向现实主义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欧也妮•葛朗台》。()
5、福楼拜主张小说写作要以纯客观的立场来对待作品中的人和事,所以作者在写作时不应该带有任何主观情感。()
6、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又被称为“自然派”,这一名称得之于别林斯基。()
7、《高老头》中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故事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腐蚀。()
8、《一颗单纯的心》是福楼拜继《包法利夫人》之后写的第二部以当代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副标题为“一个青年的故事”。()
9、《包法利夫人》的副标题为“外省故事”。()
10、《小杜丽》是狄更斯中期创作的一部抨击英国司法制度和议会政治的长篇小说。()
一、填空题
1、艰难时世 玛丽•巴顿
2、驿站长
外套
穷人
3、新人的故事
4、叶甫盖尼•奥涅金
5、大雷雨
6、现实主义
7、欧•亨利
8、弃妇
9、巴尔扎克
10、马丁•伊登
11、茨冈
叶甫盖尼•奥涅金
12、驿站长
13、叶甫盖尼•奥涅金
14、叶甫盖尼•奥涅金
15、惩罚集 悲惨世界
16、司汤达
红与黑
17、维立叶尔市
贝尚松神学院
巴黎
18、阿尔芒斯 法尼娜•法尼尼 巴马修道院 法布里斯
19、批判现实主义 法 司汤达
20、朱安党人 幻灭
21、宗教和君主政体 乡下医生
22、风俗研究 哲学研究 分析研究
23、人物再现法 高老头 弃妇
24、萨朗波 三故事
25、蓓基•夏泼
26、匹克威克外传 流浪汉 奥列佛•推斯特 老古玩店 圣诞欢歌 钟声
27、繁文缛节局 垃圾堆
28、功利主义 曼彻斯特 葛雷梗 庞德贝
29、简•爱 呼啸山庄
30、无产阶级
31、狄康卡近乡夜话 密尔格拉得 小人物
32、俄国官僚集团 赫列斯塔柯夫
33、乞乞科夫 马尼罗夫 科罗皤契加 罗士特莱夫 梭巴开维支 泼留希金
34、杜勃罗留勃夫 屠格涅夫
35、多余人形象 新人 新人
36、大雷雨 前夜
37、穷人 小人物 外套
38、罪与罚 拉斯柯尔尼科夫 卡拉玛佐夫兄弟 意识流
39、批判现实主义 别林斯基 一八四六年俄国文学一瞥 一八四七年俄国文学一瞥
40、罗亭 贵族之家
前夜 巴扎洛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平民知识分子
41、密尔格拉得 社会 赫列斯塔柯夫
42、小人物
梅什金公爵
43、草叶集
惠特曼
44、北方故事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B
2、C
3、A
4、A
5、B
6、B
7、C
8、A
9、B
10、C
11、B
12、A
13、D
14、B
15、A
16、A
17、D
18、C
19、B 20、A
21、A
22、C
23、D
24、C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错,应为《拉辛于莎士比亚》。
2、对。
3、对。
4、错,应为《朱安党人》。
5、错,应为不在 作品中表露作者的主观情感。
6、错,“自然派”这一名称得之于反动文人对以果戈理为代表的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蔑称。
7、对。
8、错,《情感教育》。
9、对。
10、错,应为《荒凉山庄》。
四、解释题
1、批判现实主义:是19世纪30年代首先兴起于法国,继而影响了整个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以《红与黑》的出版为标志,司汤达的另一部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宣言。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基本特点:(1)能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揭示社会矛盾;(2)在反映社会时,作家着力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3)人道主义是这一时期许多作品的中心主题;(4)“除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5)长篇小说是被经常采用的文学体裁。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欧美文学的主潮,代表作家有巴尔扎克、狄更斯、托尔斯泰、马克•吐温。
2、“现代英国一派出色的小说家”:是19世纪40到60年代俄国对本国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称呼。奠基人果戈里,名称最早即来源于反动文人对果戈里创作的篾称,革命民主主义批判家别林斯基则坚决站出支持“自然派”。“自然派”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摹自然,即现实生活,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阴暗面。“自然派”是具有民主性、人民性和民族独创性的现实主义文学,果戈里开启先河之后,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赫尔岑、妥斯托耶夫斯基等,都成为这一派作家。
3、《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作品的统称。共包括长、中、短篇小说90多部。1829年发表的《朱安党人》是《人间喜剧》的第一部作品,是他迈向现实主义的第一步。这座文学大厦共分三类:“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最为重要,又分六个场景。它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描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拜金主义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同时,作者又力图探讨正面理想,塑造出正面形象。巴尔扎克善于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在《人间喜剧》中为我们贡献了几百个个性各异、栩栩如生的形象,如葛朗台、高布塞克、伏脱冷等,他还运用“人物再现法”把几十个各个独立的单篇连成一具有相互关联的艺术整体。《高老头》是首次运用“人物再现法”的作品,也是《人间喜剧》的代表作。
4、“人物再现法”:这是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即以前作品中的人物在以后作品中再次出场的方法,把《人间喜剧》中许多典型人物贯穿起来。如拉斯蒂涅在《高老头》中还是一个涉世不深、“天良未泯”的大学生,到了《纽沁根银行》里,他已经是银行家投机生意的得力助手了。以后他还得到了伯爵封号,当上了部长。伏脱冷在《高老头》和《幻灭》中,分别以在逃的苦役犯和神甫的身份出现,起着教唆青年犯罪的作用。运用了“人物再现法”,不仅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得到了符合于性格特征的充分发展,而且把各个独立的单篇也连成了一个相互关联的艺术上的“有机整体”。
5、“自然派”:是19世纪40到60年代俄国对本国批判现实主义创作流派的称呼。奠基人果戈里,名称最早即来源于反动文人对果戈里创作的篾称,革命民主主义批判家别林斯基则坚决站出支持“自然派”。“自然派”的特点是,忠实地描摹自然,即现实生活,以下层人民为作品的主人公,反映人民的疾苦,揭露和批判社会的阴暗面。“自然派”是具有民主性、人民性和民族独创性的现实主义文学,果戈里开启先河之后,屠格涅夫、冈察洛夫、赫尔岑、妥斯托耶夫斯基等,都成为这一派作家。
6、“含泪的微笑”:1835年,果戈里发表了给他带来“文学盟主”声誉的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其中《旧式地主》和《伊万•伊万诺维奇和伊万•尼基弗洛维奇争吵的故事》用幽默和讽刺的艺术手法,在深刻揭露贵族地主庸俗卑劣和堕落的同时,又对他们表示同情和哀婉,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用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如《旧式地主》中描写两个地主猪一样空虚无聊的生活。别林斯基把果戈里这种独特的讽刺艺术风格称之为“含泪的笑”,这种“含泪的笑”使果戈里创作中的喜剧因素和悲剧因素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传达出作者复杂的情感。
7、“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受到良好教育,聪明过人,有些人还接受过民主主义思想,他们对农奴主社会的黑暗感到不满,又缺少行为,无所作为,在愤世嫉俗或自暴自弃中白白浪费才华。他们厌弃上层社会的空虚无为,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他们刚刚觉醒,没有明确的理想,因而苦闷彷徨,患了时代的忧郁病。“多余人”是一组开放性的人物系列,普希金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是俄国多余人形象的始祖。此后,莱蒙托夫《当代英雄》中的毕巧林、赫尔岑《谁之罪》中的别里托夫、屠格涅夫《罗亭》中的主人公罗亭和冈察洛夫的《奥勃洛摩夫》中的主人公奥勃洛摩夫都是不同时期的多余人形象。
8、“新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平民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19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俄国的解放运动从贵族革命进入平民知识分子革命阶段,屠格涅夫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并立刻在自己的小说《前夜》和《父与子》中作了反映,塑造了英沙罗夫、巴扎洛夫等“新人”形象。而最终完成“新人”典型的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和他的《怎么办?》。他塑造了拉赫美托夫、罗普霍夫、吉尔沙诺夫等一批“新人”。“新人”就是平民知识分子。他们大多有明确的生活目标,坚定的信念,有坚毅的性格和踏实苦干的精神,他们的理想和行动完全一致,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执著而热诚,他们品德高尚,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新人”形象是俄国革命走向深入的标志,成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先驱。
