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8年7月期末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组织行为学题型
1.第1题
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2.第2题
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A.能力低下? B.一般能力 C.天才 D.人才 3.第4题
“途径——目标”理论是()提出的。A.费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4.第7题
组织行为学研究认为,在人的诸多个性品质之中,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印象的关键性因素是(????)A.聪明能干 B.热情 C.刻苦认真 D.有责任心 5.第15题
把性格划分为外倾型与内倾型,是依据下列哪类划分标准(????)A.按何种心理机能占优势 B.按思想行为的独立性
C.按心理活动的某种倾向性 D.按人的行为模式 6.第16题
行为测量的有效性,既反映某种行为特征的真实性和正确性,被称为测量的()。A.常模 B.信度? C.效度 D.变量 7.第17题
以期望理论为基础的波特-劳勒模型表明:职务工作中的实际成绩()A.主要取决于所作的努力
B.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做该项工作的能力(知识和技能)C.主要取决于一个人对所做工作的理解力(对目标、所要求的活动以及任务的其他要素的理解程度)D.在很大程度上受所作的努力的影响 8.第18题
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9.第19题
老心理分析论的代表人物是()A.莱格 B.阿德勒 C.麦迪? D.弗洛依德 10.第30题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为的性格属于()。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11.第32题
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2.第33题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13.第34题
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的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全过程的方法称为()。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案例研究法 14.第35题
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1.第15题
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4.第18题
不同层次领导者所需能力结构是有差异的。对于高层领导者而言,最重要的能力是(????)A.技术能力 B.交际能力
C.行政管理能力? D.沟通能力 5.第19题
任务角色和维护角色多的群体属于()A.人际群体 B.团队集体 C.无序群体 D.任务群体 6.第20题
任务角色多而维护角色少的群体属于()A.人际群体 B.团队集体 C.无序群体 D.任务群体 7.第21题
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10.第26题
弗洛依德认为个性中不受社会道德规范约束的部分是()。A.自我 B.本我 C.超我 D.以上都对 11.第27题
一个人经常出现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性和非倾向性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1.第3题
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A.同质群体 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 D.简单群体 4.第6题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5.第7题
被称为研究组织内部人的行为的里程碑是()。A.1949 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科学讨论会?? B.霍桑试验
C.1914年利莲吉尔布雷斯出版的《管理心理学》 D.泰罗的《科学管理原理》 6.第8题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A.分工、竞争和反应性 B.竞争 C.反应性 D.协作 7.第9题
在霍桑实验的基础上,梅约提出了与以往不同的人性假设,即()。A.经济人假设? B.社会人假设? C.复杂人假设
D.自我实现人假设 11.第13题
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A.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安全需要 17.第22题
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定型效应 21.第26题
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论 C.ERG理论 D.双因素理论 5.第7题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 D.波特 9.第36题
提出认知的失调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菲斯廷格 B.海德?? C.墨菲 D.布鲁纳 10.第37题
最早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A.梅奥 B.马斯洛 C.赫兹伯格 D.泰罗
14.第44题
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 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7.第9题
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8.第35题
面谈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测验法 9.第36题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
A.分工、竞争和反应性 B.竞争 C.反应性 D.协作
13.第40题
神经活动过程强、均衡、灵活属于()气质类型。A.多血质 B.胆汗质 C.黏液质 D.抑郁质 14.第44题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的倾向称为(????)A.群体促进效应 B.社会惰化效应 C..协同效应 D.责任分摊效应 1.第11题
在组织行为学中,把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称为(????)A.角色知觉 B.角色冲突 C.角色期待? D.角色定式 9.第26题
明确目的,自觉支配行为的性格属于()。A.理智型 B.情绪型 C.意志型 D.中间型 13.第30题
决定人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是()。A.气质 B.能力 C.个性 D.性格
11.第26题
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15.第6题
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原则是:(A,B,C,D,E)A.研究程序的公开性 B.收集资料的客观性 C.分析方法的系统性
D.观察与实验条件的可控性 E.所得结论的再现性 16.第8题
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ACDE)A.理智型 B.内倾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17.第9题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BD)A.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B.弗罗姆的期望论
C.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D.亚当斯的公平理论 E.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18.第10题
从众是指在从众规范压力下,个体改变自己的(B),从而与其他成员保持一致。A.态度 B.行为 C.形象 D.言论
19.第21题
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来自于:(A,B,D)A.管理的两重性 B.人的两重性 C.组织的两重性 D.多学科性 E.多层次性 20.第22题
行为测量量表有:(A,B,C,D)A.名称量表 B.等级量表 C.等距量表 D.比率量表 E.等值量表 21.第23题
一个人在组织内的职业生涯变动,一般是向:(A,B,C)A.纵向变动 B.横向变动 C.核心变动 D.水平变动 E.外围变动 22.第24题
组织变革大致涉及:(A,B,C,D)A.组织的人员
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环境 23.第26题
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点(AC)。A.自发性 B.内聚性 C.领袖作用大 D.稳定性 24.第36题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层次有:(A,B,C)A.个体 B.群体 C.组织 D.集体 E.环境
25.第37题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C,D,E)A.调查法 B.面谈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26.第38题
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A,C,E)A.社交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安全需要
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 E.相互尊重的需要
学习型组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A,B,C,D,E)A.有一个人人赞成的共同远景
B.人们能够摈弃其原有的思考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或执行工作的标准规程
C.组织成员把组织的过程、活动、功能及其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看成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系统整体的一部分
D.人们能够坦率地交流(跨越纵向和水平界限),不必担心受到批评和惩罚 E.人们升华个人利益和部门利益,为实现组的共同愿景一起工作 28.第40题 社会中的每个人或群体中的成员之间相互交往和联系的状态称为(B,C)。A.群体关系 B.社会互动 C.人际关系 D.社会关系 15.第1题
社会知觉主要包括:(A|B|C|D)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 E.自我知觉 16.第2题
需要层次论的内容有:(A,B,C)
A.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友爱和归属需 B.尊重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工作和工作条件的需要 E.文艺、文化娱乐生活的需要 17.第3题
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A,B,C)A.调查反馈 B.群体建议 C.咨询活动 D.激励
18.第4题
组织变革大致涉及:(A,B,C,D)A.组织的人员
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 C.组织的结构 D.组织的环境 19.第5题
(D)指个体对他人、人际关系、社会事件等的知觉。A.知觉 B.印象 C.观念
D.社会知觉 20.第6题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C,D,E)A.调查法 B.面谈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E.观察法 21.第7题
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A,C,D,E)A.理智型 B.内倾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22.第32题 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有:(A,C)A.个人主观内在因素 B.心理因素
C.客观外在环境因素 D.生理因素 E.人群团体因素 23.第33题
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A,B,C,D,E)A.知觉防御 B.晕轮效应 C.首因效应 D.近因效应 E.定型效应 24.第34题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下列因素中属于激励因素的有(A,B,C,E)A.工作本身的特点 B.责任感 C.提升和发展 D.工作的物理条件 E.上司的赏识 25.第35题
