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02以“三角形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刘莉)

时间:2019-05-13 02:0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s02以“三角形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刘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s02以“三角形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刘莉)》。

第一篇:s02以“三角形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刘莉)

以“三角形特性”为例

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

湖北省教研室 刘莉

一、“同课异构”产生的渊源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行为都发生了大的变化,课堂教学中的“教”与“学”也由形式上的模仿发展到本质上的创新,课堂教学正在从新课程的“形似”向“神似”转变。在课堂教学发生质的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不少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单靠教师个体解决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阻碍着课堂教学的发展和深化。为了使课堂教学不断正向发展和深化,我们以“同课异构”为平台,积极开展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力求达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课堂结构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更切合学生,教学效果更加明显。

二、“同课异构”的内涵及其外延

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模式。它以课例为载体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课例是关于一堂课的教与学的案例。课例研究是以具体的课为对象的研究。重在回答“做什么”(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怎么做”(教学策略)以及做得如何(教学评价与反思)。主要涉及一节课中各类教学问题的解决,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课例研究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

1、什么是“同课异构”

所谓“同课”,就是相同内容的一节课。所谓“异构”,就是不同的教学构思。这个构思,包括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和方法、教学风格和课堂结构等。由上可见,“同课异构”,就是同一堂课,不同教师有不同的构想,不同的上法。大家在比较中相互学习,扬长避短,共同提高的课例教研活动。

2、“同课异构”的一般流程

其流程一般为:教研组或备课组商定出相同的教学(教研)主题(内容),由两个以上教师分别备课、上课,教师集体听课、评课。实施这一模式并取得成效的关键在于:第一,教师教学经验、背景不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差异明显,对所教内容有不同的思路和观点;第二,所选教学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易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教学创造性。多元性是新课程、新课堂的基本特征,教师要善于在开放、多元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和借鉴他人的经验和做法,形成和发展自己的教学特色。

三、“同课异构”的意义

教学活动中,相对于教师主体有两种不同性质的主客体关系,一种是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学生是具有主体性的客体,在教授活动中,他们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相对于教师主体的另一种主客体关系就是教师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系统化、组织化了的客体。教师要理解教材,把教材改造成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

1、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优化课堂教学

学生来自于不同环境、不同背景,个体之间存着差异。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一套教学设计是不现实的,但针对一个班级的整体情况,面向大多数学生设计一个较为适合的教学方案还是完全可以的。“同课异构”活动促使教师深入研究学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教师可以针对施教班级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使他们真正成为高效课堂的受益者。

2、有利于教师激活教材,更好理解课程标准

“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得靠教师的善于运用。”教师要尊重教材,挖掘教材所蕴含的教育因素,但也不能拘泥于教材,需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同课异构”正是通过对教材的不同建构来实现对教材的再创造与二次开发。不同的教师由于其独特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和文化背景,因而面对同样的教材文本,会赋予静态的教材以不同的生命活力,通过最简洁、最科学的教学情境设计,真正带着学生走向教材,使“教本”成为学生的“学本”,达到对教材的“激活”。

3、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学技能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经验+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同课异构”有助于参与上课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有无可以改进之处。

教师专业发展既需要自主的独立劳动,更需要同伴之间多种形式的合作劳动。教师通过教研组(备课组)内外、校内校际交流等多样化途径,参与专业性很强的探究活动,同时也就获得了有助于个体专业发展的良好的群体“生态”。“同课异构”体现了同伴互助、共同发展的特点,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学习、展示的平台。

四、同课异构的目标及方法

同课异构是教学型教研的一种实践模式的过程。也就是寻求最优教学设计,寻求适合教师自己,适合学生的优质高效的教学方法,寻求合理的教学过程和最佳的教学效果。同课异构的实质是一个择优的过程。

教学型教研是以课例为载体的实践研究。同课异构的研究,必然是课例的研究。就课例研究而言有如下实践模式:一是“同课异构”。同课异构可以分为“多人同课异构”和“一人同课异构”等形式。从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教师看到不同教学风格的人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并由此打开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从而引发教研组或备课组成员智慧的碰撞,真正体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实现教师队伍素质的整体提升。