9、《钦差大臣》:是俄国作家果戈里发表于1836年的讽刺喜剧。描写一个偏远的外省城市,一群贪赃枉法、横行霸道、盗窃国库、鱼肉人民的官僚听到钦差大臣要来微服私访的消息,个个如坐针毡,惶恐之中,竟把一个微不足道的十二品文官赫列斯达科夫当作钦差大臣,极尽贿赂、逢迎、献媚之能事,演出了一幕幕丑剧。《钦差大臣》标志着果戈里的现实主义讽刺艺术已完全成熟。果戈里说,他在这个剧本中,决意把俄国一切的坏东西收集在一起,一下子嘲笑个够。《钦差大臣》创造了以官僚集团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为基本社会冲突的社会喜剧,并以典型生动的形象、紧凑的情节和深刻犀利的讽刺,跃居当时世界剧坛的前列,成为俄国现实主义戏剧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10、《前夜》:是屠格涅夫发表于1860年的长篇小说。50年代末、60年代初,俄国革命发生了急剧变化,从贵族革命时期进入了平民知识分子革命时期。屠格涅夫最先敏锐地觉察出了这种变化,立刻从写“多余人”转而塑造“新人”,标志这种转变的第一部作品就是《前夜》。小说描写了俄国贵族小姐叶琳娜和保加利亚爱国青年英沙罗夫的爱情故事及其他们共赴保加利亚国难的志同道合的斗争。作者称他的男女主人公是新生活的先驱,赋予他们以“自觉的英雄性格”,他们有崇高的理想,还有坚强的意志,坚实的行动。但作者认为,俄国还处于这样英雄的“前夜”,还只能期待出现本国的“新人”,所以,他虚构出一个保加利亚爱国志士。杜勃罗留勃夫对《前夜》作了革命的解释,写了《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一文,指出俄国的英沙罗夫应是反对专制农奴制的战士。《前夜》开启了俄国文学中“新人”这一系列形象的先河。
11、“复调小说”:这是俄国理论家巴赫金对妥斯托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评价。妥斯托耶夫斯基在小说中,常常让各种人物汇合在一起,对同一个问题发表各自的见解和主张。这些观点千差万别,互不相同,甚至互相对立。但作者只作客观描述,不加评论,造成了作者与人物、人物与人物之间平等对话的关系,形成了小说创作中“多声部”的特色。由于作者“不干涉”书中人物,让他们自在地活动、表达内心意见,仿佛作者和人物各有自己的音调,互不干扰地存在着,形成“复调小说”。复调小说是陀氏特有的艺术风格,它很好地表现了客观世界及其人的内心之复杂和多样,为现代小说艺术提供了新的叙述模式。
五、简答题
1、简析《红与黑》的艺术成就。答:(1)塑造了典型环境性格,鲜明体现了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小说描写了唯利是图的维立叶城,阴森恐怖的神学院,“阴谋与伪善的中心”巴黎,揭示了时代特征,在此基础上塑造了于连、德•瑞那、哇列诺、木尔侯爵、玛特儿小姐等一系列典型形象。(2)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充满矛盾的内心世界,把人物的心理描写与故事情节和特定情境结合在一起。《红与黑》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首先体现“向内转”趋势的作品,是二十世纪文学发展的新起点。
2、简述《红与黑》所表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斯丹达尔以鲜明的反封建复辟的思想倾向、对当时复辟王朝社会阶级关系的深刻描写和在人物典型性格塑造中卓越的心理分析方法,成为法国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1830年长篇小说《红与黑》(副题:“1830年纪事”)的出版,标志着斯丹达尔创作的高峰。小说以主人公于连的遭遇为线索,以维立叶尔市、贝尚松神学院和巴黎木尔侯爵府为活动舞台,形象地展现了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期广阔的社会生活和复杂的阶级矛盾,揭露和批判了封建贵族、教会的罪恶与黑暗,也辛辣地嘲讽了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质,表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政治倾向。小说杰出的艺术成就,如取材于现实生活的真实时件加以艺术概括、塑造了特定时代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与人物行动结合紧密的心里描写、文体和语言的严谨凝练等方法,奠定了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基本特征。
3、简要概述《高老头》的思想内容。答:表现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命运,如鲍赛昂夫人。揭露批判资本主义世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如高老头和两个女儿的关系。多方面触及资本主义的累累罪恶:拜金主义、极端利己主义、道德沦丧、寡廉鲜耻等,如伏脱冷、纽沁根等。
4、拉斯蒂涅形象的典型意义是什么?
答:拉斯蒂涅是一个在资产阶级思想行为的凌厉攻势下,传统思想道德迅速瓦解的蜕化变质的贵族子弟。他的转变,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贵族阶级消亡的必然趋势――与资产阶级融化。拉斯蒂涅的蜕化堕落,资产阶级的人生哲学的卑鄙、自私、冷酷的行为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他的经历,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及其巨大的腐蚀毒害性。
5、何谓“奥勃洛莫夫性格”?
奥勃洛莫夫是俄罗斯作家冈察洛夫在《奥勃洛莫夫》所塑造的 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奥勃洛莫夫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头脑聪明的贵族青年,但他优柔寡断,喜欢空想而懒惰成性,没有从事实际活动的能力;他总是整天躺在床上或沙发里昏睡,甚至做梦也在睡觉,最后在睡梦中死去。这个人物身上表现出来的特点被称为“奥勃洛莫夫性格”已经成为消极懒散、不劳而获、不求进取的代名词。
六、论述题
1、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特征是什么?
答:批判现实主义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首先兴起于法国,继而影响了整个欧美的一种文学思潮,以《红与黑》的出版为标志,司汤达的另一部理论著作《拉辛与莎士比亚》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宣言。批判现实主义是资本主义确立发展时期的产物,基本特点:
① 比较广阔、比较真实地展示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揭示社会矛盾,司汤达、巴尔扎克对王政复辟时期贵族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的深刻揭示,概括了这个时代的特点。
② 反映社会时,作家着力暴露社会的黑暗,批判现实的罪恶,狄更斯、巴尔扎克作品中对本国的慈善事业、法律、新闻、工业等各个社会领域都作了深刻揭露,对资产阶级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唯利是图的本质揭示得尤其深刻。
③ 人道主义是这一时期许多作品的中心主题。作家们用人道主义批判现实的丑恶,更对劳动人民表示了深切的同情,赞美了他们优良的品质。
④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注重真实地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为人物性格的成长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高老头》中对伏盖公寓和贵族沙龙的描写,《罪与罚》中对贫穷肮脏的贫民窟的描写都起到了塑造典型人物的作用。同时他们还力求细节的真实,表现现实生活的精确图画。福楼拜、莫泊桑都是这方面成功的 大师。
⑤ 长篇小说是被经常采用的文学体裁。尤其如《人间喜剧》式整套小说更是他们对文坛的独特贡献。
2、试析于连的性格特征及其典型意义。
答:于连是王政复辟时期受压抑的小资产阶级青年的典型形象。他性格中最基本的特征就是他的反抗性和妥协性。
他的反抗性基于社会对他的压制和个人向上爬的野心。他追求大革命时代,象他这样聪明、有才华的青年人有无数的机会在公共事务中大显身手,实现自己的梦想。而在王政复辟时期,他的野心受到扼制,他的才智得不到发挥,一度被否定的贵族血统和门阀仍是决定终身的砝码。于连蔑视贵族合法的权威,憎恶教会的虚伪卑鄙,鄙视资产阶级的“污秽财富”,对社会进行了绝望的反抗,成了“一个跟整个社会作战的不幸的人”,扮演了“一个叛逆平民的悲惨角色”。他的斗争既远离人民,又缺乏明确目标,遭到失败是必然的。而且这种反抗在受到统治阶级抬举时,又会转化为与统治阶级的妥协。
于连的妥协性基于他的反抗仅仅出于个人目的。当他看到主教可以拿到二倍于拿破仑手下大将的收入,他便一心想走教会的门路,装出一副虔信天主的样子,把对教会的憎恶深藏起来。当他和玛特尔的恋爱得到木尔侯爵的许可,他获得德•拉•伟业骑士的称号和陆军中尉头衔,拥有二万零六百法郎年收入的庄园时,他就开始向统治阶级妥协,幻想日后升迁司令,考虑怎样忠实地为主子服务。
作者通过于连的矛盾性格和悲剧命运,揭示了小资产阶级在王政复辟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他们的普遍心理以及贵族阶级与小资产阶级之间的深刻矛盾。于连的反抗和遭到毁灭的悲剧正是贵族阶级对封建等级制度的维护和对小资产阶级的歧视、压制。所以,于连的悲剧具有时代特征和社会意义。
3、分析《高老头》中拉斯蒂涅的形象。
答:拉斯蒂涅是《高老头》中贯穿小说情节的线索人物,这是一个被资产阶级暴发户所腐蚀的贵族子弟的典型形象。他原来是个单纯、善良的穷大学生,从外省到巴黎求学,受到巴黎花花世界的诱惑,终于一点点抛弃了原来刻苦用功求得发迹的打算,决定另谋捷径。鲍赛昂夫人被资产阶级小姐的金钱势力击败被迫退出社交界和她的现身说法,是拉斯蒂涅在社会大课堂里学的第一课。伏脱冷用赤裸裸的语言说出了人生的奥秘,教唆他丢开一切良心道德去钻营投机,是他人生教育的第二课。高老头老病穷困,孤独死在阁楼上,给伏脱冷的哲学提供了活生生的事例,是他学到的第三课。这个学生完成了教育,彻底投身到社会的罪恶深渊。
4、试述《人间喜剧》的主要内容。
答:《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近二十年小说创作的总集,是一座构思细密、结构完整的文学巨厦。小说用编年史的方法,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年到1848年对贵族阶级的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了出来,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尤其是上层社会的现实主义历史。