学习型组织的支持者们认为传统组织的问题是由其固有的特性引起的,这些固有特性主要有(A,B,C)A.分工 B.竞争 C.反应性 D.协作
26.第36题
组织文化的精神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B,C,D,E)A.经营哲学 B.组织精神 C.组织风气 D.组织目标 E.组织道德 27.第37题
领导是个体运用(B)影响其他人自愿努力去完成群体或组目标的过程。A.强迫手段 B.非强迫手段 C.显性手段 D.隐性手段 28.第44题
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A,B,C,D,E)A.理性型
B.政治型和审美型 C.社会型 D.宗教型 E.经济性
28.第37题
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A,B,D)A.气质绝对原则 B.气质互补原则 C.气质合理安排原则 D.气质发展原则 E.阀值原则 30.第39题
当出现认知不协调时,认知主体消除不协调的方法有:(A,B,C)A.改变行为 B.改变态度
C.引进新的知元素 D.不予理采
E.重新进行角色定位 31.第40题
根据奥德弗的ERG理论,员工的相互关系需要主要包括(A,C,E)A.社交需要 B.自我实现需要 C.安全需要
D.人际关系和谐的需要 E.相互尊重的需要 19.第14题
组织设计的新形式有(C,D,E)A.职能结构 B.事业部结构 C.团队结构 D.模块结构 E.虚拟组织 23.第24题
麦克利兰的激励需求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A,D,E)A.成就需要 B.生存需要 C.安全需要 D.权力需要 E.社交需要 28.第42题
在行为研究中,对变量处理的方式有:(A,B,C,D,E)A.置之不顾
B.随机化和不加控制 C.保持衡定 D.匹配
E.规定特定的标准和范畴 19.第14题
激励理论可划分为哪几大类(A,B,C)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过程型激励理论 C.改造型激励理论 D.强化理论 E.需求层次论 26.第27题
组织的共同特征有(A,B,C,D)。A.目标 B.资源 C.结构 D.互动
23.第33题 个性的特点是:(A,B,C,D,E)A.社会性 B.组合性 C.独特性 D.稳定性 E.倾向性 25.第35题
具有普遍意义的激励方式有(A,B,D,E)A.思想政治工作 B.奖励
C.积极强化
D.工作内容丰富化 E.职工参加管理 15.第1题
组织设计的新形式有(C,D,E)A.职能结构 B.事业部结构 C.团队结构 D.模块结构 E.虚拟组织 20.第21题
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A,B,C,E)A.多血质 B.粘液质 C.胆汁质 D.黑胆汁 E.抑郁质 18.第4题
投射指个体把自己所拥有的特质推而广之到他人身上的倾向,即认为他人也拥有和自己一样的(A)等。A.感受 B.人格特质 C.态度 D.动机
29.第3题
一般来说,压力来源于(组织外部、组织内部、个人因素)三个方面。30.第5题
气质可分为多血质、黏液质、胆汁质和抑郁质
四种类型。
31.第20题
特质论就是从人的(心理特性)来研究人的个性。32.第31题
组织设计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是组织内部(必须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50.第1题
团队建设的方法有(人际交往法、角色界定法、价值观法、社会认同法)。51.第2题
(奖惩权)来自下级追求满足的欲望。53.第19题
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意志 32.第43题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要遵循的一般原则包括分析方法的(系统性)。30.第2题
(泰罗的工作设计方法)是制造业流水作业生产线上应用最广泛的方法。31.第28题
(双因素理论)是由赫兹伯格提出的。
29.第13题
马斯洛将人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 生理 需要、安全 需要、爱和归属 需要、尊重 需要和 自我实现 需要5个层次。
30.第14题
组织结构的(柔性化)表现为稳定和变革的统一。31.第24题
(ERG理论)又称成长理论。32.第31题
美国学者勒温从探讨组织变革中组织成员的态度出发,提出组织变革经历“ 解冻、变革、再解冻”三个阶段的理论
组织变革:是指组织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和改善自身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和发展需要的应变能力。
33.第11题
群体凝聚力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34.第12题
组织生命周期指组织从产生、成长对最终衰落的过程。具体解释。35.第25题
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36.第27题
态度指个体对待一类人和社会事物(如事件、团体、制度以及代表具体事物的观念等)所持的评价和行为倾向。37.第41题
挫折理论挫折理论研究行为和目标之间的行为变化的规律,也叫做需要的不满足理论(2分)。它是运用心理学的概念,研究人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也就是受到挫折时,人的心理状态及其行为(3分)。38.第42题
气质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同一般所谓的“脾气”、“秉性”相近。它在人参与的不同活动中有近似的表现,而不依赖于活动的内容、动机和目的。气质是个人与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33.第8题
群体组织中的群体是两人或两人以上的集合体,他们遵守共同的行为规范、在情感上互相依赖、在思想上互相影响,而且有着共同的奋斗目标。34.第9题
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
35.第10题
人际关系也叫人群关系,是人们在进行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人们依靠某种媒介,通过个体交往形成的信息和情感、能量和物质交流的有机渠道。36.第38题
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38.第40题
群体内聚力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称为群体内聚内,它包括群体成员与整个群体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吸引力。33.第17题
个性是指一个人整个特有的、经常性的、稳定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组织:组织是为达成某些目标而设计的集合体,是成员进行各种活动的基本框架,它具有以下特点:是社会实体;有确定的目标;有一定结构和协调的动态系统;是个开放系统。
37.第30题
激励指的是鼓舞、指引和维持个体努力指向目标行为的驱动力,它对行为起着激发、加强和推动的作用。33.第16题
公平理论公平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于1965年提出(1分),侧重研究工资报酬分配的合理性、公平性对员工生产积极性的影响(2分)。该理论指出: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36.第29题
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37.第30题
动机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36.第39题
期望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佛隆在1964年出版的著作〈工作与激励〉中提出(1分)。认为一个人被激发出来的力量与他所追求的目标和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是有关系的。而期望理论就是研究需要(期望)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的规律的理论。33.第3题
成就需要理论由美国哈佛大学麦克利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1分)。1认为人的需要可分为三种:成就需要、友情需要和权力需要(2分);具有强烈成就需要的人,把个人的成就看得比金钱更重要,而具有高度成就需要的人对企业和国家都有重要的作用。
35.第5题
双因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赫兹伯格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1分)。他认为有些出自工作本身的因素,可以构成对职工的很大强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而有些来自工作环境打印素有缺陷或不具备时,会引起职工的不满意。改善这些因素指挥消除不满而不能再促进生产率的增长。
高绩效团队:团队是由一群不同背景、不同技能、不同知识的人所组成的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它以成员高度的互补性、知识技能的 跨职能性和信息的差异性为特征。有着清晰的目标、相互信任的氛围、良好的沟通、恰当领导和内外部支持的团队通常绩效较佳,被视为高绩效团队。(仅答特征扣2分)
38.第41题 群体凝聚力
答案: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接纳,同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也就是一个群体对于它的组织成员的内在吸引力。(3分)群体凝聚力的表现形式有自然凝聚力、工作凝聚力、领导凝聚力、情感凝聚力。(2分)34.第6题
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37.第38题
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66.第75题
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造成错误知觉的一种思想方法。它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67.第76题
强化人或动物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在环境的作用下会采取一定的行为。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有利时,这种行为就会在以后重复出现,行为的频率就会增加;当这种行为的后果对他不利时,这种行为就减弱或消失。这种状况在心理学中被称为“强化”
组织行为学是综合运用与人有关的各种知识,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从而提高各级主管人员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的一门科学。
39.第13题
简述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赫兹伯格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往往能给员工以很大程度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助于充分、有效、持久地调动员工的的积极性。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类因素需要得不到基本的满足,会导致员工的不满,甚至严重挫伤其积极性;反之,满足这些需要则只能防止员工产生不满情绪。这就是双因素理论。
如何做到组织结构合理化?: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组织的指挥系统与意见沟通系统的有效性,并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及组织成员的心理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40.第14题
简述正式领导者与非正式领导者的关系正式领导者是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领导者;
非正式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领导活动的领导者; 具体来讲,二者的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正式领导者一般是工作领袖,非正式领导者往往是情绪领袖;(2)正式领导者和非正式领导者可以集于一身,也可以分离;
(3)一个真正有作为的领导者,必须同时将工作领袖与情绪领袖两种角色集于一身。总之,二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41.第28题 改造型激励的几种理论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改造型激励理论着重说明怎样引导人们改正错误的行为,强化正确的行为。(2分)。改造型激励理论包括挫折理论(„„)和强化理论(„„)。42.第29题
领导决策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领导决策应遵循以下原则:(1)信息准全原则;(2)可行性原则;(3)系统分析原则;(4)对比择优原则;(5)时效原则;(6)团体决策原则。43.第43题
影响人的行为因素有哪些?