五、同课异构对老师们的要求

“同课异构”充分发挥教研组或备课组的作用,选择的主题内容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求教师必须提高听课、评课、比较的能力。所以在平时里我们老师就应该注意一下方面的学习:

1、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的依据,所以要注意学习课程标准和教材。

2、因为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只有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经过课堂教学的检验,才能看到效果,所以老师们要积极参与课堂实践。

3、认真进行课后反思研讨。首先要反思。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否到位,对文本的解读是否准确。其次是反思对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恰当,对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科学,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再次是反思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完成了三维课程目标。

在“同课异构”中也要注意避免的误区:

1、不能为追求新意而不顾学生的标新立异。

2、脱离教材盲目追求与众不同。

第二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以A幼儿园三个活动为例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实践研究--以A幼儿园三个活动为例

一、教研目的

1、探索园本教研活动的模式,深化并拓展教研活动。

2、在资源共享的同时,关注人与人之间思想的融合,学会反思,引领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3、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的整合各种资源,并把握其作用点与作用时机,为优化课堂教学服务。

4、切磋交流信息技术技能,从实践层面进一步提高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二、前期准备、活动时间、地点、对象 1、11月17日,确定参与执教教师名单,提供语言教学活动故事“甜蜜的家”,根据教师实际情况,确定执教年级,各人撰写活动设计。2、11月21日,执教教师在五幼集中备课,讨论各年级教案“甜蜜的家”;扫描图片、发邮件给执教教师,制作教学课件。3、12月6日,执教教师在典雅居幼儿园试教,现场研讨调整活动设计,指导录音技术。4、12月7日,各园调整教学课件。

三、活动的方式与过程(活动精彩片断实录)

(一)活动方式:

1、观摩教师抽号入场观摩活动

2、集体教学现场观摩

3、现场研讨活动: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

4、现场抽号,观摩教师共同参与研讨活动,形成上下互动。

(二)活动过程: 第一版块:开场介绍 开场:

徐:我们知道,现在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进入了幼儿园的课堂,并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带来冲击和挑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对于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促进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对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天参加现场教研的老师来自我们区不同的幼儿园,有执教的老师,也有积极参加但非执教的老师,欢迎!我们互相认识一下吧,请大家进行一个自我介绍。

1、自我介绍

(1)南京市第五幼儿园徐老师(2)南京市典雅居侍老师赵老师(3)南京市江心洲幼儿园倪老师李老师(4)南京市第五幼儿园巫老师张老师

2、选材介绍

(1)故事的来源:东方宝宝 2006.4《甜蜜的家》(2)选择故事的目的:

可以说很多幼儿喜欢看动画片的原因是因为动画片有情节,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丰富的人物、情境,选材富童趣,贴近儿童生活。因此我们考虑再三,决定选用故事“甜蜜的家”作为本次语言教学的教材。这样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对教学材料进行巧妙的编辑和组合,设置思考点,引导幼儿思维,从而在幼儿语言与思维的整合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作用。第二版块:心灵对语

就本故事谈谈课件设计的依据?课件运用的策略?效果怎样?问题在哪里? A:根据中班年龄特点,根据三组对话为重点,在三组对话中设计了动画,其他都用了图片。设计时从角色对话为出发点,用课件作为辅助,在情景中进行角色对话表演。问题:幼儿跟读时比较混乱。

徐:建议——幼儿跟读时,在声音无法消的情况下可将声音最小化。

B:设计之初了解了故事,对大班幼儿比较简单,请大班幼儿创编故事。课的开始请幼儿看故事,将故事的结尾提到前面,让幼儿了解家的情感,为了目标服务,将故事进行了调整。通过房子在外形上的变化,让幼儿感知房子在前后的变化。问题:房子在前后的变化上,无法让孩子感知家的温暖。

C:根据小班年龄特点,对话对孩子是个难点。将难点前置。设计了三个游戏,选择了三个不同的背景音乐,让幼儿通过动画、动作、音乐三方面感知三个动物形象。使用了重难点前置、游戏化的策略。问题:音乐的选择上,孩子们进入了家之后,选择关于家的音乐,让孩子感知家的温暖、温馨。

徐:制作课件过程中,大家是如何选择背景音乐的?