《人间喜剧》共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其中成就最高的是“风俗研究”,又可分为六大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事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
从思想主题来看,《人间喜剧》包含一部封建贵族的没落衰亡史和一部资产阶级的罪恶发迹史,它还以犀利的笔触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对未来社会的理想在作品中也有所涉足。从艺术上讲,《人间喜剧》是批判现实主义的典范之作。它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刻划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典型。它还首创了“人物再现法”这种创作方法,使整个《人间喜剧》被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5、以拉斯蒂涅形象塑造为例,谈谈巴尔扎克对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一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运用。答:巴尔扎克非常重视详细而逼真的环境描写,为刻画典型性格服务。他力图为人物提供真实具体的活动背景,从而使人物获得真实感、典型性。如《高老头》中的拉斯蒂涅,为了刻画这一形象,作者为他提供 了构成鲜明对比的伏盖公寓和贵族沙龙两种环境。贫穷、肮脏、闭塞的伏盖公寓,是巴黎下层社会的缩影,而富丽堂皇、珠光宝气的沙龙,则是上层贵族的聚集地,两个交替出现、反差强烈的世界为野心家拉斯蒂涅的成长发展提供了真实的依据。他以伏盖公寓为基地,向“上流社会”猛冲,“上流社会”诱惑着他,伏盖公寓更促使他他对眼前世界的厌弃,上下两个熔炉合铸了这个典型性格。环境和人物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环境的变化促使人物的发展,典型人物又使环境具有典型特征。
6、《人间喜剧》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答:《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创作的九十多部长、中、短篇小说的总称,共分三个部分:“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最为重要,包括六个场景。这部作品规模宏伟,内容丰富,人物众多,反映了法国王政复辟时期和七月王朝时期的历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描绘了封建贵族在资产阶级金钱势力的逼攻下一步步衰亡的过程。《苏城舞会》、《高老头》、《弃妇》、《古物陈列室》等作品充分展示了这方面的主题。鲍赛昂夫人尽管是天潢贵胄,却敌不过拥有二十万法郎利息做陪嫁的资产阶级小姐,《弃妇》中她再一次成为资产阶级的手下败将。(2)描绘了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如《高布赛克》、《欧也妮•葛朗台》和《纽沁根银行》等。高布赛克是巴黎无人不晓的国王,他用金钱的力量征服了巴黎;葛朗台是个贪婪吝啬、精明狠毒的商人,巧取豪夺,无所不为;纽沁根男爵是巴黎的主宰。他们的剥削方式也不断改进,取得金钱的手段更加高明。(3)揭露金钱的罪恶和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如《高老头》《幻灭》、《夏倍上校》等。拉斯蒂涅、吕西安从外省来到巴黎,在金钱的诱惑下一步步腐化堕落。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榨取完父亲的钱,便把他抛弃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不管他的死活。《夏倍上校》中,女人为独吞财产,竟然拒绝承认自己的丈夫,致使他沦为乞丐。
(4)同情劳动人民的不幸遭遇,歌颂劳动人民,塑造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正面人物。《无神论者做弥撒》中的挑水夫形象、《幻灭》中的共和主义者克雷斯吉安、《农民》中的尼雪龙老爹,都表现出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和反抗统治阶级的行动能力。
7、试述狄更斯三个创作时期的主要成果和思想特色。答:第一时期: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奥列佛•推斯特》等。思想特色:这一时期创作已触及当代一些重大社会问题,但对社会丑恶现象的揭露还停留在对个别人的揭露上。小说中受苦受难的小人物最终得到了“仁爱”的资产者的保护,找到了幸福生活。第二时期:长篇小说《董贝父子》、《马丁•朱达乐维特》等。思想特色:对“仁爱”的资产者的幻想已经破除,强盗为富不仁者必须经过破产或其他折磨,接受感情教育,才能懂得仁爱与谅解。第三时期: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荒凉山庄》、《双城记》、《艰难时世》等。思想特色:题材范围空前深广,广泛揭露英国社会的黑暗面,指出资本主义制度的极端腐朽,对议会政治、司法制度、资产者的自私贪婪、寄生阶级的腐朽生活、人民大众的普遍贫困都有深刻的揭示。
8、《双城记》的思想意义何在? 答:(1)《双城记》真实再现了法国革命前夜贵族和平民、佃农之间尖锐的对立,深刻揭示了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厄弗里蒙侯爵的穷奢极侈与平民的赤贫生活形成对比,侯爵的横行无道与人民的奋起反抗也构成对比。
(2)揭露法律和监狱的不公正、不合理与不人道。梅尼特医生伸张正义而被捕入狱,巴士底狱形同地狱,暗无天日。作者用这些告诫英国统治者切莫重蹈覆辙,达到借古喻今的目的。(3)进一步发展了前期作品中所宣扬的以仁慈为核心的圣诞精神。提倡“勿以暴抗恶”,用爱消恨,用仁爱、宽恕、和解来取代阶级对抗的基督仁爱精神。得伐石太太玩火自焚,而遵循这一精神的马奈特、露西、代尔那、卡尔登等人却显示出人性美的巨大魅力。
9、试析狄更斯创作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答:人道主义是狄更斯创作中的一条思想红线,在不同的创作时期,人道主义思想就有不同的体现。具体 而言,主要体现在:
(1)对丑恶的社会现实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初期创作对社会上丑恶现象已有所揭露,中期的揭露则更加深入,后期创作对社会的揭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不仅广泛揭示了议会政治、法律制度、经济制度的腐朽,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病入膏肓的现状也作了全面展示。如《荒凉山庄》、《小杜丽》等作品。
(2)宣传以仁慈、博爱为核心的圣诞精神,塑造了一大批体现仁慈精神的正面形象。如早期创作中“仁爱”的资产者、庇护者,中期经过破产或其他折磨,接受感情教育,恢复人性的资产者形象,晚期作品中充满爱心的各类人物,如小杜丽、斯蒂芬、卡尔登等人。中篇小说《圣诞欢歌》和《钟声》正是集中宣传这种理想的代表作。
(3)体现在他对革命、对阶级对立的理解认识。狄更斯把阶级的对立看成是人性的冲突,解决问题的办法是用仁爱感化,使其人性复归。他反对包括革命在内的一切激烈的社会变革。如《双城记》就是这种思想的集中体现。
10、《死魂灵》最显著的艺术成就是什么?五个农奴主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答:《死魂灵》是果戈里的代表作,它显著的艺术特点是含泪的讽刺,也就是别林斯基总结的“含泪的笑”这一特点。果戈里在《死魂灵》中明确指出,他写作的美学原则,是“由分明的笑和谁也不知道的不分明的泪,来历览一切壮大活动的人生”。作品紧扣地主资产阶级人物特有的那种高尚正经的外表和卑鄙荒谬的内心的尖锐矛盾,用幽默的笔调,表现了人物圆滑虚伪、懒惰空虚和贪婪吝啬,又从寄希望于理想贵族地主的社会主张出发,对他们的无耻和堕落,表示同情和哀婉,从而构成了果戈里小说创作特有的风格。小说中,通过乞乞科夫收买“死魂灵”的活动,刻画了五个农奴主的形象。他们有的外表温文尔雅,而内心空虚无聊(马尼罗夫);有的贪财俭省,锱铢必较(科罗皤契加);有的粗野放纵,蛮横霸道(罗士特莱夫);有的凶狠粗暴,精明顽固(梭巴开维奇);有的贪婪吝啬,愚昧错愦(泼留希金)。他们作为农奴制度的中坚力量,已经丧失了正常的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力,他们的灵魂已腐朽发霉,成了实际上的“死魂灵”,预示着他们所代表的农奴主阶级不可挽回的衰败局面。第八章
19世纪后期欧美文学
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小说《怎么办》,以“
”为副题,小说中
这一人物是俄国文学中一个职业革命家的形象。
2、奥斯特罗夫斯基享负盛名的揭露“黑暗帝国”的现实主义戏剧作品是《
》。
3、托尔斯泰的自传体三部曲《
》、《
》和《
》 显示了他心理分析的才能,车尔尼雪夫斯基使用了一个特定的术语“
” 来概括这种才能的特点。
4、《战争与和平》是以、、和
四家贵族的生活和命运为主线,着重刻画了两个理想人物
和,用诗意的笔调塑造了
这一优美的女性形象,在宗法制农民____身上则体现了作者宿论思想。
5、《安娜•卡列尼娜》是由两条
而又相互联系的线索构成的,一条以
为中心,另一条以
为中心。
6、托尔斯泰根据自己的经历见闻写成的《
》 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了战争。《
》是作者根据自己早年在农庄进行“农事改革”的亲身体验写成的中篇小说;《
》是根据他在瑞士游历时的真实见闻写成的中篇小说,批判了资本主义的“文明”。两篇小说的主人公都是,这个人物后来又出现在托尔斯泰晚年作品《
》中。《哥萨克》的主人公是
。为了对托尔斯泰有个正确理解,列宁曾写过《
》等七篇文章,专门论述。聂赫留朵夫公爵是的典型。在《复活》中,托尔斯泰认为人人身上皆有
和
的矛盾。
7、契诃夫在1980年曾不顾旅途的艰苦,带病前往
考察流放犯的生活,小说《
》就是此行的产物。小说主人公的死宣告了
的破产。
8、契诃夫早期嘲笑小市民奴性心理的小说有《变色龙》、《
》等,反映劳动人民的贫苦和孤苦无 告的小说则有《万卡》、《
》等。90年代创作的小说《
》中塑造了一个旧制度的卫道者、新事物的反对者
的形象,批判了小市民庸俗习气的小说则《
》等。
9、契诃夫戏剧的代表作是《
》,描写了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贵族庄园彻底崩溃的情景。作品中塑造了三类形象:旧式贵族
和嘎耶夫;商人企业主