答案:影响个体行为的因素:任何事物的运动都有其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人的行为也不例外。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我们可以从内、外两个方面去寻找原因。
1、个人主观内在因素:①生理因素;②心理因素;③文化因素;④经济因素。
2、客观外在环境因素:①组织的内部环境因素;②组织的外部环境因素。44.第44题
简述激励理论的分类。
答案:激励理论分为三类:(1)需要型激励理论;(2)过程型激励理论;(3)状态型激励理论。需要型激励理论,是从动机——行为过程或激励过程的起点,即人的需要出发,试图解释是什么因素引起、维持并且指引某种行为去实现目标这类问题。该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起点——未满足的需要到需要的满足这样的过程来探讨、分析人的行为是如何产生、导向一定目标和维持下去或最后终止等问题。属于该激励理论的主要有弗鲁姆的期望理论、洛克的目标理论和斯金纳的强化理论。状态型激励理论,是从激励的终点——需要的满足与否或状态来探讨激励问题的。它包括公平理论和挫折理论。
39.第8题
组织变革的压力有哪些?组织变革的压力主要表现在:(1)技术进步对组织的压力;(2)知识爆炸对组织的压力;(3)产品迅速老化对组织的压力;(4)价值观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5)新法令、新政策对组织的压力;(6)劳动力素质的改变对组织的压力;(7)工作生活质量的提高对组织的压力;(8)新的管理原理与方法的出现对组织的压力。42.第42题
怎样正确认识和正确对待工作压力?压力产生的后果有积极和消极两种,但通常更多的是表现在消极方面。压力的消极作用集中表现在对健康和工作绩效的损害方面,这种损害程度与控制能力和个人对压力的态度有密切关系。
工作压力是客观存在的,但同样的压力在不同人的身上却可以产生不同的后果。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绩效。但经受的压力感水平过高,或中等水平压力感持续的时间过长,都会使员工绩效降低。这时就需要管理人员采取行动。其实压力感对于员工满意度的影响并不直接,虽然低于中等水平的压力感有助于员工提高绩效,但他们仍然以为这种压力感令人不快。对付压力的方法很多,一般有以下几条措施:
(1)通过组织途径来改变行为方式以减轻和抵消压力。
(2)通过员工个人的解决途径来减轻和抵消压力。43.第43题
个性有哪些特点?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个性的特点有:
1、社会性;
2、组合性;
3、独立性;
4、稳定性;
5、倾向性;
6、整体性。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有两种不同的性质,有一些影响因素几乎是完全由先天遗传所决定的,而另一些因素又是完全决定于后天环境的特点。而影响个性形成的后天环境因素有:
1、家庭的影响;
2、社会文化传统的影响;
3、社会阶层的影响。44.第44题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
69.第28题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主要有九个方面: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加入群体的难度、群体规模、成员性别构成、外部威胁、以前的成功经验、有效情绪认同、奖励方式、领导方式。71.第41题
简述人际关系在组织管理中的作用。组织中的人际关系,对组织管理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群体凝聚力的基础;(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保证员工身心健康的重要条件;(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74.第44题
简述组织结构合理化的主要标志?
答案: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它是衡量组织成熟程度和组织运行有效性的基本标志;(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77.第77题
如何做到组织结构合理化?
答案: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组织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决定着组织的指挥系统与意见沟通系统的有效性,并对组织目标的实现、组织整体功能的发挥及组织成员的心理都将产生深刻的影响。组织结构合理化的标志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3)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4)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 39.第20题
影响群体规范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群体规范是由群体成员们建立的行为准则,或是指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它可以是成文的,也可以是不成文的。规范起着约束成员行为的作用。影响群体规范建立和发展的因素有:①个体的特征;②群体构成;③群体的任务;④物理环境;⑤组织的规范;⑥群体的绩效;⑦心理因素。
41.第22题
影响团队绩效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团队绩效的因素主要有:团队规模、团队成员能力、角色互补、对目标的认同、管理者协调、责任心、公平的绩效评估、相互信任。(各1分,叙述完整1分)43.第33题
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着重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每一个生活在社会中的人都要和其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重要性主要表现如下:(1)人际关系影响群体内聚力和工作效率;(2)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职工的自我发展与自我完善。44.第34题
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答案:影响有效沟通的主要因素:空间的设计、当事人的信度及权力、当事人的价值观及参照视角、行话、过滤、选择性知觉、语言及情绪(以上各点各1分)。沟通技能(具体解释,3分)。41.第8题
组织变革的动因是什么?
答案:组织变革的动因来自组织的内部与外部。引起组织变革的内在基本动因是:(1)组织目标的选择与修正;(2)组织结构的改变;(3)组织职能的转变;(4)组织成员内在动机与需求的变化。组织变革的外部驱动因素是:(1)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2)组织环境的变动;(3)管理现代化的需要。40.第19题
管理上如何应用双因素理论? 答案:应用双因素理论时应注意:①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②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③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④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地发放工资和奖金;⑤管理者要注意正确运用表扬激励。41.第20题
内容型激励的几种理论各有什么特点?
答案:内容型激励着重对激励的原因及其激励作用的因素的具体内容进行研究。包括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阿德佛的需要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因素理论)、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43.第33题
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答案:组织文化是指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内全体成员结合在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它是管理精神世界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组织文化的特点是:(1)有鲜明的民族特色;(2)组织文化作用是整体的效用;(3)具有历史的连续性;(4)具有个体性;(5)具有创新性。组织文化具有如下功能:(1)目标导向功能;(2)凝聚功能;(3)激励功能;(4)创新功能;(5)约束功能;(6)效率功能。44.第44题
管理者在进行组织文化变革时,可以考虑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进行组织文化变革时都可以考虑以下措施:(1)创造出新的仪式和物质象征,作为组织新价值观体系的载体;(2)组织的高层管理人员以身作则,成为新文化的典范;(3)提拔、支持那些拥护新价值观的组织成员;(4)通过所有组织成员的参与,创造出统一的组织舆论;(5)用正式的组织规章制度代替旧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组织文化通常历经多年而形成,并根植于组织成员所坚信的深层价值观中,这意味着变革组织文化会威胁到组织成员的切身利益。因此,管理者在重塑组织文化时,不但要选择恰当的时机,还必须取得组织成员的理解和支持,否则就有可能引起组织动荡。
39.第11题
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有哪几种?
答案:过程型激励理论主要探讨激励的心理过程以及行为的志向和选择,说明行为怎样产生、这样向一定方向发展、怎样保持下去以及如何结束的这个过 程。(2分)包括:目标设置理论(说明2分)、期望理论(说明2分)、公平理论(说明2分)。只答出三种理论未解释只得。40.第12题
人际交往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案:人际交往的原则:
1、平等原则;
2、互利原则;
3、信用原则;
4、相容原则。41.第22题
期望理论在管理中的有哪些应用?①管理者不要泛泛地抓一般的激励措施,而应当抓多数被组织成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措施。②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如果每月的奖金多少不仅意味着当月的收入状况,而且与年终分配、工资调级和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挂钩,则将大大增大效价的综合值。③适当加大不同人实际所得效价的差值,加大组织希望行为和非希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如只奖不罚与奖罚分明,其激励效果大不一样④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期望概率既不是越大越好,也不是越小越好,关键要适当。当一个期望概率远高于实际概率时可能产生挫折,而期望概率太小时又会减少某一目标的激发力量。实际概率最好大于平均的个人期望概率,使大多数人受益。但实际概率应与效价相适应,效价大,实际概率可以小些,效价小,实际概率可以大些。
42.第41题
领导与管理的主要联系与区别是什么? 答案:联系:管理是一种特殊的领导,专指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二者都是通过别人去完成具体工作。区别:领导偏重于决策与用人,管理侧重于执行决策、组织力量完成组织目标。范围上,管理的范围小于领导的范围。但管理者的外延比领导者的外延大得多。43.第42题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重要的意义是:①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组织行为学有何特点?①边缘性、综合性。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②两重性。组织行为学又是一门具有两重性的学科。这种两重性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来自多学科性;二是来自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本身的两重性;三是来自管理的两重性。③实用性。组织行为学在研究和掌握了组织中人的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技术。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改善组织的工作绩效。所以说它是一门实用性的科学。
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因素有哪些?影响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有:
1、协调机制
2、正规化
3、专门化
4、部门化
5、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
6、集权与分权
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有何重要意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重要的意义是:①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②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③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④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⑤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什么是学习型组织?它有及什么特点?学习型组织就是通过不断学习来改革组织本身的组织,是把学习共享系统组合起来的组织。一般来讲,学习型组织有六大特点:精简、扁平化、有弹性、不断自我创造、善于学习、自主管理。
公平理论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当员工作出了成绩并取得了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量,而且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量。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得报酬是否合理,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篇:2018年7月期末考华南师范大学网络教育货币银行学题型
3.第8题
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货币的流动性 B.货币的购买力 C.货币的形态 D.货币的作用 7.第27题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如下哪一项紧密相联的。()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9.第29题
一般而言,物价水平年平均上涨率不超过3%的是()。A.爬行通货膨胀 B.严重的通货膨胀 C.恶性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12.第46题
根据现代货币定义,货币就是指()。
A.现钞
B.现钞和各种信用工具 C.股票 D.债券
9.第34题
下列各项,哪一项属于金融机构体系中的骨干和主体?()A.中央银行 B.商业银行 C.保险公司 D.政策性银行 10.第35题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A.差别利率 B.实际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 12.第37题
中央银行产生的时间与商业银行相比,()商业银行。
A.早于 B.晚于 C.同时 D.依赖于 4.第13题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是属于金属货币制度下辅币所具有的特征。()A.必须是足值的铸币,实际价值要与名义价值相一致 B.具有无限法偿的效力
C.不可以自由铸造,由国家垄断铸造 D.可以自由铸造与流通 5.第15题
中央银行最早和最基本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B.公开市场业务 C.再贴现政策 D.不动产信用控制 11.第38题
国家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是下列利率中的哪一种?()A.实际利率 B.市场利率 C.公定利率 D.官定利率 5.第31题
一般情况下,利率以()为最高界限。A.物价
B.平均利润率 C.股市收益 D.国际利率水平9.第39题
我国现在的金融监管体系,是一种()。A.单一全能型监管体系
B.多重管理机构的分业监管体系 C.金融机构相互的监管体系 D.行业协会为主的监管体系 10.第44题
世界大多数国家的中央银行采用()。A.单一型 B.复合型 C.跨国型
D.准中央银行型 12.第57题
下列机构中属于商业性金融机构的是:
A.中国人民银行 B.保险公司 C.国家开发银行
D.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3.第14题
下列影响货币乘数的因素中,属于公众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是(C)A.法定存款准备率 B.超额准备金率 C.现金漏损率 D.财政赤字 4.第15题
商业信用最主要表现在(B)
A.消费中的分期付款
B.企业之间在销售商品时的赊销和预付形式 C.以货币形式的贷款 D.政府之间的借贷 5.第19题
下列哪一项属于货币市场金融工具的特点。(D)
A.期限长 B.流动性较弱 C.风险较大 D.流动性较强 6.第20题
能够反映各种商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的通货膨胀度量指标是(D)。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10.第37题
下列影响货币供给的因素中,属于政府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是(C)A.超额准备金率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财政赤字 D.现金漏损率 11.第39题
中央银行在经济衰退时,一般会通过(B)法定准备率刺激经济增长。A.调高 B.降低 C.不改变 D.取消
13.第51题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哪一种的政策效果最为猛烈。(B)
A.公开市场业务政策
B.法定存款准备率的政策 C.再贴现政策
D.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1.第8题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规定,我国货币层次划分中的 M0 是指()。A.企业活期存款 B.流通中的现金 C.居民储蓄存款 D.外币存款 2.第9题
企业和个人的货币需求总体上受制约于下列哪一项?()A.社会总需求 B.货币总供给 C.货币总需求 D.社会总供给 3.第14题
下列中央银行的行为和服务中,体现其银行的银行的职能是()。A.代理国库
B.对政府提供信贷
C.集中商业银行存款准备 D.发行货币 4.第15题
能够反映各种商品价格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的通货膨胀度量指标是()。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生活费用指数
D.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5.第16题
通货膨胀最典型的特征是:()
A.个别商品和劳务价格的上涨 B.物价短时间的上涨 C.工资与物价同时上涨 D.物价持续普遍上涨 6.第17题
长期利率是指信用期长于())年的信用行为中的利率。A.1年 B.2年 C.3年 D.5年
7.第28题
人民币制度是下列哪一种货币制度。()
A.金本位货币制度
B.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C.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D.金汇兑本位制度 8.第29题
可以直接增减流通中现金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A.公开市场业务 B.再贴现率 C.流动性比率 D.存款准备率 9.第30题
2011年12月5日,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由21.5%下调为21%,由此开始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逐渐下调的过程,这意味着,我国货币政策逐渐向()方向转变。A.从紧的货币政策 B.松的货币政策 C.稳定的货币政策 D.上升的货币政策 10.第37题
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具体职责的是()。
A.发行人民币
B.给企业发放贷款 C.经理国库 D.审批金融机构 11.第38题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 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的是()。A.公开市场业务 B.消费者信用控制 C.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D.再贴现政策 12.第46题
中国中央银行是采用下列哪一种制度?()
A.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型中央银行制 C.联合型中央银行制 D.准中央银行制度 13.第47题
在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的情况下,一般会导致:()A.通货紧缩 B.通货膨胀 C.物价不变 D.需求减少 2.第7题
世界上第一家真正发挥作用的中央银行是(A)。A.英格兰银行
B.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C.荷兰银行 D.德意志银行 5.第10题
下列哪一项,比较准确描述了实际货币供给的概念?(B)
A.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B.剔除物价影响之后的一定时点上的货币存量 C.不考虑利率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D.考虑利率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 6.第26题
实行准中央银行制度的国家与地区,一般具有如下哪项特征。(A.一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大国或地区 B.一些经济开放度较高的小国或地区 C.比较封闭的国家或地区 D.组成货币联盟的国家或地区 8.第28题
B)从组织形式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实行下列哪一种制度?(B)A.单元银行制度 B.总分行制度 C.代理行制度
D.银行控股公司制度 9.第29题
下列货币政策工具中,属于间接信用控制政策的是(D)。A.公开市场业务 B.消费者信用控制 C.信用配额 D.道义劝告 10.第30题
货币政策内部时滞是指(C)
A.金融部门对政策措施反应的时间 B.决策之后采取行动需要的时间
C.制定政策到采取行动所需要的时间 D.政策实施到政策效果实现的时间 11.第46题
下列各项中,哪一项属于基础货币。(A)
A.流通中的现金 B.政府债券 C.证券
D.企业债券 12.第47题
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是(D)。A.差别利率 B.实际利率 C.公定利率 D.基准利率 13.第48题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金融机构体系格局构成的?(B)
A.货币当局 B.财政部 C.商业银行 D.保险公司 1.第14题
认为通货膨胀对产出和经济成长既无正效应也无负效应的理论,可以称为()。A.促进论 B.促退论 C.中性论 D.无害论 4.第17题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是与如下哪一项紧密相联的。()A.金银的稀缺性 B.交换产生与发展 C.国家的强制力 D.先哲的智慧 5.第20题
长期资金市场又称为()。
A.初级市场 B.货币市场 C.资本市场 D.次级市场 7.第38题
通过影响商业银行放款能力来发挥作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A.公开市场业务 B.存款准备率 C.再贴现率 D.流动性比率 9.第54题
下列哪一项是中央银行的负债。
A.流通中的现金 B.证券
C.政府债券 D.放款
10.第55题
个人储蓄存款属于我国现阶段所公布的货币层次的()。
A.M0 B.M1 C.M2 D.M3 11.第56题
日率习惯叫“拆息”,是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以本金的()表示。A.十分之几 B.百分之几 C.千分之几 D.万分之几 15.第60题
短期利率是指如下哪一种信用行为中的利率。()A.1年以下 B.2年以下 C.半年以下 D.3年以下 56.第3题
20.第19题
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有下列哪几种情况?(ABC)A.需求结构转移型 B.部门差异型 C.外部输入型 D.强制储蓄型 23.第36题
我国债券的种类,按发行人分主要有(ABD)A.政府债券 B.企业债券 C.个人债券 D.金融债券 24.第37题
对货币供求与社会总供给总需求之间关系的正确理解是(ABCD)。A.货币的供给决定了一定时期的与社会总需求 B.社会总需求决定社会总供给