A:设计初思考悲伤和欢快的音乐进行情境烘托,最后选择《让爱住我家》,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

D:课件准备很费心,从幼儿的年龄角度去设计。小班在意烘托家的温馨。中班重于幼儿语言角色。大班重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E:教师重视故事情感方面的提升和体验。问题:反观自己的设计,体现情感方面的学习还不够。

F:现代技术教学运用到教学中提高了孩子的参与和积极性。通过活动,课件是作为教学活动的辅助手段,如何充分开发课件资源,徐:教师应该提前预设几个幼儿可能提出的问题,设计到课件中,丰富活动。幼儿园大多以动画、游戏的形式出现,要将各种知识点融于课件中。

23号教师:三个老师制作了三个不同的教学软件,为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教学平台。有些电教手段还不能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希望五幼能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

42号教师:教师选择幼儿的年龄层不同,课件让三个活动出彩。第三版块:智者见智 徐:有这样一种看法:“故事画册本身已经具备了色彩、画面的效果,再运用电教手段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你是如何理解的?

A:图书和课件的教学效果不同,图书可以培养安静,课件在视觉上冲击。

B:课件给孩子直观的学习

C:图书可以让大班的孩子有早期阅读的价值。小班的孩子没有观察的水平,在小班,课件的教学价值比图书高。课件的受益时间很长。12号教师:课件和图书有本质上的区别,小中班更适合运用课件。大班幼儿阅读能力较强,适宜用图书。

24号教师:课件的动态适合小班幼儿。大班的孩子适合运用早期阅读。孩子可以运用思维理解图片,发展孩子的扩散性思维。

徐:活动中可以运用视频,不一定要做课件。

徐:信息技术手段为教学服务,其最大的价值在哪里?

D:最大的价值就是小朋友在活动中更快、更有兴趣的学习本领。C:可以使课程更好的整合。音乐、语言、情感的整合。B:让孩子有直接的感受,可以用课件讲解。信息技术的运用,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接受能力比使用图片、教师讲述更好。让孩子了解社会,走在社会最前端。图片、图书是静止的。

倪老师:电教手段是服务教学,从属于教学,主角是教学。信息技术不能抢教学的彩,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是为了达成目标。信息技术是为了完成目标的一种方式。信息技术最大的价值是服务教学,烘托教学,有助于幼儿对教学的理解、目标的完成、重难点的达成。阅读是对人思维的一种促进;信息技术是架设一个理解的情境。第四版块:快乐分享

徐: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有些夸张。可是制作课件确实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痛苦总是伴随者幸福,制作课件的过程是有些痛有些苦,可是当精美的课件呈现在眼前,吸引了几十对乌亮的小眼睛的时候,你还会说苦吗?下面进入互动环节快乐分享。

1、现身说法—录音技术介绍 分享交流:使用了什么方法录音?

A:用MP4录音出现问题,用麦克风在电脑上录音,孩子和老师一起。B:用MP3录音,选了安静的环境,直接插入PPT。(演示MP3录音)

C:用电脑的录音机录音、和音乐混声、插入文件。

2、现场演示声音的录制(1)Mp4录制声音

(2)演示开始——程序——附件——娱乐——录音机录音机的使用方法(编辑声音、插入声音、与文件混音等)活动小结:

徐:3-6岁幼儿的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而幼儿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一定程度上取决与他们对学习素材的感受与兴趣,现实的、有趣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容易激活幼儿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激发幼儿学习的愿望。而多媒体课件就象是一座桥梁,把幼儿形象思维与所学的抽象知识有效地嫁接起来。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直观动态的演示,强有力的吸引着幼儿,为幼儿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信息的氛围,让幼儿拥有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了幼儿的创新意识,对教学环境的创设,教学目标的实现,以及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等发挥着很大的作用,也使我们的教学日益综合化和现代化,优化了教学过程,提高了教学的效率。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教研活动就到这里。我想在本次教研活动中大家或多或少都能从中得到一些启示吧。这次教研活动得到了典雅居、江心洲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感谢!也感谢区进修学校、托办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机会,感谢进修学校倪主任的精心指导!更感谢承担本次教学研讨执教的老师,你们辛苦了,谢谢!

四、专家(教研员)引领(评价)

今天教研活动就信息技术手段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这个主题,从选材、课件设计的教学思想、课件的趣味性以及课件呈现的时机、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研讨信息技术手段的目的不仅是在技术层面的讨论,不仅仅是以技术手段的精美与否为唯一标准,重要的是它为教学服务的一种功能的体现,即运用时机、运用效果、重难点的突出、强化及解决。只要我们重视了信息技术手段运用的形式、方法,也重视了运用时机和策略,信息技术手段就一定会达到事半功倍、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才是我们追求的最大价值。

五、活动反思(成功与不足:课堂效果、幼儿反响、观摩教师反响;教学方法、策略比较;教学媒体使用的比较;教学理论的支撑)

(一)成功与不足:

1、执教教师能认真分析、把握教材,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突出语言学科特点。如小班重点是通过欣赏故事,体会“家”的温暖和幸福,激发幼儿爱家的情感,积极参与游戏,对活动感兴趣;中班重点是理解故事内容,按角色进行对话表演,大胆创编角色对话“我的家在„„”;大班则根据故事情节、线索,迁移已有经验,用较连贯的语言续编故事。

2、能根据教学需要,围绕教学内容,合理地设计、制作课件、画面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并选择恰当的背景音乐,突出主题。如:小班感受“家”的孤独,用了“二泉映月”作为背景,虽然幼儿不懂“二泉映月”,但是配上流泪的“小房子”图片,个中的气氛幼儿自然就感受到了。中班在感受家的温暖时,加入了非常有甜蜜爱意的“让爱住我家”背景音乐,欢乐祥和的“家”氛围,在幼儿的活动中荡漾。

3、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及教学内容,考虑课件呈现的时机和呈现的方式,运用色彩、动画、声音来调动幼儿的感官,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如小班主要利用课件设置游戏情境,中班突出角色的对话,而大班设置问题悬念,引发幼儿续编。

4、三节活动都经过从个人备课到集体备课再到试教调整,在整个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主动配合,不断反思。相互之间虽不熟悉,却也能真诚交流,为调整活动主动献计献策,形成了研讨、反思四人学习型组织,并结下了友谊。

5、本次教研活动是突出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在语言教学中的运用,因此事先作了充分的考虑,在计划中特别显现了省级示范性幼儿园的带头、辐射作用。如:录音技术手段的运用,既有常规的方法,如,Mp3,MP4,又有用电脑、话筒直接录音,去渣留纯,以及剪辑、混音等技术的使用介绍。这些技术虽然不是多高深,但是用精用好,还得在实践中多摸索,多积累,其中也有不少的别别窍。通过技术切磋交流,也为姐妹园的老师们提供了一次较好的学习机会。

6、由于教师教龄及个人教学经验不一,对课堂的把握、驾驭能力不一样,由此对课堂教学产生的效果也会有些影响。从现场教学来看,个别活动显得有些沉闷,幼儿的积极性没有被调起,挑战性不够。教师还不能根据实际状况灵活地调整自己的活动方案。

第三篇:初中生物同课异构课例小组实践学习心得

初中生物同课异构课例小组教学实践心得

王茹 余集高中

初中生物同课异构课例教学实践活动,现将实践活动课心得总结如下:

一是认真研读教材,构建知识体系。研读教材是备好课的基础,也是教师上好课的必要前提。教师要由大到小,由宏观到微观地读标题,正确理解所讲内容在教学中的地位,把握教学侧重点和层次,以建构知识的联系。

二是根据学生情况,恰当处理教材。要认真读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编排的先后顺序以及编者的意图,并明确教学内容的知识点、能力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点,根据学情,恰当调整教学内容的编排顺序,或适当增减内容,以突破教学目标。

三是以课程标准为导向,转变教学理念。,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决定了其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来构建知识的学科。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和倡导探究性学习的课程基本理念,改变以往只注重知识学习的现状,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2017年12月11日

第四篇:以课例为载体探讨有效课堂教学

以课例为载体探讨有效课堂教学

首先欢迎各位领导和专家到我校指导,并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提供一次展示、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有效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的深化和提升,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因此,根据教育局的具体要求,我校组织全体教师对有效课堂教学的理念进行了深入学习和探讨,把有效课堂理解为:有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并把它定位于三重含义:教学有价值,教学有效果,教学有效率。

教学有价值现在满足了学习者的学习需要,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是否做了值得去做的事情;教学有效果体现在达成了学习者所要实现的目标,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是否做对做好了要做的事情;教学有效率体现在学习者用最少的投入达成最大的产出,也就是教师的教学是否做到了尽可能的多、快和省。

基于以上的定位和理解,结合我校实际,我们开展了以“课堂”为载体,以“关注学生,走进课堂,成长师生”为内容,以“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研究”为对象的有效课堂教学的尝试和探索,现在我就以刘老师的这节课为案例,就我校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研究”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尝试向各位领导和专家汇报一下。

一、有效备课

有效备课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为了做到有效备课,我们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突出备课三要素的有机统一,凸显备课的有价值。

备课”需要考虑要素很多,但我们却重点关注学习者、学科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达到三者的有效统一,体现备课的价值性。刘老师在备课过程中,首先研究学习者——学生,研究他们的“需要”,研究他们的差异,并重点研究他们求知兴奋点,例如本节课一开始就设计了学生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景导入,同时复习数词,一个数词138把学生的兴趣激发起来,教师抓住时机由此导入新课,对后续的知识学习及教学目标的达成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然后,关注学科内容——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有效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备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注重对教材的研究、挖掘、整合和再度开发,英语教学提倡任务型教学,每个单元有一个大话题,每一节课有一个小话题,本节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通过研究教材,把内容进行了增删和调整,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情景教学步骤,按照有简到繁的梯度,层层递进地对教材进行了在开发,实现课程内容的“校本化”,“生本化”。最后,研究教学目标的预设在生成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由于学生水平的不均衡,如果上课节奏过快,可能有些学生对部分难点掌握不好,另外有一部分同学的听力可能有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在备课中提出了教学过程多采用pairwork的形式,以及放录音时学生跟读的形式,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实现教学目标的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二)、强化集体备课,凸显备课的有效果。

集体备课是集中大家的智慧,引导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优化教学设计、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一条重要途径;有利于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带动和提高新教师的教学设计水平。我们的集体备课主要分三个过程:

第一步,一学科组为单位,集体研讨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本单元、本课时所体现的课程标准;然后依据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处理好教材与教学的关系,做到“用教材而不教教材”,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水平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校本话”,“生本化”处理。刘老师的这节课就是在杜老师的带领下,整个初中英语教研组集体研讨,把教材中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一堂课以一张中国地图的多次运用,把知识层层递进地整合起来,不仅准确的把

本课时课程标准,而且实现了本节课的语言目标,培养了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逻辑表述能力。

第二步,以备课组为单位,依据研读后的课程标准、校本化处理的教材和学生的三者统一,编制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确定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教案。

第三步,集体备课与集体听课、集体评课有机结合,作为有效备课的重要环节。课备好之后,学科教研组要集体听课,并进行听评课研讨,提出不足之处和进意见,对现有教案进行修改,进行二次备课。