;平民知识分子即“新人”
和安妮雅等。
10、莫泊桑发表的第一篇小说是《
》,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
》。
11、中篇小说《
》和《蜚蜚小姐》被誉为莫泊桑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小说的“双璧”。他的长篇小说《
》通过利己主义者杜洛阿极尽卑鄙之能事向上爬的故事,抨击了资产阶级上层社会的腐败黑暗。
12、哈代将自己大部分的英国西南部农村为背景的小说统称为“
”,他的第一部得到普遍赞扬的长篇小说是《
》,他在《还乡》中着力描绘的自然背景
是一种永恒精神的象征。
13、哈代对自己笔下的女主人公苔丝深表同情,用“
”为副题向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念提出了挑战。
14、哈代将自己的作品归为三类,即“传奇的思想”,“技巧和实验小说”及“
”。他的全部重要小说都归于第三类。因其作品多以英国西南部农村为背景,因而又称其小说为“
”。《还乡》是哈代小说作为的真实开端。
15、哈代的“性格和环境小说”经历了“命运悲剧”(代表作为《
》),“性格悲剧”(代表作为《
》),“社会悲剧”(代表作为《
》和《
》)三个发展过程。
16、安徒生是十九世纪
(国)的著名作家,他写过诗歌、戏剧和小说,但最有成就的是。
17、安徒生第一个童话集是发表于1835年的 《
》。
18、是与易卜生齐名的挪威作家,剧本《
》深入揭露了资产阶级金融资本家的种种罪恶。
19、易卜生的早期创作属浪漫主义,中期转向
主义,晚期创作转向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主义手法突出了。
20、易卜生《
》中刻画了博尼克这一带有反讽意义的形象。同样,在《人民公敌》中,他又刻画了“人民公敌” 的形象。
21、被鲁迅赞誉为“在异域压迫下的时代诗人,所鼓吹的是复仇,所希望的是解放”的波兰爱国诗人是。
22、波兰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因发表长篇小说了《你往何处去》而获得1905年诺贝尔文学奖金。长篇叙事诗 《
》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代表作。23、19世纪70年代,马克•吐温创作了一部以反对种族歧视为主题的长篇小说,即《
》。
24、马克.•吐温在《
》里突出地反映了美国投机瘟疫对人的影响。《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是,小说中黑人
被刻画成一个富有人格尊严的正面人物,是美国文学的空前成就。1899年写成的中篇小说《
》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评达到了空前猛烈的程度,作品揭露了资产阶级拜金主义。
25、美国最早体现现实主义倾向的文学有斯托夫人反对蓄奴制残暴的小说《
》以及
的长篇小说《白奴》。
26、美国作家诺里斯晚年所写的《小麦史诗》三部曲第部《
》,真实描写了美国西部垄断资本主义对农民的压迫和剥削。
27、《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短篇小说家
的杰作。
28、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代表作是自传体小说《
》。
29、杰克•伦敦早期写淘金者艰苦奋斗的作品被称为 “
”,其中《热爱生命》深受列宁的赞赏。30、《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曲作者是。
31、法国自然主义文学理论的系统阐述者是,而自然主义文学创作上的典型代表则是
。32、19 世纪60年代初,登上文坛,标志着自然主义的诞生,而左拉则是自然主义理论和创作 的杰出代表,他的第一部自然主义小说《
》的序言中,阐述了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
33、左拉将二十部长篇小说命名为《
》,称它是
时代一个家族的.史和
史。其中《
》和《
》是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重要作品。34、19世纪中叶,法国诗人波德莱尔以一部惊世骇俗的诗集
赢得了巨大声誉,使他成为唯美主义和
的共同先驱,更以其“通感”论,为_____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一诗,被誉为“象征派宪章”的诗歌。
35、法国象征主义浪潮得名于莫雷亚斯发表于1886年的文章《
》。波德莱尔是象征主义的,马拉美则是象征主义的__________。
36、唯美主义者王尔德的代表作是《
》,梅特林克的《
》是象征主义代表作。
37、唯美主义发端于19 世纪30 年代的,诗人
是唯美主义的始作俑者,他提出的“
”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纲领性的口号。小说《
》以对美的崇尚统率全篇,表达了形式美至高无上的观念。英国作家
被公认为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他最重要的小说是《
》。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列夫•托尔斯泰最早的批判资本主义罪恶的作品是()A、《哥萨克》 B、《一个地主的早晨》 C、《琉森》 D、《塞瓦斯托波尔战役》
2、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______________形象()A、追求资产阶级个性解放的进步女性 B、追求爱情至上的贵族夫人 C、自觉反抗黑暗社会的先进女性
D、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气质的理想化贵族妇女
3、宗法制农民普拉东•卡拉达耶夫是作家用来宣传“勿以暴力抗恶”思想的人,他是托尔斯泰小说_____中的人物。()A、《安娜•卡列尼娜》 B、《战争与和平》 C、《复活》 D、《哥萨克》
4、描写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旧式贵族庄园彻底崩溃的作品是_______。()
A、《贵族之家》 B、《伤心之家》 C、《樱桃园》
D、《阿霞》
5、契诃夫在《第六病室》中所否定的理论是()
A、斯拉夫派
B、不以暴力抗恶
C、民粹主义
D、托尔斯泰主义
6、对莫泊桑的创作产生直接影响的作家是()A、巴尔扎克 B、司汤达 C、福楼拜 D、雨果
7、哈代在《 》中突出描写了爱敦荒原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自然景物。()
A、绿荫下
B、远离尘嚣
C、还乡
D、无名的裘德
8、哈代创作的揭开了一系列性格和环境小说序幕的作品是《 》。()
A、绿荫下
B、远离尘嚣
C、还乡
D、德伯家的苔丝
9、现代英国戏剧的奠基人是_________。()
A、狄更斯
B、萧伯纳
C、毛姆
D、威尔逊
10、《玩偶之家》中海尔茂的性格特征是()
A、慷慨豪爽 B、宽宏大度 C、虚伪自私 D、勇敢果断
11、《玩偶之家》是基本主题是()
A、妇女解放
B、揭示小资产阶级人物的不幸 C、批判小资产阶级的庸俗习气
D、追求幸福美满的家庭生活
12、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北欧作家是()
A、易卜生 B、斯特林堡 C、安徒生 D、比昂逊
13、易卜生剧作中的“讨论”因素要求剧作家()A、加强说教
B、淡化情节
C、使戏剧性与论辩性完美结合 D、增加独白、旁白
14、密茨凯维奇的代表作是《先人祭》第三部和__________。()A、《塔杜施先生》
B、《二十六个和一个》 C、《福马•高尔杰耶夫》
D、《使徒》
15、马克•吐温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A、《艰难时世》 B、《镀金时代》 C、《竞选州长》 D、《汤姆•索亚历险记》
16、马克•吐温的小说__________反映了华工在美国的典型遭遇。()A、《镀金时代》
B、《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C、《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D、《神秘的陌生人》
17、德莱塞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A、《珍妮姑娘》 B、《美国的悲剧》 C、《金融家》 D、《嘉莉妹妹》
18、下列作品中()不是杰克•伦敦的作品。A、《热爱生命》
B、《荒野的呼唤》
C、《白牙》
D、《章鱼》
19、在左拉创作中,反映第二帝国时期垄断资本经济的作品是_______。()
A、《小酒店》《金钱》
B、《金钱》《妇女乐园》
C、《小酒店》《萌芽》
D、《娜娜》《金钱》 20、左拉的小说《萌芽》是一部描写_____的作品。()A、普法战争和第二帝国的崩溃 B、垄断资本经济活动情况
C、煤矿工人为反抗资本家剥削而奋起斗争 D、暴发户疯狂投机、猎取财富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战争与和平》描写的是俄国1905年卫国战争中发生的重大事件。()
2、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追求爱情至上的贵族妇女形象。()
3、美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倡导者是马克•吐温。()
4、德莱塞以他的《嘉莉妹妹》成为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5、马克•吐温的长篇小说《王子与贫儿》以喜剧式的情节,批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和白人优越的血统论。()
6、《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自传性长篇小说。()
7、一批青年诗人魏尔伦、韩波、马拉美是超现实主义的诗人。()
8、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上的奠基人。()
9、波德莱尔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理论纲领。()
10、戈蒂耶的诗集《恶之花》是一部“以丑为美”、“化丑为美”的作品,开启了现代主义文学的先河。()
一、填空题
1、新人的故事
拉赫美托夫
2、大雷雨
3、童年 少年 青年 心灵的辩证法
4、别竺豪夫 保尔康斯基 罗士托夫 库拉金 安德莱 彼尔 娜达莎 普拉东(卡拉塔耶夫)
5、平行
安娜
列文
6、塞瓦尔斯托波尔故事 一个地主的早晨 琉森 聂赫留朵夫 复活 奥列宁 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一个忏悔贵族 人性 兽性
7、库叶岛 第六病室 拉京 托尔斯泰主义
8、小公务员之死 苦恼 套中人 别里科夫 姚尼奇
9、樱桃园 朗涅夫斯卡雅 陆伯兴 特罗莫菲夫