C.社会总供给决定了货币的总需求 D.货币的需求决定货币的供给 25.第38题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构成主要有:(ABCD)A.资本金 B.盈余 C.准备金
D.未分配利润 26.第54题
专业银行 的类型主要有:(ABC)
A.储蓄银行 B.投资银行 C.抵押银行 D.开发银行 28.第56题
下列哪些选项是影响货币乘数大小的因素。(BCD)A.货币需求
B.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超额准备金率 D.现金漏损率 20.第28题
互换合约主要有:(AB)
A.货币互换 B.利率互换 C.股票互换 D.商品互换 21.第47题
下列各种形式中,哪些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范畴(ABCD)? A.清偿债务 B.支付租金 C.缴纳赋税 D.支付工资 25.第51题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主要采取的指标有:(ABC)。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26.第52题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ABC)A.没有商品交易的企业之间不可能发生信用活动 B.商业信用的规模受到厂商资本数量的限制 C.信用关系的环节多,容易导致债务危机 D.不能缓解企业再生产中货币资金不足的压力 28.第54题
利息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
A.是衡量利息数量大小的尺度 B.体现了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
C.是中央银行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D.减轻企业负担 30.第56题
中央银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有:(ABCD)A.向商业银行的贴现与放款
B.直接认购政府债券;贷款给财政以弥补财政赤字 C.收兑黄金 D.收兑外汇 20.第46题
考虑到通货膨胀因素的存在,利率可分为(CD)。
A.浮动利率 B.一般利率 C.名义利率 D.实际利率 22.第48题
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本质的论述,如下哪些命题是正确的?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货币仅仅是一种符号 23.第49题
中央银行作为“国家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ABC)。A.代理国库
B.代理国家债券的发行 C.保管外汇和黄金 D.组织全国的清算 25.第51题
金融工具收益率的主要计算方法有:(ABC)A.名义收益率 B.即期收益率 C.平均收益率
ABC)(D.实际收益率 28.第57题
下列各项,哪些是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ACD)A.盈利性 B.流通性 C.流动性 D.安全性 29.第58题
国际信用中,政府间信用的特点是:(ABC)A.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B.利率较低 C.期限较长
D.通常用于某个商业项目支出 20.第20题
下列情况哪些体现了通货紧缩的特征?(BCD)A.货币贬值
B.物价持续下跌
C.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D.有效需求不足,失业率高,经济全面衰退 21.第21题
结构型通货膨胀主要有下列哪几种情况?(ABC)
A.需求结构转移型 B.部门差异型 C.外部输入型 D.强制储蓄型 27.第48题
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下列哪些原因。(AC)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28.第49题
下列各项,属于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有(ABCD)。A.信托投资公司 B.证券公司 C.财务公司
D.邮政储蓄机构 29.第50题
金融市场的构成要素主要有:(ABCD)
A.交易对象 B.交易主体 C.金融工具 D.交易价格 17.第7题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进行直接控制时,通常采用下列哪些手段?ABCD)(A.信用配额
B.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 C.直接干预
D.规定存贷款利率高限 18.第8题
下列哪些情况体现了通货膨胀的收入再分配效应。(ABC)A.实际财富持有者得利,货币财富持有者受损 B.固定收入者吃亏,浮动收入者得利 C.债务人得利,债权人吃亏 D.债务人吃亏,债权人得利 23.第32题
中央银行的“银行的银行”的职能主要体现在(ACD)。
A.集中存款准备 B.代理国库
C.最终的贷款人 D.组织全国的清算 25.第41题
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进行调节时,通常采用下列哪些措施?A.消费者信用控制
B.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 C.不动产信用控制 D.优惠利率 26.第42题
实现货币均衡主要条件有:(ABC)
A.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科学、合理 B.财政收支平衡 C.合理的产业结构 D.没有通货膨胀 28.第47题
根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D)。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29.第58题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单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BCD)A.经营对象不同 B.经营内容不同
C.经营关系与活动原则不同 D.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 30.第59题
我国债券的种类,按发行人分主要有(ABD)A.政府债券 B.企业债券 C.个人债券 D.金融债券
ABCD)(19.第34题
按金融交易的交割时间的不同,可以把金融市场划分为(AC)。A.现货市场 B.货币市场 C.期货市场 D.证券市场 21.第36题
金融机构体系,按照金融机构业务所辖的地理范围可划分为:(CD)A.商业性金融机构 B.政策性金融机构 C.国内金融机构 D.国际金融机构 22.第39题
通货膨胀按照市场机制的作用来分类,可以划分为:(BC)A.温和式通货膨胀 B.公开型通货膨胀
C.隐蔽型(抑制型)通货膨胀 D.奔腾式通货膨胀 23.第40题
度量通货膨胀的程度,主要采取的指标有:(ABC)。A.消费物价指数 B.批发物价指数
C.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D.零售商品物价指数 24.第41题
下列各项,哪些是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ABCD)A.贴现 B.现金资产 C.贷款 D.证券投资 25.第42题
金融市场包括了如下哪几层涵义:(ABC)
A.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有形或无形的场所
B.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 C.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 D.是决定货币制度的基础 26.第43题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主要有:(ABCD)。A.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B.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C.有利于进行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D.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 27.第44题
利息率的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是衡量利息数量大小的尺度 B.体现了生息资本增殖的程度
C.是中央银行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有效手段 D.减轻企业负担 28.第45题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构成主要有:(ABCD)
A.资本金 B.盈余 C.准备金
D.未分配利润 29.第46题
从货币需求主体的角度看,可以把货币需求划分为:(AB)A.微观货币需求 B.宏观货币需求 C.个人货币需求 D.国家货币需求 16.第14题
金本位制主要有如下哪些类型?(ACD)
A.金币本位制 B.平行本位制 C.金块本位制 D.金汇兑本位制 17.第15题
金融机构与一般经济单位的区别主要体现在:(ABCD)
A.经营对象不同 B.经营内容不同
C.经营关系与活动原则不同 D.经营风险及影响程度不同 18.第16题
根据马克思关于货币本质的论述,如下哪些命题是正确的?A.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B.货币是生产关系的反映
C.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货币仅仅是一种符号 19.第17题
公开市场业务的特点主要有:(ABCD)。
A.中央银行具有主动性
B.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C.有利于进行经常性、连续性操作 D.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 21.第34题
按借贷期内利率是否变动划分,可将利率划分为(AC)。A.浮动利率 B.基准利率 C.固定利率 D.市场利率
ABC)(23.第36题
金融衍生工具的主要种类有:(ABCD)
A.远期合约 B.期货合约 C.期权合约 D.互换合约 24.第37题
由供给因素变动形成的通货膨胀可以归结为下列哪些原因。(AC)A.工资推进 B.价格推进 C.利润推进 D.结构调整 25.第38题
国际信用中,政府间信用的特点是:(ABC)A.通常用于非生产性支出 B.利率较低 C.期限较长
D.通常用于某个商业项目支出 26.第55题
根据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货币的基本职能是(AD)。
A.流通手段 B.支付手段 C.贮藏手段 D.价值尺度 27.第56题
按照金融机构的业务性质来划分,金融机构体系可划分为:(AB)A.商业性金融机构 B.政策性金融机构 C.银行性金融机构 D.非银行性金融机构 28.第57题
商业银行的主要职能有:(ABCD)
A.充当信用中介和支付中介
B.变社会各阶层的积蓄和收入为资本 C.创造信用流通工具 D.提供金融服务 30.第59题
商业银行自有资本的构成主要有:(ABCD)A.资本金 B.盈余 C.准备金
D.未分配利润
34.第19题
所谓通货膨胀促进论是指通货膨胀具有正的产出效应。()正确 35.第20题 货币乘数与法定存款准备率成反比关系,法定存款准备率越高,货币乘数越小。正确
36.第31题
商业银行经营的三原则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呈现正相关的关系。错误 37.第39题
中央银行可以运用法定准备金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错误 38.第48题
中央银行实施再贴现政策时具有较强的主动性。()错误 39.第56题
负利率是指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正确 40.第57题
商业银行业务的发展趋势是,越来越严格实行分业经营的限制。错误 41.第6题
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影响的货币存量。正确 31.第11题
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货币形态是金属铸币。错误 32.第12题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当时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错误 33.第13题
通货膨胀只在不兑换的纸币流通条件下才有可能,金属货币制度下不可能有持续的物价上涨。正确 34.第31题
金融市场结构多样化是一国金融发达程度及制度选择取向的重要标志。正确 36.第33题
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绝对相等的一种状态。错误 37.第50题