二、有效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始终坚持效益第一的原则,把学生的发展当成第一要务,刘老师这节课突出体现了我们在有效课堂教学以下几个方面的尝试。

1、体现有效的课堂讲授

刘老师在讲授中注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灵活选择和优化,创设学生参与探究的时空,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主动探究。突出“五个让”,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观察,能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思考,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表述,能让学生自己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推导的结论要让学生自己推导,做到教师在互动中的点拨、引领、启发和强化。体现了我校倡导的“三讲三不讲”有效课堂讲授原则,即讲易混点、讲易漏点、讲易错点,学生已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学生怎么学也学不会不讲。

2、突出有效的课堂提问

我们提出有效课堂提问是针对当前教学中,课堂提问存在诸多无效现象,要么“满堂问”,连珠发炮;要么蜻蜓点水,处处开花但不着边际;要么废话过多,不切实际;要么过于简单,“大合唱”,热热闹闹;要么过于深奥,启而不发。课堂40分钟是相当宝贵的,因此设计的问题要精当有效。

刘老师的课堂提问一是优化了学生的认知结构,突出了提出问题的价值性,引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思维素质和思维能力的养成。二是注重设计问题提出的情景,使学生在一种民主、愉快、乐于、悬念、兴奋的问题情景去思考、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创设了一种任务型问题活动方式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问题交流方式。四是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开放性、层次性,并保持一定的难度,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同学的求知需求。

3、强调有效的课堂训练

强调有效的课堂训练,注重课堂落实,向40分钟要效益,是我校有效课堂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刘老师的课堂教学就体现我们在有效课堂训练的一些研究。

第一,设计训练着眼于学生全面、多元、有差异发展,研究编制的训练问题具有个性化、层次化,能够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和进步的动力。

第二,把训练融入到一种能充分激发学生兴奋点的情景中,让学生带着热情,在愉快中完成训练,使训练最大效益化。

第三,以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的训练方式代替单纯的试题练习,题海战术,让训练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学习中完成,达到训练的最大效果化。第四,精心设计有效可行的课堂检测,关注学生的课堂反馈,促进学生的学后反思和教师的教后反思。

三、有效研究

有效教学呼唤教学研究必须有效,我们的有效研究反对不切实际、不着边际的假大空的“科研”,教学研究重心一律下放到课堂,推行“问题即课题,对策即研究,收获即成果”教科研模式。,把学生发展中的问题和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作为校本教研的课题;研究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把大家在研究的收获作为我们的研究成果。

第一,把关注学生作为研究内容。我们提出“把学生作为一个个长久不衰课题” 引导教师把研究学生的发展作为中心的话题来探讨。在研究中倡导“四项基本原则”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二要拥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敏锐地触觉到学生的言行举动;三要自觉地从心理学的角度去思考学生的举动所

反映出来的心里状况,感悟学生的心态;四要依据所感,根据实际采取恰当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健康成长。

第二,把走进课堂作为研究途径。我们提出“把课堂作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实验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不再是教师自编独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空间;不再是对学生机械训练的场地,而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乐园;不再是单纯传授知识的讲坛,而是师生探究建构知识和提高学习能力的平台;不再是教师模式化运作的车间,而是师生展现聪明才智的天地。因此,我们必须用新的理念去研究、改进教学行为,我们要求教师从教学设计、教学进程、教学实施等方面做到每课三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我是怎样实现教学的有效的?”“我的教学怎样可以更有效?”

第三,把成长师生作为研究目的:。有效研究的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师生的成长,从学生角度来说,学得更快乐、更有效;从教学角度来说,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实施有效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课程改革的神圣使命,也是深化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有效教学是让师生既享受教学过程又享受教学成果的教学,它必将丰富师生的生命厚度,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生的甘露!