10、羊脂球 一生
11、羊脂球
俊友(或《漂亮朋友》)
12、威塞克斯小说 远离尘嚣 爱敦荒原
13、一个纯洁的女人
14、性格和环境小说 威塞克斯小说
威塞克斯悲剧编年史
15、还乡 卡斯特桥市长 德伯家的苔丝 无名的裘德
16、丹麦
童话
17、讲给孩子们听的故事
18、比昂松 破产
19、现实
象征
20、社会支柱
斯多克芒
21、密茨凯维奇
22、显克微奇 使徒
23、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
24、镀金时代 反对种族歧视 吉姆 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
25、汤姆叔叔的小屋 希尔德列斯
26、一 章鱼
27、欧•亨利
28、马丁•伊登
29、北方故事
30、欧仁•鲍狄埃
狄盖特
31、左拉 龚古尔兄弟
32、龚古尔兄弟 黛莱丝•拉甘
33、卢贡•马卡尔家族 第三帝国 自然 社会 小酒店 萌芽
34、恶之花 象征 主义 象征主义 感应
35、象征主义宣言 先驱 泰斗
36、道林•格雷的画像
青鸟
37、法国 戈蒂耶 为艺术而艺术 莫班小姐 王尔德 道林•格雷的画像
二、选择题(从下列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将序号填入括号中)
1、C
2、A
3、B
4、C
5、B
6、C
7、C
8、A
9、B
10、C
11、A
12、C
13、C
14、A
15、B
16、C
17、D
18、D
19、B 20、C
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改正错误)
1、错,描写的是1812年俄法战争的事件。
2、错,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族妇女形象。
3、错,是豪威尔斯。
4、错,是安德森和他的《大街》。
5、错,应该是《傻瓜威尔逊》。
6、对。
7、错,是象征主义诗人。
8、对。
9、错,是戈蒂耶提出的。
10、错,作者为波德莱尔。
四、解释题
1、“心灵辩证法”:是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心理描写的总结。托尔斯泰塑造人物时,注重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必须攫取“人的精神本质”。他的心理描写的特点是着重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过程,而过去作家在进行心理描写时,一般只写心理活动的开头或者结果,而托尔斯泰却细致描绘了人物内心及其隐蔽的矛盾和发展变化的过程。如安娜,作者写她在莫斯科时遇见渥伦斯基一见倾心,想到自己是有夫之妇,又感到恐惧,决定提前回彼得堡。归途再次与渥伦斯基相遇时,感情压倒理智,激动、兴奋;回到彼得堡,见到丈夫,情绪立刻低落下来。作者深刻描写了安娜内心世界的发展变化,使人物血肉丰满,栩栩如生。车尔尼雪夫斯基说:“有的人最感兴趣的是性格的勾描,有的注重情感和性格的联系,而托尔斯泰最感兴趣的是心理过程本身,它的形式、它的规律,用特定的术语来说,就是心灵的辩证法”。
2、托尔斯泰主义:俄国作家托尔斯泰在其后期作品《复活》、《忏悔录》中体现的一种思想观念,即“道德上的自我修养”、“不以暴力抗恶”、“宽恕一切”等一套说教,以此作为救世术。这些思想反映了俄国宗法制农民的软弱性。
3、威塞克斯小说:是十九世纪后期英国小说家哈代对自己小说的总称。哈代最有价值的作品大多收录在他的“性格环境小说”里,这些小说大部分以西南部农村为背景,即古称威塞克斯的地方,因此他又称自己的小说为“威塞克斯小说”。这些小说主要描写资本主义经济侵入农村后,宗法制的田园生活遭到破坏而引起的种种悲剧,如《还乡》;一类是写农村宗法制社会在资本主义的进攻和打击下逐步走向彻底灭亡过程中某些悲剧性格,如《卡斯特桥市长》;还有一类是着重于对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根源的探索和批判,将个人悲剧扩展为社会悲剧,使悲剧意识具有深层次内涵,这类作品有《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威塞克斯小说”真实地再现了英国农村生活,反映了作者宿命论的悲剧意识。
4、社会问题剧:这是对挪威剧作家易卜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创作的一种戏剧的总称。这些现实主义剧作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各种社会问题,诸如法律、宗教、道德以至国家政党和体制。这些剧作常采用追溯法,层层剥笋,使矛盾突出,还运用“讨论”,探讨剧中所提出的社会问题,启发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起改革社会的弊端。每个剧作围绕一个中心展开讨论,人物却时有重复再现,代表作品有《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社会支柱》等。易卜生的社会问题剧既是他本人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也是对十八世纪启蒙文学中“正剧”和“市民剧”的继承和发展。
5、北方故事:1900年至1902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发表《狼的儿子》等三部短篇小说集,统称为“北方故事”。这些作品描写普通淘金者在遥远北方的生活。有的表现淘金者和猎人在严酷的环境中的顽强意志和斗争精神,如《热爱生命》;有的反映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残酷,如《黄金谷》;有的控诉白人殖民者的掠夺,表现印第安人的反抗和斗争,如《老头子同盟》。这些故事题材新颖,富于传奇性,情节紧凑,笔力刚健,显示出初登文坛的杰克•伦敦的创作才华。
6、《卢贡――马卡尔家族》:这是法国自然主义代表作家左拉写的一部多卷集的作品,这部作品的副标题是“第二帝国时代一个家庭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这是一部《人间喜剧》式的规模宏大的社会史诗,包括二十部长篇小说。涉及的生活内容相当广泛,有政治、经济、宗教、商业、金融、工人生活、农民生活、科学、艺术等。有的作品如《卢贡家族的命运》等是关于病理研究的,但对社会问题的观察分析仍占绝大部 分比例。尤其是描写工人生活的小说《小酒店》和《萌芽》属于上乘之作。这部作品表现了左拉开阔的文学视野也表现了他敏锐细致的观察力,不少作品突破了自然主义的理论主张,成为第二帝国时代的一部百科全书。
7、《萌芽》:是法国自然主义作家左拉所著的一部反映工人阶级生活和斗争的长篇小说。收到他的社会史诗《卢贡――马卡尔家族》中。小说描写了沃勒矿场的矿工的赤贫生活,及其他们轰轰烈烈的罢工斗争,揭露了资本家对工人的残酷压榨。作品塑造了马赫夫妇这一对先进工人的形象和早期工人领袖艾蒂安的形象,在法国文学史上,把无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力量,反映他们惊心动魄的反抗斗争,《萌芽》的第一步作品。书名的含义是工人阶级的觉悟和斗争,就象萌芽的种子一样,将在土地上成长结果。《萌芽》的问世,标志着左拉的思想和创作取得了重大发展,它突破了左拉自然主义理论的束缚,总体上达到了批判现实主义的高度。
8、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崛起于法国的一个诗歌创作流派。波德莱尔以诗集《恶之花》赢得巨大声誉,而成为象征主义的先驱。他主张“从恶中抽出美”,把“丑”与“恶”升华为艺术美,为后人表现社会的“病态美”开辟了道路。他的“通感”论,为象征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象征主义的主要特色是努力控求主观和客观之间的新契合点,追求朦胧美和神秘色彩,追求诗歌创作的音乐性和内在韵律,多采用象征、暗示、隐喻等创作手法。这一派的代表诗人还有魏尔仑、韩波和马拉美。流派名称则源于莫雷亚斯发表于1886年的《象征主义宣言》。象征主义是对现有秩序和现有的艺术法则否定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叛逆色彩和创新意识。
9、唯美主义:唯美主义是十九世纪三十年代发端于法国,继而波及英国的一个文学流派,与象征主义有相似的时代背景和相近的情感特征,也产生于对现实的强烈不满,表达苦闷、彷徨、愤懑之情。法国诗人戈蒂耶提出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主张,成为唯美主义的纲领性口号。唯美主义追求绝对的、至高无上的美,希求在超现实、超政治的艺术象牙塔里得到安慰和满足,主张艺术的“非功利性”;还进一步将美与真割离,主张以艺术美去遮掩生活的丑,不是艺术应当人生化,而是人生应当艺术化,主张“非现实性”。从形式上讲,唯美主义作品大多精巧考究,空灵飘逸,“华而不实”,在一定意义上肯定了艺术的独立价值,而否定文学的功利性和现实性,又贬抑了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唯美主义的代表作家作品有法国的戈蒂耶和他的小说《莫班小姐》,英国王尔德的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等。
五、简答题
1、契诃夫短篇小说有何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契诃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影响深远的现实主义作家。他的短篇小说文笔精炼,形象鲜明,思想深刻,通过细小故事情节,或表现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苦恼》、《万卡》等),或揭发专制警察制度下忠实奴仆的愚蠢与专横(《变色龙》等),或讥笑小市民的庸俗习气《醋栗》等,或暴露知识分子生活的空虚《跳来跳去的女人》等,或反映社会的黑暗(《第六病室》、《套中人》等),都能收到以小见大的社会效果。
2、简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体现了怎样的美国精神?
首先,在语言上全面运用美式英语,如《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大量吸收密苏里地区的方言和黑人的俚语,极富民族色彩,其幽默也是美国式的;在内容上,作品以美国的历史事件(如蓄奴制度)、社会现实(如拜金主义)为描写对象,反映美国的风土人情;在思想上,小说充分反映出美国精神的内涵:哈克和吉姆的逃跑体现了美国人对自由的追求;对岸上文明社会的背弃和对密西西比河的向往,则体现了美国人对自然的崇尚,他们脱离欧洲文明社会到美洲大陆这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寻找新的生活;对蓄奴制的反抗,体现出美国人对民主、平等这些天赋人权的肯定;哈克和吉姆向着未知世界的进发,则是美国边疆精神的象征。
3、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在法国文学史上具有怎样的里程碑意义?