在纸币流通制度下,每个国家的货币都可以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错误 38.第51题
纸币之所以能成为流通手段是因为它本身具有价值。()错误 39.第53题
卖方信贷属于出口信贷,买方信贷属于进口信贷。错误 40.第54题
金融市场就是指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交易活动要遵循交易所制定的管理制度的市场。()错误
32.第22题
在通货紧缩情况下,会伴随物价的持续下跌,所以对经济增长主要起促进作用。错误
33.第23题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实行100%准备金制度。()错误 36.第26题
商业信用已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基本的占主导地位的信用形式。()错误 39.第29题
职能分工型银行是指法律限定不同银行必须分门别类从事各自特定的业务。正确 33.第16题
专业银行就是商业银行的另一种名称。错误 40.第57题
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增加或减少基础货币。()正确 35.第41题
使用GDP平减指数衡量通货膨胀的优点在于其能度量各种商品价格变动对价格总水平的影响。()正确 36.第42题 一般说来通货膨胀有利于债权人而不利于债务人。()错误 37.第43题
商业银行存款创造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实行现金结算制度。()错误 33.第20题
信托业务由于能够使商业银行获利,所以是资产业务。()错误 35.第22题
实际货币需求是指社会各经济部门当时所实际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错误 39.第44题
政策性银行也称政策性专业银行,不以盈利为目标。()正确 38.第44题
42.第7题
货币当局可以通过调控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来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43.第10题
当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化身而保存起来时,执行的是(贮藏手段)的职能。44.第11题
流动性是指金融工具的(变现)能力。45.第12题
次级市场也称(流通市场),是已上市的旧的金融工具买卖转让的市场。46.第13题
商业信用是指以工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商品的购销)为存在形式的借贷行为。47.第26题
利息率一般情况下大于零,小于(平均利润率)。48.第27题
参与货币联盟的所有国家共同建立一个跨国的、区域性的中央银行,各成员国内部不再设立完全意义上的中央银行的制度是(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49.第35题
目前各国金融体系的一般构成是: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各类专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并存。50.第36题
货币需求是需求欲望与(需求能力)的统一。51.第43题
货币需求与收入水平是(同方向)方向变动的关系。52.第44题
信托投资公司是一种以(受托人)的身份,代人理财的金融机构。53.第45题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制定到政策目标(最终实现)所经过的时间。54.第52题
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大小时,执行的是(价值尺度)职能。55.第53题
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
41.第1题
工资—价格螺旋上涨引发的通货膨胀是()型通货膨胀。(成本推进)42.第3题
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是指将自己通过(负债)业务所聚集的货币资金加以运用的业务。
43.第4题
财务公司是(产业与金融)相结合的经济实体,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企业。44.第5题
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再贴现和贷款)对商业银行提供资金支持。45.第6题
由政府投资设立的、根据政府的决策和意向专门从事政策性金融业务的银行,称为(政策性)银行 46.第21题
名义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点上不考虑(物价因素)影响的货币存量。48.第23题
在借贷市场上,借贷资金的交易“价格”就是(利率)。49.第24题
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的影响。50.第25题
国内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市场的活动范围限于(本国领土)之内的金融市场。51.第41题
三大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也称为(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52.第42题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时发挥的是(流通手段)职能。54.第44题
凡专门从事各种金融活动的组织,均称(金融机构)。55.第45题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货币非均衡的实现过程都离不开(利率)的作用。46.第6题
金融衍生工具中的互换合约:也称为(掉期)。49.第9题
再贴现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借款成本)也随之提高 50.第10题
信用活动双方所形成的是债权债务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以债权人对债务人的(信任)为基础。.52.第12题
如果通货膨胀未被经济主体预见到,在不知不觉中出现的物价上升,这称为(非预期性)通货膨胀。55.第19题
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内容:政策目标、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和预期达到的效果。45.第17题
可以经营一切银行的业务,包括各种期限、不同种类的存贷款业务以及全面的证券业务的银行,称为(全能型)型银行 46.第18题
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筹建、设立、经营等进入金融市场的监管称为(市场准入监管)。
48.第27题
存款准备率提高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降低。51.第48题
金融机构是专门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通常以一定量的(自有资金)为资本从事经营活动,52.第49题
商业信用是指以工商业企业为主体、以(商品的购销)为存在形式的借贷行为。53.第52题
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的政策,称为(消费者信用控制)政策。55.第54题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从政策开始制定到政策目标(最终实现)所经过的时间。47.第7题
恶性通货膨胀亦称超级通货膨胀,指物价上涨特别猛烈,且呈加速趋势,开始成倍的增长。一般物价上涨率在(50%)以上。50.第14题
中央银行作为“发行的银行”,主要体现在(垄断)货币的发行权。55.第37题
国际金融市场是指金融市场的活动范围超出了(国界),其范围可以是某一区域性的,如中东、欧洲等,也可以是全球性市场。46.第6题
对通货膨胀现象有一个形象比喻是:“太多的货币追逐太少的商品",这种形象比喻主要是指(需求拉上型)型通货膨胀。52.第42题
汽车金融公司,是指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银监会)批准设立的,为中国境内的汽车购买者及销售者提供金融服务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原始存款
指银行吸收的现金存款或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贷款所形成的存款。
57.第34题
商业银行的组织制度
指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商业银行的体系结构以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各类银行、金融机构的职责分工和相互关系。
58.第42题 无限法偿能力
所谓的无限法偿,即法律规定的无限制的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的数额如何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59.第51题 消费信用
是指企业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形式。
60.第60题 窗口指导
窗口指导是 中央银行根据市场、物价的变化趋势、金融市场的动向、货币政策的要求等,对银行的贷款重点和贷款规模进行指导,如在金融紧缩时期,对贷款增加设置上限等。
56.第19题 隐蔽型通货膨胀
指政府通过计划控制和行政管制手段来抑制物价上涨,使市场机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通货膨胀不以明显的价格水平上涨表现出来,而是通过货币流通速度减慢和商品短缺等形式表现。
57.第20题 再贴现政策
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通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再贴现对中央银行而言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而言则是出让已经贴现的票据,获得一定的资金,解决暂时的资金短缺问题。
58.第39题 派生存款
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础发放贷款而引伸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
59.第40题 消费者价格指数 根据居民消费的代表性商品和劳务的价格波动状况编制的,主要反映与居民消费相关的商品和劳务的价格变化。
60.第60题
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指国家单独建立中央银行机构,使之全面、纯粹行使中央银行职能的制度。
56.第48题 期货市场
是款项和证券的交割放在成交后的某一约定时间进行,如1个月、2个月、3个月或半年。期货市场是以标准化的合约为交易对象的。
57.第49题
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
是按当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与按基期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包括了所有最终产品与劳务的价格变化。
58.第50题 国家信用
是以国家作为主体进行借贷活动的信用形式。
56.第25题 本位货币
本位货币又称“主币”,按照法定的货币单位制造的货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本位币的最小规格为1个货币单位。
60.第60题 银行汇票
是由企业单位或个人将款项交存开户银行,由银行签发给其持往异地采购商品时办理结算或支取现金的票据
56.第18题
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指一个国家没有专门的中央银行,而是由一家大银行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于一身。
58.第22题 基准利率
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当基准利率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56.第31题 金融监管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与金融管理的合称。
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的授权对金融业实施的监督管理。
60.第60题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中央银行为了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而设置的可供观测和调整的指标。
第三篇:组织行为学题型
一、如何认识霍桑试验对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地位?