以上仅仅是我们在有效课堂教学中的一些很不成熟尝试,存在着很多问题,敬请各位领导、专家给予批评指正。

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

2008年9月24日

第五篇:以语文教学为例谈高效课堂教学

以语文教学为例谈高效课堂教学

黄育芬(2012-1-7)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语文课堂教学实施效果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结果。因此,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重视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者——教师,必须对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到底要教什么给学生,心里要有数;要了解自己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特点,看如何教、怎么教效果好;要经常分析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思路。现结合平时教学实践谈几点看法。

一、改变观念,灵活教学

传统的语文教学就是“程咬金的三斧头”——作者背景、生字段落、中心意思和写作特色,把这些看成语文教学的一种固定模式。一节一节的语文,机械而平淡。作为教师我们不能忽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活的群体,他们有他们的想法,他们有他们的认知水平,他们有他们的人生阅历,脱离这一点,只是按我们的思路在讲台上滔滔不绝,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学生不是在学课文,而是在听老师谈对课文的心得体会,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剥夺了学生自主朗读、深刻思考、用心领悟的时机。

作为教师,我们还应明确课堂是动态的,有着各种各样的情景。有时候,气氛活跃,学生思维积极;有时候还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或是令人不解的思考误区,或是令人眼亮的思想火花……面临这些教学情景的时候,我们需要用自己的智慧去审时度势,需要用自己的教学艺术去因势利导,或调动,或激发,或点拨,或诱导,乃至于放弃既定的教学方案,抓住教学情景中出现的鲜活而有价值的契机,开辟出课堂教学的新天地。

二、精心取舍,灵活整合

高效课堂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回避文本处理的程式化,用自己的头脑和眼光,1 结合自己学生的水平和特点,精心取舍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对教学内容进行灵动的整合。如教《山市》一文时我的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由郭沫若为蒲氏故居的题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引入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2、初读课文。要求学生把文章读流畅,结合注释疏通文章句意,进行字词质疑释疑。

3、再读课文。复述课文内容,找出关键词,“忽—无何—未几--既而--逾时”

理清山市出现的三个阶段:初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在此过程中加强朗读指导,要求抓住每个阶段的特点)

4、三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

5、探究释疑。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

文章是一个有机整体,灵动整合能避免把文章作条块分割,影响整体阅读和审美效果,因此我们在对文章作整合时要有确定的目标,用一条清晰的线索来整合教学内容。

三、加强学法指导,创建学习型课堂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以“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我们组织的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获得语文能力。所以,在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时间的主人。学生是学习任务的接受者,是发现问题的探索者,是知识信息的反馈者,是教学目标的实现者。因此,在课堂上我们应更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具体做法是对每一新课都让学生明确文体特点,并指导不同文体的学法,如对散文的教学:

(一)欣赏散文的情感美。指导学生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以实现欣赏散文的情感美。

(二)欣赏散文的哲思美。指导学生不能只停留在人、物的特征及其生活片段和场景描写的表层结构上,而应当揭示作者隐蔽在表面刻画背后的特定感受,把对特征和描写的分析,作为了解作者主观感受和哲思的手段。

(三)欣赏散文的形式美。指导学生仔细研读课文,揣摩作者思路,理清脉络,从结构入手。对其它文本的阅读可指导学生用以下方法:

1、拓展式阅读。如读玛丽居里《我的信念》可延伸到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和《居里夫人传》等。

2、比较式阅读。指 导学生把同题材作品比较阅读,如可将朱自清的《春》和古诗《钱塘湖春行》对照,指导学生比较,在比较中对作品的内容风格有更深入的领悟。

3、归纳式阅读。把相同风格的作品,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内容相似的作品放在一起阅读,加深印象。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

我们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教学方式;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我们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练习要精心设计,避免重复。作业批改后要及时反馈给学生,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进行全班讲解,人性问题要进行单独讲解,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总的来说,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即是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实施高效课堂教学也是教学永恒的主题,是教师永远的追求,作为教师我们应为高效课堂教学不断探索,不断努力。

下载s02以“三角形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刘莉)word格式文档
下载s02以“三角形特性”为例,谈“同课异构”的课堂教学实践(刘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