艾米尔•左拉的代表作品《卢贡—马卡尔家族》包括20卷长篇。是法国文学继《人间喜剧》之后的又一里程碑。这套巨著在于描写“第二帝国时期一个家族的自然史和社会史”。左拉把卢贡和马卡尔两家的血缘与环境关联当作全书的中心主题,把这个大家族的人物分别安排在农民、商人、资产阶级等各个社会阶层,通过他们的个性及行为去写他们的生活。这些作品注重细节描绘、环境和遗传的作用。小说犹如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再现复辟王朝和七月王朝的社会风俗,一样再现了了法兰西第二帝国时代的社会风俗,具有极大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例代表作之一,小说《萌芽》描写了工人们的悲剧生活,以及他们作为一个整体行动起来显示斗争力量的气魄。显示了资产阶级文学不仅从艺术手法而且即使是思想视野也能达到的最高成就。
六、论述题
1、试分析哈代“威塞克斯小说”悲剧主题的发展。
答:“威塞克斯小说”是英国作家哈代以英国西南部农村为背景创作的一组小说。第一部《绿荫下》充满田园牧歌情调,但从第二部《还乡》开始,悲剧人生就成了小说的一贯主题。《还乡》是威塞克斯悲剧编年史的真正开端。写一个厌倦城市生活的喧嚣与庸俗,打算回到故乡威塞克斯过宁静而有作为的生活的珠宝商人克林•姚伯,娶了家乡姑娘游苔莎为妻,而游苔莎却是个耽于幻想的女子,本指望嫁给克林以摆脱荒原沉闷无聊的生活,失望之下,与人私奔,落水而死。克林在农村办教育的事业遭到失败,生活理想和社会理想全都破灭。命运无情地捉弄了人。这是一出典型的命运悲剧。《卡斯特桥市长》中写了“一个有性格的人”――亨察尔的悲剧的人生。他纵酒无度,醉后出卖妻女,造成家庭的破裂。十八年后,他当上了卡斯特桥市长,妻女返回身边,全家团聚。他却因性格倔强,骄横偏执,与合伙人闹翻,在竞争中破产。丑闻暴露,亨察尔身败名裂,女儿又被养父领走,最后孤独而死。亨察尔刚愎自用的性格造成了他的悲剧。写于九十年代的《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前者写了一个纯洁美丽的农村姑娘遭到权贵的蹂躏和道德偏见的歧视,终遭毁灭的故事;后者写一个农村孤儿在资产阶级社会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和婚姻制度的压制下绝望潦倒的故事。这两部作品中造成主人公悲剧的社会因素明显加强,个人悲剧扩展为社会悲剧,具有了深层次的内涵。哈代的悲剧经历了“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社会悲剧”的发展过程。
2、试析苔丝的形象。
答:(1)苔丝是个纯朴、美丽、善良、勤劳、感情真挚、心灵高尚的农家姑娘,是哈代笔下理想女性的化身。她不慕荣华富贵,也没有虚荣心,更不因自己低微的出生而自惭形秽。在她身上,始终保持着劳动者的本色,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2)在受到地主少爷亚雷诱骗怀孕后,她成了“失身的女子”,承受着社会偏见的歧视和巨大的精神压力,但她依然刚强而自尊地生活。(3)当她真诚地与克莱相爱之后,苦苦等待他的归来。(4)但家庭生活的贫困迫使她牺牲自我与亚雷同居,当克莱从巴西归来,对亚雷的仇恨终于爆发了,她杀死了亚雷,自己也被判处了死刑。
苔丝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时代的悲剧。资产阶级的荒淫无耻是毁灭她的重要因素;资产阶级的道德偏见对她更是致命的打击;同时资本主义入侵农村,小农经济的破产造成的极端贫困也是苔丝悲剧的重要原因。所以,苔丝的悲剧是对资本主义制度及其道德的强烈控诉。
3、《复活》中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的堕落与复活过程及其意义是怎样的?
答:聂赫留朵夫原是个正直、有美好道德追求的善良青年。贵族社会地位和环境的熏染,使他堕落成典型的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农奴的私生女玛丝洛娃,给了她一百卢布就把她抛弃了,致使玛丝洛娃沦为妓女。八年后,在法庭上,坐在审判团席位上的聂赫留朵夫再一次见到了站在被告席上的玛丝洛娃,他受到强烈的震撼。起初他十分害怕玛丝洛娃会认出他来,使他声名受损,但玛丝洛娃的无辜被判有罪,流放西伯利亚,致使他深刻反省,认识到真正的罪魁是自己,自己是造成玛丝洛娃苦难的元凶。他四处奔走上诉,多次探监,黑暗的现实使聂赫留朵夫真正觉醒过来。他设法营救政治犯,把土地交给农奴,和贵族阶级争辩。上诉驳回后,他决心陪伴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服苦役。后来又从《圣经》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完成了自己的复活。聂赫留朵夫是“忏悔”的贵族的代表,这个形象在那个时代具有典型意义。他从贵族阶级中游离出来,愿意与本阶级决裂,这在俄国1905年革命前夕的动荡年代里是个有本质意义的社会现象。它表明贵族阶级内部的分裂,沙皇专制制度的动摇,革命风暴已经临近。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她原本是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受骗后被人赶走,孤苦伶仃之下常受人欺凌,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对善、对上帝的信念开始动摇,对恶的存在与力量也深信无疑,逐渐养成了一些新的处世观念和处世“哲学”。后来她在聂赫留朵夫的行为中重新看到了人身上的善,恢复了从前有过的信念,内心也产生了真正人的情感,有了对新生活的渴望,精神最终复活。
4、简述“复活”主人公精神复活的历程。
聂赫留朵夫原是个正直、有美好道德追求的善良青年。贵族社会地位和环境的熏染,使他堕落成典型的自私自利者。他诱奸了玛丝洛娃,又把她抛弃了,致使她沦为妓女。八年后,在法庭上,坐在审判团席位上的聂赫留朵夫再一次见到了站在被告席上的玛丝洛娃,他受到强烈的震撼。起初他十分害怕玛丝洛娃会认出他来,使他声名受损,但玛丝洛娃的无辜被判有罪,流放西伯利亚,致使他深刻反省,认识到真正的罪魁是自己,自己是造成玛丝洛娃苦难的元凶。他四处奔走上诉,多次探监,黑暗的现实使聂赫留朵夫真正觉醒过来。他设法营救政治犯,把土地交给农奴,和贵族阶级争辩。上诉驳回后,他决心陪伴玛丝洛娃去西伯利亚服苦役。后来又从《圣经》中找到自己的精神支柱,完成了自己的复活。聂赫留朵夫是“忏悔”的贵族的代表。
玛丝洛娃是一个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下层妇女的形象。她原本是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受骗后被人赶走,孤苦伶仃之下常受人欺凌,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对善、对上帝的信念开始动摇,对恶的存在与力量也深信无疑,逐渐养成了一些新的处世观念和处世“哲学”。后来她在聂赫留朵夫的行为中重新看到了人身上的善,恢复了从前有过的信念,内心也产生了真正人的情感,有了对新生活的渴望,精神最终复活。
5、以《复活》为例,谈谈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答:《复活》是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作者在这部作品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对专制制度下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作了深刻揭示,并全面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托尔斯泰把玛丝洛娃这个下层妇女当作他作品的主人公,深刻描写了她的不幸遭遇,并表明受迫害的是象她一样的千百万人民群众。作者用辛辣的讽刺描写法庭审判,撕下统治阶级的“一切假面具”,并通过聂赫留朵夫的奔走、上诉,冤案始终得不到解决的情节,说明了残忍冷酷、昏聩腐败是从地方到中央、从外省到首都整个官僚集团所共有的反动本质。《复活》对沙皇专制制度的精神支柱――官方教会的伪善、欺骗和诡诈作了愤怒的谴责。沙皇专制制度赖以存在的经济基础――地主土地占有制,更是这位宗法制农民情绪表达者的大敌,小说揭示了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指出农民赤贫的真正原因就是土地私有制。《复活》对资本主义制度也进行了揭露和批判,反映了破产农民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复活》对现存的一切制度都作了激烈的批判,“为启发先进阶级提供宝贵材料的批判成份”,所以,列宁称作者是俄国革命的镜子。
6、《复活》的艺术成就是什么? 答:《复活》在艺术上成就很高,主要表现在:
(1)细致的心理描写是它的一大特点。托尔斯泰善于通过人物的心理状态,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精神世界。如聂赫留朵夫在法庭上重遇玛丝洛娃,怜悯、羞愧、惶惑、烦躁、担心等等自我矛盾的心理活动描写得细致具体。
(2)小说运用了大量形式的对比手法,有场面与场面的对比,形象与形象的对比,大自然与社会的对比等。如描写玛丝洛娃被提审,同时又写聂赫留朵夫躺在弹簧床上想心事,两个人一个有罪当陪审员,一个无罪受审下狱;贵妇人在包厢中勾引情夫,妓女沦落街头寻找顾客等。通过不同阶级、不同命运、不同生活、不同思想感情的对比,深刻揭示了阶级的矛盾和对立,增加了作品的批判力量。
(3)辛辣的讽刺手法是这部作品的又一特点。这种讽刺,有的通作者直接表述,有的通过被讽刺对象的话语来表达,有时通过一个人物讽刺另一个人物,有时则运用肖像描写等等,有力地表达了作家的批判态度。
7、为什么说《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答:《安娜•卡列尼娜》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创作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艺术上,都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表现在:(1)小说对贵族资产阶级的批判比过去加深了,但还没有达到后期作品那样强烈批判的深度。
(2)阶级调和论、宿命论和“不抵抗主义”的说教比以前加重了,但还没有达到《复活》那样严重程度。(3)列文既是以前的聂赫留朵夫、彼尔等人的继续,又是《复活》中聂赫留朵夫的前身。
(4)理想化的宗法制农民弗克尼奇既是《战争与和平》中卡达拉耶夫的发展,又是《复活》中渡船上的“老人”的前奏。
(5)以前作品中所表现的深刻的、多种多样的心理描写技巧、鲜明的对比手法和辛辣的讽刺笔调,在《安娜•卡列尼娜》中有鲜明的表现,在后来的《复活》中更得到精湛发展。
8、安娜是一个怎样的女性?她的悲剧根源何在?