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梅奥在《工业文明中的社会问题》中全面总结了霍桑实验的结构,提出了人群关系理论,又称人际关系学说。
第一,人是“社会人”,企业管理应注意从社会心理角度调动人的积极性
第二,生产效率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工作态度和企业内部的人际关系
第三,企业组织内部存在“非正式群体”,它们对职工行为发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第四,新型领导、民主管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梅奥通过霍桑实验提出的“人群关系”理论,在企业管理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深远的影响。
在心理学研究史上,霍桑实验首次把工业中的人际关系问题提到首要地位,并且提醒人们在处理管理问题时,要注意人际关系这一因素,这无疑对管理心理学的诞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梅奥被美国心理学界公认为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
工业社会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的前身。因此,霍桑实验奠定了组织行为学产生的基础,人群关系理论实际上就是组织行为学的雏形。
二、四种人性假设
1、经济人假设
(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总是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工作。
(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总是力图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满意的报酬。
(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
2、社会人假设
(1)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需要,人们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要求与同事之间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通过与同事的关系获得基本的认同感。
(2)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得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
(3)非正式组织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社会需要,因此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有更大的影响力。
(4)人们对领导者的最强烈期望是能够承认并满足其社会需要
3、自我实现人假设
(1)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之分,从低级到高级可以划分为多个层次,人的最终目的是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寻求工作上的意义。
(2)人们力求在工作上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有弹性,能适应环境。
(3)人们能够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外部的激励和外部的控制会对人产生威胁,产生不良的后果。
(4)个人自我实现的目标和组织的目标并不是冲突的,而是能够达成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会自动地调整自己的目标并使之与组织目标相配合。
4、复杂人假设
(1)人的需要多种多样,而且这些需要随着人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变化而变化。每个人的需要各不相同,需要的层次也因人而异。
(2)人在同一个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这些需要和动机相互作用、相互结合,形成了一种错综复杂的动机模式。
(3)由于工作和生活条件的不断变化,人会不断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
(4)人在不同的组织或同一个组织的不同部门、岗位工作时会形成不同的动机模式。
(5)由于人的需要不同,能力各异,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会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没有适合于任何组织、任何时间、任何人的通用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超Y理论/权变理论
三、亚当斯密的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交换理论
1.公平与激励(公平理论的基本观点):职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其所得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即当一个人做出了成绩并取得报酬以后,他不仅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绝对值(自己的实际所得),更关心自己所得报酬的相对值(自己所得与他人所得的比较)。因此,他要进行种种比较来确定自己所获报酬的合理性与公平性,比较的结果将直接影响今后的工作积极性。
2.贡献与不足:公平理论揭示了人们公平心态的激励功能,把一个客观存在却不大为人们注意的问题纳入了科学研究领域,值得肯定。但公平本身很复杂:(1)公平与个人的主观判断有关(2)公平与个人所持的公平标准有关(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平均主义)(3)公平与绩效的评定有关(4)公平与评定人有关(5)公平理论中投入产出难以完全量化
3.对管理实践的启示
(1)管理者必须高度重视相对报酬问题(2)要尽可能从制度上实现相对报酬的公平性(3)当出现不公平现象时,要做好工作,积极引导
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管理的基础即是满足需求
自我实现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1、五个层次的需要呈金字塔形从低到高排列;
2、一个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就会向较高层次的需要发展;
3、不同层次的需要可同时并存,但不能在同一等级内同时发挥作用,某一时期总有一种需
要占主导地位,人的行为主要受这种需要的驱使;
4、虽然不存在完全获得满足的需要,但那些获得基本满足的需要也不再具有激励作用。启示:需求层次、激励因素与管理措施
1.正确认识被管理者需要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对其需要应进行科学分析并区别对待。
2.努力将本组织的管理手段、管理条件同被管理者的各层次需要联系起来,不失时机、最大限度地满足被管理者的需要。
五、双因素理论
产生工作满意感的因素:工作成就感、工作认可、工作的挑战性和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和晋升机会等——激励因素(与工作本身有关)
产生工作不满意的因素:公司政策、监督、人际关系、工作环境、薪酬等——保健因素(与环境有关)
主要观点:
1.人对工作的态度决定着任务的完成情况;
2.传统的“不满意——不满意”观念是不确切的;
3.导致工作满意的因素与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因素不同;
4.保健因素与工作环境条件或外部因素有关,而激励因素则与工作本身的特点和工作内
容或内在因素有关;
5.调动人的积极性要从激励因素着手。
启示:1.善于区分并处理好两类因素 2.正确识别与挑选激励因素 3.将工资和奖金转化成激励因素
五、如何理解管理之道在于经营人心?
管理之道在于经营人心。一个管理者和组织,必须从人性的观点把人当人看,从心理的分析探知其行为的原因,从外部的刺激反应了解他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进而多关切、多尊重、藉以激发其生命共同体的团队精神,唯有这样,才有可能成就成功的管理者和组织。
六、如何看待个性差异管理?个性的含义与特征是什么?
人的个性差异主要表现为:气质差异、能力差异和性格差异。现代管理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管理工作如果失去了人这个基本要素,就失去了根本。管理工作只有了解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才能达到好的绩效。
组织中的四类员工及其管理措施:
开拓型员工——充分放权、提供舞台
创新型员工——提高忠诚度、发挥特长
实用型员工——提高积极性、发掘创造性
平庸型员工——感情投资、帮助提升
管理要因人而异(1)知人善用(2)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3)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 个性:一个人在先天生理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社会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区别于他人的个体倾向和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
个性特点:1.独特性2.稳定性3.整体性4.倾向性5.复杂性
七、如何理解管理的本质是沟通?
沟通就是联络、传递或交流,是指为了达到一个特定的目标,将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间进行传递和交流的过程。
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的效能,实现组织共同目标的过程。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管理的本质。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
沟通是管理的基础,任何组织的任何管理工作都离不开沟通;沟通不是万能的,但没有沟通却是万万不能的。沟通是所有管理职能的整合。
八、如何理解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就是人们对行动目标和手段的一种选择或抉择。其核心和本质就是选择。决策是为了实现某一目的,决策者从若干个可行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1978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提出“管理就是决策”。请注意:“管理”与“决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其目的是为了强调决策是管理的核心内容
正是为了突出决策的地位和作用,所以我们通常说:决策是管理的中心,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贯穿于管理过程始终
决策能力是衡量管理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生存与发展
九、如何认识霍布森选择效应?小选择等于没选择
启示:1.对于个人来说,如果陷入“霍布森选择效应”的困境,就不可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
2.对于管理者来说,若用这个别无选择的标准来约束和衡量别人,必将扼杀多样化的思维,从而也扼杀了别人的创造力。
霍布森选择效应警告人们:没有余地的选择权是虚假的、毫无意义的;没有选择余地的“选择”就等于无法判断,就等于扼杀创造。
在决策中要避免落入“霍布森选择”决策陷阱,关键在于科学拟制备选方案和优选方案。要实现特定的系统目标,客观上存在着多种途径和方法。决策者要深入实际,广泛调研,充分占有相关信息,找出解决问题、实现目标的限制条件和起决定作用的因素。通过综合与分析,权衡利弊、区分优劣,拟制多种预案作为备选方案。在此基础上,选择最优或满意方案作为决策方案。
十、如何认识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是综合运用心理学、行为学等学科知识,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从而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
(1)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
(2)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3)研究方法是系统分折的方法;
(4)研究目的是在掌握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实现组织目标。
第四篇: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组织行为学》(B)
山东大学网络教育《组织行为学》模拟题
一. 解释下列名词与公式
1、个性
2、需要
3、人际沟通
4、M=E*V
5、群体规范 二. 判断并改错
1. 焦虑水平与工作效率呈倒“U”曲线关系。2. 凝聚力高的群体生产率高。3. 构成态度的三个心理成分包括认知、情感与行为。4. 非正式群体的存在是客观必然的。5. 目标激励法是双因素理论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6. 卡曼认为,当下属比较成熟时,应采取参与式的领导方式。7. “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对比效应对社会知觉的影响。8. 群体冲突具有破坏性作用,应彻底解决。
9. 正强化手段就是奖励。
10. 菲德勒认为,当情景最有利时,有效的领导方式是关系导向型。
三. 简述题
1. 简述激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管理者应注意哪几个主要环节? 2. 简述冲突的过程。
3. 在管理实践中如何有效地运用工作激励法? 4. 西方管理人性观与管理风格经历了哪几个发展阶段? 四. 论述题
1. 如果一名员工的工作业绩比较差,可能是什么原因? 参考答案:
1.如果一名员工的工作业绩比较差,可能是什么原因?