答:安娜•卡列尼娜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和恋爱自由带有贵族妇女形象。她遵照姑母之命,嫁给了她不爱的刻板、枯燥、冷漠的官僚卡列宁,过了八年没有爱情的生活。当她和青年军官渥伦斯基相爱之后,便公然和他生活在一起,但她却遭到了上流社会的遗弃,付出了失去家庭、儿子和社会地位的高昂代价。当她赖以生存的唯一精神支柱――渥伦斯基的爱情也淡漠下来以后,她的精神完全崩溃,在痛苦和绝望中自杀了。
安娜悲剧的根源在于:旧的封建门阀婚姻束缚了她的天性,上流社会的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剥夺了她追求真诚、自由生活的权利。她成了与整个社会抗争的孤独而不幸的人。她在俄国新旧交替之际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追求个性解放。可由于新兴资产阶级力量还不够强大,无力战胜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这就使孤军奋战的安娜必然遭到失败和死亡的结局。
9、契诃夫短篇小说有何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举例说明。
答:契诃夫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杰出的短篇小说家和戏剧家,尤以短篇小说的创作见长。他的短篇小说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创作方法上颇有特色:
(1)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习见的人和事取材,通过平凡的小事,以小见大地说明道理。他的《万卡》通过一个九岁男童带着稚气的诉说,反映了劳动者的苦难;《苦恼》通过一个车夫精神上的微薄的要求,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孤苦无告;《变色龙》通过一个警官的滑稽表演,揭露专制制度下小官僚媚上欺下的奴性心理。
(2)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具有幽默讽刺的风格,他善于挖掘现实中的丑恶现象,用无情的嘲弄揭示其本质。如他的《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姚尼奇》,有的以幽默而不乏同情的语调揭示小人物的奴性心理;有的以极端憎恶的心情鞭挞顽固保守的封建势力和卫道士,有的则辛辣讽刺了小市民空虚庸俗的生活。(3)语言上简洁凝练,是契诃夫创作的突出特征。他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选用最准确传神的字眼,坚决反对语言的浮夸和陈词滥调,主张尽可能删掉名词前面的修饰语,运用简洁有力的短句。
(4)契诃夫小说的结构十分严谨,也十分简洁。他的作品人物较少,总是选取一个中心加以详细刻画,而把其余人物置于背景之上,以免分散读者注意力。他的小说自成完整一体,首尾照应。如《苦恼》通篇只刻画一个中心人物姚纳,其余人皆无名无姓,《变色龙》、《万卡》也如此;《第六病室》中心人物只有两个,而其批判和揭露的深度和广度却很大。
10、易卜生三个创作时期的主要成就和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易卜生从从事的五十多年的创作中,一共写了二十六个剧本,大体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早期创作属于浪漫主义思潮,他写了《觊觎王位的人》等历史剧和《布朗德》、《波尔•金特》两部诗剧、《恋爱喜剧》等家庭伦理剧。早期创作内容多样,善于从民间创作中汲取养料,进行再创造,浪漫气息浓郁。形式上以诗剧为主,富有挪威民间音乐特色。情节细致,风格明朗。(2)中期创作属于现实主义创作范畴共创作了《青年同盟》、《社会支柱》、《玩偶之家》、《人民公敌》等九部“社会问题剧”,对资产阶级的虚伪、利己主义等败行劣迹作了深刻批判。这些剧作以日常生活为素材,从多方面剖析社会问题,层层剥笋,使矛盾突出,启发观众思考,从而引导人们改革社会弊端。艺术上常常采用追溯或倒叙手法,把关键因素层层揭开,真相大白。(3)晚期创作属于象征主义的心理剧时期,作品有《建筑师》、《野鸭》、《海达•加布勒》、《小艾友夫》。后 两部写了恋爱家庭中的变态心理。《建筑师》用象征的手法回溯过去,总结自己的创作。早期建筑教堂,喻指他的历史剧创作,中期建筑公寓,喻指他的社会问题剧创作,晚期建筑空中楼阁式的别墅,喻指他的心理剧创作。晚期创作批判力度明显减弱,对社会的黑暗产生消极悲观。作品中多抽象的、剖析人物内心精神活动的比喻和象征,使人感到晦涩难懂奥秘莫测。这个阶段在创作艺术上更为圆熟、细致而凝练,但社会意义却大为减少。
11、《玩偶之家》的艺术成就是什么?娜拉是一个怎样的女性? 答:《玩偶之家》的艺术成就:
(1)题材上创新,抛弃了当时欧洲剧坛上流行的谋杀、决斗场面和意外事件,以现实生活入戏,贴近生活,易卜生因此被誉为“现代戏剧艺术之父”。(2)“讨论”是《玩偶之家》的重要因素。这种讨论,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溶入渗透在剧情之中,随着“讨论”因素的深入展开,剧情发展步步引向高潮。(3)运用追溯手法,把关键性事件层层揭开,象小说的倒叙一样,使剧本结构紧凑,情节集中,主题突出。(4)不轻易用独白和旁白,但人物心理刻画十分出色。娜拉的心理变化为平静——痛苦——反抗。
娜拉是个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的妇女形象。她勤劳、乐观、热爱生活,对家庭抱有浪漫的幻想,真诚地爱着丈夫。她心地善良,同情生活中的不幸者和受害者。同时,她又有着倔强和不屈服的精神。她爱丈夫,用自己的行动帮助他,追求人格的自由平等。当她明白自己在家庭中仅仅处于玩偶地位时,她毅然同虚伪的丈夫决裂,对资产阶级的家庭伦理制度和法律制度等作了深刻揭露。娜拉是资产阶级社会中追求对立和自由精神的女性形象。
12、马克•吐温的创作经历了哪几个时期?主要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有何变化? 答:马克语•吐温一生的创作活动大致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
一、早期(19世纪60年代)马克•吐温对整个资本主义制度还充满着幻想,创作了一些充满轻松、欢乐调子的幽默、诙谐的作品。对资本主义社会投机取巧的风气、迷信落后的习俗、小市民的庸俗习气都作了嘲笑和揭发,体现了他的目光锐利,但挖掘不深,很大程度还只是一种清淡的嘲笑和揭发。如《竞选州长》、《哥尔斯密的朋友再度出洋》,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露“美国天堂”的民主和自由平等全是彻头彻尾的谎言,但作品风格乐观诙谐。
二、中期(19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这是他创作最旺盛的时期,他的生活经验更为丰富,对现实生活的认识比以前深刻,艺术技巧也大大提高,创作的作品也由轻松幽默转向愤怒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如长篇小说《镀金时代》刻画风行美国各地的投机活动,反映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特征;《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表现了反对种族歧视的主题。
三、晚期(19世纪90年代至20世纪初)这段时期美国已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统治阶级对内镇压人民,对外大肆侵略扩展。马克•吐温坚决反对帝国主义,但又感于黑暗势力越来越强大,自己找不到出路,因而产生消极悲观情绪。反映在后期创作中,笔锋犀利,嘲讽辛辣,揭露深刻,但悲凉哀婉的情调也很浓重。如《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把人的贪婪自私的本性看成是人类的共性。中篇小说《神秘的陌生人》表现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宿命论观点,色彩比较阴暗。
13、《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主题是什么?
这部作品包含三个方面的主题:首先是男孩哈克的成长,哈克沿大河的旅程就是从文明社会中死去,回到大自然——密西西比河中获得新生,最后以新的面貌回到社会的成长过程。哈克的成长集中体现在社会道德的成长,是他对传统社会道德加以摒弃、取而代之以合乎人性的自然道德,具体表现在他帮助吉姆获得自由以及对社会的叛逆上。哈克的选择就是对奴隶制社会的背叛和对民主、平等的向往和追求。
其次是密西西比河所代表的美国大自然。密西西比河是哈克的精神支柱,是他的生命线,代表他所热爱的自然。哈克和吉姆沿大河顺流而下时,以一个孩子的眼光观察沿岸的人与事,看到的是伪装贵族的骗子、杀人越货的强盗、宗教的虚伪、奴隶制的残忍等。与他所厌恶的文明社会相比,密西西比河是美丽、雄伟、生机蓬勃的。
人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是作品第三方面的主题。哈克不愿过文明生活,与吉姆一起开始了在密西西比河 上漂流的旅程,这旅程的终点就是寻找自由之地。马克•吐温把吉姆的人身自由和哈克追求精神自由紧密联系在一起,奴隶制在束缚了吉姆的人身自由的同时,也使哈克的人性受到了束缚。因此,哈克追求的精神自由就是要从这种人性奴役中解放出来,而这种解放和黑奴的解放是分不开的。
14、《萌芽》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是什么? 答:思想内容:《萌芽》是一部描写煤矿工人为了反抗资本家剥削而奋起斗争的作品。左拉真实地描写了煤矿工人所遭受的剥削和压迫,对工人们非人的劳动和生活条件作了准确细致的描写。同时,左拉准确揭示出工人贫困的原因,是由于资本家的剥削,贫富阶级之间存在着一条鸿沟,工人们为了争取生存的权利勇敢地起来斗争。他们的罢工是整个阶级觉醒后一次自觉的行动,这个正义的事业一定会结出美好的果实。艺术成就:(1)作家把粗犷和细致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有雄浑豪放的气势又有细致入微的描绘。在描写矿工困苦的生活时,真实具体;在描写工人罢工斗争的壮阔场面时,又显出粗犷雄浑的美。这种结构上的严密布局和节奏上的沉稳有力,使《萌芽》具有史诗的特点。(2)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比较明显。工人家庭的贫困同资产阶级的优裕生活形成了尖锐的对照。工人们的劳碌与资本家的安逸、工人们的阴暗潮湿的房屋同资本家豪华宽敞的住宅、工人们的面黄肌瘦同资本家的脑满肠肥,胖得鼻子几乎被两颊淹没的外貌,无不构成鲜明的对比。(3)人物塑造上采用“群像式”方法。小说没有传统意义上的主人公,人物按其在工人运动中的重要性分几个层次加以塑造。如觉醒工人和一般工人之分,便于多方面了解不同人群对同一事件的态度。(4)《萌芽》中虽也有自然主义的描写,但现实主义成份占主导,超越了左拉自己的理论主张,这使作家更清醒地认识到事物的本质,达到最大意义上的真实。
15、《恶之花》的艺术表现方法。(1)《恶之花》中,诗人善于从丑恶、病态中发掘美,打破真善美的一致性。(2)《恶之花》充满隐喻、暗示和象征,想象丰富,意象怪异,注重内心世界情感流露,表现纯粹诗意和超验心灵感应。
(3)诗人把宇宙看成是一部丰富的象征词典,有待诗人去洞察、感受、翻译,作品中诗人以五官通感去表达对自然世界的感受,创建了一通感契合理论为核心的感应说。(4)《恶之花》中的诗作十分讲究音乐性,注重韵律、格律、旋律。
第五篇:《比较视野下的外国文学》
一,写出外国文学名著二十部。(20%)
《安娜卡列宁娜》《老人与海》《红与黑》《呼啸山庄》《基督山伯》 《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爱玛》《曼斯菲尔德庄园》《威尼斯商人》 《简爱》《十日谈》《神曲》《忏悔录》《鲁宾学漂流记》
《格列佛游记》《飘》《战争与和平》《复活》《巴黎圣母院》《雾都孤儿》
二,简答题:(30%)
1,试述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创作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答:埃斯库罗斯(约公元前525-前456)史称“悲剧之父”。他的悲剧创作提倡民主精神,反对专制暴政。
索福克勒斯(约公元前496-前406)悲剧着力表现的是个人意志与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冲突。
欧里庇得斯(约公元前485-前406)其悲剧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古希腊悲剧诞生于公元前8世纪到10世纪的古典时期,最著名的是埃斯库罗斯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的《俄底浦斯王》和欧里庇得斯的《美狄亚》,称为“三大悲剧”。此“三大悲剧”的产生过程就是悲剧由幻想向现实转变的过程。在戏剧领域内有着不可磨灭的艺术成就。首先,它把悲剧重在写神逐步转到写人,把写理想化的英雄转变为写现实中的人,这是其最大的一个成就,亦是悲剧走向现实的标志之一。其次,三大悲剧强化了悲剧的批判倾向,将民主思想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它把批判的矛头直接指向专制的神权,甚至披露现实生活中人的虚伪、伪善、险恶的一面,从而强化了悲剧的批判倾向。再次,欧里庇得斯在戏剧领域里,首次涉及到妇女与爱情的主题,从而拓宽了悲剧表现生活的范围。最后,在结构方面,欧里庇得斯的悲剧改变以前那种人与神的冲突,而是写人与人的冲突,并且在人物的塑造上,创造了人物心理分析法,这是埃斯库罗斯和索福刻勒斯不可伦比的,他为戏剧的创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具有显著的艺术成就。
2,谈谈浮士德的形象及意义。
答:《浮士德》的主题是作者歌德将浮士德这一剧中人物作为全人类命运的一个化身来加以塑造。以主人公浮士德对宇宙奥秘和人生意义的探索、对理想和真理的不断追求为贯穿全剧的红线,通过浮士德这个人的体验、追求和发展,对西欧启蒙运动的发生、发展和终结在德国民族式中加以艺术概括,并根据十九世纪初期资本主义的发展展望人类社会的将来。高度浓缩了从文艺复兴到19世纪初期几百年间德国乃至欧洲资产阶级探索和奋头号的精神历程。剧中形象的发展体现出人类历史的道路:它是怎样摆脱了中世纪的蒙昧时期,探寻新的生活道路,跟一切困难和障碍搏斗,克服了内在和外在的矛盾,最后实现自己的目标,并且展望到将来美好的远景。浮士德的经历表明:人类的命运既是因果的又是宿命的,既是自主的又是他主的,既是乐观的又是悲观的,最终还是乐观的。
主要时代意义:是通过浮士德的人生经历,宣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宣传挣拖中世纪的愚昧状态,克服人类内在和外在的矛盾,创造资产阶级理想王国,的启蒙思想,诗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表达了作者深刻的人生体验,——生活就是追求,而追求的过程又是循环前进的。肯定人的作用,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行动、在于作出有益于社会的实践。诗剧表达了作者对人类的坚定信念:在前进的道路上,人们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阻碍,但最终会找到人生的真理,为实现崇高的目标而奋斗;诗剧还表达了一种现代意义,即人始终处于与外界的冲突中,失败和灾难无法避免,但主人公以自身的行动决定自己的本质,从而奠定了现代人格的基础。三,论述题:(50%)
1,以作品为例试述莎士比亚创作的人文主义特征。
答: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莎士比亚的历史剧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政治思想:主张改革,抑制贵族和教会势力,反对社会**和封建内战,主张重用有才能的新贵,反对资产阶级的个人野心和对权力的贪欲。主张开明君主统治,对内能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对外则能战胜敌国,维护民族与国家的独立。莎士比亚的系列历史剧为世界戏剧史上所罕见。
(1)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的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形象,这和他在“威登堡大学”里所受的教育有着很大的关系。
(2)这是一个充满矛盾的形象。一方面他接受了人文主义的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希望生活中的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的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的理想。他像一个思想家那样地思考许多哲学问题,却找不到答案。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的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样艰巨的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
(3)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的处境,使他感到犹豫,造成他行动上的延宕。因此最后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
(4)他的悲剧既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的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存性格弱点的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的悲剧是时代的悲剧,是人文主义者的悲剧。
2,为什么说《高老头》的创作体现了巴尔扎卡《人间喜剧》的主题和艺术特征。
答:《高老头》着重揭露批判的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小说以1819年底到1820年初的巴黎为背景,主要写两个平行而又交叉的故事: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两个女儿冷落,悲惨地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上;青年拉斯蒂涅在巴黎社会的腐蚀下走上堕落之路。同时还穿插了鲍赛昂夫人和伏脱冷的故事。通过寒酸的公寓和豪华的贵族沙龙这两个不断交替的主要舞台,作家描绘了一幅幅巴黎社会人欲横流、极端丑恶的图画,暴露了在金钱势力支配下资产阶级的道德沦丧和人与人之间的冷酷无情,揭示了在资产阶级的进攻下贵族阶级的必然灭亡,真实地反映了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特征。19世纪上半叶是法国资本主义建立的初期,拿破仑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彻底败北,由此波旁王朝复辟,统治一直延续到1830年。由于查理十世的反动政策激怒了人民,七月革命仅仅三天便推倒了复辟王朝,开始了长达18年的七月王朝的统治,由金融资产阶级掌握了政权。《欧也妮·葛朗台》发表于1833 年,也即七月王朝初期。刚过去的复辟王朝在人们的头脑中还记忆犹新。复辟时期,贵族虽然从国外返回了法国,耀武扬威,不可一世,可是他们的实际地位与法国大革命以前不可同日而语,因为资产阶级已经强大起来。
刚上台的路易十八不得不颁布新宪法,实行君主立宪,向资产阶级做出让步,以维护摇摇欲坠的政权。资产阶级虽然失去了政治权力,却凭借经济上的实力与贵族相抗衡。到了复辟王朝后期,资产阶级不仅在城市,而且在贵族保持广泛影响的农村,都把贵族打得落花流水。复辟王朝实际上大势已去。巴尔扎克比同时代作家更敏锐,独具慧眼地观察到这个重大社会现象。“《高老头》还成功地塑造了青年野心家拉斯蒂涅和没落贵夫人鲍赛昂的形象。前者原为一个外省贵族青年,想来巴黎进大学重振家业,但目睹上流社会的挥金如土、灯红酒绿,他往上爬的欲望倍增,他在鲍赛昂子爵夫人和逃犯伏特冷的唆使下,日益丧失正直的良心,开始为金钱而出卖正直,特别见证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对待父亲象榨干的柠檬一般以后,更坚定了向资产阶级的道路走去的决心。《高老头》中主要描写了他野心家性格形成的过程,在以后的一系列作品中他更一发不可收拾,靠出卖道德和良心竟当上了副国务秘书和贵族院议员,而一切的取得都依赖于极端利己主义原则。鲍赛昂子爵夫人是巴尔扎克为贵族阶级唱的一曲无尽的挽歌,她出身名门贵族,是巴黎社交界的皇后,只因缺乏金钱而被情人抛弃,被迫退出巴黎上流社会,高贵的门第再也敌不过金钱的势力,她在后来的小说中因为同样的原因又一次被金钱出卖。她的遭遇告诉人们,贵族阶级除了失败之外不可能有更好的命运,金钱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