个人:人格-工作匹配度、能力-工作匹配、态度、学习、努力 群体:群体凝聚力、士气、风气、人际关系 组织:政策、文化、战略目标、工作职责等
第五篇:组织行为学 期末复习
1.组织行为学的涵义:指对组织内的人的行为和态度所进行的系统研究。2.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克拉克洪—斯托特拜克构架是在分析文化差异时经常引用的方法之一,这一构架确定了6项基本的文化维度: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取向、人的本质、活动趋向、以责任为中心和空间概念。(课件第二章)
3.权力距离:人们天生存在一定的体力和智力差别,而后天环境、机遇、决策和价值观、性格、态度、努力程度的差别造成了财富和权力的差别。一般认为,权力距离越大,就越不平等;权力2.团队与群体的差异:(课件第八章)答:团队与一般意义上的群体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1)群体的绩效依赖于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而团队的绩效不但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贡献,还应当产生团队共同的工作成果。
(2)群体不为个人承担责任,个人也不必为群体承担责任。而团队要对目标作出承诺,责任由团队承担。
(3)群体成员技能可能相同或存在差异;而团队中成员的技能通常是互补的,他们分工合作,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三、论述题(16分)贝尔宾团队角色理论类型贝尔宾团队理性决策者需要有创造力,因为这让决角色(Belbin Team Roles),亦被称为贝策者能够全面地评价和理解问题,包括尔宾团队角色表(Belbin Team 其他人不能看到的问题。然而创造力最Inventory),团队角色理论叫做贝尔宾团显著的价值在于能够帮助决策者确定队角色理论(Belbinteamroles),贝尔宾所有可行的可选方案。同时,在面临决(Dr.RaymondMeredithBelbin)是英国策时,大部分人都有创造潜力可加以利的一个教授,他在1981年出版了一本用。总之,理性决策者需要创造力也有书《团队管理:他们为什么成功或失败》创造潜力,那如何激发员工的创造力(ManagementTeams-WhyTheySucceed呢? orFail),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这套团队答: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提出个体的创角色模型。基本思想是:没有完美的个造力本质上需要专业技能,创造性思维人,只有完美的团队。人无完人,但团技能以及内在任务动机,人们拥有每个队却可以是完美的团队,只要适当的拥要素的水平越高,则其创造力也越高。有如下各种角色。距离越小,民主和自由程度就越高。4.态度:对于某物、某人或某事的评价性陈述——或者赞同,或者不喜欢,反映个体对某事物的感受。(课件第三章)5.强化理论:强化理论是行为主义者的理论,认为强化塑造行为,行为是由环境引起的。强化有正强化、负强化和消退三种手段。(课件第四章)
6.期望理论:期望理论认为,当员工相信以下条件成立时,就会受到激励进而加倍努力的工作:努力会带来良好的绩效评价;良好的绩效评价会带来组织奖励,比如奖金、加薪或晋升;组织奖励会满足员工的个人目标。(课件第四章)7.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群体有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之分。(课件第七章)
8.团队:团队(team)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群体。团队是由具有相互补充之技能的人们组成的群体,团队中的成员彼此承诺为他们共同负有责任的绩效目标而努力。(课件第八章)9.自我中心角色:该角色只关心自己的需要,有时也关心团队的付出,它有以下若干种表现:(1)阻挠者,怀疑一切,顽固不化,牢骚满腹,例如他们反复提出已被组织经过认真考虑后否定的提议,或者反对一切他们不满意的提议;(2)寻求认可者,往往夸夸其谈,自吹自擂,吸引别人的注意,并且努力使自己获取较重要的职位;(3)统治支配者,努力通过控制团队的某些成员来获取权利,他们可能通过奉承别人或宣称自己的优越地位来吸引注意力,他们有可能干预别人的贡献;(4)逃避者,与别人保持距离,他们态度消极,尽量不参与互动。(课件第八章)
10.沟通的含义:沟通是指某种信息从一个人、群体、组织传递到另一个人、群体、组织的过程。(课件第九章)
11.权力的定义:一般而言是指一种能力,具体是指某人影响其它的人做其原本或许不愿做的行为的一种能力。这个定义还包含以下几点:(1)权力是潜在的,无需通过确认来证明其有效性;(2)权力间有依赖关系;(3)假设被领导者或被影响者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自主权。(课件第十一章)12.组织文化的涵义:指组织成员所持有的共享意义的系统,这种共享意义区分不同组织。这种共享意义的系统实质上是一系列组织所重视的关键特征。
1.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答:1943年,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出版《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初步提出需求层次理论,把人的基本需要分成5种: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当每个需求达到充分满足时,下一个更高级的需求就开始占据优势。从激励的角度和立场来看,马斯洛的理论认为,虽然需求不可能完全满足,但一个得到充分满足的需求就不再需要激励。3.沟通的功能有哪些。(课件第九章)答:沟通的功能:在群体和组织中,沟通主要有四项功能。(1)控制,沟通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控制员工的行为;(2)激励,沟通通过下面的途径来激励员工:明确告诉员工做什么,如何去做,没有达到标准时应如何改进;(3)情绪表达,员工可以通过群体内的沟通来表达自己的挫败感和满足感;(4)信息传递,沟通有助于决策,可以为个体和群体提供决策所需要的信息,使决策者能够确定并评估各种备选方案。
4.简述三极端理论。(课件第十章)答:美国管理学家怀特、李皮特等人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把领导方式分为三种:
(1)权威式领导,所有决策都由领导做出,所有工作的进行步骤和技术的采用都由领导发号施令,工作分配和组合多由领导单独决定,领导者较少接触下属,如有奖惩往往对事不对人;
(2)民主式领导,主要决策由组织成员集体讨论决定,领导者采取鼓励和协助的态度,分配工作时尽量照顾到组织每个成员的能力、兴趣和爱好,领导者主要运用个人权力和魅力,而很少利用职位权力;
(3)放任式领导,组织成员或群体有完全的决策权,领导者放任自流,只负责给组织成员提供工作所需要的资料条件或咨询,而尽量不参与,工作几乎全部依靠组织成员个人自行负责。
5.菲德勒提出的决定领导方式有效性的环境因素有哪些。(课件第十章)答:(1)上下级关系:指领导者受到下级爱戴、尊敬和信任以及下级愿意追随领导者的程度。程度越高,领导者的权力和影响力就越大。
(2)任务结构:对工作任务规定的明确程度,任务明确、程序化程度高,工作质量就比较容易控制,每个组织成员的工作职责也容易描述清楚。
(3)职位权力:指领导人所处的职位能提供的权力和权威在多大程度上能使组织成员遵从他的指挥。一个具有明确的并且相当高的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比缺乏这种权力的领导者更容易得到他人的追随。
6.管理者在进行组织结构设计时必须考虑哪些关键因素?(课件第十三章)答:(1)任务应该分解细化到什么程度(工作专业化);
(2)对工作进行分组的基础是什么?(部门化);
(3)员工个人和工作群体向谁汇报?(指挥链);
(4)一位管理者可以有效指导多少名员工?(管理幅度);
(5)决策权应当放在哪一级?(集权与分权);
(6)应当在多大程度上利用规章制度来指导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正规化)。(1)专业技能是所有创造性工作的基础,当人们拥有所努力领域的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专业知识时,其创造潜力相应得到加强。无法想象一位懂得很少编程知识的人会成为有创造力的软件工程师。(2)创造性思维技能要素包括与创造力有联系的个性特点,使用类比的能力,以及捕捉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的才能。研究发现下述的个体特征与开发创造性思想存在联系:智力、独立性、自信、冒险精神、内因控制主义、对不确定的接受、以及面对挫折而百折不挠的精神。一些人能够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技能是因为他们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他们能够用熟悉的眼光看陌生的事物和用陌生的眼光去看熟悉的事物。
(3)内在任务动机因素指由于某事有乐趣,刺激,令人兴奋,让人满足,或者具有个人挑战性,因此人们想去做他的渴望。动机要素可以将人的创造潜力转化成实际的创造性思想,它决定人们投入和使用专业知识及创造性思维技能的程度。因而创造性的人经常很热爱他们的工作,有时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值得注意的是,人们的工作环境将会严重影响它们的内在动机。工作环境中能够激发和加强创造力的因素包括:企业文化鼓励思想交流;给予各种主意公平和建设性的评价;认可和奖励创造性的工作;充足的资金、物质和信息资源;有决定哪些应该做以及如何做的自由;上司沟通有效、信任他人、支持工作群体;工作群体成员互相支持、彼此信任。
创造力三要素模型对管理者的启示为:要提高员工的创造力水平,就要创造机会让员工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例如,开办各种专业培训等;选择更具创造力个性特点、拥有类比能力、能举一反三的员工;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有正确、合理的内在任务动机。
答:贝尔宾的团队角色理论认为任何成功的团队必须包含不同性格、能够担任不同角色的人,并提出8种团队角色:(1)阐明目标和宗旨,帮助分配角色、责任和义务,为群体作总结;(2)寻求群体进行讨论的模式,促使群体达成一致并做出决策;(3)提出建议和新的观点,为行动过程提出新的视角;(4)对问题和复杂事件进行分析,评估其他人的贡献;(5)把谈话和观念变成实际行动;(6)为别人提供个人支持和帮助;(7)介绍外部信息,与外部人谈判;(8)强调完成既定程序和目标的必要性,并且完成任务。